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佳

华创证券

研究方向: 机械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执业编号:S0490513030003,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曾供职于长江证券研究所。伯明翰大学金融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学士,4年证券分析行业经验。2012年新财富第6名,水晶球第5名、金牛第5名,2013年新财富第4名,水晶球第3名,金牛第3名,2014年第一财经第1名团队成员。...>>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4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5-01 5.43 6.60 -- 5.55 2.21%
5.74 5.71%
详细
事项: 中国中车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3.95亿元,同比减少15.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8亿元,同比减少58.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73亿元,同比减少68.12%。 评论: 受疫情影响,公司Q1收入下滑15%,主要由于铁路装备业务交付减少。一季度受疫情影响,铁路方面设备招标和交付均有所延迟,公司铁路装备业务收入同比下滑超过30%,使得收入整体下滑15%,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我们认为二季度起铁路装备市场恢复正常,维持全年交付正增长判断。城轨市场一季度继续向好,招标和交付均处于增长阶段,一季度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收入增长约30%,全年来看城轨车辆交付数有望超过9000辆,创历史新高。 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高毛利的铁路装备业务收入下降所致。一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1.3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72个百分点,主要是结构性原因。高毛利且收入占比高的铁路装备业务下降(2019年毛利率为25.01%),城轨业务虽实现收入增长和毛利率提升,但毛利率低于综合毛利率水平(2019年毛利率为17.64%)。费用率方面,报告期四费总体费用率为17.27%,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49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财务费用的增长(汇兑损失的增加)。 铁路投资有望上调,期待动车组招标。国铁集团会议指出确保上半年铁路基建投资额高于去年同期,部分铁路局已经确认调增全年投资。我们认为全年铁路投资大概率上调。招标方便,一季度已启动货车招标3.2万辆,机车招标269台,预计动车组招标也即将启动,包括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时速160公里的动力集中型动车组,以及新车型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预测公司2020-2022年EPS为0.47、0.51元、0.56元,对应PE为13倍、12倍、11倍,维持目标价范围7.65-10.2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动车组招标延迟,新车型定价低于预期,城轨车辆招标延迟。
杭氧股份 机械行业 2020-05-01 10.31 14.49 -- 11.45 11.06%
16.63 61.30%
详细
公司在气体行业低谷期实现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向子公司销售的用于气体投资项目的设备比重增大,但设备业务收入仍旧实现增长,达32.39亿元,同比增长8.75%;气体业务方面,零售气价格下滑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但在产能及销量增长的带动下,气体业务实现收入46.64亿元,同比增长4.48%。 201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21.86%,同比下降1.43个百分点。其中,空分设备毛利率22.38%,同比下降2.48个百分点,气体销售业务毛利率21.30%,同比下降2.20个百分点。2019年,公司发生期间费用9.17亿元,期间费用率11.20%,相比去年同期未有显著变化。公司计提0.94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 1Q2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8亿元,同比略微增长0.17%,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下滑24.70%,在疫情影响下,业务仍旧实现较好推进。 设备业务:新签订单超过43亿,石化设备业务打开新局面。2019年公司设备销售订单良好,石化设备市场打开新局面。公司获得浙石化二期4套10.5万m3/h空分设备合同,成功中标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分公司3套7万m3/h、河南心连心8万m3/h等特大型空分设备合同。公司不断取得乙烯冷箱、丙烷脱氢和天然气冷箱的新订单,承接石化设备合同额达4.15亿元。全年公司共承接空分设备及石化设备订单43.05亿元,展现了公司设备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气体业务:产能扩张+运营管理能力继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气体运行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液体零售业务全面布局。成功获得莱芜钢铁、青岛芯恩、广西盛隆二期、山西美锦、大冶有色等多个气体项目,展现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公司获得首个电子气管道气服务项目——青岛芯恩电子气项目,正式进军电子气供气服务领域,料将为公司后续发展打开一片全新的市场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对公司下游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06、9.21、11.06亿元(2020-2021年前值:8.71、10.23亿元),EPS0.84、0.95、1.15元(前值:2020-2021年:0.90、1.06亿元),对应PE14、12、10倍,考虑到公司气体项目布局持续推进,长期呈现成长趋势,维持目标价16元/股,对应2020年估值PE1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气体项目推进低于预期,零售气价格波动。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0-04-30 9.46 11.00 -- 10.98 16.07%
18.18 92.18%
详细
事项:埃斯顿发布2019年报以及2020年一季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4.21亿元,同比减少3.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76.22万元,同比减少35.04%;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9亿元,同比减少2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00.2万元,同比减少26.08%。 评论:2019年为行业小年收入微降,2020Q1受疫情影响物流不畅交付延迟收入下降。中美贸易战以来制造业投资受到冲击,机器人行业整体景气度下降,2019年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下滑6%。受此影响,公司收入全年微降(-2.71%)。 分季度来看,二三季度景气度最低,收入分别下滑14.75%、15.75%,四季度回暖,收入增速达14.49%,但回暖势头被疫情打断,2020Q1收入下降28.86%。 分板块来看,2019年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收入基本持平,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收入下降4.69%,主要由于公司主动放弃了部分回款条件不好的系统集成订单。 综合毛利率保持稳定,费用率波动造成净利润率有所下降。公司2019年综合毛利率为36.01%,较上年同期增加0.02个百分点,2020Q1毛利率35.99%,保持稳定。分板块来看,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毛利率为40.8%,较上年同期降低0.85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毛利率为31.07%,较上年同期提升了0.68个百分点。2019年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稳中有降,研发费用及财务费用有所升高,财务费用升高主要由于报告期公司股权投资(投资CLOOS等)、回购股份、固定资产投资等资金使用增多;2020Q1费用方面,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总金额保持稳定,费用率因收入下降而提升,财务费用增长29%,主要为应对疫情影响进行资金储备从银行获得疫情支持贷款增加所致。 稳健经营现金流创历史新高,注重研发夯实内功机器人“专用+通用”战略继续取得突破。2019年行业景气度低,公司审慎选择行业和客户,提高客户质量,严格应收账款管理,控制坏账风险,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3亿,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公司继续实施机器人通用+细分战略,专用进一步突破钣金折弯、光伏装配、压铸和食品与饮料码垛机器人应用处于行业先进水平,通用采用新一代核心部件及软件算法,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新一代系列化机器人实现批量销售。 收购德国焊接机器人领军企业Cloos,国际化战略再进一步。Cloos为全球机器人弧焊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具有百年历史和技术积累,拥有世界顶尖的焊接和焊接机器人技术及产品,特别在技术难度最大的中厚板焊接领域拥有世界一流的客户和市场份额。Cloos的交易分为两步:(1)在公开市场以竞标方式被上市公司股东派雷斯特组成的联合体出资1.9607亿欧元收购,(2)上市公司转让其持有的鼎派机电(持有Cloos89.35%的股份)51%的股权于上市公司。 业绩承诺为鼎派机电承诺净利润为2020-2022年分别为880万、948万、1147万欧元(人民币6772万、7295万、8827万元)。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暂不考虑Cloos的并表,因受疫情影响制造业投资复苏放缓,我们下调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至0.84/1.19亿元(原预测值为2.27/3.09亿),新增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为1.68亿元,对应EPS为0.10、0.14、0.20元,对应PE为95倍、66倍、47倍;考虑Cloos,则备考净利润为1.52亿、1.92亿、2.56亿,对应PE为52倍、41倍、31倍,按照DCF法,公司权益评估价值为92.44亿元,每股权益价值为11.1元,维持目标价11.1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持续,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0-04-28 54.79 58.63 34.16% 70.86 29.07%
101.98 86.13%
详细
营收快速增长,毛利率有所下滑。报告期内,PERC电池产能扩张,叠加公司积极推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同比增长69.30%至25.27亿元。其中:半导体掺杂沉积光伏设备营收17.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5.74%,湿法工艺光伏设备营收4.26亿元,同比增长11.22%,自动化配套设备营收2.84亿元,同比增长54.02%。毛利率方面,受产品结构、市场竞争加剧、设备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8.01pct至32.1%,其中半导体掺杂沉积光伏设备、湿法工艺光伏设备、自动化配套设备分别实现毛利率28.34%、41.74%和36.24%,同比变化-10.10pct、+2.36pct和-6.05pct。 收入规模效应显现,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研发资源进一步扩张。收入规模效应显现,在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0.86pct、0.21pct和0.28pct。此外,受外汇汇率波动影响,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1524.34万元,同比增长32%,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90pct。综合来看,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45pct至14.2%,费用率控制良好。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资源投入,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大幅增长60.1%至1.23亿元,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59.1%至296人,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3.18%。 光伏设备景气周期有望延长,看好公司前瞻性研发布局。光伏产业链在降本增效的带动下,对高效低成本产能需求更加旺盛,围绕先进产能的竞争驱动电池片厂商展开新一轮扩产。TOPCon、HJT等N型电池技术转换效率提升潜力大,技术迭代有望激发新兴设备需求,延长设备环节景气周期。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和技术变化,以未来技术发展为导向进行设备研发,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HJT电池生产设备国产化正在积极推进中;背钝化技术氧化铝镀膜设备研发已形成批量生产销售;TOPCon电池工艺技术钝化设备研发已进入工艺验证阶段;智能制造车间系统产品技术成熟,步入大规模产业化推广阶段;主营产品高温扩散氧化退火炉、管式等离子体沉积炉、湿法设备、自动化设备、智能制造车间系统的研发也向大产能、高度自动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考虑到下游电池片扩产进度,我们略微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52、7.28亿元(原预测值5.36、6.98亿元),新增2022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对应EPS1.72、2.27和2.92亿元,对应PE32、24和19倍。综合考虑光伏产业的长期成长性和电池片环节扩产周期启动,公司产品体系丰富,前瞻性研发布局成效初现,未来三年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给予2020年35倍PE,目标价60.15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N型电池技术产业化不及预期,设备环节竞争格局恶化。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4-28 19.93 24.26 12.11% 25.48 27.27%
29.29 46.96%
详细
收入逐季提升,毛利率短期承压,费控效果良好。 国内光伏及半导体硅片产业正迎来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公司积极推进产品迭代、响应客户需求,取得良好经营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0亿元,同比增长22.64%,单四季度实现营收11.0亿元,环比增长33.0%,收入逐季提升。分业务看,晶体生长设备实现营业收入21.73亿元,同比增长12.04%,受益于公司不断推进产品结构丰富化,智能化加工设备业务快速增长,报告期实现营收5.0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1.97%,营收占比提升5.29pct至16.21%。晶体生长设备和智能化加工设备业务毛利率同比分别下降5.49pct和2.49pct至38.13%和35.56%,我们预计主要是受产品出货结构影响。期间费用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0%、10.3%和1.7%,受汇兑收益减少影响,财务费用同比增加75.9%,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93pct至11.5%,费用控制成效良好。 光伏业务:下游扩产驱动订单高增,客户结构更加多样,推进产品迭代亮点纷呈。技术与成本因素正驱动光伏硅片环节迎来新一轮扩产浪潮,除中环、隆基积极布局高效产能外,以晶科、晶澳为代表的垂直一体化厂商积极提升硅片产能、以上机数控为代表的新兴力量亦加速入场。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性价比,斩获包括中环、晶科、晶澳、上机数控在内的多家主流光伏厂商订单,全年新签光伏设备订单超过37亿元,其中2019年已公告新签晶科、上机数控订单合计金额约18亿元,客户结构更加多样。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开发出适用于G12硅片生产的新一代光伏单晶炉、截断机、切磨复合加工一体机、切片机以及G12电池片高效叠瓦组件焊机全自动生产线,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有望深度受益硅片向大尺寸迭代趋势。 半导体业务:装备材料体系日益完善,新产品开发提升竞争力,有望接力成长。经过多年布局,公司逐步完善了以单晶硅生长、切片、抛光、外延四大核心装备为主的产品体系,单晶炉、抛光机、研磨机等设备陆续进入国内主流半导体材料厂商,新产品开发获得实质性突破,已成功研制出新一代12英寸半导体单晶炉、8英寸硅外延炉、8-12英寸硅片用精密双面研磨机、6-8英寸硅片用抛光机等产品。客户方面,公司产品已进入中环领先、有研、奕斯伟、金瑞泓等主流厂商供应体系,随着中环、有研等国产半导体硅片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公司半导体业务成长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2020年一季度:公司经营稳健,再获中环大单,成长有望持续兑现。2020Q1中环股份启动五期项目第二批设备采购招标,公司再次中标,合计中标金额14.25亿元。截至2020Q1,公司未完成合同29.81亿元,若考虑新中标14.25亿元(尚未签订合同),公司当前在手订单有望超过44亿元。光伏硅片产业正处于产能扩张阶段,公司作为光伏硅片设备龙头,料将持续受益兑现成长。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考虑到下游扩产情况及公司产品迭代,我们略微调整2020-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72、12.03亿元(前值9.95、12.02亿元),新增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5.04亿元,对应EPS0.76、0.94和1.17元,对应PE26、21和17倍,调整目标价为25.26~28.12元,对应2021年PE27~3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
赢合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4-27 27.33 37.29 178.91% 30.27 10.76%
40.49 48.15%
详细
2019年:调整业务模式,优化客户结构,整装重新出发 报告期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公司基于审慎原则,主动放弃部分风险订单并调整整线交付模式,由总包式的两方整线订单调整为含供应商的多方整线合作订单,原本外购设备的相关金额不再计入公司收入,导致公司报告期内的销售额下滑。锂电设备业务和包括电子烟在内的其他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3.51、3.1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91%、55.11%,毛利率33.17%、44.96%,同比分别下降3.8、提升20.2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更加注重高附加值的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设备的生产,虽然公司锂电设备销同比均有所下降(销量797台,同比下降28%),但是单台设备的价值量和毛利实现增长,盈利能力得到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3.44亿元,期间费用率20.6%,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分别为0.81、0.93、1.35、0.3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研发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成果显著,成功推出3.4mm窄幅分切机、STP数码全自动卷绕一体机等创新设备,持续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 2020年一季度:锂电设备业务订单增长,口罩及口罩机形成业务增量 一季度,受益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产品性能和品质持续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大幅增强,订单规模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1-3月新签锂电订单超过10亿元。此外,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助力抗疫防控工作,推出口罩机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口罩代工业务,形成业务增量。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7.06、8.41、8.61亿元,考虑到公司近期完成回购注销,以及增发完成后的股本变化,测算EPS分别为1.62、1.93、1.98元(前值:0.53、1.59、1.89元),对应PE25、21、21倍。考虑到公司:1)锂电设备领域的优势地位;2)未来打造自动化平台型公司潜力巨大;3)口罩机业务超预期,带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调整公司目标价48.73元,对应PE3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受疫情影响,电池环节招标延后;口罩机业务订单交付能力低于预期。
交控科技 2020-04-13 44.59 50.23 241.00% 52.75 19.61%
53.76 20.57%
详细
收入大幅增长,I-CBTC占比高,新线路中标率继续保持市占率第一。报告期公司城轨新线实现14.8亿收入,同比增长35%,其中I-CBTC收入达到12亿,占比超80%,成为城轨新线收入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公司信号系统业务开拓了城轨改造和重载铁路业务,分别实现营收8117万和609万,打开市场空间。新线路中标方面,公司全年共中标9条线,开拓6个新城市,按中标线路统计市占率达25%,继续保持市占率第一。全年新增项目中标总金额34.32亿,其中信号系统31.50亿;全年完成合同签订新增总金额38.45亿,其中信号系统34.17亿。 毛利率总体稳定,费用率有所下降。报告期公司综合毛利率26.66%,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0.27个百分点,主要由于FAO毛利率21.91%拉低。FAO毛利率较低是因为报告期交付了北京机场线,该线路为第一条设计速度达到160公里/小时具有市域快线特性线路,新技术及新功能的工程化应用使得项目投入成本较高,未来随着规模化及公司核心系统自制化率的提高,毛利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报告期公司销售费用率(4.10%,较上年同期降低0.63个百分点)和管理费用率(8.93%,较上年同期降低0.49个百分点)均有所下降,主要由于规模效应。 城轨市场迎来景气向上周期,公司作为CBTC系统龙头受益弹性大,且公司布局智慧城轨,进一步打开成长天花板。2020-2021年城轨通车里程向上,处于产业链中后期的信号系统环节受益弹性大。且公司在发展信号系统业务的基础上,布局智慧城轨,将业务范围延伸至城轨云系统、TIDS系统,报告期云平台已在呼和浩特1号线上使用。新业务的拓展打开公司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93亿元、2.63亿元、3.10亿元,对应EPS为1.20、1.64、1.94元,对应PE为37倍、27倍、23倍,维持目标价53.7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城轨项目建设进度低于预期;因公司产品造成重大安全问题;研发失败或技术未能产业化风险。
中国通号 2020-04-13 6.20 6.12 26.97% 6.52 1.24%
7.71 24.35%
详细
收入业绩小幅增长,盈利能力小幅提升。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416.46亿元,同比增长4.08%,其中铁路市场203.95亿元,同比增长10.38%,城轨市场94.35亿元,同比增长0.28%,海外市场5.47亿元,同比增长1.94%,工程总承包及其他112.69亿元,同比下降2.77%,主要由于合理控制。从产业链拆分来看,设计集成收入101.9亿元,同比增长18.99%,设备制造收入64.22亿元,同比下降3.11%,系统交付收入137.65亿元,同比增长4.0%。高毛利的设计集成板块增长快带动轨交控制系统整体毛利率达到26.91%,提升0.51个百分点;分终端市场来看,铁路市场毛利率小幅下降了1.07个百分点达到28.29%,城轨市场毛利率小幅提升了3.09个百分点达到23.98%。 订单额小幅提升,铁路市场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城轨市场竞争激烈,2020行业景气向上订单额有望保持增长。2019年度累计新签合同总额706.1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铁路领域260.7亿元,同比增长3.9%,城轨领域115.1亿元,同比增长0.9%,海外领域24.1亿元,同比增长153.3%,工程总承包及其他306.2亿元,同比增长0.1%。至2019年年底,公司在手订单1049.4亿元。城轨市场2019年竞标激烈,市场共招标36条线,公司市占率达到26.5%,且其中通号国铁占比提升。2020年行业景气向上,新项目审批加速,公司订单额有望在2020年得以提升。 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明显,分红比率提升。2019年公司通过合理控制工程总承包业务规模,加大两金压降和绩效考核力度,经营性现金流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净流入33.71亿元,上年同期为净流出15.87亿元,净增加额达到49.58亿元。派息情况,股息率。2019年公司分红21.18亿元,占净利润比率为55.5%,连续两年超过50%。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基于2019年公司订单增长幅度低于预期,我们下调公司2020-2021年盈利预测至净利润分别为42.26亿、46.98亿(原预测值为47.70亿、54.59亿),新增2022年净利润预测为50.93亿,对应EPS分别为0.40元、0.44元、0.48元,对应PE为16倍、14倍、13倍,考虑公司历史估值及国际对标,且2020年行业景气向上,给予2020年18-20倍估值水平,目标价范围为7.2-8元,给予“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高铁及地铁建设进程放缓;公司产品产生重大安全问题;城轨信号系统竞争加剧导致市占率下降;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参与的PPP、BT、BOT等项目的收益及回款风险,项目退出风险。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4-13 20.29 27.18 25.60% 24.46 19.38%
28.90 42.43%
详细
一季度预盈,公司经营稳健。报告期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公司春节后复工时间有所影响,复工复产后,公司按计划推动在手订单交付、验收工作,一季度整体经营情况稳健。公司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631.80-13894.98万元,同比上升0%~10%,其中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300-400万元。 下游扩产稳步推进,公司光伏业务在手订单充足。公司大客户中环股份一季度持续保持满产状态,生产经营未受疫情影响,光伏硅片建设项目稳步推进,预计2020年末五期项目产能规模达到19GW。2020Q1中环股份启动五期项目第二批设备采购招标,公司再次中标,合计金额14.25亿元。截至2019Q3,公司未完成合同25.58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5.4亿元),2019Q4和2020Q1,公司新签中环协鑫五期项目第一批及第二批设备采购合同28.5亿元,在手订单十分饱满,有望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形成良性支撑。据中环股份2019年年报披露,中环光伏硅片项目全面达产后全部晶体产能将优化提升至85GW,公司作为中环股份核心设备供应商,有望深度受益。此外,除中环股份外,公司还与晶澳、晶科、上机数控等诸多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拥有良好的供应业绩,有望在新一轮扩产周期中实现快速成长。 半导体硅片国产化趋势逐步加深,公司半导体业务成长潜力有望释放。公司已具备8~12寸半导体级单晶炉生产能力,同时逐步拓展了抛光机、滚磨机、截断机、研磨机等一系列新产品。半导体级长晶炉在中环股份、有研硅股、合晶、金瑞泓等已取得良好的供应业绩。2017年公司入股中环领先,与中环合作进一步深化,前瞻性研发布局和拿单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中环股份8英寸半导体硅片天津基地30万片/月、宜兴基地12万片/月已达产,天津基地12寸半导体硅片2万片/月已于2019年一季度投产并向全球客户送样,无锡工厂受疫情影响,项目调试工作略有延后,但项目整体进度可控,正在持续推进中,有望在2020年投产。随着下游半导体硅片项目陆续投产,公司收入确认节奏有望加快。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20~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95、12.02亿元,对应2020-2021年EPS0.77和0.94元,对应PE26和22倍。考虑到公司是A股稀缺的光伏及半导体硅片设备上市公司,下游客户正处于产能扩张期,同时公司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和客户资源,有望受益光伏硅片头部化集中趋势和半导体硅片国产替代进程而实现快速成长。采用分部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维持2020年目标价28.30元,对应2020年PE36.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公司订单交付及收入确认节奏不及预期。
赢合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0-04-10 38.21 38.13 185.19% 55.98 -2.47%
37.57 -1.67%
详细
事项: 公司发布 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达到 1.5亿元-1.7亿元,长 同比增长 112.12%-140.41% 。 评论: 锂电设备业务 订单增长, 口罩机 设备 需求 爆发报告期内,受益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一体化和集成化创新,公司产品性能和品质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大幅增强,订单规模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 1-3月新签锂电订单超过 10亿元;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助力抗疫防控工作,推出口罩机自动化生产线以及口罩代工业务,形成业务增量。 一季度国内疫情严重,口罩供不应求,受制于口罩设备企业本身数量、规模较小以及短期难以快速增加产线限制,全国口罩机生产能力有限。目前包括上海通用汽车、富士康、广汽集团等多家厂商通过转线或推进开发生产线等方式,加速提升口罩供应能力。公司具备专业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和强大的新工艺设计开发能力,口罩机自动化率、整线化水平、生产效率业内领先。春节期间,赢合科技紧急开发生产医疗平面医用口罩全自动一体机,并与振德医疗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开发 KN95(M95)口罩全自动生产线。截至 3月 1日公司交付了第一批 123台口罩机,最快产能可达 120只/分钟。 与上海电气合作,打造自动化平台型公司可期2019年,公司实控人变更为上海电气集团。公司意图借助上海电气的产业资源以及资金支持,打造自动化平台型公司。目前上海电气旗下自动化板块还包括了电动机、电梯、海水淡化、机床、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3D 打印设备、航空制造装备等多项业务。我们预计随着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赢合科技有望承接更多上海电气旗下自动化业务,成为其自动化板块的重要上市公司平台。 此外,公司与上海电气参股公司,全球叠片设备领导厂商德国 Manz 签订合作协议,在业务开拓、产品线优化及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并提供相互支持,有望进一步增强公司在锂电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一定影响,我们调整公司 2019-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2.01、7.06、8.41亿元(前值:2.41、7.32、8.64亿元),考虑到公司增发完成后的股本变化,对应 EPS 0.53、1.59、1.89元(前值 0.64、1.65、1.95元),对应 PE 107、36、30倍。考虑到公司:1)锂电设备领域的优势地位;2)未来打造自动化平台型公司潜力巨大;3)口罩机业务超预期,带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维持目标价 58.13元,对应 PE 3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受疫情影响,电池环节招标延后;口罩机业务订单交付能力低于预期。
中铁工业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4-06 9.49 10.48 54.80% 10.23 7.80%
10.23 7.80%
详细
专用工程机械装备收入及订单皆实现小幅增长,盾构机商业模式变化导致毛利率有所降低。报告期公司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实现营业收入66.57亿元,同比增长10.74%,其中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营业收入55.87亿元,同比增长10.24%,工程施工机械业务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3.41%。专用工程机械装备毛利率23.99%,较上年同期减少1.28个百分点,主要由于盾构机租赁业务发展,毛利率较低的盾构机转租业务规模扩大,导致毛利率同比下滑。该板块实现新签合同额112.47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新签合同额100.6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工程施工机械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11.78亿元,同比增长37.56%。 交通运输装备业务收入和订单实现较快增长。报告期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道岔业务营业收入43.42亿元,同比增长3.46%,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8.68亿元,同比增长26.05%。毛利率达到18.96%,较上年同期提升0.87个百分点。该板块受益基建提速,实现新签合同额234.76亿元,同比增长21.1%,其中道岔业务新签合同额65.28亿元,同比增长25.15%,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169.48亿元,同比增长19.61%。 2020年行业景气向上,公司相关业务有望受益。随着2019年9月国家发布《交通强国建设刚要》,叠加2020年受疫情影响经济承压逆周期调节有望发力,全年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度有望加快,投资有望上调,公司相关业务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盾构机业务受商业模式变化毛利率有所下降,我们小幅下调公司2020-2021年盈利预测至EPS为0.87、1.01元(原预测值为0.93、1.02元),新增2022年EPS预测为1.17元,对应PE为11倍、9倍、8倍,结合行业景气度和公司历史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0年PE13-15倍,目标价区间11.31-13.05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招标进展缓慢,铁路投资规模不及预期。
中国中车 交运设备行业 2020-04-02 6.51 6.60 -- 6.53 0.31%
6.53 0.31%
详细
事项: 中国中车发布 2019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90亿元,同比增长 4.53%,实现归母净利润 117.95亿元,同比增长 4.33%。 评论:铁路装备业务微增,动车组交付受新车型招标延迟影响低于年初预期。铁路装备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231.9亿元,同比微增 2.17%,毛利率 25.01%,比上年同期降了 0.16个百分点。其中,动车组/机车/货车/客车分别实现收入641.57/230.63/206.42/153.28亿元,同比增长-3.85%/-11.77%/1.81%/106.3%,销量分别为 2167辆/932台/48762辆/1691辆。客车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由于新车型动力集中型动车组 CR200交付数提升。高速动车组新车交付受时速 250公里复兴号(CR300)招标延迟影响低于预期,维修收入保持增长。随着中车旗下几大车辆厂陆续拿到 CR300的制造许可证,国铁集团动车组招标渐进。 城轨业务保持高增长,预计 2020年再创新高。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439.35亿元,同比增长 26.39%,毛利率达到 17.64%,比上年同期提升了 0.42个百分点。其中城轨地铁收入 400.93亿,交付数达到 7452辆,单价较上年有所提升。随着地铁通车高峰来临,我们预计公司 2020年地铁交付数将再创新高,全年交付有望突破 9000辆。 费用率保持稳定,经营质量向好。三费总计 233.3亿元,占营业收入 10.19%,与 2019年持平。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72%/6.31%/0.16%,较上年同期上升 0.18/0.18/-0.42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上升主要是由于预计产品质量保证准备增加,管理费用率上升主要是职工薪酬增加,财务费用率减少主要是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减少。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97.4天,存货周转天数 118.49天,均为历史较低水平,经营活动现金流 225.31亿元,同比增加 19.4%,经营质量向好。 盈利预测 及 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公司 2020年盈利预测 EPS 为 0.47元,基于公司推出的新车型有望在未来两年放量,上调 2021年盈利预测至 EPS 为 0.51元(原预测值 0.50元),新增 2022年盈利预测 EPS 为 0.56元,对应 PE 为14倍、13倍、12倍,结合公司历史估值水平以及长期的国际对标,给予中国中车 2020年 15-20倍的估值水平,给予目标价范围 7.65-10.2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动车组招标延迟,新车型定价低于预期,城轨车辆招标延迟。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3-27 21.86 27.18 25.60% 21.83 -0.59%
25.37 16.06%
详细
下游扩产逻辑逐步兑现,公司光伏业务有望深度受益 晶盛机电本次预中标金额合计14.25亿元,其中第一包采购设备为全自动晶体生长炉,预中标金额12.10亿元,第二包采购设备为单晶硅棒切磨加工一体线装置,预中标金额1.98亿元,第三包采购设备为单晶硅棒截断机,预中标金额1710万元,与第一批采购设备中标金额一致。中环协鑫五期项目第二批设备采购落地意味着210硅片建设正有序推进,我们预计,到2021年中环210硅片产能有望突破30GW,公司作为大尺寸硅片整线核心设备供应商,有望深度受益。 技术与成本因素正驱动光伏硅片环节迎来新一轮扩产浪潮,除中环、隆基等专业硅片厂商积极布局高效产能外,以晶科、晶澳为代表的垂直一体化厂商积极提升硅片环节产能、以上机数控为代表的新兴力量亦加速入场,我们预计2020-2021年,全球单晶硅片总产能有望增加超140GW。晶盛机电已具备硅片环节整线核心设备供应能力,并与下游头部客户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公司光伏业务有望深度受益下游产能扩建。2019年公司公告新签光伏设备订单超过32亿元,截至2019Q3,公司未完成合同25.58亿元(其中未完成半导体设备合同5.4亿元),考虑到2019Q4新签中环协鑫五期项目第一批设备采购合同14.25亿元,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随着下游扩产项目稳步推进,有望对2020年业绩形成有效支撑。 半导体业务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极 公司已具备8~12寸半导体级单晶炉生产能力,同时逐步拓展了抛光机、滚磨机、截断机、研磨机等一系列新产品。半导体级长晶炉在中环股份、有研硅股、合晶、金瑞泓等已取得良好的供应业绩。2017年公司入股中环领先,与中环合作进一步深化,前瞻性研发布局和拿单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中环领先硅片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们预计,到2021年中8寸硅片有望达到75万片/月的设计产能,12寸硅片有望自今年三季度开始放量,到年底有望达到7~10万片/月产能,将有效带动公司设备及材料销售。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20~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95、12.02亿元,对应2020-2021年EPS0.77和0.94元,对应PE27和23倍。考虑到公司是A股稀缺的光伏及半导体硅片设备上市公司,下游客户正处于产能扩张期,同时公司拥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和客户资源,有望受益光伏硅片头部化集中趋势和半导体硅片国产替代进程而实现快速成长。采用分部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维持2020年目标价28.30元,对应2020年PE36.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发酵。
华测检测 综合类 2020-03-11 15.43 18.68 77.40% 16.92 9.44%
18.90 22.49%
详细
收购船用油品检测领域优质公司,有望促进船舶产品线协同发展 Maritec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新加坡,在日本、印尼、中国、意大利、法国、希腊、土耳其均有常设业务机构,在全球的船用油品检测市场份额位居前列。 Maritec公司营业收入稳定,盈利能力强,现金流稳定。2019年,(未经审计的)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为4819万、3243万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为7071万、1915万元。净利率高达27%,ROE与ROA分别达到59%、40%。此外资产周转率达到1.47,营运能力良好。本次收购,Maritec100%股权估价人民币2.74亿元,对应2019年PE14倍、PB8.5倍。 船舶海工检测是华测工业品检测领域的重要新兴板块之一。本次收购完成后,Maritec将与公司船舶产品线形成协同效应,促进华测原船舶产品线和Maritec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现金流协同增长。 中国民营检测龙头有望正式开启全球拓展征程 随着公司2018年管理层战略调整,前期布局实验室进入业绩收获期,公司经营状态实现大幅改善。对比公司目前39.2亿元的总资产规模,2018年仅经营活动净现金已达6.8亿元;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截至2019Q3资产负债率21.2%,报表端短期+长期借款,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仅为0.12亿元,还贷需求大幅降低。我们认为公司已经开启现金流持续优化的阶段,同时大量的融资空间可供使用,为未来的业务扩张储备了巨大潜力。 考虑到全球检测行业较为分散的格局,优质实验室或小型检测公司众多,海外龙头均将收购兼并作为扩张的重要手段;华测检测作为国内民营检测机构龙头,在环保、食品、汽车、RoHS检测等多个业务已排名国内前列,我们认为公司已经具备充分的能力进行海外布局,有望正式开启全球拓展征程,从国内民营检测龙头向全球检测第一梯队迈进。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收购对货币资金的使用,以及完成后商誉增加,对报表产生一定影响,我们略微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73、6.25、8.14亿元(前值4.73、6.25、8.15亿元),对应EPS0.29、0.38、0.49元(前值:0.29、0.38、0.49元),对应PE55/42/32倍,维持公司目标价19.00元/股,对应2020年PE估值50倍,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子公司管理风险;实验室产能释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恶化。
中环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03-10 16.83 19.42 157.56% 19.20 14.08%
20.63 22.58%
详细
事项: 公司发布 2019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69.08亿元,同比增长22.92%,实现归母净利润 9.03亿元,同比增长 42.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1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96.88%。 评论: : 优势产能释放叠加精益管理 ,盈利能力 稳步提升。 。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9.08亿元,同比增长 22.92%,实现归母净利润 9.03亿元,同比增长 42.8%,按此数据反推,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8.92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8.7%和 20.1%,实现归母净利润 2.0亿元,同比及环比有所下滑,从历史数据看,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通常呈现波动走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集中优势客户资源,在全球光伏硅片市场实现全面领先,各项业务保持稳步发展;通过严格成本控制、有效实施精益化管理,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不断释放优势产能,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归母净利率达到5.34%,同比上提 0.74pct。 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空间: 1) ) 大硅片步入收获期,光伏业务有望快速成长。M12产业化进程提速,五期扩产加速光伏业务成长。M12有效节约成本,提升设备周转率,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提升效果显著,目前硅片、电池片、组件端各环节对大硅片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步提高,产业链协同性开始显现,东方日升、爱旭、天合光能、通威等下游厂商已在积极布局。公司五期项目规划 25GW M12硅片产能,通过智慧化工厂设计及制造、组织、管理模式优化,注入光伏产品半导体化体系思维,支撑光伏产业持续性升级,满足光伏产品品质高效化、多样化的需求,预计2020年将形成 16GW 左右的出货量。我们认为,随着扩产项目落地,优质产能陆续释放,公司在光伏硅片领域的龙头地位将更加凸显。 2)8寸硅片进入放量期,12寸硅片验证顺利。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5G 周期的开启有望带来功率半导体及传感器的大繁荣周期,8寸产能紧俏,而海外厂商对 8寸硅片扩产持谨慎态度,为国产 8寸硅片创造了难得的国产化窗口期。 中环股份 8寸硅片已具备成熟稳定供应能力,宜兴 8寸产线也于去年 9月部分投产,预计 2021年中即可达到 75万片/月的设计产能,届时公司 8寸硅片需求有望直接受益下游景气提升带来的高弹性;此外,公司 12寸硅片产线正在积极建设中,下游客户认证稳步推进,预计今年三季度开始放量,形成 7~10万片/月产能,有望成为大尺寸硅片进口替代的核心力量,公司半导体业务的发展潜力将逐步开始释放。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根据公司 2019年度业绩快报,考虑到产能释放以及硅片、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我们调整 2019-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9.03、16.20和 23.48亿元(原预测值 11.38、17.75和 24.62亿元),考虑到增发后的股本变化,备考 EPS 0.32、0.48和 0.70元(原预测值 0.41、0.53和 0.74元)(以公司当前股价测算,预计实际非公开发行股数将与上限有较大差距,此处备考 EPS 仅作参考),对应 PE 54、36和 25倍,因公司光伏及半导体硅片业务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给予 12个月内目标价 25.29元,对应 2021年 PE 30倍,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光伏及半导体硅片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认证推进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4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