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尔股份
|
计算机行业
|
2025-04-21
|
121.99
|
--
|
--
|
137.29
|
12.54% |
|
137.29
|
12.54% |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实现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1%。 点评:全年收入创历史新高,毛利率、净利率均同比提升。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复苏,AI推动消费电子需求回暖与汽车智能化加速,行业整体进入上行周期。公司抓住机遇,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导入、汽车智能化渗透等因素驱动下,报告期内经营业绩实现明显增长。其中,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年度营收创历史新高;此外,公司通过产品结构性优化与供应链梳理增效,实现毛利率改善和净利润的提升。具体而言,公司2024年销售毛利率为29.44%,相比上年提升7.68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12.76%,相比上年提升10.17个百分点。 手机、车载业务进展顺利,市场份额持续提高。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产品向高端化方向进展顺利。智能手机方面,公司所推出的1.2um5000万像素高端图像传感器OV50H,凭借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国内主流高端智能手机后置主摄方案中,伴随着产能顺利爬坡,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智能手机市场的收入约98.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6.01%;车载业务方面,公司凭借先进紧凑的汽车CIS解决方案已经覆盖了ADAS、驾驶室内部监控、电子后视镜、仪表盘摄像头、后视和全景影像等广泛的汽车应用,产品表现出的优秀性能也帮助公司导入更多新的设计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图像传感器业务来源于汽车市场的收入实现约59.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85%,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3.70元和4.79元,对应PE分别为34倍和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景气度下行风险,产品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澜起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5-04-17
|
73.83
|
--
|
--
|
80.67
|
8.72% |
|
84.49
|
14.44% |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36.39亿元,同比增长59.20%,实现归母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213.10%。 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2.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5.78%,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10亿元~5.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28%-146.19%。 点评:全球服务器需求回暖,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大幅增长。2024年,全球服务器及计算机需求回暖,公司把握行业复苏机遇,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带动经营业绩实现显著增长。内存接口芯片方面,公司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需求实现恢复性增长,同时受益于DDR5下游渗透率提升且子代持续迭代,公司DDR5内存接口芯片出货量超过DDR4内存接口芯片,DDR5第二子代内存接口芯片出货量超过第一子代产品;另一方面,受益于AI产业趋势推动,公司三款高性能运力芯片新产品(PCIeRetimer、MRCD/MDB及CKD)开始规模出货,其中:PCIeRetimer芯片在下游实现规模应用,MRCD/MDB芯片及CKD芯片开始在行业规模试用,三款新产品合计销售收入约为4.22亿元,是上年度的8倍,为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分业务来看,公司互连类芯片产品线实现销售收入33.49亿元,较上年度增长53.31%,毛利率为62.66%,较上年度提升1.30个百分点;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98.87%。 研发驱动创新发展,24Q4多项业绩指标再创新高。公司以研发创新驱动企业发展,2024年研发投入费用总额为7.63亿元(含费用化、资本化费用),同比增长11.98%,占营收比重20.97%。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发技术人员为53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约为74.65%,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研发技术人员占比为62.87%。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陈出新,稳步推进产品的研发与迭代升级,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并带动业绩实现提升;分季度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40.43%,环比增长17.90%,其中互连类芯片产品线销售收入9.72亿元,同比增长40.27%,环比增长14.54%,毛利率为63.42%,较第三季度提升1.21个百分点;公司24Q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34亿元,同比增长99.72%,环比增长12.6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74亿元,同比增长74.87%,环比增长13.63%。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DDR5内存接口芯片需求旺盛,出货量增加。 25Q1经营业绩延续高速增长,全年有望呈现良好成长态势。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营收同比增长65.78%,其中互联类芯片营收约11.39亿元,同比增长约63.92%,环比增长约17.1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10-5.50亿元,同比增长128.28%-146.19%,环比增长17.59%-26.82%。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营收、互联类芯片销售收入、归母净利润、归母扣非后净利润再创公司单季度历史新高,其中互联类芯片销售收入、归母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后净利润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环比增长。展望2025全年,预计DDR5内存接口芯片需求及渗透率较2024年大幅提升,高性能运力芯片需求有望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72元和2.33元,对应PE分别为43倍和3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北方华创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4-11
|
339.92
|
--
|
--
|
471.60
|
2.52% |
|
348.49
|
2.52%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8.38亿元,同比增长35.14%,实现归母净利润56.21亿元,同比增长44.17%;公司预计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4亿-89.8亿元,同比增长23.35%~50.91%,预计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17.4亿元,同比增长24.69%~52.79%。 点评:公司24Q4营收创历史单季新高,且25Q1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公司此前预计2024年实现营收276.0亿元至317.80亿元,同比增长25.00%至43.93%,对应中值为296.9亿元,公司实际营收为298.38亿元,高于预告中值;分季度来看,公司24Q4实现营收94.85亿元,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18%,创历史单季度新高;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单季度营收为73.8亿-89.8亿元,对应中值为81.6亿元,同比增长39%,环比下降14%;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至17.4亿元,对应中值为15.8亿元,同比增长38.7%,环比增长36%,公司25Q1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多款新品实现技术突破,成熟产品市占率稳步提升。受益下游逻辑代工大厂维持高资本开支扩产,叠加多品类设备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公司在手订单实现同比增长。新品研发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集成电路装备领域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设备(CCP)、原子层沉积设备(ALD)、高端单片清洗机等多款新产品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工艺覆盖度显著增长,同时多款成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凭借优良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营业收入同比提升。此外,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大,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成本费用率稳定下降,使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保持同比增长。 并购芯源微完善平台化布局,半导体设备龙头行稳致远。3月10日,北方华创公告称以现金为对价,协议受让先进制造持有的芯源微9.49%股份,合计19,064,915股,受让价格为88.48元/股,交易金额为1,686,863,679.20元。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北方华创在刻蚀、薄膜沉积、炉管、清洗等前道设备领域积累深厚,但在光刻领域的涂胶显影设备方面存在短板,而芯源微是国内唯一具备前道涂胶显影设备量产能力的厂商,产品覆盖28m以上制程,且在化学清洗、先进封装湿法设备等方面有所布局。我们认为,本次并购有助于双方产品形成互补,可形成从前道制造到先进封装的全流程设备供应能力,尤其是在光刻机联机作业、3D集成等领域形成战略呼应,增强企业长期竞争力。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元和14元,对应PE分别为41倍和3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长电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5-04-11
|
31.88
|
--
|
--
|
35.02
|
9.44% |
|
34.89
|
9.44%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59.6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7.4%;公司预计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00亿元左右(未经审计),同比增长50.00%左右。 点评:公司2024年营收创历史新高,利润水平逐步修复。公司预告2024年实现营收359.6亿元,同比增长21.2%,营收规模创历史新高;预告2024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同比增长9.5%,对应24Q4归母净利润为5.34亿元,同比增长295.56%,环比增长16.85%,单季度净利润创22Q4以来新高;2025年一季度,公司预告实现净利润2.00亿元,虽然受行业季节性影响环比有所下滑,但相比上年同期实现约50.00%左右增长,利润水平逐步修复。 半导体行业延续复苏态势,封测龙头稳健经营。2024年,受益人工智能驱动、智能手机回暖和下游晶圆厂持续扩产,全球半导体行业持续回暖。 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IA)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6,276亿美元,相较2023年的5,268亿美元增长19.1%。作为全球封测龙头企业,公司在报告期内持续聚焦尖端技术和重点应用市场与客户,深耕通讯、消费、运算和汽车电子四大核心应用领域,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能利用率、加强成本控制等措施保持了盈利能力的稳定。 聚焦先进封装技术和高附加值应用,业务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公司持续聚焦高性能封装技术高附加值应用,加大对汽车电子、高性能计算、存储、5G通信等领域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汽车电子为例,公司已成立专门的汽车电子事业中心,产品覆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ADAS、传感器等多个领域,并积极推进汽车芯片成品制造封测项目和晶圆级微系统集成高端封测项目。展望2025年,公司将持续聚焦高性能计算、存储、汽车电子、工业和智能应用等核心业务领域,落实中期战略布局,有望实现业务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90元和1.32元,对应PE分别为35倍和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景气度下滑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比亚迪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11-01
|
302.01
|
--
|
--
|
310.00
|
2.65% |
|
310.00
|
2.65% |
|
详细
事件:10月30日,比亚迪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报告。 点评:2024Q3业绩持续增长。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1.25亿元,同比增长24.04%;实现归母净利润116.07亿元,同比增长11.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8.77亿元,同比增长12.67%。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总计5022.51亿元,同比增长18.94%;实现归母净利润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1.92亿元,同比增长19.86%。整体业绩保持增长,但增速同比放缓,主要是受去年高增长、今年初价格战与产品结构调整影响。 规模效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汽车销量合计274.79万辆,排名国内车企第一。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0.77%,同比提高0.98pct;整体净利率为5.23%,同比下降0.06pct。主要系技术更新与产品矩阵丰富,叠加政策带动销量提高,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摊销,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持续推动智能化进程。5月公司更新了第五代DM技术及全新一代e平台3.0Evo,进一步强化产品竞争力。近期发布新版唐DMi、海豹06GT、腾势Z9GT等车型,进一步拓宽公司产品矩阵。 公司自研的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已开始量产,基于OriN的自研算法可能在11月量产上车,叠加易三方、云辇等电动智能化平台,持续推动公司产品智能化进程,有望未来将高阶智驾技术下放到10万级车型。此外方程豹-豹8将搭载华为乾崑ADS3.0智驾系统,将进一步提高公司高端品牌的智能化能力。 海外产能逐渐落地,持续开拓全球市场。截至2024年9月,公司新能源车产品已进入巴西、德国、日本、泰国等88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泰国曼谷发布多功能MPV车型。随着汽车业务全球化加速布局,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产能建设,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工厂与泰国工厂已投产使用,巴西工厂及匈牙利工厂的建设稳步推进。公司计划在印尼、土耳其等地投资产能建设,叠加自营运输船队的组建,进一步加强海外供应能力,持续开拓全球市场。 投资建议:公司是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在国内基本盘稳健的基础上持续开拓全球市场,未来有望凭借规模优势及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等带动业绩增长。预计公司2024-2025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2.66元、16.1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4倍、19倍,维持对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替代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事件风险等。
|
|
|
赛力斯
|
机械行业
|
2024-11-01
|
110.30
|
--
|
--
|
149.12
|
35.19% |
|
149.53
|
35.57% |
|
详细
事件:10月30日,赛力斯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报告。 点评:2024Q3营收高增,扭亏为盈。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5.82亿元,同比增长636.25%;实现归母净利润24.13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25亿元,扭亏为盈。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总计1066.27亿元,同比增长539.24%;实现归母净利润40.38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7.63亿元。2024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3.10%,同比减少2.91pct;管理费用率为2.07%,同比减少4.18pct;财务费用率为-0.18%,同比增加0.15pct。主要系销量大幅增长,叠加费用管理优化,盈利持续改善。 问界品牌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公司具有问界M5、M7、M9等车型,满足不同用户在外观、空间等多维度的选择,在国产高端车型具有较强竞争力。2024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31.67万辆,同比增长364.23%,其中问界品牌销量29.30万辆,同比增加625.34%。规模效应显现,改善公司盈利能力。 2024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5.23%,同比提高18.47pct;净利率为3.20%,同比提高23.89pct。 坚持创新驱动产品升级。2024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43.68亿元,同比增长300.37%,占营业收入的4.10%。公司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完善智能架构、智能生态、智能动力、智能仿真、智能测试、数智工艺等平台建设与产品升级,提升公司智能化技术。 近期加强投资,改善品牌运营。7月宣布以25亿元的价格收购华为技术及其关联方持有的“问界”系列商标权及申请权,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增强问界品牌形象。8月公告以115亿元入股华为引望,获得10%的股权;并在10月支付第一批转让价款23亿元。入股引望助力公司和华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模式,协同推进智能汽车及智能驾驶发展。10月公告将作价81.64亿元,购买龙盛新能源100%股权,用于保障公司问界产品生产端安全稳定、自主可控,改善公司运营管理。 投资建议:公司凭借问界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稳固地位,未来销量放量及加强运营管理有望持续改善盈利能力,促进业绩向好。与华为深化合作落地有望增强品牌实力,同时有望增加投资收益。预计公司2024-2025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3.36元、5.2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倍、21倍,维持对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问界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与华为合作不及预期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
|
|
|
拓普集团
|
机械行业
|
2024-10-30
|
46.60
|
--
|
--
|
59.67
|
28.05% |
|
65.28
|
40.09% |
|
详细
事件:10月29日,拓普集团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报告。 点评:2024前三季度业绩保持增长。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30亿元,同比增长42.85%;实现归母净利润7.78亿元,同比增长54.6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27亿元,同比增长53.68%。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52亿元,同比增长36.75%;实现归母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增长39.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23亿元,同比增长34.83%。 持续改善费用率及业务拓展放量。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18%,同比提高0.03pct;管理费用率为2.44%,同比减少0.46pct;财务费用率为0.61%,同比提高0.09pct。整体毛利率为21.17%,同比减少1.44pct;净利率为11.59%,同比提高0.26pct。整体业绩保持增长,毛利率略下降,主要系随全球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公司拓展的国内外优质客户放量,叠加下游年降传递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Tier0.5级模式带动业务放量。公司推行的Tier0.5级模式得到认可,八大汽车零部件业务持续放量。2024年前三季度减震器业务实现营收33.17亿元,同比增长14.85%;内饰功能件业务实现营收60.24亿元,同比增长25.84%;底盘系统业务实现营收60.14亿元,同比增长33.14%;热管理系统业务实现营收15.03亿元,同比增长28.35%;汽车电子业务放量显著,实现营收12.90亿元,同比增长940.32%。机器人电驱系统业务持续增长。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护城河。2024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8.60亿元,同比增长21.47%。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公司空气悬架系统、智能座舱项目、线控制动IBS、线控转向EPS等项目相继量产,且产品线仍在不断增加,有望提高产品单车价值量。 海外产能逐步落地,持续开拓全球市场。除国内宁波、重庆、武汉等制造基地外,公司在美国、巴西、马来西亚、波兰、墨西哥等海外国家分别设立制造基地。其中北美墨西哥产业园一期项目第一工厂、墨西哥热管理工厂及内饰工厂已投产,波兰工厂二期筹划中。欧洲市场开拓进展顺利,轻量化底盘核心零部件之球铰锻铝控制臂项目获得了宝马全球项目订单。海外产能逐步落地,持续拓展海外优质客户。 投资建议:公司是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Tier0.5合作模式受到客户群体认可。随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公司八大汽车零部件业务持续放量;未来随着电驱系统项目定点,有望开拓第二增长曲线。预计公司2024-2025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70元、2.2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倍、20倍,维持对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替代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事件风险等。
|
|
|
兆易创新
|
计算机行业
|
2024-10-30
|
91.00
|
--
|
--
|
101.26
|
11.27% |
|
139.80
|
53.63%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 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50亿元, 同比增长28.56%, 实现归母净利润8.32亿元, 同比增长91.87%, 对应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0.41亿元, 同比+42.83%, 环比+2.97%, 对应24Q3归母净利润为3.15亿元, 同比+222.55%, 环比+0.93%。 点评: 下游各应用领域需求回暖, 库存去化持续推进, 公司前三季度经营业绩实现显著增长。 经历 2023年市场需求低迷和库存逐步去化后, 2024年上半年消费、 网通市场出现需求回暖, 第三季度工业、 存储与计算市场库存有效去化, 公司积极跟进市场需求变化, 营业收入同比实现显著增长。 具体而言, 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56.50亿元, 同比增长28.56%, 实现归母净利润 8.32亿元, 同比增长 91.87%, 对应 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20.41亿元, 同比+42.83%, 环比+2.97%, 对应 24Q3归母净利润为 3.15亿元, 同比+222.55%, 环比+0.93%;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 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 39.46%, 同比提高 5.08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 14.73%, 同比提高 4.86个百分点, 公司 2024年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 41.77%, 同比+5.41pct, 环比+3.61pct, 第三季度销售净利率为 15.44%, 同比+8.6pct, 环比-0.31pct; 存货周转方面, 截至三季度末, 公司存货周转天数为 159.01天, 相比去年同期下降 39.74天, 库存去化成效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 受益 AI 驱动+传统行业复苏。 1NorFlash: NOR Flash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包括汽车电子、 通信设备、 嵌入式系统、 智能卡和消费电子等, 且在汽车电子、 服务器等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驱动行业规模扩张。 据 Mordor Intelligence 估算,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约 26.9亿美元, 到 2029年预计将达到 36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 6%; 公司是全球第三、 国内第一的 Nor Flash 企业, 据 Web-FeetResearch 报告显示, 公司 2023年 Serial NOR Flash 市占率排名提升至全球第二位; 2DRAM: 全球 DRAM 行业集中度较高, 韩国三星电子、 SK海力士和美国美光科技合计市场份额达到 90%以上, 国内企业的替代空间广阔。 兆易已具备 DDR3和 DDR4两条产品线多个产品型号, 可以同时满足客户对于不同类型、 不同容量的产品需求, 最近几年在消费、 工 业、 网通等领域稳步进入并放量。 随着逐渐打开客户和各领域的市场,总成交客户数量稳步增加, 2024年前三季度取得较好的营收增长; 10月 25日, 公司公告称, 公司 2024年从长鑫存储及其子公司采购代工生产的 DRAM 产品交易金额已达 7.76亿元, 预计 2024年交易额度从此前的约 1.2亿美元提升至 1.4亿美元,表明公司 DRAM 业务发展优于预期; 3MCU: Yole 研究报告显示, 2023年 MCU 全球市场规模约 229亿美元,预计 2022-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5.3%, 2028年市场规模达 320亿美金。 报告期内公司 MCU 出货量保持平稳, 且面向汽车领域的 MCU 进展顺利, 4月 25日, 与业内领先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供应商 TASKING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双方将在 GD32车规级 MCU 芯片开发工具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有望进一步丰富 GD32车规级 MCU 软件开发工具链。 投资建议: 公司产品线涵盖存储、 MCU、 传感器等多个领域, 持续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产品矩阵完善, 有望实现出货量和营业收入的双重增长。 预计公司 2024-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1.65元和 2.65元, 对应 PE分别为 54倍和 34倍。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 产品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华阳集团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0-30
|
30.84
|
--
|
--
|
35.34
|
14.59% |
|
35.34
|
14.59% |
|
详细
事件: 10月29日, 华阳集团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报告。 点评: 业绩保持增长, 主营业务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48亿元, 同比增长 37.25%; 实现归母净利润 1.78亿元, 同比增长 53.5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74亿元, 同比增长 56.58%。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8.41亿元,同 比 增 长 42.62% ;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4.65亿 元 , 同 比 增 长56.20%;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51亿元, 同比增长 61.31%。 主要系汽车电子及精密压铸业务陆续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销售收入增长, 规模化效应明显。 汽车电子产品种类扩充, 订单持续开拓。 随着汽车智能化趋势加速,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推出多功能融合产品, 已推出基于高通8255芯片的舱泊一体域控, 并基于高通 8775芯片方案开发舱驾融合和中央计算单元产品; 电子外后视镜、 VPD、 驾驶域控等新产品陆续开始量产, HUD、 车载无线充电、 车载摄像头等规模化产品出货持续增长, 逐步实现全球供应。 随着智能座舱配置渗透率持续提升, 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持续开拓, 已获得长城、 长安、奇瑞、 广汽、 北汽、 比亚迪、 赛力斯、 极氪、 蔚来、 小鹏等客户定点项目, 并新增上汽奥迪、 Stellantis 集团、 戴姆勒等客户新定点项目。 精密压铸业务放量。 公司精密压铸业务产品包括新能源三电系统、 智能座舱系统、 智能驾驶系统、 光通讯模块等零部件。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智能化相关零部件及光通讯模块相关零部件项目快速放量, 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并获得采埃孚、 舍弗勒、 博格华纳、 法雷奥、 日本精机、 比亚迪等客户新项目定点。 规模效应叠加费用优化, 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3.27%, 同比减少 0.37pct; 管理费用率为2.15%, 同比减少 0.50pct; 财务费用率为 0.28%, 同比提高0.26pct; 研发费用率为 7.76%。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1.49% , 同 比 下 降 0.60pct ; 净 利 率 为 6.85% , 同 比 提 高0.57pct。 主要是受规模效应与费用管理优化影响, 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智能座舱领域领先企业, 随着汽车智能化、 轻量化趋势, 公司业务逐步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为公司后续营收增长奠定基础。 预计公司2024-2025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22元、 1.63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倍、 19倍, 维持对公司“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技术升级替代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等。
|
|
|
福耀玻璃
|
基础化工业
|
2024-10-22
|
58.60
|
--
|
--
|
62.50
|
6.66% |
|
63.19
|
7.83% |
|
详细
事件: 10月18日, 福耀玻璃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 点评: 2024Q3业绩持续增长。 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9.74亿元,同比增长 13.41%; 实现归 母净利润 19.80亿元, 同 比增长53.5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9.74亿元, 同比增长 55.56%。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 283.14亿元, 同比增长18.84; 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 54.79亿元, 同比增长 32.7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 55.51亿元, 同比增长 36.65%。 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及单车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持续提质增效, 盈利能力增强。 2024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7.82% , 同 比 提 高 2.88pct ; 净 利 率 为 19.37% , 同 比 提 高2.05pct。 主要系重要原材料纯碱价格同比下降及单车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受益于规模效应, 2024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4.30%, 同比减少 0.27pct; 管理费用率为 7.36%, 同比减少 0.06pct。 财务费用率为-1.59%, 同比提高 0.77pct, 主要系受汇兑损益变动影响。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024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 12.15亿元, 同比增长 17.82%; 研发费用率为 4.29%,同比提高 0.14pct。 持续增强全球化龙头地位。 全球汽车玻璃行业集中度较高, 全球前四大汽车玻璃企业合计占据超过 80%市场份额, 其中福耀玻璃排名第一, 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 30%。 福耀玻璃在海外多地投资建立生产线, 以降低损耗成本和保证全球化交付能力。 全球化业务稳健, 其中子公司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 2024年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 产能持续提高,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2023年公司汽车玻璃产量总计 1.43亿平方米, 叠加投资建设合肥项目和福建项目, 汽车玻璃产能有望持续提高。 近年随着汽车“电动化、 网联化、 智能化、 共享化” 的发展趋势, 智能全景天幕玻璃、 抬头显示玻璃、可调光玻璃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提高, 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4.82pct,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带动产品 ASP 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 公司持续推动提质增效, 强化供应水平及产品质量,提升全球市占率, 叠加汽车“新四化” 趋势下产品ASP持续提升, 量价齐升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预计公司2024-2025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2.64元、 3.17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倍、18倍, 维持对公司“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全球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技术升级替代风险; 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海外地区政策变动风险; 地缘政治事件风险等。
|
|
|
长电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0-14
|
37.62
|
--
|
--
|
45.69
|
21.45% |
|
47.92
|
27.38%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三季度营收简报。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合并营业收入预估为人民币94.9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的合并营业收入同比增加约14.9%,较第二季度(2024年4月至6月)合并营业收入环比增加约9.8%。 点评:受益下游需求复苏,公司24Q3收入创历史新高。进入2024年以来,随着消费市场需求趋于稳定、存储器市场回暖、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等热点应用领域带动等因素作用,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重回增长轨道。 根据WSTS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2,908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其中中国半导体销售额为8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28%,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受益下游需求复苏,公司稼动率呈逐季改善态势,带动Q3营收创历史新高。具体而言,公司预计24Q3合并营业收入约为94.9亿元,同比增长约14.9%,环比增长约9.8%,受汇率波动因素影响环比增速有所放缓;公司2024年1月至9月合并营业收入预估为人民币249.8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的合并营业收入增加约22.3%。 技术布局全面,聚焦高性能封装技术高附加值应用驱动企业成长。作为全球封测龙头企业,公司技术布局全面,掌握全球先进封测技术,包括FC(倒装)、EWLB(嵌入式晶圆级球栅阵列)、TSV(硅通孔封装技术)、SIP(系统级封装)、PIP(堆叠组装)、POP(堆叠封装)、Fanout(扇出)、Bumping(凸块技术)等,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为在先进封装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近年来,公司持续聚焦高性能封装技术高附加值应用,加大对汽车电子、高性能计算、存储、5G通信等领域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封测领域龙头地位显著,有望持续受益下游需求回暖和产品附加值提升。根据ChipInsights数据,2023年全球委外封测市场占有率排名中,长电科技在OSAT厂商中位列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一,全球市占率约为10.27%。作为全球封测领域龙头企业,公司在品牌领导力、生产规模、技术能力和运营效率等方面占据明显优势,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带来的工厂稼动率提升,以及算力、存力、汽车电子等高。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3元和1.68元,对应PE分别为34.80倍和23.4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价格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伯特利
|
机械行业
|
2024-09-03
|
37.93
|
--
|
--
|
53.81
|
41.87% |
|
54.41
|
43.45% |
|
详细
事件: 8月30日, 伯特利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 点评: 2024Q2盈利环比修复。 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9.71亿元,同比增长 28.32%; 归母净利润 4.57亿元, 同比增长 28.65%; 扣非归母净利润 4.22亿元, 同比增长 29.40%。 2024H1销售费用率为 1.01%, 同比减少 0.06pct; 管理费用率为 2.54%, 同比减少0.30pct; 财务费用率为-6.12%, 同比减少 0.12pct。 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11亿元, 同比增长 32.35%; 归母净利润2.48亿元, 同比增长 35.04%; 扣非归母净利润 2.30亿元, 同比增长 37.07%; 毛利率为 21.43%, 环比增加 1.68pct。 主要系电子电控产品销量增加, 叠加费用控制优化, 盈利有所改善。 产品销量稳定增长, 持续开拓定点项目。 公司 2024H1主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其中智能电控产品销量 199.77万套, 同比增长32.04%; 盘式制动器销量 139.80万套, 同比增长 14.99%; 轻量化制动零部件销量 612.96万件, 同比增长 61.17%; 机械转向产品销量 132.80万套, 同比增长 21.34%。 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新增多个定点项目, 其中电子电控产品项目增长显著。 持续加强研发, 推动新产品研发及量产交付。 公司 2024H1研发费用为 2.43亿元, 同比增长 25.91%, 占营业收入的 6.12%。 公司 WCBS1.5产品成功在多个客户项目上成功量产, WCBS2.0成功在首个客户项目上实现小批量供货。 此外, 电动尾门产品即将量产, EMB 和悬架新产品研发加速, 一体式汽车底盘域控系统正在持续研发。 推进产能建设及全球化布局。 2024上半年公司新增多个产能布局: (1) 新增国内轻量化生产基地三期项目建设, 用于满足汽车副车架、 空心控制臂等轻量化产品生产; (2) 新增 EPS 年产能 30万套及 EPS-ECU 年产能 30万套生产线; (3) 推进墨西哥二期项目建设。 随着全球化布局, 公司在美国、 墨西哥等国家地区布局了海外研发和生产基地, 并获得通用汽车、 沃尔沃、Stellants、 福特等多家国际车企客户的合作定点项目订单。 投资建议: 公司持续推进线控转向及线控制动等汽车电子电控产品的研发及量产, 逐步转型为综合线控底盘供应商。 预计公司2024-2025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92元、 2.49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倍、 15倍, 维持对公司“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毛利率下滑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等。
|
|
|
长安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9-02
|
12.00
|
--
|
--
|
16.35
|
36.25% |
|
16.35
|
36.25% |
|
详细
事件:8月31日,长安汽车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点评:2024上半年增收不增利。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7.23亿元,同比增长17.15%;实现归母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下降63.0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下降5.89%。销售费用率为4.01%,同比减少0.67pct;管理费用率为3.16%,同比减少0.31pct;财务费用率为-0.72%,同比减少0.02pct。整体毛利率为13.80%,同比减少3.74pct。 销量稳步增加,新能源及出口持续提升。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销量133.4万辆,同比增长9.7%,市占率稳中有升。公司新能源及出口销量表现良好,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69.9%;自主品牌海外销量20.3万辆,同比增长74.9%。子品牌阿维塔2024上半年亏损13.6亿元,同比减亏4.0亿元;深蓝2024上半年亏损7.4亿元,同比减亏3.2亿元。新能源车业务随交付量提升,规模效应带动盈利改善。 入股华为引望,提高品牌实力。联营企业阿维塔入股华为引望,助力公司和华为进一步强化合作模式。深蓝/阿维塔品牌新车型将搭载华为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有望提高新品竞争力。随华为乾崑智驾系统与鸿蒙座舱等“车BU”业务持续增长,未来有望强化公司投资收益。 “海纳百川”推进全球化市场布局。公司开启“海纳百川”计划,推动海外本地化进程加速,加快海外区域渠道建设,强化海外资源配置,推进泰国生产基地建设、墨西哥市场体系搭建。2024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9.02亿元,同比增长114.22%;海外业务毛利率为26.91%,同比提高17.89pct,相比同期国内业务毛利率为10.10%,海外结构优化支撑公司业绩改善。 投资建议:公司持续强化新能源及出口业务,改善产品结构及优化业绩。通过阿维塔入股华为引望,深化合作模式,推进智能化加速落地。预计公司2024-2025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86元、1.1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倍、11倍,维持对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型销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地缘政治事件风险等。
|
|
|
中芯国际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9-02
|
48.04
|
--
|
--
|
71.99
|
49.85% |
|
109.50
|
127.94%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69亿元,同比增长2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下降45.1%。 点评:半导体产业链景气回暖带动公司营收同比增长,折旧费用增加影响报告期盈利水平。据公司半年报,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2.69亿元,同比增长23.23%,实现归母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下降45.07%,对应24Q2营收为136.76亿元,同比增长23.10%,环比增长8.59%,对应24Q2归母净利润为11.37亿元,同比下降19.11%,环比增长123.46%。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13.91%,相比上年同期下降8.53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为6.25%,相比上年同期下降11.00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公司24Q2销售毛利率为13.65%,同比-8.49pct,环比-0.54pct,公司24Q2销售净利率为8.71%,同比-7.83pct,环比+5.14pct。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整体呈现复苏迹象,产业链回暖趋势基本确立,晶圆代工作为产业链前端的关键行业迎来一定的需求反弹,带动公司24H1营收实现同比增长,24Q2营收实现同比、环比增长。盈利能力方面,报告期内公司12英寸产能建设加速,逆势扩产导致折旧费用同比增加,叠加报告期内晶圆代工价格降低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承压。 受益本土化需求提升和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公司24Q3指引乐观。 据公司此前港股发布的24Q2未经审核业绩公告,公司对24Q3收入指引为环比增长13%至15%,毛利率介于18%到20%范围内,指引较为积极。 进入24Q3,受地缘政治影响,本土化需求加速提升,主要市场领域的芯片套片产能供不应求,公司12英寸产能紧俏,价格向好。产品结构方面,公司今年扩产都在12英寸,附加值相对较高,新扩充产能得到充分利用并带来收入,促进产品组合优化调整,因此公司对24Q3展望乐观。晶圆代工行业具有一定季节性,四季度通常是传统单季,公司对24Q4展望谨慎乐观,并表示行业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国内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受益下游需求复苏、国产替代和产品结构优化的多重驱动。公司是国内晶圆代工龙头企业,晶圆代工产值连续多年位列国内第一。据CouterpoitResearch报告显示,公司在24Q1、24Q2市场份额均为6%,连续两个季度位列全球前三,具有一定行业话语权。 展望下半年,公司有望受益于消费电子、智能手机平台的持续复苏,地缘政治影响带来的本土化需求加速,以及12英寸产能持续扩产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提升,经营业绩有望实现逐步复苏,长期发展动能充沛。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9元和0.76元,对应PE分别为82倍和6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晶圆代工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北方华创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9-02
|
305.18
|
--
|
--
|
402.58
|
31.92% |
|
490.03
|
60.57%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35亿元,同比增长46.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1亿元,同比增长54.54%。 点评:司受益行业景气度回暖和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公司24Q2业绩实现同比、环比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据公司半年报,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3.35亿元,同比增长46.38%,实现归母净利润27.81亿元,同比增长54.54%,对应24Q2营收为64.76亿元,同比增长42.15%,环比增长10.52%,对应24Q2归母净利润为16.54亿元,同比增长36.98%,环比增长46.82%。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45.50%,相比上年同期提高3.13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为22.54%,相比上年同期提高0.49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公司24Q2销售毛利率为47.40%,同比+4.02pct,环比-+4.00pct,公司24Q2销售净利率为25.66%,同比-1.62pct,环比+6.56pct。报告期内,全球半导体产业整体呈现复苏迹象,产业链回暖趋势基本确立,进而增大对上游半导体设备需求,公司订单增加带来相应销售量增加。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专注于半导体设备、真空及锂电装备和精密电子元器件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刻蚀、薄膜沉积、炉管、清洗、快速退火等核心工艺装备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工艺覆盖度及市场占有率显著增长,带动公司实现业绩增长。 坚持研发创新驱动发展,巩固半导体核心装备竞争优势。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保持已有技术优势的同时持续加强技术储备,研发投入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巩固在半导体基础产品领域的竞争优势。 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3.47亿元(不含资本化支出),相比上年同期增加58.10%,研发费用率达10.92%,相比上年同期提高0.81个百分点。专利数量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已超过8,300余件,获得授权专利超过4,900余件,专利数量稳居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企业首位。展望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紧密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通过研发创新驱动企业成长,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强化半导体设备领域平台化布局,深度受益关键领域国产替代趋势。作为国内泛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布局较为全面,涵盖从前段到后段的多种设备,在半导体设备领域,覆盖薄膜沉积设备(PVD+CVD+ALD)、刻蚀机、氧化炉、退火炉、MFC、清洗机等大部分核心设备。除基础半导体设备外,公司还持续完善产品体系,向先进封装、化合物半导体、硅基OLED和LED等领域进行拓展,有望成功打破海外垄断,受益关键领域的国产替代趋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元和15元,对应PE分别为28倍和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