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文臣

华金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910523020004。曾就职于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2.5%
(--)
60日
中线
2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英联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8-22 10.95 -- -- 12.59 14.98%
12.87 17.5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 2023H1 公司营收 8.93 亿元, 同比减少 5.8%;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01 亿元, 同比增长 5.2%。 23Q2 公司营收 4.73 亿元, 同比减少5.2%、 环比增长 12.6%;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05 亿元, 同比增长 1.5%、 环比扭亏。 传统业务业绩向好。 公司核心产品是金属易开盖, 按应用领域划分主要包括干粉易开盖、 罐头易开盖和饮料易开盖等, 目前已成为王老吉、 养元饮品、 联合利华、 雀巢、 奥瑞金等国内外快消龙头的供应商。 23H1 公司营收略有下降, 主要系国内快速消费品市场需求尚处在修复阶段所致; 净利润亏损幅度收窄。 分产品看, 营收方面, 23H1 干粉易开盖业务营收 1.37 亿元、 同比减少 18.7%, 占营收比重 14.5%;罐头易开盖营收 2.83 亿元, 同比减少 0.4%, 占营收比重 29.9%; 饮料易开盖营收3.32 亿元、 同比增加 1.8%, 占营收比重 35.0%; 其他业务营收 1.4 亿元、 同比减少 16.6%, 占营收比重 14.8%。 毛利率方面, 23H1 干粉易开盖业务毛利率 10.5%,同比下滑 4.8pct; 罐头易开盖毛利率 22.6%, 同比增长 6.3pct; 饮料易开盖毛利率7.4%, 同比下滑 1.4pct; 其他业务毛利率 11.8%, 同比增加 5.3pct。 其中, 罐头易开盖毛利占总毛利比例 53.4%, 是公司的主要盈利产品。 23Q2 公司营收环比向上, 净利润由亏转盈, 环比显著增加, 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降, 毛利率提升所致。 复合箔材业务快速推进。 公司于 2023 年 4 月宣布投资 30.89 亿元在江苏高邮建设锂电池复合集流体项目, 计划 2023 年投资建设 10 条复合铜箔、 1 条复合铝生产线;2024 年末完成投产 50 条复合铜箔、 5 条复合铝箔生产线; 2025 年完成 100 条复合铜箔和 10 条复合铝箔生产线建设, 总项目建成达产后产能可达复合铜箔 5 亿平米、 复合铝箔 1 亿平米。 公司目前已建成 3 条复合铜箔生产线, 预计 23 年底建成后产能可达复合铜箔 5000 万平米, 复合铝箔 1000 万平米, PET 复合铜箔已获得对接客户的认可, PP 复合铜箔将于近期送样。 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系公司于2023 年 2 月新设成立的, 以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复合铜箔、 复合铝箔为主营的控股子公司, 公司持股比例 90%, 报告期内处于筹建初期, 实现累计亏损 581.02 万元。 董事长全额认购公司定增。 2023 年 7 月, 公司董事长翁伟武先生认购公司本次定向增发的全部 A 股股票, 总计 8347 万股。在认购前, 翁伟武先生持有公司股份 9247万股, 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29%, 认购后翁伟武先生将持有 1.76 亿股股票, 占公司股份总数的 43.8%。 本次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总额为 5 亿元, 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缓解资金压力。 董事长全额认购定增彰显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投资建议: 公司传统业务快消品金属包装产品稳定增长, 新业务动力锂电池复合铜箔、 复合铝箔项目(复合集流体项目)稳步推进, 目前已通过实施主体控股子公司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在江苏扬州高邮落地实施, 其中, 复合铜箔产品正在进行送样、 测试、 反馈过程中。 我们看好公司的复合箔材业务拓展, 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32、 1.30 和 2.70 亿元, 对应的 PE 为 151.3、 37.5、 18.1 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复合箔材进展不及预期; 快速消费品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晶科能源 机械行业 2023-08-21 10.79 -- -- 11.29 4.63%
11.29 4.63%
详细
事件: 晶科能源发布 2023年中报。2023年 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6.24亿元, 同比增长 60.52%; 归母净利润 38.43亿元, 同比增长 324.58%。 扣非净利润 35.36亿元, 同比增长 340.34%。 2023H1毛利率 15.18%,同比上升 4.93%。 23H1出货量高于平均水平, N 型占比稳步提升: 根据晶科 2023年 H1业绩交流会信息可知,公司 2023H1组件出货约 30GW+,同比增长约 67%; TOPCon 出货 10GW+, 占比超 50%, 环比增长 67%, 组件出货位居第一。 晶科成为业内首家单季度交付 10GWN 型组件的公司。公司上调全年组件出货目标, 公司预计 2023全年出货 70-75GW, 同比增长约 70%, TOPCon占比 60%+, N 型出货行业领先。 N 型性能卓越, 产能规模领先: 公司 N 型 TOPCon 技术在产品性能及产能规模方面优势稳固。 目前, 公司已投产 N 型电池产能在行业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并形成一定的量产技术壁垒。 公司 TigerNeo 组件主流版型功率较同版型 PERC 组件高出 25-30W。 公司上半年发布了 TigerNeo组件全球实证电站平台, 跟踪多个并网 N 型项目发电数据, 结果显示 N型组件单瓦发电增益显著。 公司还连续 9年斩获 PVEL 光伏组件可靠性记分卡“表现最佳” 荣誉, 其中 N 型 TOPCon 组件在产品认证计划全部六个大项中均取得了“表现最佳” 的结果, 包括湿热试验、 LID+LETID、机械应力序列、 发电量模拟测试、 PID 以及热循环。 由于 N 型产品相较于 P 型产品提效降本更快, 在上半年产业链价格整体下降过程中, N 型组件相较 P 型溢价仍然较为坚挺。 随着公司新建 N 型产能加速投产, 以及现有产能的持续提效提产, 预计至 2023年末, 公司硅片、 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将分别达到 85GW、 90GW、 110GW。 其中电池产能 N 型占比预计将超过 75%。 建设全球首个“超级一体化”太阳能工厂, 有望降低公司整体生产成本: 报告期内, 公司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 规划建设年产 56GW 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这将是全球首个包含硅片、 电池、 组件的“超级一体化” 太阳能工厂, 也是目前已规划行业最大的 N 型一体化生产基地, 有利于公司更好把握光伏全球市场发展机遇, 进一步提升公司先进产能规模和垂直一体化的能力, 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并有效支持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 N 型 TOPCon 龙头, 出货量持续领先行业,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1.05、 92.26及 118.52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0.71、 0.92及 1.19元/股, 对应 PE 分别为 14.7、 11.3及 8.8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A” 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技术迭代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 国际 贸易保护政策风险、 光伏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双杰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18 6.25 -- -- 6.70 7.20%
7.98 27.68%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79亿元,同比+74.42%;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206.73%;归母扣非净利润0.45亿元,同比+291.43%。 扣非净利润高增,毛利率提升。公司深耕配电领域多年,目前已布局智能化电气设备、光伏、充换电、储能、售电等业务单元。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79亿元,同比+74.42%,主要系智能电网业务和新能源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增加。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206.73%;归母扣非净利润0.45亿元,同比+291.43%。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均实现高增,主要系本期联营企业确认投资收益金额较大以及主营业务毛利增加所致。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16.90%,同比+1.01pct,分产品来看,高低压成套开关柜实现营收2.66亿元,同比+178.70%,毛利率15.30%,同比+4.75pct;环网柜实现营收1.90亿元,同比+30.71%,毛利率26.92%,同比+4.73pct。随着东皋膜处置完毕、合肥新基地的投产,看好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期间费用率优化,定增彰显大股东信心。公司2023年上半年期间费用率12.62%,同比-5.94pct,其中销售、管理(含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7%、6.98%、0.94%。 分别-0.62pct、-4.02pct、-1.31pct,报告期内研发投入0.44亿元,同比+35.95%。 公司研发的12kV国网标准化直动式固体柜、国网/南网箱式FTU、南网分布式DTU等多项产品通过相关验证并批量供货;一二次深度融合柱上断路器、液冷超充、V2G、欧标充电桩、新型1500V预装式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等产品逐步推广。2023年4月公告关于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控股股东全额认购发行的股票,显示出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同时定增资金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为公司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大储+工商业储能值得期待,发力重卡换电业务。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领域实现营收3.66亿元,同比+223.13%。23年国家能源局出台《新能源基地跨省区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指导新能源基地跨省区送电配置的新型储能规划。公司光伏项目经验丰富,光储充换一体化解决方案成熟,工商业储能与分布式光伏协同有潜力,光伏团队核心人员从事光伏事业15余年。2023年5月,双杰电气签下嘉峪关嘉西770兆瓦光伏项目配套154MW/308MWh储能系统订单,合同总金额为3.17亿元,占2022年营业收入的14.92%。换电业务方面,已与北汽福田、江淮汽车等各行业龙头进行合作,推出合肥首座“光储充换”新能源重卡换电站。公司入局重卡换电领域较早,已在北京怀柔、大兴,河北唐山,安徽合肥和海南三亚等落地多座换电站,有望占据先发优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发力点之一。 投资建议:公司是老牌输配电企业,产品涵盖配电网、新能源、储能和充换电等。 其中,输配电业务复苏,新能源升压站和光伏项目等迎来高增长。同时,储能系统集成取得突破,产品广泛应用在新能源的发电侧、配网测和用户侧。公司与电网公司、各大发电集团、企业长期保持密切合作,将充分受益新能源及储能的高速发展。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4.22和6.01亿元,对应EPS为0.30、0.53和0.75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装机不及预期;2、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3、新品研发低于预期等。
星源材质 基础化工业 2023-08-17 15.21 -- -- 15.20 -0.07%
16.00 5.19%
详细
事件: 星源材质发布 2023 年中报。 2023H1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3.57 亿, 同比+1.7%, 归母净利润 3.79 亿, 同比+3.0%,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03 亿, 同比-16.1%。 23Q2 营收 6.92 亿元, 同比+3.3%, 环比+4.1%; 归母净利润 1.96 亿元, 同比-2.2%,环比+7.2%;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43 亿, 同比-30.1%, 环比-11.2%。 出货量持续提升。 根据公司业绩交流会, 2023H1 出货量持续增加至 10 亿平+, 23Q2出货 6 亿平、 环比增长 43%, 主要系二季度干法隔膜供不应求, 因 23Q2 产品有价格调整且干法隔膜占比提升, 单平售价下滑。 二季度湿法隔膜占比总出货量约 50%,湿法隔膜中涂覆占比 60%+、 环比稳定; 干法隔膜占比提升至 50%、 环比提升 10pct,干法隔膜中涂覆占比 10%+、 环比提升。 23H1 末公司存货 2.84 亿元, 环比下降 0.16亿元, 环比下滑 5%;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 15.28 亿元, 同比增加 3.50 亿元, 同比增速 30%, 环比增加 0.45 亿元, 环比增长 3%。 毛利率维持稳定水平。 公司 2023H1 毛利率 45.85%、 同比-1.41pct。 扣非归母净利率 22.36%、 同比-4.74pct。 公司销售费用率 1.14%、 同比-0.21pct, 管理费用率10.25%、 同比 3.22pct, 主要系职工薪酬及咨询费增加所致, 财务费用率-0.66%、同比-1.61pct, 主要系利息收入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 1.14 亿元、 同比增加 59.64%, 研发费用率 8.42%、 同比+3.06pct, 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所致。 公司 23Q2 毛利率为 45.43%、 同比-4.65pct, 环比-0.86pct。 扣非归母净利率 20.62%、 同比-9.85pct, 环比-3.55pct。 公司研发费用0.63 亿元, 同比增长 56.35%,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持续加强新产品、 新市场的开发。 一方面, 公司通过不断提升基膜及涂覆产品研发能力, 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隔膜产品: 包括低闭孔湿法产品、 纳米纤维超薄涂覆膜、 油涂低成本产品等开发项目量产, 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半固态电池市场, 公司已开展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隔膜等半固态电池隔膜的设计开发, 为推动半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同时, 公司持续开展新型水处理膜等其他功能膜产品的研发, 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力, 力争将公司打造成全球领先的高分子功能膜研发和制造一流企业。 投资建议: 行业竞争加剧, 我们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7 亿元、 11.5 亿元、 14.0 亿元, 对应的 PE 分别是 22、 17、 14 倍。 考虑公司是国内隔膜行业的龙头企业, 客户结构优秀, 涂覆占比提升, 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竞争加剧; 公司新建产线投产不及预期等。
东方电缆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10 42.56 -- -- 43.03 1.10%
47.93 12.6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6.88亿元,同比下降4.44%;归母净利润6.17亿元,同比增长18.08%。 2023H1营收小幅下滑,海缆系统毛利率提升。报告期内公司营收有所下滑,实现营业收入36.88亿元,同比下降4.44%。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陆缆与海工业务营收有所下降。2023年H1陆缆板块实现营收18.22亿元,同比下降9.89%,毛利率为8.76%;海洋工程板块实现营收2.06亿元,同比下降45.8%,毛利率为23%。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17亿元,同比增加0.94亿元,增长18.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06亿元,同比增加0.77亿元,增长14.53%。主要系海缆系统中高端产品的收入占比提升,海缆系统整体毛利率水平增长。2023年H1海缆系统板块实现营收16.56亿元,同比增加13.71%,毛利率为51.1%,较2022年相比增加7.82pct。随着公司海缆龙头地位的逐步稳固,海缆业务有望进一步增长。 在手订单饱满,看好业绩回暖。公司坚持“海陆并进”,加快国际、国内市场双向开拓。截止2023年7月底,公司在手订单80.01亿元,其中海缆系统39.16亿元,陆缆系统27.14亿元,海洋工程13.71亿元,220千伏及以上海缆、脐带缆占在手海缆订单总额约70%,将对业绩形成有力支撑。公司在高电压等级、直流海缆等方面具备显著技术优势,公司不断加大对动态海底电缆、超高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等研发项目产品的投入,高等级直流海缆系统(含工厂接头)通过型式试验,国内最大长度超高压电力电缆及新型绝缘电缆实现首次应用,叠加产能布局及配套敷设能力,在行业趋势向好背景下,看好公司业绩回暖。 海风持续景气,海缆海工业务受益。国内海风资源丰富,开发资源充足,海上风资源技术开发潜力超过35亿千瓦,海上风电开发潜力巨大。《深远海海上风电管理办法》有望今年落地,有助于推动海风在国管海域的开发,海风年均新增装机规模有望由十四五期间年均15GW向十五五期间年均30-40GW进发。当前海风招标加速,8月4日,国电投启动总容量16GW海风竞配框架招标,随着深远海开发趋势与海风高招标态势的到来,公司高附加值产品优势显著,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全球范围内海上风电发展已呈现高景气态势,公司在海缆领域优势地位显著,看好公司发展前景。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8、20.46和27.54亿元,对应EPS2.28、2.98和4.01元/股,对应PE20、15和11倍,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1、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2、风电装机低于预期;3、新品研发低于预期。
禾望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8-07 30.69 -- -- 30.88 0.62%
30.88 0.62%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41亿元,同比增长39.99%,归母净利2.03亿元,同比增加79.60%;扣非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增加83.78%。 2023H1业绩高增,毛利率修复。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5.41亿元,同比+39.99%,主要系新能源电控业务收入增加;实现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83.78%。公司上半年新能源电控、工程传动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1.97亿元、2.14亿元,同比+37.08%、+152.64%,毛利率分别为29.15%、46.46%,同比增4.43pct、6.59pct,预计因产成品的物料成本降低影响。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增风电并网装机容量22.99GW,同比+77.67%,新增光伏并网装机容量78.42GW,同比+154%。公司风电变流器产品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电网适应性、环境适应性与负载适应性处于技术领先地位,龙头地位保持稳固。光伏逆变器方面积极推进行业布局,同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覆盖户用、工商业、大型地面电站、水面电站等多元化场景,行业认可度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随着23年风电行业景气度的提高,公司风电业务具备稳定增长基础,光伏逆变器受益大基地及分布式项目建设,有望跻身第一梯队。 风光储协同发展优势显著。公司储能业务积累多年,形成了成熟多样的系统解决方案,并下沉到变流器、逆变器、SVG、PCS等电力电子设备中,提升新能源场站控制性能。公司参与完成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中首个并网项目—山东省首个平价海上项目,在福建长乐完成了国内首个国产中压变流器规模化应用项目,并参与中国广核集团内蒙古兴安盟风电基地一期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完成我国首个单位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项目。公司先后荣获诸多奖项。公司是为数不多具备风光储协同技术优势的厂商,将持续受益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传动业务持续突破,受益国产化稳步推进。公司继续加大传动业务的战略布局,全系列变频传动解决方案除冶金轧钢、矿山机械、铁路基建外,还在石油、LNG、大型试验台、分布式能源发电、起重等行业广泛应用。2023年7月13日,公司与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就组建合资公司投资、建设与运营年产5GW电解槽电源合作项目签署了《合资协议》,彰显公司在氢能电解槽电源领域的先发优势。工程变频传动市场可观,几十年来一直被西门子、ABB、TEMIC等外资品牌把持,公司深厚的产品技术壁垒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护城河,将持续受益国产化稳步推进。 投资建议:公司在大功率变频领域技术领先,具备风光储协同发展优势,工程传动进口替代空间打开。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9、6.51、8.14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29.5、19.9、15.9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1、行业装机不及预期;2、原材料成本大幅提升;3、新品研发低于预期等。
容百科技 机械行业 2023-08-02 50.19 -- -- 57.53 14.62%
57.53 14.6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3H1公司营收128.94亿元,同比增长11.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下滑55.1%。23Q2公司营收45.26亿元,同比下滑29.1%,环比下滑45.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下滑93.6%,环比下滑90.8%。 报告期内市占率提升。根据电池网数据,公司23H1国内三元正极市占率约18.3%、同比提升4.3pct。23H1出货量同比增长30%+,收入增幅小于出货量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下降带来产品售价的调整。业绩下滑主要系二季度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原材料采购价格与售价错配所致。但是,公司自6月以来经营情况迅速恢复,单月出货量环比增长30%,预计碳酸锂价格企稳后,公司出货和业绩都将有改善。 快速推进海外基地建设。公司在韩国已率先完成正极、前驱体和循环回收等一体化布局,已建成2万吨/年正极和0.6万吨/年前驱体产能,与北美主流客户及日韩知名电池企业合作,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日韩和欧洲等地。同时,公司积极在韩国扩大正极(含高镍三元和磷酸盐)和前驱体制造基地,已于近日收到韩国政府新万金开发厅批准公司在韩国新增建设前驱体年产能8万吨的通知。公司同步筹建北美办事处,并开展欧洲建厂的可行性论证。 积极布局新品。报告期内,公司磷酸锰铁锂和钠电产品出货加速,磷酸锰铁锂上半年出货近千吨,钠电正极材料上半年出货近百吨。同时,公司三元新产品研发进展顺利,超高镍多晶产品实现百吨级出货,应用于长续航电池;9系单多晶产品实现百吨级出货,应用于4680电池体系,大规模起量在即;Ni90高镍产品已批量供货卫蓝新能源360Wh/kg半固态电池体系,正式应用在蔚来ET7等三款车型;中镍7系单晶高电压完成客户导入验证,实现小批量出货。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实现NCM811系列产品量产并应用于国际主流终端车企的正极材料生产企业,高镍及超高镍系列产品技术与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公司持续扩大高镍材料竞争优势的同时,围绕主业开拓创新。因为公司二季度业绩不及预期,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3亿元、15.45亿元和20.04亿元,对应的PE分别是22.6、14.7、11.3倍,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公司新产线投产不及预期,上游资源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等。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3-07-28 231.00 -- -- 251.33 8.80%
251.33 8.8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中报, 23H1年公司营收 1892.46亿元, 同比增长 67.5%;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75.53亿元, 同比增长 148.9%。 23Q2年公司营收 1002.08亿元, 同比增长 55.9%、 环比增长 12.5%;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97.53亿元, 同比增长60.6%、 环比增长 25.0%。 业绩符合预期。 23H1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 主要系出货量快速增加、 约 170GWh,其中动力出货约 136GWh、 占比约 80%; 储能占比约 20%。 报告期内, 公司研发费用 98.50亿元、 同比增加 70.8%,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其他收益 30.02亿元、 同比增长 175.4%; 投资收益 14.18亿元、 同比下滑 21%, 主要系部分参股公司股权出售; 资产减值损失 -19.03亿元, 其中一季度约-10.93亿元, 主要系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将至计算的减值准备。 23Q2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 同环比均上升, 主要系销量提升, 23Q2出货量约 100GWh, 动力出货约 80GWh、 占比 80%。 优化库存管理。 23H1末公司应收款项和应收票据 657.38亿元、 同比增长 65%、环比增长 23%。 存货 489.1亿元、 同比下滑 35%、 环比下滑 24%, 主要系: 1)公司加强存货周转, 优化库存管理; 2)上游部分原材料价格下降。 合同负债 221.34亿元、 同比增长 13%、 环比下滑 14%。 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370.70亿元, 同比增长 98%、 环比增长 77%。 麒麟电池实现量产装车。 动力电池方面, 公司无热扩散技术电池产品持续获得国内外客户认可, 并批量应用; 麒麟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 助力 CLTC 综合工况续航1,000Km 以上车型的上市; 发布全新的凝聚态电池, 拓宽以高安全和轻量化为核心的应用场景; 宣布 4C 麒麟电池首发平台和钠离子电池首发车型, 推进 M3P 产业化。储能电池方面,公司 EnerOne、EnerC 产品持续大批量出货,升级产品 EnerOnePlus 较上一代产品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效率持续提升。公司推出零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 推进集长寿命、 高安全、 高效率多种优势的储能产品应用。 海外市占率提升。 根据 SNE Research 数据, 2023年 1-5月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达 36.3%, 同比提升 1.7pct。 海外方面, 2023年 1-5月公司海外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达 27.3%, 同比提升 6.9pct, 主要系海外客户定点陆续交付。 公司境内外客户合作持续深化, 进一步获得多家海外主流车企新定点, 并与多家海外储能客户达成战略合作。 投资建议: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龙头锂电池企业, 在技术、 规模等多方面均全球领先。 公司海外市占率持续提升, 不断推出凝聚态电池等新的产品。 我们预计在收入和利润上, 未来公司将保持高增长。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53. 10、 616.45、 809.73亿元, EPS 分别为 10.31、 14.02、 18.42元, P/E 分别为 22、 16、 12, 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国际贸易摩擦影响; 公司新建产线投产不及
金冠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7-26 6.18 -- -- 7.60 22.98%
7.60 22.98%
详细
事件: 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公司是公司的供应商之一,为金冠股份提供电芯产品。 此外, 公司下属子公司江苏冠华新能源拟与厦门海辰及三峰环境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 从事工商业储能业务。 工商业储能高景气, 有望迎爆发元年。 根据 CNESA 统计, 截至 2022年底, 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13.1GW/27.1GWh, 功率规模年增长率达 128%, 随着浙江、 江苏、 广东等地工商业储能政策陆续出台及多地峰谷价差的扩大, 工商业储能经济性逐渐显现。 同时在能耗双控和限电背景下, 企业对能源稳定性、 独立性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工商业储能逐渐为终端客户认知和接纳。 2023年, 工商业储能迎来爆发元年,GGII 初步预计, 23年国内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达 8GWh,同比增长 300%。 金冠股份此次与厦门海辰及三峰环境等企业设立合资公司, 其中,江苏冠华新能源是公司在储能业务板块的重大布局, 正投建年产 4GWh 储能模组PACK 线; 厦门海辰储能是行业黑马, 22年以出货量超过 4000%的增速位列中国储能锂电池企业出货量(2GWh 及以上)增速排名第一; 三峰环境是重庆国资下属地方垃圾焚烧发电企业。 有望发挥各股东方优势, 利于获取优质储能项目。 背靠深度电力行业积累, 储能业务蓄势待发。 公司自 21年下半年以来积极布局储能业务, 可提供储能系统整体集成, 打造直流侧除电芯之外的全套解决方案, 储能产品涵盖储能模组、 储能风冷/液冷 PACK、 1000/1500V 电池簇、 1000/1500V 储能系统、 PCS、 BMS、 EMS、 智慧综合能源管理平台系统等。 截至 22年底, 公司在手储能订单约 7.4亿元, 近日公告中标“穆棱市 35MW 分布式光储充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集成”等项目, 截至目前总金额已经超出 2022年总和, 公司将借助长期深耕的电力行业资源, 进一步扩大储能市场占比。 充换电业务海外市场值得期待。 在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业务领域, 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大功率快充技术、 V2X 充换电技术、 柔性智能充电技术、 有序充电技术等的企业之一。 公司积极布局和拓展海外市场, 以充换电设备作为海外出口业务的重点产品, 大力组建出海团队, 通过与现有商务渠道、 国际能源龙头企业的合作方式,加快海外订单落地, 进一步打开公司业务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 看好公司储能及充换电等新能源业务拓展, 海外市场突破值得期待。 我们预测公司 20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4、 2.67和 4.63亿元, 对应 EPS 为0.21、 0.32和 0.56元, PE 为 29、 19、 11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政策性风险。 2、 新能源装机低于预期。 3、 财务风险。 4、 订单不及预期。
通裕重工 机械行业 2023-07-20 2.68 -- -- 2.82 5.22%
2.83 5.60%
详细
国内综合性高端装备制造平台,具备一站式交付能力。公司是风电主轴龙头企业,具备“冶炼/电渣重熔、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机加工、大型成套设备设计制造、涂装”于一体的完整制造链条,是国内仅有的能够同时批量供应风电锻件(主轴)、铸件(主轴、轮毂、机架)、结构件(转子机壳、定子机座)的企业,拥有一站式交付能力。国有控股股东珠海港集团支持下,资本实力增强,财务成本降低,治理水平提升。公司基于综合性制造平台能力,实现多样化产品布局,是我国管模市场龙头,核废料处理、固态储氢等业务储备多年,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风电行业:从周期走向成长,增长潜力巨大。根据GWEC《2021-2025全球风能市场展望》,预期全球海上风电容量将由2020年的6.1GW增长至2025年的23.9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41%。当前,我国风电项目备案制落地,陆上“大基地+风电下乡+老旧风机改造”需求支撑中长期装机景气,我国海风十四五装机有望突破60GW。风机走向齿轮箱时代趋势显著,受益双馈+半直驱机型占比提升,主轴环节呈现抗通缩属性,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风电主轴用量将从421714吨提升至600923吨,CAGR达12.5%,预计2025年主轴市场规模可达661015万元,空间广阔。 契合行业降本趋势,致力风电“大型化、轻量化、模块化”。公司致力于风电机组大型化及成本持续优化的发展趋势,2022年11月,实现全球首支9MW风电锻造主轴下线;基于大型化铸造产能和机加工经验协同优势,是国内最早切入风电铸造主轴领域的一批公司,已实现对金风科技、三一重能等整机商的批量交付;全球首台适配大型风电主轴的7万吨重型模锻压机项目已开工,有望显著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公司向产业链下游迈进,已建设德州、青岛两大模块化装配基地,先后与东方电机、恩德、运达等开展合作,2021年风电整机装配435台(套),同比增长79%。在风电平价大背景下,行业降本提效趋势明显,看好公司风电零部件综合性制造平台优势的不断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风电锻铸造一体零部件供应商,受益风电装备大型化、模块化及行业集中度提升。多样化产品布局使业务不过度依赖于某一下游市场的景气度,具备抗风险能力,发展稳健,分红水平与股息率行业居前,长期配置价值凸显,预计23、24、25年净利润分别为4.73、6.82、8.75亿元,EPS分别为0.12、0.17、0.22,P/E分别为22.0、15.3、11.9,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风电政策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其他不可抗力风险
金雷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7-07 35.66 -- -- 36.25 1.14%
36.07 1.15%
详细
全球风电主轴龙头,具备锻铸造轴全流程生产能力,打造轴系核心竞争力。公司是风电主轴的龙头企业,随着铸件坯料供应项目的投产,具备双馈、直驱和半直驱风机轴类的生产能力,全球风机TOP10均为公司客户,并在此基础上将持续开发转子、定子及其他铸件产品,成立轴承科技子公司,不断对潜在客户和市场进行开发,提升市场占有率。 产能有序释放,主轴主业受益齿轮箱机型占比提升。1)成本控制能力:公司聚焦风电业务,优化产品结构契合大型化趋势,自产原材料效益逐步显现,成本费用管控良好。2)全球客户优势:公司客户均为全球头部风机客户。3)产能稳步扩张:公司年产40万吨铸造项目已于22年开工建设,有序释放。我国风机已全面走向齿轮箱时代,受益齿轮箱路线增加(双馈+半直驱机型占比提升),主轴环节呈现抗通缩属性,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风电主轴用量将从421714吨提升至600923吨,CAGR达12.5%,预计2025年主轴市场规模可达661015万元,市场空间广阔。 产业链纵向延伸,原材料自供有效控制成本,铸件业务差异化竞争。实现锻件原材料完全自产,直接材料由外购钢锭变为生产钢锭所需的钢铁料、合金,风电主轴直接材料占比降至50.93%,同比降低11.41%。充分回收利用下脚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外购材料的成本占比。成本有效管控,经济效益提升,竞争优势加强。公司铸件业务的切入点为铸造主轴及其配套的轴承座,差异化策略显著。 风电行业:行业降本,从周期走向成长,增长潜力巨大。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2021-2025全球风能市场展望》,预期全球海上风电容量将由2020年的6.1GW增长至2025年的23.9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41%。当前,风电项目备案制落地,陆上“大基地+风电下乡+老旧风机改造”需求支撑中长期装机景气,海上风电十四五装机有望突破60GW。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风电主轴全球龙头,风机齿轮箱路线受益者,钢锭自产完成产业链布局降本,铸造主轴客户开拓顺利,东营大兆瓦铸件产能释放有望打开成长空间。预计23、24、25年净利润分别为6.03、8.78、10.84亿,EPS分别为1.85、2.70、3.33,P/E分别为20.3、13.9、11.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风电行业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其他不可抗力风险。
亚玛顿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12 26.63 -- -- 28.58 7.32%
30.73 15.4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7亿元,同比+55.9%,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54.8%,毛利率8.1%,同比-0.2pct,净利率2.7%,同比-0.1pct;其中Q4营收8.8亿元,同/环比+42.8%/+8.3%,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环比+80.6%/+50.8%,毛利率9.6%,同/环比-2.0/+1.5pct。 2023Q1公司实现营收8.1亿元,同/环比+14.6%/-8.4%,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环比+41.7%/-35.9%,毛利率6.9%,同/环比+1.9/-2.7pct。2022年公司光伏玻璃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单位加工成本进一步下降,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22年光伏玻璃出货高增盈利承压,23年盈利将有较大改善:2022年公司光伏玻璃出货大幅增长,同比提升95.8%至1.4亿平,带动营收增长65.3%至28.8亿元,营收占比达到90.9%(同比+5.2pct);由于行业价格承压,公司光伏玻璃单平售价下降15.6%至20.4元,单平毛利1.7元(同比-16.2%)。展望2023年,2023Q1公司光伏玻璃出货约0.4亿平,全年出货预计可达1.6-1.8亿平。随着市场需求提升,4月光伏玻璃价格上涨,叠加公司1.6mm玻璃放量带来产品结构优化、天然气和纯碱价格回落带来成本下降,预计2023年公司光伏玻璃单平毛利将回升至2元以上。 光伏玻璃订单充足,产能持续扩张:2022年公司分别与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销售战略框架合同,于2022年6月至2025年向天合销售3.4亿平1.6mm超薄光伏玻璃,于2023年至2025年向晶澳销售2.8亿平光伏玻璃。销售框架合同的签订有利于公司超薄光伏玻璃的市场推广,保障业绩增长。公司也在加快产能扩张并优化产能布局,2022年在本溪成立控股子公司用于扩建超薄光伏玻璃深加工产线,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产,凤阳2条深加工产线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产能的扩张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超薄光伏玻璃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持续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1)组件业务方面,公司作出了战略转型,专注于BIPV相关领域,目前已经设计研发了满足光伏+民用瓦屋面等应用场景的多款产品。(2)电子玻璃及其他玻璃方面,2022年公司出货18万平,同增46%,公司将继续着力推进玻璃扩散板和导光板、全贴合工艺等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产业化进度,为后续发展储备内生增长动力。(3)钙钛矿方面,公司较早前研究过TCO玻璃相关技术,2022年根据客户需求小批量送样了一些ITO玻璃,成功导入后批量供货,后续公司将不断储备和完善技术和经验,待该技术产业化后能快速导入。 投资建议:公司为超薄光伏玻璃领军企业,原片玻璃稳定供应,将充分受益光伏行业高增长和双玻市场渗透率提升;凭借优秀的研发能力,公司也在延伸产品多元化布局,为后续发展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2.1亿元、3.1亿元,对应PE为38.8、25.4、17.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恶化;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金博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09 112.09 -- -- 167.80 1.00%
125.88 12.30%
详细
事件: 2023年 4月 20日, 金博股份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 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50亿元, 同比增长 8.40%, 归母净利润 5.51亿元, 同比增长9.99%。 扣非归母净利润 2.96亿元, 同比下降 35.7%。 毛利率为 47.80%, 同比下降 9.48pcts。 2023Q1实现营业收入 3.02亿元, 同比下降 33%。 归母净利润为 1.2亿元, 同比下降 42%。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3亿元, 同比下降 81%。 碳热场出货快速增长, 盈利有望逐步回暖: 热场系统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14.47亿元, 同比增长 8.3%。 其中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实现收入 14.32亿元, 同比增长 7.57%。 全年公司实现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销量 2480.80吨, 同比增长 59.74%。 对应全年热场单吨不含税价格约为 58.34万元/吨, 同比下降 32.2%, 毛利率下降为 47.74%, 同比下降 9.51%。 受到热场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影响, 公司热场业务盈利能力承受一定压力。 但考虑到随着下游客户加大了对公司产品采购, 热场系统系列产品的需求增加, 预计热场后续降价空间较为有限, 热场价格有望触底企稳。 公司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投资建设 1500吨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项目, 提升公司的供给能力, 进而与公司半导体、 交通、 氢能、 锂电等项目保持协同效应, 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保持公司竞争优势。 公司作为光伏碳/碳复合材料热场龙头企业, 在碳纤维预制体自制、 定向气流快速化学气相沉积、 沉积与高温炉自制三大技术方面拥有领先优势,同时公司定增产能均兼容 N 型热场的生产, 使公司在光伏热场领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和规模优势, 有望实现盈利能力逐步回稳。 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 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围绕碳基复合材料, 持续加大新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 不断完善碳基产业布局。 在半导体领域, 全资子公司金博研究院聚焦半导体领域用高端碳基材料的研发。 报告期内, 金博研究院系统性地研究了碳化硅晶体制造热场系统, 为创新开发第三代半导体用碳基材料新产品奠定基础; 公司开展超高纯热场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 满足半导体用碳基热场材料纯化技术需求。 公司超高纯碳基复合材料热场产品纯度达到 5ppm 以下, 超高纯保温毡产品纯度达到 20ppm 以下。 在交通(碳/陶)领域, 全资子公司金博碳陶大力开展碳/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通过优化 CVI 增密工艺和预制体制作工艺, 持续提升现有产能, 大幅降低成本; 氢能领域, 全资子公司金博氢能充分利用公司生产环节产生的氢气资源以及公司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储备, 完成制氢(PSA氢气提纯)、 储氢(70MPa Ⅳ型储氢瓶)和用氢(碳纸、 双极板)方面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先期布局; 正在试制、 研发碳纤维全缠绕储氢瓶, 满足车载储氢瓶的发展与需求; 锂电领域, 大力开展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用碳基热场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持续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锂电高温热场材料产品性能; 开发多种规格型号的碳基复合材料箱板、 匣钵等热场新产品, 产品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石墨匣钵, 为锂电池材料制备提供高性能的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部件, 满足锂电高温热场材料需求。 公司开发的锂电热场用碳基复合材料产品, 有望成为替代正/负极石墨热场的新一代热场材料, 引领锂电热场材料的技术发展方向。 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不断促进各项目间相互协同配套, 新产品在 2023二季度有望实现部分产能、 加快推进落实碳/陶刹车盘装机进度等因素,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15、 11.19及 13.87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7.60、11.89及 14.74元/股, 对应 PE 分别为 23.1、 14.8及 11.9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 竞争格局恶化、 宏观环境变化
星源材质 基础化工业 2023-05-08 16.98 -- -- 17.98 5.89%
17.98 5.89%
详细
事件:星源材质发布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8.80亿,同比+54.8%,归母净利润7.19亿,同比+15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83亿,同比+130.5%。23Q1营收6.65亿元,同比+0.04%,环比-15.6%;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9.2%,环比+3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1亿,同比+2.0%,环比45.3%。 涂覆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收入利润快速提升,主要系公司出货17亿平,同比增长39%。23Q1出货4.2亿平,同比增长24%,环比下滑16%,环比下滑主要系行业去库存影响,预计23Q2下游需求将有回升。其中一季度湿法隔膜占比总出货量约60%,湿法隔膜中涂覆占比60%+、涂覆占比持续提升。23Q1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6.35亿元,同比增加1%;经营活动现金流1.61亿元,同比下滑43.6%。 公司23年一季度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4.83亿元,同比增加3.58亿元,同比增速32%,环比减少0.09亿元,环比下滑1%。 毛利率维持稳定水平。公司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45.57%、同比+7.77pct;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公司持续优化客户和产品结构,并提升生产稳定性与生产效率、推动成本降低。扣非归母净利率23.72%、同比+7.8pct。公司销售费用率1.52%、同比0.6pct,管理费用率6.93%、同比-1.8pct,财务费用率0.21%、同比-3.6pct,随着公司产销规模扩大,销管财费用占比下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07亿元、同比增加86.3%,研发费用率7.20%、同比+1.2pct,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湿法和涂覆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力度。23Q1公司毛利率为46.29%、同比+1.9pct、环比0.8pct;扣非归母净利率24.17%、同比+0.5pct、环比+10.1pct,主要系公司22Q4有奖金等一次性费用计提;公司研发费用0.52亿元,同比增长63.8%,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产能建设投入加大。公司加大产能建设,以应对下游客户需求。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韩国LG化学、比亚迪、三星SDI、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国内外知名的锂离子电池厂商。为满足客户需求,2022年公司推进南通星源“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一期、二期)项目”,该项目年产20亿平方米湿法隔膜和涂覆隔膜,将有助于公司利用规模化生产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涂覆隔膜占比、助力产品结构优化。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隔膜行业的龙头企业,客户结构优秀,涂覆占比提升。我们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亿元、14.8亿元、18.2亿元,对应的PE分别是22、15、1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公司新建产线投产不及预期等。
能源行业 2023-05-08 -- -- -- -- 0.00%
-- 0.00%
详细
事件:天合光能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0.52亿元,同比增长91.21%。归母净利润为36.80亿元,同比增长103.97%。 扣非净利润为34.65亿元,同比增长123.89%。毛利率为13.43%,同比下降0.71pcts。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19亿元,同比增长39.59%。归母净利润为17.68亿元,同比增长225.43%。扣非净利润为17.30亿元,同比增长252.36%。 组件出货快速增长,持续完善一体化布局。在国家政策和技术革新双重驱动下,公司光伏产品业务高速增长,组件市场销售占有率进一步提升,2022年公司合计组件出货量为43.09GW,对外销量为35.01GW,同比增长66.07%。带动组件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47%至631.05亿元,毛利率为11.9%,均价约为1.80元/W。 公司连续八次获评PVEL全球“最佳表现”组件制造商。公司基于210+N型领先技术,全面升级推出210R新型至尊组件产品,显著提升效率及功率,受到产业链及终端客户认可。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整体累计出货超130GW。公司在持续优化组件材料技术工艺、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加速上游生态建设,优化产业链,深入推进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随着公司持续完善一体化布局,有望进一步降低组件端硅成本,实现单瓦盈利持续稳步上升。2022年公司储能国内出货量超过1.5GWh,全球出货量近2GWh,成功交付国内单体800兆瓦时储能项目实现中国储能集成商国内第四、全球第六的市场格局,成为行业内高成长性的主要代表之一。 2022年天合储能凭借优秀的品牌信誉与技术实力,入选BNEF“储能产品及系统集成商可融资性”评级全球前十,位列国内前四。 电池技术持续领先,多技术路线布局。光伏行业正走向N型技术迭代的新阶段。 公司紧跟行业节奏,高效电池研发团队继续保持N型i-TOPCon电池产业化效率及良率的行业领先,量产效率提升至25.3%;同步积极投入研发新型HJT电池,22年底公司建成基于210mm大尺寸HJT高效电池实验室,实验室效率达到25.6%,且完成HJT组件可靠性测试,为大规模投产提供技术基础。此外,公司聚焦高效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22年7月,小面积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能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7.9%,实验室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入选2022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2022年12月,效率已提升至29.2%。大面积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正在研发认证中。公司持续开展创新研发,支持各PERC电池量产效率的持续提升和非硅成本的持续降低,P型PERC电池产业化效率行业领先,浆料单耗全年降幅超20%。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硅片产能逐步释放有望提升组件盈利能力,叠加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有望于2023年底建成,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00、95.87及123.0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36、4.41及5.66元/股。PE分别为14.6、11.2及8.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紧张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