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杨绍辉

光大证券

研究方向: 机械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930522060001。曾就职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3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1-02-05 13.59 -- -- 15.85 16.63%
15.85 16.63%
详细
H股增发快速落地,彰显管理层对未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公司从2020年9月29日审议通过H股增发议案,到1月18日获得证监会批复,到如今增发完成,历时仅4个多月公司H股增发便快速完成,有助于后续公司发展战略的加速落地,通过此次定增能更好激发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活力和能见度。本次是公司管理层首次大手笔持有H股,发行后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约2.4%,并且在无锁定期要求背景下仍保持6个月的锁定期,彰显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采购核心零部件、补充流动资金、海外市场拓展及海外基地建设,有助于公司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打造更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 三大核心产品21年将延续高景气度,公司市场份额预计进一步全面提升。据协会统计,20年混凝土泵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超50%,销量刚达到上一轮销量峰值水平,而挖掘机、汽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销量大幅超上一轮峰值水平,我们认为混凝土泵车未来2-3年在设备更新换代、国六环保升级、投资稳定增长、机器换人等驱动下将持续保持强劲的需求;混凝土搅拌车在治超驱动下大罐换小罐,会带来明显的增量设备需求,未来2-3年需求确定性也较强。塔机20年销量预计还未达到上一轮销量峰值水平,由于PC化率提升,对设备强度和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工单位也更注重安全性,许多施工企业对设备生产年限开始有明确的规定,因而会加速塔机的更新换代,未来2-3年塔机行业将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汽车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21年重点关注吨位需求结构的变化,风电、石化等高景气度将带来大吨位汽车吊和履带吊的持续火爆,龙头主机厂大吨位设备订单都比较饱满,因此整体销量保持稳定的背景下吨位上移也有望带动行业营收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年公司通过市场端对端到管理端对端的变革,以互联网思维做极致的产品,三大核心产品市场份额明显提升,公司产品的综合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21年预计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全面提升,公司三大中后周期产品营收占比高,对应行业景气度高,因此未来2-3年公司业绩增速仍有望行业领先,确定性也较强。 多产品策略及国际化战略持续发力,有望再造一个中联。20年公司新业务板块开始全面发力,市场地位取得突破性进展。挖掘机再回归首年即实现0到1的重大突破,据协会统计,20年挖掘机累计销售超7000台,市场份额超2%,随着智能挖掘机产线21年开始陆续投产,公司挖掘机业务未来几年预计将持续向上,看好公司实现“3年前5,5年前3”的战略目标,中长期有望打造成100-200亿营收级别的业务板块;高空作业平台继续实现强劲增长,稳居行业第一梯队,20年全力开拓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与多家当地代理商签约合作,产品先后通过了欧洲、美国等地安全认证,21年海外市场预计增长强劲,臂式新产品也顺利推出,未来几年预计持续实现高增长,有望打造成50亿以上营收的业务板块;农机从全球来看市场空间大、盈利能力强,粮食安全重视程度提升及城镇化率的提升有望加速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管理,提升高端农机及作业效率的需求,公司20年加大对高端智慧农机及智慧农业的布局,销售和利润率均出现明显改善,最具成为中国版约翰迪尔的基因和实力;另外,随着土方机械实力的不断增强,21年公司有望加速国际化扩张的步伐,海外市场后续发力也将进一步打开公司的中长期发展空间。随着公司持续加大对新业务的拓展,公司挖掘机、高空作业平台、农机等新业务板块未来几年将保持持续高增长,收入体量越来越大,盈利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国际化战略近两年预计也会逐渐发力,公司挖掘机地位稳固后公司的发展将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认为多产品策略及国际化战略可以较好平滑公司传统三大工程机械产品需求的小幅波动,有望再造一个中联。 估值 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9/100.1/117.2亿元,考虑股本摊薄,目前对应EPS为0.92/1.23/1.44元/股,对应PE分别为15.0/11.2/9.6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全球疫情持续发酵,行业竞争加剧,基建和地产投资不及预期,环保及治超力度不及预期。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1-02-04 94.80 -- -- 98.60 4.01%
98.60 4.01%
详细
CATL拟不超过290亿元扩产,电池厂扩产再度加速。CATL公告称:1)不超过人民币120亿元投资四川时代动力电池宜宾制造基地五、六期项目;2)不超过人民币120亿元投资宁德时代动力及储能电池肇庆项目(一期);3)不超过人民币50亿元投资时代一汽动力电池生产线扩建项目。 继2020年年底公布的不超过390亿扩产计划后,本次扩产表明CATL扩产速度显著加快。此外,近期比亚迪蚌埠弗迪项目、中航锂电常州项目等逐步落地进一步确认电池厂扩产边际加速的态势。 深度绑定CATL,公司订单有望维持快速增长。CATL是公司最主要的客户,根据公司公告,2017-2019年来自CATL的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分别为28.32%、12.07%和38.65%。9月,先导智能公告25亿元定增预案,CATL全额认购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公司与CATL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未来将持续受益其扩产进程,订单前景向好。 全球锂电设备龙头将持续、深度受益于电动化渗透率的提升。从客户看,公司深度绑定CATL、比亚迪、中航锂电、Northvolt等国内外主流电池厂。从产品看,公司在卷绕机、模切机等方面优势显著,外延并购+自主研发并举下,前段涂布机、后段充放电设备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具备提供高自制率、高水平的整线设备的能力,未来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平台型布局初见成效,拉平长期成长周期。根据先导智能官网,先导智能与宝马签订协议,为其提供新能源汽车PACK智能产线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业务涵盖3C、智能物流、汽车智能产线等八大领域,目前各项业务进展顺利,平台化成效逐步体现。中长期看,非锂电业务占比将逐步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增长的天花板、拉平企业增长的周期。 估值 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不变。考虑到公司是全球锂电后段设备龙头,深度绑定CTAL等大客户,电动化趋势持续深入带动公司订单前景持续向好,同时,公司3C、智能物流、汽车智能产线等业务布局逐渐清晰,有望成长为平台型非标自动化设备公司,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客户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冠疫情反复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影响,新产品、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微公司 2021-02-01 160.60 -- -- 160.50 -0.06%
160.50 -0.06%
详细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润年归母净利润4.4-5.2亿元,同比增加133.34%-175.77%,扣非净利润0.17-0.25亿元,同比减少88.48%-83.06%。 支撑评级的要点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但扣非后有所下滑。根据公司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4.4-5.2亿元,同比增加133%-176%,增量主要来自投资收益、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的增加,具体包括公司2020年间接持有中芯国际股票进而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约2.62亿元、公司2020年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较2019年增加约2.26亿元。公司预计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0.17-0.25亿元,同比减少83%-88%,主要原因是2020年因股权激励产生经常性损益约1.19亿元。 业务结构优化,MOCVD收入下降而刻蚀设备收入上升。2020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约16.8%,其中刻蚀设备收入增长约58.5%,但MOCVD设备收入下降约38.5%,刻蚀设备与MOCVD的比例从19年的48%/52%变为20年的70%/30%。 高强度研发和长远布局正在逐步铺开。目前,公司有多项CCP、ICP刻蚀设备研发正在全面展开,如“用于先进逻辑电路的CCP刻蚀设备(用于7m以下制程)”、“14-7纳米ICP介质刻蚀机研发及产业化(双重/四重图形、模板刻蚀、边墙刻蚀、减薄刻蚀等工艺)”等。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总金额不超过100亿元,用于中微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临港+南昌,31.7亿元)、中微临港总部和研发中心项目(37.5亿元)、科技储备资金(30.8亿元),提高产能、丰富公司产品线,提高研发强度,缩小与国际龙头Lam、AMAT等研发投入差距。 肩负刻蚀工艺全面国产化重任,看好长期发展前景。刻蚀设备是IC制造的核心工艺之一,在IC制程设备投资占比约为20%。根据中国国际招投标网,在40-28m产线中,金属刻蚀工艺目前仍被美国Lam公司垄断,硅基刻蚀和介质刻蚀国产化率不高,且深沟槽、硬掩模等10%-30%的工艺完全依靠美国公司,国产替代需要依靠中微和北方华创。公司还布局量测、CVD等,平台型格局初步显现。 估值结合公司业绩快报,以及公司在本土主流晶圆产线上的市占率判断,我们将2020-2022年公司利润预测从2.01/5.47/9.04亿元调整为4.93/5.31/6.96亿元,再考虑到公司在ICP刻蚀、量测、CMP、CVD等方面的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行业景气度高导致设备零部件供不应求;ICP产业化进展低于预期,介质刻蚀市占率上升低于预期等。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1-01-27 543.01 -- -- 607.77 11.93%
648.00 19.33%
详细
公司预计2020年业绩同比增长47%-64%;公司丝网印刷设备保持龙头地位,受益于PERC电池扩产,HJT设备订单已开始执行;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2020年业绩预计增长47%-64%符合预期:公司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盈利3.65-4.05亿元,同比增长47.45%-63.61%,其中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公司收到的政府补助资金)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6,700万元左右。公司2020年度预告业绩符合预期。 单晶PERC:电池产能扩张支撑业绩高增长:近两年单晶PERC电池片产能快速扩张,公司主营产品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销量稳步上升,是业绩较快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根据PVIfolik统计,2020年全球新增电池片产能预计近100GW,而出于大尺寸电池片渗透率提升的原因,2021年单晶PERC电池片产能增量预计超过120GW,有望进一步推动PERC电池设备业绩增长。 HJT设备进展积极,在手订单开始执行:公司积极研发HJT高效电池设备,目前已在原有丝网印刷设备的基础上完善改进了HJT丝网印刷设备,并成功自主研制核心设备板式PECVD、PVD,近期亦参股江苏启威星布局湿法制绒环节,致力于具备提供整线设备的能力。公司HJT设备产能最高可以达到8,000片/小时,生产的电池片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4%以上,推动HJT产线设备投资额进入4.5亿元/GW左右的新阶段。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公司HJT设备在手订单5.88亿元,其中部分订单已发货。 估值在当前股本下,结合公司2020年度业绩预告、电池片产能扩张情况与新技术进展情况,我们将公司2020-2022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7.39/10.48/13.63元(原预测数据为6.77/9.69/12.62元),对应市盈率73.5/51.8/39.8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新冠疫情影响超预期;光伏政策风险;下游扩产需求低于预期;设备价格竞争超预期;新技术路线替代进度不达预期。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1-01-26 11.78 -- -- 15.59 32.34%
15.85 34.55%
详细
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0-75亿元,同比增长60.1%-71.6%,扣非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73.6%-93.5%。 支撑评级的要点工程机械产品需求强劲,后周期龙头高成长性持续验证。按业绩预告中枢来看,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72.5亿元,同比增长65.8%,其中Q4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75.4%,Q4业绩延续Q2以来高增长趋势,工程机械行业首份年报预告表现亮眼。国内基建、地产、新能源等下游行业需求继续旺盛,受设备的更新换代、安全环保政策趋严以及机器替人等多重因素的拉动,工程机械行业延续高景气度,公司核心板块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塔机订单和销量均实现强劲增长。同时公司坚持高质量经营战略、严控业务风险,强化供应链管理,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严控各项费用支出,平均生产成本和费用率同比显著下降,后周期龙头业绩高增长性得到持续验证。 三大核心产品市场地位全面攀升,未来2-3年中后周期产品有望继续延续高景气度。公司坚守“技术是根、产品是本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合互联网思维做极致的产品,优化体制机制充分激发销售队伍活力,提升服务和管理能效,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塔机三大核心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市场份额全面提升。混凝土机械事业部19年开始实行端对端的业务变革,20年泵车和搅拌车市场份额大幅提升,长臂架泵车和车载泵市场份额继续行业领先,泵车整体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缩小差距,搅拌车市场份额提升至行业前三;汽车起重机市场份额在19年大幅提升背景下继续强势提升,进一步缩小与行业龙头的销量份额差距,实现“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据公司官微介绍,20年公司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130吨以上大吨位轮式起重机销量份额跃居行业第一,履带吊王牌产品ZCC9800前11月累计销售占同级别70%以上份额,上海宝马展累计签单超45亿元,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订单已排到21年下半年;塔机进一步巩固全球龙头的领先地位,随着产能的释放,市场份额已连续多年持续提升,发布的W2代塔机新品获得市场追捧,宝马展斩获订单超80亿元。未来2-3年,中后周期产品有望延续高景气度,混凝土泵车20年仍处于更新的中前期,混凝土搅拌车在治超趋严背景下会带来大量的大罐换小罐需求,塔机由于PC化率的提升及工地对设备年限要求的趋严将加速更新换代,公司三大核心产品优势突出,市场份额仍将进一步提升,业绩增速有望继续引领行业。 新业务板块构建可持续增长曲线,有助于穿越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波动。20年是公司新业务板块全面发力的元年,通过强化产品创新、完善市场布局、优化服务网络等,产品销量节节攀升,市场地位取得突破性进展。据协会统计,公司挖掘机去年累计销售超7000台,挖掘机再回归首年即实现2%以上的市场份额,去年底公司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园区20吨和48吨两款产品成功下线,21年该园区将陆续投产运营,打造全球领先的无人化“黑灯产线”,完全达产后将具备5万台智能挖掘机的产能,年产值达300亿元,看好公司挖掘机实现“3年前5、5年前3”的战略目标;高空作业平台稳居行业第一梯队,20年继续实现强劲增长,随着臂式产品的发力、国内大客户的拓展和销售策略的调整、海外渠道的完善等,高空作业业务板块有望实现持续高增长;随着粮食安全重视程度增加,公司加大智慧农机的研发力度,创新上下游合作模式,打造农机和智慧农业两大发展主线,销售和利润率均出现明显改善,农机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具有成为中国版约翰迪尔的基因和实力;另外,定增补土方机械短板获审核通过,海外市场后续也有望发力,新业务持续放量为公司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曲线,有助于穿越国内行业的周期波动。 估值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9/100.1/117.2亿元,对应EPS为0.94/1.26/1.48元/股,对应PE分别为12.3/9.2/7.9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全球疫情持续发酵,行业竞争加剧,基建和地产投资不及预期,环保及治超力度不及预期。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01-26 219.83 -- -- 227.32 3.41%
227.32 3.41%
详细
公司预告2020年净利润4.6亿元~5.8亿元,同比增长49%-88%,其中单四季度净利润1.33-2.53亿元,同比增长48%-181%,而前三季度利润增长49%。 支撑评级的要点业绩进入释放期,2020年高增长符合预期。相比2016-2019年扣非净利润依次是-2.61、-2.08、0.76、0.70亿元,公司2020年实现扣非净利润1.6-2.0亿元,如果不扣除2020年四季度约3亿元股权激励费用(参考公司公告),实际上扣非净利润可接近5亿元,相当于净利率接近8%-9%,相比2019年扣非净利率不到2%有大幅度上升,估计主要原因包括:收入规模效应、高毛利率的半导体设备收入占比上升、新产品大规模研发和验证阶段过渡期。公司预告2020年净利润4.6亿元~5.8亿元,基本上符合我们预期。 位卡位PVD、ICP刻蚀、热处理等关键设备构建企业护城河,并受益于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及多层次的市场需求特征。对比应用材料卡位PVD、离子注入、CMP、ICP刻蚀等关键设备环节,北方华创同样布局PVD、ICP刻蚀、热处理等关键设备,定制开发了晶圆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MEMS、功率器件、LED、平板显示、光伏电池等领域全面的设备及工艺解决方案,正好匹配了国内目前包括成熟制程、功率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封装等在内对半导体设备多维度、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多重积极因素将继续推动2021年公司业绩保持高增长势头。目前,晶圆制造、封测产能紧缺,对工艺设备、封测设备的需求弹性大;本土晶圆厂持续扩产,包括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广州粤芯、士兰微厦门、闻泰临港、格科微临港项目、SMIC北京项目等在内的多个晶圆厂处于产能持续扩张阶段,国内设备需求快于全球半导体设备行业;设备国产化趋势不变,北方华创的PVD、硅基刻蚀、热处理设备在本土主流产线上的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估值参考公司业绩预告,以及公司在主流产线上的市占率及订单增长情况,我们将2020-2022年公司净利润预测从4.95/7.52/10.47亿元,提高至5.19/8.51/12.7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PE高估值风险,晶圆厂扩产进度低于预期风险,零部件采购周期变长。
华峰测控 2021-01-15 390.00 -- -- 487.00 24.87%
487.00 24.87%
详细
公司发布公告,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较上年增加0.78-1.08亿元,同比增长76.5%-105.9%。 支撑评级的要点预计2020年全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较上年增加0.78-1.08亿元,同比增长76.5%-105.9%;扣非归母净利润方面,预计2020年全年较2019年增加0.25-0.50亿元,同比增长25.0%-49.6%。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公司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扣非净利润增速较低是因为尽管2020年产生一定的股权激励费用,但是通过银行理财和入股通富微电获取较高的收益。 布局GaN、SiC测试,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GaN测试设备方面,根据投资者互动平台信息,台积电2020年10月首次直接向华峰测控采购GaN测试设备,且此前多次通过供应链客户采购GaN测试设备。根据公司网站,公司研制中的基于STS8200测试平台的PIM专用测试解决方案,可用于SiC功率模块测试。 产能释放在即,订单、收入将持续快速增长。在5G,loT、汽车电子、"宅经济"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以来全球电子化程度显著加速,晶圆厂产能紧张,封测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同时半导体测试设备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根据公司披露的机构调研纪要,公司的原地扩产计划已经完成,目前产能为120台/月,后续天津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后,产能会更加充沛。在产能逐步释放后,公司的订单和收入有望实现更快的增长。 估值根据行业景气度及公司业绩预告,我们将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从1.66/2.18/2.68亿元上调至2.03/3.01/4.09亿元,并结合公司市场地位、行业趋势等,维持买入评级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毛利率下行风险,因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的风险,新市场、新领域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SOC业务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等。
杭可科技 2021-01-01 79.38 -- -- 95.88 20.79%
95.88 20.79%
详细
与国轩高科签订价值3.71 亿元的设备采购协议。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日与合肥国轩高科签署框架协议,预计在合同有效期内交易金额不超过3.71 元人民币(含税)。框架协议履行期间为2020 年12 月-2022 年12 月, 若本框架协议顺利履行,预计会为公司2021 年度及2022 年度的业绩增长进一步奠定基础。 大众入股国轩,预计国轩高科扩产至100GWh。国轩高科是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2017-2019 年,国轩高科及其控股子公司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12.81%、6.36%、3.11%。为推进中国市场电动化转型,大众入股国轩,而国轩高科2019 年产能为16GWh,2020 年产能为28GWh,2023 年、2025 年规划产能分别为80GWh、100GWh。公司的其他主要客户LG 化学、SKI、比亚迪等国内外主流电池厂扩产意愿也很强烈,根据我们的梳理,全部规划产能(含国轩)较2019 年增加约760GWh。 全球领先的锂电后段设备商,受益于电动化趋势的深入。公司深耕锂电池后处理系统,通过产品和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从设备的定制属性和锂电池生产的安全性来看,后段设备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2020-2023 年全球锂电后段设备市场规模约百亿元,伴随着主要客户扩产进程的持续推进,而公司收入也将迎来快速的增长。 估值 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0-2022 年营收分别为16.2/24.2/35.9 亿元, 净利润4.5/7.1/10.6 亿元,对应EPS1.1/1.8/2.7 元/股。公司是全球锂电后段设备龙头,绑定大客户,未来收入有望维持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疫情对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影响;下游客户扩产幅度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和技术更新迭代受阻的风险;合同履约风险。
杭可科技 2020-12-28 71.54 -- -- 95.88 34.02%
95.88 34.02%
详细
专注于电化学技术的锂电后段设备龙头。 1)公司深耕锂电池后段设备,通过技术 和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在行业中持续领先; 2)公司主要产品为充放电设备, 客户 覆盖 LG 化学、 SKI、三星、国轩和比亚迪等国内外主流电池厂,软包电池高温加 压设备增长迅速, 海外收入占比相对较高; 3)近年来,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盈利 能力强、经营质量向好,且财务质量整体优于其他锂电设备公司。 主流电池厂扩产意愿强烈,后段设备年均市场规模近百亿元。 1)全球多个国家和 地区的政策推广新能源汽车, 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加速布局, 未来十年全球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带来动力电池需求增加; 2)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提 升,头部电池厂成为扩产主力, 根据我们的梳理,预计国内外主流电池厂 2023年产能较 2019年底增加约 760GWh, 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 2020-2023年锂电池后段设备年均市场规模在百亿元左右; 3)后段设备竞争格局较好, 毛利 率高于前、中段, 杭可科技充放电设备市占率超过 20%,与泰坦错位竞争。 技术领先、 绑定大客户, 电动化浪潮下将迎来快速增长。 1)公司掌握锂电后段设 备的核心技术, 技术持续领先,核心团队稳定性强; 2) 公司与国内外主流电池 厂长期稳定合作, 而从设备定制属性和锂电池生产安全性角度看, 后段设备具 备较强的客户粘性; 3)公司产品布局完善, 高温加压充放电设备优势突出,技术 路线变化无碍于公司发展前景,且类似于刀片电池的电池形状有利于公司技术 优势在方形电池领域的拓展; 4)主要客户大幅扩产, 公司收入将迎来快速增长。 LG 化学、 SKI、国轩等客户总规划产能较 2019年年底增加约 498GWh, 其中 LG 化学目前拥有产能 130GWh, 计划 2023年扩产至 260GWh, 分拆电池部门进一步 增强扩产确定性; SKI 计划 2023年扩产至 85GWh, 2025年扩产至 100GWh。 预计公司 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 16.2/24.2/35.9亿元,净利润 4.5/7.1/10.6亿元,对 应 EPS1.1/1.8/2.7元/股, 当前股价对应 2020E-2022E 市盈率 64.0X/40.4X/27.0X。 新能 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全球主流电池厂大幅扩产,设备需求快速增长。 公司 是全球锂电后段设备龙头, 绑定大客户,未来收入有望维持快速增长。 目前, 公司市盈率较 A 股锂电设备行业平均水平偏低, 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万业企业 房地产业 2020-12-25 19.11 -- -- 20.57 7.64%
20.57 7.64%
详细
公司公告称,以公司联合境内外投资人以3.98亿美元的企业价值收购CompartSystemsPte.Ltd.100%股权,其中公司投资额为人民币6亿元。 投资完成后,公司间接持有Compart公司33.31%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支撑评级的要点领头收购Compart公司将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公司联合境内外投资人以分别对上海镨芯及镨芯控股增资扩股的方式,共同收购BroadwayHoldigIIILimited持有的CompartSystemsPte.Ltd.100%股权。本次收购的企业价值为3.98亿美元,其中公司投资金额为人民币6亿元。投资完成后,公司间接持有Compart公司33.31%股权,成为Compart公司第一大股东,Compart公司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预计本次投资完成后,上海镨芯将由公司全资子公司变成公司参股子公司,公司仍为上海镨芯的第一大股东。 Compart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气体输送零组件及流量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本次收购的Compart公司拥有设计及研发、流量控制应用、二次深入加工、装配和测试等方面的全产业链技术和能力,产品包括定制产品(BTP,BuildtoPrit)、表面贴装件、配件、垫片等,可以用于IC制造工艺中氧化/扩散、蚀刻和沉积等设备需要用到精确的气体输送系统,也可以提供用于工业、航空航天、石油天然气等领域的产品。 进一步完善IC装备产业工艺链。公司2018年100%并购了上海凯世通,凯世通是国内领先的IC离子注入机的研发和制造商。今年12月,凯世通IC离子注入机获得商业客户及多个型号订单的重大突破。本次收购Compart公司后,有利于促进公司战略转型,完善装备产业工艺链,推进公司全球化布局。 估值我们维持公司收入预测和利润预测不变,本次收购意味著零部件国产化提速,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科技战延伸到零部件进口受影响;本土晶圆厂扩产推迟等。
长川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0-12-22 29.87 -- -- 38.70 29.56%
43.56 45.83%
详细
再获大基金增资,资金实力再次增强。本次增资杭州长川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目的是公司拟启动杭州长川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同时作为未来的主要生产基地,新建相关生产线。基于项目首期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和未来持续高速发展需要,本次公司与关联方及新引入投资者共同对长川制造进行增资8.9亿元。本次增资完成后,长川科技仍对长川制造形成实际控制,长川制造由原公司全资子公司变为控股子公司。 定增助推探针台快速产业化和国产化。公司拟通过定增募集资金3.72亿元,用于探针台研发及产业化、补充流动资金等。本次探针台募投项目所研发的产品为公司第二代全自动超精密探针台,兼容 8/12寸晶圆测试,产品细分包括 CP12-SOC/CIS、 CP12-Memory、 CP12-Discrete、CP12-SiC/GaN等,分别可应用于 SOC/CIS、 Memory、 Discrete、 第 3代化合物半导体等集成电路的测试。目前,全新第二代探针台研发项目已完成关键技术模块的开发和验证, 现处于内部整机测试阶段。全球探针台主要被东京精密和TEL 垄断,在少数国产探针台供应商中,长川最有希望实现国产化。 公司整体业绩拐点向上。2020年 1-9月公司销售收入达到 5亿元,同比增长 28.87%,其中 STI 公司销售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 32.86%。长川科技(不含 STI 公司)销售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24.19%。2020年 1-10月STI 实现营业收入 6075万新加坡元,已超过 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扭转了2019年收入下滑局面。 估值 我们维持公司收入预测和利润预测不变,PS 估值为9倍,在A 股半导体产业链中享有估值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中联重科 机械行业 2020-12-11 9.89 -- -- 11.70 18.30%
15.85 60.26%
详细
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已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本次A股定增方案为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0.6亿股,合计募资51.99亿元,锁定期6个月。 支撑评级的要点定增方案获证监会审核通过,公司迎全新发展的新起点。经修改后的定增方案于近期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最终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0.6亿股,合计募资不超过51.99亿元,主要用于投向挖掘机智能制造项目,补齐公司土方机械发展的短板。前三季度,公司各产品销售强劲,业绩增速表现亮眼,但股价受定增的不确定性影响而有所压制,本次定增过审后,有助于消除股价的抑制因素,公司大力发展挖掘机的战略也能更好的落地,挖掘机作为工程机械单一细分市场最大的产品,定增能为挖掘机业务的大力发展提供强劲的资金支持,也彰显公司大力发展挖掘机业务的信心和决心,公司有望迎来全新发展的新起点。 工程机械三大核心产品未来2-3年持续发力,公司业绩增速有望继续引领行业。公司工程机械三大核心产品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塔机下半年预计将延续上半年的旺盛需求,中后周期品种持续保持高景气度。据公司官微介绍:11月26日下午的W二代塔机新品订货会斩获超80亿元订单,宝马展累计订单已超200亿元,928嗨购会当天也斩获超32亿元订单,刷新工程机械直播“带货”记录,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订单排货量已到明年下半年等,彰显公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市场号召力。未来2-3年,我们认为三大工程机械产品有望持续发力:混凝土泵车更新换代周期仍处于中前期,保有量中还存在大量的国三设备,国六标准的实施将导致这些设备逐渐淘汰,混凝土搅拌车在治超趋严的背景下带来大量的大罐换小罐需求,因此混凝土机械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工程起重机销量预计高位平稳运行,但受风电抢装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和履带起重机需求火爆,大吨位销售占比提升有利于保障公司营收的增长;塔机受益PC渗透率提升带来产品精度和强度要求的提升以及施工安全性重视增加对设备年限要求的提升,将加速塔机的更新换代。过去几年,公司三大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接下来优势产品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中后期工程机械品种持续发力及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有助于保障公司业绩增速继续引领行业。 多梯次产品发展战略布局清晰,打造可持续增长的工程机械龙头。公司除巩固三大核心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优势外,也加大对高空作业平台、挖掘机、农机等新业务板块的培育,这些目前的二线梯队产品今年明显开始发力,前三季度实现强劲增长,市场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未来也将逐渐发展成与三大核心产品并驾齐驱的大业务板块。高空作业平台自19年杀入便稳居行业第一梯队,今年前三季度依旧延续高增长,公司在臂式领域优势明显,今年也加强对国内客户的拓展和海外市场的布局,未来有望快速打造为50-100亿规模的大业务板块;据协会统计,公司挖掘机再回归首年便实现超2%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加大对差异化新产品的研发,丰富产品谱系,优化营销服务体系,宝马展重磅推出涵盖小、中、大挖三个类别的7款G系列新产品,开启公司进军工程机械单一最大细分市场的新征程,随着年产3.3万台的挖掘机智慧产线投产,挖掘机的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非常有望成长为行业前5乃至行业前3;农机行业今年市场需求明显复苏,公司产品销量和盈利水平预计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全年有望实现扭亏,同时加大对高端机型和经济作物机型的研发推广,布局农事服务,农机业务市场空间巨大,公司最有望成为中国的农机巨头。另外,公司也更坚定拓展国际化业务,深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加快走出去步伐,未来海外营收有望做到总营收的30%左右,三线的干混砂浆设备、应急设备等也在不断的培育和孵化中,多梯次的产品发展战略将为公司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强劲支撑,未来2-3年即便传统工程机械出现小幅波动,依靠新业务的放量,公司仍有能力拉平周期乃至穿越周期,目前公司估值与可持续高增长及公司能力并不匹配,未来有望迎业绩高弹性持续释放及估值提升的双击。 估值基于行业持续高景气度及公司核心产品竞争力增强,我们小幅上调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74.9/100.0/117.2亿元,对应EPS为0.94/1.26/1.48元/股,对应PE分别为10.5/7.9/6.7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全球疫情持续发酵,行业竞争加剧,基建和地产投资不及预期,环保及治超力度不及预期。
万业企业 房地产业 2020-12-03 17.82 -- -- 20.57 15.43%
20.57 15.43%
详细
用于12英寸产线的离子注入机加快商业化。公司旗下凯世通集成电路离子注入机迎来商业客户及批量订单的重大突破。万业企业控股孙公司北京凯世通半导体有限公司与芯成科技(绍兴)有限公司签署销售合同,拟出售3台12英寸集成电路设备,分别为低能大束流重金属离子注入机(Sbimplanter)、低能大束流超低温离子注入机(Coldimplanter)以及高能离子注入机(HEimplanter),订单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含税)。 离子注入机是集成电路制造“卡脖子”设备。离子注入机是集成电路制造FEOL中的核心设备,主要用于制作CMOS中的p-well和n-well。从价值量看,根据SEMI,离子注入机价值占晶圆制造设备的3%左右,对应市场空间大约为15亿美元;竞争格局方面,全球离子注入设备主要被美国应用材料(70%)、美国亚舍立(19%)和日本住友(10%)三家公司垄断。 万业企业旗下凯世通有望推动离子注入国产化。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本土主要晶圆产线离子注入机国产化率仅为1%。从具体工艺看,此前本土某28nm和某65-55nm产线中可以国产化的仅为中束流离子注入机,高能离子注入机仍然完全依赖进口。此次,凯世通的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高能离子注入机实现销售标志着国产离子注入机能够覆盖的工艺进一步增加,也有望推动离子注入机加速实现从1到N的过程。 估值 我们维持公司收入预测和利润预测不变,目前集成电路领域的离子注入机国产化势在必行,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科技战延伸到零部件进口受影响;本土晶圆厂扩产推迟等。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0-11-13 67.90 -- -- 71.68 5.57%
99.60 46.69%
详细
32亿订单落地,进一步巩固业绩增长基础。公司本次中标宁德时代32.28亿元锂电设备,相当2019年全年收入的69%。公司今年以来订单情况持续向好,一季度新接订单同比增长57.83%,在手订单(含税)54.42亿元,上半年新接订单同比增长83%,新增订单大量增加,三季度合同负债也同比增加近90%。本次新增中标32亿订单,进一步为公司今年以及未来几年业绩快速增长奠定基础。 深度绑定CATL,公司将持续受益其扩产进程。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提高,头部企业扩产意愿强烈。根据我们对CATL产能的梳理,预计2022年底扩产至230GWh,较2019年底增加超170GWh。9月,公司公告25亿元定增预案,CATL全额认购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公司来自CATL订单的确定性和持续性进一步增强,未来将持续受益其扩产进程。 电动化浪潮下,全球锂电设备龙头将迎来新一轮成长期。在欧洲碳排放新规、中国新版双积分制度等政策驱动下,新一轮电动化浪潮开启。根据Marklines,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8%,中国渗透率25%。公司是全球锂电设备龙头,中段卷绕机、后段充放电设备等核心设备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自主研发前段核心设备涂布机,具备提供锂电设备整线的能力,且整线自制率可达95%。公司深度配套CATL、比亚迪、国轩高科、Northvlot等国内外动力电池客户,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与LG等客户密切合作,电动化浪潮下有望迎来新一轮快速成长。 盈利预测和估值 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7.6/10.7/14.0亿元,并结合公司整线设备行业龙头地位、深度绑定宁德时代带来的订单确定性和动力电池行业趋势等,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核心客户项目建设不达预期;疫情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影响。
芯源微 2020-11-06 107.68 -- -- 117.80 9.40%
117.80 9.40%
详细
单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公司第三季度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421%,单季度净利润0.38亿元,上年同期小幅亏损。单季度收入环比第二季度上升177%,表明上半年疫情对公司设备供应、验证等的影响在第三季度开始消退,收入加快确认节奏。 存货继续攀升。三季度末公司存货3.22亿元,环比二季度末2.88亿元继续上升,同比去年三季度末增长104%。参考今年二季度末存货数据,发出商品占到40%-50%,发出商品金额较年初大幅增长,因此我们预计三季度发出商品大概率继续增加,公司备货充足。 毛利率保持稳定,净利率显著上升。公司1-3季度毛利率43.37%,相比2018年46.49%、2019年46.62%以及国际半导体设备企业毛利率,基本上保持在合理水平。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21.09%,达到历史上较高水平,我们认为主要是收入规模效应扩大,以及政府补贴的增加所致。 前道涂胶显影设备订单放量增长。公司前道涂胶显影设备,已陆续获得了上海积塔、株洲中车、青岛芯恩、中芯宁波、中芯绍兴、昆明京东方、厦门士兰集科等多个前道大客户的订单。根据公司中报,前道Barc(抗反射层)涂覆设备已在上海华力通过工艺验证并确认收入,公司发往长江存储的前道涂胶显影设备目前已结束I-line联机工作验证,表明公司有望打破12英寸前道涂胶显影设备市场基本上是被TEL独家垄断的格局,实现涂胶显影设备0到1的重大突破。 估值 参考公司三季度财务数据,我们维持公司收入预测不变,但考虑政府补贴超预期增加,我们将2020-2022年利润预期从0.45/0.74/1.22亿元提高至0.67/0.97/1.4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科技战延伸到零部件进口受影响;本土晶圆厂扩产推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3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