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电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10-14
|
37.62
|
--
|
--
|
39.49
|
4.97% |
-- |
39.49
|
4.97% |
-- |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三季度营收简报。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合并营业收入预估为人民币94.9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的合并营业收入同比增加约14.9%,较第二季度(2024年4月至6月)合并营业收入环比增加约9.8%。 点评:受益下游需求复苏,公司24Q3收入创历史新高。进入2024年以来,随着消费市场需求趋于稳定、存储器市场回暖、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等热点应用领域带动等因素作用,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重回增长轨道。 根据WSTS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2,908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其中中国半导体销售额为872.3亿美元,同比增长25.28%,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受益下游需求复苏,公司稼动率呈逐季改善态势,带动Q3营收创历史新高。具体而言,公司预计24Q3合并营业收入约为94.9亿元,同比增长约14.9%,环比增长约9.8%,受汇率波动因素影响环比增速有所放缓;公司2024年1月至9月合并营业收入预估为人民币249.8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的合并营业收入增加约22.3%。 技术布局全面,聚焦高性能封装技术高附加值应用驱动企业成长。作为全球封测龙头企业,公司技术布局全面,掌握全球先进封测技术,包括FC(倒装)、EWLB(嵌入式晶圆级球栅阵列)、TSV(硅通孔封装技术)、SIP(系统级封装)、PIP(堆叠组装)、POP(堆叠封装)、Fanout(扇出)、Bumping(凸块技术)等,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为在先进封装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近年来,公司持续聚焦高性能封装技术高附加值应用,加大对汽车电子、高性能计算、存储、5G通信等领域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封测领域龙头地位显著,有望持续受益下游需求回暖和产品附加值提升。根据ChipInsights数据,2023年全球委外封测市场占有率排名中,长电科技在OSAT厂商中位列全球第三,中国大陆第一,全球市占率约为10.27%。作为全球封测领域龙头企业,公司在品牌领导力、生产规模、技术能力和运营效率等方面占据明显优势,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带来的工厂稼动率提升,以及算力、存力、汽车电子等高。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3元和1.68元,对应PE分别为34.80倍和23.4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价格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恺英网络
|
计算机行业
|
2024-09-04
|
8.80
|
--
|
--
|
13.08
|
48.64% |
|
13.08
|
48.64% |
-- |
详细
事件: 恺英网络发布2024年中期报告。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5.55亿元, 同比增长29.28%; 归母净利润8.09亿元, 同比增长11.72%。 此外, 公司公布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1元, 预计派发现金红利2.13亿元。 点评: 长线产品与新游双管齐下, 共同驱动业绩攀升。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5.55亿元,同比增长 29.28%;归母净利润 8.09亿元,同比增长 11.72%。 24H1公司业绩实现双位数增长一方面受益于《原始传奇》《仙剑奇侠传: 新的开始》《石器时代: 觉醒》 等长线产品贡献稳定营收; 另一方面《怪物联萌》 《新倚天屠龙记》 (越南) 《纳萨力克之王》 (港澳台地区)等新产品的优异表现也是推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单季度来看, 24Q2公司营收 12.48亿元, 同比增长 22.13%; 归母净利润 3.83亿元, 同比下降 11.85%, 主要系新游上线, 市场推广费增加所致。 持续完善全球化战略布局, 出海业务营收亮眼。 公司立足港澳台地区、韩国和东南亚等市场, 并逐步拓展至欧美等国家与地区。 2024H1公司海外营收 1.26亿元, 同比增长 334.95%。 产品发行方面, 公司上半年在大陆地区以外发行了《漂在江湖》 、 《Monster GO!》 、 《OVERLORD》 等游戏。 同时, 2023年上线的《新倚天屠龙记》 和《KR 灵蛇》 也已贡献营收和利润。 重视 IP 品牌价值, 构建优质资源储备优势。 公司通过引入顶级 IP、 挖掘高性价比 IP、 积极孵化自有标杆 IP、 投资 IP 孵化工作室等举措实施IP 布局。 目前, 公司已积累大量知名 IP 授权, 包括有“机动战士敢达系列” “关于我转生变成史莱姆这档事” “龙族(Dragon Raja) ” “倚天屠龙记” “盗墓笔记” “斗罗大陆” “拳皇” 等; 同时还有拥有自主孵化的“百工灵” 和“岁时令” 。 在内容为王的市场趋势下, IP 品牌价值有望赋能游戏主业, 以构建优质资源储备优势, 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 投资建议: 恺英网络长线产品稳定运营、 新游表现出色, 共同驱动上半年业绩攀升; 同时公司持续完善全球化战略布局, 出海业务营收亮眼。 此外, 公司重视IP品牌价值, 积极扩充优质IP储备, 以构建优质资源储备优势, 有望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 我们预计2024-2025年EPS分别为0.77和0.92元, 对应PE分别为12和10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版号监管政策趋严风险; 出海业务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
|
立讯精密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9-03
|
39.22
|
--
|
--
|
47.81
|
21.90% |
|
47.81
|
21.90% |
-- |
详细
事件: 公司2024H1营业收入为1,035.98亿元, 同比增长5.74%; 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96和49.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9%和19.38%,处于业绩预告中枢偏上, 符合预期。 点评: 上半年业绩快增, Q3指引增长稳健。 公司2024H1营业收入为1,035.98亿元, 同比增长5.74%。 分业务来看, 消费性电子业务收入855.48亿元, 同比增长3.25%; 通讯、 汽车业务收入分别为74.65和47.5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1.65%和48.30%; 电脑业务收入43.79亿元, 同比增长4.57%。 利润方面, 公司H1归母净利润、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96和49.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9%和19.38%。 盈利能力方面, 公司毛利率为11.71%,同比提升了1.07个百分点, 受益于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提升, 以及通讯、汽车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 净利率为5.56%, 同比提升0.74个百分点。 展望Q3, 以中值计算, 公司指引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38和33.88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0.50%和17.68%, 在AI推动智能终端创新加速、 算力建设、 汽车智能化等趋势下, 公司三大业务迎来更大增长空间。 AI赋能消费电子及通讯业务, 汽车业务充分受益三化趋势。 消费电子业务: 客户端侧AI产品加速落地, 有望提振终端产品销售, 零部件规格、价值量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能够为全球头部客户提供从零部件、 模组到系统解决方案的一站式产品落地服务, 特别在声学、 AR/VR以及家居/办公等智能设备都获得了诸多客户的高度认可,在AI大潮下具备强劲增长动能。 通讯业务: 公司以多品类零部件+系统级产品双驱发展为战略,依托在电连接、 光连接、 电源、 风冷/液冷散热、 射频等产品的深厚技术积累, 构建了柜内互联、 柜间互联、 服务器、 交换机、 基站射频等完整解决方案服务体系, 其中铜连接项目的技术和落地能力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被主流客户认可, 后续发展空间巨大。 汽车业务: 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经验, 公司已形成汽车线束、 连接器、 智能座舱、 智能驾驶等产品矩阵, 将充分受益汽车电动化、 网联化、 智能化趋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分别为1.92和2.36元, 对应PE分别为21和17倍。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 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中芯国际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9-02
|
48.04
|
--
|
--
|
71.99
|
49.85% |
|
86.39
|
79.83% |
--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4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69亿元,同比增长2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下降45.1%。 点评:半导体产业链景气回暖带动公司营收同比增长,折旧费用增加影响报告期盈利水平。据公司半年报,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2.69亿元,同比增长23.23%,实现归母净利润16.46亿元,同比下降45.07%,对应24Q2营收为136.76亿元,同比增长23.10%,环比增长8.59%,对应24Q2归母净利润为11.37亿元,同比下降19.11%,环比增长123.46%。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4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13.91%,相比上年同期下降8.53个百分点,2024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为6.25%,相比上年同期下降11.00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公司24Q2销售毛利率为13.65%,同比-8.49pct,环比-0.54pct,公司24Q2销售净利率为8.71%,同比-7.83pct,环比+5.14pct。2024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整体呈现复苏迹象,产业链回暖趋势基本确立,晶圆代工作为产业链前端的关键行业迎来一定的需求反弹,带动公司24H1营收实现同比增长,24Q2营收实现同比、环比增长。盈利能力方面,报告期内公司12英寸产能建设加速,逆势扩产导致折旧费用同比增加,叠加报告期内晶圆代工价格降低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承压。 受益本土化需求提升和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公司24Q3指引乐观。 据公司此前港股发布的24Q2未经审核业绩公告,公司对24Q3收入指引为环比增长13%至15%,毛利率介于18%到20%范围内,指引较为积极。 进入24Q3,受地缘政治影响,本土化需求加速提升,主要市场领域的芯片套片产能供不应求,公司12英寸产能紧俏,价格向好。产品结构方面,公司今年扩产都在12英寸,附加值相对较高,新扩充产能得到充分利用并带来收入,促进产品组合优化调整,因此公司对24Q3展望乐观。晶圆代工行业具有一定季节性,四季度通常是传统单季,公司对24Q4展望谨慎乐观,并表示行业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国内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受益下游需求复苏、国产替代和产品结构优化的多重驱动。公司是国内晶圆代工龙头企业,晶圆代工产值连续多年位列国内第一。据CouterpoitResearch报告显示,公司在24Q1、24Q2市场份额均为6%,连续两个季度位列全球前三,具有一定行业话语权。 展望下半年,公司有望受益于消费电子、智能手机平台的持续复苏,地缘政治影响带来的本土化需求加速,以及12英寸产能持续扩产带来的产品附加值提升,经营业绩有望实现逐步复苏,长期发展动能充沛。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9元和0.76元,对应PE分别为82倍和6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晶圆代工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
|
生益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9-02
|
17.52
|
--
|
--
|
22.92
|
30.82% |
|
22.92
|
30.82% |
-- |
详细
事件: 公司2024H1营业收入为96.30亿元, 同比增长22.19%; 归母净利润、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2和9.09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68.04%和75.74%, 利润处于业绩预告中枢位置, 符合市场预期。 点评: 上半年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公司2024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6.30亿元, 同比增长22.19%; 归母净利润、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2和9.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04%和75.74%。 其中Q2单季度收入为52.06亿元, 同比增长26.22%; 归母净利润、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0和5.2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75.94%和84.01%。 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一方面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 公司覆铜板产品销量增加, 同时产品结构优化、 价格理顺, 整体营收及毛利率同比上升; 另一方面子公司生益电子经营业绩向好也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产品结构优化叠加提价, 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为21.56%, 同比提升2.27个百分。 其中覆铜板和粘结片业务毛利率为21.70%, 同比提升2.03个百分点, 主要受益于公司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并且对相关产品价格进行调涨; 印制线路板业务毛利率为15.94%, 同比提升1.63个百分点, 主要受高价值量AI产品占比提升所推动。 公司上半年净利率为10.15%, 同比提升了3.17个百分点, 除受毛利率提升影响外,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了0.75个百分点也助推了净利率提升。 成长逻辑明确。 公司产品覆盖服务器、 汽车、 高频高速、 封装等高端领域, 并且积极推动产品认证和项目认证, 其中在AI领域跟国内外头部终端保持密切合作, 目前超低损耗材料已通过多家北美及国内终端客户的材料认证。 随着相关产品逐步放量, 后续业绩增长动能充足。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分别为0.78和0.96元, 对应PE分别为22和18倍。 风险提示: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产品推进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生益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7-22
|
22.37
|
--
|
--
|
22.50
|
0.58% |
|
22.92
|
2.46% |
-- |
详细
公司深耕PCB产业链多年。 公司成立于1985年, 多年来始终深耕PCB产业链, 主要产品包括覆铜板和粘结片、 印刷电路板等。 经过多年发展, 公司产品矩阵丰富, 在高速高频、 封装基板领域不断突破, 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2023年全球覆铜板市场份额达到14%、 全球特殊覆铜板市场份额达到7%。 公司秉承“研发一代、 储备一代、 生产一代” 策略, 通过持续强研发投入, 推动先进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其中在高速产品领域实现全系列布局, 相关产品核心指标已处于全球标杆水平, 并取得全球知名终端AI服务器客户的认证。 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调涨周期。 作为制作印刷电路板的核心材料, 覆铜板主要由铜箔、 玻纤、 环氧树脂等材料构成, 承担着导电、 绝缘、 支撑等功能, 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 计算机、 通信、 汽车电子等多个终端领域。 面对今年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 下游PCB厂商整体稼动率回升、对覆铜板需求形成支撑的背景下, 多个覆铜板企业相继调涨产品价格。 考虑到H2即将迎来消费电子拉货旺季, 若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 预计覆铜板企业将进一步上调产品价格, 相关公司业绩弹性有望逐步释放。 周期与成长共振, 24年业绩值得期待。 7月9日, 公司发布2024H1业绩预告, 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9-9.5亿元, 同比增长62%-71%, 业绩超市场预期。 一方面受益于下游需求好转, 公司覆铜板产品销量增加, 同时产品结构优化、 价格理顺, 整体营收及毛利率同比上升; 另一方面子公司生益电子经营业绩向好也增厚公司业绩。 公司5月份已对相关产品进行提价, 业绩有望陆续释放。 成长性方面, 公司产品覆盖服务器、 汽车、高频高速、 封装等高端领域, 其中在AI领域跟国内外头部终端保持密切合作, 目前超低损耗材料已通过多家北美及国内终端客户的材料认证。 随着相关产品逐步放量, 后续业绩增长动能充足。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分别为0.81和0.99元, 对应PE分别为29和24倍。 风险提示: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产品推进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广电运通
|
计算机行业
|
2024-02-01
|
9.70
|
--
|
--
|
12.38
|
27.63% |
|
12.68
|
30.72% |
|
详细
近年业绩稳健增长, 为新业务发展输送现金流。 公司成立于1999年, 多年来成长路径清晰, 第一阶段(1999-2016年) 主要聚焦金融自助设备领域以及金融服务产业链, 第二阶段(2017-2020年) 升级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第三阶段(2021年-至今) 积极切入数字经济领域。 公司近年业绩总体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 营业收入、 归母净利润2020-2022年复合增速分别为8.35%和8.69%, 有助于为数据要素等新业务的开拓输送充足现金流。 多维度布局数据要素领域。 在利好政策密集发布以及产业积极探索下,数据要素领域迎来历史发展机遇。 公司提前卡位数据要素多个环节: 1)数据交易: 广州数据交易所作为广东省发起设立的数据交易平台, 未来将作为本省数据流通交易的重要通道, 公司目前持有广州数据交易所10.50%股权, 有望充分享受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机遇。 此外, 持股广州数据交易所也为公司未来在数据要素领域进一步开展业务或提供衍生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2) 数据产品: 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及项目经验,公司积极发力数据市场, 目前已在广州数据交易所上架23款产品, 产品矩阵渐趋丰富。 3) 公共数据开发运营: 为响应广州公共数据运营平台的建设要求, 广州无线电集团成立广州数据集团。 公司与广州数据集团同属于广州无线电集团, 同时公司具备丰富的公共数据运营经验, 并且通过外延并购进一步充实公共数据运营能力, 有望为后续深度参与广州公共数据开发运营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 在利好政策密集发布以及产业积极探索下, 数据要素领域迎来历史发展机遇。 公司提前卡位数据交易、 数据产品、 公共数据开发运营等环节, 多维度布局数据要素领域, 有望充分受益行业发展。 预计公司2023-2024年EPS为0.40和0.47元, 对应PE分别为25和22倍。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业务推进不及预期等。
|
|
|
北方华创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2-01
|
227.02
|
--
|
--
|
299.60
|
31.97% |
|
326.50
|
43.82% |
|
详细
国资背景泛半导体设备龙头, 经营业绩快速增长。 公司是国内泛半导体设备龙头,业务涵盖半导体装备、 真空及锂电装备、 电子元器件三大领域, 客户涵盖集成电路、半导体显示、 光伏、 LED等下游产业链龙头。 受益泛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加速, 公司半导体设备不断放量, 近年来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2017—2022年营收CAGR为45.89%, 归母净利润CAGR为79.86%, 规模效应不断显现。 我国是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相关采购需求旺盛。 半导体设备为晶圆厂扩产的主要支出来源, 光刻、 刻蚀和播磨沉积设备价值占比位列前三。 近年来受益于智能手机等下游终端的蓬勃发展, 叠加大陆晶圆厂建厂潮逐步兴起, 我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且在2020—2022年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销售市场, 相关采购需求旺盛。 海外制裁倒逼自主可控, 政策加码助力设备产业发展。 近年来西方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制裁力度加大, 倒逼国内企业加大在“ 卡脖子” 领域的研发投入, 加快行业国产替代进程。 产业政策方面, 集成电路产业战略地位显著, 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集成电路投资税收减免、 政府补贴相关政策, 举国之力保障供应链安全,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国产替代的核心环节, 我国半导体设备整体自给率偏低, 但近年来在去胶、 CMP、 刻蚀和清洗设备等领域已取得较大突破, 未来成长前景值得期待。 全球半导体景气回温, 有望拉动上游设备企业需求。 据SIA数据, 截至2023年11月,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已连续9个月实现环比增长, 行业复苏逐步推进;SEMI预计2024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将同比反弹15%至970亿美元, 随着全球晶圆厂资本开支持续回暖, 叠加内资晶圆厂先进制程突破节奏加快, 将有效拉动上游半导体设备需求, 利好国内半导体设备生产企业。 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布局全面, 持续完善产品体系。 作为国内泛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 公司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布局较为全面, 涵盖从前段到后段的多种设备,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 覆盖薄膜沉积设备( PVD+CVD+ALD) 、 刻蚀机、 氧化炉、 退火炉、 MFC、 清洗机等大部分核心设备。 除基础半导体设备外, 公司还持续完善产品体系, 向先进封装、 化合物半导体、 硅基OLED和LED等领域进行拓展, 未来收入、 利润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作为国内泛半导体设备领域龙头企业, 公司在半导体设备品类布局全面,业务涵盖集成电路、 面板、 光伏、 锂电等多个领域, 有望受益半导体行业景气反转和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大趋势。 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7.4元、 9.7元和12.6元, 对应估值分别为32.5倍、 25.1倍和19.2倍。 风险提示。 下游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中国电信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3-12-01
|
5.08
|
--
|
--
|
5.39
|
6.10% |
|
6.23
|
22.64% |
|
详细
事件: 中国电信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 公司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11.03亿元, 同比增长6.5%; 归母净利润为271.01亿元, 同比增长10.4%。 点评: Q3归母净利润双位数上行。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11.03亿元, 同比增长6.5%; 归母净利润为271.01亿元, 同比增长10.4%。 单季度来看, 23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4.24亿元, 同比增长4.1%, 归母净利润为69.48亿元, 同比增长11.1%。 前三季度, 公司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创今年以来新高。 移固业务: 用户规模及ARPU齐升。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1519.16亿元, 同比增长2.4%。 用户规模方面, 移动用户达4.06亿户, 同比增长4.14%, 环比增长0.20%, 其中5G套餐用户数达3.08亿户,5G渗透率达到75.8%。 移动用户ARPU为45.6元, 同比增长0.2%; 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929.05亿元, 同比增长3.9%, 有线宽带用户达到1.89亿户, 相较上年同期增加约0.1亿户, 宽带综合ARPU达47.8元,同比增长2.58%。 公司不断优化5G网络覆盖, 加快基础连接产品与云、 AI、安全等数字化新要素融合, 拉动移固业务用户量与价值量向上增长。 产业数字化业务: 数字化转型成果卓著。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997.41亿元, 同比增长16.5%, 占营业收入比达26.17%, 较上年同期上升2.24个百分点。 据IDC数据显示, 2023年上半年公司天翼云业务在公有云IaaS市场与IaaS+PaaS市场份额稳居业内前三,天翼云实现了全栈技术的自主可控,打造了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产业数字化业务对营收贡献度持续提升, 成为拉动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积极布局大模型与卫星通信等前沿领域。 2023年11月, 公司正式推出覆盖政务服务、 医保、 交通等12个行业大模型, 对于大模型应用落地以及商业模式构建有着指导性的积极意义。 在卫星通信方面, 公司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首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填补了国内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空白。 作为主要电信运营商, 公司将着力推进国产TOP手机品牌全面支持直连卫星,将支持直连卫星旗舰机型优先集采合作,集采量超过500万台,从供需双向推动卫星通信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 投资建议: 在移固业务基本盘向好, 新兴业务较快增长的背景下, 公司经营业绩实现稳健增长, 预计2023-2024年公司EPS分别为0.33/0.37元,对应PE分别为15/14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及预期; 传统业务增速收窄; 5G渗透率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
|
|
中国电信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3-12-01
|
5.08
|
--
|
--
|
5.39
|
6.10% |
|
6.23
|
22.64% |
|
详细
事件:中国电信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 公司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11.03亿元, 同比增长6.5%; 归母净利润为271.01亿元, 同比增长10.4%。 点评:Q3归母净利润双位数上行。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11.03亿元, 同比增长6.5%; 归母净利润为271.01亿元, 同比增长10.4%。 单季度来看, 23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4.24亿元, 同比增长4.1%, 归母净利润为69.48亿元, 同比增长11.1%。 前三季度, 公司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创今年以来新高。 移固业务: 用户规模及ARPU齐升。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移动通信服务收入达1519.16亿元, 同比增长2.4%。 用户规模方面, 移动用户达4.06亿户, 同比增长4.14%, 环比增长0.20%, 其中5G套餐用户数达3.08亿户,5G渗透率达到75.8%。 移动用户ARPU为45.6元, 同比增长0.2%; 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929.05亿元, 同比增长3.9%, 有线宽带用户达到1.89亿户, 相较上年同期增加约0.1亿户, 宽带综合ARPU达47.8元,同比增长2.58%。 公司不断优化5G网络覆盖, 加快基础连接产品与云、 AI、安全等数字化新要素融合, 拉动移固业务用户量与价值量向上增长。 产业数字化业务: 数字化转型成果卓著。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997.41亿元, 同比增长16.5%, 占营业收入比达26.17%, 较上年同期上升2.24个百分点。 据IDC数据显示, 2023年上半年公司天翼云业务在公有云IaaS市场与IaaS+PaaS市场份额稳居业内前三,天翼云实现了全栈技术的自主可控, 打造了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产业数字化业务对营收贡献度持续提升, 成为拉动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积极布局大模型与卫星通信等前沿领域。 2023年11月, 公司正式推出覆盖政务服务、 医保、 交通等12个行业大模型, 对于大模型应用落地以及商业模式构建有着指导性的积极意义。 在卫星通信方面, 公司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首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填补了国内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空白。 作为主要电信运营商, 公司将着力推进国产TOP手机品牌全面支持直连卫星, 将支持直连卫星旗舰机型优先集采合作, 集采量超过500万台, 从供需双向推动卫星通信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 投资建议: 在移固业务基本盘向好, 新兴业务较快增长的背景下, 公司经营业绩实现稳健增长, 预计2023-2024年公司EPS分别为0.33/0.37元,对应PE分别为15/14倍,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及预期; 传统业务增速收窄; 5G渗透率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
|
|
万达电影
|
休闲品和奢侈品
|
2023-11-22
|
12.66
|
--
|
--
|
13.95
|
10.19% |
|
13.95
|
10.19% |
|
详细
事件: 万达电影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 公司23Q3实现营业收入44.79亿元,同比增长60.97%; 归母净利润为6.92亿元, 同比增长1340.97%。 点评:23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显著回暖。 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48亿元, 同比增长46.98%; 归母净利润为11.15亿元, 去年同期亏损5.33亿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04亿元, 去年同期亏损6.65亿元, 利润端扭亏为盈。 单季度来看, 23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79亿元, 同比增长60.97%; 归母净利润为6.92亿元, 同比增长1340.97%;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6.89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去年同期亏损0.11亿元, 公司业绩贴近此前预告上限。 万达放映业务恢复程度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随着疫后影院经营不确定性消除, 影视内容制作回归常态化, 优质影片内容供给不断增加, 2023年国内电影市场持续回暖。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市场实现票房414.28亿元(不含服务费, 下同) , 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2.87%。 单季度看, 受益于暑期档强劲票房, 23Q3全国实现票房176.23亿元, 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13.16%。 公司作为国内院线龙头,整体恢复程度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公司公告, 2023年前三季度, 公司国内影院实现票房62.2亿元, 同比增长67.6%, 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5.2%。 单季度看, 23Q3公司国内影院实现票房25.7亿元, 同比增长102.1%, 相较2019年同期增长21.2%。 优化影院发展策略, 积极推进轻资产影院建设。 疫情以来, 为降低投资规模和缓解经营压力, 万达电影减缓重资产影院建设, 关停部分经营效益不佳的影院, 启动特许加盟模式, 持续推动轻资产转型。 2022年, 公司关停直营影院33家, 新开业轻资产影院65家。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拥有直营影院和轻资产影院分别达到709家和168家, 相较二季度末增分别增加1家和19家。 万达发展的轻资产经营模式, 避免了大规模资本投入, 同时让影院达到纯资产联结下统一影院管理和服务的效果, 为影院经营赋能, 有望稳步提高公司管理收益和市场份额。 内容储备较丰富, 为业绩回升提供支持。 电影投资制作方面,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参投的《流浪地球2》《熊出没: 伴我熊芯》 《孤注一掷》 《热烈》 等影片票房成绩亮眼, 其中《流浪地球2》 和《孤注一掷》 分列2023年电影票房总榜第二、 第三名。 影片储备方面, 由公司主投主控的犯罪类影片《三大队》 (张译/李晨主演, 截至11/21猫眼想看人数7.8万) 已经定档12月15日, 影片内容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具有较强的社会、 情感属性, 上线后有望贡献业绩弹性。 此外, 公司还储备有《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寻他》 《鬼吹灯之天星术》 等多部影片。 投资建议: 2023年国内电影市场票房回暖将直接驱动放映端收入恢复,万达电影作为院线龙头优势明显, 业绩弹性较大。 同时, 公司内容储备较为丰富, 后续随着优质影片陆续上线, 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预计2023—2024年EPS分别为0.56、 0.68元, 对应PE分别为23倍、 19倍,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监管风险; 优质影片供给不及预期风险; 观影需求释放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分众传媒
|
传播与文化
|
2023-11-20
|
6.68
|
--
|
--
|
6.82
|
2.10% |
|
6.82
|
2.10% |
|
详细
事件: 分众传媒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 公司23年Q3实现营业收入31.58亿元,同比增长25.44%; 归母净利润为13.71亿元, 同比增长88.48%。 点评:Q3业绩同比环比均实现增长。 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75亿元, 同比增长17.71%; 归母净利润为36.02亿元, 同比增长69.06%;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2.57亿元, 同比增长66.94%。 单季度来看, 23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8亿元, 同比增长25.44%, 环比增长7.35%; 归母净利润为13.71亿元, 同比增长88.48%, 环比增长6.24%;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85亿元, 同比增长47.50%, 环比增长9.66%, 公司业绩贴近此前预告上限。 在广告投放淡季, 公司Q3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增长,彰显龙头业绩韧性。 梯媒、 影院媒体维持高景气度, 分众龙头优势有望巩固。 从广告市场来看, 根据CTR数据显示, 2023年1-9月广告市场花费同比上涨5.5%。 分广告渠道来看, 2023年1-9月, 影院视频、 电梯LCD和电梯海报广告花费同比增幅位列前三, 同比分别增长44.8%、 19.9%和13.9%, 梯媒和影院媒体修复程度显著优于行业整体。 截至2023年7月底, 分众传媒的媒体网络覆盖国内约300个城市, 以及海外70多个主要城市, 覆盖点位数行业领先。 在楼宇媒体方面, 公司持续优化媒体资源覆盖结构, 点位集中向一二线城市布局, 以确保高流量和高质量转化。 在影院媒体方面, 公司与影院合作采取签约方式, 相较于万达电影主要依赖其直营影院进行广告投放, 方式上更灵活高效。 伴随着广告市场需求的逐步回暖, 未来梯媒和影院媒体高景气度或将延续, 公司有望充分发挥其在生活圈媒体领域的主导优势, 推动公司经营业绩继续稳健增长。 积极拥抱AI技术有望带来业绩增量。 近年来, 公司紧跟数字化发展潮流,积极应用数字化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 为行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提升公司在广告创意生成、 广告策略制定、 广告投放优化、 广告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为广告主打造差异化服务。 例如, 公司可以通过数据分析, 掌握不同楼宇媒体的消费者对不同品类的消费需求和购买意向等信息, 帮助客户实现精准有效投放, 提高销售转化率。 目前, 公司营销垂类大模型已完成部署, 正持续进行微调和迭代, 未来有望更好地赋能广告主, 为公司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 随着23年宏观经济和消费复苏, 广告主投放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在此背景下, 公司持续拓展优质点位、 优化媒体资源覆盖结构、 积极布 局数字化 营销, 有 望支撑公 司未来 业绩延续 复苏趋势。 预 计2023-2024年公司EPS分别为0.34/0.42元, 对应PE分别为20/16倍, 维持“ 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 广告市场需求不确定性风险; 广告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
|
|
用友网络
|
计算机行业
|
2023-11-08
|
17.16
|
--
|
--
|
18.11
|
5.54% |
|
18.46
|
7.58% |
|
详细
事件: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7.08亿元, 同比增长2.0%; 归母净利润、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0.30和11.36亿元。 单季度来看, 公司Q3营业收入为23.38亿元, 同比增长13.6%; 归母净利润、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85和1.96亿元。 点评: Q3收入拐点已经到来, 合同签约增长势头良好。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7.08亿元, 同比增长2.0%, 较H1同比下滑4.7%提升了6.7个百分点; 其中, Q3单季度营业收入为23.38亿元, 同比增长13.6%, 收入实现由下滑转正的扭转。 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复苏, 以及公司在新组织模式下逐步进入正轨, 前三季度合同签约达到53.4亿元, 同比增长10.3%, 其中Q3单季度签约22.2亿元, 同比增长22.3%, 连续4个月超过20%, 为后续业绩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云业务指标改善明显。 公司前三季度云业务收入39.48亿元, 同比增长11.3%, 增速较上半年提升了9.3个百分点。 分客户来看, 公司大型企业客户业务已逐渐度过业务组织模式升级带来的阶段性影响, 前三季度云业务收入25.86亿元, 同比增长6.1%, 较H1下滑3.2%大幅改善。 中型企业客户的云收入为5.1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7.5%, 增速较H1提升12.3个百分点, YoSuite、 U9/8Cloud等产品签约多家企业; 小微企业的云收入为3.48亿元, 同比增长25.8%。 前三季度, 公司云服务累计付费客户数为66.42万家, 新增云服务付费客户数9.27万家。 YoGPT已签约一批客户, 商业化进一步落地。 公司7月推出企业服务大模型YoGPT, 具备语义逻辑、 内容生成、 多轮回话、 知识问答等通用能力, 能够赋能财务、 人力资源、 营销、 研发等众多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和运营管理的领域。 目前, 公司已推出基于YoGPT的智能订单生成、 供应商风控、 动态库存优化、 智能人才发现、 智能招聘、 智能预算分析、 智能商旅费控、 代码生成等在内的数十种基于企业服务大模型赋能的智能应用, 签约了中化集团、 徐工集团等一批客户, 大模型商业化有望进一步落地。 投资建议: 公司Q3收入拐点已至, 合同签约增长势头良好, 有望为后续业绩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 YoGPT已签约一批客户, 随着商业化进一步落地, 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增量。 预计公司2023-2024年EPS分别为0.08和0.20元, 对应PE分别为196和81倍。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超预期承压; 业务推进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等。
|
|
|
威胜信息
|
计算机行业
|
2023-05-01
|
29.30
|
--
|
--
|
31.37
|
7.06% |
|
33.63
|
14.7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12.27%;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40.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42.65%。 点评: 业绩双位数增长,海外业务贡献度提升。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6 亿元,同比增长37.41%;归母净利润0.91 亿元,同比增长40.07%,营收与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分地区来看,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国际市场营收为0.85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0.19%,同比增长35.60%,公司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和能源互联网建设,在重点市场国家启动海外公司建设计划,为公司国际化夯实基础。 盈利能力增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8.83%/21.58%,较上年分别+6.36pct/+4.28pct,单季度利润率水平创近五年新高; 公司管理/ 财务/ 销售费用率分别2.13%/0.07%/4.88%,较上年分别-0.36pct/-0.29%/+1.06pct,销售费用受销售增长需加大投入而略有增加,经营层面费用支出得到有效控制。 研发方面,2023 年一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为10.22%,较上年上升1.27个百分点,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研发多模SOC 通信芯片、边缘计算芯片与电力物联网边缘终端设备专用操作系统传感器等项目。 在手订单持续充盈,“双碳”背景下能源互联加速发展。截至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在手合同26.40 亿元,同比增长43.01%,公司在手订单持续充盈,为后续业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双碳”背景下,电网需要监测的对象种类和需要采集的数据规模将呈数量级增长态势,国家电网“十四五”期间预计投入3500 亿美元推动能源互联网升级,南方电网总体电网建设规划投资约6700 亿元,合计相较于“十三五”时期整体增加了3000 亿元左右。《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重点推进在智能电厂、新能源及储能并网等项目深入探索。公司是2022 年唯一一家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蒙西电网三大主流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招标中均有中标的企业,中标金额排名第一,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的能源物联网服务商,有望充分受益于能源物联网、配网信息化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 投资建议:公司是能源物联网行业领先企业,产品线覆盖应用层、网络层及感知层,有望受益于“两网”配电侧投资以及海外新兴市场能源基础建设发展机遇。预计公司2023-2024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98元、1.2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0倍、24倍,首次对公司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不及预期。
|
|
|
广和通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3-04-26
|
19.16
|
--
|
--
|
21.96
|
14.61% |
|
25.53
|
33.25%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46亿元,同比增长37.41%;实现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下降9.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下降15.27%。 点评: 营收规模上行,境外占比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6.46亿元,同比增长 37.41%。分季度来看,2022年 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26亿元,同比增长 53.37%;归母净利润 0.79亿元,同比增长 0.76%。分地区来看,2022年境外营收为 33.78亿元,占总体营收的 59.82%,较上年提高 1.94%,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增加新的盈利来源。其中,受益于 4G 向 5G 切换的需求,海外网关业务在 2022年增长迅速。 盈利能力短期波动,费用投放有的放矢。受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出货结构发生变化影响,2022年公司盈利能力略有下降,2022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20.17%/6.45%,较上年分别下降 3.93个百分点/3.32个百分点。从成本来看,公司营业成本为 44.76亿元,同比上升 48.06%,其中公司主要产品无线通信模块的直接材料同比上升 54.50%,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较大不利影响。从费用来看,公司 2022年期间费用率为5.51%,较上年下降 0.11个百分点,管理/财务/销售/研发费用率分别1.64%/0.87%/3.00%/10.01%,其中销售费用系公司加强海外营销队伍建设及合并锐凌无线而增加,公司持续加强研发队伍建设,研发投入维持高强度投放水平。公司盈利能力受短期因素扰动,随着公司整合程度进一步提升,BOM 管控得到有效调节,未来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修复。 车载/轻量化业务导入有望增厚公司未来业绩。在车载业务方面,公司车载业务发展持续向好,目前已推出 5G 车载模组 AN758/5G 车载座舱模组AN693S/LTE 智能模组 RL94xx 等产品,其中 RL9424/RL9422相继取得相关认证。在国内车载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海外车载 2023年预计保持稳定的背景下,公司将持续发力海外主要客户的 5G 标段,为海外车载收入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轻量化业务方面,公司率先加入中国联通物联网产业联盟 RedCap 工作组,并与中国联通携手多家产业链合作伙伴完成并发布了《中国联通 5G OPENLAB 实验室 RedCap 端网协同测试规范》,积极参与 5G RedCap 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 投资建议:公司是物联行业重要参与者,持续发力笔电/车载/泛IoT等细分领域,有望持续受益于万物互联趋势,预计公司2023-2024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97元、1.1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4倍、20倍,首次对公司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车载业务不如预期;通信模组终端渗透率不如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