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程培

中国银河

研究方向: 医药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30522100001。曾就职于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银河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7年医学检验行业+6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公司研究深入细致,对医疗行业政策和市场营销实务非常熟悉。此前作为团队核心成员,获得2021 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第5 名、上海证券报最佳分析师第2 名,2020 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入围,2019 年Wind“金牌分析师”医药行业第1 名,2018 年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医药行业第1 名等荣誉。...>>

20日
短线
5.88%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域医学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3-09-01 60.93 76.12 91.26% 60.96 0.05%
69.60 14.2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2023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43.09亿元(-48.17%),归母净利润2.85亿元(-82.66%),扣非净利润2.73亿元(-83.01%),经营性现金流3.54亿元(-58.56%);2023年Q2实现营业收入21.91亿元(-46.05%),归母净利润1.35亿元(-82.94%),扣非净利润1.32亿元(-82.8%)。 减值计提影响表观利润,常规业务实现稳健增长。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63.32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6.93亿元,其中Q2下降2.57亿元,2023H1信用减值计提3.17亿元,我们预计存量余额中新冠核酸相关占比约不足一半,随着公司业务全面向常规医检主业回归,以及应收账款回款逐步落实,减值计提对公司表观利润影响有望持续减弱。此外,基于2023年上半年国内医疗秩序逐步恢复,院端诊疗需求持续释放,公司常规医学诊断服务收入稳定增长,2023H1实现常规医检收入40.14亿元(+21.60%),我们预计2023年公司常规业务全年有望保持20%+增速。 医检营收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促进盈利改善。目前公司拥有高通量测序仪、高分辨质谱仪、光谱流式细胞仪、电子显微镜、单分子免疫分析仪等国际领先的高端技术平台,2023H1公司高端平台业务占比已达52.98%(+1.68pct)。按重点疾病领域来看,其中:①实体肿瘤+27.31%;②神经与精神疾病+47.85%;③感染性疾病+59.49%;④血液疾病+14.96%;⑤心血管与内分泌疾病+31.24%。此外,公司三级医院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39.94%,+3.72pct)。受益于营收结构优化,以及规模效应下的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毛利率逐步修复,2023Q2环比提升1.68pct至39.60%。基于常规医检业务体量较疫前已大幅提升(2023H1较2019年同期增长66.42%),叠加营收结构显著改善,我们认为短期影响消化后公司常规业务毛利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数字化转型驱动融合创新,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转化。公司以业务数字化、数字化业务、数据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三大抓手,“医检4.0”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断深入推进,并已建立超200人数字化团队,可根据疾病诊疗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机整合多技术平台检验项目成果,形成综合报告和整合分析解读。目前公司检验总量累计超25亿,数据量超10PB,拥有全球领先的东方人种大样本库和大数据。 此外,公司通过与顶级三级医院达成产学研全面合作,深入推进区域检验中心共建服务模式,不断实现技术转化与项目研发突破,在感染、肿瘤、血液、遗传、罕见病等方向与华为、腾讯等14家校企开展29个科学研究与转化应用项目,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检测项目数已超3,800项(+195),产学研合作累计超180家(+11家)。 投资建议:ICL行业符合医保控费提质政策诉求,DRGs政策推行对行业龙头长期利好,金域医学作为国内ICL头部企业,有望借助技术及规模优势充分受益,看好公司医检主业常规业务高速增长。考虑到院端诊疗量恢复不及预期,我们下调2023年公司收入目标至93.20亿元,对应下调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12.05、16.19、21.12亿元,同比-56.24%/+34.38%/+30.49%,EPS分别为2.58/3.46/4.52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24/18/1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检验服务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亏损实验室业绩表现不达预期的风险。
亿帆医药 基础化工业 2023-09-01 12.89 -- -- 13.98 8.46%
16.86 30.80%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业绩,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9.44亿元,同比增长9.84%;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32.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10.60%。 Q2业绩改善明显,泛酸钙价格压力下仍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单Q2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长16.46%,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11.69%,扣非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19.90%。 根据Wind数据,公司主要原料药品种泛酸钙价格仍处于较低位置,2023.8.30价格为80元/kg,相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超过50%。根据健康网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泛酸钙及其衍生物出口量约为9638吨,同比增长69%,出口额同比增长12%,均价同比下降33%。公司在上半年泛酸钙价格承压较大的情况下仍实现Q2收入利润双增长,主要是由于1)泛酸钙系列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上半年原料药端实现收入4.16亿元,同比略有提升;2)营收结构优化,剔除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后,国内制剂业务实现较高增长。 创新研发不断突破,F-627放量值得期待。今年5月亿一生物自研产品三代长效G-CSF亿立舒国内获批上市,用于预防及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此前,正大天晴以3000万元首付款+最高可达1.8亿元里程碑款+分级净销售额提成获得亿立舒在中国境内的所有知识产权和独家商业化权益。目前,全球G-CSF市场规模在60亿美元左右,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长效G-CSF药物2025年国内销售额预计达到102.70亿元,2030年预计达到135.37亿元,CAGR约4%,G-CSF市场有望持续扩容。另外,FDA就亿立舒上市申请对北京亿一原液生产现场进行的许可前检查顺利完成,亿立舒境外上市有望加速推动。亿一生物自研产品F-652上半年完成了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国的II期临床,目前正处于数据统计与分析中,重度酒精性肝炎(AH)适应症II期临床试验取得了CDE的批件,FDA也完成了对临床方案的审核,亿一生物正在对F-652的4个适应症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制剂业务快速发展,驱动公司业绩逐步恢复。上半年,国内制剂实现营业收入11.79亿元,同比增长15.28%,其中国内医药自有(含进口)实现营业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25.36%。新获批产品硫酸长春新碱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陆续实现挂网发货,叠加新获得原研产品希罗达将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国内药品销售业绩。公司海外制剂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1.96%,8个产品销售过千万元,合计实现收入2.12亿元,主要产品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重组人生长激素(SciTropin)和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占比72.44%,同比增长4.42%。 投资建议:公司海内外制剂业务快速发展,自研产品商业化开启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13/6.98/9.73亿元,同比增长63.60%/123.01%/39.45%,EPS分别为0.26/0.57/0.7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51/23/17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降价超预期的风险等。
上海莱士 医药生物 2023-09-01 7.12 -- -- 7.20 1.12%
8.68 21.9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 公司 2023H1 实现营业收入 39.01亿元, 同比增长 18.43%, 归母净利润 12.39 亿元, 同比增长 16.77%,扣非净利润 12.01 亿元, 同比增长 13.43%, 经营性现金流 5.36 亿元,同比下降 5.84%; 2023Q2 实现营业收入 18.38 亿元, 同比增长 14.28%,归母净利润 5.20 亿元, 同比增长 1.44%, 扣非净利润 4.93 亿元, 同比增长 4.31%。 Q2 单季收入尚可, 净利润增速低于预期。 2023Q2 单季收入 18.38亿元, 同比增长 14.28%, 收入增长得益于静丙与进口白蛋白产品的销售增长; 2023Q2 单季净利润 5.20 亿元, 同比增长仅 1.44%, 主要系两方面原因, 1) 外汇损失: 公司进口白蛋白销售占比约 42%, 二季度人民币汇率贬值 6%, 人民币贬值导致进口白蛋白的支付成本增加, 产生较大汇兑损失; 2) 上生所搬迁: 公司自产血制品由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搬迁, 导致批签发延后, 相应销售量大幅减少, 库存环比一季度增加约 1 亿元。 若两项负面影响消除, 我们预计二季度净利润应能实现 15-20%增长。 员工持股计划顺利通过, 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 7 月 31 日发布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8 月 16 日获股东大会通过, 员工持股计划的规模不超过 3,377.00 万股, 约占当前公司股本总额的 0.50%, 激励对象购买股份价格为 3.61 元/股。 公司大规模激励员工, 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员工、 股东的利益共享机制, 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公司长期、 持续、健康发展。 投资建议: 上海莱士作为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其产品种类齐全, 业内规模领先, 随着 2023H2 批签发数量恢复正常, 公司增长也将回归正常轨道,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5/25.71/29.74 亿元, 同比增长 18.90%/15.02%/15.65%, EPS 分别0.33 元、 0.38 元、 0.44 元, 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 年 PE 21/19/16倍,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股东及治理结构不合理对公司经营造成干扰的风险、 新增浆站规划不及预期的风险、 浆站管理及血液制品质量事件风险。
迈瑞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9-01 263.61 -- -- 279.96 4.61%
301.41 14.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公司 2023年 1-6月实现营业收入 184.76亿元(+20.32%),归母净利润64.42亿元(+21.83%),扣非净利润63.41亿元(+20.84%),经营性现金流44.83亿元(+9.96%);2023年Q2实现营业收入101.11亿元(+20.20%),归母净利润38.71亿元(+21.63%),扣非净利润38.12亿元(+20.05%)。开展新基建+海外高端客户突破,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高速增长。2023H1公司生命信息与支持产线实现收入86.67亿元(+27.99%),一方面受Q1国内ICU 病房建设提速带动,公司主动向相关重症产品倾斜产能,使得Q1产线整体收入增长超60%;另一方面受益于产品加速向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印尼、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高端医院渗透,整体解决方案优势不断扩大。 据公司统计,截至2023年6月30日,国内医疗新基建可及待释放市场空间仍超230亿元,未来两年仍将持续为产线业务增长带来显著贡献。体外诊断Q2呈现较好复苏,战略并购夯实国际化基础。2023H1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实现营收59.75亿元(+16.18%),单Q2增长超35%。其中:1)国内:基于3月以来院端诊疗活动迅速恢复,诊断试剂消耗随之复苏,且血球(BC-7500系列)、化学发光(CL-8000i)、生化(BS-2800M)、凝血(CX-9000)、TLA 流水线等仪器装机进展顺利,其中BC-7500装机超1,000台,全年贡献有望超10亿元;2)海外:通过并购和自建加速推进平台化能力建设,中大样本量客户加快突破,2023H1突破超70家海外第三方连锁实验室(超2022全年)。此外,公司于2023年7月31日发布公告,收购DiaSys Diagnostic 75%股权,此举通过深入布局海外供应链平台,全面加强海外本地化生产、仓储、物流、服务等能力建设,为公司体外诊断业务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院内高端影像实现加速突破,新品上线驱动海外渗透率提升。2023H1公司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收37.01亿元(+13.40%),单Q2增长超35%,主要得益于高端超声R 系列和全新中高端超声I 系列的国内外迅速放量。其中:1)国内:随着国内超声采购逐步复苏,以及公司高端技术和产品的不断推新,二、三级医院占公司国内超声收入的比重连年提升,高端超声占比亦已过半;2)海外:多款新品推出使得公司超声业务在海外市场的客户画像由中低端不断向高端转变。期间费用稳中有升,盈利能力趋于增强。2023H1重点财务数据:①期间费用率:29.67%(+2.84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为4.31%(-0.97pct),销售费用率为15.34%(( +1.33pct),主要是持续加强全球营销及服务网络建设所致;②合同负债:24.95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16.48亿元,较2023Q1末下降13.97亿元,预计年初呼吸机类产品预收款逐渐发货;③应收账款:37.05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0.46亿元,较2023Q1增加10.25亿元;④经营性现金流:63.41亿元(同比+9.96%)与归母净利润相匹配。⑤主营业务毛利率:65.60%(+1.47pct),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类67.16%(+1.41pct);体外诊断62.63%((+1.31pct);医学影像67.76%((+1.89pct)。单Q2主营业务毛利率为64.94%((同比2022Q2:+1.16pct;环比2023Q1:-1.46pct);⑥净利率:34.87%((同比+0.42pct),单Q2达到38.28%((同比+0.44pct;环比+7.53pct),净利率提升预计主要是汇率贬值因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迭代,高端产品及解决方案持续丰富。2023H1公司研发投入为20.40亿元(+40.07%),占整体营收比例超11%。高水平研发投入保障公司实现多项底层技术创新及融合创新,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其中:①生命信息与支持:推出瑞智联生态·易关护亚重症整体解决方案、UX54K 荧光摄像系统、5mm 光学胸腹腔镜、超声高频集成手术设备、BeneHeart D 系列新一代除颤监护仪、新一代麻醉系统A7/A5、BeneFusionMRI Station 磁共振输注工作站、新uMEC 监护仪、急救转运呼吸机TV80/TV50、新平台手术床旗舰版V9、4K 数字化手术室二期、动物专用监护仪Vetal3;②体外诊断:推出传染病免疫试剂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测定试剂盒、高血压免疫试剂醛固酮二代和肾素二代测定试剂盒、炎症免疫试剂白介素6测定试剂盒、全自动凝血分析仪CX-60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AF-600等;③医学影像:推出动物专用台式彩超Vetus60、DR Vetix S300等。 此外,预计下半年还将推出超高端全身台式彩超、高端心脏台式彩超、高端体检台式彩超等重磅新品。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产品最全、销售实力最强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高端化、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公司成长为全球医疗器械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141/170亿元,同比增长20.99%/21.32%/20.82%,EPS 分别为9.59/11.63/14.05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 为28/23/19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国内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大幅降价的风险、国内医疗投资增速放缓致设备订单不达预期的风险、海外销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
鱼跃医疗 医药生物 2023-08-31 34.00 -- -- 34.71 2.09%
34.71 2.09%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公司 2023年 1-6月实现营业收入 49.80亿元(+40.17%), 归母净利润 14.94亿元(+89.64%), 扣非净利润 12.55亿元(+96.19%), 经营性现金流 15.00亿元, 毛利率为 51.68%, 同比增加 4.44个百分点; 2023年 Q2实现营业收入 22.77亿元(+31.51%),归母净利润 7.80亿元(+141.30%), 扣非归母净利润 5.52亿元(+123.52%)。 公司业绩表现亮眼, 呼吸治疗解决方案高速增长。 公司营收和利润均实现较高速的增长, 利润端高增速主要系公司的核心呼吸治疗业务占比以及毛利提升所致。 分产品来看, 呼吸治疗解决方案实现收入23.08亿元(+109.99%), 其中制氧机业务同比增长 140%, 呼吸机业务同比增长超 110%, 雾化业务同比增长近 70%; 糖尿病护理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 3.63亿元(+31.07%), 期间 14天免校准 CGM 产品注册证顺利落地; 感染控制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4.24亿元(-32.34%), 同比下降由于去年同期因疫情相关基数较高所致; 家用类电子检测及体外诊断业务实现收入 10.68亿元(+31.85%), 电子血压计产品业务规模同比增速近 20%; 急救板块业务实现收入 0.80亿元(+25.26%), 期间自主研发的 AED 产品 M600获证, 是公司急救板块的里程碑; 康复及临床器械业务实现收入 7.08亿元(+9.09%) 其中轮椅车、 针灸针等主要产品业务开展较好。 公司费用管控有所优化, 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公司 2023上半年销售费用率为 12.30%(-0.43pcts), 管理费用率为 4.02%(-1.72pcts), 研发费用率为 5.50%(-1.77pcts); 公司期间研发投入 2.74亿元(+6.00%),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在德国图特林根、 中国台北、 上海、 南京、 苏州、 西藏及丹阳设立有研发中心, 不断推进新品的研发工作。 通过外延式并购与整合, 公司将业务拓展至中医器械、 手术器械、 医疗急救设备、 医院消毒感控产品及服务、 眼部健康与眼科器械、 持续血糖检测等领域。 同时公司与多所高校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打造新业务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投资建议: 作为专注家用医疗器械、 医用临床产品和医疗服务的行业龙头, 公司重点聚焦呼吸与制氧、 血糖及 POCT、 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 道 不 断 拓 展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3-2025年 营 业 收 入 为90.38/100.91/112.60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21.59/24.16/27.03亿元, 同比增长 35.37%/11.88%/11.88%, EPS 分别为 2.15/2.41/2.70元, 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为 16/14/13倍,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汇率波动的风险、 利率波动的风险、 降本增效不及预期的风险
爱美客 机械行业 2023-08-29 444.28 -- -- 452.27 1.80%
452.27 1.8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报,公司 2023 年 1-6 月实现营业收入14.59 亿元(+64.93%),归母净利润 9.63 亿元(+64.66%),扣非净利润 9.34 亿元(+65.37%),经营性现金流 9.77 亿元(+74.01%);2023年 Q2 实现营业收入 8.29 亿元(+82.60%),归母净利润 5.49 亿元(+76.53%),扣非净利润 5.47 亿元(+79.23%)。 业绩符合预期,消费复苏驱动业绩持续高增长。公司上半年恢复高增长,23Q2 增长进一步加快,一方面是受抑制的医美需求逐步释放,另一方面去年 Q2 基数较低(22Q2 利润+22%)。分品种看,2023H1溶液、凝胶类产品均实现大幅增长,公司综合毛利率达 95.41%(+1.02pct)。其中:1)溶液类:实现营收 8.74 亿元(+35.90%),占比 59.93%(-12.79pct),毛利率 95.10%(+1.03pct),嗨体、熊猫针等持续高速增长;2)凝胶类:实现营收 5.66 亿元(+139.00%),占比38.82%(+12.04pct),毛利率为 97.38%(+1.33pct),主要是濡白天使产品受下游医疗机构及终端消费者充分认可,迅速放量所致。基于高毛利核心产品收入占比快速提升,2023H1 公司综合毛利率再创新高(95.41%),较 2022H1 同比提升 1.02pct。 新品迭代满足差异化需求,强化营销驱动品牌价值成长。公司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共 1.04 亿元(+61.33%),研发费用率为 7.15%(+0.16pct),持续以高水平研发投入丰富储备产线,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2023 年 7 月 27 日,公司发布再生类新品“如生天使”,该产品成分与濡白天使一致,但定位更适用于面部软组织浅层纹路填充,与“濡白天使”形成互补产品矩阵,可满足终端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未来有望借助濡白天使口碑及渠道资源,实现渗透率快速提升。此外,公司储备产线中:注射用 A 型肉毒毒素(适用于中度至重度皱眉纹)完成 III 类临床、利多卡因丁卡因乳膏(用于成人浅层皮肤手术前局麻)完成 III 期临床 、利拉鲁肽注射液(慢性体重管理)完成 I 期临床试验。 发布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公司 2023 年上半年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 18.48 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股利约 4.0 亿元(含税),占 2023H1 归母净利润 41.5%,为公司首次年中现金分红,体现公司具备良好财务状况和稳健盈利能力,并对未来经营和发展具充分信心。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医美龙头企业,核心产品嗨体稳健增长,濡白天使等高附加值产品加速放量,在研管线有序推进。随着监管逐渐趋严,公司作为医美合规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 2023 年-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36/25.47/34.61 亿元,同比增长 45.32%/38.73%/35.87%,EPS 分别为 8.49/11.77/16.00 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 年 PE 为 50/36/27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上市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百洋医药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3-08-29 23.20 -- -- 29.95 29.09%
43.50 87.5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业绩,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 36.35亿元,同比增长-2.57%;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2.03亿元,同比降低 2.55%;实现归母净利润 3.02亿元,同比增长 39.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91亿元,同比增长 30.25%。 Q2收入端改善,利润端仍保持高速增长。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略有降低,主要原因为公司聚焦核心品牌运营业务,剥离北京分销配送业务,批发配送业务同比下降 23.14%、零售业务下降 10.61%。单 Q2来看,公司实现收入 19.48亿元,同比增长 4.18%;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 22.5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80亿元,同比增长 39.7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65亿元,同比增长 30.30%。另外,从 2022年公司剥离北京分销业务后,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2023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2.98亿元,同比增长 166.39%。 核心业务稳健增长,医药商业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公司品牌运营业务收入占比为 56.16%,达到 20.41亿元,同比增长 20.20%,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 26.09亿元,同比增长 14.43%。品牌运营业务毛利率为 44.15%,毛利额实现 9.01亿元,毛利额占比达 83.66%,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业务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公司核心品牌迪巧系列实现营业收入 8.77亿元,同比增长 9.76%,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 9.14亿元,同比增长 9.07%。海露实现营业收入 2.63亿元,同比增长25.24%。安立泽实现营业收入 1.09亿,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 1.29亿元。另外,上半年公司新增运营品牌诺华制药的维全特、苏州同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根据药智网数据维全特 2022年院内销售额为 8.88亿元。新品牌新产品的持续导入将为公司提供中长期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以专业化的医药品牌运营迎接国内创新药发展浪潮,医药CSO 业务在国内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我们预测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6.43/8.10/10.12亿元,同比增长 28.13%/25.86%/24.93%,对应 EPS 为1.23/1.54/1.93元,对应 PE 为 17.7/14.1/11.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使得医院诊疗用药需求减少的风险、新签约产品运营推广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医药销售合规的风险等。
安科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8-29 9.50 -- -- 10.18 7.16%
10.95 15.2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业绩,实现营业收入 12.8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9.11%;实现归母净利润 3.96 亿元,同比增长 15.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83 亿元,同比增长 19.02%。 Q2 整体业绩持续向好,生长激素销售恢复驱动母公司业绩抬升。分季度来看,单 Q2 实现营业收入 6.93 亿元,同比增长 26.63%(Q1 同比增长11.40%),实现归母净利润 2.11 亿元,同比增长 22.84%(Q1 同比增长7.36%),扣非归母净利润 2.05 亿元,同比增长 25.15%(Q1 同比增长12.68%),母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9.18 亿元,同比增长 29.76%,实现净利润 3.80 亿元,同比增长 9.91%,主要是因为公司主要产品“安苏萌”加速放量,上半年其收入同比增长 31.62%((Q1 同比增长 16.63%)。另外,母公司研发费用 7,662.77 万元,同比增长 86.65%,研发费用等大幅增长,并新增股权激励成本摊销,以及去年同期公司向余良卿管理层释放部分股权,以上因素导致母公司净利润增速小于收入增速。 子公司持续改革,未来有望提供更多业绩增量。公司优化子公司发展规划,内部精简非战略性资产,完善现有资产结构。各子公司内部机制改革也初见成效,业绩稳中有进。余良卿、安科恒益、苏豪逸明及安科华捷等四家子公司营业收入合计 3.45 亿元,同比增长 3.33%,实现净利润合计3,746.36 万元,同比增长 10.39%。余良卿公司持续推进营销模式改革,其营销模式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的匹配。上半年余良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12.76%,但净利润等盈利指标保持增长,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长 20.63%。 持续加码研发力度,布局单抗、ADC 以及 mRNA 等领域。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 1.01 亿元,同比增长 67.65%,目前临床项目 6 项,在报产阶段、准备报产项目 3 项。临床项目中,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生长激素-Fc 融合蛋白注射液上半年完成 I 期临床试验,正在筹备开展 II 期临床试验;1类创新药 PD-L1/4-1BB 双特异性抗体正式启动Ⅰ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创新型抗 HER2 单抗与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联合用药临床试验,已入组多例患者,将进一步进行联合用药的病例拓展研究。另外,公司与合肥阿法纳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布局 mRNA 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推进 mRNA 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构建。上半年公司还与两家创新药公司分别签署抗体和 ADC 药物的开发合作计划,目前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 投资建议:考虑到生长素目前渗透率仍偏低,我们看好公司后续创新产品逐步兑现,以及子公司改革持续增强盈利能力,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8.74/10.79/13.24 亿元,同比增长 24.28%、23.45%、22.74%,EPS 分别为 0.52/0.64/0.79 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 年 PE 为 18/14/12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生长激素集采大幅降价的风险;子公司改革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长春高新 医药生物 2023-08-28 140.00 -- -- 145.25 3.75%
165.73 18.3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业绩,实现营业收入 61.68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77%;实现归母净利润 21.60 亿元,同比增长 1.9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1.64 亿元,同比增长 3.11%。 Q2 业绩迎来拐点,主要子公司业绩均实现较快增长。分季度来看,单Q2 实现营业收入 33.90 亿元,同比增长 18.69%,实现归母净利润 13.03 亿元,同比增长 32.78%,扣非归母净利润 13.10 亿元,同比增长 34.22%,Q2 实现了年初因疫情扰动下的恢复性增长。从利润率看,Q2 单季销售毛利率为 89.44%,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单季销售净利率为 39.77%,与去年同期比提高 4.5pcts,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1.58/-0.18/+1.10/-0.16pcts。子公司业务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 51.39 亿元,同比增长3.57%,实现归母净利润 21.97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子公司百克生物实现收入 5.60 亿元,同比增长 26.98%,实现归母净利润 1.11 亿元,同比增长50%。子公司华康药业实现收入 3.54 亿元,同比增长 16.07%,实现归母净利润 0.19 亿元,同比增长 18.75%。子公司高新地产实现收入 0.97 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0.05 亿元。 金赛持续聚焦创新能力,稳步推进各业务板块战略布局。子公司金赛药业持续提升市场对长效生长激素优效和安全性接受程度,推动儿科综合等产品引进、商业化能力建设,有效提升长效生长激素、儿童营养等产品的收入水平及业绩占比。目前公司生长激素产品获批的适应症已达 12 项,结合成人市场的稳步布局,未来有望实现儿科和成人新业务全面协同发展的目标。另外,今年上半年公司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获批,使得金赛药业自产 PEG 可用于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的生产,这将有利于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的原材料供应保障和成本优化。 带状疱疹疫苗快速放量,研发实力提供长期发展动力。百克生物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速较快主要是由于公司年初取得带状疱疹疫苗注册证书,截止7 月,已有 23 个省区直辖市完成准入,且已获得 15 个批次批签发。另外,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17.51%,目前,公司拥有 13 项在研疫苗和 3 项在研的用于传染病防控的单克隆抗体,主要包括百白破疫苗(三组分)、液体鼻喷流感疫苗、狂犬单抗、破伤风单抗等,4 个在研项目已处于临床研究阶段,12 个在研项目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上半年公司与传信生物签订投资协议,加快了公司“mRNA 疫苗技术平台”的建设,完善了 mRNA 疫苗相关知识产权体系,进一步丰富公司研发管线。 投资建议:考虑到生长素目前渗透率仍偏低,我们看好生长激素长期市场空间以及百克带状疱疹新产品增量贡献,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为 47.99/56.90/66.63 亿元,同比增长 15.90%、18.58%、17.10%,EPS 分别为 11.86/14.06/16.47 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 年 PE 为 11/9/8 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生长激素集采风险,疫苗销售不达预期,新品研发失败风险。
新产业 医药生物 2023-08-28 55.00 67.20 -- 63.83 16.05%
79.70 44.91%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公司2023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8.65亿元(+31.6%),归母净利润7.50亿元(+31.7%),扣非净利润6.87亿元(+31.2%),经营性现金流5.27亿元(+20.3%);2023年Q2实现营业收入9.89亿元(+46.7%),归母净利润3.95亿元(+51.3%),扣非净利润3.69亿元(+55.7%)。 国内外装机进展顺利,高速机占比持续提升。2023H1公司仪器类收入5.47亿元(+28.64%),占比29.39%(-0.67pct);试剂类收入13.14亿元(+32.81%),占比70.60%(+0.67pct)。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计销售/装机2,278台X8、3,727台X3、187台X6。分地区来看:①国内:2023H1收入12.12亿元(+31.56%),其中试剂收入9.92亿元(+30.06%),占比81.84%(约-1pct),单Q2增长58.65%;仪器收入2.20亿元(+38.82%),占比18.14%(约+1pct),2023H1实现装机806台(大型机占比60.55%),累计三级医院客户1,467家(较2022年末+87家,其中三甲医院37家),三甲医院覆盖率57.90%,累计装机1.21万台。②海外:2023H1收入6.49亿元(+31.55%),其中试剂收入3.21亿元(+42.10%),占比49.56%(+3.68pct);仪器收入3.21亿元(+22.61%),占比50.44%(-3.68pct),2023H1公司销售发光仪器共2,271台(中大型机占比54.73%,+20.28pct),累计实现装机1.74万台,服务涉及151个国家/地区,覆盖市场进一步拓展,快速增长态势得以延续。此外,公司在意大利、罗马尼亚新设2家海外全资子公司(累计8家),推动海外重点区域业务持续增长。 海外试剂增长驱动盈利改善,单Q2毛利率同比提升明显。2023H1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为71.49%(+2.19pct),单Q2毛利率73.62%(+7.98pct)。其中(2023H1):试剂类88.91%(-0.48pct),仪器类29.65%(+7.09pct);国内77.94%(-0.89pct),国外59.44%(+7.95pct,主要是试剂营收占比提升所致)。此外,2023H1公司财务费用-0.32亿元,其中汇兑损益-0.28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为6.45亿元(同比+2.13亿,环比2023Q1+0.9亿)。 研发保持较高投入水平,仪器及试剂产线日益完善。2023H1公司研发投入为1.72亿元(+29.90%),研发费用率9.22%(-0.12pct)。目前公司已建立纳米磁性微球研发、试剂关键原料研发、全自动诊断仪器研发及诊断试剂研发四大技术平台,面向全球销售10款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及194项配套试剂(其中欧盟准入186项,国内注册158项,共228个注册证),配套试剂涵盖肿瘤标志物、甲状腺、传染病、性腺、心肌标志物、炎症监测、糖代谢、骨代谢、肝纤维化、自身免疫抗体等检测项目。此外,公司积极拓展生化诊断产线(5生化仪+61配套试剂)、分子诊断产线、凝血产线(国内7项试剂获证)。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化学发光龙头,国内外高端机型持续装机放量,带动试剂业务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7/20.85/25.14亿元,同比增长24.80%/25.83%/20.59%,EPS为2.11/2.65/3.2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7/22/1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化学发光试剂集采大幅降价的风险、国内竞争加剧装机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
恒瑞医药 医药生物 2023-08-28 40.26 -- -- 44.53 10.61%
49.74 23.5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业绩,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68亿元,同比增长9.19%;归母净利润23.08亿元,同比增长8.91%;扣非归母净利润22.43亿元,同比增长11.68%。 Q2业绩提速明显,经营质量、效率显著提升。分季度来看,公司单Q2实现营业收入56.76亿元,同比增长19.51%(Q1同比+0.25%);实现归母净利润10.69亿元,同比增长21.17%(Q1同比+0.17%);扣非归母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增长23.48%(Q1同比+3.40%)。费用率方面,2021~2023H1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6.22%、34.54%、32.94%,下降较为明显;管理费用率为11.04%、10.84%、9.71%,平稳下降;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94%、22.97%、20.87%,上半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30.58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23.31亿元;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7.31%、17.93%、20.51%,提升显著。2023年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中,销售费用、研发费用与管理费用分别分摊3480万元、4614万元和1019万元。公司业绩重回增长快车道,费用率将逐步优化,经营管理质量显著提升。 创新药价值凸显驱动业绩增长,仿制药收入基本持平。2023H1公司创新药收入达49.62亿元含税),公司创新药进入医保后可及性大大提高。 重点产品中达尔西利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CDK4/6抑制剂,在HR+/HER2-一线乳腺癌患者治疗中PFS首次突破30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57.4%;瑞维鲁胺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AR抑制剂。此外,上半年新获批阿得贝利单抗PD-L1抑制剂),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OS)至15.3个月,目前还在准入放量初期,为公司业绩贡献了一定增量。上半年仿制药收入基本持平。随着医疗机构诊疗复苏,处方药需求逐步释放,公司手术麻醉、造影等产品以及新上市的仿制药销售同比增长较为明显,但仿制药集采对销售仍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第二批集采涉及产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醋酸阿比特龙片因多数省份集采续约未中标及降价等因素影响,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减少5.23亿元,2022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产品销售额同比减少5.78亿元。 多项创新成果获批上市,内生增长动力强劲。2023H1公司1类创新药阿得贝利单抗、磷酸瑞格列汀、奥特康唑获批上市,改良型新药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获批上市,卡瑞利珠单抗的第9个适应症、阿帕替尼的第3个适应症二者联合用于一线治疗晚期肝癌)、马来酸吡咯替尼片第3个适应症联合曲妥珠单抗加多西他赛一线治疗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以及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第2个适应症联合来曲唑或阿那曲唑一线治疗HR阳性、HER2阴性局部复发或晚期转移性乳腺癌)获批上市。研发管线进展包括:共有6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6项临床推进至Ⅲ期,17项临床推进至Ⅱ期,18项临床推进至Ⅰ期。重磅品种丰富,未来有望形成20+创新药矩阵,提供长远强劲增长动力。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研发管线丰富,未来将持续兑现,贡献业绩增量,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7.21/57.15/70.66亿元,同比增长20.85%、21.06%、23.63%,EPS分别为0.74/0.90/1.11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52/43/35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降价超预期的风险、产品注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开立医疗 机械行业 2023-08-24 42.10 -- -- 47.80 13.54%
52.30 24.2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公司 2023年 1-6月实现营业收入10.43亿元(+24.87%),归母净利润 2.73亿元(+56.18%),扣非净利润 2.73亿元(+67.97%),经营性现金流 1.51亿元;2023年 Q2实现营业收入 5.70亿元(+22.67%),归母净利润 1.35亿元(+8.75%),扣非净利润 1.48亿元(+29.59%)。 公司营收增长稳健,净利润增速亮眼。2023上半年,医院门诊逐步恢复,呼吸、消化科全面复苏。医院采购重心转向一般医疗物资,带来内镜、超声等市场需求增加。分业务来看,内窥镜及镜下器具业务实现收入 3.77亿元(+38.40%),超声业务实现收入 6.49亿元(+19.54%),两大业务增长稳健。公司毛利率为 68.98%, 同比增加3.76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高端产品占比增加。净利润增速亮眼,主要系公司期间费用率逐渐下降,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内窥镜:内窥镜多产品战略稳步推进,高端产品性能优越。公司拥有丰富的内窥镜产品管线,已推出全高清消化道内窥软镜系统、三芯片 2k 硬镜、4k 硬镜、4K 荧光硬镜等产品,涵盖低中高市场。公司的高端内镜产品 HD-550系列性能优越,与 SFI、VIST 技术相结合,提供早期疾病诊疗解决方案,获临床正面反馈。此外,高端镜种不断突破,公司推出了光学放大内镜、超细内镜、刚度可调内镜等产品。 超声:高端超声不断突破,产品品类拓展扩大市场范围。公司高端产品 S60和 P60系列获得三甲医院医生高度认可。2022年发布的产前超声筛查技术凤眼 S-Fetus 4.0进一步提高公司产科超声的竞争力; 2023年 2月,公司超高端超声 S90Exp 系列取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在美国获 FDA 批准,在超高端超声市场不断突破;2023年公司发布血管内超声(IVUS),有利于公司打开心血管领域市场;兽用超声方面,公司于 2022年发布了专业的兽用超声 ProPet 系列,进一步扩大市场范围。 海外业务稳步推进,业务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公司注重海外市场业务拓展和本土化建设,实现诸多成果。1)公司便携超声 E系列、X 系列通过方舱和应急采购等方式扩展到更多发达国家和高端医院,进一步打开市场。2)公司人工智能产前超声筛查技术“凤眼 SFetus”的全球发布获得一致好评,夯实了海外超声市场 3)公司是全球第四家超声内镜系统(EUS)的制造商,在量产首年就取得的 20个国家的销售和装机。4)公司兽用产品 ProPet 和 V-2000在海外取得积极反馈。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推动外科业务加速增长。公司同财报一起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 计划,激励对象一共34人,主要为公司微创外科业务团队员工(包含外籍员工)及董事会 认为应当激励的其他人员。拟授予股份 329万股,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 0.76%。授予价格为 22.18元/股。激励计划的考核目标为公司 2023-2026在中国大陆地区外科业务总收入,考核目标为 1/1.45/2.5/4亿,2024-2026年同比增长 45%/72%/60%,解锁下限为目标的 80%。此次举措有利于激励微创外科员工积极性,加速促进公司外科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产超声和内镜的龙头,我们看好公司在中高端市场的布局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 22.24/28.01/35.1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4.89/6.39/8.33亿元,同比增长 32.25%/30.70%/30.35%,EPS 分别为 1.14/1.48/1.93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为 37/28/22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全球政治经济波动的风险等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3-08-23 36.90 51.71 55.71% 42.56 15.34%
43.39 17.59%
详细
管理层决策能力优秀,创新及国际化战略推动公司成功转型升级。 华东医药股份制改造于 1993年、2000年上市,控股股东为中国远大集团。此前采用大单品战略,凭借核心产品百令胶囊和阿卡波糖实现医药工业营收过百亿元;2018年起受集采政策影响,工业营收增速显著放缓,公司管理层审时度势,通过并购、BD 与自研多项措施并举,将华东从一家以仿制药为主的传统型制药企业,成功转型成为一家国际化科技创新型医药工业企业。而今,华东医药以工业仿制药和商业为基础,创新药管线齐全并逐步进入收获期,医美业务国际国内高速成长,公司重新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 工业板块:存量业务风险出清,创新业务正在崛起。公司核心品种均已纳入集采/医保控费,存量业务风险基本出清。增量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加码创新,通过自主开发、外部引进、项目合作等方式在内分泌、自免和肿瘤三大核心治疗领域布局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短、中、长期均有产品布局。目前利拉鲁肽仿制药已经获批 II 型糖尿病和减肥适应症,ELAHERE(针对 FRα阳性卵巢癌 ADC)、迈华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ARCALYST(用于周期性综合征 CAPS 的引进产品)、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等有望在近两年获批上市,创新药逐步进入收获期。 医美板块:微创+无创+减重全覆盖,管线步入收获期。公司全球范围内已拥有“无创+微创”医美领域高端产品 36款,其中已上市 24款,产品覆盖面部和全身注射填充、能量源类皮肤管理、身体塑形等非手术类主流医美领域。公司产品定位高端,注重未被满足的细分市场需求,产品竞争力强:1)注射类产品:Ellanse 引领再生需求,我们预计 23年有望冲击 10亿+销售;MaiLi 玻尿酸+埋线+壳聚糖新品稳步推进;2)光电项目:酷雪、Reaction?分别于 1Q22、6M2023于国内上市,多款身体塑形+皮肤管理产品逐步推进;3)利拉鲁肽注射液有望在减重领域成长为公司新的大单品。我们预计 23-25年医美板块有望实现超 50%的收入复合增速。 工业微生物:项目储备丰富,拓展产业新蓝海。目前拥有中美华东、珲达生物和珲益生物三个微生物研发基地,拥有目前浙江省内最大规模发酵单体车间和行业领先的微生物药物生产能力,已形成微生物项目研发、中试、商业化生产、工程和公用系统保障的完整制造体系,成立仅三年,2022年华东工业微生物板块已取得 5.1亿元收入,为医药工业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是集医药研发、生产、经销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药公司,医药工业与商业板块经营保持稳健,医美及创新药业务步入收获期,创新与国际化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提供想象空间。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 29.73/36.53/44.52亿元,同比增长 18.94%、22.88%、21.87%,EPS 分别为 1.69/2.08/2.54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为 22/18/15倍;在分部估值法下,我们预计华东医药 2023年合理市值为 907-960亿元,对应目标价为 51.71-54.73元/股,维持“推荐”评级。
安图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8-23 47.17 54.75 -- 47.80 1.34%
58.00 22.9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公司 2023年 1-6月实现营业收入21.08亿元(+1.82%),归母净利润 5.46亿元(+2.32%),扣非净利润5.27亿元(+4.27%),经营性现金流 5.36亿元;2023年 Q2实现营业收入 10.71亿元(+3.12%),归母净利润 3.04亿元(+3.57%),扣非净利润 2.91亿元(+6.54%)。 2023H1增长略低于市场预期,发光业务继续保持稳健高增长。 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与利润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一方面是新冠检测类产品销售回落,另一方面是新冠检测类产品受市场需求影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若剔除新冠检测类产品影响,公司 2023H1营收同比增长约 23%,主要是自产产品贡献收入较多增量,我们预计其中化学发光保持稳健增长,Q2增速或可达 35%左右。此外,公司流水线装机顺利,上半年 A-1装机 4条(累计 114条),X1装机 11条(累计 19条)。按产品拆分来看,2023H1公司仪器类收入 2.48亿元(-28.53%),占比 11.76%(-5.0pct);试剂类收入 17.8亿元(+10.42%),占比 84.44%(+6.6pct)。按地区来看,中国大陆实现收入 20.16亿元(-2.97%),海外实现收入 0.98亿元(+91.67%)。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中东、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多个地区,公司对国际贸易与合作中心架构重组,并通过培育和壮大经销商队伍持续扩展市场,由此未来公司海外业务高速成长态势有望延续。 营收结构调整,盈利能力修复。2023Q2公司毛利率为 66.15%(同比+6.8pct,环比+5.09pct),我们认为主要是毛利较高的化学发光等业务占比提升所致,渠道代理业务及疫情产品收入占比下降。此外,2023H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17.24%(+0.64pct),管理费用率为 4.34%(+0.63pct),主要是市场推广活动增多及员工薪资提升所致。由于发光业务盈利更强,公司上半年净利率也显著提升。 持续研发投入推进产线扩充,全方位产品力逐步形成。2023H1公司研发投入为 3.11亿元,占营业收入 14.75%,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累计获专利 1,278项(国际 60项),新获产品注册(备案)证书 30项,涵盖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等,检测项目覆盖自身免疫疾病、心脏相关疾病等。此外还有三重四极杆(已完成质谱系统性能测试,配套设备开始构建验证平台)、NGS 测序平台(完成测序原理机系统测试工作,并取得测序试剂盒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等尖端产品在研。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化学发光龙头,以全自动流水线为核心的全品类扩张支撑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内生高速增长确定性强。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01/16.24/20.12亿元,同比增长 11.41%/24.87%/23.91%,EPS 分别 2.22元、2.77元、3.43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22/18/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化学发光试剂集采大幅降价的风险、国内竞争加剧装机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
欧林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8-22 15.95 21.28 124.71% 19.90 24.76%
22.88 43.4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H1业绩。公司2023H1实现营业总收入2.33亿元(+0.21%),归母净利润2854.61万元(-8.04%),扣非归母净利润2009.48万元(-22.74%)。其中,2023Q2实现营业总收入1.66亿元(-7.17%),归母净利润2469.24万元(-34.76%),扣非归母净利润1715.58万元(-47.81%)。 收入基本持平,回款质量提升。公司2023H1收入比同期略微提升0.21%,预计主要是接种儿童数量没有增长;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097.1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流出幅度大幅缩窄。公司2023H1实现销售毛利率93.04%,同比提升0.54pp,销售净利率11.34%,同比下降2.00pp,净利率下降主要是研发投入加大所致;费用率整体小幅上升,销售费用率43.86%,同比下降0.53pp;管理费用率14.20%,同比上升0.68pp;研发费用率17.83%,同比提升4.27pp;财务费用率0.68%,同比提升0.32pp。 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影响利润。2023H1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增加64.95%,主要系公司费用化研发投入和资本化研发投入均较上期大幅增长。受此影响,公司2023Q2利润下滑。公司报告期内费用化研发投入为4156.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76%,主要系随着公司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细胞)项目的推进,发生相关研发费用所致,上年同期无该研发项目;报告期内公司资本化研发投入为1849.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0.08%,主要系随着重组金葡菌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加快推进。 投资建议:公司破伤风疫苗推广顺利且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即将上市的三联苗和处于临床Ⅲ期的金葡菌疫苗均有望成为独家重磅品种。 我们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1/1.39/2.26亿元,同比增长129.56%、127.64%、62.53%,对应EPS为0.15/0.34/0.56元,对应PE为107/47/29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苗新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新生儿数量超预期下降的风险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