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马瑞山

光大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930518080001...>>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东方电缆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7-30 19.67 -- -- 27.20 38.28%
29.74 51.1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收21.22亿元,同比增长42.41%;实现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长102.75%,业绩超预期。 海陆缆双丰收,海缆及海洋工程增速超预期。本期营业收入增速较快主要得益于公司海缆业务的长期布局,此前订单转化为收入;20年中在手订单总额超80亿元;海缆系统及海洋工程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二者同比增长78.65%,是整体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占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增至52.93%;陆缆营收9.98亿元,同比增长15.99%。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5亿元,去年同期为负,改善明显。 海缆技术壁垒高、格局稳,海洋工程技术领先。海缆敷设技术壁垒较高,行业格局较稳定,公司凭借其在海缆领域的技术积累,处于行业龙头的地位。公司拥有国内高端的海底电缆和海洋脐带缆生产基地,是国内唯一掌握海洋脐带缆技术并自主生产的企业。独创17项核心技术,牵头制订国内首个海缆标准。海缆等设备的铺设与运维需要先进的海洋工程技术,公司目前拥有两艘具备装运、转运、敷设、抢修及运维等功能的专业海工船,资质齐全,综合服务能力突出。 海上风电长期良性发展,远海风电开发利好海缆需求。2020年上半年,海上风电项目迎来抢装关键时期。从目前产业政策来看,2021年底国家补贴政策取消,地补接力国补,2022年后向海风平价上网发展。随着远海风电项目的开发,海缆的需求量将显著增加,在海上风电投资的占比将不断提升。海缆有望从交流到交直流共用,到直流、长距离方向发展,公司对此已进行技术储备,加大了深水脐带缆产品、超高压直流海缆等高端产品的研发投入,凭借公司的龙头地位以及技术优势,海缆+海洋工程的业务具备长期增长的逻辑。 维持买入评级:根据公司海缆和海洋业务的高速增长,以及短期海上风电抢装带动海缆及敷设工程需求,远海风电项目的开发长期利好对公司高性能海缆的需求。我们上调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至7.5/9.98亿元(前值为4.55/6.49亿元),新增22年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对应20-22年EPS 为1.15/1.53/1.9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铜、铝等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海上风电政策变化的风险;疫情蔓延超预期影响海外业务的风险;中低压电缆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圣阳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7-24 5.78 7.01 8.68% 6.42 11.07%
7.17 24.05%
详细
铅蓄电池龙头再起航,利润重回上升轨道。 公司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和生产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的企业之一,多年来坚持聚焦新能源储能、备用电源、及新能源动力领域,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储能电源、备用电源、动力电源和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及运维服务。 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7亿元,同比+1.14%,实现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50%;2020Q1受疫情影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亿元,同比-41.4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74.20万元,同比+254.03%,且毛利率维持上升态势,同比+4.4个pct 至19.98%;下半年随着经济及消费恢复,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传统主业稳步推进,锂电池储能前景广阔。 公司在铅酸蓄电池的技术积累优势下先后开拓铅碳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销售业务,在三个下游应用领域均实现突破:备用电池领域,公司在保证通信和电力传统市场的优势外,加大对IDC 和轨交市场的投入和开发力度并实现突破;2020年公司成功中标中国铁塔2020年备电用磷酸铁锂蓄电池组产品集约化电商采购项目,进一步实现了公司锂电业务在通信备用领域的深化应用;新能源及储能领域是公司未来的发展重心,未来随着风光储能源结合趋势的进一步提速,公司有望利用自身在多类型储能电池上的研发和生产优势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始终坚持“三高”(高品牌、高品质、高端市场)品牌定位,收入占比虽相对较低(2019年占比10.5%),但未来仍将为公司贡献稳健的业绩和现金流。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2/0.84/1.0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18/0.24/0.31元,当前股价对应20年PE 为32倍。公司传统铅蓄电池业务稳健发展,未来锂电业务加速发展有望实现更好的业务协同,叠加公司在IDC 及海外市场业务的持续开拓及收获,我们看好公司2020年及未来的盈利表现,考虑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020年40倍PE,对应目标价7.1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致盈利能力不及预期;疫情致公司海外业务开拓不及预期;铅价波动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上海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7-23 5.51 -- -- 6.23 13.07%
6.23 13.07%
详细
上海电气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聚焦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三大领域;致力于实现三个转型,即加快从传统能源装备向高效清洁能源装备转型、加快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加快从单一制造向“制造+服务”模式转型。公司多项业务行业领先,在传统火电、核电设备领域处于龙头地位,风电领域业绩亮眼,海上风电市占率第一,上海三菱在电梯行业处于第一梯队。 传统能源设备清洁化转型,风电业务大放异彩。我国清洁能源的占比稳步提升,发电装机结构进一步优化,2019年火电、核电装机容量增速放缓。风电市场发展较快,2019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25.74GW,同比+21%。受海上风电政策变动的影响,大量核准项目蓄势待发,2021年底前我国海上风电或将迎来一波抢装并网潮。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国内市占率第一,截至18年底公司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占比51%。2019年新增风电设备订单223.8亿元,同比增长72.2%,业绩表现亮眼;在手风电设备订单人民币298.1亿元,同比增长49.8%,持续增长有保证。风电业务拟分拆至科创板上市,有利于提升融资效率,增强电气风电的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 布局锂电储能,高端装备产业升级,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能源及工业发展的数据化、信息化。公司与国轩高科于2017年合资成立电气国轩,进军储能领域,2019年11月完成对赢合科技的收购,完善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发挥电源+储能+电网的协同效应。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从集结风电、电梯等自有优势业务出发,逐步走向市场开放生态。建立自动化集团产业集群,打造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布局,“智能制造+服务”提质增效,将带来增长新动能。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40.12/44.68/49.29亿元,对应EPS为0.26/0.29/0.33元,上海电气(A/H)当前股价对应20年PE为20/8倍。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能源装备(尤其是海上风电)和工业装备制造龙头,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有望利用龙头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占率;电气风电分拆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有望提升公司估值水平,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气风电能否成功上市有不确定性;新冠疫情等因素带来的宏观经济风险;地缘政治等因素带来的海外业务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0-07-20 10.63 -- -- 11.98 12.70%
21.26 100.00%
详细
晶澳科技是垂直一体化高效光伏产品制造商,业务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2019年组件产能、产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二。公司拟增发扩产,进行了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为20-22年组件出货量15/18/21GW,营收230/260/297亿元,归母净利润13/14.5/16.5亿元。 疫情扰动不改光伏向好,公司品牌优势显著。疫情影响全年装机预期,但长期看好光伏行业已成共识,以年均10%-20%的增速预测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将达200-300GW。公司单晶及多晶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功率保持领先,产品品质得到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品牌影响力彰显,有助于维持龙头地位。公司出货量行业领先,19年公司组件出货量10.26GW,同比增长27.26%,其中海外占比73.61%,海外业务规模攀升。 垂直一体化布局有助于公司降本、提效。公司具备光伏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电池、硅片、组件环节均以自产为主。19年底公司硅片产能11.5GW、电池产能11GW,组件产能11GW。公司一体化布局的优势:(1)产业链各环节相匹配,增强抗风险能力,更利于把握机遇及应对危机;(2)各环节实施严格品控,树立品牌影响力;(3)对光伏各环节理解深刻,生产效率提高,充分降本,提高议价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组件环节技术更替快,公司研发实力强。半片+MBB+双面+大尺寸硅片的组合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最具竞争力的技术,各大龙头组件厂商均已实现量产,把握前沿技术同时保持盈利性。公司16-19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均在5%以上,行业领先,保证其产品在转换效率、功率、质量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竞争力。截至2018年底,前三批光伏领跑者计划中公司组件规模总占比高达13.23%,得到了行业和政府的认可。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参考公司股权激励业绩目标,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组件销量为15.5/19/22GW,预计2020-2022年营业收入为239.16/277.80/305.6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3.33/14.47/16.75亿元,对应EPS 为0.99/1.07/1.24元。综合考虑光伏行业长期向好、公司一体化组件龙头的行业地位、募投项目落地业绩弹性较大等三方面原因,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疫情持续影响海外光伏需求;募投项目产能消化、收益不及预期的风险;产业链价格下跌超预期等风险。
八方股份 机械行业 2020-07-16 113.10 -- -- 119.40 5.57%
136.22 20.44%
详细
八方股份主要生产电踏车的电机及配套电气系统,是全球少数掌握力矩传感器技术的企业之一,中置电机技术具有壁垒。公司产品主要市场为欧美和日本,可与德国博世、日本禧玛诺等品牌竞争,约占欧美1/4的市场份额。 中置电机赛道优异,后疫情时代电踏车需求向好 电踏车是搭载传感器电机和电池来辅助骑行的自行车,产品附加值较国内两轮电动车高。2019年公司中置电机相比于轮毂电机毛利率高10个百分点,近年来中置电机份额提升,未来综合毛利率有望增厚。 欧美国家有着悠久的自行车文化,重视骑行体验,是电踏车最重要的市场,2006-2017年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32.06%。短期内疫情冲击电踏车销量,疫情稳定后欧洲市场电踏车需求强劲;叠加疫情过后人们出行方式改变,利好电踏车行业长期发展。 募投扩产提高配套供应能力,产能毛利双提升IPO 募投项目稳步推进中,预计达产后将增加中置电机276%和50%轮毂电机产能,并新增25万套锂离子电池组产能,显著提升公司电极-套件-电池的“一体化”供应能力。公司产品系列丰富,与下游客户紧密合作,及时响应开发电机及配套电气系统产品。随着海外营销项目的推进,公司海外客户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八方股份为国内中置电机领先企业,受益欧美及日本市场电踏车行业高景气增长;电机及配件附加值高,募投项目提高公司盈利能力。预计公司20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32/19.45/26.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4.89/6.42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3.12/4.07/5.35元,参考可比公司PE 值,公司作为中置电机龙头享有一定溢价,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欧委会针对电踏车整车的反倾销措施或影响公司销量;市场风险:竞争加剧导致的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存货余额较高和减值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新日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7-09 20.64 26.53 167.71% 25.00 21.12%
29.38 42.34%
详细
两轮电动车领先企业。新日电动车成立于1999年。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豪华款电动自行车/简易款电动自行车,2019年收入占比为38%/31%,另外30%为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是蓄电池及充电器)。2019年公司营收30.6亿元,同比+0.2%,归母净利润7052.7万元,同比-20.5%。 市场逐步出清,新日是全国知名品牌。电动自行车行业进入成熟期,2019年国内产量3609万辆,与2013年的3695万辆接近。2016年国内电动自行车销量CR10/CR5为43%/33%,2018年提升至61%/45%,两年分别提高了18/12pcts,市场逐步出清。从年销量来看,雅迪和爱玛为第一梯队(市占率15%+),新日/台铃/绿源等为第二梯队(市占率3%-7%)。 toC市场迎来换购潮,公司产能大幅扩张。2019年4月份开始,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实施。需求端:新国标重新规定了车重、车速等参数,2.5亿辆保有量中有90%不符合要求,电动自行车迎来换购潮,我们预测中性情况下,2020-2024年每年新增的换购需求约1125-3375万辆。供给端: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将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转为CCC认证管理,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需要具备电摩生产资质,行业内中小企业将被加速淘汰。过去多年公司的年产能保持在200万辆,为了应对新增需求,到2021年末将扩产至500万辆。 共享电单车投放高峰,toB市场高增长。共享电单车主要解决3-10公里出行痛点。近几年有超过10家企业进入共享电单车领域,包括哈罗、青桔、美团等。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19年我国共享电单车数量超过100万辆,预计2025年投放车辆将超过800万辆,CAGR为41%。根据36氪的报道,美团将在2020年加大对共享电单车的投入,计划采购超200万辆共享电动车,合作方包括新日等。 管理层调整,助力公司抢占份额。新日是行业内首家年销量突破100万台的品牌,但近10年来被雅迪、爱玛超越。自新国标执行之后,包括两名副总经理在内的多名高管离职,现任两名副总经理于2020年初上任。高管的调整与行业变革趋势相匹配,有望迎来业绩拐点。公司在2018年7月份公布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分两次行权。1)第一个行权期目标:2019年营收或者净利润需要达到43.1亿元和1.3亿元(完成率70%/54%);2)第二个行权期目标:2020年营收或者净利润需要达到59.3亿元和2.5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有望受益于换购潮+共享电单车投放+格局改善,预计2020-2022E净利润2.0/3.1/4.0亿元,给予2020年PE28X,目标价28元/股(目前20.91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国标执行不严的风险;2)地方政府对共享电单车管制加强的风险;3)股权激励目标无法完成的风险;4)新冠疫情反弹的风险。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0-05-01 143.79 -- -- 155.40 7.92%
224.29 55.98%
详细
业绩好于预期,2019年净利润+35%:2019年,公司营收457.9亿元,同比+54.6%;扣非后净利润39.2亿元,同比+25.2%。2019Q4,公司营收129.3亿元,同比/环比+23.5%/+2.7%;扣非净利润9.5亿元,同比/环比-16.8%/-17.0%。2019年整体毛利率29.1%,同比下滑-3.7pcts。2019Q4整体毛利率为29.0%,同比/环比分别-6.5/+1.1pcts。2019年公司管理费用率4.00%,研发费用率6.53%,随营收扩大合理下降。销售费用率4.71%,连续两年回升,主要原因是售后综合服务费增加所致。2019年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信用减值损失合计16.7亿元,同比增加约7亿元,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 动力电池毛利率稳中有降,海外逐步放量:2019年公司动力电池销量40.25Gwh,同比+90%,国内装机量32.31Gwh,同比+37%,缺口来自海外装机、客户提前备货、2018年装机的产品确认收入延后等。装机口径来看,2019年公司在国内市占率达到52%。2019年动力电池均价0.96元/Wh,同比-17.2%,平均成本为0.69元/Wh,同比-9.8%,降本幅度小于降价幅度,因此动力电池毛利率28.45%,下降5-6pcts。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7Gwh,中短期毛利率稳中有降。 储能业务拐点即将来临,锂电材料稳定增长:随着锂电池成本下降,预计储能产品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2019年公司储能系统销售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222%,销量约710Mwh,同比+395%,销售单价为0.86元/Wh,单位成本为0.53元/Wh,毛利率37.9%。 公司自近两年积极布局储能领域,公司预计2020年与合资公司国网时代的关联交易为20亿元。2019年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实现收入43.1亿元,同比+11.5%,毛利率24.4%,同比增长1.4pcts。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综合考虑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及政策利好因素,我们下调公司2020/2021年EPS预测至2.31/3.13元/股(原预测为2.50/3.17元/股),新增2022年EPS预测为4.01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57/42/33倍,公司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储能业务拐点临近,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风险;政策变化风险;技术路线变更风险;竞争加剧风险等。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0-05-01 143.79 -- -- 155.40 7.92%
224.29 55.98%
详细
Q1公司业绩增速好于行业整体,毛利率下滑 2020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3亿元,同比/环比-9.5%/-30.2%,归母净利润7.4亿元(业绩预告7.3-8.4亿元),同比/环比-29.1%/-32.3%,扣非后净利润4.3亿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3.3亿元),同比/环比-53.2%/-55.0%。总体来看,2019Q1抢装效应导致基数较高,2020Q1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动力电池装机同比-53.8%,但公司作为动力电池行业龙头,业绩增速好于行业整体。2020年Q1,公司毛利率为25.1%,同比/环比下滑3.6/3.9pcts;净利率为8.2%,同比/环比下滑2.3/0.3pcts。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为3.9%(-0.1pcts),管理费用率为4.6%(-0.7pcts),研发费用率为7.1%(-0.4pcts),同比均有所下降。 Model3放量,导致公司占率有所下降 2020年Q1,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共5.7Gwh(同比-53.8%),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为2.8Gwh(同比-49.1%),市占率为49%(三元电池市占率46%,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64%),同比提升约4pcts,环比下降约5pcts(LG化学提升11pcts)。Q1公司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对应的收入约25亿元,与营业收入90亿元相比差值较大,结合毛利率下滑等因素,可能是:(1)客户备货导致;(2)动力电池海外收入占比较多(毛利率低于国内产品);(3)锂电材料收入占比较高(毛利率低于动力电池)。 海外电动车放量,市占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望2020年,考虑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政策刺激等利好因素以及特斯拉产品放量,我们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30-140万辆,公司在国内的市占率仍将维持相对高位;海外方面,欧洲电动车Q1销量实现较快增长,如意大利(+287%)、法国(+145%)、德国(+125%)、英国(+119%)等,尽管二季度起行业也受到疫情的冲击,但公司市占率有较大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维持公司2020/21/22年EPS预测2.31/3.13/4.01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58/43/3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扩散风险;政策变化风险;技术路线变更风险;竞争加剧风险等。
许继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4-30 13.83 -- -- 15.47 11.38%
16.15 16.7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 9.17亿元,同比减少11.0%;一季度归母净利润 3849.21万元,同比增长 52.88%;基本每股收益 0.0382元,同比增长 52.80%。 2020年 年 Q1扣非净利润 3411.93万元,同比增长 63.53%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为 437.28万元,同比增加 1.39%。盈利能力来看,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24.15%,同比增加 2.03个 pct;期间费用率为 19.17%,同比减少0.22个 pct;净利率为 4.67%,同比增加 1.93个 pct。 合同订单稳步推进,经营管理提升 。2020年 Q1公司存货为 25.67亿,较年初增加 31.51%;合同负债 6.10亿元,年初预收账款 4.75亿元,在手订单充裕,订单增长良好。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2.01亿元,去年同期为-2.26亿元;一季度发行3亿元中期票据,应付债券较期初增加60%。 特高压、充电桩 双面受益 ,有望充分受益新基建 。国家电网 2020年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将达 1811亿元,拉动社会投资 3600亿元,总体规模近5411亿元。公司掌握三条在建特高压直流项目的换流阀、控制保护系统和直流电源订单。我们认为,特高压业绩兑现高峰将在 20-21年出现,而根据我们在《特高压:加速,电力传输的超级动脉——新基建行业专题系列一》报告中的测算,公司 20/21年有望新增 6.2/9.6亿元特高压订单。 国家电网 2020年新一轮充电桩建设计划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 27亿元,新增充电桩 7.8万个;南网一季度开工 5个充电站、86个充电桩,计划 2020年投资 12亿元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公司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系统业务 19年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13.16%,较 18年提高 1.39个 pct,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8.12%,预计充换电业务增长前景明朗。 维持 “增持” 评级 。预期公司特高压设备和充换电业务将充分受益新基建。公司签订的重大合同均正常履行,根据当前合同额以及疫情影响下的项目进展情况,我们下调公司 20-22年归母净利润至 7.61/9.46/10.55亿元(前值为 8.30/10.63/11.23亿元),20-22年对应 EPS 为 0.75/0.94/1.05元,当前股价对应 20年 PE 为 18倍, 维持 “ 增持 ” 评级 。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与电力规划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等。
天顺风能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4-28 5.58 -- -- 6.18 8.99%
7.25 29.9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67亿元,同比+61.18%;实现归母净利润7.47亿元,同比+58.95%。公司日前发布2020年一季报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润1.31-1.39亿元,同比增长50-60%,主要系并网规模和上网电量同比显著上升;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相关设备交付量基本持平。 公司风电设备及发电业务均实现较好增长。2019年公司风塔产品销售量50.7万吨,同比+33.30%,实现营业收入45.42亿元,同比+48.61%,毛利率19.17%,同比-2.43个pct;叶片产品销售量721片,同比+171.10%,实现营业收入7.52亿元,同比199.96%,毛利率31.43%,同比+10.45个pct;完成风力发电12.47亿度,同比+65.20%,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71.61%,毛利率68.34%,同比+4.19个pct。2019年公司完成自建风电场并网215MW,截至年底累计并网680MW,同比+46%,在建项目179.4MW。整体看,2019年公司经营前低后高,与全年风电吊装进度正相关;Q1-Q4营业收入分别为8.17/16.60/13.27/21.6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87/2.47/2.12/2.00亿元。 公司新产能稳步推进,同步计划在2020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公司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合理布局,在德国、山东、河南、内蒙、江苏等地设立多个项目,并分别有序推进,其中山东鄄城塔筒生产中心项目在2019年4月投资设立子公司并于12月投产,为公司2020年贡献新的产能,覆盖新的区域;未来公司计划在濮阳县新增叶片产能,也有助于扩大其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已通过自有资金回购适量股份,并计划于2020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维持“买入”评级:根据公司塔筒和叶片产能落地和销量情况,我们上调公司20-21年盈利预测,新增22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8/10.86/11.64亿元(20-21年原值为8.31/10.58亿元),对应20-22年EPS为0.52/0.61/0.65元,当前股价对应20年PE为11倍。随着2020年下半年风电建设恢复,公司风电设备销量有望维持高增速,并网风电场亦将贡献稳定现金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范围和时间超预期,2020年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公司市场份额被侵蚀风险。
平高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4-27 8.73 -- -- 9.29 5.81%
9.23 5.7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1.60亿元,同比+3.17%;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29亿元,同比-20.2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78亿元,同比-34.67%。 公司高压产品收入减少,同比-13.55%,中低压及配网板块同比+40.56%。2019年,公司高压板块确认收入为38.81亿元,本期无苏通管廊GIL项目收入,高压产品收入减少,同比-13.55%,毛利率为17.69%,同比+4.58pct;公司全年中低压及配网板块确认收入59.26亿元,同比+40.56%,本期工程项目收入占比较大,毛利率较低,毛利率7.63%,同比-8.09pct。国际业务受国际形势影响,部分国外EPC项目延期执行,全年确认收入6.64亿元,同比-48.45%,毛利率-3.45%,同比-10.64pct。 运维检修及其他确认收入5.47亿元,同比-15.32%,毛利率26.83%,同比+6.84pct。公司综合毛利率11.46%,同比降低2.39pct。 2019年公司中标的多项工程开工、交付、投运;GIS首次进入西欧市场。公司2019年报告期内确认驻马店-南阳、蒙西-晋中、长治扩共18间隔特高压GIS,收入发生结构性变化。公司参与的菏泽站成功投运,张北柔直示范工程完成安装调试,驻马店站、长治扩建站、乌东德工程有序组织生产和交付。公司GIL率先通过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全部现场试验并投运。公司中标意大利145千伏GIS供货项目,自主研发的GIS产品首次进入西欧高端市场。 下调至“增持”评级。受益于特高压建设加速,预期未来公司业绩提升,鉴于新冠疫情将影响国际EPC项目执行进度,且公司业绩兑现与合同执行进度相关性大,我们基于2019年部分项目延期执行、行业毛利率下降的关键假设,下调20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4.56/6.17亿元(原值为8.01/9.88亿元),新增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6.87亿元,20-22年对应EPS为0.34/0.45/0.51元,当前股价对应20年PE为28倍。考虑到公司当前股价受特高压行情影响,处于高位,下调至“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与电力规划变化风险;海外投资环境变化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等。
隆基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4-24 28.37 -- -- 33.30 16.64%
51.68 82.1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97亿元,同比+49.62%;实现归母净利润52.80亿元,同比+106.40%。公司另发布2019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元(含税),另预计2020年度公司重大资本性支出总额约130亿元。公司同时发布2020年一季报,2020Q1实现营业收入85.99亿元,同比+50.60%;实现归母净利润18.64亿元,同比+204.92%。 持续扩产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全球单晶硅片龙头地位稳固。公司2020年的产能目标为单晶硅片产能达75GW 以上,单晶组件产能达30GW 以上;单晶硅片出货量目标58GW(含自用),组件出货量目标20GW(含自用);按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120GW(国内35GW/海外85GW)测算,公司单晶硅片/组件的市占率将提升至48%/15%,全球单晶龙头优势进一步扩大。公司在硅片/组件销售端持续发力,单晶硅棒/电站建设等业务持续推进,全年计划实现营业收入496亿元。 海外疫情导致光伏产业链在2020Q2开始降价,需持续重点关注光伏外需。公司于4月17日下调了175μm 单晶硅片报价,降幅超过10%;其中,P 型M6175μm 厚度(166/223mm)硅片报价是2.92元/片;P 型158.75/223mm 175μm 厚度硅片报价是2.83元/片;此次是公司继4月8日对180μm 硅片价格下调后的又一次调整。目前,光伏产业链都在降价过程中,核心因素是海外疫情对光伏需求的负面影响,建议持续关注公司硅片和组件端的盈利的情况。我们看好光伏产业未来,且技术降本、产业链优胜劣汰也是行业的主旋律,公司在成本端的优势有利于其长久发展。 维持“买入”评级。鉴于新冠疫情已经影响2020年Q2海外光伏需求,且产业链当前亦处于降价阶段;我们基于2020Q2需求受损、Q3疫情逐步好转需求恢复的关键假设,下调20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55.44/65.61亿元(原值为63.38/73.46亿元),新增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80.81亿元,20-22年对应EPS 为1.47/1.74/2.14元,当前股价对应20年PE 为19倍;考虑到当前股价已经阶段性反应了疫情负面影响,光伏需求恢复后,产业链将恢复正常状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波及范围及持续时间超预期;公司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硅片环节供给过剩,硅片价格下降幅度超出预期。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0-04-23 12.12 -- -- 15.55 26.42%
24.20 99.6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75.55亿元,同比+36.39%;实现归母净利润26.35亿元,同比+30.51%。公司同步发布2020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78.25亿元,同比+26.85%,实现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29.79%。 2019年公司各业务板块均实现较好增长,强者恒强逻辑延续。2019年,公司饲料业务实现营收166.89亿元,同比+9.53%,实现饲料销量490.05万吨,同比+15.75%;食品加工业务实现营收19.05亿元,同比+36.32%。 高纯硅料销售6.38万吨,同比+233.89%,新投产硅料产能成本已降至4万元/吨,同时产品质量优势显著;随着海外产能逐步退出,公司在该领域优势不断强化,目前运营产能为8万吨,在建7.5万吨,2019年高纯晶硅及化工实现营收51.79亿元,同比增加56.11%。太阳能电池业务实现收入122.71亿元,同比+60.56%;实现销量13.33GW(其中单晶逾10GW),同比+106.92%,毛利率20.33%,目前公司产能约为20GW,随着眉山项目、成都金堂项目未来逐步落地,公司将显著增强高效光伏电池领域生产能力。光伏电站业务,实现电量销售16.70亿度,同比+102.99%,实现营收10.93亿元,同比+76.19%。 2020年新冠疫情是公司经营的主要变量。公司2020Q1业绩受国内疫情影响较多,此外海外疫情导致2020Q2光伏产业链需求放缓且价格下跌,甚至未来或引发供给侧出清;若2020Q3全球疫情好转,则光伏产业需求将逐步恢复,故需持续跟踪疫情情况;我们看好光伏产业未来,且技术降本、产业链优胜劣汰也是行业的主旋律,公司在新技术的布局和成本端的优势有利于长久发展。 维持“买入”评级。鉴于新冠疫情已经影响2020年Q2海外光伏需求,且产业链当前亦处于降价阶段;我们基于2020Q2需求受损、Q3疫情逐步好转需求恢复的关键假设,下调20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7.94/33.82亿元(原值为37.68/44.60亿元),新增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41.66亿元,20-22年对应EPS为0.65/0.79/0.97元,当前股价对应20年PE为20倍;考虑到当前股价已经阶段性反应了疫情负面影响,光伏需求恢复后,产业链将恢复正常状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超预期显著影响光伏需求甚至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光伏产业链供给过剩,价格战愈演愈烈,盈利水平下降较多。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4-02 9.70 -- -- 10.23 5.46%
10.50 8.2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82.45亿元,同比增长33.11%;实现归母净利润22.10亿元,同比下降31.30%,扣非后净利润16.21亿元,同比下降43.53%。 风机销售行业龙头地位稳固,逐步重视后服务业务。2019年公司实现对外销售机组容量8GW,同比上升39.41%,国内龙头优势明显;公司产品中2.0S与2.5S成为主力军,且3.0S产品占比显著提高,4S技术也进一步突破,说明行业的大风机趋势持续。公司国内外后服务业务在运项目容量11GW,同比增长58%,超过2.1万台机组接入公司全球监控中心。 公司国内新增并网装机容量303.45MW,新增并网权益装机容量291.10MW;在建风电场项目容量2007.70MW,权益容量1956.61MW;自营风电场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2212小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0小时。 风机价格下行、成本上升及销售费用大幅提升显著影响公司盈利。公司2019年整体毛利率为19.01%,同比下降6.95个pct。主要原因:(1)公司年度平均风机售价较2018年下降明显;(2)虽然风机业务营业收入同比+29.81%达288.69亿元,但是营业成本同比+40.01%,致使该分部业务毛利率下滑6.38个pct至12.50%;(3)公司重视风电服务业务后,该分部业务营业收入与同比+116.50%至35.78亿元,但毛利率却下滑13.29个pct至6.43%。此外,由于产品质量保证准备金和运输费用增加,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加56.23%至26.02亿元。2019年公司投资净收益同比变化不大,为13.39亿元(其中处置子公司投资净收益为7.21亿元,德州润津新能源公司处置净资产差额6.96亿元)。 下调A股评级至“增持”评级。根据公司风机售价实际情况以及对我国未来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判断,我们下调公司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3.63/24.12亿元(原值为41.84/53.84亿元),新增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5.12亿元,对应20-22年EPS为0.56/0.57/0.59元,当前A股股价对应20年PE为17倍,当前H股股价对应20年PE为11倍,下调A股评级至“增持”评级,维持H股“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时间过长致国际贸易及供应链风险;风机毛利率、价格低于预期;行业政策重大变动风险。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0-02-17 16.61 -- -- 20.10 14.92%
19.09 14.93%
详细
事件:1.2月12日,公司发布《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2020-2023年发展规划》,计划2020-2023年实现(1)高纯晶硅累计产能8/11.5-15/15-22/22-29万吨,其中单晶料占比维持85%以上,N型料占比40-80%,可生产电子级高纯晶硅;(2)太阳能电池片累计产能30-40/40-60/60-80/80-100GW,重点布局Perc+、Topcon、HJT等新型产品技术,兼容210mm硅片及以下所有系列。2.公司同步公告,在成都市金堂县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总投资预计为200亿元,其中一期(2020.3-2021)、二期计划各投资40亿元,分别建设7.5GW、三期、四期计划各投资60亿元,分别建设7.5GW,2-4期在未来3-5年内逐步建成投产。 全球硅料高成本产能退出加速,公司扩产抢占市场,借成本优势及产品适应力维持龙头地位。公司作为全球硅料龙头,已形成8万吨高纯晶硅产能(单晶占比85%以上),成本优势显著,稳居第一梯队。在全球龙头OCI/瓦克未来均持续减产的情况下,公司持续高速扩产节奏,未来硅料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此外,硅料的供需形势紧张带来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卓越(5/4/3成本目标下仍有30%毛利率),硅料端量价齐升逻辑延续。未来,在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下,生产成本控制在3-4万元/吨、现金成本控制在2-3万元/吨,整体依然有20%下降空间。此外,公司兼顾N型及电子级硅料生产,有望进一步拓宽自身产品对下游需求的适应能力,维持健康的规模及盈利能力。 目标实现非硅成本0.18元/W以下,兼容210mm产线,做好perc+及HJT的技术路线选择,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目前perc/perc+依然是最具经济效益的路线,公司在持续做好perc业务的同时也在积极储备下一代光伏技术perc+/Topcon/HJT的技术路线,且已纳入扩产规划。电池片在2020年的供需情况有望转好,且全球光伏装机需求景气度上升,公司作为电池片龙头,当前具有20GW高效太阳能电池产能,叠加眉山、成都项目逐步投产,公司产能将持续扩张,同时凭借成本端优势及硅片价格的潜在下降可能,电池片头部公司产能毛利率有望回到20%水平。此外,公司在HJT布局400MW中试线,在2-3年后的潜在技术迭代周期也可占据先机。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净利润为30/37.68/44.6亿元,对应PE为19/15/13倍;公司借助自身成本优势,通过产能扩产可逐步成为硅料/电池片世界级龙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东方希望8万吨硅料扩产影响硅料市场供需形势;硅料/电池片产能二、三线产能退出低于预期;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5/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