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5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南京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8-14 9.85 -- -- 10.35 5.08%
10.35 5.08% -- 详细
业绩增长超预期, 非息收入贡献加大2024H1, 南京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均超预期, 营收增速达 7.9%,较 24Q1上升 5%, 净利润增速达 8.5%, 较 24Q1上升约 3%, 营收和净利润之间的增速差减小。 非息收入增长显著加快, 非息收入同比增长 25.5%,主要是债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对收入的贡献提升, 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3.3%。 由于息差仍在下降, 净利息收入仍然负增长, 受益于息差降幅收窄,净利息收入增速环比提升 3%。 区域经济有韧性, 对公业务稳健扩张南京银行主要在江苏省内经营。 截至 2024年中期末, 公司在南京地区和江苏其他地区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 25.73%和 59.54%, 除江苏以外的长三角地区贷款余额占比 10.29%。 江苏地区经济较为发达, 制造业体系与高端产业相对完备, 公司经营区域经济具有韧性, 形成良好的外部展业环境。 近年来, 南京银行在江苏省内业务规模增长较快。 2024H1,南京银行总资产/贷款/存款同比增速分别为 11.7%/13.5%/4.2%, 与一季度相比, 二季度总资产增速略有上升, 贷款增速相对下降, 金融投资增长较快, 负债端通过加快同业存单发行和吸收存款实现增长。 企业贷款增长较快, 较年初增长 12.7%, 企业贷款增量主要投向基建领域。 零售信贷方面, 信用卡应收款项增长较快, 较年初增长 16.2%, 个人经营贷余额较年初下降 7.2%, 消费贷较年初略有增长。 其中,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子公司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 39.5%, 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息差降幅收窄, 负债成本节约效应显现受到资产重定价与主要市场利率下降的影响, 上半年资产平均收益率较年初下降 16BP, 维持下行态势。 由于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以及规范手工补息等促进存款成本节约, 上半年存款成本下降 8BP, 且债券发行成本趋于下行,上半年综合负债成本下降 7BP。 随着存款利率延续下行, 未来负债成本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资产结构调整对缓解息差压力也有助力, 当前息差降幅继续呈收窄态势。 不良处置力度加强,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上半年, 南京银行不良处置力度明显加强, 半年度贷款核销额接近上年全年核销额, 信用减值损失增长 13.4%。 2024H1不良贷款率为 0.83%, 较上年末下降 0.07%, 关注率为 1.07%, 较上年末下降 0.1%, 逾期率 1.25%,较上年末下降 0.06%。 公司贷款不良率为 0.58%, 较上年末下降 0.12个百分点, 个人贷款不良率为 1.64%, 较上年末上升 0.14个百分点。 公司加快不良资产处置, 维持整体资产质量稳定, 风险抵补能力仍然充足。 公司拨备覆盖率为 345.02%,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8.97%。 外资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增持公司股份2024年是南京银行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实施的开篇之年, 聚焦推动变革、提质增效, 加快“轻型银行” 转型, 新管理层也陆续就位, 有利于战略稳定执行。 上半年, 法国巴黎银行以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 1.46亿股, 占公 司报告期末总股本的 1.41%。 2024H1, 法国巴黎银行合计持有公司股份占比 17.68%, 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能够以先进理念支持公司发展, 在运营管理和风控技术等方面资源共享, 有望继续强化公司业务优势。 投资建议南京银行对公业务较快扩张, 资产规模稳定增长。 随着负债管理措施强化,成本节约效应开始显现, 资产结构调整缓解息差压力, 后续息差降幅或继续收窄。 公司主动加强风险处置, 在区域经济优势下, 公司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 风险抵补能力较充足。 公司有望保持业绩相对稳健, 具备红利股属性。 公司估值主要基于以下分析假设: 一、 区域经济保持增长, 支持银行资产规模稳定扩张; 二、 资产收益率仍然趋于下行, 宽松政策下市场资金成本保持低位, 负债成本具有下行空间, 息差降幅趋于收窄; 三、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不良资产生成放缓; 四、 估值期间资本以内源补充为主。 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 8.1%/7.6%/6.9%,对应 EPS为 1.95/2.09/2.24元, 现价对应 PB 为 0.54/ 0.50/0.46倍。 首次覆盖, 给予公司“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区域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信贷需求放缓; 资产质量波动加剧。
汉钟精机 机械行业 2024-07-29 17.17 -- -- 18.37 6.99%
18.37 6.99% -- 详细
公司为我国光伏真空泵行业龙头, 近年来业绩保持快速增长上海汉钟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年, 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 2009年,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汉声成立。 2011年,子公司汉钟精机(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2019年,设立上海汉钟真空技术有限公司,布局光伏、半导体等领域。公司深耕真空泵和各类压缩机领域多年,是目前国内光伏真空泵领域龙头企业,亦是少量实现半导体真空泵批量供应的国内公司。 2023年,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8.0%至 38.5亿元,近八年复合增速达 20.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4.2%至 8.6亿元, 近八年复合增速达 23.8%。 公司发布 2024年上半年业绩快报, 盈利能力持续上升近日,公司发布 2024年上半年业绩快报。 随着公司积极开发节能环保新产品、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以及在手订单持续验收, 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7%至 18.3亿元。同时, 公司通过产品结构调整、预算管理、降本增效等措施使得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24.0%至 4.5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1.6%至 4.3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增长 24.0%至 0.85元, 加权平均 ROE 同比上升 0.25pct 至 11.7%。 根据该业绩快报,我们可测算出公司今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约 10.9亿元,同比增长 0.6%;归母净利润约 3.1亿元,同比增长 23.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 2.9亿元,同比增长 20.5%。 公司业绩继续保持增长。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有望推动行业需求企稳今年 3月, 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提出“要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加快推广高效节能设备,分行业分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同时,工信部亦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以能效水平提升为重点,推动工业等各领域锅炉、电机、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 我们认为,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方案和相关鼓励政策逐渐落地, 应用于重点行业和高耗能领域的工业节能设备有望迎来较强更新需求。 投资建议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增长、 设备更新政策逐渐落地以及公司积极开发节能高效产品, 公司制冷和空气压缩机业务有望保持增长。 同时, 随着公司半导体产品逐渐拓展, 以及光伏行业逐渐企稳, 未来公司真空产品收入亦有望企稳乃至回升。 叠加公司大力发展售后维保等业务,公司未来业绩有望保持增长。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40.2、 46.2、 53.9亿元,同比增长 4.4%、 14.8%、 16.8%; 归母净利润 10.2、 11.8、 13.8亿元,同比增长 18.4%、 15.1%、 17.0%。对应 7月 24日收盘价,市盈率为 8.1、 7.1、 6.0倍。 鉴于政策有望驱动公司下游需求增长,叠加公司降本增效效果突出,公司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对应当前估值水平较低。 因此,我们将公司评级由“增持” 上调至“买入”。 风险提示设备更新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国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公司更新改造和半导体等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
华能国际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4-07-25 8.27 -- -- 8.37 1.21%
8.37 1.21% -- 详细
事件7月 16日, 华能国际发布 2024年上半年上网电量完成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上网电量 2,106.7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0.22%,其中二季度上网电量为 976.4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6.24%;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 498.70元/兆瓦时,同比下降 3.21%; 公司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为 86.91%, 同比下降 0.77pct。 多因素致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煤价中枢下行有望优化燃料成本2024年 1-6月,公司煤电机组实现上网电量 170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19%,其中二季度上网电量为 781.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9.65%;燃气机组实现上网电量 123.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4.14%,其中二季度上网电量为 51.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 7.28%。公司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一方面是由于提前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合理安排检修时间,以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另一方面是由于二季度以来水电来水明显改善,促使水电大发,对火电出力造成一定挤压。 2024年上半年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21.4%,其中 4-6月水电发电量单月增速分别为 21%、 38.6%、 44.51%。 2024年初以来,动力煤价总体保持低位,有望促进公司火电业务成本端实现优化。 2024年上半年, 秦皇岛动力煤(5500大卡) 平均价格约为 886元/吨,较上年同期均价下降 15.1%。 预计成本端改善有望促进公司火电板块业绩表现稳健。 新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促进发电量总体表现平稳公司持续推进发电装机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 2024年 1-6月,公司新增装机容量 310.22万千瓦,其中风电新增 105.45万千瓦,光伏新增 198.97万千瓦,占新增装机总量的绝大比重。 随着新能源装机保持快速增长, 上半年公司新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促使火电发电量下滑情况下公司发电量总体表现平稳。 2024年 1-6月,公司风电实现上网电量 18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2.53%,其中二季度上网电量为 8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80%; 光伏发电实现上网电量 8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4.24%,其中二季度上网电量为 4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4.57%。 投资建议公司为全国性电力龙头企业,火电装机规模及机组质量具备竞争优势,随着煤电容量电价落地、辅助服务市场参与程度逐渐加深,叠加煤价中枢下行,公司火电业务盈利有望实现进一步修复,为资本开支提供良好支撑; 公司新能源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有望为公司长期业绩增长带来引擎。 预计公司 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127.98/150.15/177.37亿元,同比增速51.54%/17.32%/18.13%;截止 7月 19日收盘,公司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0.73/9.15/7.74倍。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煤炭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电价下跌超出预期风险;新能源装机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我爱我家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4-07-24 2.49 -- -- 3.09 24.10%
3.09 24.10% -- 详细
2024H1公司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亏损减少7月 12日,我爱我家发布 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公司预计 2024H1归母净利润为 2400万元-3500万元, 去年同期亏损 4881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 3000万元-4900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 5791万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减小; 基本每股收益为 0.0102元/股-0.0149元/股,去年同期为-0.0207元/股。 2024Q2二手房带看量和成交量回暖助力公司业绩回升根据业绩预告,由于 2024Q1一线城市二手房交易金额较去年同期有较大程度下降,公司住房总交易金额(GTV) 也明显下降。 一季度 GTV 下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去年同期成交量基数较高, 二是今年二手房成交价格较去年明显回落。 但是, 2024Q2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放松持续加码,尤其 5月开始部分城市进一步优化或取消限购, 并且央行下调购房首付比例、 取消房贷利率下限等政策陆续落地,公司业务所在核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的二手房成交量呈现较好的复苏趋势。 根据 Wind 数据,5-6月北京、上海和杭州的二手房成交套数环比分别为+0.2%/+12%、+6.3%/+44%、 +1.7%/+21%;北京和杭州 5-6月二手房成交套数同比分别为+3%/+29%、 +50%/+128%;上海缺少同比数据,但其 6月成交套数达 2.6万套,创下去年 9月以来新高。 受益于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的强劲复苏,公司 5-6月二手房买卖业务的成交量和带看量同比呈现较好的增长,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好正面贡献。 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 盘活资产聚焦主业发展一方面, 公司在上半年继续严控各项费用开支,推动门店租金、装修费用、销售费用等各项运营成本进一步下降。 2024Q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20.65%,较 2023Q1和 2023全年分别下降 0.12pct 和 1.05pct。 另一方面, 公司于2024Q1出售了云南昆明的新纪元大酒店相关资产, 为公司贡献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 约 8000万元。 本次交易帮助公司降低有息负债率,优化资产结构及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质量,更好地集中资源聚焦主业发展,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此外, 2024H1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支付费用下降为885万元(去年同期为 2213万元),并且已经在上半年全部摊销完毕。 投资建议5.17新政后一线及二线城市积极优化楼市政策, 5月以来二手房成交量显著回暖,我们认为在去库存背景下楼市政策还有放松空间,进一步支持成交复苏。公司业务布局在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尤其是北京和杭州市占率保持在头部,上海市占率稳步提升,二手房成交回暖利好公司经纪业务增长。 同时, 公司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我们对公司主要业务收入预测如下: (1) 经纪业务:公司一季度 GTV 下降,但二季度开始二手房带看和成交量回升,我们预计在去库存政策持续支持下,公司布局的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将保持复苏态势。但考虑到目前二手房挂牌量较高,价格仍然承压, GTV 将保持稳步复苏,预计 2024-2026年经纪业务增速分别为+10.5%/+14.5%/+17.9%。 (2) 新房业务:考虑到 2024年新房市场需求依旧较弱,且拿地和新开工仍在低位,进而约束新房供应,预计新房供需两弱的局面将延续到明年。因此预计 2024-2026年公司新房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5%/-2%/+2%。 (3) 资产管理业务:公司资产管理业务 规 模 稳 步 扩 张 , 2021-2023年 在 管 房 源 数 量 同 比 分 别 增 长7.2%/0.4%/6.7%,平均出房天数和出租率持续改善。因此预计 2024-2026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为+5.9%/+7%/+5%。 综上,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5/1.85/2.74亿元,EPS 分别为 0.04/0.08/0.12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66.6x/34.1x/23.1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楼市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二手房复苏不及预期;资管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健友股份 医药生物 2024-07-05 11.36 -- -- 12.30 8.27%
13.70 20.60% -- 详细
积极进取,由肝素龙头蜕变为高端制剂国际化领航者公司深耕肝素产业链, 成功打造完成第一条增长曲线,实现肝素原料制剂一体化,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 公司持续蜕变, 向高端小分子制剂拓展,同时布局高端生物制剂, 打造“标准肝素/依诺肝素+小分子抗肿瘤注射剂+其他高端制剂”出口的全产品产业链布局, 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型制药企业。 国际、 国内市场驱动制剂板块持续增长国际市场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于产品管线不断获批上市及高端复杂制剂白蛋白紫杉醇商业化, 同时积极拓展产能, 2023年 6条新产线通过 FDA 现场检查,制剂生产线上升至 12条, 美国出口制剂产能实现翻倍增长。 国内市场集采落地有望恢复稳健增长:公司四大核心单品, 3款已参加集采,仅有达肝素钠尚未参加,存量产品后续集采影响风险敞口相对较低。 2023年公司两大核心品种依诺肝素钠、那曲肝素钙同时纳入集采,短期对业绩带来一定扰动,从中期来看,市占率第一的原研药品均落标,公司两款产品以量补价,后续随着公司产品市占率进一步提升,两款产品整体销售有望恢复平稳,同时伴随新产品上市,国内制剂业务有望恢复稳健增长。 肝素原料药板块风险得到一定程度释放肝素原料药行业呈现一定周期性,受到下游制剂去库存影响, 2021年以来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2023年 4季度公司计提部分存货跌价减值准备,原料药板块风险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当前肝素原料药价格及出口量均处于历史低位区间,随着下游去库存完成,板块有望筑底回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公司 EPS 分别为 0.54元、 0.69元、 0.92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4-2026年 PE 分别为 21.41、 16.50、 12.51倍,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肝素原料药价格波动风险;存货持续计提减值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地缘政治风险; 药品研发失败、 商业化不达预期风险; 汇率风险。
九强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7-02 15.26 -- -- 15.79 3.47%
15.79 3.47% -- 详细
核心要点:中国医药投资计划继续增持,近年持股比例不断提升公司近期发布公告称中国医药投资计划自2024年6月25日至2024年12月24日增持公司股票不少于3000万元(含2024年6月25日已增持部分)。 自2020年公司引进国药投资作为第一大股东以来国药投资不断增持公司股票,持股比例已由2020年7月的14.81%提升至16.95%。国药投资不断增持公司股票,体现了产业资本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国药IVD平台型企业战略定位明确,产线不断外延雏形初现2020年,九强生物引进国药投资作为第一大股东,明确IVD平台型企业的战略定位,国药持续增持有利于增强公司凝聚力,推动公司持续性发展。 近年,九强生物除加强生化产品线建设之外也积极实施了产业并购,并通过并购美创新跃、迈新生物等进入凝血和病理诊断赛道,实现产品线的扩充。国药投资具有丰富的产业并购资源,有望为公司提供渠道协同便利,并帮助公司加快产品市场开拓,公司作为IVD平台雏形初现。 国药投资医药产业资源丰富,有望帮助公司加快产品市场开拓国药投资是国药集团全资子公司,借助国药集团强大的背景,预计九强生物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协同:渠道方面,九强具有性价比的产品,加上国药集团广泛的配送渠道与客户资源,将推动客户范围的拓展,并为公司销售带来显著增量;研发方面,国药集团拥有国内领先的应用性医药研究机构和工程设计院,可为公司提供更为有力的研发力量补充;跨赛道并购丰富产品线方面,国药投资在帮助企业实现跨界并购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公司有望实现对分子病理、伴随诊断等新产品线的快速布局。 投资建议:国药投资计划继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体现产业资本对公司价值的认可。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0.15/23.09/26.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3/7.55/8.7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9/1.28/1.49元,对应PE分别为14.13X/12.03X/10.3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研发和注册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麦澜德 机械行业 2024-06-21 19.98 -- -- 20.68 3.50%
21.49 7.56%
详细
盆底康复带动公司收入规模不断提升,2023业绩承压公司成立于2013年,一直专注于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盆底康复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公司收入规模从2018年的1.4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77亿元,2018-2022年的复合增速达到27.4%。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1亿元,同比下降9.57%,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下降26.19%,扣非净利润0.72亿元,同比下降19.43%。2024Q1实现营业收入10.23亿元,同比下降7.06%,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下降155.14%,扣非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184.70%。 2023年毛利率较上年有所提升,费用上升使得净利率下降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24.21%,同比上升1.89pct,管理费用率为30.38%,同比提升10.73pct,财务费用率-4.22%,同比下降1.84pct,全年公司研发费用0.58亿元,同比增长41.46%。2023年公司毛利率71.11%,较上年同期提升2.56个百分点,但因费用率整体提升较大使得2023年公司净利率同比下降7.23pct至27.14%。 立足盆底康复,向“更严肃”及“更消费”两大领域发展公司主要有盆底及妇产康复、生殖康复和抗衰、运动康复、耗材和信息化产品四大产线。其中盆底康复为公司第一大产线,未来三年公司将保持盆底康复基本盘,通过PI-ONE系统升级换代占领市场绝对领先地位,同时拓展“更严肃”与“更消费”两大方向。其中在消费医疗方面,公司积极布局家用医疗器械和抗衰领域,开展私密检测+抗衰、生殖+面部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女性健康和美的需求。近几年公司先后投资了一粟医疗、奥通激光、小肤科技,布局医美类产品,初步完成了健康与美的战略规划,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盆底及复产康复产线:产品主要包括生物刺激反馈仪、盆底超声、磁刺激仪、高频评估电灼仪、盆底训练仪、便携式产后恢复仪、家用盆底康复治疗仪等,广泛应用在妇产科、盆底康复中心、泌尿科、肛肠科等医院科室。 2023年盆底及复产康复产线实现营收1.62亿元,毛利率74.7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5%,为公司第一大产线。 生殖康复和抗衰产品线:主要产品包括生物刺激反馈仪、高频评估电灼仪、超声波子宫复旧仪、电超声治疗仪等,应用在医院的妇科、妇产科及生殖中心,医疗美容机构等领域。2023年生殖康复和抗衰产品线实现营收0.48亿元,占主营业务比例为15.0%,毛利率87.61%。 运动康复产品线:主要产品包括手指关节康复评估系统、便携式手功能康复评估系统、手功能磁刺激系统、生物刺激反馈仪、便携式生物刺激反馈仪,应用在康复科、儿童康复科、神经科、骨科、老年科。2023年运动康复产线实现营收0.1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为4.1%。毛利率74.05%。 耗材和信息化产品线:配套耗材主要包括阴道电极、直肠电极、阴道探头等,应用于妇产科、盆底康复中心、泌尿科、肛肠科、产后恢复中心等科室及专业机构,配套盆底康复、产后恢复类设备主机进行联合使用。2023年耗材和信息化产品线实现收入0.94亿元,占主营收入比例为29.6%,毛利率为67.82%。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PI-ONE系统进一步夯实公司盆底智能化龙头地位公司持续大力投入研发,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为0.58亿元,同比增长40.89%,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7.09%。截至2023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总数为140人,同比增长10.24%。公司围绕诊疗算法,联合公司现有的盆底超声、盆底肌电评估技术以及磁电热治疗技术,形成了盆底智能诊疗系统(PI-ONE系统),达成盆底康复诊疗完整闭环。PI-ONE系统的推出,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在盆底智能诊疗化领域的龙头地位。公司于2023年下半年发布彩色超声诊断评估系统,产品专为盆底中心专科场景定制设计,通过融入盆底智能评估系统,进行全盆腔的智能识别与测量、肛提肌裂孔的智能识别与测量及肛提肌TUI断层的智能定位,成为行业内首款标杆产品。 投资建议公司未来三年公司将保持盆底康复基本盘,通过PI-ONE系统升级换代占领市场绝对领先地位,同时拓展“更严肃”与“更消费”两大方向,打造女性健康与美。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08/4.74/5.35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1.12/1.38/1.6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2/1.37/1.63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失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行业监管政策风险。
山西汾酒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6-10 238.68 -- -- 232.64 -2.53%
232.64 -2.53%
详细
事件: 山西汾酒旗下老白汾、巴拿马等多款产品涨价6 月 4 日,以“深入践行汾酒复兴纲领、全面推动市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汾酒销售公司经销商大会在云南昆明举行。 会上公司宣布, 自 6 月 20日起, 公司旗下十年老白汾、十五年老白汾、醇柔老白汾单箱在原来基础上调 30 元,巴拿马二十年单箱上调 60 元。 点评:老白汾系列及巴拿马系列的是山西汾酒腰部主打产品, 其中,老白汾系列价格区间定位在 100-200 元,涵盖了老白汾 10 年、 15 年、 20 年以及老白汾醇柔等多款产品,巴拿马价格区间则定位在 200-400 元。 2022 年,汾酒集团对其产品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抓两头带中间"转变为"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进一步强化了巴拿马系列和老白汾系列作为腰部支撑的地位。 公司通过控制腰部产品市场投放量、 提升产品品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等,为公司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双腰部"产品战略的驱动下,老白汾和巴拿马系列已经成为汾酒集团在白酒市场中的重要支柱, 为公司撑起了近百亿的市场份额。 另外,近年在消费趋于理性化的市场环境下, 白酒大众价位带表现出色,老白汾和巴拿马系列销售实现快速增长。 展望 2024 年, 山西汾酒提出了营收同比增长20%左右的新目标,而对老白汾系列等产品的价格调整和市场策略优化,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 投资建议公司不断深化营销改革,加速渠道扩展,全国市场精耕细作, 全国化进程加快。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营收分别为 387.54、 464.79、 554.08 亿元,同比增长 21.4%、 19.9%、 19.2%。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3.25、 167.15、 205.31亿元,同比增长 27.7%、 25.4%、 22.8%。 EPS 分别为 10.92、 13.70、 16.83元。 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竞争加剧。
益丰药房 医药生物 2024-06-07 36.69 -- -- 36.89 0.55%
36.89 0.55%
详细
核心要点:2023年至2024年Q1业绩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88亿元,同比增长13.59%;实现归母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11.9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62亿元,同比增长10.92%。分业务看,2023年,公司医药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1.85亿元,同比增长12%,占总营收89.36%,批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92亿元,同比增长39.23%,占总营收8.38%。在2022年业绩的高基数下,2023年公司仍然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体现出公司经营的稳健性。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71亿元,同比增长13.39%;实现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20.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增长24.26%。整体营收仍然保持平稳增长,且净利润增速较高。 运营系统高效,利润率水平居行业之首益丰药房实施了营运系统的全面优化,通过流程创新及数字化赋能业务发展,公司业务运作、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对比A股线下药店行业其他上市公司,2023年度益丰药房销售毛利率达到38.21%,在八家线下药店上市公司中居首,比排名第二的企业高2.3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6.25%同样居同行业首位,比排名第二的企业高1.34个百分点。高于同行企业的毛利率与净利率水平体现出益丰药房拥有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与内部运营管理能力。 在聚焦核心区域基础上逐渐向外扩张,门店数量快速增长益丰药房坚持“区域聚焦,稳健扩张”的发展战略,以“巩固中南华东华北,拓展全国市场”为市场拓展目标,通过“新开+并购+加盟”的方式在上述区域布局,形成了旗舰店、区域中心店、中型社区店和小型社区店的多层次门店网络布局。门店扩张数量上,2023年,公司新增门店3196家,包括自建门店1613家、并购门店559家、加盟门店1024家,从地域分布看,这些新增门店绝大多数集中在公司战略核心区域,其中中南区域有1322家,华东区域927家,华北区域733家。截止2023年12月底,公司门店数量达13250家,同比增加29.04%。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新增门店701家,包括自建门店364家、并购门店166家、新增加盟店171家,公司仍保持较高的门店扩张速度。 线上线下合力,持续承接医院处方外流线下领域,以院边店为依托,积极布局DTP专业药房、“双通道”医保定点以及特慢病医保统筹药房,积极引进国家医保谈判品种。目前益丰药房已开设院边店(二甲医院及以上100米范围内的门店)675家,DTP专业药房305家,开设双通道医保门店240余家,医保统筹药房4200余家;引入经国家医保协议谈判药品近250个,医院处方外流品种近800个。同时,在线上领域,积极对接各级政府及医院处方流转平台,承接外流电子处方,形成益丰医院处方流转闭环。 投资建议:公司在中南、华东等核心区域的竞争优势明显、规模优势突出,业务稳健扩张,加之内部管理能力优秀,业绩稳步提升的同时利润率水平居同行首位,盈利增长确定性强。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268.58/329.90/411.86亿元,归母净利润15.33/18.67/22.4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26/1.54/1.85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保支付政策变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互联网药店冲击风险。
贵州茅台 食品饮料行业 2024-06-06 1618.47 -- -- 1618.46 0.00%
1618.46 0.00%
详细
事件:5月29日,贵州茅台召开2023年股东大会5月29日,贵州茅台2023年股东大会在贵州茅台镇茅台会议中心举行。 新任董事长张德芹发表了题为《让我们携手共同致力于茅台的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演讲。 点评:立足质量,行稳致远贵州茅台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其股东大会的召开无疑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市场的关注。新任董事长张德芹的领导策略和未来规划成为白酒行业关注的焦点。 会上,张德芹表示,茅台将在行稳致远的基础上,保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稳”不意味着放慢节奏,依然会自强不息,持续塑造一流品牌,争取在行业好的时候,走在行业前列,行业下滑的时候,下滑速度慢人一步,传递了茅台作为行业龙头的责任感和对自身实力的信心。 张德芹对茅台的核心竞争力拆解为“品质、品牌、工艺、环境、文化”,并提出一系列以品质为核心的发展原则。张德芹对品质的重视,将品质放在了茅台核心竞争力的首位,这与茅台长期以来坚持的“质量第一”的理念相吻合,他强调了“三个服从”原则,即在产量、效益和速度与质量发生冲突时,均应优先考虑质量,这种对品质的坚守,亦是茅台能够在市场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 对于创新,张德芹强调了创新必须基于坚守茅台本质的底线,但是创新也一直在努力。他强调,即使某些创新措施未带来显著的利润增长,只要它们能够为茅台带来长远的赋能和增值,公司也会持续推进但是能够给茅台赋能也会做下去。同时,他也表明了公司在面对不适宜的创新发展路径时,公司会马上做出调整,要相信茅台的纠错能力。 对于2024年目标,公司表示切实抓好夯实主营业务基础、打造可持续发展、分享改革创新动能、构筑品牌文化高地和保障企业本质安全等五大目标。 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5%左右,营业成本也将同比增长15%左右,期间费用的增长预计为13%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61.79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白酒行业龙头,业绩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745.00、1990.53、2250.35亿元,同比增长15.9%、14.1%、1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0.43、987.65、1118.55亿元,同比增长15.1%、14.8%、13.3%。EPS分别为68.49、78.62、89.04元。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公司“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竞争加剧。
国际医学 医药生物 2024-05-24 5.81 -- -- 5.75 -1.03%
5.75 -1.03%
详细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70.34%,实现归母净利同比增长68.70%近期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8亿元,同比增长70.34%,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长68.70%,扣非净利润-4.99亿元,同比增长55.55%。2023Q4实现营业收入12.74亿元,同比增长59.86%,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58.23%,扣非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55.42%。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11.73亿元,同比增长10.75%,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40.37%,扣非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13.05%。 毛利率及净利率同比大幅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高达10.87亿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0.90%,同比下降0.11pct,管理费用率为13.60%,同比下降9.45pct,财务费用率4.66%,同比下降2.29pct,全年公司研发费用0.10亿元,同比下降37.50%。2023年公司毛利率9.55%,较上年同期提升16.11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净利率-10.22%,同比提升33.87pct。虽然2023公司归母净利为负,但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0.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5.96%。 门急诊及住院量大幅提升,两院区各项医疗数据显著增长2023年公司门急诊服务量为238.87万人次,同比增长54.4%,住院服务量为18.58万人次,同比增长70.77%。 西安高新医院:2023年,西安高新医院收入14.85亿元(+50.53%),净利润6969.3万元(+217.23%),门急诊服务量115.1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2.71%;住院服务量6.4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6.04%;体检服务量6.5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5.26%;最高日门急诊服务量4,952人次,最高日在院患者1,865人。各项重要医疗质量指标创历史新高。2023年,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60名,其中博硕士49名,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23名。专家团队中新增学术任职339人次,其中,国家级副主委1名,省级主委7名,省级副主委28名,常委56名。这些新增的专家和学术任职不仅为医院的团队注入了新的学术活力,也为医院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心医院(含北院区)全年收入30.43亿元(+87.94%),净利润-2.61亿(+66.13%),门急诊服务量123.7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8.07%;住院服务量12.1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92.69%;体检服务量6.0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80.32%;最高日门急诊服务量5,299人次,最高日在院患者3,937人,各项医疗数据显著增长,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其中国际医学中心医院2023年引进各类优秀人才622名,包括学科带头人2名、博硕士112名,以及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51名的专业人员;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院区2023年正式开诊,成功引进各类优秀人才1,219人,包括学科带头人5名、博硕士155名,高级职称58名,中级职称102名,同时,35人通过陕西省高级职称评选。积极布局辅助生殖、质子治疗等领域,拓展高附加值医疗健康市场公司辅助生殖医学项目获批开展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ET),该中心具备每年4万例IVF周期运行能力,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公司质子治疗中心项目正在建设,作为全国第6家,西北首家获批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配置许可的医疗机构,标志着公司将在肿瘤放射治疗领域取得领先优势。作为陕西省、西安市重点项目,按照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建设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北院区于2023年开诊,标志着公司医疗服务能力的深化与全面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2023年营收实现较高增长,随着床位数爬坡盈利拐点渐进,预计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60.96/76.79/94.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7/4.45/6.8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3/0.20/0.30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医疗政策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3)人力资源及管理风险;(4)医疗事故风险。
亚辉龙 医药生物 2024-05-17 23.95 -- -- 26.10 7.58%
25.77 7.60%
详细
公司发布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共计56名员工2024年5月9日,公司发布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拟以12.29元/股授予包括副董事长宋永波、公司董秘王鸣阳在内的56名员工175.00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布日公司股本总额56,830.85万股的0.31%。本次授予为一次性授予,无预留权益。 引入利润考核,两年复合35%增长此次激励计划相比之前激励计划除了对营收及各年度化学发光仪器装机数有考核外,还引入了利润考核指标,且两年复合增速高达35%。 具体业绩考核目标:(1)非新冠自产产品营业收入较2023年增长率(A)目标值:2024年+35.00%,2025年+75.5%(同比2024年+30%)。(2)自产化学发光业务营业收入较2023年增长率(B)目标值:2024年+35.00%,2025年+82.25%(同比2024年+35%)。(3)净利润较2023年增长率(C)目标值:2024年+35.00%,2024年+82.25%(同比2024年+35%)。 装机数考核目标:(1)国内发光仪器装机数(D)目标值:2024年第一个归属期1500台,第二个归属期1500台。(2)海外发光仪器装机数(E)目标值:2024年第一个归属期1200台,第二个归属期1200台。 公司新一期股权激励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公司核心管理和技术人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公司发布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除设置较高的营收及装机数考核外还引入了利润作为考核指标且两年复合增速高达35%,可见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2.68/29.10/36.8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2/6.54/8.4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5/1.15/1.49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价格下降风险;(2)抗原抗体外购风险;(3)新产品开发风险;(4)行业将竞争加剧风险。
苏州银行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5-17 7.22 -- -- 7.88 9.14%
7.88 9.14%
详细
信贷扩张动能足, 异地机构贡献提升2023年与 2024Q1, 苏州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 14.7%/16.8%, 贷款同比增长17.1%/19.8%, 存款同比增长 15.0%/13.0%, 业务规模保持较快增速, 贷款占总资产中比重进一步提升, 异地分支行机构贷款占比提高 0.4%至 37.8%。 2023年, 公司贷款同比增长 22.4%, 公司贷款占比提升约 3%, 绿色贷款同比增长 68.7%。 一季度, 对公贷款较年初增长 13.9%, 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个人贷款较年初增长 1.2%。 息差仍然承压, 成本节约效应或加强2023年, 苏州银行净息差为 1.68%, 同比下降 19BP, 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 22BP,主要受贷款收益率下降拖累,特别是个人贷款收益率降幅较大,而存款成本下降不明显,存有较大刚性。一季度,苏州银行净息差为 1.52%,息差环比降幅为 16BP, 预计主要是资产收益率仍趋下行。 预计存款成本节约效应加强, 将缓解 2024年息差压力。 营业收入增速提升, 非息收入贡献扩大一季度, 苏州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1%, 增速较上年提高 1.2%, 主要是投资收益增长带动非息收入增速提高,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2.3%, 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 主要是资产质量稳定以及拨备充足提供了利润反哺空间。 2023年与 2024Q1, 利息净收入同比变化幅度为+1.7%/-0.8%,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变化幅度为-1.1%/+8.3%, 非息收入贡献趋于扩大。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分红率稳中有升一季度末, 苏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 0.84%, 较上年末持平, 不良贷款率持续保持优异水平; 关注贷款率为 0.77%, 较上年下降 0.04%; 拨备覆盖率为 491.66%, 较上年末有所下降, 但仍然保持在上市行前列。 一季度末, 苏州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 9.39%, 较上年末略有上升。 2023年度每股拟派息 0.39元, 分红率预计为 31.08%, 较上年提高 1%, 股息支付率维持在 30%以上。 2024年, 苏州银行拟进行中期分红, 满足投资者股息回报需求。 投资建议苏州银行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 新三年战略进一步升级, 业务规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在地域资源与客户资源优势下, 苏州银行资产质量相对稳定,加上拨备计提充足, 信用风险具有充分缓释空间, 有望维持相对较高利润增 长 水 平 和 股 息 回 报 。 预 计 2024~2026年 归 母 净 利 润 同 比 增 速 为12.4%/11.7%/9.0%, 对应 EPS 为 1.47/1.64/1.79元, 现价对应 PB 为 0.54/0.50/0.46倍。 维持苏州银行“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信贷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行业信用风险暴露增加; 市场竞争加剧。
三诺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5-14 23.23 -- -- 28.50 21.74%
28.29 21.78%
详细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 2.69%,实现归母净利同比下降 36.31%近期公司发布 2023年年报及 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59亿元,同比上升 2.69%,归母净利润 2.84亿元,同比下降 36.31%,扣非净利润 2.93亿元,同比下降 16.79%。 2023Q4实现营业收入 10.23亿元,同比下降 7.06%,归母净利润 0.34亿元,同比下降 155.14%,扣非净利润 0.47亿元,同比下降 184.70%。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 10.14亿元,同比上升 14.92%,归母净利润 0.81亿元,同比上升 35.51%,扣非净利润 0.78亿元,同比上升 21.48%。 国内传统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净利润端受多重因素影响同比略降2023年公司国内传统业务在收入端和利润端克服挑战,实现了持续增长,但净利润下滑,一是 2023年公司对第二曲线 CGM(连续血糖监测系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投入;二是由于美国扩大 CGM(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的医保覆盖对原有 BGM(指尖血糖监测) 市场造成冲击,导致美国子公司 Trividia 的经营亏损和商誉减值。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 24.67%,同比上升 2.03pct,管理费用率为 19.09%,同比提升 2.89pct,财务费用率 1.21%,同比上升 0.77pct,全年公司研发投入 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6.36%,占公司总营收的 8.78%。 公司毛利率 54.06%,较上年同期下降 4.65个百分点,净利率 4.83%,同比下降 10.39pct。 血糖监测系统增长稳健,连续血糖监测产品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全年血糖监测系统收入 28.73亿元,同比增长 6.21%,糖尿病营养、护理等辅助产品收入 2.79亿元,同比增长 0.37%,血脂检测系统收入 2.57亿元,同比增长 20.14%,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收入 1.96亿元,同比增长 15.32%,iPOCT 监测系统收入 1.70亿元,同比增长 6.35%,血压计收入 1.11亿元,同比增长 4.94%。 2023年全年公司完成 CGM(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全球 7个地区的注册和国内上市。 根据微泰医疗招股书引用灼识报告及 IDF 数据: 2020年 CGM(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占糖尿病监测市场份额不到三成,但其处于高速成长期,终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 2030年有望在行业中占比达 49.4%; CGM(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终端市场规模已从 2015年的 17亿美元迅速膨胀到了2020年的 57亿美元, 到 2030年能达到 365亿美元的巨大规模。 公司连续血糖监测产品优势显著,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公司全年利润端同比略降, CGM 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预计 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45.80/51.67/59.1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66/5.43/6.41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83/0.96/1.14元, 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 (1)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2)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替代风险; (3)行业监管及政策风险。
爱尔眼科 医药生物 2024-05-13 12.85 -- -- 12.98 1.01%
12.98 1.01%
详细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26.43%,实现归母净利同比增长33.07%事件:近期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67亿元,同比上升26.43%,归母净利润33.59亿元,同比上升33.07%,扣非净利润35.14亿元,同比上升20.39%。2023Q4实现营业收入43.20亿元,同比上升41.25%,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上升6.25%,扣非净利润4.09亿元,同比下降1.57%。 2024Q1实现营业收入51.96亿元,同比上升3.50%,归母净利润8.99亿元,同比上升15.16%,扣非净利润8.43亿元,同比上升12.04%。 门诊量同比增长34.26%,手术量同比增长35.95%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510.64万人次,同比增长34.26%;手术量118.37万例,同比增长35.95%。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9.65%,基本与上年持平,管理费用率为14.74%,同比提升1.18pct,财务费用率0.36%,同比上升0.32pct,全年公司研发投入3.33亿元,同比增长22.43%。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较上年略有提升。2023年公司毛利率50.79%,较上年同期上升0.33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净利率17.95%,同比上升1.26pct。 屈光项目平稳增长,白内障项目受外部环境影响消除高速增长屈光项目:实现收入74.31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7.27%,毛利率57.40%(+0.58pct),屈光项目营收增长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在屈光手术量增长的同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术式占比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公司加强对基层医院屈光科室的建设,满足了更多患者的手术需求。 白内障项目:实现收入33.27亿元,收入同比上升55.24%,毛利率37.97%(+2.63pct),白内障项目营收增长主要系人口老龄化、公司眼科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时,部分因外部环境延迟的老年患者在报告期内就医。 视光项目:实现收入49.60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1.25%,毛利率57.05%(+0.61pct),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国家近视防控战略持续推动,儿童青少年建档量不断增加,爱尔眼科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各医院近视防控手段和产品品类不断完善升级,公司5P近视防控体系进一步推广,推动了视光业务的快速发展。 眼前段、眼后段项目:眼前段项目实现收入17.91亿元,同比增长33.74%,毛利率45.68%(+1.22pct);眼后段项目实现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31.31%,毛利率34.67%(+1.06pct)。 收购持续落地,“1+8+N”布局稳定推进2023年,公司稳步实施“1+8+N”战略布局,继续推进中心城市和重点省会城市的区域性眼科中心的建设,长沙、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眼科中心已运营,武汉、沈阳正在推进建设中,北京、深圳已开始筹备;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750家(包括上市公司旗下439家,产业并购基金旗下311家)中国香港8家,美国1家,欧洲108家,东南亚14家,逐渐形成覆盖全球的医疗服务网络。公司持续外延并购尚处在培育期和快速发展阶段的眼科医院,未来有望持续为净利率提升做出贡献。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稳健,“1+8+N”战略布局稳定推进为公司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预计2024-2026营收分别为243.74/288.49/340.0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90/51.15/62.0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5/0.55/0.66元,首次覆盖我们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医疗事故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2)商誉减值风险;(4)人力资源及管理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5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