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程娇翼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银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230521020002。曾就职于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1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新野纺织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16-10-24 7.03 7.85 123.53% 7.45 5.97%
7.68 9.25%
详细
投资要点 优质棉企,靓丽增长。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中高端棉纺生产和销售企业(收入第五/产量前十),主产棉纱/坯布等(收入占比49%/46%)。公司总产能约160万纱锭(其中新疆约70万锭),拥有国内最大的转杯纺生产线和亚洲最大的气流纺生产基地。2016年中期收入/净利润同增26.74%/60.22%,三季度持续靓丽增长,前三季度收入/净利润同增38.46%/38.76%(Q3+63.47%/23.29%),新疆产能释放且产销率维持高位、产品升级下公司主动提价、配合低价棉花库存,使得毛利率同比提升3.7PCTs、经营利润大幅提振178%。公司预计全年业绩1.99-2.22亿元、同增70%-90%。 棉价波动考验纺企,价差收窄促进内需。目前供给端的自然产量仍有减产预期,去库存周期下进口配额受限恐将持续,国储棉望成为调节供需的抓手;需求端中游棉纺业呈“弱恢复性”增长、下游服装消费呈“弱缩减性”态势。预判随着新棉进入集中上市期棉价望企稳,但新棉上市质量、外棉价格走势、政策变动等因素仍带来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纺企盈利能力取决于产品竞争力带来的议价能力、原材料采购能力以及棉纺产业上游资源协调能力。内棉价格高于人民币折算的外棉价格522元/吨。在人民币汇率维持高位的情况下,内外棉价差望持续收窄,有利于提振内需,公司也将受益于此。 经营上行开启,持续成长可期。从2016H1表现来看,公司经营已进入上行通道,未来“产能释放+产品升级”望成为公司持续增长的核心推动力,具体来说:1.公司将有计划的释放新产能,2016H1新疆宇华10万锭产能如期释放,另一条10万锭生产线将于2016H2投产;同时新野本部亦有10万锭产能的智能化生产线和定增资金的针织面料计划于2017H2投产,覆盖2018年全年。2.公司产品升级成效初现(2016H1新品占比20%+/新品增加支撑公司平均提价约9%),未来将继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按此计划,预计产能释放以及产品升级带来的议价能力提升望支撑订单实现量价双升,公司盈利望持续改善。 同时,公司坐拥疆棉资源,享多项政策优惠(出疆棉移库补贴和运费补贴、使用新疆地产棉补贴、税率优惠、水电费补贴等),2015年公司确认补贴1.1亿元,其中约80%与在疆产能直接相关,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公司新疆产能增加,补贴望持续增长。综上,我们预计公司2016年净利润约2.15亿元,2016-2018年净利润CAGR41%。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公司是质地优异、行业领先的中高端棉纺企业,已步入经营改善的上行通道,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7年净利润望达2.15/2.74亿元,对应2016/17/18年EPS0.26/0.34/0.40元。董监高增持(均价6元/股)且董事长较大份额参与(35%),并对后期发展充满信心。根据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经营业务2017年20倍PE,同时公司老厂房地块对应市场价值约12亿元(600亩*每亩200万元),综合目标市值67亿元,对应目标价8.1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棉价走势不确定,剧烈波动下盈利恐承压。
中国联通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16-10-20 5.12 5.24 18.16% 5.70 11.33%
8.05 57.23%
详细
事件:公司于近日发布公告,母公司联通集团参加了2016年9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专题会,目前联通集团正按照会议精神和国家相关政策精神,研究和讨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联通集团被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试点事项,目前尚未得到最终批准,还存在不确定性,具体实施方案也仍在讨论中。混改的相关政策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本报告仅探讨混改对中国联通可能造成的改观。 电信运营市场一家独大,亟需破局者改变现状: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运营行业,以期发挥民营资本在电信运营行业中的“鲶鱼”效应,增添整个市场的竞争活力。但是包括虚拟运营商在内的新进入者罕有盈利,目前,国内电信运营行业约80%的利润都归于中国移动一家公司,市场运行极端不平衡。作为一家为变革而生的运营商,中国联通在国内电信行业的多次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2014年以来的持续经营恶化使得中国联通处于亏损的边缘,具备充足的变革动力。因此,发改委选择将联通列入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可谓现阶段打破电信运营行业发展不平衡状态的最优选择。 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将推动联通资产价值重估:中国联通具有海量电信用户、基础设施资源(数据中心、移动网络、骨干网络、接入网和国际关口局)以及用户行为数据,是未来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驱动力。但受制于体制制度,中国联通在业务创新和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并没有将拥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高额的收益。同时,中国联通的体量较大,因此参与混改的民营资本必须具备一定的投资实力。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预计BAT等互联网巨头有望参与此次混改。双方通过合作可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协同作用,打破原有僵化的运营体制、激发创新人才活力,提高运营效率,最终推动联通资产价值重估。 中国版“软银移动”雏形初现:软银集团在收购沃达丰日本后,打破原先沃达丰在全球统一运营的僵化机制,从网络建设、终端定制、丰富应用、媒体营销等方面入手,逐步将濒临破产的沃达丰日本发展成为日本盈利能力最强的运营商,在收购后的十年时间里营收增长2.83倍,EBIT更是增长了9倍。目前,中国联通在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营销与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当年的沃达丰日本十分相似。我们认为,若混改顺利,互联网巨头能够入股中国联通并部分参与其经营决策,有助于提升联通的运营效率,盘活联通的资产价值,逐步将联通打造成为中国版的“软银移动”。 催化剂: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续快速推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6个月目标价5.86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年的EPS分别为0.071、0.161、0.197。中国联通目前在二级市场的估值水平分别为A股1.38xPB和H股0.86xPB。若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展顺利,中国联通的经营效率有望大幅提升。对比海外市场化电信运营商估值(At&t1.94xPB、Verizon10.57xPB、Telefonica2.67xPB中国移动1.76xPB),我们认为中国联通的合理估值为A股1.6x2016PB,H股1.2x2016PB,对应A股6个月内的目标价5.86元、H股6个月内的目标13.38港元,首次覆盖分别给予“增持”(A股)和“买入”(H股)评级。 风险提示:1)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不顺利(不达预期)的风险;2)市场竞争恶化导致的风险。
美康生物 医药生物 2016-10-13 33.09 37.75 136.45% 35.68 7.83%
36.30 9.70%
详细
事件:2016.10.11,公司公告拟以自有资金出资5000万元,在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杭州美康盛德医学检验所;同时出资人民币8300万元收购上饶市新安略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最终持有武汉美康56%的股权。 点评:渠道优势嫁接区域医检所布局,再次验证我们的推荐逻辑:我们看好公司前期收购渠道商,结合渠道商资源共建区域医检所,实现全国范围的多点布局,后期通过自主研发+收购参股拓展产品线,持续向医检所供应全方位高性价比的检验产品,在国家大力推行分级诊疗政策时,打造全国性基层第三方检验平台,重申“买入”评级。 医检所全国范围持续扩张,预计2017年进入收获期。目前公司已经投入运营的主要还是宁波盛德检验所,和泰普生物合作的北京、福建的一些特检所占比非常小,金华、上饶、合肥、郑州、南昌都处于建设中,预计2017年上半年开业,本次设立的杭州医检所预计2018年开始贡献收入;而收购持有的武汉美康则将接手武汉和美和安和瑞的医疗器械相关业务,2016-18年业绩承诺在2000、2400、2880万元,2017年预计为公司贡献1000万元左右利润,武汉和美、安合瑞两家公司专业从事希森美康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体外诊断产品的综合服务,具有多层次的业务网络、优质医疗机构资源及多年丰富的行业经验积累,在湖北省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以及良好的销售渠道资源,根据公司战略规划,未来有望借助武汉经销商的渠道优势将医检所的布局扩展到湖北地区,进一步实现全国范围的扩张。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32、10.14和12.12亿元,同比增长21.83%、21.88%、19.4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19、2.85和3.40亿元,同比增长35.99%、30.01%、19.32%,对应EPS分别为0.63元、0.82元、0.98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7年40PE,IVD可比公司平均估值在48PE,考虑到在IVD行业变革期,具有渠道整合能力且兼具产品长期竞争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而分级诊疗政策加快落地,有利于公司区域性、差异化ICL快速扩张发展以及相关POCT产品销售,我们给予公司50-55PE,目标价40-4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达预期,经销商整合低于预期,第三方医检异地推广不利
美康生物 医药生物 2016-09-30 32.04 37.75 136.45% 35.28 10.11%
36.30 13.30%
详细
我们的核心观点:美康生物是IVD板块中少有的上中下游一体化企业,其“产品+服务”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在行业变革时期表现出激进的风格,我们看好公司前期收购渠道商,结合渠道商资源共建区域医检所,实现全国范围的多点布局,后期通过自主研发+收购参股拓展产品线,持续向医检所供应全方位高性价比的检验产品,在国家大力推行分级诊疗政策时,通过定位基层第三方检验,错开与迪安诊断、金域等ICL的正面交锋,打造全国性基层第三方检验平台。 收购各地渠道商,为进一步布局区域医检所奠定基础。公司于2015.7-2016.1先后收购新疆、重庆、宁波、内蒙古、上海、山东、安徽、南京等地经销商51%的股权,根据业绩承诺测算,预计2016年增厚利润3000万、2017年增厚4000万左右;一方面通过公司品牌和影响力让利经销商,另一方面,借助当地经销商的医院渠道资源来实现与当地医院共建医检所的目的,既满足医院降低成本寻求集约化检验管理的诉求(保证医院既有利益,额外分成,医院有动力共建,检验报告由医检所出,医院没有法律风险,共建实验室人力、物力由公司出,医院只提供样本),又顺应了国家分级诊疗政策趋势。目前经销商收购基本告一段落,公司未来重心将放在后续区域医检所建设上。 自研+收购,产品涉及全细分领域,持续满足自身医检所需要。公司自成立以来,销售管线中仅有生化产品,2015年顺应分级诊疗趋势,小型POCT生化仪上市;除母公司继续生化产品的研发外,公司2013.9在美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圣地亚哥美康,引入国外先进化学发光技术,产品目前已在国内开始注册,预计将于2017年上市实现销售,补充免疫诊断产品线;2016.5公司在南京设立子公司美康基因,主要开发基因检测相关产品,包括测序、产筛等,补充分子诊断产品线;此外公司还通过外延收获家用呼吸机、特种蛋白分析仪、尿液分析、生物芯片等产品。产品由公司自身供应,有望有效降低公司区域医检所的成本,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 医检所全国范围持续扩张,预计2017年进入收获期。目前公司已经投入运营的主要还是宁波盛德检验所,和泰普生物合作的北京、福建的一些特检所占比非常小,金华、上饶、合肥、郑州、南昌都处于建设中,预计2017年上半年开业,参考公司收购经销商的区域数量(已公告8个区域的经销商收购),我们预计2017年下半年有望再增加8家医检所投入运营,未来公司检验服务占总收入的占比有望由2016年中报的8%持续提高至10%以上。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32、10.14和12.12亿元,同比增长21.83%、21.88%、19.4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18、2.77和3.32亿元,同比增长34.95%、27.14%、19.89%,对应EPS分别为0.63元、0.80元、0.95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7年40PE,IVD可比公司平均估值在48PE,考虑到在IVD行业变革期,具有渠道整合能力且兼具产品长期竞争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而分级诊疗政策加快落地,有利于公司区域性、差异化ICL快速扩张发展以及相关POCT产品销售,我们给予公司50-55PE,目标价40-4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达预期,经销商整合低于预期,第三方医检异地推广不利
科华生物 医药生物 2016-09-29 22.96 20.97 35.98% 24.18 5.31%
24.18 5.31%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与西班牙沃芬集团子公司Biokit S.A.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在国内全面独家代理Biokit旗下Bio-Flash台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 点评:Bio-Flash小型化发光系统+ TGS大型发光设备+公司自产发光系统,有望实现大中小型医院的全面覆盖,公司免疫诊断产品线进一步丰富。我们一直强调现在国内IVD行业短期以渠道整合为主,产品则是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作为老牌的IVD企业,品牌和渠道优势明显,引入方源资本后,产品层面的外延布局加速实施,虽然短期仍以传统产品为主,但是长期投资价值显著。区别国内占多数的大型化学发光设备,Bio-Flash快速、小型化,价格略高于国产大型发光设备,在样本量较少医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目前TORCH和传染病检测系列已在国内注册完成,代理协议正式签订后有望于2016年内进入科华在全国的销售网络,后续双方将根据国内发光市场情况,进行更深入的检测项目研发工作。 传统业务恢复(海外、血筛)+自产化学发光产品加速推广+新业务模式拓展(康圣环球、上药合作),2016年业绩有望实现25-30%增长。1、海外原料供应商影响消除。公司已于今年3月完成了WHO对公司的现场审查和技术文档的审核,预计2016年四季度恢复正常业务;2、血筛招标顺利推进。公司先后在江苏、广西、河北、甘肃、吉林等省集中采购中竞标成功,并在广东、浙江、山东等省非集中采购市场中取得较好成绩,2016年预计将有翻倍增长;3、公司自产化学发光产品陆续获证并推向市场。公司目前有29个化学发光试剂注册证,仪器自2015年5月推出以来,成功进入华南、西南、华中、东北等区域市场,预计2016年下半年实现部分区域试剂上量;4、渠道拓展。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康圣环球部分PCR项目的独家供货商,同时通过上药分销渠道进入一些医院的集中采购菜单,预计对2016年的业绩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长期看好公司产品国际化和新产品布局。公司收购的意大利TGS公司在欧盟主要国家已经具备的成熟销售网络,我们看好公司借助TGS的海外渠道,将自有产品进一步销往海外,实现诊断试剂的国际化;同时公司与BDI合作研发微流控POCT产品,加上此次代理西班牙小型化学发光系统,未来公司有望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16-18年公司收入13.90、15.98、18.72亿元,YOY为20.22%、14.97%、17.1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71、3.00、3.61亿元,YOY28.62%、10.88%、20.06%,对应EPS为0.53、0.59、0.70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7年39倍PE,我们认为因为短期极端因素导致2015年公司业绩处于低点,后续催化因素包括海外供应商因素消除、招标推进、新业务链条拓展等,2016年开始公司业绩有望获得恢复性增长,考虑公司战略布局的加速推进,我们给予2017年40-45PE,目标价23-2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推广不达预期,产品研发不达预期,产品注册不达预期。
九强生物 医药生物 2016-09-29 22.86 24.27 18.17% 25.30 10.67%
25.81 12.90%
详细
事件:迈瑞为公司注册的型号为G9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已经取得注册证,具备开展推广销售条件。 点评:全球领先封闭式高端生化仪定位国内三级以上医院,有望进一步拉动公司生化试剂在三级以上医院的销售情况。正如我们在2016.3发布的公司深度报告中所述,2000速以上的生化分析仪全球仅4家可以生产,分别是罗氏(日立代工)、西门子(含电解质,2400速)、贝克曼和迈瑞,高速生化仪在三甲医院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解决样本量积累过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检验科节约了空间,此次OEM的G92000除可用于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及心肌酶等一般生化项目的检测,还可进行激素免疫球蛋白血药浓度等特殊化合物的测定,具有先进的光路系统和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克服了交叉污染现象,实现了检测技术多样化,使检测速度、生化检验的准确性、精密度大大提高;仪器封闭九强的生化试剂,有望进一步提高公司在三级以上医院的试剂销售。 国际合作增厚利润+迈瑞仪器+稀缺试剂品种(sdLDL-C、25羟维生素D等)+威高医检渠道拓展,2016业绩25%高增长。1.雅培合作产品获得FDA和CE认证周期较长,预计最快2016年底开始产生收益,与罗氏合作的21个项目基本完成注册,预计三季度开始贡献利润,两者2016年合计贡献1500万收入;2.迈瑞OEM仪器已经获得注册证,预计四季度开始贡献收入,仪器增速有望由负转正;3.2015年获批新产品逐渐上量,独家品种sdLDL-C目前已经进入一些省份,预计2016年下半年开始贡献收入;4.威高医检作为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领先企业,在医院总包业务有较强优势,公司通过威高医检进入其下托管的医院,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双方合作处于初期,16年有望贡献少量业绩。 长期来说,公司与国际巨头合作带来公司品牌价值的提升,有利于九强及九强系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对比药品国际化,我们认为公司有望通过国际化标准和高性价比优势打开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收入规模。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未来业绩催化主要来源于雅培罗氏合作带来的增量收入、试剂(包括生化新产品和替代化学发光项目的产品)和仪器新产品的市场推广以及国际化合作公司品牌价值提升带来市占率的增加。我们预计2016-18年公司收入6.51、7.98、9.32亿元,同比增长14.89%、22.61%、16.8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00、3.76、4.41亿元,同比增长22.28%、25.50%、17.33%,对应EPS为0.60、0.75、0.88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7年31倍PE,虽然生化领域增速较慢,但是公司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可比公司,考虑公司良好的技术储备和财务基础,未来存在更多国际合作预期和其他细分领域的并购预期,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35-40倍PE,公司的估值区间为26-30元,维持“买入”评级。
东富龙 机械行业 2016-09-28 16.62 14.75 16.63% 17.12 3.01%
17.53 5.48%
详细
受魏则西事件影响,溥生生物、重庆精准医疗中心等相关项目仍处于摸索期,公司中短期工作重心已转回主业药机,我们认为当前公司受GMP周期影响,业绩已经触底,在行业其他同类企业纷纷转型的背景下,公司积极拓展中药、原料药以及创新药等生产线业务,未来有望在新一轮GMP周期催化下,凭借制药装备全细分布局,占领行业制高点。 中报业绩负增长,并不动摇公司药机龙头地位。受GMP改造周期影响,制药装备行业景气度低迷,2016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同比下降8.13%,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28.25%,其中制药装备业务实现营收7.13亿元(扣除食品设备和医疗器械),从营收规模上仍然高于行业内同类公司(2016年中报楚天科技药机业务营收4.39亿元,主营固体制剂设备的迦南科技营收1.16亿元,新华医疗主营灭菌产品和中药、生物药装备,与公司业务重合度低,千山药机逐渐转型,中报药机业务营收1.12亿元,仅占总收入的35.4%),因此我们认为在下一轮GMP到来时,公司有望凭借稳定的龙头地位率先受益于行业增长。 立足注射剂,多领域扩展打造综合性制药装备供应商。(1)围绕冻干系统,“交钥匙工程”海内外同时推进。2015年顺利完成第一个“交钥匙工程”,成功实现新的业务开拓。目前“交钥匙工程”在国内推行顺利,国外公司重心仍在南亚、印度等地;(2)扩展原料药、固体制剂、生物药装备领域,为打造综合性制药装备供应商奠定基础。公司已于2015年成立了原料药、固体制剂、生物工程等各个事业部,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展到中药、创新药等制药领域;(3)信息化改造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药厂信息化已于2015.12被收录在新版GMP中,由于当前法规并未强制推行,公司仅在存量客户中进行个性化改造,鉴于国家大力推行工业4.0的时代背景,我们认为药厂信息化有望在下一版本的GMP中被强制推行;而从改造效果来说,致淳信息的信息化改造需要与东富龙的制药装备匹配,有望带动公司药机单机的销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未来业绩的驱动因素短期包括国内外工程总包业务拓展,长期包括新一轮GMP改造周期以及工业4.0药厂信息化推广,我们预计2016-18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6.88、18.28和19.69亿元、同比增长8.53%、8.29%及7.6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41、3.53和3.70亿元,同比增长-11.86%、3.59%和4.77%,对应EPS为0.54、0.56、0.58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7年30PE,在GMP改造后的产能调整期虽然业绩处于低点,考虑到东富龙在冻干领域的龙头地位,及其在其他制药装备领域的前瞻性布局,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30-35倍PE,公司的估值区间为16-20元,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外延并购整合风险,药厂信息化推广不达预期风险,精准医疗相关政策风险。
丽珠集团 医药生物 2016-09-20 51.88 19.92 -- 59.01 13.74%
61.24 18.04%
详细
事件: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29,098,203股,发行价格为50.10元/股,股票上市时间为2016年9月20日,发行对象包括鹏华资管、财通基金、大成基金、华融资管和招商财富资管。 点评:发行价50.10元接近市场价51.18元(2016.9.14收盘价),公司未来成长性逐步被市场认可,坚定维持“买入”。公司自2016.8.2定增获得证监会核准批文后,备受市场关注,此次定增最终报价机构达52家,不乏多家大型公募基金、保险的机构,定增价50.10元超过发行底价(37.86元)32.3%,意味着市场认可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我们也曾多次强调,公司的参芪扶正注射液在安全有效性上并无问题,同时在内蒙古等几个省份出台的辅助用药目录中均没有参芪扶正产品,投资者不用过度担忧,而二线品种规模在2016年中报首次超过参芪扶正,意味着公司产品收入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再加上公司在精准医疗上的强势布局,我们坚定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前景。 长期来说,我们看好公司在精准医疗方面的强势布局(液体活检+单抗+双抗),其中CTC产品设备已经进入公示阶段,二类试剂申报进行中,我们预计年底有望获批;单抗研发线中1项完成临床I期,3项在申报中;总的来说,丽珠已有多个自主创新产品证明了其具有创新的“基因”,而现有业务稳定快速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使得丽珠同时具备创新和资金两大核心要素,有望率先实现从诊断、药物研发到治疗一体化的个体化医疗平台型企业。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未来三年业绩驱动主要来源于除“参芪扶正”外潜力品种持续放量、CTC产品国内上市上量以及2018年首个重磅单抗的市场推广。我们预计2016-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7.14、92.43、111.72亿元,同比增长16.52%、19.83%、20.8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74、9.53、11.88亿元,同比增长24.36%、23.10、24.67%,增发摊薄后EPS为1.82、2.24、2.79。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17年23倍PE,仍然低于可比制剂类公司的平均估值,再加上公司在单抗、液体活检上的强势布局,公司价值明显被低估,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25-30倍PE为目标估值,对应目标价为56-6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失败风险、单抗研发进度不达预期风险、CTC产品国内审批低于预期风险。
远方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16-09-15 25.53 26.80 224.59% 29.50 15.55%
29.50 15.55%
详细
收购维尔科技,“光电检测+生物识别”新远方再起航:公司并购维尔科技的重组方案于2016年9月8日获得证监会重组委员会无条件通过,正式进军生物识别行业。公司拟作价10.2亿元收购维尔科技100%的股份,其中以发行股份支付交易对价的70%,以现金支付交易对价的30%,现金对价资金源自公司首发超募资金以及自有资金。同时,公司将通过自筹方式,投资2.3亿元用于建设生物识别信息安全产品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本次交易的业绩承诺为2016-2018年分别不低于0.68,0.80和0.95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从2.40亿股增至2.87亿股。 远方光电:龙头地位难以撼动,居安思危开辟新战场。LED产业保持稳健增长,产业竞争由拼低价转向拼质量,检测需求有增无减。作为全球产品线最全的LED和照明光电检测设备制造商,远方自上市以来市占率由50%稳步上升至60%左右,龙头地位难以撼动。随着产业链上游检测需求的逐步释放,公司传统业务也将获得相对稳健的发展。与此同时,公司提前布局在线检测产品,不同于实验室检测设备以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为目的,在线检测设备的目标是进行实时控制质量和产品快速分级。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司不断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如OLED检测设备、智能移动检测设备等。我们认为未来公司光电检测业务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 维尔科技:深耕生物识别,掌握核心算法,不断拓展应用领域。生物识别的步骤可以简化为1)生物特征的采集和2)生物特征的验证两部,因此1)信息采集和2)算法就成为了生物识别技术的核心,而算法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了生物识别产品的成败。维尔科技深耕生物识别行业多年,掌握了四大指纹识别算法以及人脸识别算法和静脉识别算法,具备核心算法优势。目前,维尔科技的业务以驾培管理系统和身份认证系统为主,同时,杭州维尔信息已获得军工企业相关资质,公司新开发的驾考系统中科目二已完成交通部认证,科目三也已在认证之中。凭借在核心算法的储备优势,维尔科技不断拓展生物识别产品的应用领域,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预计可以顺利完成业绩承诺。 公司战略:内生+外延,打造智能检测科技产业平台。虽然远方是当之无愧的细分行业龙头,但受限于行业的天花板,想要将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公司已于先期投资了和壹基因和纽迈电子,向基因检测、核磁共振领域进行了横向拓展。未来,除了光电检测和维尔科技相关业务外,公司还会不断寻找新行业、新方向,基于检测和信息技术,切入更多的领域,最终将远方打造成一个涵盖多种检测领域的智能检测科技产业平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6个月目标价30.2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将公司智能检测设备及服务业务和生物识别系统与服务业务分别进行盈利预测。其中,智能检测设备及服务业务2016-2018年贡献净利润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分别为0.85亿元、0.89亿元和0.94亿元;考虑到公司对维尔科技的盈利预测并未将驾驶考试系统纳入进来,国内驾驶员考试“电子化”、“便民化”的改革措施有助于公司将原有驾培系统客户转化为驾考系统客户,我们认为公司可以实现其业绩承诺,即2016年-2018年为公司贡献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68亿元、0.80亿元、0.95亿元。参考同类上市公司对应2017年的市盈率作为估值参考,智能检测设备及服务业务2017年PEX35,生物识别系统与服务业务2017年PEX35。我们给予未来6个月内估值为72.5亿元,对应目标价为30.2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业绩增速放缓风险;2)承诺业绩不达标;3)募投项目实施风险。
奥瑞金 食品饮料行业 2016-08-29 9.68 10.28 184.92% 10.66 10.12%
10.66 10.1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半年报,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44,557.03万元,同比增长3.85%;;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1,244.06万元,同比增长10.61%。 三片饮料罐增速放缓,二片罐及其他业务高速增长。受整体宏观经济影响,下游客户增速放缓,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增速放缓明显,增速为3.85%。分业务看,三片饮料罐业务收入下滑10.03%拖累整体增速,主要因下游客户收入放缓所致。同时,三片食品罐和灌装业务增速度平稳,分别为4.43%和3.58%。二片饮料罐业务继续受益于啤酒罐化率提升以及产能布局的逐渐完善,保持52.10%的高增速。其他业务方面,得益于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包装业务,二维码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上半年其他业务大幅增长398%。 毛利率提升明显,整体盈利小幅提升。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35.94%,同比提升2.13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原材料马口铁价格下降所致。而报告期内财务费用因债务融资增加导致同比大幅增长96.42%,对盈利能力有所拖累,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则总体保持平稳。综合来看,公司上半年归属净利率为17.77%,同比提升1.08个百分点。 主业稳健增长,纵横双向加速整合大包装行业。主业金属包装业务增长稳健。大包装行业整合方面,公司横向通过战略入股国内二片罐龙头中粮包装(27%),助力公司二片罐业务跨越式发展,强强联合加速金属罐行业整合,入股国内塑料软包装龙头永新股份(25.13%)拓展塑料包装领域。纵向投资沃田农业(20%),进入下游蓝莓种植加工领域,拓展业务面。同时收购卡乐互动(21.8%),成立奥瑞金财传媒,有望实现手游业务和智能包装(借助二维码)联动,为公司从制造商向包装一体化服务商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公司主业仍能保持稳健增长,并且积极外延扩张,纵横双向进行大包装行业整合,加速从传统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大体育产业,通过涉足冰球与足球发展体育第二主业,进一步拓展公司业绩增长点并与原有业务形成联动。此外,陕西宝鸡二片罐项目、湖北咸宁新型包装项目及配套的灌装项目预计在年底建成投产,产能布局将再度优化,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向好。我们预计公司16-18年EPS分别为0.47、0.53及0.59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0、18、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红牛增速低预期;红牛罐单价下调风险;二片罐业务拓展低于预期;原材料价格上升。
润达医疗 医药生物 2016-08-29 32.30 18.22 39.74% 32.87 1.76%
34.46 6.69%
详细
事件:2016.8.25,公司公告2016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8.98亿元,同比增长25.6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58.90万元,同比增长37.34%。 点评:利润增速大幅高于收入增速,整包业务模式全国性复制+渠道整合加速,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业绩符合预期。公司目前已向近150家客户提供整体综合服务,分别位于上海、江苏、安徽、山东、黑龙江、河北、云南、天津、内蒙古、湖北等地区,规模效应使得销售费用率(8.19%)显著下降;在做深自有渠道的同时收购浙江、山东两家经销商,加速渠道整合进程,净利率上升至5.78%,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我们坚持之前的逻辑:在行业内各个IVD企业都在跑马圈地的时期,我们看好公司依托多年经销服务经验,实现差异化、难替代的综合服务模式,同时通过自研+合作实现自产品种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维持“买入”评级。 华北、东北增速显著,华东地区稳步增长。2016年公司分区域业务收入显示,华北区收入2845万元,增速241.16%,主要是基数偏低且公司拓展内蒙古、河北地区业务所致;东北区收入7878万元,增速63.45%,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华东区域依托国药渠道,同时加强山东、安徽等地渠道管控,实现7.67亿元,增速19.74%。 渠道整合加速进行,有望长期增厚利润。公司分别于2016年7、8月收购浙江怡丹生物和山东鑫海润邦,整合速度明显加快,根据两者未来3年业绩承诺测算,怡丹生物预计2016年贡献1000万利润,鑫海润邦预计贡献2000万利润,我们认为公司有望以类似的做法进一步加快“润达模式”全国范围的复制扩张。 区域扩张(做深优势区域,扩大其他区域)+渠道整合,2016年收入有望20%增长。1.华北、东北地区有望持续保持三位数的增长。公司立足华东,辐射全国的战略在加速实施,公司在2016年仍将以东北华东为主战场,其他地区快速崛起,深度挖掘更多服务价值,而东北地区的高盈利水平也将推动公司整体利润水平的增长;2.渠道整合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有望加速公司业务推广。我们于2015.12.2发布IVD行业报告,提示变革期的IVD行业,渠道为王,公司代理起家,渠道上有先天优势,已收购的两个经销商预计2016年贡献3000万利润。公司与2015年12月完成与国药控股合资公司设立,双方凭借相互渠道优势,增加直销客户数量,目前已拿到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医院订单,预计2016年下半年贡献收入;公司与二级医院开展共建区域检验中心的合作,2016年部分地区检验中心有望建成投用,我们认为随着分级诊疗的进一步推进,一二级医院检验量不足,检测项目不多的问题将被区域检验中心解决,公司凭借自身对检验科的“总包”经验,有望在多地区实现区域检验中心设立。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84、23.63和28.29亿元,同比增长21.80%、19.12%、19.7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7、1.85、2.14亿元,同比增长49.44%、34.76%、15.57%,实现EPS(考虑增发摊薄)分别为0.43元、0.57元、0.66元。公司作为IVD行业新模式拓展能力强、具备较强整合能力的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加速变革,同时大股东高比例认购定增份额,彰显对公司信心,结合可比公司情况,同时考虑公司新模式拓展加速的节奏,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60-65PE,目标价34-3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供应商相对集中风险、医院招投标风险、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科华生物 医药生物 2016-08-29 21.25 20.97 35.98% 24.86 16.99%
24.86 16.99%
详细
事件:2016.8.25,公司公告2016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6.90亿元,同比增长19.06%;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1.38亿元,同比增长10.46%,扣除去年同期出售检验医学股权产生的股权转让收益因素,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32.18%。 点评: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一直强调2015年是公司业绩低点,随着血筛招标推进、海外业务恢复,2016年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自一季报业绩恢复增长之后,中报再次验证了我们的观点,虽然报告期内海外出口业务仍未恢复,但是血筛业务进展顺利,实现分子诊断试剂135%增长,同时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渠道优势,同时整合试剂、仪器营销团队,依托分级诊疗政策,实现医疗仪器增长6.2%,试剂增长39.4%,为全年的恢复性增长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坚定原来的逻辑,维持“买入”评级。 原有海外出口业务持续跟进,意大利科华并表填补境外业务缺口。公司已于2016年3月完成了WHO对公司的现场审查和技术文档的审核,目前公司正加紧与WHO的沟通,积极推进审批进程,我们预计四季度有望通过审批并恢复出口业务;与此同时,意大利科华业务并表,中报期实现公司境外业务127.32%增长。 内部优化管理架构,积极推进TGS化学发光产品国产化进程。公司全资子公司实验系统以50.8万欧元受让意大利科华持有的奥特诊青岛100%股权,并以自有资金350万元人民币收购库贝尔生物持有的深圳奥特库贝6.2647%股权,实现对奥特诊青岛、深圳奥特库贝100%控股,为后续TGS化学发光产品国产化奠定基础,我们预计2018年有望拿到TGS化学发光注册证,从而实现销售。 仪器、试剂销售团队整合+生化封闭化,仪器有望进一步带动试剂增长。公司目前已将自产生化仪陆续封闭,同时与东芝、日立等开放性设备厂商建立了非独家合作关系,借此带动自身生化试剂销量;同时公司将仪器和试剂的销售团队整合,进一步加强仪器带动试剂销售政策,2016年中报实现生化试剂14%增长、酶免试剂8%增长。 传统业务恢复(海外、血筛)+新产品加速推广(化学发光)+新业务模式拓展(康圣环球、上药合作),2016年业绩有望实现25-30%增长。1、海外原料供应商影响消除。公司已于今年3月完成了WHO对公司的现场审查和技术文档的审核,预计2016年四季度恢复正常业务;2、血筛招标顺利推进。公司先后在江苏、广西、河北、甘肃、吉林等省集中采购中竞标成功,并在广东、浙江、山东等省非集中采购市场中取得较好成绩,2016年预计将有翻倍增长;3、化学发光产品陆续获证并推向市场。公司目前有29个化学发光试剂注册证,仪器自2015年5月推出以来,成功进入华南、西南、华中、东北等区域市场,预计2016年下半年实现部分区域试剂上量;4、渠道拓展。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康圣环球部分PCR项目的独家供货商,同时通过上药分销渠道进入一些医院的集中采购菜单,预计对2016年的业绩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长期看好公司产品国际化和新产品布局。公司收购的意大利TGS公司在欧盟主要国家已经具备的成熟销售网络,我们看好公司借助TGS的海外渠道,将自有产品进一步销往海外,实现诊断试剂的国际化;同时公司与BDI合作研发微流控POCT产品,我们认为这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公司有望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因为短期极端因素导致2015年公司业绩处于低点,后续催化因素包括海外供应商因素消除、招标推进、新业务链条拓展等,2016年开始公司业绩有望获得恢复性增长,考虑公司战略布局的加速推进,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16-18年公司收入13.90、15.98、18.72亿元,YOY为20.22%、14.97%、17.1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71、3.00、3.61亿元,YOY28.62%、10.88%、20.06%,对应EPS为0.53、0.59、0.70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7年36倍PE,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鉴于公司战略布局的推进,我们给予2017年40-45PE,目标价23-2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推广不达预期,产品研发不达预期,产品注册不达预期。
恒生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16-08-29 60.19 25.27 -- 60.50 0.52%
61.29 1.83%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恒生电子2016年半年报披露,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21亿元,同比下降9.6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64亿元,同比下降22.27%。 我们点评如下: 我们认为公司向2.0、3.0业务延伸发展的方向是大势所趋,即传统金融IT上云提供SaaS服务以及按照交易额或资产管理规模分成的盈利模式将成为公司长期成长性和竞争力的最重要力量。我们看到公司2.0业务的各条创新业务先正在创新子公司层面铺开并取得积极进展,其中云纪(经纪云)基于iFS创新服务平台打造的PBOX、领投宝、工作室等产品陆续发布,目前已经和恒泰、开源、申万宏源形成了一定的用户规模和交易量;云毅(资管云)以2.0业务SAAS服务为主,签约客户达54家,比年初增长54%。云永形成初步的场外交易所生态链,机构通、米宝等3.0业务线上用户规模突破47万,机构签约超过54家。我们认为,2.0、3.0盈利模式的转变将随着金融业务“云”化程度以及对于云服务的认知而逐步展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相互认识和接受过程。根据我们对各金融细分行业的交易量(资产管理规模)、恒生市占率以及费率的合理假设,对七朵云的盈利模式和市场空间进行测算,除因HOMS业务停止暂不进行测算的投资云,其他六朵云在合理假设之下可能给恒生带来的业务收入增长空间为近140亿元,详细测算过程参见中泰金融于2016年8月15日发布的恒生电子深度报告【科技金融如云随行】。 资管、财富管理、交易所业务线业绩表现亮眼,分别贡献营业收入2.68、1.51、0.39亿元,同比高增70.05%、52.43%、69.90%。我们认为,公司总体业绩同比下滑情况基本符合预期,主要包括了资本市场表现低迷、同比减少子公司恒生网络HOMS业务收入和数米基金不再并表三方面的原因,而本期母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6.63%:第一,2016年初至今资本市场表现低迷,与去年同期尤其是2015年二季度火爆行情强烈反差之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受到影响,尤其是2016Q2单季度同比下滑幅度相对较大(2016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84/0.80亿元,分别同比-23.76%/-50.88%)。第二,子公司恒生网络被没收违法所得13,285.24万元,同比减少的HOMS业务收入对本期收入影响较大。第三,数米基金从2015年7月开始不再并表,恒生电子对数米基金的持股比例由75%降至24%,数米基金201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净利润3982.29万元,亦成为一部分影响因素。 投资建议:我们持续看好公司作为连续进入美国Fintech榜单的A股Fintech股龙头,将引领中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和创新,连接百万亿财富管理,实现“让金融变简单,让财富动起来”的公司使命。我们认为科技形成的高壁垒、证券金融IT领域的经验积淀,以及B端机构客户的强粘性是公司持续巩固资本市场和银行业务线的优势。公司在创新领域上的前瞻、布局和能力是公司未来实现由1.0向2.0乃至3.0业务拓展的落脚点,我们持续看好科技金融服务于金融领域的市场空间,这也是公司未来长期成长性的保证。因创新业务投入及研发支出提升,我们微幅调整公司2016-2018年盈利预测,调整后预计公司2016-2018年将实现营业收入28.82、37.97、50.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51%、31.73%、32.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4、7.67、10.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7%、35.97%、33.89%,EPS分别为0.91、1.24、1.66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16-2018e EPS的P/E分别为69X、51X、38X,维持目标价8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开展进度不达预期;监管政策情况发生转变。
九强生物 医药生物 2016-08-26 23.02 24.27 18.17% 23.50 2.09%
25.81 12.12%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2016.8.24,公司公告2016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10.76%;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1.21亿元,同比增长13.49%。 点评:业绩符合预期,新产品逐步放量使得收入增速(10.76%)持续超行业增速(7%),再次验证我们关于公司具有高产品质量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判断,维持“买入”。基于海外合作、新产品放量最快要2016下半年才能贡献业绩,公司原有业务变化不显著,因此我们维持原来的推荐逻辑,公司作为IVD 行业少有的创新型企业,在生化市场监管趋严、仪器封闭化,增量市场依赖创新驱动的情况下,有望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和坚持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率先受益于行业变革时期,同时国际化合作有望长期增厚利润,维持“买入”。 国际合作增厚利润+迈瑞仪器+稀缺试剂品种(sd LDL-C、25羟维生素D 等)+威高医检渠道拓展,2016业绩25%高增长。我们于2016.3.23发布九强生物深度报告《九强生物(300406.SZ):深挖生化潜在价值,技术成熟,走向收获》,我们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其深耕生化领域成就的高产品质量、强大的核心原料突破能力以及对新检测项目的挖掘能力,助力公司业绩未来2-3年25%的增长。1.雅培合作产品获得FDA 和CE 认证周期较长,预计2016年末开始产生收益,与罗氏合作的21个项目基本完成注册,预计下半年开始贡献利润,两者2016年合计贡献1500万收入;2.迈瑞OEM 仪器预计16年获注册证,前期代理迈瑞机型,仪器增速由负转正;3.2015年获批新产品逐渐上量,独家品种sd LDL-C 目前已经进入一些省份,预计2016年下半年开始贡献收入;4.威高医检作为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领先企业,在医院总包业务有较强优势,公司通过威高医检进入其下托管的医院,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双方合作处于初期,16年有望贡献少量业绩。 终端降价影响,试剂增速下滑(8.19%),毛利率微幅下降。公司实现试剂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8.19%,从2016年初开始,各省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基础检测费用降价明显,公司产品受到影响,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由2015年的78.23%微幅下降至77.77%,随着下半年sd LDL-C 逐渐放量,罗氏合作顺利展开,试剂增速有望快速回升。 仪器增速由负转正(13.13%),有望拉动后续试剂销量。公司新增代理迈瑞BS2000生化仪,上半年实现仪器收入2837万元,同比增长13.13%,由于仪器均为代理,议价能力较弱,基本平进平出,重点关注量的增加,未来有望通过仪器带动试剂增长。 原料进口依赖度进一步降低,研发投入拉高费用。公司进口原料占原料总采购金额比例由2015年的26.29%进一步降低至22.88%,然而产品降价只是整体毛利率降低至70.94%;与此同时公司增加研发投入,管理费用率上升至9.95%,在毛利率下降、费用率上升的情况下,公司净利率微幅下降至41.08% 长期来说,公司与国际巨头合作带来公司品牌价值的提升,有利于九强及九强系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对比药品国际化,我们认为公司有望通过国际化标准和高性价比优势打开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收入规模。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未来业绩催化主要来源于雅培罗氏合作带来的增量收入、试剂(包括生化新产品和替代化学发光项目的产品)和仪器新产品的市场推广以及国际化合作公司品牌价值提升带来市占率的增加。我们预计2016-18年公司收入6.51、7.98、9.32亿元,同比增长14.89%、22.61%、16.8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00、3.76、4.41亿元,同比增长22.28%、25.50%、17.33%,对应EPS 为0.60、0.75、0.88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17年31倍PE,虽然生化领域增速较慢,但是公司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可比公司,考虑公司良好的技术储备和财务基础,未来存在更多国际合作预期和其他细分领域的并购预期,我们给予公司2017年35-40倍PE,公司的估值区间为26-3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与雅培合作不达预期风险,与罗氏合作不达预期风险,试剂原料研发失败风险,新产品市场推广不达预期风险
康耐特 基础化工业 2016-08-25 28.28 26.72 439.80% 28.59 1.10%
31.20 10.33%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半年报,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761.80万元,同比增长12.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8.73万元,同比增长31.25%。 持续创新与宣传,收入稳步提升。上半年公司持续创新,新增获授2项专利,并根据新产品特征和定位,在境内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国内通过研究展会、行业杂志、网站等渠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境外则通过增加在各国参展次数,进一步加强对细分市场的渗透。在公司创新优势及大力宣传之下,新产品逐渐被市场认可,产品销量逐渐增加。近日公司与MCSabae 签署的补充协议(MCSabae 可以在约定的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向康耐特转让其持有的“香港朝日”45%股权),协议如期实施完毕后,公司将持有香港朝日100%的股权,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与日本朝日技术、市场、产品等资源的整合,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及整体经营业绩。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与成本管控得力,业绩快速增长。报告期内,中高端产品收入快速增长,占比持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车房及服务、1.56系列、1.74系列产品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38%、27.27%和39.50%,收入占比分别为14%(+2%)、10%(+1%)、15%(+3%)。另一方面,从成本端看,随启东工厂六车间投产和上海工厂技术改造完成,规模效应进一步释放,同时公司通过提升磨具生产、清洗和包装的自动化程度,优化成本考核制度,进一步提升原材料利用率。在以上两方面因素作用下,2016H1毛利率大幅提升4.41个百分点,达到34.45%。但因政府补助较上年减少507万元,同时因实施资产重组带来中介服务增加,管理费用率提升1.87%。综合来看2016H1净利率提升1.27个百分点,至8.28%。 收购旗计智能有条件过会,消费金融起步。近期公司定增并购旗计智能获证监会审核有条件通过,有力打消了市场对其并购转型消费的疑虑。旗计智能主要从事银行卡增值业务外包服务,核心优势在于客户分析能力、银行大客户开拓能力(2013年引进2家银行;2014年引进2家银行;2015年1-9月引进3家银行)、产品研发及内部管控能力等等,目前在银行卡增值业务市场位居龙头位置,未来有望依托其客户积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持续拓消费金融业务,未来预计将充分受益消费金融行业爆发带来的高速增长。旗计智能的高业绩承诺(2016-2018年业绩1.6亿元、2.45亿元和3.45亿元)及公司大股东与管理层参与定增,彰显未来发展信心。 维持“买入”评级。在眼镜片出口行业低迷背景下公司仍能依托自身龙头地位及强劲研发实力实现稳健增长,主业将为公司现金牛业务并为其多元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公司依托银行卡增值业务外包领域龙头旗计智能大力切入金融服务业新蓝海,有望顺利落地多元化转型成果,双主业长期发展值得期待。估值层面来看,我们预计公司主业16、17年净利润为0.69、0.89亿元,加上旗计智能备考业绩为2.35、3.34亿元,对应摊薄后EPS 为0.45、0.64元,对应当前股价PE 为63、44倍,考虑转型业务高成长性及稀缺性我们认为应给予其较高估值溢价,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标的公司业绩低于预期、国际市场拓展。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11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