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邹润芳

中航证券

研究方向: 机械军工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40521040001,曾供职于银河证券、安信证券、天风证券。上交硕士,十余年制造、军工行业研究经验,多次新财富机械行业第一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证监会直属)专家委员,中航证券研究所所长。...>>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8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奥特维 2022-04-19 131.26 -- -- 172.63 31.52%
222.91 69.82%
详细
2022Q1业绩发布,收入利润保持高速增长形态2022年4月18日,公司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70.2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09.49%;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116.93%;毛利率为38.62%,同比+1.07pct;净利率16.24%,同比+2.37pct;期间费用率19.21%,同比-3.71pct;ROE为6.98%,同比+2.52pct;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0.46亿元,同比+199%。 订单数据更新,新签订单大幅增长2022年一季度,公司新签订单14.4亿元(含税,未经审计,下同),同比增长84.62%,截至22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48.94亿元,同比增长77.00%。考虑到公司主要产品交付周期6-9个月,目前的在手订单为22年业绩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公司22年一季度末合同负债13.27亿元,同比增长63.57%;存货23.23亿元,同比增长66.31%,与订单增长情况一致。 新增装机量创新高,光伏高景气有望持续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70GW,创历史新高,中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同比增长13.9%,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8GW,同比增长25.1%。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而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公司21年光伏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84.37%,光伏市场持续繁荣有望为公司带来持续的订单增长。 光伏锂电半导体三轮驱动,看好公司未来发展除了光伏设备外,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模组/PACK生产线取得蜂巢能源大额订单,实现锂电业务单一订单金额过亿的突破。半导体键合机在多家客户开始验证、试用,验证效果良好,并取得首批订单。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速和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替代需求也为公司锂电业务和半导体业务带来持续的发展机遇,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2亿元、7.38亿元、10.13亿元,对应2022-2024年的PE为36X/27X/19X,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光伏行业遭受制裁;坏账及存货跌价风险等。
天宜上佳 2022-04-18 14.97 -- -- 18.65 24.58%
24.11 61.06%
详细
事件:根据2021年报和相关公告,天宜上佳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71亿元,同比+61.88%;实现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53.05%。 公司预计2022Q1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130.38%;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233.75%,公司碳基复合材料业务进展顺利,已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轨交闸片优势业务护城河深,保持稳定盈利能力。轨交闸片是保证高铁和地铁正常运行的短周期耗材,天宜上佳是中国轨交闸片细分龙头,产品种类丰富,市占率较高,截止2021年底,公司拥有11张CRCC 核发的《铁路产品认证证书》及7张《铁路产品试用证书》,产品覆盖国内时速160-350公里动车组33个车型及交流传动机车车型。随着中国高铁运输行业稳健发展,高毛利率的轨交闸片业务预计给公司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2021年,公司轨交闸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22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比例为62.87%,毛利率为69.18%。 碳碳光伏热场进展顺利,汽车碳陶制动盘持续发力。碳碳光伏热场是光伏晶硅制造企业生产装备,天宜上佳2021年战略布局相关领域,产品主要有碳碳板材、坩埚、导流筒等,2021年底2000吨级碳碳复合材料制品和预制体产线已达到投产状态。目前,公司已与多家光伏硅片厂商开展送样工作且进入中试阶段,待完成后,公司将进入光伏硅片厂商供应商体系,2022年有望放量增长。汽车碳陶制动盘是公司基于现有碳碳技术外延拓展的新增长点,其能够替代传统铸铁制动盘,可实现轻量化30%至50%,显著减轻汽车整体重量,同时提升汽车刹车稳定性。天宜上佳碳陶制动盘项目设计产能达15万套/年,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中高端乘用车、商用车及特种车刹车制动系统。现公司已完成与国外顶尖竞品对比测试,产品性能与竞品相当,并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成长空间广阔。2021年公司碳基复合材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21.18%,毛利率为60.18%。 布局航空大型结构件精密制造板块,切入军工领域协同效应初显。2021年,天宜上佳完成对瑞合科技的收购及增资,正式切入军用航空领域,瑞合科技产品涉及机身框类、大梁、翼梁、翼肋等主要零部件。目前,瑞合科技已完成多项新型号产品/样品的设计开发工作,持续拓宽客户范围,顺利进入中航工业旗下两大主机厂、中电科旗下两家研究所的的供应商序列,与中航工业下属多家主机厂、凌云集团等客户完成订单合同的签署及产品交付。2021年公司该业务板块供实现销售收入0.74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10.95%,毛利率为49.50%。 投资建议天宜上佳是国内轨交闸片制造龙头,深入布局高景气赛道,碳碳光伏热场业务进展顺利,碳陶制动盘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57亿元、17.31亿元和21.7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亿元、4.97亿元、6.03亿元,对应2022-2024年的PE为18倍、14倍、11倍。 风险提示:供需格局变差;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科威尔 2022-04-18 38.36 -- -- 42.23 10.09%
44.50 16.01%
详细
全年业绩符合预期,功率半导体收入快速提升。受益于新能源等行业测试装备需求旺盛及公司产线拓展,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52.34%;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5.33%,基本符合我们预期。分业务来看,测试电源收入1.70亿元,同比+48.53%;燃料电源测试装备收入0.60亿元,同比+41.08%;功率半导体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收入0.16亿元,同比+321.415%。考虑到燃料电池、功率半导体下游需求爆发,同时公司在相关领域加大布局力度,我们预计未来公司在这两个领域的收入比重将会持续提升。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导致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51.43%,同比降低8.62pcts,主要系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其中测试电源毛利率52.31%,同比降低9.39pcts,燃料电池测试装备52.69%,同比降低2.4pcts,功率半导体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36.56%,同比降低25.54pcts;净利率22.93%,同比降低10.33pcts。期间费用率38.32%,同比提升4.08pcts;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37/10.30/-1.31/18.96%,分别同比-0.78/-1.85/-0.65/7.36pcts,研发费用率大幅提升主要系公司为丰富产品线布局及提升市场竞争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发人员224人,同比增长133.33%。 一横一纵,看好科威尔发展为综合性测试装备公司。公司在电源产品线序列横向延申,持续拓展新领域;在燃料电池和功率半导体产品线序列纵向深入,通过内部孵化和对外投资提升收入量级。 1)燃料电池测试:公司自2016年底开始切入氢能测试领域,逐渐具备从微观到系统到产线的全栈测试能力,且已实现从“用氢”到“制氢”测试设备的全面布局,未来有望充分受益氢能产业快速发展。2)功率半导体测试:报告期内,公司在陆续完成中车时代电气3条产线中测试环节设备产品的交付后实现平稳运行,并再次接到中车时代电气追加的测试设备订单,持续巩固公司在功率模块测试领域的国产替代地位;除中车时代电气外,公司也积极与其他行业头部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开展送样、商务洽谈等工作。同时,公司通过收购汉先科技71.65%的股权加码IGBT模块封装测试整线设备,并储备SIC器件测试台、模块真实场景测试系统等深化产业链布局。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4年实现营收3.69亿元/5.29亿元/7.15亿元,净利润0.76亿元/1.24亿元/1.6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为40X/24X/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发电和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滑等。
协鑫能科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4-18 15.53 -- -- 19.40 23.57%
19.40 24.92%
详细
原料价格高企下百亿级收入保持稳定,利润实现增长,现金流健康2022年4月14日晚间,公司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尽管21年受疫情、通胀等因素影响,煤炭、天然气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但公司作为热电生产企业,业绩并没有大幅波动。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14亿元,同比-0.71%(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发生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公司对相应年份财务数据进行了调整,本报告均采用调整后财务数据);归母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21.80%;扣非归母净利润5.70亿元,同比-19.02%(非经常性收益主要包括4.2亿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毛利率22.85%,同比-2.15pct,体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净利率11.24%,同比+1.95pct;期间费用率14.05%,同比+3.19pct,其中管理费用率同比+1.02pct,主要因报告期公司新增移动能源业务导致人工成本等费用支出增加;财务费用率同比+1.98pct,主要是随着新电厂陆续投运,费用化的融资利息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0.99亿元,充足现金流有望为公司开展新业务持续造血。 单看2021Q4,公司实现营收27.73亿元,同比-13.11%;归母净利润1.99亿元,同比+7.62%;毛利率20.41%,同比-5.96%;净利率7.96%,同比+3.55%。 移动能源业务领域重点发力,换电业务加快布局2021年以来,公司重点聚焦绿色出行生态,打造领先的移动数字能源科技运营商。聚焦出租车、网约车、重卡、轻卡换电场景,携手吉利、福田、三一、东风、货拉拉、宁德时代、地上铁等头部企业重点布局换电业务。2021年内公司完成乘用车换电站建设5座,完成商用车换电站建设1座。截至目前建成的乘用车换电站9座,商用车换电站4座。 公司将在移动能源业务领域重点发力,快速形成市场影响力及产品竞争力,2022年公司移动能源业务发展目标服务2.5万车辆以上,在2025年服务50万台各类换电车辆。 换电模式下,换电站运营或是市场空间最大的一环换电模式下,车企、电池供应商、换电站设备供应商、换电站运营商等多个环节都将迎来增量市场,此前我们预测,2022-2025年新增换电站设备投资额或将分别为35.51亿元、75.19亿元、120.23亿元、165.64亿元,合计约397亿元,比电池增量市场略大。而2022-2025年每年的换电站运营空间分别有望达到83.15亿元、243.71亿元、614.56亿元、1357.55亿元,仍然是换电领域市场空间最大的环节。 电池银行加速推进,储能与移动能源业务协同发展2022年公司与贵阳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换电赛道,围绕电池及能源资产管理、换电网络建设及运营等七个方面展开业务合作,实现电池共享和资产服务化,加快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 此外,公司还将加强锂矿及盐湖锂资源开发,布局锂盐深加工产业,协同移动能源业务发展。同时建立退役电池梯次分选和梯次利用储能系统构架平台,聚焦用户侧储能及发电侧储能、零碳产业园等场景,积极探索氢能应用场景。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0亿元、19.11亿元、36.65亿元,YOY分别为29%、47%、92%,对应目前PE为20X/13X/7X,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燃料或电力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换电业务推进不及预期等。
奥特维 2022-04-18 184.17 -- -- 245.00 32.20%
308.88 67.71%
详细
业绩保持高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4月14日,公司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7亿元,同比+78.9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1亿元,同比+138.63%;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138.26%;毛利率为37.66%,同比+1.60pct;净利率17.95%,同比+4.37pct;期间费用率17.30%,同比-0.3pct,其中研发费用率7.08%,同比+0.98pct,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07.58%;ROE为26.33%,同比+12.08pct;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17亿元,同比+106.78%。 单看2021年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26.2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3亿元,同比+66.34%;毛利率36.59%,同比-2.76pct;净利率23.28%,同比+5.77pct。 在手订单高速增长,为业绩提供充分保障2021年全年,公司新签订单42.81亿元(含税,下同),同比增长60.52%,截至21年年末,公司在手订单42.56亿元,同比增长77.41%。 考虑到公司主要产品交付周期6-9个月,目前的在手订单为22年业绩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公司21年年底合同负债11.42亿元,同比增长70.10%;存货18.52亿元,同比增长44.46%,与订单增长情况一致。 新增装机量创新高,光伏高景气有望持续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70GW,创历史新高,中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同比增长13.9%,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8GW,同比增长25.1%。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再加上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预计全球光伏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而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公司21年光伏设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84.37%,光伏市场持续繁荣有望为公司带来持续的订单增长。 光伏锂电半导体三轮驱动,看好公司未来发展除了光伏设备外,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模组/PACK生产线取得蜂巢能源大额订单,实现锂电业务单一订单金额过亿的突破。半导体键合机在多家客户开始验证、试用,验证效果良好,并取得首批订单。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增速和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替代需求也为公司锂电业务和半导体业务带来持续的发展机遇,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3亿元、6.62亿元、9.13亿元,对应2022-2024年的PE为37X/28X/20X,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光伏行业遭受制裁;坏账及存货跌价风险等。
斯达半导 计算机行业 2022-04-11 337.65 285.07 231.86% 362.04 7.22%
400.25 18.54%
详细
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7.07亿元(同比增速77.22%),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速120.49%);其中,2021Q4单季度公司实现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速72.94%,环比增速6.69%),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速120.49%,环比增速49.47%)。人均创收约165万元,同比增长21.7%。 车规级IGBT模块持续放量:公司生产的应用于主电机控制器的车规级IGBT模块持续放量,合计配套超过60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A级及以上车型配套超过15万辆。乘联会公布的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328.8万台,A级以上201万台,假设公司的主电机控制器IGBT模块大部分销售额在国内,则国内搭载率约18.2%,A级以上车型搭载率约7.5%,公司在国内具备广阔的上升空间。同时,公司在车用空调,充电桩,电子助力转向等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器件份额进一步提高,并且主电机控制器IGBT模块开始大批量配套海外市场。公司2021年新能源领域的销售额增速为165.95%,国内电动乘用车销量增速179.6%,说明公司搭上了国内新能源高景气的顺风车,看好公司车载IGBT市占率持续提升的前景。 碳化硅模块获客户认可,加码SiC芯片研发:公司继续布局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器件。在机车牵引辅助供电系统、新能源汽车行业控制器、光伏行业推出的各类SiC模块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公司车规级SiC模块已获得国内外多家车企和Tier1客户的项目定点,截至到2021年9月8日为止,公司已经获得总金额为3.4亿元的车规级SiCMOSFET模块订单,订单约定交货期间为2022年至2023年。公司积极推进SiC芯片自主化,2021年定增完成后,预计投入5亿元进行SiC芯片的研发,进一步提高公司车规级SiC模块的供货保障能力以及产品竞争力。公司新增多个使用全SiCMOSFET模块的800V系统的主电机控制器项目定点。根据IHS数据,预计到2027年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2018-2027年的复合增速接近40%,看好公司SiC的成长潜力。 巩固工控市场,推进高压功率芯片国产化:公司将充分利用公司650V/750V、1200V、1700V自主芯片产品的优势,在工控和电源领域持续发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计划利用定增的15亿资金,打破3300V、4500V等高压功率芯片的进口依赖,实施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形成年产30万片6英寸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生产能力,年创收约9亿元。 投资建议:公司在高景气的新能源市场推广顺利,在碳化硅、高压芯片领域加大研发力度。我们看好公司的市占率持续提升,以及实现高端芯片自研自产的能力。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11亿元、40.84亿元、56.84亿元,同比增长64.68%、45.30%、39.19%,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2亿元、9.04亿元、12.48亿元,同比增长58.57%、43.09%、38.04%,当前(2022年4月8日)对应PE93.91、65.63、47.54,给予公司2022年110倍PE,对应目标价407.2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形势恶化的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扩产项目不及预期的风险
西子洁能 机械行业 2022-04-01 21.78 -- -- 19.67 -9.69%
19.67 -9.69%
详细
营收保持快速增长,盈利质量有所下降2022年3月30日晚间,公司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78亿元,同比+22.83%;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亿元,同比-18.47%;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8亿元,同比-8.91%;毛利率为21.30%,同比减少2.0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15,同比减少4.32个百分点。 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下降主要原因或是由于钢材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增加以及公司规模扩张带来的费用增长。 根据中国钢铁业协会,2021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一季度到四季度单季度的均值分别为128.47、149.68、151.80、139.77,Q2-Q4环比增速分别为16.51%、1.42%、-7.93%。考虑到公司交付周期6-12个月,假如公司在Q1签单、Q2备货生产、Q3交付结转,由于Q1的售价已经约定,则Q2钢材成本的上涨就会导致毛利率降低,使得订单利润下降。 然而可以看到2021Q4钢材价格已经出现下降态势,若在2021Q3签单、2021Q4备货生产、2022Q1交付结转,则在原材料价格下跌时,又会带来成本的节约,使毛利上升。所以拉长周期看,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影响是可以熨平的。 此外公司2021年期间费用率为14.41%,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率增加最多。本期末公司员工人数为2604人,比上期末增加了497人。员工规模快速增长导致相应费用大幅提高,本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合计同比增加了2.7亿元,三者细分结构中的职工薪酬合计同比增加了1.4亿元,增长贡献占比超过一半。员工规模的提升展现了公司对外积极开拓业务的意向,新增加的员工有望在适应公司文化和市场环境后持续为公司创造利润。公司产业链地位稳固,现金流健康公司期末应收款项合计为12.25亿元,同比增加了2.77亿元,占营收比例4%,比例较小;同时公司期末合同负债为24.26亿元,同比增加了7.45亿元,大于应收款项的增加,合同负债占营收比例约37%,这或能表明公司对下游有较强的资金占用能力,对下游强势。同时公司期末存货为17.07亿元,应付款项为40.85亿元,超过存货,表明公司有货物售出但暂未向上游付款,体现了公司对上游资金的占用能力;同时应付款项与存货差值约24亿元,超过期末预付款项7.36亿元,表明公司对上游总体上是资金占用为主,体现了公司对上游的强势。 公司2021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51亿元,占营收比例为77.53%,比去年提高了7.29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24亿元,占净利润的175%,比去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尽管公司盈利能力承压,但是充足的现金流能够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造血能力。 新增订单继续高增,为公司提供业绩保障公司2021年全年新增订单90.3亿元,同比+44.71%;期末在手订单71.42亿元,同比+30.57%。新增订单中余热锅炉为36.4亿元,清洁环保能源装备为13.7亿元,解决方案为28.6亿元,备件及服务为11.6亿元。考虑到公司的交货周期,2021年的新增订单为2022年提供了充足的业绩保障。 余热龙头、光储先驱,多方位储能布局助力公司长远发展公司多领域布局新能源时代,目前在新能源的布局已经覆盖光伏、储能、氢能、风能等诸多板块。 2021年11月,西子航空零碳工厂正式启用,整合多种新能源和储能技术,为厂区提供电、冷、热、压缩空气等多种能源形式,对于当前建设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基于零碳工厂研发及投运的经验,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基于熔盐储能的零碳产业园开发,多能互补光热发电系统及设备开发等,全面贯彻和落实公司新装备、新能源、新服务的战略方向。 2022年3月,公司签订绿电熔盐储能示范项目合同。该项目是公司多年自主研发的熔盐储能技术的示范应用,将是继西子航空零碳智慧能源工厂后,公司打造的首个绿色零碳产业园项目。看好公司在新能源时代的长远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2-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7亿元、12.8亿元、17.5亿元,对应目前PE分别为19X/13X/9X,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光热、储能政策变动风险等。
禾望电气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4-01 38.13 -- -- 35.44 -7.05%
39.22 2.86%
详细
事件:禾望电气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04亿元,同比-10.03%,主要原因系孚尧能源出表;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4.97%;销售净利率13.31%,同比上升2.20pcts;公司四项期间费用合计5.14亿元,同比+7.76%,主要为销售与研发费用增长,分别增加0.4/0.32亿元,管理费用减少0.49亿元。公司经营情况较好,整体业绩超出此前预期。 光伏逆变器业务同比翻倍增长,出货量大幅提升。根据CPIA,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为170GW,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54.88GW,同比增加13.9%,其中分布式新增29.28GW,占比53.4%,历史上首次突破50%。2022年,全球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95-240GW,中国预计可达75-90GW,继续保持高景气增长。光伏逆变器是光伏电站运转的关键设备,禾望光伏覆盖户用、工商业等多领域,荣获“2021分布式光伏最具品牌影响力企业”等多种奖项。在热点的分布式光伏领域,公司2021年发布了5-225kW大电流新品,可兼容182/210主流组件对应的电流需求。2021年公司光伏逆变器收入3.22亿元,同比+108.63%,销量45,544台,同比+485.55%,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风电业务保持领先优势,受益于风电大型化趋势。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99.2GW的历史最高水平,连续第二年全球装机量逼近100GW。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达到55.8GW,相较于2020年小幅下降3%。其中,陆上风电新增41.6GW,同比下降23%;海上风电新增14.2GW,同比增长351%,景气度更高。目前,国内风电变流器市场的产品为2MW-10MW,禾望电气风电变流器2021年度主流产品为3.0MW、3.6MW,显著受益于风电大型化趋势。公司风电业务已与国内10多家整机厂商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场占有率相对较高。 碳碳材料预制体扩产,终端产品成本有望降低。碳纤维预制体是碳基复合材料的上游原料,成本占比较高,其产能直接决定下游碳基传动与储能业务进展良好,夯实未来发展基础。电气传动是公司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下游可应用于冶金轧钢、矿山机械、分布式能源发电等多领域,公司荣获冶金行业最高技术奖“2021年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是电气传动国产替代先行者,成为多家冶金设计院的主要合作伙伴。储能作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技术,截至2021年我国电化学储能投运规模达到1.87GW,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51GW,同比增长68.5%,根据相关预测,2025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规模有望达到55.9GW,已进入快速发展期。禾望储能产品涵盖PCS(AC/DC型,DC/DC型)、PCS箱变一体机、EMS等多种设备及相关系统,已经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全部储能应用场景批量应用,有望成为未来重要业绩贡献点。 投资建议禾望电气兼具高景气专用设备+制造升级双重属性,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65亿元、39.19亿元和49.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0亿元、5.97亿元和7.57亿元,EPS分别为1.01元、1.37元和1.73元,对应PE分别为35、26和20。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需求不及预期
士兰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3-30 53.29 -- -- 51.54 -3.28%
53.03 -0.49%
详细
公司发布1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94亿元,同比+68.07%;实现归母净利润15.17亿元,同比+2145.25%,扣非归母净利润8.95亿元,大幅扭亏为盈。公司2021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72亿元,同比+49.80%,环比+3.06%,Q4归母净利润7.90亿元,主要系11月安路科技上市,导致净利润增加5.3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08亿元。 产品结构优化助力公司盈利水平提升。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33.19%,同比提升10.69pct。分业务看,公司分立器件产品实现营收38.13亿,约占总营收的53.01%,业务毛利率32.89%,媲美功率Fabless厂家。 集成电路业务营收22.93亿,占31.88%,业务毛利率41.76%。两块业务的毛利率较去年均明显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持续在白电、通讯、工业、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门槛市场取得突破,8英寸线也开始生产高附加值的高压超结MOS、大功率IGBT模块等产品。从产线ASP来看,2021年公司5&6英寸线产出255.4万片,对应士兰集成收入14.66亿元,ASP为650元,同比+5.3%;士兰集昕8英寸线产出65.7万片,对应ASP为1757元,同比+21.1%。12英寸线对应ASP为3844。我们认为,2022年公司产品结构升级仍将继续、产线规模效应凸显,产线ASP将继续提升,充分利用现有产能获得更高收益。 2211年产能扩张顺利,2222年产能继续爬坡。公司目前的产能释放主要用于IGBT等功率半导体领域,2021年末,士兰集科完成12英寸线一期建设,12月实现月产能3.6万片,21全年产能超20万片。士兰集科获国家大基金增资,推进二期建设,预计22年末将再新增2万片月产能。 此外,2021年,公司完成了封装产能的建设,具备功率器件、IPM模块、工业级和汽车级功率模块的封装能力,帮助公司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 我们预计,随着8英寸线爬坡、12英寸线的扩建以及封装产线的投入,公司将充分发挥IDM模式的优势,在产品实力、供应链保障、降本增效上具备长期竞争力。 公司IITGBT持续发力,乘新能源东风快速发展。2021年,公司自主研发的V代IGBT和FRD芯片的电动汽车主电机驱动模块,已在国内多家客户通过测试,并在部分客户批量供货。2022年公司将加快进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市场。第三代半导体方面,公司SiC功率器件中试线已在2021H1通线,公司车规级SiC-MOSFET器件研发完成,待客户验证后量产。此外,公司计划在士兰明镓建设一条6英寸SiC功率器件产线,预计2022Q3通线。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所处功率半导体行业为高景气赛道,士兰微作为IDM大厂,拥有技术和产能储备,规模优势也逐渐凸显,未来充分受益于下游需求爆发。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8.92亿元、129.08亿元、157.56亿元,同比增长37.50%30.48%22.07%,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9亿元、16.51亿元、19.77亿元,同比增长-13.73%、26.14%、19.72%,当前(2022年3月29日)对应PE55.38、43.90、36.67,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协鑫能科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3-07 16.92 -- -- 18.58 8.65%
19.40 14.66%
详细
定增落地,发行价格1103.90元募资3357.65亿2022年3月3日,公司发布了《协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本次发行的发行数量最终为270,863,302股,发行价格为13.9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764,999,897.80元。发行费用44,295,181.96元,募资净额3,720,704,715.84元。 本次发行最终获配发行对象共计14名(包含8名A类专业投资者和6名普通投资者),发行对象认购的本次发行的股票自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转让。 本次发行有利于公司改善资产结构、加快换电业务布局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将有所增加,资产负债率相应下降,截至2021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70%,此次定增后,公司资产负债率有望降至62%。公司资产质量得到提升,偿债能力得到改善,融资能力得以提高,资产结构更趋合理。 本次非公开发行所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于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平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资金的使用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未来,公司将从能源生产向能源服务转型,重点打造便捷、经济、绿色出行生态,愿景成为领先的移动能源服务商。 根据此前的定增方案,公司拟投入33.80亿元建设300个乘用车换电站和185个重卡车换电站。同时公司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投建设6000座换电站,服务50万台车辆。目前公司已和奇瑞、东风、吉利、福田、三一等多家车企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多方面建立长期合作。 换电模式下,换电站运营或是市场空间最大的一环换电模式下,车企、电池供应商、换电站设备供应商、换电站运营商等多个环节都将迎来增量市场,此前我们预测,2022-2025年新增换电站设备投资额或将分别为35.51亿元、75.19亿元、120.23亿元、165.64亿元,合计约397亿元,比电池增量市场略大。而2022-2025年每年的换电站运营空间分别有望达到83.15亿元、243.71亿元、614.56亿元、1357.55亿元,仍然是换电领域市场空间最大的环节。 携手贵阳产控,电池银行加速推进2022年2月,公司与贵阳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换电赛道,围绕电池及能源资产管理、换电网络建设及运营等七个方面展开业务合作。贵阳产控是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及产业引领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有集团,2021贵阳产控集团营收达到316亿元、利润总额达25.4亿元、资产规模超3200亿元,资金实力雄厚。 双方此次重点聚焦合作的电池银行,将真正实现电池共享和资产服务化,加快车电分离模式的推广应用。公司与贵阳产控的合作将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目的,有望帮助公司缓解在换电站布局过程中电池资金来源问题,使公司换电站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成为可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3亿元、13.96亿元、20.27亿元,YOY分别为25%、39%、45%,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燃料或电力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换电业务推进不及预期等。
江海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2-28 24.53 -- -- 26.61 8.48%
26.61 8.48%
详细
领跑铝电解电容,薄膜电容、超级电容持续向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铝电解电容生产商,顺应产业趋势,将产能转向高端铝电解电容。公司薄膜电容、超级电容频获大型客户订单,伴随新能源、电车等高增速下游共同成长。公司整体向高端产品扩产,有望打开新成长曲线,实现业绩和估值中枢的双重抬升。 延伸上游原材料,产业链全面布局。公司铝电解电容的原材料自供率达到 75%。公司金属镀膜技术在学习中进步、在攻关下成长,薄膜电容器的金属镀膜实现了大部分自主生产。超级电容的电极材料为公司自主生产。在供需关系紧张,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公司以全面的产业链布局,保证了占成本比例最高的原材料稳定供应,综合竞争力提升。 积极扩产,加速追赶头部厂商。公司近三年资本支出占营收比例维持在 7%以上,显著高于同行。资本支出绝对值高于国内公司,并逐渐接近海外头部企业的投资规模。我们认为,公司重视固定资产投入,充足的资本支出为产能扩张,和持续的盈利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有望实现更大的规模效应,加速追赶全球前二的厂商。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规划的产线在未来几年陆续投产,将助力公司突破现有产能瓶颈,提高核心竞争力,打开公司未来中长期成长空间。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7.36/51.38/75.38亿元,同比增长 41.77%/37.54%/46.70%,实现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5.25/7.68/11.3亿 元 , 同 比 增 长40.88%/46.20%/48.28%,对应 PE39.62X/27.10X/18.28X,给予“买入”评级。
立讯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2-18 43.95 -- -- 44.30 0.80%
44.30 0.80%
详细
公司发布关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2月11日,立讯精密公告与奇瑞新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 立讯精密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公司以100.54亿元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 业绩短期承压,中长期逻辑清晰:公司作为消费电子大客户的EMS厂商,一体化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原材料涨价、缺芯、大客户新品推迟生产的扰动将逐渐减弱,随着公司在手表、手机、汽车等领域的延伸,业绩具备较高的成长动能,我们看好公司短中期内的业绩修复,以及和奇瑞合作打开的长期成长空间。 开创全球整车MODM先河:1)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品牌商可能对整车ODM产生更多需求。ODM模式在消费电子的渗透情况或将在汽车行业重现。根据Counterpoint数据,以ODM/IDH模式制造的智能手机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比例,从2016年的25%上升至2020年的36%,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到40%。2)消费电子厂商要做电车主机厂,更倾向于整合现有的EMS资源,在有长期合作的EMS供应商中挑选有能力、有资源的供应商,作为其汽车Tier1供应商。立讯精密和消费电子大客户有长期合作的关系,且具备较优秀的财力和能力。3)奇瑞经营层与公司在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上有相同理念与共识,针对后续未来电动化、智能化可能发展出来的ODM造车业务模式,双方将有非常多的协同合作。4)奇瑞擅长整车业务,合资公司将由奇瑞主导。立讯精密在合作中不造车,而是协同奇瑞新能源开拓对外制造整车的ODM业务。 奇瑞发展迅速,助力公司入局TTier1:1)奇瑞具备成熟产能。奇瑞乘用车2021年销量84.5万辆,同比增长40.97%。2022年奇瑞延续了增长势头,1月份终端实销107,710辆,同比增长20%,创历史同期新高。 2021年2月,奇瑞青岛乘用车项目计划投资130亿元,可满足年产3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2)奇瑞具备完整的研发体系。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中蝉联第一,连续8年位居百强榜首。奇瑞集团在整车制造环节拥有独立自主平台,能够为奇瑞汽车及其他品牌商提供从整车开发到量产的综合服务,在业内具备强大、领先的核心竞争优势。3)奇瑞是国内为数不多适合开展ODM造车业务模式的伙伴。立讯精密与奇瑞合作的成本相对较低,却具备较高和较快的潜在效益。本次战略合作将在打造合作造车ODM模式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立讯精密的Tier1业务,实现动态入局、快速提升公司作为Tier1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汽车业务积淀深厚:1)传统的汽车Tier1厂商,具备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以德尔福为例,燃油车的核心部件是发动机,德尔福能够供应发动机所需的大部分核心零部件,以产业链的技术源头为支点,成为了具备话语权的Tier1供应商。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在于电池、电控、电驱动,在这三个领域建立核心壁垒的公司,将更有机会成为新能源车的Tier1供应商。2)公司在汽车领域已有十余年的沉淀,主要产品有:连接器/连接线、低/高压整车线束、特种线束等,主要客户包括国内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及部分大型Tier1厂商。3)公司控股股东香港立讯收购的BCS是整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其客户基本覆盖了全球知名品牌整车厂商。BCS的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开关系统、集成电子控制面板、转向轴控制系统、接入系统、传感器等,均属于汽车应用系统领域。被收购之后,BCS又拓展了智能驾舱、智能驾驶、电源模块、车联网等业务,客户遍及海内外,包括大众、通用、特斯拉、BBA及日本三大品牌客户。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00.21/1693.33/2120.08亿元,同比增长40.56%/30.24%/25.20%,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49/104.66/152.8亿元,同比增长-2.44%/48.47%/46.01%,当前(2022年2月16日)对应PE44.20X/29.77X/20.39X,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的风险、大客户生产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双良节能 家用电器行业 2022-02-18 10.97 -- -- 13.75 25.34%
13.75 25.34%
详细
公司今日公告了向宝丰硅材料销售2.62亿元(含税、下同)的还原炉设备订单,以及2022-2024年向天合光能销售18.92亿片210单晶硅片(预计销售额159.50亿元)的长单销售合同。 此次向天合销售的210硅片合同充分表明公司大尺寸硅片生产能力已经获得头部企业认可。天合光能一直是一体化组件龙头企业,根据索比光伏,2021年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约25GW,位列全球第二。同时由于210硅片超大的尺寸,导致其碎片率和翘曲度高,生产难度大。此次天合向公司锁定了近19亿210硅片,足以证明公司在硅片生产环节的实力。 单晶硅二期协议签署,单晶硅项目加速推进2022年1月10日,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用于40GW单晶硅一期项目(20GW)建设)获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一期项目总投资规模为69.99亿元),1月22日正式获得核准批文。 1月28日,公司发布了《关于对外投资并拟签署包头单晶硅二期项目合作协议的公告》,拟对外投资包头二期2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二期项目总投资62亿元。 公司二期动作迅速,充分表明公司具有充足的原料、产能、订单。 根据公司关于定增的意见回复公告,预计公司今年2月产能逐步提升,力争实现7GW的年产能;6月单晶二厂建设完成;预计明年3月实现一期20GW硅片达产。自10月份以来,公司公告了与多家光伏公司的单晶硅业务合同,预计2022-2024年将销售单晶硅方锭/方棒3.25万吨,单晶硅片75.9亿片,二期项目迅速实施有望持续增加公司的接单能力原料供应无忧,销售长单锁定,洗牌阶段公司优势明显,成功突围可期随着光伏产业技术更迭、原材料价格回落、硅片落后产能淘汰,硅片环节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在此阶段,我们认为公司有3大优势:1、轻装上阵。公司产能均为大尺寸硅片产能,且没有小尺寸硅片库存,没有资产减值等压力。 2、硅料供应无忧。公司为多晶硅设备龙头,与硅料企业有天然合作关系,硅料供应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公司目前已锁定超16万吨的硅料供应。 3、生产能力获得多方下游认可,销售长单锁定保证业绩。从公司公告的单晶炉设备合同看,单晶炉采购合计超30亿元,对应超20GW单晶硅产能,生产能力无忧。同时公司已获得包含通威、天合等头部企业的多方客户订单,业绩保障足够。 基于以上,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亿元、7.42亿元、11.94亿元,对应目前PE分别为59X/23X/14X,继续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光伏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
韦尔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2-02-08 260.00 -- -- 253.00 -2.69%
253.00 -2.69%
详细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 2021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4.68亿元至 48.68亿元,同比增长 65.13%至 79.9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9.18亿元至 42.68亿元,同比增长 74.51%至 90.10%。 车载 CIS 打开成长通道:据 IHS 预测,车载摄像头需求将从 2020年 4亿只增长至 2025年达到 11亿只,年均增速 22.4%。据 Yole 测算,车载CIS 2020年市场规模 14.4亿美元,同比增速 10.4%。我们测算车载 CIS市场在 2022/2023年或将达到 124.20/155.25亿元。全球车载 CIS 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安森美约占 60%,公司市占率约 29%。由于索尼和三星进入车载 CIS 时间较短,短期内预计对公司不会构成较大威胁。通过与国际领先的汽车视觉技术的公司(英伟达、瑞萨等)开展方案合作,公司为后视摄像头、环景显示系统和电子后视镜提供了更高性价比的高质量图像解决方案。公司将充分受益车载 CIS 行业的高增长以及自身的行业地位。 TDDI 供不应求,量价齐升成增长新动力:据 Trendforce,自 2020年开始,由于手机市场复苏超预期以及华为手机市占率迅速下降,其他手机厂商在进行积极地囤货行为,导致手机 TDDI 供不应求,量价齐升。据Omdia,公司 TDDI 业务在 2020年全球市占率 8%,仍有提升空间。2020年公司 TDDI 业务实现收入 7.44亿元,借助公司渠道优势,2021上半年达到 6.13亿元,我们预计公司 2021全年 TDDI 收入将实现翻倍,毛利率大幅提升。公司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在本报告期内随着公司 TDDI 新产品的推出及客户的进一步拓展,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业务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 资 建 议 : 预 计 公 司 2021-2023年 实 现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287.07/356.69/444.62亿元,同比增长 44.81%/24.25%/24.65%,实现归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 47.49/60.69/77.48亿 元 , 同 比 增 长75.51%/27.78%/27.67% , 当 前 (2022年 2月 7日 ) 对 应 PE45.07X/35.27X/27.63X,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车载摄像头渗透率不及预期、产能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商誉减值的风险。
华自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2-01-21 18.30 -- -- 18.74 2.40%
19.61 7.16%
详细
水利自动化龙头,切入新能源赛道。早期,公司主要产品面向中小型水电站自动化市场、泵站自动化及信息化市场等。截至2012年底,我国约有1万座中小型水电站采用计算机监控保护装置或系统,其中华自科技/华自集团占比30%左右。目前,公司在电站及泵站自动化控制设备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随后,公司通过收购精实机电等方式切入新能源赛道,目前公司主要业务包括:1)新能源装备和服务,包括锂电装备、清洁能源控制、储能、智能变配电等,2021H1锂电池智能装备实现收入3.4亿元,占营收比重达到45.6%;2)环保,包括膜及膜装置、水利和水处理自动化等。 电动化持续推进,锂电设备高速增长。国内外电池厂加速扩产,2025年产能需求较2020年底增加约2517GWh,按单GWh 设备投资额2亿,2021-2025年合计需求超5000亿元,锂电池后段主要为电芯的激活,设备价值量占比约为30%,据此可推算2021-2025年均后段设备需求超300亿元。化成分容主要基于电化学技术,且对自动化能力要求较高,相关企业包括泰坦、杭可科技、擎天和精实机电等。 政策持续落地,储能市场迎来爆发。据Wood Mackenzie 预计,全球新增投运储能项目规模将从2021年的12GW 增长至2030年的70GW,CAGR 达21.6%。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1年我国中央和地方共出台130余项储能相关政策,国家层面明确了2025年新型储能实现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同时各地明确了5%-30%不等的储能配置比例。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0GW,同比增长超600%。 业绩迎来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望提高。受益于2020年下半年以来锂电设备行业景气度的提升,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110.3%,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354.7%。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8.8%,净利率为1.9%,我们认为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放量、芯片等原材料紧缺缓解以及自身规模效应的快速提升,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暖。 锂电储能双轮驱动,迎来发展新阶段。公司早期主要从事水利自动化系统及泵站相关业务,在相关领域市占率靠前,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多能物联技术领航企业。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产品和客户等方向的优势,凭借锂电和储能业务步入新的成长期。 1.锂电业务:子公司精实机电掌握了包括化成分容、检测和自动化等技术的锂电池后处理系统核心技术,产品可覆盖圆柱/方形/软包,客户包括CATL、ATL、蜂巢能源、鹏辉能源等。2021年以来,连续 中标CATL 和蜂巢能源锂电设备订单。根据高工锂电统计,预计2025年宁德时代和蜂巢能源产能均达到或超过600GWh。伴随着后续产能的释放,锂电业务将维持快速增长,同时规模效应的体现有望使利润端弹性大于收入端。 2.储能业务:基于水电领域的经验,公司成功切入新能源领域,前瞻布局储能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EMS、PCS 及储能系统,已成功运用到国网、南网、海外等项目中,包括园区微电网项目、郴州韭菜坪储能电站、瑙鲁“光伏+储能”、湖南邵阳城步儒林100MW/200MWh 储能电站等,并与国网、南网、电建、能建、三峡等就储能展开了深度合作。此外,在“宁电入湘”战略下,华自科技与湘投集团签署新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已签订首个入园《项目投资协议》,合资成立年产能1GWh(首期)的储能电池PACK 厂,并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投入PCS、EMS、BMS、光伏逆变器、电网协调控制器、储能系统集成等产品线。 3.拟发行可转债加码储能业务:公司本次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资总额不超过10亿元,用于收购城步善能96.20%股权(0.60亿元/0.66亿元,拟投募集资金/总投资额,下同)、城步儒林100MW/200MWh储能电站建设(1.5亿元/4.6亿元)、桂东县100MW/200MWh 储能电站建设(4.0亿元/4.3亿元)、工业园区“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0.90亿元/1.0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等。公司正收购城步善能的控制权、经营储能电站有利于加快在储能市场的渗透,利用公司自主研发并在用户侧、电网侧持续运用的EMS、PCS 等所积累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 投资建议 华自科技在水利自动化系统及泵站相关领域市占率靠前,并横向拓展至新能源领域,精实机电技术和产品较为领先,与CATL、蜂巢能源等企业深度合作,同时自主研发PCS、EMS 等产品前瞻性布局储能领域。 伴随着下游需求的爆发,锂电和储能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1.0亿元、33.9亿元和44.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8亿元、2.07亿元和2.96亿元。当前(2022年1月20日)对应2021-2023年市盈率为97.5X、27.3X 和19.1X,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滑的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动力电池客户扩产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储能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路线发生变更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8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