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刘鹏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证书编号:S1070520030002,曾就职于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天风证券...>>

20日
短线
10.53%
(--)
60日
中线
5.26%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9/4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种子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9-10 14.50 17.00 10.68% 19.56 34.90%
19.72 36.00%
详细
事件:根据公司发布的半年度报告,2021H1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32.98%,实现归母净利润-0.98亿元。 营收增速稳健,Q2中高档白酒发力,产品结构改善。2021H1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32.98%,实现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其中Q2实现营业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15.85%。分行业来看,2021H1酒业、药业分别实现营收3.30亿元、2.1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4.93%、9.14%,白酒主业高增速推动业绩增长。分产品来看,2021H1中高档酒、普通白酒分别实现营收1.04亿元、2.26亿元,酒业营收占比分为31.47%、68.53%,其中,Q2中高档白酒营收为0.54亿元,酒业营收占比环比提升10.70pct 至37.54%,公司Q2中高档白酒发力,销售增长实现产品结构改善。 加大销售、研发费用投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规模效应下费用率趋于下降。2021H1公司实现毛利率水平为25.62%,同比下降3.52pct,其中Q2毛利率为27.09%,同比增加3.38pct,盈利能力有所回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1.23亿元、0.55亿元、0.1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59%、-10.08%、256.71%,根据聚焦馥合香战略,公司相应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费用投放,研发投入也呈高速增长,有利于增强品类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公司咨询费用减少导致管理费用优化。2021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62%、10.16%、2.50%,同比分别变动-5.87pct、-4.86pct、1.57pct,收入规模效应下费用率趋于下降。 全面发力中高端,力争高质量发展新开局。上半年营收占年度目标近半,全年业绩有望稳健落地。根据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2020-2022年是战略调整期。2021年承上启下,聚力主业做强,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开局,全年销售收入目标13亿元。公司将进一步加快以金种子馥合香为主体的核心产品市场培育进度,全面切入安徽省市场主流价位,抢占消费升级红利,主要做法如下:1)继续强化精准传播,着力构建品牌口碑势能;2)着力激活企业营销动能,完善消费者互动社群营销体系,加快推进“馥香荟”系统建设,实现馥合香私域流量的数字化深度运营;3)市场聚焦核心区域,打造品牌销量排头兵。省内明确核心战略市场及运营方向,全面夯实“2+6”核心市场。省外市场坚持机会型运作,市场开发仍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作为重点目标开发区域。 投资建议: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聚焦馥合香,实施新品类差异化竞争,切入次高端价格带,未来五年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 为0.15、0.30、0.40元,对应PE分别为97倍、47倍、36倍,考虑中高档白酒占比提升,产品结构改善释放业绩弹性,给予2022年55x-60x 估值中枢,对应目标价17-18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品推广不及预期、公司经营管理变化、战略目标实现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
爱普股份 休闲品和奢侈品 2021-09-09 14.62 -- -- 16.07 9.92%
16.68 14.09%
详细
事件:8月30日,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2021H1实现营业收入16.92亿元,同比增长31.61%,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31.46%。 业绩符合预期,食品配料实现较高增速。2021H1实现营业收入16.92亿元,同比增长31.61%,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31.46%。 其中,Q2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2亿元、0.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3.72%、4.20%,二季度增速不及一季度在于受高基数影响。公司上半年经营维持稳健,分产品来看,香精、香料、食品配料分别实现营收2.78亿元、1.19亿元、12.8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29%、11.52%、39.97%,香精、香料业务维持稳定增长,食品配料达到较高增速,其中食品配料制造业务发展较快,根据公司公布的天舜及比欧营收数据,工业巧克力、果酱分别实现收入2.66亿元、0.7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7.11%、44.23%,食品配料贸易业务基于国内消费者信心稳步恢复,同比增长明显。 毛利率改善,费用优化推动净利率提升。2021H1公司实现毛利率水平为18.31%,同比提升0.17pct,其中,香精香料业务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人民币汇率影响,毛利率有所下降,食品配料业务毛利率回升明显。 2021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2.53%、3.52%,同比分别减少2.04pct、0.26pct,费用优化明显;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H1研发费用率为1.30%,同比提升0.1pct,实现净利率水平为9.27%,同比提升1.18pct。 能扩产能+强研发,打造高速增长引擎。食品配料制造业务的营收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通过高增长:释放收入弹性:1)公司在工业巧克力上存在技术优势、丰厚客户资源,产品质量倍受认可,规模在国内领先。未来下游代工需求释放,开拓增量客户,此次扩产为市场份额提升供给保障,此外,消费升级下,高毛利的纯脂巧克力占比进一步提升有望释放利润弹性。2)果酱业务近年收入增速较快,毛利率也进入回升阶段,未来市场空间更大,有望持续贡献增长。公司果酱技术领先,具备研发能力,可持续开拓餐饮及连锁饮品新客户,开发定制化、高端化产品,增厚利润空间。未来发展定位:食品风味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食品消费追求“天然、绿色”的大背景,催生高端化需求,驱动行业增长,一些中高端客户的产品开始越来越多关注天然和健康,由此,公司定位于“食品风味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从原有单一食品配料或者食品用香精销售,向提供综合复配的食品配料转变,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食品配料和风味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水平。 投资建议:食品配料景气度上升,公司在巧克力和果酱行业的布局有望抓住行业红利,产能提升将扩大其行业领先地位。未来定位食品风味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延伸产业价值链,全面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为0.77、0.96、1.21元,对应PE分别为18倍、14倍、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
万达信息 计算机行业 2021-09-06 13.10 -- -- 13.74 4.89%
13.74 4.89%
详细
事件:公司于近期发布 2021半年度报告,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53亿元,同比增长 120.5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0.27亿元,同比增长 112.52%; 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 0.13亿元,同比增长 104.99%。 H1各业务顺利拓展,营收向好:2021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53亿元,同增 120.52%,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强智慧城市、健康管理两大战略业板块的拓展和积累,同时加强传统优势板块的项目精细化管理。分业务来看,21H1智慧医卫/智慧政务/互联网服务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7.80/ 7.42/ 2.30亿元,分别同增 88.02% /175.84% /107.29%。 控费成效显著,毛利率大幅提升,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公司 21H1实现毛利率 34.66%,同增 6.36pct,凭借资源整合和精细管理,各业务板块毛利率均大幅改善,智慧医卫/智慧政务/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0.38% / 28.89% / 33.95%,分别同比增加 2.43pct /13.22pct /11.04pct。控费方面,公司 21H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为 0.62/ 2.33/ 0.53亿元,同比变化 17.67% / 61.16% / -11.05%,其中管理费用上升主要系新设子公司等新增常规运营费用的支出以及社保优惠取消导致同比增加所致。三费率合计 19.85%,同比大幅下降 12.44pct,公司控费成效显著。毛利率提升叠加控费稳健,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0.27亿元,同比增长 112.52%,较 2020H1实现扭亏为盈。 研发持续加码,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 21H1研发费用为 2.46亿元,同增25.85%。截至 6月底,公司拥有 15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软件著作权、36项国内外专利技术,其中今年上半年获得专利 1项、完成专利申请受理 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 69项。此外,公司还主持和参与了 3项工信部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计划,两项科技部智慧城市领域重点研发计划,4项科技部大数据领域重点研发计划,2项 863计划生物医学大数据项目,数十项省部级疫情防控、智慧教育、医疗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重点项目的研发及推广工作。 持续推进“3+2”战略,传统与创新业务并重:在智慧医卫板块,智慧卫健上 21H1除了在上海、浙江、山东等省市的老客户项目形成稳定营收,公司积极开拓贵州、重庆、甘肃等省市新客户,进一步夯实市场地位。智慧医保上,截至 6月底,在已经确定 DRG/DIP 软件服务商的约 30个医保支付改革试点城市中,公司已覆盖其中 11个,市占率名列前茅。智慧医疗上,21H1公司中标深河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电子病历配套改造等项目,持续拓展业务边界。在智慧政务板块,作为国内政务信息化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全国 30多个省/市/自治区,服务 2000余万市场主体客户。截至 6月底,上海“一网通办”总用户数超 5000万,电子证照归集 602类超 1.3亿张,持续推动政务服务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在互联网服务板块,公司打造的市民云、健康云及蛮牛健康迅速落地,稳中求进。截至 2021年 6月底,市民云正式签约城市数达 23个,覆盖人口超 1.4亿,实名用户数达 8957万,其中上半年新增用户 1789万。作为上海健康云平台建设和运营的唯一特许承运方,健康云累计已覆盖 3个省/直辖市、56个地市(区县);全国注册用户累计突破 4071万。蛮牛健康作为中国人寿成为万达信息第一大股东后首个重点孵化的战略项目 APP 于上半年新增注册用户 87.57万人,环比增长208.3%,累计注册用户数达 130.28万人。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毛利率大幅改善,业绩趋好,创新业务快速发展,预计公司 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 45.99、59.99、76.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4、3.84、6.01亿元,EPS 分别为 0.20、0.32、0.51元/股,PE 分别为 66X、40X、26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创新业务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羚锐制药 医药生物 2021-09-03 10.62 -- -- 11.55 8.76%
13.05 22.88%
详细
事件:8月 31日,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2021H1实现营业收入 13.55亿元,同比增长 15.41%,实现归母净利润 2.20亿元,同比增长 23.84%。 上半年业绩显著恢复,增长具备延续性。公司 2021H1实现营业收入 13.55亿元,同比增长 15.41%,实现归母净利润 2.20亿元,同比增长 23.84%,其中 Q2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66亿元、1.2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2.09%、22.05%。从公司上半年业绩可看出,经营已走出疫情影响,叠加营销改革生效,二季度延续一季度增长态势,业绩恢复明显。分产品来看,贴膏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营收增速分别为 17.98%、39.50%、1.11%、22.68%,营收占比分别为 57.42%、7.64%、22.80%、3.55%,贴膏剂作为收入主力仍保持稳健增速,胶囊剂增速受高基数影响,片剂和软膏在营销发力下增速亮眼。 内部治理成效突显,费用优化拉动净利率提升。2021H1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分别增长 12.96%、-3.76%,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48.88%、4.95%,分别下降 1.06pct、0.98pct,除收入快速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外,更主要在于管理层积极进行内部治理优化,强化精细考核。 2021H1实现净利率水平为 16.21%,同比提升 1.11pct,管理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聚焦核心品种,营销改革发力,品牌加持,看好产品结构提升释放收入弹性。羚锐制药是国内领先的贴膏剂生产企业,“羚锐”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核心产品通络祛痛膏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另有壮骨麝香止痛膏、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均名列 OTC 中成药骨伤科类产品榜前 20名,品牌力在业内具备影响力。公司积极推动产品结构提升,多措并举培育新增长点:1)品牌理念焕新,整合营销平台。着力推动品牌“年轻化”、“时尚化”、“运动化”,积极拓展营销新场景,扩大终端消费群体。组建 OTC、基层医疗和临床三大事业部,分类分策实施产品销售专业化的总体思路; 2)产品层面,聚焦核心品种,不断优化产品价值链,通过通络祛痛膏+活血消痛酊产品组合,以及壮骨麝香止痛膏精品贴,提供优质的差异化产品,未来看好产品结构提升释放收入弹性;3)提升内部治理效率,优化 费用投放,强化目标考核,并积极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增强业务协同能力。此外股权激励的实施有利于充分激发组织活力,推动边际管理效率改善。 投资建议:羚锐是中药贴膏剂龙头,品牌价值沉淀,产品种类持续丰富。 营销发力,聚焦核心品种,看好产品结构提升下收入弹性释放。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 EPS 0.74、0.92、1.08元,对应 PE 14x、11x、9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变动、行业竞争加剧、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管理改善不及预期、原材料波动风险。
煌上煌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9-02 13.90 -- -- 14.86 6.91%
15.21 9.42%
详细
事件: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07亿元,同比增长3.09%;归母净利润为1.50亿元,同比下滑4.84%。折合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01亿元,同比下滑2.82%;归母净利润为0.83亿元,同比下滑10.43%。 分业务来看: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业/米制品业务同比增长1.64%/5.80%。具体来看,鲜货产品、包装产品、屠宰加工、米制品业务、检测业务营业收入分别变动+0.48%、+9.90%、+244.06%、+5.80%、+22.47%。 分地区来看:上海地区业务同比增幅明显,营收同比增长116.11%,公司力争年底在上海开出30家店,为2022年新的市场战略做准备,锁定在长三角3年开出2000家店铺,全面构筑长三角的头部地位。陕西地区增长接近30%。江西大本营同比变动-1.44%,微弱下滑;第二大市场广东同比增长4.57%。其余市场中北京/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南市场同比变动分别为+1.12%/-14.50%/-8.55%/4.37%/7.82%/-16.45%。 盈利能力分析:21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3.97%,同比下滑3.85PCT。21年毛利率同比下降,主要为根据新收入准则变化,对物流费重新认定计入营业成本,影响整体毛利率3.10PCT;若还原到上年统一口径计算,肉制品加工业毛利率同比增长2.93PCT,米制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4.16PCT。 1H21年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88PCT,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37PCT。 销售净利率由11.74%变动为11.36%,基本维持稳定。 积极拥抱新渠道,品牌建设创新: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开门店417家,截至公司肉制品加工业拥有4840家专卖店。2021年上半年公司通过网上旗舰店、口碑、外卖等第三方销售平台实现线上交易额2.25亿元,线上销售占比为20.17%。营销总部搬迁上海,品牌势能建设中。2021年计划将营销总部搬迁上海,确保长三角重点攻坚,发挥国际大都市的资源、人才、信息等最大优势。新升级门店的首店将于8月底在上海亮相。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未来中长期看千城万店的战略执行良好性,多品类发展的多元确定性以及股权激励下激发内部增长活力。我们预计21/22/23年的收入分别为29.48、35.82、43.70亿元,同比增长21%、21.5%、22%;归母净利润为3.44、4.22、5.18亿元,同比增长22%、22.6%、22.8%,对应EPS 为0.67、0.82、1.01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2/18/15倍。结合以上,看好下半年开店节奏加快,多品类发展态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开店不及预期、原材料采购成本高于预期、同店销售增长不及预期、疫情长于预期影响销售、二级市场波动风险等股价风险、食品安全风险。
同仁堂 医药生物 2021-09-02 32.73 -- -- 35.42 8.22%
38.80 18.55%
详细
事件:8月26日,同仁堂股份发布2021年半年度财务报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9亿元(+22.58%),归母净利润6.24亿元(+29.91%),扣非母净利润6.17亿元(+29.57%),基本每股收益为0.455元/股(+30%)。 中报业绩反弹明显,增速符合我们预期。公司是中华老字号,品牌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打通产业链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物流配送、药品零售一条龙。公司品种储备丰富,覆盖心脑血管、补益、清热、妇科等领域。 近年来业绩下滑系产能转移和疫情不利影响,2021年上半年,随着疫情逐渐受控,公司生产制造和药品零售业务恢复,上半年业绩反弹明显,实现营业收入73.59亿元(+22.58%),归母净利润6.24亿元(+29.91%)。 工业方面,公司本部营收17.35亿元(+15.42%),同仁堂科技实现营收27.66亿元(+23.45%),净利润4.74亿元(+16.72%)。商业方面,同仁堂商业实现营收43.60亿元(+29.03%),净利润1.85亿元(+111.36%),下属门店达900家(+5.26%),同仁堂国药实现营收5.89亿元(+22.87%),扣非归母净利润2.22亿元(+17.94%)。此外,分部间抵消15.88亿元,其他业务收入0.36亿元,增速符合我们预期。 大品种战略稳步推进,深化营销改革。2020年,公司启动“4+2”营销模式改革,成立品种运营、终端、医疗、药酒等四个事业部和大品种、发展品种两个专项小组,拓展线上营销,激励多渠道营销创新。未来公司将突出大品种,稳固发展品种,提升品牌力。人口老龄化下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群增长迅速,公司心脑血管系列产品位于高景气赛道,公司用独门工艺维持安宫牛黄丸药性稳定、双天然原料形成疗效壁垒,历年来单价提升迅速,保值增值消费属性强,未来仍具备增长潜力。2021年上半年,公司前5名产品共创收22.37亿元(+22.84%)。 同仁堂商业把握市场回暖的有利形势深化营销改革。在活动定制方面,综合节庆时令与顾客消费习惯等情况选取重点商品,组成消杀防疫、应季养生、踏青旅行等用药大礼包,配合主销区域及线上大品种讲师培训,有效提升产品终端覆盖率;在广告推广方面,制定重点品种广告推广方案,深挖产品功能定位、优化搜索引擎关键词精准投放目标消费者,将传统媒体(广播、电梯、公交等)与新媒体(平安好医生、喜马拉雅等APP)相结合,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立体推广模式。 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召开,混改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估值近五年陷入增长瓶颈期,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集团共用金字招牌削弱品牌穿透力增加舆情风险、国企体制影响。今年6月,同仁堂集团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行动方案和任务清单,要求全系统充分认识改革重要性,狠抓重点任务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着力突破发展瓶颈,推动集团迈向高质量发展。公司作为集团下属核心子公司,是改革的发力点,有望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公司王牌单品和医药工业的毛利率远未达到行业天花板,存在提升空间,我们认为国企改革有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量价齐升趋势下进一步释放利润。 投资建议:同仁堂股份品牌影响力大,估值瓶颈期系产能转移和疫情影响下形成收入低基数、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品牌共用舆情风险增加和国企体制等因素影响。伴随集团国企三年改革行动的后续落地,公司有望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提高盈利能力,伴随疫情逐渐受控下国内外业务反弹,大单品战略和营销改革推进,人口老龄化及消费升级逻辑下公司高毛利类心脑血管类产品和高成长类补益类产品放量,公司业绩增长具备潜力,有望突破估值瓶颈期,凸显投资价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8.77亿元、193.36亿元和232.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9亿元、16.09亿元和20.58亿元,EPS 分别为0.90元、1.17元和1.50元,对应PE 分别为37X、28X 和2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国外经营贸易政策风险,国企改革行动实施风险,疫情反弹风险。
中炬高新 综合类 2021-09-02 30.40 -- -- 33.96 11.71%
39.54 30.07%
详细
1H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23.16亿元,同比下滑 9.3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8亿元,同比下滑 38.51%。 折合 2季度来看,营业收入为 10.53亿元,同比下滑 24.85%,归母净利润为 1.05亿元,同比下滑 58.42%。 分业务来看:上半年美味鲜实现营业总收入 22.38亿元,占比公司营收96.65%,实现净利润 3.29亿元,同比减幅 33.54%。其中酱油的销售额占业务总收入的 62.47%,鸡精鸡粉占比 12.34%,食用油占比 9.33%,其他调味品占比 15.85%。按增速来看,酱油、鸡精鸡粉、食用油增速分别为-12.78%/29.29%/-31.50%。1H2021年整体生产量约 31.7万吨,销售 32.6万吨。 盈利能力分析:1H21年毛利率为 37.71%,同比下滑 4.84PCT(其中 Q2为 36.22%),主要受原材料采购单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其中大豆价格增幅明显及包材成本承压。1H21年净利率为 15.96%,同比下滑 6.81PCT(其中 Q2为 10.9%)。销售费用率基本持平,销售费用下滑幅度与营收下滑幅度基本一致,主要是销售返利减少。管理费用率提升 1.69PCT 至 9.69%,主要是人员薪酬增加。 主动规范市场价格影响短期目标,渠道下沉进展推进。1)渠道库存水平较低:公司仍然选择了主动规范市场价格等工作以恢复企业良性发展,短期内影响了公司目标的达成,目前渠道库存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奠定后续增长的动力。2)经销网络铺展,渠道下沉:公司经销商数量为 1636家,1H21年净增加 215家。公司正积极利用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销商开发体系,大力拓展营销区域,进一步向区县下沉,向社区下沉。未来正难题渠道发展方向为,稳定 KA、发展 BC、提振二批、攻坚餐饮、健康发展线上渠道。 定增项目产能扩产,房地产业务剥离聚焦食品主业。21年 7月,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77.91亿元,其中阳西美味鲜食品有限公司 300万吨调味品扩产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 70亿元,其余用于补 充流动资金。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加公司蚝油、料酒、食醋、酱类等产品产能,同时增加复合调味品的产能布局,有利于公司抓住市场结构优化机会,保证公司稳定的产品产出供应,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其次,根据公司 8月 31日的公告,公司拟通过挂牌转让中汇合创 89.24%的股权,底价不低于标的资产评估值 111.69亿元,转让完成后,中炬高新房地产业务的大部分资产实现剥离,公司业务将进一步聚焦健康食品主业,从本次股权转让中获得的资金,也将有利于食品主业的加快发展。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二季度业绩受到社区团购、成本压力等因素影响,但综合来看,公司隶属于调味品细分龙头,产能扩张,渠道布局以及营销网络布局及完善,加码品牌传播,市场推广。我们略微调整公司预测值,预计 2021-2023年营业收入为 53.80、63.48、73.0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95、10.49、12.65亿元,对应 2021-2023年 EPS 为 1.00、1.32、1.59元/股,当前股价对应 21-23年 PE 分别为 31/24/20倍。 风险提示:疫情不可控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终端消费需求疲软风险、餐饮渠道恢复不及预期风险、销售增速不及预期风险、费用投放超出预期利润率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
中装建设 建筑和工程 2021-08-27 5.17 -- -- 6.07 17.41%
6.07 17.41%
详细
事件:8月26日,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6亿元,同比增长28.87%;实现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7.6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11.98%。 子公司中装新能源进不断推进BIPV及风力发电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公司业绩新动能::8月26日,公司公布其三级子公司与一级子公司签署EPC合同;公司的三级子公司许瑞风电计划投资建设50MW分散式风电项目EPC总承包项目,项目合同总金额约人民币4.16亿元,并有公司一级控股子公司中装新能源作为承包方,此次项目为公司后续相关订单打下基。未来,建筑节能是整个节能减排政策的主要方向,绿色建筑,绿色建材都是这个目标驱动下的新建筑应用形式,未来光伏与建筑紧密结合是改变建筑的形态的一种应用,也是建筑发展的趋势。公司2017年成立子公司深圳市中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建设与经营,不断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发电业务、风力发电业务的开展,未来或将受益于行业的发展。 “装饰+物业”协同共进,战略目标明确,未来将继续开拓物业管理行业资源,多策并举,做大做强物业管理板块:2020年8月公司收购嘉泽特100%股权,间接持有科技园物业51.63%股权,实现并表,业务范围正式延伸至物业板块。2021年上半年,物管业务贡献1.7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6.88%,较2020年底的比例2.2%,上升4.68pct。装饰业务与物管业务之间协同效应明显;首先,装饰板块对物业公司承接物管业务赋能,公司多年发展承接的装饰工程项目类型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办公楼、商业建筑、高档酒店、普通住宅等,装饰业务经验丰富,能够为物业公司拓展物业项目提供整体设计和工程服务,具有流程化、信息化等优势;其次,物管公司对在管项目的后续维护和二次更新中可为装饰板块进行导流,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中,物业环境离不开装饰的专业服务,此外物业公司能够在现有装修服务之外为同客户提供增值延伸服务的平台,两者结合有利于促进城市微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业务推进。物业管理是公司进入存量市场的重要入口,公司将会继续开拓物业管理行业资源,未来有望实现较大突破。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速,头部企业更加受益:当前根据住建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还约有17万个老旧小区待改造,蕴含着万亿级别的市场。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和“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各地区加快推进了住宅装修,国民生活质量与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升级,以及生活、交通、商业配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建筑装饰行业提供新的发展动能。 公司重点探索装配式,未来有望实现产业升级:当前建筑业正迎来新的技术变革期,装配式建筑采用系统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及施工,具有节能减耗、封闭隔音、防火抗震等现代化功能,引领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逐步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重点,也是未来建筑产业生产方式。公司以“科技提升装饰”为导向,加大对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方面入手,并把研发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完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通过加强中装装配式研发技术团队建设、体系建设、装配式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加强同企业、供应商之间优势互补等方式,在建筑装配式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并以建筑工业化的思维推动装配式装修向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制作、批量化生产、整体化安装发展,在建筑装配式装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以建筑装饰主业为依托,切入物业管理领域,叠加行业内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速、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等因素更加利好行业头部企业;并且公司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供应链,解决行业现金流不佳的痛点,加速建筑工业化升级,重点探索装配式,未来有望实现产业升级,进一步强化公司综合竞争力。公司未来利润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1亿元、4.31亿元、5.36亿元,EPS分别为0.46元、0.60元、0.74元,对应PE为11倍、9倍、7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房地产行业政策调控带来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工程项目的实施风险;科技转型升级及开拓新兴市场不达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风险。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8-25 20.70 -- -- 23.30 12.56%
23.30 12.56%
详细
事件:8月 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修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议案。8月 1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确认公司为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 1号线工程鉴湖停车场轨道工程减振材料供货及相关服务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为 2560万元。同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已正式与温州市域铁路二号线项目有限公司签署《采购供货合同》,合同金额为 1.44亿元。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被纳入监管,噪声污染加强处罚,轨交减振降噪产品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现行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 1997年 3月 1日起施行。此次法律修订拟删除原法名称中的“环境”二字,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更加明确法律规范对象仅限于人为噪声,并且修订草案增加了噪声污染的防治对象,比如在交通运输噪声的定义中,专门增加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并且将适用的地域范围从仅适用于城市市区的规定扩展至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更多的进入人口稠密地区以及居民居住区域,也致使城市轨道交通得噪声扰民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解决部分噪声污染行为在现行法律中存在监管空白的问题,草案增加了噪声污染的防治对象,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隋富生表示,将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纳入法律层面,将促进各地在地铁、高铁的建设中,更多考虑噪声污染防控,从源头上加以约束,更好应用减振降噪的技术成果,改善扰民问题。我们认为,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及都市圈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并且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被纳入监管,未来对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的需求将愈发强烈,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轨道减振降噪的龙头企业,未来将受益明显。 公司中标绍兴 1号线工程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需求持续提升,行业景气度高,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2021年 8月 1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来的《中标通知书》,该通知确认公司为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 1号线工程鉴湖停车场轨道工程减振材料仿宋 供货及相关服务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为 2560万元。中标内容包括轨道材料,包括道砟减振垫、密封条、搭接条、钢轨阻尼降噪装置、减振接头夹板等的供货及相关服务。当前,交通建设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的先行领域,国家以打造交通强国为目标,重点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近期,国家陆续发布一系列关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文件,包括 2020年 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的《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意见的通知》;2021年 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单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以及 4月份发布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等相关的文件。其核心目的是以某一特大城市为重点发展,以城市为主体,并以都市化,城镇化的目标发展,建设多层次立体的轨道交通;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需求提升,叠加交通运输噪声被纳入监管,综合之下,未来轨交减振降噪产品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订单情况饱满,其产品在市场地位稳固,未来业绩将有望持续受益。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干线、城际、市域(郊)轨道交通未来空间广阔,为减振降噪市场带来了巨大机遇:规划中指出,到 2025年,基本形成内畅外联、经济高效、泛在先进、安全绿色、整体智治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成 2万亿元综合交通投资,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区 3个“1小时左右交通圈”,实现 5个先行引领,打造 10大标志性成果,争创交通运输现代化先行省。到 2035年,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强省,基本实现高水平交通运输现代化,形成“六纵六横” 综合运输通道和以杭州、宁波(舟山)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与温州、金华(义乌) 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现代都市枢纽体系。全面形成高品质的 3个“1小时左右交通圈” 和 2个“123快货物流圈”(国内 1天、周边国家 2天、全球主要城市 3天送达,城乡 1小时、省内 2小时、长三角主要城市 3小时送达),为建设“重要窗口” 提供全方位支撑。我们认为铁路城轨建设未来的空间巨大,进而持续提升对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需求,产品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建设同时带动改造及新增需求,扣件应用前景向好:公司在铁路轨道市场的另一产品,轨道扣件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领域:高速铁路、市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和普通铁路。在城市群、都市圈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多地全力推进都市圈一体化轨道交通建设,高铁、城际、市域铁路中长期建设目标明确,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都市圈内人口进一步聚集,对于已建成的轨道、铁路减振降噪改进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钢轨类减振降噪产品的生产能力出色,并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且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良好的口碑和优质的客户资源,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1亿元、4.78亿元、7.20亿元,EPS 分别为 0.54元、0.83元、1.24元,对应 PE 为 36倍、23倍、15倍。考虑到《建设工程抗震管理仿宋 条例》的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大,叠加公司锂电产品项目预计将在未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给予目标价格 25.06元-29.40元,对应 2022年 PE 为 30倍-36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铁路建设不及规划预期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投资协议不确定性风险。
迎驾贡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8-25 35.66 -- -- 57.75 61.95%
71.45 100.36%
详细
事件:8月24日,迎驾贡酒发布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86亿元,同比增长52.46%;实现归母净利润5.91亿元,同比增长77.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82.33%;每股收益0.74元,同比增长76.19%。 二季度销量历史最佳,单季度利润同比翻倍。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11.4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69亿元。以此计算,公司二季度营收达到了9.37亿元,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57.07%和122.30%。每年二季度为白酒销售淡季,通常环比减少4-5成,2021Q2营收为2021Q1的82%,实现淡季不淡,单季度表现为上市后最佳。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高档白酒加速放量。单二季度,以生态洞藏系列为代表的中高档白酒实现营收5.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01%,占比总营收63.02%;普通白酒增长10.61%。公司聚焦生态洞藏系列,打造洞藏产品重点市场,洞藏产品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稳步提升系列产品价格,有效促进老产品销售回暖;完善经销商产品组合,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国内外重磅奖项,推动品牌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迎驾贡酒荣登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2021中国品牌价值500强、2021年度全球最具价值烈酒品牌50强等多个榜单,收获了2021意大利A’DESIGN设计奖、2021最美酒瓶设计大赛优秀设计奖、“‘十三五’中国酒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奖”等重磅国际、国内奖项,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顺应消费升级,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生态洞藏系列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竞争力稳步提高。预测公司2021-2023年EPS为1.51、1.97、2.25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24X、18X、1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局部地区疫情反复;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品牌推广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市场波动风险。
五粮液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8-24 206.39 327.26 117.55% 218.93 6.08%
244.68 18.55%
详细
五粮液7月销售额同比+43.3%,均价提升明显,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据阿里巴巴渠道数据显示,7月白酒行业线上销售额、销量同比变动-27.1%、-37.3%,均出现较大回落,主要原因是7月份国内疫情有所反复以及去年高基数影响,而均价则同比+16.2%,说明白酒价格带逐渐上移,消费升级趋势延续。高端白酒中,五粮液表现更优,7月线上销售额同比+43.3%,而茅台和老窖分别同比-31.3%、-37.8%;五粮液7月销售量-1.9%,均价+46.1%,均价提升明显,产品结构进一步升级,与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致。 重视经典五粮液的空间和机会:经过今年前半年的试销和探索,经典五粮液确立了1+N+2商业模式,将从7月份开始全面展开,并在中秋之前举办十几场商家营销工作会,深化渠道商合作同时也做好消费者培育及服务,预计十四五末年投放量突破1万吨,利润贡献程度高,将成公司又一核心单品。经典五粮液卡位2000元以上价格带,空间不仅在于本身的放量,还在于对其他系列产品尤其是第八代的拉动以及对品牌力的全面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围绕“三性一度”、“三个聚焦”原则,产品体系清晰,品牌建设进一步夯实,传统、团购、创新三大渠道持续优化,经营进入正循环。在普五动销强劲、经典五粮液放量、系列酒稳步推进、小五粮市场反应良好的背景下,二季度淡季不淡部分市场断货,预计三季度旺季将渐入佳境,今年业绩弹性预计会优于去年。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EPS为6.44、7.55、8.81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PE 分别为32.1X、27.3X、23.4X,估值已进入适宜配置区间。基于行业集中度提高、高档酒行业壁垒带来头部企业的增速保证,预计公司估值区间在45-50倍,明年业绩对应目标价区间在340-37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局部地区疫情反复;价格走势不如预期;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市场波动风险。
同仁堂 医药生物 2021-08-19 33.55 -- -- 35.42 5.57%
35.42 5.57%
详细
利空因素部分出尽,业绩反弹增长可期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华老字号,品牌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打通产业链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物流配送、药品零售一条龙,公司品种储备丰富,覆盖心脑血管、补益、清热、妇科等领域,心脑血管类代表品种包括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愈风宁心滴丸、偏瘫复原丸等; 补益类代表品种包括六味地黄系列、金匮肾气系列、阿胶系列、五子衍宗系列等;清热类代表品种包括感冒清热系列、牛黄解毒系列、牛黄清胃系列等;妇科类代表品种包括同仁乌鸡白凤系列、坤宝丸、调经促孕丸等。 公司近年来营收略有下降,归母净利润较为稳定,随着疫情逐渐受控,药品零售业务恢复,公司 2021年上半年业绩反弹明显。2019年业绩下滑系部分核心产品产能转移,新厂进度低于预期,导致产销量下降所致。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 128.26亿元(-3.40%),归母净利润 10.31亿元(+4.67%),系疫情不利影响所致。今年伴随疫情逐渐受控,国内外药品零售业务恢复,公司 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 37.06亿元(+33.24%),归母净利润 3.18亿元(+22.33%),成本与费用控制稳健。子公司同仁堂国药近期公告中期业绩,2021H1实现营业收入 5.89亿元(+22.87%),扣非归母净利润 2.22亿元(+17.94%),业绩反弹明显。 聚焦大单品提升品牌力,混改有望提升盈利能力公司估值近五年陷入增长瓶颈期,我们认为其原因在于: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集团共用金字招牌削弱品牌穿透力增加舆情风险、国企机制市场活力不足亟待混改。今年 6月,同仁堂集团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行动方案和任务清单,要求全系统充分认识改革重要性,狠抓重点任务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着力解决掣肘问题,突破发展瓶颈,推动集团迈向高质量发展。公司作为集团下属核心子公司,是改革的发力点,有望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 2020年,公司启动“4+2”营销模式改革,成立品种运营、终端、医疗、药酒等四个事业部和大品种、发展品种两个专项小组,拓展线上营销,激励多渠道营销创新。未来公司将突出大品种,稳固发展品种,提升品牌力。人口老龄化下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群增长迅速,公司心脑血管系列产品位于高景气赛道,公司用独门工艺维持安宫牛黄丸药性稳定、双天然原料形成疗效壁垒,历年来单价提升迅速,保值增值消费属性强,未来仍有增长空间,我们认为国企改革有望提高公司盈利能力,量价齐升趋势下进一步释放利润;补益类产品受益于消费升级,2020年度营收和毛利率实现双增长,未来有望继续助推公司业绩增长。 传承与创新双轮驱动,百年品牌活力十足消费升级叠加监管趋严,行业向高质量转型,利好品牌名药。从产业环境及国家政策来看,中医药发展迎来历史性契机,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产品护城河。公司十三五期间完成多个新产品研发,推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如已面市的“巴戟天寡糖胶囊”,填补了我国中药在治疗抑郁症领域的空白。二次研发的产品愈风宁心滴丸,发挥了滴丸分解吸收快、起效快的优势,可在冠心病治疗中发挥时效性。 药材的优劣、炮制技艺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公司加大药材鉴别与炮制人才培养力度,在传统师带徒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通过“四带四促”党建创新文化传承行动、首席技师工作室、师徒班、脱产短训班等形式,着重培养青年职工,进行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同仁堂股份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品牌影响力大,估值瓶颈期系产能转移和疫情影响下形成收入低基数、国企体制市场活力不足和品牌共用舆情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伴随集团国企三年改革行动的后续落地,公司有望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市场活力和盈利能力,伴随疫情逐渐受控下国内外业务恢复性反弹,聚焦大单品战略的实施,人口老龄化及消费升级逻辑下公司高毛利类心脑血管类产品和高成长类补益类产品放量,公司业绩有望触底反弹,增速具备潜力,有望突破估值瓶颈期,凸显投资价值。 基于以上盈利假设条件,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58.77亿元、193.36亿元和 232.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29亿元、16.09亿元和 20.58亿元,EPS 分别为 0.90元、1.17元和 1.50元,对应 PE 分别为 37X、29X 和 22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国外经营贸易政策风险,国企改革行动实施风险,疫情反弹风险。
德生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1-08-17 15.16 -- -- 18.14 19.66%
18.14 19.66%
详细
事件:公司于8月13日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2021H1公司实现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41.97%;实现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增长47.5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增长45.24%。 21H1业绩高增长,民生综合服务商领先地位稳固。公司2021H1实现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41.97%,其中一卡通及AIoT应用/人设运营及大数据服务/传统社保卡及读写设备分别实现营收2.07亿元(YOY+92.78%)/0.16亿元(+25.46%)/0.61亿元(-23.66%),公司以第三代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及场景化AIoT应用在第三代社保卡换卡周期下迎来发展高峰期,人力资源业务顺利承接标杆案例有望规模化发展。2021H1公司实现净利润0.26亿元,同比增长47.50%;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增长45.24%。 研发持续加码,控费稳健。公司在一卡通服务系统、政府资金发放系统、就业大数据平台、以及C端客服知识图谱系统等中加大研发,使金融社保卡服务范围持续扩大,2021H1公司研发费用增长16.09%至0.33亿元。 控费方面,公司上半年度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11%/5.84%/0.02%,三费率合计17.97%,同比微增0.84pct,其中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系营销推广费用及中标服务费用增加,财务费用增长主要系利息收入减少所致,公司总体费用率相对稳定控费稳健。毛利率方面,2021H1公司毛利率为39.48%,同比下降4.71%,主要系为开拓广西市场大规模铺设毛利率较低的德生宝终端所致,未来随着人力资源等高毛利服务业务占比扩大有望推升综合毛利率。 社保业务空间约约500亿,公司业务覆盖社保卡全生命周期服务价值凸显,市城市ARPU值持续提升。尚处三代卡设备前置阶段,公司终端设备业务翻番成长。据一二代卡换卡规律,社保卡换代周期约为10年,其中前3-4年为设备前置阶段,三代卡自2017年首推,2021年尚处设备前置阶段,故而公司2021H1社保卡终端设备业务量翻番增长,2021-2023年将迎来三代卡发卡高峰期。三代卡渗透率较低,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市占率高企。 据社会保障卡公众号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持卡人数达到13.43亿人,第三代社保卡持卡人数仅为8,791万,仍存在12.55亿张三代卡发行的巨大市场空间,以每张卡10元单价测算,仅社保卡空间达125亿,若考虑设备、卡管系统、密钥系统及社保卡+服务,单卡价值可达约40元/张,则市场空间约500亿。据2020年报,公司三代卡市场份额超20%,2021H1公司积极参与北京民生一卡通项目建设,并中标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一卡通相关项目,未来第三代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及场景化AIoT应用业务发展可期。公司业务覆盖社保卡全生命周期服务价值凸显,市城市ARPU值持续提升。作为民生综合服务商,从社保卡发行管理到应用场景开拓,再到提供以社保卡为依托的城市运营服务,公司业务覆盖社保卡全生命周期,公司收入超过100万以上的城市从2019的48个增长37.5%至2020年的66个,收入规模超500万以上的城市从2019年的16个增长至2020年的18个,城市ARPU值不断提升。 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人力资源运营服务,锻造第二增长曲线。通过整合人社部门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及比对修正,公司可助力政府形成当地劳动力精准画像,从而帮助政府招商引资提升当地就业率。报告期内,公司顺利承接贵州省毕节市“劳动力信息数据采集及分析服务项目”,中标金额达2351.25万元,并参与“贵州毕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运营服务。据统计局数据,2019年毕节总人口为671.43万人,按世界银行披露的中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比70.32%计算,毕节劳动力为472万人,则该项目人均收费约为5元/人,由于毕节项目为首个示范性项目,未来价格有望提升。且该人力资源运营服务可大规模复制于各省市,公司目标为400万人口以上城市提供人力资源服务,我国400万人口以上城市劳动力人口约6.75亿,以5元/人计算,该市场空间可超30亿。此外人力资源业务亦可用于B端在政府授权下与人力资源公司达成合作创造新盈利模式,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鉴于公司资源优势高筑,已于三代卡领域获得高市场份额及领先优势,并在人力资源业务深度发展,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7.83亿、11.73亿及17.5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亿、1.81亿及2.62亿元,EPS分别为0.61、0.9及1.31元/股,PE分别为25X、17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三代卡换代速率不及预期、信息化应用推进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风险等
金种子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1-08-11 14.51 -- -- 15.28 5.31%
19.72 35.91%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向社会发布招聘公告,招聘城市经理 、区域经理、品牌经理等岗位专业人才若干名。 进一步充实销售团队,强化市场运作。公司今年多次进行公开招聘,从基层业务员到城市经理、区域经理、品牌经理多层次丰富销售团队,为市场运作提供人才支持。针对战略新品馥合香系列,以小场景消费者深度互动为路径,创新品牌传播与产品销售新模式,传统成熟产品则从餐饮运作、流通终端覆盖、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强化市场基础工作建设,稳住基本盘。 聚焦馥合香,公司品牌形象全面进入 “馥香时代”。公司现有 “金种子”、“醉三秋”两个中国驰名商标、一个中华老字号品牌 “颍州”,具备四大系列白酒,其中, “柔和种子酒”开创柔和型白酒新品类。2020年公司又推出战略性新品 “金种子馥合香”,以其六粮酿造、石板泥窖、三曲共酵、一步成香的典型特点实施差异化竞争,公司品牌形象全面进入 “馥香时代”。接下来公司持续发力新时代社群营销体系,以企业文化传播、酒道表演等为内容,打造 “馥香盛宴”品牌传播与产品销售新模式。 全面发力中高端,力争高质量发展新开局。根据公司“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2020-2022年是战略调整期。2021年承上启下,聚力主业做强,力争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开局,全年销售收入目标13亿元。公司将进一步加快以金种子馥合香为主体的核心产品市场培育进度,全面切入安徽省市场主流价位,抢占消费升级红利,主要做法如下:1)继续强化精准传播,着力构建品牌口碑势能;2)着力激活企业营销动能,完善消费者互动社群营销体系,加快推进“馥香荟”系统建设,实现馥合香私域流量的数字化深度运营;3)市场聚焦核心区域,打造品牌销量排头兵。省内明确核心战略市场及运营方向,全面夯实“2+6”核心市场。省外市场坚持机会型运作,市场开发仍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作为重点目标开发区域。 投资建议: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聚焦馥合香,实施新品类差异化竞争,切入次高端价格带,未来五年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 为0.09、0.15、0.28元,对应PE分别为154倍、92倍、5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新品推广不及预期、公司经营管理变化、战略目标实现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8-05 15.14 9.21 88.73% 22.08 45.84%
23.30 53.90%
详细
事件:公司于 2021年 7月 22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下发的《关于对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7月 30日,公司发布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 子公司昌吉利深耕锂化物领域二十余年,技术基础深厚,产能扩大助力公司盈利能力及业务承接能力持续增强:公司于 2018年以 2.82亿元收购昌吉利 60%股权,并于 2021年 7月 15日对剩余 40%股权完成收购,变更为天铁股份全资子公司。昌吉利成立于 1998年,公司设立之初主要从事氯代正丁烷的生产和销售,并在之后陆续进入烷基锂及锂盐领域。公司在氯代烷及锂化物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基础及生产经验,当前的核心产品氯代正丁烷、正丁基锂、无水氯化锂均为国内行业领军产品,并在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及各类专利 30余项,其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此次扩产有望进一步扩展公司在锂化物领域的业务,并有望在未来持续增厚业绩,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增添动力。 锂电业务稳步推进,预计全资子公司昌吉利产能扩大,盈利能力及业务承接能力将持续增强,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公司此次项目拟在庐江高新区龙桥化工园内投资建设年产 50000吨锂盐、3800吨烷基锂系列及其配套产品项目(具体名称以相关部门核定为准),项目总投资约 10亿元,新建综合办公楼、生产车间以及公辅设施等,形成年产无水氯化锂 30000吨、电池级碳酸锂 10000吨、电池级氢氧化锂 10000吨、氯代正丁烷 10000吨、氯代仲丁烷 2000吨、正丁基锂 2600吨、仲丁基锂 400吨、甲基锂 400吨、硅醚烷基锂 400吨、高效耐热改性树脂 8000吨生产能力。该项目计划于 2021年 11月 30日前开工建设,2023年 5月31日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 50亿元人民币。 项目建成后将在巩固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扩大客户群体,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并且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 在“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下,锂化工产品的需求空间广阔,公司为未来发展奠定产能基础:本次投资中,锂盐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仿宋 新药品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锂的需求日益增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根据 SQM 数据,到 2025年,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约 1000GWH,基于此计算全球动力电池 2025年锂需求量约68万吨 LCE;除新能源汽车持续景气增长带动锂消费外,全球储能电池及小型动力电池的消费增长也较为可观,到 2025年,预计其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 30%,传统工业领域的锂需求保持 2%的增长,基于此,对未来 5年的锂需求进行测算,到 2025年全球锂需求或将达到 114万吨LCE,年均复合增长率 25%。在无水氯化锂方面,其主要用于生产金属锂,也可以用于铝的焊接、特种水泥生产的添加剂、催化剂等。金属锂主要用于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也可用于生产有机锂催化剂,或用于生产锂铝、锂镁等合金材料。由于技术、质量等原因国内目前形成规模的优质无水氯化锂生产企业为数不多,无水氯化锂市场前景广阔。氢氧化锂方面,作为锂电池原料,随着对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电动汽车续航能力要求的提高,三元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成为趋势,进而带动氢氧化锂的市场需求。 2016至 2020间,需求量增长两倍多,随着锂电池品质的提升,氢氧化锂的需求量预计将大幅增长。碳酸锂方面,作为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 2020年 8月以来,在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坡以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需求景气致磷酸铁锂系电动车率先受益,带动碳酸锂需求高速增长。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锂化物产量未来的需求空间广阔,本次投资增强了公司自身的生产能力,并为未来奠定了产能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1亿元、4.78亿元、7.20亿元,EPS 分别为 0.54元、0.83元、1.24元,对应 PE 为 29倍、19倍、13倍。考虑到公司锂电产品项目预计将在未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给予目标价格 22.78元-26.73元,对应2022年 PE 为 27.6倍-32.4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铁路建设不及规划预期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投资协议不确定性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9/4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