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杨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230522050001...>>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陕鼓动力 机械行业 2024-03-28 8.82 -- -- 9.94 12.70% -- 9.94 12.70%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业绩快报: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101亿元,同比下滑 6%;实现归母净利润 10.2亿元,同比增长 5.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9.0亿元,同比增长 7.4%。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2.16%,同比小幅下降 0.35pct。 2023年业绩超预期,主要系 2023年第四季度气体业务集中投产等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 14%、 11%, 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 28.5亿元,同比增长 23%;归母净利润 3.0亿元,同比增长 92%。 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端增速提速, 我们预计主要系现场制气项目集中投产、 LNG 销售增加所致。 打造全球领先能量转换设备制造能力,压缩空气储能有望打造新增长引擎压缩空气储能是最有前途的新型储能技术方向之一。 据观研天下,中性情景下2025年、 2030年压缩空气储能累计装机量分别 6.76、 43.15GW。 公司作为轴流压缩机龙头,将充分受益于空气压缩储能商业化与快速发展。 子公司秦风气体是民族工业气体领跑者,设备经验、客户资源构筑竞争优势据公司官网, 控股子公司秦风气体(上市公司持股比例 63.94%) 比客户自运营综合节能 10%以上,投资、建设、运营的气体厂有 30余个,规模超过 100万Nm3/h 制氧量。 据公告, 2022年公司已拥有合同供气量、已运营合同供气量分别达 137万方、 84万方,同比分别增长 15%、 21%,订单饱满、增速较快。 公司发展工业气体核心竞争力: 1) 设备制造能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 设备、系统服务市场占有率较高、品牌影响力较强,有助于开拓气体市场。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2、 10.9、 12.3亿元, 同比增速 6%、7%、 13%,三年复合增速为 8%, 对应 PE 分别为 14、 13、 1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相对集中风险、 工业气体扩产放缓的风险、 压缩空气储能设备招标低于预期、业绩快报数据未经审计,可能与年报披露数据存在差异。
杭氧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3-07 27.01 -- -- 31.84 17.88% -- 31.84 17.88% -- 详细
事件:据微信公众号:杭氧与中煤陕西签约3套8.5万储能空分。 2024年初至今已累计宣布新签空分设备订单达46万方,一季度在手订单饱满近日,公司与中煤陕西就三套8.5万等级空分装置设备成套采购项目签约。项目中运用储能、自动变负荷、隐屏操作等多项前沿技术,不仅能改善电力供需状况,促进新能源消纳,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公司已累计公开宣布新签空分设备订单量达到46万方,在手订单饱满。此前,公司公众号信息:2024年1月签订新疆中能绿源一套9万空分、印度AMNS一套6.4万空分、沧州中铁5万空分(EPC)等三个大型成套空分设备合同。 控股股东杭州资本拟并购盈德气体,并承诺交易完成后推动与上市公司重组气体动力科技(主要资产是盈德气体),是中国最大的独立工业气体供应商。 2020年,气体动力科技(含宝钢气体)营业收入为194亿元,独立第三方供气市场的市占率为22.3%,净利润为23亿元。公司营业收入中80%来自于空分气体,绝大部分来自于现场供气。公司盈利能力较强,2020年ROE为20%,毛利率28%,净利率为13.2%。 据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杭州资本持有买方SPV30%股权,系买方SPV第一大股东(非控股股东)。待卖方完成内部重组后,目标公司将主要从事现场制气、零售气体、特种气体、清洁能源产品的制售业务,与杭氧股份主业属于同业。 杭州资本承诺:杭州资本将在本次交易完成后的36个月内,推动上市公司与买方SPV签署资产重组协议,并由上市公司披露交易预案。 若上市公司与买方SPV进行资产重组,上市公司将实现对同行业优质资产的重组整合,有利于上市公司发挥协同效应、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财务状况、增强市场竞争力。 杭氧股份:迈向中国工业气体龙头!国产替代,打造全产业链优势近年来公司管道气业务加速,存量运营市场份额为10%,新签气体运营市场的份额40-50%。预计2025年底公司运营气体规模超300万方,2022-2025年气体业务收入的复合增速达23%,2025年公司气体业务收入占比超过75%。 2022年股权激励计划完成授予,预计2023-2024年净利润稳健增长股权激励分三年期解禁,分别为相应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完成登记之日起24、36、48个月,解锁比例分别40%、30%、30%。股权激励业绩(指扣非归母净利润)解锁条件:以2018-2020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值为基数(即6.88亿元),2022-2024年增速不低于60%、66%、73%,即11.01、11.43、11.91亿元。 成长路径:需求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能力提升,远期盈利空间超数倍(1)行业需求持续增长:1)工业气体市场总需求近2000亿元,其中第三方外包市场快速增长,预计外包比例将从2021年的41%提升至2025年的45%。2)2021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0%,中国人均气体消费量占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气体消费量的30-40%。预计到2025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复合增速6-8%。(以上数据来源:请参考此前发布的公司深度报告《杭氧股份深度PPT:国产替代、产品升级,迈向工业气体龙头》2022年7月8日)(2)公司市占率提升:国产替代趋势下,2021年公司在第三方供气市场的存量份额为9%,增量份额为45%,预计2025年公司第三方市场的份额有望提升1倍;预计远期公司在第三方存量市场的份额将是2021年的3-4倍(30-40%市占率)。(3)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盈利能力持续提升:1)气体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而气体业务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均高于设备业务。2)气体业务中零售业务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零售气盈利能力高于管道气。3)零售气体业务中的电子特气业务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电子特气业务的盈利能力远高于普通工业气体零售业务。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空分设备及工业气体的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优势、设备-EPC-气体运营全产业链优势、品牌优势、体系和管理优势构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14.5、17.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8%、19%,三年复合增速13%,对应PE分别为22、19、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控股股东交易不确定性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及市场风险,气体价格波动风险。
广钢气体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2-27 11.20 -- -- 11.76 5.00%
11.76 5.00% -- 详细
中国电子大宗气体龙头,有望持续受益于半导体产业崛起(1)公司定位为一流的工业气体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当前其主要优势业务为电子大宗气现场制气业务、氦气业务等,未来将持续拓展电子特气、通用工业现场制气等业务。 (2)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大宗气体(2022年收入占比68%)、通用工业气(2022年收入占比32%)。2022年营收15亿元,2020-2022复合增速33%;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94%。公司2020-2022年毛利率、净利率、ROE(摊薄)均值分别为35%、18.7%、13.5%,盈利能力较强。 (3)广州国资委为公司实控人,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比例约9%。 工业气体市场广阔,电子大宗气体为增速较快部分,国产替代快速推进(1)工业气体市场空间广阔,能够诞生大市值公司。我们预计中国2025年市场规模近2300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速7%。 (2)电子气体服务于半导体、光伏、面板等行业,增速较快。预计2025年中国电子气体市场有望达218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速7.8%;其中电子大宗气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将达122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速8.7%。 (3)公司为电子大宗气体国产化先锋。2021年公司电子大宗气业务市占率约8%,与三大外资相比仍待提高。而2018年初到2022年三季度,公司电子大宗气新签订单市占率达25%,超越林德、法液空等海外企业,位居国内第一。 中国最大氦气内资供应商,开拓氦源、提升运力,销量有望持续增长(1)我国氦气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高达95%。2021年我国氦气进口量约为3747吨,公司受让林德背靠背协议氦气气源量425吨(即理论最多可进口的量),2021年氦气进口量占全国总进口量10%,为国内最大内资供应商。 (2)公司致力于打造成为国际一线的氦气供应商。重点放在拓展氦气气源数量、持续提升液氦运载能力。公司预计2023-2025年自主开发氦源占比分别为22%、57%、64%,可实现40、70、100个液氦冷箱的运载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电子大宗气体在手订单充足,待项目投运后收入有望较快增长。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2.99、3.94、5.20亿元,同比增长27%、32%、32%,复合增速为32%,对应PE57、43、3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履约能力恶化风险;气体价格波动风险;氦气气源地产量波动风险。
先惠技术 机械行业 2023-11-27 50.30 -- -- 61.32 21.91%
61.32 21.91%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18亿元,同比增长 57%;归母净利润 0.3亿元,同比增长 192%(去年同期为-0.3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 5.8亿元,同比下滑 17%;归母净利润 0.2亿元,同比增长 128%。 2023年公司持续推动降本增效,盈利能力有所修复,业绩拐点显现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收购福建东恒并表所致,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主要系公司推进降本增效、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生产效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4%,较去年同期增加 4pct。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0%、6.7%、5.3%、1.4%,其中研发费用率同比大幅降低 6.1pct 主要系合理优化调整研发人员。 收购福建东恒已完成,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电池零部件双轮驱动发展2022年,公司以现金方式完成对福建东恒 51%股权的收购,从新能源电池生产线领域拓展到新能源电池零部件领域,切入锂电池模组结构件业务。据公告,福建东恒 2022-2024年的业绩承诺分别为不低于 1.5、1.6、1.7亿元,2022年实际净利润为 1.6亿元,实现比例 104%。 2023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登记完成,有助于提高管理团队积极性2023年 9月首次股权激励授予登记完成,授予人数 621人,行权价为 54元。公司层面的业绩考核指标:2023-2025年的收入较 2022年增速不低于 20%、60%、100%,即不低于 22、29、36亿元;或 2023-2025年净利润分别达到 1、2、3亿元。股权支付费用于 2023-2026年摊销,总费用 0.1亿元。 新能源汽车模组/PACK 装备龙头,优化订单结构、重点开拓海外市场新能源车模组/PACK 自动化设备需求增长的驱动力:1)新能源车增长;2)设备的自动化率提升;3)国产替代;4)全球化;5)新产品和新领域突破。 我们预计国内 2025年模组/PACK 线市场达 113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19%。增长驱动力:1)锂电设备需求持续增长;2)模组/PACK 自动化率提升。 重点布局海外市场。公司是德系车企的重要供应商,配套基础较好。欧美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预计 2025年欧洲/美国模组与 PACK 线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83/53亿元,2021-2025年的复合增速将达 20%/67%。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4、1.6、2.3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107、26、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动力锂电扩产低于预期;大圆柱锂电应用进展低于预期
博实股份 能源行业 2023-11-22 12.96 -- -- 14.51 11.96%
15.83 22.15% -- 详细
公司是国内优质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专业从事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系列产品的研制,并能够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下游行业包括化工、冶炼、物流等。主要产品: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服务、环保工艺与装备。2022 年智能制造装备收入及毛利占比分别66%、71%,其中固体物料后处理智能装备是公司的核心产品。 近年公司收入、利润稳定增长。2022 年营收 21.5 亿元,2018-2022 年 CAGR 达24%;归母净利润 4.45 亿元,2018-2022 年 CAGR 达 25%。2022 年公司毛利率37%、净利率 21%、ROE(摊薄)达 14%,盈利能力较强。 公司实控人为蔡鹤皋、张玉春、邓喜军、王春钢等 4 人组成的一致行动人,技术背景雄厚。联通、哈工大为公司另外两大重要股东。 中国智能装备行业万亿级市场,预计 2020-2025 年智慧工厂复合增速达 10%智能制造有助于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现制造强国。我国目前处于工业电气化的后期,工业信息化有待普及。根据《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报告(2022 年度)》,2020 年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 50%,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到 2024 年将达到 4.5 万亿,复合增速 14%。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应用场景,据《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度)》,2020 年我国智能工厂规模 8560 亿元,预计 2025 年超过 1.4 万亿元,复合增速 10%。 公司:传统业务扎实,机器人打开成长空间传统业务:在手订单充足,近年多晶硅、电石行业成为新增长点。2023 年 9 月末,公司预收账款+合同负债金额 16 亿元,反映订单较饱满。2022 年公告新签重大合同金额 16.7 亿元,2023 年 1-10 月 9.3 亿元,较 2020-2021 年增长明显。 布局未来:深耕机器人赛道,人形机器人业务前景广阔。(1)2023 年 8 月,公司与哈工大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原理样机产业化。(2)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消费者的消费升级、企业的产业升级。(3)公司具备较雄厚的机器人研制基础。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的企业之一,2022 年,公司机器人+业务实现营收 1.96 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2、6.3、7.4 亿元,同比增长 17%、21%、17%,复合增速 19%。对应 PE 为 28、23、19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人形机器人业务推进不及预期;2、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及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3、机器人+及中国智能装备需求不及预期。
中船特气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13 29.02 -- -- 33.70 16.13%
33.70 16.13% -- 详细
事件10 月 28 日,公司发布三季报。 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2 亿元,同比下降17.4%;归母净利润 2.5 亿元,同比下降 9.3%。其中单三季度实现营收 4 亿元,同比下降 19.8%;归母净利润 0.77 亿元,同比增长 12.8%。投资要点 受行业需求下滑影响, 公司短期业绩承压, 周期底部有望企稳复苏( 1) 行业需求: 2023 年 9 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 4.5%、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降 9.4%,跌幅持续收窄,行业有望拐点向上。 ( 2) 受下游行业景气度影响, 公司盈利能力略有下降: 单三季度公司营收 4 亿元,环比二季度持平;同比受下游景气度影响,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所致,下滑明显。 前三季度毛利率36.3%,同比小幅下滑 2.1pct,但仍维持高位;净利率 20.8%,同比增长 1.9pct,系先进刻蚀气体工艺研发项目补助、上市补助及产业发展专项奖励等增厚利润。 电子特气央企龙头: 扩产能、 拓品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打造新增长点公司依托于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电解氟化技术,是国内首个进入 5nm 制程的电子特气厂商。主要客户京东方、长江存储、华立、中芯国际等集成电路、面板知名企业,已通过 228 余家客户认证, 130 余家客户正在认证。( 1) 扩产能: 募投项目有望 2023、 2024 年陆续投产,助力业绩增长。2023 年 9 月,公司“年产 735 吨高纯电子气体项目”具备试生产条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他募投项目: “年产 3250 吨三氟化氮项目”、 “年产 500 吨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项目”、 “年产 1500 吨高纯氯化氢扩建项目”建设施工已完成,处于调试阶段,扩产节奏稳步推进,可匹配下游需求回暖。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可实现三氟化氮年产能 12500 吨、三氟甲磺酸系列年产能 1160 吨、新增 735 吨高纯电子气体(含乙硅烷、溴化氢、三氯化硼等九种电子特气)、以及高纯氯化氢年产能 2000 吨。( 2) 拓新品: 新品拓展空间较广,在研主要产品包括 21 种电子气体、氟气及衍生品、乙硼烷及磷烷、含氟混合气等;刻蚀气六氟丁二烯建设产能 200 吨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3) 海外: 相较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空间更大,公司将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盈利预测及估值由于下游景气度偏弱,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 4.0、 5.0 亿元, 同比-17%、 24%、 26%, 2023-2025 年复合增速 25%。 对应PE 分别为 60、 48、 38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主要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下游行业周期波动风险、海外业务拓展风险
陕鼓动力 机械行业 2023-11-09 7.95 -- -- 8.28 4.15%
9.94 25.03% --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73亿元,同比下滑 14%;归母净利润 7.3亿元,同比下滑 11%。其中第三季度收入 21 亿元,同比下滑 19%;归母净利润 2.0亿元,同比下滑 18%。 2023 年前三季度收入下降,盈利基本稳定,在手订单较去年同期略有降低2023 年前三季度收入小幅下降,主要系能量转换设备、能量转换系统服务业务下滑所致。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 23.4%,较去年同期增加 0.4pct;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 22.0%,同比下降 1.7pct。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3%、 5.6%、 3.1%,同比变动 0.4pct、 0.8pct、 - 0.6pct。 2023 年第三季度净利率为 10.6%,同比增加 0.5pct,环比降低 0.7pct。2023 年三季度末预收账款+合同负债为 43.3 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 3.6 亿元。 打造全球领先能量转换设备制造能力,压缩空气储能有望打造新增长引擎压缩空气储能是最有前途的新型储能技术方向之一。 据观研天下,中性情景下2025 年、 2030 年压缩空气储能累计装机量分别 6.76、 43.15GW。 公司作为轴流压缩机龙头,将充分受益于空气压缩储能商业化与快速发展。 子公司秦风气体是民族工业气体领跑者,设备经验、客户资源构筑竞争优势据公司官网, 控股子公司秦风气体( 上市公司持股比例 63.94%) 比客户自运营综合节能 10%以上,投资、建设、运营的气体厂有 30 余个,规模超过 100 万Nm3/h 制氧量。 据公告, 2022 年公司已拥有合同供气量、已运营合同供气量分别达 137 万方、 84 万方,同比分别增长 15%、 21%,订单饱满、增速较快。公司发展工业气体核心竞争力: 1) 设备制造能力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2) 设备、系统服务市场占有率较高、品牌影响力较强,有助于开拓气体市场。 盈利预测及估值鉴于下游需求不振, 下调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 9.8、 11.7 亿元, 同比增速 0%、 1%、 19%,三年复合增速为 6%, 对应 PE分别为 14、 14、 12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相对集中风险、 工业气体扩产放缓的风险、 压缩空气储能设备招标低于预期
侨源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11-06 28.12 -- -- 29.69 5.58%
30.88 9.82% -- 详细
事件据公告,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7.5亿元,同比增长 11%;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 48%。 其中第三季度收入 2.5亿元,同比下滑 1%;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同比增长 8%。 受基数及下游需求较弱影响, 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长放缓;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为 2.5亿元(环比第二季度持平),归母净利润 0.55亿元(环比第二季度有所增加),环比符合预期。同比口径增速有所放缓,主要系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及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所致, 考虑到公司光伏锂电等客户气体订单饱满、产能逐步释放,四季度收入、业绩有望增长提速。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前三季度毛利率 34.6%,同比提升 2.9pct;净利率 20.5%,同比提升 5.1pct。 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 36.2%, 同比提升 1.5pct;净利率 21.8%,环比提升 1.4pct。 公司成长路径:行业需求增长、公司份额提升、产品品类拓展 1、大行业:工业气体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预计 2022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有望接近 2000亿元, 2024年有望达到 2199亿元,年复合增速 6%-8%。 2、小公司:公司市占率不足 1%,还有较大成长空间。我们测算公司 2021年市场占有率达 0.46%, 预测 2024年市占率将有望达到 0.77%。 3、公司未来将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拓展高纯空分气体及其他特气市场。 公司深耕四川,四川水电、锂矿优势明显,新能源企业云集,客户质地优良公司未来增长点:四川三大产业园——甘眉工业园、成阿工业园、德阿工业园,其中配套客户包括宁德时代、通威股份、天合光能、华友钴业、士兰微、四川发展、龙蟒集团等国内龙头企业。 产能有望大幅增长:三个工业园新建项目、两个技改项目、一个基地产量爬坡公司现有生产基地三个:汶川基地、福州基地、都江堰基地(备用), 2021年液态气产能合计约 76万吨(不含备用产能 10万吨)、管道气产能 5亿立方米。 甘眉工业园、成阿工业园、德阿工业园三个工业园区新建供气项目投产;两个汶川基地的 IPO 募投技改项目投产以及一个福州基地的产能利用率增加,公司产能有望大幅提升。 预计设计满产产能液态工业气体达 196万吨(较 2022年增长144%),管道工业气体产能达 15.33亿立方米(较 2022年增长 70%)。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 2.3、 3.9、 5.6亿元,三年复合增速68%,对应 PE 分别为 47、 27、 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行业景气下行、新兴市场开发不力、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
骄成超声 机械行业 2023-11-06 65.86 -- -- 66.40 0.82%
66.40 0.82% -- 详细
事件: 公司公告: 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4.55亿元,同比增长 17%;归母净利润 0.76亿元,同比下滑 11%。 其中第三季度收入 1.08亿元,同比下滑 25%;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下滑 58%。 需求疲弱, 动力锂电设备收入确认放缓,规模效应降低导致净利率下滑受锂电设备需求疲弱影响, 第三季度订单收入确认放缓, 收入下滑 25%。 但公司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 2023年第三季度毛利率 64%,创单季度新高,环比提升11pct,同比提升 8pct。由于收入下滑,单三季度期间费用率提升明显, 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17.2%、 12.7%、 29.8%,同比增加7.4pct、 5.9pct、 15.4pct。 规模效应降低导致单季度净利率同、 环比均下滑。 我国超声波焊接设备龙头,动力电池为核心应用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超声波焊接、裁切设备等, 以及动力锂电生产自动化解决方案,2022年动力锂电超声波焊接设备收入占比 61%,配件占比 19%,动力电池制造自动化系统占比 12%。实控人、董事长等在内的管理团队多来自上海交大机械专业,技术背景较强。 2019-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 47%, 成长性较强。 2018-2021年公司平均毛利率/ROE(加权)达 55%/24%,盈利能力较强。 超声波设备用途广泛,期待复合集流体等新领域加速应用预计 2025年超声波焊接设备市场规模超 30亿元,未来 4年行业复合增速 20%。 其中动力锂电是重要应用领域,复合集流体产业趋势下需求大幅增加,单 GWh对应超声滚焊机需求数量是传统极耳超声焊接设备 3倍。汽车线束、 IGBT 将成为新的重要增长点,预计 2022-2025年行业复合增速分别 54%/66%。 动力锂电领域国产替代顺利,公司技术、客户优势明显动力锂电领域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为必能信、 Sonics,公司引领国产替代,根据招股说明书,其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2021年采购同类产品的比重均超过 50%。 同时,公司也已切入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其他一线动力电池企业。 在高压汽车线束、 IGBT 等壁垒较高领域,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德国雄克,公司产品性能优于国内同行,正积极推动国产替代。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 2.0、 2.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 41%、 33%,对应的 PE 分别为 64、 45、 3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变革及产品研发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及大客户依赖风险、重要零部件进口占比较大风险。
和远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3-10-30 26.99 -- -- 28.79 6.67%
29.50 9.30% -- 详细
事件: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 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1.1 亿元,同比增长17.0%;归母净利润 0.61 亿元,同比增长 20.7%。 单三季度实现营收 3.9 亿元,同比增长 60.3%;归母净利润 0.21 亿元,同比增长 109.3% 。 三季度盈利能力环比均拐点向上, 电子特气产业园持续推进公司单三季度毛利率 20.8%,环比提升 5.6pct,同比下降 4pct。 单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同比大幅减少,销售费用率 3.8%,管理费用率 4.8%,研发费用率 2.7%,分别同比变动-5.7pct、 -3.4pct、 -0.4pct。 单三季度净利率环比增长 2.5pct,同比增长 0.18pct。 公司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均环比提升,控费能力增强,盈利能力拐点向上。公告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高纯一氧化氮、高纯甲烷已投入试生产。 宜昌电子特气产业园,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生产线也已投入试生产。两大产业园其它产品也将在今年下半年陆续开始试生产, 电子特气产业园稳步推进。 与上饶晶科能源战略合作, 市场开拓取得积极突破公司近期公告与上饶晶科能源战略合作,约定将提供电子级高纯氨和电子级硅烷产品, 交货日期预计为 2024-2025 年两年时间(具体以销售合同为准)。该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标志公司电子特气市场开拓取得积极突破。晶科能源为全球光伏组件一体化龙头, TOPCon 技术的引领者, 2022 年光伏组件出货达 44GW,预计 2023 年组件出货达 60-70GW,同比增长 35%-59%。 冉冉升起的电子特气新星: 公司投建潜江、宜昌两大电子特气产业园1)潜江电子特气园: 一期投资 3.9 亿元,建设年产 20 万吨纯氨、 3.2 亿方电子级高纯氢气(最大产能)项目, 预计达产后年收入 7.7 亿元。 新增二期投资 3.7亿元,规划有电子特气(电子级一氧化碳、电子级二氧化碳、电子级甲烷)与电子化学品项目(电子级高纯氨水、电子级氯化氢、电子级氯气、电子级盐酸)。2)宜昌电子特气园: 总规划投资 50 亿元,其中一期投资 18 亿元,规划有电子特气与硅基功能性新材料,代表产品如三氟化氮 2000 吨/年,六氟化钨 500 吨/年, 光伏级三氯氢硅 8 万吨/年等。 后增加投资 4,883 万元,建设有电子级硅烷项目 5000 吨/年。 据公告,宜昌一期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收入 25 亿元,全部项目达产可贡献年收入 60 亿元(不含新增项目)。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 3.0、 5.0 亿元, 同比增长 73%、131%、 67%, 2023-2025 年复合增速 96%。 对应 PE 分别为 30、 13、 8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气体波动价格风险、 重资产模式偿债风险、 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杭氧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0-27 24.80 -- -- 28.41 14.56%
31.84 28.39% -- 详细
事件: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98 亿元,同比增长 0.1%;归母净利润8.5 亿元,同比下滑 33%。其中第三季度营收 33 亿元,同比下滑 7%;归母净利润 3.3 亿元,同比下滑 38%。 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收入同比下滑 7%,毛利率与净利率环比均有所提升受累于下游需求不足及新产能投运有限,单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 7%。公司单三季度毛利率 24.4%,环比提升 0.6pct,同比降低 6.3pct,主要系稀有气体收入占比降低所致。单三季度期间费用率同比有所增加,销售费用率 1.5%,管理费用率 7.7%,研发费用率 3.4%,分别同比变动 0.4pct、 1.4pct、 0.0pct。单三季度资产减值损失冲回 0.47 亿元,信用减值损失为-0.21 亿元,合计 0.26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0.69 亿元,对单季度业绩构成有力支撑。单三季度净利率为 10.1%,同比降低 5.1pct,但环比提升 1.6pct,盈利能力环比有所改善。 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3.3 亿元,环比提升 0.8 亿元,业绩拐点向上。 控股股东杭州资本拟并购盈德气体,并承诺交易完成后推动与上市公司重组气体动力科技(主要资产是盈德气体), 是中国最大的独立工业气体供应商。2020 年, 气体动力科技(含宝钢气体) 营业收入为 194 亿元,独立第三方供气市场的市占率为 22.3%,净利润为 23 亿元。公司营业收入中 80%来自于空分气体,绝大部分来自于现场供气。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2020 年 ROE 为 20%, 毛利率 28%, 净利率为 13.2%。据公告, 本次交易完成后, 杭州资本持有买方 SPV30%股权,系买方 SPV 第一大股东(非控股股东)。待卖方完成内部重组后,目标公司将主要从事现场制气、零售气体、特种气体、清洁能源产品的制售业务,与杭氧股份主业属于同业。杭州资本承诺:杭州资本将在本次交易完成后的 36 个月内,推动上市公司与买方 SPV 签署资产重组协议, 并由上市公司披露交易预案。若上市公司与买方 SPV 进行资产重组,上市公司将实现对同行业优质资产的重组整合,有利于上市公司发挥协同效应、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资产质量、优化财务状况、增强市场竞争力。 上半年新签设备订单、气体运营订单同比大幅增长,中长期成长性较好据公告,半年设备板块新签订单金额达到 43.21 亿元,同比增长 41%, 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领先,加速布局新领域、 新市场。在气体板块,公司在化肥、化工新材料、钢铁、氢能源等领域多点发力,新签气体项目总制氧量超 37 万方。 杭氧股份: 迈向中国工业气体龙头! 国产替代, 打造全产业链优势近年来公司管道气业务加速,存量运营市场份额为 10%,新签气体运营市场的份额 40-50%。预计 2025 年底公司运营气体规模超 300 万方, 2022-2025 年气体业务收入的复合增速达 23%, 2025 年公司气体业务收入占比超过 75%。 重要人事变动: 公司新选任董事长,管理团队持续年轻化、发展有望加速 2022 年股权激励计划完成授予,预计 2023-2024 年净利润稳健增长股权激励分三年期解禁,分别为相应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完成登记之日起 24、36、 48 个月,解锁比例分别 40%、 30%、 30%。股权激励业绩(指扣非归母净利润) 解锁条件:以 2018-2020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值为基数(即 6.88 亿元), 2022-2024 年增速不低于 60%、 66%、 73%,即 11.01、 11.43、 11.91 亿元。 成长路径:需求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能力提升,远期盈利空间超数倍( 1)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1)工业气体市场总需求近 2000 亿元,其中第三方外包市场快速增长,预计外包比例将从 2021 年的 41%提升至 2025 年的 45%。 2)2021 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 10%,中国人均气体消费量占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气体消费量的 30-40%。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复合增速 6-8%。 ( 以上数据来源:请参考此前发布的公司深度报告《杭氧股份深度 PPT:国产替代、产品升级,迈向工业气体龙头》 2022 年 7 月 8 日)( 2)公司市占率提升: 国产替代趋势下, 2021 年公司在第三方供气市场的存量份额为 9%,增量份额为 45%,预计 2025 年公司第三方市场的份额有望提升 1倍; 预计远期公司在第三方存量市场的份额将是 2021 年的 3-4 倍( 30-40%市占率)。( 3)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1)气体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而气体业务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均高于设备业务。 2)气体业务中零售业务的收入占比持续提升,零售气盈利能力高于管道气。 3)零售气体业务中的电子特气业务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电子特气业务的盈利能力远高于普通工业气体零售业务。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空分设备及工业气体的龙头企业, 技术研发优势、 设备-EPC-气体运营全产业链优势、品牌优势、体系和管理优势构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3、 14.5、 17.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 18%、 19%,三年复合增速 13%,对应 PE 分别为 25、 21、 18 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控股股东交易不确定性风险, 行业竞争风险及市场风险, 气体价格波动风险。
中船特气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27 29.02 -- -- 33.70 16.13%
33.70 16.13% -- 详细
电子特气央企龙头,致力于中国制造、服务全球( 1)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特气(三氟化氮、六氟化钨等 40 余种)以及三氟甲磺酸系列, 2022 年 H1 收入占比分别为 92%、 8%。( 2)公司实控人为中国船舶集团,是行业内稀缺的中央国有企业,具备丰富的历史底蕴及自主研发实力。( 3)财务分析:公司是国内收入规模最大的电子特气企业,成长性及盈利能力较好。2022 年公司实现营收 19.6 亿元,归母净利润 3.8 亿元,过去三年复合增速均分别为 27 %。 2022 年公司毛利率 38%、净利率 20%、 ROE(摊薄) 为 17%。 行业空间较大、增速较快,电子特气龙头企业有望从国产替代走向供应全球( 1)需求端: 预计 2025 年全球电子气体、全球电子特气、中国电子气体市场的规模分别为 80 亿美元、 60 亿美元、 317 亿元, 2021-2025 年行业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7%、 7%、 13%。 当前全球半导体处于库存周期底部,受益于集成电路、光伏等行业需求复苏,电子特气的需求量有望稳健增长。( 2)供给端: ( a)国产替代空间大。 电子特气行业壁垒较高,国内 CR4 达 86% (海外为 48%),均为海外跨国公司。 2022年公司电子特气在国内市场份额 9%,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市场份额 20%。 ( b)国内龙头企业海外市场成长空间更大。 据我们测算, 2021 年公司主力产品三氟化氮海外市场的份额为 5%(而国内市占率高达 49%),六氟化钨海外市场份额为 10%(而国内市占率高达 65%)。 公司:拓品类、扩产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打造新业绩增长点公司依托于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电解氟化技术,是国内首个进入 5nm 制程的电子特气厂商。主要客户京东方、长江存储、华立、中芯国际等集成电路、面板知名企业,已通过 228 余家客户认证, 130 余家客户正在认证。( 1) 募投项目有望 2023、 2024 年陆续投产,助力业绩增长。 三氟化氮及六氟化钨产能位居全球领先水平。 募投项目包括新增三氟化氮 3250 吨( 现有产能 9250吨)、新增三氟甲磺酸系列 500 吨(现有产能 660 吨)、 新增 735 吨高纯电子气体( 含乙硅烷、溴化氢、三氯化硼等)、以及实施 1500 吨高纯氯化氢扩建项目。( 2) 新品拓展空间较广,在研主要产品包括 21 种电子气体、氟气及衍生品、乙硼烷及磷烷、含氟混合气等。( 3)相较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空间更大,公司将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 3.9、 4.9、 6.0亿元,同比增长 3%、 25%、22%,复合增速 23%,对应 PE 45、 36、 30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下游行业周期波动风险、海外业务拓展风险。
华特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3-10-27 52.59 -- -- 55.49 5.51%
55.49 5.51% -- 详细
事件: 1、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 11.3亿元,同比下滑 20%; 归母净利润 1.2亿元,同比下滑 35%。其中第三季度收入 3.9亿元,同比下滑 25%;归母净利润 0.5亿元,同比下滑 31%。 2、 拟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建设协议书。 受需求下滑及稀有气体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第三季度业绩同比下滑 31% (1) 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下滑 25%。根据 SIA 数据, 2023年 7月、 8月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同比下滑 19%、 13%。根据特气头条数据, 2023年第三季度氪气、氙气、氖气出厂价均价分别为 672、 58984、 254元/立方,同比下滑 98%、 89%、97%。 (2) 第三季度毛利率 32.1%, 同比上涨 3.0pct,环比增加 3.8pct。 (3) 2023年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6.3%、6.1%、 3.3%、 1.8%,同比变动 2.6pct、 1.1pct、 0.2pct、 3.4pct。 公司拟与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书,总投资 8亿元建设半导体气体研发生产中心。项目将实现超净高纯特种气体生产, 有助于疏解佛山总部部分产能压力,同时为公司未来在广东的发展夯实基础。 周期底部: 国内半导体销售额同比跌幅自 4月以来持续收窄集成电路行业有望从主动去库转向被动去库,需求底部正在形成。 2023年 4月国内半导体销售额同比跌幅 31%,系自 2021年 1月以来首次同比改善。 2023年4-8月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分别-31%、 -30%、 -24%、 -19%、 -13%,跌幅持续收窄。国内 8月半导体销售额为 130亿美元,自 2月以来持续提升。假设未来数月销售额维持 8月水平,预计 2023年 12月下游需求有望迎来同比转正拐点。 品类拓展: 公司乙硅烷、 部分氟碳类新产品有望贡献业绩增量根据 2023年半年报,公司部分在研项目数目高达 48条,其中包括: 硅基前驱体合成与纯化技术研发、 高纯锗烷合成与转充技术、 硅基前驱体-乙硅烷的合成纯化研制、 六氟丁二烯的合成与纯化研制等。 根据上证 e 互动, 7月 19日, 乙硅烷项目已经完成产线安装,目前在小试阶段,试验产品已供下游部分客户进行认证。一旦认证通过,有望取得订单批量生产。 根据上证 e 互动, 5月 25日, 公司的部分氟碳类产品、氢化物已进入到 5nm 的先进制程工艺中使用并不断扩大覆盖范围。 我们判断中国的工业气体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购整合有望提速根据公司 2023年半年报提及战略规划: 国内气体企业相较于海外的气体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加快并购重组及资源整合。 公司将围绕“差异化发展与国际化布局,打造亚洲领先的特种气体公司”的战略,进行一系列、跨地域的并购,以实现长期目标;这些并购将补全公司在产品种类、产业链、区域等各方面的缺项。 中长期逻辑: 技术优势、客户优势明显,向合成气延伸将大幅提升盈利水平公司是特种气体国产化先行者,国内集成电路厂商实现超 80%的客户覆盖率。 先发优势明显: 1)技术优势: 公司取得 ASML 等公司认证,目前已具备数十种特种气体产品供应能力; 2)客户优势: 先发优势明显,客户覆盖广泛,有望从半导体向食品、医疗等领域延伸; 3)在先进纯化技术的基础上向合成气延伸,提升综合盈利能力: 江西华特、自贡华特等项目将在未来 3年内陆续建成,大幅提升氢化物、氟碳类等高毛利合成气占比; 4)海外网络优势: 公司将持续强化海外直销网点建设,中长期有助于提升海外业务毛利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 1.8、 2.7、 3.6亿元, 同比增速-11%、 45%、36%, 对应 PE 分别为 41、 28、 21倍。维持“买入”评级。
和远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3-10-26 26.99 -- -- 28.79 6.67%
29.50 9.30% -- 详细
事件10月 24日,公司公告: 与晶科能源(上饶)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投资要点 与上饶晶科能源战略合作, 电子特气协议金额 6亿元,市场开拓取得积极突破据公告,公司近期与上饶晶科能源战略合作,约定将提供电子级高纯氨和电子级硅烷产品,协议金额经初步估算约为 6亿元(含税), 交货日期预计为 2024-2025年两年时间(具体以销售合同为准)。 该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 标志公司电子特气市场开拓取得积极突破。 晶科能源为全球光伏组件一体化龙头, TOPCon 技术的引领者, 2022年光伏组件出货达 44GW,预计 2023年组件出货达 60-70GW,同比增长 35%-59%。 公司电子级高纯氨与电子级硅烷各规划 2万吨/年,为市场拓展提供坚实基础 (1) 公司 2023年 3月公告宜昌电子特气产业园建设年产 5000吨电子硅烷项目; 2023年 10月,公司公告新增建设 1.5万吨/年电子级硅烷项目,总规划投资4.59亿元。 (2) 截止 10月 19日公告,宜昌产业园项目一期规划的产品三氯氢硅、四氯化硅已经建成投入试生产, 三氯氢硅是生产硅烷产品原材料, 前公告的年产电子级硅烷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 (3) 据公告, 2022年底, 潜江电子特气产业园规划的液氨和高纯氢主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状态,可年产液氨 20万吨(含电子级高纯氨 2万吨)。 冉冉升起的电子特气新星: 公司投建潜江、宜昌两大电子特气产业园1)潜江电子特气园: 一期投资 3.9亿元,建设年产 20万吨纯氨、 3.2亿方电子级高纯氢气(最大产能)项目, 预计达产后年收入 7.7亿元。 新增二期投资 3.7亿元,规划有电子特气(电子级一氧化碳、电子级二氧化碳、电子级甲烷)与电子化学品项目(电子级高纯氨水、电子级氯化氢、电子级氯气、电子级盐酸)。 2)宜昌电子特气园: 总规划投资 5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 18亿元,规划有电子特气与硅基功能性新材料,代表产品如三氟化氮 2000吨/年,六氟化钨 500吨/年, 光伏级三氯氢硅 8万吨/年等。 后增加投资 4,883万元,建设有电子级硅烷项目 5000吨/年。 据公告,宜昌一期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收入 25亿元,全部项目达产可贡献年收入 60亿元(不含新增项目)。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3、 3.0、 5.0亿元, 同比增长 73%、131%、 67%, 2023-2025年复合增速 96%。 对应 PE 分别为 30、 13、 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气体波动价格风险、 重资产模式偿债风险、 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先导智能 机械行业 2023-10-24 22.83 -- -- 24.08 5.48%
25.49 11.65% -- 详细
事件: 上市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32亿元,同比增长 32%;归母净利润 23亿元,同比增长 40%。其中第三季度营收 61亿元,同比增长 34%; 归母净利润 11亿元,同比增长 32%。 三季度收入确认节奏提速,净利率维持较高水平,预计四季度毛利率回升单三季度确认营收 61亿元,远好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 33、 38亿元,订单的验收确认节奏有所加快,反映出下游行业需求企稳迹象。盈利能力方面,单三季度毛利率 35.6%,同比减少 1.7pct,环比降低 3.3pct,主要系部分客户订单因技术升级成本与全部收入确认的节奏不匹配所致,随着后续部分增补订单确认后,预计毛利率有望恢复较高水平。单三季度净利率 18.1%,同比小幅降低 0.6pct,环比提升 0.6pct,维持较高水平。 2023年国内动力锂电设备新签订单略有压力,储能锂电、海外动力锂电、光伏等设备需求较为景气公司三季度末存货及预收账款分别为 134亿元、 99亿元,较二季度末的 137亿元、 106亿元有小幅度的下滑。主要原因系国内动力锂电设备新签订单需求相对较弱,但部分海外新签订单有望在四季度落地,同时储能锂电、光伏设备订单需求维持较高景气度,预计四季度订单趋势向上。 1、海外市场。 根据年度策略,我们预计欧洲、美国 2023年锂电设备市场规模298、 189亿元,同比增长 43%、 64%,均领先于国内市场增速(22%),海外市场是 2023年锂电设备招标亮点。据年度策略报告,我们统计欧洲待建工厂规划产能有望超 1000GWh,其中本土(Northvolt、大众、 ACC等) 合计约 750GWh。 2、储能市场。 根据年度策略,我们预测 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 257亿元,同比增速 100%,占锂电设备总需求达到 13%,较 2022年有望提升 5pct。 3、整车厂自建电池。 吉利(浙江衡远)、广汽(因湃电池)、奇瑞、蔚来等主机厂均发布了自建电池计划,因此 2023年锂电设备实际招标需求或超理论值。 2023年三季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系季度间波动较大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 16亿元,主要系原材料、设备等采购季度间波动较大。公司年末通常会作集中的销售验收回款,预计 2023年第四季度经营性现金流有望好转(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 16亿元,占全年的 93%)。 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进,打造海外锂电设备市场的中国名片中国锂电设备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公司作为全球锂电设备龙头以及新能源装备的领军企业,未来将充分受益于海外市场增长。 2018-2021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 1.7%、 6.3%、 7.6%、 14.7%, 2022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19.0%,海外占比持续提升。订单方面,我们预计 2022年海外订单 40亿元(ACC14GWh、大众 20GWh),预计 2023年海外招标将进一步快速增长。 致力于打造非标自动化设备平台型企业,非锂电设备业务有望蓬勃发展公司覆盖九大业务(锂电设备、光伏设备、 3C 设备、汽车产线、 智能物流、氢能设备、激光加工设备、电容设备以及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有望将先进的研发、管理经验复制到各个领域,成为非标自动化设备龙头。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公司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 34.7、 45.9、 56.9亿元, 三年复合增速35%,对应 PE 分别为 11、 9、 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锂电企业扩产低于预期;新业务拓展低于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