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晓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5-05-15
|
45.71
|
--
|
--
|
50.50
|
10.48% |
|
51.68
|
13.06% |
-- |
详细
事件4月23日,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54亿元,同比+2.62%;实现归母净利润7.87亿元,同比+9.7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33%,同比减少1.79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49.47%,同比增加0.80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31.11%,同比增加2.12个百分点。 其中,2024Q4实现营收6.62亿元,同比-27.40%,环比+10.89%;实现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4.04%,环比-0.79%;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99%,同比减少0.97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29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51.82%,同比增加2.79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62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29.01%,同比增加7.04个百分点,环比减少3.25个百分点。 4月23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实现营收5.77亿元,同比8.58%,环比-12.91%;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14.18%,环比+1.22%;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81%,同比增加0.01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18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50.79%,同比增加5.37个百分点,环比减少1.0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33.90%,同比增加6.79个百分点,环比增加4.89个百分点。 点评基本仓业务成长动能明显,公司2024及2025Q1业绩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54亿元,同比+2.62%;实现归母净利润7.87亿元,同比+9.79%。其中,盐湖提锂大项目实现营收0.99亿元,同比-80.96%,主要受锂资源行业的周期性景气度和项目执行进度影响;扣除盐湖提锂大项目后,公司基本仓业务实现营收24.55亿元,同比+24.71%,彰显公司业务底盘稳健,成长动能明显。基本仓业务中,水处理与超纯化、生命科学、金属资源分别实现营收6.88/5.68/2.56亿元,同比+34%/+28%/+30%,核心板块保持高速增长;化工与催化、食品加工分别实现营收2.02/0.56亿元,同比+42%/+28%,公司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放量明显。同时,2024年公司毛利率达49.47%,同比增加0.80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稳定。2025Q1,公司实现营收5.77亿元,同比-8.58%,实现归母净利润1.93亿元,同比+14.18%,业绩下滑主要受盐湖提锂项目确认影响,扣除盐湖提锂后,公司基础业务营收同比增长9%,其中生命科学、水处理和超纯化、金属资源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保持较快增速。 超纯水树脂实现显著突破,水处理及超纯化业务开启新成长2024年,公司水处理与超纯化吸附材料实现销售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作为板块主力业务,公司近年在高端饮用水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经过多年攻关和开拓,已经与头部客户形成长单合同。同时,2024年公司超纯水领域业务实现显著突破,整体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接棒高端饮用水业务。 其中,公司与部分重点半导体企业已实现实质性订单落地,同时也已启动最高等级树脂的综合评价工作,为后续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在面板行业,公司顺利实现多条新建水线的全线供货,树脂产品的技术表现与服务能力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公司在各大面板客户体系中的占有率持续提升,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随着公司超纯水树脂在核电及电子产业持续放量,有望打开成长新空间。 全球化网络完善叠加产能扩建升级,看好生命科学板块长期可持续发展近年,受益于GLP-1多肽类药物良好的市场表现,公司固相合成载体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带动生命科学板块营收持续高增。在当前基础上,公司持续布局国际化营销和技术服务网络,在北美、欧洲市场引进同行业优秀人才,扩大本地化团队规模,补齐生科国际市场短板;加大国际市场营销力度,建设欧洲、美国物流通道,缩短供货时间,增加供货灵活性,提升蓝晓生科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公司积极进行产能扩产和升级,陆续完成了固相载体车间、琼脂糖/葡聚糖车间的扩建,产能分别达到120吨和70000L;并计划新建GMP高等级生产车间及独立的生命科学园区,致力于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提升。全球化技术营销服务网络的完善,以及公司产能扩建升级的完成,有望驱动公司生命科学板块长期可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6/12.83/15.76亿元,EPS分别为2.02/2.53/3.10元,现价对应PE为22.85/18.26/14.87倍。公司是全球吸附树脂领先企业,生命科学、水处理、金属资源等板块成长动能明显,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品需求不佳风险、新产能兑现不及预期风险、汇率大幅波动风险。
|
|
|
万润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5-05-13
|
10.95
|
--
|
--
|
11.41
|
4.20% |
|
11.43
|
4.38% |
-- |
详细
事件4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93亿元,同比14.22%;实现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67.7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53%,同比减少8.00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9.81%,同比减少2.68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0.38%,同比减少10.10个百分点。 其中,2024Q4实现营收9.31亿元,同比-17.62%,环比+15.43%;实现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环比由盈转亏;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71%,同比减少3.45个百分点,环比减少1.86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8.99%,同比减少4.16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68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06%,同比减少21.73个百分点,环比减少14.12个百分点。 4月25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实现营收8.61亿元,同比8.17%,环比-7.46%;实现归母净利润0.80亿元,同比-18.76%,环比+260.81%;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3%,同比减少0.26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84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7.57%,同比减少4.00个百分点,环比减少1.42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2.59%,同比减少1.6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3.65个百分点。 点评沸石及医药业务承压,公司2024业绩同比回落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93亿元,同比-14.22%;实现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67.72%。公司业绩同比下滑,一方面受下游需求变化影响,公司沸石系列环保材料等产品订单减少导致营业收入减少、毛利率下降;另一方面,因部分2023年阶段性需求的客户定制医药中间体产品需求变化,公司医药产品业务业绩出现回落。分板块看,2024年公司功能性材料实现营收30.19亿元,同比10.30%,毛利率达39.96%,同比下滑3.95个百分点;生命科学与医药产品实现营收6.29亿元,同比-28.65%,毛利率达38.16%,同比增加1.94个百分点。 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80亿元,环比+1.30亿元,其中毛利润环比减少0.39亿元,资产减值损失环比减少1.43亿元,研发费用环比减少0.24亿元。 OLED材料稳步发展,PI、半导体制造材料等高速成长公司作为国内OLED材料龙头,近年发展稳健,其中子公司九目化学的OLED升华前材料业务继续保持业内领先供应商地位;子公司三月科技目前已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成品材料通过多家下游客户验证并实现供应,三月科技收入规模呈增长态势,2024年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31.43%。同时,公司积极布局聚酰亚胺材料、半导体制造材料等其他电子信息材料领域,持续丰富公司电子信息材料产品线,其中三月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TFT用聚酰亚胺成品材料(取向剂)和OLED用光敏聚酰亚胺(PSPI)成品材料已经在下游面板厂实现供应;热塑性聚酰亚胺材料(PEI、TPI、PI-5218)也已实现销售。另外,公司积极开发其他高性能聚合物产品,其中公司目前已完成PEEK前期研发和中试工作,正推进产品下游推广验证工作;高温尼龙(PA46)产品正处于实验室开发及验证阶段。作为平台型新材料龙头,随着公司前期布局的各类新材料逐步落地释放增量,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 全球沸石材料龙头,积极开拓非车用领域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柴油车用沸石系列环保材料供应商,2024年受部分地区市场需求下降影响,公司沸石系列环保材料经营承压。但在非车用沸石分子筛方面,公司积极开发吸附与催化类高性能分子筛的产品与客户,成功开发了不同种类的非车用沸石分子筛产品,可用于烟道气脱硝领域、炼油催化领域、VOCs治理领域等,2024年已在石油化工催化裂化、VOCs治理领域实现销售。同时,2025年3月,公司与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意向合作书》,合作内容包括产品经双方验证合格后,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应及时联系万润股份按照产品型号、技术规格、价格和数量等进行采购。在遵守国家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支持万润股份参与模板剂、分子筛等产品的投标活动。 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承诺在万润股份招标中入围后,在约定范围内,优先足量采购万润股份的产品。随着非车用领域持续开拓,以及和相关客户深度绑定,公司沸石材料业务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8/4.85/6.05亿元,EPS分别为0.42/0.52/0.65元,现价对应PE为26.57/21.21/17.00倍。公司是国内新材料平台型公司,随着OLED成品材料、PI材料、半导体制造材料、高性能聚合物等产品效益持续释放,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情况、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
|
|
|
皇马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5-05-13
|
12.06
|
--
|
--
|
13.35
|
8.89% |
|
13.13
|
8.87% |
-- |
详细
4月 18日,公司发布 2024年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33亿元,同比+23.17%;实现归母净利润 3.98元,同比+22.5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66%,同比增加 1.31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24.98%,同比增加 0.36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7.05%,同比减少 0.09个百分点。 其中, 2024Q4实现营收 6.11亿元,同比+25.09%,环比-0.39%;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亿元, 同比+24.61%, 环比+18.25%;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3.67%,同比增加 0.36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42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24.74%,同比减少1.37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0.0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8.37%,同比减少 0.07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2.90个百分点。 4月 18日,公司发布 2025年一季报, 2025Q1实现营收 6.03亿元,同比+13.47%,环比-1.21%;实现归母净利润 1.02亿元, 同比+15.77%,环比-9.30%;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3.22%,同比增加 0.06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0.45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26.68%,同比增加 2.46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1.9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6.87%, 同比增加 0.34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1.50个百分点。 点评 特种表活产销持续增长, 公司 2024业绩稳步提升2024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3.33亿元,同比+23.17%;实现归母净利润 3.98元,同比+22.50%。公司业绩同比提升, 主要受益于公司积极开拓以湿电子化学品、 UV 光固化用表面活性剂、新能源胶树脂等新材料树脂为代表的成长性产品,本着“小品种创盈利”的原则持续深耕小品种领域。 其中, 2024年公司特种表活销量达 17.93万吨, 同比+26.85%, 营收达 23.31亿元, 同比+23.23%, 毛利率达 24.95%, 同比增加 0.45个百分点。 2025Q1, 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0.99亿元, 同比+21.91%, 延续增长趋势。 未来, 随着公司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板块产品的持续创新叠加,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实现稳步增长。 国内特种表活龙头, 开眉客投产驱动中长期成长公司是国内生产规模较大、品种较全、科技含量较高的特种表面活性剂龙头引领企业,目前具有年产近 30万吨特种表面活性剂生产能力。经过多年实践,公司形成了一个围绕板块发展,系统化运作的经营体系,通过对培育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等产品的布局,促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核心优势明显。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形成十七大板块,且不断开发出新的细分领域的新产品。 同时, 公司积极推动新产能建设, 第三工厂开眉客总审批产能达 33万吨/年, 一期16.85万吨/年预计 2025年底进行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在 2026年上半年逐步开始试生产,二期剩余产能计划在 2027年底投产。 随着公司新细分领域的持续开拓, 以及开眉客工厂的落地, 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91/5.89/6.97亿元, EPS 分别为0.83/1.00/1.18元,现价对应 PE 为 15.16/12.63/10.68倍。 皇马科技是国内表活龙头,公司深耕高盈利小品种领域,随着新产能持续释放,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维持 “买入”评级。
|
|
|
新化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5-05-13
|
24.50
|
--
|
--
|
24.89
|
1.59% |
|
25.89
|
5.67% |
-- |
详细
4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4年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66亿元,同比+14.22%;实现归母净利润 2.27元,同比-10.1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19%,同比减少 1.74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20.76%,同比减少 2.50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9.27%,同比减少 1.85个百分点。 其中, 2024Q4实现营收 7.77亿元,同比+12.03%,环比+9.97%;实现归母净利润 0.47亿元, 同比-3.32%,环比+41.34%;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2.04%,同比减少 0.17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56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20.19%,同比增加 0.6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1.30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7.89%,同比减少 0.3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1.72个百分点。 4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5年一季报, 2025Q1实现营收 7.65亿元,同比+2.81%,环比-1.54%;实现归母净利润 0.72亿元, 同比-5.98%,环比+53.26%;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2.97%,同比减少 0.47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93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21.93%,同比减少 0.3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1.7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0.99%, 同比减少 0.90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3.10个百分点。 点评 有机溶剂盈利能力下滑,公司 2024业绩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66亿元,同比+14.22%,营收同比提升主要由于公司脂肪胺、合成香料产品销量增加所致; 实现归母净利润 2.27元,同比-10.18%,业绩同比回落主要受有机溶剂等板块盈利能力下滑所致。分板块看,2024年公司脂肪胺销量达 12.76万吨,同比+26.43%,营收达 14.53亿元,同比+17.87%,毛利率达 17.03%,同比增加 0.47个百分点;合成香料销量达 2.34万吨,同比+57.56%,营收达 7.90亿元,同比+52.25%,毛利率达 20.41%,同比减少 0.17个百分点;有机溶剂销量达 5.59万吨,同比-8.63%,营收达 4.34亿元,同比-11.02%,毛利率达 24.66%,同比减少 5.89个百分点。 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72亿元,环比增加 0.25亿元,其中毛利润环比增加 0.11亿元,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环比减少 0.07亿元,营业外支出环比减少 0.06亿元。 香料深度绑定奇华顿, 宁夏、江苏新产能助力未来成长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长为合成香料领军企业, 具备规模及技术优势。 同时,公司与奇华顿合资设立江苏馨瑞,充分利用双方的技术和生产经验进行装置建设与生产,目前香料产能达 16000吨/年,其中 75%左右产品供应奇华顿全球采购,为公司稳定生产与市场销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公司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74650吨/年合成香料产品基地项目,目前一期 16650吨/年产能逐步释放;同时江苏新增 18800吨/年香料产能项目也积极建设中,预计 2025年建成试产。 宁夏和江苏新产能的落地,将有效增加香料产品品种,扩大香料产品产能,夯实企业原有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香料行业中的地位。 新耀一期积极建设, 锂电回收业务稳步推进近年,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萃取剂及新萃取法,在盐湖提锂、锂回收等业务板块持续发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024年 11月 4日,浙江新耀废旧极片及废旧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一期)环评获批,项目拟投资 2.39亿元,投产后形成年处理 10000吨磷酸铁锂电池黑粉和 4000吨正极回收材料的建设产能(预计回收磷酸铁 10467吨/年,电池级碳酸锂 2069吨/年,铝粒 305吨/年,海绵铜 70吨/年,硫酸钠 8619吨/年,石墨 4193吨/年)。目前, 新耀科技公司一期 1万吨/年废旧电池 LFP 极片回收项目尚处于建设当中,预计 2025年建成试产。新耀项目的落地将为公司锂电回收业务打下产能基础,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寻求锂电回收其他合作。未来随着公司锂电回收产能逐步投放、以及废旧电池退役潮临近,将为公司带来新成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主业稳步发展,合成香料和锂资源业务有望驱动公司开启新成长。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7、 3.75、 4.52亿元, EPS 分别为 1.59、1.94、 2.35元, 现价对应 PE 为 15.45、 12.66、 10.49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 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锂资源业务推广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因环保标准提高而带来的风险。
|
|
|
博源化工
|
基础化工业
|
2025-05-12
|
5.17
|
--
|
--
|
5.29
|
2.32% |
|
5.29
|
2.32% |
-- |
详细
远兴能源4月25日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32.64亿元,同比增长10.13%;实现归母净利润18.11亿元,同比增长28.4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72亿元,同比下降14.17%。其中,2024Q4公司实现营收28.92亿元,同比下降27.81%,环比下降12.45%;实现归母净利润0.07亿元,同比增长106.90%,环比下降98.8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下降68.03%,环比下降52.03%;2025Q1实现营业总收入28.69亿元,同比下降7.33%,环比下降0.8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5亿元,同比下降41.10%,环比增长19.56%。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投资要点公司业绩符合预期,纯碱保持供需双增长态势公司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保持增长主要是子公司银根矿业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项目一期生产线投产,但业绩仍受到纯碱、小苏打、尿素产品价格下滑影响。天然碱法制纯碱和小苏打为公司主导产品,产销量位于行业前列。报告期内,公司共生产各类产品907.93万吨,其中纯碱577.79万吨,小苏打143.25万吨,尿素165.92万吨,其它化工产品20.97万吨。根据百川盈孚数据,重质纯碱2024年均价为1961.14元/吨,同比下降28.15%,24Q4单季度均价1549.98元/吨,同比下降44.12%,环比下降15.90%;轻质纯碱2024年均价为1826.49元/吨,同比下降27.08%,24Q4单季度均价1456.55元/吨,同比下降42.68%,环比下降14.37%。 尿素2024年均价2096.00元/吨,同比下降14.28%,24Q4单季度均价1830.69元/吨,同比下降24.09%,环比下降12.23%。小苏打2024年均价1671.86元/吨,同比下降18.42%,24Q4单季度均价1489.13元/吨,同比下降30.93%,环比下降4.14%。2025年,预计纯碱行业供应端仍保持增长态势,增量多体现在年底;需求端增速受浮法玻璃消费抑制影响或有放缓;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高增长,对碳酸锂的消费增加,碳酸锂对纯碱需求仍有增长预期;此外,2025年预计纯碱出口市场复苏,出口体量或有所增长。 天然碱法成本优势显著,公司天然碱矿资源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纯碱被誉为“工业之母”,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化学品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目前纯碱产能为680万吨/年,为国内天然碱制碱龙头企业。天然碱法不仅有突出的环保、节能优势,并且成本优势突出。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止到2025年第19周,天然碱法制碱成本为683.33元/吨,而联碱法/氨碱法成本分别为1164.32/1419.73元/吨,天然碱法成本低于联碱法/氨碱法。公司天然碱资源丰富,在河南桐柏县拥有安棚和吴城两个天然碱矿区,在内蒙古拥有查干诺尔碱矿和塔木素天然碱矿,其中安棚碱矿拥有探明储量19,308万吨,保有储量11,646万吨;吴城碱矿拥有探明储量3,267万吨,保有储量1,842万吨;查干诺尔碱矿累计拥有探明储量1,134万吨,保有储量168.79万吨;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矿保有固体天然碱矿石量105,225.21万吨,矿物量69,224.59万吨。公司在国内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天然碱资源中占据重要份额,储量丰富且品质优良,为长期稳定经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银根矿业项目分批投产,公司业绩具备成长性控股子公司银根矿业规划配套建设780万吨/年纯碱,80万吨/年小苏打项目,其中一期产能为纯碱500万吨/年,小苏打40万吨/年,前三条共400万吨/年纯碱生产线已达产,第四条线100万吨/年已投料,正在试车过程中。银根二期产能为纯碱280万吨/年,小苏打40万吨/年,已于2023年年底启动,预计于2025年12月建设完成。控股子公司银根水务于2024年7月取得了水量为500万立方米/年的水权;2025年3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水权收储转让中心有限公司取得水量为50万立方米/年的水权;公司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开发利用项目累计取得水权1,050万立方米/年,满足项目当前生产用水需要。项目顺利投产后公司纯碱总产能将达到960万吨,小苏打产能将达到190万吨,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基础。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国内天然碱龙头企业,塔木素天然碱项目成功投产后公司产销有望高速增长,但由于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单吨盈利不如预期,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2.31/172.54/178.6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8/19.67/22.6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5/0.53/0.61元,对应PE分别为14.70/9.78/8.48倍。 风险提示新项目建设不及预期,房地产景气持续低迷,政策变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
|
|
赞宇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5-05-07
|
9.43
|
--
|
--
|
9.84
|
4.35% |
|
10.17
|
7.85% |
-- |
详细
4月 22日,公司发布 2024年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7.92亿元,同比+12.27%;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亿元,同比+53.9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64%,同比增加 1.22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6.88%,同比增加 0.70个百分点; 销售净利率 1.16%,同比增加 0.69个百分点。 其中, 2024Q4实现营收 32.28亿元,同比+37.23%,环比+9.79%;实现归母净利润 0.15亿元, 同比+154.13%,环比-49.72%;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0.39%,同比增加 1.12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0.41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6.42%,同比增加1.76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0.9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0.45%,同比增加 1.60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0.47个百分点。 4月 22日,公司发布 2025年一季报, 2025Q1实现营收 34.29亿元,同比+40.50%,环比+6.25%;实现归母净利润 0.83亿元, 同比+61.69%,环比+462.71%;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2.19%,同比增加 0.80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80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7.00%,同比增加 0.53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58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2.09%, 同比增加 0.13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1.64个百分点。 点评 油脂及日化板块共同驱动,公司 2024及 2025Q1业绩改善明显2024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7.92亿元,同比+12.27%;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亿元,同比+53.99%。 公司业绩大幅改善,一方面受益于公司表活及 OEM 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盈利能力有所增强;另一方面,公司油脂板块受益于棕榈油价格上行,印尼杜库达基地盈利水平提升。其中, 2024年公司表面活性剂(含洗护用品)营业收入达 45.01亿元,同比+32.43%,毛利率达 6.57%,同比增加1.52个百分点;油脂化学品营业收入达 61.21亿元, 同比+3.10%, 毛利率达6.69%,同比增加 0.21个百分点。 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83亿元,环比+0.68亿元,其中毛利润环比+0.33亿元, 财务费用环比+0.27亿元,投资净收益环比+0.25亿元,资产减值损失环比-0.11亿元,信用减值损失环比-0.12亿元。随着投资亏损、资产减值等问题处理后,公司盈利改善明显,体现主业实际盈利水平。 产能扩张与单吨盈利上行共振,看好杜库达基地成长弹性赞宇科技作为国内油化龙头,产能达 108万吨/年,其中杜库达基地位于棕榈油主产国印尼,在棕榈油采购价格、便利性、在途时间、税收政策、运输费用、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其中棕榈油价格越高, CPO 关税越高,关税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 近年,棕榈油价格中枢呈上行趋势,据 Wind, 2025Q1棕榈油均价达 10191元/吨,同比+31.18%,环比+2.46%,棕榈油价格的上行也将有效提升杜库达基地单吨盈利。 公司还积极推进杜库达改扩建工作,随着高质量新产能的逐步落地,公司油化业务将迎来新一轮成长。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 OPO 等高附加值产品, OPO 作为婴幼儿奶粉添加剂,市场参考价高达 5万元/吨, 目前正根据客户要求开展多轮产品核心指标稳定性验证及小型技改。 未来, 随着 OPO 等高附加值产品落地,公司油化业务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日化业务布局渐成,有望进入业绩兑现期公司是国内日化龙头,近年公司表活及 OEM 业务呈快速扩张趋势,其中表活产能从 2020年的 80万吨/年扩至 2024年的 120万吨/年; OEM/ODM 加工服务能力从 2022年的 10万吨/年提升至 2024年的 110万吨/年,日化业务布局渐成。新产能快速投放也造成折旧摊销等成本的提升,进而拖累公司日化业务整体盈利, 日化板块毛利率也从 2020年的 18.84%回落至 2023年的 5.05%。 近期, 公司工作重心逐步转到产能利用率提升及产品结构优化上;同时, 行业落后小产能也在逐渐关停,龙头集中度持续提高。随着公司开工率及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行业落后产能出清,公司日化业务盈利能力将企稳回升, 其中 2024年公司日化业务毛利率已回升至 6.57%,同比增加 1.52个百分点,我们看好公司表活及 OEM 业务逐步进入业绩兑现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13/5.52/6.63亿元, EPS 分别为0.88/1.17/1.41元,现价对应 PE 为 10.72/8.01/6.67倍。赞宇科技是国内油化和表活龙头,规模优势显著,受益于棕榈油价格上行、印尼杜库达基地扩建、日化业务盈利企稳回升,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改善,维持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及毛利率下降风险、汇率波动损失风险。
|
|
|
嘉化能源
|
纺织和服饰行业
|
2025-05-07
|
8.40
|
--
|
--
|
8.56
|
1.90% |
|
8.56
|
1.90% |
-- |
详细
嘉化能源以热电联产为核心,对外与嘉兴港区众多企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产业链;对内构建起包括基础化工、特色新材料、氢能源利用等在内的能源和化工循环型产业体系,核心优势明显,经营稳中向上。同时,公司重视股东回报,高分红与回购并举,股息率+回购注销率有望近10%。 投资要点以热电联产为核心扩张多元化产品链,业务聚焦内需受关税影响较小公司以热电联产为核心持续做好能力提升,一方面产业链条不断向高附加值延伸,从热电到氯碱、再到脂肪醇等,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另一方面,核心产品持续扩能驱动成长。同时,公司各大业务聚焦国内市场,在国际贸易争端频发背景下,公司受影响较小,有望实现稳健经营。 依托嘉兴港区打造外循环,蒸汽业务稳步向上热电联产具有较强政策及区域壁垒,作为嘉兴港区唯一一家蒸汽供热单位,公司与园区众多化工企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产业链,园区产业经济持续向好也为公司业务稳步向上发展注入动力。同时,公司对外采取煤热联动定价,确保单位盈利稳定;对内持续优化热电联产工艺,节能降本。随着公司蒸汽产销持续提升,看好蒸汽业绩稳中有增。 自备电叠加区位优势,打造氯碱业务核心竞争力烧碱作为化工行业核心产品,中长期供需向好。公司目前氯碱产能29.7万吨/年,处在长三角核心消费区域,是浙北地区唯一氯碱生产商,区位及客户资源优势显著。同时,电力在烧碱总成本中占比高达60%,公司热电联产发电可直供氯碱装置,带来明显成本优势。公司近期积极推进氯碱装置技改扩能,项目实施后烧碱总产能有望提升。 脂肪醇盈利领先同行,二期投产在即贡献增量脂肪醇应用领域广泛,国内需求持续增长。公司脂肪醇(酸)产能20万吨/年,实际年产量可达30万吨,具备蒸汽、副产氢气等能源及原辅材料配套优势,紧邻下游龙头,可有效节约成本,盈利能力领先同行。展望未来,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公司有序推进脂肪醇二期15万吨/年项目建设,在丰富产品类别的同时,进一步扩张产能提升规模优势,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公司脂肪醇二期投资额不超6亿元,单吨投资强度较现有产能下滑明显,未来有望展现更高盈利水平。 随着脂肪醇二期逐步落地,将为公司业绩带来新增量。 重视股东回报,股息率+回购注销率近10%公司持续重视股东回报,近年股利支付率基本稳定在50%左右。同时,公司积极开展股票回购,2025年4月10日公司发布新一轮回购计划,拟在12个月内回购不低于4亿、不高于6亿人民币,其中不超过500万股用于股权激励,其余拟用于注销。若考虑2025年公司维持50%股利支付率,叠加回购注销,公司股息率+回购注销率有望近10%。同时,公司负债水平较低,在当前国内社会融资成本下降大环境下,公司可适时合理调整负债率,运用自有及自筹资金,在做好稳定健康发展的情况下,持续做好回报股东的各项工作。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作为能化龙头,以热电联产为核心打造循环经济体系,其中蒸汽、氯碱、脂肪醇等核心业务护城河深厚,并依托优势持续扩量,同时开拓丁苯橡胶等新业务,驱动公司业绩稳步向上。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04.12、115.83、127.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7、13.32、15.12亿元,现价对应PE为10.19、8.93、7.86,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及下游行业需求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及关税风险。
|
|
|
万华化学
|
基础化工业
|
2025-05-06
|
54.16
|
--
|
--
|
57.65
|
6.44% |
|
57.65
|
6.44% |
-- |
详细
事件动态4月15日,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0.69亿元,同比+3.83%;实现归母净利润130.33亿元,同比-22.4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29%,同比减少6.13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16.16%,同比减少0.6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8.12%,同比减少2.32个百分点。 其中,2024Q4实现营收344.65亿元,同比-19.49%,环比-31.80%;实现归母净利润19.40亿元,同比-52.83%,环比-33.55%;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7%,同比减少2.69个百分点,环比减少1.09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19.51%,同比增加2.6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6.1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7.23%,同比减少3.1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64个百分点。 4月15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实现营收430.68亿元,同比6.70%,环比+24.96%;实现归母净利润30.82亿元,同比-25.87%,环比+58.89%;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19%,同比减少1.40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12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15.70%,同比减少1.93个百分点,环比减少3.8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7.84%,同比减少2.0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61个百分点。 点评部分产品盈利下行叠加减值计提,公司2024业绩同比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0.69亿元,同比+3.83%;实现归母净利润130.33亿元,同比-22.49%。公司业绩同比下滑,一方面由于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盈利能力下滑所致,2024年公司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板块实现营收282.73亿元,同比+18.61%,毛利率达12.78%,同比下滑8.64个百分点;其中,据Wind,新材料核心产品HDI2024年均价达30999元/吨,同比-23.67%,一定程度拖累板块盈利。另一方面,公司对部分投资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报废处理,其中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达7.40亿元,同比增加6.05亿元;营业外支出达11.37亿元,同比增加6.93亿元。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82亿元,环比增加11.42亿元,其中毛利润环比+0.40亿元,整体经营较为平稳;资产减值损失环比-6.78亿元,营业外支出环比-7.32亿元,所得税环比+4.05亿元,在部分投资项目计提减值和报废处理后,公司业绩有所修复。MDI短期出口至美承压,长期影响可控中国是美国MDI进口主要来源国,2024年我国聚合MDI对美出口量达26.8万吨,占国内产量比例高达12.3%,在美国对中国加征高关税背景下,中国MDI产品直接出口美国难度加大。间接出口方面,聚氨酯下游主要包括冰箱冷柜、软体家具、鞋底原液等领域,均为出口导向型行业,此次对等关税的加征将一定程度削弱国内冰箱厂商的竞争优势,部分美国订单或逐步向关税更低的土耳其、墨西哥等国家转移,进而拖累聚氨酯等上游原料在国内的需求。但供给端,从全球维度看,MDI行业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手中,整体释放较为有序,行业供需整体平衡。因此,无论是对美国直接出口承压、还是下游产业转移拖累内需都是短期影响,从长期看只是贸易流向的改变。一方面,若国内厂商让出美国市场,必然有其他地区出现缺口;另一方面,部分下游产业若从国内转移至其他地区,国内厂商也可积极开拓新市场弥补内需走弱。万华化学作为全球MDI龙头,综合优势显著,同时公司可通过匈牙利BC工厂向美国供货,一定程度降低关税带来的影响。 聚焦技术创新及高质量发展,看好化工龙头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万华化学是全球聚氨酯及化工龙头企业,在全球化工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持续加剧背景下,公司积极应对全球经济贸易不确定性影响,不断深化全球渠道布局,持续提升装置自主运行水平,聚焦技术创新及高质量发展。聚氨酯方面,公司开发并投用超低盐酸比等多项新技术,突破装置运行瓶颈,推进MDI、TDI装置扩能,保持公司MDI、TDI产品全球领先优势;石化方面,公司在原料来源及深加工方面进行战略布局,同时拟与ADNOC等在福建合资建设特种聚烯烃一体化设施,实现石化高质量、高利润发展;精细化学品与新材料方面,公司持续突破精细化学品、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POE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打破国外垄断;VA全产业链成功开车,正式进军营养健康领域;柠檬醛、特种异氰酸酯、聚氨酯固化剂等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运行情况良好;膜材料、水性材料等不断推陈出新,成功进入多家行业头部客户。展望未来,随着公司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集约式增长转变,从高速度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管理向经营转变,化工龙头核心竞争力将不断增强。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3.76/165.60/186.75亿元,EPS分别为4.26/5.27/5.95元,现价对应PE为12.78/10.32/9.15倍。万华化学是全球聚氨酯及化工龙头企业,主要产品MDI及TDI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同时公司持续通过研发驱动,新项目有序推进,未来呈高成长,维持“买入”评级。
|
|
|
回天新材
|
基础化工业
|
2025-05-01
|
8.27
|
--
|
--
|
9.32
|
12.70% |
|
9.32
|
12.70% |
--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报,实现营收 39.9亿元,同比增 2.23%,实现归母净利润 1.0亿元,同比降 65.91%,扣非归母净利润 0.5亿元,同比降 79.38%。其中 24Q4营收 9.6亿元,同比增 17.93%,环比降 5.42%;归母净利润亏损 6千万,同环比大幅下降。 公司发布 2025一季报,实现营收 10.7亿元,同比增 10.49%,环比增 11.56%;归母净利润 0.8亿元,同比增 2.73%,环比大幅增加。 投资要点 多产品销量高增, 但光伏盈利下滑拖累公司 24年业绩24年公司可再生能源/大交通/电子业务营收分别为 17.3/9.9/6.1亿元,同比分别变化-21.49%/+36.73%/+9.54%。 24年公司主营胶粘剂销量约 28.56万吨,同比增长41.23%,光伏胶同比增 16%,电子胶和汽车胶高速增长,其中汽车用胶销量同比增长超 50%。产品销量高增,但受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各板块营收增速均低于销量增速,同时板块毛利率也有所下行。 24年可再生能源/大交通/电子毛利率分别为 11.26%/21.79%/32.79%,同比分别-7.82pct/-6.25pct/-0.57pct, 24年公司毛利率为 18.46%,同比降 4.36pct,净利率 2.60%,同比降 5.04pct。公司 24Q4亏损主要系光伏背板业务等减值影响 5千万元以及三费增加。 25Q1公司营收利润同环比均实现增长, 其中光伏胶销量同比增长毛利率有所改善,电子胶业务亮眼,销量同比超 50%增长,大交通量价齐升,包装胶稳健增长。 25Q1公司毛利率 21.81%,同比增 2.34pct 环比增 2.84pct,净利率 7.82%,同比降 0.29pct 环比增 14.05pct,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光伏胶有望见底,电子汽车放量助力成长公司为光伏胶龙头, 24年受光伏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原材料跌价影响,公司光伏业务板块盈利能力下滑明显, 24年光伏板块毛利率 11.26%较 23年降 7.82pct。 25Q1原材料逐步企稳,公司光伏板块毛利率触底回升。公司广州 3.93万吨电子胶项目负荷持续提升, 25Q1产能利用率已达 75%,随着广州 3.93万吨电子胶项目持续放量以及锂电新产品客户持续上量, 有望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光伏有望触底, 电子胶、交通运输设备用胶等有望快速放量,预计公司 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 2.5/3.1/3.5亿元, 现价对应 PE 为 19.15/15.49/13.6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波动;客户开拓不及预期;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等
|
|
|
新凤鸣
|
基础化工业
|
2025-05-01
|
10.86
|
--
|
--
|
11.77
|
8.38% |
|
11.77
|
8.38% |
-- |
详细
4月 25日,公司发布 2024年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70.91亿元,同比+9.15%;实现归母净利润 11.00亿元,同比+1.3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46%,同比减少 0.22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5.63,同比减少 0.2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64%,同比减少 0.13个百分点。 其中, 2024Q4实现营收 178.94亿元,同比+3.62%,环比-0.17%;实现归母净利润 3.55亿元,同比+77.92%,环比+151.8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2.08%,同比增加 0.89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1.25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5.68%,同比增加1.16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76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98%,同比增加 0.82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1.19个百分点。 同时, 4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5年一季报: 2025Q1实现营收 145.57亿元,同比+0.73%,环比-18.65%;实现归母净利润 3.06亿元,同比+11.35%,环比-13.6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1.76%,同比增加 0.13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0.32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6.51%,同比增加 0.6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8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2.11%,同比增加 0.2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13个百分点。 点评 新拓等新产能效益逐步释放, 公司 2024年业绩同比提升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70.91亿元,同比+9.15%;实现归母净利润 11.00亿元,同比+1.32%。 2024年公司业绩同比略增,主要受益于公司新拓等新产能效益持续释放,其中 2024年公司涤纶长丝销量达 755.39万吨,同比+10.83%,涤纶短纤销量达 130.40万吨,同比+11.82%。 2024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55亿元,环比+2.14亿元,其中毛利润环比+1.35亿元,管理费用环比-0.39亿元,财务费用环比-0.63亿元。毛利润环比改善主要受益于油价逐步趋稳,涤纶长丝价差环比改善,据 Wind, 2024Q4POY-PX/MEG 价差达 1407元/吨,环比+11.81%;涤纶短纤-PX/MEG 价差达 1491元/吨,环比+23.46%。 春节假期致销量环比下滑, 公司 25Q1业绩环比承压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3.06亿元,环比减少 0.48亿元,其中毛利润环比减少 0.68亿元, 研发费用环比-0.57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环比+0.92亿元,所得税环比-0.47亿元。 毛利润环比下滑主要由于受春节假期等影响,公司产品销量下滑所致,其中 2025Q1公司 POY 销量达 97.14万吨,环比-32.58%, FDY 销量达27.08万吨,环比-34.10%, DTY 销量达 18.51万吨,环比-24.29%,而同期受益于涤纶长丝价差改善,公司毛利率达 6.51%,环比增加 0.83个百分点。
|
|
|
云天化
|
基础化工业
|
2025-04-30
|
21.30
|
--
|
--
|
22.91
|
7.56% |
|
22.91
|
7.56% |
-- |
详细
云天化 4月 29日发布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公司第一季度实现营收 130.04亿元,同比下降 6.16%,环比下降 12.21%,实现归母净利润 12.89亿元,同比下降11.65%, 环比提高 41.85%,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2.70亿元,同比下降 11.50%,环比提高 50.25%,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投资要点 产品经营稳定,保障公司业绩磷肥/尿素/复合肥/聚甲醛/饲钙/黄磷 2025Q1产量分别 122.06/75.7/51.13/3.13/15.01/0.81万吨,同比分别为 -1.98%/24.79%/0.22%/5.03%/0.27%/19.12%, 销量分别达到 127.73/75.35/52.53/2.49/12.68/0.62万吨,同比分别为 8.22%/21.85%/ 23.17% /-4.60%/9.40%/1.64%; 整体产销量呈现增长趋势,公司经营稳中向好; 产品价格有所波动,毛利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根据公司披露, 2025Q1磷铵/复合肥/尿素/聚甲醛/黄磷/饲钙等周期性产品市场均价分别为 3071/2857/1724/11582/ 20635/3890元/吨,同比分别-6.74%/-7.03%/-21.06%/-2.30%/0.45%/20.55%,产品价格有所波动; 进入 2025年 Q2截至 4月 29日 , 根 据 百 川 盈 孚 , 磷 酸 一 铵/磷 酸 二 铵/尿 素/黄 磷 市 场 均 价 分 别3289.33/3530.38/1863.71/24483.76元/吨 , 同 比 分 别 8.79%/-2.82%/-16.83%/10.28%, 环 比 分 别 5.21%/3.93%/5.98%/5.07%; 毛 利 润 为-89.87/-185.52/191.93/2103.09元/吨,同比分别-132.05%/-143.73%/-57.97%/262.61%,环比分别-327.95%/-35.61%/299.35%/150.68%。 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调整,盈利情况出现波动,公司 25Q1业绩或因产品利润下行受到部分影响; 但公司磷矿石资源丰富,受益于磷矿石价格保持高位,公司未来两年利润中枢有望维持。 公司宣布现金分红规划,提振投资者信心公司于 2025年 1月 24日发布未来三年( 2024至 2026年)的现金分红规划,增强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规划中表示,在当年盈利且累计可供分配利润为正数的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现金分红。同时,三年现金分红的累计总额原则上大于累计实现的可分配利润总额的 45% 。 公司通过分红规划,将自身利益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有望调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积极情绪 ,为公司未来融资拓宽道路。 收回磷化集团少数股权, 镇雄县巨型磷矿项目高效推进根据公司公告, 2024年 6月 14日,公司通过非公开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交银投资及建信投资合计持有的磷化集团 18.6%股权, 其中交银投资持有磷化集团的7.44%股权受让价格为 42,201.33万元,建信投资持有磷化集团的 11.16%股权受让价格为 63,302.00万元, 受让完成后,公司将持有磷化集团 100%股权,磷化集团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根据公司年报, 2024年磷化集团贡献利润 23.9亿,是公司主要利润子公司,本次磷化集团全资化丰厚了公司业绩,带来了长期稳定的利益。 根据普查报告及公司公告, 公司参股公司云南云天化聚磷新材料有限公司(其中云天化集团持股 55%,公司持股 35%) 推进的云南省镇雄县碗厂磷矿资源勘查初具成效,目前已经完成并通过“勘探野外工作”验收。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诺,待合资公司取得云南省镇雄县碗厂磷矿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后 3年内,将合资公司的控制权优先注入上市公司。 根据普查报告以及公司公告,云南省镇雄县碗厂磷矿资源量为 24.43亿吨,平均品位 23%。 镇雄县优质磷矿资源大幅提升了公司磷资源保障能力,为后续公司打造磷基新材料产业园区提供了充裕的资源。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经营长期稳定,后续发展稳中向好;预计 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37.78/678.73/721.33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4.60/56.30/59.11亿元;对应EPS 分别 2.98/3.07/3.22元,对应 PE 分别为 7.48/7.26/6.91倍, 公司是磷化工板块龙头公司, 磷矿石高景气有望保持,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投放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安全及环保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
|
|
|
桐昆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5-04-30
|
10.58
|
--
|
--
|
11.62
|
9.83% |
|
11.62
|
9.83% |
-- |
详细
4月 25日,公司发布 2024年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13.07亿元,同比+22.59%;实现归母净利润 12.02亿元,同比+50.8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3.34%,同比增加 1.07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4.64%,同比减少 0.42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1.20%,同比增加 0.21个百分点。 其中, 2024Q4实现营收 252.58亿元,同比+20.86%,环比-9.26%;实现归母净利润 1.95亿元, 同比+283.21%,环比+433.35%;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0.54%,同比增加 0.8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70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3.15%,同比增加 1.17个百分点,环比减少 0.17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0.79%,同比增加 1.28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0.99个百分点。 4月 29日,公司发布 2025年一季报, 2025Q1实现营收 194.20亿元,同比-8.01%,环比-23.11%;实现归母净利润 6.11亿元, 同比+5.36%,环比+213.00%;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1.66%,同比增加 0.04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12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 7.71%,同比增加 1.00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4.56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3.16%,同比增加 0.39个百分点,环比增加 2.37个百分点。 点评 涤丝新产能效益释放叠加浙石化盈利改善,公司 2024年业绩同比高增2024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13.07亿元,同比+22.59%;实现归母净利润12.02亿元,同比+50.80%。业绩同比大幅改善,一方面受益于公司涤纶长丝新产能效益持续释放,其中 2024年公司涤纶长丝销量达 1297.81万吨,同比+25.46%; 另一方面, 公司参股的浙石化依托全球特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持续优化装置性能,不断挖潜增效,化工产品线不断延伸,品种日益丰富,部分化工产品毛利有改善,其中 2024年公司投资净收益达 7.08亿元,同比+120.56%。 2024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 1.95亿元,环比+2.54亿元,其中毛利润环比减少1.31亿元,研发费用环比减少 0.72亿元,财务费用环比减少 1.27亿元,投资净收益环比增加 0.87亿元,所得税环比减少 0.59亿元。 行业价差改善叠加公司降本增效,公司 25Q1业绩环比大幅提升2025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6.11亿元,环比增加 4.16亿元,其中毛利润环比增加 7.03亿元, 所得税环比增加 2.55亿元。毛利润环比改善一方面受益于行业价差环比提升,据 Wind, 2025Q1POY-PX/MEG 价差达 1454元/吨,环比+3.38%; 另一方面,公司提升价格管理水平、放大全链盈利效应、全方位降成本等举措效果逐步显现,公司相对行业获得进一步超额盈利。
|
|
|
呈和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5-04-30
|
33.67
|
--
|
--
|
36.24
|
7.63% |
|
36.24
|
7.63% |
-- |
详细
报告导读呈和科技发布 2024年年度报告,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8.82亿元,同比上升10.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42亿元,同比上升 10.74%; 2024Q4实现营业总收入 2.34亿元,同比增长 8.83%,环比下降 0.1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48亿元,同比下降 16.14%,环比下降 28.37%; 2025Q1实现营收 2.20亿元,同比增长 14.97%,环比下降 5.85%;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68亿元,同比上升12.15%,环比增长 41.16%,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投资要点 产销带动业绩增长, 全年业绩符合预期公司 2024年产销量保持增长趋势,带动业绩上涨。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成核剂、合成水滑石、 NDO 复合助剂等产量分别上升 26.53%/0.00%/6.74%, 销量分别上升 32.03%/4.60%/16.88%。 报告期内,成核剂产销量较上年呈显著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募投项目建成并顺利投产,为产能扩充筑牢根基;同时,公司大力开拓新客户资源,凭借优质产品与服务有效提升市场份额,推动了成核剂产品产销量迈向新高度。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日益加剧,公司产品迎来国产替代的历史性机遇。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进一步加快产品技术创新,拓宽现有产品应用下游,通过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加深和行业客户的合作,进而提升市场份额,实现业绩稳步增长。同时,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策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强化成本管控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了经营效率。 随着下游塑料行业的快速发展, 成核剂需求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以呈和科技产品为代表的国产成核剂供给量不断提高,国产化率不断攀升;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粉料平均产能为 3571万吨/837万吨,同比增长10.52%/7.17%。 同时公司高度注重自主研发, 截止到 2024年 12月 31日共计获得现行有效的境内外专利 76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 59项,实用新型专利 17项, 报告期内新增 4项发明专利授权,新增申请发明专利 6项,及 15项科研项目完成验收结题。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具备超过 300种不同型号的成核剂、合成水滑石、抗氧剂及复合助剂规模化生产能力,较之国内其他同类型厂家,公司产品线更为齐全,拥有为下游优质客户提供一站式原料供应的能力,有望提升市场占有率,公司业绩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 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推出,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2024年 12月 19日公司发布关于 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方案中指出本次分红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3.50元(含税)。 截至 2024年12月 18日,公司总股本为 135,327,698股,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的股份2,844,565股后的股份数为 132,483,133股,以此为基数测算,拟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46,369,096.55元(含税),占公司前三季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 23.43%。 本次分红计划充分体现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高度认可,有利于促进公司健康发展。 此外公司将继续响应相关政策精神, 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及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的议案》,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2.5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33,120,783.25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4股,不送红股,并计划于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两个月内实施权益分派。 南沙项目持续推进, 审时度势调整产能, 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目前公司在广州白云厂区拥有产能 3.54万吨,科奥化学拥有产能 5800吨。 由于树脂材料产品市场容量有序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生产效率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 导致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的进度不及预期。 2024年 11月 16日公司发布产能调整公告, 首次发行募投项目之一广州科呈新建高分子材料助剂建设项目(一期)设计产能由 36,600吨变更为 28,900吨。其中 14,400吨综合产能已通过呈和科技的技改项目于 2024年 1月完成环评验收并顺利投产; 14,500吨综合产能已开始进行生产调试。 随着技改和募投项目下公司产能逐步投放,预计公司产销有望快速增加,从而驱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拟现金收购映日科技,向新兴领域拓展,有望整合成为平台型企业2025年 4月 8日发布晚间公告,公司及关联方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芜湖映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计不低于 51%股权, 其 100%股份的整体估值预计为人民币18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预计将实现对映日科技的控股。 映日科技所在的显示领域对有机材料有着广泛且重要的需求。呈和科技成核剂产品具有提升显示面板材料性能的作用,能够应用于显示相关材料及组件。公司实现对标的公司的控股后,可在客户资源共享、品牌影响力相互促进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有助于公司快速切入显示行业,加快业务拓展, 更好的满足下游行业客户需求。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国内高分子材料助剂龙头企业,技改及募投项目投产放量后,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但由于关税政策反复,产品放量和涨价节奏不明朗,调整公司业绩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11.45/13.55/14.23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8/4.24/4.35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2.72/3.13/3.21元,对应 PE 分别为17.63/15.31/14.9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行业景气度下降;技改及募投项目达产不及预期;技术和产品研发风险等。
|
|
|
呈和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5-04-09
|
32.25
|
--
|
--
|
56.89
|
26.11% |
|
40.67
|
26.11% |
-- |
详细
核心逻辑呈和科技是中国最大的成核剂生产工厂,目前中国成核剂国产率不到 30%,海外成核剂占据主流市场。由于本次中美关税问题,海外成核剂可能逐步在中国市场失去竞争力,国产成核剂有望加速替代海外产品,呈和科技是成核剂国产化率加速的最大受益者。 超预期的点之前全市场对于国产成核剂增量的预期为每年新增 20%,但由于本次中美关税问题,海外成核剂厂商可能通过涨价的方式将关税往下游传递,导致下游采购成本变高;同时中国也可能更加重视对于类似于成核剂这样的产品进行国产替代的重要性;海外产品涨价的同时叠加国产化大趋势,国产成核剂有望加速替代海外产品;呈和科技作为中国最大的成核剂生产厂家有望受益。 股价是否已经反应了预期,反应了多少由于中美关税事发突然,并且都超出了之前市场对于两个国家的政策预期;所以当前股价完全没有反应过该事件对于公司和行业的影响 未来三年业绩预测,现在的估值水平从公司的基本面上来看,公司业绩过去5年年均增速超过30%,展望未来公司25-27年由于南沙项目产能释放,核心产品价格增长,业绩有望翻倍,但目前股价仍处于 2021年上市以来中下部位置,属于被低估状态。 目标空间及测算依据我们假设海外成核剂将关税通过涨价 30%的方式向下游传导, 国产成核剂跟涨海外产品; 同时成核剂国产化率加速,增长由 20%年增长提高到 40%年增长;根据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5年公司业绩有望达到 4.64亿元; 根据所在行业给予 25倍市盈率估值,目标市值 116亿元,较当前仍有 96.6%的涨幅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关税政策变动,公司有望迎来量价齐升上调公司业绩。 预计 24-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8.85/13.70/16.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4.64/5.55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85/3.43/4.10元,对应 PE 分别为 23.38/12.62/10.55, 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涨价不及预期;公司南沙工厂新增投产不及预期
|
|
|
卫星化学
|
基础化工业
|
2025-03-27
|
20.97
|
--
|
--
|
23.19
|
7.36% |
|
22.51
|
7.34% |
-- |
详细
事件3月24日,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6.48亿元,同比+10.03%;实现归母净利润60.72亿元,同比+26.7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87%,同比增加2.18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23.57%,同比增加3.7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3.28%,同比增加1.75个百分点。 其中,2024Q4实现营收133.73亿元,同比+41.69%,环比+3.87%;实现归母净利润23.79亿元,同比+75.09%,环比+45.3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19%,同比增加2.62个百分点,环比增加2.14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27.11%,同比增加4.09个百分点,环比增加3.49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7.76%,同比增加4.62个百分点,环比增加5.06个百分点。 点评新项目投产叠加价差改善,公司24Q4业绩创新高。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56.48亿元,同比+10.03%,实现归母净利润60.72亿元,同比+26.77%。公司业绩同比大幅提升,一方面受益于公司10万吨/年乙醇胺、80万吨/年多碳醇等新项目效益陆续释放,另一方面公司C2产品价差改善明显。据Wind,2024年聚乙烯-乙烷/环氧乙烷-乙烷/乙二醇-乙烷平均价差分别为4893/4134/2505元/吨,同比+10.78%/+21.77%/+46.70%。2024Q4,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3.79亿元,同比+9.83亿元,环比+7.42亿元,其中毛利润环比+5.85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环比+6.30亿元,管理费用环比+2.57亿元,资产减值损失环比+2.52亿元。毛利润环比改善主要受益于公司C2及C3主要产品价差均环比提升,其中2024Q4丙烯酸-丙烷/聚乙烯-乙烷价差分别为2020/4917元/吨,环比+28.26%/+2.33%,同时80万吨多碳醇项目投产贡献增量。 α-烯烃高端新材料项目有序推进,支撑公司中长期成长。近年,公司C2业务依托北美低价乙烷,展现出强成本优势。在低成本优势基础上,公司持续扩大相关产能。6月24日,公司在连云港徐圩新区投资建设的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目前项目一阶段已经全面开始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将于2025年底中交,2026年初投产;项目二阶段预计2026年底建成,2027年初投产。同时,项目配套的乙烷船也均下单,其中一阶段的6艘VLEC乙烷船已在2023年7月下单建造,预计会在2026年初交付,与公司项目一阶段建设进度保持一致;二阶段8艘ULEC乙烷运输船已经分两批于2024年8月和10月下单建造,会配套满足项目二阶段装置投产运行。随着公司α-烯烃高端新材料项目有序推进,将支撑公司中长期成长。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坚定科技创造未来,大力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发展科技新质生产力。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7.5亿元,同比增长7.7%。报告期内,公司全球专利总数超500件,其中催化剂、新材料专利数超100件。公司金属有机功能材料催化剂、低氨比临氢胺化催化剂、聚乙烯弹性体、高端聚乙烯、聚丙烯酸树脂、定制化高吸水性树脂等研发成果达到工业转化条件,实现技术瓶颈突破,解决目前高端新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分享市场先发优势。同时,公司未来研发中心于2024年5月开工建设,加大引入国内外高端人才,构建世界一流的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研发体系。公司将以创新主导发展,发挥全产业链供应的优势,聚焦催化剂、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新材料、功能化学品等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化,持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积极加大海外布局,开拓全球市场。从全球视角来看,欧洲、东北亚烯烃行业在装置老旧、需求乏力、成本高企、环保压力下持续低迷。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的生产装置自2023年以来暂停或关闭,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这也为公司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因此,报告期内,公司成立卫星寰球公司,集中资源加速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丙烯酸及酯、聚醚大单体、乙醇胺、高吸水性树脂出口量位居国内前列,已经与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地区的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产品性能获得客户广泛认可,在全球建立起卫星品牌影响力,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的优秀企业。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95/101.02/125.92亿元,EPS分别为2.22/3.00/3.74元,现价对应PE为9.55/7.09/5.68倍。卫星化学是轻烃一体化龙头公司,成本优势显著,后续新增项目众多,布局高端新材料,续力成长曲线,加速产业链升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品需求不佳风险、新产能兑现不及预期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