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晶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4-03-28
|
19.43
|
--
|
--
|
25.98
|
1.25% |
|
24.75
|
27.38% |
|
详细
事件:宇晶股份发布 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04亿元, yoy+62.19%,实现归母净利润 1.13亿元, yoy+16.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1亿元, yoy+110.38%。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4.00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3.00股。 点评: 光伏多线切割机市占率大幅提升, SiC 切磨抛设备有望受益于 SiC 8英寸扩产和国产替代。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 13.04亿,分产品来看,高精密数控切磨抛设备/自产金刚石线/热场 系 统 系 列 产 品 / 设 备 改 造 及 服 务 / 硅 片 代 加 工 / 其 他 分 别 实 现 收 入7.99/1.43/0.59/0.06/2.56/0.4亿元,yoy+57.28%/-8.81%/-36.16%/+18.98%/ /+63.21%,高精密数控切 磨 抛 设 备 / 自 产 金 刚 石 线 / 热 场 系 统 系 列 产 品 / 硅 片 代 加 工 毛 利 率 分 别 为33.2%/35.14%/5.47%/11.8%, yoy+2.78pct/-4.42pct/-17.25pct/ 。分下游看, 1)光伏行业: 2023年新推出的多线切割机产品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满足行业细线化需求、产品性能稳定性高等领先优势,获得了下游客户的高度认可,使得多线切割机产品订单大幅增长;金刚线和硅片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Q4价格下跌至非理性区间导致未达预期盈利目标; 2)半导体行业:新开发的应用于半导体行业的 8″碳化硅材料的多线切割机和双面抛光机等超精密切、磨、抛设备已到达同类进口设备水平,具备了替代国外进口设备的能力。2023年已取得较多的订单,获得了客户和市场认可。公司 6-8″碳化硅材料切、磨、抛设备已实现批量销售,随着下游客户对 8英寸碳化硅衬底材料需求的增加,有望获得更多的订单,为公司业务增长与利润增长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截至 2023年年报,公司合同负债金额为 2.76亿元, 环比持平。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股派发现金红利 4.00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 6277万元(占 2023年归母净利润比重为 56%),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股转增 3.00股,持续回馈股东。 看好公司在切磨抛装备领域的行业竞争力和 SiC 领域行业拓展:超 25年行业打磨沉淀,切磨抛装备小巨人持续开拓。 宇晶股份成立于 1998年, 2018年上市,主要产品及服务为高硬脆材料切、磨、抛设备、高硬脆材料切割耗材、硅片及切片加工服务、热场系统系列产品、光伏电站五大类,产品主要服务于光伏、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等行业。 国内稀缺 8英寸 SiC 切磨抛装备供应商,有望受益于国内 8英寸 SiC 扩产。 SiC 具备优秀物理特性,有望对于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实现一定程度替代。受益于汽车中 SiC 渗透率提升和工业应用, Yole 预计 2028年 SiC 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接近 90亿美元,主要下游应用结构为汽车和工业应用,占比分别为 74%和 14%。国内 SiC 厂商积极扩产、 SiC 6英寸向 8英寸转移带动SiC 加工设备需求,公司为国内稀缺 8英寸 SiC 切磨抛装备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南砂晶圆、山东大学、中电化合物、东尼电子、合盛硅业、中电二所、三安光电,有望受益于国内8英寸碳化硅扩产和国产设备替代。 投资建议: 维持 24/25年营收和净利润预期, 预计公司 24/25/26年营收为 21.29/25.74/31.14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2.4/3.2/3.9亿元, 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 SiC 应用渗透率不及预期、客户导入进展不及预期、订单收入确认不及预期风险、股价波动较大风险
|
|
|
宇晶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4-03-04
|
19.15
|
34.83
|
46.41%
|
30.90
|
22.18% |
|
23.40
|
22.19% |
|
详细
超超25年行业打磨沉淀,切磨抛装备小巨人持续开拓。“设备+耗材+切片加工”一体化发展战略宇晶股份成立于1998年,2018年上市,主要产品及服务为高硬脆材料切、磨、抛设备、高硬脆材料切割耗材、硅片及切片加工服务、热场系统系列产品、光伏电站五大类,产品主要服务于光伏、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等行业。2023受益于全球光伏装机总量持续增长,叠加公司“设备+耗材+切片加工”一体化发展战略逐步成型,根据公司23年业绩预告,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1-1.3亿,yoy+13%-3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2亿,yoy+107%-149%。在手订单充足,为公司业绩释放和未来成长提供有力支撑,消费电子业务有望受益于VisionPro拉动的新一轮消费电子创新周期和设备创新升级需求。 国内稀缺8英寸SiC切磨抛装备供应商,有望受益于国内8英寸SiC扩产。 SiC具备优秀物理特性,有望对于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实现一定程度替代。 受益于汽车中SiC渗透率提升和工业应用,yole预计2028年SiC功率器件市场规模接近90亿美元,主要下游应用结构为汽车和工业应用,占比分别为74%和14%。国内SiC厂商积极扩产、SiC6英寸向8英寸转移带动SiC加工设备需求,公司为国内稀缺8英寸SiC切磨抛装备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包括南砂晶圆、山东大学、中电化合物、东尼电子、合盛硅业、中电二所、三安光电,有望受益于国内8英寸碳化硅扩产和国产设备替代。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在切磨抛装备领域的行业竞争力和SiC领域行业拓展,预计公司23/24/25年营收为13.67/21.29/25.75亿元,yoy+70%/56%/21%,预计公司23/24/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2.4/3.2亿元,yoy+23%/100%/33%。 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30倍PE,目标价为46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SiC应用渗透率不及预期、客户导入进展不及预期、订单收入确认不及预期风险、23年业绩预告为初步核算,以正式年报为准、股价波动较大风险
|
|
|
沪电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2-07
|
20.40
|
--
|
--
|
31.74
|
55.59% |
|
34.66
|
69.90% |
|
详细
事件:沪电股份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89.38亿元,同比增长7.23%,实现归母净利润15.13亿元,同比增长11.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07亿元,同比增长11.27%。 1、Q4业绩快速增长,我们预计主要为算力需求下订单饱满带动稼动率提升根据2023年度业绩快报,推算23Q4营业收入为28.56亿元(yoy+11.02%),归母净利润为5.59亿元(yoy+27.1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29亿元(yoy+35.48%)。单Q4营收利润加速增长,我们预计主要为算力需求下高多层PCB订单饱满,带来业绩加速增长,单季度业绩历史新高。 2、AI浪潮带来算力服务器与交换机需求高增,高多层PCB核心受益2023年受益于高速运算服务器、人工智能等新兴计算场景对高多层PCB的结构性需求,而公司在高多层板技术领先同时布局多年,PCB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85.72亿元,同比增长约8.09%;同时随着公司PCB业务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公司PCB业务毛利率提升至约32.46%,同比增加约0.74pct,我们预计随着后续算力需求的持续释放,服务器迭代、高速率交换机放量,高多层板需求占比提升,有望持续带动盈利能力提升。 3、紧抓800G交换机+AI服务器迭代机遇根据Dell‘Oro预测,到2027年,近一半的数据中心交换机端口将由400Gbps及更高的速度驱动,同时预计到2025年,800Gbps将超过400Gbps。 公司在高阶数据中心交换机领域持续布局,应用于Pre800G(基于56Gbps速率,25.6T芯片)的产品已批量生产,应用于800G(基于112Gbps速率,51.2T芯片)的产品已实现小批量的交付。公司有望受益于AI浪潮下,AI服务器以及800G交换机迭代带来的PCB板价值量的增长。 同时AI服务器领域,英伟达此前发布AI芯片H200,此外24年,英伟达预计还会发布基于Blackwell架构的B100。算力服务器持续迭代升级,AI服务器对芯片性能及传输速率要求更高,通常需使用高端的GPU显卡以及更高的PCIe标准,整体PCB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PCB领军企业,聚焦于通讯+汽车板业务,深耕行业30载积累领先客户资源,加码研发紧跟行业趋势。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发展机遇快速增长。根据2023年经营情况,调整2023年盈利预测为15.1亿元(原值为15.3亿元),预计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2/28亿元。对应23-25年PE为26/18/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AI相关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利用率低于预期,产品迭代研发进展低于预期的风险,业绩快报为初步核算数据,具体财务数据以公司披露的年报为准
|
|
|
沪电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1-18
|
12.85
|
16.86
|
--
|
13.60
|
5.84% |
|
17.18
|
33.70% |
|
详细
PCB领军企业聚焦通讯+汽车板,期待原材料压力缓解盈利能力回升 沪电股份成立于1992年,已深耕PCB行业30年。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汽车、工业设备等领域,其中“通讯+汽车”业务占收入比例近90%。 公司持续稳健经营,2021年受5G基站业务影响营收下滑,实现营业收入74.19亿元,同比下滑0.55%,归母净利润受原材料影响,同比下滑20.80%。2022Q1,公司经营情况回暖,实现营业收入19.17亿元,同比增长9.77%;实现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增长13.04%。公司持续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以提升产品毛利率,同时进行费用管控降低费用率,在下半年原材料价格趋稳下降后,期待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回升。 通讯+汽车板需求端迎发展机遇,供给端原材料呈现下行趋势 PCB下游应用领域广泛,通讯与汽车是最广泛应用的两大场景。 ①通讯PCB板:云厂商资本开支仍稳健增长,全球数据中心及相关设备需求与市场规模持续提升。同时端口速率快速提升,PCI-SIG发布PCIe6.0规范,服务器速率明显提升,将提升PCB功能需求,PCB价值量增长。 ②汽车PCB板:汽车智能化带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发展,自动驾驶不断升级下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需求增长;智能座舱领域呈现多屏化发展趋势提升PCB用量。此外,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域控制器架构发展,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应用将增多。整体看,PCB单车价值量将显著提升。 上游原材料如铜、环氧树脂等目前呈现价格下降趋势,PCB成本端压力有望逐步缓解,厂商盈利能力或将回升。 紧跟行业趋势加码投入,优质客户资源助力快速发展 客户资源优质。公司深耕行业,积累了如华为、中兴、大陆、特斯拉等优质客户资源,领先客户持续稳健发展将助力公司业务快速增长。 加码投入,紧跟产业趋势。公司持续加码研发投入,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沪电股份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持续领先。在通讯领域,沪电持续打造应用于高速率交换机的PCB产品;在汽车领域,公司紧跟汽车电气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变化趋势,研发如4D车载雷达、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产品。此外,公司投资胜伟策,继续夯实汽车雷达行业基础。 持续扩张产能,应对未来发展。公司持续扩张产能,目前拥有青淞、沪利微电以及黄石一二厂四处厂房,设计年产能共520万平方米,公司未来将在泰国设立工厂,持续扩张产能应对未来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是PCB行业领军企业,聚焦于通讯+汽车板业务,深耕行业30载积累领先客户资源,加码研发紧跟行业趋势。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发展机遇快速增长,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13.1/17.2/21.1亿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2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17.23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服务器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价格下降风险、上游原材料涨价影响盈利能力、汽车芯片紧缺导致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消费电子景气度持续低迷导致相应业务收入和毛利不及预期
|
|
|
立讯精密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1-15
|
31.71
|
--
|
--
|
34.45
|
8.64% |
|
34.45
|
8.64% |
|
详细
事件: 公司于 2022年 11月 13日发布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股票期权总量为17,202.10万份,约占激励计划签署时公司股本总额 709,866.63万股的 2.42%。 点评: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团队助力长期成长。 公司于 2022年 11月 13日发布 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股票期权总量为 17,202.10万份,约占激励计划签署时公司股本总额 709,866.63万股的 2.42%。 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激励对象共计 3,759人,占公司截至 2021年 12月 31日在册员工总人数 228,152人的1.65%。 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含子公司及参股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每股 30.35元。 对应业绩考核目标为 2023/2024/2025/2026/202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 2,300/2,600/2,900/3,200/3,500亿元,体现长期成长信心。 此次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期权自授权日起满 12个月后,激励对象应在未来 60个月内按照 20%: 20%: 20%: 20%: 20%的比例分 5期行权。 持续坚定看好公司精密制造+一体化垂直整合优势下长期成长性+竞争优势, 持续看好大客户弹性+MR 卡位优势+汽车业务成长放量: 重点关注大客户弹性: 1)消费电子需求疲软背景下,大客户手机份额&ASP 持续提升,韧性凸显; 2) iPhone 组装份额提升(郑州富士康疫情,苹果有转单预期,公司或将承接部分产能); 3) Apple watch 业务增长; 4) 控股子公司立铠精密显示结构模组业务高成长; 5)我们认为, 组装作为零部件出海口, 在垂直整合的趋势下, 零部件模组长期有充足的成长空间。 看好 MR 卡位优势: 虚拟现实短期高增长态势放缓, 长期成长趋势不变, 重点关注苹果 MR 产品推出对于虚拟现实及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拉动,看好立讯 MR 卡位优势。 坚定看好苹果在硬件配置+用户交互+内容生态+跨终端联动的行业领先性, 新品发布有望引领虚拟现实体验再上新台阶, 同时拉动消费电子产业创新。 公司现有产品覆盖苹果多终端、多产品线,公司旗下立景创新收购的高伟电子为苹果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有能力导入 MR 摄像头模组封装, 控股子公司立铠为大客户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手机结构件的供应商, 成立子公司聚焦虚拟现实设备发展, 有望加速相关业务布局、 客户导入和成长放量,看好下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创新+立讯卡位优势。 关注汽车业务放量, 如严重缺芯等极端意外状况未发生, 公司预期汽车业务未来 5年内保持 50%以上的成长: 1)线束、连接器:线束、连接器产品等将充分受益于智能化、电动化带来的市场扩容,且已导入北美新能源品牌客户、 国内造车新势力等,同时公司积极扩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连接产品。 2)汽车电子电器业务:集团汽车业务深度协同,公司体外收购标的 BCS 拓展汽车电子产品, 延伸布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 旗下公司立景创新具备车载摄像头模组资质;公司布局汽车电动化(PDU、 BDU、逆变器);公司网联化产品(RSU、 TCU、 CGW)受益于电动化、 网联化成长。 3)汽车 Tier1.5业务:汽车软硬件解耦合趋势带动行业供应链格局重塑,汽车 Tier 1.5厂商承担硬件结构性组合及测试功能空间充足,公司消费电子 OEM 经验+优势有望迁移汽车 PCBA 助力相关业务成长。 投资建议: 维持公司 22/23/24年归母净利润为 98.5/149/201亿元的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虚拟现实设备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虚拟现实业务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消费电子产业转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不及预期、汽车业务产品研发、客户认证不及预期、由于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景气度的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影响激励计划所设定的业绩指标存在无法达成的风险
|
|
|
立讯精密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1-11
|
31.50
|
--
|
--
|
34.45
|
9.37% |
|
34.45
|
9.37% |
|
详细
事件: 2022年 11月 1日, 立铠精密科技(昆山) 成立, 主要经营范围涵盖: 虚拟现实设备制造、移动终端设备制造、 移动终端设备销售、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等, 该公司由立讯精密控股子公司立铠精密科技(盐城) 100%控股。 点评: 成立子公司把握行业窗口期加速虚拟现实领域业务布局+成长放量。 2022年 11月 1日, 立铠精密科技(昆山)成立, 主要经营范围涵盖: 虚拟现实设备制造、 移动终端设备制造、 移动终端设备销售、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等, 该公司由立讯精密控股子公司立铠精密科技(盐城) 100%控股。 虚拟现实为下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关键创新, 公司为国内消费电子龙头, 长期绑定优质客户持续高速成长, 在客户积累、 精密制造、 核心零组件布局全面、 整机组装等维度, 积累深厚、 优势突出,我们认为,公司在下一代消费电子终端同样具备较强竞争力,成立子公司有望强化布局、 助力相关业务卡位+成长。 虚拟现实短期高增长态势放缓, 长期成长趋势不变, 重点关注苹果 MR 产品推出对于虚拟现实及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拉动,看好立讯 MR 卡位优势。 坚定看好苹果在硬件配置+用户交互+内容生态+跨终端联动的行业领先性,新品发布有望引领虚拟现实体验再上新台阶,同时拉动消费电子产业创新。 公司现有产品覆盖苹果多终端、多产品线, 公司旗下立景创新收购的高伟电子为苹果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有能力导入 MR 摄像头模组封装, 控股子公司立铠为大客户平板电脑、 笔记本电脑、手机结构件的供应商, 成立子公司聚焦虚拟现实设备发展, 有望加速相关业务布局、 客户导入和成长放量,看好下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创新+立讯卡位优势。 持续坚定看好公司精密制造+一体化垂直整合优势下长期成长性+竞争优势, 持续看好大客户弹性+汽车业务成长放量: 重点关注大客户弹性: 1)消费电子需求疲软背景下,大客户手机份额&ASP 持续提升,韧性凸显; 2) iPhone 组装份额提升(郑州富士康疫情,苹果有转单预期,公司或将承接部分产能); 3) Applewatch 业务增长; 4) 控股子公司立铠精密显示结构模组业务高成长; 5) 我们认为, 组装作为零部件出海口, 在垂直整合的趋势下, 零部件模组长期有充足的成长空间。 关注汽车业务放量, 如严重缺芯等极端意外状况未发生, 公司预期汽车业务未来 5年内保持 50%以上的成长: 1)线束、连接器:线束、连接器产品等将充分受益于智能化、电动化带来的市场扩容,且已导入北美新能源品牌客户、 国内造车新势力等,同时公司积极扩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连接产品。 2) 汽车电子电器业务:集团汽车业务深度协同,公司体外收购标的 BCS 拓展汽车电子产品, 延伸布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 旗下公司立景创新具备车载摄像头模组资质;公司布局汽车电动化(PDU、 BDU、逆变器);公司网联化产品(RSU、 TCU、 CGW)受益于电动化、 网联化成长。 3)汽车 Tier1.5业务:汽车软硬件解耦合趋势带动行业供应链格局重塑,汽车 Tier 1.5厂商承担硬件结构性组合及测试功能空间充足,公司消费电子 OEM 经验+优势有望迁移汽车 PCBA 助力相关业务成长。 投资建议: 维持公司 22/23/24年归母净利润为 98.5/149/201亿元的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虚拟现实设备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虚拟现实业务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消费电子产业转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不及预期、汽车业务产品研发、客户认证不及预期
|
|
|
宏和科技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2-11-09
|
7.01
|
--
|
--
|
7.71
|
9.99% |
|
7.71
|
9.99% |
|
详细
公司公告 22年三季报,22q1-3收入 4.6亿,yoy-24%;归母净利 0.42亿,yoy-59%; 扣非归母净利 0.29亿, yoy-70%。单 21q3收入 1.2亿, yoy-42%, qoq-26%; 归母净利 0.08亿, yoy-75%, qoq -57%;扣非归母净利 0.01亿, yoy-98%, qoq-97%。 22q1-3业绩反映电子布需求景气度阶段较疲弱;公司黄石纱布项目逐步投产,我们继续看好公司竞争力持续强化及成长前景。 下游需求景气度较疲弱,关注恢复节奏, 22q3盈利水平或开始筑底22q3公司电子布销量 2,498万米, yoy-21%/qoq-20%, 环比减少较多,主要反映下游如消费电子等需求偏疲弱。 同期电子布每米销售均价 4.56元,qoq-30%/-0.5元(vs 22q1、 22q2分别为 5.54、 5.07元);测算电子纱每 kg 平均采购价 18.4元, qoq -30%/-5.6元(vs 22q1、 22q2分别为 32.0、 26.2元)。 22q3收入环比较多减少主要源于电子布销量、均价均承压。 22q3公司综合毛利率25.5%, yoy-12.7pct, qoq-7.3pct。 黄石宏和项目继续推进, 推测生产状态继续改善,因下游景气偏疲弱,效益预计仍有一定拖累(22h1黄石宏和净利润-509万元, vs 21h1、 21h2分别为-1,635、 80万元)。 整体看, 22q1-3公司归母净利率 9.1%, yoy-7.6pct; 22q3为 6.5%, yoy-8.7pct, qoq-4.8pct;盈利水平或开始筑底,应持续关注消费电子等下游需求复苏节奏。 22q3末公司资产负债率 40.5%, yoy+2.4pct;带息负债比率 76.9%, yoy+1.7pct,其中短期负债占比 41.8%, yoy +21.1pct;整体负债有一定增加,负债端压力边际有所加大。 22q1-3公司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 133天、 123天, yoy分别+46、 +25天, 显示偏疲弱的下游需求及较低的行业景气度。 持续关注黄石项目进展及增量效益贡献, 或持续提升公司竞争力公司是全球少数掌握高端电子布全套生产工艺的厂商之一,是电子布国产替代先行者及生力军。 黄石纱一期、二期项目先后投产, 关注其电子纱客户认知情况及随着生产效率提升、下游景气回归对公司整体效益的积极贡献。后续随着黄石纱项目运行逐步进入正轨, 电子纱自供率逐步提升或较大幅度优化公司成本,同时提升供应链掌控力, 较好提升公司竞争力。 此外后续黄石拟投产的5G 超薄/极薄电子布项目一方面提供电子布产能增量,突破产能瓶颈,另一方面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 下调盈利预测, 高端电子布供应能力全球领先, 维持“买入” 评级考虑到 22q1-3公司盈利水平较多承压,下游需求景气偏弱,我们下调公司 22-24年归母净利预测至 0.8/1.2/1.7亿元(前值为 1.4/1.9/2.4亿元), yoy -38%/+60%/+37%, 我们认可黄石项目(纱及布)项目达产及成本管控提升至预期水平后对公司中长期竞争力带来的重要积极变化, 以及公司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子布制造能力持续强化, 现价对应公司 23年 PE 50x 。 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及新项目投产节奏低于预期、供应商及客户集中风险、供给端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
|
|
领益智造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11-07
|
4.82
|
--
|
--
|
5.07
|
5.19% |
|
6.03
|
25.10%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2Q3季报,22Q3实现营收98.64亿元,yoy+11%,实现归母净利润7.45亿元,yoy-1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31亿元,yoy+16.2%。 点评:22Q3公司营收稳步增长。22Q3实现营收98.64亿元,yoy+11%,实现归母净利润7.45亿元,yoy-1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31亿元,yoy+16.2%。实现销售毛利率22.2%,yoy+1.8pct,qoq+2.7pct,销售净利率7.5%,yoy-2.3pct,qoq+5.2pct。22Q3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0.8% / 3.5% / 5.2% / -1.5%,yoy-0.2pct / +0.2pct / +0.9pct / -2.1pct,qoq-0.1pct / -0.5pct / -2.0pct / -1.2pct。我们测算,22Q3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52亿元,扣除商誉影响,22Q3净利润约为 9.0 亿元,同比增长约 3%,扣除商誉影响,22Q3扣非净利润约为 10.8 亿元,同比增长约 35%。 持续加码消费电子业务,持续扩充产能强化份额。 多年精密零组件经验丰富,横向+纵向整合打造行业领先的一站式智能制造平台,公司持续产能扩张加码消费电子业务。21年1月,公司与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桂林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投资建设领益智造智能制造项目,打造“领益智造智能制造产业园”,从而完善公司业务协同效应、扩大公司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特长和优势,桂林领益工厂已于2021年 12月6日正式开工。22年2月公司与桂林市人民政府在桂林签署《桂林领益智造智能制造项目(二期)合作协议》,拟投资不低于20亿元,引入消费电子配套充电模组业务,研发生产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子产品的电源适配器和充电器。 布局新能源汽车+AR/VR新赛道+光伏,充分发挥精密制造优势+业务协同效应: 1)新能源业务:公司结合精密制造优势加强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新领域的布局力度,21年完成收购浙江锦泰电子有限公司,并通过拟投资建设电池结构件项目等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21年7月公司拟投资~20亿元(一期:1.5亿元+二期:18.5亿元)投资建设电池精密结构件。新能源汽车板块产品主要包括动力电池电芯、铝壳、盖板、转接片和软连接等,目前主要产品为精密结构件产品,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持续渗透+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 2)ARVR业务:消费电子功能结构件龙头,ARVR份额依旧可观,拓展注塑产品进一步提升单机ASP。公司旗下苏州领镒精密21年开业,旨在为国际大客户提供AR/VR一体化精密注塑结构件解决方案; 3)光伏:已通过海外生产基地向国际领先的清洁能源领域客户销售光伏逆变器产品,后续有望充分受益于光伏装机量提升+公司业务拓展。 股权激励绑定长期利益,激活企业成长活力。公司2022年8月发布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参与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总人数为不超过 530 人。本员工持股计划受让公司回购股票的价格为 2.36 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为2022/2023/2024 年度营业收入比 2021年度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 10%/21%/33%。 投资建议:根据公司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将公司22/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3/21亿元上调至16/22亿元,维持公司24年归母净利润28亿元的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环境不稳定、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出不及预期、消费电子市场竞争加剧盈利能力下滑
|
|
|
博硕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2-10-21
|
49.70
|
--
|
--
|
57.79
|
16.28% |
|
58.80
|
18.31% |
|
详细
2022Q3业绩持续向好,业务扩张期延续。2022Q3实现营业收入 4.31亿元,yoy+27.66%,归母净利润 1.28亿元, yoy+39.95%,扣非归母净利润 1.22亿元, yoy+42.87%。 22Q3毛利率为 47.09%, yoy+1.76pct, qoq+7.32pct,净利率为 31.30%, yoy+1.48pct, qoq+5.53pct。 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同比、 环比改善。 2022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45% /4.46% / 4.12% / -2.07%, yoy+1.50pct / +1.03pct / -0.06pct / -1.34pct。受销售规模扩张影响,人员投入加大, 员工薪酬等支出增加,导致销售管理费用增加。 成功导入行业头部客户,盈利质量优秀,长期受益于客户拓展+产能扩张: 功能性器件具有定制属性强、产品更新快、规模优势显著和客户黏性强等特点,国内外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公司产品成功导入全球代工龙头富士康,对富士康的销售收入整体呈现增长态势, 2017-2021年公司对富士康的销售收入 CAGR 为 28.2%,对公司营收的贡献分别为 76% / 84% / 54% /61% / 69%。背靠优质客户打开品牌影响力,产品力+品牌力加持公司客户进展成效显著,新增欧菲光、丘钛科技、伟创力等客户,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公司 IPO 项目进一步扩大公司产能、提升产品品质。产能释放供应能力增强叠加客户拓展,公司长期业绩增长弹性大。 汽车电子化程度加深进一步提升功能性器件需求,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技术储备已具备,汽车电子业务有望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开启第二成长曲线。汽车电动化转型、 ADAS 和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带动汽车电子化程度加深,功能性器件单车价值量提升。 2022H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 12%,较 2021年全年渗透率提升 1.8pct,增速迅猛增长势头持续,政策导向+新车型推出将持续利好汽车加速电动化转型。消费升级叠加成本下探, ADAS 和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空间大。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不断提升,预计 2030年将接近 50%,进一步带动了单车功能性器件价值量的提升。 投资建议: 预测公司 22/23/24年营收为 14.21/ 18.44/ 23.94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 3.47/ 4.47/ 5.72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份额流失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
|
|
博敏电子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9-29
|
12.78
|
25.29
|
182.25%
|
13.67
|
6.96% |
|
15.34
|
20.03% |
|
详细
国内领先 PCB 供应商、稀缺 AMB 陶瓷基板供应商,以 PCB 业务为内核,横纵向延伸拓宽成长空间, 持续加大定制化电子器件、模块化产品、微芯器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开拓力度。收入稳健增长, 21年公司实现营收 35.2亿元, yoy+26.4%, 2017-2021年收入 CAGR=19%。利润整体高速成长, 21年受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略降。 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42亿元, 2017-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CAGR=39%, yoy-2%。 22H1受华东疫情+下游消费需求疲软 Q2业绩承压,下半年需求回暖+新产能释放业绩有望环比改善。 22H1实现营收 15.34亿元, yoy-6.78%,实现归母净利润 1.09亿元, yoy-28.35%。 AMB 陶瓷衬板业务受益于车用 SiC 放量进入高速成长期。汽车电动平台高压化提升 SiC MOS 需求,国内主流车企加速导入 SiC MOS。 AMB 陶瓷衬板受益于与 SiC 匹配性高+性能优越成为 SiC MOS 衬底主要选择。公司为国内稀缺陶瓷衬板厂商, AMB 业务有望受益于行业需求提升+国产替代+配套客户扩产(现有产能 8万张/月,处于国内前列,预计 2023年有望达到 15-20万张/月产能)加速成长。 IC 载板受益于扩产+合作地方政府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IC 载板为半导体封装核心原材料,与 PCB 技术同源,为 PCB 行业增长主要驱动力。 IC 载板竞争格局集中,国内厂商占比低提升空间大,后续有望随着国内半导体厂商产能建设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公司凭借 PCB 领域的技术积累前瞻布局 IC载板, 22年 8月江苏二期投产试产 IC 载板(5000平米/月)客户导入顺利,合作合肥地方政府共同投资扩产 IC 载板(总投资额 60亿)有望受益于 IC载板国产替代进程。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2/23/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7/5.1/7.0亿元,yoy+10%/92%/38%, 23年目标市值 130亿元,对应目标价 25.4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 SiC 应用渗透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客户导入进展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公司流通市值小,股价波动较大
|
|
|
世华科技
|
|
2022-09-29
|
24.70
|
--
|
--
|
27.95
|
13.16% |
|
27.95
|
13.16% |
|
详细
公司为功能性材料平台型厂商,新增产能释放产品结构优化,定增扩产密封胶+核心大客户石油基向生物基切换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持续看好公司长期成长性。 22H1收入稳健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22H1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1.8亿元,yoy+19.55%,实现归母净利润 0.67亿元, yoy+2.8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57亿元, yoy+17.27%。对应 22Q2单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0.97亿元, yoy+16.24%,qoq+20.5%,实现归母净利润 0.39亿元, yoy+21.62%, qoq+3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33亿元, yoy+22.51%, qoq+40.7%,实现销售毛利率 61.07%, yoy-1.01pct,qoq+1.31pct , 销 售 / 管 理 / 研发 / 财 务 费 用 率分 别 为 6.2%/7.7%/8.1%/-1.7% ,yoy-0.9pct/-2.1pct/-1.2pct/-0.9pct , 实 现 销 售 净 利 率 39.56% , yoy1.75pct ,qoq+4.28pct。受到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 IPO 募投产能投产等因素影响毛利率略有下滑, Q2整体费用控制优秀,净利率同比环比改善。分产品来看, 22H1电子复合 功 能 材 料 / 光 电 显 示 模 组 材 料 / 精 密 制 程 应 用 材 料 分 别 实 现 销 售 收 入1.23/0.11/0.44亿元, yoy+24.92%/+132.40%/-3.7%,光电显示模组业务高速成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定增扩产密封胶,向上游原材料延伸+扩展应用领域打开成长空间。 2022年 8月公司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份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 3.9亿元用于新建高效密封胶项目、创新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新建密封剂项目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及消费电子领域,拟建设以动力电池密封胶、电动汽车结构密封胶、汽车电子密封胶、电子产品用丙烯酸密封胶、光学丙烯酸密封胶为主的 4.12万吨高效密封胶生产平台,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税后利润 1.6亿元。公司董事长拟以不超过1.69亿元认购发行股票,占总募集资金金额的比例约为 43.3%,董事长参与认购充分体现公司发展信心。 功能性材料的平台型厂商,成长逻辑顺畅: 1) 22年短期看点: A 客户石油基料号目前份额较低后续提升空间大, 22H27条旧产线+4条新产线全部开出,持续看好扩产带来的业绩增量; 2) 中长期看点:①高端进口 OLED 产线预计 22Q4末会投产,前期会先投产高端复合功能材料和光电显示模组材料,后续有望导入 OLED 核心材料,②自筹资金建设的张家港丙烯酸项目已取得项目地块,后续有望建成投产贡献业绩增量,同时材料自供有望提升盈利能力,③新能源汽车材料业绩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3)长期看:客户端:国际知名消费电子终端品牌逐步推进材料由石油基往生物基切换,公司生物基产品已通过终端客户认证享先发优势;产能端:公司按规划搭建 IPO 剩下的 7条高精密涂布线(其中含有 1条进口产线),且 OCA 光学膜也有望投产放量。 投资建议:参考公司 21年业绩表现及新产线投产节奏将公司 22/23年归母净利润由 2.89/3.92亿元下调至 2.45/3.3亿元, yoy+33%/+34%,预计 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4.45亿元, yoy+35%。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新料号导入进入、新增产能产能利用率不及预期;扩产进度不及预期;石油基到生物基切换进度不及预期。
|
|
|
科瑞技术
|
机械行业
|
2022-08-30
|
18.78
|
--
|
--
|
20.65
|
9.96% |
|
20.65
|
9.9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半年报,22H1实现营业收入12.90亿元,yoy+19.04%,归母净利润1.01亿元,yoy+8.82%,扣非归母净利润0.94亿元,yoy+36.27%。对应22Q2单季度,22Q2实现营收8.43亿元,yoy+34.85%,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yoy+20.4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1亿元,yoy+60.47%。 点评:22H1收入稳健增长,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22H1实现营业收入12.90亿元,yoy+19.04%,归母净利润1.01亿元,yoy+8.82%,扣非归母净利润0.94亿元,yoy+36.27%。对应22Q2单季度,22Q2实现营收8.43亿元,yoy+34.85%,实现归母净利润0.74亿元,yoy+20.4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1亿元,yoy+60.47%,对应毛利率31.59%,yoy-3.3pct,qoq-10.85pct,净利率为11.65%,yoy-1.83pct,qoq+2.15pct。分下游应用领域来看,移动终端业务/新能源/精密零部件与模具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7/4.6/1.13亿元,yoy-7.36%/+50.52%/+13.49%,上半年受到疫情带来的供应链不稳定+运输难度提升等不利因素影响下,移动终端业务收入略有下滑,新能源收入保持高速增长。持续高研发投入,研发集中在高像素摄像头模组、机器视觉工业检测系统等产品领域。 持续看好公司作为行业领先非标自动化设备厂商,坚持3+N战略,基于五大领域核心技术+三大共性技术平台提供行业专用设备,产品覆盖移动终端、新能源、电子烟、汽车、医疗、食品与物流等多行业,覆盖多行业头部客户(苹果、谷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Juul Labs),跨行业能力突出。 持续看好公司在AR/VR领域的卡位优势+新能源业务的业绩弹性: VR/AR设备为元宇宙核心硬件,受元宇宙推动终端持续创新+放量,公司提前卡位VR/AR设备,客户涵盖Meta、苹果等核心企业,2021年,公司在VR/AR产品领域实现销售收入7,400万元,yoy+46%,相关业务有望受益于科技巨头元宇宙布局持续放量; 新能源业务动力锂电设备成长弹性足:1)成功导入动力锂电行业头部客户(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能源、蜂巢能源、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孚能科技);2)在手订单充足,支撑后续业绩释放,截至2022年半年报,公司在手订单超过20亿元(含鼎力智能);3)内生和外延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具备中后段整线能力,产品端叠片向激光焊接、激光极片切割等工序延伸,收购鼎力智能延伸产品至化成分容段,产品矩阵逐步完善综合竞争力提升;4)盈利能力有望受益于规模扩大提升。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22/23/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1/3.58/4.5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出不及预期、疫情影响供应链稳定性
|
|
|
博硕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2-08-30
|
48.96
|
--
|
--
|
51.50
|
5.19% |
|
57.79
|
18.04% |
|
详细
22H1业绩表现强劲,夹治具及智能自动化设备高速成长。22H1实现营业收入4.52亿元,yoy+50.73%,归母净利润1.24亿元,yoy+38.76%,扣非归母净利润1.16亿元,yoy+39.49%。22H1毛利率为42.92%,yoy-4.07pct,净利率为28.39%,yoy-1.46pct。对应22Q2单季度,22Q2实现营收2.49亿元,yoy+56.01,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yoy+58.8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8亿元,yoy+74.92,对应毛利率39.77%,yoy-0.28pct,qoq-7.02pct,净利率为25.77%,yoy+0.64pct,qoq-5.85pct。分产品来看,22H1电子产品功能性器件、夹治具及智能自动化设备分别实现营收3.04/1.47亿元,yoy+29.34%/+127.62%。成功导入行业头部客户,盈利质量优秀,长期受益于客户拓展+产能扩张:功能性器件具有定制属性强、产品更新快、规模优势显著和客户黏性强等特点,国内外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公司产品成功导入全球代工龙头富士康,对富士康的销售收入整体呈现增长态势,2017-2021年公司对富士康的销售收入CAGR为28.2,对公司营收的贡献分别为76%/84%/54%/61%/69%。背靠优质客户打开品牌影响力,产品力+品牌力加持公司客户进展成效显著,新增欧菲光、丘钛科技、伟创力等客户,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公司IPO项目进一步扩大公司产能、提升产品品质。 产能释放供应能力增强叠加客户拓展,公司长期业绩增长弹性大。汽车电子化程度加深进一步提升功能性器件需求,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技术储备已具备,汽车电子业务有望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开启第二成长曲线。汽车电动化转型、ADAS和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带动汽车电子化程度加深,功能性器件单车价值量提升。2022H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2,较2021年全年渗透率提升1.8pct,增速迅猛增长势头持续,政策导向+新车型推出将持续利好汽车加速电动化转型。消费升级叠加成本下探,ADAS和智能座舱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不断提升,预计2030年将接近,进一步带动了单车功能性器件价值量的提升。投资建议:维持公司22/23年营收为14.21/18.4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47/4.47亿元的盈利预测,新增24年盈利预测营收23.94亿元,归母净利润5.7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份额流失盈利能力下滑
|
|
|
立讯精密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8-29
|
39.88
|
--
|
--
|
39.61
|
-0.68% |
|
39.61
|
-0.6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2年半年报和 22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 22H1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819.61亿,yoy+70.23%,实现归母净利润 37.84亿, yoy+2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3.92亿, yoy+34.5%。 公司同时发布 22Q3业绩预告,预计 22Q3实现归母净利润 23.13~27.81亿, yoy+44.49%~73.80%。 点评:上半年一季度越南疫情+二季度华东疫情不利因素影响下公司收入高增长,利润稳健增长。 22H1公司实现销售收入 819.61亿元, yoy+70.23%,实现归母净利润 37.84亿元, yoy+2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3.92亿元, yoy+34.5%。对应 22Q2单季度, 22Q2实现销售收入 403.61亿元,yoy+48.78%,实现归母净利润 19.81亿元,yoy+13.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8.68亿元,yoy+37.85%。 22Q2实现销售毛利率 13.15%, yoy-2.55pct, qoq+1.34pct,实现销售净利率 5.09%, yoy-2.3pct,qoq+0.08pct。分具体业务板块看, 22H1公司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消费性电子、其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4、 21. 11、 36.43、 699.46、 18.60亿元, yoy+58.34%、 +19.04%、 +158.61%、 +73.15%、 +3.89%,毛利率分别为 21.05%、 15.56%、 15.24%、11.51%、 19.15%, yoy+2.24pct、 -0.92pct、 -1.89pct、 -4.26pct、 -1.30pct。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上半年收入高增长,汽车业务受华东地区疫情影响增速短期承压。分子公司口径看, 22H1立铠精密(PC、平板电脑、 iPhone top module 业务主体)实现销售收入 287.4亿元,实现净利润 5.42亿元,立讯精密滁州(可穿戴业务主体)实现销售收入 42.7亿元,实现净利润 4.57亿元。 22Q3指引乐观,看好下半年旺季弹性。 公司同时发布 22Q3业绩预告,预计 22Q3实现归母净利润23.13~27.81亿, yoy+44.49%~73.80%,业绩指引乐观,看好下半年苹果备货旺季弹性。 坚定看好公司凭借消费电子领域精密制造经验丰富+ARVR 零部件整机布局+体内外协同在 ARVR 领域的卡位优势。 立讯为苹果核心供应商,公司业务深入绑定苹果,深度参与多产品线(iPhone、AirPods、 Apple Watch)+多环节(零部件、模组、组装),且在 VR/AR 领域零部件+整机均有所布局。 立景创新旗下高伟电子有望深度参与苹果 MR 显示、视觉环节,苹果摄像头模组采用特有 FC 封装方式, ARVR 设备有望进一步沿用,高伟电子作为 iPhone 前摄 CCM 核心供应商, 12年开始参与 FC摄像头模组供应,长期合作历史+特有 FC 封装方式有望卡位苹果 MR 核心环节。 汽车业务布局深远,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体内外协同汽车业务有望加速成长。 公司汽车业务产品布局包括线束,连接系统,新能源(PDU、 BDU、逆变器等),智能网联(路测单元、车载通讯单元),智能驾舱(域控制器、信息娱乐系统、多媒体仪表)以及智能制造。线束、连接器产品等将充分受益于智能化、电动化带来的市场扩容+国内新能源车企崛起有望优先配套国内供应链+公司前瞻布局高压、高速、新能源产品,已经导入北美新能源品牌客户,国内造车新势力等新能源车企+公司积极扩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连接产品;集团业务协同+积极对外合作,汽车业务长期成长性充足。 集团汽车业务(立胜布局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立景创新具备车载摄像头模组资质)深度协同+公司积极对外合作(合作奇瑞赋能整车制造、合作速腾聚创布局激光雷达)双重驱动下,公司汽车业务有望迎发展新机遇。合资奇瑞+控股股东 100亿收购奇瑞 20%股份,开拓整车 odm 模式,汽车新平台确立。 投 资 建 议 : 维 持 公 司 22/23/24年 归 母 净 利 润 为 105/149/201亿 元 的 盈 利 预 测 ,yoy+48.88%/+41.36%/+35.12%,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推出不及预期、疫情影响供应链稳定性
|
|
|
大族激光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2-08-22
|
34.97
|
--
|
--
|
33.95
|
-2.92% |
|
33.95
|
-2.92% |
|
详细
22H1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2H1实现营收69.37亿元,yoy-7.3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31亿元,yoy-28.92%;实现扣非净利润6.07亿元,yoy-21.05%。分业务板块看,动力电池/PCB/消费电子/半导体及泛半导体行业晶圆加工设备/光伏/高功率激光加工设备分别实现销售收入8.43/17.25/9.86/7.17/0.66/12.11亿元,锂电设备、光伏业务高增长,其他业务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营收下滑+产品结构变化公司利润有所下滑。 大功率+锂电贡献业绩增量,盈利能力持续改善。1)锂电:公司为龙头宁德第一梯队供应商,并且大量导入二线动力电池厂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欣旺达等),具备动力电池整线供应能力+张家港、宜宾两地扩产,充分受益于此轮动力电池扩产带来的锂电加工设备市场扩容机遇;2)大功率:高端应用拓展(替代等离子切割)+中低端客户份额恢复+激光器自给率提升三重逻辑下,大功率业绩弹性足、盈利能力也有望提升。高功率焊接设备收入和订单创新高,汽车白车身焊接已进入蔚来、零跑、吉利、长城等国内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新能源汽车发卡电机Hairpin激光焊接设备批量供货,并向特斯拉核心车身件配套企业海斯坦普交付了国内首例一体式热成形门环自动生产线。 光伏行业持续加大投入,已具备电池段管式真空类主设备研发制造能力。22H1 PECVD、扩散炉、退火炉等设备已经中标行业头部客户批量订单。布局多技术路线,TOPCON领域产品布局完整、HJT电池布局PECVD、PVD、钙钛矿技术领域钙钛矿激光刻划设备已实现量产销售。持续布局新产品,在研包括低压硼扩散炉、Topcon激光掺硼设备、LPCVD设备。 核心元器件:1)激光器:MOPA脉冲光纤激光器已取得动力电池行业头部客户订单,主要用于动力电池电芯制造的极片切割及其他工序;2)谐波减速器:公司自主研发的谐波减速器已经在国内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实现大批量交付销售,国外头部工业机器人企业也在同步进行测试验证。 投资建议:参考公司半年报业绩,我们认为上半年华东疫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背景下,下游资本开支意愿有所下滑,将公司22/23/24年归母净利润24.04/29.54/35.41亿元下调至23.1/28.12/33.32亿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锂电设备竞争激烈、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研发建设费用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