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曼股份
|
建筑和工程
|
2023-09-05
|
30.45
|
--
|
--
|
34.29
|
12.61% |
-- |
34.29
|
12.61% |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中期报告,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2亿元,同比+127.49%,实现归母净利润 3562万元,同比+85.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523万元,同比+173.26%,符合业绩预告,其中,Q2实现营业收入 9618万元,同比+56.10%,实现归母净利润 2298万元,同比+37.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271万元,同比+86.96%。我们认为,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得益于照明市场需求回暖业务拓展积极、公司全国化布局推进、数字文旅项目全面发力、新能源项目陆续推进等因素支撑。 华东地区照明增速迅猛,费用管控良好。2023H1,公司业绩显著回暖,已接近 2021H1营业收入2.53亿元,归母净利润 4585万元的水平。分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实现收入 1.63亿元,同比+212.67%,占总收入比例为 81.14%,同比+22.26pct。西南 2256万元同比降低 36%。从盈利和费用角度来看,2023H1毛利率为 28.08%,同比-12.49pct,净利率为 16.97%,同比-4.65pct,销售/ 管理/ 财务/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4.62%/ 13.78%/ -0.67%/ 4.39%,同比-2.21/ -10.83/ -3.24/ -3.02pct。管理费用拆分来看,职工薪酬为 1310万元,同比+31.17%(远低于营业收入增幅),占管理费用比例高达 47.1%,规模效应显著。未来照明主业依托上海成都双中心,继续向其他核心城市拓展。根据年报回复函,上半年新签合同金额达 3.12亿元,生产经营逐步向好。2023年上半年,上海、浙江、黑龙江、广西等多省发布夜经济鼓励政策,加速打造地标性夜生活体验区。 回款良好,现金流显著改善。2023H1,公司收回部分长账龄应收款,信用减值损失冲回 3291万元,同比+81.12%,应收账款余额 3.28亿元,同比减少 9.57%,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净额 4155万元,同比 2207.64%,现金流显著改善。在收入高增背景下,2023H1购买商品劳务支付现金 1.82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销售商品劳务获得现金 2.90万元,同比+18.21%,收现比为 1.44(去年同期为 2.76),付现比为 0.90(去年同期为 2.11)。 积极布局新能源业务,打造低碳减排业务体系。根据中报,公司于 6月,中标大连市委、市政府光伏及照明项目。公司结合目标客户的需求,努力打造以风、光、储为场景的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以及基于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的楼宇和园区数字化服务。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和节能改造,为城市提供高效、节能的路灯系统,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助力城市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博场馆、数字乐园、传统地标,全面发力数字文旅板块。今年上半年,子公司霍洛维兹确认收入 938万元,同比+2.80%,净利润-434万元;公司不断丰富智慧文旅新场景:成功交付新疆克拉玛依科技馆、北京天文馆、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的 4D 影院提升项目,全面打开了科博场馆市场;根据长江日报,2023年 5月,武汉梦时代开园,霍洛维兹推出了“颠倒之城”室内弹射式影视特效过山车和“时空博物馆”黑暗乘骑两大全国首创项目,成为梦乐园中的“明星项目”;参与打造了 “乐高工厂探险之旅”项目,根据澎湃新闻,深圳乐高乐园预计于 2024年开园,有望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今年 7月,霍洛维兹自主开发的《山海胜境》文旅元宇宙 APP 也成功上线,用 AR 技术为青岛老建筑赋能。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 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 10.29/13.88/17.71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 1.54/2.17/2.47亿元,EPS 1.41/1.98/2.25元,对应 9月 1日 30.57元收盘价 21.41/15.25/13.42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施工成本高于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
|
|
|
华设集团
|
建筑和工程
|
2023-09-01
|
8.49
|
--
|
--
|
8.61
|
1.41% |
-- |
8.61
|
1.41% |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半年报,23H1 实现营业收入 22.39 亿元,同比-2.63%,实现归母净利润 2.62 亿元,同比+1.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58 亿元,同比+2.01%,其中 23Q2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7 亿元(23Q1 为0.95 亿元),同比+0.60%;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 2.59 亿元,同比少流出 2.74 亿元,23Q2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 0.56 亿元,同比少流出 1.81 亿元,现金流回款持续改善。 控风险毛利率提升,下半年收入有望提速。分业务看,23H1 规划研究/ 勘察设计/ 综合检测/ 低碳及环保业务/ 数字及智慧业务/ EPC 及项目全过程管理分别实现营收 2.79/ 12.44/ 2.36/ 1.95/ 1.34/ 1.21 亿元 ,同比-9.0%/ +2.3%/ +9.2%/ -16.93%/ +2.29%/ -18.86%。综合毛利率 36.8%,同比+1.8pct,23Q2,毛利率 39.9%,同比+2.3pct。其中核心的勘察设计小幅度增长,规划、低碳环保和 EPC 业务下滑拖累了整体收入增速。规划业务下滑我们认为主要基于本轮十四五项目集中规划期已过,低碳环保业务和 EPC 业务下滑主要因为公司主动控制风险和注重效率提升,精简了投资业务和提高了项目风险收益比要求,公司 H1 经营现金流大幅度改善也体现了这一点。我们认为根据项目节奏,下半年公司在省内业务有望好于上半年,项目订单和转化有望恢复带动业绩增长。 “公铁水空”全覆盖,“水运江苏”再添新动能。23H1 勘察设计业务实现营收 12.44 亿元,同比+2.28%。 截至 23H1,完成了公路设计 1.5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干线公路/ 山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改扩建分别为 7000+/ 5000+/ 1200+/ 1100+公里;承担了 1000+公里铁路设计。30+条地铁线路、100+座车站的设计等。公司在水利方面优势明显,设计了约 3200 公里的四级以上内河干线航道和沿海航道,各类船闸 80 余座,完成了 200 余项码头工程及百余项水利工程、海洋工程的设计咨询任务;23H1,公司承接了谏壁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该项目是“世界内河规模最大、口门最宽的三角门单级船闸”。据江苏省政府官网,到2025 年,省内二级以上、三级以上航道里程接近 1100、2700 公里,通达全省 87%的县市。今年 1-5 月,省内航道建设完成投资 27.2 亿元,同比+63.6%,完成年度计划的 45.3%,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在“水运江苏”的发展规划上持续开拓水利工程项目,为公司主营业务再添新动能。 狄诺尼订单和营收均翻番,未来放量可期。23H1,数字智慧业务实现营收 1.34 亿元,同比+2.3%;其中数字化业务以子公司狄诺尼为核心,新签订单合同额及营收较上年同期实现 100%以上增长。产品端看,狄诺尼设计平台有最新软件产品 AIRoad、VRRoad、EICAD5.0,狄诺尼 AI 实验室基于 GLM 进行训练,研发“AI 精灵”,并嵌入到 AIRoad 快速方案设计系统中,不断提升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效率(设计效率提升 10 倍以上);数字建管平台已在全国 8 个省市的 30 多个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开展应用;智慧工地是以虚拟施工为技术手段,对项目全方位管理,打造 AIoT+综合感知型智慧工地。我们认为数字化产品作为公司的核心创新研发产品,稳步推向市场,其贯穿基建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环节,未来成长空间大。 募资 4 亿元定向投入“第二增长曲线”,车路协同等再进一步。公司以基础设施数字化研发中心、大数据研 发中心、低碳新能源研发中心、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等四大研发平台为载体进行创新研发。其中车路协同方面是公司参股 48.39%与深圳佑驾(控股 51.61%)共同设立了江苏源驶科技,以智慧公路规划设计为入口,重点围绕路侧感知设备、边缘计算单元、V2X 通信单元等路侧智能设施进行研发和应用,不断迭代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生态环保方面公司完成 1000 万㎡流域水环境治理、40+座给水和污水处理厂、55万公里农村污水管网、1500 个农村污水处理站点。新能源方面已形成低碳建设监测与评估、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等业务矩阵。我们认为中长期看,公司在智慧交通、生态环保和新能源前瞻布局,未来受益确定性高,在“第二增长曲线”路径明晰。 投资建议鉴于当前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我们小幅下调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收入 62.59/ 68.69/75.89 亿元(原 64.35/ 71.24/ 80.00 亿元),下调归母净利润 7.55/ 8.48/ 9.43 亿元(原 7.85/8.83/10.04亿元),下调 EPS 1.10/ 1.24/ 1.38 元(原 1.15/ 1.29/ 1.47 元),对应 8 月 29 日 8.65 元收盘价 8.62/7.68/ 6.90x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软件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
|
|
|
金诚信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3-09-01
|
35.69
|
--
|
--
|
39.90
|
11.80% |
-- |
39.90
|
11.80% |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2023年H1完成营业收入32.79亿元,同比增长32.30%,归母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36.37%。矿服主业稳定较快增长,Dikulushi铜矿首次产生收入和业绩,上半年折算铜精矿3,300吨,收入1.68亿元,毛利7,272万元;公司“走出去”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矿山开发服务+资源开发”双轮驱动商业模式在业绩端逐步得到验证。 稀缺标的:非煤固体矿山服务头部企业公司深耕矿山服务行业20余年,经历了行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化的良好格局:1)公司是少数能够提供矿山设计、工程建设、采矿运营、设备制造一体化服务的企业,掌握包括自然崩落法等核心采矿技术;2)客户粘性强。公司与国内国外矿业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且因开发周期长、更换成本高,客户粘性强壁垒高,因而也造就了公司矿服业务稳健成长的发展风格。 自有铜矿出矿后首次形成销售,实现突破2019年以来,公司先后收购了贵州两岔河磷矿、Dikulushi铜银矿、Lonshi铜矿和参股Cordoba铜金银项目,目前已经拥有上述四个矿山的全部或部分矿产所有权。自2023年起,公司自有资源业务逐步验证落地,铜矿Q2贡献业绩,预计磷矿23H2开始贡献业绩。根据我们对开发进度的预判和弹性测算,我们预计资源开发板块2023-2025年归母业绩贡献为3.04/8.36/9.61亿元,预计2024年贡献弹性将更为显著。 投资建议:根据2022、2023H1公司完成业绩和矿服业务、自有矿上开发业务的建设发展情况,我们调整了公司2023-2025年盈利预测:营业收入为71.35/99.16/118.05亿元(原:2023/2024年营收为77.78/114.58亿元),同比增长33.2%/39.0%/19.1%;归母净利润为10.69/17.55/20.78亿元(原:2023/2024年对应归母净利润为10.78/21.37亿元)。对应2023年8月31日收盘价35.98元/股,预测EPS为1.78/2.91/3.45元/股,PE为20.27/12.35/10.43。公司成长性十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铜矿磷矿价格大幅回落,矿企支出低于预期;成本高于预期;系统性风险。
|
|
|
坚朗五金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3-08-31
|
59.17
|
--
|
--
|
66.60
|
12.56% |
-- |
66.60
|
12.56% |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半年报,23H1 实现营收 33.56 亿元,同比+3.31%,实现归母净利润 0.13 亿元,同比+115.10%;其中,23Q2 实现营收 20.02 亿元,同比+2.31%,归母净利润 0.69 亿元,同比+1562.9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23H1 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4.28 亿元,同比+33.78%,现金流改善显著。 渠道拓展进入收获期,公建类需求阶段性承压。拆分看,23H1 收入同比增速显著的业务有门窗五金系统/ 其他建筑五金产品/门控五金系统/,分别实现收入 16.51/ 4.44/ 1.79 亿元,同比+9.97%/ +12.91%/ +10.25%,我们认为公司在地产行业下行的背景下做到五金类产品的逆势增长,实属难能可贵,体现公司在渠道下沉和新品类新场景拓展的显著成果。23H1 收入同比下降的业务有家居类产品/ 门窗配套件/ 点支承玻璃幕墙构配件/ 不锈钢护栏构配件,收入分别为 5.19/2.94/ 1.52 /0.81 亿元,分别同比-2.38%/ -5.22%/ -20.73%/ -31.29%,我们认为,公司在点支承玻璃幕墙构配件和不锈钢栏杆业务的下滑主要源自于公建业务压力。 多因共振公司盈利能力改善。23H1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31.19%,同比+2.350ct,门窗五金系统/家居类产品/ 其他建筑五金产品/ 门窗配套件/ 点支承玻璃慕墙构配件/ 门控五金系统/ 不锈钢护栏构配件的毛利率分别为 39.96%/ 30.37%/ 15.42%/ 16.68%/ 27.45%/ 37.26%/ 13.40%,同比+1.81pct/ +6.04 pct/ +3.55pct/ +4.32pct/ -3.58pct/ -0.09pct/ -10.12pct。我们认为毛利率增长一方面是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即 23Q2 主要原材料不锈钢、锌合金、铝合金均价分别约为 15600/ 21900/ 19500 元/吨,同比下降约 20%,降幅显著;此外,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效果显现,毛利率较高的产品如门窗五金系统和门控五金系统收入占比加大。 海外继续贡献正增长,县城渠道渐渐绽放。23H1 公司海外收入 3.35 亿元,同比+9.72%,拉动公司整体增速;海外营收占公司整体营收比 9.98%,同比+0.58pct。从公司战略上看,国际化是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将借助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有利契机,开发相关区域或者国家。已累计设立 13 个海外备货仓,并将中国仓储式销售复制到海外。截止到 23H1,公司产品已销往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此外,根据公司 22 年 12 月投关活动记录表,公司依靠强大的集成能力,经过多年深耕,部分成熟县级市场的人均效能已较为可观,带动公司业绩回暖,形成上升拐点。截止到 23H1 公司国内外销售网络点 1000 余个,销售团队 6200+人(较 22 年年初减少 600 人)。 投资建议基于当前地产行业短期内承压,且政策落地到转换为业绩有所 滞后,整体仍然处于盈利新动能培育期,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 年营业收入预测至 84.82/ 101.01/ 120.61 亿元(原 90.32/ 115.04/ 136.94 亿元),预计归母净利润 4.32/ 6.44/ 8.06 亿元(原 5.45/ 8.89/ 10.71亿元),EPS 为 1.34/ 2.00/ 2.51 元(原 1.69/ 2.76/ 3.33 元),对应 8 月 30 日股价 58.82 元43.8/ 29.37/ 23.47x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成本高于预期,产能投产慢于预期,系统性风险。
|
|
|
设计总院
|
综合类
|
2023-08-30
|
9.70
|
--
|
--
|
9.94
|
2.47% |
|
9.94
|
2.47% |
-- |
详细
安徽省内国企设计领军者,资质齐全订单充沛。公司是安徽省交通设计行业头部企业,成立于 1994年,并在 20 11、2014年分别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造,2017年 8月登陆上交所主板市场,最大股东安徽省交控集团(持股比例47.28%)。公司多年进入全国设计企业 50强,业务资质“两综一甲”,业务覆盖交通领域,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运维提供一体化综合技术解决方案。2014-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7.44亿元提升至 27.98亿元,复合增长率 18.01%,归母净利润也由 1.25亿元提升至 4.43亿元,复合增长率17.14%;截至 23H1,在手订单金额 82.38亿元,在手订单与 2022年收入之比达 294%,行业领先。 十四五公路里程拟新增 30万公里,智慧交通市场空间大。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0.2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 2400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达 270个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 10000公里左右。安徽省内十四五期间基建投资额超 5000亿元,2023年全年投资 1100亿元左右,基建投资仍维持高景气度。我国智慧交通市场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年均增长 35.86%,分别达到 1452、1919、2287亿元。展望未来,2021-2027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 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 640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9.86%。 新业务拓展提升显著,数智化成果斐然。工程康养:据交通部数据,十三五时期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 519.8万公里,养护投入不断加大,日常养护投入 2587亿元,养护工程投入 7898亿元;公司工程康养业务 23H1新签订单 9956万元,在 2021年实现了 1116万元收入,2022年突破 6228万元,同比+458%。2022年智化业务合同新签约额达 2447万元,公司已完成云平台一、二期建设,并启动三期建设,初步实现了知识库和协同业务系统的全专业覆盖,勘察业务也基本实现云化,具有灵活性、准确性和个性化等特点;管理优秀效率高:2022年人均产值达 129.85万元,远超竞争对手,这得益于公司的人才战略、管理优化和激励机制。 盈 利 预 测 。 我 们 预 计 2023-2025年 , 公 司 收 入32.61/37.45/42.30亿元,同比增速 16.5%/14.8%/13.0%,归 母 净 利 润 5.06/5.80/6.47亿 元 , 同 比 增 速 14.2%/14.6%/11.6%;EPS0.90/1.03/1.15元,对应 8月 25日 9.49元收盘价 10.53/9.19/8.23xPE。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基建投资不及预期,软件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
|
|
|
伟星新材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3-08-29
|
20.80
|
--
|
--
|
21.49
|
3.32% |
|
21.49
|
3.32% |
-- |
详细
公司发布中期业绩报告,23H1实现收入22.37亿元,同比-10.58%,实现归母净利润4.94亿元,同比+35.4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82元,同比+39.55%。其中23Q2实现收入13.41亿元,同比-10.38%,23Q2实现归母净利润3.21亿元(23Q1为1.74亿元),同比+29.25%,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收入同比承压零售有韧性,毛利率同比改善。二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0.38%,下滑幅度基本与一季度类似。塑料管道行业目前阶段性面临需求下降的压力,上半年行业产量下滑,销量下滑我们认为更甚;我们认为公司核心在零售端的表现有韧性,二季度收入下滑与聚焦优质客户和项目、主动控制业务风险有关系。拆分看,23H1公司PPR/PE/PVC/其他产品收入分别为:10.39/4.90/3.47/3.19亿元(占营收比重为46.45%/21.89%/15.49%/14.25%),同比-11.76%/-15.79%/-19.93%/+29.99%,能够看到代表零售端的PPR的下滑幅度是三个产品中最轻微的;其中其他产品收入同比增速近30%,主要受益于公司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新产品如防水、捷流公司业务增长较多;公司23H1/23Q2毛利率分别为41.16%/43.82%,同比+3.43pct/+5.29pct,改善明显。23H1公司PPR/PE/PVC/其他产品毛利率分别为57.08%/29.04%/21.93%/33.16%,同比+2.63pct/+3.27pct/+8.68pct/-3.54pct;我们认为毛利率同比增加的板块原因系原材料成本下降使得毛利率得到释放,加上公司盈利能力提高,经营能力在业绩上得到体现。其他产品同比减少主要受捷流公司及净水毛利率下降导致。我们认为,公司整体面对的刚需房需求不会消失,仅仅面临阶段性的需求推后(购房者对地产预期较为混沌),后续收入端有望反弹。 Q2剔除投资收益的业绩同比回正,稳健现金流保障高质量发展。23Q2投资收益7500万元,剔除税后投资收益影响,单季度利润2.57亿元同比+3.6%(一季度剔除投资收益影响实际为下滑16.5%),虽然Q2收入端改善不明显,但23Q2真实业绩同比增速回正。23H1公司的期间费用率为21.67%,同比+2.65pct,其中销售费同比+7.2%,费用率为12.42%,同比+2.06pct,原因主要系加大了售后服务投入+推广宣传力度;管理费基本持平,费用率10.42%,同比+1.11pct;财务费-2631万元,费用率同比-0.53pct,短期借款为0.25亿元,主要系收到的由客户开具的供应链融资工具作为质押向银行取得借款所致。现金流方面,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上半年4.06亿元,同比+360%;其中23Q2为5.48亿元,创Q2单季新高;23H1收现比1.2同样创新高,20-22H1为1.19/1.10/1.11。 防水净水业务持续拓展,积极布局国际化业务。通过不断研发高性能新产品、系统配套水平研发速度加快,与公司的“同心圆”战略相互契合,公司围绕“同心圆产品链”战略,积极拓展防水、净水业务等,同心圆战略继续贡献增量。公司同步聚焦渠道下沉,加大空白区域和薄弱区域的开发力度。此外,公司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稳步布局,扎实推进国际化业务。1)充分发挥泰国工业园的生产保障职能,加快海外市场拓2。)展有序推进新加坡捷流公司的整合,加快“人才、制度、流程与文化”融合,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3)立足东南亚,加大海外新、老客户的开发力度,并持续开展海外市场资质的认证工作,进一步夯实国际化业务拓展的基础。 投资建议考虑到地产行业短期内仍然承压需求推后等因素影响,我们下调2023-2025年收入预测至64.85/73.87/82.05亿元(原79.48/90.75/103.00亿元),下调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4.10/15.83/17.70亿元(原16.00/18.04/20.76亿元),EPS预测至0.89/0.99/1.11元(原1.00/1.13/1.30元),对应8月25日19.94元收盘价22.52/20.05/17.94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度波动,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
|
|
|
中复神鹰
|
基础化工业
|
2023-08-25
|
31.60
|
--
|
--
|
32.36
|
2.41% |
|
32.36
|
2.41% |
-- |
详细
2023年8月19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6亿元,同比+22.39%;实现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0.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6.64%;EPS0.25元。2022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20.91%;实现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11.91%。 分析判断:碳纤维业务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根据公司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碳纤维占营业收入99.14%,实现销售收入10.47亿元,同比+22.36%。上半年碳纤维价格进一步下降,据百川数据,2023年上半年碳纤维市场均价约134元/kg,同比-约28%,因此公司上半年毛利率下降至38.75%,同比-6.73pct,实现毛利润4.02亿元,同比+4.09%。费用率方面,公司期间费用率为9.49%,同比-0.7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95%/8.12%/-0.58%,同比+0.82/-0.43/-2.18pct。作为行业龙头,公司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费用率由去年同期的6.27%上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9.69%,同比+3.42pct。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不断加码研发投入,优化公司管理,公司业绩有望迈上新台阶。 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广阔,中国碳纤维产能占据半壁江山据赛奥碳纤维,2022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13.5万吨,同比增长14.4%,中国市场总需求量74429吨,同比增长19.3%,预测到2025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有望达到13.22万吨,其中国产碳纤维需求量共计11.01万吨,占总需求量的83.31%,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得益于质轻、高强度和导电导热等一系列其他材料所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碳纤维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风电叶片、航空航天军工、体育休闲和压力容器等领域,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赛奥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共计25.86万吨,其中中国大陆产能11.21万吨,占全球产能的43%。 产学研推动成本进一步下降,行业龙头优势壁垒巩固公司致力于提升竞争力,构建技术优势壁垒。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T1100级高性能碳纤维关键制备技术、干喷湿纺48K大丝束关键制备技术、万吨级产业化技术等核心技术上持续突破,新增授权专利共65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这些科技研发成果有助于公司扩大产能以及降低成本。上半年公司神鹰西宁二期1.4万吨碳纤维项目全面投产,规模效应进一步释放,现有产能规模达2.85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且原材料单耗及能耗突破历史最低水平。公司另有在建产能共计3万吨,预计2026年8月建成,建成后将进一步强化公司产能规模优势,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上海航空预浸料项目通过量产线PCD批准、完成T800级碳纤维预浸料第二产线建设,进一步推进大飞机用碳纤维及预浸料的国产化进程。我们认为,随着碳纤维市场应用的不断扩大和公司多维度多环节不断发力,公司未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实现业绩的稳定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由于碳纤维供需格局变化,我们调整之前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09/41.84/49.75亿元(此前2024-2025年分别为43.76/56.6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0/10.42/12.26亿元(此前2023-2025年分别为9.01/12.64/17.04亿元),EPS分别为0.76/1.16/1.36元(此前2023-2025年分别为1.00/1.40/1.89元),对应2023年8月23日收盘31价.元68PE分别为42/27/23倍。公司作为国内小丝束碳纤维龙头,产能和技术均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未来随着各研究建设项目进一步落地,规模化降本和新领域进入有望为公司利润持续赋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项目投产不及预期。
|
|
|
福耀玻璃
|
基础化工业
|
2023-08-22
|
37.76
|
--
|
--
|
39.21
|
3.84% |
|
39.21
|
3.84% |
-- |
详细
公司公告2023半年报:2023H1实现营收150.3亿元,同比+16.5%,实现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19.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比+20.9%。其中2023Q2实现营收79.8亿元,同比+25.5%,环比+13.1%,实现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27.2%,环比+11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31.6%,环比+1112.3%分析判断:业绩稳健增长全球份额持续提升公司2023H1营收150.3亿元,同比+16.5%,其中:1)汽车玻璃:2023H1营收133.3亿元,同比+14.2%,毛利率29.4%,同比+0.4pct;2)浮法玻璃:2023H1营收25.7亿元,同比+24.9%,毛利率27.2%,同比-2.1pct。根据公司投资者问答信息,我们判断营收同环比持续增长业主要受益于公司全球份额的持续提升叠加高附加值玻璃占比提升。 2023H1利润总额为33.2亿元,同比+24.4%,剔除汇兑收益、海运费降价、能源涨价、纯碱涨价等影响,对应剔除后的利润总额同比+25.9%,业绩稳健增长。 毛利率环比提升汇兑贡献正收益公司2023H1毛利率为34.1%,同比-0.1pct,其中2023Q2公司毛利率为35.0%,同比+2.3pct,环比+1.8pct,我们判断毛利率同环比提升主要受益于产能利用率提升叠加汇兑影响。费用方面,2023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5%、7.6%、4.2%、-4.9%,分别同比-0.3pct、-0.1pct、-0.1pct、-1.5pct;2023Q2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2%、7.5%、4.1%、-9.6%,分别同比-0.8pct、-0.4pct、-0.4pct、+0.1pct,分别环比-0.6pct、-0.2pct、-0.2pct、-10.0pct,财务费用表现为正收益,主要受益于汇率波动。 汽玻迎接二次成长整合SAM再造一个福耀1)汽玻业务受益智能升级、天幕玻璃渗透率提升而量价利齐升:根据公司投资者问答信息,公司目前国内汽玻市占率超过60%,全球市占率超过30%,疫情影响下海外市占率加速提升。汽车智能化驱动汽玻ASP提升,公司与京东方、北斗智能在智能车窗进行战略合作,加强布局,HUD玻璃、调光玻璃、超隔绝玻璃等高附加值智能玻璃营收占比将受益于行业渗透率提升而持续提升(2023H1同比提升10.1pct)。同时特斯拉引领天幕玻璃趋势,渗透率加速提升,天幕玻璃显著提升单车玻璃面积,进而提高单车配套价值;2)铝饰条有望再造一个福耀:公司2019年3月开始并表SAM,整合工作稳步推进,我们预计盈利能力将逐步改善。铝饰条可与汽玻集成,顺应客户模块化、集成化的采购趋势,中长期整合SAM有望再造一个福耀。 投资建议考虑到汇兑收益的影响及高附加值玻璃的加速渗透,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营收为323.4/400.3/497.2亿元,归母净利为53.0/64.1/78.9亿元,EPS为2.03/2.46/3.02元,对应2023年8月17日37.42元收盘价的PE为18/15/12倍。鉴于公司全球化布局已进入收获期,全球市占率有望提升,高附加值汽玻产品逐步放量,SAM盈利能力将逐步改善,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外乘用车销量低于预期;美国工厂盈利改善低于预期;SAM整合进展低于预期。
|
|
|
东方雨虹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3-08-15
|
28.02
|
--
|
--
|
30.75
|
9.74% |
|
30.75
|
9.74% |
-- |
详细
事件概l述: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23H1实现营业收入168.52亿元,同比+10.10%,实现归母净利润13.34亿元,同比+38.07%,与业绩预告情况相符。拆分看23Q2实现营业收入93.57亿元,同比+3.99%,实现归母净利润9.49亿元,同比增长46.15%。 渠道变革零售/粉料高增,毛利率全年回升,现金流同比好转。1)按产品拆分看,防水卷材实现收入71.83亿元同比+1.13%(毛利率27.44%,同比+0.15pct),涂料51.84亿元同比+22.46%(毛利率37.56%,同比+5.2pct),砂浆粉料19.04亿元同比+42.99%(毛利率28.23%,同比+5.2pct),工程施工13.67亿元同比-5%;2)按渠道拆分看,零售渠道实现收入50.52亿元同比+32.21%,工程渠道61.42亿元同比+26.68%,直销52.38亿元同比-13.25%。公司零售为先、工程渠道合伙人战略再深化的战略使得上述渠道增速恢复显著,直销渠道下滑反应了公司对应收账款的把控力度,上半年渠道变革对冲地产相关业务的下滑。23H1收现比为94%,对比去年同期提升了9个百分点;23H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9.4亿元(去年同期-69.8亿元),同比显著出现好转;Q2毛利率回升至29.1%,同比环比分别提升3.16、0.44个百分点,原材料同比有所下降叠加公司较为优秀的库存管理,我们认为三季度的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 零售业务继续高增,同比+32.21%。公司继续坚持C端优先战略,强品牌、优服务、扩品类,以民建集团、德爱威涂料零售、雨虹到家服务为代表的C端零售业务增长显著,23H1公司零售业务实现收入50.52亿元,同比增长32.21%,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9.98%,占比不断提高。 (1)民建集团同比高增+35%:23H1,民建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3.84亿元,同比+34.69%。推动防水及瓷砖美缝双主业发展,并积极培育加固剂、胶类、五金、管类等产品,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一站式建筑建材采购平台,提升C端影响力。渠道上,公司持续推进渠道下沉,重点关注薄弱市场,进一步扩大主品类城市覆盖,推动经销网络进一步细化,23H1,民建集团百万经销商签约数量增长近700家,已覆盖近5万家门店和近20万家分销网点。同时,公司加强了与装饰公司的合作,加速以“虹哥汇”为核心的会员运营体系建设,深度绑定全国专卖店,“虹哥汇”会员数量已突破230万人。 (2)建筑涂料“德爱威”签约2200+经销商,2.5万+销售网点:在产品层面,“德爱威”色彩优势显著,拥有800万海量色彩配方库,凭借产品上的优势,“德爱威”积极进行经销商、家装公司、终端会员的全链条开拓,目前已签约2200余家经销商,铺设了2.5万余家终端销售网点,与约200个头部家装公司及4600多个区域家装公司开展合作,在终端市场上建立了1700余家专卖店,并率先启动“万象崛起”会员推广创新方案,锁定专业人士,逐步沉淀专业会员百万余名。 (3)老旧小区修缮需求放量在即,已布局600+家门店。老旧小区改造修缮需求旺盛,存量市场逐步打开。公司以渗漏维修为业务流量入口,围绕家庭修缮形成漏水修缮、刷新服务、门窗修缮、空气治理、暖通修缮、局改整装、易屋美墅、渗漏智检、智能改造等多元化服务模式及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雨虹与京东居家就线下门店及商品供应链合作、到家业务、服务商品化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建家装建材、建筑修缮行业“线上+线下”全渠道、“商品+供应链+履约服务”一体化的生态圈。 截至到23H1,建筑修缮集团雨虹到家服务在全国已布局运营中心、社区服务站等600余家门店。这与当下我国存量市场的需求有较大的契合,今年7月,国常会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其中满足条件的21个城市将成为重点城市进行改造,以及其他城市的老旧小区的修缮需求旺盛,存量建筑修缮市场逐步打开。 砂浆粉料成为新的重磅增长点,同比+42.99%。23H1公司砂浆粉料业务实现收入19.04亿元,同比增长42.99%,占营业收入的11.30%,成为重要的业绩增长点之一。公司砂浆粉料集团下设“华砂”“壁安”两大品牌,分别负责砂浆和腻子粉产品的经营;公司自08年开始孕育“华砂”品牌,15年成立华砂公司,旨在打造“中华砂浆第一品牌”。目前已完备瓷砖铺贴、墙面涂装、保温粘结、地面找平、基础修建等5大产品体系;23H1,公司不断创新产品品类,加强石膏砂浆、外墙防水砂浆、装饰砂浆等各类产品的研发,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砂浆粉料集团进一步完善了生产基地布局更好地满足了砂浆粉料对运输距离的要求。零售端,集团充分利用防水渠道的优势,实现了协同效应,快速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工程端,公司以工厂为圆心,建立了“销技供产服”一体化公司,23H1已布局700余家砂粉工程渠道经销商,提高了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企业集采库品牌入围,提升了砂浆粉料的配套率。 工程渠道深化改革,防水主业市占率提高。今年4月实施的防水新规不仅提高了防水设计寿命和等级等质量要求,还大幅增加了防水材料的消耗量。面对下游客户对建筑品质需求的不断提升,公司凭借产品研发、品类、品牌、营销网络、成本、产能布局等多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了防水涂料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在工程端持续深化渠道改革,降低直销占比,全面培育和赋能各类合伙人,包括资源合伙人、中小微合伙人、专业领域合伙人等,有效提升了细分区域市场的覆盖率和渗透率。这一模式有助于降低施工业务的垫资需求和经营风险,23H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9.43亿元,同比大幅改善43.51%。 原材料供应链完善、价格下行及业务结构优化共同提升毛利率水平。23H1公司毛利率水平由去年同期的26.9%上升至28.9%,提升2pct。23H1全资子公司“虹石新材料”在扬州化学工业园区投产了VAE乳液、VAEP胶粉项目的一期工程,可以为防水涂料、砂浆粉料供应高质量原材料,增强了公司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从原材料市场价格来看,23Q2沥青现货主流价维持约3800元/吨,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毛利率较高的C端零售业务占比也进一步增加,双因素共同促进了毛利率的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370.93/438.29/505.10亿元的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38.64/51.37/60.92亿元,EPS1.53/2.04/2.42元;对应8月11日28.83元收盘价18.79/14.14/11.92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大幅度波动,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
|
|
|
东鹏控股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3-08-03
|
12.02
|
--
|
--
|
11.90
|
-1.00% |
|
12.14
|
1.00% |
-- |
详细
建陶头部企业,业绩恢复超预期。东鹏品牌诞生于 1996年,是建陶行业首家导入品牌战略的企业,2020 年在深交所 A 股上市,2022 年营业收入排名建陶行业前三。公司实行“一体两翼”战略,瓷砖为主,洁具和新兴业务为辅。受益于经销和直营零售渠道,公司预计 2023H1 归母净利润为3.58-4.12 亿元,同比增长 202.65%-248.30%,业绩超过了2020年同期水平,扣非中值超过 2021H1历史最好水平,恢复超预期。 行业持续集中,岩板、生态石等高值产品提供新动力。 2013 年开始环保要求趋严,“煤改气”项目加快推进,建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同时行业走向成熟,据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2016-2022 年建筑陶瓷产量出现下降趋势,从102.6 亿平方米峰值降至 73.1 亿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5.49%。同时规上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1402家减少到2022年的 1026 家,过去两年生产线去化 10%,规上企业平均收入从 1.98 亿元增加到 3.25 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 10.46%。 建陶行业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近年公司推出了岩板、免烧制生态石产品,23H1 中大规格高值产品销售占比提升至29%,新零售线上全域营销势能扩大顺应绿色建材发展方向,有望开拓新增长曲线。 渠道及供应链布局全国,独创共享仓竞争力显现。公司以经销零售为主,凭借长期的渠道建设和生产基地规划,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 7000 家门店网点,在广东、江西、湖南、山西、山东和重庆等省市建设了十大生产基地。与行业其他领先企业相比,公司门店数量较多、生产基地布局全国化程度较高。此外,公司独创共享仓模式,有效保障了中小经销商的利益,增强了公司在下沉市场的竞争力。以瓷砖渠道为核心,公司提供整体设计、整体装修、门店产品展示等服务,助力实施“1+N”产品战略,未来有望实现协同。 盈 利 预 测 。 我 们 预 计 2023-2025 年 公 司 收 入83.54/96.56/111.90 亿元,同比增速 20.6%/15.6%/15.9%,归母 净 利 润 7.41/9.24/10.92 亿 元 , 同 比 增 速266.6%/24.8%/18.2%,EPS0.63/0.79/0.93 元,对应 8 月 1 日12.13 元收盘价 19.21/15.40/13.03xPE。首次覆盖予以“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渠道潜力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
|
|
|
三棵树
|
基础化工业
|
2023-08-03
|
78.99
|
--
|
--
|
80.90
|
2.42% |
|
81.00
|
2.54% |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H1公司实现营收57.36亿元,同比+21.86%;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223.95%,符合中报业绩预告(3.0-3.3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2870.47%。Q2单季度看,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为36.8/2.8亿元,同比+22.4%/+111.1%,Q2单季看同比增速亮眼;23H1经营性净现金流+1.9亿元,同比+25.0%,我们认为公司在渠道优化和转型后,现金流得到明显改善,并有望持续。且公司在下沉市场优势显著,领先同行。 多品类销量逆势增长,原材料价格下降释放盈利空间。据公司经营数据公告,分产品拆分来看,在营收端,23H1公司主要销售产品家装墙面漆/工程墙面漆/胶黏剂/基材与辅材/防水卷材分别实现收入12.1/20.6/3.2/10.6/5.5亿元,同比+11.3%/+16.6%/+20.2%/+51.5%/+32.6%,收入同比增长的原因主要系销量增长;在销量端,23H1公司主要销售产品家装墙面漆/工程墙面漆/胶黏剂/基材与辅材/防水卷材分别销售20.34/50.65/26.68/79.89万吨/35.40万平米,同比+19.75%/+29.32%/+20.69%/+71.15%/+38.73%,多品类销量同比均实现正增长,我们认为在地产景气度下行的背景下,公司销量逆势增长主要受益于公司零售端和小B端的客户的拓展,渠道变革的效果已经开始变现;因其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和行业竞争影响,销售单价出现下滑,分别为5940/4060/12080/1330/15660元/吨,同比-7.2%/-9.9%/-0.4%/-11.3%/-4.4%;从原材料成本看,23H1公司主要采购乳液/钛白粉/颜填料/助剂/树脂/溶剂/单体/沥青单价为5200/13200/600/15500/15800/5000/8000/3600元/吨,同比-25.71%/-21.89%/-14.29%/-16.22%/-23.67%/-16.67%/-42.45%/0%,公司产品销售价格虽有下滑,但下降幅度远小于原材料价格,说明品牌优势明显。 内控能力显著提升,Q2单季度净利率回升至19年同期水平。据公司半年报,职工薪酬和广告及宣传费等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速,销售费用率下降。23H1期间整体费用率23.6%,同比-2.1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14.4%/5.4%/2.2%/1.6%,同比-2.1/+0.2/-0.4/+0.2pct;拆开看,23H1归母净利率5.4%,同比+3.4pct;Q2为7.7%,同/环比+3.2/+6.4pct,单季度归母净利率恢复至19年同期水平,主要贡献为毛利率提升了3.3pct(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费用率下降了2.1pct(内控管理提升,销售费用下降),我们认为净利率空间仍有望释放。 城中村/旧改释放需求,存量市场迎来发展。公司在2020年之前就已拓展城中村/旧改项目,在政策催化下迎来新的增量。据公司年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房并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2020年7月《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期末,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今年7月,国常会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强调城中村改造是提升民生、扩大内需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据公司02年20报数据,我国城镇约有4300万户家庭居住在16万个老旧小区内,建筑面积近40亿平米。城中村/旧改将为涂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及辅料带来新的市场机遇,若再带动室内翻新将释放更大空间。加之目前地产调整、原材料等因素,涂料行业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仍较低,我们认为后续集中度提升逻辑清晰。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至143.57/175.45/206.3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50/12.86/17.38亿元,EPS为1.61/2.44/3.30元。对应7月31日81.82元收盘价50.74/33.52/24.82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成本高于预期,渠道拓展弱于预期,系统性风险。
|
|
|
亚厦股份
|
建筑和工程
|
2023-08-02
|
5.14
|
--
|
--
|
5.17
|
0.58% |
|
5.70
|
10.89% |
-- |
详细
建筑装饰领跑者,经营拐点趋势向上。公司为装饰行业的龙头企业,自创立起一直坚持推动装饰行业的产业升级,2010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业绩稳定恢复,2023H1公司在手订单金额增加至155.08亿元,新签订单金额增加至73.6亿元,同比增长7.29%,其中住宅装修增速显著,同比137.57%。公司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从18-22年的2.41亿元增至3.71亿元,销售费率得到有效控制。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2022年在华东地区营收达到73亿元以上,占总营收的60%以上。 建筑装饰“大行业小企业”特性,行业出清,胜者为王。据中国装饰协会和智研咨询,我国装饰行业市场规模4.6万亿元,是个大行业,且装饰通常8-10年需更换装饰,行业的可持续性强。行业企业方面,中小企业占据大规模市场,按照2022年收入口径,行业CR6仅1.34%。面对地产下行风险考验后,行业处于出清阶段,能够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环境中优胜的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将愈发明显,最后呈现胜者为王。幕墙行业超5500亿元市场规模,虽然在2022年幕墙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但随着更新需求,以及节能环保需求,BIPV将为幕墙带来增量市场。 城中村改造与装配式天然契合,装配式迎新机。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开发投资大,产业链长;其又有周期短、体量大、湿法作业工作面小、装修质量不可控难点,而装配式工艺特点和优势有效解决前述的痛点。据预制建筑网和智研咨询,装配式装修相比传统装修优势显著,工期较传统装修减少80%,用工量减少60%,材料减轻60%~70%,提升显著,消费者接受程度高。因此城中村改造与装配式装修天然契合,我们城中村改造会刺激大量装配式需求。2022年6月,住建部发布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进绿色低碳建造,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21年为24.5%左右),杭州7月发布《意见》指出该比例在2027年达到40%,未来提升空间大。 积极开拓多条成长曲线,建筑信息化布局领先。1)智能建筑板块:2018年-2022年期间,万安营业收入总体保持增长,由5.72亿元增长至9.24亿元,CAGR为12.74%,其中万安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智能建筑综合运营管理平台,主要由雾天、雾宇、三维可视化数字孪生三部分组成。2)BIPV板块:公司与我国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龙头实现战略合作,2022年已中标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订单金额为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21.32%。3)3D打印板块:公司参股全球3D建筑打印领先企业-盈创科技(参股23.52%),据盈创官网,借助盈创的“油墨”技术实现“变废为宝”。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135.89/150.36/166.83亿元,同比增速12.2%/10.7%/11.0%,归母净利润4.67/5.94/7.24亿元,同比增150.6%/27.3%/21.7%;EPS0.35/0.44/0.54元,对应7月28日5.04元收盘价14.47/11.36/9.33x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固定投资不及预期、装配式建筑政策推动不及预期、智能建筑产品开发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
|
|
|
江河集团
|
建筑和工程
|
2023-08-02
|
9.17
|
--
|
--
|
9.47
|
3.27% |
|
9.47
|
3.27% |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 23H1 经营数据公告,23H1 公司建筑装饰板块累计中标额 113 亿元(项目数量 404 个,同比+11%),同比-7%,其中幕墙系统中标额 76 亿元(中标数量 84 个,同比+22%),同比增加 9%,内装系统中标额 37 亿元(中标数量 320 个,同比+8%),同比-28%。 项目获取能力增强,23Q2 幕墙项目中标额同比+74%。拆分 23Q2 来看,合计中标金额 64 亿元(中标数量 224个,同比+8%),同比增加 5%,其中幕墙系统 23Q2 中标额 45.77 亿元(中标数量 49 个,同比+88%),同比+74%;内装 23Q2 中标额 18.25 亿元(中标数量 175 个,同比-4%),同比-47%。23Q2 幕墙中标金额和数量占比显著提高,我们认为是基于公司 2022 诸多的标杆项目如杭州恒隆广场项目、科大讯飞北京总部、西安咸阳机场等树立更加优异的行业口碑,行业龙头效应显著;23Q2 内装订单中标金额同比下降的原因主要系公司加大对内装业务的客户风险管控,针对重大风险客户公司已不再承接其项目。公司优选非房客户,如在 5 月中标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装修工程项目,中标金额合计为 1.04 亿元(约占公司 2022 年度收入的 0.58%)。 23H1 BIPV 项目订单已超 22 年全年,光伏业务加速。上半年公司累计承接 BIPV 项目约 9.5 亿元,同比+55%(去年同期 6.13 亿元),并超过 2022 年全年约 8.5 亿元中标金额;按照公司一季度经营数据披露,在今年项目来源上,到 23Q1 已承接的幕墙项目中有约 7.16 亿元工程按业主要求增加光伏,我们认为公司在去年落地的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项目、在建的台泥杭州环保科技总部等标杆项目是客户增加光伏的重要因素之一。BIPV 作为公司转型业务之一,2022 年 BIPV 营收 1.72 亿元,贡献毛利 4300 万元,毛利率达 25.21%,比传统建筑装饰高 9.08pct,附加值以及壁垒高。我们认为 2023 年随着公司江河光伏建筑在湖北省浠水县投资建设 300MW 光伏建筑一体化异型光伏组件柔性生产基地投产后,公司的产能将进一步释放,并且公司生产的异型光伏组件业务能够与既有的幕墙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现金流回款得到改善,23Q1 收现比提升显著。公司 2022 年实现回款 185.83 亿元,高于营收 5.27 亿元,收现比 103%;23Q1 该数据进一步提升,回款 42.66 亿元,高于营收 8.47 亿元,收现比 125%,同比提升2pct,据公司年报主要系公司重视并且狠抓现金流,强化工程结算和回款的时效性。与此同时,为缓解公司上下游合作伙伴资金压力,公司也加大了现金支付力度,是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主要原因。 战略纵深扩大,产能扩张以匹配订单增速。据公司年报,截止到 2022 年底,公司已推进成都、武汉、济南的新产业基地建设,其中成都江河幕墙西部新产业基地全面投入使用、华中总部基地一期厂房主体完工、济南北方总部绿色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封顶,新基地的建设有效匹配公司后续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此外,我们认为上述三大区域总部基地与北京、上海、广州基地共同夯实了五大核心发展基地(东西南北中)的重要战略定位,为公司在幕墙和装饰领域的领先定位持续巩固。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 2023-2025 年预测,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216.11/255.63/282.91 亿元,归母净利润 6.33/ 8.10/10.38 亿元, EPS 0.56/ 0.71/ 0.92 元,对应 7 月 31 日 9.21 元收盘价 16.5/12.88/10.05x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成本高于预期,异型光伏组件投产不及预期, 系统性风险。
|
|
|
蒙娜丽莎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3-07-19
|
16.34
|
--
|
--
|
21.18
|
29.62% |
|
21.18
|
29.62% |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上半年归母净利1.68-2.28亿元,同比增长134.46%-146.76%(上年同期亏损4.8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1.67-2.2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9亿元)。假设取中值计算Q2单季度归母净利1.9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去年同期单季度税前信用减值5.05亿元);上半年营业收入28-30亿元,同增-4.26%至2.58%(上年同期29.25亿元)。 我们认为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重回增长轨道,调结构经销零售占比提升。2023H1收入28-30亿元,中值2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据业绩预告,经销渠道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但基于风险管控策略公司仍收缩部分流动性风险较大的房地产客户订单,导致战略工程渠道收入有所下降,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基本持平。根据年报披露2022年公司工程渠道占比下降至42%(同比降接近7个百分点),我们预计2023H1进一步降低至35%附近,零售渠道提升至65%附近。公司今年战略思路是提升零售经销占比,降低地产客户占比,我们认为调结构初显成效,预计零售渠道发展将带领公司重回中期增长轨道。 盈利能力逐渐恢复,降本练内功。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各项降本增效措施,产品毛利率提高,费用同比下降,利润率提升。根据Q2归母净利计算单季度利润率水平6.6%,公司2017-2022年二季度单季度利润率水平分别为11.01%/9.96%/11.16%/13.55%/11.97%/-22.11%,我们认为未来零售占比提升后结构上有利于利润率进一步回升,除此之外,单位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目前根据年报公司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和燃料动力、制造费用分别占比达到33%/29%/16%,后续天然气价格有望从去年的大幅提升的不利状态回落。据公司年报,同时佛山、清远、藤县、高安四大生产基地将以提质降耗、降本增效为工作重点,大基地深练内功。 行业进一步出清进行时。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统计:2022年,全国陶瓷砖实际产量约7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0.5%,产能利用率约为73%。中国是建筑陶瓷的生产大国,但产业集中度较低,建筑陶瓷整体呈现“大市场,小企业”的竞争格局。2021、2022两年间全国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减少115家,生产线淘汰275条,淘汰比例近10%,且行业内瓷砖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抛光砖、瓷片、仿古砖、外墙砖等品类生产线及产能逐步快速萎缩,岩板、大板、中板等品类生产线不断增加。我们认为行业不少中小企业将退出历史舞台,行业供给格局有望逐渐好转。 投资建议考虑到地产行业景气度承压,宏观经济环境仍存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下调2023年营业收入预测66.87亿元(原108.18亿元),下调归母净利润预测5.22亿元(原12.03亿元),EPS1.26元(原2.93元)。新增2024/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73.97/80.92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7.30/8.58亿元,EPS1.76/2.07元;对应7月14日收盘价15.55元12.38/8.84/7.53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零售拓展不及预期,地产客户信用风险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等。
|
|
|
豪美新材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3-07-19
|
18.08
|
--
|
--
|
18.85
|
4.26% |
|
19.50
|
7.85% |
-- |
详细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中期业绩报告,预计 2023H1实现归母净利润 0.64-0.71亿元,同比+62.79%-80.60%(去年同期 0.39亿元),实现扣除非归母净利润 0.59-0.64亿元,同比+33.62%-44.95%。其中,归母净利润若以中值 0.675亿元计算,则 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0.46亿元,同比增长 978.72%(去年同期 0.047亿元),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1)22H1子公司精美特材发生事故的赔偿款、损失等营业外支出较多,使得去年同期业绩基数较低;2)23H1公司生产经营恢复正常,公司主要产品的销量和盈利能力均有所提升。 新能源车高速发展,汽车轻量化明年再增产。据公司投关活动记录表,公司是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汽车轻量化铝基新材料企业。汽车轻量化是汽车材料应用的必然趋势,行业的驱动因素较多,如单车用铝量的提高、燃油车减重减排需求、新能源增加续航需求以及循环材料比率等等,公司发挥自身在铝型材材料方面和既有客户的优势,推动汽车轻量化业务快速发展。公司优势显著:在材料上,公司作为少数能批量加工 7系铝挤压合金的企业,优势表现出色;在客户上,公司 2022年新导入 70个合计 240个定点项目,包括奔驰、宝马、丰田、本田等一线外资、合资品牌,国内比亚迪、广汽、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以及小鹏、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企业,合作 30多家一级供应商。今年 3月,公司发布变更公告将原计划募集系统门窗的资金(约2.2亿元)用于新增的“年产 2万吨铝合金型材及 200万套部件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公司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实现投产,放量在即。 贝克洛系统门窗订单高增长,轻资产运营模式已打通。据公司公告,2022全年,贝克洛系统门窗工程中标量 103.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21.53%;2023Q1,贝克洛系统门窗业务工程中标量 30.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1.38%。销售渠道方面公司不断进行渠道拓展,2022年底各地门店数量达到 120家。商业模式方面贝克洛系统门窗已基本实现轻资产运营,贝克洛在全国各地开拓了 100多家合作的门窗厂,向门窗加工企业销售包括铝型材、五金、胶条等整套门窗系统材料,由其加工为成品窗。在整个过程中,贝克洛为客户提供专业培训,包括设计、加工、安装工艺及制造流程等,并提供管理软件和技术服务支持,以实现轻资产运营。 转型初心不变,高附加值业务助力焕新。公司过去是传统的铝制品企业,现在已经转型为铝合金材料+系统门窗+汽车轻量化的企业。新业务相比传统业务专业性更强、服务性更高,附加值也更高,与此同时毛利率也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在新业务的不断升级和推进,长期看好公司的盈利空间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系统门窗订单增速较快,汽车轻量化业务在明年再放量,传统铝型材稳步推进,我们维持 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 65.12/76.93/92.91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 2.07/3.15/4.35亿元,EPS 0.89/1.36/1.87元,对应 7月 17日 18.2元收盘价 20.51/13.45/9.75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铝价大幅度波动,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系统性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