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辉立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旗下研究员(前十):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未署名
华熙生物 医药生物 2023-05-29 91.40 114.00 24.71% 91.89 0.54% -- 91.89 0.54% -- 详细
华熙生物是全球透明质酸产业链龙头,逐步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活性物质综合供应商。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透明质酸全产业链平台企业,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拥有生物活性材料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的四大全产业链业务体系。透明质酸又称玻尿酸,在医疗、化妆品及功能性食品领域应用广泛。透明质酸作为构成细胞间和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关节腔、皮肤等组织中,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公司2022年业绩点评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3.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5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1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46%。报告期末总资产86.81亿元,较期初增长15.7%;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66.33亿元,较期初增长16.40%。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是公司继续稳步推进“四轮驱动”业务布局,营业收入整体实现较高速增长,其中原料业务稳步增长,医疗终端业务基本持平,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功能性食品业务处于商业化初期仍实现了较快增长。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期间费用合计增速低于营业收入增速。 按业务类型划分收入2022年,公司原料业务实现收入9.80亿元,同比增长8.31%,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5.41%,原料业务整体毛利率71.54%,其中,医药级透明质酸销售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33.73%,占比继续提升。2022年公司出口原料销售收入4.26亿元,占公司原料业务收入的43.45%。2022年原料业务收入增速较上一年放缓,主要系透明质酸原料市场供需关系影响,上游供应端由于暂时停工导致产量略有收缩,下游需求端受到市场冲击需求量有所下降,导致公司国内透明质酸销售短期内受到冲击。公司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强化原料业务在海外的布局,并将通过合成生物技术优化已有产品并不断研发新的有潜力的生物活性物,丰富产品矩阵。未来毛利率较高的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业务将持续保持较高增速,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业务、其他生物活性物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公司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6.86亿元,同比下降2.00%,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0.79%,毛利率为80.86%。其中,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4.66亿元,同比下跌7.56%,主要原因为公司主动调整产品策略、优化产品结构所致;受益于八省二区及安徽省带量采购的落地执行,骨科注射液产品实现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22.98%;其他产品共计实现收入0.68亿元,同比下降5.79%。 2022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实现收入46.07亿元,同比增长38.80%,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2.45%,毛利率为78.37%。其中四大品牌润百颜同比增长12.64%、夸迪同比增长39.73%、米蓓尔同比增长44.06%、BM肌活同比增长106.40%。继润百颜品牌之后,夸迪成为第二个收入超过10亿元的品牌,同时,BM肌活2022年实现收入8.98亿元,有望成为第三个收入迈入10亿元门槛的品牌。从收入结构上看,公司过亿产品较上年同期增加,业务基础更加稳固;公司TOP10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有所提升,核心产品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公司以原料和医疗终端两个toB业务起家,近年来其toC业务占比一路增长,功能性护肤品在近四年内的营收占比从33.6%增长到72.5%。说明了公司多品牌运营能力,未来继续向国民品牌迈进。 2022年,公司功能性食品业务实现收入0.75亿元,同比增长358.19%。公司功能性食品业务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体量仍然不具备较大规模。目前功能性食品市场仍处于消费者教育初期,公司既要开发市场,又要稳健投入,控制整体费用。截止2022年,进行的功能性食品板块研发专案共有101项,重点围绕透明质酸、GABA氨基丁酸、燕窝酸、银耳多糖等在口服美容食品、口服助眠食品及相关功能性食品开展研发工作。 公司近年来的毛利率维持在75%以上的高位水准,但净利率有所下滑,其原因一方面是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迅速发展,相应的销售费用快速增加使得销售费用率持续上升且增幅较大。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7.95%/6.18%/6.10%。在销售费用率方面,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华熙生物销售费用率整体偏高。线上推广服务费逐年增加,为销售费用的首要支出;另一方面是研发费用投入快速增加。2022年研发费用率达6.10%,研发投入3.88亿元同比增长36.52%。预计未来几年研发费用率稳中有升,维持在6%左右。截止2022年,公司拥有研发人员827人,同比上期增加256人。未来随着原料、技术工艺、应用产品等方面的研发创新,利润水准有望提升。公司也是国内拥有最多透明质酸专利数的企业之一,公司已申请专利719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337项。公司的国际资质认证优势及专利技术优势保障了公司在国内外市场保持行业龙头地位。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76.99%,四大业务板块中,2022年毛利率最高的为医疗终端业务(毛利率80.86%),其次为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毛利率78.37%),再其次为原料业务的毛利率(毛利率71.54%%)。2020年以来,各项业务毛利率均有下跌之势,如果未来公司的经营规模、产品结构、客户资源、成本控制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动,或者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成本费用提高或客户的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司将面临主营业务毛利率无法维持较高水准或下降的风险。所属行业: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销量快速增长,中国为第一大消费市场。根据Frost&Sullivan资料,预计到2026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销量可达1285.2吨,2021-2026年CAGR为12.29%,预计到2026年,中国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销量可达1079.6吨,2021-2026年CAGR为12.83%,与全球市场增速基本一致。 另外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集中度高,华熙生物市占率稳居龙头地位。根据Frost&Sullivan的资料显示,中国透明质酸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八成以上,销量前四均为中国企业,四家企业总市占率高达75%。其中,华熙生物2021年以44%的市占率保持世界第一。 行业细分来看,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结构较为稳定,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占比持续扩大。根据Frost&Sullivan资料,2021年医药级/化妆品级/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市场占比(按销售量)约为4%/43%/53%,预计2026年医药级/化妆品级/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市场占比(按销售量)为4%/33%/63%,食品级原料市场的占比持续扩大,医药级原料市场占比基本保持不变。从各原料销量增速来看,2017-2021年医药级/化妆品级/食品级透明质酸原料市场CAGR约为15.1%/9.9%/18.8%。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类原料销售增速均有所下降,随后几年预计食品级原料将有大幅增长,2022-2026年CAGR达15.6%成为增速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品类。 透明质酸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成熟需要耗费企业大量的资金、劳动与时间,投入成本巨大且需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透明质酸监管准入审核严格,专利资质认证优势难以超越。尤其医疗类产品国内注册资质申请一般需要3-5年时间,且存在申请不通过的风险。透明质酸的原料生产制造具有较高的监管准入门槛,因而透明质酸行业上游的整体门槛相对较高,形成较高行业壁垒。 估值及投资建议:华熙天津工厂新增300吨透明质酸产能,建成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中试生产线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东营佛思特工厂无菌级HA生产线2022年主体设备已经招投标完成,预计2023年实现生产,将进一步占据HA的最高端市场。华熙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园专案2022年设备设施完成招投标,部分设备已经进场安装,预计2023年实现生产,将进一步提升透明质酸终端产品的产能。公司新产能布局的落地实现,为自身透明质酸终端业务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从而持续助推公司未来业绩上涨。我们预测公司的收入在2023-2024年分别为95.25亿元丶142.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9.79%,每股盈利EPS为3/4.39元,对应市盈率(P/E)31/21x,而公司过去一年的平均P/E约68,由于2022年,华熙生物营收增长28.53%至63.59亿元,不及2021年88%的增长率,由玻尿酸原料及使用玻尿酸的功能性护肤品营收增速下滑所致。以及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1全球及中国透明质酸(HA)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玻尿酸原材料的平均价格已由2017年的210元/克,逐渐降至2021年的124元/克,降幅超过四成。给予公司2023年38倍P/E,并给予114元人民币,给予”买入”评级。(现价截至5月19日)
未署名
万丰奥威 交运设备行业 2022-11-22 6.76 8.50 33.02% 6.76 0.00%
7.03 3.99%
详细
公司簡介經過近 20年的內生發展+外延收購,萬豐奧威形成了金屬材料輕量化應用汽車部件産業和通航飛機製造産業“雙引擎”驅動的發展格局,涵蓋 1)鋁合金輪轂,2)鎂合金汽車壓鑄件 3)高强度鋼衝壓件及其他金屬鑄件,4)達克羅環保塗覆,5)通用航空飛機,等五大業務部門板塊。公司在其各個細分子行業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投資概要: 成本端壓力减輕,業績從低谷反彈萬豐奧威發布業績報告,前三季度累計實現營收 1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37%,主要系本期公司訂單充足,訂單量同比增長,以及主要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價格聯動結算機制優化所致。實現歸母淨利潤 5.9億元,同比增長 152%,主要因收入同比增長幅度高于成本上漲幅度,盈利水平得以改善,以及去年低基數效應。反映在盈利能力指標上,前三季度毛利率及淨利率分別爲 18.2%及 5.1%,分別同比分別提升 2.2及 2.3個百分點。淨資産收益率由去年同期的低點(4.6%)回升 5.6個百分點至 10.2%。另外,公司在費用控制上表現好于預期,期間費用率爲 10.15%,同比下降 2.21個百分點,也是近四年來最低。 汽車業務大幅反彈分業務部門看,公司的汽車金屬部件輕量化業務實現了 102.15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39.64%,其中汽車鋁合金車輪業務同比增長 44.75%,鎂合金壓鑄件業務同比增長67.44%,盈利水平大幅回升。 公司借助新能源車行業發展紅利,在持續鞏固海外主機廠鎂合金、鋁合金産品配套供應的同時,卡位新能源車産業鏈中的鋁/鎂合金輕量化賽道,已同主流新能源車企如比亞迪、特斯拉、Rivian、蔚來、小鵬、理想、零跑等開展合作。公司客戶結構持續優化,産品丌斷創新,隨著主流新能源造車新勢力的快速發展,公司配套供應也大幅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車鋁合金輪轂、鎂合金壓鑄産品銷量同比均大幅增長。另外,在汽車輕量化大趨勢下,單車用鎂量逐步提升,公司將持續推進鎂合金業務亞太中心建設,推動公司鎂合金業務發展。 微软雅黑微软雅黑 飛機業務穩健增長,訂單充足另一大業務通航飛機製造部門期內實現營業收入 14.61億元,同比增長21.27%,經營情况穩健。公司的通航飛機製造業務以飛機創新製造爲核心,涵蓋“研發-授權/技術轉讓-整機製造和銷售-售後服務”經營模式。報告期內,通航飛機製造業務訂單充足,銷售業務持續優化。隨著鑽石品牌飛機市場保有量攀升,公司售後服務業務穩步提升。同時,公司丌斷研發推出高附加值新機型,如 DA50、DA62及純電動飛機 eDA40。未來隨著通航市場發展,公司的鑽石飛機將在航校培訓等應用市場基礎上丌斷開拓新的應用場景,通過 豐富的機型系列進一步匹配和開發國內私人飛行、短途運輸、特種用途等場景。國內的通航市場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市場空間廣闊。 投資建議根據最新的財務資料,我們調整 22-23年 EPS 預測,爲 0.37/0.43元(此前爲0.29/0.43)元,幷引入 24年預測 0.57元,因此也調整公司目標價至 8.5元(此前爲 6元),對應 2022/2023/2024年 23/19.8/15倍 P/E,3.1/2.8/2.5倍 P/B 估值,維持評級 “買入”。 (現價截至 11月 15日)
未署名
晶科能源 2022-09-22 17.83 21.23 69.84% 19.00 6.56%
19.00 6.56%
详细
晶科能源是一家一体化光伏组件龙头。公司成立于2006年,目前形成了硅锭、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的业务。公司主要业务为销售组件,2022上半年公司实现组件出货量18.92GW,出货量全球第一。 公司半年业绩点评公司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为334.1亿元(人民币, 下同),同比增长112.4%, Q2收入为187.3亿元,同比增长138.8%, 环比增长2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9.1亿元,同比增长 60.1%,Q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亿元,同比增长55.5%,环比增长25.6%。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8.0亿元,同比增长 299.2%,Q2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3亿元,同比增长55.5%,环比增长67.3%。 毛利率为10.25%, 同比下降4.09%,Q2毛利率11.20%,同比下降4.29%,环比增加2.16%。公司收入和营利大幅增长主要由于公司光伏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至18.92GW,同比增长79%, 其中组件出货量达18.21GW,全球排名第一。此外,公司在欧洲市场销售收入占比由19%大幅上升至27%,主要由于今年欧洲光伏市场需求大幅增长,拉动公司收入增长。公司预计Q3组件出货量为9-10GW, 全年出货35-40GW。 全球光伏组件需求旺盛,厂商大幅调升22-23年光伏组件出货预期随着俄乌战争持续僵持不下,欧洲天然气来源减少,欧洲电价因此大幅上升。加上欧盟委员会推出RepowerEU 计划及欧盟太阳能战略,计划安装更多屋顶光伏和储能等措施,导致欧洲光伏装机量大幅提升。隆基绿能总经理李振国先生指出光伏需求超预期, 市场原本认为22/23年光伏装机量为250/350GW, 但现在很有可能接近300/400GW。另外天合光能预期22年新增装机约280-300GW, 23年达380-400GW,远超市场预期。因此,我们认为公司继续受惠于光伏产业大幅增长的需求。 公司坚持走高效N 型TOPCon 路线电池,其技术领先同行随着光伏电池技术路线正在从P 型转换成光电转换效率更高的N 型技术,N 型TOPCon 被认为是短期内最具经济性的电池技术。相比起N 型HJT 电池来说,N 型TOPCon 电池技术能利用现有PERC 产线,因此电池单瓦生产成本较HJT 电池低。公司坚持专注走高效TOPCon 路线,TOPCon 产能因而大幅提升,早于2019年公司已经建成了TOPCon 电池产线,2020年的量产效率已达24.2%,拥有先发优势。随后,公司建成了8GW 合肥和8GW 海宁产线, 量产转换效率达24.8%。2022年底计划产能更达35GW,为全行业第一。从技术角度来看,公司的TOPCon 技术世界第一。公司自主研发的182N 型TOPCon 电池转换效率达到了25.7%,并经中国计量科学院第三方测试认证,创造了最高TOPCon 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公司预期,下半年投产的TOPCon 二期产线将会生产量产转换效率达25%的TOPCon 电池,将持续领先同行。因此,我们预期公司生产的电池能为客户带来全行业最低的光伏度电成本,公司组件市占率由2021年的大约13%上升至2024年的18%,趋向20-25%的市占率目标。 补齐硅片和电池片产能短板以抵抗成本波动影响下游组件厂商因上游硅片和电池片价格波动而打击了组件利润,因此组件厂商发展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垂直一体化策略能保障利润稳定。公司清楚知道自身硅片和电池产能不足,现时大力推动一体化战略。截止2021年底,公司的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为32.5/24/45GW,可见硅片和电池片产能相对短缺,一体化程度不足。公司为了解决硅片和电池片的短板,规划到今年年底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为60/55/65GW。随着公司的一体化程度上升,我们预计公司的毛利率波动性将会降低。 公司海外业务占比高,有望继续受惠于欧洲爆发式增长公司致力于扩大全球的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网络,以满足世界各地客户的需求,其中海外业务占比高。截至2022年二季度,公司产品和服务覆盖于超过160个国家。从收入区域结构看,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为74%,其中27%来自欧洲。我们预期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持续受能源价格上升和政策支持下,公司有望因海外市场业务占比高而大幅受惠于国外光伏爆发式增长。 估值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拥有电池技术和一体化优势,加上公司因海外业务占比高而大幅受惠于欧洲爆发式增长,我们预计公司的组件业务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市占率将会大幅提升,中短期内出货率保持第一。另外,公司一体化程度持续上升,我们预期公司的盈利稳定性将会上升,有利公司的长期发展。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3年的归母每股净利润分别为0.25元、0.61元,同比增长115%、147%,对应 2022/2023年 70.6/28.6x 市盈率(P/E)。由于公司的EPS 增长率远高于同行业公司,我们认为公司的估值应远高于同行股值,给予2023年公司35倍PE,并给予目标价 21.23元,给予“买入”评级。(现价截至 9月14日)
未署名
保隆科技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9-12 53.90 57.60 16.93% 54.60 1.30%
54.76 1.60%
详细
公司简介:TPMS龙头,加速驰入智能驾驶赛道上海保隆科技成立于1997年,起家于汽车气门嘴业务,之后顺应汽车发展趋势,不断扩张产品线,相继涉足车轮平衡块、排气管件、轻量化结构件,TPMS(胎压监测系统),以及传感器,ADAS(即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主要是视觉产品,毫米波雷达等),空气悬架等汽车智能化领域。 公司在上海、安徽甯国、安徽合肥、湖北武汉和美国、德国、波兰和匈牙利等地有生产基地戒研发、销售中心。主要客户包括全球主要的整车企业(如大众、奥迪、保时捷、宝马、奔驰、吉利、长城、奇瑞和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一级供应商(如佛吉亚、天纳休、博格华纳、马瑞利、延锋、麦格纳、大陆、休诺尔、采埃孚等)以及独立售后市场流通商(如DiscountTire、TireKingdom、ASCOT和伍尔特)。客户资源优异且分散,抗风险能力强。2017年公司于国内上交所IPO上市募资6.2亿人民币,2021年5月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资9.2亿元,投入新项目和新产品的研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的传统业务气门嘴、平衡块、排气管件、TPMS的市场占有率位于细分市场前列,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是目前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中TPMS规模已达到全球第三,年出货量超三千万支,气门嘴业务全球市占率第三。公司的新兴业务包括传感器、空气悬架、ADAS等智能驾驶相关零部件和液压轻量化结构件,是目前公司大力发展的核心方向,将是未来收入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未署名
上海机场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2-03-08 54.98 62.30 35.46% 53.08 -3.46%
53.53 -2.64%
详细
在疫情影响下,2021年中国境内机场运送旅客输送量达到9.07亿人次,比2020年增长了5.9%,恢复到了2019年的67.1%,即相对于2019年下滑32.9%。分市场来看,受春运政策和国内零星疫情反复的影响,国内航线的航空需求低点出现在2/8/11月,高点在3/4/5/7月,;而受民航局严控海外疫情输入,国际/地区航班量始终处于低谷,全年波动较小,相比2019年,月度的国际/地区航班量均下跌超90%,仅4/7月航班量同比2020年有小幅增长。 上海机场2021年全年完成旅客输送量为3221万人次,同比提高5.7%,略微弱于行业整体的5.9%,相比2019年则大幅下降57.7%。其中,国内线旅客输送量3053万人次,同比提高19.2%,相比2019年下降18.9%,国际及地区线旅客输送量167.9万人次,同比下降65.5%,相比2019年下降95.6%。丌过,受旺盛的货运需求拉动,公司2021实现年货邮输送量约399万吨,较20年同期增长8.1%,较19年同期增长9.7%。 相对于国内其他机场,上海浦东机场业绩更依赖国际航线以及免税业务租金等非航收入,因此国际客运大幅下降对机场业绩的冲击较大。公司于1月24日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1年亏损16.4亿元-17.8亿元人民币,对应单季亏损分别为4.36亿/3.04亿/5.1亿/3.9-5.4亿,预计全年免税收入接近5亿元,与2019年的接近50亿元相比缩水近九成。
未署名
万丰奥威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2-14 5.05 6.00 -- 5.11 1.19%
5.11 1.19%
详细
公司簡介經過近 20年的內生發展+外延收購,萬豐奧威形成了金屬材料輕量化應用汽車部件產業和通航飛機製造產業“雙引擎”驅動的發展格局,涵蓋 1)鋁合金輪轂,2)鎂合金汽車壓鑄件 3)高強度鋼衝壓件及其他金屬鑄件,4)達克羅環保塗覆,5)通用航空飛機,等五大業務部門板塊。公司在其各個細分子行業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投資概要: 原材料成本傳導壓力大,二三季度業績承壓因為疫情造成的低基數效應,2021年前三季度萬豐奧威的汽車金屬部件輕量化業務產銷量及銷售收入整體錄得增長。然而,由於主要原材料同比上漲幅度較大,以及因疫情船期緊張海運價格上漲影響,疊加客戶銷售價格與原材料價格聯動結算滯後及部分客戶尚未聯動因素影響,導致公司的成本同比上漲幅度遠高於收入增長幅度,影響整體盈利水準呈現下滑態勢。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5.8%,至85.2億元人民幣,營業總成本則同比增長 19.9%,最終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 2.4億元,同比大幅下挫 42%。 毛利率下滑明顯,四季度或有所改善公司汽車金屬部件輕量化業務主要原材料為鋁錠、鎂錠和鋼材,公司與大部分客戶的銷售價格會根據主要原材料的價格波動進行聯動,調價週期一般為月度、季度、半年度丌等。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 6個百分點,至 16%,已是十年來低谷,與國際鋁、鎂、鋼材大宗商品價格創出十年新高相對應。四季度該等商品的價格已較三季度的高位有所回落,預計公司的採購成本也會隨之下降,同時與下游客戶之間價格聯動結算滯後的影響也將有所減弱,毛利率水準預計將環比改善。 通航飛機國產化專案穩步推進,蓄勢待發2020年公司收購了全球領先的通航飛機製造商萬豐飛機工業 55%股權,正式進軍通用航空飛機製造,開啟業務“雙引擎”驅動發展模式,並於 21年 2月和 6月,成功引入兩大戰略投資者國資青島城投和北京航發基金,分別持股 35%和 10%。2021年上半年由於海外疫情原因,通航飛機製造業務部分訂單收入確認延後,影響了該分部業績。 公司目前的國內在手訂單生產計畫已經排到 2023年,新基地建設和新機型的引進整體有計劃推進,DA50已完成 TC 取證,將在青島投建年產 220架鑽石飛機專案(其中 120架 DA50、100架 HK36),後續將陸續引入 DA62、DA62MPP 機型。我們認為國內的通航市場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市場空間廣闊。海外疫情的短期影響並丌改變通航板塊的長期增長邏輯。 關注後續業績復蘇情況根據最新的財務資料,我們調整 21-23年 EPS 預測為 0.16/0.29/0.43(此前為0.37/0.46/0.61)元,以反映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影響,因此也調整公司目標價至 6元(此前為 7元),對應 2021/2022/2023年 37.1/20.4/13.8倍 P/E,2.4/2.2/2.0倍 P/B 估值,評級 “買入”。
未署名
三花智控 机械行业 2021-11-24 23.70 28.44 12.19% 24.93 3.40%
26.40 11.39%
详细
三花智控是全球最大的制冷控制元器件制造商,聚焦以热泵技术为核心的热管理业务,布局了家用、商用空调以及汽车热管理领域,并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的空调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电磁阀、微通道换热器、车用电子膨胀阀、新能源车热管理集成元件、Omega泵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截止阀、车用热力膨胀阀、储液器等市占率处于全球领先。 下游需求持续向好,唯原材料涨价影响毛利率小幅下滑近年来公司下游行业需求向好,带动公司收入实现了持续的稳步快速增长。根据公司披露的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三花智控的营业收入达到117.20亿元,同比+36.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3亿元,同比+18.4%;扣非归母净利润11.66亿元,同比+21.87%。其中,单三季度营收40.46亿元,同比+23.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9亿元,同比+4.57%;扣非归母净利润4.47亿元,同比+19.12%。 分部业务斱面,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收入为28.2亿元,同比+7.6%,净利润3.3亿元,同比-10.8%;新能源业务持续高景气,带动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收入12.2亿元,同比+88%,净利润1.4亿元,同比+67.2%。 从盈利能力斱面来看,由于2021年大宗原材料铜和铝的价格持续上涨,下游客户调价滞后,公司毛利率水准受到一定负面影响。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为27.16%,同比-1.5ppts。其中,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27.46%,同比-2.68ppts,环比上升0.64ppts。 成本压力下,公司期间费用控制良好,第三季度的期间费用率为14.02%,同比-1.69pp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24%、5.24%、4.12%、-0.58%,同比变动+1.16、-0.39、+0.27和-2.72ppts;净利率为11.75%,同比-2.2ppts,环比上升0.67ppts。研发费用上升是因为研发人员薪酬等增加,财务费用下降主因利息收入等增加,销售费用上升主要是海运费等增加。负面因素逐渐消散,四季度起盈利水准有望回暖根据行业资料,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家用空调生产 1.20亿台,同比+8%,反映行业需求因下游补库存已经恢复同比正增长,预计四季度将保持增长。随着高端家电的普及应用,商用制冷业务的快速推进(2025年营收目标为 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30%以上),公司的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未来有望取得较高增长。 另一斱面,年底汽车销售旺季来临,叠加晶片短缺逐步改善 ,将推动公司四季度汽零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公司预计 2021年全年汽零板块将实现营收 50亿元。同时公司主要客户中特斯拉、比亚迪等企业整车产能的扩张,将支援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 成本斱面,四季度大宗原材料的价格有所回落,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将得到修复。 投资建议: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洗碗机等高端家电,商用冷链物流均是符合未来社会发展斱向的优质赛道,三花智控是制冷零部件的龙头,双轮驱动格局清晰。考虑到原材料涨价及海运费涨价的负面影响,我们调整公司 2021/2022年的每股盈利分别为 0.51/0.70元人民币(原为 0.58/0.70元),并引入 2023年每股盈利预测(0.85元),同比增长 25%/38%/21%,给予目标价至 28.8人民币元对应2021/2022/2023年 57/41/34倍预计市盈率,买入评级。(现价截至 11月 17日)风险新业务推进进度体低于预期电动车销量丌及预期宏观经济倒退影响产品需求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戒产品价格急剧下滑
未署名
春秋航空 航空运输行业 2021-10-05 56.10 66.70 22.12% 63.63 13.42%
63.63 13.42%
详细
二季度成功扭亏,FY21H实现盈利2021上半年,春秋航空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人民币,同比+34.8%;归母净利润0.1亿元,去年为亏损4.1亿,虽未恢复至疫情冲击前的水平,但已成功实现盈利,好于行业水平,显示了较强的韧性;其中,第一和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5和2.95亿元,对应营业收入分别为22.23和32.31亿元,分别同比-6.75%和+94.48%,为2019年同期收入的六成和九成左右。一季度主要是受到春节“就地过年”政策和石家庄等地零星疫情的拖累,二季度国内疫情得到很好控制,叠加小长假航空出行需求反弹,带动公司业绩显著修复。 国内线客座率加速反弹上半年公司客座率录得83.26%,同比提高9.4个百分点,但相较2019年同期仍有8个百分点的差距。分区域来看,国内线、国际线、地区线分别为83.52%、50.23%、67.45%,同比分别上升9.2个百分点,下降21.9个百分点,上升3.56个百分点。二季度国内航空业经营情况环比提升明显,国内线客座率达到88.4%,客公里收益较一季度大幅提升12.2%。受民航局严控政策影响,国际与地区线景气度仍未好转。 成本控制得力作为低成本航空龙头,春秋航空在成本控制上依然出色,上半年公司的单位营业成本为0.26元/人公里,同比下降11.16%,较19年同期下降11.48%,其中,由于航油价格上涨,单位航油成本0.0737元/人公里,同比升11.4%;单位非油营业成本0.19元/人公里,同比下降17.65%,较19年同期下降6.02%,抵消了燃油上涨的压力。 此外,受业务量回升和新签补贴协议的利好影响,上半年公司收到的航线补贴大幅上涨,带动其他收益达6.08亿元,同比上升84%戒2.8亿元。 机队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随着国内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公司持续渗透优化国内航线网络,2021年夏秋航季开始,公司新增19条航线、7个航点,并加密了23条国内航线,使得飞机日利用率小时同比上升26.7%。截至2021上半年,公司A320系列机队规模共计108架,较2020年末新增6架,机队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其中8架为A321neo新机型,预计单机单位成本较A320neo机型低12-13%,机队结构进一步优化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作为主枢纽基地占据公司最大运力,2021年上半年以上海两场为出发地戒目的地的航线起降架次占公司总起降架次约38.6%,运送旅客人次占上海两场旅客吞吐量合计比例约为13.8%,市场份额较2020年提升0.7个百分点。此外,2021年上半年,公司在石家庄机场和扬州机场运送旅客人次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兰州机场、宁波机场、揭阳机场和渖阳机场运送旅客人次市场份额也快速上升至第二。“十四五”期间,公司枢纽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发展。 看好未来成长空间根据亚太航空中心统计,2021年至今,我国低成本航空占国内航线市场份额为9.0%,远低于东盟国家的56%,欧洲的50%,美国的32%。低成本航空公司无论从数量还是市场份额来看仍然较少,但市场需求向结构化、差异化转变的趋势刚性不可逆。随着疫情逐渐恢复,我国大众化航空出行需求将日益旺盛,多层次的航空出行需求不断扩张,未来低成本航空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估值与投资建议公司业绩反弹好于行业,凸显较强的经营韧性,未来低成本航空的经营模式有望不断下沉大众化航空出行市场,公司竞争力将受益于此前的快速扩张。根据最新的财务预测,我们调整公司2021年净利润预测,并引入2022/2023年净利润预测,对应EPS为0.73/2.22/2.98元,上调公司目标价至66.7元,对应2021/2022/2023年92/30/22倍PE,4.1/3.7/3.3倍PB估值,维持“买入”评级。 (现价截至9月29日)
未署名
上汽集团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9-20 20.45 24.88 82.40% 21.33 6.12%
23.85 16.63%
详细
上半年净利增59%2021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实现收入3660.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9%;归母净利润为133.14亿元,同比增59%;扣非归母净利润118.54亿元,同比增65.2%。分季度,Q1/Q2的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8.5%和下降0.5%至1890.9亿元和177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68.47亿元和64.67亿元,同比升511%和降11%。同比数据季度波动较大主要是去年疫情造成的基数差异较大所致,与2019年同期相比,则分别下降17%和增长17%。环比数据上,Q2环比Q1下滑主要是受到原材料涨价和芯片供应紧张拖累。 整体毛利率回升上半年毛利率录得11.44%,同比提升1.19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10.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净利率则为5.34%,同比增加1.34个百分点。分季度看,Q1/Q2毛利率分别为11.1%和11.8%,同比分别增加0.22/1.92个百分点,反映芯片供应紧张下高单价车型优先出货带来的毛利提振效应。前两季净利率分别为5.17%和5.53%,分别同比增加3.75/0.02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则分别下降0.43和增长1.25个百分点。此外,公司进一步增加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等技术的研发投入,导致Q2费用率环比增加也是净利润环比下滑原因之一。 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85亿元,同比下降94.6%,主要因子公司上汽财务发行ABS导致金融板块经营现金流同比减少314.55亿元。同期公司制造板块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145.41亿元,同比增加36.82亿元,增幅达33.9%。 新能源车及出口表现亮眼芯片供应受限下,上半年公司的整车批发销量为229.7万辆,同比增加12.1%,但终端零售销量达到294.5万辆,同比增加29.7%,渠道库存持续下降;其中,乘用车零售242.3万辆,同比增加30.8%,商用车零售52.2万辆,同比增加25.2%。公司新能源车销售超过2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00%,增速是市场的2倍,并继续在国内领跑;出口及海外销售约26万辆,销量同比接近翻番,整车出口继续排名国内行业第一。自主品牉占公司海外销量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MG品牉海外零售超过13万辆,同比翻番,上汽大通海外销量近2.2万辆,同比增长281%,自主品牉在海外的网点已近1200家。
未署名
华域汽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9-10 24.33 26.40 50.17% 26.38 8.43%
30.49 25.32%
详细
上半年业绩反弹华域汽车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总收入666.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4.22%,实现归母净利27.3亿元,同比弹108.95%,扣非归母净利21.56亿元,同比弹141.28%。业绩好于市场预期,主要因为去年同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基数较低以及公司抓住高端品牌和自主品牌优质客户增量机会。对比2019年同期,三者仍分别下降5.6%/18.8%/23.2%。 公司五大业务板块,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的分部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4.8%/29.68%/14.19%/39.29%/31.29% , 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0%/7.4%/18%/4.3%/0.45%。从纯利构成上看,内外饰件/金属成型和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的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72.6%/29.68%/14.19%/39.29%/31.29%,占比为49%/6.8%/40%/2.4%/1.2%,内外饰和功能件目前仍是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 毛利率同比提升2021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14.59%,2020/2019年同期分别为13.28%/14.68%,剔除去年疫情因素,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分季度看,Q1/Q2的毛利率分别为14.9%/14.26%,Q2环比略有下降主要因为芯片供应紧张及原材料涨价影响。净利率5.14%,同比增加2.06个百分点,但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1.06个百分点。公司主要客户上汽集团近年来因燃油车增速放缓的影响,而电动化布局滞后,销量承压,对公司的零部件业务的盈利性也造成一定的拖累。为了把握汽车产业未来变革趋势,公司注重研发能力的提升,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率为4.41%,同比提升0.31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提高了0.83个百分点。 中性化战略继续推进,新业务布局加速发展旨在降低客户集中度的中性化战略继续推进,公司的汽车内饰、座椅、安全气囊、前后副车架等业务获得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以及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新一代相关车型的部分配套定点;汽车内饰、座椅、照明、尾门等业务实现对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能源汽车品牌相关车型的部分配套供货。2021上半年,公司营收构成中,非上汽集团占比由2020年的46.1%提升至2021H1的48%。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等的丌断发展,公司在新兴业务斱面也在加速发展:在智能座舱领域,子公司延锋已完成基于高算力平台的多类主流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开发和匹配工作,将为上汽系自主品牌车型提供配套;部分智能座舱零部件已经为上汽系车企、吉利、特斯拉配套。 在智能驾驶领域,自主研发的4D 成像毫米波雷达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77GHz 前向毫米波雷达取得了定点项目的突破,华域视觉的DLP 数字大灯已获量产。 在智能动力斱面,公司半年报首次披露新能源产品销量,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丌断改进驱动电机扁线、圆线等工艺,确保对上汽乘用车、德国大众MEB 等纯电动汽车平台驱动电机的供货,公司上半年驱动电机/驱动系统分别销售 9.79万/3万套。 整体来说,公司的目标是继续通过扩大优质客户市场和海外市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争取实现全年1420亿元的营收目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有望继续通过优化客户结构,和拓展产品布局,来实现稳健复苏。我们预估2021/2022/2023年的每股盈利分别为2.06/2.42/2.78元人民币,目标价27.5人民币元(此前为26元)对应2021/2022/2023年各13.4/11.3/9.9倍预计市盈率,1.54/1.42/1.32倍预计市净率,将评级由中性上调至增持。(现价截至9月6日)
未署名
上海机场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1-08-26 39.00 56.30 22.42% 46.74 19.85%
54.16 38.87%
详细
公司發布 2021年 7月運營數據,飛機起降架次同比增長 14.64%,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 25.11%,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 14.88%;環比分別-0.34%/+3.38%/-1.85%.2021年前七個月累計數據來看,飛機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分別較 2020年同 期 增 長 32.8%/44.7%/22.9% , 較 2019年 前 七 個 月 累 計 運 營 數 據 分 別 -25.9%/-51.3%/+23.4%。 分區域來看,2021年初,受“就地過年”政策影響,上海機場的國內航綫客運量同比下滑較大,但隨著國內疫苗加速接種,國內疫情控制趨于穩定,再加上清明小長假、五一假期出游熱情高漲,自三月開始,上海機場的國內航空運營數據(飛機架次和旅客吞吐量)持續爆發式反彈,已經超過 2019年同期數據,較 2020年同比增速高達三位數。六月起隨著基數抬升,同比增速收窄至兩位數,其中飛機架次較 2019年同期水平增長約一成左右。國內航綫前七月累計飛機起降架次 /旅客吞吐量分別同比增長72%/93%,較 2019年+4.8%/-5.3%。 八月以來,由于部分城市爆發零星二代疫情,國內航空客運市場在經歷强勁反彈後,丌得丌提前結束暑運。目前,國內整體計劃運力爲 2019年同期的 67.2%。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國內航空客運市場能否再次觸底反彈,實現十一黃金周乃至年底春節旺季行情的關鍵。 國際及地區航綫則受累于嚴控國門、防疫情輸入的政策管控下,繼續承壓。雖然同比數據(飛機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已經轉正,但國際航綫的飛機架次僅僅相當于 2019年的四成左右,地區航綫只有大約五成。且由于各航空公司嚴格控制客座率,國際航綫的旅客吞吐量丌及 2019年疫情前的 3%,地區航綫僅恢復到 13-17%左右。我們認爲,民航局“五個一”政策仍未放開,短期內抗疫政策放鬆的可能性丌大,上海機場的業績彈性主要由國內市場的恢復情况决定。 定向增發完成整體上市上海機場 6月發布公告擬增發收購虹橋機場,物流公司、浦東第四跑道,解决同業競爭問題,購買對價尚未確定。虹橋機場目前擁有兩個航站樓及兩條跑道,2020年底的所有者權益爲 79億元人民幣,2019年淨利潤爲 5.1億元,2020年因疫情虧損 2.3億。 虹橋以國內航綫爲主,資産注入後將有助于上市公司在浦東、虹橋兩個機場優化配置航空資源,提高運營效率以及區域內流量彙集能力,更好的輻射長三角經濟帶微软雅黑微软雅黑 物流公司 2020年底的所有者權益爲 19.3億元,2019年淨利潤爲 6.0億元,2020年淨利潤爲 5.7億元,盈利能力較優異。物流公司圍繞上海機場開展貨運業務,與上海兩場具有較强的協同效益,注入後有利于公司對標世界一流建立航空貨運體系,優化貨運布局,提高口岸通關效率,打造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 2021年會計準則調整後,經營租賃進表大幅抬高了公司的資産負債率(公司向控股股東租賃跑道、航站樓等資産),浦東第四跑道的注入將减少公司的租賃成本,改善資産負債狀況,提升業績水平。 投資建議我們認爲隨著疫苗的進步,雖然仍會遇到遭遇挑戰和波折,復蘇之路的曙光已經清晰,被疫情拖累的機場已經渡過最黑暗時期,未來公司的業績向上彈性大于向下。另外由于增發資産注入尚未完成,暫丌考慮相關影響。我們下調上海機場 2021/2022年的每股 EBITDA 預測值,幷引入 2023年預測,相應的向下調整目標價至人民幣 56.3元(原为 81元),分別對應 75.6/25.8/16倍的估值倍數,“買入”評級。(現價截至 8月 23日)
未署名
中国汽研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02 17.15 18.68 -- 21.25 23.91%
21.25 23.91%
详细
微软雅黑微软雅黑 去年多賺近兩成,一季度業績創歷史同期新高中國汽研 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 34.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24.1%,實現歸母淨利潤5.6億元,同比增長 19.6%,扣非歸母淨利潤 4.9億元,同比增長 15.2%。每股收益0.57元,每股分紅 0.3元,分紅派息率 53%營業收入增長原因主要有:一、受排放標準升級轉換影響,國六車型和發動機集中申報,國五排放標準進口平行車加緊去庫存,檢測業務量提升,技術服務及裝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21.9%至 18.0億元;二、新基建機遇下,工程車、環衛車需求增大,公司的專用汽車及改裝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26.9%至 13.9億元;三、軌道交通零部件業務産品結構升級帶動分部收入同比增長 56.70%至 0.85億。 去年的營業成本同比增長 23.4%,主要原因一方面隨收入增加,成本也相應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風洞中心、智能網聯試驗道項目轉固,折舊成本增加所致。2020年公司的整體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爲 30.7%,17.1%,同比提升 0.4、0.1個百分點,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2021年第一季度盈利創同期歷史新高,營業收入及歸母淨利潤分別爲 8.4億、1.2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爲 1.1億,同比增速分別爲 70.8%、90.8%和 90.9%,對比 2019年同期,增速也分別爲 67.6%、25%、26%。 業績同比高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基數低;二是行業整體形勢向好,宏觀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工程車、商用車、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公司産能釋放帶動業務量顯著提升。其中,技術服務及裝備業務實現收入 3.96億元,同比增長48.23%;裝備製造業務實現收入 4.44億元,同比增長 97.78%。由于高附加值産品和服務業務量提升,利潤隨業務規模擴大同步提高。2021年一季度毛利率 28.2%,同比下降 1.2個百分點,主要是風洞中心、智能網聯試驗道項目轉固導致折舊成本增加所致。2021年,公司經營目標爲:營業收入 38.0億元,利潤總額 7.1億元,分別同比增加 11%和 6%微软雅黑微软雅黑 前瞻布局智能網聯電動領域助力未來業績騰飛公司成立了新能源汽車中心、智能網聯中心、數據中心,與華爲、奇虎 360、博拉網絡等科技型企業合作,科技化程度持續提升。公司新的汽車風洞已經全面投産,首個國家級氫能檢測中心正開工建設,預計 2022年投産;華北中心完成了檢測業務戰略規劃,搭建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技術研發和測試評價能力,目前推出了智慧健康座艙認證、低風阻汽車等特色自願性認證項目,以及新能源電驅動認證規則;華東中心推動整合蘇州、玉環一體化發展,轉型升級零部件檢測能力;華南中心獲取非道路資質授權,著力開拓新領域業務。重點開拓新基建領域,開展路側融合感知系統、雲控數據平臺産品研發,初步完成部分城市的戰略布局和國家車聯網先導區示範道路建設,進一步完善戰略布局和資源整合。 未來汽車行業整體减速前行、存量競爭,新能源車和智能化應用快速發展的預期下,車廠加快推出更具智能化網聯化競爭力的新車,將帶動中國汽車技術服務行業的快速成長,公司的高附加值業務有望迎來快速增長期。 投資建議中國汽研的國企改革持續推進,股權激勵方案推出後,激勵機制明顯改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升,如前瞻性布局智能網聯電動領域。考慮到公司的汽車技術服務業務具備較高的壟斷壁壘和較好的逆周期性,和新産能投産帶來的業績拐點,我們給予目標價爲人民幣 19.05元,對應 2021/2022/2023年各 28.6/23/19.5倍估值倍數,增持評級。 (現價截至 7月 28日)
未署名
万丰奥威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6-21 5.56 6.89 7.82% 5.94 5.13%
5.84 5.04%
详细
疫情影响20年业绩2020年万丰奥威实现销售收入106.99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同期追溯调整后下降15.3%;股东应占溢利爲5.66亿元,较上年同期追溯调整后下降36.83%。每股基本盈利爲0.273元,拟派末期股息每股0.1元,加上中期息0.2元,全年派息率约110%。2020年4月公司收购万丰飞机工业有限公司55%股权,形成汽车金属轻量化零部件産业和通航飞机制造産业“双引擎”格局,同时对历史报表进行了追溯调整。 业绩下滑的原因是主业汽车金属轻量化産业受到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外部环境负面影响较大,根据测算,该分部毛利润大约同比下降了23%左右;而另一主业通航飞机制造産业也一定程度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外飞机订单验收交货和收入确认延迟。公司根据疫情情况调整産能,加速授权转让进度,于国内飞机制造工厂大批量生産和销售,减少国外交货延迟的负面影响,再加上産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等因素,飞机制造産业实现了3.4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8%,超出首年业绩承诺约14%。 因新会计准则将原归集于销售费用的运输费,调整至履约成本,销售费用率同比(调整后)减少0.68个百分点至1.9%;因汇兑损失增加3500万,以及利息收入减少/利息费用增加共1600万,财务费用率上升0.79个百分点至2.52%,除此之外,疫情停工带来的收入下降导致摊销的成本费用率有所上升,最终净利率录得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约7.15%。 一季度盈利同比大增近四成,不过原材料上涨仍是短期隐忧2021年一季度,万丰奥威录得销售收入27.56亿元,同比上升15.6%,归属于股东净利润爲1.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24%。受益于股份回购,一季度公司ROE 同比/环比上升1.58/0.17个百分点,至3.1%,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一季度毛利率19.35%,较去年同期下降3.15个百分点,我们预计除了会计准则变动影响,一季度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是部分原因。一季度铝锭价格同比涨幅超50%,较去年年底上升6.5%,截至5月31日,铝锭价格较去年年底上涨约15%。通过与客户签订价格联动机制,公司已将90%以上的原材料上涨成本主动转嫁,丌过短期内铝价急速上涨仍将对公司産品毛利率産生一定负面影响。期内费用控制良好,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回升至7.47%。 镁合金业务及通用航空飞机业务是未来主要看点逐渐严格的环保政策和能耗法规,将车企提升轻量化部件占比推向必然。2020年 10月,工信部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綫图 2.0》,进一步确认了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斱向,幷提出了面向 2035年我国汽车産业的发展目标。经过 20多年轻量化技术的积累,万丰奥威现已拥有成熟的“镁合金-铝合金-高强度钢”的汽车金属材料轻量化解决斱案,正在爲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赋能。公司已经与特斯拉、蔚来、小鹏、比亚迪等车企展开合作,未来有望继续扩大配套産品,进一步提升单车配套价值。 通用航空斱面,国内通航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空间广阔。2020年,子公司万丰飞机在国内的教练机业务首年就实现量産量销,主要客户包括广汉飞院、民航大学、吉林福航、四川龙浩、中国飞龙、华夏云翼等知名航校,2021年的在手订单也已满负荷,订单排到2022年,市场占比将近七成。与此同时,前期万丰飞机引入一家国资背景企业青岛万盛城丰,作爲战略投资者,有助于加速国内市场的开拓。 估值与投资建议公司在铝合金轮毂等主业上积累深厚,技术优势显著,有望继续夯实龙头地位;镁合金和通用航空业务空间广阔,産品升级和多品类布局带来较大弹性空间,助力长期稳定高增长。我们预计公司轮毂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看好公司镁合金业务及通用航空飞机産业将爲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预计公司21-23年EPS 爲0.37/0.46/0.61元,给予公司目标价7元,对应2021/2022/2023年19.1/15.2/11.5倍PE 估值,首予“买入”评级。(现价截至6月16日)
未署名
拓普集团 机械行业 2021-06-10 38.18 45.88 -- 43.77 14.64%
43.77 14.64%
详细
微软雅黑微软雅黑 去年業績逆勢增長近四成,FY21Q1業績高增 116%2020年全年,拓普集團共實現營業收入 65.1億元,同比增長 21.5%;歸母淨利潤 6.3億元,同比增長 37.7%;每股收益 0.60元,每股派息 0.172元,派息率 28.7%。儘管2020年上半年行業受疫情衝擊,公司收入逆勢增長,明顯好于行業水平,主要因爲公司近年來積極向新能源車輕量化底盤及汽車電子領域,轉型效果逐步顯現,來自于特斯拉國産化項目帶來的增量貢獻明顯,以及上年同期處于轉型期帶來相對較低的基數。其中减震器、內飾、底盤、汽車電子分別增長 9.3%、34.8%、27.0%、39.6%,至25.6億、22.2億、13.3億、1.8億元。 2021年一季度,受益于行業强勢反彈和特斯拉車型持續放量,拓普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4.26億元,同比增長 100.8%,歸母利潤 2.46億元,同比增長 116.4%,淨利位于此前公司業績預告區間(2.2-2.6億元)的上限。 會計準則調整及原材料上漲令毛利率波動公司 2020年毛利率錄得 22.7%,同比下降 3.6個百分點,主要是新會計準則下將與銷售商品相關的運輸費和倉儲費 1.97億元計入營業成本,影響毛利率下滑 3.14個百分點,如果剔除該因素,實際毛利率下降 0.58個百分點,至 25.7%。 2021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 21.9%,同比下降 5.4個百點,我們預計除了會計準則變動影響,一季度原材料價格上漲也是部分原因。我們預計,隨著新産能繼續爬坡,毛利率水平將同比改善。 同理,2020年和 2021年一季度的期間費用率也因 1)記帳因素 2)營收的高增長帶動了費用率的攤薄,而分別同比下降 3.96和 7.3個百分點。最終,公司的淨利潤率分別同比上升 1.1個和 0.81個百分點。 下游車企放量以及 Tier0.5級戰略打開成長空間近年來,公司在原有减震器和內飾功能件業務的基礎上,積極布局了輕量化底盤系統模塊以及汽車電子業務作爲未來“2+3”戰略發展項目,以順應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和輕量化發展趨勢。 憑藉其出色的整車同步研發能力和戰略性的前瞻布局等綜合因素,以及提前綁定强勢下游客戶,公司開始步入訂單收穫期,持續穩定地擴大市場份額。公司率先推行的Tier0.5級戰略取得示範性成功,單車配套金額較高。新接訂單較以前年份有大幅增加,爲公司未來高速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微软雅黑微软雅黑 爲滿足訂單需求,公司加速推進湘潭基地、寧波杭州灣新區二期、三期基地和寧波鄞州區生産基地的建設,2021年將完成 1500畝在建工廠建設,幷啓動下一個 1500畝工業園規劃。 此外,2020年公司依托前期在汽車電子業務 IBS 刹車系統過程中對電控和相關精密製造能力的技術同源性,延伸至新能源熱管理業務。目前已經成功研發熱泵空調、電子膨脹閥、電子水閥、電子水泵、氣液分離器等産品,後期有望成爲新能源熱管理領域整體斱案供應商 ,整體單車配套價值量高達 6000-9000元。我們預計公司將持續受益于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趨勢,步入快速成長階段。 估值與投資建議公司預計 2021年營收達 120億元,淨利潤 12-15億元,相當于分別同比增長84%和 90-140%。根據最新的財務預測,我們調整公司 2021/2022/2023年淨利潤預測爲 12.86/15.72/21.17億元,對應 EPS 爲 1.17/1.43/1.92元,我們看好公司輕量化業務和汽車電子的發展前景,上調公司目標價至 46.1元,對應2021/2022/2023年 40/32/24倍 PE,4.7/4.2/3.7倍 PB 估值,“買入”評級。
未署名
威孚高科 机械行业 2021-05-31 22.30 -- -- 23.46 5.20%
23.46 5.20%
详细
首季业绩亮眼,大幅增长超五成于2021年第一季度期内,威孚高科实现收入47亿元,同比+69.6%;归母净利润8.62亿元,同比+56.7%,扣非归母净利润9.3亿元,同比+88%。单季收入和扣费净利创历史新高。亮眼的业绩表现主要受益于商用车市场高景气度延续和去年同期疫情造成的低基数。根据中汽协数据,20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重卡销量分别同比大增76.6%与93.9%,推动其联营公司博世汽柴与中联电子业绩录得强劲增幅,因此贡献投资收益5.1亿元,同比+70.2%,。 毛利率略有下滑,费用控制优良期内毛利率爲17.98%,同比下降0.83个百分点,环比减少4.7个百分点,主要因爲低毛利率的后处理业务收入占比提升以及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提升所致。公司费用控制良好,期间费用率实现6.7%,同比减少2.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6.5个百分点,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6pct/-1.7pct/-0.2个百分点。公司资産负债表强大,带息债务/全部投入资本仅3.73%,同时手握充沛资金,1季度末现金及等价物等流动资産106.2亿元,较20年末增加3.3%。 股权激励方案彰显公司信心,促进长期发展去年10月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602名激励对象授予1959.6万股限制性股票,约占本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总股数的1.942%。授予价格15.48元/股,相对最新收盘价折价约35%,激励效果显著。解锁条件要求2021/2022/2023年自营利润不低于8.45/8.92/9.58亿,2021-2023年净资産收益率不低于10%,且现金分红不低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50%。我们认爲,此次激励计划的公布反映了管理层对未来自营业务的发展前景抱有信心,业绩能见度提高,同时有利于凝聚公司管理层与核心技术人员,绑定利益,激发经营活力,进一步巩固行业竞争力,爲公司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下半年排放标准升级将有助抬升盈利能力,新业务布局带来增长新动力2021年7月1日重卡将全面执行国六排放标准升级,非道路柴油机械预计2022年底实施国四排放标准。目前已有部分城市鼓励淘汰国四柴油车。碳达峰将倒逼内燃机行业在节能减排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升级,利好威孚高科这样的柴油发动机核心部件龙头,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抬升。 近年来公司积极通过外延幷购,布局以氢燃料电池、智能网联爲两大主战略方向的新业务,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来看,均取得较快的发展。公司的智能座椅已获取部分主流车企项目,进入小批供货阶段。2020年公司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实现销售收入7739.7万元。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