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赵千里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230522050003...>>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亿嘉和 机械行业 2023-11-07 25.00 -- -- 27.45 9.80%
27.45 9.80% -- 详细
电网业务订单和收入有待释放,电网外业务尚未形成规模化利润公司 2022 年底的机器人储备订单较往年有所下滑, 2023 年上半年电网机器人项目订单释放和交付节奏等因素影响了公司收入规模。同时公司在商用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新业务领域尚未形成规模化利润。 其他影响公司业绩因素包括参股子公司经营亏损、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府补贴减少及在建工程转固导致折旧增加等。 智慧共享充电系统创新领先, 有望加速全国落地公司的智慧共享充电系统是行业内创新型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有序充电,降低增容的成本和压力;同时支持充电基础设施统一提供建设、运营、维护等服务。 自 2022 年 6 月首次在苏州市成功试点应用后,已在苏州地区签定有批量框架合同并有订单落地,并在无锡、常州、北京、南京、银川等多地进行投运。 目前除公司外,尚无其他厂家推出类似的商业化产品。在全国陆续出台充电设施建设鼓励政策背景下,公司有望凭借商业模式和技术方面领先优势加速各地落地。 商用清洁机器人需求快速扩张,公司加快布局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23 中国公共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研究报告》,中国公共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提升较快,其中商用清洁机器人是规模最大的品类,预计其规模将从 2022 年的 246.2 亿元提升至 2025 年的 749.1 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为44.91%。 公司于今年发布了室内室外 2 大系列 3 款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并且全新发布了辉煌智行品牌,并且持续投入布局。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国内电力特种机器人领先制造商,新产品不断推出增厚收入。考虑到电网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节奏变动导致需求延后等因素, 出于审慎态度, 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71、 4.00、 5.47 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0.35、 1.94、 2.65 元,对应 2024-2025 年 PE 分别为 16、 1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智能化投资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产品推广进度不及预期
新洁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30 38.78 -- -- 41.88 7.99%
41.88 7.99% -- 详细
投资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 2023 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46 亿元,同比下滑 25.79%;归母净利润 0.67 亿元,同比下滑 34.99%;扣非归母净利润 0.64 亿元,同比下滑 36.72%。投资要点 下游市场需求复苏较弱,公司盈利能力承压2023 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环比第二季度下滑 10.14%,毛利率则环比变化不大,第三季度市场景气度相比去年同期较低,下半年以来整体需求有所恢复但仍相对较弱,叠加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导致本期销售额有所降低,进而影响到净利润。 1500V/1700V 功率 VDMOS 新品推出,坚定走高端路线公司近期推出了 1500V 和 1700V 系列功率 VDMOS,以 1700V、 3A 左右产品为例, 其性能优异, 较国外竞品具有更小的导通电阻和更小的栅极电荷, 代表器件整体开关和导通损耗的导通电阻 X 栅极电荷较竞品低 10%左右。 此外,公司产品还具有耐压余量大、 器件结温高、 可靠性强等。目前 1500V 和 1700V 系列功率 VDMOS 的 3A 产品已量产,其余电流规格产品正在陆续推出。 车规级功率产品持续开拓进展今年 10 月,公司 3 款车规级功率器件获得国际著名第三方 TüV 莱茵 AEC-Q101认证。 此次通过认证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域控制器、冷却风扇、自动启停、油泵/水泵、防反接等领域。 公司持续发力汽车电子领域, 从客户布局、应用类型、产品升级方面积极开拓汽车电子业务。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国内龙头企业,受益新能源行业发展和国产替代。 考虑到公司下游需求疲软,出于审慎态度,下调公司 2023-2025 年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97、 3.48、 4.18 亿元(下调之前分别为 3.51、 4.13、 4.93 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1.00、 1.17、 1.40 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38、 32、 2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性波动、采购价格波动、供应商依赖风险
多氟多 基础化工业 2023-10-30 13.66 -- -- 14.31 4.76%
16.33 19.55%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度报告, 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5.21亿元,同比增长 7.7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1.94亿元,同比下降 40.4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81亿元,同比下降 17.86%。 投资要点 六氟磷酸锂价格回落背景下盈利能力依然稳健根据 Wind, 2023年 6月 30日六氟磷酸锂报价为 16.75万元/吨, 9月 28日报价下滑至 9.8万元/吨。 同期六氟磷酸锂上游重要原材料碳酸锂报价有较大幅度下调, 99.5%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 30.68万元/吨下调至 16.89万元/吨。 原材料成本支撑下滑下,第三季度六氟磷酸锂价格出现明显回落。从第三季度毛利率水平看,环比继续小幅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有保障。 中宁硅业打造电子化学品“南基地”2018年公司对浙江中宁硅业完成并购,中宁硅业从只有硅烷单一产品,跨越到以电子特气为基础,协同发展新能源材料, 并瞄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 未来中宁硅业将投资 50多亿元,建设年产 3.2万吨电子特气、 4万吨硅碳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和 1000吨电子材料产能。中宁硅业立志于打造电子化学“南基地”。 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突破,打造新能源材料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动能中宁硅业 2020年正式进入高端半导体产业,目前已经与中芯国际、京东方、台积电等泛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建立合作企业,产品在韩国、日本市场实现推广应用。 在新能源材料领域, 2019年,公司就已经建成碳纳米硅粉和硅碳材料生产线,目前年产 5000吨硅碳负极材料新项目生产线已经在建设,预计今年年底投产。同时公司也在布局用于 6寸到 8寸晶圆或衬底的碳化硅前驱体碳化硅粉的制备,打造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动能。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作为无机氟化工龙头企业,公司受益于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对应上游的新材料国产化进程。 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96、 13.07、 18.60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0.58、 1. 10、 1.56元,对应 PE 分别为 26、 14、 1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消化风险,原材料波动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
中控技术 机械行业 2023-10-27 37.24 -- -- 49.30 32.38%
49.30 32.38% -- 详细
汇兑损失影响第三季度业绩今年第三季度, GDR 资金汇兑损失金额为 2859.42 万元,若剔除 GDR 资金汇兑损益影响,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1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1.3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74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6.54%。 提出“BA+PA”方案, 重塑智慧企业架构今年 9 月,在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中控技术提出“生产过程自动化(Process Automation, PA) +企业运营自动化(Business Automation, BA) ”智慧企业架构。 PA 基于中控 OMC 系统,从原料到产品的生产过程, “一条链”实现生产过程自主运行; BA 基于工厂操作系统,实现了从需求到交付,以“一张网”的理念全面运营。 该体系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建立数字化运营体系, 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工厂。 根据中控技术报道, 目前公司已与广东石化、广西华谊、内蒙兴发等众多流程工业领军企业携手合作,共同打造智慧企业行业新标杆。 发布元工厂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智能化今年 9 月, 公司发布了“中控技术元工厂解决方案”。 中控元工厂基于行业经验以及客观规律,建立高保真的模型,通过模型辅助和指导人员进行工作,帮助企业实现生产全流程的可视化、透明化、智能化管理。可提供 PC、 APP、 AR、VR 等多个入口,实现沉浸式生产操作体验,并通过孪生工厂实现感知风险、生产预测、异常溯源、提质增效等。 根据中控技术报道, 中控元工厂已在国内某知名化工集团企业获得成功应用,实现产品收率显著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作为流程工业领域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国内龙头企业,未来有望维持高质量的较快成长。 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11.17、 13.00、 16.57 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1.42、 1.65、 2.11 元,对应 PE 分别为 29、 25、 19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周期性波动、 DCS 业务增长放缓、重要原材料进口风险
海兴电力 机械行业 2023-08-22 24.11 -- -- 26.54 10.08%
38.54 59.85%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8.78亿元,同比增长 19.72%; 归母净利润 4.37亿元,同比增长 48.11%。上半年毛利率为 38.45%,同比提升3.4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 23.25%,同比提升 4.46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海外各项业务取得快速增长,降本措施下毛利率有所提升公司上半年实现海外主营业务收入 12.12亿元,同比增长 30.13%。其中海外配用电业务收入 11.26亿元,同比增长 22.22%;海外新能源业务收入 8562.18万元,同比增长 779.39%。海外业务高速成长是公司成长的主要动能,上半年海外业务占比已经达到 64.54%,比去年全年 55.74%的水平有明显提升。公司上半年毛利率比去年同期亦有较为明显提升,主要因为公司推行供应链降本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 公司深度受益海外用电解决方案需求升级浪潮在智能用电领域,公司已为海外配电公司实施多个百万级 M2C 和 AMI 系统解决方案项目,全面提升公司在终端感知设备、通讯架构和系统架构方面的规模化应用能力,在海外用电解决方案领域中跃居区域引领地位。长期来看,中国电表企业在智能用电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有望使其在“一带一路”国家电表需求智能化升级、招标系统化趋势下获得发展先机。海兴电力较早的布局 AMI 系统解决方案领域,已经形成了全面的技术、施工等方面的能力,有望深度受益。 深化海外本土化布局,配电、新能源业务持续打开成长空间公司继续推进海外区域总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构建海外本地化品牌、渠道、交付与服务优势。同时,公司以全球营销平台为依托,持续拓宽公司业务范围,积极打造海外配电、新能源等业务的成长空间。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在非洲实现配电设备和新能源渠道业务的批量供货。 盈利预测与估值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看好海外电表行业扩容及需求升级的贝塔机会,同时公司优秀的技术、全球化管理能力能开发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考虑海外需求复苏和升级,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32、9.25、10.95亿元(上调之前分别为 7.69、8.89、10.14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70、1.89、2.24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4、 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电表需求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多氟多 基础化工业 2023-06-14 19.47 -- -- 20.33 4.42%
20.33 4.42%
详细
公司公告调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规模,将募集资金规模从不超过人民币55亿元调整为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调整后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募集金额为1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募集金额为5亿元。 投资要点供需关系影响下,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上涨根据Wind数据,6月9日六氟磷酸锂(国产)的均价为16.25万元,较5月3日价格上涨7.5万吨,价格持续上涨反映了六氟价格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前期行业担心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大面积停产和去库存。五一节后随着碳酸锂价格持续走高,六氟企业原料采买难度增加,六氟磷酸锂供应紧张,价格开始上涨。 长期看,行业龙头盈利有望回归合理毛利水平公司一季度毛利率受六氟磷酸锂为代表的新材料业务拖累,有较大幅度下滑,新材料业务毛利率为17.74%,比去年同期下降41.84个百分点。较低的六氟磷酸锂价格和毛利率有望淘汰行业高成本产能,我们认为具有显著优势的行业龙头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长期来看,行业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碳酸锂价格和六氟磷酸锂价格差有望趋于合理水平,行业龙头有望维持相对稳定的毛利空间。 公司作为六氟磷酸锂行业龙头,具备明显竞争优势公司自主开发了利用工业级碳酸锂、无水氟化氢、三氯化磷法制备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在产品的制备中创新了反应和结晶工艺,同时具备采用工业级碳酸锂加工提纯能力,并利用副产物氢氟酸溶液循环制造无水氢氟酸,在产品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客户方面,公司在国内覆盖了比亚迪、新宙邦等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的电解液生产厂商;在国际市场,公司已与Enchem等国外著名厂商合作,并形成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作为无机氟化工龙头企业,公司受益于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对应上游的新材料国产化进程。考虑到行业竞争带来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下调2023-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6亿、28.71亿、32.45亿元(下调之前分别为32.07亿、35.92亿、37.2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82、2.68、3.03元,对应PE分别为11、7、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消化风险,原材料波动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
恩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5-15 104.11 -- -- 109.77 5.44%
109.77 5.44%
详细
公司是锂电湿法隔膜全球龙头企业公司是锂电隔膜的全球龙头企业,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产能落地实现销售,以及降本增效持续推动,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 125.91亿元,同比增长57.73%;归母净利润 40.00亿,同比增长 47.20%;毛利率 47.83%,维持稳定。 重研发拓产品,紧跟前沿不断出新公司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研发体系覆盖隔膜和涂布生产设备、隔膜制备工艺以及原辅料的改进、涂布工艺、浆料配方、回收及节能技术,以及前瞻性技术。新产品方面,公司加快布局钠电池隔膜、半固态电池隔膜等新技术,并规划铝塑膜产能 3.8亿平,其中江西基地一条铝塑膜产线在推进动力类铝塑膜客户验证工作,大部分客户处于中试、小试和样品测试过程,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产线优势巩固,在线涂布持续降本公司具有领先的产线优势,核心生产设备绑定日本制钢所,同时参股苏州捷胜自研设备,有望增厚设备壁垒;公司具有强大的产线整合集成能力,在线涂布技术业内领先,未来持续渗透将帮助公司大幅降本。公司预计 2022年底会有 34条在线涂布产线,到 2023年底数量有望达到 56条,未来公司在线涂布的产能占比将不断提升,持续巩固公司的成本优势。 隔膜持续扩产,生产基地布局全球2022年底公司隔膜产能规模达 70亿平方米,未来几年我们预计每年新增约 30条线,到 2025年湿法隔膜产能将达到 160亿平、干法隔膜将达到 30亿平。公司加快布局海外市场,匈牙利 4亿平方米基膜和配套涂布设备项目有望在 2023年放量,同时布局了美国俄亥俄州 10-12亿平方米基膜生产线及配套涂覆设备项目,公司目标到 2025年公司在海外的市占率达 35%-40%,全球市占率目标 50%。 盈利预测与估值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锂电池隔膜头部供应商,优秀的产线和技术实力保障公司全球份额稳中有升。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9.97、65.27和 79.26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5.60、7.31和 8.88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18、14和 11倍。我们选取从事电池隔膜的星源材质、中材科技、璞泰来和长阳科技作为可比公司,2023-2025年同行业平均 PE 分别为 17、 13、11倍,考虑到公司稳固的龙头地位和海外市场有望提供较大增量,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市场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海兴电力 机械行业 2023-05-10 24.22 -- -- 24.70 -0.80%
27.76 14.62%
详细
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3.10 亿元,同比增长22.99%;归母净利润6.64 亿元,同比增长111.71%。2023 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18.84%;归母净利润1.76 亿元,同比增长25.38%。2022 年度毛利率为38.23%,同比提升5.47 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0.06%,同比提升8.41 个百分点。2023 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38.64%,同比增长3.82 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2.17%,同比提升1.08 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国内智能用电产品业务取得快速增长2022 年公司智能用电产品及系统业务营收达到29.00 亿元,同比增长25.46%,毛利率提升6.00 个百分点,达到38.70%。分地区来看,国内营业收入达到14.25亿元,同比增长38.18%,毛利率大幅提升8.89 个百分点达到41.10%。国内智能用电业务取得较高增速背后是2022 年国内电表招标需求旺盛,我们预计国内用电侧表计轮换升级仍将持续,相关业务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贯彻管理改革,费用控制良好2022 年公司费用率大幅下降,其中销售费用同比仅增长16.63%,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2.60%,背后是公司坚持数字化转型,运营效率持续提升;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54%,低于收入增幅,背后是公司持续构建技术平台,提升研发效率;受益于汇率变动,公司2022 年财务费用为-1.21 亿元。 全球平台下新能源业务有望快速起量依托数字化与平台化建设,实现全球业务可视可管可控,形成了本地化的营销、供应链和服务优势,以公司的全球化平台为依托,支撑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公司将继续加快提升新能源产品系统集成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构建新能源全球渠道,已逐步形成“产品-营销-交付”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 盈利预测与估值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看好国内电表行业轮换周期的贝塔机会,同时公司优秀的技术、全球化管理能力能开发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考虑海外需求复苏和国内电表行业轮换周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69、8.89 亿元(上调之前分别为7.07、8.66 亿元),新增2025 年预测为10.14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57、1.82、2.07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14、12、1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电表需求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特变电工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4-26 16.24 -- -- 24.45 10.14%
17.89 10.16%
详细
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和2023 年一季度报告,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958.87亿元,同比增长39.03%;归母净利润158.83 亿元,同比增长118.93%。2022 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3.52 亿元,同比增长4.98%;归母净利润48.27 亿元,同比增长133.89%。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2.74 亿元,同比增长37.21%;归母净利润47.24 亿元,同比增长51.34%。2022 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为40.65%,环比提升4.16 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2.89%,环比下滑0.86 个百分点。 2023 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38.16%,环比下滑2.49 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5.78%,环比增加2.89 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输变电产品与服务业务受益于特高压等电网建设加速2022 年公司变压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35.28 亿元,同比增长23.94%;电线电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2.22 亿元,同比增长13.89%;输变电成套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1.79 亿元,同比增长25.48%。公司输变电设备与服务业务受益于特高压等电网建设加速,同时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输变电产业国内市场实现签约311 亿元,公司变压器产品实现产量2.69 亿kVA。 新能源业务快速增长,多晶硅产品量利齐升公司2022 年新能源产业及工程实现营业收入343.72 亿元,同比增长72.13%;实现多晶硅销量10.67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受益于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公司该业务毛利率达到57.82%,比上年提升17.66 个百分点。2022 年公司新疆3.4 万吨多晶硅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及内蒙古10 万吨多晶硅项目建成投产,准东20 万吨多晶硅项目已开工建设,截至2022 年底公司多晶硅产能达到20 万吨/年。 煤炭业务持续高景气公司煤炭业务2022 年实现销售收入174.50 亿元,同比增长88.62%,毛利率为47.63%,比上年同期提升4.08 个百分点。截至2022 年底,公司南露天矿、将二矿已分别获得4000 万吨/年、3000 万吨/年产能核定。2022 年公司煤炭产品产销量以及销售均价均有所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多晶硅业务持续高景气,输变电业务有望受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维持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43、139.45 亿元,新增2025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36.10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3.61、3.59、3.50 元,对应PE 分别为6、6、6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完成进度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星源材质 基础化工业 2023-03-30 19.09 -- -- 19.52 2.25%
19.52 2.25%
详细
公司是全球中高端锂电隔膜主流供应商公司全面掌握干法、湿法和涂覆隔膜制备技术,拥有锂离子电池隔膜微孔制备工艺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建有先进的隔膜生产线。2021年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83亿元,同比增长 133.49%,锂电池隔膜业务增长强劲。根据公司业绩预告,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7.1-7.5亿元,同比增长 150.98%-165.12%。 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优势显现我们测算到 2026年全球锂电隔膜需求为 428亿平方米,四年 CAGR 为 42%。目前隔膜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根据 EV Tank,2022年国内干法、湿法隔膜市场CR3分别为 70.2%、80.5%。由于行业壁垒较高,一线厂商与二三线厂商在技术、资金上都拉开了一定差距,且由于生产设备供给有限、行业规模经济明显等原因,未来头部企业有望达成更快的扩产速度,市场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 产能步入高峰期,绑定布鲁克纳机械在产能方面,截至 2022年初,公司已有湿法及涂覆隔膜产能约 8亿平方米,2021年湿法及涂覆隔膜的产能利用率已超过 100%。目前在建产能包括南通星源、合肥星源以及瑞典等项目,大部分配套涂覆产线,预计 2026年公司湿法及涂覆隔膜的产能将超过 38亿平方米;在设备环节,公司与布鲁克纳机械的合作关系紧密,公司扩产规划有保障;并且公司预计推出 6.2米宽幅的湿法产线,新一代产线的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客户优势明显,重点发力海外市场在技术方面,公司建立了行业领先的研发平台,形成了包含原材料配方筛选和快速配方调整、微孔制备技术、成套设备自主设计、快速满足客户产品定制需求、全程技术服务的“产品+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优势。目前公司客户涵盖宁德时代、比亚迪、LG ES、Northvolt 等国内外头部企业,公司的海外业务盈利能力强、客户关系稳定,通过瑞典基地有望享受海外市场电动化的发展机会。 盈利预测与估值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供应商,围绕技术、客户端已经建立起较深的竞争壁垒。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之下,公司着眼全球积极扩产提升市场占有率,未来有望维持高速成长。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7. 14、12.44、18.21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56、0.97、1.42元,对应 PE 为 35、20、14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和盈利能力下滑风险,技术路线变更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多氟多 基础化工业 2023-03-29 23.70 -- -- 35.20 4.30%
24.71 4.26%
详细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3.58亿元,同比增长58.47%;归母净利润19.48亿元,同比增长54.64%;扣非归母净利润18.23亿元,同比增长47.54%。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62亿元,同比增长22.89%;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下滑58.13%;扣非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下滑57.77%。第四季度毛利率为26.19%,环比提升4.08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净利润率为7.56%,环比下滑3.03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需求端波动影响公司第四季度出货量,今年产能和需求都有望迎来释放我们预计公司六氟磷酸锂第四季度出货量环比三季度小幅增长,公司公告全年实现出货量2.6万吨左右。受复杂外部环境和需求端波动的影响,公司第四季度六氟磷酸锂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扩产进度有所延迟,导致出货量低于原计划水平。截止去年年底,我们预计公司六氟磷酸锂产能在5.5万吨左右,随着今年市场需求回暖,公司产能和出货量有望迎来稳定提升,公司公告全年规划出货量为5万吨,目标2025年六氟磷酸锂市场占有率达到35%。 成本和产能优势加持下,行业格局愈发清晰公司四季度毛利率环比三季度有所提升,在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行背景下体现了公司稳健的经营能力。在六氟磷酸锂行业,公司成本优势明显:一方面是氢氟酸、氟化锂等原材料的自产;另一方面,公司生产工艺采用第四代技术,成本控制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今年战略重点在扩张市占率上,我们预计行业“剩者为王”的双寡头局面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行业格局愈发清晰。 钠电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公司在钠电池前瞻布局六氟磷酸钠、电解液、正负极等材料领域,根据公司公告公司目前已经具备锂电池产能7.5GWh和钠电池产能1GWh。公司公告,公司的钠离子电池研发进展顺利,目前已经有成品的钠离子电池率先完成冬标测试,并与国内一线储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作为无机氟化工龙头企业,公司受益于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对应上游的新材料国产化进程。维持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07亿、35.92亿元,新增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7.2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4.19、4.69、4.86元,对应PE分别为8、7、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消化风险,原材料波动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
海兴电力 机械行业 2022-11-03 18.26 -- -- 21.31 16.70%
22.93 25.58%
详细
投资事件公司发布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3.87亿元,同比增长33.83%;扣非归母净利润 4.12亿元,同比增长 491.33%。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18亿元,同比增长 18.43%;扣非归母净利润 1.67亿元,同比增长1164.19%。第三季度毛利率为 43.24%,同比增长 11.56个百分点;三季度净利润率为 21.26%,同比增长 18.05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国内和海外市场需求向好,管理经营效率持续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需求有所恢复,国内市场需求也呈现增长态势,公司国内、海外营业收入同比均有较大增长。毛利率水平恢复主要受到国内智能配用电产品标准升级的影响。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本期汇兑收益同比增加。同时公司近年来持续修炼内功,管理经营效率持续提升,前三季度费用率比去年同期降低 12.21个百分点,利润率水平大幅提升。 公司国内业务受益于国内智能电表轮换升级国内电表迎更换周期,2021年国南网电表招标 6300万只较上一轮峰值 9400万只增长空间仍很大。此外新表和 IR46物联网表的产品升级也使得电表步入量价利齐升阶段,头部企业有望凭借技术、服务等综合优势逐步提升市场份额。 海外市场星辰大海,用电领域已成中国名片,配电、新能源新航道起航相比于欧美发达地区以及国内电表市场偏存量市场的状态,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旺盛的电表采购和升级需求,公司长期耕耘这些空间巨大的增量市场,凭借优秀的技术和服务实力提供较高价值溢价的有本地化特色的用电侧综合解决方案,长期海外优秀经营业绩证明了公司全球化经营能力,成为国内用电侧设备。凭借成熟和海外渠道、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全面的技术实力,公司积极探索向配电、新能源等领域拓展。我国电网设备、新能源领域技术全球领先,公司有望成为这些领域我国先进的技术、产品向全球输出的舞台。 盈利预测与估值上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看好国内电表行业轮换周期的贝塔机会,同时公司优秀的技术、全球化管理能力能开发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考虑海外需求复苏和国内电表行业轮换周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6.00、7.07、8.66亿元(上调之前分别为 5.70、6.53、7.89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23、1.45、1.77元/股(上调前分别为 1.17、1.34、1.61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5、 13、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智能电表需求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
多氟多 基础化工业 2022-11-02 31.11 -- -- 39.40 26.65%
39.40 26.65%
详细
公司发布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2.96亿元,同比增长74.83%;归母净利润17.29亿元,同比增长134.53%;扣非归母净利润16.04亿元,同比增长123.48%。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68亿元,同比增长36.06%;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下滑23.95%;扣非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滑48.59%。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2.11%,环比下滑11.02个百分点;三季度净利润率为10.59%,环比下滑10.14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产线检修影响公司三季度出货量,四季度产能有望迎来释放我们预计公司六氟磷酸锂三季度出货量超过7000吨,环比二季度增长约10%,前三季度出货总量在2万吨左右。受复杂外部环境的影响,公司第三季度六氟磷酸锂扩产进度有所延迟,导致出货量略低于原计划。10月份新增的1万吨六氟磷酸锂产能已经达产,预计四季度六氟磷酸锂产品出货量有望显著增加,预计全年六氟磷酸锂公司出货在3-3.2万吨水平,明年公司出货量有望超过6万吨。 三季度盈利能力承压,预计盈利能力已处于底部区域公司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为1.06亿元,主要来自于处理子公司洛阳蓝宝的收益。公司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为1.43亿元,主要来自于对子公司财务资助款的损失计提,计入经常性损益。考虑这两个因素,预计三季度经营性利润或在3亿元左右。考虑公司目前盈利水平和相对成本优势,我们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已处于底部区域。 六氟行业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期待新型锂盐产品放量在六氟磷酸锂行业,公司成本优势明显:一方面是氢氟酸、氟化锂等原材料的自产;另一方面,公司生产工艺采用第四代技术,成本控制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在上游较高原材料价格和较低的六氟磷酸锂价格背景下,成本优势不大的二三线厂商扩产进度或难跟上多氟多等成本优势明显的一线企业,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公司LiFSI产品现有产能1600吨/年,明年有望落成工艺更新、成本更低的1万吨新产线,未来公司在新型锂盐领域将投入更多研发和产能建设资源。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作为无机氟化工龙头企业,公司受益于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对应上游的新材料国产化进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9亿、32.07亿、35.9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64、4.19、4.69元,对应PE分别为12、8、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消化风险,原材料波动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
新洁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10-28 82.75 -- -- 94.89 14.67%
94.89 14.67%
详细
业绩总结: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27亿元,同比增长19.53%;归母净利润3.38亿元,同比增长6.71%;扣非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增长4.19%。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9.56%;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滑27.23%;扣非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下滑24.86%。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5.44%,比二季度环比下滑3.7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滑6.62个百分点。下游消费类客户需求疲弱,公司产品价格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拖累。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IGBT占比持续快速提升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IGBT、SJ-MOSFET和SGT-MOSFET产品销售额进一步提升,其中IGBT作为光伏、储能行业的之后弄点应用产品,单季度销售额达到1.23亿元,同比增长537.92%,环比增长47.42%。第三季度IGBT在营收中占比达到26.78%,比上半年的14.57%大幅增加,我们预计第四季度有望超过30%。 市场和客户结构持续升级,光伏和储能业务占比提升明显公司继续积极发展汽车电子、光伏储能、5G基站电源、工业自动化等中高端行业应用。第三季度光伏和储能客户在营收中占比已经提升至30%,今年上半年该比例为18%;第三季度汽车电子占比提升至14%,今年上半年该比例为13%。 我们预计第三季度智能短距离交通和泛消费类占比已经低于20%,今年上半年该比例为25%。公司市场和客户升级结构升级的战略成效明显。 盈利能力或已触底,期待明年新产品进展目前公司下游景气度呈现分化状态,光伏、储能、汽车、无人机等新兴领域景气度较强,IGBT等高端产品也有顺价,未来相关业务盈利能力有保证。消费领域需求疲软,公司毛利率承压,但随着消费领域景气度触底,盈利能力往下空间或已不大。展望明年,新产品IGBT模块有望送样光伏和储能类客户;功率IC方面,国硅集成子公司方面已经并表,并且跟公司已有团队协同,有望在明年推出重磅新品;此外碳化硅MOSFET产品向客户送样也正在进行中。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国内龙头企业,受益新能源行业发展和国产替代。考虑到公司消费类下游需求疲软,出于审慎态度,下调公司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58、7.21、9.26亿元(下调之前分别为5.29、8.32、10.4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15、3.39、4.35元/股(下调前分别为2.49、3.91、4.93元/股),对应PE分别为39、25、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性波动、采购价格波动、供应商依赖风险。
中控技术 2022-10-24 87.50 -- -- 99.30 13.49%
99.30 13.49%
详细
业绩总结: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25 亿元,同比增长44.56%;归母净利润4.7 亿元,同比增长54.21%;扣非归母净利润3.64 亿元,同比增长54.21%。2022 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58 亿元,同比增长43%;归母净利润1.56 亿元,同比增长28.29%;扣非归母净利润1.25 亿元,同比增长57.89%;扣非后销售净利率达到8.02%,比去年同期提升0.75 个百分点。公司下游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需求旺盛,公司产品竞争力和运营效率不断提升,业绩高速增长。 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业绩高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下游行业稳健增长,企业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旺盛,公司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订单同比增长;公司管理变革持续推进,管理能力、运营效率提升,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 新产品创新迭代,公司技术产品引领行业公司于今年7 月正式发布新产品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这是公司结合客户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全新提出的流程工业装置自主运行的新一代系统架构,相对传统的DCS 实现质的飞跃,能够帮助客户在生产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带来优化和提升。该技术已经在部分客户定向应用,未来将全面推广。 战略重视标杆客户和标杆项目,公司持续扩大领先优势公司战略重视标杆客户和标杆项目,完成九江石化 89 万吨/年 PX 装置、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 30 万吨/年丙烯腈装置、广西华谊能化工业气体岛与合成气综合利用工程、华能集团全球首个 60MW 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西信丰电厂 660MW 国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等一批重要项目验收投运。 2021 年公司在石化和化工两大优势行业合计占公司营收比例超过50%,在医药、冶金、新能源等多个行业也有标杆客户和标杆项目方向的斩获,石油石化+其他七大行业的项目经验积累使得公司发展天花板持续打开。产品创新配合大客户战略,公司不断挖深竞争护城河,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盈利预测与估值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作为流程工业领域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国内龙头企业,未来有望维持高质量的较快成长。考虑到公司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产品竞争力和运营效率不断提升,上调公司2022-2024 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04、10.18、12.97 亿元(上调之前分别为7.53、9.46、11.49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1.62、2.05、2.61 元/股(上调前分别为1.52、1.9、2.31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54、43、34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周期性波动、DCS 业务增长放缓、重要原材料进口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