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碁微装
|
|
2023-03-21
|
76.90
|
--
|
--
|
86.99
|
13.12% |
|
91.51
|
19.00%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是直写光刻领域的国内领军企业,专注于 PCB 和泛半导体领域应用。受益下游需求及公司产品技术领先,2018-2021年公司营收由0.87亿元增长至 4.92亿元,归母净利润由 0.17亿元增长至 1.06亿元,营收/净利润 GAGR 达 78.16%/84.06%。2021年公司 PCB 板块/泛半导体板块营收占比为 84.32%/11.30%,未来伴随 PCB 领域直写光刻设备持续国产化及公司在先进封装、新型显示和光伏等领域的布局逐渐收获成效,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PCB 行业对直写光刻设备需求大,公司步入国产替代快车道。全球PCB 市场巨大,其中国内产值占比超 50%,对直写光刻设备需求大,同时高端产品占比的提升有望进一步增加直写光刻设备渗透率。目前公司产品技术指标已临近国际头部厂商水平,未来在国内 IC 载板等高端 PCB产品产值增加情况下,对国产直写光刻设备采购意愿增强,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助推剂。 看好泛半导体行业对直写光刻设备需求前景,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泛半导体行业对直写光刻设备需求多样化,未来先进封装、新型显示、光伏铜电镀等技术变革将增加对直写光刻设备需求。目前公司已对上述细分领域进行布局,产品技术指标领先,并已初露峥嵘,2019-2021年泛半导体板块营收由 0.02亿元增长至 0.56亿元。未来若公司布局逐渐收获成效,业绩将迎来收获期。 投资建议考虑到短期内公司在 PCB 用直写光刻设备领域进入国产替代快车道,长期公司直写光刻设备在泛半导体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我们预计 2022/2023/2024年,公司可分别实现营收 6.5、9.9、13.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1.4、2.2、3.2亿元;EPS 分别为 1.1、1.8、2.6元/股;按照 3月 16日收盘价 78.0元计算,对应 PE 分别为 80、50、34倍。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不及预期;产能落地不及预期;下游应用拓展不及预期等。
|
|
|
新强联
|
机械行业
|
2023-01-18
|
60.20
|
--
|
--
|
64.43
|
7.03% |
|
64.43
|
7.03%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是回转支承领域创新型龙头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大型回转支承业务, 涉及风电、 盾构机、 海工装备等业务板块, 是行业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 取得多项技术成果, 截至 2022年中报, 公司获得专利 99项, 其中发明专利 16项, 公司轴承技术领先, 实现风电、盾构机领域部分轴承的国产替代。 轴承国产进程加快, 下游风电发展向好。 风电轴承包括主轴轴承、偏航轴承、 变桨轴承等, 是连接机组中偏航、 传动等系统转向的重要部件。 2020年我国主轴轴承、 齿轮轴承和发电机轴承国产化率分别为32.97%、 0.58%、 0.22%, 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GWEC 预计 2022-2030年我国海风新增装机量 CAGR 为 14.7%,海风景气度高企拉动市场需求。 技术实力雄厚, 产能有望持续扩张。 产品方面, 半直驱风机兼具直驱式和双馈式的优点, 受风机厂青睐。 2021年半直驱式风机占我国整机厂商发布机型的 22%, 较 2020年的 5%提升了 17pct。 公司目前风电轴承产品主要配套半直驱式和直驱式风机, 有望受益于半直驱市场向好趋势。 技术方面, 公司部分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公司成功研制 1.5-12MW变桨和偏航轴承, 大功率风电偏航变桨轴承已实现进口替代; 成功研制2-5MW 三排圆柱滚子主轴轴承、 3-6.25MW 无软带双列圆锥滚子主轴轴承并实现量产; 成功研制 3-7MW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并实现小批量生产。 公司成功研制 12MW 海上抗台风型主轴轴承, 技术实力领先。产能方面,2021年公司定增募资用于 3.0MW 及以上大功率风力发电主机配套轴承项目, 2022年公司发行可转债布局齿轮箱业务, 公司业务规模将不断扩大。 客户方面, 2021年, 公司前五大客户为明阳智能、 远景能源、 东方电气、 三一重能、 洛阳新能轴承, 客户质量优质, 且呈多元化的趋势。 投资建议伴随产能释放, 公司业绩将稳步增长。 我们预期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1/8.68/11.28亿元, 对应的 EPS 分别为1.67/2.63/3.42元/股。 以 2023年 1月 16日收盘价 60.09元为基准, 对应PE 分别为 35.96/22.84/17.56倍。 结合行业景气度, 看好公司发展。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 国内风电轴承技术进步不及预期、 募资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
|
|
科力远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2-11-17
|
10.28
|
--
|
--
|
11.65
|
13.33% |
|
11.65
|
13.33%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深耕镍氢领域, 业绩创历史新高。 公司深耕镍氢领域二十余年,目前已构建一条从电池材料、 电池、 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包到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总成系统的完整产业链。 公司是丰田 HEV 车载动力电池在华唯一供应商, 也是国内搭载 HEV 车型最多的动力电池关键材料供应商。 截至 2021年末, 公司具备 48万台套/年的 HEV 车用泡沫镍和极片产能。 随着公司产能的逐步释放,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大幅提升, 实现归母净利润 1.69亿元, 同比增长 323.3%。 HEV 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提升, 带动公司 HEV 动力电池用材料销量大幅提升。在双碳背景下,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机遇。2016-2021年, 我国 HEV 节能乘用车销量从 8万辆增长至 58.6万辆, 2022H1销量为 37.1万辆, 同比增长 50.0%。 HEV 汽车销量稳步增长带动 HEV 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提升。2021年我国 HEV 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 0.79GWh,同比增长 46%, 其中科力美装机量占比达 57%; 2022H1装机量约为0.54GWh, 同比增长 64%, 带动公司 HEV 动力电池用材料销量大幅提升, 2021年公司 HEV 动力电池用正、 负极片销量分别为 8219.15万枚、1113.28万米, 分别同比增长 70.3%、 43.1%。 公司积极布局锂电全产业链, 业绩增长可期。 一方面, 公司控股子公司 CHS 公司增资认购鼎盛新材, 布局锂矿资源, 鼎盛新材控股子公司东联公司旗下具有四个采矿权, 可采储量合计达 204.92万吨。 此外, 公司控股孙公司金丰锂业已购买鼎盛新材持有的金属锂卤水相关资产, 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布局碳酸锂业务。 另一方面, 公司相继拟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材料项目、 年产 6万吨高功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以及年产 3GWh 数字化芯材项目, 有利于公司抓住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机遇, 提升公司在锂电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随着公司锂电产业链项目逐渐落地, 业绩有望打开第二增长级。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在 HEV 动力电池用泡沫镍、 正负极片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公司在锂电材料领域的布局, 未来公司有望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我们预期 2022/2023/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36.44/62.00/88.6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1/10.28/15.07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0.15/0.62/0.91元/股, 以 2022年 11月 14日收盘价 9.97元为基准, 对应的 PE 分别为66.09、 16. 13、 10.99倍。 结合公司在锂电产业链的布局, 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 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国内外疫情反复等。
|
|
|
三孚新科
|
|
2022-11-17
|
98.00
|
--
|
--
|
101.48
|
3.55% |
|
101.48
|
3.55% |
|
详细
2022 年11 月14 日,公司发布公告称与明毅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明毅科技”)、广州明毅电子机械有限公司(简称“明毅电子”)签订《投资框架协议》(简称“《协议》”)。《协议》指出公司拟分两阶段持有明毅电子66%的股权,其中第一阶段拟持有明毅电子的股权比例不低于51%,交易对价将不超过人名币5000 万元;第二阶段的增持将在明毅电子达到年度净利润1 亿元或者《协议》签订后期满三年(以先者为准)时启动。 明毅电子主要从事印刷电路板及半导体设备的开发与制造。明毅电子成立于1999 年,深耕设备制造行业二十余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印刷线路板以及半导体封装的电镀设备制造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片式VCP 电镀设备、卷对卷VCP 电镀设备、半导体电镀设备、湿制程水平设备等。 在印刷电路板领域,公司终端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华为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生产商以及5G 基地台的线路板专业生产工厂。截至2022 年9 月30 日,公司总资产为1.11 亿元,净资产为2782.54 万元。 公司通过收购明毅电子切入设备领域,有望发挥协同效应。公司主要从事PCB 电子化学品和通用电镀化学品,通过收购明毅电子股权有望拓展印刷电路板与半导体设备领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生产工艺、材料与设备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公司客户粘性,进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此外,公司通过收购明毅电子股权还可协同促进复合铜箔等新能源业务发展,契合公司战略规划与经营发展需要。 公司通过收购明毅电子股权切入设备领域,有望与现有业务发挥协同效应,契合公司战略规划与经营发展需要,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资建议虽然短期业绩承压,我们认为长远来看公司的业务布局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驱动力。我们维持之前报告中的盈利预测,预期2022/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 万元/4392 万元/1.62 亿元,剔除股权激励支付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8074 万元/1.01 亿元/1.75 亿元。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和成果转化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国内疫情反复等。
|
|
|
侨源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2-11-16
|
27.60
|
--
|
--
|
27.03
|
-2.07% |
|
27.85
|
0.91% |
|
详细
公司为工业气体龙头之一。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纯度液态气体生产的高科技绿色环保型企业,主要产品为高品质液氧、高纯度液氮、高纯度液氩、医用氧及各类瓶装气体。截至2022年6月,公司四川汶川基地具备年产约44万吨液氧、21万吨液氮、1.5万吨液氩的生产能力。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同比增加9.22%;归母净利润为1.04亿元,同比下降32.90%。归母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司通威项目在配套项目建成前处于亏损状态。随着公司眉山、金堂生产基地投入使用,上述部分负面因素影响已逐步消除,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修复。 空分气体下游应用广泛,我国市场增长潜力较大。空分气体在钢铁、石化、半导体、光伏等领域多有应用。近年来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0-2021年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从400亿元增长至179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6%。按此数据计算,2021年我国空分气体市场规模约为1616亿元。2019年中国人均气体消费约16美元,美国、西欧和加拿大均在中国的两倍以上,我国工业气体市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扩建产能即将落地,牵手新能源领域优质客户。公司目前在汶川、福州、都江堰拥有三大生产基地,金堂、眉山两大基地正在建设中。公司成阿工业园区和甘眉工业园区产线已处于试生产阶段,德阿工业园12000Nm3/h的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公司募投项目也在顺利推进。待公司眉山、金堂生产基地完全投入运营后,公司在四川地区具有年产约80万吨液氧、34万吨液氮、2.2万吨液氩的生产能力。公司通过研发创新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能耗,产品能够满足新能源、新材料、食品等新兴产业及领域的用气需求。公司率先进军锂电池和光伏领域,为宁德时代、通威股份进行长期气体供应。当前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向好,扩建产能即将落地,持续开拓优质客户,进军新能源领域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未来业绩可期。 投资建议当前工业气体市场发展潜力较大,公司扩产步伐稳健。我们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3.20/4.65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42/0.89/1.29元/股。以2022年11月11日收盘价27.49元为基准,对应PE分别为65.51/30.93/21.31倍。结合行业景气度,我们看好公司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扩产进度不及预期、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国内疫情反复等。
|
|
|
万朗磁塑
|
非金属类建材业
|
2022-11-16
|
28.18
|
--
|
--
|
31.50
|
11.78% |
|
31.50
|
11.78% |
|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是冰箱塑料配件领域龙头, 业绩稳定增长。 公司以冰箱门封为核心产品, 并覆盖从上游原材料生产到下游产品销售的冰箱门封全产业链, 同时发展吸塑、 注塑和组件部装等配件受托加工业务。 公司近年来业绩稳定增长,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12.09亿元, 同比增长15.14%; 2022年第三季度,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0.41亿元, 同比增长43.97%, 环比增长 7.45%。 冰箱市场稳中有增, 万朗磁塑是冰箱门封行业国内唯一上市公司。 出口方面,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冰箱生产国和出口国, 冰箱产量占全球冰箱总产量的 50%以上, 冰箱出口量连续 11年保持增长, 2021年我国冰箱出口量为 7116万台, 同比增长 2.33%。 国内冰箱市场方面, 主要受两个因素驱动, 一是家电政策, 2022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 和“以旧换新” 行动, 促进家电产品消费; 二是居民购买力提高, 2021年我国城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4.74万元、 1.89万元, 分别同比增长 8.16%、 10.50%, 且大容积冰箱销量不断增加, 居民消费升级将拉动冰箱需求量稳步增长。 公司主要客户涵盖国内外主流冰箱主机厂, 冰箱门封产品国内市占率约达 33%。 产业链纵向延伸降低成本, 切入汽车及 3C 赛道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原料端, 公司 2022年将新设两条生产线, 预计新增 PVC 粒料产能约 0.5万吨, 此外拟设立合资公司从事新材料、 改性材料、 色母料等上游原材料产品的研产销, 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且随着节能环保政策趋严, 公司研发的 TPE 环保材料已规模使用, TPU、 硅胶等新型环保材料正逐步推广, 具备先发优势。 业务布局方面,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 7794万元对汽车及 3C 领域进行投资, 有助于降低单一业务风险, 助力于公司拓宽营收及盈利范围, 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投资建议冰箱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汽车与 3C 领域将打开公司第二增长曲线,预计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 我们预期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8/2.02/2.40亿元, 对应的 EPS 分别为 1.85/2.36/2.81元/股。 以 2022年 11月 14日 收 盘 价 28.15元 为 基 准 , 对 应 PE 分 别15.24/11.91/10.02倍。 结合行业景气度, 看好公司发展。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产品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扩产以及合资公司的开办进展不及预期。
|
|
|
东方电缆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2-11-15
|
74.07
|
--
|
--
|
75.88
|
2.44% |
|
75.88
|
2.44% |
|
详细
公司是电线电缆龙头企业,业绩表现亮眼。公司业务覆盖海缆、陆缆、海洋工程三大系统,集海底电缆和陆地电缆的研发制造、安装运维为一体,填补多项线缆行业技术空白。受益于海上风电和电网的高速发展,2022 年H1 公司营收为38.59 亿元,同比增长13.96%,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11.89 亿元,同比增长33.98%。 公司海缆业务受海上风电高景气带动,技术优势作用下,业绩有望持续增高。2021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为21.11GW,同比增长208.03%, 据GEWC 预测, 预计2026 年全球海上风电将新增装机31.4GW。我国方面,2021 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为16.90GW,同比增长339.53%,2021 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约占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80%,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发展。公司提供包括脐带缆、动态缆、超高压海陆缆、智能配网等工程在内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在电线电缆招标愈发趋向于总包的趋势下,公司可提供的EPC 总包等系统服务优势凸显。2022 年公司接连中标国家级项目,竞争优势显著。客户方面,公司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具有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 海上风电三大发展趋势下,公司高压柔性直流海缆业务有望受提振。目前,海上风电正向深远海化、单机大容量化和平价化演变。其中,深远海化因传输距离长、海缆敷设环境复杂,需要柔性直流海缆替代交流海缆;单机大容量化对海缆电压等级提出更高要求;高压直流海缆可减少海缆敷设回路和变流站数量,加快海风平价化进程。预计未来我国海上风电平均离岸距离有望超100km,2022 年我国10MW 以上单机容量风电机组已批量形成,预计到2028 年我国海上风电平均LCOE 可降至409RMB/MWh。随海上风电三大趋势来临,公司生产的高压柔性直流海缆需求有望高增。 投资建议伴随海上风电装机扩张,电网投资不断加码,公司业绩或稳步增长。 我们预期2022/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5/18.78/22.88 亿元,对应的EPS 分别为2.15/2.73/3.33 元。以2022 年11 月10 日收盘价75.23 元基准,对应PE 分别为35.07/27.54/22.61 倍。结合行业景气度,看好公司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上风电装机量不及预期、电网投资额不及预期、海外供应增速超预期。
|
|
|
三孚新科
|
|
2022-11-15
|
93.00
|
--
|
--
|
101.48
|
9.12% |
|
101.48
|
9.12% |
|
详细
事件点评企查查官网数据显示, 2022年 11月 8日三孚新科与深圳市三理智光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京理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京理创新” ) 、广州朗程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合资成立了深圳市三孚北理新材料科学研究有限公司(简称“三孚北理” ) , 三孚新科为第一大股东, 持股比例达 46%。 其中, 京理创新由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员全资持股。 三孚北理经营范围包含: 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 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 新材料技术研发等。 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仅包括研发费用, 还包括与研究所、 高校的外部协作。 研发投入方面, 根据 Wind 数据,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 2024万元, 同比增长 50.8%。 截至 2022年上半年, 公司累计获得 52项发明专利和 35项实用新型专利,在研项目 18项。外部协作方面,公司于 2022年 8月宣布收购广州市二轻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二轻所” ) 100%股权。 同时, 公司成立了三孚研究院, 构建外部顾问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联合实验, 与广东工业大学建立“3+1” 联合培养机制。 叠加此次与北理工合作成立三孚北理, 公司未来研发实力进一步增强。 公司的化学镀铜技术取得显著进展, 有望助力复合铜箔产业化。 公司推出的一步法是一种化学镀铜法, 通过对基膜进行活化、 沉铜, 获得镀层均匀的复合铜箔材料。 该工艺具备简洁、 自动化程度高, 生产出的复合铜箔具有均匀性好、 高良品率等优势。 公司表示目前复合铜箔电镀工艺正处在中试阶段, 预计明年可以规模化应用, 预期良率目标可以达到 95%。 此外, 公司业务加码设备, 提出复合铜箔一站式解决方案, 支持下游客户降本增效。 综合以上, 公司紧贴市场需求, 研发驱动创新, 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 公司重视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有望打开未来业绩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虽然短期业绩承压, 我们认为长远来看公司的业务布局和研发投入均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驱动力。 我们维持之前报告中的盈利预测, 预期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4万元/4392万元/1.62亿元, 剔除股权激励支付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 8074万元/1.01亿元/1.75亿元。 结合公司在复合铜箔及相关设备领域的进展,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维持“强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和成果转化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 国内疫情反复等。
|
|
|
三孚新科
|
|
2022-11-10
|
90.28
|
--
|
--
|
102.80
|
13.87% |
|
102.80
|
13.87% |
|
详细
公司点评短期催化: 加码设备, 提出复合铜箔一站式解决方案, 支持下游客户降本增效。11月 2日公司公告宣布拟在经营范围中增加机械设备研发,专用设备制造, 机械设备销售等项目。 同时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新型复合铜箔电镀专用化学品对电镀设备有特殊的设计和配置要求, 为了给公司新型复合铜箔电镀专用化学品的推广提供配套的生产设备, 为下游客户提供复合铜箔制造的一站式技术解决方案, 实现下游客户降本增效, 公司或将开展复合铜箔电镀设备的研发、 生产及销售业务。 在设备的技术积累方面, 公司目前有核心团队, 也有相应的设计方案。 长期逻辑: 行业格局优势明显, 引领高端化产品国产替代。 公司主营产品为电子化学品和通用电镀化学品, 是一家表面工程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电子化学品方面, 该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常年被外资垄断, 公司是推动国产替代的先行者。 公司的 PCB 水平沉铜专用化学品和PCB 化学镍金专用化学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当, 并且正在积极拓展其他产品线。 通用电镀化学品方面, 行业正在向园区化、 环保化、 智能化的方向转型。 公司自主研发了无氰、 无磷等环保型表面处理产品, 并与电镀园区开展战略合作, 同时也在积极推进部分高端化产品的国产替代。 公司重视研发创新, 增加研发投入, 加强外部协作。 无论是短期的突破还是长期成就都离不开公司对研发创新的投入。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超 2000万元, 同比增长超 50%, 占同期营业收入的 7.2%。 同时,公司于 2022年 8月宣布拟收购广州市二轻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二轻所” ) 100%股权。 二轻所是从事表面处理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科研所, 为行业内享有知名的应用型研发机构。 此次收购对提高公司研发实力, 提升品牌形象, 拓展公司业务具有积极影响。 此外, 为引入外部协作机制, 建立协同发展的创新联合体。 公司成立了三孚研究院, 构建外部顾问团队, 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联合实验, 与广东工业大学建立“3+1” 联合培养机制, 并通过与电镀园区保持密切协作, 精准服务客户服务市场, 共同推动电镀行业升级进步。 投资建议结合以上短期催化和长期逻辑,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维持“强烈推荐” 评级。 虽然短期业绩承压, 我们认为长远来看公司的业务布局和研发投入均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驱动力。 由于股权激励费用摊薄, 我们调整了之前报告中的盈利预测, 预期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74万元/4392万元/1.62亿元, 剔除股权激励支付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 8074万元/1.01亿元/1.75亿元。 风险提示研发和成果转化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 国内疫情反复等。
|
|
|
永和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2-11-08
|
41.30
|
--
|
--
|
45.87
|
11.07% |
|
56.99
|
37.99% |
|
详细
公司为氟化工行业领军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恢复。公司于2021年成功上市,主要产品包括氟碳化学品单质、混合制冷剂、含氟高分子材料以及上游氟化工原料等,其中多项产品产能位居行业前列。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20亿元,同比增长28.87%;实现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28.52%。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23.62%,同比增长2.59pct,盈利能力有所修复,其中氟碳化学品毛利率为21.56%,同比增长3.86pct。 制冷剂行业有望景气回暖。受环保、成本和专利等因素影响,三代制冷剂HFCs将成为未来我国主流制冷剂。随着《基加利修正案》基线年接近尾声,三代氟制冷剂价格战与产能扩张已基本结束。目前空调和汽车保有量稳步上升,拉动三代氟制冷剂需求提升,其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制冷剂行业或将迎来发展拐点。 含氟高分子材料下游多点开花。PTFE方面,由于PTFE具备化学稳定性和耐高低温性等多种优异性能,因此具有了广泛的用途,石油化工和机械为其主要消费领域。PVDF方面,随着动力锂电池和光伏行业迎来爆发,PVDF市场成长空间较为广阔。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为226GWh,同比增长182.5%。2012-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从361万千瓦增长到5298.5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4.8%。此外HFP和FEP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体化平滑成本,高端化布局加速。公司是我国氟化工行业中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之一,产品覆盖上游萤石到下游含氟材料。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萤石精粉年产能8万吨,具备原料自供优势,可平滑原料价格波动。公司致力于拓展高端含氟化学品业务,截至2022年6月底,内蒙永和1.2万吨/年HFP、0.5万吨/年R227ea项目已进入试生产前最后阶段。公司重视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878.14万元,同比增长75.14%。 投资建议新能源行业长期景气趋势不改,制冷剂行业景气复苏。随着公司产能持续扩张,我们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0/5.97/8.17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1.26/2.21/3.03元/股。以2022年11月4日收盘价40.98元为基准,对应PE分别为32.52/18.52/13.54倍。 结合行业景气度,我们看好公司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扩产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国内疫情反复等。
|
|
|
三美股份
|
基础化工业
|
2022-11-04
|
26.48
|
--
|
--
|
31.43
|
18.69% |
|
31.94
|
20.62% |
|
详细
氟化工领军企业,盈利持续修复。公司深耕氟化工二十余年,主要从事氟制冷剂、氟发泡剂、AHF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正加快PVDF、LiPF6等氟化工新材料领域布局。2021年以来公司业绩持续修复,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6亿和4.62亿,分别同比增长141.69%和90.03%。公司产品毛利率显著提升,2021年公司氟制冷剂毛利率为25.10%,同比增长16.2pct。 三代制冷剂行业景气复苏。目前二代氟制冷剂HCFCs和三代氟制冷剂HFCs应用较为广泛。由于HCFCs会对臭氧层造成一定破坏,用于制冷剂的HCFCs应用量目前处于削减阶段。而当前四代氟制冷剂尚未成熟,我国三代氟制冷剂应用量要到2029年才削减10%,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HFCs将成为我国主流制冷剂。随着《基加利修正案》基线年接近尾声,三代氟制冷剂价格战已基本结束,行业景气复苏。 锂电和光伏行业高速发展,驱动氟化工新材料需求提升。电解质锂盐方面,目前六氟磷酸锂为主流锂盐。双氟磺酰亚胺锂为新型锂盐,未来发展潜力较大。2017-2021年,我国电解液产量从11.92万吨增长到47.9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61%,电解液行业高速发展拉动锂盐需求量持续提升。PVDF方面,2021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226GWh,同比增长182.5%;2012-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从361万千瓦增长到5298.5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4.8%。随着动力锂电池和光伏行业迎来爆发,PVDF市场成长空间较为广阔。 公司制冷剂产品品类丰富,布局氟化工新材料实现多元发展。公司三代氟制冷剂合计产能16.7万吨,R134a、R125a、R32产能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19.4%、15.2%、8.0%。公司持续布局新材料业务,5000吨/年PVDF项目、6000吨/年六氟磷酸锂项目和500吨/年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稳步推进。此外,公司实现AHF原料自供,平滑原料价格波动。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主营业务景气上行、公司新建产能逐步投产,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我们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9.70/56.71/77.8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1/8.30/14.5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7/1.36/2.39元/股,以2022年11月2日收盘价26.27元为基准,对应的PE为24.65/19.33/10.99X。结合行业景气度,看好公司未来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安全环保政策升级,国内疫情反复等。
|
|
|
赣锋锂业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2-11-03
|
84.40
|
--
|
--
|
92.43
|
9.51% |
|
92.43
|
9.51% |
|
详细
10 月30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2 年Q1-Q3 归母净利润同比+498.31%。 点评2022 年Q1-Q3 归母净利润同比+498.31%,业绩大幅提升。公司2022年Q1-Q3 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76.12 亿元,同比+291.45%;实现归母净利润147.95 亿元,同比+498.31%。公司2022 年Q3 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31.68 亿元,同比+340.48%,环比+45.05%,实现归母净利润75.41 亿元,同比+614.05%,环比+102.27%。公司2022 年Q1-Q3 归母净利润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产销量和价格提升。 加大锂电板块产能规划,产能持续扩张。2022 年8 月30 日,公司决定将江西新余新型锂电池项目的产能从年产5GWh 提高到年产10GWh,将重庆两江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及先进电池研究院项目的产能从年产10GWh 提高到年产20GWh,并投资建设年产6GWh 新型锂电池生产项目和年产20 亿只小型聚合物锂电池项目。2022 年9 月28 日,公司与宜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宜春投资建设年产30GWh 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并构建从锂资源、锂电材料、锂电池及电池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收购Lithea 公司,布局优质锂矿资源。2022 年10 月12 日,公司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完成对Lithea 公司的股权交割工作,持股比例达100%。Lithea 公司的主要资产是PPG 项目,包括Pozuelos 和PastosGrandes 两个锂盐湖,资源量达1106 万吨碳酸锂当量。项目目前拥有25个采矿/勘探许可证。产能规划方面,目前PPG 项目规划的碳酸锂产能为每年3 万吨。 投资建议伴随公司产能逐步释放, 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位。我们预期2022/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154/204 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7.09/7.64/10.11 元。以2022 年10 月31 日收盘价79.02 元为基准,对应PE 分别11.14/10.35/7.82 倍。结合行业景气度,看好公司发展,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锂电池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地缘政治及贸易政策风险。
|
|
|
华阳股份
|
能源行业
|
2022-10-31
|
17.05
|
--
|
--
|
19.75
|
15.84% |
|
19.75
|
15.84% |
|
详细
公司点评公司于 2022年 10月 28日发布 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 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63.64亿元, 同比下降 5.86%; 实现归母净利润 49.59亿元, 同比增长 116.4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9.39亿元, 同比增长124.38%。其中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6.36亿元,同比增长 43.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6.34亿元, 同比增长 49.32%。 煤炭单位成本改善致使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根据公司公告,2022Q3公司煤炭销量和综合售价环比均有所回落, 其中销量为 1138.22万吨, 环比下降 12.01%; 综合售价为 649.84元/吨, 环比下降 5.94%,致使公司营业收入有所回落。 2022Q2以来公司煤炭单吨成本持续改善,推动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022Q1、 Q2、 Q3煤炭单吨成本分别为482.05元/吨、 374.76元/吨、 356.52元/吨, 其中 Q2、 Q3分别环比下降22.26%、 4.87%。 此外, 2022Q3公司煤炭单吨成本低于 2021年的 379.35元/吨, 推动公司盈利能力增强。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41.3%,同比提升 17.32pct, 其中 Q3毛利率为 43.41%, 同比提升 11.9pct。 此外,公司正稳步推进七元和泊里煤矿建设, 核定产能合计达 1000万吨/年,有望贡献煤炭业绩新增量。 公司 1GWh 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投产, 业绩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极。 根据公司公告, 2022年 9月 30日, 公司首条 GWh 钠离子电芯生产线投产,为公司钠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项目包含年产 4000万只圆柱钢壳钠离子电芯和年产 98万只方形铝壳钠离子电芯。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 1GWh 钠电池 PACK 电池生产线项目, 计划于 2022年内投产。 此外, 公司于 2022年 9月与中科海钠举行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 负极材料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拟进一步扩大钠电池产业。 未来随着公司钠电池项目的逐步投产, 业绩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极。 此外, 公司布局光伏组件以及飞轮储能业务, 抢占行业机遇。 根据公司公告, 公司以山西华储光电有限公司为主体, 投资建设 10条自动化光伏组件智能生产线, 年产能达 5GW, 截至 2022年 7月末, 公司已具备 4条产线生产能力。 同时, 2021年 8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山西新阳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受让阳泉奇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 49%股权, 进军飞轮储能业务。 目前阳泉奇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期 200套飞轮储能生产基地已正式建成, 截至 2022年 3月, 公司已累计生产 20套飞轮储能装置。 未来公司有望受益于新能源发电及新型储能行业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在之前报告中的盈利预测。 预期 2022/2023/2024年公司EPS 分别为 2.64/2.81/3.03元,以 2022年 10月 28日收盘价 17.59元为基准, 对应的 PE 分别为 6.67/6.27/5.80。 结合公司在新能源行业的布局,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煤炭价格异常波动、 新能源业务布局不及预期、 安全生产风险等。
|
|
|
赤峰黄金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2-10-31
|
19.13
|
--
|
--
|
22.19
|
16.00% |
|
22.19
|
16.00% |
|
详细
事件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2年Q1-Q3营收同比+67.74%。 点评并购金星资源提升黄金产量,2022年年Q1-Q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74%。公司2022年Q1-Q3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4.76亿元,同比+67.74%;实现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28.1%。公司2022年Q3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4.30亿元,同比+43.58%,实现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109.84%。2022年Q1-Q3营业收入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合并金星资源,黄金产销量提升。2022年Q1-Q3归母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并购引发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增加;海外重要子公司所得税费用较高。 认购铁拓矿业增发股份,持续布局西非优质金矿。2022年9月9日,赤峰黄金全资子公司赤金香港认购澳大利亚铁拓矿业增发的股份,总金额0.49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31亿元),增发完成后赤金香港的持股比例为7.90%。Abujar金矿是铁拓矿业的核心资产,保有资源量104.2吨,平均品位1.2克/吨,Abujar项目建成后,预计黄金总产量为52.88吨,平均年产量为4.82吨,全维持成本为832美元/盎司。 万象矿业稀土矿资源丰富,与厦门钨业达成合作协议。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赤峰黄金控股子公司万象矿业对南部矿区进行勘查,在南部西区发现2个矿体,勘探出中重型稀土,全相稀土氧化物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估算总值达3.2万吨,平均品位0.045%,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为0.8万吨,占总资源量的25.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为2.4万吨,占总资源量的74.8%。2022年8月12日,公司与厦门钨业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同意合资成立公司合作开发老挝稀土资源。 投资建议黄金价值不断凸显,公司发展规划明确,预计公司未来业绩将持续增长,预期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9/20.57/24.64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91/1.24/1.48元。以2022年10月28日收盘价20.43元为基准,对应PE分别22.38/16.52/13.79倍。结合行业景气度,看好公司发展,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矿业环保政策大幅变动、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等。
|
|
|
天齐锂业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2-10-28
|
96.82
|
--
|
--
|
109.79
|
13.40% |
|
109.79
|
13.40% |
|
详细
10 月27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2 年Q1-Q3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16.44%。 点评2022 年Q1-Q3 归母净利润同比+2916%。公司2022 年Q1-Q3 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46.46 亿元,同比+536.40%;实现归母净利润159.81 亿元,同比+2916.44%。公司2022 年Q3 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03.50 亿元,同比+580.19% , 环比+14.52%, 实现归母净利润56.54 亿元, 同比+1173.35%,环比-19.23%。公司2022 年Q1-Q3 营业收入提升主要原因是公司主要锂产品的售价和销量增加。 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需求景气,锂价高增。截至2022 年10 月27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为54.95 万元/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181.79%,环比+5.77%。新能源汽车方面,截至2022 年9 月,我国新能源车产量、销量分别为471.7 万辆、456.7 万辆,同比+120%、110%,产销量的提升拉动了锂电池产业链的景气度。此外,动力电池需求占比扩大,成为锂消费市场主要的增长驱动力。伍德麦肯兹预计2020-2030 年全球锂需求的CAGR 将达17.8%。 公司积极进行项目推进,产能持续扩张。截至2022 年10 月,公司澳大利亚奎纳纳一期年产2.4 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正处于试生产阶段,二期年产2.4 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的主要工程已建成。此外,四川安居碳酸锂工厂将于2023 年下半年建设完成,预计将增加2 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年产能;铜梁生产基地预计新增2,000 吨金属锂产能。 投资建议伴随公司产能逐步释放, 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位。我们预期2022/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40/159.14/168.74 亿元,对应的EPS 分别为8.25/9.70/10.28 元。以2022 年10 月27 日收盘价95.65元为基准,对应PE 分别11.59/9.86/9.30 倍。结合行业景气度,看好公司发展,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锂电池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地缘政治及贸易政策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