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梦麟

东莞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340521070002...>>

20日
短线
5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2-01 227.02 -- -- 315.00 38.75%
315.00 38.75% -- 详细
国资背景泛半导体设备龙头, 经营业绩快速增长。 公司是国内泛半导体设备龙头,业务涵盖半导体装备、 真空及锂电装备、 电子元器件三大领域, 客户涵盖集成电路、半导体显示、 光伏、 LED等下游产业链龙头。 受益泛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加速, 公司半导体设备不断放量, 近年来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2017—2022年营收CAGR为45.89%, 归母净利润CAGR为79.86%, 规模效应不断显现。 我国是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相关采购需求旺盛。 半导体设备为晶圆厂扩产的主要支出来源, 光刻、 刻蚀和播磨沉积设备价值占比位列前三。 近年来受益于智能手机等下游终端的蓬勃发展, 叠加大陆晶圆厂建厂潮逐步兴起, 我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且在2020—2022年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销售市场, 相关采购需求旺盛。 海外制裁倒逼自主可控, 政策加码助力设备产业发展。 近年来西方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制裁力度加大, 倒逼国内企业加大在“ 卡脖子” 领域的研发投入, 加快行业国产替代进程。 产业政策方面, 集成电路产业战略地位显著, 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集成电路投资税收减免、 政府补贴相关政策, 举国之力保障供应链安全,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国产替代的核心环节, 我国半导体设备整体自给率偏低, 但近年来在去胶、 CMP、 刻蚀和清洗设备等领域已取得较大突破, 未来成长前景值得期待。 全球半导体景气回温, 有望拉动上游设备企业需求。 据SIA数据, 截至2023年11月,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已连续9个月实现环比增长, 行业复苏逐步推进;SEMI预计2024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将同比反弹15%至970亿美元, 随着全球晶圆厂资本开支持续回暖, 叠加内资晶圆厂先进制程突破节奏加快, 将有效拉动上游半导体设备需求, 利好国内半导体设备生产企业。 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布局全面, 持续完善产品体系。 作为国内泛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 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布局较为全面, 涵盖从前段到后段的多种设备,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 覆盖薄膜沉积设备( PVD+CVD+ALD) 、 刻蚀机、 氧化炉、 退火炉、 MFC、 清洗机等大部分核心设备。 除基础半导体设备外, 公司还持续完善产品体系, 向先进封装、 化合物半导体、 硅基OLED和LED等领域进行拓展, 未来收入、 利润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作为国内泛半导体设备领域龙头企业, 公司在半导体设备品类布局全面,业务涵盖集成电路、 面板、 光伏、 锂电等多个领域, 有望受益半导体行业景气反转和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大趋势。 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7.4元、 9.7元和12.6元, 对应估值分别为32.5倍、 25.1倍和19.2倍。 风险提示。 下游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用友网络 计算机行业 2023-11-08 13.16 -- -- 13.50 2.58%
13.50 2.58% -- 详细
事件: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7.08亿元, 同比增长2.0%; 归母净利润、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0.30和11.36亿元。 单季度来看, 公司Q3营业收入为23.38亿元, 同比增长13.6%; 归母净利润、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85和1.96亿元。 点评: Q3收入拐点已经到来, 合同签约增长势头良好。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7.08亿元, 同比增长2.0%, 较H1同比下滑4.7%提升了6.7个百分点; 其中, Q3单季度营业收入为23.38亿元, 同比增长13.6%, 收入实现由下滑转正的扭转。 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复苏, 以及公司在新组织模式下逐步进入正轨, 前三季度合同签约达到53.4亿元, 同比增长10.3%, 其中Q3单季度签约22.2亿元, 同比增长22.3%, 连续4个月超过20%, 为后续业绩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云业务指标改善明显。 公司前三季度云业务收入39.48亿元, 同比增长11.3%, 增速较上半年提升了9.3个百分点。 分客户来看, 公司大型企业客户业务已逐渐度过业务组织模式升级带来的阶段性影响, 前三季度云业务收入25.86亿元, 同比增长6.1%, 较H1下滑3.2%大幅改善。 中型企业客户的云收入为5.1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7.5%, 增速较H1提升12.3个百分点, YoSuite、 U9/8Cloud等产品签约多家企业; 小微企业的云收入为3.48亿元, 同比增长25.8%。 前三季度, 公司云服务累计付费客户数为66.42万家, 新增云服务付费客户数9.27万家。 YoGPT已签约一批客户, 商业化进一步落地。 公司7月推出企业服务大模型YoGPT, 具备语义逻辑、 内容生成、 多轮回话、 知识问答等通用能力, 能够赋能财务、 人力资源、 营销、 研发等众多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和运营管理的领域。 目前, 公司已推出基于YoGPT的智能订单生成、 供应商风控、 动态库存优化、 智能人才发现、 智能招聘、 智能预算分析、 智能商旅费控、 代码生成等在内的数十种基于企业服务大模型赋能的智能应用, 签约了中化集团、 徐工集团等一批客户, 大模型商业化有望进一步落地。 投资建议: 公司Q3收入拐点已至, 合同签约增长势头良好, 有望为后续业绩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 YoGPT已签约一批客户, 随着商业化进一步落地, 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 预计公司2023-2024年EPS分别为0.08和0.20元, 对应PE分别为196和81倍。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超预期承压; 业务推进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等。
威胜信息 计算机行业 2023-05-01 29.30 -- -- 31.37 7.06%
33.63 14.7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12.27%;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40.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42.65%。 点评: 业绩双位数增长,海外业务贡献度提升。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6 亿元,同比增长37.41%;归母净利润0.91 亿元,同比增长40.07%,营收与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分地区来看,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国际市场营收为0.85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0.19%,同比增长35.60%,公司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和能源互联网建设,在重点市场国家启动海外公司建设计划,为公司国际化夯实基础。 盈利能力增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8.83%/21.58%,较上年分别+6.36pct/+4.28pct,单季度利润率水平创近五年新高; 公司管理/ 财务/ 销售费用率分别2.13%/0.07%/4.88%,较上年分别-0.36pct/-0.29%/+1.06pct,销售费用受销售增长需加大投入而略有增加,经营层面费用支出得到有效控制。 研发方面,2023 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为10.22%,较上年上升1.27个百分点,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研发多模SOC 通信芯片、边缘计算芯片与电力物联网边缘终端设备专用操作系统传感器等项目。 在手订单持续充盈,“双碳”背景下能源互联加速发展。截至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在手合同26.40 亿元,同比增长43.01%,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充盈,为后续业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双碳”背景下,电网需要监测的对象种类和需要采集的数据规模将呈数量级增长态势,国家电网“十四五”期间预计投入3500 亿美元推动能源互联网升级,南方电网总体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 亿元,合计相较于“十三五”时期整体增加了3000 亿元左右。《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重点推进在智能电厂、新能源及储能并网等项目深入探索。公司是2022 年唯一一家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蒙西电网三大主流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招标中均有中标的企业,中标金额排名第一,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的能源物联网服务商,有望充分受益于能源物联网、配网信息化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 投资建议:公司是能源物联网行业领先企业,产品线覆盖应用层、网络层及感知层,有望受益于“两网”配电侧投资以及海外新兴市场能源基础建设发展机遇。预计公司2023-2024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98元、1.2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0倍、24倍,首次对公司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不及预期。
广和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4-26 19.16 -- -- 21.96 14.61%
25.53 33.2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6亿元,同比增长37.41%;实现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下降9.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下降15.27%。 点评: 营收规模上行,境外占比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6.46亿元,同比增长 37.41%。分季度来看,2022年 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26亿元,同比增长 53.37%;归母净利润 0.79亿元,同比增长 0.76%。分地区来看,2022年境外营收为 33.78亿元,占总体营收的 59.82%,较上年提高 1.94%,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增加新的盈利来源。其中,受益于 4G 向 5G 切换的需求,海外网关业务在 2022年增长迅速。 盈利能力短期波动,费用投放有的放矢。受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出货结构发生变化影响,2022年公司盈利能力略有下降,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0.17%/6.45%,较上年分别下降 3.93个百分点/3.32个百分点。从成本来看,公司营业成本为 44.76亿元,同比上升 48.06%,其中公司主要产品无线通信模块的直接材料同比上升 54.50%,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较大不利影响。从费用来看,公司 2022年期间费用率为5.51%,较上年下降 0.11个百分点,管理/财务/销售/研发费用率分别1.64%/0.87%/3.00%/10.01%,其中销售费用系公司加强海外营销队伍建设及合并锐凌无线而增加,公司持续加强研发队伍建设,研发投入维持高强度投放水平。公司盈利能力受短期因素扰动,随着公司整合程度进一步提升,BOM 管控得到有效调节,未来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 车载/轻量化业务导入有望增厚公司未来业绩。在车载业务方面,公司车载业务发展持续向好,目前已推出 5G 车载模组 AN758/5G 车载座舱模组AN693S/LTE 智能模组 RL94xx 等产品,其中 RL9424/RL9422相继取得相关认证。在国内车载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海外车载 2023年预计保持稳定的背景下,公司将持续发力海外主要客户的 5G 标段,为海外车载收入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轻量化业务方面,公司率先加入中国联通物联网产业联盟 RedCap 工作组,并与中国联通携手多家产业链合作伙伴完成并发布了《中国联通 5G OPENLAB 实验室 RedCap 端网协同测试规范》,积极参与 5G RedCap 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 投资建议:公司是物联行业重要参与者,持续发力笔电/车载/泛IoT等细分领域,有望持续受益于万物互联趋势,预计公司2023-2024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97元、1.1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4倍、20倍,首次对公司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车载业务不如预期;通信模组终端渗透率不如预期。
中国联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4-24 5.66 -- -- 5.73 0.35%
5.68 0.3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2.22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6亿元,同比增长1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15亿元,同比增长0.4%。 点评: 经营业绩稳中有进。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 972.22亿元,同比增长 9.2%,增速达到近十年来同期的高位水平。其中,产业互联网业务收入为 223.8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26.0%,同比上升 2.1%。利润总额达 65.20亿元,同比上升 14.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达到人民币 22.66亿元,同比上升 11.6%,利润规模创公司上市以来同期新高。 围绕数字经济的五大主责主业发展迅速。1)大联接:用户规模达到 9亿户,其中 5G 套餐用户达到 2.24亿户,移动用户 ARPU 达 44.9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达到 4.16亿个;2)大计算:IDC 机架数达到 37.2万架,“联通云”实现收入 127.9亿元;3)大数据:大数据实现收入 14.98亿元,同比上升 54.2%;4)大应用:主要产品付费用户突破 1.6亿户,5G虚拟专网服务客户数达到 4,562家;5)大安全:持续升级联通云盾抗 D先锋、大网态势感知等优势产品,打造“云网数服”一体化安全产品和运营服务体系。 盈余质量有效提升,费用得到有效管控。公司提质效应明显,2023年一季度实现经营现金流 173.62亿元,同比上升 21.6%,经营现金流占营业收入比为 17.9%,资产负债率为 45.9%,保持高回收效率且低负担的良好经营状态。2023年一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14.72%,同比降低 3.11%,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80%/8.90%/0.02%,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 2.98%,公司费用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积极布局算力基建,推动 RedCap 终端多场景应用落地。公司持续丰富云资源储备,对 2023年算力网络资本开支将进一步提升至 149亿元,占总资本开支比例的 19.4%,同比增长 2.6%,IDC 机架规模达到 39万架。 在终端方面,公司发布全球首款 5G RedCap 商用模组,携手华为、美的集团等合作伙伴分别在上海、佛山完成 RedCap 车联网和工业场景全球首商用,不断推动 5G 赋能行业的应用规模化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打造“联接+感知+计算+智能”的算网一体化服务。预计公司2023-2024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26元、0.3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倍、19倍,维持对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业互联网业务发展不及预期;5G项目投资回报不及预期。
恒生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3-04-05 58.55 -- -- 55.20 -5.99%
55.04 -5.99%
详细
事件: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65.02亿元, 同比增长18.30%; 归母净利润为10.91亿元, 同比下降25.45%,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44亿元, 同比增长20.90%, 利润略超业绩预告。 点评: 收入增长稳健。 2022年公司紧抓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机遇, 全年营业收入65.02亿元, 同比增长18.30%。 分业务来看, 大零售业务全年收入15.35亿元, 同比增长9.53%; 大资管业务收入28.05亿元, 同比增长27.97%; 数据风险与平台技术、 企金/保险核心与基础设施IT业务、 互联网创新业务收入分别为4.50、 5.58和9.5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2.49%、 5.05%和18.64%。 利润端方面, 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为10.91亿元, 同比下降25.45%, 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所持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出现下降; 全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44亿元, 同比增长20.90%。 盈利能力提升, 控费效果逐步显现。 公司全年毛利率为73.56%, 同比略增0.58pct, 净利率为16.78%, 同比下降9.85pct, 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公司全年扣非后净利率17.59%, 同比略增0.37pct。 费用方面, 公司22年进一步加强费用控制力度, 全年费用支持合计为38.49亿元, 同比增长13.98%, 收入增速高于成本费用的增速。 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 AI赋能金融有望深化。 政策方面, 1月中证协下发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 》 中鼓励有条件的券商未来三年信息科技平均投入金额不少于平均净利润的8%或平均营业收入的6%, 有条件的券商积极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 开展核心系统技术架构的转型升级工作。 技术方面, 近期ChatGPT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 AI有望加快在投顾、 投研、 客户、 风险等领域的应用, 下游客户对相关产品的需求亦有望加速释放。 在政策以及技术的推进下, 预计行业整体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公司作为证券IT领军企业, 有望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 公司22年利润略超业绩预告, 控费效果逐步显现。 随着政策出台鼓励券商加大IT投入, 以及AI等新兴技术加快在金融场景的应用,行业整体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公司作为证券IT领军企业, 有望充分受益行业需求的释放。 同时考虑到公司控费能力的加强, 今年业绩有望进一步释放。 预计公司2023-2024年EPS分别为0.93和1.13元/股, 对应PE分别为57和47倍。 风险提示: 需求释放不及预期; 技术推进不及预期; 控费力度不及预期等。
亨通光电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04-04 15.11 -- -- 18.18 20.32%
18.18 20.32%
详细
公司独具海洋通信全产业链能力。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作为全球信息与能源互联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公司具备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综合能力。公司此前通过并购华海通信(前“华为海洋”)并进行了整合,成为在国际上被业界所认可的、具备较强跨洋通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及跨洋海底光缆系统建设和集成能力的四大厂商之一。 海洋电力通信业务增势强劲。海洋电力通信产业具备着通信与电力传输的职能。在通信方面,数据与算力膨胀助推全球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市场发展,公司PEACE跨洋通信项目稳步推进。在电力输送方面,双碳背景下海上风电建设迎来热潮。海缆是电力与信号传输环节的必要联结,据Ofweek产业研究数据中心披露,全球海缆市场在2021年达到55亿美元,预计在2022年上升至70亿美元,中国海缆的市场预计在2023年开始回暖并在2025年达到254亿元。 智慧电网/特高压/光通信业务打开多元化增长曲线。两网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增大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国家电网“十四五”期间预计投入3500亿美元(约合2.23万亿元人民币)推动能源互联网升级,南方电网总体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二者合计相较于“十三五”时期整体增加了3000亿元左右,智慧电网与特高压在现代电网中分别承担智控与传输主动脉的职能,有望迎来进一步增长。公司在光纤光缆及光模块领域与下游客户保持稳定供应关系,光通信业务稳固的基本盘为公司业绩保驾护航。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信息与能源互联解决方案的领军企业,具备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综合能力。数通面需求有望保持旺盛,能源面在手订单充足,助力公司业绩实现增长。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0.81、1.11元和1.39元,对应PE分别为19倍、14倍和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业政策发生变化、经营环境受地缘因素影响、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宇瞳光学 计算机行业 2023-03-01 17.30 -- -- 18.37 6.18%
19.50 12.72%
详细
全球安防镜头龙头, 加码研发强化企业护城河。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安防镜头生产商, 产品线布局齐全, 广泛应用于安防、 机器视觉和车载等领域。 近年来, 受益于下游安防高景气, 产品品类拓展与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2017-2021年营收CAGR为27.92%, 归母净利润CAG高达36.79%。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 通过加码研发投入构筑企业护城河, 近年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率稳步提升。 一方面, 公司通过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 使用大量自动化生产设备来进行大规模批量化生产; 另一方面, 以研发驱动企业成长, 不断研发出高附加值镜头产品,产品向高端化迈进, 驱动人均创收不断提高。 传统安防有望触底反弹, 民用安防渗透空间广阔。 传统安防方面, 受疫情影响, 2022年国内安防行业普遍承压, 随着需求端逐步复苏, 叠加大客户库存压力减小, 行业景气度将有所回暖, 公司传统安防业务有望触底反弹; 民用安防方面, 家居安防作为民用安防的重要落地场景正处于快速渗透初期, 有效拉动安防摄像头需求。 与传统安防镜头相比, 消费类安防产品对价格更为敏感, 因此对厂商成本控制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公司具有大批量生产定焦镜头、 小倍率变焦镜头的能力, 具备成本与产能双重优势, 因此消费类产品实现快速增长, 营收占比不断提升。 长期来看, 公司民用安防镜头将持续受益于下游智能家居的普及, 有望在快速渗透的民用安防市场中获得较高份额。 积极布局车载光学业务, 车载摄像头、 激光雷达与HUD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车载摄像头是汽车之眼, 汽车电动化、 智能化驱动摄像头/激光雷达/HUD量价齐升, 市场规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公司积极布局车载光学,致力于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产品涵盖车载镜头、 AR-HUD和车载激光雷达等, 现已切入比亚迪、 特斯拉等国内外头部企业供应链, 有望于2023年实现大规模放量, 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4元和0.71元, 对应估值分别为33倍和20倍。 公司是全球安防镜头龙头, 传统安防业务基本盘稳固, 并积极布局消费类安防与车载光学业务, 开拓第二成长曲线。 随着疫情影响得到控制, 公司安防业务有望触底反弹, 汽车业务推进顺利, 有望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 维持对公司的“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 汽车客户导入不及预期的风险。
分众传媒 传播与文化 2023-02-01 6.93 -- -- 7.00 1.01%
7.01 1.15%
详细
事 件 : 公 司 预 计 2022年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27.71-28.51亿 元 , 同 比 下 降52.98%-54.30% , 扣 非 后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23.71-24.51亿 元 , 同 比 下 降54.73%-56.20%, 基本符合预期。 点评: 22年 疫 情 反 复 , 公 司 业 绩 承 压 。 公 司 预 计 2022年 归 母 净 利 润 为27.71-28.51亿元 , 同比下 降 52.98%-54.30%, 扣 非后归母 净利润 为23.71-24.51亿元, 同比下降54.73%-56.20%。 以中值计算, 预计Q4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0和4.6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8.56%和66.74%, 环比分别下降6.46%和47.19%。 公司22年业绩承压, 主要是受多地疫情反复影响, 广告市场整体景气度承压, 公司部分重点城市广告正常发布受限, 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 但随着近期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 线下消费场景逐步复苏, 广告市场需求有望逐步回暖, 公司经营业绩也在稳步恢复和改善。 积极修炼内功, 看好利润弹性释放。 公司近年积极修炼内功, 在收入上加大传统消费类客户的挖掘力度, 在成本上对相关点位的布局合理性、创收能力等进行优化梳理, 效果逐步显现。 在点位布局上积极卡位优质资源, 目前公司楼宇媒体点位数量排在全国第一, 且集中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二线城市, 总体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 由于公司成本主要来源于媒体资源成本, 这部分成本支出相对刚性, 随着消费场景复苏、广告主广告投放信心回升, 在经营杠杆的影响下, 公司利润弹性有望进一步释放。 投资建议: 公司在生活圈媒体深耕多年, 近年积极调整客户结构、 加强成本优化, 效果逐步显现, 同时提前卡位优质点位资源, 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随着近期国内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 消费场景有望复苏, 而广告主广告投放信心亦有望进一步回升。 我们看好公司23年表现, 在经营杠杆的影响下, 业绩向上弹性大。 预计公司2022-2023年EPS分别为0.19和0.32元, 对应PE分别为35.55和21.94倍。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疫情反复影响线下场景复苏; 行业竞争加剧等。
兆讯传媒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3-01-20 38.29 -- -- 42.20 10.21%
42.20 10.21%
详细
公司深耕高铁站点广告媒体运营。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深耕铁路站媒体运营,通过与铁路局集团签订中长期协议锁定客流最密集的候车区域,目前已建成一张覆盖全国97%省级行政区、年触达客流量超过10亿人次的自有高铁数字媒体网络,并具备数字化运维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精准、个性、灵活的一键式广告发布服务。公司近年业绩保持稳健增长,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2017-2021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16.35%和17.64%;受2022年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影响,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有所承压,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略增0.8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47%。 高铁广告资源稳固,公司业绩有望回暖。公司与铁路局保持紧密合作,目前与国内18家铁路局集团中除乌鲁木齐局集团外的17家签署了媒体资源使用协议。从覆盖面来看,截至22H1,公司已签约铁路客运站556个,开通运营铁路客运站461个,其中高铁站431个,运营数字媒体屏幕5,409块。从点位质量来看,国内车次数量前十大的高铁站中,公司媒体资源覆盖的车站就有8个,占比高达80%,营销价值凸显。公司2022年登陆资本市场,拟募集资金130,136.39万元,其中79,539.77万元用于运营站点数字媒体建设项目,拟在3年时间在全国新建及优化233个高铁数字媒体运营站点,公司媒体运营网络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力有望得到强化。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高铁客流量有望回升,公司业绩亦有望进一步回暖。 裸眼3D高清大屏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22年5月,公司公告拟在省会及以上城市通过自建和代理方式取得15块户外裸眼3D高清大屏,预计投资总额42,106.62万元。目前公司已经在广州、太原、贵阳等地投入运营3块裸眼3D大屏,点位均处于当地的核心商圈领域,具备极高的营销价值。 随着项目持续推进,公司裸眼3D大屏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和密度,有望吸引优质品牌客户的广告投放,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深耕高铁站点广告媒体运营多年,与铁路局保持紧密合作关系,站点资源先天优势凛然,同时IPO募投项目加码点位布局,媒体运营网络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力有望得到强化。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高铁客流量有望回升,公司业绩亦有望进一步回暖。此外,公司积极布局裸眼3D高清大屏广告,目前已在广州、太原、贵阳等地投入运营3块大屏,有望开辟第二成长曲线。预计公司2022-2023年EPS为1.06和1.67元,对应PE为37和23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居民高铁出行意愿;媒体资源使用权采购价格大幅上涨或后期无法续约;行业竞争加剧等。
分众传媒 传播与文化 2022-12-29 6.54 -- -- 7.31 11.77%
7.31 11.77%
详细
公司是国内生活圈媒体领军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多年来始终深耕广告营销领域,为客户提供楼宇媒体、影院银幕媒体及终端卖场媒体等广告投放服务。目前已经构建国内最大的城市生活圈媒体网络,点位覆盖国内主要城市307个、主流消费人群4亿人次。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在韩国、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50多个主要城市输出楼宇电梯媒体业务,并逐步迎来收获期。今年以来,受多地疫情反复影响,广告市场整体景气度承压,公司业绩也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下降33.89%,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51.82%和51.60%。 防疫政策优化有望带动广告投放信心回升,生活圈媒体渠道价值不变。 参考同在亚洲地区的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在防疫政策优化后,当地消费指数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回升,我们认为随着近期国内防疫政策的优化,国内消费场景有望随之出现复苏,而广告主广告投放信心亦有望进一步回升。从广告投放渠道来看,楼宇媒体由于具备“主流人群、必经、高频、低干扰”等独特特征,获得广告主的持续认可。据CTR数据,2017-2021年以来,电梯媒体、影院视频的刊例花费增幅基本领跑广告大盘,特别是电梯媒体,除2019年外,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营销价值持续凸显。 积极修炼内功,看好利润弹性释放。公司近年积极修炼内功,在收入上加大传统消费类客户的挖掘力度,在成本上对相关点位的布局合理性、创收能力等进行优化梳理,效果逐步显现。在点位布局上积极卡位优质资源,目前公司楼宇媒体点位数量排在全国第一,且集中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总体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由于公司成本主要来源于媒体资源成本,这部分成本支出相对刚性,随着消费场景复苏、广告主广告投放信心回升,在经营杠杆的影响下,公司利润弹性有望进一步释放。 投资策略:维持推荐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年EPS分别为0.21和0.34元,对应PE分别为31.41和19.74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线下场景复苏;行业竞争加剧等。
洁美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2-12-22 27.30 -- -- 31.71 16.15%
34.01 24.58%
详细
国内电子元器件耗材龙头,不断拓宽产品品类。洁美科技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7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薄型载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立之初以外购原纸生产纸质载带为主,2007年成功研发薄型载带原纸张,并横向拓宽产品品类,目前产品包括纸质载带、上下胶带、塑料载带、转移胶带(离型膜)和流延膜等,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片式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光电显示及新能源领域,下游客户涵盖全球知名被动元件企业和半导体封测企业,能为客户提供电子元器件使用及制程所需耗材的一站式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经营业绩快速增长,横纵向一体化构筑企业护城河。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业绩快速增长,2017-2021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超过15%。一方面,公司横向扩张产品品类,是国内唯一集分切、打孔、压孔、胶带、塑料载带、离型膜生产于一体的综合配套生产企业,能为下游客户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纸质载带上游原纸,塑料载带也已实现精密模具与上游原材料黑色塑料粒子资产,离型膜业务也已实现离型基膜的投产,向上游延伸使得公司有能力为客户提供迅速的新产品试制和稳定的长期供应,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业务的纵向一体化构建企业护城河。 下游被动元件周期触底++上游原材料价格压力缓解,公司业绩有望回暖。公司下游以被动元件行业为主,被动元件行业自21Q3进入下行周期,22Q3价格加速探底,随着厂商严格控制稼动率,行业库存朝健康水位发展,目前企业龙头盈利能力接近上轮周期低点,随着新能源汽车拉动行业需求,叠加消费类电子需求复苏,行业有望触底回暖,增大对上游纸质载带、纸带和离型膜等配套耗材需求;上游原材料方面,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比70%左右,以纸浆为主,纸浆供大于求有望打开浆价下行通道,公司作为纸浆下游成本压力有望减缓,盈利能力有望实现复苏。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电子元器件耗材龙头企业,产品品类丰富,并向产业链上游拓展,通过横纵向一体化构筑企业护城河。随着下游被动元件行业周期触底和国产替代的不断推进,叠加上游原材料成本压力缓解,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迎来复苏。预计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和3.5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9.8倍和31.3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下降不及预期等。
佳禾智能 计算机行业 2022-08-24 17.55 -- -- 17.57 0.11%
19.05 8.55%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2年半年报。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91亿元,同比下降14.46%,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97.54%,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599.65%。 点评:公司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净利润位于预告区间上限。公司此前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6,000万元至7,500万元,同比增长60%至100%,实际净利润为7397.13万元,同比增长97.54%,净利润位于预告区间上限。分季度来看,公司22Q2实现营收6.38亿元,同比下降14.71%,环比增长41.18%,22Q2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49.92/5,250.96万元,同比增长3.20%/82.95%,22Q2单季度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8.08%/8.54%,同比分别提升8.36/1.48个百分点,环比分别提升6.12/4.23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提升,上半年盈利实现同比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电声产品和智能穿戴产品等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电声产品包括TWS 耳机、骨传导耳机和智能音箱等;智能穿戴产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其中智能眼镜包括音频眼镜、骨传导眼镜和AR 眼镜等。 从营收占比看,2022年上半年公司耳机产品收入占比为77.13%,音箱产品占比17.88%,智能穿戴产品占比4.23%,智能穿戴产品占比有所提升,骨传导、AR 眼镜等高毛利产品逐步放量,产品结构有所优化;公司采用“东莞—越南—江西”三位一体的基地布局,积极推动柔性化、智能化生产战略,报告期内江西生产基地开始进入量产阶段,采购与摊销的单位成本下降,叠加报告期内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汇兑净收益,带动公司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与下游客户合作紧密,关注骨传导耳机、AR 眼镜等新品放量。公司主营业务明确,自成立以来围绕智能声学与可穿戴产品不断拓宽业务布局,与全球知名电声/智能穿戴品牌商、智能终端品牌商和互联网品牌商保持紧密、稳定、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现有电声产品的主营业务,不断拓宽消费电子的产品种类,骨传导耳机、智能手表和AR 眼镜等新产品相继出货,提升了核心竞争力。骨传导耳机方面,公司在骨传导领域拥有多项专利,为品牌客户墨觉开发生产的骨传导耳机在各大电商品台均已实现销售;AR 眼镜方面,公司与瑞欧威尔公司合作开发的AR 眼镜已在22Q2实现出货,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巡检巡查和远程维修等工业领域;智能手表方面,公司制造的智能手表在21Q4实现量产,有血压测量功能的智能手表在22Q2实现量产,并已通过FDA 的通用控制规定,可在美国市场销售。随着骨传导耳机、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新品逐步放量,有望开拓第二成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安卓阵营TWS ODM 龙头企业,与下游客户合作紧密,并围绕智能声学&可穿戴领域拓宽消费电子品类,积极布局骨传导、智能手机和AR 眼镜等新品,有望开拓第二成长曲线。预计公司2022-2023年EPS 分别为0.51元和0.86元,对应PE 分别为37倍和21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爬坡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扬杰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7-29 63.40 -- -- 68.70 8.36%
68.70 8.36%
详细
国内老牌功率半导体企业, 不断拓宽产品品类, 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 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功率半导体芯片及器件制造、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领域的产业发展, 产品品类丰富。 公司扎根二极管领域并不断拓宽产品品类, 积极布局MOSFET、IGBT和SiC等中高端产品并迎来收获期, 22H1MOSFET、 IGBT和SiC等产品收入增速均超过100%。 公司上市以来不断扩展业务范围, 营收、 净利润实现跨越式增长, 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赋能长期成长, 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功率半导体各细分领域保持景气高企, 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功率半导体是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 在全球各国推进“碳中和” 的背景下,其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市场规模稳健增长。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 受益下游市场需求扩张和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的持续推进, 近年功率半导体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其中, 二极管、 IGBT和MOSFET作为功率半导体的主要品类, 充分受益于下游智能电表更换、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和5G基建的持续推进, 行业景气高企, 且目前国内产品渗透率低, 国产替代正快速推进。 公司二极管整流桥基本盘稳固,并切入IGBT、 MOS等中高端领域, 产品逐步放量, 产品矩阵类型渐趋丰富, 有望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全球功率半导体产能紧张, 公司采用IDM、 Fabless并行模式, 实现产能自主可控。 受海外地区疫情反复影响, 功率半导体厂商供应受阻, 且短期6寸/8寸晶圆厂扩产难度较大, 叠加下游新能源车、 光伏等需求持续释放, 功率半导体缺货、 涨价潮持续, 产品交期持续拉长, 本土功率半导体企业迎来国产替代的绝佳窗口期。 公司采用IDM、 Fabless并行的生产模式, 相继设立4寸、 6寸产线并持续扩产, 8寸主要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 并于6月收购楚微半导体40%股权, 实现8寸线的规模量产。 在全球功率半导体缺货、 涨价的背景下, 公司通过IDM+Fabless并行的生产模式保障产能的自主可控, 实现从设计到销售的一体化布局。 投资建议: 公司为国内老牌功率IDM企业, 产品品类丰富, 二极管整流桥基本盘稳固, 积极开拓MOSFET、 IGBT和SiC等芯片并实现快速放量。 受益下游新能源汽车、 光伏、 储能等下游领域高景气驱动, 叠加功率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公司长期成长可期。 预计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4亿元和13.98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9.03倍和23.54倍,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等。
用友网络 计算机行业 2022-03-23 24.70 -- -- 25.16 1.29%
25.02 1.30%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1年业绩,全年营业收入为 89.32亿元,同比增长 4.7%;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08和 4.0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28.2%和 55.3%。 点评: 聚焦云转型战略 , 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公司全年收入为89.32亿元,同比增长4.7%,主营业务云+软件业务收入86.41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云业务收入达到53.21亿元,同比增长55.5%,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占云+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61.6%,同比提升15.8个百分点。云业务ARR达到16.5亿元,云订阅相关合同负债为8.4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9.0%。分客户来看,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政府与其他公共组织全年云服务收入分 别 为 37.35/3.93/5.09/6.84亿 元 , 同 比 分 别 增 长45.4%/150.3%/111.2%/50.0%,其中中型企业全年收入增速较Q3进一步提升,大型企业收入增速较Q3有所放缓,主要是去年下半年大型项目订单快速增长导致实施交付的周期有所拉长。软件业务方面,公司聚焦云服务战略,主动收缩软件业务,全年软件业务收入33.20亿元,同比下降17.9%。 短期投入加大,利润端有所承压。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7.08亿元,同比下降28.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05亿元,同比下降55.3%。公司利润端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公司在报告期内围绕“强产品、占市场、提能力”,战略性加大研发及销售投入。其中,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年新增研发人员1446人,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6.2%至17.04亿元;公司持续升级销售组织体系,加大对客户的覆盖及业务推广,全年新增销售人员611人,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长31.7%至20.28亿元。现金流方面,公司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3.04亿元,同比下降19.2%,主要由于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长所致。 充分受益数字化转型机遇 , 战略加大投入有望抢占先机 。目前企业服务产业已经迎来数智化、国产化、全球化的良好市场机遇,同时叠加国家政策对数字经济的支持,企业数字化的进程有望加速,公司作为国内云服务与软件产业的领军者有望充分受益。同时,公司近年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有望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进一步扩大市场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 维持推荐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3年EPS分别为0.27-0.34元,对应PE分别为96和76倍。 风险提示:技术推进不及预期;需求释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