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胡博新

华鑫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050522120002。曾就职于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药学专业, 10年证券行业医药研究经验,曾在医药新财富团队担任核心成员。对原料药、医疗器械、血液制品行业有长期跟踪经验。...>>

20日
短线
14.29%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吉贝尔 2023-03-20 31.49 -- -- 30.45 -3.30% -- 30.45 -3.30% -- 详细
特色品种布局,支持经营持续稳定公司专注于特色品种的研发,核心品种利可君片和尼群洛尔片均为独家品种,其中利可君片为升白化药的代表性药品 ,公司是利可君原料药的独家供应企业,也是国家药品标准品的唯一提供企业,二次开发后的新标准和工艺开发提高进入壁垒。尼群洛尔片为复方抗高血压一类新药,目前仍在专利保护期。依赖核心品种的销售增长,2016-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 12.24%。 营销投入提升,2023年业绩增长有望加速尼群洛尔片是公司和第二军医大学联合研制并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复方抗高血压一类新药,也是国内外唯一由钙通道阻滞剂(CCB)和β受体阻滞剂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具有长时间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又能有效保护靶器官,并已被《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列为推荐用药。2023年第八批药品集采的推进,与尼群洛尔竞争性品种预计将大幅降价,尼群洛尔的竞争优势有望扩大,公司在华东等优势区域的营销人员也快速增加,我们预计 2023年尼群洛尔片销售额有望达到 2亿元。伴随更多高血 压 患 者 使 用 尼 群 洛 尔 用 于 长 期 血 压 控 制 , 我 们 估 算2024~2025年,尼群洛尔片将保持高速增长。 氘代药物+高端制剂双研发平台,推向临床品种增加公 司 成 熟 掌 握 氘 代 药 物 的 研 发 技 术 , 已 开 发 出 了JJH201501、 JJH201701、 JJH201801等多个氘代化合物,其中 JJH201501(沃替西汀衍生物)是公司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抑郁化药一类新药,目前正在开展Ⅱb 期临床试验。目前 JJH201501的Ⅰ期临床已显示其药代动力学数据优于阳性对照组,公司有望开发出以氘代为基础的开发一系列 me-better 类的新药平台。公司还掌握脂质体药物研发技术,其中 JJH201601为多西他赛衍生物,已申请新药临床方案,年内有望获批启动临床。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6.56、9.01、11.9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52、1.97、2.62亿元,EPS 分别为0.81、1.05、1.40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8.0、29.3、22.1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健民集团 医药生物 2023-03-17 75.38 -- -- 80.64 6.98% -- 80.64 6.98% -- 详细
龙牡壮骨颗粒控货阶段已过自 2020年,公司通过升级包装、改善口味等方式升级龙牧壮骨颗粒品种,产品价格提升至 2-3.1元/5g。公司扩充销售队伍,深耕 OTC、Rx、电商渠道,2021、2022年分别销售486.28、541.22百万袋。为保护龙牧壮骨颗粒价值链,2022年公司对该品种实行渠道管控等控货措施,致使 2022年上半年销量有所下滑。实施控货措施后,终端价格有所恢复,渠道库存量基本正常,2022年 Q3龙牧壮骨颗粒品种销售恢复正常,预计 2023年销量将有所回升。 体培牛黄需求量增加2023年 1月 6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安宫牛黄丸可用于危重型新冠患者的内闭外脱症、高热症,新冠感染病例增多的因素作用下,安宫牛黄丸销量激增。牛黄是安宫牛黄丸最主要的原材料,安宫牛黄丸的热销带动上游牛黄市场需求量增加,但天然牛黄产量较低,目前国内每年天然牛黄产量 900公斤,但市场需求量为 5000-6000公斤,供需缺口巨大导致天然牛黄价格居高不下,致使安宫牛黄丸成本提升。2004年国家药监局颁发国食药监注【2004】21号文明确规定: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症药品种,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牛黄的新药,可将处方中的牛黄以体外培育牛黄替代牛黄等量投料使用。公司的体培牛黄在保障质量和临床稳定性的同时,有效解决供应不足的问题,价格相对稳定,下游企业可有效控制成本。2021、2022年参股子公司健民大鹏实现 3.43、4.4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 18.45%、30.43%,近年采用体外培育牛黄的下游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体培牛黄有望持续为公司贡献利润。 培育新钻石品种公司坚持以发展中医药为核心,构建以中成药为主的儿科、妇科、特色中药生产线,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发布的“中国非处方药产品(中成药)综合排名”中,大单品健民龙牡壮骨颗粒位居儿科消化类第一(2021) ,公司在小儿中成药市场取得龙头地位。公司计划培育第二梯队产品--便通胶囊,便通胶囊在医院有二十余年的销售基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公司梳理独家及类独家产品,如安眠补脑口服液、拔毒生肌散等,通过以龙牡壮骨颗粒为主的 OTC 营销模式打造新产品销售渠道。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39.97、43.50、47.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34、6.35、7.74亿元,EPS 分别为3.48、4. 14、5.05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0.7、17.4、14.3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体培牛黄销量不及预期、龙牧壮骨颗粒销量不及预期、品牌推广不及预期等风险。
康为世纪 2023-03-08 52.77 -- -- 51.49 -2.43% -- 51.49 -2.43% -- 详细
上游试剂为基,拓展核酸领域新技术。 公司业务起步于核酸检测原料酶业务,是一家掌握分子检测底层技术创新的公司,是多项核酸检测原料标准的起草者,也是推进上游原料国产化替代的先行者之一。公司已开发117种分子检测原料酶,主要包括 Taq 聚合酶、热启动 PCR酶、高保真 PCR 酶、等温扩增酶、逆转录酶、各种测序工具酶等,可用于 PCR、qPCR、RT-PCR、等温扩增、一代测序、二代测序和核酸质谱等多个方向。核酸保存试剂业务板块,公司开发了游离核酸保存试剂的雾化工艺,该保存试剂能够在常温下保存血液中的游离核酸长达 14天,具有和外资品牌相竞争的技术优势。2020年公司在游离 DNA 保存试剂的市场份额扩大至 7.53%,仅次于罗氏诊断和 BD。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游离核酸提取技术的分子检测企业之一,该技术在液体活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外周血检测应用扩大和液体活检技术的成熟,公司的核酸提取试剂业务也有望获得快速增长。 完成分子检测一体化布局。 目前公司业务已发展成“原料+试剂+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截止 2022年 3月 20日,公司已在境内外上市 3款呼吸道传染病和 4款幽门螺杆菌相关的分子诊断试剂盒,相较于其他受益于新冠检测的核酸试剂企业,公司的核酸试剂销售规模较小,但技术起点高是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未来的新产品竞争中,公司具备更好的潜力。目前公司已布局包括基于组织的幽门螺旋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基于粪便的幽门螺旋杆菌耐药基因检测、流感/新冠病毒核酸快速联合检测等新项目。 消化道检测管线注入成长新动力。 公司于 2022年 12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是国内首个基于粪便样本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试剂盒。该试剂盒的成功上市得益于,一方面公司解决了粪便核酸提取和高性能检测酶原料的开发难点,另一方面完成了 10万份大众粪便样本的收集和检测,是国内首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大众人群粪便样本的相关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础公司还将陆续开发基于粪便样品的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预计 2023年底或 2024年年初获批。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幽门螺杆菌检测产品,粪便样本核 酸检测具有无创、灵敏的技术特点,并且能够用于耐药性评估、毒力因子检测等一系列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相关的辅助诊断,为高效实现幽门螺杆菌根除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信息,有望成为指导用药的基础检测项目。采用粪便样本还具有无创且可居家采样的优势,消费者使用简便,测试前无需服药或空腹,为幽门螺杆菌的大规模的筛查及后续治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检测手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0年幽门螺杆菌筛查在建议接受胃癌筛查人群中的渗透率达11.3%,市场规模约为 120亿元。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5.18、4.30、6.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8、1.72、3.20亿元,EPS 分别为1.69、1.84、3.42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1.0、28.4、15.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销售推广不及预期等。
九典制药 医药生物 2023-03-07 28.65 -- -- 31.05 8.38% -- 31.05 8.38% -- 详细
九典制药发布公告: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酮洛芬凝胶贴膏《药品注册证书》。 投资要点 外用透皮制剂系列再填新品种酮洛芬凝胶贴膏是公司继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之后获批的第二个外用透皮制剂,并参照 CDE 发布的《局部给药局部起效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上市的品种,其成功上市说明公司经皮给药制剂平台的研发实力。目前公司还储备有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吲哚美辛凝胶贴膏等多个品种,同时布局经皮给药系统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积累超过 20多个新型外用辅料的技术储备。 酮洛芬凝胶贴膏填补酮洛芬产品剂型空缺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是公司目前主导的品种,2021年销售额8.5亿元,预计 2022年销售额超过 13亿元,外用制剂的品牌和渠道已有稳定基础,酮洛芬凝胶贴膏上市进一步丰富公司外用制剂管线,差异化满足市场需求。据米内网数据显示,酮洛芬相关制剂产品在中国公立医院的销售金额为3,323万元,其中局部外用产品占比为 78.99%;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市场的销售金额为 1,350万元,其中局部外用产品占比为 68.88%,公司为国产第一家,而且已有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基础,我们预计公司有望占据 30%以上市场,酮洛芬凝胶贴膏未来具备过 10亿销售的潜力。 在研管线品种丰富除外用制剂之外,公司还布局口服仿制药制剂,并采用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获得成本优势,享集采市场机遇。近年来,公司药品制剂每年新立项 15-20个,成功申报 10个左右,近期公司陆续获批非洛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等重要品种。根据米内网数据,2021年非洛地平在中国三大终端 6大市场销售额超过 33亿元。阿斯利康为原研企业,2021年市场份额超过 80%,占据优势地位,其次为合肥立方制药。非洛地平缓释片已纳入第八批药品集采目录,2023年 2月 20日第八批拟招采品种的药品信息填报工作已经启动,公司有望参与并获得份额。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21.44、28. 14、36.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3、3.56、4.91,EPS 分别为0.77、1.04、1.43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7.5、27.7、20.1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集采价格降幅超预期,产品销量不及预期等风险。
寿仙谷 医药生物 2023-02-28 46.83 -- -- 58.66 25.26% -- 58.66 25.26% -- 详细
全产业链布局,省内品牌力突出公司核心产品,铁皮石斛和灵芝孢子粉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具备育种、种植和加工的闭环优势。品种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产量、质量和药效,公司先后选育了“仙芝 1号”、“仙芝 2号”、“仙芝 3号、“仙斛 1号”、“仙斛 2号”、“仙斛 3号” ,成功实现了源头的质量可控性。公司销售扎根浙江区域多年,依赖优质的药材来源和全球独家的去壁技术,药效获得专家和客户认可,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积累了忠实的客户群,公司的 VIP 客户群体复购率达到了 70%,2022年 H1浙江地区营收贡献 2.3亿元,省内地区销售收入占比 66.69%,同比增长 10.82%,其中杭州销售收入贡献过半,省内其他城市仍有巨大拓展空间。 精耕破壁和去壁技术,形成品牌优势灵芝孢子粉是公司的核心产品,灵芝孢子粉类产品毛利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重多年超过 83%。灵芝孢子粉是灵芝成熟后由菌盖中释放的卵型生殖细胞,具有灵芝全部的活性物质。 而灵芝的功效发挥程度取决于人体的吸收,灵芝孢子外有双层的坚硬外壁,孢壁结构复杂并耐酸碱,须破壁后方能被人体充分吸收。灵芝孢子粉中主要的活性物质包括三萜类化合物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及脏器保护等多种药理功能,三萜的含量和纯度越高,灵芝孢子粉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就越好,因此破壁和去壁技术是灵芝孢子产品的关键工艺。公司高管多为医药背景出身,公司研发费用率常年高于 6.5%,技术团队不断优化灵芝孢子粉加工技术,第三代去壁灵芝孢子粉,在破壁的基础上采用全球独家的去壁技术,通过去除 65%左右的壁壳留下精华,与普通灵芝孢子粉相比有效成分含量获得十倍以上提升,可被人体高效吸收。 功效为基,积极推进省外布局灵芝及灵芝孢子粉产品参与厂家众多,销售品种各异,但尚未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市场上多以区域性品牌为主。公司灵芝孢子粉产品销售多年,功效获得用户和专家认可,依赖于灵芝孢子粉的药效,公司经销+直销双向推进,积极拓展省外市场。截止 2022年 6月底,已签约城市代理商14家,公司销售代理网点实现昆明、贵阳、重庆、南昌、武汉、连云港及长三角多点散发,2022年 H1省外地区营收为4240万元,省外业务为公司贡献 12.29%的营收,同比增长11.79%。随着省外业务的拓展,核心产品的知名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后疫情时代,免疫力提升需求有望提升2022年 12月 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十条”,“新十条”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措施,新冠病毒或将与人类长期共存,提升免疫力将逐渐成为“刚需”。相关研究证实,灵芝孢子粉能促进免疫缺陷模型小鼠的免疫能力,有效促进肿瘤患者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的激活及细胞因子 IL-4、IL-6的分泌,临床水平证明灵芝孢子粉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和免疫恢复作用。后疫情时代激发的免疫力提升需求具备持续性和稳定性,灵芝孢子粉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8.99、10.81、13.0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2、3.37、4.37亿元,EPS 分别为1.33、1.71、2.21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5.3、27.5、21.2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自然灾害风险、省外销售推广不及预期等。
特一药业 医药生物 2023-01-18 22.09 -- -- 27.40 24.04%
29.60 34.00% -- 详细
特一药业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3-183百万元,同比增长36.31%-44.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6-176百万元,同比增长46.79%-55.64%,基本每股收益0.78-0.82元。 投资要点 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遗症刺激止咳宝片需求率提升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提出“新十条”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措施,各地相继放开,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数量激增,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部分患者久咳不愈。公司独家产品止咳宝片具有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在临床上用于寒性咳嗽、痰湿咳嗽,对虚寒型和痰湿型咳喘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和95%,疗效确切。2022年12月22日,广东省药监局制定了《广东省新冠病毒感染者重点用药监管目录》,止咳宝片纳入目录,需求端针对止咳宝片的需求激增,止咳宝片销量的提升助力公司2022年Q4利润修复。 抗疫药品供不应求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8日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公司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和布洛芬片产品入选为《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发热症状常用药物。根据湖南省发布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2022年第二版)》,公司的蒲地蓝消炎片可作为防治轻症的参考中成药。国内各地放开后,相继达到感染高峰,相关抗疫药品销售量激增。参考美国等海外感染趋势,随着新冠毒株的持续变异,在经历第一轮感染高峰后感染仍持续发生,抗疫药品需求度将持续存在,未来随二次感染的发生,抗疫品种药物的销量仍将有进一步的提升。 生殖后遗症改善需求不容小觑自2019年12月,首次发现新冠病毒以来,病毒的危险性延缓了民众生育计划,2020年和2021年的人口出生率仅为8.52‰和7.52‰,显著低于2019年的人口出生率10.41‰。 放开政策实施后,延后的生育计划纷纷提上日程,但相关研究证实,感染COVID-19后,男性生殖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生殖后遗症可持续74天之久。公司金匮肾气片产品,温补肾阳,可改善肾虚水肿,感染新冠后的恢复期,公司金匮肾气片的需求量将有所提升。 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2E-2024E年收入分别为10.09、11.84、13.27亿元,EPS分别为0.80、1.00、1.1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0.5、54.5、49.4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中成药销售不及预期等风险。
众生药业 医药生物 2023-01-04 28.50 -- -- 29.68 4.14%
29.68 4.14% -- 详细
众生药业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生睿创”)口服抗新型冠状病毒3CL 蛋白酶抑制剂一类创新药RAY1216 片按临床方案要求完成III 期临床全部病例数入组。 投资要点RAY1216 片获批在即2022 年 11 月获得组长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评批准,并于当月入组首例患者,目前完成III 期临床全部1360 例病例入组,研发高速推进。目前在药监局审批的新冠药物临床申请中,RAY1216 片是国内第二家获批III期临床的以3CL 蛋白酶为靶点的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物,有望成为国内第三个获批上市的口服小分子新冠治疗药物。III 期临床试验主要终点为28 天临床症状的持续改善,考虑到作为新冠治疗用药可纳入药监局的特别审批程序上市,我们预计2023 年Q1 将完成III 期临床实验及EUA 申请相关工作。 RAY1216 片有望成为BEST IN CLASS前期的剂量探索性研究(IIT 研究)中,RAY1216 片单药组或联合利托那韦组均较安慰剂组可快速降低新冠病毒 RNA 载量、缩短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安全性、耐受性良好。与已经上市的同为3CL 靶点的Paxlovid 比较,RAY1216 片在相同给药剂量下的峰浓度或暴露量为同等剂量的 PF-07321332(Paxlovid 复方组分之一)片的2-3倍,而且 RAY1216 可开发单方用药,减少因使用利托那韦而导致的副反应,RAY1216 具备成为最佳新冠口服药物的潜力。 新冠特效药需求将持续存在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周五的数据,在截至12 月24日的一周内,Omicron 亚变体XBB 约占美国 COVID-19 病例的 18.3%,显著高于前一周的 11.2%。从美国感染趋势来看,随着新冠毒株的持续变异,在经历第一轮感染高峰后感染仍持续发生,新冠口服药需求度将持续存在。国内各地放开后,相继达到感染高峰,民众亲身经历新冠感染全过程,无症状感染比例被重新定义,未来随二次感染的发生,对于可缩短病程的新冠口服药需求将迎来高峰。同时60 岁以上人群感染新冠,发展成重症、危重症的比例较高,2022 年9 月发表在NEJM 的研究表明,Paxlovid 可有效降低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住院风险 (降低73%) 或死亡风险 (降低79%),60 岁以上人群对新冠特效药需求度将处于较高水平。 盈利预测在不考虑新冠药物和流感药物营收的前提下,我们预测公司2022E-2024E 年收入分别为26.83、29.65、32.85 亿元,EPS 分别为0.45、0.50、0.55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60.5、54.5、49.4 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进展不及预期,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中成药销售不及预期等风险。
以岭药业 医药生物 2021-03-25 24.07 -- -- 27.10 12.59%
30.14 25.2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Q1业绩预告,2021年Q1实现归母净利6.6-7.0亿元,同比增长50%-60%。 公司2021Q1归母净利同比2020年Q1增长50%-60%,环比2020年Q4增长224%-244%。心血管产品同比大幅增长,连花清瘟延续2020放量趋势,推动2021年Q1业绩高增。 心血管产品:心血管产品线包括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三大核心产品,2020Q1疫情影响下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同比大幅下滑,致终端需求下滑;此外公司生产线用于生产连花清瘟系列产品,心血管系列产品生产受影响,2020Q1公司心血管系列产品销售额同比-5%。2021Q1,伴随医疗终端诊疗秩序持续恢复,心血管系列产品销售恢复,销售人员分线调整完成亦促进放量。判断2021Q1公司心血管系列产品销售额同比有望翻翻。 连花清瘟产品:新冠疫情期间连花清瘟系列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参考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连花清瘟获推荐进入指南,其后10年连花清瘟系列产品销售额由原0.75亿元增长至17.0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41.48%。受本次新冠疫情推动,连花清瘟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和适应症拓展促进长期产品渗透率提升,判断连花清瘟系列产品放量持续。 销售架构调整叠加产能释放推动持续增长。公司基于独家络病学理论构建了核心心血管系列产品和连花清瘟系列产品等中成药大品种产品线,二三线产品亦布局丰富。中成药领域推广能力亦为公司的独特优势,当前公司销售人员按产品线进行架构调整已经完成,销售人员数量大幅扩张,终端覆盖细化以及基层市场拓展促进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此外,公司提取和制剂产能持续扩大,当前石家庄基地产能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新增年产胶囊75亿粒、颗粒9.9亿袋、片剂21亿片生产规模,衡水车间建设完成后,产能将进一步提升。产能释放叠加销售升级有望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新冠疫情推动连花清瘟销售空间打开,销售升级和产能释放促进公司产品线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7.36亿、120.93亿、143.00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0亿、17.67亿和21.02亿;EPS分别为1.01元、1.47元和1.75元,对应PE分别为24.07、16.62和13.97,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调整的风险,药品降价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
智飞生物 医药生物 2021-02-26 163.87 -- -- 195.27 19.16%
231.19 41.08%
详细
公司为疫苗龙头企业,销售实力雄厚,研发能力领先。公司代理销售默沙东重磅品种4价和9价HPV疫苗、5价轮状疫苗等,自主产品线亦布局丰富,包括在售产品AC-Hib三联苗、EC诊断试剂,在研产品母牛分枝杆菌疫苗、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等。其中结核矩阵系列产品为公司核心自主产品,本篇报告为公司系列深度之一,重点讨论结核矩阵产品,后续报告将重点探讨HPV代理品种及其他自主产品。 结核防控顶层设计:解决当下高流行和承诺低流行间的矛盾。当前全球每年约1000万人患结核病,约15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中国结核病病例数位列全球第三。WHO结核病防控目标为2035年发病率下降90%,死亡人数减少95%。我国对结核防控的重视近年大幅提升,2019年八部门联合发布《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政府防控决心彰显。2017-2020年,我国国家结核病防控项目预算年均复合增速达23%。 高危潜伏感染者干预是实现防控目标的必备途径,结核潜伏感染干预人群存在大幅扩张空间。我国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人数约为3.5亿人。潜伏感染者中平均约5%-10%的人会发病。2015年WHO提出要在高危人群中系统性开展LTBI监测和预防性干预,并指出如果LTBI问题不解决,终止结核病目标不可能实现。当前仅约有36%的艾滋病新感染者和23%的5岁及以下密切接触者进行了结核病预防性治疗,而实现2025年结核病防控阶段性目标要求两人群预防性治疗覆盖率达90%以上。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和母牛分枝杆菌疫苗(预防用微卡)为已上市/即将上市的两大重磅品种,作用于潜伏感染者的诊断和干预,市场规模有望达49亿元。1)EC为潜伏感染者筛查提供优化方案,市场规模有望达11亿元。我国当前结核筛查多采用TST检测,EC诊断试剂解决现有筛查工具TST的假阳性问题,应用较IGRA便捷,为潜伏感染者筛查提供优化方案。以聚集人群、患病高危人群、体检机构检测人群为基础测算,EC诊断市场规模有望达11亿元。2)预防微卡上市后为首个潜伏感染者预防用疫苗,市场规模有望达38亿元。当前结核预防性干预主要措施为结核病预防性用药,由于预防性用药给药方案的时长、成本和毒性(副作用),带来实际操作的问题,应用扩展慢。预防微卡提供优化干预方法。以EC检测筛查阳性人群为基础测算,预防微卡市场规模有望达38亿元。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代理产品销售高速增长,自主在研产品步入收获期,结核矩阵系列重磅产品上市贡献业绩增量。暂不考虑新冠疫苗增量,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至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1.9亿元、204.5亿、250.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亿元、45.7亿元和59.0亿元;EPS分别为2.06元、2.86元和3.69元,对应PE分别为84.12、60.77和47.07。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风险,产品销售不达预期风险,疫苗行业政策风险。
昂利康 医药生物 2020-12-07 46.75 -- -- 46.98 0.49%
46.98 0.49%
详细
昂利康: 原料药与制剂双轮驱动,公司业绩稳定提升。 昂利康是一家集合医 药原料药和药物制剂业务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原料药业务包括α -酮酸与 头孢类抗生素原料,制剂业务主要涵盖抗感染类与心血管类制剂。目前公司 为α -酮酸特色原料药国内最大的生产厂家,是复方α -酮酸市场龙头企业费森 尤斯卡比核心原料药国内唯一的供应商; 此外, 公司制剂产品市场竞争力不 容小觑, 头孢拉克洛缓释片是国内首个且唯一完成一致性评价品种,苯磺酸 左氨氯地平片一致性评价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目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5-2019年公司业绩实现稳定提升;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加速增长, 营业收入 9.18亿元,同比减少 14.94%,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4.23亿元, 同 比增长 37.41%。 α -酮酸原料药:费森尤斯卡比国内唯一供应商,产能持续扩大。 柳叶刀发表 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达 1.323亿,是全球患病人数 最多的国家 9。a-酮酸为 CKD 患者低蛋白饮食治疗过程中的营养补充剂,2019年复方 a-酮酸在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达 7.5亿元,其中德国费森尤斯卡比的 开同(商品名)是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产品。 公司是α -酮酸原料药国内最 大的生产厂家, 费森尤斯卡比 a-酮酸原料药国内唯一供应商。 2019年公司 完成了酮酸一期项目的二期扩产子工程, α-酮酸的产能已达到 300吨/年, 2020年上半年公司 α-酮酸原料药销售 56.81吨,较上年同期增长 45.84%, 营业收入达 3931.8万元,同比增长 47.16%,实现净利润 1518.5万元,同比 增长 89.52%。 α -酮酸原料药技术壁垒较高,产品供不应求, 公司计划进一 步扩大产能至 750万吨,可实现 α-酮酸原料药收入 5.25亿元,净利润 1.84亿元。 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悦新复产与新合作为业务觅得转机。 公司头孢类原料 药产品主要包括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和头孢克洛三大品种,公司具备 7-ADCA 中间体的独立生产能力,形成医药中间体-头孢类原料药-头孢类制剂一体化的 产业模式。 此前,江苏悦新受技术改造和响水事件的影响处于停产状态,头 孢原料药产量下降, 2020年 8月悦新已进入复产, 7-ADCA 与头孢原料药业 务将恢复盈利。 2002年 10月,公司与科伦生物在头孢原料药全产业链上达成战略合作,在行业竞争激烈、环保趋严的大背景下,科伦的环保优势与成 本优势,提高了公司行业风险抵御能力, 在头孢原料药市场中能够占据有利 地位。 制剂业务:核心产品竞争潜力提升,有望迎来业绩增长。 公司制剂业务短期 主要聚焦于血管类制剂与抗感染类制剂等核心品种,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多 个在研品种有望丰富产品管线,适应长期发展。公司核心品种“左益”(苯磺 酸左氨氯地平商品名)为制剂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9年销售量较上年同 期增长约 15%,产品得益于成本优势与一致性评价工作的领先地位,有望进 入集采名单后实现产品放量。头孢类制剂上,公司拥有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体系,中间体与原料药上优势,公司头孢类制剂具有更大的盈利空间与市场 竞争力, 公司头孢克洛缓释片是国家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有望进入集 采,持续放量。 公司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 2020年至 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5.38亿元、 21.23亿元、 25.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81亿元、 2.46亿元、 3.17亿 元; EPS 分别为 2.01元、 2.73元、 3.49元。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制剂业务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易受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影响。
天坛生物 医药生物 2020-11-02 35.97 -- -- 39.65 10.23%
46.79 30.08%
详细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血制龙头地位稳固,采浆量提升、产能拓展、品种的丰富和结构优化将支持公司的持续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至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68亿、41.19亿、49.52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8亿、8.09亿和10.30亿;EPS分别为0.54元、0.64元和0.82元,对应PE分别为66.28、55.55和43.62,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达预期,产能拓展不达预期。
博雅生物 医药生物 2020-11-02 38.32 -- -- 39.77 3.78%
41.45 8.17%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0年三季报, 2020年 Q1-Q3实现营收 19.89亿,同比-5.39%; 实现归母净利 2.24亿,同比-29.6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2.17亿,同比 -27.88%。 1) Q3业绩短期承压: Q3单季度实现营收 6.61亿,同比-9.03%,归母净 利 0.63亿,同比-40.38%。 Q3收入端下滑,主要由于非血制品板块下滑所 致, Q3利润端增速低于收入端,主要因 a)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上升等因 素致毛利率下降 2.39pct; b)销售费用率上升约 3.78pct。 2) 单站采浆提升+血浆调拨+浆站新设,浆量提升有望带来巨大业绩弹性。 ①公司 2019年采集原料血浆 372吨,平均单站采浆 31吨,居行业低位, 具备提升空间。 ②公司已与博雅(广东)签订 500吨原料血浆采购协议, 调拨进度值得关注。 ③海南屯昌浆站亦获批新设,预计 2021-2022年开始 采浆。浆站覆盖人口达现有浆站平均水平,年采浆有望超 30万吨。 3) 央企入主打造长期血制平台。 公司 9月底公布华润并购方案,华润入主 后将迎来战略提升,公司有望成为华润系内长期的血液制品发展平台。借 力华润,博雅(广东)供浆与后续整合亦有望加速推进。此外,公司已公 布托管博雅(广东)方案,该方案是推进供浆协议正常履行的重要一步, 亦有望为后续整合进行铺垫。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浆量提升有望带来巨大业绩弹性, 华润入主后将迎来战略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65、 5.60和 6.67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07、 1.29和 1.54元,对应 PE 分别为 34.77、 28.87和 24.25倍,维持“推荐”评级。
众生药业 医药生物 2020-10-29 12.32 -- -- 13.32 8.12%
13.86 12.5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Q1-Q3实现营收13.10亿,同比-31.72%,归母净利3.01亿,同比-18.21%,扣非归母净利1.78亿,同比-50.19%。 三季度经营趋势向好。①公司2020年Q3单季度实现营收5.25亿,同比-14.31%;实现归母净利1.10亿,同比+65.47%。剔除Q3处置子公司以及爱尔眼科股权变动等收益,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0.61亿,同比-1.2%,同比增速环比Q2(-62.36%)大幅改善。②Q3由于眼科医疗服务业务已剥离,且以众生丸为代表的呼吸线产品受疫情影响持续,经营业绩仍同比下滑,判断Q4有望进一步恢复。 ZSP-1273三期临床将启。①公司ZSP-1273为国内首个完成临床二期的小分子RNA聚合酶抑制剂,二期临床数据优异,其中600mgQD组中位症状缓解时间较安慰剂组明显缩短22.82h,病毒学指标亦显著优于安慰剂组。②1273当前已获得三期临床伦理批件,有望于近日推进三期。若受试者招募顺利,三期临床将于2021年年中获得结果。 NASH管线新药逐步推进。公司于NASH领域布局1项first-in-class+3项fastfollow项目,布局广度和临床进度均居国内前列。其中first-in-class项目ZSO1601已进入Ib/IIa期,该研究设置低/中/高三剂量组,当前处于中剂量组给药阶段。Fast-follow项目ZSP0678处于I期临床阶段,0678已于2020年3月获PBC适应症临床批件,该适应症临床试验时间周期相对NASH适应症较短,有望更快获得临床结果。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流感新药取得阶段性进展,NASH新药临床逐步推进,研发成果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9.21亿、23.11亿、25.45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亿、3.79亿和4.11亿;EPS分别为0.46元、0.46元和0.51元,对应PE分别为26.32、26.15和24.02。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风险;药品降价风险。
以岭药业 医药生物 2020-10-28 27.70 -- -- 28.20 1.81%
30.98 11.8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年Q1-Q3实现营收64.47亿,同比+48.31%;实现归母净利10.16亿,同比+76.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9.82亿,同比+81.95%。 三季度强劲增长态势延续。2020Q3公司实现营收19.60亿,同比+43.84%,实现归母净利3.02亿,同比+151.25%,延续2020H1强劲增长态势。三季度高增主要由连花清瘟系列产品持续放量以及心血管三大产品增速回升贡献。 连花清瘟持续放量。①连花清瘟2020H1销售约20.24亿元,同比+137%,Q3销售约8.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Q3延续高增态势。②伴随秋冬季节来临,呼吸类疾病用药进入销售旺季,预计Q4连花清瘟增长仍将可观。③新冠疫情推动连花清瘟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空白市场覆盖增加,此外临床试验数据亦不断积累,打开未来销售空间。 心血管产品逐步增长。①心血管产品销逐季好转趋势明显。2020Q1受疫情影响,心血管系列产品销售额同比下降约5%,Q2伴随医疗终端诊疗陆续恢复,公司心血管系列产品实现约10%增长,Q3实现约17.5%增长,判断Q4增长趋势有望延续。②公司营销体系持续优化,销售人员大幅扩增,由19年底约6000人扩张至近万人。扩大销售队伍一方面细化了终端覆盖,另一方面,也助力产品分线销售工作的推进。营销体系优化为核心产品的销量增长奠定基础。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基于连花清瘟的持续高增长以及心血管产品增速的快速提升,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11.10、13.35和16.3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2、1.11和1.36元。当前股价对应2020-2022年PE值分别为29.60、24.62和20.0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调整的风险,药品降价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
东方生物 2020-09-22 149.00 -- -- 176.65 18.56%
189.96 27.49%
详细
深耕海外市场,主打POCT快检产品,毒品检测和传染病检测是两大核心产品系列。公司全面覆盖抗原抗体生物原料、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仪器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产品已经形成国际影响力,远销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在2016年-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增加到3.67亿元,CAGR=26.34%,实现归母净利润由3563万增长到8211万元,CAGR=32.09%。 新冠检测长期需求有望加大业绩弹性。在2020年上半年受益于新冠疫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828.15%,归母净利润5.24亿元,同比增长1477.45%,其中80%以上为新冠病毒检测产品。 新冠疫情期间,公司开发三款新冠病毒检测试剂:1)新型冠状病毒IgG/IgM 抗体检测试剂,于2020年3月获得欧盟CE认证,5月份获得美国EUA紧急使用授权;2)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于2020年4月获得欧盟CE认证,5月份获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书;3)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胶体金法),于2020年4月获得欧盟CE认证,7月份更新,预计公司下半年业绩有望超过上半年,全年业绩弹性加大。 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液体芯片有望填补国内空白。为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的研发中心,在研产品多达33项。其中,液态生物芯片技术可用于核酸、蛋白检测的多重联检,目前尚无我国独立开发的的液态生物芯片产品,公司仪器的研发完成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2.74亿元、21.06亿元、20.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1亿元、10.29亿元、10.09亿元;EPS分别为9.92元、8.57元、8.41元,对应PE分别为15.4X、17.8X、18.1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公司经营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4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