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胡偌碧

国盛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680519010003...>>

20日
短线
26.32%
(第418名)
60日
中线
5.26%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诺泰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6-25 77.10 -- -- 80.60 4.54% -- 80.60 4.5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H1归母净利润1.8~2.5亿元(同比+330%~497%,下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2.5亿元(+319%~481%);经测算2024Q2,归母净利润预计1.14~1.84亿(+443%~776%),扣非归母净利润1.15~1.85亿元(+475%~825%,环比+77%~185%)。 多肽原料药持续发力,利润端远超预期。公司2024H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已超过2023年的1.68亿元,该业绩大幅超过市场预期。据公告公告,业绩增长得益于自主选择产品,考虑到目前流感非高发期,奥司他韦非旺季,我们认为利润的贡献主要来自多肽原料药,尤其是GLP-1原料药。若根据中报业绩进行线性外推,我们预测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将达到3.6~5亿元(同比+114%~198%)。 GLP-1系列多肽供不应求,市场持续高景气。GLP-1市场持续增长,2022年GLP-1药物销售额已高达225亿美元,2023年迅速增长至370亿美元(同比+64%),2024年有望再创新高。据摩根大通预测,2032年GLP-1市场规模将达到71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刺激着后来者涌入。头部厂家诺和诺德、礼来等也纷纷积极投资扩产,缓解产能压力。 大力推进车间建设,持续释放多肽业务产能。公司连云港工厂已有2个多肽原料药生产车间,其中第三代车间(106车间)已投产,司美格鲁肽等多个长链修饰多肽原料药单批次产量已超10公斤,多肽原料药总产能已达吨级。 BD能力决定着发展上限,董事长挂帅BD团队,赋能公司发展。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强BD团队的建设,积极吸纳海内外优秀人才,通过矩阵式布局提升市场份额,全面覆盖中国、欧美及亚太市场,并持续开拓巴西、希腊、意大利等地重要客户。 以多肽原料药为核心,前瞻性布局获先发优势。截至2023年,公司已完成16个原料药品种的国内注册和12个原料药品种的美国FDA注册,管线涵盖司美、利拉、替尔泊肽、兰瑞肽、胸腺法新等多肽大品种。2023年司美、利拉等原料药先后获得FDA的FAletter。待2026年中国司美的专利到期时,仿制药客户将从研发和申报阶段转向商业化阶段,市场需求将迎来首个大增长点,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值得重点关注。乘GLP-1市场增长东风,公司业绩有望持续攀升,我们持续重点看好。 盈利预测:我们看好公司客户持续拓展,自主产品随下游客户产品逐步上市而加速放量。结合业绩预告上调盈利预测,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亿元、5.39亿元、8.27亿元,分别同比130%、44%、54%,对应PE分别为35X、24X、1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销售不及预期,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恩华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6-14 22.86 -- -- 24.62 7.70% -- 24.62 7.70% -- 详细
恩华药业发布 2024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激励股票数量: 876.16 万股,约占公告当日公司股本总额的 0.8696%;授予激励对象:共计 860 人,包括董事、总经理孙家权 7.64 万股,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段保州 4.32 万股,财务总监李岗生 4.32 万股,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员工 857 人共 859.88 万股;授予价格:每股 11.51 元;授予业绩考核目标: 以 2023 年合并报表归母扣非净利润为基数, 2024-2026年度公司扣非净利润相对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15%、 33%、 56%(剔除激励计划涉及股份支付费用影响) 。 股权激励费用摊销:预计 2024-2027 年摊销费用分别为 2844.23 万元、4225.72 万元、 2031.60 万元、 650.11 万元;总计摊销费用 9751.66 万元。观点: 规划后续三年发展目标, 业绩加速趋势确立根据公司发布激励计划考核目标推算, 2024-2026 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目标分别不低于 15%/16%/17%,对应目标值分别为 11.7/13.5/15.8 亿元(剔除激励费用) ,业绩加速预期明确,体现公司对后续经营的充分信心。激励计划有望激发管理团队的积极性,提高公司经营效率,降低代理人成本,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大品种接连获批放量、项目合作充分发挥 CNS 用药销售能力,助力公司发展进入加速新阶段。 新产品上量方面, 选择性阿片μ受体激动剂 TRV-130 已获批上市、纳入医保目录, 预计峰值销售有望超过 10 亿元;戊乙奎醚、舒芬太尼、 盐酸阿芬太尼、羟考酮注射液、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等新品正在快速上量。 大品种将进一步抬升公司业绩空间;项目合作方面, 2024 年 2 月公司引入 TEVA 公司 VMAT2 抑制剂氘丁苯那嗪片,预计 2024-2028 年内完成销售额 20-25 亿元。 新品加速放量有望持续改善公司产品结构,合作项目进一步丰富产品梯队, 看好公司夯实中枢神经系统用药领域领导地位。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目前公司几个核心产品还在持续放量,叠加 TRV130 上量、与TEVA 合作的安泰坦加成,后续业绩有望逐季提升。 根据公司经营现状,我们略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17 亿元、 14.71 亿元, 18.10 亿元,增长分别为 17.4%、 20.8%、 23.1%,对应 PE 分别为 19x, 16x, 13x。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获批进度低于预期;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产品销售不达预期风险
康恩贝 医药生物 2024-06-06 5.36 -- -- 5.54 3.36% -- 5.54 3.36% -- 详细
战略规划清晰,下半年有望迎来业绩拐点。未来五年公司继续坚守以中药大健康为核心主业的产业发展战略,并以中成药、中药饮片为发展重点,将公司资源主要集中在全品类中药业务的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整合上。受外部环境变化及感冒发烧药需求影响,公司2023年业绩季度间呈现前高后低趋势,今年Q1高压力状态已过,业绩有望逐季改善。 国改深化推进,“整合+提效”有望持续兑现。公司混改实施三周年,通过低效、无效资产的处置,以及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现整体经营呈现稳健向好趋势,财务状况达历史最佳状态。此外,公司明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完成1-2家中药大健康企业的并购重组项目,今年有望落地兑现。 持续加大品牌建设,基药目录潜在催化。公司聚焦核心主业,持续推进大品种大品牌工程,2023年销售过亿品种17个,其中肠炎宁系列规模近13亿,“康恩贝”牌健康食品5.7亿,金笛为3-5亿品种。此外,“至心砃”牌麝香通心滴丸等产品学术研究扎实,有望进入新一版基药目录。公司产品梯队丰富,在品牌战略推动下,有望持续贡献业绩增长。 重视中药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加大。4月28日国内首个中药双层口腔贴片葵适达黄蜀葵花总黄酮口腔贴片上市,为1.2类中药创新药,已经纳入2023年国家医保目录,国内口腔溃疡药物市场整体规模16亿元,产品未来潜力较大。此外,公司2.1类新药清喉咽含片目前处于注册审评阶段;公司并获批中药1.2类新药临床批件——洋常春藤叶提取物及口服液,创新成果有望逐步落地。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3.12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18.8%,占工业营收比例达5.29%。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当前位置低估值,业绩有望逐季改善,叠加国改提质增效+外延并购+中药创新+基药准入等潜在催化,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为7.6、8.47、9.35亿元,增长分别为28.5%、11.4%、10.3%,PE分别为17.6x,15.8x,14.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集采风险、中药材涨价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众生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5-17 14.35 -- -- 14.64 2.02%
14.64 2.02%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11亿元,同比-2.45%;实现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18.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1.45%。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9亿元,同比-21.27%;实现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1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47亿元,同比-85.85%。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1亿元,同比-14.15%;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6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2亿元,同比-43.58%。2023年公司利润承压主要是:1)复方血栓通系列产品中选全国中成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随着各省份陆续执标,受集采降价影响,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下降;2)由于上游中药材价格上涨,公司去年整体医药制造成本同比增加,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费用结构持续优化,不断重视研发投入。2023公司毛利率为58.6%,同比下降6.26pct,主要受中成药带量采购以及上游中药材价格上涨影响。从费用端看,2023年期间费用(含研发)同比减少1.96亿元。公司销售费用率为34.09%,同比下降3.28pct;公司研发投入连续多年超过营业收入的8%,2023年研发投入占全年营业收入超12%,研发费用率为4.88%;管理费用率为5.96%,同比微降0.45pct。 中药为基、创新引领,打造公司长期核心竞争力。公司夯实处方药核心业务领域,着力保障核心产品市场份额稳定、提升创新药商业化能力以及提升重点潜力品种销售贡献,其中复方血栓通系列产品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中选,有望取得产品使用量的提升,提高公司市场份额和主导地位。在创新方面,公司已有1个创新药项目获批上市(来瑞特韦片,治疗新冠病毒感染),1个创新药项目的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昂拉地韦片,治疗甲型流感),6个创新药项目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长效GLP-1类药物RAY1225注射液,目前处于II期临床试验阶段,双周制剂,具有GLP-1受体和GIP受体双重激动活性,拟用于降糖、减肥、代谢综合征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ZSP1601片目前处于IIb期临床研究,是国内第一个获批临床拟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的小分子创新药物。公司已建立多模式良性循环的研发生态体系,构建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有效补充的研发模式,研发成果有望逐步兑现,带动公司业绩长期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0亿元、4.43亿元、5.28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6.9%,23.0%,19.0%。对应PE35/29/24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中成药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珍宝岛 医药生物 2024-05-16 12.75 -- -- 13.30 4.31%
13.30 4.31% -- 详细
事件:珍宝岛发布 2023 年报&2024 一季报。 2023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1.44 亿元(同比-25.5%),归母净利润 4.73 亿元(同比+155%),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 3184 万元。 非经常性损益 5.05 亿元,其中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 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 4.66 亿元。 单 Q4,实现营业总收入-2.92 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 317 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 2.28 亿元。 2023Q1,实现营业总收入 11.18 亿元(同比-27.10%),归母净利润 2.93 亿元(同比+15.43%),扣非归母净利润 2.82 亿元(同比+18.23%) 。2023 年经营稳健,中药制剂、化药制剂表现亮眼。 分行业来看,公司工业收入 19.76 亿元(同比+84.79%), 工业板块毛利率同比提高 3.14pct,至 64.37%。 公司商业及药材销售收入 11.08 亿元(同比-64.6%),板块毛利率为 3.51%, 同比微增 0.17pct。 分产品来看, 中药、化学制剂表现亮眼, 2023 年中药制剂收入 16.04 亿元(同比+84.06%) , 化学制剂板块收入 3.47 亿元(同比+51.41%) ;药品贸易收入 3.08 亿元(同比- 3.92%), 中药材贸易收入 7.95 亿元(同比-71.68%) 。“中药为主、中西并重”, 集采放量有望带动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截至 2023年 12 月 31 日,公司拥有生产文号 160 个,共 129 个品种, 其中医保品种 82 个,基药品种 31 个, 中药保护品种 3 个( 血栓通胶囊、复方芩兰口服液和小儿热速清糖浆) , 独家品种 4 个( 复方芩兰口服液、血栓通胶囊、灵芪加口服液和复方白头翁胶囊) ,形成了涵盖心脑血管、抗病毒、呼吸系统、儿科等大品类和中药优势领域的产品矩阵。 血栓通胶囊在京津冀“3+N”集采中中选, 2024 年销量有望提升;复方芩兰口服液、小儿热速清糖浆有望进入基药目录,带来潜在增量。中药材贸易进一步聚焦,提升珍宝岛核心竞争力。 公司利用全国“N+50”的战略布局,在全国七大道地药材产区设立产地办事处, 从 200 余种常用大宗品种中,筛选出 68 个核心品种, 进行适时采购和销售,对于优势品种进行提前采购建仓,保证货物优质优价。 2023 年公司通过联建等方式新增办事处 2 个,合建种植基地 1 个、加工基地 1 个,截至目前已完成16 个产地办事处的合作建设, 4 个种植基地、 10 个道地药材加工基地的合作建设。此外, 公司在贵州省建立了合资公司,推动“N+50”整体产业布局落地。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预计 2024-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18 亿元、 10.41 亿元、 13.1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73%、 27%、 26%,对应PE 分别为 14X/11X/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不及预期;药品集采风险;中药材贸易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凯莱英 医药生物 2024-05-15 82.00 -- -- 83.38 1.68%
83.38 1.68%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 年一季报。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00 亿元,同比下滑 37.76%, 归母净利润 2.82 亿, 同比下滑 55.27%,扣非净利润 2.54亿, 同比下滑 58.88%。毛利水平环比提升,小分子业务保持快速发展。 公司实现收入 14.00 亿元,剔除上年同期大订单收入影响后同比增长 15.21%,其中来自欧美市场客户剔除上年同期大订单收入影响后同比增长 62.80%,整体业务毛利率43.52%,环比上季度提升 5.49pcts,海外客户持续活跃。来自跨国大制药公司收入 4.82 亿元,剔除上年同期大订单收入影响后同比增长 19.62%,来自中小制药公司收入 9.18 亿元,同比增长 13.02%。小分子业务收入 12.23亿元,剔除上年同期大订单收入影响后同比增长 26.58%,小分子业务毛利率 47.34%,其中确认收入的小分子商业化项目 30 个,确认收入的小分子临床阶段项目 148 个,其中临床Ⅲ期项目 41 个。新兴业务实现收入 1.76亿元,受国内投融资环境持续影响,同比下降 29.30%,毛利率 17.30%。从各项费用率看,公司 24Q1 费用率有所波动,实现销售净利率 19.97%,同比下降 7.95pcts;销售费用率 3.19%,同比增加 1.69pcts;管理费用率12.33%,同比增加 4.96octs。积极回购,展现长期发展信心。 公司于 2024 年 2 月 29 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根据股份回购方案,公司将采用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从二级市场回购股份,本次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将不低于人民币60,000 万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 120,000 万元(含) ; 回购价格不超过 157 元/股, 本次回购股份将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及注销减少注册资本。展望 2024: 公司将加快海外产能布局建设、推动盈利能力再平衡、加快新兴业务发展、加大研发平台建设、迭代升级运营管理体系,为未来的再上台阶打下良好基础。 盈利预测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44 亿元、 15.33 亿元、 19.04 亿元,同比增长-45.2%、 23.2%、 24.2%;对应 PE分别为 25X、 20X、 16X 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增速不及预期, 医药研发需求下降风险
阳光诺和 医药生物 2024-05-15 52.98 -- -- 53.34 0.68%
53.34 0.68%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37.76%;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18.08%;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26.67%。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2.39%;归母净利润1368万元,同比下降50.37%;扣非归母净利润1223万元,同比下降42.16%。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8.53%;归母净利润7275万元,同比增长51.77%;扣非归母净利润6662万元,同比增长41.68%。 新签订单态势良好,费用率水平保持平稳:公司商务网络持续拓展,营收快速增长,2023年新签订单15.04亿元,同比增长36.50%,受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变化的影响,个别客户回款不畅,公司对此类客户应收账款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导致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从费用率看,公司23年各项费用水平较为平稳,其中管理费用率11.74%(-1.64pcts);销售费用率4.70%(+1.7pcts);研发费用率13.27%(+0.01pct)。 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从分业务角度观察,2023年公司药学研究服务业务实现营收5.7亿元(同比+28.67%),截至2023年期末公司立项自研1类创新品种共11项,在透皮与局部递药系统(TDDS)研发技术平台全面布局,与KNK达成关于SN001和SN002两款透皮贴剂的《许可协议》,成立中药研究开发平台诺和晟欣、宠物药事业部诺和瑞宠。在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业务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6亿元(同比+54.54%),板块共配置人员368名,同比增长26.46%,为公司长期发展蓄力。在临床试验方面,公司建立四大专业平台,在全国设立19个常驻点,与260余家医院建立长期临床合作。生物分析方面,公司目前正在运行100余项创新药临床前、临床I期项目。 自研管线持续拓展,研发投入不断加码: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1.2亿元(同比+37.91%),持续加大自主立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特色仿制药的研发投入。3项新药项目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126项药品申报上市注册受理,10项一致性评价注册受理;取得77项药品生产注册批件;34项通过一致性评价;11项原料药通过审评获批,首次实现申报受理和注册批准均超过100项。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9、3.57、4.82亿元,对应增长40.4%、37.7%、35.0%,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X、17X、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研发投入下降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药石科技 医药生物 2024-05-13 35.41 -- -- 36.68 2.52%
36.30 2.51%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下降37.2%;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降33.8%。2023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5.8%;归母净利润4331万元,同比下降33.0%;扣非归母净利润1969万元,同比下降14.7%。2024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下降1.56%;归母净利润4949万元,同比下降14.32%;扣非归母净利润4143万元,同比下降0.60%。 24Q1利润环比改善明显,前后段业务基本稳健:24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949万元环比增长14.2%,归母扣非后净利润4143万元,环比增长110.4%。公司24Q1前后端业务稳健,其中药物研究业务收入8537万元(+5.45%),药物开发及商业化业务实现收入2.92亿元(-3.45%)。 构建高效创新合作平台,打造CRDMO一体化服务:从分业务角度观察,2023年公司药物研究阶段的产品和服务业务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12.1%),毛利率为70.4%。其中,分子砌块收入3.2亿元(同比+4.9%),占比18.6%,CRO收入0.2亿元(同比+1512%),占比1.4%。2023年,新设计分子砌块超过1.5万种,共完成超过6千种全新分子砌块的合成。在药物开发及商业化阶段的产品和服务方面,2023年公司收入13.8亿元(同比+7.2%),毛利率为35.5%,分子砌块收入5.4亿元(同比-10.3%),占比31.6%,CDMO收入8.4亿元(同比+22.9%),占比48.4%。公司持续加强CMC一体化服务全球布局,美国药石位于WestChester的工艺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分区域看,2023年公司实现国内业务收入5.4亿元(同比+11.3%),占比31.5%;实现海外业务收入11.8亿元(同比+6.8%),占比68.5%,其中,北美客户的收入9.8亿元,占比56.8%;欧洲客户的收入1.4亿元,占比8.0%。 客户基础不断扩大,需求增速暂缓:23年公司活跃客户744家(同比+8.8%),活跃客户收入16.6亿元(同比+13.2%);500万以上大订单客户数量75家(同比+25%),500万以上订单收入13.6亿元(同比+9.7%)。 受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阶段性影响,客户的需求增速暂时放缓,公司早期(临床前至临床II期)项目数量2200余个;临床III期及商业项目数量62个。 盈利预测调整:基于已有的财务数据,行业受投融资遇冷影响,我们下调未来几年盈利预测,收入增速24年调整至10-15%,利润增速略快于收入。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5亿元、2.97亿元、3.78亿元,同比增长19.3%、26.1%、27.2%;对应PE分别为30X、24X、19X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药行业回暖不及预期风险,医药研发需求下降风险。
君实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5-06 30.10 -- -- 31.40 4.32%
31.40 4.32% -- 详细
事件:君实生物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实现营业收入3.81亿元,同比增长49.24%;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83亿元,同比减亏47.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约-3.07亿元,同比减亏45.11%。 观点:商业化大幅改善,期待国内+海外注册驱动放量加速。 收入端,公司24Q1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到49.24%。其中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国内销售额3.0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6.82%;利润端大幅减亏,主要由于费用管控加强、资源聚焦,研发效率提升。 财务指标方面,公司2023年销售费用率50.31%同比-21.26pp,绝对额同比增长4.91%;管理费用率32.38%同比-11.96pp,绝对额同比增长8.99%;研发费用率72.55%同比-134.25pp,绝对额同比下降47.64%,研发更为聚焦,加强费用管控、优化资源配置。 新产品&新适应症申报有望推动业绩增长,研发推进顺利。2024年初至今,特瑞普利单抗新增3项适应症(1LNPC、1LNSCLC、1LESCC)进入国家医保目录,NSCLC围手术期、1L肾癌获批上市,海外注册获新加坡、香港监管受理,美国实现商业化;BTLA单抗完成欧洲首例入组;PCSK9单抗2项sNDA获CDE受理。 抗BTLA单抗进入后期研发阶段,源头创新能力获印证。公司自研first-in-class产品抗BTLA单抗Tifcemalimab已开展针对LS-SCLC放化疗后未进展患者巩固治疗的III期MRCT临床;国内用于cHL的3期临床也已启动,我们预计后续tifcemalimab在多瘤种中的探索应用将持续印证公司源头创新能力。根据公司年报披露,已有近30项在研品种处于临床阶段、超过20项处于临床前研究,丰富的管线积累奠定公司在创新药研发领域领先地位。 展望2024年,我们预计公司还将获得多项进展:1)国内,特瑞普利单抗1LTNBC、1LES-SCLC预计2024年内获批。我们预计2025年肺癌围手术期、1L肾癌、TNBC、SCLC、黑色素瘤有望成为独家医保适应症,推动特瑞普利单抗销售额延续快速提升趋势。 2)海外,特瑞普利单抗预计在2024年内递交更多国家地区注册,拓展国际商业化空间;BTLA单抗将继续探索其他适应症MRCT;CLDN18.2ADC有望进入全球临床。 盈利预测调整:由于当前变异株所致感染症状已低于原始毒株,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民得维销售不及预期;且2023年初诊疗量有所下滑、下半年医药反腐导致学术会议、产品推广受阻,公司肿瘤治疗药物销售受到一定影响,目前仍有所延续。 基于公司2024Q1经营情况,我们下调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3.74亿元、34.73亿元、45.9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8.0%、46.3%、3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7亿元、-5.67亿元、0.2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28、-0.58、0.03元。我们看好公司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的风险;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影响超预期的风险。
东诚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5-03 13.82 -- -- 15.11 8.32%
14.97 8.32% -- 详细
东诚药业发布 2023年报。 公司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32.76亿元,同比下滑 8.58%;归母净利润 2.10亿元,同比下滑 31.75%;扣非归母净利润 2.12亿元,同比下滑 26.17%。 Q4单季度营业收入 6.90亿元,同比下滑 17.97%,归母净利润-7608万元,同比增亏230.49%,归母扣非净利润-3822万元,同比增亏 11.76%。 东诚药业发布 2024年一季报。 公司 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47亿元,同比下滑23.90%;归母净利润 6433万元,同比增长 28.38%;扣非归母净利润 5485万元,同比增长 29.40%。 观点: 肝素原料药行业承压短期影响业绩表现,看好创新核药研发推进。 收入端, 2023Q4-2024Q1均呈同比下滑趋势,我们认为主要由于肝素原料药价格下降,相关收入减少;利润端, 2023Q4转亏,主要由于公司计提肝素原料药存货跌价准备 1.12亿元,影响归母净利润 9032万元。 分板块看: 原料药收入 16.78亿元同比下滑 18.61%,毛利率 26.10%同比增加 2.02pp;其中肝素类原料药产品实现营业收入 13.26亿元同比下降 23.88%。主要由于全球肝素行业低迷、需求量不足,下游客户原料库存积压导致采购量下降; 制剂产品收入 4.00亿元同比下滑 17.20%,毛利率 55.62%同比下降 15.71pp;主要由于那屈肝素钙中标第八批集采,销售价格下降;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实现销售收入 1.12亿元,同比增长 113.94%; 核药产品收入 10.17亿元同比增长 11.20%,毛利率 72.72%同比上升 1.03pp。其中18F-FDG 实现营业收入 4.20亿元,同比增长 12.00%;云克注射液实现营业收入 2.44亿元,同比增长 19.52%;锝标记相关药物实现营业收入 1.00亿元,同比下降 3.23%。 财务指标方面,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 15.49%,相较 2022年同期的 15.80%下降 0.31pp; 管理费用率 7.65%,相较 2022年同期的 6.29%上升 1.36pp;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20.61%,占比营收 6.02%, 2022年同期为 4.56%,提升 1.46pp。财务费用方面, 2023年为 3129万元, 2022年同期为 615万元。 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2.77亿元,相比 2022年同期下滑 72.21%。 建设诊疗一体核药研发平台,中美同步推进顺利。 公司聚焦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临床需求+治疗”双驱动,基本形成“筛查-诊断-治疗”全体系放射性核药产品和自研体系。目前 99mTc 标替曲膦已完成发补递交,我们预计将于 2024H1获批; 99mTc标 GSA 完成 3期临床准备 NDA 申报;阿尔兹海默诊断 APN-1607完成 3期临床入组,我们预计将于 2024H2申报上市。蓝纳成 18F 思睿肽处于 3期临床, 18F 纤抑素完成 1期临床,LNC-1004、 LNC-1003中美开展 1期临床; LNC-1007已获得 FDA 临床批准。 核医学全产业链布局完善,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基于核医学全产业链,已打造了核医疗生态布局。从核药的创新及孵化平台(蓝纳成、益泰、中硼联康等),到转化服务平台(米度),到核素供应/生产配送平台(核药房网络)、再到未来的诊疗服务平台(核药诊疗一体化、中硼联康等),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核医学布局最全面的公司之一。 盈利预测调整: 基于肝素原料药产业发生较大变化,产品价格产生大幅下降,对公司核心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2023年业绩中已经有所体现并进一步延续至 2024Q1,收入增速预计将慢于此前预测。另外公司 LNC-1007等创新核药研发进入后期阶段、更多产品进入临床研究,研发投入预计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 3.11亿元、 3.58亿元、 4.16亿元,同比增长 48.4%、 14.9%以及 16.1%,对应 PE 分别为 37X、 32X 以及 27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料药价格下滑;核药板块业绩低于预期;研发管线进度低于预期。
悦康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5-03 16.49 -- -- 18.06 8.40%
20.08 21.77% -- 详细
事件: 悦康药业发布 2023年报。 公司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41.96亿元,同比下滑 7.61%; 归母净利润 1.85亿元,同比下滑 44.87%;扣非净利润 1.32亿元,同比下滑 50.89%。 单看 Q4,公司实现营收 12.39亿元,同比增长 19.10%;归母净利润 3252万元;扣非净利润-604万元。 悦康药业发布 2024年一季报。 公司 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9.68亿元,同比下滑14.24%;归母净利润 6931万元,同比下滑 18.72%;扣非净利润 6465万元,同比下滑22.22%。 观点: 业绩短期承压, 多款中药创新药即将拉动二次成长。 2023年公司收入下滑,主要由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量价因市场竞争加剧明显下滑、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集采未中标增速放缓。利润端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冲回影响后为 1.53亿元,同比下滑 59.12%。 主要由于奥美拉唑胶囊市场变化、政府补助金额同比减少 5355万。 财务指标方面, 2023年销售费用率 42.11%,相较 2022年同期的 43.56%下降 1.45pp,绝对额为 17.67亿元,同比下降 10.68%;管理费用率 5.49%,相较 2022年同期的 5.40%上升 0.09pp,绝对额为 2.30亿元,同比下降 6.09%;研发费用率 8.39%,相比 2022年同期的 7.58%上升 0.80pp,绝对额共计 3.52亿元,同比增长 2.17%。公司财务指标状况良好。 分业务板块看: 心脑血管线收入 26.55亿元,同比-3.66%;毛利率 92.45%同比-1.32pp。主力产品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销量同比增长 4.77%表现坚挺; 抗感染线收入 10.21亿元,同比+11.63%;毛利率 9.98%同比+2.29%; 消化系统线收入 1.17亿元,同比-62.12%;毛利率 3.86%同比-28.41%。主要由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销量同比下降; 降糖线收入 1.79亿元,同比-25.97%;毛利率 30.61%同比-9.09%; 原料药收入 1.59亿元,同比-18.35%;毛利率 7.80%同比-5.53%。 核酸+多肽平台深度布局,加快创新转型。 公司聚焦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传染病, 巩固核酸、多肽、小分子和特色中药制剂多向研发。 公司在小核酸领域重点布局, 自研阳离子脂质辅料国内首家完成 CDE&FDA 备案、肝靶向递送 GalNAc 技术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国内首个自研 ASO 药物 CT102用于原发性肝癌处于临床 2a 期、 PCSK9siRNA 重点开展研究。 多肽药物领域, 与中科院病原所合作开发广谱冠状病毒膜融合抑制剂 YKYY017获得 FDA 和 TGA临床试验许可,国内 2期临床已完成受试者出组。 羟基红花黄素 A 已报产,有望成长为 30亿元级别脑卒中大单品。 羟 A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收获大型 III 期临床验证,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羟 A 上市申请已获 CDE 受理,有望在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剂药物中获得先发优势;结合公司在脑卒中领域已培植大品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良好的协同销售能力有助于羟 A 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较大份额。我们预计羟基红花黄素 A 的峰值销售额将有望达到 30亿元级别。 此外紫花温肺止嗽颗粒、通络健脑片 NDA 已获受理,多款创新中药制剂将推动公司业绩步入加速成长期。 盈利预测调整: 由于医药反腐影响仍有持续,且羟基红花黄色素 A 在 2023年底申报,预计2024年底-2025年初获批, 叠加其他产品市场竞争加剧,收入预期放缓;利润端因创新药研发持续投入、新品上市后需投入学术推广和营销, 基于公司当前经营情况, 下调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07亿元、 4.20亿元、4.90亿元,增长分别为 66.4%、 36.6%、 16.7%。 EPS 分别为 0.68元、 0.93元、 1.09元,对应 PE 分别为 24x, 18x, 15x。我们认为公司估值较低且后续创新大品种拉动发展持续向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不及预期;单一品种占比较大;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诺思兰德 医药生物 2024-05-02 16.37 -- -- 17.11 4.52%
17.11 4.52% -- 详细
事件: 诺思兰德发布 2023年年报。公司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5968万元,同比下滑 7.70%; 归母净利润-4813万元, 2022年同期为-6762万元;扣非净利润-5653万元, 2022年同期为-7070万元。 单看 Q4,实现营业收入 1186万元,同比增长 40.03%;归母净利润 51万元, 2022年同期为-1310万元;扣非净利润-601万元, 2022年同期为-1640万元。 诺思兰德发布 2024年一季报。 公司 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612万元,同比增长30.17%;归母净利润-1225万元, 2023年同期为-1565万元;扣非净利润-1602万元, 2023年同期为-1595万元。 收入端, 2023全年同比略有下滑, 由于子公司汇恩兰德玻璃酸钠滴眼液(单剂量, 0.3%)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由汇恩兰德变更为欧康维视, 业务类型由产品销售变更为受托加工服务,但销量同比增长。 2024Q1收入环比 2023Q4增长 35.96%趋势向好。利润端, 2023Q4净利润与扣非之间差异主要来自政府补助。 财务指标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 18.81%,相较 2022年同期的 38.23%下降 19.42pp,绝对额为 1123万元,同比下降 54.58%,由于业务类型由产品销售变更为受托加工服务,市场推广费用降低;管理费用率 36.27%,相较 2022年同期的 47.56%下降 11.29pp,绝对额为 2164万元,同比下滑 29.61%;研发费用率 72.88%,相比 2022年同期 87.24%下降14.36pp,绝对额共计 4349万元,同比下降 22.89%,研发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股权激励费用同比减少。公司财务指标状况良好。 NL003溃疡 3期临床达主要终点,上市申报在即。 针对下肢缺血广阔市场, NL003项目的300例静息痛和 240例缺血性溃疡的随机双盲对照 3期临床同时进行,有望成为 30亿级别基因治疗大单品。 目前缺血性溃疡 3期临床已达主要研究终点, 试验组 D180溃疡完全愈合率为 43.5%,显著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 18.5%, p<0.0001;整体人群及几项主要的亚组分析中, NL003组的溃疡完全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安全性良好, 我们预计有望于 2024年中提交上市申请; 静息痛 3期临床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此外 2期临床长期随访数据已发表于《Vascular Investigation and Therapy》, 5年无截肢生存率为 67.1% vs 安慰剂组 37.5%(p=0.004)、中位无截肢生存期 9.53年 vs 安慰剂组 4.51年,且无恶性肿瘤发生率升高、无与基因治疗相关的远期不良事件。 基于裸质粒基因递送+重组蛋白技术平台,公司产品特点鲜明、已成梯队,竞争格局相对良好。 目前已开发多款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罕见病和眼科疾病等领域的 11款生物工程新药,已有 3款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裸质粒注射液(NL003)、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NL002)已进入 III 期临床,注射用重组人胸腺素β4(NL005)处于 II 期临床;公司在基因治疗领域精耕细作,核心产品 NL003具重磅产品潜力、价值转换可期。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预计 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 0.71亿元/1.00亿元/1.52亿元,同比增长率为 18.5%/42.0%/51.5%;预计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0亿元/-0.99亿元/-0.57亿元。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失败的风险;临床试验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注册风险;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和人才引进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 药品价格政策调整风险;研发技术服务及原材料供应风险。
恩华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4-29 23.45 -- -- 25.57 9.04%
25.57 9.04% -- 详细
恩华药业发布 2024 年一季报。 公司 2024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3.58 亿元,同比增长 15.16%;实现归母净利润 2.65 亿元,同比增长 16.64%;扣非归母净利润 2.67 亿元,同比增长 16.62%。观点: 业绩符合预期,看好新品放量驱动长期成长。收入端, 2024Q1 延续了同比稳定增长趋势,公司经营稳步发展;利润端增速快于收入, 净利润率 19.54%, 同比提升 0.25pp。 体现公司产品较好的盈利能力,此外销售、管理费用率均实现优化,公司经营效率不断提升。财务指标方面: 2024Q1 公司销售费用率 32.19%,相较 2023Q1 的 35.69%下降3.50pp; 销售费用 4.37 亿元同比增长 3.88%; 公司管理费用率为 3.49%,相较2023Q1 的 4.30%下降 0.81pp; 管理费用 4734 万元同比下降 6.60%; 公司研发费用 1.43 亿元, 同比增长 30.77%; 研发费用率 10.56%,相较 2023Q1 的 9.30%上升 1.26pp,研发投入力度加大。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降 35.90%, 整体毛利率70.78%,相较 2023Q1 下降 2.55pp,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公司集采产品价格下降、相对低毛利的商业连锁业务发展导致。未来随着集采影响逐步出清,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毛利率有望回归。 公司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良好。大品种接连获批,产品放量空间持续提升。 公司全新机制选择性阿片μ受体激动剂奥赛利定富马酸盐( TRV-130)获批上市, 并通过国谈纳入医保目录, 预计峰值销售有望超过 10 亿元;此外近年来陆续获批戊乙奎醚、舒芬太尼、 盐酸阿芬太尼、羟考酮注射液、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等新品,并实现快速增长。 大品种将进一步抬升公司业绩空间,看好公司特色精麻类药物持续放量。研发加速推进,在研品种贡献长期发展动力。 根据公司 2023 年报披露, 创新药方面, 公司目前共有 20 多个在研项目,其中开展 II 期临床研究项目 1 个( NH600001乳状注射液), 完成 I 期临床研究项目 3 个、 开展 I 期临床研究项目 4 个。预计2024 年还将递交 3 个新药临床申请项目; 仿制药方面共 41 个项目开展中,依托咪酯中/长链脂肪乳已获批,申报在审评项目 10 个, 包括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地佐辛注射液、普瑞巴林胶囊、氯硝西泮注射液、盐酸咪达唑仑口服溶液、 拉考沙胺注射液等。积极开展 BD,加深管线积累、增加收益。 合作项目中, 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已获批上市, 1 类创新药 NHL35700 完成 1 期临床研究,预计于 2024 年进入 2 期临床;阿尔茨海默症候选产品 Protollin 已在美国完成 1 期临床,预计 2024 年内进入 2 期临床。 2024 年 2 月,公司引入 TEVA 公司 VMAT2 抑制剂氘丁苯那嗪片,已获 NMPA 批准用于治疗成人与亨廷顿病( HD)有关的舞蹈病及迟发性运动障碍( TD)并进入医保目录,预计 2024-2028 年内完成销售额 20-25 亿元。高质量的项目合作有望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夯实公司在中枢神经系统用药领域的领导地位。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66 亿元、 15.61亿元, 19.56 亿元,增长分别为 22.1%、 23.2%、 25.3%,对应 PE 分别为 19x, 15x, 12x。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获批进度低于预期;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产品销售不达预期风险
科伦药业 医药生物 2024-04-26 29.30 -- -- 34.64 18.23%
34.64 18.23% -- 详细
科伦药业发布 2023 年年报。 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4.54 亿元,同比增长12.69%,归母净利润 24.56 亿元,同比增长 44.03%;归母扣非净利润 23.66 亿元,同比增长 43.77%。Q4 单季度营业收入 57.11 亿元,同比增长 12.02%,归母净利润 4.93 亿元,同比增长 64.31%,归母扣非净利润 4.45 亿元,同比增长 65.32%。科伦药业发布 2024 年一季报。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2.19 亿元,同比增长 10.32%,归母净利润 10.26 亿元,同比增长 26.00%;归母扣非净利润9.92 亿元,同比增长 25.67%。业绩符合预期,主业高增长、国际化创新持续推进,三发驱动加快转型。收入端, 公司 2023Q4-2024Q1 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 12.02%、 10.32%、 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23 年主要增长点包括:? 输液产品销售数量增加,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密闭式输液量占比提升 4.25pp;实现营业收入 101.09 亿元,同比增长 6.96%;销量 43.78 亿瓶袋,同比增长 10.60%;? 原料药中间体产品价格和市场恢复、加强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实现营业收入 48.43 亿元,同比增长 23.78%;? 与 MSD 合作项目实现多笔合作款收入: SKB264 于 2023.10 获特定里程碑款 3000 万美元、 3 项全球 3 期临床相关里程碑款 7500 万美元; 2023.3 获多个临床前 ADC 资产合作首付款 1.75 亿美元。利润端, 公司 2023Q4-2024Q1 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 64.31%、 26.00%,产品结构优化、成本管理加强、控制财务费用,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提升。财务指标方面, 公司 2023 年销售费用率为 20.74%,相比 2022 年同期的 24.84%下降 4.09pp;绝对额为 44.50 亿元,同比下降 5.89%;管理费用率为 5.32%,相比 2022 年同期的 4.88%上升 0.44pp;绝对额为 11.42 亿元,同比增加 22.93%;研发费用率为 9.06%,相比 2022 年同期的 9.43%下降 0.37pp;绝对额为 19.44亿元,同比增加 8.27%;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 70.68%。公司各项财务指标表现良好。 此外公司 2023 年每股股利同比增长 30%、股息率达到 2.75%,并拟于中期分配 20%-40%现金股利,持续回报投资者。全球 3 期临床接连开展, 国际化创新拉开帷幕。 截至目前, MSD 已开展 SKB264 ( TROP2 ADC) 的 7 项全球 3 期临床研究,适应症覆盖肺癌、乳腺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 治疗线数前移、持续拓宽覆盖患者人群, SKB264 有望成为 MSD 肿瘤领域的核心资产之一。 SKB315( CLDN18.2 ADC)也已步入全球临床研究阶段。国内 TROP2 ADC、 HER2 ADC、西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抗 PD-L1 单抗等上市申请先后获 CDE 受理, 创新转型步伐愈发稳健,有望成为未来业绩的主要驱动力。公司长期投资逻辑梳理: 公司在困难时期依然选择了高研发投入,仿制药&创新药已逐步进入收获期。长期逻辑不变,大输液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科伦盈利能力上升。 国内环保标准高, 川宁满产利润好转。仿制带领创新,为公司未来业绩高增长提供动力;创新药已经逐步进入收获期,期待后续更多创新品种推进。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仿制药成果兑现进一步推动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后续品种不断跟进将给予公司营收持续动力, 创新药研发进入收获期, 转型脚步越发稳健,我们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7.7 亿元、 32.2 亿元、38.2 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12.9%, 16.2%, 18.7%, EPS 分别为 1.73 元、 2.01元、 2.39 元,对应 PE 分别为 17X、 15X、 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川宁项目不达预期风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度滞后风险;新药研发失败风险
智飞生物 医药生物 2024-04-26 34.00 -- -- 37.48 10.24%
37.48 10.24%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 年报&2024 一季报: 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529.18 亿元(同比+38.30%,下同),归母净利润 80.70 亿元( +7.04%), 扣非归母净利润79.15 亿元( +5.40%)。 2023Q4 实现营业收入 136.46 亿元( +30.70%),归母净利润 15.40 亿元( -20.31%),扣非归母净利润 15.35 亿元( -20.03%)。2024Q1 实现营业收入 113.96 亿元( +2.00%),归母净利润 14.58 亿元( - 28.26%),扣非归母净利润 14.55 亿元( -28.36%)。九价高速增长驱动业绩增长, 2023 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在代理产品方面,四价 HPV 疫苗批签发 1034 万支( -26.27%),九价 HPV 疫苗批签发 3655 万支( +136.16%),五价轮状疫苗批签发 717 万支( -18.72%), 23 价肺炎疫苗批签发 163 万支( +59.37%) 。 2023 年底公司销售人员已达 3990 人, 同比增长 18.79%,有助于深挖产品商业价值,如带疱等第二增长曲线的打造。利润端主要系研发投入力度加大、资产减值/信用减值、以及产品结构变化影响。 2023 年公司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下滑。 四价 HPV 疫苗受九价扩龄影响, 批签发同比-26.27%,九价 HPV 疫苗批签发同比+136.16%。 费用端,研发费用为 9.68 亿( +13%),销售费用为 27.73 亿( +24%)。此外,公司信用减值损失 3.53 亿元(主要为坏账)、资产减值损失 3.12 亿元。持续拓展业务板块,向大生物制药平台延伸。 2023 年 11 月,公司签订《宸安生物意向性收购协议》 , 估值体系有望迎来重塑。宸安生物已形成梯次分明的 GLP-1 类似药物、胰岛素类似物管线布局。 重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处于临床 III 期阶段, 亦拥有 GLP-1/GIP 双靶点受体激动剂、口服司美格鲁肽片等临床前在研管线。GSK 战略合作, 带状疱疹疫苗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2023 年 10 月,公司首次与 GSK 达成合作,将在未来三年共同开展重组带状庖疹疫苗的商业化推广,同时达成 RSV 疫苗初步合作意向。 GSK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全球畅销,国内目前仅有两家产品上市销售竞争格局良好,有望成为国内销售峰值过百亿元级别的大单品, 打造公司第二成长曲线。 RSV 疫苗: 目前全球仅有两款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疫苗获得美国 FDA 批准,其中 GSK 的 Arexvy 于 2023年 5 月获 FDA 批准上市并于同年 6 月正式在中国获得临床批准。伴随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需求增加, RSV 疫苗的临床价值与稀缺性有望持续体现,成为驱动公司成长的潜在重要品种。股东回报持续提升, 同时发布 23 年及 24 年中期分红计划。 公司发布 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计划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8 元(含税), 分红率为 24%,股息率为 2%( 4.23 收盘价计算) , 总计现金分红 19.15 亿元。同时发布 2024 年中期分红提案,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不低于2 元(含本数)。公司自上市以来,连续十三年实施现金分红, 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将达到 68.39 亿元。盈利预测与估值: 结合 2023 年年报及 2024 年一季报,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6 亿元、 115 亿元、 136 亿元,分别同比 19%、 21%、 18%,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9X、 7X、 6X,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HPV 疫苗销售不及预期,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