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周旭辉

东方财富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60521050001。曾就职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0%
(第315名)
60日
中线
1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南方轴承 交运设备行业 2021-12-14 11.73 -- -- 12.20 4.01%
12.20 4.01%
详细
【事项】 近日,公司公告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圳呈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采用22nm先进制程的新一代TWS智能蓝牙语音SoC芯片已经完成流片、封装和主要测试工作,核心指标测试结果均符合预期设计要求,预计将于2022年量产。 【评论】 芯片采用22nm先进制程,芯片高度集成化。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仅次于苹果的H1芯片,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同时使得产品具备更强算力及音频处理能力。目前苹果H1芯片采用16nm 制程,恒玄科技主流产品制程为28nm,高通及联发科主流产品制程为40nm或55nm。 国内首款支持空间音频技术的芯片。空间音频是苹果公司不久前新提出的概念,其本质是通过算法修改原有原始声音,以达到仅通过左右两个耳机就让用户产生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进而产生身临其境的立体感。上海圳呈此款新品集成自研的SpatialAudio(空间音频)技术和算法,可直接在TWS智能蓝牙耳机端实现3D音效,有望在量产后填补国内空白。 芯片内含自研定制的高效率PMU(电源管理模块)。该模块在降低功耗的同时实现安全快充,可有效提升整体续航时间15%以上,同时Cadence Tensilica HiFi 5DSP处理器在3.8V电压条件下能够实现低于3mA的低功耗。芯片所使用的核心算法均为自主研发,上海圳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得益于该算法,在智能语音降噪、AI交互、个性化和健康体验方面,该芯片具备独特的性能优势。 母公司业务拓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助力打开业绩增长新通道。本次22nm新一代TWS智能蓝牙语音SoC芯片的成功研发,不但丰富了上海圳呈核心技术储备,有利于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巩固母公司南方轴承的市场竞争力,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轴承业务,坚持自主研发,抓住全球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良好机遇,在滚针轴承、超越离合器、皮带轮的国产化进程中奠定了行业地位。当下,又通过控股上海圳呈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将经营业务从轴承制造业向集成电路行业跨越扩张。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有利于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有助于优化公司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82/7.28/8.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9/1.24/1.59亿元,EPS分别为0.28/0.36/0.46元,对应PE分别为44/35/27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芯片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下游客户产品导入不及预期; 蓝牙音频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海星股份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11-25 30.44 35.99 189.77% 31.99 5.09%
31.99 5.09%
详细
【投资要点】 深耕电极箔市场,高端技术助成长。公司已成功研发的FT系列超高比容低压电极箔、HD系列强耐水性高压电极箔、HG系列长寿命电极箔等新产品,有望成为参与全球竞争、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抓手。 新兴市场增速快,公司掌握核心技术。2020-2025年,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需达到50GW;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容量需达到45GW;新能源汽车销量CAGR能达到34.42%左右。目前公司已经掌握了腐蚀工艺的核心技术,能满足下游新兴市场产品需求,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募集资金扩产能,有效承接新订单。目前,公司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7.6亿元用于扩产计划,其中6.6亿元将用来进行高性能、高容量的化成箔研发与生产,项目的完成将扩大公司高比容、高强度、长寿命、超高压等高端产品系列占比,丰富和优化电极箔产品种类和结构,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的产能将分别达到3000、4000、5200万平米。 超前布局绿色能源,“双控”政策影响轻微。限电政策的松紧直接影响到电极箔前道工序腐蚀箔的生产,大量现存产能遭受限制。而公司前瞻性的低碳化布局四川雅安水力发电,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宁夏地区也坚持使用“光伏+火电”齐上阵的低碳排放供电方式,有望使公司在本轮的能源管控政策下迎来新机遇。 【投资建议】 公司能转移原材料成本上涨,且下游新兴市场增速喜人。因此,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67/21.06/26.6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3.01/4.02亿元,EPS分别为1.06/1.45/1.93元,对应PE分别为27/20/15倍。从同业对比的情况来看,采用国内电极箔主流生产商东阳光、新疆众和,以及下游铝电解电容器龙头艾华集团、江海股份作为可比公司,2021/2022/2023年行业一致预期PE的平均值分别为39.68/30.68/24.29倍。公司从长期来看,业绩增长的内生动力主要来源于产品技术性能的提高,以及产能扩张去有效承接新兴市场带来的需求增量。从目前的扩产进展以及经营状况来看,海星股份正有条不紊的按计划来扩产,同时保持着更高效、稳定的经营秩序。考虑到未来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继续升级,基于2022年给予27倍PE,对应12个月目标价:39元,维持“买入”评级。
珠海冠宇 2021-11-23 58.88 -- -- 61.19 3.92%
61.19 3.92%
详细
2021年11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冠宇电池有限公司拟投资40亿元在浙江嘉兴海盐县新建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预计项目建设周期为36个月。浙江冠宇已于2021年11月18日与海盐县人民政府、浙江百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 消费电池深耕多年,技术底蕴深厚。公司前身为珠海光宇,自1998年起就开始锂电池研发,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消费锂电龙头企业,2020年在笔电电池市占率达到24%,仅次于ATL。公司深耕消费电芯,对于电池材料微观形貌及底层原理具有深厚积累。消费电池底层原理及供应链与动力电池有共通之处,动力领域龙头如CATL、LG化学等均为消费电池龙头升级而来。公司在消费领域技术、工艺积累以及供应链关系可复用在动力领域,动力业务有望快速取得突破。 大手笔投资扩产,打开业绩增长空间。公司目前动力产能规模约为2.5GWh,其中本部0.5GWh试验线,嘉兴2GWh生产线,生产12V、48V的HEV电池及储能电池,主要配套客户为豪爵、康明斯、中华汽车等,上半年形成收入0.7亿元左右。公司本次10GWh产能建设期为36个月,在2023-2025年将逐步达产,除现有HEV和储能电池之外,有望进一步向BEV电池进军。公司此前发布公告,作为上汽集团定点供应商,为其开发和供应智己LS7车型的12V锂电池。公司凭借优秀的产品性能有望在动力及储能领域取得快速突破,而本次产能扩张也为后续持续客户拓展奠定深厚基础。消费电池是一个稳定增长的市场,混动电池领域锂电池替代铅酸趋势明确,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动力及储能电池远期市场空间近万亿。公司横向拓展进入动力领域有望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消费业务持续向好,盈利迎来修复。消费电池领域,伴随日韩企业逐步退出,公司迎来结构性机会。公司凭借产品性能、研发实力、响应速度等多方面的优势,客户拓展顺利,笔电客户供应链渗透率持续提高、手机领域不断开拓新客户,整体保持满产满销的状态。另外,为满足持续增长的客户需求,公司加速产能布局,预计2021、2022年底产能可达到5000、6000万只。另外,公司三季度由于限电及原材料涨价,盈利端承压。进入四季度,限电影响逐步消退,原材料成本有望向下游传导,公司将迎来盈利修复。 公司作为消费锂电龙头,动力领域拓展顺利。我们预计2021/2022/2023年公司有望实现营业收入106/125/142亿元,对应归母净利11.6/16.0/20.0亿元,EPS 为1.04/1.42/1.79元,对应PE 为60/44/3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扩产不及预期;公司后续产品质量测试不及客户预期;
长安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11-17 19.68 -- -- 18.65 -5.23%
18.65 -5.23%
详细
公司发布10月整车产销快报:月销总计20.23万辆,同比-4.87%,环比+7.45%;1-10月累计销售193.45万辆,累计同比+22.16%;月度产量总计20.01万辆,同比-2.76%,环比+1.89%,1-10月累计产量186.68万辆,累计同比+20.20%。 【评论】010月销量实现环比连续增长,自主品牌贡献重要增量。自主品牌(重庆+河北+合肥,下同)及福特、马自达10月销量分别为10.80万辆、2.96万辆、1.76万辆,同比-6.69%、+12.52%、+13.42%,环比+14.83%、-7.76%、+1.67%;1-10月累计销量分别为109.29万辆、23.89万辆、11.08万辆,同比+32.91%、+23.48%、+0.82%。据乘联会数据,10月广义乘用车批发销量200.6万辆,同比-5.1%,环比+14.2%。公司自主品牌月销环比改善优于市场,预计主因缺芯改善促进产能逐步释放所致;福特、马自达10月销量同比增速高于市场,预计主因新车投放产品结构改善带来增量。此外,10月公司海外销量达7,874辆,自主品牌1-10月累计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累计同比+136.1%。 产品力提升供给驱动,自主新品周期持续。自主品牌主要车系10月表现:UNI月销11,249辆,环比+35.43%,同比+0.20%;CS75月销20,539辆,环比+34.31%,同比-33.67%;CS55月销20,233辆,环比+90.72%,同比+50.54%,第二代CS55Plus上市2个月累计订单破5万;逸动月销13,113辆,环比+0.87%,同比-35.74%;欧尚月销19,392辆,环比-9.87%,同比+41.24%,欧尚X5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欧尚X7Plus(10月17日上市)月销6,492辆表现强势;凯程月销16,005辆,环比+28.65%,同比+47.48%。自主后续增量:UNI-KPHEV版(或于21Q4上市)、UNI-V(或于22Q1上市)、C385(新平台纯电SUV,或于22Q2上市)、E11(阿维塔高端品牌纯电SUV,或于22Q2上市)。 新品投放结构优化促合资品牌环比改善。合资品牌10月表现:长安福特月销29,599辆(含林肯品牌),环比-7.76%,同比+12.52%。据长安福特披露,福特品牌新蒙迪欧/新一代福睿斯/锐际月度零售销量分别为4,101/4,779/3,690台,贡献主要增量。而据林肯中国公布的数据,林肯品牌中航海家月销破2,500,同比+240%,冒险家月销破5,000台,同比+17%,飞行家月销持续破千,高端车型热度延续。长安马自达月销17,646辆,环比+1.67%,同比+13.42%。据马自达披露,昂科塞拉/CX-5/CX-30的10月零售销量分别为9,090辆、2,457辆、1,859辆,其中CX-30环比增幅逾30%,贡献主要增量阿维塔引入战略投资者,。电动智能高端化顺利推进。阿维塔增资扩股落地,引入六家投资方(宁德时代、福建闽东、重庆承安、两江西证、南方资产、南方工业基金),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从2.88亿元变成11.72亿元,公司持股比例从95.38%变成39.02%。阿维塔致力打造自主高端民族品牌并实现产业化,首款高端纯电新车E11将于11月15日推出,未来三年还将开发涵盖轿跑、SUV等品类在内的11款产品。本次增资扩股引入外部资源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料将增强发展活力、提高运营效率,加速新能源车产业链资源整合,或将促进和确保阿维塔成功引领公司电动智能高端化转型,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技术驱动全面转型,混动//纯电新品周期或将至。公司于8月底公布中长期销量目标:2025年长安品牌销量300万辆,新能源占比35%,2030年销量450万辆,新能源占比60%。混动、纯电以及智能化平台技术的积累储备将成为公司目标兑现的有力保障:1)混动平台:发布蓝鲸IDD混动系统,首发车型UNI-KPHEV的NEDC工况综合油耗达0.8L/100km;2)纯电平台:打造EPA0、EPA1、EPA2三大纯电平台,未来五年陆续推出26款全新智能电动汽车;3)智能化:MPA方舟架构(偏燃油车应用领域,UNI-T/K均基于此架构)+SDA架构(建立在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基础上)。 公司基于技术驱动,计划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于研发当中,叠加同华为等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预计将带动整车产品力的持续稳步提升,未来或迎产品创新爆发周期。 【投资建议】公司自主品牌燃油车+智能化取得初步成功(以CS75Plus以及UNI-T/K为代表),后续混动及纯电平台也将步入成熟加速新品供给。自主品牌或由新能源车新品周期带动量价齐升,合资品牌或受益于新品投放产品结构改善,底部向上。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为973.0/1117.0/1293.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7.4/56.2/67.5亿元,EPS为0.62/0.74/0.89元,PE为33/28/23倍,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芯片供给短缺持续;上游原材料涨价;新能源车产品竞争加剧;阿维塔品牌发展不及预期。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1-11-15 21.39 -- -- 22.14 3.51%
22.14 3.51%
详细
【事项】公司发布10月产销快报:10月整车销量总计58.2万辆,同比-2.4%,环比+12.9%;1-10月累计销售420.1万辆,累计同比-0.2%;10月整车产量总计57.2万辆,同比-5.1%,环比+11.0%,1-10月累计产量419.7万辆,累计同比+1.4%。 【评论】缺芯缓解或促产能逐步释放,推动月销环比增长。公司10月整车销售58.2万辆,同比-2.4%,表现优于市场水平(据乘联会数据:10月广义乘用车批发销量总体同比-5.1%),环比+12.9%,延续7月以来环比持续改善的趋势。上汽乘用车/通用五菱/大众/通用10月销量依次为10.0万辆、20.0万辆、12.0万辆、13.2万辆,同比+42.1%、+11.7%、-22.6%、-15.4%,环比+23.5%、+33.3%、-4.0%、+6.4%。公司10月整车销量创年内新高,预计产能因缺芯逐步缓解而持续释放是主要驱动因素。 自主品牌增长势头延续,合资DID系列站上新台阶,新能源车销量再创纪录。自主:上汽乘用车1-10月累计销量59.5万辆,同比+25.7%,其中荣威RX5、MGZS等车型10月销量保持过万;上汽通用五菱1-10月累计销量125万辆,累计同比+7.5%。SUV五菱星辰9月中旬上市,10月销量已破万,在手订单逾2.5万辆。合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1-10月累计销量分别97.0/103.4万辆,累计同比-18.2%/-6.7%,整体销量承压但局部改善:新换代途观L、帕萨特等中高端新品上市后继续强势表现,而凯迪拉克品牌10月销量达2.2万辆。新能源:1-10月公司新能源车累计销售55.6万辆,累计同比+187.6%。其中,10月整体批售7.7万辆,同比+58.0%,环比+19.9%,终端交付8.2万辆,同比+131.2%,创历史新高。分品牌看,MGHS插电混动、MGZSEV、Ei5等中高端新能源车型销量达1.5万辆,而上汽大众基于MEB平台的ID系列纯电车型10月销量已超7,000辆(南北大众ID车型10月合计销售12,376辆,环比+25.8%)。 海外全年销量有望突破060万大关,持续拓展增量空间。1-10月公司海外销量累计达52.9万辆,累计同比+99.4%。其中,10月海外销量8.7万辆,同比+98.6%。1)印度市场:新车MGASTOR预售2小时内定金订单破1.1万,已现爆款潜质;2)欧洲市场:年内MG新能源车销量已超2.7万辆,同时欧洲第501家MG门店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开业,渠道拓展有望进一步助推销量增长。公司有望凭借爆款车型+供应链优势,在后疫情时期逐步复苏的海外市场拓展增长空间。新车型规划饱满增量可期,自主及合资或共迎新品周期。自主品牌:1)智己+飞凡(原R品牌)切入高端智能电动市场,IMLS7中大型SUV或于明年上市,MARVELR于10月在欧洲上市;2)MGOne基于上汽智能全球模块架构SIGMA,10月亮相天津车展,上市在即;3)上汽通用五菱,宝骏KIWI、五菱星辰、五菱NanoEV先后于8-9月上市。合资品牌:1)上汽大众新款途铠、ID.6智享版、ID.3陆续上市,ID系列销量持续提升;2)上汽通用昂科威S、别克GL8ES陆尊、威朗Pro等车型于9月上市,凯迪拉克LYRIQ将于明年上市;3)上汽奥迪A7L于9月投产,3.0T高配版预售价59.97万起步,强力切入豪华轿车市场。公司持续整合内外部资源,蓄力投入电动智能领域,经过多年自主与合资的合作发展,在缺芯缓解及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提升的市场背景下,或凭国企地位及上海区位优势乘势而起,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是行业综合实力最强龙头,正积极变革重塑业务新体系,加快发展电动智能新技术,互融共进加强跨界新合作。预计公司自主及合资品牌将整合资源同步发力新能源车新品周期,打开新的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为8015.5/8913.8/9550.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69.8/309.6/341.4亿元,EPS为2.31/2.65/2.92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10.0/8.7/7.9倍,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芯片供给短缺持续;上游原材料涨价;新能源车产品竞争加剧;自主高端及合资新品车型市场表现不及预期。
珠海冠宇 2021-11-10 51.32 -- -- 64.60 25.88%
64.60 25.88%
详细
公司发布公告,旗下全资子公司冠宇动力电池近日收到上汽集团定点函,选择冠宇动力电池作为其定点供应商,为其开发和供应的智己汽车LS7车型提供 12V 锂电池,根据客户需求计划,冠宇动力将于 2022年实现量产供货, 具体产品供应时间、价格以及供应量以签订的供应协议及销售订单为准。 本次定点标志了公司首次突破乘用车车企供应链,证明了公司在锂电领域的深厚积累。公司目前动力锂电产品主要有汽车启停系统和摩托车电池,前期主要供应豪爵、康明斯、中华汽车等摩托车及商用车企业。智己汽车是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张江高科联合成立的品牌, LS7为旗下首款高端纯电SUV,对标Model Y和宝马X3。本次定点又一次证明了公司作为消费锂电龙头在锂电领域技术和产品上的深厚内功,同时也标志着公司进入上汽供应链体系,为公司日后客户资源不断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公司在启停电池领域的客户资源及口碑积累,有利于后续业务拓展。 公司选择启停电池这一差异化的赛道切入动力市场,一方面是避免了在现阶段开展纯电动汽车电池业务研发、产能扩张巨额的资金投入;同时,公司在启停领域聚焦一线车企,与客户间良好的互动也有利于公司口碑及客户认可度积累,为公司日后向纯电动汽车电池业务延申创造良好的条件。 伴随规模不断扩张,公司动力业务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由于冠宇动力业务当前产能规模较小,仍然处于亏损阶段, 2019年、 2020年公司动力业务亏损分别为88.5万元和1.26亿元。目前启停电池单价在1500-2000元之间,且竞争格局相对优化,对比纯电动电池拥有更优的盈利能力。 伴随公司产能规模不断扩张,公司动力业务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作为消费锂电龙头,动力领域拓展顺利。 我们预计2021/2022/2023年公司有望实现营业收入106/125/142亿元,对应归母净利11.6/16.0/20.0亿元,EPS 为 1.04/1.42/1.79元,对应 PE 为41/30/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产能扩产不及预期; 公司后续产品质量测试不及客户预期;
当升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10 97.99 -- -- 114.98 17.34%
114.98 17.34%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1.72亿元(同比+155%),归母净利润7.27亿元(同比+174.9%),扣非归属净利润5.14亿元(同比+126.6%)。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83亿元(同比+132.8%,环比+26.56),归母净利润2.8亿元(同比+136.6%,环比-5.8%),扣非归属净利润2.23亿元(同比+96.5%,环比+26.4%)。 三季度量利齐升,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公司3季度净利润同环比高速增长,主要来源于出货量增长及单吨盈利提升。预计公司3季度出货量1.3万吨,环比Q2增长30%,主要受益于常州基地产能逐步释放。 另外,预计公司Q3正极单吨盈利约为1.6万元/吨,环比小幅提升,主要是受到公司产能利用率提升以及库存升值的影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0.57亿元,主要系中科电气股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比克的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冲回影响。 利润率小幅下滑,主要源于原材料涨价。三季度公司单季度毛利16.9%,环比-5.7pct。公司定价主要采取成本加成模式,3季度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的前提下,公司加工费保持平稳,一定程度上拉低公司毛利率。 产能持续扩张,助力业绩增长。公司加速产能扩张步伐,公司上半年常州一期项目达产之后,预计现有产能约为4.4万吨。另外常州二期、三期产能也在持续推进中,预计3万吨产能将会在明年三季度逐步投放。同时,公司已经完成欧洲10万吨产能的可研工作。产能的加速扩张将对公司未来业绩成长形成良好的支撑。 海外客户占比提升,加速布局磷酸铁锂。客户主攻海外市场,目前海外客户占比达到60%-70%,包括SKI、LG、三星等国际知名电池企业。 伴随海外车企对于磷酸铁锂接受度逐步提高,公司加速高性能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相关材料的研发,并积极开始产能规划,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投资建议】考虑新能源车销量持续超预期,下游景气度持续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公司产品价格上涨,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3年营业收入,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2.3/122.9/180.4亿元;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上游原材料价格将维持高位,一定程度会对当年盈利造成影响,下调2022年公司单吨盈利水平。2023年考虑公司产能建设超预期,原材料价格回落至正常水平,上调2023年单吨盈利水平。调整之后我们预计2021/2022/2023年公司对应归母净利润9.1/12.9/18.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1/2.84/4.07元,对应PE分别为48/34/24倍,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公司库存收益
欣旺达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10 48.09 -- -- 55.00 14.37%
55.00 14.37%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5.8亿元(同比+25.0%),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41.8%),扣非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243.3%)。其中,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9.0亿元(同比+10.59%,环比+26.6%),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88.8%,环比-89.3%),扣非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15.85%,环比+285.9%)。 动力业务加速放量,助力营收增长。公司3季度以来动力电池实现突破,合计装机量达到0.73GWh,预计三季度动力业务收入约10亿元,超过上半年5.7亿元收入。另外,公司今年以来对多家车企实现供应链突破,在手订单充足,三季度已经批量出货吉利、东风、柳汽、雷诺等车企。2022年,伴随公司动力产能逐步爬坡,动力业务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受原材料影响毛利下滑,产能爬坡期费用率有所提升。3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5.5%,环比下滑1.9pct。今年以来电芯上游原材料出现大幅上涨,中游企业盈利承压明显。上半年公司通过原材料锁定缓解部分压力,Q3盈利压力开始加大,预计Q4随着电池涨价,盈利将边际缓解。另外,公司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21.9%,环比提升8.0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增加2.3pct、研发费用率增加4.6pct,主要由于公司兰溪工厂产能处于爬坡阶段,相关管理及产线调试费用增加。3季度公司非经常性损益-1.76亿元,主要源于安克创新上市后股价的变化,公允价值调整-1.9亿元。 消费++动力双重抓手,助力公司业绩腾飞。公司兰溪产业园正式投产,伴随产能的持续爬坡,消费电芯自供率将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将增厚公司利润,并且公司在国产主机厂供应链中的渗透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动力领域,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出货量持续增长,未来几年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未来,电芯自供+动力突破将成为公司两大利润最重要的增长点。【投资建议】考虑公司子公司锂威产能持续扩张,消费电芯自供率显著提升盈利改善,动力业务持续突破,公司未来3年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6.7亿元/497.7亿元/606.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6%/25.5%/21.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亿元/18.8亿元/26.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3.4%/43.1%/38.7%;EPS分别为0.81元/1.15元/1.60元,根据当前股价,对应PE为60倍/42倍/30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公司动力电池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宁德时代 机械行业 2021-11-10 667.74 -- -- 692.00 3.63%
692.00 3.63%
详细
【投资要点】 公司宁德时代发布2021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3.6亿元(同比+133%),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131%),扣非归母净利润66亿元(同比+157%)。其中,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9亿元(同比+131%,环比+17.6%),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130%,环比+29.2%),扣非归母净利润26.85亿元(同比+125%,环比+19.5%)。 毛利率环比提升,体现宁德市场极强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公司2021年Q3毛利率为27.9%,环比+0.7pct。今年以来,公司储能业务同比大幅提升,高毛利储能业务对公司毛利率稳定也有一定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毛利的回升是在三季度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实现的,体现了宁德时代超强的供应链控制能力。 经营性现金流环比收窄,存货大幅提升。公司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9.4亿元,环比出现下滑,我们认为主要源于公司备货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增加。公司3季度存货达到349.6亿元,对比2季度242亿元,增长108亿元。我们预测宁德时代库存的增长主要源于对原材料的提前储备,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滑上游涨价的压力,缓解对于短期盈利的压力。公司三季度应付票据及账款达到782亿元,合同负债达到132亿元。 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持续高研发投入。宁德时代三季度期间费用率12.16%,同比+1.24pct,环比+0.12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5%(同比-0.5pct),管理费用率为2.7%(同比+0.02pct),财务费用率为-0.3%(同比+2.0pct),研发费用率为6.2%(同比-0.3pct)。公司持续搞研发投入,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18亿元,今年累计研发费用达到46亿元,远高于其他电池企业。持续高强度研发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布局未来的关键。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1-11-09 308.09 -- -- 329.97 7.10%
329.97 7.10%
详细
公司公告 10月产销数据:10月整车销量合计 8.99万辆,同比+88.4%,本年累计销量 54.27万辆,累计同比+71.4%; 10月整车产量合计 8.90万辆,同比+87.7%, 本年累计产量 55.05万辆,累计同比+73.7%。 10月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 4.557GWh,同比+202.4%;本年累计约 27.989GWh,累计同比+225.8%。 【评论】 新能源车月销破八万再创新高,纯电插混双驱并进。 新能源车: 10月销量 8.10万辆,同比+249.1%,环比+14.0%, 销量占比已至 90.1%; 1-10月累计销售 41.86万辆,累计同比+212.0%,累计销量占比达77.1%。 分类型看: 纯电/插混乘用车 10月销量为 4.12/3.88万辆,同比为+176.4%/+444.1%,环比为+13.6%/+15.0%,销量占比依次为45.9%/43.1%。Q1-Q3公司新能源车季度销量占比分别为 52.6%、70.0%、88.8%, Q4有望进一步提高至 90.0%以上,领先行业完成产品结构新能源化转变。 1-10月公司新能源车月销复合增速达 16.7%, 其中纯电/插混乘用车月度复合增速为 12.3%/24.5%。据此增速, 公司今年 60万辆新能源车的销售目标有望顺利达成。而在此基础上,若 2022年月度复合增速达到 2%,即可达成 150万辆新能源车的销售目标。 纯电海豚环比翻番, 超级混动稳健增长, 新能源车产品周期延续强势。 分车系看:秦/汉/唐/宋/元/e 系列 10月销量依次达 2.77、1. 11、0.69、2.33、 0.65、 0.52万辆,同比依次为+307.1%、 +46.9%、 +40.2%、 +14.4%、+485.2%、 +61.6%; 8月新发车型海豚 10月销量达 0.60万辆,环比+100.6%。 10月主要增量: 1) 汉持续增长:汉 EV 同比+63.9%引领增长, 汉系列 21年 7月上市至今累计销售 13.17万辆, 后续标准续航版及 DM-i 版(预计 22Q1上市)或将推动销量迈上新台阶; 2) DM-i助力插混增长: 秦 Plus DM-i 环比+15.4%,全新唐 DM 同比+81.7%,宋 DM 同比+1897.6%; 3) e 平台 3.0潜力初显: 海豚 10月销量环比翻倍高速增长, 后续海鸥、海狮、海豹等海洋系列新车将至,同平台元Plus (预计售价 13-16万元) 也将于 22Q1上市。 核心器件自主可控, 整车产能有效释放, 长期持续稳步增长可期。 公司整车产品结构新能源化的转变已近完成,纯电及插混双驱并进。当前 1-10月公司新能源车累计销量 41.86万辆,全年或将突破 60万辆,明年有望达成 150万辆。高速的增长需要稳定可控的供应链支撑。公司对动力电池的布局以及对电动化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将为高速增长提供有利保障。 1)刀片电池积极拓产:重庆璧山规划 35GWh(已建成 20GWh)、 西安规划 30GWh(已建成 10GWh)、 宁乡规划 20GWh(已建成10GWh)、 贵阳规划 10GWh、 蚌埠规划 20GWh、 南昌或规划 20GWh。 2)功率芯片及 MCU 自主可控: 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在即,其产品涵盖 MOSFET、IGBT、 IPM、 SiC 功率器件等,具备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的能力。核心器件自主可控将赋能公司较强的供应链管控能力,助力整车产能平稳释放,以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 得益于刀片电池、功率半导体等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以及 DM-i 超级混动、 e 平台 3.0等平台技术的领先, 公司新能源车新品周期持续强势。公司整车主业在未来 3年或将维持高速增长。 我们预计 2021-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 1970/2373/2884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为 44.8/77.4/112.9亿元,对应 EPS 为元 1.57/2.71/3.94元,对应 PE 为 193/112/7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芯片供给短缺;上游原材料涨价;新能源车产品竞争加剧。
中科创达 计算机行业 2021-11-09 143.89 -- -- 163.35 13.52%
163.35 13.52%
详细
各项业绩指标持续向好。 公司 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6.72亿元,同比增长 49.51%; 归母净利润为 4.50亿元,同比增长 54.24%; 扣非净利润为 4.06亿元,同比增长 52.09%。Q3单季实现营业收入 9.78亿元,同比增长 32.54%; 归母净利润为 1.73亿元,同比增长 47.39%; 扣非净利润为 1.50亿元, 同比增长 34.17%。 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项业绩指标持续向好。 Q3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 1.67亿元,增长 94.53%, 研发投入追加有利于公司不断巩固自身的技术壁垒; Q3经营性净现金流较上年同期下降 162.10%,主要系公司增加原材料备货及研发投入增长所致,三季度末公司存货余额为 6.83亿元,同比增长 69.80%。公司三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 10.60亿元,同比增长 79.06%,应收账款余额为公司历年最高水平, 由于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头部大客户, 预期 Q4回款保障性较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 Q3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较上年同期减少 0.39亿元,下降 649.82%。 三大业务均快速增长,人均产值提升。 前三季度智能软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 10.55亿元,同比增长约 26%;智能汽车业务实现收入约 7.81亿元,同比增长约 63%;智能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约 8.26亿元,同比增长约 80%,三大业务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收入增长的同时,公司的毛利率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41.76%,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汇率变动的背景下,公司毛利率水平较上年增长 2.89pct。 根据公司披露, 近年来各条业务线的人均产值一直在逐年提升, 物联网业务 2021年年化人均产值较 2020年提升 20%。 设立智能驾驶平台公司,股权激励方案锁定信心。 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 加深与核心骨干绑定,业绩考核目标为以 2020年营收为基数,2021-2024年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40%/50%/60%/70%,彰显公司充足信心。 公司近日公告, 拟与实控人赵鸿飞控制的企业伽承荷华共同出资设立智能驾驶公司,标的公司注册资本为 2亿元,其中公司出资 1.9亿元持股 95%,旨在打从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硬件平台、底层软件、 OS、中间件、软件集成及测试全覆盖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生态。 在高度景气的智能化背景下,公司作为智能手机、智能驾驶和物联网三大赛道的领军者,有望抓住时代机遇, 充分享受发展红利。 【投资建议】公司在智能操作系统领域深耕多年,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拥有丰富的产业链垂直整合经验,在 5G 手机、智能网联汽车和物联网三大科技趋势下,公司作为稀缺的全栈式操作系统技术公司,有望深度受益于智能化时代发展红利。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8.71/55.53/72.6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49/9.56/12.58亿元, EPS 分别为 1.53/2.25/2.96元,对应 PE 分别为 95/65/49倍, 维持“增持”评级。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1-11-05 311.13 -- -- 329.97 6.06%
329.97 6.06%
详细
新能源车引领Q3业绩环比向上,Q4有望延续增长。公司Q1-Q3累计实现营收1451.92亿元,同比+38.3%;归母净利24.43亿元,同比-28.4%;扣非归母净利8.86亿元,同比-64.5%。公司21Q3单季营收543.07亿元,同比+22.0%,环比+8.9%;归母净利12.7亿元,同比-27.5%,环比+35.6%;扣非归母净利5.18亿元,同比-67.2%,环比+15.0%。公司21Q3营收同环比增长,但利润承压,预计主因比亚迪电子受双控限电、安卓订单不及预期及缺芯的影响,同期利润下降。 而同期,公司整车产品新能源化转变接近完成(7、8、9月公司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分别达到88.0%、89.6%、88.8%),销量持续提升(21Q3整车销量18.3万辆,同/环比+301.8%/+21.6%),强力驱动21Q3利润环比增长,且21Q4有望进一步延续增长。 。费用控制稳定,高研发投入确保长期成长。公司Q1-Q3的销售期间费用率为10.1%,同比-3.79pcts。其中,公司Q1-Q3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2.6%、0.9%,同比-0.43pct、-0.34pct、-1.97pcts。分季度看,公司21Q3的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0%、2.5%、0.8%,同比-0.46pct、+0.10pct、-2.36pcts,环比+0.14pct、+0.04pct、+0.05pct。公司Q1-Q3的研发费用投入为52.34亿元,研发费用率为3.6%,同比2020年增加3.42亿元,同比2019年增加13.95亿元。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长,技术驱动产品力提升确保公司长期稳健成长。 。新能源车型周期持续向上,零部件外供增量可期。公司整车主业已接近完成新能源转向,纯电、插混双驱并进。2021年1-9月公司新能源车月销复合增速达17.1%,9月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达88.8%,全年新能源车60万辆销售目标大概率完成。而在此基础上,2022年新能源车月销复合增速达到4%即可实现全年150万辆。公司新能源车型规划饱满,周期持续向上:1)DM-i车型对限购地区销售依赖弱,2/3/4线城市增量空间大,汉DM-i版本或于22Q1上市,带动插混量价齐升;2)e平台3.0平台衍生众多纯电车型,定价9.68-12.48万元的海豚车型8月发布,9月销售近3000台,后续更多海洋系列新车将至,另基于该平台的元Plus也发布在即。此外,公司持续零部件市场化,新的增量市场空间逐步打开:1)持有一汽、福特等可观外供订单,同时积极布局动力电池产能建设,21Q3相继注册安徽无为、江苏盐城、山东济南及浙江绍兴四家动力电池子公司;2)比亚迪半导体上市进程稳步推进,将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成为高效、智能、集成的新型半导体供应商;3)e平台3.0核心模块及平台自身亦存外供机会。 【投资建议】公司刀片电池、功率半导体等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平台技术领先,新能源车产品周期持续强势。考虑新能源车引领增长的同时,比亚迪电子业务发展略低于预期,我们略微下调对公司2021-2023年的营收及净利润的估计:预计营收从1996/2425/2959亿元调整为1970/2373/2884亿元,对应归母净利从51.9/85.5/116.2亿元调整为44.8/77.4/112.9亿元,对应EPS为1.57/2.71/3.94元,对应PE为193/112/77倍,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芯片供给短缺;上游原材料涨价;新能源车产品竞争加剧。
兴瑞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1-05 13.35 -- -- 21.78 63.15%
23.56 76.48%
详细
营收高增长,现金流充裕。公司发布2021年三季报,通过紧抓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契机,快速应对、克服海外疫情以及“缺芯”等因素的影响,2021Q1-3公司实现营收9.01亿元,同比增长22.16%;受未交割的远期结汇影响,归母净利润为0.89亿元,同比小幅下降4.45%;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14亿元。 经营效率快速改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公司充分发挥在生产工艺、经营效率、成本管控、柔性生产、同步研发以及产能调配等方面的管理优势,快速走出二季度外部环境对公司业绩的不利影响。从费用端来看,在社保减免优惠政策取消的情况下,2021Q1-3公司管理费用率为6.80%,同比仅增加0.45pct,费用管控成果初现;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注重研发工作的展开,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0.41亿元,同比增加14.84%。从运营能力来看,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1.04天,相比去年同期101.16天,账期明显缩短。 智能终端业务发力,持续强化客户黏性。公司智能终端的核心客户主要为国际头部企业,如全球最大的网关机顶盒公司Technicolor、美国通讯网络电缆及连接解决议案领域的世界领导者Commscope公司、欧洲最大数字IP电视和TNT机顶盒Sagemcom等,向客户供应由内到外包含散热、屏蔽等功能的结构套件产品,并积极参与到客户结构套件的设计环节中,与国际头部Top5客户形成了深度绑定。随着全球网络基础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家庭智能终端的延伸和新品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聚焦汽车电子业务,引入产业链专家。兴瑞科技子公司东莞中兴瑞新能源汽车电子精密零组件及服务器精密结构件扩产项目封顶,新工厂预计于2022年按计划投产,此项目的加快落地将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能加码起到推动作用。此外,公司还聘任了汽车行业技术专家耿彤先生为公司副总经理,技术专家的加入将有助于加快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的研发及布局,加快推进工厂智能制造。
广联达 计算机行业 2021-11-03 73.40 -- -- 72.98 -0.57%
72.98 -0.57%
详细
业绩表现靓丽。公司发布业绩,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6.01亿元,同比增长39.14%;归母净利润4.75亿元,同比增长106.89%;实现扣非净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118.76%。Q3单季度营业总收入为14.23亿元,同比增长45.35%;归母净利润为1.89亿元,同比增长89.86%;扣非净利润为1.80亿元,同比增长87.65%,收入持续高增长,Q3收入增速较Q2明显加快,提速得益于造价业务和施工业务两大板块共同驱动,其中造价业务全面进入云转型,新转型地区收入增长较快,同时工程信息等增值服务业务增长明显;数字施工业务前期所签合同进入密集交付期,收入逐步得到确认。 费用改善,人均效能提升。毛利率方面,三季报公司毛利率为87.61%,下降2.69pct。我们判断,施工和造价业务结构变化小幅拉低了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上半年施工业务占比为14.8%,高毛利的造价业务占比为78.1%。前三季度共发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分别为10.11/7.32/9.12亿元,同比分别上升27.83%/28.04%/28.50%占收入比重分别为28.08%/20.33%/25.32%,较上年同期下降2.49pct/1.76pct/2.09pct,公司完善从战略到执行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人均效能,降本增效取得成果。 造价++施工皆创佳绩。根据公司业绩说明会披露,造价业务前三季度收入为26.48亿元,YoY+39.75%;施工业务收入为6.72亿元,YoY+28.85%;设计业务收入为0.9亿元。造价业务中云收入贡献可观增量,云收入为18.35亿元,同比增长65.9%,前三季度累计新签云合同21.82亿元,同比增长39.25%。根据中报披露,江苏等最后四个地区进入全面云转型,我们判断新转型地区收入的快速增长为造价业务贡献充沛动能,带动了造价业务整体再上新台阶。上半年数字施工业务营收为3.18亿元,Q3施工业务收入体量为3.54亿元,同比增长90.87%,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与公司此前披露的上半年冲合同,下半年抓交付保回款的节奏相符。随着造价业务进入成熟稳定期,施工业务作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马达正迎来发展新阶段。【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上半年公司数字造价业务取得成功,数字施工业务合同实现大幅增长,随着智能建造不断推进,公司将持续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28/60.35/74.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0/8.79/11.60亿元,EPS分别为0.51/0.74/0.98元,对应PE分别为143/98/74倍,维持目标价84.29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建筑行业整体景气度下行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施工及设计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海星股份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1-11-02 20.40 35.99 189.77% 32.47 59.17%
32.47 59.17%
详细
电极箔产品产销两旺,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公司发布 2021年三季报,受益于新兴市场增量旺盛,公司募投项目达产, 2021Q1-3公司实现营收 12.14亿元,同比增长 39.16%; Q3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72亿,环比上涨 28.10%,同比上涨 103.82%,利润显著增厚;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59亿元,同比增长 74.94%; 扣非归母净利润 1.49亿元,同比增长 114.77%, 业绩保持高增长。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将有利于公司持续保持该增长态势。 经营状况持续改善, 研发投入继续攀升。 上游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震荡, 技术优势助力公司持续获得超额收益, 2021Q1-3公司毛利率为26.99%,同比提升 3.37pct。 从费用端来看,公司三费明显改善,销售费率下降 1.98pct 至 1.35%;而通过持续优化企业结构,公司上半年管理费用下降 0.61pct 至 4.02%。 公司一贯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 0.73亿元,同比增加 27.99%。 公司营运能力同样优秀,前三季度公司存货周转率达为 8.34次,同比增长 14.90%,显著高于同业平均水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75.63天,相比去年同期 86.75天,账期显著缩短。 新兴市场增速快, 高端技术助成长。 目前,新兴市场正处在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各类电容器都在性能相应的领域中大显身手。得益于铝电解电容器高容量、低成本,无论是时下最热的新能源赛道(汽车电子、储能),亦或是传统消费类、工业类、医疗、军工等行业,都离不开铝电解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正稳步朝着耐高压、高比容、小体积、高低温特性好等维度不断迈进。而近年来,公司成功研发的 FT系列超高比容低压电极箔、 HD 系列强耐水性高压电极箔、 HG 系列长寿命电极箔等新产品, 有望成为公司参与全球竞争、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抓手。 超前布局绿色能源,“双控”政策影响轻微。 限电政策的松紧直接影响到电极箔前道工序腐蚀箔的生产,大量现存产能遭受限制。 反观海星股份, 受益于前瞻性的低碳化布局四川雅安水力发电,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宁夏地区也坚持使用“光伏+火电”齐上阵的低碳排放供电方式,可以预见在本轮的能源管控政策下, 或将对公司是一次机遇。有望重现 2018年环保政策收紧下,经营效益不降反增的行业奇迹, 成为产业中影响较低的一方。 公司深耕电极箔领域多年,涵盖了从低压到高压的全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性能铝电解电容器的生产制造,处于该领域全球先进地位。 5G、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新兴市场迅猛发展的趋势下,公司作为电极箔系列全覆盖的领军企业,有望深度受益于消费电子、新兴市场蓬勃发展的红利。 在能耗“双控”政策的影响下,公司作为行业中受损较小的一方,依然能保持有序经营。另外, 公司能够较快转移原材料成本上涨,产品溢价不断提高, 且下游新兴市场增速喜人。因此, 我们上调公司 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6.67/21.06/26.6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1/3.01/4.02亿元, EPS 分别为 1.06/1.45/1.93元,对应 PE 分别为 19/14/10倍。公司在 A 股可比上市公司包括东阳光、新疆众合、华锋股份,考虑到公司在技术和规模上的业内领先地位,应当享有更高的溢价, 基于 2022年给予 27倍 PE,对应目标价: 39元, 上调至“买入”评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5/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