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陈明雨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230522040003...>>

20日
短线
33.33%
(第286名)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威腾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6-04 23.20 -- -- 22.60 -2.59% -- 22.60 -2.59% -- 详细
立足母线、焊带、储能三大业务,业绩发展齐头并进2021-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12.54亿元、 16.36亿元、 28.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2.28%、 30.48%、 74.03%; 2021-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 0.70亿元、 1.2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5.90%、 16.95%、 72.30%,传统母线业务稳步增长 ,储能、焊带业务收入逐步提升 ,有望打造新增长点。 2024Q1营业收入 7.95亿元,同比增长 84.68%,归母净利润达 0.35亿元,同比增长 165.64%,公司产品销售订单量增加,业绩稳步增长。 储能:定制化储能服务打造品牌优势,产能释放打开成长天花板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 我国在新能源及新型储能迎快速发展, 截至 2023年 12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 86.5GW, 其中 2023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 21.5GW, 三倍于 2022年新增投运规模, 新型储能市场发展迅速,累计装机量已居世界前列。 公司凭借深耕高低压母线等设备经验,将输配电及控制相关技术运用于储能系统中,向工商业、户用储能、 网源侧储能拓展, 致力于成为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 2022-2023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收入 0.72亿元、 3.51亿元, 2023年同比增长 386.97%,储能业务实现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焊带: N 型电池片渗透加速, SMBB 焊带有望显著受益光伏焊带成本占双玻组件非硅成本约 10%, 是光伏组件核心辅材,在下游光伏组件需求拉动下高速增长,同时 N 型电池、多主栅渗透率提升, 显著拉动 SMBB、0BB 等高毛利焊带产品需求,根据我们测算, 2024-2026年光伏焊带需求分别为28.6、 34.0、 39.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36%、 19%、 16%。 公司深耕技术研发,光伏焊带产品矩阵丰富, SMBB、低温焊带等产品竞争优势突出, 随着公司年产光伏焊带 2.5万吨光伏焊带产能落地,公司规模化优势有望得到进一步增强。 母线: 深耕配电设备业务, 持续研发产品品质优异母线作为变电所中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连接元器件, 在社会用电量稳步增长需求下, 母线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 2021-2023年,我国电力投资完成额分别为 4916、 5006、 52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0.41%、 1.83%、 5.37%,电力投资持续增长。 公司深耕母线十余年,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中母线细分行业的知名企业, 2021-2023年,公司高低压母线收入分别为 6.18、 7.69、 11.41亿元,同比增长 32.14%、 24.33%、 48.49%, 公司持续巩固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是母线龙头供应商,光伏、储能持续发展打造全新增长曲线,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 2.2、 3.0、 4.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42、 1.93、 2.52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17、 12、 9倍。我们选取光伏辅材领先供应商宇邦新材、通灵股份, 储能业务领先企业南网科技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024-2026年平均 PE 分别为 24、 17、 14倍。公司作为配电设备领先企业,随着光伏、储能业务持续拓展,业务协同打造规模化优势,公司业绩有望维持高速增长,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同飞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5-29 34.00 -- -- 35.18 3.47%
35.18 3.47% -- 详细
国内工业温控设备龙头,布局储能温控打造第二增长极公司是国内工业温控设备龙头,已形成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纯水冷却单元、特种换热器四大产品系列。2019-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0.74亿元快速增长至1.82亿元,四年CAGR为25.27%。2024Q1,公司经历销售淡季,叠加团队人数增长费用增加,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0.57%;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下降81.88%。 电力电子装置:电网及新能源投资提速,储能液冷温控渗透率加速提升传统电力电子装置温控领域,受益于特高压投资及新能源建设提速,大功率电能的变换和控制装置温控需求稳步提升。根据智研咨询预测,2022-2026年中国高压SVG行业市场规模CAGR可达7.58%。储能温控领域,储能电芯大容量化推动液冷市占率持续提升,预计,2026年液冷温控市场规模为120.10亿元,2023-2026年CAGR为60.37%。公司工业液冷温控技术起家,在储能液冷温控领域具备先发优势。2023年公司储能业务营收达9.04亿元,占比达49.0%,深度受益于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在储能温控领域,公司通过精准控温、高可靠性、高安全性、温度均匀性等综合优势,成功拓展了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中国中车、中创新航、科陆电子、南都电源、天合储能等业内优质客户。 工业装备:高端化+设备出海打开成长空间,半导体设备温控引领国产替代传统工业装备领域,国内数控机床市场规模稳健增长,预计2022-2027年中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CAGR达5%,海外德意高端数控机床出现回暖迹象。2023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994亿元,同比增长13.47%,随着制造业的发展,预计2024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21亿元,同比增长约12.78%。公司已形成高精度、宽广度和智能化等优势,在数控机床和激光设备领域积累深厚,公司德国全资子公司ATF立足德国面向世界,积极拓展海外业务,2023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为0.86亿元,同比增长41.51%。 数据中心:AI时代算力需求高速增长,低PUE要求推动液冷配套率提升据工信部数据,预计2022-2025中国算力规模CAGR达18.56%。碳减排压力下,数据中心PUE要求不断提升,液冷技术相比风冷可有效节能且具备更高安全性,有望持续提升渗透率。根据IDC数据,2023全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15.5亿美元,其中95%以上均采用冷板式液冷解决方案。IDC预计,2023-2028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5.8%。公司通过液冷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中国的IDC产业提供高效、可靠、智能的温控解决方案。公司在数据中心产品领域推出板式液冷及浸没式液冷全链条解决方案,可满足高功率密度换热需求,综合PUE可达1.04。 盈利预测与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为国内工业温控设备龙头,储能温控+工业装备温控+数据中心温控等多领域驱动成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8亿元、3.60亿元、4.66亿元,对应EPS为1.59、2.14、2.76元,对应PE为21、16、12倍。 我们选取温控设备龙头英维克、申菱环境,以及国内大储标的南网科技作为行业可比公司,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估值为34倍,综合考虑公司业绩成长性和一定安全边际,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PE34倍,目标股价54.16元,对应当前市值有63.29%上涨空间。 风险提示储能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同业产品替代风险。
南网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5-28 29.00 -- -- 32.59 12.38%
32.59 12.38% -- 详细
源网荷储多点布局,形成技术服务+智能设备双业务条线公司以电源清洁化和电网智能化为主线,聚焦两大技术服务和三大智能设备业务,其中技术服务包括储能系统技术服务、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智能设备包括智能配用电设备、智能监测设备、机器人及无人机。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85、17.90、25.37亿元,2020-2023年营业收入3年CAGR为31.55%;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2.06、2.81亿元,2020-2023年归母净利润3年CAGR为47.81%。 储能系统技术服务业务:背靠南方电网,在手订单充足国内源网侧储能盈利模式持续完善,2024年是国内储能建设的拐点之年。根据CNESA预测,2024年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41.2GW/94.76GWh,同比增长91.6%/103.3%。公司技术实力雄厚,自研电池系统和储能EMS,牵头组建储能国研院,获批全国唯一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目前创新中心实证项目的备案总规模超过1.3GW/2.3GWh,后续有望展开深度合作。公司背靠南方电网具备资源优势,截至2023年末,公司储能业务在手订单超过8亿元,后续公司储能业务有望快速放量。 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业务:技术壁垒较高,拓展南网区域内覆盖范围公司同时拥有电源和电网特级调试资质,2023年收购广西桂能和贵州创星拓展省外市场。试验检测业务技术壁垒较高,公司该业务毛利率始终维持在40%左右。试验检测业务下游应用领域处于高景气周期,2024年海风建设陆续出现实质性进展,进而推动海上风电检测及调试市场需求。公司已建设16MW/20MVA风电机组并网测试平台,后续有望受益海风快速发展。公司开展传统煤电灵活性改造业务,市场范围拓展到南网区域以外。在电网及用户侧试验检测领域,公司不断扩大南方电网区域品控检测业务范围,品控检测业务市场占有率提升。 智能设备业务:电网数智化建设赋能,低空无人机巡检系统领跑行业1)智能配用电设备:自主研发丝路“InOS”操作系统,实现智能配用电终端操作系统的国产替代。目前基于“丝路”系统的新一代量测设备形成南网标准,公司积极开拓非股东市场,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智能监测设备:持续领跑广东市场,在国网上海、山东国核实现零突破;3)机器人及无人机:公司“慧眼”无人化巡检技术行业领跑,全面支撑南网输变配联合巡检示范项目,2023年首获国网江苏、湖北试点许可,构建了国内电力能源领域最大的低空巡检系统。 盈利预测与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新型储能业务有望快速放量,试验检测及调试业务实现跨区域突破且下游应用领域高景气,智能设备有望受益电网数智化需求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5、6.01、7.7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9、1.06、1.38元,对应PE分别为36、27、21倍。2024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44倍,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行业平均PE44倍,对应目标市值195亿元,当前市值有20.49%的上涨空间,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储能行业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等。
华自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5-24 8.57 -- -- 9.06 5.72%
9.06 5.72% -- 详细
20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毛利率环比改善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9亿元,同比增长40.99%;归母净利润-1.80亿元,较同期亏损减少58.07%;扣非归母净利润-1.95亿元,较同期亏损减少55.88%。公司业绩不及预期主要原因系行业竞争加剧,销售价格持续走低,毛利率有所下降。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亿元,同比增长95.39%;归母净利润338.54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81.1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毛利率15.62%,环比大幅改善。 新能源业务稳步上升,重点拓展储能业务,积极放眼全球市场2023年,公司新能源业务营业收入19.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02%。新能源(源、网、荷、储)设备及系统营业收入10.8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45.69%,同比增长51.93%,成为有力的新增长点。公司为桂东罗霄、江苏如东、怀化洪江等多个储能电站提供储能关键设备系统及EPC服务。同时,公司依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领先地位,持续拓展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应用场景,在乌干达、坦桑尼亚、科特迪瓦、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国中标多个集中式储能、水光储、光储柴多能互补项目。 环保业务实现修复,以科研为导向,应用端持续巩固行业地位2023年,公司环保业务营业收入3.81亿元,同比增长67.80%,占营业收入比重16.08%。水利、水处理自动化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营收3.2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3.71%,同比增长93.39%。公司应用智能曝气系统、磁混凝系统、二次供水物联网网关、内压超滤膜组件以及浸没式超滤膜组件等多项业内领先技术产品,相继中标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除盐水EDI项目、全球最大生物合成生态产业园水处理运营服务等多个重要项目。 盈利预测及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电力自动化领先企业,受益于政策额行业需求推动,新能源储能业务高速增长。考虑到储能系统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降低,我们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3.13、4.09亿元(下调之前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92、6.18亿元),2024年扭亏为盈,2025-2026年同比分别增长59.56%、30.86%,对应EPS分别为0.49、0.79、1.03元,对应PE分别为17、11、8倍。 风险提示:储能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
锦浪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5-23 58.65 -- -- 61.93 5.59%
61.93 5.59% -- 详细
多因素导致业绩增速下滑,一季度盈利端初步改善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1.01亿元,同比增长 3.59%;实现归母净利润 7.79亿元,同比下降 26.46%, 实现毛利率 32.38%,同比下降 1.14pct,实现净利率12.77%,同比下降 5.23pct。 2024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97亿元,同比下降15.56%,环比下降 4.29%,实现归母净利润 0.20亿元,同比下降 93.74%,环比下降 27.16%;实现毛利率 24.24%, 环比上升 2.75pct, 实现净利率 1.45%, 环比下降 0.46pct, 受海外客户去库存导致的新增需求下降影响,外销收入有所下滑。 海外进入去库周期+内销产品降价,逆变器业务阶段性承压2023年, 公司并网逆变器实现收入 40.64亿元, 同比增长 1.53%,实现毛利率21.63%,同比下降 5.80pct; 储能逆变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39亿元,同比减少58.91%,实现毛利率 37.08%,同比提升 2.75pct。 2023年公司逆变器总销量达74.67万台,同比下降 20.76%, 受到海外客户进入去库周期以及内销产品降价影响,公司逆变器业务阶段性承压。 分布式电站规模持续扩张,户用业务快速扩张2023年,公司新能源电力生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93亿元,同比增长 117.06%,实现毛利率 60.03%,同比下降 5.37pct;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94亿元,同比增长 106.19%,实现毛利率 59.90%,同比下降 5.57pct。 截至2023年底,公司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并网装机容量 1186.71MW。 新增产能有序落地,规模化生产优势增强截至 2023年 12月 31日, 公司主营业务光伏逆变器实现产能 77万台/年。 2024年, 公司规划在逆变器业务上新增产能 175万台/年, 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深入研究各个国家地位的市场特性,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国内生产光伏逆变器的领先企业, 受到海外进入去库周期、国内产品降价影响业绩短期承压。 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66、 12.01、 13.58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2.41、 3.00、 3.39元, PE 分别为25、 20、 18倍。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风险,光伏产业链周期性波动,毛利率下降
中来股份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5-22 7.10 -- -- 8.30 16.90%
8.30 16.90% -- 详细
产销规模持续扩张,减值计提阶段性影响盈利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2.59 亿元,同比增长 28.01%; 实现归母净利润5.27 亿元,同比增长 31.18%, 实现销售毛利率 15.36%,同比下降 0.27pct, 实现销售净利率 4.85%,同比下降 0.04pct, 得益于 2023 年全球对光伏产品及服务的整体需求量持续上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2024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88 亿元,同比下降 52.43%;实现归母净利润-1.72 亿元,同比下降 268.11%;实现销售毛利率-3.28%,同比下降 20.40pct;实现销售净利率-13.95%,同比下降18.14pct, 2024Q1 公司销售规模减少,同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盈利显著下降。 组件产销再创新高, 光伏应用系统持续推进各项业务稳健增长,业务协同持续加强。 1) 组件: 2023 年,公司组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4.54 亿元,同比增长 46.87%,占总营收的 36.33%;实现毛利率12.74%,同比提升 7.48pct;实现组件产量 2.99GW,同比增长 10.18%;实现销量3.00GW,同比增加 16.54%,组件业务实现高速发展。 2) 背板: 2023 年,公司背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3.06 亿元,同比下降 15.07%,占总营收的 18.81%;实现毛利率17.43%,同比下降6.39pct;实现背板产量2.63亿平米,同比增长3.93%;实现销量 2.56 亿平米,同比增长 3.68%。 3) 光伏应用系统: 2023 年,公司光伏应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5.84 亿元,同比增加 24.71%,占总营收的 37.39%;实现毛利率 16.76%,同比下降 0.66pct;公司专注下游户用分布式光伏开发,截至 2023 年末累计开发分布式光伏 1.8GW,努力打造优质 EPC 服务商。 高研发投入驱动电池技术持续突破, 产能规模稳步扩展1) 研发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当前公司电池产品均为高效N型TOPCon双面电池。 “中来特殊注入金属化技术” 的研发与运用提高电池产品转换效率与弱光响应度,降低温度系数与衰减率。 通过叠加导入多项新的提效技术以及持续优化工艺, TOPCon2.0 16BB 主栅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突破 26%,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公司 182 尺寸 TOPCon 电池片实验室研发转换效率到 26.7%。 2) 产能方面,公司新增产能有序落地。 公司山西年产 16GW 高效单晶 TOPCon 电池智能工厂项目一期 8GW 已投产,二期 8GW 项目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公司加快推进背板产能扩充,截至 2023 年 12 月,公司具备年产 3.2 亿平米的背板产能,背板产品累计发货超 260GW。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光伏背板龙头,同时开展高效 TOPCon电池组件与光伏应用系统业务。考虑到光伏组件价格处于低位,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 年盈利预测, 新增 2026 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4-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0、 4.09、 4.67 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0.27、 0.38、 0.43 元, PE 分别为 27、 19、 17 倍。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新项目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固德威 机械行业 2024-05-22 73.70 -- -- 77.49 5.14%
77.49 5.14% -- 详细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品力驱动业绩增长2023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3.53亿元,同比增长 56.10%;实现归母净利润 8.52亿元,同比增长 31.24%。 实现毛利率 30.76%,同比下降 1.70pct, 实现净利率11.78%,同比下降 1.73pct。 2024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26亿元,同比下降34.50%,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下降 108.57%, 实现毛利率 27.47%,环比上升 7.91pct, 实现净利率-1.70%, 环比上升 0.2pct。 公司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保持产品竞争力,营业收入和并网逆变器出货实现稳健增长。 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加速,逆变器及储能电池销量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逆变器销量约为 68.63万台,其中 1) 并网逆变器销量约为 53.22万台, 占比约 77.54%,同比增长 15.4%; 2)储能逆变器销量约为 15.41万台,占比约 22.46%,同比下降 32.2%,公司持续拓展光伏产品境内外市场, 产品批量销往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 2023年公司储能电池销量约为 341.15MWH,国内户用分布式系统销量约为 513.28MW。 深耕储能领域,持续打造产品竞争力2023年,公司先后发布了分别可应用于地面电站、工商业场景的全新并网逆变器 UT 系列和 GT 系列其中, UT 系列通过先进的拓扑结构及创新的逆变控制技术,最大转换效率高达 99.01%。 该系列能够适应复杂地形提升发电量,适配 182与 210系列组件。整机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 选配直流脱扣开关,智能散热,更安全,长寿命。而 GT 系列采用银色的全新外观,具有超高功率密度,大吨位一体化压铸使得体积减小 20%,重量减轻 15%,最大转换效率高达 99%。 截至2023年 12月 31日,公司拥有已授权知识产权 426项。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国内生产逆变器的龙头企业, 持续投入研发打造产品竞争优势。 考虑到储能出货受到库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62、 9.17、 11.62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4.41、 5.30、 6.72元,PE 分别为 24、 20、 16倍。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 外汇波动, 公司毛利率波动。
欧晶科技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5-21 34.14 -- -- 37.60 10.13%
37.60 10.13% -- 详细
下游石英坩埚需求旺盛,盈利驱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9亿元,同比增长118.25%;实现归母净利润6.54亿元,同比增长174.33%;毛利率30.59%,同比提升2.71pct,净利率20.90%,同比提升4.27pct,公司凭借石英坩埚产品优势,在保障既有客户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客户,石英坩埚的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带动公司经营业绩大幅增长。 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4亿元,环比下降7.69%;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元,环比下降64.09%;毛利率22.70%,环比下降6.12pct,净利率8.15%,环比下降12.58pct。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0亿元,环比下降57.71%,实现归母净利润0.22亿元,环比下降66.15%;毛利率14.94%,环比下降7.76pct,净利率6.38%,环比下降1.77pct。 产销规模维持稳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石英坩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01亿元,同比增长177.90%,总产量11.02万只,同比下降13.88%,总销量10.77万只,同比下降11.13%,单只坩埚毛利约为0.70万元/只,同比提升164.24%,由于下游需求旺盛及原材料价格上升,公司石英坩埚售价以及单只盈利能力显著提升,驱动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配套业务持续扩张,助力业绩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光伏配套加工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11亿元,同比增长49.12%;实现毛利率20.51%,同比增长8.07pct。公司通过提升设备自动化程度,优化清洁设备,满足下游多样化需求,营业收入大幅增长。 加快坩埚业务产能布局,加强产业链上游合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产品销售覆盖国内19个省份,并出海韩国。2024年,公司规划新增石英坩埚产能18万只/年,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上游合作,于2024年2月与美国矽比科签订长单高纯石英砂采购协议,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给予“增持”评级。公司是国内生产石英坩埚龙头企业,随着下游需求扩张以及产品售价提升,公司业绩实现显著增长。考虑到下游硅片盈利短期承压,石英砂、坩埚价格近期出现下降,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0、4.04、4.92亿元(下调之前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2、15.2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6、2.10、2.55元,PE分别为23、17、14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光伏产业链周期度波动,公司毛利率下降。
沪硅产业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20 12.90 -- -- 15.67 21.47%
15.67 21.47% -- 详细
受半导体产业仍处于周期性调整的大环境影响, 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 受半导体产业仍处于周期性调整的大环境影响,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1.90亿元,同比下降 11.39%;归母净利润 1.87亿元,同比下降 42.61%;扣非归母净利润-1.66亿元。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7.25亿元,同比下降 9.74%;归母净利润-1.98亿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1.86亿元。 子公司齐发力, 持续推进半导体硅片先进产能建设截至 2023年末,子公司上海新昇正在实施的新增 30万片/月 300mm 半导体硅片产能建设项目实现新增产能 15万片/月,公司 300mm 半导体硅片合计产能已达到 45万片/月;子公司新傲科技和 Okmetic 200mm 及以下抛光片、外延片合计产能超过 50万片/月;子公司新傲科技和 Okmetic200mm 及以下 SOI 硅片合计产能超过 6.5万片/月。 预计到 2024年底,上海新昇二期 30万片/月 300mm 半导体硅片产能建设项目将全部建设完成,实现公司300mm硅片 60万片/月的产能建设目标。 此外, 上海新昇计划与其他投资方共同在太原当地投资建设“300mm 半导体硅片拉晶以及切磨抛生产基地”,预计将于 2024年完成中试线的建设。 子公司新傲科技继续推进 300mm 高端硅基材料研发中试项目,现已建成产能约 6万片/年的 300mm 高端硅基材料试验线。同时,公司子公司芬兰 Okmetic 在芬兰万塔的 200mm 半导体特色硅片扩产项目正在按计划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利基市场需求。 公司子公司新硅聚合完成了单晶压电薄膜衬底材料的中试线建设,并持续进行产品研发和送样,部分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 产品认证持续突破,国内外客户质优面广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 2.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6.96%,同比增长 1.09pct。 伴随公司技术水平的积累和提升,基于不断丰富的产品组合和突出的研发能力,公司对客户新产品需求的响应速度大大提升,使得公司产品在下游客户得以快速导入和放量,公司客户数量和产品规格数量也因此得到持续提升。 目前产品类型涵盖 300mm 抛光片及外延片、200mm 及以下抛光片及外延片、 SOI 硅片、压电薄膜衬底材料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存储芯片、图像处理芯片、通用处理器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射频芯片、模拟芯片、分立器件等领域。 公司现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客户,包括台积电、联电、格罗方德、意法半导体、 Towerjazz 等国际芯片厂商以及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电子、华润微等国内所有主要芯片制造企业,客户遍布北美、欧洲、中国、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 盈利预测及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是国产半导体硅片龙头,先进大尺寸产能规模持续提升。考虑受到半导体产业周期性调整的大环境影响,我们下调公司 2024及 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 2026年盈利预测, 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9、 2.78、3.99亿元, 对应 EPS 分别 0.07、 0. 10、 0.15元, PE 分别 200、 129、 90倍。 风险提示半导体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扩充不及预期。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5-16 13.89 -- -- 15.95 14.83%
15.95 14.83% -- 详细
新增产能有序释放, 业绩实现稳步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15.56亿元,同比增长 11.74%; 实现归母净利润70.39亿元,同比增长 27.21%; 实现销售毛利率 18.13%,同比提升 3.35pct;实现销售净利率 8.82%,同比提升 1.23pct。 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9.71亿元,同比下降 22.02%,环比下降 25.97%;实现归母净利润-4.83亿元,同比下降118.70%,环比下降 275.79%;毛利率 5.06%,环比下降 8.17pct,净利率-3.86%,环比下降 4.90pct。 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再创新高, 光伏行业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公司立足全产业链一体化, 电池、组件产能有效释放,业绩实现稳步增长。 供应链管理持续优化, 产销规模稳健扩张2023年,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81.75亿元,同比增长11.13%, 实现毛利率 18.28%;实现光伏组件产量 59.95GW,同比增长 49.72%; 实现销量 53.15GW,同比增加 39.47%, 产销均实现高速增长;在利润方面,公司光伏组件单位售价为 1.47元/W,同比下降 20.32%;单位毛利为 0.27元/W,同比增加 1.77%。 2023年, 公司加大市场销售力度,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研发工艺技术水平,推出人才激励计划,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国内预期项目稳健落地,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截至 2023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超 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 90%,其中 n 型电池产能超 57GW。 2023年越南 2.5GW 拉晶及切片、包头 20GW 拉晶及切片、宁晋 10GW切片、扬州 20GW电池等项目顺利投产,各环节产能规模有序增加。越南 5GW 电池、美国 2GW 组件、鄂尔多斯高新区 30GW 拉晶及硅片等新建项目按计划推进, 预计 2024年底公司硅片、电池及组件产能均将超100GW。 公司立足光伏产业链一体化生产,随着公司新增产能有序落地以及全球化战略布局的稳步推进,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增长,继续业内领先。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全球光伏组件垂直一体化龙头, N 型产品布局领先, 考虑到组件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公司盈利阶段性承压,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年盈利预测, 新增 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98、 50.03、 74.61亿元(下调前公司 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6.15、 139.32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0.75、 1.51、 2.25元, PE 分别为 19、 10、 6倍。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国际贸易政策波动
东方日升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16 12.42 -- -- 16.20 30.43%
16.20 30.43% -- 详细
新增产能有序释放,业绩实现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27亿元,同比增长20.22%;实现归母净利润13.63亿元,同比增长45.81%;实现销售毛利率14.58%,同比提升3.89pct;实现销售净利率3.92%,同比提升0.67pct。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10亿元,同比下降12.59%,环比下降29.78%;实现归母净利润0.84亿元,同比下降55.26%,环比下降79.93%;毛利率13.22%,环比提升4.73pct,净利率1.18%,环比下降1.23pct。2023年光伏产业链上游产能集中释放,全球光伏行业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公司海外电池、组件产能有效释放,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太阳能电池组件为主要收入来源,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公司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6.75亿元,同比增长18.85%,占总营收的81.17%,实现毛利率13.63%;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19.10GW,同比增长33.21%;实现销量18.99GW,同比增加40.85%,产销均实现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太阳能组件单位售价为1.51元/W,同比下降15.62%;单位毛利为0.21元/W,同比增加129.22%。2023年,受自供太阳能电池比例上升影响,叠加以多晶硅为代表的上游环节供给情况明显改善,公司制造成本下降,主营产品盈利能力快速恢复。 国内新项目积极筹备,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光伏组件年产能为35GW。产能主要分布于浙江宁波、江苏金坛、浙江义乌、安徽滁州、马来西亚和内蒙古包头等生产基地。此外,“浙江宁海5GWN型超低碳高效异质结电池片与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江苏金坛4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和6GW高效太阳能组件项目”和“安徽滁州年产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组件实现销售18.99GW。 其中,海外组件销售量达到8.84GW,巴西、匈牙利、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等新兴市场组件出货实现较大突破。公司处于异质结电池领域第一梯队,盈利能力迅速恢复,规模优势显著,随着公司新增产能有序落地以及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公司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增长,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光伏异质结电池龙头,降本增效稳步推进成本优势显著,海外市场持续开拓。考虑到组件环节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水平维持低位,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3、22.87、29.1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3、2.01、2.56元,PE分别为9、6、5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和燃料动力价格波动风险;国际贸易政策波动
隆基绿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15 18.99 -- -- 19.86 4.58%
19.86 4.58% -- 详细
公司业绩增长放缓,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94.98 亿元,同比增长 0.39%; 实现归母净利润107.51 亿元,同比下降 27.41%; 实现销售毛利率 18.26%,同比提升 2.88pct;实现销售净利率 8.25%,同比下降 3.19pct。 2023Q4,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3.98 亿元, 环比增长 20.20%; 实现归母净利润-9.43 亿元, 环比下降 137.46%。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6.74 亿元,同比下降 37.59%;实现归母净利润- 23.50 亿元,同比下降 164.61%。 公司在 2023 年营业收入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在于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海外贸易壁垒凸显,以及公司计提大量存货减值。 硅片: 持续推进产能建设项目,出货量再创新高2023 年公司硅片业务实现收入 245.19 亿元,同比下降 35.81%,占总营收的18.93%;硅片业务毛利率 15.88%,同比减少 1.74pct。 2023 年公司单晶硅片出货量 125.42GW(外销 53.79GW),同比增长 47.45%。截至 2023 年底,公司单晶硅片产能达 170GW。鄂尔多斯年产 46GW 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已陆续投产, 马来西亚 6.6GW 硅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公司新开发的“泰睿”硅片采用全新的TRCz 拉晶工艺,提高了硅片电阻率均匀性、 吸杂效果和机械强度,支撑全平台主流技术路线的电池端效率提升,该技术将于 2024Q2 开始导入量产。 电池及组件: 打造 BC 差异化竞争优势, 新产能有序落地2023 年公司电池及组件业务实现收入 991.99 亿元,同比增加 16.91%,占总营收的 76.60%; 电池和组件业务毛利率为 18.38%,同比增加 4.73pct。 2023 年公司单晶组件出货量 67.52GW(外销 66.44GW),同比增长 44.40%。截至 2023 年底,公司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 80GW/120GW。 电池技术方面,公司自研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HBC) 和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效率分别达到 27.09%和33.9%,勇摘电池研发“双料冠军”。同时公司的 HPBC 二代产品可使得组件功率比同规格 TOPCon 组件高 5%以上, 该产品计划 2024 年下半年推出。产能建设方面,公司加快推进 HPBC 和 TOPCon 产能升级和量产,西咸年产 29GW 和泰州年产 4GW 高效 HPBC 电池产能已全部投产,鄂尔多斯年产 30GW 电池项目、芜湖10GW 组件等项目已陆续投产。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产能布局,马来西亚2.8GW 组件、越南 3.35GW 电池等项目按期逐步投产。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是光伏一体化龙头,电池技术升级迭代持续推进顺利,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考虑到光伏组件价格持续承压,价格中枢下移,我们下调公司 2024-2025 年盈利预测, 新增 2026 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4- 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7.59、 82.87、 103.55 亿元(下调之前公司 2024- 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0.25、 200.32 亿元), 对应 EPS 分别为 0.63、 1.09、1.37 元, PE 分别为 30、 17、 14 倍。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格局恶化,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料价格波动,贸易争端风险
爱旭股份 房地产业 2024-05-14 12.10 -- -- 13.02 7.60%
13.02 7.60% -- 详细
行业供需格局波动影响业绩,20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3%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70亿元,同比下降22.54%;归母净利润7.57亿元,同比下降67.54%;扣非归母净利润3.23亿元,同比减少85.11%。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14亿元,同比下降67.55%;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下降113.00%;扣非归母净利润-7.59亿元,同比减少215.54%。公司业绩短期承压主要原因系:电池价格和下游组件价格的快速下跌,一方面给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盈利带来阶段性经营压力,另一方面,价格的大幅下滑对公司部分原材料、产成品等库存带来减值压力。同时,因公司ABC组件海外业务开拓加速,市场推广、销售费用等支出大幅增长。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ABC与TOPCON齐头并进迎接N型时代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完成专利申报1970件,获得授权专利111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26件,公司已为ABC技术累计在全球布局325件专利。2023年,公司ABC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进一步达到27%,持续大幅领跑行业。ABC组件量产交付转换效率达到24.2%。截至2023年末,公司广东珠海一期10GWABC电池及组件项目已经达产,浙江义乌首期15GWABC电池及组件项目正在加紧搬入设备、安装调试并已实现首批产线试生产,山东济南首期10GWABC电池及组件项目已拍得项目用地并筹划开工建设初期工作。此外,公司将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启动对义乌现有PERC电池产能进行技改升级,并升级为TOPCON项目路线。另外,公司拟在安徽滁州投资新建首期15GWTOPCON电池产能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国内外渠道合作遍地开花,全球化ABC组件新业务加速放量2023年,公司组建了组件销售团队,并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销售渠道子公司,共同在全球范围内开拓ABC组件市场,产品逐渐获得主流商业市场的认可。2023年,公司ABC组件业务克服发展初期组件配套产能不足、产线调试开工爬坡、行业价格大幅波动、海外结构性去库存周期带来需求阶段性降速、地区冲突带来出口海运时间拉长等不利影响,实现收入确认销量489.24MW,实现国内外ABC组件销售不含税收入合计5.98亿元。截至2024年3月,公司ABC组件签署的各类协议涉及到的销售规模已超过10GW,ABC组件已陆续交付至18个国家和地区的逾160家渠道商及客户。 盈利预测与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全球专业化电池龙头,N型ABC组件打造业绩第二增长极。考虑公司光伏产品盈利低于预期,我们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0、18.17、25.43亿元(下调之前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4.84、58.8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9、0.99、1.39元/股,对应PE分别为21、12、9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竞争格局恶化。
林洋能源 电力设备行业 2024-05-14 6.58 -- -- 7.04 2.33%
6.73 2.28% -- 详细
智能+新能源+储能三大板块协同推进,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48%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72亿元,同比增长39.00%;归母净利润10.31亿元,同比增长20.48%;扣非归母净利润8.67亿元,同比增长23.61%。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03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6.18亿元(含税);此外公司回购股份支付金额0.52亿元视同现金分红,综上合计得出2023年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为65.02%。 智能板块:智能电表海内外双轮驱动,有望受益于全球电网数字化投资加速公司持续强化国内市场布局,稳定国、南网中标份额,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新产品、新业务,在配网、智能AI管理单元、导轨表以及华为项目上均有突破,2023年公司在国网2023年电能表(含用电信息采集)招标采购中,合计中标金额约6.26亿元;在南网2023年计量产品框架招标项目中,中标金额约2.99亿元。海外方面,公司产品已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紧抓海外配用电市场发展机遇,与全球各类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市场空间,实现海外销售业绩快速增长。其中,公司与全球表计行业龙头企业兰吉尔展开全方位合作,着力扩大西欧和亚太市场市占率;通过全资子公司EGM立足中东欧区域,于波兰市场多个电力局获得中标份额,年内已全部履约发货,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 新能源板块:TOPCon电池生产基地全线贯通,新能源电站开工并网快速增加2023年9月底,公司高效N型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一期项目第一阶段6GW顺利竣工,实现全线贯通。因新能源产业链价格下跌、指标到期、国家土地政策进一步明确等因素,光伏、风电电站加速开工、并网。2023年,公司建设中项目超1000MW,并网规模超600MW,除光伏项目外,2023年首个风电项目并网。截至2023年底,林洋签约运维的电站项目装机量突破12GW,同比增长50%。 储能板块:不断完善储能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全力推进储能业务高速发展储能上游电芯环节,公司参股合资的江苏亿纬林洋储能10GWh储能专用磷酸铁锂电池项目,目前已全面达产。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研发打造基于磷酸铁锂储能专用电池的储能高安全、高性价比系统解决方案。2023年,继江苏启东储能电池模块(PACK)及直流侧系统制造基地二条全自动储能PACK生产线投产后,2023年底,公司在河北平泉产业基地建设的第三条全自动储能PACK生产线也顺利投产。目前,公司储能PACK及系统年总产能达6GWh。2023年,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多个储能项目供货及并网,交付超2GWh的储能设备及系统产品。 盈利预测及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智能、新能源、储能三大业务板块协同推进,考虑TOPCon电池及储能业务销售及盈利低于预期,我们下调公司2024和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4、13.81、15.8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8、0.67、0.77元,对应PE分别为12、10、9倍。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金雷股份 机械行业 2024-05-13 18.90 -- -- 19.54 3.39%
19.54 3.39% -- 详细
稳步推进风电主轴生产销售,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85%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6亿元,同比增长7.41%;归母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16.85%;扣非归母净利润3.93亿元,同比增长9.19%;销售毛利率33.04%,同比增长3.06pct。其中,风电主轴产品收入16.04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他精密轴产品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67.88%。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5亿元,同比降低41.56%;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降低70.80%;销售毛利率23.91%,同比降低10.55pct,环比降低3.77pct。 持续推进“铸锻一体化”,实现大兆瓦风电铸件开发风电锻造业务方面,2023年,公司风电锻造业务对于客户新机型的覆盖率达八成以上,其中包含行业领先的8MW锻造主轴。目前公司锻造主轴产品涵盖1.5MW至8MW全系列机型,基本实现陆上整机全功率覆盖。 风电铸造业务方面,公司已具备20MW机型生产能力,2023年铸造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02%。东营子公司金雷重装“高端传动装备科创产业园项目”成为省内铸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后获得特批的第一个项目。目前公司已与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东方电气、明阳及西门子歌美飒等整机客户在铸造领域创造了良好的客户链接,为“铸锻一体化”生产提供有力保障。金雷重装已成功中标上电V7四大件、西歌SG14轴系、东电18MW轴系及20MW主机架,且东电18MW轴系、20MW订单完成部分产品发货,是行业内首次实现大兆瓦风电铸件开发。 拓展大型高端锻件优质市场,拟投建年产28万吨大型高端锻件产能公司深耕铸锻件业务,充分释放产能,2023年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宏观环境下迎来工业铸锻件业务的逆势增长,新开发国内外客户40余家。现有客户涵盖了水泥装备、矿山机械、锻压机床、造纸机械、船舶制造、工业鼓风机、冶金设备、能源电力等行业。为拓展大型高端锻件优质市场,公司拟在济南市钢城区投资建设高端传动装备科创产业园项目(第一阶段)。项目计划总投资26.51亿元,拟分三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8万吨大型高端锻件的全流程生产能力。 盈利预测及估值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系全球风电主轴龙头,铸造产能加速扩张。考虑到行业竞争激烈导致盈利能力承压,我们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0、8.69、10.97亿元(下调之前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0.19、13.2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91、2.67、3.37元/股,对应PE分别为10、7、6倍。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