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可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740519050004,曾就职于安信证券、国海证券...>>

20日
短线
3.85%
(--)
60日
中线
19.23%
(第94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9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江河集团 建筑和工程 2022-06-24 7.63 -- -- 9.25 21.23%
10.55 38.27%
详细
全球幕墙工程龙头,积极向光伏建筑转型。 幕墙行业领军品牌,积极向光伏建筑转型。 公司成立于 2011年,建筑装饰业务是公司立业之本。公司旗下拥有江河幕墙、承达、港源装饰、港源幕墙以及梁志天设计等五大知名品牌。江河幕墙定位高端幕墙领域,港源幕墙定位于中高端幕墙领域,形成双品牌错位发展。 2022年,公司依托在幕墙领域的优势,开始向 BIPV 转型。 净利润扭亏为盈,在手订单充沛。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32.88亿元,同比+6.06%,扣非归母净利润 1.30亿元,净利润扭亏为盈。 2022Q1公司建筑装饰板块累计中标金额 60.44亿元,同比+5.29%,其中光伏建筑项目占总额的 10.15%。截止 2021年底,公司在手订单为 317亿元,在手订单充足,保障后续业绩持续释放。随着 BIPV 幕墙业务的放量,加之稳增长政策刺激房地产回暖,未来业绩增长有较强保障。 行业层面:政策驱动+分布式光伏推广, BIPV 市场空间广阔。 政策驱动+分布式光伏推广, BIPV 幕墙有望加速放量。 多项政策体现 BIPV 趋势愈加明确。 2022年 4月住建部规定新建建筑应该安装光伏系统,《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到 2025年,新建公共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光伏持续增长, 2021年达到 29.3GW,同比增长 88.7%。目前 BIPV渗透率不足 2%,随着政策利好、分布式光伏推广,我们认为 BIPV 有望快速提升渗透率,市场空间广阔。 BIPV 投资回收期约 5~10年,潜在空间有望超千亿元。 BIPV 具有寿命长、受力可靠、防水可靠、利于维护等优点,我们估计 BIPV 投资回收期约 5~10年,比 BAPV 更有优势。综合测算, BIPV 屋顶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并且由于幕墙面积比屋顶更大,我们看好 BIPV 在幕墙领域的发展前景。 公司层面: 竞争优势显著,坚定向光伏建筑转型。 BIPV 进一步提升行业门槛,头部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随着客户对企业实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端幕墙市场大部分将由大企业承揽,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深耕幕墙领域,竞争实力强,积极储备 BIPV 幕墙技术,成立子公司加速转型, BIPV 将进一步提升幕墙行业准入门槛,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率先受益。 持续中标 BIPV 工程,布局异型组件切入制造环节。 2022Q1公司连续中标光伏建筑项目 3个,订单金额合计约 6.13亿元,保障未来业绩增长。同时公司通过投建 300MWBIPV 异型光伏组件柔性生产项目切入组件制造环节,有望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向光伏组件制造企业转型。 对标森特股份,公司具有比较优势。 森特股份主要布局屋顶 BIPV,选用晶硅技术路线,2021年隆基联手发展 BIPV, 2022Q1中标 BIPV 屋面项目 7.99亿元。江河集团主要布局幕墙 BIPV, 2022Q1中标 BIPV 项目金额总计 6.13亿元,其中有 2.56亿元的订单来自台泥杭州环保科技总部,将使用世界先进的碲化镉薄膜电池发电技术。江河集团的竞争优势在于:①布局发展前景更大的幕墙市场;②布局柔性组件,建立 BIPV 定制化生产模式,长远来看比森特与其他厂商合作制造 BIPV 的模式更有优势。 给予“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0亿元、 9.82亿元、 14.29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 9、 6倍。我们选取以建筑业务为主,同时积极布局 BIPV 领域的森特股份、东南网架、精工钢构作为江河集团的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022~2024年平均 PE 估值为 17、 14、 12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生产线建设进度及产品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奥特维 2022-06-09 258.73 -- -- 299.90 15.91%
427.88 65.38%
详细
光伏串焊机龙头企业,业绩表现亮眼。 光伏组件串焊机绝对龙头,全球市占率约 70%。 公司成立于 2010年,主要产品包括晶体硅光伏设备、锂动力电池设备、半导体设备。 2021年公司在光伏串焊机领域全球市占率约 70%,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同年,公司获得无锡德力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首批铝线键合机订单,半导体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2年 4月,获得通富微电批量订单,键合机国产替代正迎来加速实现。公司单晶炉性能优良,目前在手订单超 4.4亿元,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极。 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盈利水平不断提升。 2017-2021年,公司营收 CAGR 为 37.92%,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90.79%,业绩快速增长,同时盈利水平持续提升。主要原因是公司占比超过 80%的光伏设备业务增长较快(2017-2021年收入 CAGR 为 35.28%)。 展望未来,在光伏和锂电业务稳健增长的基础上,半导体业务有望贡献较大弹性,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可期。 光伏设备行业:国产设备高速增长,技术迭代拉动串焊机设备需求。 光伏产业链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技术迭代拉动串焊机设备需求。 我国形成了从硅料、硅片、组件到系统集成和应用的光伏产业体系,基本已实现国产化替代。同时,伴随着多主栅、硅片尺寸、 N 型电池技术迭代,组件端的串焊机设备需求有望提升。 2022年奥特维多主栅串焊机订单收入增量可达 16亿。 根据 PV Ifolik 的数据, 2022年全球组件产能有望达到 580GW,新增产能约为 120GW,单 GW 的串焊机改造成本为 1900~2000万元,奥特维串焊机市占率有望达到 70%左右,我们预计 2022年公司多主栅串焊机订单收入增量可达 16亿元。 半导体设备行业:行业景气度高, 键合机设备国产化需求有望释放。 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 封测设备亟待国产化。 2013年至 2020年,我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逐年增加, 2020年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 187亿美元,同比增长 39.0%,景气度持续向好。目前封测设备由国外厂商主导, 国内厂商正在积极布局。 键合机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 19亿元。 2021年我国键合机进口额为 15.86亿美元,我们估计 2022年键合机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 19亿元,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奥特维受益于“政策+资金” 支持,而且其键合机设备与国外设备相比在价格、性能、交货期和服务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有望充分实现进口替代。 公司层面:平台化布局发展,加快向半导体测封领域渗透。 平台化布局+客户优势,有助于产品衍生与推广。 目前公司在光伏、锂电、半导体领域均有产业化布局,正在向平台型企业发展。并且公司与隆基、晶科、晶澳等众多优质厂商建立了合作,体现了公司较高的知名度与可信度。公司有望充分发挥其平台、客户优势衍生新产品,同时对光伏多主栅串焊机、单晶炉、硅片分选机、铝线键合机等核心产品进行推广。 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上调,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 公司于 2022年公布股权激励计划,拟向 848名激励对象授予 85万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为以 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数, 2022/2023/2024年扣非净利润增长不低于 50%/100%/150%。股权激励将核心员工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保障公司业绩增长。并且相比于 2021年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此次激励计划将 2022-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目标上调至 4.8/6.4/8.0亿元,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 定增+研发投入,不断巩固科技创新优势。 2021年公司定增 5.5亿元用于投资高端智能装备的制造,布局研发满足 230mm 硅片尺寸、薄片化以及 TOPCo/HJT 电池片的串焊机、硅片分选机系列产品等。同时。公司围绕核心主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Q1研发投入 0.46亿元,同比增长 46.47%),成果丰硕,竞争优势不断得到巩固。 键合机自主研发程度高,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公司加快向半导体测封领域渗透,铝线键合机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具备高稳定性、高精度、高效率的特性,市场竞争力强。 2022年,公司获得封测领域龙头企业通富微电的验证背书,键合机技术实力被充分认可,同时首次实现批量订单落地,未来有望进一步开拓更多潜在客户,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给予“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0亿元、 8.52亿元、 11.85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5、 29、 21倍。我们选取晶科能源、迈为股份、先导智能、晶盛机电这四家公司作为奥特维的可比标的,可比公司 2022~2024年平均PE 估值为 46、 31、 23倍。我们看好公司成长性,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不及预期;多主栅串焊机订单增量测算不及预期风险; 半导体设备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高测股份 2022-04-29 41.34 -- -- 89.58 54.47%
92.88 124.6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报及2022一季报,其中,2021年实现营收15.67亿元,同比+109.97%,实现归母净利1.73亿元,同比+193.38%;2022一季度实现营收5.56亿元,同比+103.06%,实现归母净利0.97亿元,同比+173.28%。 经营业绩增长超预期,盈利能力开始复苏。 (1)成长性分析:2021年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设备订单大幅增加、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创新业务领域切割设备及以及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业务产能逐步释放。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以及切片加工服务业务产能逐步释放。2021年公司合同负债2.96亿元,同比增长144.30%,显示公司在手订单情况较好,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2)盈利能力分析: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33.75%,同比下降1.60pct,主要系占比最大的光伏切割设备毛利率减少所致。公司2022年一季度盈利能力开始复苏,其中毛利率为37.66%,环比提升3.91pct,同比提升4.39pct,销售净利率为17.41%,环比提升6.39pct,盈利能力开始复苏。 (3)经营现金流分析:20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0.76亿元,同比增长1903.12 %,主要是因为销售回款力度加大;2022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44亿元,主要是因为一季度订单增加,原材料采购增加并且薪酬支付增加。 (4)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1.17亿元,同比增加36.32%,2022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0.32亿元,同比增加51.97%,主要原因是公司坚持以持续提升产品的客户价值为研发导向,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以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力。 2021年公司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保障未来业绩稳健释放。 (1)光伏切割设备方面:公司GC700X切片机迎合大尺寸和薄片化切割趋势,全球首创可变轴距设计,具备领先市场竞争优势。截至2021年年末,公GC700X切片机已销售签单943台,完成发货634台,客户遍及晶澳、晶科、高景等光伏大型企业,市占率快速提升。 (2)光伏切割耗材方面:公司已经实现40μm及38μm线型金刚线批量销售,并积极开展35μm及以下线型的研发测试,推动行业切割工艺持续进步。公司在行业内首次推出“单机十二线”的技改活动,在增加生产线单机线体的同时,叠加生产线速的不断提高,实现金刚线产能大幅提升、效率提升及产品品质改善。2021年公司金刚线全年产量约1,000万千米,同比增加115.29%,全年销量超800万千米,同比增加80.54%,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3)在创新业务方面:2021年公司8英寸半导体切片机已进入麦斯克生产体系,半导体研磨机、碳化硅切片机及碳化硅专用金刚线已在客户端试用;公司在行业内首次推出的蓝宝石切片机、磁材多线切割机实现了批量销售,同时带动蓝宝石及磁材金刚线销量大幅增加。公司已与蓝思科技、兆驰半导体、金瑞泓等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销售渠道不断拓宽。2021年创新业务实现营收1.05亿元,同比增长323.05%。截至2021年底,创新业务设备类产品在手订单4314.40万元,同比增长284.79%。 光伏切片产能建设有序推进,业绩贡献有望持续超预期。 公司切片代工业务的盈利来源包括切片费及结余片出售,我们认为公司2022年一季度业绩的高速增长印证了结余片销售的逻辑。目前公司在手切片代工项目产能达到42GW,项目包括“乐山20GW光伏大硅片及配套项目(一期6GW)”、“建湖(一期)10GW光伏大硅片项目”及“建湖(二期)12GW 光伏大硅片项目”,预计2022年将达产21GW,有望持续对公司业绩产生超预期贡献。 盈利预测:考虑到公司在手订单情况良好、产能建设持续推进以及切片代工业务有望贡献增量业绩,我们上调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20亿元、7.83亿元、11.36亿元(前值为: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3.40亿元、5.40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19/13/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切割设备订单不及预期;公司切片代工业务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公司新产品业务布局不及预期。
大族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2-29 53.11 -- -- 54.76 3.11%
54.76 3.11%
详细
激光设备行业绝对龙头,“激光+X”战略稳定推进。公司业务范围从产业链下游的设备集成商拓展到上游设备核心器件领域。在国内市场,大族激光已成为激光行业的代名词,也是激光设备领域公司发展的标杆楷模;在国际市场,公司规模稳居前列,亦是当仁不让的全领域龙头。围绕“激光+X”的战略,公司目前已完成激光标记、激光焊接、激光切割等工业激光应用领域的产品布局,不断推出有技术优势的行业专用设备和新场景应用设备,各项业务全面向好。 体制改革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股权激励完善。公司于2021年在内部推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撤销事业部制,将以业务中心为单元开展工作,并结合各业务中心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实行差异化考核与激励方式,有利于公司内部降本增效。同时为健全公司内部长效激励机制,公司于2019年向公司高管及核心人员授予不超过4,996.61万份股票期权,分三期行权,激励对象总人数为1333人,行权价格为30.57元/股。 今年以来公司业绩持续兑现,全年业绩有望达成考核目标。 受益3C、PCB、新能源等行业景气度上升,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向好(11)C3C设备行业景气度回暖,有望带动新一轮C3C设备资本开支复苏。2021年受疫情反复、缺芯及手机功能迭代速度降低等因素影响,智能手机销量数据出现下滑。根据IDC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下滑9.35%。但第三季度以来智能手机销量有所回暖,同时根据MIC数据,预计5G手机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1.3%提升至2021年的接近40%水平,我们认为2022年5G手机将回归正常需求趋势,同时伴随AR/VR设备持续推出,有望带动新一轮3C设备资本开支复苏。 (22)受益BPCB产品结构升级,BPCB设备需求激增。5G技术对通讯用PCB板的速度、密度、频率、导电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智能手机不断发展,对高多层板、HDI板、软板等高端产品需求亦将持续快速提升。此外,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趋势对高端PCB板的需求量亦保持持续上升趋势,进而带动公司PCB设备需求增长。公司PCB业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子公司大族数控IPO已于2021年9月成功过会,在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同时,也有望成为公司本轮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硕果。 (3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新能源业务持续增长。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提升,根据EVSales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自2012年0.1%提升至2020年的4.2%,而至2021年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上升至17%水平。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迎来更快速的增长窗口期,进而带动电池厂商的扩产浪潮。同时为应对本轮扩产,公司亦积极扩充产能、拓展现有产品线,新能源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作为激光设备行业绝对龙头,围绕“激光+X”战略持续推进业务。伴随3C、PCB、新能源等行业景气度上升,公司各项业务有望充分受益。我们维持此前的业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55.39亿元、192.16亿元、233.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2亿元、24.26亿元、29.94亿元,对应PE分别为30、24、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质押股份占比较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PCB行业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
博杰股份 机械行业 2021-12-27 61.99 -- -- 66.99 8.07%
66.99 8.07%
详细
专注自动化测试、组装设备及解决方案,业务持续拓展 (1)公司定位:自动化测试和自动化组装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于 2005年,专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与配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业务覆盖电学、声学、射频、光学检测四大领域,其中公司 ICT 测试设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且超前布局 5G 射频检测设备。目前公司主要客户为世界 500强企业,包括苹果、微软、思科等全球著名高科技公司。近年来境内业务拓展亦持续稳步推进,产品已经获得了多个客户的认可,包括麦捷科技、顺络电子等。 (2)组织架构:股权激励完善,核心管理层绑定。公司于 2021年 4月 23日以 49.68元/股向 90名股权激励对象授予 75.46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 13,893.34万股的 0.54%,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上市日为 2021年 5月 11日。 本次股权激励实施将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2020年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21年三季度业绩承压。2020年受益于 5G 渗透率提升,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公司营业收入为 13.76亿元,同比增长 66.8%;归母净利润 3.41亿元,同比增长 126.86%。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11亿元,同比下降15.68%,实现归母净利润 2.30亿元,同比下降 25.17%。业绩同比下滑主要受 3C 行业短期景气度下行、终端客户需求短期调减等因素影响。 (4)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博杰股份于 2021年 11月 17日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526万张,并于 12月 17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合计募集资金为 5.26亿元。公司在夯实公司现有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将积极拓展半导体检测等相关业务,有利于完善自身工业自动化设备产品线,为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开拓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5G 渗透率提升+AR/VR 设备推出,有望带动新一轮 3C 设备资本开支复苏 (1)手机销量逐渐回暖,2022年有望全面复苏。2021年受疫情反复、缺芯及手机功能迭代速度降低等因素影响,智能手机销量数据出现下滑。根据 IDC 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下滑 9.35%。但第三季度以来智能手机销量有所回暖,同时根据 MIC 数据,预计 5G 手机渗透率将从 2019年的 1.3%提升至接近 40%水平,我们认为 2022年 5G 手机将回归正常需求趋势,有望带动 3C 设备需求量增长。 (2)元宇宙进程加速,AR/VR 设备有望带动新一轮 3C 设备资本开支复苏。展望 2022年,伴随元宇宙布局加速,新一轮 AR/VR 设备有望迎来爆发机会。预计 Meta 新一代 Oculus 设备、苹果的 MR 产品等有望在明年推出。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0年虚拟增强现实(VR/AR)终端出货量约为 630万台,到 2024年将达到 7500万台,CAGR 达 86%; 2020年虚拟增强现实(VR/AR)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900亿元,到 2024年将达到 4800亿元,CAGR 达 54%。我们认为 AR/VR 设备的陆续推出将带动新一轮 3C 设备行业资本开支复苏。 (3)外延并购优质标的,拓展公司现有业务。公司收购珠海奥德维、参股鼎泰芯源,将公司业务延伸至视觉检测、半导体测试等领域,拓宽了现有应用领域和市场,有望提升公司的业务竞争力,完善产业布局,拓宽智能制造产品链。受益于视觉检测设备行业景气度提升,子公司奥德维主营 MLCC 陶瓷电容六面体检测目前已逐步放量。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自动化测试和自动化组装一站式解 决方案供应商。受疫情反复、3C 行业景气度下行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0、4. 12、5.25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8、20、15倍。我们认为,伴随 AR/VR 设备推出,3C 设备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资本开支复苏,同时公司加速半导体及视觉检测等业务布局,未来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5G 进程不及预期、3C 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下游客户较为集中风险、外销收入占比较大的风险、市场规模不及预期。
杭锅股份 机械行业 2021-12-22 28.04 -- -- 35.00 24.82%
35.00 24.82%
详细
前言:杭锅股份正逐渐成为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发电、储能、机组灵活性改造等)。在深度报告一中,我们重点分析了在3060目标背景下,公司核心主业余热锅炉的发展前景。在本篇报告中,我们聚焦储能侧,探讨在储能行业发展大趋势下,公司作为国内熔盐储能(物理储能)先锋,在供热领域的成长性。 双碳政策背景下,储能行业迎来高速成长期。储能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其中,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熔盐储能和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包括电池储能和氢能储能等。不同储能形式的技术成熟度和应用场景各有差异,目前抽水蓄能规模最大,全球和国内占比均在90%左右。新型储能正迎来高速发展,其中,电化学储能装机量快速提升,2017年-2021年上半年,国内市场规模CAGR 接近90%;熔盐储能(储热)技术成熟度高,已经完成商业化示范试点(杭锅股份西子零碳工厂项目),商业空间潜力大。储能是解决新能源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提高常规电力系统和区域能源系统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叠加国家系列支持政策出台,储能市场正迎来爆发。 供热市场空间广阔,熔盐储能大有可为。环保压力下,传统以燃煤为主的供热方式(热电厂和锅炉房)面临的碳减排压力较大,燃煤供热的模式将逐步被替代或改造,其中,低品质供热适用于灵活性改造(赫普能源的模式);高品质的供热可替代为熔盐储能供热和天然气供热等。熔盐储能供热技术成熟,其主要利用谷电作为热量来源,来满足工业园区(如化纤造纸)等的大规模蒸汽需求。随着国家分时电价机制的政策出台,一些地区(如广东、广西、江苏等地)峰谷电价差进一步拉大,熔盐储能供热模式已初步具备经济性(即较天然气供热等模式成本更低,如在广东省,熔盐储能供热成本为267元/吨蒸汽,低于燃气供热成本279元/吨蒸汽,替代燃煤供热更为理想)。仅考虑工业领域蒸汽和热水需求,熔盐储能供热的存量改造年需求量为1797亿元,一次性固定投资为6927亿元,熔盐储能市场大幕已徐徐拉开。 杭锅股份: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管理变革激发成长动能。①传统余热锅炉: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余热锅炉开发和制造基地,是燃机余热锅炉领域的世界龙头,同时积极开拓节能环保其他领域设备;②熔盐储能:公司深耕光热发电十余载,将光热储能技术模块迁移至物理储能领域,具备深厚的产业基础与实践经验,西子航空零碳工厂储能项目示范意义重大,推动商业化大潮来临;③管理变革:2019年,公司引入华为管理变革,将以奋斗者为本的激励机制植入管理体系,效果显著,公司订单、业绩、营运能力均迎来显著提升,其中,2019-2021年,订单预计CAGR为49%,收入预计CAGR 为34%,同时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提升。此次变革为公司物理储能产品战略的落地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上调至“买入”评级。暂不考虑赫普能源的收购增厚,同时考虑到原材料价格变化对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 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2021-2023年净利润为5.06/8.52/11.72亿元(前值为:5.84/8.05/10.57亿元),对应估值为42/25/18倍。公司是国内熔盐储能先锋,随着熔盐储能供热商用化大潮来临,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储能业务价值有待重估,我们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熔盐储能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公司熔盐储能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涨价带来盈利能力下降风险、行业市场规模测算偏差风险、订单落地不及预期风险等。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1-11-22 110.00 -- -- 131.26 19.33%
131.26 19.33%
详细
事件: 公司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就投资者关心的系列问题进行了解答,包括:①晶澳、 通威、 天合等厂商明确了 TOPCo 的产能规划, 对公司的影响;②公司在 HJT 方面的进度;③公司半导体清洗设备的推广情况。 2022年有望是 TOPCo 大年,公司全面布局,有望充分受益。 我们认为, 目前仍处于 HJT 和 TOPCo 的战略相持期,短期两种竞争技术取决于市场扩产节奏,而在光伏电池环节,经济性是驱动新技术扩产的核心因素。 根据我们统计, HJT 在 2021年扩产主要动力来自中长期趋势确定,短期受通威金堂 GW 级中试线结果影响,原预期 2021Q4扩产潮或将推延,甚至影响到 2022年全年节奏。反观 TOPCo,随着良率的提升以及中试线数据稳定,行业龙头扩产趋势确定, 2021Q4扩产有望接近 20GW;同时晶科正式推出 TOPCo 双面组件产品,并计划 2023年 50%的产能来自 N 型组件。 基于此, 我们判断 2022年电池环节 TOPCo 有望率先放量。 捷佳能够做 TOPCo 全系列设备(PECVD、 LPCVD、硼扩等均有布局),有望充分受益。 2022年 HJT 新技术进展值得重点关注。 根据我们统计, 2021年异质结扩产约为 7GW, 但当前异质结盈利依然较难(捷佳伟创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当前异质结技术仍然不成熟、市场尚未达到大规模爆发阶段)。 我们认为, 2022年,光伏各环节需求二阶导影响将趋弱,在产能相对饱和的背景下,各类新技术的降本增效才能带动光伏行业持续破局, 因此,各厂家在异质结新技术上的进展值得重点关注, 捷佳伟创异质结设备 11月份已进驻爱康集团工厂。 另外, 公司推出的 RPD 产品助力隆基研发,一周两次创造 25.82%、 26.30%两个世界纪录, 公司全面布局(PRD、管 P 等) 的合理性正在得到验证。 公司半导体设备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股权激励助推长期发展。 (1) 捷佳伟创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前期交付的半导体槽式清洗设备目前正在客户现场试运行中,达到验收条件后公司将积极推动验收工作,同时在下游有了重复订单,而且也加快导入到其他大型的客户,发展态势较快。 行业层面上看,清洗为半导体制程重要环节,是影响器件成品率及可靠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设备在半导体设备市场中价值量占比约 5-6%,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 中国大陆每年的湿法清洗设备的空间在 15-20亿美元,且预计未来 12寸晶圆的槽式(即公司对应的设备) 和单片式清洗设备将是市场的主要增量,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2)公司近期公告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决定授予核心高管和技术骨干等 61.85万股限制性股票,价格为每股 60元,来源为定向增发。业绩考核指标:以 2020年净利润为基数,2021/2022/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30%/60%/80%。 我们认为, 股权激励的实施将充分调动核心高管及技术(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有效地将相关人员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在一起,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三季报的情况,我们下调公司业绩预测, 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 8.37亿元、 12.56亿元、 17.68亿元(前值为: 10.57亿元、 16.00亿元、22.40亿元),对应的 PE 分别为 44/29/21倍。 基于公司对 TOPCo 和 HJT 的布局,有望充分受益 TOPCo 放量和 HJT 新技术进展,我们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政策变动风险、扩产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风险。
景嘉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17 162.29 -- -- 214.44 32.13%
214.44 32.13%
详细
事件:2021年11月16日,公司发布公告,JM9系列图形处理芯片经阶段性测试,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9系列芯片完成测试,性能较7系列大幅提升,打开广阔应用领域。 (1)性能:从已经披露的参数可以看出,JM9系列在各主要性能上都较JM7系列有了大幅提升(例如:内核时钟频率由1200-1300MHz提高至1.5GHz,数据处理速度提升明显;像素填充率由4.8/5.2G Pixels/s提升至32G Pixels/s)。与国外同行对比,JM9系列性能大致相当于英伟达在2016年推出的GTX10系列芯片,代际差异已经缩短至约5年,追赶国外的步伐在持续加快(公司三代GPU芯片与国外同类产品代际差分别为12年、7年、5年)。 (2)应用领域:7系列芯片在民用市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桌面办公、图形工作站等领域,而9系列芯片可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媒体处理、CAD 辅助设计、游戏、虚拟化等高性能显示需求和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应用领域大幅拓宽。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和人工智能计算是当前英伟达和AMD等国际同行主要深耕的市场,景嘉微作为国产厂商,能够推出应用于这些领域的产品,国产GPU龙头地位充分彰显。同时,公司产品对应的市场空间持续打开,以服务器为例,根据IDC数据,2020年,中国GPU服务器市场规模为27.6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60亿美元,即380亿元左右。 公司迭代体系完善,7系列快速放量,期待9系列推广。2021年前三季度,7系列芯片的快速放量是公司业绩高增的主要原因,并且也是支撑后续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公司已形成完善的GPU迭代体系,芯片研发周期持续缩短(三代芯片的研发周期分别为8年、4年和3年)。同时,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实施“预研一批、定型一批、生产一批”的滚动式产品发展战略,7系列的推广和放量为9系列后续的进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预计,随着9系列芯片完成测试,后续与整机厂、系统厂商和CPU厂商的生态建设将稳步推进,放量值得期待。 维持“买入”评级:9系列完成测试打开广阔应用领域,未来推广和放量可期。暂不考虑9系列的贡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3.53亿元、5.21亿元、7.18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134、91、66倍。 风险提示:民用市场拓展不及预期、9系列芯片推广不及预期。
海天精工 机械行业 2021-10-20 26.01 -- -- 29.75 14.38%
29.75 14.3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09亿元,同比增长81.53%,实现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193.44%;其中,单三季度实现营收7.40亿元,同比增长71.81%,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188.87%,净利率为14.05%,超市场预期。 2021Q3业绩创新高,规模化效应持续凸显。 (1)成长性: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09亿元,同比增长81.53%,实现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193.44%;单三季度来看,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0亿元和1.04亿元,同比分别为71.81%和188.87%,均创历史新高,且自2020Q2以来,业绩逐季提升。此外,截至三季报,公司合同负债+其他流动负债余额为8.42亿元,同比大增60%以上,表明公司订单增长情况良好,在手订单充足,为全年及明年业绩高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盈利能力: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4.67%,销售净利率为13.08%,同比大增4.99pct;分季度来看,自2020Q4以来,公司净利率逐季提升(2020Q4-2021Q3分别为9.26%/11.52%/13.26%/14.05%)。我们认为,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化效应持续凸显(例如:在没有新增产能的情况下,2020年以来,公司收入规模快速增长,进而带来平均成本持续下降),以及费用率的不断下降,前三季度公司整体费用率(不含研发费用)为5.85%,同比下降明显。 (3)营运能力:2021年上半年,公司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66天和27天,同比分别减少60天和5天,且自去年呈现持续降低态势,表明公司营运能力不断提升。 新能源车领域对机床需求旺盛,海天精工有望迎来第二增长曲线。新能源车领域对机床的需求来自两方面:①结构变化催生机床需求。新能源车较传统燃油车在结构上发生重大变化,以动力总成(电机、电控、电池)为代表的零部件均需定制化开发机床进行加工,进而催生机床新需求。根据我们测算,2021-2025年新能源车领域新增机床需求为265亿元。②一体压铸工艺对机床的配套需求。一体化压铸是对传统汽车制造工艺(冲压+焊接)的颠覆,其在成本、效率、加工质量等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未来在新能源车领域有望快速渗透。一体化压铸成型后,需要配套相应机床进行压铸件的毛刺与毛边等的切削,若考虑该工艺用于整车加工,根据我们测算,中国年产 800万辆新能源车对应机床(以龙门为主)总需求在440亿元左右。预计从2022年开始,随着除特斯拉以外的其他新能源车厂商逐步跟进推动一体压铸工艺,相关机床需求将迎来爆发。以上两方面均对机床产生大量需求。海天精工在新能源车领域具备显著优势:①已提前储备新能源车领域专机,具备先发优势;②新能源车零部件加工和配套大型压铸机的切削加工中,大型龙门机床均是主力机型,正是公司强项所在,有望充分受益。我们认为,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有望助力公司迎来第二增长曲线。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超预期,我们上修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3.44、4.74、6.24亿(前次预测为2.80亿元、3.94亿元、5.41亿元),对应的PE 分别为39、28、21倍。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减弱风险、新能源车领域拓展不及预期。
怡合达 机械行业 2021-09-17 90.00 -- -- 95.68 6.31%
107.58 19.53%
详细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龙头,经营业绩快速增长。 ① 公司是我国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龙头企业。 公司主要提供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相关产品(包括直线运动零件、铝型材及配件、传动零部件等)及工业自动化设备。 自动化零部件产品订单具有小批量、高频次、多样化的特点, 公司立足于标准设定、产品开发和深度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能够不断满足客户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的产品需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我国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龙头企业。 ② 公司经营业绩快速增长,财务指标优异。 2017-2020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高达 47.64%,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 61.93%。 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8.52亿元,同比增长 59.09%;实现归母净利润 1.97亿元,同比增长 62.50%。 公司经营业绩保持快速增长。 近年来, 公司毛利率水平维持在 40%以上,净利率水平持续提升, 2021年上半年净利率达 23.09%。 公司盈利能力、 营运能力不断提升,现金流情况持续向好;公司各项财务指标优异。 自动化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① 自动化行业蓬勃发展,景气度持续提升。 公司下游涵盖 3C、汽车、新能源、光伏等众多自动化及自动化设备行业。 近年来,自动化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带动自动化设备及零部件市场需求旺盛。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 202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售 136.73万辆,占全国汽车总销量约 5.40%; 工信部规划到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 20%, 2030年进一步提升到 40%;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从而带动新能源车用自动化设备及零部件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② 自动化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 Reportliker 的数据,全球工业控制与工厂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18年的 1600亿美元增长至 2024年的 269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9.08%。 2019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 1865亿元,预计 2022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将达到 2085亿元。 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劳动成本不断上升,以及“中国制造 2025”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工业自动化行业有望迎来爆发期。 对标米思米和坚朗五金, 公司发展模式清晰。 ① 米思米: 全球 FA 工业自动化零部件供应商龙头。 米思米是全球 FA 工业自动化零部件供应商龙头企业, 在行业中较早采用一站式供应多种零部件模式,在全球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市场规模。 2020财年, 米思米实现营收 205.37亿元, 其中中国市场收入为 33.04亿元。 米思米经销商品品类达 2670万种,日本标准交货日期为 2天,交期遵守率 99.96%, 总客户数高达 30.14万家。 与米思米相比,怡合达在品类丰富度、供应链管理能力、客户资源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作为国内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龙头,未来发展可期。 ② 坚朗五金:国内建筑五金行业集成供应商龙头。 坚朗五金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门窗幕墙五金生产企业之一, 我们认为坚朗五金的核心优势在于:直销渠道、信息化建设致综合供应能力和服务优势明显;未来看复用渠道实现“轻资产”品类扩张, 实现经营业绩快速增长。 怡合达与坚朗五金所处的行业不同, 但经营模式类似,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渠道优势突出,平台化管理打造自动化零部件龙头供应商。 ① 一站式供应能力突出,供应链管理优势明显。 公司提供“零部件简单选型+一站式采购” 方式,有效缩短客户设计、采购时间,提高效率。目前,公司下设 58个产品中心,已成功开发涵盖 90余万个 SKU 的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一站式采购服务体验。 公司建立了敏捷制造的自制供应体系、 OEM 供应和集约化采购的产品供应体系。 公司通过整合供应商资源,与供应商协同发展,建立起互利共生的供应生态体系,形成稳定高效的产品供应能力,确保订单能够得到及时、准确、高质量的交付。 ② 信息数字化、平台化建设持续完善。 公司在不同环节开发了包括 SCM 供应链管理系统、 MES 生产执行系统等信息化系统,通过对关键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确保从订单、生产、采购到交付的全环节信息化管理,提高订单响应速度,缩短交付周期。此外,为有效积累客户资源、提升小微型订单服务效率,公司建立了怡合达 FA 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使工程师无需图纸即可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型号,提升工程师设计效率。 ③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品牌和客户资源优势突出。 公司深耕自动化设备行业, 以产品标准设定为基础,区分客户应用场景对原有非标准型号产品标准化、对已有标准型号产品系列化和模块化,持续优化产品品类。通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经在 3C、汽车、新能源、光伏等众多行业中,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公司与主要客户合作时间较长、订单量快速增长,交易具有连续性和持续性,为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提供动力源。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是我国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龙头企业,在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平台化运营、信息与数字化能力等领域已形成较强竞争优势。 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动化零部件的标准化体系,并编制了多本产品标准选型手册; 可提供多达 90余万个 SKU 的 FA 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体系,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能够不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的产品,有效解决客户设计耗时长、采购效率低、采购成本高、品质不可控、交期不准时等行业痛点。受益于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经营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9、 6. 11、 8.60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86.80、 59.55、 42.32倍。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模式创新失败、下游行业需求大幅下滑、市场竞争加剧、募投项目推进不及预期、业绩不及预期、 研报使用的信息存在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海天精工 机械行业 2021-08-13 23.00 -- -- 35.49 54.30%
35.49 54.3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2.68亿元,同比增长87.73%;实现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196.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258.84%。大超市场预期。 2021H1业绩创历史新高,净利润已超去年全年水平,规模化效应凸显。 (1)成长性: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2.68亿元,同比增长87.73%,实现归母净利润1.59亿元,同比增长196.51%,收入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净利润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单二季度来看,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9亿元和0.97亿元,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大幅增长,且自2020Q2以来,业绩逐季提升。我们认为,业绩持续高增的原因在于:①行业层面:2021年上半年,机床工具行业延续2020年下半年以来的高景气态势,1-6月份,协会重点联系企业中金切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41.0%,在手订单同比增长20.6%,单6月金切机床产量同比增长29.5%;②公司层面:作为国内数控机床龙头,率先受益行业高景气。同时,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成效凸显,小型批量化的立式的产销量快速增长;龙门等优势产品采用模块化平台+行业选项的高效组织模式,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2)盈利能力:202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24.30%,销售净利率为12.52%,同比大增4.59pct;此外,按照上半年业绩年化后计算公司ROE为22.1%,同比去年翻倍以上。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化效应凸显,以及费用率的进一步下降,上半年公司整体费用率(不含研发费用)为6.16%,同比下降明显(公司采用新的会计准则,毛利率和费用率与去年同期数值不具备可比性)。 (3)营运能力:2021年上半年,公司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64天和26天,同比分别减少66天和5天,且自去年以来持续降低,表明公司营运能力不断提升。 新能源车领域有望打开公司成长新空间。新能源车领域对机床的需求来自两方面:①结构变化催生机床需求。以动力总成为例,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是对传统燃油车动力总成(发动机、燃油系统、排气装置)的变革,其他零部件,如前后副车架、底盘等亦发生较大变化,对机床的要求是相应定制化开发,进而催生机床新需求;②一体压铸工艺对机床的配套需求。一体化压铸是对传统车身制造工艺的颠覆,相比于传统的冲压+焊接制造工序,一体化压铸带给车企是成本大幅降低,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加工精度和质量有质的飞跃,目前已在ModelY的后底板得到应用,未来有望在车身其他部件,如车体中/后部、尾门、座椅结构件等得到应用。一体化压铸成型后,需要配套相应机床进行压铸件的毛刺与毛边等的切削。以上两方面均对机床产生大量需求。海天精工在新能源车领域具备显著优势:①已提前储备新能源车领域专机,具备先发优势;②新能源车零部件加工和配套大型压铸机的切削加工中,大型龙门机床均是主力机型,正是公司强项所在,有望充分受益。我们认为,新能源车领域有望成为公司增长新的驱动力,未来可期。 维持“买入”评级:行业高景气+自身战略调整,公司业绩大超市场预期,规模化效应持续凸显;新能源车领域对机床需求强烈,有望打开公司成长新空间,我们上修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80、3.94、5.41亿(前次预测为2.43亿元、3.46亿元、4.62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42、30、22倍。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减弱风险、新能源车领域拓展不及预期。
科瑞技术 机械行业 2021-07-07 28.99 -- -- 31.18 7.55%
33.70 16.25%
详细
专注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 下游应用广泛。 (1)公司定位:国内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领先提供商。 公司成立于 2001年,专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以及精密零部件制造业务,目前已成为国内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领先供应商。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自动化检测设备和自动化装配设备、自动化设备配件、精密零部件, 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新能源、医疗健康、电子烟、汽车、硬盘和物流等多个行业。 (2)经营状况: 2020年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2021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 ①2020年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14亿元,同比增长 7.61%,实现归母净利润 2.93亿元,同比增长 12.02%。业绩增长主要受益移动终端业务及医疗业务收入增长:全球疫情蔓延刺激在线办公和教育需求,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销量大幅增长,公司移动终端业务实现收入 11.7亿元,同比增长 22.14%。公司医疗行业实现收入 3.01亿元,同比增长 502.31%。公司通过布局下游多个行业,确保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②2021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 公司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8亿元,同比增长135.74%。实现归母净利润 0.31亿元,同比增长 2638.45%。增速较快原因主要系去年一季度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大导致基数较低,而今年公司经营已全面恢复。此外公司移动终端及新能源业务均实现了较高幅度的增长,且动力电池业务增速较快,有望推动公司业绩迎来新高。 3+N 战略布局,新能源行业迎来高景气, 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公司去年制定了 3+N 战略布局,未来将形成三个超 10亿元的支柱产业,即“移动终端、新能源、精密零部件与模具”。 2021年公司经营目标为实现销售收入 23-25亿元,同比增长 14-24%。 (1)移动终端业务稳定发展, AR/VR 业务放量有望推动业绩增长: 移动终端业务发展稳定,年营收已迈过 10亿大关,虽然目前业务较稳定,但公司较早布局 AR/VR 业务,且在 2020年实现收入 5,060万元,同比增长 926%。 AR/VR 设备行业巨头公司已布局多年,近年来持续不断推出新品,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 未来 2-3年 AR/VR 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移动终端业绩增长另一突破口。 (2)新能源业务迎来快速增长机会: 公司定位于新能源锂电制造设备行业中后段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新能源电池行业龙头企业。 2020年公司核心设备叠片机在消费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占有领先优势, 2020年受疫情影响新能源相关业务实现收入 3.61亿元,同比下降 15.18%。伴随相关政策鼓励,未来 3-5年内将成为动力电池高速发展窗口,公司新能源业务将迎来快速增长机会。 (3)精密零部件业务布局多年,国产替代加速: 公司以硬盘业务起家, 由于硬盘对精密零部件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前期对相关业务持续投入,在精密零部件业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精密零部件需求的上升及未来国产替代趋势,未来精密零部件业务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4) 其他业务助力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公司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医疗、电子烟、食品、物流等相关业务。目前公司已掌握了高速灌装、视觉检测等核心技术,下游应用广泛,有望进一步推动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公司将通过核心设备开发和行业推广,未来在医疗、电子烟、食品、物流等领域形成规模超过一亿元,且有持续增长机会的业务线。 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是国内领先自动化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未来AR/VR、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2亿元、 3.96亿元、 4.7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2、 26、 22倍。 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引发行业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下游应用市场波动的风险。
大族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7-02 41.00 -- -- 39.77 -3.00%
47.20 15.12%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H1业绩预告,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8.50-9.00亿元,同比增长 36.36%–44.38%, EPS0.81–0.86元, 符合预期。 扣除口罩机因素, 2021Q2业绩预计大幅增长。 2021Q2,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5.20-5.70亿元,同比增长 0.78%-10.47%。 2020年上半年,公司为应对疫情,新增全系列口罩自动化生产线业务,并对当期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后, 国内口罩产能过剩,公司该业务逐渐退出。因此, 扣除口罩机因素, 我们预计公司 2021Q2业绩取得大幅增长。 “激光+X” 战略深入推进, 各项业务全面向好。 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激光标记、激光焊接、激光切割等工业激光应用领域的产品布局, 同时围绕“激光+X”的战略,不断拓展新的行业应用和场景,推出有技术优势的行业专用设备和新场景应用设备, 各项业务全面向好(以消费电子、 PCB 和新能源业务为例): ①消费类电子业务: 需求向好,订单稳定增长。 2021年上半年, 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需求持续向好,产品订单较上年度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 5G 手机出货量增加(Strategy Aalytics 预测,得益于西欧、中国和美国的强劲需求, 2021年 5G 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 6.24亿台,远高于 2020年的 2.69亿台)以及 VR/AR 等产业链爆发性增长,消费电子行业客户资本开支明显增加,行业景气度上行。公司层面, 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逐步推出有技术优势的新场景应用设备, 在 5G 产业、晶圆识别、 IC 芯片等新业务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果。 此外, 公司是苹果产业链重要公司,考虑到苹果产能向国外转移的步伐加速,2021年公司消费类电子业务展望乐观。 ②PCB 业务: 景气度持续提升,订单及发货同比大幅增长。 2020年以来,由于全球智能终端产品需求大幅攀升,带动封装基板、高多层板、 HDI 板等 PCB 细分产品快速增长, 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 PCB 设备业务订单及发货均同比大幅增长。 未来随着 5G 手机等终端产品的渗透率进一步增加,对任意层 HDI、 SLP 类载板、精细 FPC 及软硬结合板等更细线路、更小孔径、更高装配密度的 PCB 用量将持续提升,公司将持续受益。 此外, PCB 业务载体大族数控首发上市申请已获得深交所受理,后续进程值得关注。 ③新能源业务: 再获宁德大单,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 近期公司发布公告,今年 1-5月份, 陆续收到宁德时代锂电设备订单 10.03亿元(含税),这是继去年取得宁德时代约 12亿元订单后再次获得的大单, 充分体现了公司新能源业务高景气度和公司竞争实力。 我们认为, 新能源电池行业已迎来新一轮扩产周期,公司作为新能源设备领军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维持“买入”评级。 2021Q2, 扣除口罩机因素,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体现出较好的成长性。 制造业复苏背景下,激光装备各细分领域景气度共振,公司各项业务全面向好, 高成长可期。 预计 2021-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18.42亿元、 23.67亿元、 29.07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3、 18、 15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质押股份占比较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PCB 行业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
金博股份 2021-06-29 248.00 -- -- 310.68 25.27%
424.00 70.97%
详细
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小巨人”○1公司作为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领军企业。公司设立以来,依靠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生产制备低成本化、产品品种多样化和装备设计自主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备核心技术并实现了批量产业化。公司所在的光伏领域,降本始终是行业的第一性原理,公司具备的降本能力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优秀。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维持高速增长;公司营业收入自2016年8445万元增长至2020年4.26亿元,复合增速高达38.25%,且营收增长呈现出加速上涨态势;归母净利润从2016年的2063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1.69亿元,复合增速高达52.22%。 光伏行业需求旺盛,先进碳基复合材料行业空间广阔○1光伏产业市场空间广阔,进口替代等静压石墨进程顺利。全球光伏装机量保持快速增长,光伏发电在很多国家已成为清洁、低碳、性价比高的能源形式。 不仅在欧美日等发达地区,在中东、南美等地区国家也快速兴起。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30GW,创历史新高。而截至2020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已经达到253GW。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新兴市场拉动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在单晶拉制炉热场中的产品替代率快速提高,碳基复合材料坩埚、导流筒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等静压石墨产品,成为光伏用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部件的主要材料。 ○2多重需求共振,行业景气度高。多重需求共振,行业景气度高。下游需求分为新增需求、替换需求和改造需求。根据公司可转债公告披露,公司的主要产品坩埚、导流筒、保温筒等均属于消耗品部件,主要应用于光伏晶硅制造领域的热场系统。其中坩埚每6-8个月就会进行替换,导流筒替换周期为2年,保温筒替换周期约为18个月,三重需求共振,行业空间巨大。据我们测算,热场四大件市场空间2021年为36.72亿元,其中碳基复合材料热场四大件的市场空间约为18.66亿元。 持续降本铸就行业壁垒、产能扩张提升公司业绩持续降本铸就行业壁垒、产能扩张提升公司业绩○1技术优势明显、规模效应铸就行业壁垒。公司凭借自身多项特有技术,相比其他竞争对手能够实现低成本量产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同时随着其产销量的上升,其生产成本仍持续降低。此外,公司产品在下游客户生产条线中的价值量比较高,从而客户验证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客户黏性强,短期在客户供应商体系中被替代的可能性较低。 ○2下游硅片厂商大量扩产带来新机遇,公司扩产提高市占率。公司下游的硅片厂商持续扩产,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硅片厂商计划扩产346.5GW,由此带来新机遇。公司同晶科、上机数控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锁定未来销量,预计总协议金额约9亿元。公司产品呈现供不应求态势,未来将不断扩大产能,今年预计实现产能980吨,并于2022年释放全部产能1550吨。公司通过扩产将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占率,同时由于公司存在规模效应,市占率的提高叠加成本下降,形成产品的成本壁垒。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作为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领军企业,在碳基复合材料领域技术优势明显,降本能力优秀,能根据下游市场变化积极拓展客户,不断扩大下游空间。公司业绩保持快速增长,我们预测公司2021到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5.16/7.8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61/38/25倍。首次覆盖,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领域产业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光伏行业景气度下降的风险;产品技术优势减弱的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公司新增产能消化的风险;公司产品在半导体行业存在市场拓展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大族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3-29 39.76 -- -- 43.63 9.10%
43.38 9.1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报,实现营收119.42亿元,同增24.89%;归母净利润9.79亿元,同增52.43%;扣非归母净利润6.75亿元,同增46.01%。EPS0.93元,ROE10.55%。 财务状况: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1)2020年营收119亿元,创历史新高。2020年公司整体业务呈现全面复苏趋势,各项财务指标均较2019年有较大增长。其中,营收119.42亿元,同增24.89%,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9.79亿元,同增52.43%,主要业绩增长来自小功率及PCB业务(具体分析见下文)。2020年,公司垂直一体化整合的步伐持续加快,陆续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5KW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纳秒绿光激光器、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等,持续提升核心零部件的自给率。同时,公司围绕“激光+X”的战略,不断拓展新的行业应用和场景,推出有技术优势的行业专用设备和新场景应用设备,在锂电、光伏、半导体等业务领域均实现较大突破。 (2)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20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0.11%/8.32%,同比分别+6.09/+1.88PCT。分产品看,激光及自动化配套设备和PCB及自动化配套设备毛利率分别为40.75%/36.63%,同比分别+8.11/+0.17PCT。 (3)期间费用率有所上升。三大费用方面,2020年期间费用率19.84%,同比+2.7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83%/6.66%/2.35%,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化+0.35/+0.70/+1.73PCT。财务费用率升高主要原因是美元汇率波动,公司汇兑收益较上年度有所减少,财务费用较上年增加2.21亿元。 (4)剥离不良资产+资产减值计提充分,公司实现轻装上阵。①2020年7月17日,公司公告将持有的全资子公司大族传动100%股权出售给大族控股,主要资产为公司欧洲研发中心相关土地及附属建筑物,交易对价10.3亿元;②2020年,公司对口罩自动化生产线库存进行专项计提减值准备约1.30亿元。终止出售AIC公司股权,公司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损失2.34亿元。通过以上对不良资产的剥离和资产减值的计提,公司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2021开始轻装上阵。 小功率业务: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复苏,2020年收入同增61.78%。随着5G手机及新款智能穿戴产品的陆续推出,消费电子行业客户资本开支明显增加,行业复苏趋势明显。公司脆性材料加工、特殊材料焊接等专用领域业务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小功率激光打标、精密焊接、精密切割等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7.12亿元,同增61.78%。同时,公司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逐步推出有技术优势的新场景应用设备,在5G产业、晶圆识别、IC芯片、手机铝件、偏光片等新业务领域均取得显著增长。此外,公司是苹果产业链重要公司,考虑到苹果产能向国外转移的步伐加速,2021年公司小功率业务展望乐观。 大功率业务:核心部件自主化率快速提升。2020年,公司大功率激光智能装备业务实现营收20.18亿元,同比下降0.96%,产品已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机械、专用车、电力制造等重点行业,行业领导地位持续巩固。同时,公司大功率激光智能装备加大研发投入,核心部件产品自主化率快速提升。公司HAN'S系列15KW光纤激光器推向市场,自主品牌光纤激光器、数控系统、激光加工头出货量均实现快速增长。 PCB业务:保持市场领导地位,收入激增。2020年,由于全球智能终端产品需求大幅攀升,带动封装基板、高多层板、HDI板等PCB细分产品快速增长。受益于PCB需求增加及国内PCB产业的份额持续扩大,公司PCB业务实现营收21.84亿元,同增70.83%。从出货产品结构看,2020年机械钻孔机出货量持续攀升,继续领跑行业;同时推出的超高效率激光直接成像产品(LDI)、新一代CO2激光钻孔机、高密度通用测试机及高精微针测试机等推动PCB产业流程优化及满足国内高精技术需求的设备销量明显增加,并不断替代进口设备。未来随着5G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产品的渗透率进一步增加,对任意层HDI、SLP类载板、精细FPC及软硬结合板等更细线路、更小孔径、更高装配密度的PCB用量将持续提升,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显示面板与半导体业务:显视面板业务市占率稳步提升,半导体/光伏业务快速增长。2020年公司该板块实现营收10.27亿元,同增6.67%。其中,LED行业激光加工设备实现营收2.22亿元,同增53.48%,保持市场领导地位,Mini-Led切割、裂片、剥离、修复等设备实现批量销售;显示面板业务实现营收6.30亿元,同比下降10.82%,市占率稳步提升,逐步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半导体行业激光加工设备实现营业收入0.56亿元,同增15.00%,进入封测行业领先企业供应商序列,半导体激光开槽、半导体激光解键合、化合物半导体激光切割等产品实现批量销售;光伏行业激光加工设备实现营收1.19亿元,同增88.59%,划裂机、开膜掺杂机等设备形成批量销售,取得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行业大客户订单。此外,公司生产研发的首台国产量产型LLO(激光剥离)设备进驻客户生产基地,在面板行业高端装备方面取得新突破。 新能源业务:持续推进大客户战略,订单创新高,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2020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2.71亿元。该业务主要面向锂电行业,已能够在电芯、模组、PACK、软包等领域提供整线解决方案,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与宁德时代等行业主流客户保持良好合作关系。2020年,公司取得宁德时代设备订单超过12亿元,订单额创历史新高,设备将于2021年集中交付,将对业绩形成提振。中国锂电池新能源行业将迎来爆发期,动力电池已开启新一轮扩产周期,公司作为动力电池设备领导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维持“买入”评级。2020年,公司整体业务呈现全面复苏趋势,同时不良资产出清,2021开始轻装上阵。制造业复苏背景下,激光装备各细分领域景气度共振,公司作为激光设备行业全领域龙头,订单展望良好,高成长可期。预计2021-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8.42亿元、23.67亿元、29.07亿元,对应PE分别为23、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质押股份占比较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PCB行业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9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