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11-05
|
5.61
|
--
|
--
|
6.05
|
7.84% |
|
6.48
|
15.51% |
-- |
详细
公司 2024Q1-Q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2%。 2024Q1-Q3公司实现营收 54.9亿元(同比+12.2%) , 归母净利润 3.5亿元(同比-11.8%) , 扣非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5.6%) 。 2024Q3公司营业收入 19.1亿元(同比+2.1%, 环比+1.8%) , 归母净利润 1.04亿元(同比-37.9%, 环比-15.8%) , 扣非归母净利润 1.0亿元(同比-29.6%, 环比-17.5%) 。 面对内外部压力, 产销量稳步提升。 今年前三季度, 公司铝挤压材及零部件销量 19.01万吨, 同比增长 4.17%。 减利因素主要是: ①今年以来汽车铝挤压材存在降价压力, 加工费有所变化; ②亚通科技生产事故, 影响公司产销,虽然公司在上半年恢复生产, 但是受事故影响的铸棒产线没有恢复, 公司外采铝棒增加了成本; ③公司发行的可转债计提利息费用导致财务费用增加。展望后市, 公司在青海民和的低碳铝棒项目进展顺利, 按照时间表 2024年底建成投产, 公司原材料成本将下降, 并且实现产品降碳。 另外公司于去年 3季度施行的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限售期满, 以 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 4.15亿元为基数, 2023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 5.39亿元, 超过 20%增速, 满足限售条件解除限售。 第二个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是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在 2022年基础上增长 40%, 以此测算大概在 5.8亿元。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铝价大幅波动风险, 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 维持 “优于大市” 评级。 假设 2024/2025/2026年铝锭现货年均价 19500元/吨, 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 78.5/91.1/105.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71/5.87/7.70亿元(前值 5.66/7.28/8.98亿元) , 同比增速-16.7/24.5/31.3%, 摊薄 EPS分别为 0.38/0.47/0.62元, 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4.8/11.9/9.1X。 亚太科技作为汽车铝挤压材领先的供应商, 凭借技术、 客户等方面优势, 将显著受益于汽车轻量化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 借助底盘车身件放量和新能源车铝挤压材零部件深加工业务, 公司成长空间更加广阔, 维持“优于大市” 评级。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08-21
|
4.95
|
--
|
--
|
5.10
|
-0.20% |
|
6.28
|
26.87%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77亿元,同比增长18.45%;实现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7.38%。Q2公司实现营收18.79亿元,同比增长22.8%,环比增长10.6%;实现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滑0.73%,环比增长1.33%。 产品结构:铝材销量继续稳健增长。2024H1公司实现铝挤压材及零部件产品销量合计12.53万吨,同比增长11.75%;其中:热管理系统铝材实现营收14.86亿,同比增加21.42%,毛利率13.23%,减少2.11pct;底盘安全系统铝材实现营业收入10.87亿元,同比增长10.56%,毛利率为11.11%,同比减少2.37pct;汽车零部件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11.69%,毛利率为15.14%,同比减少0.83pct;航空及其他铝材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107.25%,毛利率为16.70%,同比减少9.07pct。 业绩拆分:单吨毛利下滑,财务费用增加,业绩承压。2024年H1年公司实现毛利4.61亿元,测算单吨毛利为3679元/吨,较23H1单吨毛利3893元下降214元/吨,较23全年下降308元/吨。费用端,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为0.2/0.8/0.1亿元,同比分别增加4.40%/8.50%/192.21%,财务费用增加系本期可转债利息费用增加及存款利息收入减少等综合所致,其他整体维持稳定。 安全事故对经营影响已充分体现,后续影响基本消除。发生事故的子公司亚通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0亿元、同比变动-7.30%,实现净利润8,817.32万元、同比变动-39.33%,下滑较为明显,一方面是由于事故停产产能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对部分订单交付产生压力造成订单流失;公司目前已全面复产,事故对后续订单的影响基本消除,订单交付将恢复正常。此外,事故导致的资产损失部分,公司已于“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计入1179.90万元、“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计入51.60万元,同时该部分在保险赔付范围内,直接损失亦有限。 产能建设稳步推进,项目基建基本完成。公司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建设进度达100.7%。子公司亚通科技投资建设年产1200万件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等三个项目,截至报告期末,该等项目主体厂房的基建已完成 投资建议:公司是铝挤压材龙头企业,一方面公司传统铝材业务有望在产能扩充下的继续实现量增;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业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从而带动盈利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17、7.10、8.21亿元,对应8月19日股价的PE分别为10/9/8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04-25
|
5.82
|
--
|
--
|
6.63
|
8.16% |
|
6.29
|
8.08%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71.1亿元,同比增长5.67%;实现归母净利润5.65亿元,同比减少16.38%;扣非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29.47%。2024Q1,公司实现营收16.99亿元,同比增长14.02%,环比23Q4下降23.44%;归母净利1.22亿元,同比增长17.07%,环比23Q4下降27.38%,扣非净利1.17亿元,同比增长23.09%,环比23Q4下降34.96%。 产品结构:传统铝材销量稳步提升,零部件业务高速发展。2023年公司实现铝挤压材及零部件产品销量26.66万吨,同比增长10.51%。其中:热管理系统铝材实现营收29.86亿,同比减少2.67%,毛利率14.85%,减少0.31pct;底盘安全系统铝材实现营业收入22.95亿元,同比增长14.84%,毛利率为13.11%,同比增长0.56pct;汽车零部件实现营业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168.79%,毛利率为28.24%,同比增长10.62pct。 2023年业绩拆分:销量增长带动业绩稳健提升。2023年公司实现毛利10.63亿元,单吨毛利3987元,同比增加近80元/吨,整体维持稳定;费用端,2023年公司管理/销售/研发/费用分别为1.53/0.4/2.48亿元,同比分别变化-28.38%/56.46%/9.91%,整体维持稳定。公司归母净利下降主要是由于22年存在近3亿元的一次性资产处置收益;而扣非净利上升则主要是由于销量增长带动的毛利提升。 2024年Q1业绩超预期,彰显公司韧性:公司由于爆炸事故的影响,停产了接近一个月,但公司仍实现盈利和营收的双双增长。我们认为公司取得超预期的表现主要来自几方面:1、尽管停产一个月,但爆炸事故影响有限,因此同比来看,传统铝材的销量或维持稳定;2、增量利润主要来自零部件业务,公司23Q1零部件业务尚没有实现达产,利润贡献不足,因此24Q1零部件业务或贡献了主要增量利润;3、本次爆炸产生的实际损失尚没有计入到Q1业绩中。 高分红的优质民营企业:2023年分红率达到75%,股息率5.4%。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25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派发4.01亿元,按归母净利计算分红率达到75%,现价股息率5.1%,估值仍处低位。 投资建议:公司是铝挤压材龙头企业,一方面公司传统铝材业务有望在产能扩充下的继续实现量增;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业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从而带动盈利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36、7.53、8.71亿元,对应4月23日股价的PE分别为12/10/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建设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4-01-12
|
6.41
|
--
|
--
|
6.62
|
3.28% |
|
6.62
|
3.28% |
|
详细
亚太科技是国内汽车铝挤压材龙头厂商,产能扩张业绩有望高增公司铝材产能27万吨,规划2027年达到60万吨,2022-2027年CAGR=17%;铝材主要应用在汽车热管理和轻量化,公司横向开拓航空航天、家用空调等应用领域,纵向开拓汽车零部件产品,业绩有望实现高增。 电动化、轻量化趋势明确,铝挤压材应用空间广阔铝是实现轻量化的理想材料,铝制零部件需求有望随着电动化和轻量化渗透率的提升而快速增长,底盘、三电系统等都有较大渗透空间。 公司在汽车热管理精密管路、底盘悬架臂、制动系统ESP、IPB等产品市占率全球领先,铝材销量从2019年的15万吨提升至2022年的24万吨,汽车热管理和轻量化铝材销量22.8万吨,电动化和轻量化浪潮带动公司业务持续提升。 至铝材产能规划扩张至60万吨,纵向扩展零部件业务铝挤压替代空间广阔,公司持续扩张产能,横向拓展航空航天及空调等附加值较高的挤压材领域;汽零盈利能力较强,公司凭借深耕挤压材料的领先技术及下游储备全流程工艺纵向拓展汽零业务。公司目前形成无锡+南通两大生产基地,本部和亚通科技铝挤压材产能较大,亚通科技和海盛汽零布局汽零业务,待产能释放后将显著增厚利润。 开展首期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公司发展决心公司面向高管及核心骨干开展第一期股权激励计划,2023-2025年扣非净利润目标值分别为5.0/5.8/6.6亿元,彰显公司发展决心。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汽车铝挤压材的国内龙头,铝材产能有望在未来五年内翻番,锚定轻量化东风纵向拓展汽车零部件业务增厚利润,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2/7.4/9.0亿元,同比分别-9%、+19%、+23%。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13X、11X、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经营规模扩大的管理风险;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的风险。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3-12-05
|
6.49
|
--
|
--
|
6.66
|
2.62% |
|
6.75
|
4.01% |
|
详细
汽车铝挤压材龙头, 产能进入快速扩张期。 公司是铝挤压材龙头企业,三十余年持续深耕铝材产品研产销,是汽车领域的优质供应商,超 90%营收来自汽车行业,产品主要包括热管理系统铝材和底盘安全系统铝材。公司自上市后开启增长之路,公司产销量持续增长,截至 2022年底,公司现有产能超 27万吨,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实现约 60万吨高性能铝材产能及配套深加工能力的建设。由于产能不断扩充,加之下游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公司营收 2018-2022CAGR 为13.4%; 2022年归母净利润达到 6.76亿元,营收盈利均稳步增长。 汽车轻量化加速,龙头乘势同风起。 轻量化大势所趋,助力节能减排及电动车续航能力提升。铝合金作为汽车轻量化理想材料,单车用铝量将不断提升,到2030年, 我国汽车铝消费量有望达到 985万吨, 汽车平均单车用铝达到 259kg。 挤压工艺灵活高效,在汽车零部件中广泛应用于车身结构件、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电池包等零部件中;在电动化和轻量化发展趋势下,车身结构件和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将引领挤压材需求增长,且其增长主要来自增量部件,因此需求增速较高,是被忽视的轻量化赛道。经我们测算, 2030年国内汽车铝挤压材市场需求总量有望达到 232万吨, 2022-2027年需求 CAGR 为 15.3%。公司作为铝挤压型材龙头企业, 2021年在乘用车细分市场上市占率 30%左右,公司龙头地位凸显,卡位精准,是更为稀缺的标的,看好公司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越级而上,谋划精加工延伸与场景拓展。 公司延伸下游产品精加工,积极前移产业链地位, 深加工领域合作项目丰富,已实现快速突破,未来两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投产后将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公司积极布局铝挤压材应用新兴领域,航空航天和空调铝管是公司产品另外增长点,在建项目建成后将丰富现有产品矩阵,且新兴领域产品高附加值也将增厚公司利润。此外,公司紧抓上游电解铝产业变革,布局绿电铝来保障自身原料,满足客户低碳及零碳排放的绿色升级战略要求,绿色原材料保障程度有望达到 60%,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规模优势突出,经营稳健,分红意愿强,股息率较高,是成长和价值兼备的投资标的。 投资建议: 公司龙头地位突出, 下游需求景气, 预计业绩随产能释放及产品优化增长潜力大,预计公司 2023-2025将实现归母净利 5.99元、 7.20亿元和8.34亿元, EPS 分别为 0.48元、 0.58元和 0.67元; 对应 2023年 12月 1日收盘价的 PE 分别为 13、 11和 10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铝锭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3-11-06
|
6.18
|
--
|
--
|
6.75
|
9.22% |
|
6.75
|
9.22%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 2023Q1-Q3 公司实现营收 48.92 亿元,同步增长 1.36%,归母净利润为 3.97 亿元,同比增长 33.48%,扣非净利润为 3.58 亿元,同比增长 21.16%。 点评下游汽车行业高景气,公司热管理、轻量化业务持续提升。 2023Q3公司实现营收 18.72 亿元,同比增长 11.46%,环比增长 22.30%;归母净利润为 1.68 亿元,同比增长 48.69%,环比增长 34.59%;扣非净利润为 1.42,同比增长 17.07%,环比增长 17.27%。 2023Q3 公司供应汽车热管理系统、汽车轻量化系统及航空等领域产品销量持续提升,其中铝材类产品销量实现 66888 吨、同比增长 11.87%,零部件产品销量实现 3465 吨、同比增长 161.28%,环比 2023Q2 均有上升,整体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远期规划 60 万吨,上游拓展铝水直供降本增效。 根据公司规划,亚太科技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实现约 60 万吨高性能铝材产能及配套深加工能力的建设。 同时 2023 年 7 月公司在青海省海东市,投资 4.5亿元建设年产 10 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工序主要包括熔铸、均质、切割等,主要原料采用绿电铝水,预计 2024 年 12 月建成投产。下游延伸深加工,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3 年 4 月 27 日公司可转债项目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 200 万套新能源汽车用高强度铝制系统部件项目、年产 1200 万件汽车用轻量化高性能铝型材零部件项目、航空用高性能高精密特种铝型材制造项目、年产14000 吨高效高耐腐家用空调铝管项目。目前该等项目建设工作按计划全面推进中,下游延伸深加工,公司加工费有望进一步提升。专注于工业铝挤压,技术先进全球领先。 凭借在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技术沉淀,公司是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材料和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材料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在汽车热管理系统材料领域,公司已成为日本电装、德国马勒、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等头部客户的合作伙伴。在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材料领域,公司已成为德国博世、 法国欧福等客户的合作伙伴,应用终端包含理想、比亚迪、蔚来、小鹏、宝马、奔驰等车企,是国内汽车轻量化系统部件铝材重要供应商。 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6.17/8.07/10.75 亿元,对应 EPS 为 0.49/0.65/0.86 元,对应 PE 为 12.40/9.48/7.12 倍。 风险提示:铝价大幅波动的风险;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22-08-16
|
6.59
|
6.77
|
8.49%
|
6.87
|
4.25% |
|
6.87
|
4.25% |
|
详细
主营业务公司是国内汽车铝挤压材绝对龙头,典型产品包括汽车热管理系统管路、底盘系统控制臂棒材、刹车系统ABS阀体棒材、动力系统电池包型材、防撞系统保险杠型材、车身系统副车架型材等。在新能源汽车中,公司产品包括电池托盘、电池水冷板、微通道扁管等多种材料。2021年热交换系统铝材销量占比48.9%,底盘车身系统铝材销量占比39.1%,三电系统铝材销量占比5.7%。其中三电系统铝材销量同比增速最快,达到143%。2021年公司在国内汽车铝挤压材市场占有率30%。 公司概况公司拥有30.5万吨铝挤压材产能,其中南通地区16万吨,无锡地区14.5万吨,产品95%用于汽车行业。2021年公司铝挤压材销量22.59万吨,2025年前规划产能达到40-50万吨。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13.3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汽车轻量化零部件、航空用特种铝材及家用空调用铝管项目,将迎来加速成长。 推荐逻辑——行业需求加速向上,公司产品结构调整①近年来,交通工具节能减排需求提升,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汽车轻量化需求更加紧迫。铝挤压材除具备轻量化、耐腐蚀等铝材共性优点外,模具成本低、截面形状灵活调节以满足不同刚度需求、有较强的密闭性和隔音效果,相较铝压铸件有独特优势。铝挤压材在车身、底盘的应用范围扩大,有望带动铝挤压材单车用量翻两番。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在热交换管路、底盘悬架、制动系统铝材领域拥有绝对领先优势,将显著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浪潮。 ②公司借助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重塑契机,发挥材料开发优势,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加码新能源铝挤压材零部件深加工业务,助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及客户服务能力升级,帮助整车客户实现供应链扁平化,提高新产品开发效率。 盈利预测参照今年年初至今各个商品的均价,假设2022/2023/2024年铝锭现货年均价20000元/吨,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77.6/89.5/10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6/6.43/7.58亿元,同比增速21.4/15.7/17.8%,摊薄EPS分别为0.44/0.51/0.60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4.8/12.8/10.8X。亚太科技作为汽车铝挤压材领先的供应商,凭借技术、客户等方面优势,成长确定性高,借助底盘车身件放量和新能源车铝挤压材零部件深加工业务,公司成长空间更加广阔。 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EPS将达到0.44元,对应2022年8月11日股价PE为15X;预计2023年公司EPS达到0.51元,对应PE为13X,同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PE倍数算数平均值为24X,亚太科技相对估值明显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是国内汽车铝挤压材龙头,具备技术和客户优势,正在加码布局车身底盘铝材、新能源车三电系统铝材以及向下游零部件延伸,成长性进一步确定。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7.9-8.3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22%-28%溢价空间。考虑公司龙头地位和确定的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不及预期风险;铝价大幅波动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毛利率下滑风险。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19-02-26
|
5.05
|
--
|
--
|
5.93
|
17.43% |
|
6.27
|
24.1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5.88亿元,同比增长5.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24.67%。 业绩稳健增长,生产经营稳定发展。2018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车身用铝需求、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非汽车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报告期公司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96%,主要是由于公司产能不断释放,销售订单稳定,同时公司闲置资金理财收益增加。 新建产能项目和证券投资业务影响利润释放:公司新扩建8万吨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还处在运营初期,承担的固定运营成本较高,由于机器设备调试期较长,调试费用也相应较高;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受市场行情波动出现浮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利润释放。 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公司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对高性能铝材零部件及系统的需求,与长城华冠的全资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公司,不断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更高附加值产品,有助于公司进一步开拓轻量化车身及关键零部件用高性能铝材应用市场,将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业务多元化布局,避免下游市场过度集中。公司在继续保持传统燃油汽车领域优势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大力推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军民融合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丰富产品结构,有利于公司降低下游市场集中度较高的风险,避免汽车领域波动对公司带来的影响,未来高增长可期。 多项目产能逐步释放,竞争力不断提高。公司及子公司积极推进年产8万吨项目轻量化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年产6.5万吨新能源汽车铝材项目、年产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材项目、年产1.5万吨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用高性能轻量化铝材项目等项目的建设和产能推进工作。多个项目的部分产线已进入可使用状态。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2020-2025年将实现约25-30万吨的铝挤压材产能,核心竞争力将不断提高。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0.3元、0.37元、0.45元,对应PE分别为17倍、13倍和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18-10-26
|
4.00
|
--
|
--
|
4.97
|
24.25% |
|
4.97
|
24.25%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三季度报,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35.1%。 销量同比上升,净利润实现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车身用铝需求增加,公司销售稳定增长,同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非汽车行业需求稳定增长,公司产销两旺,业绩稳步上升。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净利润同比增长56.2%,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公司产能提升,开发非汽车领域产品,提升产能效率,另一方面公司将闲置资金投资理财产品获取收益。 在建项目安装调试导致成本上升,挤压利润空间。公司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0%,同比下降3.1%,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0.7%,营业成本同比增加11.6%,成本涨幅大于收入涨幅主要原因是公司新扩建的8万吨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仍处于运营初期,机器设备调试期较长,因此承担的固定运营成本和调试费用较高。 产品结构拓宽,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公司积极拓宽行业领域,在保持传统汽车行业稳定收益的同时,拓宽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海水淡化等其他工业领域,抢占市场份额,为公司丰富产品结构,拓宽行业应用,降低下游客户集中风险,减少传统汽车行业波动对公司带来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或成为新利润增长点。随着汽车巨头加快新能源汽车布局以及各地政策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快速发展,对轻量化材料铝合金型材的需求将会持续提升,公司为新能源汽车投产的主要项目包括8万吨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6.5万吨新能源铝材项目和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车间项目,预计于2020年陆续完工,将持续释放产能;未来随着多个项目建成产能逐步释放,公司2020-2025年将实现约25-30万吨的铝挤压材产能,其中较大部分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有望在此领域实现营收及利润大幅增长。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31元、0.38元、0.47元,对应PE分别为13倍、11倍和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18-08-30
|
5.13
|
--
|
--
|
5.20
|
1.36% |
|
5.20
|
1.36% |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报,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25.9%。 产销两旺,上半年业绩稳步增长。上半年,受下游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行业需求稳定增长提振,公司产销两旺,业绩稳步上升。其中,型材、管材和棒材合计产量为7.7万吨,同比增长6.2%;销量为7.8万吨,同比增长5.5%;报告期末订单持有量超1.1万吨。 成本涨幅大于营收涨幅,挤压利润空间。公司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20.0%,同比下降8.4%。其中,型材类、棒材类毛利率分别为19.8%,18.8%,分别同比下降3.7%、4.3%。成本涨幅大于营收涨幅主要原因是产品销量增加以及8万吨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相应的机器设备调试期较长,调试费用较高。 多元化发展,深加工产品效益初显。公司开发供应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车身用铝,同时开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非汽车行业市场,产能稳定增长。公司其它铝制品2018年上半年729.5万,同比增384.32%,主要原因为开发生产铝深加工件所致。目前铝深加工产品虽占总营收比重较低,但其飞跃性的增速使得铝深加工产品或成为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点。 多项目产能逐步释放,公司未来业绩可期。公司目前重要在建项目有8万吨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6.5万吨新能源铝材项目和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2017年公司产能15.8万吨,随着多个项目产能逐步释放,公司2020-2025年将实现约25-30万吨的铝挤压材产能,未来业绩可期。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30元、0.39元、0.48元,对应PE分别为17倍、13倍和11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或不及预期的风险。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18-01-22
|
7.63
|
--
|
--
|
7.52
|
-1.44% |
|
7.52
|
-1.44% |
|
详细
一、事件概述 我们近期对公司进行了现场调研,就公司的经营现状、募投项目、产品规划、战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沟通。 二、分析与判断 国内先进的汽车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 公司是国内汽车铝挤压材,特别是汽车热交换系统零部件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产品主要应用于热交换系统、空调系统、底盘悬挂、制动系统。公司已通过法雷奥、德国博世、德国大陆集团、德国欧福、美国德尔福、德国贝洱、上海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等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认证。除国内市场外,公司开拓的国际市场已涉及亚洲、欧洲、北美、南美、非洲等区域。客户涵盖了国内外众多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终端被广泛用于宝马、奔驰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 汽车零部件行业进入壁垒高 整车厂为了保证整车质量实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资格认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对汽车铝挤压材供应商同样需进行资格认证,通过资格认证的汽车铝挤压材供应商将与汽车零部件厂商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客户认证壁垒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公司长期为各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铝挤压材。目前公司继续积极加码新能源车零部件市场,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募投新项目,扩大汽车铝挤压材市场份额,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本次非公开发行的两个募投项目是“年产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和“年产6.5万吨新能源汽车铝材项目”,总投资约14.8亿元。“4万吨项目”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现有产品的产能,继续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6.5万吨项目”旨在拓展新能源汽车铝挤压材市场,争取在新能源车发展初期打入各车企供应链中,借助新能源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契机提高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三、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根据我们对公司及行业发展的判断,预测公司2017-2019年EPS为0.23元、0.32元和0.38元,对应PE为32倍、24倍和20倍,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 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17-10-27
|
6.90
|
5.50
|
58.37%
|
7.37
|
6.81% |
|
7.80
|
13.04% |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17年三季报,1-9月实现营收23.68亿元,归母净利2.14亿元,分别同比增加30.05%及6.82%,实现EPS0.206元。 点评: 1、营收规模扩大,总体毛利率下降:公司上半年铝材销量7.26万吨,同比增长21.17%,尽管未披露三季度产销数据,但基于三季度汽车产销环比二季度大幅好转的数据,我们判断公司三季度销量同比亦大幅增加至少20%以上。同时今年以来铝锭价格一路攀高,前三季度长江现货均价达到14213元/吨,同比增加18%左右。量价两端的同时提升,使得公司营收和成本分别同比增加30%及37%。但也正因为铝锭价格的大幅上涨,公司毛利率20.78%同比去年减少4.05个百分点。 2、三项费用同比改善,政府补助大幅增加:公司前三个季度三项费用率10.64%,同比减少约1个百分点,与2016年全年基本持平。其中,财务费用增幅较大,主要因为汇兑损失增加。除此之外,管理费用率及销售费用率均有所改善。另外,公司前三季度各类政府补助达3032万元,亦是业绩增加的因素之一。 3、内生动力在于产能扩张:公司未来产能提升的项目,包括“年产8万吨轻量化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年产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年产6.5万吨新能源铝材项目”以及“年产3600万吨汽车转向系统用铝合金材项目”,其中8万吨项目上半年已进入试生产阶段。2016年公司总产能12.7万吨全部达产,预期2017年总产能同比增加26%到16万吨,产能扩张空间值得期待。 4、投资建议:预计2017-2019年归母净利3.25、6.26、7.87亿元,EPS分别为0.31、0.60、0.76元,由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用铝上的产能扩张空间巨大,未来高增长可期,推荐增持评级。 5、风险提示:铝锭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产销不及预期。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17-04-28
|
7.26
|
8.65
|
149.07%
|
7.58
|
4.41% |
|
7.58
|
4.41% |
|
详细
2016年归母净利同增23.24%。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3亿元,同比增长1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7亿元,同比增长23.24%;基本每股收益0.29元/股。2017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0亿元,同比增长33.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71亿元,同比增长47.26%。 产销量同比增加,助力收入增加。公司型材、管材和棒材的产能达12.7万吨;产量约12.73万吨,同比增长21.53%;销量约12.68万吨,同比增长21.53%。 截止2016年底,订单持有量超2万吨,新扩建“8万吨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计划新增的9条挤压生产线中,8条已安装就位,3条已可使用,2016年产能达0.3万吨,产量约0.3万吨。 定增项目获批,新增产能助业绩增长。公司拟以6.48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2839.5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4.8亿元用于新增产能项目的建设。1)“年产6.5万吨新能源汽车铝材项目”建设期3年,达产后可新增收入14.95亿元/年,净利润1.49亿元/年,内部收益率(税后)12.4%,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税后)6.6年。2)“年产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建设期3年,达产后可新增收入9.52亿元/年,净利润0.94亿元/年,内部收益率(税后)12.10%,投资回收期(不含建设期,税后)6.3年。该定增已于2017年4月7日获证监会发审会审核通过。此外,2016年10月公司向霍夫曼增资3000万元,加大力度推进3D金属打印业务、智能制造业务的产品开发,未来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财务费用为负,但销售、管理费用上升。2016年公司财务费用为负主要系人民币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收益增加所致;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5.85%、17.90%。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主要系销售商品收到银行承兑汇票用于支付工程款项及设备款约2.19亿,订单增加销量增加导致应收账款增加1.85亿元以存货增加1.11亿元。公司计划2017年期间费用率控制将在10%以内,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 盈利预测与评级。公司新扩建8万吨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预计于2018年全面投产,将新增产能8万吨;同时2017年4月获批的定增项目还将释放产能约10.5万吨。我们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0.41元、0.59元和0.78元,考虑到公司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以及铝型材精加工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给予2017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12.3元,维持“买入”评级。 不确定性分析。市场竞争的风险;行业需求放缓风险;项目达产风险。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17-04-21
|
7.50
|
--
|
--
|
7.65
|
1.06% |
|
7.58
|
1.07% |
|
详细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16年年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收27.13亿元,同比增加18.50%;归母净利2.97亿元,同比增加23.24%;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854元。同时发布2017年一季报,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0.71亿元,同比大幅增加47.26%。 事件评论 【1】增量降本令盈利大增。2016年公司由于新增产能一万多吨,达12.7万吨;铝制品产销量同比提升21.53%,达到12.68万吨,产能利用率维持100%。虽然2016年公司铝制品平均售价减少约534元,但公司成本控制情况良好,在铝锭价格上涨的环境中,公司原料成本逆市减少210元,再加上人员工资及能源折旧单吨成本减少超过380元,令全年毛利率达23.82%,稳中略有提升。2016年末公司仍有在手订单2万吨,较好保障了一季度的利润。 【2】三项费用仍有下降空间。2016年公司三项费用率10.32%,同比略降0.18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三项费用中,虽然财务费用因汇兑损益导致财务费用为负值,但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7.90%达到2.38亿;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5.85%达到4669万元,使得公司盈利提升受阻。2017年公司将力争控制期间费用率在10%以内,或对利润有所提升。 【3】未来看点:产能扩张+产业延伸。公司新扩建年产8万吨轻量化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仍未完全释放产能;2016年定增募资项目包括年产6.5万吨新能源汽车铝材项目和年产4万吨轻量化环保型铝合金材项目,亦将在后期提升公司产能。公司预计2017年产能将达16万吨。除了深耕铝挤压材,公司还积极推进的3D金属打印、智能制造等业务,或将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4】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0.37、0.43、0.48元,对应P/E为20.53X,17.52X,15.83X,给予增持评级。 【5】风险:铝价波动及下游需求收缩。
|
|
|
亚太科技
|
有色金属行业
|
2017-04-21
|
7.50
|
--
|
--
|
7.65
|
1.06% |
|
7.58
|
1.07% |
|
详细
2016年公司净利润维持较快增长。2016年公司实现营收27.1亿元,同比增长18.50%;实现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23.24%。2017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33.64%;实现净利润7.1亿元,同比增长47.26%。 公司铝制品产销量增加,业绩增长。2016年公司铝制品产销量为12.7万吨,同比增长21.53%;其中管材、型材、棒材的营收额分别达到9.4、8.3、5.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9%、14%、44%,各产品毛利率均有所上升,整体毛利率达到23.82%,较上年增加0.59%。公司积极开发汽车轻量化用铝材。2016年公司产能增加2万余吨,主要源自公司新扩建年产8万吨轻量化高性能铝挤压材项目、亚通科技成果转换项目、海特铝业新型节能盘拉挤压技改项目的产能投放。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比增加2271万元,一方面是销售订单稳定;另一方面主要是年初持有的股票公允价值减亏2147万元。 公司业绩有望继续稳健增长。公司今明两年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8万吨新扩建项目产能的逐步释放。目前公司还有共计10.5万吨的在建产能,预计2019年能够逐步投产。在轻量化的大趋势下,公司业绩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2017-2019年,预计公司实现EPS分别为0.35元、0.41元、0.50元,对应PE为22X、18X、15X,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同行竞争激烈,加工费下降;铝价大幅波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