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峰股份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09-26
|
12.03
|
--
|
--
|
14.90
|
23.86% |
|
14.90
|
23.86% |
|
详细
事件:为聚焦主业,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以及对海外资产提质增效的整合计划,为提升格拉默美洲区盈利能力,提高经营效率,9月22日公司的控股子公司GrammerAktiengesellschaft(格拉默)拟以4000万美元的初始交易价格向APCparent,LLC(APCLLC)出售ToledoMolding&Die,LLC.(TMDLLC)100%股权。本次出售TMDLLC100%将对公司本年度业绩造成重大影响,据公司初步核算,预计亏损2.8亿-3.8亿人民币。 格拉默北美TMD剥离落地,公司轻装上阵公司于2018年完成对此次交易标的TMD集团的100%股权收购。TMD主业为汽车热塑性零件领域,与继峰股份主业(座椅扶手、座椅头枕、乘用车座椅、商用车座椅等)协同性较弱。TMD集团近年经营不佳,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4/18.5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12.25/2.63亿元。24H1公司控股子公司格拉默净利润为亏损0.35亿元,其中TMD集团亏损0.97亿元,对公司盈利造成较大拖累。此次交易的买方APCLLC为FirstBrandsGroup,LLC(FBGLLC)的控股子公司;FBGLLC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全球市场销售雨刷器、燃油泵、火花塞、过滤器等各类汽车零部件产品。 剥离TMD集团有助于聚焦主业,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剥离后格拉默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有望得到大幅改善。 近期频获座椅总成定点,在手订单超800亿元2024年以来,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高质量订单加速落地,不仅再次新增原造车新势力客户的新车型订单,而且持续新增多个国内头部主机厂新客户订单,同时还获得海外高端座椅订单,公司成功由国内乘用车座椅供应商转型为全球乘用车座椅供应商。2024年上半年,公司座椅产品实现收入8.97亿元,同比翻数倍增长(去年同期为1.08亿元)。截至24年9月13日,据不完全统计,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共19个,合计订单金额达850-897亿元。根据公司24年已公告的定点来看,项目生命周期多为5-8年,那么当前在手订单预计可实现130.8-138.0亿元的年化收入。相较于公司23全年实现乘用车座椅业务营收6.55亿元,公司该项业务拥有20倍左右的提升空间,增量可观。公司座椅业务加速放量,叠加剥离亏损工厂,有望助力公司业绩逐步腾飞。 投资建议:由于出售TMD对公司24年业绩影响较大,我们调整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0.64/8.44/12.26亿元(原先为3.45/8.23/12.37亿元),对应24-26P/E估值227/17/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客户放量不及预期,最终交易价格可能会高于或低于初始交易价格,本次出售TMDLLC100%的亏损金额仅为公司初步核算数据。
|
|
|
德赛西威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9-24
|
93.65
|
129.85
|
21.48%
|
140.00
|
49.49% |
|
144.50
|
54.30% |
|
详细
事件:公司于9月6日发布了《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含35名)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具体内容包括:募集金额:不超过45亿元(含本数)。 发行数量:不超过公司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30%,即不超过166,501,830股(含本数)。 募集用途:1)德赛西威汽车电子中西部基地建设项目(一期):预计总投资19.6亿元,拟投入18亿元,项目建设期为48个月,主要进行成都厂房建设,用于生产仪表、中控显示屏、座舱域控平台等智能座舱系列产品;2)智能汽车电子系统及部件生产项目:预计总投资29.12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9.8亿元,项目建设期为60个月,主要用于在惠州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招聘高素质且经验丰富的生产及管理人员,扩大汽车电子产品产能;3)智算中心级舱驾融合平台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8.71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7.2亿元,计划在惠州和成都进行建设,建设周期为36个月。其中,智算中心主要为公司目前客户新项目定点订单所涉及的高阶智能化产品开发提供算力支撑;舱驾融合平台研发项目则是对软硬件融合、高阶智能化功能集成以及舱行泊一体化技术进行前瞻性布局。 我们认为,公司此次定增扩产彰显对在手订单以及后续订单的充足信心。截止24H1,公,中西部基地项目在成都正式启动、惠南二期智能工厂正式启用、德赛西威西班牙智能工厂举行奠基仪式,公司正在全球多个地区形成生产制造能力,为后续国内及出海订单增厚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在汽车智能化高景气度的驱动下,公司作为国内域控制器厂商龙头,有望进一步受益。同时,随着公司在海外工厂建设进度的完善,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海外业绩收入,与国内市场齐头并进。预计24-26年公司实现收入285.70/359.81/442.8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0.62/27.18/34.72亿元,EPS分别为3.71/4.90/6.26元/股,给予公司24年PE35X,维持目标价129.8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销量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推进不及预期;产品落地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
|
|
继峰股份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09-20
|
11.74
|
--
|
--
|
14.90
|
26.92% |
|
14.90
|
26.92% |
|
详细
事件:9月13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继峰座椅(合肥)有限公司于近期收到《定点通知函》,继峰座椅(合肥)获得某新能源汽车主机厂的座椅总成项目定点,将为客户开发、生产中、后排座椅总成产品。项目预计2025年8月开始量产,项目生命周期3年,预计生命周期总金额为10亿元。 在手订单超800亿元,营收增长空间可观。2024年以来,公司乘用车座椅业务多个高质量订单加速落地,不仅再次新增原造车新势力客户的新车型订单,而且持续新增多个国内头部主机厂新客户订单,同时还获得海外高端座椅订单,公司成功由国内乘用车座椅供应商转型为全球乘用车座椅供应商,实现了乘用车座椅全球战略0到1的突破。截至2024年9月13日,据不完全统计,公司累计乘用车座椅在手项目定点共19个,合计订单金额达850-897亿元。根据公司2024年已公告的定点来看,项目生命周期多为5-8年,那么当前在手订单预计可实现130.8-138.0亿元的年化收入。相较于公司2023全年实现乘用车座椅业务营收6.55亿元,公司该项业务拥有20倍左右的提升空间,增量可观。为满足以乘用车座椅为核心的新兴业务的拓展,公司持续加码新产能布局。2024年上半年,在公司国内的乘用车座椅生产基地中,合肥基地(一期)、常州基地已如期建成投产,宁波基地、长春基地、天津基地、芜湖基地等按计划已完成布局并投入建设中,公司国内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同时,公司与格拉默也在携手积极探索座椅业务全球化布局,将在欧洲、东南亚建设乘用车座椅生产基地。2024年4月,公司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募集资金11.83亿元,部分用于“以乘用车座椅业务为核心的战略新兴业务的拓展”,加速公司产品扩张和升级,提升产能水平。 战略新兴业务发展迅速,继峰分部营收大幅增长。2024年上半年,继峰分部实现营业收入24.84亿元,同比增长52.00%,主要因为公司以乘用车座椅业务为核心的战略新兴业务发展迅速。公司整体乘用车座椅业务2024H1向客户交付座椅产品8.9万套,实现销售额8.97亿元,同比数倍增长(去年同期为1.08亿元)。出风口业务2024H1实现销售额1.66亿元(去年同期约0.95亿元);乘用车隐藏式门把手和车载冰箱在手订单持续积累,其中车载冰箱业务2024H1实现销售额约2200万元,首次开始贡献收入。公司座椅业务加速放量,有望助力公司业绩腾飞;其余新兴业务持续突破,放量在即,将成公司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3.45/8.23/12.37亿元,对应24-26P/E估值43/18/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客户放量不及预期。
|
|
|
长城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9-04
|
22.06
|
--
|
--
|
33.34
|
51.13% |
|
33.34
|
51.13% |
|
详细
事件: 2024年 8月 30日, 公司发布 2024H1业绩公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914.3亿元,同比+30.7%;归母净利润 70.8亿元,同比+420%。 Q2业绩超预期,单车盈利持续上行。 2024Q2公司实现营收 485.69亿元,同比+18.7%/环比+13.3%;毛利率 21.4%,同比+3.95/环比+1.32pct; 归母净利润 38.5亿元,同比+224%/环比+19.3%。 费用率情况来看, 2024Q2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32%/2.05%/4.58%/-0.52%,同比分别为-0.07/-0.42/-0.24/+0.05pct;环比分别+0.34/-0.29/+0.01/-0.74pct,期间费用率合计 10.43%,同比-0.69/环比-0.68pct。 单车数据来看, ASP 为 17.08万元,环比+1.52万元;单车利润 1.35万元,同比+0.18万元,主要系出口占比提升所致, 24Q2出口销量 10.9万辆,同比+51%/环比+17%,出口占比 38.2%,同比+14.2/环比+4.5pct。 高端化稳步推进,坦克+Wey 销量向上。 2024Q2公司 ASP 达 17.08万元,环比+1.52万元,边际增长趋势明显。作为公司高端化的核心,坦克 24Q2实现销量 6.69万辆,同比+95.9%/环比+35.9%;占公司销量比重 23.5%,同比+12.1pct/环比+5.6pct。精准定位越野 SUV,聚焦“越野+新能源”技术标签,以 HI4-T 为基础,坦克承载了长城高端化的核心。 2024年 2月,坦克700Hi4-T 正式上市,作为当前坦克旗下最高端的产品,有望带动整体品牌持续向上。 Wey 品牌方面, 2024Q2实现销量 1.03万辆,同比-30.4%/环比+6.8%,同比下滑主要系去年同期蓝山 DHT 放量的高基数影响所致。蓝山作为 Wey 品牌高端化的核心单品,去年上市 5天收获订单 5000台,带动整体 5-8月份交付高企。今年 8月份,搭载最新智驾、座舱系统的智驾版蓝山正式开启上市,售价 29.98-32.68万元,性价比优势明显,上市 24H内收获大订超过 8K 台,远超去年表现。蓝山智驾版有望成为带动 WEY 品牌销量向上的核心支撑,同时伴随着长城自研的智能化体系逐步上车,高端化有望加速推进。 出海战略持续推进,加速海外产品导入。 目前,长城汽车拥有全球用户超1400万,海外销售渠道超 1300家。 2024Q2公司实现海外汽车销售 10.9万辆,同比+51.1%/环比+17.2%;出口占比达 38.2%,同比+14.2%/环比+4.5%。 2024年公司加速产品出海, 2024年 1月,魏牌高山 MPV 进入迪拜、 欧拉好猫智利上市; 3月长城汽车亮相泰国曼谷国际车展; 6月长城皮卡山海炮登陆澳洲、 长城炮进入墨西哥市场。同在上半年,坦克 SUV 登陆澳洲、墨西哥、南非、欧亚、中东等市场。 目前公司已在俄罗斯、巴西、泰国建设全工艺整车制造厂,后续依靠产能、产品加速导入海外市场,有望带动出口销量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129.3/170.1/189.8亿元(前值为 24/25年分别 71.5/87.9亿元,根据公司最新经营情况,考虑到公司出口高增、高端化顺利,上调盈利预测)。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14.8/11.3/10.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高端化不及预期,出海推进不及预期。
|
|
|
长安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9-04
|
11.69
|
--
|
--
|
16.35
|
39.86% |
|
16.35
|
39.86% |
|
详细
事件:长安汽车公布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67.23亿元,同比+17.15%;实现归母净利润28.32亿元,同比-63%;扣非归母净利润11.69亿元,同比-5.89%。 2024Q2单季度:降本措施有效,费用率同环比显著下降。1)实现营业收入396.99亿元,同比+28%/环比+7%;归母净利润16.74亿元,同比+145%/环比+4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57亿元,同比+3679%/环比+846%。毛利率13.2%,同比-3.18/环比+1.19pct。费用端情况来看,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59%/2.87%/3.45%,同比-2.14/-1.12/-1.73pct,环比-2.95/-0.60/-0.72pct。期间费用率合计8.14%,同比-4.98/环比-4.39pct。净利率3.5%,同比+2.61/环比+1.19pct。2)Q2公司共销售汽车64.19万辆,同比+5.6%/环比-7.2%。其中自主品牌销售53.3万辆,同比+6.1%/环比-9.6%。 自主新能源转型持续推进。2024Q2自主品牌新能源销售17.0万辆,同比+86%,环比+32%;自主新能源渗透率达到32%,同比+13.7pct,环比+10.1pct。 2024Q2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分别交付4.1/4.4/1.4万辆,环比分别+25%/+23%/-0%。 2024H2新车周期,持续完善新能源产品布局。下半年新车周期持续,深蓝S07华为版已于7月25日上市,后续深蓝S05/L07、启源e07、阿维塔07等产品有望上市,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 2024全年出口目标48万辆。2024H1自主品牌海外销量22.9万辆,同比+75%。长安汽车计划到2030年在海外市场构建20余个本地化营销组织,海外网点数量突破3000家。2024年公司将在东南亚市场导入阿维塔11、Lumin、CD701等7款以上新能源产品。在欧洲市场,将导入阿维塔11、深蓝S7等5款,并加快进入澳新、南非、以色列等空白市场。 华为股权合作落地,技术赋能值得期待。2024年华为车BU成立新公司引望,基本覆盖原车BU的核心能力。8/19长安公告阿维塔购买10%引望股权,成交金额115亿元。股权合作落地后华为智能化技术有望充分赋能相关车型;此外车BU2024年上半年已经扭亏为盈,后续有望贡献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6、114.0、127.2亿元(前值为24/25年分别86.9/129.8亿元,考虑到行业价格战剧烈,我们小幅下调盈利预期)。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4、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华为合作进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
|
新泉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9-03
|
38.00
|
--
|
--
|
55.98
|
47.32% |
|
58.50
|
53.95% |
|
详细
受汇兑损益影响,24Q2业绩短期承压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4H1公司实现营收61.64亿元,同比+33.07%;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9.46%;扣非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9.48%。 公司24H1毛利率19.98%,同比+0.12pct;24H1净利率6.62%,同比-1.49pct。24Q2公司营收31.17亿元,同比+26.74%/环比+2.30%;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7.66%,环比+1.13%。公司24Q2毛利率19.86%,同比-0.07pct/环比-0.25pct;24Q2净利率6.58%,同比-2.44pct/环比-0.08pct。24Q2公司三费费用率(不含研发)7.64%,同比+3.46pct/环比-0.14pct。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达1.63%/4.38%/1.63%,同比-0.31pct/-0.02pct/+3.79pct;研发费用率3.73%,同比-0.31pct。费用率增长较多主要系汇兑损益影响,24Q2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04亿元/环比增长0.33亿元。分业务看,24H1仪表板总成收入40.8亿元,同比+35.48%;顶柜总成收入0.7亿元,同比+54.7%;门板总成收入9.3亿,同比+18.7%;内饰附件收入2.1亿,同比+13.4%;保险杠总成收入1.4亿,同比+387.2%;外饰附件收入0.96亿,同比+147.8%。 核心客户销量向好,带动公司营收高增奇瑞、吉利、理想、国际知名品牌电动车企业等均为公司重要客户。24H1奇瑞累计销量110万辆,同比+48.4%;24q2奇瑞销量57.1万辆,同比+38.9%/环比+7.8%。24H1吉利累计销量95.6万辆,同比+37.7%,并将全年销售目标从190万辆提升至200万辆;24q2吉利销量48万辆,同比+29.2%/环比+0.9%。24H1理想累计销量18.9万辆,同比+35.8%;24q2理想销量10.9万辆,同比+25.5%/环比+35.1%。 积极进行基地建设,加速国际化战略24H1,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上海研发中心项目、汽车饰件智能制造合肥基地建设项目以及上海智能制造基地升级扩建项目(一期)的建设。海外方面,公司积极推进海外子公司墨西哥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向斯洛伐克新泉增加投资4500万欧元,以满足斯洛伐克新泉新增定点项目的产能扩充;在美国特拉华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设立了子公司,开拓美国市场业务,公司国际化战略得到进一步推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45/13.51/17.15亿元,对应24-26PE估值18/14/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
双环传动
|
机械行业
|
2024-09-02
|
20.26
|
--
|
--
|
30.32
|
49.65% |
|
33.18
|
63.77% |
|
详细
公司发布公告, 24H1实现营收 43.2亿元, 同比+17.3%, 归母净利润 4.7亿元, 同比+28.3%,扣非归母净利润 4.5亿元, 同比+32.9%;对应 Q2实现营收 22.5亿元, 同比+18.6%,环比+8.4%, 归母净利润 2.5亿元, 同比+27.4%,环比+13.7%, 扣非归母净利润 2.4亿元, 同比+31.1%,环比+16.0%。 分业务看, 公司乘用车齿轮/智能执行机构/商用车齿轮/工程机械齿轮/减速 器 及 其 他 / 摩 托 车 齿 轮 / 电 动 工 具 齿 轮 业 务 营 收 分 别 为23. 6/ 2. 8/ 4. 6/ 3. 2/ 2. 6/ 0. 5/ 0. 7亿 元 , 同 比+28.5%/+82.2%/+3.8%/-8.3%/-18.5%/+14.5%/+0.2%,增长主要来自于乘用车及智能执行机构业务,其中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同比+40.3%,市占率持续提升。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智能执行机构在扫地机、智能汽车、无人机、 eBIKE等智能终端的应用,目前已实现智能办公、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及未来生活 四 大 核 心 场 景 覆 盖 , 是 公 司 未 来 重 要 的 成 长 点 之 一 。 公司 24Q2毛利率为 22.8%, 同比+1.3pcts, 环比+0.2pcts,净利率为 11.6%,同比+0.6pcts,环比+0.5pcts,净利率持续增长创近年新高,我们认为一方面来自于内部降本增效成果,另一方面来自于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主要业务乘 用车 /商 用车 24H1的毛 利率 分别为 23.4%及 26.3% ,同比+3.1/+1.4pcts, 利润率显著增长。 24Q2的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96%/3.36%/4.68%/0.31%, 同比-0.03/-0.4/-0.2/+0.95pcts,费用端基本有所下降。 经营亮点: 1) 外延, 打开成长空间: 技术拓展,在稳定乘用车齿轮大单品的基础上,公司迭代开发新型同轴减速箱齿轮技术, 竞争力以及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 海外市场拓展, 24H1海外收入 6.2亿元, 同比+27.8%,收入占比仅 14%, 公司正在加快海外匈牙利基地的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齿轮业务的全球化布局,后续有望凭借综合竞争优势承接欧洲传统车企及总成厂商转型需求。 产品拓展,公司一方面积极推动智能执行机构齿轮下游的产品应用,全面覆盖智能生活场景,同时坚定布局工业增/减速机,力求突破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2) 内修,降本增效: 公司一方面致力于提升内部运营管理效率, 通过精细化管理、流程优化以及采购降本以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同时,公司构建了以生产自动化及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制造系统,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另外, 公司成立了装备研究所,旨在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进行研究及二次开发,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实现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对设备理解的同时全面提升使用效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4/25/26年营收分别为 96.9/112.1/129.8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0.5/13.5/16.5亿元,对应 PE 为 15.2/11.8/9.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
|
|
沪光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4-08-30
|
23.11
|
--
|
--
|
28.56
|
23.58% |
|
37.88
|
63.91% |
|
详细
24H1业绩高于预告中值, 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公司发布 2024年半年报, 24H1公司实现营收 34.18亿元,同比+142.03%; 归母净利润 2.55亿元(预告中值 2.5亿元),大幅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 2.45亿元(预告中值 2.4亿元),大幅扭亏为盈。公司 24H1毛利率15.37%,同比+4.21pct; 24H1净利率 7.46%,同比+10.37pct。 24Q2公司营收达 18.85亿元,同比+148.87%/环比+22.97%;归母净利润达1.54亿元,同比大增,环比+53.03%。公司 24Q2毛利率达 16.51%,同比+4.98pct/环比 2.55pct; 24Q2净利率达 8.18%,同比 10.31pct/环比 1.61pct。 24Q2公司三费费用率(销售、管理、财务) 达 4.02%,同比-2.98pct/环比0.41pct,费用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67%/2.46%/0.88%,同比+0.22pct/-2.17pct /-1.03pct,研发费用率4.24%,同比-2.38pct。 核心客户放量助力腾飞,新车型接力上市赛力斯为公司核心客户,问界系列 24Q2销量 9.8万辆,同比大增 743.6%,环比增长 19.0%, 其中定位高端的问界 M9在售价 50万以上汽车销量排行榜中自 24年 4月至 24年 7月连续排名第一。 8月 26日, 问界新 M7Pro正式上市,官方售价 24.98万-28.98万元。后续,问界 M9五座版也有望推出, 对于常规人数的家庭来说,大五座或许比第三排更具吸引力。新车型的接力上市,有望持续拉动赛力斯销量,从而带动公司的业绩增长。 开拓国内外优质高端客户资源, 高压连接器取得突破2024年上半年,公司陆续取得了极氪 EX1E 低压线束、北京奔驰·MBEA-M高压线束、集度 MARS MCA、 Venus 800V 充电线、极氪 SEA-RSEA-R 高压线束等项目定点;分别实现了上汽通用·凯迪拉克 XT5低压线束、集度·Venus 低压线束、 L 汽车 W01低压线束、北京奔驰 BR254/214高压线束、L 汽车 X01B/X02B 高压线束、上汽智己 S12L 高压线束等项目量产。 公司产品客户覆盖率正在获得持续提升,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4H1公司实现了 40A~600A 全系高压连接器、充电插座、定制高压部件的产品研发,并提供整车高压连接器选型设计全套解决方案,已达批量生产交付能力。目前高压连接器产品已在赛力斯、上汽等整车客户上实现搭载。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04/7.04/9.02亿元,对应 24-26PE 估值 20/14/11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
江淮汽车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8-27
|
20.25
|
24.93
|
--
|
23.37
|
15.41% |
|
47.28
|
133.48% |
|
详细
公司简介: 业务全面的老牌国资车企,主业向上江淮汽车前身是 1964年成立的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 多年深耕汽车领域。 目前已成为一家集商用车/乘用车/动力总成研产销服于一体、涵盖汽车出行/金融服务等众多领域的综合型汽车企业集团,包括“钇为”、“思皓”、“瑞风”、“JAC”等品牌。 自主业务: 聚焦核心主业,出口&商用车是业绩强支撑点。 1)出口: 先发优势明显,成为销量重要增长点。 公司深耕出口 30余年,海外布局超 130个国家和地区,渠道布局优势明显。 2023年出口近 17万辆,同比增速 48%,境外及港澳台地区收入占比达 58%,首次超过国内,海外毛利率 9.85%,连续 2年同比增长。 2)商用车: 轻卡伴随行业复苏,有望回归历史均值。公司为轻卡行业龙头之一,市占率稳居前列。受 2020年销量透支及疫情影响, 国内销量连续两年下滑。 当前国四淘汰+超载治理+需求透支基本出清,国内轻卡行业景气度持续修复,江淮作为行业龙头或将充分受益,销量及毛利率有望回归历史区间。 3)乘用车: 车型精简&产能利用率提升,毛利率有望持续改善。 2018-2022年, 受到行业竞争格局影响,乘用车业务毛利率始终在 4%以下,甚至一度为负。伴随公司车型精简策略推进、重磅新车的上市, 同时出口和资产处置提升产能利用率,单车折旧摊销等可变成本的收缩,公司毛利率有望持续改善。 尊界智选业务: 华为品牌力+江淮高端制造能力,豪华车格局或将重塑从华为智选车业务定位来看,江淮尊界聚焦豪华品牌,具备稀缺性。从市场格局来看, 2023年 60万元以上市场总量约为 60万辆,其中进口占据绝对优势。作为目前华为定价最高的问界 M9(均价 55W),上市 7个月累计大定突破 11万台, 7月份交付 1.8万台。证明华为在高端车市场,依靠其渠道、产品和技术具备明显的品牌力。同时江淮在给蔚来代工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高端智能制造经验。 华为技术和品牌力的全面赋能, 叠加江淮制造端能力,江淮智选车业务有望成为自主豪华标杆。 大众安徽:大众新能源转型的重要支点,有望持续贡献投资收益大众对大众安徽持股 75%,同时具备运营管理权,是大众集团在华布局的又一极点。根据协议约定,合资公司到 2025/2029年目标产量分别为 20-25万辆(总收入 300亿元)、 35万-40万辆(总收入 500亿元)。作为大众在中国实现电动化转向、本土化研发和全球化制造的核心,具备长期空间。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 8.0、 12.0亿元, 对应当前股价, PE 分别为 342、 56、 38倍。 按照我们预测的 2024年营业收入 495亿元, 1.1X PS,给予目标市值 544.5亿元,对应目标价24.93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车型上市时间不及预期、出口销量不及预期、联营企业大众安徽盈利不及预期,测算具有主观性,近期有交易异动等。
|
|
|
星宇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8-12
|
124.82
|
139.93
|
2.45%
|
126.50
|
1.20% |
|
162.18
|
29.93% |
|
详细
自主车灯龙头,市占率稳步提升。自1993年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车灯行业,是当前国内领先的汽车车灯总成制造商和设计方案提供商。目前公司产品包括前照灯、后组合灯、雾灯、室内灯、氛围灯以及其他小灯等,同时横向拓展控制器类产品,积极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上市车灯企业,凭借丰富的产品和经验,抓住LED加速渗透的机遇,市场占有率从2018年的6%提升至2021年的14%。随着智能化车灯加速应用,公司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 行业趋势:智能化加速渗透,国产替代加速。车灯的属性从照明逐渐演变为兼具交互、设计等多重属性的智能化车灯,单车价值量不断提高。随着电动智能化浪潮来临,自主品牌凭借历史的技术积累、优异的成本管控能力、强劲的配套研发能力、完善的配套服务,加快国产替代进程。 客户切换到新能源&全球化,车型放量有望贡献收入增量。1)公司核心客户已经切换到以华为智选、蔚小理、极氪等强势自主新能源品牌,收入有望伴随其销量的增长而增长。2)以区位优势明显、出口欧盟的重要国家塞尔维亚为跳板,切入BBA等欧洲中高端供应链。2023年注册成立墨西哥星宇和美国星宇,全球化发展有望复刻日本小糸。 产品持续升级,ASP向上。从光源技术角度来看,前照灯升级路线为卤素-氙气-LED大灯,ASP由400元-800元-1600元;从功能实现角度来看,车灯升级路线为AFS-ADB-DLP,ASP由1500元-3000元-15000元以上,车灯单价逐步提升。公司前瞻布局,2014年就已实现AFS研发,不断推进产品由AFS向ADB、OLED、DLP等智能车灯方向升级。以公司独供的问界M9DLP车灯为例,鸿蒙智行APP显示其价值为3万元。 量价齐升叠加供应链一体化,利润率有望提升。公司投资建设上游模具工厂和电子工厂,供应链一体化布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司成本优势。叠加如前所述的业务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ASP提升,公司利润率有向上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8/19.0/23.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4/19/15倍。公司客户切换到新能源&全球化后,车型放量驱动营收增长;同时产品升级拉升ASP、规模效应+供应链一体化,利润率有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放量不及预期、定点量产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毛利率恢复不及预期等风险。
|
|
|
贝斯特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8-12
|
14.05
|
--
|
--
|
15.10
|
7.24% |
|
22.35
|
59.07% |
|
详细
24H1营收同比+10.06%, Q2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创历史同期最佳公司 8月 7日发布 2024半年报, 2024H1公司实现营收 6.97亿元,同比+10.06%;实现归母净利润 1.44亿元,同比+10.86%。其中 2024Q2单季度实现营收 3.54亿元,同比+8.97%/环比+3.24%;实现归母净利润 0.74亿元,同比-2.18%/环比+7.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68亿元, 同比+10.17%/环比+1.91%。 其中公司的主要业务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 6.29亿元,同比+8.14%,毛利率为 32.7%,同比+0.26pct。 24Q2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34.2%,同比-1.8pcts,环比-1.3pcts; 费用率(销售、管理、财务)为 8.61%,同比+0.5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0.5%,同比+0.03pct;管理费用率(不含研发) 为 8.8%,同比-0.77pct;财务费用率为-0.7%,同比+1.25pct。 研发费用率为 4.3%,同比+0.17pct。 三梯次产业的战略布局持续推进,设立泰国生产基地,加速全球化公司第一梯次产业为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等各类精密零部件,是公司稳健发展的压舱石。 公司通过 PDCA 四级循环,聚焦重点指标、积极持续改进,加快提升短板,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原有竞争力。 公司第二梯次产业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全资子公司“安徽贝斯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已于 2024年 5月底圆满竣工。同时,2024年 5月,公司为深化国际市场布局,在泰国投资设立了“BYH NEW TECHNOLOGYCO.,LTD.”, 生产第一和第二梯次相关产品。 公司第三产业为直线滚动功能部件。 公司发挥在工装夹具、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优势, 切入“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汽车传动”等新赛道。 全资子公司宇华精机生产的高精度丝杠副和导轨副产品已经应用于国内知名机床厂商的部分型号机床上, 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宇华精机还不断拓展直线运动部件的应用领域,包括:自主研发了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线性执行器核心部件——标准式、反转式行星滚柱丝杠等;以及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EHB 制动系统和 EMB 制动系统的多款滚珠丝杠副。 首次进行年中分红,积极回报股东公司积极回报全体股东,与股东分享公司经营发展的成果, 将进行首次年中分红: 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0.3元(含税),合计现金分红约为 1500万元。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实现营收 16.64/21.28/25.3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3.38/4.51/5.54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爬升不及预期; 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
瑞鹄模具
|
机械行业
|
2024-08-09
|
27.86
|
--
|
--
|
28.50
|
2.30% |
|
36.70
|
31.73% |
|
详细
设立新加坡子公司,加速海外布局8月5日,公司发布公告,根据发展及战略规划需要,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瑞鹄模具新加坡有限公司(RAYHOOMOTORDIESSINGAPOREPTE.LTD.)”,注册资本100万美元,公司已于近期取得了《企业境外投资证书》及《境外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并于近期完成在新加坡的相关注册登记。本次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有利于公司未来拓展国际业务,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发展。 奇瑞销量高增,智界R7预计9月上市,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增量公司与奇瑞深度合作:奇瑞汽车是公司重要客户之一,也是公司股东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作为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唯一实现新能源车、燃油车“双增长”;国内、海外市场“双增长”的汽车企业,奇瑞7月份继续发力,销售汽车195,759辆,同比增长30.1%;其中,出口90,281辆,同比增长16.8%;新能源销量45,370辆,同比增长254.5%;1-7月份,累计销售汽车1,296,380辆,同比增长45.4%。奇瑞汽车近年业务发展迅速,新车型研发、新工厂建设等资本开支增加,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公司作为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业务受益较大,因此高速增长。同时,奇瑞较强的出海势头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奇瑞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的新车型R7有望于9月上市,该车型为鸿蒙智行旗下首款轿跑SUV,搭载华为最新的ADS3.0智驾系统、鸿蒙智能座舱和途灵平台。近几月,鸿蒙智行销量稳步提升,7月交付超44000辆;R7有望延续鸿蒙智行热度,从而使得奇瑞汽车及其供应链进一步受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3.49/4.34/5.68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16/13/10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等持续上涨、公司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
|
道通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4-08-08
|
23.54
|
--
|
--
|
24.58
|
2.67% |
|
40.29
|
71.16% |
|
详细
1、扣非归母净利润超业绩预告,公司控费进展较好公司发布半年报,2024H1实现营业收入18.42亿元,同比增长27.22%,2024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79亿元,同比增长31.98%;H1实现归母净利润3.87亿元,同比增长104.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增长52.59%。24年H1汇兑损益同比大幅下滑,扣除汇兑损益的影响后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3.26%,公司经营质量提升程度超预期。 毛利率方面,公司2024H1毛利率为56.28%,同比增长2.16pct。分业务看,公司2024H1传统维修业务毛利率62.70%,数字能源业务毛利率38.86%,相较2023年全年毛利率分别增长0.88pct和5.21pct。我们判断新能源业务毛利率提升是直流充电桩的占比提升导致。 费用率方面,公司三费37.16%,同比下降3.04pct,验证公司费控成效显著。2024H1公司销售费用率13.63%,同比下降1.78pct;公司2024H1研发费用率为16.43%,同比下降0.67pct,且2024H1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5.91%,同比下降4.22pct,如果考虑资本化研发投入,公司整体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57pct。我们预计由于充电模块等研发项目进展顺利,研发资本化率下降的同时费用率会持续得到有效控制。 2、诊断业务Q2加速,数字能源业务稳步高速增长环比超30%分业务看,数字能源业务收入3.78亿元,同比增长92.37%,数字维修业务收入预计为14.38亿元,同比增长18.04%,其中汽车综合诊断产品实现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1.78%;TPMS实现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33.83%;ADAS标定实现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23.97%;软件服务实现收入2.11亿元,同比增长26.32%。 从单季度看,2024Q2单季度数字能源业务收入2.18亿元,环比增长36.25%,2024Q2单季度数字维修业务收入7.50亿元,环比增长9.01%。公司数字能源业务环比稳步高速增长,确保了公司处于完成全年目标的轨道上。 3、充电桩出海有较大潜在机会,公司受贸易摩擦影响概率较低特斯拉大幅放缓充电网络的扩张步伐,这会导致让出部分充电桩市场空间。 根据“美国国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NEVI)计划,美国各州必须在2022年8月1日之前向能源和交通联合办公室提交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部署计划,增加北美充电桩建设需求。我们认为道通作为稀缺的已在海外行成规模的充电桩企业,有望成为核心受益标的,且考虑已经建立成熟的海外供应链体系,受到贸易摩擦影响概率较低。 盈利预测:公司直流充电桩加速放量且降本增效进展顺利,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42.82/54.28/62.35亿元,归母净利润5.25/7.80/9.13亿元,对应当前PE20.25/13.64/11.6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政策性风险。
|
|
|
松原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4-08-02
|
27.08
|
31.75
|
1.15%
|
27.24
|
0.59% |
|
37.00
|
36.63% |
|
详细
自主被动安全龙头,国产替代成长可期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从事汽车被动安全业务,深耕汽车安全被动系统二十余载,主要产品包括安全带总成及零部件、特殊座椅安全装置等。随着产品矩阵的进一步完善,公司业务拓展至方向盘和气囊产品。 公司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一级供应商,2023Q1吉利/奇瑞/长城/上汽通用五菱/中国一汽占公司收入比重为 25.61%/14.26%/9.94%/8.64%/4.11%,客户资源优质, 2024年 4月和 7月公司接连披露获得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商的定点通知书,为客户平台车型提供整车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产品,全球化进程加速。 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从 2017年的 4.26亿元,持续提升至 2023年的 12.8亿元, 6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20%。公司近年来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系公司持续拓展新客户、提升原有客户配套比例以及拓展新产品。 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98亿元,同比增长 68%,“气囊+方向盘”业务成长提速。 安全产品及自主客户持续放量,“气囊+方向盘”成长提速受益于安全带总成产品的销量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安全带总成产品的 ASP持续增长。安全带总成及零部件 ASP 由 2017年的 38.61元稳健增长至 55.41元。 公司积极扩建产能,提升供给能力。公司拟发行可转换债券募资总额不超过 4.1亿元。项目达产后, 预计将新增方向盘总成产能 130万套及气囊总成产能 400万套。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公司现有客户如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大通,以及潜在客户如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均在安徽省内及周边地区有所布局,结合合肥地区汽车产业的集聚优势,本项目建成后将能够形成快速响应、快速供货的产业链协同效益,减少物流成本及供应链风险。 气囊+方向盘产品的拓展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单车配套价值量水平。 2023年公司安全气囊产品单价达到了 157.85元,而方向盘产品单价为 151.64元,均达到了 2023年公司安全带产品单价的 2倍以上。安全产品及自主客户持续放量,“气囊+方向盘”成长提速。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4-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2.86/3.52/4.70亿元,对应 PE 为 23/19/14倍, 公司安全产品及自主客户持续放量,“气囊+方向盘”成长提速,给予 24年 PE 估值 25-30x ,对应目标价 31.75-38.1元,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上涨的风险,财务风险等。
|
|
|
飞龙股份
|
交运设备行业
|
2024-07-30
|
9.13
|
--
|
--
|
9.39
|
2.85% |
|
11.51
|
26.07% |
|
详细
主营业务保持稳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3.67亿元,同比+21.00%;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29.24%;扣非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30.74%;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毛利率为19.32%,同比-1.91pct。公司费用管控效果明显,公司2024年上半年三费费用率(销售、管理、财务;不含研发)为6.01%,同比-1.36pct。 从单季度看,公司2024年Q2单季度营业收入11.26亿元,同比+11.50%,环比-9.19%;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12.90%,;扣非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8.4%。 从各项业务看,2024年上半年发动机热管理重要部件业务收入9.18亿元,同比+17.07%,毛利率为18.96%,同比-0.71pct;发动机热管理节能减排部件部件业务收入11.79亿元,同比+20.84%,毛利率为19.75%,同比-3.66pct;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和液冷数据中心、储能及光伏系统冷却部件与模块业务收入2.16亿元,同比大增57.16%,该业务主要包括电子水泵系列产品和温控阀系列产品;毛利率18.68%,同比+4.66pct;非发动机其他部件业务收入0.39亿元,同比-17.63%,毛利率22.37%,同比-0.80pct。 基本盘稳固,持续拓展热管理和民用领域,新业务高速成长公司以机械水泵、排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壳体等发动机热管理业务为基础,保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在汽车产业链中,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传统汽车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市场,并出口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目前主要客户有190多家,服务全球近300个工厂和基地。 2024年上半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费不断攀升等不利因素下,公司利用自身品牌优势,持续深耕主营业务,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主营业务保持稳健。 公司未来以电子水泵系列和温控阀系列产品为主攻方向,拓展电磁阀、热管理集成模块等产品。应用范围也将由汽车扩展至充电桩液冷、5G基站、通信设备、服务器液冷、IDC液冷、人工智能液冷、氢能液冷;风能太阳能储能液冷;现代化农业器械、大型机械装备工业液冷等热管理相关领域。 新业务上半年收入2.16亿元,同比大增57.16%,该领域将成为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53.24/65.19/76.8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72/4.92/6.1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4-2026年PE为15/11/9倍。汽车节能减排龙头加速新能源模块和民用领域业务增长,业绩有望迎来重要拐点,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行;宏观经济波动;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产能爬升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