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9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4-05-13 4.66 -- -- 4.70 0.86%
4.70 0.86% -- 详细
2023 年业绩稳健增长, 2024Q1 业绩受春节因素影响有所波动近日,公司公众号消息, 美年健康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优化数字资产的管理,将数字资产纳入公司的财务报表。 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108.94 亿元(同比+26.44%,下文都是同比口径),归母净利润 5.06 亿元(+190.45%), 扣非归母净利润 4.63 亿元(+181.61%), 毛利率 42.79%(+8.45 pct),净利率 6.14%(+11.68pct)。 单看 2024Q1, 公司实现营收 18.01 亿元(-14.91%), 归母净利润-2.87 亿元(-66.67%), 扣非归母净利润-3.02 亿元(-71.58%), 毛利率 28.04%(-4.49 pct),净利率-17.17%(-9.43pct)。我们看好公司的长期发展, 新增 2026 年盈利预测, 考虑经济环境影响, 下调2024-2025 年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7.66/7.35/11.19 亿元(原预测 9.75/12.53 亿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2.6/23.5/15.5 倍, 维持“买入”评级。 体检人次持续增长,综合客单价持续提高2023 年公司“美年大健康”品牌实现收入 84.32 亿元,占比 77.4%;“慈铭”和“慈铭奥亚”实现收入 22.77 亿元,占比 20.9%;“美兆”品牌实现收入 1.85 亿元,占比 1.7%。截至 2023 年底,公司旗下体检中心数量为 596 家,其中控股体检中心 306 家,参股体检中心 290 家。 2023 年公司接待 2834 万人次, 同比增长13.0%,其中控股体检中心接待 1755 万人次, 同比增长 13.7%。团体客户和个人客户占收入比分别为 80%:20%。 2023 年综合客单价为 620.8 元(2022 年 558.4元), 同比增长 11.2%。 2023 年期间费用率控制较好2023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3.53%、7.64%、 2.75%、 0.58%,同比-0.04pct、 -1.72pct、 -0.55pct、 -0.08pct, 2024Q1 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8.47%、 11.63%、4.14%、 0.73%,同比+2.28pct、 +2.71pct、 +0.12pct、 +0.89pct。 风险提示: 体检中心扩张过程中的管理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4-05-09 4.54 -- -- 4.70 3.52%
4.70 3.52% -- 详细
2023年收入实现高增长,盈利能力明显恢复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2023年营业收入 108.94亿元(+26.44%),归母净利润 5.06亿元(+190.45%),扣非净利润 4.63亿元(+181.61%),经营现金流净额 20.24亿元(+30.34%)。 2023年体检服务收入 105.61亿元(+28.81%),拆分量价来看,控股门店接待人次 1755万(+13.7%),参股+控股接待人次 2834万(+13.0%),综合客单价(包含入职体检和职业病检查,剔除核酸检测) 620.8元(+11.2%);从收入构成来看,团检:个检占比 80%:20%,个检占比同比+2.8pct。 盈利能力随着规模效应加强明显恢复: 2023年毛利率为 42.79%(+8.35pct), 其中体检服务毛利率为 42.06%(+9.51pct)。 2023年销售费用率为 23.53%(-0.38pct),管理费用率为 7.64%(-1.68pct),研发费用率为 0.58%(-0.08pct),财务费用率为 2.74%(-0.61pct)。 2024Q1收入由于高基数等有所下滑, 费用端合理2024Q1营业收入 18.01亿元(-14.91%),归母净利润-2.87亿元(-66.67%),扣非净利润-3.02亿元(-71.58%),经营现金流净额-5.43亿元(-807.2%)。 公司收入同比下滑主要因为: (1)体检行业存在明显季节性特征,Q1为业务淡季,到检人次较少导致季度收入相对较低; (2) 2023Q1由于承接 2022年底因为疫情未到检需求导致基数较高; (3) 2024Q1社会恢复常态运转,企业年度会议增加,个人出行增加,皆导致签单客户延迟到检。 利润方面, 同比 2023Q1, 2024Q1收入减少 3.16亿,营业成本同比减少 1.28亿(毛利率下降 4.68pct 至 28.04%),期间费用减少 0.22亿(合计费率+5.65pct),营业利润减少 1.65亿,没有其他较大额度的费用, 再加上所得税费用减少 0.24亿,少数股东损益减少 0.27亿,归母净利润减少 1.15亿元, 由此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系收入规模下滑固定成本摊薄减少导致毛利率下滑,费用率整体合理,利润端仍在正常经营范畴内, 提质增效仍在显现。 创新产品打开业绩增量空间, 个检业务提升迅猛公司打造了一系列创新产品,“脑睿佳”在行业内率先实现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风险评估,“肺结宁”优化“体检+绿通”业务模型, “美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心理健康科普资讯和心理健康全方位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还延伸检后服务,重点布局胃肠中心、中医中心、睡眠中心等医疗专项中心,打开业绩增量空间。 公司成立个检发展中心,推动个检营销全年常态化,增加用户粘性和复购率。 2023年公司在个检业务方面提升迅猛, 抖音快手等短视活流量双增长,此外,公司还与华为等国内大模型技术公司论证开发医疗数智 AI 健管大模型,致力于推出业内首个健康管理 AI 机器人“健康小美”,为用户提供专业智能的“数智健管师”服务。 组织变革加大管理,培养人才助力后续发展2023年公司陆续成立华南与华中两个大区,落位 22个城市群。 同时,公司启动管培生计划,选拔和培养一批拥有跨领域创新经营和精细化管理能力的青年干部。 2024年,公司计划在全国各地全面建立城市群,逐步立区,加速提升组织力,进而推动管理提效,且将强化干部管理,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启动中青班二期计划,持续推进管培生计划,储备优秀青年人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 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123.10/141.56/162.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13/12.27/15.25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21.80/14.46/11.63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不及预期。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4-05-06 4.48 -- -- 4.70 4.91%
4.70 4.91% -- 详细
美年健康于 4月 25日发布 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收入 109亿元(+26%,同比口径, 下同); 归母净利润 5.06亿元(+190%), 2022年归母净亏损5.59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 4.63亿元(+182%), 2022年扣非归母净亏损5.67亿元, 2023年同比大幅扭亏转盈。 美年健康于 4月 30日发布 2024年一季报:公司实现收入 18亿元(-15%),归母净利润-2.87亿元(-67%), 扣非归母净利润-3.02亿元(-72%)。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 公司旗下体检中心数量 596家, 其中控股 308家。 投资要点: 2023年公司经营实现量价齐升和规模效应。 剔除核酸检测人数,2023年公司共计接待 2834万人次(+13.0%), 其中控股体检中心接待 1755万人次(+13.7%);综合客单价 620.8元,同比增长 11.2%。 规模效应体现, 2023年毛利率 42.79%, 同比提升 8.35pct。 高基数和高经营杠杆属性, 导致 2024年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 体检行业受企事业单位员工福利预算确定、 居民体检习惯等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季度为业务淡季; 由于需求后延和阳康增量,2023年一季度淡季不淡; 而 2024年一季度由于企业客户年会增加、个人客户出游增加, 导致已签单客户延迟到检。 2024年一季度延迟到检, 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 导致收入同比下滑。 另一方面, 由于体检业务有较大部分成本和费用偏刚性, 业务淡季造成季节性亏损。 以客户为中心, 产品、 服务、 营销体系升级。 产品: 推出“脑睿佳”“肺洁宁”“美年心理健康”“消化道动力筛查” 等创新产品, 2023年 12月公司与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启动“中国百万人群脑体检筛查计划”, 合作共建中国人脑大数据平台,完成 3年 300万人次脑健康筛查任务。 服务: 通过全覆盖的数据反馈及分析, 依据 17个客户关键服务触点, 制定精细化医疗运营实施地图和客户全旅程服务地图, 并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人效。 B 端业务升级, 成立团检发展中心, 筛选重点客户形成集团大客池,制定差异化大客销售打法, 管控三方渠道, 盯进省区大客商机储备, 统筹大客的全国/跨区需求; 打造 B 端客户综合福利解决方案管理平台“美年有约”, 集企业体检进展、 报告查询、 团体健康分析于一体,对接资源如公立医院就医、 福利平台、 绿通服务等, 满足企业客户健康管理的多元需求。 星辰 CRM 系统已实现全国 100%覆盖, 实现营销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关注城市使用活跃度、 日人均拜访、 商机储备额三个销售过程指标。 C 端发力美团和抖音、 快手渠道, 升级“美年甄选” 沉淀私域流量, 实现团体套餐业务和个检专检业务协同增收动能释放, 构建“团检公域持续导入流量, 私域留存复购及转化流量” 的闭环营销体系。 公司独具过亿人次的影像数据和 2亿人次的结构化健康体检数据,开展数据资产入表工作。 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指出“完善个人健康数据档案,融合体检、 就诊、 疾控等数据, 有序释放健康医疗数据价值”。 公司积极响应, 成为第一批数据资产入表的 24家上市公司之一。 打造体检大数据+AI 的“新质生产力”。 公司与华为、 润达医疗合作开发 AI 健管机器人“健康小美”, 并在已有的脑卒中/脑认知/冠脉钙化积分/肺结节/心电图/乳腺超声/眼底 AI 诊断, 超声 AI 质控, 儿童骨龄 AI 评估的基础上, 进一步论证推出 AI 精准营养解决方案、 中医智能体检、 肝健康、 血管健康以及 AI 血糖专项管理等产品与服务。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调整了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26亿元、 153亿元、 184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16%、 22%、 20%;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52亿元、 12.50亿元、 15.35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 69%、 47%、 23%; PE 分别为 20倍、 14倍、11倍。 公司是国内预防医疗赛道龙头企业, 致力于升级为全生命周期数字健康管理引领者。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精细化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 组织架构优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医疗纠纷风险; 商誉减值风险。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4-05-03 4.48 -- -- 4.70 4.91%
4.70 4.91%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报和 2024 一季报,公司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108.9亿元,同比增长 26.4%; 归母净利润 5.1 亿元,同比增长 190.5%; 扣非净利润4.6 亿元,同比增长 181.6%。 2023Q4 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36.8 亿元,同比增长29.8%; 归母净利润 2.8 亿元,同比增长 264.0%,扣非净利润 2.4 亿元,同比增长 263.2%。 2024Q1 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18.0 亿元,同比下降 14.9%; 归母净亏损 2.9 亿元, 去年同期亏损 1.7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71.9%,扣非净亏损 3.0亿元, 去年同期亏损 1.8 亿元,亏损同比扩大 71.6%。 23 年度业绩超过预期, 体检业务量价齐升。 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增长26.4%, 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增加 10.7 亿元。 2023 年体检行业复苏势头强劲, 公司业务进入需求推动、量价齐升的良性发展通道。截至 2023 年底,公司旗下体检中心数量达 596 家,其中控股体检中心 306 家,参股体检中心 290 家。2023 年公司共接待 2834 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13.0%,其中控股体检中心接待 1755 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13.7%。团体客户和个人客户收入占比为4:1, 个人客户收入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 2.8pct,综合客单价为 620.8 元,较2022 年 558.4 元增长 11.2%。 24Q1 行业周期性波动,业绩阶段性承压。 公司 2024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下降14.9%, 主要系 2023 年一季度外部环境影响导致收入基数偏高, 同时 2024 年一季度各企业年会比过去两年显著增加, 叠加春节期间个人出行出游人次创历史新高,导致已签单客户一季度延迟到检所致。 2024 年一季度归母净亏损2.9 亿元, 因公司所处体检行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依照惯例机构或个人在春节前后较少安排体检计划,但公司房租和人员工资等固定支出并未减少,导致一季度季节性亏损。 推动 AI 健管应用落地, 打造行业新质生产力。 2024 年 4 月 15 日,公司与华为云、润达医疗合作开发的医疗 AI 健康管理机器人“健康小美”内测版正式上线, 在体检档案和健康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并与公立医院深度合作,为客户评估健康风险并提供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 同时公司进一步整合数据资源, 基于累计过亿人次的影像数据和 2 亿人次的结构化数据流量, 打造体检行业“ 新质生产力”。 通过团检业务持续推进政企大客引领的 B 端业务升级, 着重拓展“银行、通讯、公安、能源、电力、教育 ”六大系统大客;通过个检业务快速推进面向 C 端的客户数字化运营体系,深耕个检市场。 投资建议: 美年健康经过多年的投入和积淀,在精细化管理上开始初见成效,品质提升、口碑回升。 当前体检行业复苏势头强劲, 整体进入依靠品质提升来推动价格上涨的良性循环周期。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26/12.01/14.53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63.38%/45.35%/21.05% , EPS 为0.21/0.31/0.37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1/14/12 倍,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体检质量事件影响对公司品牌的风险、经济波动使得企业体检福利收缩的风险、并购门店经营不达预期致商誉减值的风险。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4-04-26 4.54 -- -- 4.89 7.71%
4.89 7.71% -- 详细
2024年4月24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108.9亿元(+26.4%,同比,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去年同期为-5.6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63亿元,去年同期为-5.7亿元。 分季度来看,2023年Q4公司实现收入36.8亿元(+29.8%);实现归母净利润2.8亿元,去年同期为-1.7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4亿元,去年同期为-1.4亿元。 经营分析四大品牌协同发展,量价齐升促业绩增长。2023年,公司旗下“美年大健康”品牌实现收入84.32亿元,占比77.4%;“慈铭”和“慈铭奥亚”实现收入22.77亿元,占比20.9%;“美兆”品牌实现收入1.85亿元,占比1.7%。公司旗下体检中心数量为596家,其中控股体检中心306家,参股体检中心290家。公司共计接待2834万人次(含参股体检中心并剔除核酸检测人数),同口径下同比+13.0%,其中控股体检中心接待1755万人次,同比+13.7%。团体客户和个人客户占收入比分别为80%:20%,个人客户收入占比同比提升2.8pct。综合客单价为620.8元,同比+11.2%数字化运营赋能发展,布局AI持续创新。2023年公司实现全业务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慧体检云平台扁鹊已经实现了95%以上的分院覆盖,进一步完成了核心业务的流程再造。扁鹊和LIS、PACS、心电云平台等医技SAAS群,实现体检预约、现场检查、检验、影像诊断、报告生成等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公司持续以健康体检大数据与AI人工智能结合,发布全国第一款聚焦脑卒中与阿尔茨海默症早筛创新产品“脑睿佳”,率先于业内推出肺结节全程化闭环管理服务包产品“肺结宁”等。我们看好“AI+医疗”不断开花结果,为公司业务发展赋能。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内专业体检行业龙头的长期发展前景,上调24-25年利润预测,24-25年归母净利润原预测值为7.94/10.58亿元,现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8/12.06/15.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2%/47%/26%,EPS分别为0.21/0.31/0.39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21/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质量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客流量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商誉减值风险;连锁化经营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股票质押风险等。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4-02-01 5.06 -- -- 5.72 13.04%
5.72 13.04%
详细
事件:2024 年 1 月 28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度业绩预告,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107.3~110.5 亿元( +25.75%~29.50%),实现归母净利润 4.6~5.7亿元( +186.28%~206.91%)。 点评: 收入超预期, 业务持续稳健发展2023 年公司成功扭亏( 去年同期归母亏损 5. 3 亿元), 23 单 Q4 公司实现营收约 35.1~38.3 亿元( +181%~200%),约实现归母净利润2.3~3.4 亿元( +259%~335%),业绩亮眼。疫情结束以来体检行业强劲复苏,公司作为民营体检行业龙头, 抓住机遇, 从多个维度夯实竞争优势。 第一,体检需求特别是对慢性基础病专项检查和中高端健康管理的需求持续膨胀, 公司持续挖掘中高端客户市场,进入量价齐升的良性发展通道。 第二,公司团个检业务体系协同发展, 通过建立闭环营销体系和强化政企大客引领,成功释放团体套餐业务和个检专检业务的协同增收潜力。 第三,公司持续探索创新业务, 致力于打造差异化优势单品。 第四,公司坚持数字化运营与品质驱动, 通过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医疗品质得到提升, 医疗质量体系持续完善,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满意度双高。 修炼内功与外拓并行,民营体检龙头开启新征程公司门店并购稳定进行, 23 年 10 月公告收购 13 家门店股权, 承诺2023-2025 年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51、 0.64、 0.76 亿元,业绩增长得到进一步助力。在关注自身内部经营效能改善的同时,公司也积极拓展外部合作,与润达、华为合作打造全国首款健康管理 AI 机器人,增强竞争优势,打开新业绩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民营体检行业稀缺标的, 内部精细化管理措施初见成效, 我们看好公司兑现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民营体检行业竞争格局的边际向好为公司长期发展带来新空间, 考虑到公司近期发布的股权激励目标,我们适度上调预期, 预计公司在 2023~2025 年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07.30/124.52/139.66(前值 107.30/118.84/131.4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5.7%/16.0%/12.2%(前值+25.7%/10.8%/10.6%);将实现归母净利润 5.27/8.99/11.91(前值 5.27/7.54/9.27) 亿元,同比增长198.8%/70.7%/32.4%(前值+198.8%/43.1%/23.0%),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参股门店并购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4-01-31 5.08 -- -- 5.72 12.60%
5.72 12.60%
详细
美年健康发布于 2024年 1月 28日公告《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7.3亿至 110.5亿元, 同比增长 25.75%至29.50%; 2023年归母净利润 4.6亿至 5.7亿元, 同比增长 186.28%至206.91%, 去年同期归母亏损 5.3亿元。 投资要点: 体检龙头高质量发展, 2023年营业收入超出市场预期, 受益于以下方面: 1.健康体检消费需求升级。 公司积极挖掘中高端客户需求, 提升高端客户占比。 2.团检与个检协同发展。 形成“团检公域持续导入流量, 私域留存复购及转化流量” 的闭环营销体系, 强化团单的裂变与沉淀, 实现团体套餐业务和个检专检业务协同增收。 3.创新引领增长, 聚焦脑睿佳、 肺结宁、 胶囊胃镜、 基因盒子等创新或优势单品, 建立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4.数字化运营与品质驱动。 5.强化组织变革与总部赋能, 优化组织覆盖半径, 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展望 2024年, 公司坚持高质量利润为导向的可持续增长。 公司在学科建设和数字化战略方面落地重要合作项目。 1月 25日,美年健康浙江公司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签约合作推进“健康浙江百万人群队列” 研究项目, 项目将建立国内首个百万级人群队列、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 旨在推动重大慢性疾病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 目前, 此项目已在浙江美年大健康各分院同步开展。 AI 技术方面,美年健康联合主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AIGC 医疗健康专业赛。 1月 17日, 美年健康与华为云、 润达医疗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国内首款健康管理 AI 机器人“健康小美” 数智健管师。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我们参照业绩预告中值微调了 2023年盈利预测, 并小幅上调了今后两年的盈利预测。 预计 2023至 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109亿元、 131亿元、 159亿元, 同比增长 28%、 20%、22%;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15亿元、 9.06亿元、 13.89亿元, 同比增长 197%、 76%、 53%; 对应 PE 分别为 38倍、 22倍、 14倍。 公司是国内健康体检龙头, 2023年以来进入需求推动、 量价齐升的良性发展通道, 中长期看好公司预防医学平台价值。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体检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组织变革不及预期的风险; 数字化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 商誉减值风险; 降本增效不及预期的风险。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4-01-31 5.08 -- -- 5.72 12.60%
5.72 12.6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 2023 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107.3亿元-110.5 亿元,同比增长 25.8%-29.5%,归母净利润 4.6 亿元-5.7 亿元,同比增长 186.3%-206.9%,扣非净利润 4.6 亿元-5.7 亿元,同比增长 181.0%-200.4%。 2023Q4 单季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35.1 亿元-38.3 亿元,同比增长 26.3%-37.8%,归母净利润 2.3 亿元-3.4 亿元,同比增长 258.6%-334.5%,扣非净利润 2.3 亿元-3.4 亿元,同比增长 259.7%-336.1%。 营收超过预期, 业绩扭亏为盈。 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预计增长 25.8%-29.5%,归母净利润预计较去年同期增加 9.9 亿元-11.0 亿元; 在疫后复苏背景下体检需求如期恢复,公司全年营收超过预期,实现扭亏为盈。 2023 年公司整体进入需求推动、量价齐升的良性运营周期, 主要得益于: 1) 满足日益增长的体检需求, 提升中高端客户占比; 2) 构建团检与个检协同发展的业务体系; 3)关注创新差异化单品,建立产品优势和技术壁垒; 4)打造数字化运营平台,提升服务品质; 5)强化组织变革,实现降本增效。 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2023 年 12 月 7 日,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 拟授予股票期权数量为 7828.5 万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2.0%,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 4.29 元/份, 同时设置三年考核目标: 2024 年-2026 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 111 亿元、 128 亿元( +15%)、 140 亿元( +9%),或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8 亿元、 12 亿元( +50%)、 15 亿元( +25%)。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以实现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目标。 投资建议: 美年健康经过多年的投入和积淀,在精细化管理上开始初见成效,品质提升、口碑回升。 行业层面,疫情使得部分小型体检公司退出市场,竞争格局优化; 疫情过后体检行业的需求如期恢复, 进入依靠品质提升来推动价格上 涨 的 良 性 循 环 周 期 。 我 们 预 计 公 司 2023-2025 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5.53/9.13/12.16 亿元,同比增长 203.70%/65.07%/33.22%, EPS 为 0.14/0.23/0.31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35/21/16 倍,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体检质量事件影响对公司品牌的风险、经济波动使得企业体检福利收缩的风险、并购门店经营不达预期致商誉减值的风险。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3-12-11 6.35 -- -- 6.22 -2.05%
6.22 -2.05%
详细
事件:2023年12月7日公司发布股权激励方案,考核目标:2024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11亿元或归母净利润不低于8亿元,2025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28亿元或归母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2026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40亿元或归母净利润不低于15亿元。 点评:股权激励彰显公司信心,长期成长空间广阔根据股权激励计划,公司计划拟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为7,828.50万份,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391,425.3923万股的2.00%。 从覆盖人群看,公司本次股权激励方案首次授予权益数量合计360人,包括5名高管、355名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覆盖范围广,进一步绑定公司核心成员,长期发展动力足。 从费用影响看,公司预计摊销的股权激励费用总额为1.34亿元,2024~2027年分别为6167.61/4351.00/2313.39/582.91万元。若加回,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有望不低于8.62/12.44/15.23亿元。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民营体检行业稀缺标的,内部精细化管理措施初见成效,本次股权激励方案的出台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公司业绩兑现确定性进一步提高。我们看好公司在民营体检行业的长期发展空间,预计公司在2023~2025年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07.30/118.84/13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7%/10.8%/10.6%;将实现归母净利润5.27/7.54/9.27亿元,同比增长198.8%/43.1%/23.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参转控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3-12-11 6.35 -- -- 6.22 -2.05%
6.22 -2.05%
详细
美年健康于 12月 6日发布《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拟授予股票期权 7828.50万份, 占公司总股本的 2%; 其中首次授予 6654.22万份, 占公司总股本的 1.7%, 行权价 4.29元/份, 首次授予对象 360人,包括公司董事、 高管、 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 投资要点: 利润考核目标高。 本激励计划的考核期为 2024年至 2026年, 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要求 2024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111亿元或归母净利润不低于 8亿元, 2025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128亿元或归母净利润不低于 12亿元, 2026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140亿元或归母净利润不低于 15亿元。 强化利益一致性, 增强业绩确定性。 激励计划有利于充分调动公司董事、 高管、 中层干部及核心骨干人员的积极性, 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有效地将股东利益、 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 健全长效激励机制, 叠加组织变革, 公司管理效率有望持续提升。 一方面, 公司重视人才培训和引进, 特别注重同时具备“管理+医疗”专业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激励计划有利于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 公司持续深化组织变革, 推进大区化组织升级, 通过构建城市集群的核心经营单元, 优化组织覆盖半径, 以扁平化管理模式提升组织效能, 推进集采中心、 人力共享中心与财务中心建设,持续打造高效能、 强执行的组织, 内部管理有望持续向好。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 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105亿元、126亿元、 153亿元, 同比增长 23%、 20%、 22%;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62亿元、 8.92亿元、 13.55亿元, 分别同比扭亏、 同比+59%、同比+52%; 对应 PE 分别为 45倍、 28倍、 18倍。 公司是国内民营健康体检龙头, 今年以来进入需求推动、 量价齐升的良性发展通道,中长期看好公司预防医学平台价值。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数字化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 组织变革不及预期的风险; 商誉减值风险; 降本增效不及预期的风险; 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3-12-11 6.35 -- -- 6.22 -2.05%
6.22 -2.05%
详细
事件:2023年12月6日公司发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以4.29元/份授予7838.5万份股票期权(占总股本2%),首次授予85%,预留15%,首次授予对象人数为360人,包括董事、高管共5人及355人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激励充分,助力员工积极性提升。此次激励的考核目标为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111/128(+15%)/140(+9%)亿元,或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12(+50%)/15(+25%)亿元,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影响,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62/12.44(+44.31%)/15.23(+22.49%)亿元,实现快速增长,表明公司对后续盈利能力快速提升的信心。 公司客单价有望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有望快速恢复。公司近年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相较公立机构拥有明显价格优势,相较其他民营体检机构,在门店数量优势的基础上,新增脑健康等创新产品差异化优势,在行业整体需求稳健、优质需求紧缺的环境下,对终端客户的选择权扩大,公司加大政企大单开发,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有望实现客单价持续提升,此为中长期核心收入增长引擎。盈利能力提升主要来自:(1)收入覆盖固定成本费用后加速提增利润;(2)公司推进组织架构变革,将300个城市合并为50个城市群,整合中后台带来的管理成本下降,提质增效措施成效将逐步显现,利润增长空间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105.6/119.4/13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8.5/12.7亿元,对应PE分别为42.79/27.69/18.55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不及预期。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3-11-08 6.05 -- -- 6.31 4.30%
6.60 9.09%
详细
美年健康于 10月 30日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72.17亿元(+24.81%,同比口径,下同)、归母净利润 2.26亿元(+158.10%)、扣非归母利润 2.28亿元(+153.77%)。 2023Q3公司实现收入 28.12亿元(-1.11%)、归母净利润 2.15亿元(-22.71%)、扣非归母净利润 2.24万元(-17.23%),落在业绩预告中值偏上。 美年健康于 10月 26日发布《关于收购云南慈铭健康服务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公司部分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拟收购的十三家标的公司股权转让金额合计为人民币 3.73亿元。 投资要点: 前三季度量价齐升, 10月份到检保持旺盛态势。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客单价增长约 10%, 量价齐升驱动收入增长;其中单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 1.11%,原因是去年同期存在外部因素影响导致的高基数。 四季度是体检行业传统旺季, 公司整体签单趋势、到检和排期都比较饱满。 10月中旬,公司连续两个周末创下单日体检峰值;今年 10月 14日创下最高收入峰值 7700万元,往年收入最高的周六发生在11月份大约 6800~7000万元; 10月 31日周二也达到了 7000万元的单日收入高位。 近期公告拟收购十三家公司部分股权,收购完成后,美年健康将通过控股子公司持有云南慈铭 100%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侯马美年 44.20%股份、 怀化美年 41.71%股份、 昆明美兆 81.82%股份、 昆山慈铭 100%股份、 南昌信邦 100%股份、 沈阳奥亚 94.04%股份、深圳益尔康 100%股份、 武汉奥亚 100%股份、 成都金牛美年 100%股份、 莱芜美年 100%股份、 郑州美兆 53.60%股份、 厦门慈铭 100%股份。 十三家公司承诺的 2023~2025年合计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080万元、 6350万元、 7620万元。 开启内生增长和参变控双轮驱动。 截止 2023年 9月 30日,公司旗下正在经营的体检中心为 597家,其中控股体检中心 293家、 参股体检中心 304家。 目前参变控计划正稳步推进,将逐步把质地优秀和处于业绩爆发拐点的体检分院纳入上市公司; 并入上市公司的门店纳入集团预算管理,对其制定清晰的内生式增长目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今年以来公司进入需求推动、量价齐升的良性发展通道,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由于第三季度公司在人力与信息系统等方面投入增加,且提升相应销售佣金以鼓励销售健管人员加强对相关创新产品的重视度,我们下调了盈利预测。 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并购影响, 预计 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105亿元、 126亿元、 153亿元,同比增长 23%、 20%、 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62亿元、 8.92亿元、 13.55亿元,分别同比扭亏、同比+59%、同比+52%; 对应 PE 分别为 42倍、 26倍、 17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纠纷风险;数字化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组织架构优化不及预期的风险;商誉减值风险;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3-11-07 6.11 -- -- 6.31 3.27%
6.60 8.02%
详细
事件:2023年10月31日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17亿元(+24.8%);实现归母净利润2.26亿元(+158.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8亿元(+153.8%)。 点评:各项费用逐步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各项费用逐步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单Q3实现营业收入28.12亿元(-1.1%),实现归母净利润2.15亿元(-2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4亿元(-17.2%),单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基本持平主要系去年同期体检需求集中爆发导致基数较高,单三季度公司利润同比略有承压主要系公司23Q3门店规模增加、人力信息系统投入增加所致。 公司报告期降本增效成果初现,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22.89%(-0.87pct),管理费用率8.00%(-1.50pct),费用端优化成效亮眼。同期公司毛利率39.84%(+8.06pct),净利率4.30%,同比扭亏,公司数字化运营、组织变革的效果得到体现。从运营策略看,公司持续聚焦创新单品,推出“美年专检健康盒子”系列产品,大力推广胃肠标记物胶囊、磁控胶囊胃镜等新产品与明星产品,打造业绩增长新引擎。 团个检量价齐升,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优化报告期内,体检市场需求端复苏明显,体检人次和客单价稳健增长。 从体检人次看,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总接待体检人次2009万人,同比+10.4%,其中控股体检中心总接待人次1212万人,同比+11.1%。 团检/个检客户占收入比分别为78%/22%(上年同期82%和16%),公司拓展个检的市场战略有所体现。从门店数量看,报告期内公司旗下正在经营的体检中心为597家,其中控股体检中心293家(同比增加7家);参股体检中心304家,共覆盖全国316个城市。 从客单价看,23年前三季度控股门店平均客单价598元,同比+9%,其中团检/个检客单价分别为565/652元/人(上年同期513/640元/人),成功步入量价齐升的良性发展节奏。我们认为在需求拉动的市场背景下,随着公司医质和客服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完善,公司有望保证政企大客户和个体客户的长期高质量增长,实现业绩上团单和个单的双轮驱动。 投资建议:维持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民营体检行业稀缺标的,内部精细化管理措施初见成效,我们看好公司兑现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民营体检行业竞争格局的边际向好为公司长期发展带来新空间,考虑到公司费用成本的投入加大,我们适度下调预期,预计公司在2023~2025年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07.30/118.84/131.45(前值108.80/120.98/134.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7%/10.8%/10.6%(前值+27.5%/11.2%/11.0%);将实现归母净利润5.27/7.54/9.27(前值6.01/7.20/8.68)亿元,同比增长198.8%/43.1%/23.0%(前值+212.7%/19.9%/20.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收购医院经营爬坡不及预期,新建医院爬坡不及预期;智能电表订单量不及预期。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3-11-03 6.20 -- -- 6.31 1.77%
6.60 6.45%
详细
事件: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2.17亿元(+24.81%,表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 2.26亿元(+158.10%),扣非归母净利润 2.28亿元(+153.77%)。 2023Q3,公司实现收入 28.12亿元(-1.11%),归母净利润 2.15亿元(-22.71%),扣非归母净利润 2.24亿元(-17.23%)。 非经常性损益-895万元,主要系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个人所得税扣缴手续费返还等。利润业绩靠近预告中值,业绩符合预期。 三季度进入体检旺季, Q3收入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同比基本持平。 2023年公司整体经营环境进入需求推动、量价齐升的良性发展通道。在上半年体检行业传统淡季,公司历史性实现扭亏为盈。 Q3进入下半年体检行业旺季,但由于 2022年上半年疫情导致需求积压在第三季度形成高基数, 2023Q3收入基本实现同比持平。 2023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5%,主要得益于需求端量价齐升:一方面客单价得以提升,套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通过增加优质创新品类提价与优化客户体验、挖掘中高端客户需求;另一方面运营和服务改善,如通过精细化运营不断升级医质服务、持续强化面向 B 端的政企大客体系、数字化运营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发挥总部的专业赋能和平台支撑作用等,加强规模效应。 医质与品牌提升,降本增效持续体现。 截至 2023Q3,公司旗下正在经营的体检中心 597家,其中控股体检中心 293家,较上年同期增加 7家; 参股体检中心 304家。公司在疫情期间持续优化内部治理,改善销售体系等,实现降本增效。 2023Q3,公司毛利率 44.05%,同比下降 0.45pp、环比提升 2.71pp;净利率 9.07%,同比下降 2.73pp、环比下降 0.33pp。 量价齐升带来毛利率环比提升,但由于公司内部运营系统与营销方面的投入,净利率出现短期下降。 2023Q3,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 3.85pp,其中销售费用率 21.25%(+1.38pp),管理费用率 7.22%(+0.53pp),研发费用率 0.54pp(+0.07pp),财务费用率 2.75%(+0.17pp)。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但考虑到公司在数字化营销体系、创新产品推广等的投入,我们将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 6.37/9.24/12.66亿元下调 5.61/8.14/10.22亿元,当前 PE 估值为432/29/23倍。考虑到疫后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公司业务端快速修复、公司管理优化推进降本增效,业绩有望持续兑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疗事故风险;并购整合不达预期风险;客流不及预期风险; 政策变动风险。
美年健康 医药生物 2023-11-03 6.20 -- -- 6.31 1.77%
6.60 6.4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72.17亿元,同比增长 24.81%,归母净利润 2.26亿元,同比增长 158.10%,扣非净利润 2.28亿元,同比增长 153.77%,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 1.65亿元,同比增长 2779.76%。 2023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28.12亿元,同比下降 1.11%,归母净利润 2.15亿元,同比下降 22.71%,扣非净利润 2.24亿元,同比下降 17.23%。 利润增速亮眼,单季营收持平。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26亿元,扣非净利润 2.28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大幅增长 158.10%和 153.77%,公司业绩在体检行业传统淡季实现扭亏为盈,表现亮眼。 23Q3单季营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系 22Q3受外部环境影响,积压需求得到释放导致基数较高; 23Q3单季利润同比下降,主要系今年三季度门店规模有所增加,同时人力与信息系统等领域投入加大,相应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 1.4pct 和 0.6pct。 门店规模持续扩大,体检业务量价齐升。 截至 2023Q3,公司旗下在营体检中心 597家,覆盖全国 316个城市。其中控股体检中心 293家,参股体检中心 304家,数量较去年同期新增 7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前三季度的体检客单价由 548元提升至 598元,体检人数由 1091万人次增加至 1212万人次。 推动因素主要来源于: 1)服务质量提升后调整基础套餐单价; 2)加大政企大客户开发,持续优化客户结构; 3)搭建创新运营体系,推出创新产品。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已进入需求推动、量价齐升的良性发展通道。 投资建议: 美年健康经过 2019年以来 4年多的投入和积淀,在精细化管理上开始初见成效,品质提升、口碑回升;行业层面,过往 3年疫情使得体检行业全行业亏损,且部分小型体检公司退出市场,使得行业竞争格局优化,疫情过后行 业有 望 进 入依 靠品 质 提 升来 推动 价 格 上涨 的良 性 循 环 。 我们 预 计 公司2023-2025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5.53/9.13/12.16亿 元 , 同 比 增 长203.70%/65.07%/33.22%,EPS 为 0.14/0.23/0.31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44/27/20倍,首次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体检质量事件影响对公司品牌的风险、经济波动使得企业体检福利收缩的风险、并购门店经营不达预期致商誉减持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9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