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0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24-02-05 4.37 -- -- 4.92 12.59% -- 4.92 12.59% -- 详细
中国重工发布发布2023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8.8亿元至-7.4亿元,亿元,与与22年年同期相比大幅减亏。由于公司同期相比大幅减亏。由于公司Q4计提了大约8.6亿元的资产减值,因亿元的资产减值,因此剔除这部分影响,此剔除这部分影响,Q4单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达到0.9亿元~2.3亿元之间,亿元之间,环比环比Q3有明显改善。有明显改善。此外,我们预计资产减值的涉及船型均为高价质量船型,大船重工计提的大船重工计提的6.2亿元相比订单总量影响较小亿元相比订单总量影响较小。考虑到船舶是长周期板块,短期业绩低于预期并不影响长期业绩释放。继续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继续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公司发布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年业绩预告,预计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润为-8.8亿元至-7.4亿元,与22年年同期相比大幅减亏(22年同期的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预计2023年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9亿元至-10.5亿元,22年同期为-25.4亿元。 公司全年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人民币8.6亿元,由于Q1-Q3公司累计计提资产减值仅261万元,因此8.6亿元主要计在Q4。而公司Q4预计实现的归母净利润为-7.7亿元至-6.3亿元,因此若扣除资产减值的影响,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将转正,预计达到母净利润将转正,预计达到0.9亿元~2.3亿元之间,环比Q3有明显改善有明显改善。 从资产减值本身来看,大额减值主要集中在民船总装建造合同方面,包括承接的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新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部分集装箱船等新船型。由于此类船型技术含量高、建造工艺复杂,不可预见成本增加,公司出于审慎性考虑,公司年末进行了减值测试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由于计提减值的船型主要集中在LNG运输船和FPSO船上,我们根据克拉克森的统计,即大连船舶重工在2023年底持有2艘FPSO和13艘LNG运输船订单,我们考虑由于LNG运输船和FPSO的单船价值量高(如大连船舶重工在23年8月31日与中远海能签约的3艘LNG运输船订单,单船价值量预估2.33亿美元,合计订单总额超过50亿元),因此大连船舶重工在2023年计提的年计提的6.2亿元相比订单总值影响较小。 维持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投资评级。考虑到当期资产减值考虑到当期资产减值+后续首制船短期盈利压力较后续首制船短期盈利压力较大的影响,我们调低了中国重工后续的盈利预测,预计我们调低了中国重工后续的盈利预测,预计23/24/25年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分别达到-7.5/30.1/53亿元。亿元。考虑到船舶是长周期板块,相关上市公司释放业绩进程不一。我们认为,短期业绩低于预期并不影响长期业绩释放和新签订单的判断。结合近期国资委提出要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中字头央企有望受益。我们继续强烈推荐中国重工!风险提示:散货船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修复不及预期;中国重工内部生产效率提升不及预期;原材料、人工费用持续上涨;汇率波动风险;对于行业周期的预测与实际不一致。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23-12-06 4.08 -- -- 4.92 20.59%
4.92 20.59% -- 详细
中国重工是国内海洋开发装备领域核心龙头。 军品领域包括海洋防务装备,民品领域聚焦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海洋科考装备。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03.02亿元,同比增长 16.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亿元,上年同期为-12.50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45亿元,上年同期为-14.49亿元。 成本工程驱动毛利改善。 深入实施“成本工程”,持续压降制造成本,加强精益管理,提高生产效率背景下, 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8.71%,同比上升 3.22pct,公司净利率-0.4%,同比上升 4.67pct 。 其中,管理费用率 12.09%同比下降 2.31pct,销售费用率 0.75%同比下降 0.79pct,研发费用率 2.66%,同比下降 0.99pct。 2023年主建船型实现批量接单。 油船接单表现突出,共承接各类型油船订单 147万载重吨,占上半年经营接单总量 41.6%;坚持中高端转型战略,大力推进绿色和中高端船型经营接单, LNG 船等中高端船型实现连续接单。 在手订单充足持续得到释放。2023年6月底,中国重工在手订单1678.1万载重吨,新接订单 173亿元。大连造船新承接 4艘 17.5万立方米大型 LNG 船建造合同, 在建 17.5万立方米大型 LNG 船达到 8艘。大连造船与希腊船东签订 10艘 11.5万吨成品油船;北海造船完成 4艘 21万吨散货船批量订单, 推动此类船订单 33艘,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武昌造船承接 4艘 18500载重吨油/化学品船、 2艘 9200载重吨不锈钢化学品船、 3艘 13000吨甲板运输船。 船舶配套领域不断突破。 大连船推承接 2+2条 174000m3双尾鳍螺旋桨制造合同。 江增重工突破氢燃料电池领域“卡脖子”技术, 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用空压机 HC08通过试验检验。中南装备开发的 FPSO 项目液压油缸系统成功通过客户验收,签订首船套订单。 机电装备领域持续中标。 重庆长征中标国铁集团 C70E 型通用敞车和X70型集装箱专用平车共计 1700辆订单。江增重工承接首台 R123热泵压缩机合同。中南装备承接海外石油钻测采装备合同,中标引江济淮工程蜀山复线船闸和东淝河一线船闸改造工程液压启闭机项目。 战略新兴产业板块持续创新。船用清洁燃料供应系统方面青岛双瑞突破高压船用 LNG 供气系统(FGSS)技术;节能环保发方面青岛双瑞脱硫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智能装备等方面深耕工程机械涂装项目与汽车零部件行业机器人集成项目,参与新能源轻量化车身自动焊接生产线,保持在燃机、核电等高端行业对国产化替代的配套优势。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27 4.21 -- -- 5.08 20.67%
5.08 20.67%
详细
扭亏为盈,公司21年上半年盈利1.58亿元据公司半年报披露,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同比减少6.96%。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227.7%。毛利率为7.65%,同比增长33%。营业收入同比略有下降,主要由于产品建造及交付节点的不均匀分布影响。应对船用钢板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工成本上涨及人民币利率波动等不利因素,公司深入推进实施成本工程,加强成本前期策划和全过程管控,不断提高造船效率及准点交船率,持续改善盈利能力。 海洋运输装备板块同比增长390%,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订单408.43亿元,同比增长65.07%,其中,上半年海洋运输装备板块新接订单179.99亿元,同比增长390.84%,上半年公司完工交付船舶3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03%。全球海工市场企稳迹象明显,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板块新接订单137.87亿元,同比增长84.5%。战略新兴产业板块,公司紧抓海上风电持续补贴的有利时机,横向延伸、纵向拓展,上半年新承接订单26.87亿元,同比增长2.6%。当前,公司手持订单总额1223亿元,同比增长16%。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净值为-25.26亿元,主要系公司于上半年开展大宗物资集中采购,材料设备采购支出相对较高所致,体现公司订单饱满,开工率高。受钢材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工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毛利率仍同比增长33%,体现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效果明显。 航运指数持续新高,带动行业新造船订单爆发式增长2021年上半年,航运市场景气度持续回升,港口拥堵、海员不足等因素进一步加剧运力短缺。8月23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达4147点,突破4000大关,创下11年新高,较月初上涨26%,较年初上涨201%,比上年同期上涨178%。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 报3047.32,较2020年最低点834,增长265%。 新造船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集装箱船市场表现尤为显著。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累计成交新船订单749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2%。 细分船型看,集装箱船订单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我国船舶工业领跑全球,上半年三大造船指标全面回暖,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在四成以上。 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82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6.8%;造船完工量20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0%;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86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21.8%。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年至2023年每股净资产分别为2.69、 2.72和2.77元。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维持增持-A 建议。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回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新船价格下跌。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9-03 6.07 6.72 37.99% 6.22 2.47%
6.22 2.4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68.86亿元,同比下降13.91%;归母净利润为11.49亿元,同比上升20.24%。 主动调整经营策略,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滑。面对国际船舶市场的不利形势,公司坚持“不承接边际利润小于零或现金流为负订单”底线,从接单源头防控风险。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68.86亿元,同比下降13.91%,分产品看:1)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收入75.44亿元,同比增长21.65%,占全部营收的44.68%,主要由报告期内确认产品收入增加所致;2)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28.70/5.63/25.0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3.88%/73.95%/4.44%,一方面是因为报告期内确认收入的产品减少,另一方是由于公司主动调整优化经营策略。 亏损治理工作卓有成效,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公司大力推进处僵治困和亏损企业治理工作,2018年下半年完成了山造重工、青岛武船两家子公司的出售,子公司大船海工进入重整程序,有效减少上市公司体内的亏损源。公司紧密围绕核心主业,加强成本费用的管控力度,期间费用率较上年同期降低0.59pct。受益于低效资产的处置和发展质量的提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49亿元(+20.24%),销售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高1.69pct至11.54%,主营业务各项产品的销售毛利率均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 资产整合提高资产质量,将受益于海军装备市场的快速发展。南北船合并拉开了船舶行业整合重组的序幕,公司将以持有的中国船柴17.35%股权、武汉船机15.99%股权参与中国动力的资产重组,这将有利于公司聚焦主业主责、盘活存量资产。公司是海军装备的主要供应商,承担过多型军工重大装备的研发生产任务,我国海军舰船装备仍将处于建设高峰,公司未来业绩将受益于海军装备市场的快速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450.31/469.17/497.8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38/16.24/17.82亿元,EPS为0.07/0.07/0.0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89/84/77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民船复苏不及预期;军用产品列装速度不及预期。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9-02 5.99 6.81 39.84% 6.22 3.84%
6.22 3.84%
详细
首次覆盖中国重工,目标价6.81元,增持。公司产品包含航母、驱逐舰、潜艇等大型军舰,同时兼具民用高科技船、LNG船等制造能力,是一家综合大型船舶制造基地。随着国防战略从内陆走向深海,大国到强国必经航母之路。公司作为南北船第一大上市平台,两船合并将提高资产质量和运营效率。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0.05/0.06/0.07元,CAGR为18.32%,给与目标价6.81元,增持。 海军建设周期向上,大国工匠打造航母重器。1)未来海军建设仍是军费投入重点,蓝水海军打造航母集群,船舶数量和质量需求有较大空间;2)军舰从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转变,装备升级换代附加值逐步提高;3)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军船业务,出口有潜力。 民船周期波动,公司主动去杠杆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1)2017年公司积极实施债转股方案,资产负债率2016-2018年分别为68.74%,57.35%,54.78%,逐年降低财务杠杆;2)海洋工程业务去产能,重点发展科考船、破冰船、LNG船、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船型,剥离非核心业务。 小平台大集团,有望整合集团资产。1)中国重工上市公司2018年营收444.84亿,净资产844.36亿。中船重工集团2016-2018营业额为2800亿、2782亿、3050亿,净资产为1237亿、1321亿、1431亿。2018年从净资产来看资产证券化率为59%,仍有较大资产整合潜力;2)两船合并渐行渐近,机构改革或有利于提高运营效率。 风险提示:新产品列装低于预期;军费增速低于预期。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2-26 4.74 -- -- 5.65 19.20%
7.10 49.79%
详细
战略重组加快产能消化,集中度提升加速头部复苏。根据国资委主任肖亚庆的讲话,船舶行业将成为2019年国资委重点推进战略重组的领域之一。产能过剩是船舶行业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战略重组的实施将加快过剩产能的化解,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低迷环境下,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18年前10家企业新接订单量全国占比为76.8%,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公司作为我国造船行业的龙头型企业,在落后企业加速淘汰,产能加快化解的背景下,经营情况有望加快好转。 亏损剥离账款收回,资产转让有助轻装上阵。受需求持续低迷影响,海工装备存在交单难的问题,成为公司亏损的重要来源,2018年1-10月,山造重工和青岛武船分别亏损2.3和5.9亿元。公司通过出售山造重工和青岛武船股权,一方面,亏损源减少,盈利能力改善;另一方面,公司还将收回合计18.95亿元的负债,减少标的对公司资金的占用,资金状况进一步改善。 海军战略转型关键阶段,军船需求提供业绩支撑。我国海军舰船建造持续高景气,2018年下水主力舰船达到21艘、排水量达到15.7万吨。当前我国海军仍处于远洋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大型舰船仍需大力发展,在055等重点型号加速生产的背景下,舰船建造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增持评级。民船方面,战略重组和集中度提升有望加速公司经营环境改善,而海工资产的剥离将进一步减轻公司负担,有助于轻装上阵;军船方面,055等重点型号加快建造的背景下,军品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预计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9亿元、14.34亿元及16.2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5元、0.06元及0.07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92倍、74倍以及65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船舶行业战略重组不及预期;军品采购不及预期;民船复苏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9-02-20 4.69 5.49 12.73% 5.65 20.47%
7.10 51.39%
详细
一、中国重工:海军装备核心标的,拥有完备产业链的舰船研制龙头。 公司拥有军、民两条主线业务:军品方面,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海洋防务装备上市公司,产品包括航空母舰、核动力潜艇(分包)、常规动力潜艇、大中小型水面战斗舰艇、大型两栖攻击舰、军辅船、水中兵器等;民品方面,公司是国内民船建造三大集团之一,产品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气船、海工船、海洋工程装备及其他装备等。 二、行业迎来双拐点:军船订单19年较高增长确定性大,民船处长周期底部现逐步回暖。 军品:海军装备订单短期看19年较高增长,长期看仍处造舰高峰。 2019年是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也是海军军改调整结束后的第一年,海军装备订单或将迎来补偿性地较高增长,公司作为国内舰船建造龙头或将充分受益。此外,公司陆续获得舰船军贸订单,军贸市场或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民品:民船处在长周期底部现逐步回暖,船价抬升叠加钢价下跌利于龙头船厂盈利改善。2018H1公司海洋运输装备订单同比增长72.2%,民船订单增长源于:民船市场自2016年底部以来逐步回暖; 民船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造船产能加速出清,且新造船订单进一步向优势船厂集中。更为关键的是,随着新造船价格逐步抬升,叠加船钢板价格高位下跌,民船龙头企业盈利拐点或已到来,将得到逐季改善。此外,公司拟出售海工业务主体股权,海工订单风险得到释放。 三、投资策略:军工市值第一股,配置价值凸显。当前公司股价、PB(=1.24)估值均处于上市以来底部位置,且与两次定增价格(2016/2017年两次增发价分别为5.43、5.78元)相比倒挂明显;2018年8月以来,控股股东发布3个增持计划(已增持11.32亿元),彰显集团对公司发展前景的看好。我们认为,公司将于2019年迎来海军装备订单较高增长与民船底部逐步回暖的双重利好拐点,预计2018~2020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13.5、17.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99X、78X、62X。作为国内军工市值第一股,中国重工配置价值凸显,我们给以“买入-A”评级。 四、风险提示:军费投入增速放缓且低于市场预期;海军装备建设放量不及预期;民船市场需求波动风险;汇率风险。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8-11-02 4.18 -- -- 4.32 3.35%
4.68 11.96%
--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8-08-31 4.17 -- -- 4.34 4.08%
4.34 4.08%
--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8-05-03 5.12 -- -- 5.24 2.34%
5.24 2.34%
详细
中国重工2017 年实现营业收入387.76 亿元,净利润8.38 亿元 4 月26 日晚间,中国重工公布了2017 年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7.76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5.5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8 亿元,而上年同期提升20.00%,盈利能力稳定提升。公司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 股分配现金红利0.11 元(含税)。 民船业务持续转型 海工装备有望复苏 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影响,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减少,海工装备利用率在2016 年一度逼近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低谷值。虽然2017 年海上油气勘探和开采出现复苏迹象,但海工装备作为行业上游仍处于景气周期谷底,导致多家国际知名海工运营商申请破产或筹划债务重组,船东弃单情况时有发生。公司作为我国主要海工装备制造商也受到影响,海工装备相关业务收入大幅下降170.85%,是公司营业收入较2016 年大幅下降的主因。同时, 全球航运市场正缓慢复苏,但运力与造船双过剩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也影响了公司民船业务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不承接边际利润小于零或现金流为负订单”的原则,持续进行民船业务转型,并改善产品结构,帮助公司实现了盈利提升。随着2017 年末至2018 年一季度国际原油价格重新回到上升通道,海工装备业务有望复苏,将提振公司2018 年业绩。 海军装备主要供应商 海军大建助力前景 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军工上市公司和我国海军舰船装备的主要研制和供应商, 正在从我国海军本轮建设高潮中获益。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实现重组,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进一步提升军工资产质量。其中大船重工建造的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在报告期内相继提前实现了出坞下水、动车、泊试等重大节点,总建造量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新型大型驱逐舰、新型导弹驱逐舰等装备顺利完工,大型两栖攻击舰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公司同马来西亚、泰国分别签订滨海任务舰、常规潜艇等军贸合同,公司军品业务成为支撑未来业务发展的主力。鉴于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到2035 年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 我国海军建设将继续保持高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鉴于2018 年内, 国产航母,大型驱逐舰等重要装备将实现交付,公司2018 年军品业务有望继续快速增长。 投资策略 预计公司2018-2020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06 元、0.07 元和0.08 元。给于公司“增持”评级。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8-01-09 6.09 6.97 43.12% 6.54 7.39%
6.54 7.39%
详细
12月28日,中国重工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 事项获得有条件通过,公司股票自2017年12月29日(星期五)起复牌。根据公司11月4日公告,公司拟以5.78元/股的价格,向中国信达、中国东方、国风投基金、结构调整基金、中国人寿、华宝投资、招商平安和国华基金等8名交易合计发行37.99亿股,作价为219.63亿元购买其持有的大船重工42.99%股权和武船重工36.15%股权。 中国重工混改落地,开启军工央企混改新模式。 公司开创了军工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的先河,具有标杆意义。公司债转股的操作流程或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步,引入一般合伙人或者有限合伙人(引入中国信达等8家股东);第二步,债权转移,基金以债权或者现金的形式对于子公司形成注资,用于偿还贷款;第三步,债股转换,按照定价将公司的债权转换为公司股权;第四步,上市公司实现股权多元化;第五步,通过二级市场或协议转让形式退出。公司混改落地,成功开启军工央企混改新模式。 促进母子公司协调发展,有望增强合并盈利能力。 本次交易完成后,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将成为中国重工的全资子公司。资料显示,截至4月,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75%、72.55%,本次交易将有利于降低部分子公司资产负债率,减轻财务负担。 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重工对子公司的控制力,提升经营效率促进子公司与母公司协调发展,进而增强中国重工的持续盈利能力。母子公司的协同发展,也将为公司未来的技术研发、产品拓展、产业升级赢得发展机遇。 积极推进集团公司改制,增强企业资本实力。 央企层面的国企国资改革预计将是贯穿“十三五”的主题,年内完成的军工集团改制任务将持续推动各大军工央企集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权责更加分明、人事劳动分配方式得到提升;市场化的股权激励政策将被加快推行;体内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制、资产证券化也将从顶层建设思路上得到推进。公司本次交易也是积极响应供给侧改革,将有效地去产能、降低财务杠杆率,改善盈利情况,也有利于推动企业股权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17-2019年净利润为11.3/13.6/11.9亿元,EPS分别为为0.06/0.07/0.06元,对应PE 分别为103/85/98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民船市场持续低迷;原材料价格波动。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8-01-03 6.00 -- -- 6.54 9.00%
6.54 9.00%
详细
中国重工是国内民船及军船装备的核心力量,是全产业链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 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是中国海军舰船装备的“摇篮”。近年来集团造船资产不断注入,公司围绕军民船制造打造五大业务板块,包括军工军贸业务、船舶制造及修理改装业务、舰船装备业务、海洋经济产业和能源交通装备及科技产业业务五大业务板块。公司现有子公司30个,其中重要军工企业15家,一般军工企业7家。 公司海军装备产品齐全,在国内远洋海军战略的不断推行下,预计将长期受益海军建设发展带来高增长红利。据《简氏防务》及维基百科披露,我国舰艇总吨位与平均吨位仍较世界海军强国有较大差距。同时,根据中国军事战略白皮书中的要求,海军要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因此,我们预计随着中国对强大海军建设的要求提升,海军装备尤其是各型主力舰艇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而公司作为国内最齐全的舰船建造单位,将充分受益国内海军装备建设。 民船行业筑底前行,公司造船转型升级逐渐显成效。全球海运总量增速回升,船队规模增速放缓,为航运复苏提供基础;国内造船供给侧景气指数底部小幅回升。从上游航运来看,根据克拉克森研究的数据,2016年全球海运总量增速仅为2.8%,而2017年预计为4.1%,并预计2018年将保持在3.5%以上,海运总量增速保持正常水平。另外,从全球船队规模来看,当前船队规模与2008年初相比增加了69.5%,目前船队规模增速稳定在3%左右,运力过剩的状况有了一定缓解,为造船行业的复苏提供了基础。另外,公司民船手持订单国内占比18%,将直接受益未来民船行业复苏,而承接高附加值船型也推动业务转型升级。 实控人中船重工集团资产证券化仍有较大空间,公司未来资产整合进程值得关注。目前集团资产口径的证券化率为50%,在国内央企军工集团中,中船重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处于中等水平,且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距离集团提出的70%的目标仍有20%的提升空间。随着国家不断推进混改及院所改制、集团“分板块上市”的构想逐步实施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公司存在一定的资产整合预期。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预计公司17/18/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7亿元、573亿元、679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3.1%、6.9%、18.4%;预计公司17/18/19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亿元、9.2亿元、11.5亿元,同比增速依次为13%、17%、25%。2017年公司债转股方案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公司财务费用,且公司是国内大型舰船总装的龙头上市公司,未来将充分享受海军装备行业的红利。 风险提示:1)国防预算投入不达预期;2)造船行业上下游急剧变化;3)船舶行业供给侧改革配套政策未能顺利落地;4)集团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变化;5)高估值带来的风险。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7-11-17 6.25 7.28 80.65% 6.57 5.12%
6.57 5.12%
详细
公司所处造船行业景气度较低,军船业务增长不能扭转民船业务亏损趋势。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中国最大军舰上市平台,集团保盈利目标明确,未来资本运作带来边际改善。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军舰上市平台,集团持续资本运作有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此次通过债转股降低财务杠杆,对于保盈利有长期作用。预测2017、18年EPS为0.07、0.04元,给予目标价7.31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公司积极响应“三去一降一补”,减负担、降成本、增毛利改善盈利情况。1)预期债转股方案落地,降低财务杠杆;2)预期海洋工程业务去产能成功,剥离非核心业务;3)预期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军船业务和提高高科技船型占比,从产品结构提高毛利率。 行业景气度短期难有反转,保盈利资本运作带来边际改善。公司军船业务增长不能扭转民船业务亏损趋势,我们判断这种趋势短期内仍将持续。通过公司2016年处置资产后归母净利润由负转正;2017年债转股减少财务费用提高利润的行为判断,集团公司保盈利目标明确。未来通过资本运作提高公司运营效率,收入随下滑同时有望带来盈利能力提高。 中船重工集团净利润大幅为正,保盈利未来资本运作可期。中船重工集团2014-2016集团营业额逐年上升,分别为1999亿;2208亿;2800亿,归母净利润从89.48亿下滑至32.27亿,集团公司净利润仍大幅为正,保盈利未来资本运作可期。 风险提示:民船行业弃单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7-11-09 6.76 -- -- 6.70 -0.89%
6.70 -0.89%
详细
中国重工11月4日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稿),拟以5.78元/股,向中国信达、中国东方、国风投基金、国调基金、中国人寿、华宝投资、招商平安和国华基金等8名交易方合计发行37.99亿股,作价219.63亿元收购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船重工”)42.99%股权和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武船重工”)36.15%股权,公司将于11月6日复牌。 债转股+股权上移,军工央企混改新模式:根据11月4日修订稿,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形式,购买中国信达、中国东方、国风投基金、结构调整基金、中国人寿、华宝投资、招商平安和国华基金等8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大船重工42.99%股权和武船重工36.15%股权,交易标的资产的评估值为219.63亿元,发行价格为5.78元/股,8名交易对方取得的对价股份自发行完成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交易尚需取得国资委、股东大会以及证监会的审批或核准。此次中国重工引入8家新股东,开启军工央企混改新模式。公司债转股的操作流程或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步骤:第一步,引入一般合伙人或者有限合伙人(引入中国信达等8家股东);第二步,债权转移,基金以债权或者现金的形式对于子公司形成注资,用于偿还贷款(公司8月16日公告显示,拟引入八名投资人以债权或现金的方式对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大船重工、武船重工增资,其中中国信达资产、中国东方资产以债权方式增资,标的公司所获现金增资用于偿还债务);第三步,债股转换,按照定价将对公司的债权转换为公司股权,(公司8月16日公告显示,中国信达资产、中国东方资产分别与中国重工签署《债转股协议》,8家投资人增资完成后每一投资人持有标的公司的持股比例=该投资人出资金额/(投资人出资总金额+中国重工股权评估值));第四步,上市公司实现股权多元化(公司10月27日公告显示,上市公司通过向8家投资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信达资产等机构的持股结构上移);第五步,通过二级市场或协议转让形式退出(8家新投资人均为国家队,且为中船重工的一致行动人)。 促进母子公司协同发展,合并口径盈利水平有望提高: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是我国航母、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骨干企业,也是中国重工的重要子公司,通过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中国重工实现了对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的全资控股,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重工对子公司的控制力,有利于提升经营效率促进子公司与母公司协调发展,进而增强中国重工的持续盈利能力。财务方面,本次交易系中国重工收购控股子公司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的少数股东权益,交易前后中国重工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未发生变化,但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的净资产及经营业绩计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的比例将提升。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可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望从69%左右下降至58%左右,有息负债减少后,利息支出有望节约数亿元。此外,截止至2016年年底,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截止至2016年年底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9.04%和82.16%,股东增资后截止至8月底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75%和72.55%。未来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经营业绩的改善以及减轻财务负担效用体现,有助于提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和净利润规模,提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利润和股东回报水平。 公司军品占比提升,民船行业静待复苏:今年1-9月,上市公司实现营收258.96亿元,(-23.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05亿元(+22.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8216万元(-158.02%)。营收下滑主要系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大船海工与山造重工鉴于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建造合同终止的情况,冲减报告期内海工营业收入48.37亿元,冲减营业成本46.84亿元所致,海洋工程业务目前处于冰点,有弃单情况,预计两年内难有起色。而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主要系本公司下属部分非全资子公司亏损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幅较大,相应少数股东承担的亏损额同比增幅较大所致。今年1-9月毛利率为11.54%,同比增加2.56个百分点,主要系报告期毛利率较高的军工产品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增幅较大所致。公司今年上半年新承接大量军品订单,截止至2017年6月底,军工军贸与海洋经济产业手持订单为1034.91亿元(+6.28%),占比76.63%,较2016年底提升3.20个百分点,我们预计,2018年军品增速有望达到30-35%。民船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2017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所回升,海运贸易需求略有增长,但航运、造船双过剩的局面决定了新船订单量的疲软,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低位徘徊也使得手持大量海工订单的船厂雪上加霜,全球船舶工业的调整仍在继续。克拉克松数据显示,由于韩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大幅上升,带动全球新船成交量止跌回升,但全球船企手持订单量同比下滑32%,比2016年底下滑约17%。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26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7.4%;承接新船订单115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9%;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28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0.5%,比2016年底下降16.8%。预计2017年,我国造船完工量约4000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有望比上年增长,年底手持船舶订单将下降到7000万载重吨左右。 结论:我们认为,公司开创了军工央企市场化债转股的先河,具有标杆意义,混改落地也将强化两船合并的预期。同时,公司作为海洋防务装备的总装供应商,长期将受益于海军建设的景气度提升。不考虑资产收购,预计17-19年收入分别为469.93亿元、478.51亿元、536.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4亿元、6.96亿元、8.88亿元,EPS分别为0.04元、0.04元、0.05元,对应PE分别为173X、170X、133X。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交付慢于预期;民船市场持续低迷。
中国重工 交运设备行业 2017-05-03 7.05 -- -- 6.97 -1.13%
6.97 -1.13%
详细
营业总成本下降与投资净收益上升,实现净利润增长。2016年公司实现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增加32.85亿元。净利润增加的主要构成为:收入下降但毛利率回升带来的毛利润增长7.26亿;销售费用减少3.75亿,管理费用减少10.33亿,财务费用减少2.8亿,资产减值损失减少12.12亿;投资净收益增加了6.9亿;所得税增加了7.4亿。 成本管控与资产处置是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实现扭亏为盈的经营层面原因为:1、2015年始公司加强成本管控不再承接低价订单,2016年高毛利率订单进入收入确认阶段;2、军工产品营收占比有所增加,导致毛利率同比上升;3、公司处置了重齿公司、陕柴重工等毛利率为负的公司,提升了相应版块的毛利率;4、公司向中国动力转让四家子公司股权贡献了投资收益。 军船快速发展,民船持续低迷。军船方面,公司是海洋防务装备的总装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军品业务占比提升。根据中国的军事战略,海军将进入远近海结合的发展阶段。受益于海军建设,公司军船业务有望快速发展。民船方面,2016年国际船舶市场持续低迷,全球新船成交量大幅下降67%,预计市场形势在2017年难有明显起色,建议关注公司供给侧改革的后续进展。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公司17-19年净利润为7.38/7.87/8.62亿元,对应EPS为0.04/0.043/0.047元/股。公司作为中船重工集团重要船舶总装上市平台,有望受益于中国海军建设与发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交付进度不及预期;民船市场持续低迷。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0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