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强峰

华安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010522110002...>>

20日
短线
17.14%
(第458名)
60日
中线
14.29%
(第167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瑞丰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4-02-23 43.87 -- -- 45.39 3.46%
51.38 17.12%
详细
公司是国内润滑油添加剂头部企业,产能快速扩张加快产品认证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有较高的行业壁垒,目前超过 85%的市场主要被国外四大公司所垄断。公司现有润滑油添加剂产能超 20万吨,在建产能 55万吨。公司目前已自主掌握 CI-4级、 CK-4级柴油机油复合剂配方工艺,SN 级、 SP 级汽油机油复合剂配方工艺,其中 CI-4、 SN、 SP 级别复合剂已经通过国外权威的第三方台架测试,可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各类型的定制产品。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头部的润滑油添加剂供应商。 润滑油添加剂千亿市场, 国产替代下公司份额快速提升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千亿市场, 综合考虑到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润滑油添加剂有望进入新一轮需求增长周期, 预计至 2025年,全球润滑油添加剂需求量将增加至570万吨,市场规模约为195亿美元。 目前四大润滑油添加剂公司占据 85%左右市场,瑞丰新材抓住国内润滑油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 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2022年润滑油添加剂销量达到 14.3万吨, 近 5年复合增长率 37.6%。 未来公司继续和下游润滑油领先企业壳牌、美孚、道达尔、中石化、中石油等保持合作, 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望拉动公司销量阶梯式增长。 国内客户方面, 2023年 1-11月份公司对中石化销售额为 1.06亿元,较 2022年全年增加 0.5亿元。 未来大企业的“品牌效应” 也有助于提高公司对于其他中小客户的开拓效率, 瑞丰市场份额有望继续快速提升。 润滑油添加剂认证壁垒高, 公司复合剂产品认证持续突破API 是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应用最广的认证标准,只有满足认证标准的润滑油才能用于初装市场。 API 认证流程复杂、验证周期长、价格昂贵。 从认证流程上看只需要六个月左右,但前期的积累和行车实验的耗时往往在两年以上。 目前 CI-4、 SN、 SP 级别复合剂已经通过国外权威的第三方台架测试, 用事实证明了公司产品的性能与品质等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实现单剂向复合剂、中低端向中高端的战略转型迈出了坚实厚重的一步,为公司加快进入主流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PI 认证是润滑油添加剂企业进入下游大客户供应链的前提条件, 通过更高等级认证的产品往往具有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未来随着公司复合剂产品持续突破以及公司产能快速扩张, 公司产品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头部企业,不断开拓下游重点客户,目前公司已经和下游润滑油领先企业壳牌、美孚、道达尔、中石化、中石油等建立合作,未来大企业的“品牌效应”有助于提高公司对于其他中小客户的开拓效率。未来瑞丰市场份额有望继续快速提升。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34.0、 43.6、 61.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3、 8.1、 10.6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0X、 15X、 12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复合剂产品认证不能顺利通过的风险; 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 汇率风险; 安全生产风险; 募投项目建设风险; 国际政策变化风险。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4-02-07 68.70 -- -- 79.61 13.71%
92.64 34.85%
详细
事件描述2024年 2月 2日晚,万华化学发布 2023年度业绩快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53.61亿元,同比增加 5.92%; 实现归母净利润168.14亿元,同比增加 3.57%。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28.07亿元,同比增长 21.80%,环比下降 4.72%;实现归母净利润 41.11亿,同比增长 56.58%,环比下降 0.59%。 2023Q4主营产品价格回落,收入下降净利超预期四季度为传统淡季, 2023Q4公司聚合 MDI/纯 MDI/TDI 均价分别为15673/ 20866/ 17110元/吨,环比变化-5.61%/-1.85%/-5.34%, 公司2023Q4归母净利 41.11亿,超出市场预期,我们推测主要为公司低成本 LPG 以及 Q4期间费用环比下降导致。 从 2022年开始,海外经济进入缓慢增速阶段,需求相对偏弱,聚合 MDI 出口价格有所承压,但 MDI 出口量仍维持高位, 2023年,聚合 MDI 出口量达到 104.37万吨,纯 MDI 出口量为 12.10万吨。 2022年后,美国地产景气度进行下行趋势,未来随着美国降息, 房贷利率逐步回落,美国地产有望出现反弹,我们预计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需求将迎来逐步修复。 聚氨酯+新材料产能逐步落地,未来业绩成长可期公司有序推进宁波、 福建 MDI 以及福建 TDI 新装置建设及投产,同时收购烟台巨力,未来 MDI、 TDI 供给格局有望继续向好,目前价格、价差仍处历史偏底部区间,在需求回暖后有较大价格弹性。 20万吨POE 及 4.8万吨柠檬醛及衍生物项目预计 2024年投产,届时柠檬醛、维生素、香精香料产业链将相继打通。新能源板块加大资本开支,未来有望建立盐湖提锂、材料制造、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乙烯二期以及蓬莱一期预计也将于 2024年底逐步投产,公司三位一体布局,多个项目陆续投放,未来业绩持续发展。 提质增效重回报,保持高比例分红公司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每年现金分红金额占当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均高于 30%。 2020、 2021、2022年度,公司派发现金红利金额分别占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 40.65%、 31.84%、 30.95%。 未来,公司将在保证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坚持为投资者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并结合公司经营现状和业务发展目标,按照公司的战略规划在相关领域继续加大项目投资,为股东带来长期的投资回报。 投资建议万华化学是全球聚氨酯行业龙头,新能源、香精香料、 POE、半导体等新材料项目加速推进,未来有望持续较高的资本投入,业绩中枢有望逐步上移。 考虑到 MDI 价格相对低迷,我们下调公司 2023-2025年业绩,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8. 14、 216.61、269.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6%、 28.8%、 24.5%,较前值分别下滑 1.45%、 4.94%、 10.92%, 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3、 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2)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4)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
中国海油 石油化工业 2024-02-06 22.27 -- -- 30.88 38.66%
31.10 39.65%
详细
立足中国,布局全球的海上油气巨无霸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气供应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企业之一。中国海油立足中国,布局全球,公司资产遍及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2年,公司净证实储量为62.39亿桶当量。丰富的油气储备资源和稳健扩张的产能以及全球优质资产的布局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供给收缩迎来高能源价格时代,上游资产稀缺性持续提升供给端方面,由于1)全球原油产能缺乏弹性,2)各国政府及国际能源巨头推动能源转型在原油天然气领域资本支出减少,3)欧佩克(OPEC)与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追求平衡财政预算持续减产,4)近期巴以冲突、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未来全球原油供给收缩。需求端方面,中美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韧性强,下游炼化产业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交通领域需求支撑较强。短期内考虑到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新能源技术短期内难以大规模替代传统能源,预计石油需求到达峰值不早于2030年,在此之前全球原油天然气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 我们认为原油、天然气供需矛盾持续,预期原油、天然气价格仍将保持坚挺,上游资产仍将维持较好的盈利水平。中国海油资产遍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尼日利亚、伊拉克、乌干达、阿根廷、美国、加拿大、英国、巴西、圭亚那、俄罗斯和阿联酋等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充分受益高油气价格。 海洋油气开发潜力大,积极资本开支推进增储上产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是全球油气产量的主要增长点。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探明程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开发潜力较大。中国海油是国务院授权唯一一家拥有海洋油气开采许可的企业。近年来,中国海油持续践行积极的资本开支以保证增储上产战略目标的实现,坚持增储上产,布局全球的战略,自2016年起资本持续增长。截止2022年,公司资本开支由2016年的487亿元提升至102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13.09%。2023年中海油将全年资本支出预算提高到1200亿元(164亿美元)至1300亿人民币(1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持续资本开支保障下,公司储量与产量增长速度行业领先。公司储量寿命达到10年,连续6年稳定在10年以上,储量替代率上升至182%。近三年来公司储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6.4%,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根据2024年战略展望,公司到2026年将达到8.1-8.3亿桶产量目标。 桶油成本全球领先,凸显核心竞争优势低桶油成本是公司提高盈利水平与应对国际油价波动不确定性的关键所在。中国海油凭借较低的桶油生产成本、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精简高效的人员配置降本增效,盈利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根据公司2023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桶油成本为28.37美元,同比下降6.3%。作业费用和折旧摊销成本是主要成本构成,分别占比25.5%和48.3%。中国海油桶油作业费用全球领先,跟随油价变动幅度低,得益于公司的高管理水平。公司桶油折旧、折耗与摊销费用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在逐年降低,由2013年的21.03美元/桶降低至2022年14.67美元/桶,主要是由于前期部分高成本资产被慢慢消化,新项目开发设计/决策水平的提升以及产量结构的优化。 持续分红回报股东,估值较海外同行具有吸引力公司重视股东回报,持续提高分红率和股息率。承诺2022-2024年,公司全年股息支付率预计将不低于40%;全年股息绝对值预计不低于0.70港元/股(含税)。从2022年实际股息率和分红率来看,中国海油(A)股息率达到8.45%,股利支付率达到43.26%;中国海洋石油(H)股息率达到14.53%,股利支付率达到41.93%。以上数据均名列同业企业的前列。 当前中国海油(A/H)具有估值吸引力。我们横向对比同业重点油气企业2022年每股净收益及当前静态PE,当前中国海油(A/H)估值仍处于偏低状态,尤其是H股,具有较强的估值吸引力。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9.19、1460.46、1533.94亿元,同比增速为-9.7%、14.2%、5.0%。对应PE分别为8.32、7.29、6.9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2)行业竞争加剧;(3)油价及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风险;(4)不可抗力风险;(5)国家及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新宙邦 基础化工业 2024-01-08 47.50 -- -- 48.68 2.48%
50.49 6.29%
详细
深耕有机氟化工领域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极公司布局有机氟精细化学品领域多年,围绕六氟丙烯和四氟乙烯产业链已打造含氟医药农药中间体、半导体与数据中心含氟冷却液等十大系列产品。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业务营收由 2018年的 3.88亿元增长至 2022年的 11.74亿元。 2023H1,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业务营收 7.47亿元,同比增长 38.46%。 随着公司产品结构改善,有机氟化学品业务毛利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2023H1,有机氟化学品业务毛利率达到 72.39%。公司现有 2100吨氟化液(全氟聚醚和氢氟醚) 产能,已经实现电子氟化液系列产品的商业化。随 3M 逐步退出氟化液市场,公司有望凭借技术和产能优势快速导入下游市场。 2023年下半年,海斯福高端氟精细化学品改扩建项目和高端氟精细化学品项目(二期)相继调试运行。海德福高性能氟材料项目(一期)预计将于 2024年 2月 28日投产。 随着公司海斯福、海德福项目的持续推进,有机氟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 电子级氟化液竞争格局有望重塑,公司加速国产替代电子氟化液在半导体领域主要用作清洗剂、脱水剂、光刻机控温液以及芯片封装工序的检漏液等, 目前大部分市场被海外企业垄断,其中, 3M电子氟化液产品占据了全球芯片干法蚀刻设备制冷剂 90%的市场份额。 考虑到全球对 PFAS 物质的监管正在加速以及环保因素, 3M 决定到2025年底前退出包括电子氟化液在内的 PFAS 产品,电子级氟化液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国内新宙邦、巨化股份等企业已经布局氟化液相关产能,其中新宙邦 Boreaf 电子氟化液系列产品可用于半导体 Chiller 冷却、精密清洗、气相焊接、电子检漏等领域。相关产品采用绿色清洁的工艺路线,通过了海外客户的认证,生产产品符合当地的法规要求, 已供应全球半导体主流制造商, 有望承接 3M 氟化液市场。 AI 及数据中心促进液冷氟化液需求增长,公司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AI 产业与数字经济驱动数据中心较快发展,与数据运算、存储、交换高能耗相伴的是设备巨大的产热量,其中 70%的热能需要数据中心通过散热冷却系统移除。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和单机功率的不断提升,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占比有望快速提升。 氟化液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冷却液, 需求未来有望较快增长。据我们预测, 2026年我国新建数据中心机架数有望达到 1533万架, 带来超 3万吨的液冷氟化液需求。 以 15万元/吨均价对应国内数据中心领域的市场规模超 46亿元。 公司现有 1100吨全氟聚醚冷却液产能,公司浸没式冷却液全氟聚醚流体产品可用于数据中心冷却,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液冷氟化液高景气发展周期。 海斯福、海德福两大基地项目稳步推进, 支撑有机氟业务远期成长公司持续完善氟化工产业链布局,围绕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产业链稳步推进海斯福、海德福两大基地项目建设。 截至 2023年 6月,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产能约 0.56万吨。 2023年 6月,海斯福高端氟精细化学品改扩建项目建成调试,项目包含 1000吨全氟聚醚产能。 2023年 9月,海斯福高端氟精细化学品项目(二期) 阶段性投产,项目合计包含 1.59万吨有机氟化学品产能。海德福高性能氟材料项目(一期)预计将于2024年 2月 28日投产, 项目主要产品包括 1.1万吨四氟乙烯、 5000吨六氟丙烯、 1000吨氢氟醚等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 此外,公司规划建设年产 3万吨高端氟精细化学品项目, 项目预计 2024年开工建设。公司多项目有序投产,支撑有机氟业务持续放量。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有机氟化工多年,有机氟化学品逐步进入快速放量期,未来业绩增速可观。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0.83、16.79、 23.51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33、 21、 15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东材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12-13 11.92 -- -- 12.63 5.96%
12.63 5.96%
详细
国内光学基膜龙头, “1+3+N”产品结构布局公司是国内膜材料领域的头部企业,以绝缘材料起家, 2012 年进入光学膜领域, 2017 年开始布局电子树脂材料, 多年来陆续收购金张科技、山东胜通、山东艾蒙特等公司, 同时坚持自主研发,逐步打通光学膜材料、电子树脂材料、环保阻燃材料等领域,并向 PP 涂膜、光刻胶单体等产品进行布局,公司产品应用于发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电子、平板显示、电工电器、 5G 通信等领域,公司逐步推进“1+3+N”整体性产业布局,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助力公司业绩稳步提升,膜材料行业领军者地位稳固。 消费电子市场环比逐步修复,光学膜新产能落地为业绩贡献增量2023Q3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3.02 亿台,同比下滑 0.07%,环比上升14.1%,消费电子市场景气度回升初见端倪,当前全球智能手机处于去库存阶段的尾声,部分领域已经开始出现反弹迹象,我们预计目前正处于行情拐点阶段,预计未来行业景气度会逐步上升。 光学膜领域,公司积极布局 MLCC、偏光片、 OCA 等具有较高壁垒的产品, “年产 2 万吨 MLCC及 PCB 用高性能聚酯基膜项目”、 “年产 20000 吨超薄 MLCC 用光学级聚酯基膜技术改造项目”、 “年产 25000 吨偏光片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等逐步投产,光学膜产能稳步扩张将带来品种结构和产业链体系日趋完善,项目投产后可有效填补国内高端产能缺口,实现国产替代。 AI 服务器带动高频高速树脂需求,公司内生外延重点布局新材料2021 年,中国大陆地区覆铜板占全球的 74.50%, 覆铜板国产化趋势,带动高频高速树脂发展。此外, AI 服务器对算力要求更高, PCB 需要低损耗电子树脂,带动超低损耗电子树脂的需求增长。根据 TrendForce 数据,预计 2023 年 AI 服务器出货量近 120 万台,年增 38.4%, 2022~2026年 AI 服务器出货量年复合成长率为 22%,环氧树脂无法满足覆铜板高频高速需求,需要 PPO、 双马来酰亚胺、苯并噁嗪等树脂。公司 2017 年开始布局电子材料产品,于 2018 年设立以开发高性能树脂材料为核心任务的东材研究院-目前已经自主研发出碳氢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苯并噁嗪树脂、特种环氧和特种酚醛树脂等电子级树脂材料,同时收购山东润达持有的山东东润 100%股权,做大做强种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项目,此外,公司 5200 吨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用特种树脂材料项目已经投产逐步放量,未来电子材料板块将成为公司发展新动力。 新型膜材料市场广阔, PP 铜箔、光刻胶等材料加速布局,产业结构持续改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需求量大幅度提升, 2022年上半年锂电池产量同比增长 150%,带动复合铜箔需求升级,公司规划PP 铜箔项目,目前处于客户验证中,此外公司拟与韩国 Chemax 及种亿化学合作设立成都东凯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进军光刻胶材料领域。 PP 铜箔、光刻胶单体、 PVB 膜、质子交换膜等作为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领域材料,将为公司长期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膜材料行业的头部企业,随着电子材料、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相继投产,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大幅提升,成本与规模优势显著,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00、 5.65、 7.59 亿元,同比增速为-3.6%、 41.1%、 34.5%。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7、 19、 1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风险;(2)新产品认证时间不及预期风险;(3)项目投资及新增产能消化风险;(4)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
宝丰能源 基础化工业 2023-12-05 14.30 -- -- 14.86 3.92%
15.49 8.32%
详细
现代煤化工龙头,成本控制为王,资本开支驱动产能高增宝丰能源是国内高端煤基新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公司以煤炭采选为基础,以现代煤化工为核心,按照煤、焦、气、化、油、电多联产的技术路线,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分质、分级、充分利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是现代煤化工标杆企业,现有烯烃、焦化、精细化工三大分部。 资本开支驱动产能高增,有望实现跨越式成长。目前公司拥有焦炭产能700万吨/年焦炭,甲醇产能540万吨/年,烯烃产能220万吨/年等,以及720万吨/年的煤炭开采能力。预计在未来公司将拥有1200万吨/年的甲醇和530万吨/年的烯烃产能,煤炭开采能力达910万吨/年(不含红一红二权益产能),成长空间可期。过去三年,公司年均资本开支接近百亿元(不含2023H2),后续内蒙一期和宁东四期烯烃项目还有百亿以上的新增资本开支。高资本开支驱动公司快速成长,利润体量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 聚烯烃进口替代空间仍存,焦炭供需有望向好聚烯烃短期承压但缺口仍存,此轮产能投放后新增产能有限。国内聚乙烯仍存在1000万吨/年以上的进口缺口,聚丙烯尚有少量缺口。未来2-3年,聚烯烃投放压力仍较大,新增产能以油头和气头为主。尽管短期供需承压,但考虑到国家碳中和、碳减排以及10亿吨炼油总量限制政策下,本轮产能投放完成之后项目审批难度增大,2026年以后新增产能较难落地,行业将迎来较为明确的供给拐点。 焦炭供给端政策推动产能出清,需求有望迎来修复。焦炭行业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去产能之后,产能过剩程度相对有所缓解,但仍处于产能出清的状态,在有关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持续。据Mysteel数据统计,2020-2022年间,行业淘汰产能规模分别为6154.6万吨/年、2216万吨/年和1731万吨/年。需求侧,钢铁作为最大的下游,随着各地方政府新政策、新举措陆续出台,房建下游需求有望得到支撑,市场改善可期。目前,房屋新开工面积月度同比增速已有所回升。 景气承压下成本为王,公司成本把控力极强宝丰能源位于煤制烯烃成本最左侧。内蒙项目落地后,公司平均烯烃成本进一步降低,公司煤制烯烃成本较同行领先差距进一步拉开。首先,内蒙项目是全国首个采用DMTO-III技术的装置,烯烃单耗较原有项目显著降低(一代技术单耗3.0吨甲醇/吨烯烃、三代技术单耗2.65吨甲醇/吨烯烃),各项能耗、公辅设施成本下降明显。其次,内蒙古项目靠近煤炭原料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地区,显著降低原料运输成本。再次,煤制烯烃折旧成本占比较大,在公司精益控制下,宁东三期和内蒙项目单吨折旧继续大幅下降。 公司原煤供应量质齐增,焦化成本优势明显。公司目前全资持有四大煤矿,分别为马莲台煤矿、红四煤矿、四股泉煤矿和丁家梁煤矿,后续新增与收购并举,收购红一和红二煤矿部分股权,预计2025年,公司煤炭权益总产能将达到1102万吨,公司自产煤炭的供应量将进一步提高,主要产品所需原料煤的供应更加稳定,超额利润显著。 政策引领煤化工绿色转型,宝丰能源践行煤化工绿色发展新道路宝丰能源已成为现代煤化工绿色标杆企业。在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下,煤化工产业受到的监管力度相比其他产业必然更加严苛,宝丰能源现有各期项目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耗均在标准线以下,且处于行业绝对领先位置。 率先布局绿氢替代化石能源,引领煤化工行业绿色转型。内蒙古一期新增40万吨使用绿氢置换,宝丰集团长期布局绿氢产业,作为行业的先行者正带领行业走出一条绿色减碳发展之路,我们认为公司后续也有能力能够兼顾减碳及规模扩张。 副产氢资源丰富,打开未来氢能利用空间。从当前氢气来源来看,我国工业副产氢是最重要的来源。公司700万吨焦炭产能可提取超过13亿方氢气,可为未来氢能利用打开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的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领先全行业,盈利情况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同时不断压缩成本,成为行业内标杆企业。内蒙古项目一期落地将显著增加公司竞争力,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24、104.22、149.00亿元,同比增速为-9.2%、82.1%、43%。对应PE分别为18.17、9.98、6.9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产品及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烯烃行业竞争加剧;宏观经济下行。
润丰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11-08 71.72 -- -- 77.79 8.46%
77.79 8.46%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 27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度业绩。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85.19亿元,同比下降 28.51%,实现归母净利润 7.22亿元,同比下降 44.74%。其中 2023Q3实现营收 34.75亿元,同比下降15.99%,实现归母净利润 2.97亿元,同比下降 29.25%。 公司单季度盈利环比持续改善,毛利率稳步提升2023Q3公司实现营收环比提升 23.67%,归母净利润环比提升23.04%, 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环比提升。 2023Q3公司销售毛利率 25.26%,同比提升 4.8pcts,环比提升 2.82pcts,连续三个季度实现毛利率环比上涨。Q3毛利率提升主因是占公司 ModelC 比重较大的巴西等南美市场 8月中旬之后开始进入当地销售旺季所致。 Model C 业务的成长一般在第一年属于搭建和磨合期,一般在第二年到第五年期间会持续快速成长。公司 2021年开始在更多国家推行 Model C,在这些新推行的国家, Model C 目前尚在起步期或快速成长期,这些国家 Model C 的快速成长会给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持续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 积极进行存货管理, 四季度需求回暖带来业绩弹性公司三季度末存货达到 29.51亿元,相比二季度末的 19.77亿增加9.74亿,增幅达 49.27%。 2023年年中,多种农药价格已经来到历史低位,公司积极发货主动提高了成本低位的各产品在各重要市场子公司的库存水平,以便各子公司能以即期交付满足市场所需。四季度为南美传统农药旺季,随巴西、阿根廷用药季开始农药需求有望快速提升, 公司在南美区域积极备货四季度业绩弹性大。 全球登记布局和新市场 ToC 渠道建设加速,静待成长性释放公司全面加码并提速了在全球的登记布局。公司共拥有 300多项中国国内登记,约 5400多项海外登记,遍布全球 90多个国家。 公司持续进行新市场的拓展,加速完善全球营销网络的构建。 公司巴西子公司有四个产品今年实现首年销售,预计新增销售收入约 7000万美金。 美国,加拿大的登记投入会在今年四季度开始启动。欧盟登记团队预计 2024年底开始将陆续在欧盟国家获得产品登记。 未来随着全球登记布局和 ToC 渠道建设的全面深入,公司可以进一步掌握制剂销售主动权,同时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全球登记布局和 ToC 渠道建设的全面深入以及产品一体化布局带来的利润增量。 考虑到农药行业低景气现状,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29、 13.61、 16.10亿元(原预测值为 12. 13、 14.61、 17.31亿元) ,同比增速为-20.1%、20.6%、 18.3%。对应 PE 分别为 17. 14、 14.21、 12.0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主要农药进口国政策变化; (2) 农药产品境外自主登记投入; (3) 汇率波动;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5)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变动。
兴发集团 基础化工业 2023-11-06 19.61 -- -- 20.43 4.18%
20.43 4.18%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 27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度业绩,公司 2023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219.28亿元,同比-11.78%,实现归母净利润 9.34亿元,同比-80.98%;2023年 Q3实现营业总收入 83.18亿元,同比+10.07%,环比+18.18%, 实现归母净利润 3.25亿元,同比-74.21%,环比+104.20%。 公司周期产品景气下行, 前三季度业绩承压下滑公司 2023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219.28亿元,同比-11.78%,实现归母净利润 9.34亿元,同比-80.98%。 主要原因系公司草甘膦、有机硅、黄磷、磷肥等周期性产品市场价格同比出现较大跌幅,产销量亦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导致产品盈利能力大幅减弱。从销量端看,2023前三季度公司草甘膦系列产品、有机硅系列产品、特种化学品、肥料、食品添加剂、黄磷、湿电子化学品、磷矿石销量分别为 12.19、14.20、 19.88、 90.17、 14.06、 1.93、 6.24、 149.95万吨,同比分别为+29%、 +169%、 -18%、 -17%、 -15%、 +15%、 -29%、 -30%;从价格端看, 2023前三季度公司草甘膦系列产品、有机硅系列产品、特种化学品、肥料、食品添加剂、黄磷、湿电子化学品、磷矿石平均售价分别为 25553.47、11879.15、9609. 13、2937.76、10119.37、23726.21、8611.08、 620.38元/吨,同比分别为-57%、 -40%、 -41%、 -18%、 -17%、 -20%、 -10%、 +17%。 部分产品价格反弹,第三季度业绩环比大幅改善2023年 Q3实现营业总收入 83.18亿元,同比+10.07%,环比+18.18%, 实现归母净利润 3.25亿元,同比-74.21%,环比+104.20%。 公司盈利环比改善,主要原因系公司黄磷、磷肥、湿电子化学品价格反弹及肥料、添加剂等产品需求增加。从销量端看, 2023Q3公司草甘膦系列产品、有机硅系列产品、特种化学品、肥料、食品添加剂、黄磷、湿电子化学品、磷矿石销量分别为 4.04、 4.71、 6.89、 41. 10、4.88、 0.52、 1.93、 63.42万吨,环比分别为-22%, -9%、 +3%、 +58%、+7%、 +6%、 -12%、 13%;从价格端看, 2023Q3公司草甘膦系列产品、有机硅系列产品、特种化学品、肥料、食品添加剂、黄磷、湿电子化学品、磷矿石平均售价分别为 23151.70、 10510.51、 8661.35、2508.96、 9071.53、 22526. 12、 9589.31、 628.96元/吨,环比分别为-1%、 -11%、 -9%、 -25%、 -11%、 +10%、 +18%、 +9%。 持续加码有机硅和湿电子化学品,成长板块蓄势待发有机硅: 公司规划建设的 2200吨/年微胶囊项目,包括 200吨/年光变/温变微胶囊粉生产线、 2000吨/年相变、芳香、抗菌等微胶囊乳液生产线,其中一期 550吨/年已于 3月建成投产,目前已实现批量销售; 湖北瑞佳 20万吨/年 RTV 项目(一期)于 7月中旬建成后进入试运行阶段;内蒙古兴发 4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在建;湖北兴瑞 3万吨/年液体橡胶项目一期预计年内建成投产, 5万吨/年光伏胶项目于 7月中旬建成投产、 40万吨/年有机硅新材料项目在建,强化了公司有机硅上下游的一体化进程。 湿电子化学品: 子公司兴福电子分拆上市申请获交易所受理,目前处于问询反馈阶段,分拆后兴福电子将作为独立电子化学品业务平台,加速公司湿电子化学品业务发展。兴福上海专区在建 4万吨/年超高纯电子化学品项目(包括 3万吨/年电子级硫酸装置及配套工程, 1万吨/年电子级功能性化学品装置及配套工程,公用工程等),兴福宜昌基地在建项目(包括 3万吨/年电子级磷酸、 2万吨/年电子级氨水联产 1万吨/年电子级氨气、 2万吨/年电子级蚀刻液)预计在 2023-2024年陆续投产,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积极布局锂电新材料板块,锂矿供应充足随新能源汽车产量的逐步提升,磷酸铁锂装机量比例提升,公司抓住机遇,开拓锂电新材料领域。 公司磷化剂项目完成 800吨/年中试,正在开展 5000吨/年工业化装置设计。 控股子公司湖北兴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建 20万吨/年磷酸铁项目(一期 10万吨/年磷酸铁) ”已全面投产。 公司 5000立方米/年气凝胶毡项目、参股公司湖北友兴 30万吨/年磷酸铁锂一期项目、磷氟锂业 1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二氢锂项目将于年内陆续建成投产。此外,公司与四川思特瑞规划合作建设年产 300万吨锂辉石选矿装置,一期建设 60万吨/年,预计 2023年内建成投产。公司已与当地锂矿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对于生产的锂精矿享有优先采购权。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87、 21.15、 29.18亿元(原预测值为 15.28、21.17、29.21亿元),同比增速为-76.3%、52.5%、38.0%。对应 PE 分别为 15.65、 10.26、 7.4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广信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11-06 16.20 -- -- 16.94 4.57%
16.94 4.57%
详细
事件描述10 月 30 日晚间,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度业绩,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0.91 亿元,同比-23.04%,实现归母净利润 13.23 亿元,同比-28.48%; 2023 年 Q3 实现营收 13.19 亿元,同比-37.57%,环比-28.55%,实现归母净利润 3.01 亿元,同比-50.49%,环比-40.10%。 主营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公司三季度业绩承压2023 年 Q3 公司实现营收 13.19 亿元,同比-37.57%,环比-28.55%,实现归母净利润 3.01 亿元,同比-50.49%,环比-40.10%。主要原因是: ①农药原药业务方面, 2023 年年初至今,受海外高库存影响及宏观因素影响,农药原药价格大幅下滑, 2023Q3 公司主要原药产品销量环比-7.22%,平均销售价格环比-26.55%。农药原药业务业绩承压大幅下滑; ②农药中间体业务方面, 2023 年 2 月,公司离子膜烧碱项目投产,在贡献了销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摊薄了价格。 2023Q3 公司农药中间体产品销量环比+7.90%,平均销售价格环比-22.96%。分产品来看,根据中农立华数据, 2023Q3,草甘膦、敌草隆、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平均价格分别为 3.26 万元/吨、 4.20 万元/吨、 3.94 万元/吨、 3.94 万元/吨,同比-48%、 -7%、 -14%、 -14%,环比+16%, -1%, -2%, -3%。 多项目有序推进产业链持续完善,公司远期成长空间广阔公司是光气法农药龙头企业,同时布局公司农药产品上游中间体对(邻)硝基氯化苯和邻苯二胺等,形成农药原药和精细化工品双轮驱动格局。2023 年 8 月,公司公告“年产 4 万吨对氨基苯酚项目”全面投产。该项目进一步夯实公司产业链条,延伸了氯碱-对(邻)硝基氯化苯等上下游原材料的应用,提升主业竞争力,正式打通了从“光气–精细化工品-医药中间体”的链条板块,构筑产业链共生生态,实现价值升级。 同时公司向下游继续丰富农药产品类型,拟开拓茚虫威、噻嗪酮、噁唑菌酮、嘧菌酯、噁草酮等高价值或高应用产品, 3000 吨环嗪酮扩产项目、 2500 吨的嘧菌酯项目预计会在 2023 年年底陆续完工,年产 1500 吨噁草酮、 5000吨噻嗪酮、 1000 吨茚虫威预计于 2023 年开始逐步贡献业绩。未来随着公司战略布局推进,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完善的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同时公司加速布局医药中间体和新材料领域,高附加值产品有望改善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39 亿元、 23.45 亿元、 26.11亿元(原 2023-2025 年预测值为 23.34、 26.00、 29.64 亿元),同比增速为-29.2%、 +43.1%、 +11.3%。对应 PE 分别为 9.22、 6.44、 5.7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2)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3)市场竞争风险;(4)安全生产风险;(5)环境保护风险;(6)宏观政策风险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11-03 53.20 -- -- 54.56 2.56%
54.56 2.56%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24日,蓝晓科技发布三季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77亿元,同比增长33.91%;实现归母净利润5.18亿元,同比增长65.21%。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5.69亿元,同比增长34.1%,环比增长12.35%;实现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48.15%,环比下降18.83%。 Q3业绩符合预期,前三季度高综合毛利同比提高5.6pct“基本仓”业务稳健增长,吸附材料是核心增长动力。从收入结构看,公司前三季度吸附材料实现收入11.58亿元,同比增长22%;系统装置实现收入3.31亿元,同比增长82%(盐湖提锂项目于Q1确认收入9200万元,扣除盐湖提锂项目后系统装置收入为2.39亿元,同比增长20%)。 吸附材料在收入结构中的占比达到74%,其中生命科学、节能环保、水处理与超纯水领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8.46%,同比上升5.6pct,吸附材料毛利率的上升对公司综合毛利率形成主要贡献,吸附材料毛利率上升主要来源于生科板块固相合成载体、层析介质等高毛利品种销售增加,此外主要原材料苯乙烯2023年市场均价为8456元/吨,较去年均价下降近10%,对于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也有一定贡献。 盐湖提锂项目有序推进,确保在手大型订单高质量交付2023年以来,公司凭借在盐湖提锂领域扎实的技术储备,领先的产业化能力和优质高效的项目履约能力,获取多个大型产业化项目订单,包括国投罗钾5000吨提锂项目系统装置、阿根廷哈纳克3000吨提锂整线、麻米措吸附剂订单、国投罗钾提锂吸附剂订单等。截至10月,亿纬锂能金海锂业10000t/a项目、金昆仑锂业5000t/a项目已完成安装,西藏城投国能矿业结则茶卡万吨级氢氧化锂项目已获得环评审批,已在当地设立子公司,设备采购及生产、人员招聘正有序开展。国投罗钾项目提锂装置已发货,正在安装中,部分吸附剂已发货。公司也将持续深耕中国西藏、南美、北美等国内外潜力市场,抢抓新订单,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生科板块加速开拓,固相合成载体、软胶、硬胶等产品引领增长公司凭借seplife2-CTC固相合成载体和sieber树脂已成为多肽领域的主要供应商,受益于全球范围内GLP-1类多肽药物销售大幅增加,公司相关产品发货量显著提升。产能方面,公司已针对固相合成载体车间进行高效扩产,在原有30吨基础上新增产能70吨,总产能达100吨,为后续订单增长做好预期准备。研发方面,公司于10月20日获得研发专利《血液灌流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用于吸附分离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同时,公司引进AlessandraBasso博士担任公司生命科学事业部全球市场及营销总监,FadiGhanem先生负责北美生命科学业务拓展,并与载体技术开拓人之一的FernandoAlbericio教授合作等,主要目的是加强生命科学seplifeTM系列产品及技术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加速公司国际化业务布局。 投资建议公司基本仓业务扎实,生命科学板块持续发力,未来发展动力强劲,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62、33.63、40.2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7.87、10.10、11.9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4、27、23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2)下游需求不及预期;(3)国产替代不及预期。
昊华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3-11-02 30.91 -- -- 31.52 1.97%
31.52 1.97%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30日晚,昊华科技发布2023年三季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2.74亿元,同比-3.01%;实现归母净利润6.87亿元,同比-9.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77亿元,同比-9.75%。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9.70亿元,同比-18.83%,环比-12.30%;归母净利1.84亿元,同比-30.14%,环比-33.10%;扣非净利润1.78亿元,同比-32.31%,环比-34.88%。 氟材料环比承压,其他板块稳步增长,抵御周期波动能力强三季度单季度毛利率26.06%,同比+1.94pct,环比+0.31pct;净利率9.35%,同比-1.86pct,环比-2.9pct。毛利率实现环比提升,净利率有所下滑。受氟化工行业周期性下行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高端氟材料业务板块主要产品价格环比下降,同时子公司中昊晨光三季度主要生产装置停车检修,产能利用率下降,对公司三季度整体业绩带来一定影响。但高端制造化工材料板块抵御行业周期波动能力较强,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8.9%,毛利率同比提高3.6pct。 碳减排业务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9%、净利润同比增长64.5%,毛利率提升1.5个百分点。电子化学品板块基本保持稳定,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价格方面,根据公司经营数据,第三季度聚四氟乙烯树脂/氟橡胶/含氟气体/橡胶密封制品/特种轮胎/聚氨酯新材料/特种涂料价格环比-4.09%/-11.48%/-1.36%/-18.08%/+14.22%/+0.51%/+5.36%。 产销量方面,各产品产销量变化分化。晨光院停车检修影响下产销量有所下降,聚四氟乙烯树脂销量同比/环比分别-3%/-12%;氟橡胶销量同比/环比+24%/+8%;橡胶密封型材销量同比/环比-28%/+9%;特种轮胎销量同比/环比+103%/+5%;特种涂料销量同比/环比+10%/-17%。 费用端,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环比+0.29pct/+2.15pct/-0.61pct/+0.49pct。 拟发行股份购买中化蓝天100%股权,氟化工板块形成产业链互补2023年8月15日,昊华科技拟向中化集团和中化资产发行股份收购中化蓝天并配套募资用于扩产氟化工产品,总金额约145亿元,中化蓝天原属中国中化集团下属氟化工企业,拥有从萤石资源到HF到氟碳化学品/氟聚合物/氟精细的全产业链条,拥有R134a、R125、CTFE、PVDF、PVF、三氟乙酸等拳头产品,后续电解液、PVDF、四代制冷剂等扩产规划较大,而昊华科技专注于PTFE高端氟聚物和氟树脂,中化蓝天与昊华科技的氟化工板块能够形成良好产业链互补和协同。此次重组落地后,两化下两家氟化工企业融合加深,昊华科技收入利润水平将上新台阶。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研发底蕴深厚,已成为明显的研发创新驱动的平台型材料公司,选择赛道持续高增长,同时聚焦高端化、差异化,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周期性减弱。“十四五”期间公司资本开支加快,公司进入高速成长期。报告期内,西北院有机硅密封型材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中昊晨光2.6万吨/年高性能有机氟材料项目、西南院清洁能源催化材料产业化基地项目、曙光院10万条/年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黎明院46600吨/年专用新材料项目和相关原材料产业化能力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 由于氟化工板块价格下跌超预期,我们下调2023业绩预测,预计昊华科技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9.35、12.73、16.74亿元(原值为11.98、13.37、17.51亿元,基于审慎性原则,暂未考虑中化蓝天并入报表,暂未考虑定增等融资事项),EPS1.03/1.40/1.84元,对应PE为29.61X/21.75X/16.5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3)环境保护风险;(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凯赛生物 基础化工业 2023-11-01 53.70 -- -- 53.76 0.11%
56.80 5.77%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30日,凯塞生物发布了2023年三季度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65亿元,同比减少14.81%;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减少35.44%。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5亿元,同比减少2.51%,环比增加1.92%;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同比减少51.89%,环比减少60.94%。 公司Q3业绩符合预期,受宏观环境影响明显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5亿元,同比减少2.51%,环比增加1.92%;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同比减少51.89%,环比减少60.94%。公司营收基本维持稳定,Q3整体毛利率为26.06%,环比基本持平,主要系公司长链二元酸系列毛利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同期有所下降,同时汇兑收益下降,综合导致净利润环比下降。预计未来随着下游需求恢复,公司产品加速放量,业绩将逐渐恢复。 招商局集团间接入股公司,战略合作发展生物基聚酰胺公司通过定增方式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60,000.00万元,募集资金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发行对象为上海曜勤,招商局集团直接持股上海曜勤48.9995%股权。另外,公司与招商局集团在6月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协议约定招商局将尽最大商业努力,推广和落实凯赛生物基聚酰胺产品的使用,采购并使用凯赛生物的产品中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于2023、2024和2025年分别为不低于1万吨、8万吨和20万吨。本次战略合作为生物基聚酰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力助推公司实现“致力成为全球合成生物领军企业”的战略目标。 积极扩展产品布局,充分发挥生物技术优势公司目前在建项目包括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年产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等,持续拓展高温、中温、长链系列生物基聚酰胺以及连续纤维增强型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在各类场景的应用。为了解决生物制造原料的长期供应和生物废弃物的再利用难题,公司在山西合成生物产业园建设年产1万吨的秸秆制乳酸试验项目。另外,公司计划布局多肽类药物合成,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低成本的高附加值原料药,同时也正在开发生物基含杂原子的环状化合物,布局生物基哌啶产品。公司多产品布局,充分发挥生物合成技术的优势,新产品和新产能成为公司提升业绩潜力的基石。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2、7.54、11.00亿元(前值为7.04、10.35、13.37亿元),同比增速为-14.6%、59.6%、45.9%。对应PE分别为66、41、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波动风险;(2)新项目建设进度、产品达产进度及销售不确定性的风险;(3)关税等进出口政策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风险;(4)汇率波动风险;(5)核心技术外泄或失密风险。
合盛硅业 基础化工业 2023-11-01 56.61 -- -- 59.80 5.64%
59.80 5.64%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 10月 27日晚, 合盛硅业发布 2023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98.86亿元,同比增加 8.81%; 归母净利润 21.85亿元,同比减少 52.03%。 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9.49亿元,同比改善 50.67%,环比改善 28.02%;实现归母净利润 4.02亿,同比下降60.17%,环比下降 48.46%, 2023Q3毛利率 14.63%,环比变化-7.97pct。 主营产品量增价减, Q3公司收入改善盈利下降2023年至今, 工业硅下游行业需求偏弱,有机硅、铝合金行业的终端消费需求缓慢复苏, 工业硅和有机硅价格延续下跌趋势。 根据公司经营数据, 2023Q3公司工业硅/ 110生胶/ 107胶/混炼胶/环体硅氧烷/气相法白炭黑均价(不含税) 分别为 1.18/1.17/1.21/1.09/1.20/1.04万/吨,相比 2023Q2分别变化-12.48/-11.16/-8.70/-22.16/-12.74/-18.60%, 工业硅及有机硅均已跌破行业成本线,公司具备电价、一体化成本优势,即使在价格底部区间,业绩仍有一定韧性。 产销量方面,因三季度主营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公司工业硅存在部分检修,工业硅、有机硅产量有所下滑,二季度行业库存处于累积状态,一定程度上滞压工业硅价格,因此第三季度公司逐步开始去库存,销量有所提升。 2023Q3工业硅/ 110生胶/ 107胶/混炼胶/环体硅氧烷/气相法白炭黑销量分别为 36.18/11.81/8.58/3.38/3.44/0.41万吨,相比 2023Q2分别变化+50.26/+63.38/+6.12/+119.33/+141.41/+62.06%。随着多晶硅陆续投产以及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对有机硅需求的改善,我们预计工业硅价格目前已经处于底部区间,未来价格、价差有望逐步修复。 布局下游光伏及碳化硅领域,硅产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规划打造光伏一体化产业链, 其中多晶硅项目共计规划 40万吨,中部合盛 20万吨项目已经处于试车阶段,东部合盛 20万吨项目建设中, 预计 2024年一季度陆续投产。 同时 20GW 光伏组件同步建设,150万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项目也处于建设中, 产线规模大,装置设备先进,产业链集成、运输自动化,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光伏组件发展绿电供自身工厂使用, 未来有望形成工业硅-硅料-切片-组件-光伏玻璃-光伏电站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碳化硅新材料方面,合盛新材 2万片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衬底及外延片产业化生产线项目已通过验收,并具备量产能力, 6英寸晶体良率达到 90%,外延片良率达到 95%; 6英寸衬底和外延片已得到国内多家下游器件客户的验证。 未来随着光伏、碳化硅产业链的投产及发展,公司产业链更加齐全,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投资建议由于 2023年工业硅和有机硅价格出现回落, 业绩有所承压, 我们下调 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94、 38.55、 45.16亿元,同比增速为-43.8%、 33.2%、 17.1%,较前值 2023-2025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 20.01%、 17.49%、 26.75%。 对应 PE 分别为 23、 17、 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 安全生产风险; (3) 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3-10-31 31.52 -- -- 32.35 2.63%
32.35 2.63%
详细
事件描述2023年 10月 27日晚,华鲁恒升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93.46亿元,同比下降 15.92%;实现归母净利润29.27亿元,同比下降 47.11%; 2023Q3实现营收 69.87亿元,同比增长 7.91%,环比改善 10.8%;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8亿元,同比增长 18.84%,环比改善 31.2%。 主营产品价差改善,新能源材料产销量大幅提升,公司盈利毛利率环比改善2023Q3, 原材料煤炭价格回落,主营产品价格有所上涨,价差改善。 根据百川数据, 2023Q3动力煤(Q:5000)市场均价 771.63元/吨,环比变化-5.99%, DMF/醋酸/尿素/己二酸/辛醇价格分别为 5420.13/3653.16/2404.19/9452.53/11312.30元 / 吨 , 环 比 变 化+5.18/+17.62/+5.08/-0.56/+20.37%, 2023Q3毛利率 24.33%,环比改善 2.82pct。 产品产销量方面, 2023Q3新能源材料/肥料/有机胺/醋酸及衍生品生产量分别为 107.41/85.19/12.17/14.950万吨, 环比分别为+10.47%/+0.61%/-1.78%/-2.92%;新能源材料/肥料/有机胺/醋酸及衍生品销售量分别为 63.79/76.44/13.38/14.87万吨, 环比分别为+21.32%/-0.13%/+6.53%/-3.44%,新能源材料产销量环比大幅改善主要为公司高端溶剂项目上半年的陆续投产。 新项目投产持续推进,加速布局新材料打开未来发展空间公司煤气化平台后端多线布局,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成本控制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准。荆州基计划总投资 460亿元,一期项目投资 123亿元,主要建设年产 100万吨醋酸、 30万吨有机胺以及年产百万吨尿素功能化项目,目前气体动力平台及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一次投料成功,预计 2023.11陆续进入正常运行状态。 此外荆州基地绿色新能源项目投资 50.54亿元,建设年产 20万吨 BDO、 16万吨 NMP 及 3万吨PBAT 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 10万吨/年醋酐项目,蜜胺树脂单体材料项目,蜜胺树脂单体材料原料及产品优化提升项目。荆州基地作为公司资本开支的重要项目,新项目的投产将打开公司新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华鲁恒升是国内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以煤气化平台为基础,构筑一体化运行模式,具有较强的成本控制优势,目前产品价格仍处于底部区间,叠加公司新产能项目投产,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96、 62.59、 72.64亿元,同比增速为-26.9%、36.2%、 16.1%, 2023-2025年业绩较前值分别变化-23.24%、 -19.84%、 -15.08%, 对应 PE 分别为 15、 11、 9倍。维持“买入”评级。
泰和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10-30 15.53 -- -- 16.83 8.37%
16.83 8.37%
详细
事件描述10月27日,泰和新材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9.10亿元,同比增长3.83%;实现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下降8.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12.2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4元/股。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9亿元,同比上升13.87%,环比上升4.31%;实现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增长384.62%,环比下降20.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542.86%,环比下降33.82%。盈利能力指标方面,2023年三季度销售毛利率24.85%,同比上升2.66pct;净利率11.17%,同比下滑1.15pct。ROE为5.02%。 氨纶市场景气度欠佳,四季度预计继续磨底2023年Q3,公司主要产品氨纶平均价格为33765.38元/吨,环比下降1.82%,而原料纯MDI价格涨幅较大,三季度平均价格为21193.85元/吨,环比上涨12.05%,原料价格上行带来成本端压力。根据百川盈孚,截至目前2023年共计新增产能18.2万吨,全年来看产能供应压力较大。三季度氨纶行业开工震荡上行,但需求仍然呈现旺季一般的状态,因此产品价格继续触底。考虑到四季度PTMEG前期投产产量或将逐渐放量,氨纶用PTEMG市场价格或将窄幅下滑,成本端或有所改善,综合来看,供大于求下,氨纶市场承压或将存在下行压力,但考虑到行业利润持续亏损情况,下滑幅度或将有限。芳纶产能持续增长,2024年预计产能达到4万吨由于供需格局相对较好,芳纶盈利能力维持稳定。间位芳纶得益于国内防护领域需求,价格依旧坚挺,工业过滤领域则受水泥、钢铁、筑路等行业的影响存在波动;由于产能投放,对位芳纶三季度价格略有下降,但随着公司市占率显著提升,议价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持续推动芳纶产业化落地。公司原本为全球间位芳纶龙头,2023年大力扩产对位芳纶产能。10月初,高伸长低模量对位芳纶产业化项目一期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对位芳纶年产能新增3520万吨。宁夏1.2万吨对位芳纶项目预计于四季度正式投产上量。2023-2024年陆续有新产能落地,产能规模不断扩张,到2024年预计名义产能将达到至4万吨。积极布局新材料业务,芳纶涂覆及绿色印染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在持续加码布局氨纶、芳纶等主营业务的同时积极研发新技术,拓展新业务。间位芳纶涂覆:公司是国内首家启动锂电隔膜芳纶涂覆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先发优势显著。根据公司披露的投资者交流纪要,公司基于产业链优势切入芳纶涂覆隔膜市场,发挥产品成本和性能优势。芳纶涂覆隔膜下游锚定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目前已向多个头部企业进行送样检验,大部分已经进入测试小批量电池阶段,有望明年开始贡献收入。绿色印染:泰和新材开发的绿色印染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降本增效的优势,这一颠覆性技术公司在纺织品染色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公司披露的公告,该技术以天然生物质为原料,赋予纺织品在无盐、无碱、常温条件下快速染色的性能,实现节水80%、节约蒸汽50%、节电30%、降碳35%,彻底改变传统印染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现状。2023年9月28日,4万吨/年纤维绿色化处理技术产业化项目在山东蓬莱正式投产,目前公司已经有小批量订单。绿色印染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项目,预计产能将持续扩大。 投资建议泰和新材是氨纶、芳纶双料龙头,产品产能位于领先地位。公司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显著,成本优势领先。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新材料,芳纶涂覆及绿色印染打开第二增长曲线。由于氨纶盈利季度低于预期,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期,预计泰和新材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3.42、6.69、8.90亿元(2023-2025年原值6.12、11.40、13.10亿元),EPS0.40/0.77/1.03元,对应PE为38.52X/19.70X/14.81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