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顾华昊

湘财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500523080001。曾就职于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金雷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7-07 35.84 -- -- 36.25 1.14%
36.25 1.14%
详细
全球风电主轴龙头,具备锻铸造轴全流程生产能力,打造轴系核心竞争力。公司是风电主轴的龙头企业,随着铸件坯料供应项目的投产,具备双馈、直驱和半直驱风机轴类的生产能力,全球风机TOP10均为公司客户,并在此基础上将持续开发转子、定子及其他铸件产品,成立轴承科技子公司,不断对潜在客户和市场进行开发,提升市场占有率。 产能有序释放,主轴主业受益齿轮箱机型占比提升。1)成本控制能力:公司聚焦风电业务,优化产品结构契合大型化趋势,自产原材料效益逐步显现,成本费用管控良好。2)全球客户优势:公司客户均为全球头部风机客户。3)产能稳步扩张:公司年产40万吨铸造项目已于22年开工建设,有序释放。我国风机已全面走向齿轮箱时代,受益齿轮箱路线增加(双馈+半直驱机型占比提升),主轴环节呈现抗通缩属性,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风电主轴用量将从421714吨提升至600923吨,CAGR达12.5%,预计2025年主轴市场规模可达661015万元,市场空间广阔。 产业链纵向延伸,原材料自供有效控制成本,铸件业务差异化竞争。实现锻件原材料完全自产,直接材料由外购钢锭变为生产钢锭所需的钢铁料、合金,风电主轴直接材料占比降至50.93%,同比降低11.41%。充分回收利用下脚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外购材料的成本占比。成本有效管控,经济效益提升,竞争优势加强。公司铸件业务的切入点为铸造主轴及其配套的轴承座,差异化策略显著。 风电行业:行业降本,从周期走向成长,增长潜力巨大。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2021-2025全球风能市场展望》,预期全球海上风电容量将由2020年的6.1GW增长至2025年的23.9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41%。当前,风电项目备案制落地,陆上“大基地+风电下乡+老旧风机改造”需求支撑中长期装机景气,海上风电十四五装机有望突破60GW。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全球风电主轴全球龙头,风机齿轮箱路线受益者,钢锭自产完成产业链布局降本,铸造主轴客户开拓顺利,东营大兆瓦铸件产能释放有望打开成长空间。预计23、24、25年净利润分别为6.03、8.78、10.84亿,EPS分别为1.85、2.70、3.33,P/E分别为20.3、13.9、11.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风电行业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其他不可抗力风险。
金博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09 112.09 -- -- 167.80 1.00%
125.88 12.30%
详细
事件: 2023年 4月 20日, 金博股份发布 2022年年报及 2023年一季报, 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50亿元, 同比增长 8.40%, 归母净利润 5.51亿元, 同比增长9.99%。 扣非归母净利润 2.96亿元, 同比下降 35.7%。 毛利率为 47.80%, 同比下降 9.48pcts。 2023Q1实现营业收入 3.02亿元, 同比下降 33%。 归母净利润为 1.2亿元, 同比下降 42%。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3亿元, 同比下降 81%。 碳热场出货快速增长, 盈利有望逐步回暖: 热场系统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14.47亿元, 同比增长 8.3%。 其中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实现收入 14.32亿元, 同比增长 7.57%。 全年公司实现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销量 2480.80吨, 同比增长 59.74%。 对应全年热场单吨不含税价格约为 58.34万元/吨, 同比下降 32.2%, 毛利率下降为 47.74%, 同比下降 9.51%。 受到热场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影响, 公司热场业务盈利能力承受一定压力。 但考虑到随着下游客户加大了对公司产品采购, 热场系统系列产品的需求增加, 预计热场后续降价空间较为有限, 热场价格有望触底企稳。 公司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投资建设 1500吨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项目, 提升公司的供给能力, 进而与公司半导体、 交通、 氢能、 锂电等项目保持协同效应, 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保持公司竞争优势。 公司作为光伏碳/碳复合材料热场龙头企业, 在碳纤维预制体自制、 定向气流快速化学气相沉积、 沉积与高温炉自制三大技术方面拥有领先优势,同时公司定增产能均兼容 N 型热场的生产, 使公司在光伏热场领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和规模优势, 有望实现盈利能力逐步回稳。 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 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围绕碳基复合材料, 持续加大新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 不断完善碳基产业布局。 在半导体领域, 全资子公司金博研究院聚焦半导体领域用高端碳基材料的研发。 报告期内, 金博研究院系统性地研究了碳化硅晶体制造热场系统, 为创新开发第三代半导体用碳基材料新产品奠定基础; 公司开展超高纯热场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 满足半导体用碳基热场材料纯化技术需求。 公司超高纯碳基复合材料热场产品纯度达到 5ppm 以下, 超高纯保温毡产品纯度达到 20ppm 以下。 在交通(碳/陶)领域, 全资子公司金博碳陶大力开展碳/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通过优化 CVI 增密工艺和预制体制作工艺, 持续提升现有产能, 大幅降低成本; 氢能领域, 全资子公司金博氢能充分利用公司生产环节产生的氢气资源以及公司在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储备, 完成制氢(PSA氢气提纯)、 储氢(70MPa Ⅳ型储氢瓶)和用氢(碳纸、 双极板)方面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先期布局; 正在试制、 研发碳纤维全缠绕储氢瓶, 满足车载储氢瓶的发展与需求; 锂电领域, 大力开展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用碳基热场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持续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锂电高温热场材料产品性能; 开发多种规格型号的碳基复合材料箱板、 匣钵等热场新产品, 产品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石墨匣钵, 为锂电池材料制备提供高性能的碳基复合材料热场部件, 满足锂电高温热场材料需求。 公司开发的锂电热场用碳基复合材料产品, 有望成为替代正/负极石墨热场的新一代热场材料, 引领锂电热场材料的技术发展方向。 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不断促进各项目间相互协同配套, 新产品在 2023二季度有望实现部分产能、 加快推进落实碳/陶刹车盘装机进度等因素,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15、 11.19及 13.87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7.60、11.89及 14.74元/股, 对应 PE 分别为 23.1、 14.8及 11.9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 竞争格局恶化、 宏观环境变化
星源材质 基础化工业 2023-05-08 16.98 -- -- 17.98 5.89%
17.98 5.89%
详细
事件:星源材质发布2022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8.80亿,同比+54.8%,归母净利润7.19亿,同比+15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83亿,同比+130.5%。23Q1营收6.65亿元,同比+0.04%,环比-15.6%;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9.2%,环比+3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1亿,同比+2.0%,环比45.3%。 涂覆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收入利润快速提升,主要系公司出货17亿平,同比增长39%。23Q1出货4.2亿平,同比增长24%,环比下滑16%,环比下滑主要系行业去库存影响,预计23Q2下游需求将有回升。其中一季度湿法隔膜占比总出货量约60%,湿法隔膜中涂覆占比60%+、涂覆占比持续提升。23Q1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6.35亿元,同比增加1%;经营活动现金流1.61亿元,同比下滑43.6%。 公司23年一季度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4.83亿元,同比增加3.58亿元,同比增速32%,环比减少0.09亿元,环比下滑1%。 毛利率维持稳定水平。公司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45.57%、同比+7.77pct;毛利率提升主要系公司持续优化客户和产品结构,并提升生产稳定性与生产效率、推动成本降低。扣非归母净利率23.72%、同比+7.8pct。公司销售费用率1.52%、同比0.6pct,管理费用率6.93%、同比-1.8pct,财务费用率0.21%、同比-3.6pct,随着公司产销规模扩大,销管财费用占比下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07亿元、同比增加86.3%,研发费用率7.20%、同比+1.2pct,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湿法和涂覆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力度。23Q1公司毛利率为46.29%、同比+1.9pct、环比0.8pct;扣非归母净利率24.17%、同比+0.5pct、环比+10.1pct,主要系公司22Q4有奖金等一次性费用计提;公司研发费用0.52亿元,同比增长63.8%,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产能建设投入加大。公司加大产能建设,以应对下游客户需求。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韩国LG化学、比亚迪、三星SDI、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国内外知名的锂离子电池厂商。为满足客户需求,2022年公司推进南通星源“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及涂覆隔膜(一期、二期)项目”,该项目年产20亿平方米湿法隔膜和涂覆隔膜,将有助于公司利用规模化生产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涂覆隔膜占比、助力产品结构优化。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隔膜行业的龙头企业,客户结构优秀,涂覆占比提升。我们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亿元、14.8亿元、18.2亿元,对应的PE分别是22、15、1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公司新建产线投产不及预期等。
能源行业 2023-05-08 -- -- -- -- 0.00%
-- 0.00%
详细
事件:天合光能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0.52亿元,同比增长91.21%。归母净利润为36.80亿元,同比增长103.97%。 扣非净利润为34.65亿元,同比增长123.89%。毛利率为13.43%,同比下降0.71pcts。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19亿元,同比增长39.59%。归母净利润为17.68亿元,同比增长225.43%。扣非净利润为17.30亿元,同比增长252.36%。 组件出货快速增长,持续完善一体化布局。在国家政策和技术革新双重驱动下,公司光伏产品业务高速增长,组件市场销售占有率进一步提升,2022年公司合计组件出货量为43.09GW,对外销量为35.01GW,同比增长66.07%。带动组件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47%至631.05亿元,毛利率为11.9%,均价约为1.80元/W。 公司连续八次获评PVEL全球“最佳表现”组件制造商。公司基于210+N型领先技术,全面升级推出210R新型至尊组件产品,显著提升效率及功率,受到产业链及终端客户认可。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整体累计出货超130GW。公司在持续优化组件材料技术工艺、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加速上游生态建设,优化产业链,深入推进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随着公司持续完善一体化布局,有望进一步降低组件端硅成本,实现单瓦盈利持续稳步上升。2022年公司储能国内出货量超过1.5GWh,全球出货量近2GWh,成功交付国内单体800兆瓦时储能项目实现中国储能集成商国内第四、全球第六的市场格局,成为行业内高成长性的主要代表之一。 2022年天合储能凭借优秀的品牌信誉与技术实力,入选BNEF“储能产品及系统集成商可融资性”评级全球前十,位列国内前四。 电池技术持续领先,多技术路线布局。光伏行业正走向N型技术迭代的新阶段。 公司紧跟行业节奏,高效电池研发团队继续保持N型i-TOPCon电池产业化效率及良率的行业领先,量产效率提升至25.3%;同步积极投入研发新型HJT电池,22年底公司建成基于210mm大尺寸HJT高效电池实验室,实验室效率达到25.6%,且完成HJT组件可靠性测试,为大规模投产提供技术基础。此外,公司聚焦高效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22年7月,小面积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能电池实验室效率达到27.9%,实验室技术研发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入选2022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2022年12月,效率已提升至29.2%。大面积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正在研发认证中。公司持续开展创新研发,支持各PERC电池量产效率的持续提升和非硅成本的持续降低,P型PERC电池产业化效率行业领先,浆料单耗全年降幅超20%。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硅片产能逐步释放有望提升组件盈利能力,叠加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有望于2023年底建成,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00、95.87及123.0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36、4.41及5.66元/股。PE分别为14.6、11.2及8.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紧张
振华新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31.82 -- -- 33.32 2.30%
33.68 5.85%
详细
事件:振华新材发布2022 年年报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实现营收139.36 亿元、同比+152.69%,归母净利润12.72 亿元、同比+208.36%,扣非归母净利润12.47亿元、同比+209.55%。2023Q1 营业收入20.06 亿元、同比-22.21%、环比-50.24%,归母净利润0.71 亿元、同比-79.37%、环比-73.45%,扣非归母净利润0.72 亿元、同比-78.85%、环比-72.13%。 三元正极材料销量大幅增长推动公司业绩增长。2022 营收增幅较大主要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下游客户对正极材料需求旺盛,公司正极材料销量及收入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分产品看营业收入,三元正极材料营收135.33 亿元、同比+158.02%、占营业收入97.11%,主要系动力电池需求增长;复合三元及其他营收2.09 亿元、同比+1.00%、占营业收入1.50%;钴酸锂营收0.46 亿元、同比+77.60%、占营业收入0.33%。2022 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全年销售量4.44 万吨,单吨售价30.48 万元/吨,同比+92%,单吨毛利约4 万元/吨,同比+73%。2023Q1营业收入20.06 亿元、同比-22.21%,环比-50.24%,主要系上游锂盐市场价格下滑较快,下游客户为优化存货结构,相应调整正极材料采购节奏,公司产品销量下降所致。2023Q1 净利润下滑较多,主要系销量减少,导致单位产品分摊的人工及制造费用有所上升;以及上游锂盐市场价格大幅下滑,报告期末计提相应存货跌价准备所致。 整体业绩符合预期。2022 公司毛利率为13.68%、同比-0.91pct;扣非归母净利率8.95%、同比+1.64pct。公司销售费用率0.08%、同比-0.24pct,管理费用率0.55%、同比-0.73pct,财务费用率0.70%、同比-0.72pct,主要系公司费用管控能力及经营效率较强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51 亿元、同比+67.93%,主要系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研发费用率1.80%、同比-0.91pct。2023Q1,公司毛利率为9.96%、同比-9.08pct、环比+0.02pct,扣非归母净利率3.57%、同比-9.55pct、环比-2.80pct。公司销售费用率0.13%、同比+0.01pct、环比+0.07pct,管理费用率1.01%、同比+0.34pct、环比+0.46pct,财务费用率0.96%、同比+0.20pct、环比+0.35pct,研发费用率1.86%、同比-0.51pct、环比+0.44pct。 维持稳定优质客户资源。自2004 年开始,公司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陆续进入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供应链,并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通过长期的紧密合作,公司已成为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新能源科技(ATL)、多氟多、天津力神、珠海冠宇、微宏动力等国内电池生产企业的正极材料供应商。2022 年度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32.9 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95.36%,公司第一大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77.29%。 投资建议:公司钠电池正极材料出货累积数十吨,与头部电芯客户达成全面深度的合作关系,并已布局相应的专利,为后续钠电正极材料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 亿元、11.1 亿元和15.1 亿元,对应的PE 分别是17、13、10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联泓新科 基础化工业 2023-05-08 26.80 -- -- 28.10 4.85%
28.10 4.85%
详细
事件:4 月29 日,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报。公司2023Q1 实现营业收入15.8 亿元,同/环比+1.3%/-9.4%;归母净利润1.5 亿元,同/环比+37.0%/+66.4%;扣非归母净利润0.3 亿元,同/环比-32.3%/-48.3%;毛利率16.2%,同/环比-0.5/+6.0pct;净利率9.5%,同/环比+2.5/+4.3pct。受宏观经济形势及需求减弱影响,Q1 主要产品均价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毛利率同比降低。随着需求回暖,Q1 末产品价格有所回升,公司盈利能力在逐步提升。 光伏需求旺盛叠加醋酸乙烯年内投产,EVA 粒子盈利将稳步提升:根据索比咨询数据,4 月26 日EVA 粒子价格为18650/吨,较年初低点上涨超过30%。由于2023-2024 年新增EVA 产能相对有限,在光伏行业需求持续向好的趋势下,EVA粒子下半年可能出现阶段性紧张,公司年内投产的9 万吨醋酸乙烯项目也将降低粒子原料成本,预计EVA 产品盈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项目有序推进,锂电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项目将在今年陆续投产:(1)锂电材料方面,公司10 万吨锂电溶剂项目即将投产,2 万吨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项目将于年内投产,3000 吨锂电添加剂计划Q4 投产,其中锂电溶剂项目与公司现有产业链充分协同,竞争优势较为明显;(2)生物可降解材料方面,一期4 万吨PLA 项目计划于年底建成投产,将为公司后续业务发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3)1 万吨高纯电子特气计划今年Q4 投产,将实现公司在电子特气行业的重要突破。 投资建议:预计未来两年公司EVA 盈利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新业务落地进一步提升公司效益,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 亿元、13.8 亿元、16.3 亿元的盈利预测,对应PE 为32.4、26.2、22.2 倍,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不及预期等。
隆基绿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33.44 -- -- 34.35 1.33%
33.89 1.35%
详细
事件:2023年4月27日,隆基绿能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9.98亿元,同比增长60.03%,归母净利润148.12亿元,同比增长63.02%。扣非净利润144.14亿元,同比增长63.31%。2022年毛利率15.38%,同比下降4.81pcts。2023Q1实现营业收入283.2亿元,同比增长52.4%。 归母净利润为36.4亿元,同比增长36.55%。毛利率为17.9%。 硅片及组件出货持续增长,一体化布局持续推进: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单晶光伏制造企业,单晶硅片和组件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2022年,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达85.06GW,同比增长21%。其中对外销售42.52GW,自用42.54GW。硅片及硅棒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81.97亿元,同比增长124.32%。在硅片切割方面,公司系全球首家以低成本将金刚线切片技术导入规模量产,打通国内金刚线产业链。单晶硅片在建生产线总投资额118.92亿元,设计产能为65GW。公司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46.76GW,其中对外销售46.08GW,自用0.68GW。单晶组件在建生产线总投资额56.45亿元,设计产能41GW。截至2022年底,公司单晶硅片产能达到133GW,单晶电池产能达到50GW,单晶组件产能达到85GW。 电池新技术行业领先,转换效率再创世界纪录: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贯彻产品领先战略,持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全年研发投入71.41亿元,占营业收入5.54%。电池组件方面,公司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报告期内七次刷新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2022年11月,公司公布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26.81%,创造了目前全球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公司目前的PERC量产最高效率已突破24%,进一步推进量产效率接近PERC电池理论极限转换效率。公司自主研发的HPBC新型电池技术导入大规模商业化量产,量产转换效率超过25%,并发布了适用于全球分布式应用场景的Hi-MO6产品系列,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更具有价值的产品解决方案选择。截至2022年底,单晶电池产能达到50GW。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新技术放量在即、各环节产能扩张加快,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31、239.18及266.9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55、3.15及3.52元/股,对应PE分别为13.7、11.1及9.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海优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5-04 121.57 -- -- 130.60 7.30%
130.45 7.30%
详细
事件:4 月28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及2023 年一季报。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1 亿元,同比+70.9%;归母净利润0.5 亿元,同比-80.1%;毛利率7.9%,同比-7.2pct。2022Q4 营收11.7 亿元,同/环比+6.4%/-10.9%;归母净利润-0.8 亿元,同比-163.2%;毛利率2.9%,同/环比-17.3/+4.2pct。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及财务费用增加等因素,公司2022 年盈利下滑。2023Q1 公司实现营收13.5 亿元,同/环比+10.0%/+15.0%;归母净利润0.2 亿元,同比-70.6%;毛利率6.3%,同/环比-6.3/+3.3pct,盈利能力环比改善。 22 年胶膜盈利承压,23 年将迎来量利齐升:2022 年公司光伏胶膜出货4.35 亿平,同比+76.9%,单平售价(不含税)为12.1 元,同比-2.6%,单平净利约0.1 元,同比-0.9 元;2022 年下半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胶膜价格相应下调,受高价粒子库存影响,公司胶膜盈利水平降低。估算2023Q1 公司胶膜出货超过1.5 亿平,同比+40%-50%,单平售价约8.5 元,单平净利约0.15 元,盈利水平环比提升。展望2023 年全年,预计公司有效产能将达到9 亿平以上,全年出货有望超过8 亿平。 同时预计下半年粒子可能出现阶段性紧张从而带动胶膜价格上调,N 型电池放量优化公司出货结构,胶膜盈利水平将持续得到修复。 持续投入研发与创新,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进展:在光伏胶膜领域,公司2022 年新增单层POE 胶膜、TOPCON 专用新型EXP 胶膜等产品,HJT 专用转光胶膜研发实现突破,公司光伏胶膜技术持续领先、品类丰富。在非光伏领域,公司新增新能源汽车智能玻璃用调光膜等电子功能膜,以及降温降噪PVE 玻璃胶膜等新产品,同时汽车智能座舱新型环保表面材料也取得了良好进展,非光伏领域的拓展未来有望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在胶膜行业竞争加剧的态势下,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4 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 亿元、8.1 亿元、9.3 亿元,对应PE 为19.3、12.8、11.1 倍,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不及预期;胶膜价格大幅下降;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等。
恩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04 103.08 -- -- 109.77 6.49%
109.77 6.4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3Q1公司营收25.68亿元,同比下滑0.9%,环比下滑22.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28亿元,同比下滑28.5%,环比下滑13.7%。 23年维持交付计划不变。23Q1出货10亿平,推测单平扣非净利润超过0.6元/平。 公司23年保持全年65~70亿平的交付计划。涂覆膜方面,23Q1涂覆膜出货同比增加30%,在总出货量中占比40%+,目标在23年出货量中占比50%。23Q1末,公司货币资金21.97亿元、同比下滑44%、主要系归还银行贷款。应收账款和票据61.91亿元,同比增长17%,环比下滑14%。存货27.75亿元、环比增加3.1亿元。 研发投入加大。公司23Q1毛利率46.03%、同比-2.5pct、环比+3.3pct;扣非净利润率24.44%、同比-9.4pct、环比+2.5pct。公司期间费用率同环比均上升,主要系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加,23Q1管理费用率3.78%、同比+1.4%、环比+2.1pct,主要系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股份支付费用增加;财务费用率3.99%、同比+4.2pct、环比-1.0pct,主要系公司借款增加。研发费用2.03亿元、同比增加89%,主要系公司研发新产品,研发投入增加。 扩产项目持续推进。目前公司产能规模位于全球首位,已在上海、无锡、江西、珠海、苏州、重庆等地布局隔膜生产基地,产能规模达70亿平方米。另外,公司在匈牙利锂电池隔膜项目基建已完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海外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干法隔膜方面,公司持续推进与Celgard合资建设干法锂电池隔膜项目,首条干法隔膜产线预计将于2023年投产,响应储能市场需求。 投资建议:公司是隔膜行业的龙头企业,无论是出货量,还是单平米盈利都明显领先于竞争对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6亿元、68.7亿元和87.4亿元,对应的PE分别是16.7、13.5、10.6倍,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公司新建产线投产不及预期等。
亿纬锂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3 64.96 -- -- 71.30 9.47%
71.11 9.4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一季报,23Q1公司营收111.86亿元,同比增长66.1%,环比下滑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12亿元,同比增长40.7%,环比增长18.0%。 收入利润快速增长。公司23Q1收入快速增加主要系动力、储能、软包业务快速增长,其中储能业务收入30亿+、同比增加200%;软包和除软包外的动力电池稳定出货。一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约40%,同比提升,主要因为储能业务的拓展和动力电池出口业务增加。公司其他收益5.83亿元,同比增加649%,环比增加61%,主要系公司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资产减值损失-1.53亿元,同比减少1.16亿元,环比减少1.78亿元,主要系公司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92.65亿元,同比增长44.8%,环比增加3.2%;应收账款和票据约103.17亿元,同比增长63.2%,环比下滑4.8%;存货78.6亿元,环比减少7.28亿元,库存有所减少。 排产环比改善可期。公司预计二季度从5月份开始有较大改善,主要系当前材料价格趋于稳定,产线调试基本完成,良率处于较高水平,所以从5月份开始会全面恢复生产,排产环比一季度会有明显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积极布局46系大圆柱电池,有望促进公司动力电池的海外业务开拓。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6亿元、88.3亿元和137.2亿元,对应的PE分别是22.5、15.2、9.8倍,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上游资源价格剧烈波动;公司新建产线投产不及预期等。
通威股份 食品饮料行业 2023-05-01 36.74 -- -- 39.96 0.40%
36.89 0.41%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3年 4月 25日发布 2022年报, 202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424.43亿元, 同比增长 119.69%; 实现归母净利润 257.26亿元, 同比增长 217.25%,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265.47亿元, 同比增长 216.5%。 2023Q1公司实现收入 332.45亿元,同比+34.67%,实现归母净利 86.01亿元,同比+65.59%,实现扣非净利 85.04亿元, 同比+65.62%。 硅料产能稳步释放, 规模、 成本、 质量行业领先:报告期内。 公司高纯晶硅产能持续稳定运行, 全年实现高纯晶硅销量 25.68万吨, 同比增长 138.41%。 全球光伏终端装机需求超预期, 高纯晶硅产品供不应求, 价格同比上涨并维持高位, 公司高纯晶硅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 公司已陆续收回所有在产产能的投资成本。 全年单位硅耗、 综合电耗、 蒸汽消耗分别同比下降 2.7%、 10.7%、 72%, 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单晶率持续稳定在 99%以上, 实现对下游主要 N 型料客户的长期稳定供货, 全年 N 型料供货量同比大幅增长。 电池片新技术进展顺利, TNC 电池产能持续扩张。 报告期内, 在 Topcon 技术路线方面, 基于自主研发成功的行业首条大尺寸 PECVD Poly 技术产线, 公司全面推出TNC 电池产品, 并于 2022年 11月底投产了眉山 9GW TNC 电池项目, 目前已满产发挥, 产品平均转换效率 25.5%, 若叠加 SE 等技术, 转换效率预计将提高至25.7%。 年末公司还启动了彭山 16GW TNC 电池项目的建设工作, 预计将于 2023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届时公司 TNC 电池产能将达到 25GW。 在 HJT 技术路线上,公司已完成双面纳米晶技术开发, 组件功率突破 720W(210尺寸 66片版型) ,建立了行业首条 210半片铜互联中试线, 在设备、 工艺及材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开发, 目前栅线线宽降低至 15μm 以下, 效率较印刷工艺增益 0.2%以上, 良率达到 95%, 进一步向量产条件靠近。 组件业务持续发力, 预计 2023组件产能达 80GW。 报告期内, 公司通过对原合肥基地多晶电池车间技改, 用时 3个月即实现“8GW 光伏智能工厂技改项目” 产品顺利下线, 组件产能跃升至 14GW。 得益于产业链上游的品质支撑以及优异的生产管控能力, 公司产品良率、 单线产出等核心生产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已与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 有限公司、 Corab S.A、 PVO International、 Energy3000Solar GmbH 等海外分销商及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实现海外市场渠道的快速布局。2022年公司组件销量 7.94GW,同比增长 226.06%,据 InfoLink Consulting 数据, 公司组件出货量已进入全球前十名。 为保障组件产品质量领先, 成本最优, 报告期内, 公司已陆续启动盐城 25GW、 金堂 16GW、 南通 25GW 等组件项目, 按照项目投资规划, 预计 2023年底公司组件产能将达到 80GW。 新项目的建成投运将有力支撑公司组件业务的全球化开拓, 为下游客户提供稳定、 优质的光伏组件产品。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光伏硅料和电池片的龙头企业, 组件业务快速推进, 竞争优势明显, 叠加渔业协同发展, 未来可期。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15.11亿元、 207.22亿元、 217.00亿元, 对应 EPS 为 4.78、 4.60及 4.82元/股,对应 PE 为 8.4、 8.7及 8.4倍, 我们维持“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链稳定性风险、 政策风险、 技术迭代风险、 国际贸易风险等
福莱特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4-27 29.78 -- -- 35.00 17.53%
41.01 37.71%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 4月 25日, 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报。 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65亿元, 同/环比+52.90%/+26.35%; 归母净利润 5.11亿元, 同/环比+17.11%/-17.31%;毛利率 18.47%, 同/环比-3.00/-3.57pct; 净利率 9.53%, 同/环比-2.91/-5.03pct。 由于一季度光伏玻璃价格处于低位, 且原材料及能源成本维持在高位, 公司业绩承压。 在手订单充足, 保障业绩增长: 4月以来, 公司分别与正泰新能、 晶科能源签订销售战略框架合同, 公司计划于 2023年 7月-2025年 12月向正泰新能销售 37,800万平光伏玻璃, 计划于 2024-2025年向晶科能源销售约 48,950万平米光伏玻璃,预计销售总金额分别为 80.51亿(含税) 、 105.24亿元(含税) 。 销售框架合同的签订有利于公司大尺寸、 薄片光伏玻璃产品的市场推广, 增加光伏玻璃的稳定销量, 保障未来业绩增长。 光伏玻璃库存小幅下降, 盈利有望改善: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 Q1国内光伏新增装机 33.66GW, 同比+155%。 随着需求持续向好, 4月光伏玻璃价格上涨, 根据索比咨询数据, 3.2mm、 2mm 光伏玻璃价格分别为 26、 18.5元/平, 较 3月上涨约 2.0%、 5.7%, 且光伏玻璃库存小幅下降。 光伏需求高景气下, 光伏玻璃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投资建议: 公司为光伏玻璃行业龙头, 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 未来将持续受益于光伏行业高景气和双玻渗透率的提升, 我们维持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 29.7亿元、 39.1亿元、 47.6亿元的盈利预测, 对应 PE 为 22.3、 16.9、 13.9倍, 维持 “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装机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格局恶化; 原材料及能源动力价格大幅波动等。
阳光电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7 99.79 -- -- 123.05 23.05%
126.30 26.57%
详细
事件: 公司 2023年 4月 25日发布 2022年报, 202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402.57亿元, 同比增长 66.79%; 实现归母净利润 35.93亿元, 同比增长 127.04%,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3.86亿元, 同比增长 153.7%。 公司发布 2023Q1业绩报, 2023Q1实现营业收入 125.8亿元, 同比增长 175.42%; 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8亿元, 同比增长 266.9%,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4.59亿元, 同比增长 293.64%。 逆变器业务布局全球市场, 凸显公司渠道优势。 2022年光伏逆变器全球出货量77GW, 其中渠道发货 90万台。 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 340GW。 报告期内, 公司加码布局欧洲、 美洲、 澳洲、 中国渠道市场, 全球 370+服务网点, 包含 85+全球服务中心、 280+授权认证服务商。 同时与全球客户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连续签约数个 GW 级逆变器订单, 分布式市场业绩继续保持高势增长, 全球主流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 公司引领 300kW+组串新技术的 SG320HX、 颠覆传统的模块化逆变器 1+X 在全球各类场景中得到广泛深入应用。 针对分布式市场, 工商业全系新品登陆全球, 高功率 125kW 产品领跑行业。 与此同时, 面向全球日益增长的户储需求, 阳光电源推出新一代户用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发布光储充全屋绿电解决方案, 引领全球家庭能源独立变革, 以高效发电、 便捷运维等特性深受市场认可。 储能业务快速发展,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报告期内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全球发货量7.7GWh, 实现收入 101亿元, 同比增长 223%; 储能业务毛利率 23.24%, 同比增加 9.13pct。 目前公司储能系统广泛应用在美、 英、 德等成熟电力市场, 不断强化风光储深度融合。 所有参与的储能项目未出现一例安全事故, 在调频调峰、 辅助可再生能源并网、 微电网、 工商业及户用储能等领域积累了广泛的应用经验。 报告期内, 公司为拉美 638MWh 最大储能项目、 澳洲 Ginan Solar 一期 176MWh 光储融合项目、 东南亚 136.24MWh 最大光储融合电站、 以色列 430MWh 最大储能项目、山东台儿庄台阳 100MW/200MWh 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等全球多个项目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聚焦技术研发, 光储融合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2022年度, 公司投入研发费用 16.92亿元, 同比增长 45.70%。 截至报告期末, 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3,647人, 其中, 拥有博士学历的有 51人, 拥有硕士学历的有 1,336人, 研发人员占比约 40%; 公司先后承担了 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 是行业内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同时, 公司亦重视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积累, 并密切跟进各项新技术标准的演进, 2022年公司新增专利申请1,756件, 专利申请增长率 57%; 累计专利申请 5,410件, 其中国内 4,691件, 国外 719件; 累计专利授权 2,877件, 增幅 47.4%, 并且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内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优化, 已先后组织起草了多项中国国家标准。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逆变器龙头企业, 出货量遥遥领先。 公司有望长期受益于光伏行业的发展。 考虑到公司 2023Q1业绩超预期, 逆变器和储能产品出货增长明显加快,上调公司 2023/24年净利润预测至 62.13/87.45亿元(原预测值为 51.3/73.3亿元), 新增 2025年净利润预测为 120.53亿元。 对应 EPS 为 4.18、 5.89及 8.12元/股, 对应 PE 为 28.1、 20.0及 14.5倍, 我们维持“买入-B”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性风险、 竞争加剧带来的毛利率降低风险、 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广大特材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4-26 32.23 -- -- 37.20 15.24%
37.14 15.23%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和 2023年第一季度季报。 2022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33.67亿元, 同比+23.0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3亿元, 同比-41.55%; 2023Q1实现营业收入 8.63亿元, 同比+30.24%, 归母净利润 0.73亿元, 同比+247.50%, 环比+219.15%, 扣非净利润 0.41亿元, 同比+227.33%。 原料价格波动导致盈利下滑, 23Q1毛利率显著改善。 报告期内,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67亿元, 同比+23.02%, 主要受益于产能释放, 销售订单增加; 销售毛利率15.93%, 同比-2.83pct, 公司生产所需废钢、 生铁、 合金等原辅材料价格居于高位, 叠加风电行业竞争激烈, 部分主机单兆瓦竞标价格有所下降, 使得整体毛利率下滑; 2023年, 随着废钢供应链恢复, 预计成本将得到缓解, 23Q1销售毛利率20.57%, 已明显改善。 招标高景气下, 23年风电行业需求回暖, 国内新增装机有望超 70GW, 公司风电铸件业务有望回暖, 齿轮箱精密零部件方面, 公司已与南高齿就风电齿轮箱部件供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并已完成相关产品试制与验证, 目前已进入小批量供应阶段, 风机大型化叠加齿轮箱风机切换趋势下, 看好公司业务放量并带动业绩回暖。 风电、 铸钢件、 军工三大板块重点发展, 提升市场份额。 新能源风电板块方面, 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 15.5亿元投入大型高端装备用核心精密零部件项目, 达产后,将具备年产风电机组大型齿轮箱零部件及其他关键精密零部件共计 84000件的精加工生产能力, 提高整体交付能力, 更好地满足配套需求; 铸钢件板块方面, 完成广大东汽公司铸钢板块的产能提升和效益提升, 在火电、 燃机领域基础上扩大水电市场拓展; 军工板块方面, 稳步推进军工板块市场开拓, 逐步推进相关产品的预研试制工作, 加快公司进入军方合格供应商体系步伐并已取得进展。 该三大板块有序扩张, 将进一步促进公司产值规模的增长和市场占有率提升。 研发费用投入加大,提升核心竞争力。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 11.40%,同比-0.03pct, 研发投入 1.79亿元, 同比+36.91%, 占营收比例 5.32%, 同比+0.54pct。 报告期内, 对于新技术方面, 新增 11项核心技术, 完善 1项核心技术, 新增核心技术主要为特种钢、 特殊合金冶炼技术、 大型风电铸件领域生产技术及能源电力装备领域生产技术; 新产品方面, 完成 12MW 轮毂、 弯头、 偏航支座铸件的研发并批量生产; 16.6MW 塔架连接件、 机舱研发试制成果; 成功开发铸造生铁喷射冶金精炼技术并小批量生产; D406A 钢旋压毛坯已通过验证, 实现小批量供货。 投资建议: 公司以高品质特种合金材料为核心业务, 持续在风电、 军工等领域拓展,当前成本端压力缓解,盈利能力修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前景。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6、 5.12和 7.31亿元, 对应 EPS 1.43、 2.39和 3.41元/股, 对应 PE 20.8、 12.5和 8.7倍,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 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
东方日升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6 24.30 -- -- 27.14 10.82%
26.99 11.07%
详细
事件:2023年4月21日,东方日升披露2022年年报。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85亿元, 同比增长 56.0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9.45亿元, 同比增长2332.3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10.3亿元, 同比增长 258.5%,持续聚焦组件业务, 储能收入大幅增长: 在全球光伏发电逐步取代火电的长期视角下, 光伏行业整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行业整体已逐步摆脱对于政策补贴的依赖,形成以市场驱动为导向的良性发展模式。 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行业领先, 2018年以来稳定居于世界前十位。 报告期内, 公司光伏组件年产能为 25GW, 实现销售13.5GW, 销售收入 241.3亿元, 同比增加 82.65%。 其中, 海外组件销售量达到8.1GW, 在巴西、 澳洲、 智利等新兴市场中抢占先机, 出货实现较大突破。 随着公司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客户品牌认可度的提升, 公司在光伏组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有望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多晶硅、 储能等业务收入大幅提升, 带动公司业绩扭亏为盈。 其中, 多晶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9.1亿元, 同比增长 83.9%, 毛利率高达63%, 为公司带来较大利润贡献。 储能系统、 灯具及辅助光伏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4.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 256.7%, 毛利率为 20.6%。 电池、组件同步扩张,产能加速释放: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光伏组件年产能为 25GW,电池年产能为 15GW。 在产能扩张方面, 公司 2022年新增马来西亚年产 3GW 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以及内蒙古包头 3GW 组件产能。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共募集资金 50.00亿元, 将用于 5GW N 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 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 在异质结电池组件产能布局方面, 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打造高效电池组件产品, 将计划有序推进 15GW N 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 同时稳步推进浙江宁海 15GW N 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 15GW 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一期部分、江苏金坛 4GW 电池片和 6GW 组件项目以及安徽滁州年产 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一期部分等高效先进产能, 完善优化升级现有公司产能。此外,电池技术发展方面, 公司已掌握转换效率高达 25.5%的高效 HJT 技术, 目标降低银耗量到 10mg/W 以下, 有效降低制备成本。 前瞻布局储能业务, 订单充足产品迭代加速: 根据公告, 公司储能业务已签订单约1GWh, 实现对北美、 欧洲、 国内等全球主要市场 MWh 级以上出货, 意向在谈订单约 3GWh。 公司依托双一力产业化平台, 完成对 GoldenSigma 户外储能柜的技术迭代, 被认定为浙江省首台套产品。 投资建议: 公司紧抓储能机遇, 异质结技术路线行业领先, 自供太阳能电池比例不断提升, 不断向上、 下游延伸布局, 加强一体化程度, 组件盈利能力及稳定性预计持续改善, 预计公司 2023-202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47、 27.91及 34.72亿元,对应 EPS 为 1.62、 2.45及 3.05元/股, 对应 PE 为 14.9、 9.9及 7.9倍,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新电池技术进展低于预期、 下游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异质结产能投 放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