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琎

甬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760523080002。曾就职于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沪光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06 22.90 -- -- 24.25 5.90% -- 24.25 5.90% -- 详细
深耕汽车线束 27年,配套市场主流客户公司深耕汽车线束 27年,是上汽大众、上汽乘用车、问界、理想汽车和 T 公司等的主要供应商。2015~2022年,公司营收 CAGR 约 18%。 千亿市场空间,国产替代空间大从单车价值量角度看,线束是汽车零部件大单品。电动智能化带动汽车线束的单车价值量从 2500~4500元提升至 5000元。我们预计 2023年国内乘用车线束市场空间约 1049亿元。从市占率角度看,全球汽车线束市场主要参与者有矢崎、住友、安波福等,2021年全球市场 CR3约 79%。国内方面,合资车企线束厂商多为安波福等,自主车企中自主线束厂商参与度较高。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2年主要自主汽车线束厂商市占率合计约 24%,国产替代空间大。 短期有望受益于问界放量,长期受益于自主车企崛起短期问界热销助力公司营收重回高增长。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赛力斯等销量不振的影响,2023Q1-3公司营收增速放缓。23Q4开始,问界进入车型强周期:新 M7,9/12上市,12/26披露累计大定超 12万,2024年 1月销量约 3万;M9,12/26上市,七天累计大定超 3万; 其他车型有望在 2024年推出。公司是问界车型(M5/7/9)的主供,ASP约 8000元。按照我们的预测,2024年赛力斯有望贡献约 39亿营收,约是 2023年公司整体营收(Wind 一致预期)的 109%,弹性显著。长期有望受益于自主汽车品牌崛起。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56%,同比+6.1pct。国内汽车产业链历经几十年发展,自主线束厂商在技术、制造和服务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公司作为优秀自主线束厂商,有望持续受益。 产能利用率提升、技术创新落地推动盈利改善短期看,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有望带动净利率恢复。我们判断重庆工厂将是影响公司盈利的主要工厂之一。2023年 12月问界销量 2万辆以上,超盈亏平衡点 0.6万辆(基于 2022H2经营数据测算)。12/26披露问界新 M7累计大定已超 12万辆,公司持续盈利可期。长期看,技术创新将增强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公司高压接插件一体化、铝代替铜等技术正逐步落地。1)高压接插件一体化,按照我们的测算,高压接插件的自制将提升毛利率约 7pct。2)高压线束铝代铜,以截面面积50mm2、长度 10m 计算,在相同应用条件、同平方截面两种情况下,导体成本可分别下降 237和 251元,降本分别约 87%和 93%。此外,还能实现 48%~70%的减重。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约 39.1、69.7和 97.1亿元,同比分别约+19%、+78%和+39%;归母净利润分别约 0.4、3.2和 5.1亿元,同比分别约-10%、+762%和+58%。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276、32、20倍。受配套客户放量、产能利用率提升和技术创新等三大因素驱动,公司成长路径清晰。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配套车型销量不及预期,供应链配套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
尚太科技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6-05 65.68 -- -- 67.67 3.03%
67.67 3.03%
详细
由石墨化加工切入负极材料业务,业绩增长进入快车道公司成立于2008年,以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业务起步,2017年围绕石墨化加工,向前后端工序延伸,转型为负极材料厂商。切入负极材料业务后,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0~2022年营收CAGR为165%,归母净利润CAGR为68%。2023年受负极材料下游客户去库存影响,公司业绩有所下滑,2023Q1营收9.52亿元,同比-12%,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34%。 行业竞争加剧,一体化+供应链稳定为核心竞争力我们预计动力电池、储能市场有望驱动负极材料需求向上,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量将达到292.6万吨。另一方面,负极材料行业产能加速扩张,截至2022年底,国内主要负极企业产能达218.3万吨,同比+77%。据ICC鑫椤资讯统计,2023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有效产能将达到450万吨。行业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头部负极材料厂商通过提高一体化水平(即石墨化自供比例),从而构筑成本优势。此外,在产能快速扩充的情况下,保障焦类原料供应链稳定也为核心竞争要素。 公司成本优势显著,绑定头部客户加速扩产公司在石墨化环节奠定成本领先优势:1)采用一体化生产模式,2021、2022H1石墨化产能配套比例在95%左右,处业内高水平;2)工艺领先,在石墨化工序前增加焙烧工序,且对石墨化炉设备更新迭代至第七代,大幅提升生产效率;3)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享受优惠电价,石墨化成本进一步降低。受益于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公司负极材料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2022年公司负极材料毛利率为43.6%,行业平均毛利率21.3%。此外,公司深度绑定下游头部客户宁德时代,在此基础上积极扩产,山西尚太四期规划产能约30万吨,预计2024年二季度逐步投产,达产后预计2025年公司一体化有效产能将达到50万吨,支撑公司长期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综合考虑1)公司成本优势显著,护城河深厚;2)绑定下游头部客户,产能快速扩张,出货量有望保持高增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58.5、86.0和117.2亿元,同比+22%、+47%和+3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1、18.6和24.4亿元,同比+2%、+42%和+32%。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9、9.1、6.9倍,行业可比公司平均PE分别为14.0、10.3、8.3倍,公司估值水平略低于行业,具备价格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需求下降的风险,产能过剩的风险,能源耗用的风险,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保隆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5-05 44.30 -- -- 50.30 12.93%
60.64 36.88%
详细
投资摘要4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与23Q1业绩。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78亿元,同比+23%;归母净利2.14亿元,同比-20%。22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2亿元,同比+48%,环比+35%;归母净利0.99亿元,同比+124%,环比+89%。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11.87亿元,同比+23%,环比-24%;归母净利0.93亿元,同比+110%,环比-6%。 分析与判断运费回落、成本管控能力向优,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从全年来看,2022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汇兑损失、股权激励等因素的影响,净利率下滑 2.7pct 至 4.8%。若剔除汇兑损失与股权激励的影响,2022年公司可实现净利率 6.1%,同比-1.4pct。分季度看,22Q4,公司 实 现 毛 利 率 28.59% , 同 比 +17.7pct , 环 比 +0.2pct ; 净 利 率6.34% , 同 比 +1.7pct , 环 比 +0.9pct 。 23Q1, 公 司 实 现 毛 利 率28.2%,同比-0.04pct,环比-0. 3pct;净利率 8.0%,同比+3.4pct,环比+1.7pct。公司期间费用率逐步回落,22Q4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 分 别 为 5.9%/5.8%/0.5% , 环 比 分 别 +1.2pct/-1.4pct/-2.4pct ; 23Q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0%/6.9%/1.2%,环比分别-1.8pct/+1.1pct/+1.9pct。 空悬与传感器实现业绩双突破,构筑公司新成长曲线1)空悬:公司为国内空悬系统领先厂商,在空悬系统感知、决策、执行三部分的主要零件上,均获得了主流主机客户的定点。2022年,公司实现空悬业务收入 2.55亿元,同比+368%;实现空气弹簧出货 4.6万套。 2)传感器:2022年公司顺利完成龙感科技收购,传感器领域形成六大类产品序列,具备更大竞争优势。传感器领域国产化率低,公司领先布局传感器领域,有望享有国产化巨大红利。2022年,公司实现传感器业务收入 3.66亿元,同比+101%;实现传感器出货 1759万支,同比+96%。 3)此外公司前瞻布局 ADAS、汽车结构件等智能化、轻量化领域,共同构筑公司新成长曲线。其中,ADAS 领域,公司 360环视系统、双目前视系统、驾驶者监测系统、车载毫米波雷达等产品已实现量产。 ? 投资建议公司传统业务盈利能力优越 ,新业务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成本管控能力向优,上调公司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营收分别约61.29、78.82、94.04亿元,同比分别+28%、+29%、+19%;归母净利润分别约 3.91、5.28、6.74亿元,同比分别+83%、+35%、+28%;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2、16和 13倍。维持“增持”评级。 ? 风险提示运费上涨风险、芯片供应紧张风险、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豪森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8 21.54 -- -- 24.59 13.63%
28.80 33.70%
详细
投资摘要事件概述2023 年4 月25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和2023 年一季度业绩,2022 年营收15.7 亿元,同比+31.3%;归母净利0.9 亿元,同比+28.6%;扣非归母净利0.9 亿元,同比+113.5%。1Q23 营收4.1 亿元,同比+5.3%;归母净利0.28 亿元,同比+3.1%;扣非归母净利0.28 亿元,同比+0.5%。业绩符合预期。 分析与判断新能源汽车营收同比+177%,占比提升至55%2022 年业绩高增主要是由于公司新能源领域智能生产线订单占比稳步提升,且相比传统燃油汽车领域智能生产线项目周期较短,项目收入确认金额大幅增加。2022 年,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同比+177%,占总营收约55%,同比+29pct。 产品结构优化,海外放量,盈利能力提升分产品看,2022 年,新能源业务毛利率稳定,约32.7%;传统业务毛利率同比+1.3pct,到23.8%。叠加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3.3pct 至28.9%。分区域看,2022 年海外营收大幅提升至4.4 亿,占总营收约28%,同比+20.5pct;毛利率约30.9%,高于国内的28.1%。 公司实施 2022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约 1566 万元,扣除股权激励影响,归母净利润 1.04 亿元,同比+ 47.5%,净利率约6.6%,同比+0.7pct。1Q23 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毛利率约29%,净利率6.8%。 新增订单快速增长,2022 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达85%2022 年全年,公司项目金额500 万(含税)以上的新签订单21.79 亿元,其中新能车新签订单18.45 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部新签订单的85%。1Q23,公司项目金额500 万(含税)以上的新签订单4.29亿元,其中新能车新签订单2.97 亿元,占全部新签订单的69%。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 年营收分别约20.5、25.5 和31.1 亿元,同比分别+31%、+24%和+22%;归母净利润分别约1.7、2.2 和2.8 亿元,同比分别+83%、+33%和+26%。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 年PE 分别约16、12 和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项目验收不及预期
永贵电器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4-24 13.70 -- -- 17.17 25.33%
18.82 37.37%
详细
投资摘要事件概述4 月21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实现营收15.1 亿元,同比+31%;归母净利1.55 亿元,同比+27%;扣非归母净利1.46 亿元,同比+33%。其中,Q4 营收4.64 亿元,同比+22%;归母净利0.37 亿元,同比+15%;扣非归母净利0.35 亿元,同比+6%。 分析与判断轨交稳健发展,新能源汽车贡献主要业绩增量1)轨道交通业务稳定增长。2022 年公司进一步巩固轨道交通领域的行业地位,发挥市场及产品优势,板块收入7.3 亿元,同比+7.9%,其中连接器收入4.1 亿元,同比+9.6%。2)车载及新能源产品贡献主要业绩增量。公司紧抓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行业发展机遇,在新项目与规模效应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6.6 亿元,同比+86.6%。 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毛利率,净利率维持平稳2022 年公司毛利率约30.8%,同比-4pct,一方面是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动,毛利率较低的车载与能源信息业务占比从35.8%提升至47.7%。 另一方面,轨交与工业毛利率从42.5%下降至39.9%。受益于规模效应和成本管控,2022 年公司净利率同比微降约0.36pct 至10.1%。 轨交景气度向好,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提供强劲增长动能轨交景气度向好:铁路方面,根据国家铁路集团统计,2022 年投产新线4100 公里,其中高铁2082 公里。2023 年,预计投产新线3000 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 公里。城市轨交方面,截至2022 年底,城市轨交建设规划在实施的城市共计50 个,建设规划线路总长约6676 公里。此外存量进入更新周期,轨交检修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提供强劲增长动能:2022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80 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2022 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 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2.6,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充电桩的建设预计也将随之加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 年营收分别约20.8、29.8 和40.5 亿元,同比分别+38%、+43%和+36%;归母净利润分别约2.2、3.4 和4.7 亿元,同比分别+41%、+55%和+40%。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 年PE 分别约24、16 和1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新客户和新产品导入不及预期
微光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1 24.31 -- -- 25.64 5.47%
28.77 18.35%
详细
投资摘要2023年 4月 20日,公司发布 2023年一季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3亿元,同比-8.7%;归母净利 0.76亿元,同比-1.9%;扣非归母净利0.7亿元,同比+1.1%。业绩略超预期。 分析与判断1Q23外围影响因素较多,营收端承压2023年第一季度,面对诸多风险挑战,公司坚定发展信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年度目标,快速响应,积极应变,克难攻坚,扎实有序推进“快研发、抢订单、强管理、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工作,实现营收环比+11%,由于去年高基数(营收约 3.3亿元),同比-8.7%。 按境内外销售收入分类,1Q23境内销售收入 1.24亿元,同比-9.6%,环比+4.8%;境外销售收入 1.77亿元,同比-8%,环比+15.8%。 盈利能力依旧优异公司持续保持优异的盈利能力,1Q23公司归母净利率约 25.1%,延续2022年高盈利水平。我们判断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和铝合金、铜和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高效节能趋势明确,公司产能扩张加速国内《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和《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政策推动,高效节能趋势明确,预计未来ECM电机有望长期高增长。公司产能加快建设,2022年公司新建 PCBA 车间,延伸产业链,建设数字化车间,ECM 电机月产能达到 30万台。围绕未来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国内新增年产 670万台(套)ECM 电机、风机及自动化装备项目,完成了征地、勘察、设计等,计划 2024年底竣工;在泰国设立子公司,实施年产 800万台微电机项目,完成土地购买、勘察、设计等,计划 2023年底竣工。 ?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3~2025年营收分别约 18.1、24.1和 29.6亿元,同比分别+50%、+34%和+23%;归母净利润分别约 3.7、5和 6.4亿元,同比分别+21%、+33%和+29%。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分别约 15、11和 9倍,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法拉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04 144.27 -- -- 153.88 5.36%
152.00 5.36%
详细
事件概述3月31日,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8.36亿元,同比+36%;归母净利10.07亿元,同比+21%;扣非归母净利9.75亿元,同比+33%。其中,Q4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同比+29%;归母净利3.15亿元,同比+13%;扣非归母净利2.77亿元,同比+31%。业绩符合预期。 分析与判断下游景气周期带动营收持续增长公司营收持续增长主要是由于下游光伏、工控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1)光伏,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约87.4GW,同比+59%;逆变器出口约90亿美元,同比+75%;2)工控,随着通信技术、云计算以及工业自动化发展,以及轨交、电网部件国产化推进,相关市场稳步增长;3)新能源车,根据中汽协和marklines数据,2022年国内、欧美新能源车销量分别约688、351万辆,同比分别约+93%、+23%。 经营性现金流充裕,资产优异2022年公司毛利率38.3%,同比-3.8pct;净利率26.6%,同比-3.44pct。公司回款能力强,2022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达到10.4亿,同比+15%。2022年年末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约19亿,资产负债率约27%。 持续投入,保持优质赛道领先电动车、光伏风电是长坡赛道。公司是薄膜电容龙头,积极布局电动车和光伏风电等优质赛道,公司持续高投入,22Q4资本开支1.68亿元,同比+142%。同时,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26亿元在南海路新建薄膜电容器产线。未来公司有望凭借技术、规模和生产方面的领先优势,持续受益行业的高速发展。 投资建议公司是薄膜电容龙头,下游需求强劲。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约52、66、84亿元,同比+34%、+28%和+27%;归母净利润分别约14、18、23亿元,同比+37%、+31%和+29%,对应的PE分别为24、18和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疫情影响超预期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31 250.00 -- -- 262.97 5.19%
275.86 10.34%
详细
事件概述3月28日,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40.61亿元,同比+96%;归母净利166.22亿元,同比+446%;扣非归母净利156.38亿元,同比+1146%。22Q4营业收入1563.73亿元,同比+120%,环比+34%;归母净利73.11亿元,同比+1114%,环比+28%;扣非归母净利72.73亿元,同比+1875%,环比+36%。 分析与判断2022年公司盈利能力实现大幅提升。原材料价格保持高位背景下,公司2022年内多次调整部分车型交割,积极布局上游核心资源,成功转嫁原材料上涨压力。2022年,公司毛利率17.0%,同比+4.0pct;公司净利率4.2%,同比+2.3pct。22Q4,公司毛利率19.0%,同比+5.9pct,环比+0.04pct;公司净利率4.9%,同比+4.0pct,环比-0.2pct。2022年,扣除比亚迪电子影响后,单车收入约16.96万元/辆,同比-1%;单车归母净利为0.82万元/辆,同比+300%。22Q4,扣除比亚迪电子影响后,单车收入为17.61万元/辆,同比+6%,环比+6%;单车归母净利为1.01万元/辆,同比+479%,环比+2%。 公司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车型矩阵和品牌进一步完善。2022年,公司汽车销售186.9万辆,同比+15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186.3万辆,同比+209%。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公司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27%,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品牌布局方面,公司已形成比亚迪、腾势、仰望构建的多品牌梯度布局,公司产品价格带向上。 加速海外市场布局,稳步扎根全球。2022年,公司出口5.59万辆。 22H2,公司加速开拓欧洲、亚太、美洲等多个地区的市场:1)7月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2)9月,向欧洲市场推出汉EV、唐EV、元PLUS三款车型,并于10月上市;3)11月,公司于巴西推出宋PLUSDM-i和元PLUS两款车型。4)9月,公司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在泰国落地,推动公司全球化布局。 n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746、8732和10303亿元,同比+59%、+29%和+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1、427和518亿元,同比+93%、+33%和+21%,对应的PE分别为22、17和14倍,维持“买入”评级。 n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微光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3-30 24.64 -- -- 25.84 4.87%
27.17 10.27%
详细
投资摘要2023年 3月 28日,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公告,实现营业收入 12.05亿元,同比+8%;归母净利 3.08亿元,同比+21%;扣非归母净利2.88亿元,同比+47%。其中 4Q22实现营业收入 2.72亿元,同比-14%,环比-3%;归母净利 0.59亿元,同比-31%,环比-32%;扣非归母净利 0.6亿元,同比+19%,环比-24%。与业绩快报相符。 分析与判断产品结构优化,海外市场增速亮眼2022年公司冷柜电机、外转子风机、ECM电机、伺服电机营收分别约3.34、5.36、2.4、0.56亿元,占比分别为 27.7%、44.5%、19.9%和4.6%。ECM 电机营收占比+5.9pct,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同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实现出货 2吨,营收约 29万元。2022年受疫情影响,国内需求下滑,公司加快开拓海外,境外收入高增。2022年,公司实现境内收入 5.15亿元,同比-9%;境外收入 6.90亿元,同比+27%。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毛利率约 33.9%,同比+4.6pct,主要是由于冷柜电机、外转子风机的毛利率分别同比+6.0pct和+6.6pct。公司净利率约 25.5%,同比+2.6pct。 高效节能趋势明确,公司产能扩张加速国内《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和《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政策推动,高效节能趋势明确,预计未来ECM电机有望长期高增长。公司产能加快建设,2022年公司新建 PCBA 车间,延伸产业链,建设数字化车间,ECM 电机月产能达到 30万台。围绕未来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国内新增年产 670万台(套)ECM 电机、风机及自动化装备项目,完成了征地、勘察、设计等,计划 2024年底竣工;在泰国设立子公司,实施年产 800万台微电机项目,完成土地购买、勘察、设计等,计划 2023年底竣工。 ?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3~2025年营收分别约 18.1、24.1和 29.6亿元,同比分别+50%、+34%和+23%;归母净利润分别约 3.7、5和 6.4亿元,同比分别+21%、+33%和+29%。当前股价对应 2023~2025年 PE 分别约 16、12和 9倍,维持“买入”评级。 ?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微光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2-27 27.08 -- -- 28.00 1.19%
27.40 1.18%
详细
2022年公司营收同比+8%,归母净利同比+21%2023年2月21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2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05亿元,同比+8%;归母净利3.08亿元,同比+21%;扣非归母净利2.89亿元,同比+47%。22Q4,公司实现营收2.72亿元,同比-14%,环比-3%;归母净利0.59亿元,同比-31%,环比-32%;扣非归母净利0.61亿元,同比+20%,环比-24%。业绩不及预期。 海外市场开拓加速,境内需求有望恢复2022年受疫情影响,国内需求下滑,但公司加快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境外收入高增。2022年,公司实现境内收入5.15亿元,同比-9%;境外收入6.90亿元,同比+27%。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提升ECM电机收入高增,产品结构优化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向上。2022年,公司ECM电机收入2.40亿元,同比+55%;ECM电机收入占比为20%,同比+5.9pct。ECM电机盈利能力较优,占比提升将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此外,公司成本费用管控有效,进一步实现盈利能力提升。 高效节能趋势明确,公司产能扩张加速高效节能行业趋势:国内《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和《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政策推动,叠加海外电价高启,预计未来ECM电机需求将迎来国内外共振,有望长期高增长。公司在新品开发和产能建设上齐发力:1)新品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公司完成了ECM53系列、WA200ST等电机的开发,多款3KW~5.5KW高效节能风机投入量产。2)产能方面,公司新建PCBA车间,大幅提升节能高效电机产能,ECM电机产能达到30万台/月。同时,公司规划在泰国和杭州新建产能,完善产业布局,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HVAC领域微电机龙头,长期受益于高效节能趋势。受需求下降和ECM占比提升不及预期的影响,我们下调公司业绩预测,2022~2024年营收分别从14.9、19.4和25亿元下调到12.1、18.1、24.1亿元,同比分别+8%、+50%和+34%;归母净利润分别从3.4、4.9和6.2亿元下调到3.1、3.9和5亿元,同比分别+21%、+27%和+29%。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21、16和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比亚迪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2-02 287.98 -- -- 306.13 6.30%
306.13 6.30%
详细
月 230022日,年预计归母净利润 公司发布 2022年业绩预告 同比+425%~+458% 。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60~170亿元,同比+425%~+458%;公司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 151~163亿元,同比+1104~+1199%。比亚迪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2022年实现销量高增,单车盈利大幅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汽车销售 186.9万辆,同比+152%;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 186.3万辆,同比+209%。22Q4,公司实现汽车销售 68.3万辆,同比+138%,环比+27%,保持高增长趋势。此外,2022年公司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推动盈利大幅改善。 2022年 , 公 司 单 车 归 母 净 利 约 0.86~0.91万 元 , 同 比+108%~+121%;22Q4,公司单车归母净利约 0.98~1.12万元,同比+367%~+437%,环比-8%~+6%。 新能源汽车领军者,车型矩阵和品牌进一步完善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约 689万辆,比亚迪市占率约 27%,公司进一步稳固新能源汽车领军者地位,引领国内自主品牌崛起。在纯电动 e 3.0和插电混动 DM-i、DM-p 技术赋能下,公司推出海豹、驱逐舰05等多款车型,车型矩阵进一步完善。此外,2022年5月公司发布品牌“腾势”,助力公司产品价格带向上;2023年 1月公司发布品牌“仰望”及核心技术“易四方”,迈入百万级豪车赛道。 加速开拓海外市场,产品竞争力不断强化海外市场方面,2022年公司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相继在澳大利亚、南美多国、日本和欧洲多国陆续发售纯电和插电混动车型。22Q4,公司实现新能源汽车出口3.3万辆,环比+97%。公司产品竞争力不断强化:首先,从“汉”上市以来,已推送十七次OTA升级,让消费者驾乘体验常用常新。其次,在智能化方面,公司还将与英伟达合作,在部分车型上搭载DRIVE Hyperion平台,实现车辆智能驾驶和智能泊车功能,进一步增强智能化属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4245、5910和 7617亿元,同比+96%、+39%和+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2、280和 393亿元,同比+434%、+72%和+40%,对应的PE分别为51、29和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文灿股份 机械行业 2023-01-23 58.96 -- -- 71.18 20.73%
71.18 20.73%
详细
预计22年归 母净利 2.2~2.7亿元1 月18 日,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2.2~2.7 亿元, 同比+126%~+178%; 扣非归母净利2.4~2.9 亿元, 同比+177~+235%。 其中,预计Q4 实现归母净利-0.39~0.11 亿元,同比-236%~-60%,环比-132%~-91%; 扣非归母净利-0.05~0.45 亿元, 同比-122%~+102%,环比-104%~-61%。公司预告的业绩低于我们预期。 需求波动叠加能源价格高企等因素,拖累利润释放国内端,根据Marklines 数据,下游客户大众22Q4 产量环比-16.6%。 受疫情影响和供应链的限制,22Q4 蔚来生产和交付面临压力,交付量下调,进而影响利润释放。 海外端,由于圣诞假期等原因,影响Q4 收入。欧洲能源价格仍然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增加运营制造成本。同时,百炼墨西哥的增值税缴纳诉讼计提预计负债,利润减少约0.52 亿。 布局完善,未来有望引领一体化压铸产业链端,公司在大吨位压铸的设备、材料端均建立了战略合作。制造端,继完成半片式后地板的6000T 压铸后,公司天津和南通工厂9000T 压铸机完成新势力客户定点的大型一体化产品试制。产能端,公司正快速提升产能,国内将战略布局安徽六安,拟投资约10 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铝压铸件生产基地;重庆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约8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同时,公司计划在法国百炼匈牙利工厂导入超大型一体化高压压铸产线,深化全球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司业绩预告,我们将公司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从53.4、70.9、90.7 亿元下调至52.9、70、90.1 亿元, 同比分别+29%、+32%、+29%;归母净利润分别从3.6、6.1、9.5 亿元下调至2.4、6、9.2 亿元,同比分别+150%、+149%、+53%;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66、26 和1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能源价格波动超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超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豪森股份 2022-12-02 25.24 -- -- 25.89 2.58%
26.70 5.78%
详细
汽车智能装备多面手,新能源汽车业务快速放量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汽车智能装备企业,业务覆盖传统燃油车(发动机、变速箱装配线等)、新能源汽车业务(电池模组/Pack、电机、混动变速箱等装配线)。2021年新能源汽车业务营收3.1亿,占比26%。 22H1新能源汽车业务订单达10亿,占比79%。 新能源汽车高增长+技术快速迭代+项目周期缩短,产线设备需求提速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CAGR约34%,保持高增长。 同时,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总成、电池包等尚处于技术快速迭代期,多层扁线电机、混动专用发动机和变速箱、CTP/CTC电池包正逐步落地。相比传统车2年左右项目周期,新能源汽车缩短到燃油车的60%。高需求和快交付共同拉动产线设备市场需求提速。 技术、客户和服务优势明显,新增订单再上台阶公司半年度新增订单从2020年的4~7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12亿多,背后是公司技术、客户、服务优势的综合体现:1)技术:通用底层技术+定制化开发,公司实现从传统动力总成业务到新能源车智能装备的拓展;2)客户:客户优质,包括上汽通用、华晨宝马、特斯拉、采埃孚、康明斯等知名整车厂和Tier-1供应商;3)服务:完成超100个项目,经验丰富,并获得多家客户认可,和上汽通用等厂商深化合作,实现了多产品供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5、21.7和28.3亿元,同比+38%、+32%和+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1和3.3亿元,同比+64%、+78%和+59%。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8、16、10倍。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高增长、技术快速迭代、项目周期缩短、公司的技术、客户和服务优势等六大因素,公司业绩有望提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项目验收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疫情扰动供应链,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微光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1-15 30.45 -- -- 29.45 -3.28%
29.55 -2.96%
详细
ebm ebm--papst papst 经过近 成功之路:技术升级、产品延伸、高增市场 60年发展,目前营收超 20亿欧元。 从技术、产品、市场三方面复盘公司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成功因素主要有: 技术上,领先布局EC技术,把握欧盟电机节能高效趋势。 公司1965年就成为全球首家开发EC风机的企业。在《京都议定书》、 ErP指令框架协议等政策推动下, 2011年开始欧盟电机节能高效化趋势明显,公司营收上台阶,从2007/08财年约11亿到2017/18财年约20亿欧元。 产品上,完善产品矩阵,拓展下游应用场景 。 通过内生与并购, 公司从风机拓展到大型交流电机、齿轮、变速箱、阀门等产品,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形成工业通风、汽车和工业驱动、家用电器和供暖三大主业。 2021/22财年营收分别为 15、 3.4、 4.5亿欧元,占比分别为 66%、 15%和 20%。 市场上, 把握高增长市场,从欧洲到加码亚洲。 公司发展初期和中期,把握欧洲工业高景气和电机节能高效化机遇,到 2020/21财年欧洲市场营收占比约 69%。 2006/07-2020/21财年公司在亚洲市场的营收 CAGR 约为 8.4%,高于总营收的 4.9%。公司加大中国的产能建设,陆续在上海、西安进行扩建和新建产能。 借鉴成功经验,寻找国内的明日之星技术上, EC产品放量,业绩迎来高增长。 电机能效提升的趋势明显。 2016-2021年微光股份 ECM 电机营收CAGR为48%, 2022H1同比增长109%, 有望复刻ebm-papst EC产品的成功之路。 产品上,以冷链为主,尝试外拓。 微光股份是国内冷链物流龙头, 计划将下游应用领域扩展至7大行业, 27个细分行业。 目前公司外转子风机已在储能领域批量使用,行业拓展初见成效。 市场上,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错位竞争。 2022H1微光股份国外销售占比达57%,以“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市场为主。 公司有望利用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保持营收高增。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微光股份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 14.9、 19.4和 25.0亿元,同比分别+34%、 +30%和+29%;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 4.9和6.2亿元,同比分别+35%、 +42%和+26%。当前股价对应 2022~2024年 PE 分别为 19、 13和 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微光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2-11-15 30.45 -- -- 29.45 -3.28%
29.55 -2.96%
详细
成功之路:技术升级、产品延伸、高增市场德国ebm-papst 经过近60 年发展,目前营收超20 亿欧元。从技术、产品、市场三方面复盘公司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成功因素主要有:技术上,领先布局EC技术,把握欧盟电机节能高效趋势。公司1965年就成为全球首家开发EC风机的企业。在《京都议定书》、ErP指令框架协议等政策推动下,2011年开始欧盟电机节能高效化趋势明显,公司营收上台阶,从2007/08财年约11亿到2017/18财年约20亿欧元。 产品上,完善产品矩阵,拓展下游应用场景 。通过内生与并购,公司从风机拓展到大型交流电机、齿轮、变速箱、阀门等产品,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形成工业通风、汽车和工业驱动、家用电器和供暖三大主业。2021/22 财年营收分别为15、3.4、4.5 亿欧元,占比分别为66%、15%和20%。 市场上,把握高增长市场,从欧洲到加码亚洲。公司发展初期和中期,把握欧洲工业高景气和电机节能高效化机遇,到2020/21 财年欧洲市场营收占比约69%。2006/07-2020/21 财年公司在亚洲市场的营收CAGR 约为8.4%,高于总营收的4.9%。公司加大中国的产能建设,陆续在上海、西安进行扩建和新建产能。 借鉴成功经验,寻找国内的明日之星技术上,EC产品放量,业绩迎来高增长。电机能效提升的趋势明显。 2016-2021年微光股份 ECM 电机营收CAGR为48%,2022H1同比增长109%,有望复刻ebm-papst EC产品的成功之路。 产品上,以冷链为主,尝试外拓。微光股份是国内冷链物流龙头,计划将下游应用领域扩展至7大行业,27个细分行业。目前公司外转子风机已在储能领域批量使用,行业拓展初见成效。 市场上,以发展中国家为主,错位竞争。2022H1微光股份国外销售占比达57%,以“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市场为主。公司有望利用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保持营收高增。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微光股份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14.9、19.4 和25.0 亿元,同比分别+34%、+30%和+2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4.9 和6.2 亿元,同比分别+35%、+42%和+26%。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 分别为19、13 和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