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源微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5-02
|
95.99
|
--
|
--
|
102.83
|
7.13% |
|
109.00
|
13.55% |
-- |
详细
事件:2025年4月26日,芯源微发布2024年年报;4月29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7.54亿元,同比+2.13%;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19%;扣非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61%,扣非归母净利润明显低于归母净利润主要系政府补助同比大幅增加;主营业务毛利率36.85%,同比-0.90pct;销售净利率11.49%,同比-3.08pct。整体来看,公司2024年报业绩表现稍逊于业绩快报。 2024Q4:公司实现营收6.49亿元,同比+27%,环比+58%;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213%,环比+202%,创单季度历史新高;扣非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514%,环比+679%;毛利率29.54%,同比-13.15pct,环比-16.69pct,结合销售费用同环比显著降低,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下滑主要受会计准则变化影响;销售净利率14.85%,同比+8.99pct,环比+7.48pct,净利率同环比显著改善得益于政府补助较多增厚利润,同时期间费用率有所下滑。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75亿元,同比+13%;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71%;扣非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转亏;毛利率34.29%,同比-6.00pct,环比+4.76pct。 投资要点: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费用前置导致业绩阶段性承压。2024年,公司净利润与盈利能力阶段性下滑,主要原因是公司研发投入增速明显快于收入增速。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97亿元,同比+50%,近五年研发费用CAGR超过50%,研发费用率达到16.9%,同比+5.4pct,研发人员459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过50%。 此外,公司员工人数持续快速扩张,截至2024年末,员工总人数达到1366人,同比+22%,带动人员成本费用增加。2025Q1,公司研发费用率达到23.18%,同比+4.58pct,创近五年来单季度新高,全年研发费用或进一步增长。Track毛利率略有提升,高毛利键合机放量有望提升综合毛利率水平。分产品看,1)涂胶显影设备(前道+后道):2024年收入10.50亿元,同比-1.52%,毛利率34.81%,同比+0.09pct,销量169台,同比-25%,均价进一步提升至621万元/台,我们认为主要系前道涂胶显影设备(Track)占比提升或产品出货结构持续高端化。2)单片式湿法设备(前道+后道):2024年收入6.45亿元,同比+7.43%,毛利率39.20%,同比-3.12pct。3)键合机及其他设备:2024年收入0.15亿元,同比+13.75%,毛利率78.60%,同比+4.36pct,主要由键合机等产品收入增长带动,表明公司新产品键合机的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未来键合机持续快速放量有望带动综合毛利率提升。 新签订单同比增长,新产品化学清洗机、键合机进入逐步放量阶段。 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约24亿元(含Demo及LOI,含税),同比增长约10%。截至2025Q1末,公司合同负债为5.48亿元,同比+32%,环比2024年末增长22%,或表明2025Q1订单实现较快增长。分产品看:1)前道Track:公司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可以提供量产型前道Track的厂商,目前已推出offlie、I-lie、KrF、ArF浸没式等机型,覆盖28m及以上工艺节点,28m以下工艺技术正在验证中。2024年,公司前道Track持续获得国内头部逻辑、存储和功率客户订单,高端offlie机台取得快速突破,I-lie、KrF机台在多家客户端量产跑片数据良好,ArF浸没式高产能Track正在客户端导入验证。公司新一代超高产能Track架构FTEX研发进展顺利,有望快速导入客户端验证。同时,公司持续布局机械手、泵类、热盘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2024年成功实现多种泵类零部件的国产替代,有望推动设备毛利率不断提升。 2)前道清洗机:①化学清洗机:2024年3月,公司推出战略性新产品前道化学清洗机,推出后签单表现优秀,已获得国内多家大客户订单及验证性订单,高温SPM机台通过国内领先逻辑客户工艺验证。该机台的推出,将公司前道产品(Track+清洗)的国内市场空间由原来的百亿人民币大幅提升至两百亿人民币,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前道领域的战略布局。参考前道物理清洗机的成功经验,公司化学清洗机通过验证后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②物理清洗机:2024年获得国内领先逻辑客户批量订单,进一步夯实细分市场龙头地位。 3)后道先进封装设备:受益于行业周期性复苏,2024年公司后道Track及单片式湿法设备签单同比实现良好增长,继续获得海外封装龙头客户批量重复性订单。新产品临时键合机、解键合机已顺利通过多家客户验证,并陆续获得国内多家客户订单,进入逐步放量阶段,目前在手订单接近20台。此外,公司在2.5D/3D先进封装领域布局的新产品Frame清洗设备,也已成功通过客户验证,进入小批量销售阶段。 北方华创正推进取得公司控制权,公司有望从双方业务的协同效应中充分受益。北方华创正计划通过协议受让和改组公司董事会取得公司控制权,考虑到双方产品布局具有较强互补性,若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进展顺利,双方未来可合作推动不同设备的工艺整合,协同为客户提供更完整、高效的半导体设备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公司前道Track等产品目前国产化率仍然较低,未来有望借助北方华创丰富的平台化研发、供应链和客户资源,加速半导体设备的国产替代进程。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0.53/27.01/36.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8/4.01/6.73亿元,同比+22%/+62%/+68%,对应PE分别为80/49/29X。公司是国内涂胶显影设备、单片式湿法设备龙头,前道Track卡位低国产化率环节在研发迭代与客户端验证中持续突破,化学清洗机与键合机等新产品正快速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技术升级迭代及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商业化推广不及预期,供应商供货不稳定或成本提升风险,政府补助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
|
|
中石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5-04-28
|
22.64
|
--
|
--
|
25.58
|
9.69% |
|
24.84
|
9.72% |
-- |
详细
事件:2025年4月24日,中石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6亿元,同比增长24.51%;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73.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32%,同比增长6.02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0.95%,同比增长5.8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2.80%,同比增长7.09个百分点。其中,公司2024Q4实现营收4.70亿元,同比增长55.12%,环比增长4.09%;实现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增长257.04%,环比减少0.06%;ROE为3.48%,同比增长2.45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15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1.39%,同比增长4.09个百分点,环比减少1.6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4.74%,同比增长8.54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59个百分点。 同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营收3.49亿元,同比增长16.41%,环比减少25.83%;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增长105.70%,环比减少10.96%;ROE为2.99%,同比增长1.42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49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2.92%,同比增长2.4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5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7.70%,同比增长7.8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2.96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2024年大客户拓展带动产品放量,产品结构优化+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6亿元,同比增长24.51%,主要系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回暖,公司逐步拓展北美大客户除手机外的其他终端产品业务,新产品和新项目放量、份额提升;AI赋能下消费电子、数字基建等行业新产品迭代,带来新的散热方案需求,公司高效散热模组及核心零部件热管、VC同比增长;公司加大韩国市场拓展,韩国大客户营收同比得到较大增长。 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73.04%,主要系公司加大高附加值产品供应,供货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精益生产和工艺改善等降本增效措施,毛利率有所提升;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增强盈利能力,从而带动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分产品板块来看,导热材料实现营业收入14.90亿元,同比增长27.54%,毛利率29.79%,同比增长6.08个百分点;EMI屏蔽材料实现营业收入0.35亿元,同比减少18.03%,毛利率39.63%,同比增长13.57个百分点;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41亿元,同比减少12.12%,毛利率65.79%,同比增加6.46个百分点。 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5Q1,公司实现营收3.49亿元,同比+16.41%,环比-25.83%;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105.70%,环比-10.96%。销售毛利率32.92%,同比+2.45pct,环比+1.53pct;销售净利率17.70%,同比+7.81pct,环比+2.96pct。 期间费用方面,2025Q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7%、7.50%、4.90%、-0.23%,同比-2.80pct、-0.52pct、-1.14pct、-0.04pct,环比+2.90pct、-1.12pct、+0.74pct、+1.37pct。 持续研发提高技术壁垒,产能建设为公司发展增加动能公司深耕导热散热行业二十余年,在热管理材料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根据日本富士经济出版的报告,公司是人工合成高导热石墨膜全球龙头,品类齐全、技术领先。 客户拓展方面,公司2024年取得北美大客户导热材料供应商资格;VC产品的核心材料在消费电子行业实现量产;热模组产品针对数据中心通信制定行业解决方案,并实现向国内外头部客户的量产交付。 研发成果方面,公司P型石墨研制成功并进入小批量生产,继续巩固人工合成石墨全球龙头地位;加大VC吸液芯的研发投入,构建核心技术壁垒;加快3DVC/大VC/一体化VC模组等产品的批量化生产步伐,产品结构更加丰富。 产能提升方面,泰国工厂已顺利投入生产运营,坚持高标准交付,成功完成北美大客户、韩国三星、诺基亚等主要头部客户的泰国审厂认证工作,并实现多品种产品量产交付。AI硬件设备的快速发展为公司散热模组产品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公司逐步加大宜兴生产基地的热模组产能投资建设。 公布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兼顾公司发展与股东回报2025年4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94亿元,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96.19%。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随着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公司大客户拓展带动产品放量,持续研发提高技术壁垒,产能建设为公司发展增加动能。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83、23.19、29.0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2.49、3.05、3.82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28、23和18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客户与行业集中度较高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长盈精密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4-24
|
21.05
|
--
|
--
|
23.50
|
10.95% |
|
23.35
|
10.93% |
-- |
详细
事件:2025年4月18日,长盈精密公告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69.34亿元,同比+23.40%,实现归母净利润7.72亿元,同比+800.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2750.70%。2024Q4,公司实现营收48.37亿元,同比+23.02%,实现归母净利润1.77亿元,同比+110.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69.55%。2024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较多主要是转让子公司天机智能部分股权,对归母净利润影响约1.74亿元。 投资要点:消费电子需求回暖,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实现增长。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4亿部,同比增长6.4%,同时AIPC的推出以及商业换机周期的开始也推动了笔记本电脑等PC产品出货量增长。 2024年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共实现营收116.91亿元,较2023年增长15.39%,其中对国际大客户收入增长显著。未来随着AI持续落地端侧,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收入有望保持增长。 动力电池结构件产能逐步释放,新能源业务快速增长。公司在四川宜宾、四川自贡、江苏常州、福建宁德等均有动力电池结构件生产基地,产能正逐渐释放,公司新能源业务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实现营收52.14亿元,同比+47.29%。未来随着产能持续释放,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带动收入增长。 积极推进机器人业务布局,获得多家客户定点。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催化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公司积极推进机器人业务布局,加快人形机器人相关产能的建设,2024年已经取得了多家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的定点项目,2024年,公司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业务实现收入2912.29万元,营收占比较低,为0.17%,未来定点项目有望逐渐放量,机器人相关收入有望快速增长。 费用率管控效果明显,归母净利率同比有所提升。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8.53%,同比-1.33pct,归母净利率为8.42%,同比+2.75pct;2024Q4公司毛利率为18.10%,同比-3.12pct,归母净利率为3.67%,同比+1.53pct,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81%/5.05%/7.23%/0.44%,同比分别-0.15/-0.84/-1.79/-1.07pct,公司费用管理效果明显,归母净利率同比有所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长盈精密是全球领先的精密制造公司,大客户业务稳步开展,消费电子有望受益AI浪潮,且积极拓展新能源业务,产能逐步释放,营收有望快速增长。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93.38/221.29/246.30亿元,同比分别+14%/+14%/+11%,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7/9.92/11.84亿元,同比分别+3%/+24%/+19%,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36/29/2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和政策风险,大客户新品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
|
|
|
鹏鼎控股
|
计算机行业
|
2025-03-27
|
35.61
|
--
|
--
|
37.22
|
1.14% |
|
36.02
|
1.15% |
|
详细
PCB行业全球龙头, 消费电子+汽车+服务器全面布局。 鹏鼎控股是全球PCB龙头厂商, 主要从事各类印制电路板业务, 可分为通讯用板、 消费电子用板、 汽车\服务器及其他用板等, 客户包括苹果、 华为、 小米、 OPPO、 vivo、 微软、 惠普、 华硕等。 根据Prismark以营收计算的全球PCB企业排名, 公司连续多年位列全球最大PCB生产企业。 PCB被誉为“ 电子产品之母” , 全球市场空间广阔。 据生益电子公告转引Prismark数据, 2023年全球PCB市场规模达695亿美元, 2028年有望达904亿美元, 2023-2028年年均复合增速约5.4%, 其中, 中国大陆是主要生产基地, 2023年产值占比超50%。 分产品来看, 消费电子/算力端都有望拉动PCB需求提升, 2023-2028年PC/服务器/其他计算机/手机/其他消费电子/汽车各应用领域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2%/11.6%/2.0%/6.2%/3.7%/4.7%。 端侧AI趋势明显, PCB环节有望迎量价齐升。 硬件巨头积极布局AI处理器, 手机品牌厂商积极打造布局端侧AI, 推动端侧AI进程加速, 有望带动一波换机潮。 FPC在智能手机中具有重要功能, 几乎所有部件都需要FPC将其与主板相连, 随着手机的AI功能丰富+轻薄化要求提升, FPC用量和价值量预计都将迎来提升, 1) 线宽线距缩小趋势下, PCB朝高密度发展, SLP需求提升, 2) RCC材料优势显著, 可以提升PCB稳定性+减少延迟+减薄, 未来手机有望采用RCC材料。 鹏鼎控股产品线丰富, 且深度合作北美大客户, 未来有望充分受益PCB行业升级趋势。 此外, 穿戴类产品的兴起也有望对PCB量价产生推动作用。 积极布局汽车和服务器等领域, 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有望持续渗透带动PCB需求释放, 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快速增长有望带动PCB市场规模提升, 公司积极布局汽车和服务器产能, 汽车领域定位高端市场, 产品包括域控制器、 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等, 服务器领域多家新客户陆续进入认证、测试及样品阶段, 公司泰国园区一期计划投资2.5亿美金, 主要是汽车和服务器相关产品投入, 预计2025年6月份左右能建成并认证打样, 年底时能部分投产。 盈利预测: 鹏鼎控股是全球PCB龙头, 公司产品范围涵盖FPC、SMA、SLP、HDI、Mini LED、RPCB、Rigid Flex等多类产品, 业务布局全面。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351.40、 409.33、 472.72亿元, 同比分别+9.6%、 +16.5%、 +15.5%,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21、 45.01、 54.96亿元, 同比分别+10.2%、 +24.3%、 +22.1%, 对应2025.03.24收盘价的PE分别为24、 19、 16倍, AI端侧浪潮开启在即, 鹏鼎控股有望显著受益, 首次覆盖, 给予“ 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大客户依赖风险, 需求不及预期, 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大客户创新不及预期, 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 各公司不具备完全可比性。
|
|
|
恒玄科技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5-03-10
|
351.52
|
--
|
--
|
409.98
|
16.63% |
|
449.60
|
27.90% |
|
详细
恒玄科技成立于2015年,在无线超低功耗计算SoC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恒玄科技是无线超低功耗计算SoC芯片的头部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TWS耳机、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智能音箱等各类终端。公司重视技术创新,深耕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领域,全新BES2700iMP芯片已在品牌客户的手表/手环产品中量产出货。品牌客户的深度及广度是公司重要的竞争优势和商业壁垒。公司下游客户涵盖三星、OPPO、华为等全球主流安卓手机品牌,哈曼、安克创新、漫步者等专业音频厂商,阿里、百度、字节跳动、谷歌等互联网公司以及海尔、海信等家电厂商。 TWS耳机:市场规模及出货量持续增长,恒玄新品放量奠定行业领先地位。根据Caalys数据,2024年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出货量同比实现8%的增长,2025年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出货量将有望达到12%的同比增长,其中TWS耳机占比将升至76%。同时,根据Caalys预测,2025-2028年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出货量有望实现持续性增长,预计2028年TWS耳机占比将达到80%,为最主流的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公司自主研发了低功耗多核异构嵌入式SoC技术、蓝牙和Wi-Fi连接技术、声学和音频系统、可穿戴平台智能检测和健康监测技术和2.5DGPU等关键核心技术,SoC主控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终端。产品方面,公司BES2700系列可穿戴主控芯片已实现在OPPOEcoX3、字节OlaFried等产品的应用。 手表&手环:中国市场放量带动全球腕戴市场规模增长,恒玄先进工艺产品大客户中实现量产。根据IDC,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腕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4576万台,同比增长20.1%。其中,智能手表出货量3286万台亿台,同比增长23.3%;手环出货量1291万台,同比增长12.6%。中国作为最大腕戴设备出货市场,引领全球增长,根据IDC预测,预计2025年中国腕戴市场出货量将达到6248万台,同比增长3.2%。公司基于自身平台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智能手表软件解决方案,包括蓝牙音乐/语音通话,流畅的表盘显示技术,传感器和手机之间稳定的数据交互能力等。产品方面,公司BES2700系列可穿戴主控芯片已实现在一加手表2、vivoWATCHGT、三星GalaxyFit3等产品的应用。 智能眼镜:AI眼镜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恒玄技术优势助力新领域快速发展。根据WellseXR数据,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为152万台。预计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到350万台,同比增长230%。预计2030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有望达到9000万台,2025-2030年CAGR达91%。在2025年CES展上,AI与硬件的融合呈现出广泛且深入的态势,尤其在XR和智能眼镜领域。根据洛图科技初步统计,参展的AR/VR/XR相关企业数量超过300家。 与2024年不同的是,2025年智能眼镜产品关注度大幅增加。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BES2800实现量产出货,该芯片采用先进的6mFiFET工艺,目前已在多个客户的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项目中导入。产品方面,公司智能可穿戴主控芯片已实现在MYVUAR眼镜产品的应用。此外,根据WellseXR,小米AI智能眼镜副芯片搭载恒玄BES2700芯片,价值量达7美金。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无线超低功耗计算SoC芯片的头部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TWS耳机、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智能音箱等各类终端。一方面,公司在TWS耳机领域深耕多年,技术升级及新品放量奠定了公司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公司产品在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市场进一步放量,新业务有望打开公司收入增长空间。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32.70、44.94、57.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26%、37.44%、28.21%;2024-2026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4.61、6.74、9.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22%、46.10%、38.75%。2024-2026年EPS分别为3.84、5.62、7.79元,公司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90.54/61.97/44.67倍,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PE估值。因此,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上游环节成本上涨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验证进展不及预期。
|
|
|
中科飞测
|
机械行业
|
2025-03-04
|
96.38
|
--
|
--
|
107.87
|
11.92% |
|
107.87
|
11.92% |
|
详细
量检测设备领军企业,经营业绩快速增长。公司九大系列设备已应用于28nm及以上制程,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士兰集科、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国内主流集成电路制造产线。 量检测市场空间广阔,国产设备大有可为。量测和检测是保证芯片生产良品率非常关键的环节,2023年中国大陆半导体量测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已达43.6亿美元,2016-2023年复合增速为30%,其中科磊半导体份额为64.3%,份额优势显著。近年来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发展迅速,量测检测领域突破较多,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全面布局多类量检测设备,公司国产化进展可期。截至2024年半年报,公司已实现全部种类光学量测和检测设备的产品覆盖,无图形缺陷检测等六大系列设备已经在国内头部客户量产应用,市占率稳步增长,明场纳米图形缺陷检测等三大系列设备均已完成样机研发,并出货客户开展产线工艺验证和应用开发。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4亿元、20亿元、3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4%、49%、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3亿元、2.64亿元、4.84亿元。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是国产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领军企业,未来成长空间可观,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新设备验证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程度超预期、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海外上游零部件断供风险、产品技术迭代不及预期。
|
|
|
纳芯微
|
计算机行业
|
2025-01-27
|
138.56
|
--
|
--
|
185.50
|
33.88% |
|
214.00
|
54.45% |
|
详细
2024年收入逐季增长,2024Q4收入再创新高。1)收入端,公司2024年逐季增长,主要系公司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稳健增长,公司汽车电子领域相关产品持续放量;消费电子领域的景气度持续改善;泛能源领域的工业自动化和数字电源领域大部分客户恢复正常需求。2)利润端,主要系受整体宏观经济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产品售价承压,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分应用看:汽车稳健增长,消费电子景气度改善,泛能源领域库存基本恢复正常。公司2024H1下游应用营收占比为:泛能源(52.75%)、汽车电子(33.51%)、消费电子(13.74%)。 (1)汽车电子领域: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稳健增长,行业库存去化情况较快,公司相关产品持续放量出货、新产品导入进度加快,在车内应用场景与海内外客户布局均取得突破。 (2)泛能源领域:工控、变频、伺服等细分市场库存去化完成,整体库存回归正常,市场回到稳健增长状态;光伏、储能等细分市场仍处于去库存和逐步恢复阶段。 (3)消费电子领域:下游整体回到正常需求水平,景气度明显改善,上半年公司应用于消费电子的温湿度传感器和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实现大规模发货。 分产品看:三大产品线持续深挖。公司2024Q1-Q3分产品营收占比为:传感器(10%)、信号链(53%)、电源管理(37%)。 (1)传感器:公司在磁传感器、磁轮速传感器、车身高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几条细分产品线均有进一步进展,2024Q1-Q3公司传感器产品线实现收入1.37亿元,营收占比10%。 (2)信号链:公司在隔离产品、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方向持续深耕,MCU+产品已开始量产并应用于汽车电子执行器市场,2024Q1-Q3公司信号链产品线实现收入7.24亿元,营收占比53%。 (3)电源管理:得益于在供电电源、高低边开关、栅极驱动、电机驱动、音频功放、LED驱动、功率路径保护等电源管理新产品的量产和布局,公司电源管理产品线持续放量,2024Q1-Q3公司电源管理产品线实现收入5.05亿元,营收占比37%。 2024年,公司完成对麦歌恩的收购,加强磁传感器业务竞争能力。 2024年内,麦歌恩已完成股东名册的变更,公司已取得交易对手方矽睿科技直接持有麦歌恩的62.68%的股份,公司及子公司将直接及间接持有麦歌恩100%股份。麦歌恩主营业务包括磁性开关、磁性电流/线性、磁性编码芯片等,该收购预计将协同公司磁传感器业务,补足公司磁电流和磁轮速传感器领域以外的产品布局与竞争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44/28.47/35.70亿元,2025/2026年PS分别为6.92/5.52倍。考虑到公司在车规以及泛工业领域模拟芯片领域具备技术与客户壁垒,预计将率先受益于相关芯片国产化趋势,公司外延并购与内生增长并行预计将持续扩大公司收入体量,以及公司在竞争格局边际改善下有望毛利率修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价格下滑超预期,国内汽车扶持政策不及预期。
|
|
|
中京电子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1-27
|
8.11
|
--
|
--
|
9.58
|
18.13% |
|
9.58
|
18.13% |
|
详细
事件:中京电子于2025年1月17日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2024全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00万至-7000万元,中值-8000万元,同比减亏4721.1-6721.1万元,减亏幅度为34.41%-48.98%;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03亿至-8300万元,中值-9300万元,同比减亏2761.64-4761.64万元,减亏幅度为21.14%-36.46%。 其中2024Q4单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6.27-2366.27万元,中值1366.27万元,同比环比均实现扭亏;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55.74至+1444.26万元,中值444.26万元,扣非净利润中值实现同比环比扭亏。投资要点: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全年业绩逐季改善,收入增长带动2024Q4归母净利润实现单季度扭亏。2024年,公司进一步优化了产品和客户结构,以更好地匹配高端产线的产能需求,并陆续完成多家全球终端大客户的导入。在行业仍面临结构性需求减弱等外部不利因素、公司新工厂设备折旧及公共摊提等固定成本依旧较高的内部经营压力下,公司依靠产品多元化的市场应用,积极迎合客户需求变化,同时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全力推进降本增效措施,在收入端实现了同比增长,在业绩端实现逐季改善,2024年归母净利润全年同比减亏4721.1至6721.1万元,且在2024Q4实现了单季度盈利366.27至2366.27万元。 下游部分行业景气度回暖,公司致力于结构优化。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新型显示、计算机与通信、汽车电子和安防工控,目前下游部分行业景气度回暖。公司主动优化产品内部结构,提升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陆续完成多家全球知名终端大客户的导入,例如某知名移动智能终端直供资格、某大型服务器厂商直供、某先进穿戴类终端品牌、某知名Mii&MicroLED品牌等,预期未来将逐步为公司业务带来一定积极影响。 珠海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新兴市场布局加速。公司珠海富山新工厂经过近年的产能爬坡和管理改善及优化,其高端产能加速释放,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高端制造能力持续提升。2024Q3,公司珠海工厂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升,亏损幅度持续减少。截至2024H1,珠海富山新工厂HLC产品类型中,6-12层占比约为60%,已具备30+层量产能力;HDI板二阶以上占比超过80%,三阶以上占比约10%,已具备14-20层、AyLayer(任意阶互联)量产能力。借助公司珠海富山新工厂高端产线设备配给以及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与丰富的技术积累,公司在AIGUP加速卡、光模块、交换机、服务器、AIPhoe&AIPC、低轨卫星、毫米波雷达、汽车域控系统、Mii&MicroLED等新兴市场应用产品积极布局,并获得相关新客户认证,并已批量生产。随着珠海富山新工厂的产能利用率持续稳步提升,以及高端占比提升带来的产品结构改善,预计公司整体毛利率与业绩将持续得到改善。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48/35.56/41.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9/1.00/2.14亿元,2025/2026年PE分别为49.37/23.17倍。考虑到公司珠海产能爬坡之后对于收入的增厚,以及公司产品结构改善后盈利能力的提升,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爬坡不及预期,产品结构改善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价格下滑超预期等风险。
|
|
|
景旺电子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1-20
|
29.79
|
--
|
--
|
40.97
|
37.53% |
|
41.60
|
39.64% |
|
详细
全球领先电子电路制造商,产品矩阵丰富多元布局。公司成立于1993年,主要从事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根据公司官网,2023年景旺电子在全球PCB行业营收规模排名第十,中国内资PCB百强榜名列第三,是全球领先的PCB厂商。公司产品类型丰富,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电子、通信设备、消费电子、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工业控制、安防等领域;高端产品持续突破,HLC、HDI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项目进展顺利,产量产值稳步提升。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激励计划完备。2019-202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4.17%;2024年受益于市场需求回暖营收利润增长态势良好,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0.78亿元,同比+17.11%;取得归母净利润9.04亿元,同比+29.14%。 PCB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高端产品引领需求增长。PCB行业在经历2023年需求承压、价格下行后,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成长周期。据Prismark数据,2023年全球PCB市场规模达695亿美元,2023-2028年全球PCB产值复合增速有望达5.4%;中国大陆作为全球第一大PCB生产基地,2023-2028年PCB市场规模有望从378亿美元增长至47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达4.5%,全球核心地位将更加稳固。其中AI算力发展及汽车/消费电子/家电补贴等下游领域有望进一步拉动PCB需求。同时AI算力发展及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渗透将推动PCB产品呈现高密度、高可靠性趋势,其中18层以上高多层板、HDI和封装基板增长速度相对较高,或将成为主要成长方向。 AI算力需求+汽车电动智能化渗透有望带动PCB量价齐升,公司前瞻布局高端产能或将充分受益于PCB高端化。1)在汽车领域,受益于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持续渗透,PCB需求或将持续释放。据中汽协会数据公众号,2019-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从4.68%提升至37.10%;同时L2级智能驾驶配套搭载量同步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动力电池分别带动PCB和FPC需求上扬,智能座舱及ADAS系统也催生高价值PCB需求。2)在服务器领域,受益于传统服务器平台升级和AI服务器需求增长,PCB有望量价齐升。据联茂电子官网,传统服务器平台EagleStream、AMDZen4向下一代BirtchStream、Zen5平台升级有望推动PCB单位价值量提升。景旺电子是全球主要的汽车PCB生产厂商,并在数通领域与行业头部企业持续合作,前瞻布局高阶HDI和高多层板产能,未来有望充分受益。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景旺电子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全品类PCB制造商,积极布局HDI、HLC等高附加值PCB产品产能,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的渗透及AI算力需求的释放。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24.57、147.51、173.69亿元,同比分别+16%、+18%、+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5、15.60、19.20亿元,同比分别+33%、+25%、+23%,对应PE分别为22、18、1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及市场竞争风险,贸易摩擦风险,海外工厂建设运营风险,下游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的渗透不及预期,AI算力需求释放不及预期。
|
|
|
中微公司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5-01-06
|
181.18
|
--
|
--
|
195.30
|
7.79% |
|
220.99
|
21.97% |
|
详细
刻蚀设备领军企业, 多领域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中微公司主营刻蚀、 薄膜沉积等半导体设备, 下游涵盖集成电路、 先进封装、LED外延片等领域, 其半导体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际一线客户从65nm到5nm及更先进的芯片加工工艺。 CCP刻蚀国产龙头, ICP刻蚀稳步突破。 公司已对28nm以上的绝大部分CCP刻蚀应用和28nm及以下的大部分CCP刻蚀应用形成较为全面的覆盖, ICP刻蚀设备也已在逻辑、 DRAM、 3D NAND、 功率和电源管理以及微电机系统等芯片和器件的60多条客户的生产线上量产, 并持续进行更多刻蚀应用的验证。 薄膜沉积设备顺利推进, 量测检测设备持续布局。 根据公司2023年报, 公司近两年开发的LPCVD及ALD设备已有四款进入市场, 其他十多种导体薄膜沉积设备也将陆续进入市场; 此外公司通过投资布局了光学检测设备板块, 并计划开发电子束检测设备, 未来将不断扩大对多种检测设备的覆盖。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87亿元、 116亿元、 150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40%、 32%、 29%,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 25亿元、 32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1%、 37%、 30%, 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68倍、 50倍、 38倍。 公司是国产刻蚀设备龙头, 在刻蚀、 薄膜沉积及量测检测设备领域均有布局。 我们维持公司“ 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 新设备验证进度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程度超预期、 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 海外上游零部件断供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
|
|
|
立讯精密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2-02
|
38.05
|
--
|
--
|
42.38
|
11.38% |
|
47.00
|
23.52% |
|
详细
消费电子行业龙头,业务版图持续扩张。立讯精密是消费电子行业龙头公司,公司以连接器起家,目前产品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电子等三大领域。公司历史曾有多次收购,持续提高产品线覆盖率,业务版图不断拓展,同时持续进行垂直整合,形成“零组件-模组-系统”的布局。 AppleIntelligence正式上线,功能持续迭代,合作北美大客户拥抱AI浪潮。苹果是全球消费电子巨头,我们认为苹果是产品定义先驱者,旗下手机、电脑、TWS等均定义产品性质,引领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公司深度布局声光电热磁技术,有望持续拿到新料号和产品组装订单,同时苹果AppleIntelligence正式上线,AI功能持续迭代,有望引起一波换机潮,公司是北美大客户核心供应商,在手机、手表、耳机等产品上均合作紧密,部分品类份额有望持续提升,业绩有望显著受益。 AI算力需求持续释放,持续开拓新客户。AI服务器出货量快速增长,新技术持续迭代,如GB200NVL72互联模式通过NVSwitch实现,GPU与NVSwitch采用铜互联形式,内部使用的电缆长度累计接近2英里,共有5000条独立铜缆。公司产品线丰富,是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并收购汇聚科技完善相关布局,持续开拓新客户。 汽车业务享受赛道和国产替代红利,外延并购助力公司打造Tier1平台。汽车新四化趋势明显,国内新能源车企崛起有望带动公司份额提高。1)电动化趋势带动线束+连接器需求量和ASP提升,公司线束和连接器产品线较全,受益国产替代,份额有望提升;2)汽车智能化趋势助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作为传统消费电子龙头,公司相关技术成熟;3)公司控股股东参股奇瑞集团,且公司预计将在2025年Q1-Q2期间完成并购莱尼的所有程序,加强自身技术实力和丰富自身客户群体,助力公司发展汽车Tier1业务。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消费电子龙头,与北美大客户合作紧密,有望持续拿到新料号和系统组装业务订单,同时积极拓展汽车和通讯业务。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2547.73、3265.21、3901.50亿元,同比分别+10%、+28%、+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14、170.02、210.03亿元,同比分别+22%、+27%、+24%,对应PE分别为21、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国际贸易形势波动,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大客户新品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AI手机拓展不及预期。
|
|
|
传音控股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1-13
|
98.44
|
--
|
--
|
100.99
|
2.59% |
|
113.51
|
15.31% |
|
详细
手机业务起家, 打造“手机+扩品类+移动互联” 业务体系。 公司成立于 2006年, 以手机业务起家, 旗下有 TECNO、 Infinix、 itel 三大智能机品牌, 精准定位客户群体。 传音深耕非洲市场, 后逐渐拓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同时, 公司积极布局扩品类和移动互联业务, 打造“手机+扩品类+移动互联” 业务体系。 新兴市场宏观环境改善, 智能机业务有望受益。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 2024年 9月 18日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 新兴市场消费者购买力有望得到释放, 有望带动公司智能机出货量增加: 1)非洲市场、 南亚部分国家, 公司已经占据较高市占率, 有望享受人口快速增长红利和智能机渗透率稳步提升带来的销量增长; 2) 新市场如东南亚、 拉美、 中东等, 公司积极开拓, 坚持本地化战略, 包括需求、 渠道等方面, 不断提高自身份额, 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扩品类和移动互联发展空间大, 有望成为公司第二、 三增长曲线。 公司扩品类业务主要包括配件和家电等, 配件方面有望依靠智能机高市占率夺取更多份额, 家电方面深耕当地用户需求积极推新, 如Swallow Maker 和储能产品, 有望抢占当地白牌份额。 非洲移动互联市场仍为蓝海, 公司体内体外双管齐下, 依托智能机硬件入口,ARPU 值有望提高, 同时独立 APP 已有多款月活破千万, 变现进程加速。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是非洲智能机龙头企业, 并积极开拓其他国家和地区, 智能机份额持续提升, 同时公司扩品类和移动互联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715.62、856.83、 1049.70亿元, 同比分别+14.9%、 +19.7%、 +22.5%,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2.96、 65. 12、 82.09亿元, 同比分别-4.4%、 +23.0%、+26.1%, 对应 PE 分别为 22、 18、 14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 新兴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渠道建设和拓展不及预期、 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 各公司不具备完全可比性, 对标数据仅供参考。
|
|
|
敏芯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1-04
|
47.65
|
--
|
--
|
66.65
|
39.87% |
|
77.76
|
63.19% |
|
详细
10月 30日, 敏芯股份发布 2024年三季报: 2024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7亿元, 同比增长 29.95%, 其中 2024Q3收入 1.31亿元, 同比增长 26.75%, 环比增长 11.52%。 毛利率方面, 2024Q1-Q3毛利率22.05%, 同比增加 7.64pct; 其中 2024Q3毛利率 23.01%, 同比增加10.58pct, 环比增加2.06pct。 净利润方面, 2024Q1-Q3归母净利润为-0.48亿元, 同比增长 41.58%; 其中 2024Q3归母净利润为-0.13亿元, 同比增长 55.2%, 环比增长 37.55%; 2024Q1-Q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4亿元, 同比增长 50.13%, 其中 2024Q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07亿元, 同比增长 77.4%, 环比增长 65.63%。 投资要点: 2024Q3营业收入再创新高, 加码研发助力新产品持续发力。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以及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2024年前三季度, 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坚持技术创新, 不断加强新产品、 新技术、 新工艺的研发, 公司费用化的研发投入金额为 5833.48万元, 再创历史新高。 受益于公司在新产品领域的持续发力, 压力产品线收入同比增长 156.61%。 压力产品线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品类微差压传感器产品的贡献, 微差压产品收入同比增长 474.65%。 其中, 气压计产品在获得国内知名客户突破认证使用后, 逐渐向其他品牌扩展渗透, 新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改善了公司的产品结构并推动公司营收规模的不断扩大。 2024Q3毛利率创近两年单季度产品综合毛利率新高, 盈亏情况逐渐好转。 2024年第三季度, 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12.05万元, 亏损金额同比收窄 2438万元, 环比收窄 1359.86万元。 2024年第三季度, 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为 23.01%, 同比增加 10.58pct, 环比增加 2.06pct, 创近两年单季度产品综合毛利率新高。 受益于公司高毛利新产品的收入占比不断扩大, 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以及第三季度经营情况同比均有明显的好转, 产品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改善, 公司盈亏情况逐渐好转。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作为国内少数掌握多品类 MEMS 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的公司, 有望凭借技术积累及研发投入, 在未来市场中继续提升市场地位。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88/6.13/7.70亿 元 , 2024-2026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0.24/0.25/0.63亿元。 2024-2026年 PS 分别为 5.47/4.36/3.46倍。 公司技术及产能端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1)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2)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3) 晶圆厂产能及价格波动风险、 4) 产品导入进度不及预期、 5) 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
|
|
北方华创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1-01
|
388.38
|
--
|
--
|
490.03
|
26.17% |
|
490.03
|
26.17% |
|
详细
事件:北方华创10月29日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3.5亿元,同比+39.5%;归母净利润44.6亿元,同比+54.7%;扣非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同比+61.6%。 投资要点:单季度营收同比快速增长,规模效应带动盈利能力提升。公司2024Q3实现营收80.2亿元,同比+30.1%,环比+23.8%;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55.0%,环比+1.7%;扣非归母净利16.3亿元,同比+57.7%,环比+3.7%。公司2024Q3毛利率为42.3%,同比、环比分别+5.9/-5.1pct,净利率为20.9%,同比、环比分别+2.8/-4.7pct,盈利能力同比有所增强。 高研发投入保障工艺创新,存货金额稳步提升彰显业绩增长潜力。 公司2024Q3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0%/6.3%/10.5%/0.7%,同比分别-0.7/持平/+1.8/+0.6pct,环比分别-1.2/持平/+0.9/+0.4pct,公司重视工艺创新,2024Q3研发费用为8.45亿元,同比+57.4%;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存货金额为232亿元,较2024年6月末提升10%,预计将助力公司后续业绩增长。 平台化战略稳步推进,工艺覆盖范围持续拓宽。作为平台型半导体设备公司,公司继续深耕客户需求,丰富产品矩阵,截至2024H1,公司成功研发出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HDPCVD)、双大马士革CCP刻蚀机、立式炉原子层沉积(ALD)、高介电常数原子层沉积(ALD)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设备,并在多家客户端实现稳定量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300亿元、394亿元、49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31%、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亿元、78亿元、9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0%、34%、27%,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36倍、27倍、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新设备验证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程度超预期、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海外上游零部件断供风险。
|
|
|
韦尔股份
|
计算机行业
|
2024-11-01
|
107.20
|
--
|
--
|
118.92
|
10.93% |
|
118.92
|
10.93% |
|
详细
稳步推进各主要业务板块发展, 前三季度经营业绩稳健。 2024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9.08亿元, 同比+25.38%, 实现归母净利润 23.75亿元, 同比+544.7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2.93亿元, 同比+1665.81%。 2024年 Q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8.17亿元,同比+9.55%, 实现归母净利润 10.08亿元, 同比+368.33%,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9.21亿元, 同比+341.01%。 智能手机&智能驾驶市场持续复苏, 产品结构优化提升盈利能力。 2024年市场需求持续复苏, 下游客户需求有所增长, 伴随着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导入及汽车市场自动驾驶应用的持续渗透,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同比实现了显著增长; 此外, 为更好地应对产业波动的影响, 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及供应链结构优化, 产品毛利率逐步恢复, 整体业绩显著提升。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29.61%, 同比+8.33pct, 实现销售净利率 12.51%, 同比+10.12pct。 盈利能力与经营效率提升明显。 高端主摄产品导入顺利, 手机 CIS&车载 CIS 双轮驱动。 公司是业内CIS 领先玩家, 在高端手机 CIS 领域持续发力。 2024H1公司推出的1.2um 5000万像素的高端图像传感器 OV50H, 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主流高端智能手机后置主摄传感器方案中, 正在逐步替代海外竞争对手同品类产品; 公司不同像素尺寸的 5000万像素系列产品在智能手机主摄应用领域份额增长显著, 持续提升公司产品价值量及盈利能力。 公司车载 CIS 业务持续受益于汽车智能化、 电动化推进,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据乘联会数据, 2024年 1-7月份世界汽车销量达到 5114万辆, 新能源汽车达到 886万辆; 2024年 1-7月的新能源车份额达到 17.3%, 其中纯电动车的占比达到 11.2%。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结合行业发展情况,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265.46、 312.91、 369.67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82、 43.19、 55.10亿元, EPS 分别为 2.46、 3.56、 4.54元, 对应 PE 分别为 44X/30X/24X, 韦尔股份是全球排名前列的中国半导体设计公司, 研发中心与业务网络遍布全球, 持续看好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导入及汽车市场自动驾驶应用的渗透率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