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袁维

国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130518080002...>>

20日
短线
3.7%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39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8-02 295.51 -- -- 298.00 -0.67%
293.54 -0.67%
详细
事件2023年7月31日,公司公告,拟收购DiaSysDiagnosticSystemsGmbH(简称“DiaSys”)的75%股权,收购总价预计约为1.15亿欧元,以公司自有资金进行交易。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交割完成后,迈瑞荷兰将出资3,000万欧元用于支持标的公司未来业务发展,交易总额合计约1.45亿欧元。 事件分析完善全线体外诊断产品海外供应链平台布局。DiaSys为海外知名体外诊断品牌,根据公司公告,2022财年(21年10月1日至22年9月30日)DiaSys实现营收7277万欧元,净利润470万欧元盈利能力优秀。此次并购将助力公司导入和完善公司化学发光等全线体外诊断产品在海外的供应链平台,加速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国际化进程。 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加速全球化布局。截至22年末公司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设立了51家境外子公司,国际业务收入突破110亿元(+17%),贡献业务增长持续动能。根据DiaSys官网信息,其在德国、中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设有子公司,供应商遍布全球,并拥有一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体外诊断人才队伍。本次收购,公司能够整合资源,加速全球化布局。 完善研发生产体系,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公司高端客户的持续突破带动海外业务高速增长,22年公司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增长超35%。DiaSys在生化试剂、质控品和校准品领域深耕30余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预计收购后将进一步强化公司生产能流利建设,完善公司体外诊断产品研发、及质控品和校准品配套,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客户群突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暂不考虑并购对报表的影响,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07、141.28、169.55亿元,同比增长21%、21%20%,EPS分别为9.66、11.65、13.98元,现价对应PE为31、25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整合不及预期风险;汇率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安杰思 机械行业 2023-07-28 120.02 138.24 101.72% 120.66 0.53%
123.00 2.48%
详细
国产内镜耗材行业先锋,细分产品种类布局丰富。公司布局内镜微创诊疗行业十余年,目前产品覆盖止血闭合、EMR/ESD、活检、ERCP和诊疗仪器等多个领域,近年来业绩整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公司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速达到21.5%、16.7%,利润同比增速达到38.3%、24.6%。 胃肠镜筛查渗透率提升带动行业增长,内镜耗材拓展空间巨大。 中国胃肠道疾病发病率高于全球,但胃肠镜开展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老龄化叠加政策推进早癌筛查普及,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中的数据以及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的预测显示,到2025年国内消化内镜诊疗器械行业规模有望达到69.7亿元,相比2019年的37.3亿元复合增速达到11.0%,未来头部国产企业未来有望脱颖而出。 止血夹市占率快速提升,独有双极回路技术开创早癌治疗新阶段。 根据公司招股书中的数据,公司核心产品止血夹2019至2022年全球市场份额由2.3%上升至4.0%,境内市场份额由9.4%上升至15.7%。在EMR/ESD早癌治疗领域,公司独特的双极回路技术能够实现手术风险的降低及适用人群的扩大,目前双极技术的部分产品已取得国内注册证,双极高频止血钳和双极黏膜切开刀已实现部分收入,未来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份额提升,预计到2025年公司EMR/ESD业务收入有望达到1.79亿元,3年复合增速37%。 IPO募集用于生产、研发及营销能力提升。2023年5月公司在科创板IPO发行1447万股,募集资金净额达到16.51亿元,发行价格125.80元/股,主要用于1000万件器械产品生产、研发中心及营销网络升级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内镜耗材行业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在内镜耗材行业的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05/2.73/3.47亿元,同比+42%/+33%/+27%。参考同行业可比估值情况,给予2023年39倍PE估值、12个月内目标市值80亿元,目标价138.24元/股,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控费政策风险;在研项目推进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院内需求恢复速度不及预期风险;汇兑风险;限售股解禁及财务投资者减持风险。
华兰疫苗 医药生物 2023-07-20 34.43 39.78 75.47% 35.55 3.25%
36.00 4.56%
详细
投资逻辑核心产品先发优势显著,奠定流感疫苗行业龙头地位。公司拥有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流感疫苗生产基地,在流感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公司于2018 年国内首家上市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并于2022 年国内首家上市四价流感疫苗(儿童剂型),先发优势显著。2018-2020 年公司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数量分别为512.2 万剂、836.1 万剂和2062.4 万剂,均居国内首位;2021-2022 年公司流感疫苗分别取得批签发100 批及103 批,其中四价流感疫苗分别为96 批及91 批(包含儿童剂型14 批),四价流感疫苗及流感疫苗批签发批次数量均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流感疫苗接种率提升空间较大,市场培育+政策引导有望持续推动渗透率提升。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且经济的手段。根据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当前我国流感疫苗整体接种率约3%,远低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接种率水平,提升空间较大。从政策面看,参考韩国等国家经验,免费接种等政策可有力推动流感疫苗接种率提升,近年来我国流感疫苗接种政策覆盖人群持续扩大,2021-2022 年度免费接种政策覆盖人群已超过2000 万人。从供给端看,2022 年国内流感疫苗获批签发企业数量已达10 家,未来随着供应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以及流感疫苗市场教育的进一步推动,流感疫苗接种率有望持续提升。 负面影响因素消除,流感疫苗业绩有望强势反弹。2021-2022 年由于市场环境因素,公司流感疫苗销售及接种工作受到较大影响,业绩出现一定程度下滑。2023 年开年以来,流感疫苗接种及销售工作逐渐恢复正常,春季流感疫情高发客观推动了流感疫苗的接种,公司1Q23 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同比增长。目前流感疫苗销售及接种相关负面影响因素已经出清,结合公司四价流感疫苗儿童剂型有望进一步放量等因素,我们预测2023 年公司流感疫苗销售收入为25.26 亿元,实现强势反弹;此外,公司狂犬疫苗及破伤风疫苗已获批并将上市销售,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公司作为流感疫苗行业龙头,2023 年业绩有望实现反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54/12.45/15.56 亿元,同比+84/+30%/+25%。参考同行业可比估值情况,给予2023 年25 倍PE估值、12 个月内目标市值239 亿元,目标价39.78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流感疫苗销售推广不及预期风险;在研产品的研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股东减持的风险;信息搜集不全面的风险。
奥浦迈 医药生物 2023-07-20 44.49 -- -- 54.65 22.31%
55.01 23.65%
详细
事件2023 年7 月18 日,公司公布2023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88.40 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1,477.2460 万股的0.77%,授予价格为25 元/股,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47 人。 点评首次激励计划草案落地,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 70.80 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 0.62%,占本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 80.09%;预留17.60 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 0.15%,预留部分占本激励计划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的 19.91%。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 47 人,占公司截至 2023 年7 月 18 日员工总数 276 人的 17.03%,包括公司公告本激励计划时在本公司任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以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预计摊销总费用1409.92 万元,其中2023 年309.24 万元、2024 年630.06 万元、2025 年357.08 万元、2026 年113.55 万元。 高业绩考核目标,中长期发展可期。公司层面,本次限制性股票分为100%和80%两个归属系数,以2022 年营业收入为基数,100%归属系数下对应23-25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0%、70%和120%;80%归属系数下对应23-25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0%、44%、73%。个人层面评价标准B 及以上归属系数100%,C 及以下归属系数0%。公司和个人层面考核当年不能归属的限制性股票不得归属、亦不能递延至下期归属,按规定作废失效。 本次激励体现公司管理层业绩信心,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培养基主业较快增长,海外业务初露锋芒,2022 年海外市场快速拓展,实现境外收入0.51 亿元,占总体收入的17.46%,较2021 年增长超15 倍。此外,CDMO 与培养基业务协同发展,产能落地在即,有望进一步推进CDMO 业务发展。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52/2.17/3.01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3/23/17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大客户流失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培养基产品开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鱼跃医疗 医药生物 2023-07-18 37.29 -- -- 35.99 -3.49%
35.99 -3.49%
详细
2023 年7 月14 日,公司发布2023 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79~14.97 亿元,同比+75%~+90%;扣非归母净利润11.52~12.48 亿元,同比+80%~+95%。 单季度来看,预计2023Q2 实现归母净利润6.65~7.83 亿元,同比+106%~+142% ;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48~5.44 亿元, 同比+82%~+120%。 呼吸治疗解决方案高速增长,产品力保持前列。上半年公司呼吸治疗解决方案业务引领市场需求,凭借品牌力和生产力优势实现快速增长,为公司整体业务规模的提升贡献了主要动力。公司二季度利润端预计实现翻倍以上增速,盈利能力实现显著提升。 线上销售渠道优势明显,618 期间各品类成果颇丰。公司将线上业务视为发展的重要板块,近年来持续实现良好增长。根据公司官方发布的2023 年618 战报,公司618 期间全网销售额突破4 亿,新增用户资产超过6000 万,京东及天猫医疗器械行业品牌及店铺排名均位于第一,未来线上渠道有望为公司持续带来增长支撑。 新一代CGM 产品临床优势明显,有望引领国产品牌放量。一季度公司新一代CGM 产品CT3 在国内顺利获证,新产品可提供并存储实时葡萄糖值,供用户跟踪葡萄糖浓度变化的趋势。如葡萄糖水平低于或高于预设值,产品可发出提醒。传感器不需要用户进行校准,使用时间最长14 天。新产品未来将充分发挥相关产品在临床效果、舒适性、便携性、安全性以及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望引领国产CGM 实现销售放量。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呼吸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道的潜力,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52、22.45、26.43 亿元,同比增长22%、15%、18%,EPS 分别为1.95、2.24、2.64 元,现价对应PE 为18、16、1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商誉风险。
天坛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7-17 25.50 -- -- 25.87 1.45%
27.71 8.67%
详细
2023年7月13日,公司发布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司预计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92亿元(+42%),实现归母净利润5.64亿元(+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56亿元(+49%);单季度看,预计23年2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18%),实现归母净利润3.02亿元(+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03亿元(+17%)。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系产品销量增加带来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经营分析二季度维持稳定增速,业绩成长性凸显。公司业绩在一季度实现大幅同比增长后,二季度仍维持了稳定增速,业绩成长性凸显。近年来全行业浆站获批数量稳步提升,目前采浆端负面影响因素全面出清,预计浆站数量增加及采浆业务恢复将共同贡献供给增量;需求端看,近两年血制品的医患教育得到客观推动,院内诊疗恢复将逐步释放积压手术需求,血制品需求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3年血制品行业基本面有望持续复苏,看好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持续受益,业绩实现稳定增长。 公司浆站持续落地,规模优势有望逐步兑现。公司浆站拓展工作加速推进,2022年在贵州、甘肃、吉林、湖北等地新设22家浆站,浆站扩张预期稳步落地;2022年公司共采浆2035吨,同比增长达11%,浆站数量及采浆规模长期处于业内领先地位,未来规模优势将有望逐步兑现,推动公司业绩实现持续增长。 产能建设稳步推进,研发工作持续突破。公司所属成都蓉生千吨级项目-永安项目于2022年8月顺利投产,此外成都蓉生重组因子车间、上海血制云南项目等均已完成建设,有效提高公司整体产能。研发方面,成都蓉生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层析工艺,10%浓度)、人纤维蛋白原和兰州血制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提交上市注册申请,并均通过药品注册核查(药学)和GMP符合性二合一检查,未来有望带动公司吨浆收入持续上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43亿元(+18%)、12.93亿元(+24%)、15.75亿元(+22%)。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0.63、0.78、0.96元,对应PE分别为40、32、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浆站拓展不及预期;单采血浆站监管风险;新开浆站带来资本开支增加;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等。
心脉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7-13 190.01 -- -- 186.85 -1.66%
195.51 2.89%
详细
2023年 7月 11日,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 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5.96~6.33亿元,同比+30%~+38%;归母净利润2.69~2.80亿元,同比+25%~+30%。 单季度来看,预计 2023Q2实现收入 3.11~3.48亿元,同比+55%~+73%;实现归母净利润 1.44~1.55亿元,同比+57%~+69%。 二季度业绩高速增长,院内器械需求快恢复。上半年国内各地医院快速恢复正常就诊秩序,院内手术量随之快速恢复,公司主要器械产品需求旺盛,二季度收入及利润预计增速均超过 50%。其中新产品 Fontus 术中支架及 Talos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在入院家数及终端植入量方面均实现较快增长,未来有望逐步放量。 产品创新实力领先,多款在研品种项目同步推进。公司在核心领域研发实力突出,预期 2023年公司将完成 13款在研产品注册资料递交,7款在研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完成首例植入。上半年Cratos 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已完成上市前临床试验全部患者入组,主动脉及外周多款产品研发进展推进顺利。 定增方案逐步推进,生产及研发能力将进一步提升。6月公司已经发布了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未来定增募集方案落地后,公司生产及研发能力都将进一步提升,在问询函回复公告中公司公布了包括点状支架、CTO 开通器械、AVF适应症药物球囊等 10余款众多新型研发品种,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外周及肿瘤介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看好公司在主动脉及外周介入领域的竞争力,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64、6. 11、8.01亿元,同比增长 30%、32%、31%,EPS 分别为 6.45、8.48、11.13元,现价对应 PE 为 29、22、17倍,维持“买入”评级。 医保控费政策风险;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海外贸易摩擦风险。
华兰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7-11 21.95 -- -- 23.58 7.43%
23.58 7.43%
详细
2023年7月6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参股公司华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上市许可《受理通知书》;此外由华兰基因申报的“重组抗BCMA和CD3双特异性抗体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同意开展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试验。 经营分析贝伐珠单抗注册申请获受理,有望培育利润新增长点。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是由罗氏原研的特异性靶向游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游离VEGF与其受体结合,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贝伐珠单抗最早于2004年获FDA批准上市(商品名AVASTIN),并于2010年于国内获批上市,全球峰值销售额约71亿美元(2019年)。贝伐珠单抗原研药物专利已陆续过期(欧洲专利2019年,美国专利2017年),华兰基因贝伐珠单抗若顺利获批上市,将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抗体类药物研发持续推进,药物管线有望持续丰富。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华兰基因共有7个单抗品种取得临床试验批件,正在按计划开展临床试验,除此次贝伐珠单抗申请获受理外,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地诺单抗正在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帕尼单抗和伊匹木单抗正在进行I期临床研究产品线。除单抗类产品外,华兰基因申报的重组抗PD-L1和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注射液和重组抗BCMA和CD3双特异性抗体注射液分别于今年5月及7月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公司抗体类药物研发稳步推进,药物管线有望持续丰富,将持续增强公司竞争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2023-2025年盈利预期,预计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5(+35%)、16.4(+13%)、19.4亿元(+18%)。2023-2025年公司对应EPS分别为0.80、0.90、1.06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28、24、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降价和控费风险;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特宝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7-04 43.91 -- -- 44.21 0.68%
44.21 0.68%
详细
业绩简评2023年 6月 30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申报的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商品名:珮金)获批上市,适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容易引起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骨髓抑制性抗癌药物治疗时,降低以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表现的感染发生率。 经营分析肿瘤产品线进一步丰富,有望贡献业绩新增量。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商品名:珮金?)是公司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产品,采用 40kDY 型分支聚乙二醇(PEG)分子对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进行修饰,与目前已上市的同类长效产品相比,具有较长的药物半衰期、较低的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约为目前已上市同类长效产品的三分之一。该产品与公司现有上市产品特尔津为长短效产品组合,本次获批上市后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结构,提高竞争力。 授予江苏复星独家推广及销售权利,商业化进度有望加速推进。 根据公司此前公告,公司于 23年 5月 31日与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江苏复星医药销售有限公司签署《关于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珮金?)的独家商业化协议》,同意授予江苏复星关于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在中国大陆地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的独家推广及销售权利,合作产品获批上市后公司可获得不低于 7300万元人民币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项,并根据协议约定向江苏复星支付推广服务费。本次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公司新产品商业化进度有望加速推进。 研发工作持续推进,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研发进展。公司首个以乙肝表面抗原清除(临床治愈)为主要疗效指标的长效干扰素确证性临床试验已完成受试者招募,Y 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YPEG-GH)完成Ⅲ期受试者招募,人干扰素α2b 喷雾剂、AK0706于 2023年 1月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在研产品若顺利上市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奠定业绩长期增长基础。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维持盈利预期,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42(+54%)、6.32(+43%)、8.33(+32%)亿元,对应当前 EPS分别为 1.09元、1.55元、2.05元,对应当前 P/E 分别为 40、28、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未能中标及中标价格下降风险,研发失败风险,派格宾销量无法持续增长的风险。
普蕊斯 医药生物 2023-06-30 56.15 65.65 48.66% 62.59 11.47%
65.34 16.37%
详细
深耕 SMO 行业十余载,高质量交付能力与完善的人才制度打造强壁垒。公司成立于 2009年,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 SMO 行业的企业。 现已累计参与国内外 SMO 项目超过 2500个,覆盖肿瘤、内分泌疾病、医疗器械等共 24个领域,推动 110+个产品在国内外上市。高质量推动临床试验方案执行,展现了良好的品牌力和专业性。 相较于日本,中国 SMO 行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商业价值尚待“绽放”。SMO 指协助临床试验机构开展临床试验具体操作的专业机构,主要负责临床试验中非医学判断性质的事务性工作。我国 SMO 业务起步较晚,经营逐步走向规范化,同时备案制的实施等因素为SMO 行业带来新机遇。中国 SMO 行业集中度仍较低,CR5仅占 25%-30%;而日本行业集中度较高,以日本 SMO 协会为例,组织中 CR4市占率高达 86.8%。我国 CRC 人员培养等方面同样存在不足,导致人均创收相对较低,而专业型 SMO 公司制度建设更为完善,优势明显。 疫情对订单承接及交付造成部分影响,疫后有望实现快速恢复,规 模 效应逐步显现。 公司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 5.86亿元(+16.55%);实现归母净利润 0.72亿元(+25.35%),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同时疫情期间公司业务开展受阻严重,但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公司业绩得以修复,公司 1Q23实现营业收入 1.57亿元(+30.02%),归母净利润 0.25亿元(+159.52%)。 截至 2022年末,公司存量合同金额为 15.05亿元(+39.90%),在手订单丰富,公司业绩确定性强。 IPO 募集资金用于拓宽服务半径、提升服务效率与强化人才培育能力。公司 2022年 5月于创业板 IPO 发行 1500万股,发行价为46.80元,募集资金净额 6.30亿元,主要用于临床试验站点扩建项目,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打造大数据分析平台,提高运营效率; 进行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加强人才复制能力;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我们预测,2023-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8.28/11.28/14.66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41.20%/36.23%/30.00% , 归 母 净 利 润1.08/1.52/2.07亿元,同比增长 49.84%/40.55%/35.51%。我们选用相对估值法(市盈率法)对公司进行估值,给予 2023年 37倍PE,目标价 65.84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人才流失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股东减持风险等。
山外山 机械行业 2023-06-15 52.87 -- -- 62.01 17.29%
62.01 17.29%
详细
2023年6月13日,公司发布《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以32.30元/股的价格授予激励对象73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当前股本总额的5.04%,其中首次授予584万股,预留146万股。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共213人。 收入及利润考核指标增速较快,分段设置业绩完成度。在业绩考核方面,收入与利润都分别设置了“目标值”与“触发值”2种标准。2023-2025年公司收入目标值分别为6.50亿元(同比+70%)、10.00亿元(同比+54%)、15.00亿元(同比+50%);利润目标值分别为1.60亿元(同比+170%)、2.00亿元(同比+25%)、3.00亿元(同比+50%)。收入及利润在考核得分的权重中各占50%,高增长目标展现出公司对未来经营发展的信心,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预计总摊销费用1.36亿,有望对长期业绩发挥积极作用。按照公告对首次授予股份支付费用的预测,此次激励计划将摊销的总费用约为1.36亿元,分为2023-2027年共5年进行费用摊销,费用最高的年份费用达到3950万元。虽然对各年净利润将有所影响,考虑到本次激励计划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本次激励计划将对公司长期业绩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ICU建设有望拉动CRRT需求,合同负债金额持续提升。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达到1.79亿元,较2022年末进一步增加,表明订单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国内ICU床位覆盖率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ICU病房建设加速有望带来CRRT产品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同时国内透析机等血液净化设备市场目前仍以外资品牌主导,未来国产设备替代存在较大替代空间。 我们看好公司在血液净化市场的发展前景,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2.15、2.57亿元,同比增长253%、3%、20%,EPS分别为1.45、1.49、1.78元,现价对应PE为36、35、30倍,维持“买入”评级。 ICU科室建设不达预期风险;医保控费政策风险;在研项目推进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
普瑞眼科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3-06-07 121.64 139.95 178.12% 124.15 1.97%
124.03 1.96%
详细
投资逻辑眼科诊疗需求庞大,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持续扩容:我国屈光不正患者、白内障患者基数庞大,青少年近视率与近视人口高居世界第一,未满足的眼科诊疗需求庞大,有望推动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持续扩容。 全国连锁化+同城一体化,收入增长、盈利改善动力十足:公司已运营25 家连锁眼科专科医院和3 家眼科门诊部,覆盖全国所有直辖市及十余个省会城市。2022 年,公司实现收入17.3 亿元,同比增长0.9%,收入增速放缓主要系新冠疫情影响。2023Q1 公司实现收入6.5 亿元,同比增长38.7%。①公司此前营收西南、华东、西北等地贡献较大,2022 年进军华南市场,进一步完善全国网络。2022 年设立大湾区分部,并先后完成广州番禺普瑞的开业和东莞光明眼科的收购,正式向华南进发。东莞光明眼科于2023Q1 并表,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净利润0.34 亿元,有望成为公司开拓华南的重要助力。②2018年后公司加快扩张步伐,现有28 家医院和门诊部中,有13 家是在2018年及以后开业,新开医院有望逐步减损,度过盈亏平衡点。 业务结构转型升级,以屈光、视光业务为增长引擎:①2018 年以来公司大力发展屈光、视光等非医保结算项目,医保收入占比持续下降,2022 年为13.19%,屈光+视光收入占比为71.3%,领先同行。②持续引入先进设备,降低屈光项目成本,为更多患者提供中高端术式,规模效应下提升盈利能力。③将视光视为重点发展方向,人才和技术加持下,收入占比有望提升,利于改善公司盈利水平。④对医保覆盖的白内障项目转型升级,推广高端术式和晶体,2021 年,公司高端白内障项目收入占白内障项目总收入的比例提升至34.1%,普通白内障项目收入占比则降至2.7%,医保控费影响减小,未来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IPO 募集资金用于公司完善网点布局、提升运营效率。公司2022 年7月在创业板IPO 发行3740 万股,发行价格为33.65 元,募集资金净额达到10.99 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建医院及扩建医院项目,进一步完善全国网点布局;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我们预测,2023/2024/2025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00 亿/32.56 亿/42.32 亿元,同比增长44.9%/30.2%/30.0%,归母净利润2.46 亿/2.76亿/3.96 亿元,同比增长1096%/12%/44%,对应EPS 为1.65/1.84/2.65元。我们选用相对估值法(市销率法)对公司进行估值,给予2023年8.6 倍PS,目标价140.08 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扩张不及预期风险;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股东减持风险。
新华医疗 医药生物 2023-06-07 35.34 45.26 124.95% 36.79 4.10%
36.79 4.10%
详细
投资逻辑“医疗器械国改第一股”,定增+股权激励持续拉动业务增长。(1)改革聚焦医疗器械+制药装备为主,医疗商贸、医疗服务为辅的"2+2”业务结构,2022 年制造主业收入占比达57.5%。(2)高指标股权激励覆盖345 名核心领导与骨干,2022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超出股权激励指标40%,充分释放企业活力。(3)2023 年以23.38 元/股的价格增发5490 万股,募集资金总额约12.8 亿元,大股东山东颐养高比例入局(占发行股本32.72%),投入高能放疗、精密手术器械、智能化制药装备等产能扩建项目,企业长期发展可期。 经营拐点已现,毛利率逐步提升。2022 年和2023Q1 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达5.05 亿元和1.84 亿元,同比增长31%和24%。公司注重成本控制,优化销售结构,提高耗材销售占比,实现腔镜、洁净技术生产环节自动化升级,制药装备、医疗器械板块毛利率进入上行通道,2022 年公司毛利率26.44%,相比2021 年上升2.19pct,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医疗器械产品储备丰富,业绩增长势能高。据公司公告,感控产品线规模居全国首位,收入基本盘稳固,海外推广+数字化升级带来新增量。公司高能医用直线加速器打破国际垄断,低能放射治疗市占率居国内首位,大孔径螺旋CT 推出形成精准放疗整体解决方案。 高端精密手术器械、手术行为管理系统持续提高盈利水平。 制药装备盈利可期,优势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重视装备自动化、智慧化升级,技术储备丰富,BFS 产品线突破国际垄断,注射剂业务可提供高端增值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步入量产阶段。血制品、固体制剂、注射剂、中药业务板块重点发力,成都英德实现血液制品领域对外技术输出,开拓制药装备发展新方向,带动业绩高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我们看好未来公司医疗器械制造及制药装备等业务的发展,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32、8.92、11.0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22%、23%。采用相对估值法对公司进行估值。参考行业平均值,给予公司2023 年PE 29X,12 个月内目标市值212亿元,目标价为45.46 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限售股解禁风险、募投项目投入不及预期风险、新签订单不及预期风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供应不稳定风险等
奥翔药业 医药生物 2023-06-02 15.95 20.29 112.46% 22.88 1.92%
16.26 1.94%
详细
以研发为驱动,打造“API+制剂”一体化战略。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2017年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立足于特色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业务逐步向CDMO、制剂、创新药板块延伸。 特色原料药基本盘稳固,产能建设释放增长动能。1)研发构筑竞争优势:以恩替卡韦为例,公司生产工艺相比原研从13步简化到5步,集采背景下技术带来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2)产品结构不断丰富:2010年成立至今,公司API业务已形成九大产品类别,且新项目仍持续推进。2022年,公司6个原料药项目通过了国内、日本、欧洲等地的9个审批。3)公司原料药产能建设有序推进:20年募投项目“特色原料药及关键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7个车间均已完成厂房建设,23年有望陆续投产,预计满产后可贡献收入6.47亿元。23年1月公司完成了“高端制剂国际化项目与特色原料药及关键医药中间体产业化项目(二期)”的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4.74亿元,定价22.29元。 依托丰富的研发经验与良好的国际cGMP体系,CRO/CDMO/CMO业务成近年主要增长动力。2019年至2022年,CRO/CDMO/CMO业务从0.82亿元增长至4.05亿元,CAGR高达49.2%。截至2022年进行中的CRO/CDMO/CMO业务项目共33个,其中API项目14个,高级中间体项目19个。目前,公司已成为诺华、LONZA、艾尔建等多家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的战略供应商,在欧美市场得到一批客户的认可。 围绕国内外Co-Development模式,打造制剂业务新增长极。公司与全球领先药企STADA就化学仿制药制剂产品联合开发及全球化营销开展长期全面合作,由此打开公司与欧洲仿制药企业的codevelopment合作模式。同时,公司依托原料药业务,构建“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制剂+国内国外”的一体化模式,在国内外市场同步申报。创新药方面两条腿前瞻性布局,1.1类新药布罗佐喷钠挑战百亿缺血性脑卒中市场,目前Ⅱ期临床已完成,待进入Ⅲ期临床;同时,投资新药公司并协同拓展CXO业务。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我们预测,2023-2025E归母净利润3.13/4.12/5.55亿元,同比+32.9%/+31.74%/+34.68%,对应EPS分别为0.74/0.97/1.31。参考可比公司博瑞医药、诺泰生物、九洲药业和美诺华,我们给予公司23年PEG1.26倍,对应目标价28.5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风险,政策监管风险,环保风险,安全生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限售股解禁风险。
爱尔眼科 医药生物 2023-05-30 21.88 -- -- 21.35 -2.42%
21.35 -2.42%
详细
事件简评2023年5月28日,公司发布《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拟用不低于3亿元且不超过5亿元的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上限为44.16元/股。公司本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经营分析给予人才高度重视,加强激励赋能发展。2022年,公司完成了4822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第一期解锁、1146名激励对象预留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以及合伙人计划的收益兑现。本次将回购股份继续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既有助于提升公司人才的工作动力,同时也是对公司激励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能吸引更多优秀的眼科医疗专家加入,满足公司持续落实“1+8+N”战略布局下对顶尖人才的需求。 业务逐渐步入高峰期,高质量发展为回购提供底气。公司重视屈光、视光业务发展,2022年此两部分稳健增长,屈光实现收入63.4亿元(+14.8%),视光实现收入37.8亿元(+11.9%),二者收入占比合计为62.8%(+3.5pcts)。随着暑假的临近,屈光、视光业务需求将迎来爆发期,在线下诊疗活动正常化的加持下,公司有望迎来高增长。由于屈光、视光业务的高毛利属性(2022年公司屈光业务毛利率为56.8%,视光业务毛利率为56.4%,高于公司综合毛利率的50.5%),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本次回购有利于满足公司作为国内眼科医疗行业服务龙头对人才的需求,公司医院建设与并购节奏稳步推进,屈光、视光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与质量共振下,看好公司长远发展前景。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63/47.72/62.17亿元,同比增长41%、34%、30%,EPS分别为0.50/0.67/0.87元,现价对应PE为57/43/3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才短缺风险;跨区发展风险;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合规监管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8/39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