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张汪强

华福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210523100002。曾就职于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30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雅克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1-12-30 80.00 90.33 56.63% 81.30 1.63%
81.30 1.63%
详细
事件:2021年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92亿元,同比增长59.73%;实现归母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13.26%。 并表带动收入大增,各项业务表现良好:公司营收前三季度同比增长近6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3%,归母净利润位于此前业绩指引的中值。公司营收大增的主要原因包括Cotem从2020年9月开始纳入合并范围以及其他各项业务表现良好。在2021H1,公司半导体前驱体材料业务实现营收3.7亿元(YoY+5.5%),电子特气业务实现营收1.9亿元(YoY+16.6%),光刻胶及配套试剂业务实现营收5.7亿元(来自收购Cotem)。另外,公司阻燃剂与LNG去年受到疫情影响,收入较低,今年需求回暖带动收入同比大增。从Q3单季度来看,Q3实现营业收入8.89亿元,同比增长17.48%,环比接近持平;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10.95%,环比增长23.33%。 下游扩产带动材料需求增长,半导体前驱体//DSOD国产替代前景可期:SOD及前驱体是芯片制造重要材料,在半导体市场高景气的带动下,晶圆厂纷纷扩产,带动上游材料需求增长。另外,先进制程的推进也将带动SOD及前驱体的价值量提高。据富士经济数据,2024年全球前驱体市场规模可达20.21亿美元,2020-2024年CAGR为5.3%。公司通过收购韩国UPChemical切入半导体SOD和前驱体市场,在SOD上,全球仅德国默克、三星SDI以及雅克具备半导体SOD供应能力,公司是唯一的国产供应商。在半导体前驱体方面,全球市场基本被德国默克、法液空等海外企业垄断,公司是国内唯一的国产厂商,除了深化与三星、海力士合作,还开拓了中芯国际、华虹宏力、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国内客户,并与全球代工大厂联合开发3nm等先进节点的high-k前驱体材料。 面板光刻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客户导入顺利推进: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面板产能在全球占比约55%,并且还处于持续提高状态。大陆面板产能占比持续替代带动上游原材料国产替代需求,光刻胶作为面板上游核心原材料之一,据富士经济数据,2020年全球面板光刻胶市场规模23.6亿美元,目前市场基本被日韩垄断,国产替代拥有广阔空间。公司通过收购Cotem以及LG化学资产进入光刻胶领域,产品主要应用于高世代LCD显示屏和OLED显示屏,对LG显示等韩国客户的销售保持稳定,并陆续导入华星光电、惠科、天马、京东方等多家主流显示面板制造商供应链,新开发的OLED显示屏用光刻胶已开始供应LG显示屏的苹果电子产品生产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收入分别为34.66亿元、46.07亿元、60.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7亿元、8.49亿元、11.53亿元,EPS分别为1.32元、1.79元和2.42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东方盛虹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1-12-24 23.63 27.44 164.35% 23.15 -2.03%
23.15 -2.03%
详细
事件: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购重组委2021年第34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无条件通过。 交易方式:据公司此前披露的《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斯尔邦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43.6亿元;并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其中公司购买资产发行股份的发行价格拟为11.14元/股,购买资产项下发行股份数量拟为11.12亿股,若根据2021年12月21日收盘价23.10元计算,或可增厚市值256.87亿元;另募集配套资金拟为40.89亿元,价格不低于发行期首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80%。 优质资产注入,业务版图进一步拓展:斯尔邦是一家专注于生产高附加值烯烃衍生物的企业。当前公司投入运转的有MTO装置240万吨/年,二期70万吨/年PDH装置正在积极推进当中。斯尔邦主要产品包括丙烯腈78万吨/年(据公司官网公告第三套丙烯腈装置顺利中交)、30万吨/年EVA(其中20万吨光伏级)、17万吨/年MMA以及42万吨/年EO及其衍生物,其中丙烯腈和EVA产能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根据公告,斯尔邦2019、2020和2021H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3、5.27和20.41亿元。此次资产注入的顺利过会,将使得斯尔邦依托盛虹炼化平台实现更好产业协同(乙烯、丙烯、醋酸乙烯等有望自供)拓宽盈利空间;同时盛虹也将借助斯尔邦在新材料下游的成功布局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版图。 炼化+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布局加码,龙头成长属性进一步增强:公司从“一根丝”开始逐渐实施产业链纵向整合,逐渐形成了石化、聚酯、新材料和热电四大业务板块。石化包含1600万吨炼化以及390万吨PTA产能,聚酯当前拥有230万吨差别化聚酯纤维产能,新材料待斯尔邦顺利交割后则拥有240万吨MTO以及70万吨PDH产能。公司在建及拟建项目众多,包括POSM及多元醇项目、300万吨功能性纤维项目、芮邦25+25再生纤维项目等。纵向上公司丰富产品布局拓宽产业链,横向上公司继续加码产能扩张,公司在优化产业协同稳固龙头地位同时有望持续打开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不考虑未来股本变动以及假设斯尔邦于2022年初顺利注入后带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 净利润分别为21.61、103.36和172.45亿元,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在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购买资产重组计划推迟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材料行业供给集中投放风险,疫情反复导致需求不及预期等风险。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1-12-24 32.80 40.76 42.17% 32.99 0.58%
36.88 12.4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本计划拟授予的股票数量为1320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的0.625%,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共190人,授予价格为17.93元/股。 股权激励计划彰显管理层对公司发展信心。本计划首次授予的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经营、管理和技能骨干人员。 本计划的限售期为自授予登记日完成之日起24个月、36个月、48个月,业绩考核条件以2020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2-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80%、85%、160%(对应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不低于236.07、242.63、340.99亿元),税前每股分红不低于0.4、0.45、0.5元,且均要求不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高于2020年同行业分位值水平。公司通过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有望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营收考核条件亦彰显了公司对于未来发展的强大信心。 科学考核能耗双控利好化工龙头,公司能效领跑+高端新材料布局再启征程。据新华网报道,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也缓解了未来化工行业新增量原料端“无米下锅”的预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新基建尚未完全成型的当下,能耗双控的限制依然存在,未来传统“两高”新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对能效低于行业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政策过渡期内要不改造升级,要不淘汰出局,而公司作为连续7年获得“能效领跑者”称号的煤化工龙头企业,强者恒强的局面有望得到长期强化。另一方面,十四五期间公司秉承“走出去”+“高端化”稳扎稳打的战略规划,持续布局更高附加值的锂电溶剂DEC、EMC、NMP、可降解塑料PBAT项目,未来成长动能可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2亿元、72.2亿元、80.6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
聚合顺 基础化工业 2021-11-30 15.05 19.81 79.44% 16.79 11.56%
17.77 18.07%
详细
聚焦高端PA6切片市场,工艺与产品性能国内领先,实现部分进口替代:公司2013年成立之初以高端尼龙切片领域为突破口,以替代进口为发展方向,达产后迅速在行业高端尼龙市场树立了品牌影响力,实现了差别化竞争。公司在聚合环节的成本优势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司采用柔性化生产线,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新产线的建立和产能的调整,另一方面来自于工艺技术优势,单耗较低,接近国外先进工艺。据公告,公司的生产技术及产品性能位于国内第一梯队,约半数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的效果。 我国PA6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工程塑料及薄膜领域应用有望成为未来差异化发展方向:据中纤网,2020年我国尼龙6产能534万吨,产量384.5万吨,2010-2020年产量复合增速高达13%。受益于聚合技术进步、原材料己内酰胺供应稳定及下游应用领域需求旺盛等因素,国内尼龙6切片产品产销持续增长,进口依赖度不断降低,替代进口趋势明显,但高端产品占比依然较低。据公告,我国尼龙6切片在尼龙纤维应用领域占主导地位,而工程塑料和薄膜领域占比仅30%,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水平,未来在汽车、电子电器、风电等领域有望带来PA6应用更广阔的空间。 新增产能积极筹备建设中,高端化布局,未来发展可期:据公告,截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PA6切片产能达到30余万吨,募投项目第三条线4万吨预计2021年投产;可转债募投项目18万吨产能在筹备,未来三年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在未来的发展方面,公司一方面与上游原材料己内酰胺供应商合作,原材料产地建聚合产线,实现联合一体化,控制原材料进厂成本,充分发挥聚合环节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产品高端化,在改性尼龙、特种尼龙等领域,实现高端化布局。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6亿、3.5亿、5亿元,对应PE 18、14、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等。
万润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11-22 24.22 28.12 127.69% 26.19 8.13%
26.19 8.13%
详细
事件:据烟台开发区政府官网,2021年11月15日,市生态环境局开发区分局对公司《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5吨光刻胶树脂系列产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进行公示。 光刻胶树脂环评彰显技术实力,助力国产化替代项目发展有望超预期。据公司环评,本次拟投建的65t光刻胶(PR)树脂项目拟用现有液晶材料车间及闲置设备进行生产,值得一提的是,环评设计的四类产品不仅涉及KrF、ArF和i线等PR树脂,亦有相应的溶剂、感光剂、表面活性剂和光致产酸剂进行复配,这表明公司有望打通PR单体-PR树脂-PR整条光刻胶核心价值链,技术实力可见一斑。据我们的深度报告《万润股份:加速成长的化工新材料定制平台》,光刻胶单体及聚合物种类繁多,偏向定制化生产,下游对纯度、特殊杂质含量要求极高,而公司官网披露的部分KrF和ArF单体已经覆盖了下游客户使用的高频单体,在强大的品控和生产能力支撑下,未来公司光刻胶业务发展空间和增速或有望超市场预期,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公司在光刻胶产业链的逐步突破,对我国实现光刻胶国产化亦有重大意义。 公司多个项目未来皆有增量,股权激励落地坚定成长信心。据公告,沸石方面,公司4000吨/年ZB系列沸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1Q2、Q3转资形成固定资产,沸石产能进一步扩大至9850吨/年,全球汽车排放政策中长期趋紧下,公司排他性供应庄信万丰有望长期受益;显示材料业务方面,21H1公司新增万润工业园二期VH项目和OLED显示材料及其他功能性材料项目,子公司九目化学(OLED中间体和粗单体材料)+三月科技(OLED&PI成品材料)负责研发和生产有望形成协同效应。据公告,公司近期完成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登记,万润作为央企子公司,首次对多数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进行激励,虽然短期会产生一定费用,但长期看有望实现管理层与公司同舟共济,优化管理和经营体制,坚定成长信心,加速公司业务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亿元、7.7亿元、10.0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产品需求不及预期。
嘉必优 2021-11-19 52.34 43.42 234.00% 68.92 31.68%
69.30 32.40%
详细
ARA 产业重要开拓者,立足微生物发酵技术持续研发新品种: 公司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营养素, 约 90%的收入来自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 研发实力雄厚,并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保持合作, 2004年注入武汉烯王的 ARA 产业化技术, 2012年 DHA 成功产业化, 2013年β-胡萝卜素产业化, 2017年 SA 产业化,成为公司的利润支撑品种。 据公告, 公司是国内 ARA 产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市场推动者, 全球市占率约 10%,国内市占率约 50%; DHA 全球市占率约 3%。 公司具备油剂 ARA 产能 420吨、 藻油 DHA 105吨, IPO 募投项目计划新增油剂 ARA 150吨、藻油 DHA 450吨, 公司预计 2022年 12月建成, 投产后公司的 DHA 产品将成长至 ARA 相当体量。 此外,公司持续开发出纳他霉素、番茄红素、 虾青素等营养素, 结构脂 OPO、唾液酸乳糖、岩藻糖基乳糖等在研,有望逐步培养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嘉吉是公司前股东,也是公司目前最大的客户, 同时公司还与达能、贝因美、伊利、飞鹤、君乐宝、圣元、雅士利、汤臣倍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 2021年奶粉新国标发布, 2023年正式实施,叠加 2023年帝斯曼 ARA 专利到期,公司 DHA 和 ARA 全球市场空间打开: ARA 和 DHA 可以促进婴幼儿智力和视力发育,因此广泛添加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 据公告,帝斯曼是全球最大的 ARA 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超过 80%, 并且对 ARA 进行了专利保护。 同为早年自主研发出 ARA 的公司, 嘉必优与帝斯曼就 ARA 专利纠纷达成和解,公司可以依据协议向专利区的部分客户和非专利区客户销售 ARA 产品,同时帝斯曼同意在 2015-2023年每年向公司采购一定规模的 ARA 产品或支付现金补偿。 帝斯曼的 ARA 专利将在 2023年到期,销售范围将不再受限制,公司有望开拓出新一片销售空间。同时, 2023年 2月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新标准将开始施行,新国标新增了 DHA 的最低添加量, 且 ARA 要求添加同等量。经测算, 到 2024年我国添加在婴幼儿奶粉中的 DHA+ARA 市场空间合理值将达到 6.4亿元。据 Coherent Market Insights,预计 2018-2026年全球 ARA+藻油 DHA 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 13.45%;据我们测算,新国标影响下,我国 2022、 2023年的增长率有望达到 40%、 50%。 SA 产品将成为公司下一个大力发展的品种:化妆品监管新规已于 2021年开始施行, 要求化妆品新原料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后方可使用。 公司的 SA(燕窝酸)于 2021年 6月成为国家药监局首批公布批准化妆品新原料,也是目前唯一备案 SA 化妆品新原料的供应商。 独家供应的绝对优势将推动公司 SA 产品的快速发展, SA 有望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极。 公司 SA的研发在子公司中科光谷, 2021年初,公司收购了中科光谷剩余股权使之成为全资子公司,充分体现了公司发展 SA 的决心。 投资建议: 2022年起是公司依托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期, 预测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 1.45亿、 1.9亿、 2.5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0、31、 2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 评级。 风险提示: 原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1-11-08 103.22 121.71 40.62% 101.55 -1.62%
111.56 8.08%
详细
事件:据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发布的万华化学(福建)年产108万吨苯胺项目环评公示,万华福建工业园拟将MDI项目扩建至160万吨/年(万华异氰酸酯公司),TDI项目扩建至36万吨/年(万华福建),后期并续建大型煤气化项目及配套辅助公用设施,本项目为万华异氰酸酯公司MDI项目提供苯胺,分三期前后共建设3套36万吨/年硝酸装置、3套48万吨/年硝基苯装置和3套36万吨/年苯胺装置。 据公司官网环评公示,万华拟在烟台工业园内新建40万吨/年环氧丙烷(POCHP)装置一套,以及配套公用工程、储运工程及环保工程等,项目总投资24.81亿元。 福建异氰酸酯项目扩能持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据天天化工,MDI供给侧未来确定性增量主要来自万华(宁波60万+福建160万),其余来自科思创(美国Baytown+西班牙Tarragona55万吨)、巴斯夫(上海漕泾9万吨)和韩国锦湖(20万吨);需求侧方面,预计2021年行业开工负荷近八成,考虑到近年来全球MDI需求增速在5~6%,未来三四年MDI的新产能投放与需求增量基本匹配,中长期看国内随着建筑业政策新标准的逐步强化和量化,MDI下游聚氨酯保温材料需求有望迎来持续增长。总的来说,据公司公告,二十年来,万华每次MDI技术突破都伴随产能放量和成本大幅下降,市场份额一路攀升,并给公司带来超额利润,未来福建MDI扩能落地后,公司全球MDI产能占比有望从27%攀升至37%,“一超多强”的行业格局将持续强化。 POCHP自研先进技术为公司聚醚扩能夯实基础,完善产业布局。环氧丙烷(PO)是聚氨酯白料聚醚多元醇的重要原料,随着公司MDI、TDI产能持续扩张,聚醚扩能也稳步推进,PO产能成为掣肘。当前PO生产方法主要有氯醇法、共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据CNKI,截止2019年末,三种方法全球PO产能占比分别为45%、51%、3%;分工艺看,氯醇法已有近百年历史,技术早已过专利期,但该工艺存在废水量大,设备腐蚀严重、环境污染大等缺陷,国内现有氯醇法PO产能占比近54%,产能结构亟需升级换代;共氧化法根据联产物种类又分为苯乙烯法(PO/SM)和甲基叔丁基醚法(PO/MTBE),虽然克服了腐蚀污染问题,但仍存在工艺流程长、副产SM、MTBE量大等缺点,相比之下异丙苯过氧化氢法(CHP)是共氧化法的改进(亦称单产法),通过异丙苯过氧化、环氧化、加氢还原实现反应循环,不受副产物平衡约束的同时,还实现了大幅降低污染以及节能降耗。据环评,万华从2014年开始研发POCHP路线,于2020年5月完成中试,并通过中石化石油联合会专家成果鉴定,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异丙苯间接氧化法工艺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直接氧化法(工业化的只有HPPO)相比而言,也有装置设计简单、环境污染小的优势,产品为PO、水及少量丙二醇副产,但相较于POCHP,HPPO法原料过氧化氢属于不稳定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半径窄,一般需配套建设大规模过氧化氢装置,考虑到万华PC后向配套苯酚丙酮装置在原料上与POCHP工艺存共通性,因此POCHP工艺更为优选;其次,丙烯环氧化环节危险系数高,相较于POCHP中的有机过氧化物CMHP,HPPO法使用的双氧水更不稳定(可参考近日江苏富强新材料装置双氧水分解爆炸事故),是生产安全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隐患,因此赢创虽然有相应的技术转让,但成功案例仍然较少。综上所述,未来若公司POCHP项目落地,万华PO装置将同时拥有PO/MTBE、PO/SM以及POCHP生产技术,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对提升万华在PO行业的竞争力,完善产业布局亦大有裨益。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42.6、252.4、277.6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生产安全风险
桐昆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11-04 20.31 34.17 137.79% 20.87 2.76%
22.87 12.60%
详细
事件: 桐昆股份发布 2021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03.48亿元,同比+53.41%;实现归母净利润 61.61亿元,同比+242.67。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1.62亿元,同比+75.68%,环比+5.82%;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20.27亿元,同比+157.06%,环比-16.11%。 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 8.67%和 10.06%。 点评: 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长主要受益于成本抬升后产成品销售单价上浮。 据 Wind 数据, PTA 季度均价环比+9.06%, MEG 季度均价环比+7.69%。 据公司经营数据公告, 三大产品 POY、 FDY 和 DTY 销售均价环比增速分别为 3.29%、 4.41%和 3.37%。 净利润环比减少我们认为或出于两方面原因:其一为三季度行业供应端有独山能源 70万吨以及恒鸣 30万吨装臵投产,产能释放较大。其二为能源价格上涨致使生产燃料动力成本上扬。以上原因导致行业价差环比缩窄,进而使得公司毛利率环比减少 2.43个百分点。净利率高于毛利率主因浙石化投资收益带动净利率水平提升。 浙石化一期稳定贡献增量,二期资源条件具备有望逐渐投产: 公司参股浙石化 20%股份, 年内给公司带来投资收益 8.7、 14.05和 12.81亿元。浙石化二期当前资源条件在手。据公告显示,商务部下达通知,浙石化二期 2021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量为 1200万吨,为未来二期项目逐步投产达效提供原料保证。此外,浙石化二期使用浆态床技术,有望实现原油 98%转化,随着装臵顺利运行,化工品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另,浙石化二期拥有较多附加值较高的新材料产品,其中首期包括 30万吨 HDPE/EVA 联产装臵,未来规划 70万吨 HDPE(含 40万吨光伏级 EVA);一期 40万吨 ABS,未来有望达到 120万吨整体规模;聚醚多元醇,顺丁、丁苯橡胶等高附加值产品。 随着浙石化二期逐渐运转达效,公司业绩有望买入新台阶。 龙头低位稳固,成长性及弹性大。 公司为长丝行业龙头,据公告,公司目前拥有 PTA 产能 420万吨,长丝 830万吨,国内市占率近 20%。 公司基于大产能优势,在行业景气背景下具有较大业绩弹性。 根据公司现有产能测算,涤纶长丝价差每上扬 100元/吨,有望为公司带来 6亿元以上业绩提升。同时根据公司未来项目规划公告,公司远期规划PTA 产能 920万吨,长丝产能 1510万吨。 投资建议: 维持买入-A 投资评级。 公司 2021年-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80.29、 87.24和 94.16亿元。 风险提示: 限电生产风险, 项目建设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投资收益大幅波动,安环生产风险。
三孚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11-01 48.36 27.73 120.96% 49.86 3.10%
49.86 3.1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1.32亿元(同比+52.84%),实现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268.37%)。其中21Q3实现营收4.97亿元(环比+43.42%,同比+94.56%),实现归母净利润0.99亿元(环比+4.40%,同比+229.68%)。 “两硅两钾”同步贡献,主要产品产销良好:报告期公司经营稳健发展,“两硅两钾”产品产销情况良好。2021年以来在我国积极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光伏、新能源等行业快速发展,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链中的关键部分产能产量持续释放,对原料三氯氢硅形成较大需求,公司当前拥有三氯氢硅产能6.5万吨/年,作为细分行业龙头受益显著。根据公告,报告期公司三氯氢硅产品实现营收3.98亿元,同比+143.31%,实现产量5.01万吨,同比+13.31%,价格方面,2021前三季度公司三氯氢硅销售均价(扣税)7906元/吨,相较于21H1+6.02%,产品实现量价齐升。高纯四氯化硅方面,利用自身循环经济优势,公司在当前我国普通四氯化硅受光伏行业景气拉动导致价格上涨,货源紧缺的背景下实现稳定经营,产品量价齐升,报告期公司高纯四氯化硅产品实现营收0.88亿元,同比+123.84%,实现产量1.27万吨,同比+71.25%,价格方面,2021前三季度公司高纯四氯化硅销售均价(扣税)7418元/吨,相较于21H1+8.13%;此外,公司氯化钾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为公司氢氧化钾及硫酸钾生产提供了稳定保障,报告期公司氢氧化钾及硫酸钾产品分别实现营收3.58亿元、2.11亿元,分别同比+14.52%、8.25%,“两硅两钾”产品均为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做出显著贡献。 下游延伸顺利推进,自身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在充分享受目前已经形成的循环经济格局的同时持续向下游进行延伸,各项项目推进顺利。2021年8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年产500吨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及年产1000吨电子级三氯氢硅”项目所生产的样本产品指标符合下游应用需求,为公司产品质量提供可靠背书,此外,公司在2021年9月发布公告,拟向全资子公司三孚纳米材料增资0.76亿元人民币,未来随着三孚纳米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公司四氯化硅产品向下游的延伸有望进一步提振整体盈利能力。在持续向下游进行延伸以外,公司不断增强自身规模,2021年10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建设5万吨/年三氯氢硅项目,项目涉及三氯氢硅产能5万吨/年以及副产四氯化硅产品2万吨/年。根据公告,项目建设期1年6个月,投产后将对公司主营产品产能形成有效扩充,从而更好满足下游多晶硅以及硅烷偶联剂行业需求,此外新增四氯化硅产能也将为公司高纯四氯化硅以及气相二氧化硅产品提供较强原料保障,进一步增强公司一体化优势,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提高提供强劲助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06亿元、5.28亿元、6.32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环境不及预期
东方盛虹 纺织和服饰行业 2021-10-20 28.55 32.04 208.67% 30.66 7.39%
30.66 7.39%
详细
事件:东方盛虹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14至15亿元,同比增速预计为493.61%-536.01%;预计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为2.53至3.53亿元,同比增速预计为46.14%-104.01%,环比下滑35.43%-53.75%。 点评: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三季度业绩环比下滑主因聚酯端价差缩窄以及开工下滑导致部分量减。盛虹主营差别化长丝,根据wind数据预计,Q3DTY行业平均模拟利润约为623元/吨,相较Q2平均下降18.42%。PTA方面公司拥有产能390万吨,Q3季度PTA在成本支撑以及供给端开工负荷下降背景下使得绝对价格及价差均有所扩大。据Wind数据统计,Q3原料PX平均价格(中国主港CFR)相较Q2上升59.53美元/吨,涨幅6.92%;Q3PTA工厂开工负荷为77.71%,环比-2.96pct,PTA-PX(主港CFR)价差相较二季度环比扩宽182元/吨,提升33.14%。 斯尔邦EVA持续收益,战略项目蓄势待发::斯尔邦定位精细化工品,其30万吨/年EVA产能(其中20万吨/年光伏级)在下游光伏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持续受益。同时根据集团公司公开信息披露,斯尔邦石化与冰岛碳循环国际公司二氧化碳制甲醇项目正式签约,项目一期预计2022年投产,设计回收二氧化碳规模15万吨/年,最终或产出2万吨光伏及EVA树脂。此外,斯尔邦旗下二期70万吨PDH项目正加紧推进,有望于年底建成投产。 炼化项目资源批复在手,预计221021年底投产:据公司9月公告,公司旗下盛虹炼化收到发改委复函,复函称原则同意项目主业使用进口原油1600万吨/年,2021年200万吨,2022年1589万吨,2023年起使用进口原油1600万吨。同时,2021年第四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安排表发布,盛虹炼化2021年第四批允许量为200万吨。在资源条件在手背景下,其1600万吨炼化项目有望持续推进,年底投产可期。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不考虑斯尔邦注入影响,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61、74.84和110.96亿元。 风险提示:流动性风险,疫情反复,在建项目不及预期,购买资产计划推迟,协议进展受阻,产品价格波动等风险
万华化学 基础化工业 2021-10-20 105.04 142.63 64.79% 113.80 8.34%
113.80 8.34%
详细
事件:万华化学发布2021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3.18亿元(同比+117.99%),实现归母净利润195.42亿元(同比+265.32%)。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6.61亿元(同比+116.43%,环比+9.13%),实现归母净利润60.11亿元(同比+139.13%,环比-12.99%)。 主营产品景气下持续下21Q3营收创新高,原材料价格上行压缩价差+装置检修短期影响有限。据公司公告,21Q3公司营收再创新高,聚氨酯、石化、新材料板块营收环比+7%、+4%、+18%,但净利环比有所下滑,从价格价差看,我们的市场跟踪数据显示,21Q3公司三大板块销售均价维持高水平(环比-3~+9%),其中MDI受亚洲地区集中检修影响,叠加出口端强劲,国内厂家挂牌价均有所上调,Q3综合价差同步扩大至1.54万元/吨,环比+11%,但其他产品受原料价格上行影响价差环比有所缩窄,TDI环比-12%,硬泡聚醚环比-2%,C3/C4平台环比-5%,C2平台环比-17%,新材料板块HDI、TPU、PC等价差环比-40%~+3%;从产销看,子公司BC、烟台工业园装置例行检修对产量造成影响,聚氨酯板块产量环比-9%,销量环比+4%,石化板块产量环比-13%(模拟扣除LPG贸易),新材料板块产量环比+7%,销量环比+21%,考虑到Q3海外异氰酸酯产品景气度更高,BC技改检修或对业绩造成短期结构性影响;综上所述,21Q3公司实现毛利润106.67亿元(同比+117%,环比-3%),费用率(四费&税金)为7.1%(环比+0.1pct),持续维持低水平。(详细数据图表请见后文)外海外MDI供需紧平衡预期短期有望持续,住建部建筑节能强制性新标准出台利好聚氨酯保温材料需求长期增长。MDI供给端分地区看,据天天化工和ICIS,亚洲地区上海亨斯曼、日本东曹装置近期停车检修,上海科思创、韩国巴斯夫、沙特Sadara装置(合计120万吨产能,占亚太地区总产能22%)在Q4亦存检修计划;欧美地区,1-8月美国MDI进口量同比+94%,尽管美国国内MDI产量在逐步回升,但四家产商中仍有两家处于不可抗力状态,欧洲巴斯夫Antwerp、陶氏Stade和Estarreja工厂(合计104万吨产能,占欧洲总产能41%)Q4亦存检修可能,短期看海外供需失衡格局或难以缓解。需求端看,国家住建部近期发布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除了建筑能耗水平和节能效率要求提升,还首次强制性纳入了量化的建筑碳排放强度指标,要求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目前国内外一致认为聚氨酯硬泡(PU)材料是最理想的建筑节能保温材料,据CNKI,其保温效果是聚苯板(EPS和XPS)的1.75倍,岩棉2倍、砖石29倍、木材85倍,混凝土89倍,建筑物每使用1千克PU材料,相当于其平均寿命期间减少75.5KgCO2排放量,而PU板更好的保温特性也能解决目前外墙外保温体系的“厚脸皮”顽疾,随着建筑业政策新标准的逐步强化和量化,长期看MDI下游国内聚氨酯保温材料需求有望迎来持续增长。 双控双限政策下,积极布局清洁能源+高端新材料再启征程。近期国内双控双限政策影响持续扩大,其本质是双碳目标下,上游能源结构转型和下游制造业体系跟进滞后,两端短期错位带来的冲突表现,对于高能耗行业,未来排放权和能耗权就是发展权,这点从近期新进化工项目审批难已可充分反应,对化企而言,长期来看节能降耗+产业低碳化高端化组合拳才是硬道理,万华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政策,一方面通过投资清洁能源做出碳减排表率,在国内电价市场化、碳交易机制已启动的当下,未来投资的光伏、风电项目落地对于改善公司现有能源结构、削减碳成本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公司基于强大的研发体系和完备的聚氨酯-石化一体化产业链,进军高端新材料新领域,大乙烯下游POE项目有望受益于光伏胶膜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需求,实现0到1的国产化突破和进口替代,优势产能扩张的MDI成功范式或有望重现,而尼龙 12、柠檬醛,抑或是与时俱进布局碳中和受益的电池材料、可降解塑料等项目的逐步落地也将为新材料版图添砖加瓦。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42.6、252.4、277.6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检修进度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华鲁恒升 基础化工业 2021-10-12 33.81 40.76 42.17% 34.20 1.15%
34.30 1.45%
详细
事件: 据公司公告, 华鲁恒升 3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DMC) 增产提质系列技改项目近日实施完毕,产品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公司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30万吨/年)己内酰胺及配套装臵已打通流程,生产出合格产品,进入试生产阶段, 20万吨尼龙 6切片等生产装臵目前处于在建状态,预计 2021H1投产。 据德州发改委项目备案, 公司拟投资 10.3亿元规划高端溶剂项目,装臵建成投产后,年产 30万吨碳酸二甲酯、 30万吨碳酸甲乙酯(EMC)、副产 5万吨碳酸二乙酯(DEC)。 DMC 新增量兼具柔性联产+低成本优势,技改新工艺+扩建完善产品矩阵为公司进军锂电电解液领域铺平道路。 汽车电动化浪潮下, DMC作为锂电池电解液主要溶剂, 需求有望迎来长期高速增长, 公司提早布局, 据公告, 30万吨乙二醇技改 DMC 项目自公开招标以来, 耗时一年落地, 项目总投资仅 3.2亿元, 技改不仅通过产品端乙二醇+草酸+DMC 的“三位一体”实现柔性联产,更可依托现有的煤气化平台和乙二醇装臵夯实成本护城河。 另一方面, 电池级 DMC 对产品纯度要求极高, 目前国内工业级 DMC 产能虽有富裕,但能生产高纯电池级的寥寥,其壁垒在提纯环节, 而精馏+结晶双管齐下或是工业级 DMC升级成电池级的关键,这对企业的工程开发和优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却也是华鲁优势之所在,随着技改新工艺和新型催化技术落地, DMC产品质量和收率相较于中试大幅提升, 在此基础上,公司计划扩建DMC 产能,采用 DMC 与乙醇酯交换反应技术生产 EMC 和 DEC,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满足下游溶剂多元复配需求,长期看将为公司进军锂电池电解液溶剂领域铺平道路。 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先进工艺降本增效, 本部高端化进程可期。 据公司公告和环评, 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以苯和氢气为原料, 发展环己酮-己内酰胺(30万吨/年 CPL, 20万吨自用) -尼龙 6切片(20万吨/年)产业链, 预计总投资 49.8亿元, 工艺选择上,公司在环己酮和肟化制 CPL 环节选择了目前最为先进的环己烯水合(苯-环己醇-环己酮)和氨肟化工艺,具备工艺简单、设备少、投资低、 产品质量好、 原料单耗低等优势。 据 CNKI 数据,环己烯水合法较传统的环己烷氧化法生产成本低 10~15%,再依托公司既有的气化平台变换制氢气,结合原料甲醇和氨及公用工程优势, 随着未来国内新增 CPL 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尼龙项目成本优势将更为凸显。 2021年是公司谋篇布局“十四五”规划,推进企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的开局之年, 本部基地除了 DMC、 尼龙项目逐步落地,PBAT 可降解塑料项目也提上日程,“高端化”战略纵深推进下,公司长期成长空间可期。 投资建议: 据百川盈孚,近期 DMC 供给受检修+限电影响,叠加下游溶剂需求处于传统旺季,21Q3工业级、电池级 DMC 价格环比上涨,10月初跳涨至 11800、 15500元/吨,电池级 DMC-烟煤-甲醇价差高达近~10000元/吨,公司煤制 DMC 在近期投产有望持续受益。 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0.2亿元、72.2亿元、80.6亿元,维持买入-A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 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赛轮轮胎 交运设备行业 2021-10-01 11.10 13.60 -- 15.33 38.11%
16.42 47.93%
详细
海运费下滑, 公司出口业务有望恢复: 公司为我国轮胎行业龙头, 2021年 5月,美国对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的双反税率终裁落地,根据公告,最终公司越南工厂反补贴税率为 6.23%, 同时不存在反倾销税率, 在所有涉案中最低的双反税率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2021年上半年在全球物流受到较大影响的背景下公司主营业务开展顺利, 21H1实现收入 86.52亿元(同比+27.28%),实现归母净利润 7.03亿元(同比+10.77%), 其中 21Q2实现营收 45.03亿元(同比+26.45%),实现归母净利润 3.03亿元(同比-16.44%),根据公告, 21Q2轮胎产品实现营收 40.05亿元, 同比+25.67%,环比+7.22%, 产品量价齐升, 21Q2实现产量 1203.5万条, 同比+17.56%, 实现销量 1124.9万条,同比+24.33%, 此外公司产品价格同样实现上涨,根据公告, 21Q2公司轮胎销售均价约 356.1元/条,同比+1.07%, 环比+8.50%。 此外, 近期全球海运费开始下滑,根据 Drewry 主要航线集装箱即期海运价格,截至 2021年 9月 23日,全球部分主要航线海运费已出现周环比下降, 其中上海至纽约货运价格周环比-1.79%,展望未来,在开始下滑的海运费的带动下,公司轮胎产品出口有望逐步恢复,盈利能力有望更好显现。 规模优势显著,全球产能持续布局: 公司规模优势显著,同时不断增加自身产能,2021年 1月发布公告,投资 30.11亿元建设越南三期“年产 3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 100万条全钢子午线轮胎及 5万吨非公路轮胎项目”, 2021年 2月发布公告,投资 7.20亿元建设潍坊“年产 120万条高全钢子午线轮胎和 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此外, 2021年 5月发布公告,对“柬埔寨投资建设年产 5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追加投资 11.12亿元,将项目设计产能增加至 9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根据公告,当前新增的柬埔寨轮胎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未来随着各项目在建产能的陆续落地,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升。 技术创新为本,“液体黄金轮胎”增强优势: 公司注重研发, 根据公告,公司通过世界首创“化学炼胶”技术制备的新材料开发出低碳绿色轮胎产品“液体黄金轮胎”,在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和耐磨性能等方面均实现了显著优化,在当前我国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有望面临较为广阔的市场。未来,随着“液体黄金轮胎”产品的不断推广,公司竞争力水平及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15.30亿元、 24.79亿元、 31.89亿元, 给予买入-A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宏观经济发展不及预期等。
三孚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8-16 69.04 42.86 241.51% 84.77 22.78%
84.77 22.7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度报告, 报告期公司实现收入 6.35亿元(同比+30.86%),实现归母净利润 1.48亿元(同比+299.80%)。其中 21Q2实现营收 3.47亿元(环比+20.27%,同比+37.99%),实现归母净利润 0.95亿元(环比+78.86%,同比+289.85%)。 “两硅两钾”协同发展,主要产品产销良好: 21H1公司经营顺利开展,“两硅两钾”产品产销率均维持较高水平。 根据公告,报告期公司三氯氢硅产品实现营收 2.15亿元,同比+105.18%,实现产量 3.38万吨, 同比+20.11%, 根据公告, 2020年公司通过技改实现了三氯氢硅生产过程中产品与副产四氯化硅产品的转化率调节,进一步增强生产端优势,价格方面, 21Q2公司三氯氢硅销售均价(扣税) 7456元/吨,环比+33.33%, 主要受下游光伏行业景气上行,多晶硅产品产能产量快速增加带来的需求利好拉动,根据百川盈孚,当前我国三氯氢硅最新报价为 13500元/吨,展望未来,公司有望进一步受益于三氯氢硅行业供需紧张带来的景气上行,产品均价及营收实现环比上行; 高纯四氯化硅产品实现营收 0.35亿元,同比+45.72%,实现产量 0.60万吨, 同比+40.73%, 21H1我国普通四氯化硅在光伏行业景气上行影响下外售量降低,市场货源稀缺, 价格上涨, 公司在国内同行受原材料限制导致产量降低的情况下受益于自身循环经济优势,实现原材料四氯化硅自给自足,进一步增加产品市占率, 产品价格也稳步上行, 相关产品为公司盈利增加做出较强贡献; 氢氧化钾及硫酸钾产品分别实现营收 2.30亿元、 1.20亿元, 21H1原材料氯化钾现货相对紧张导致相关产品价格上涨, 根据公告,公司在 2020年已取得氯化钾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原材料供应具有更强稳定性和成本优势, 受益于此,公司相关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为整体业绩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在建项目顺利推进, 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 公司在充分享受目前已经形成的循环经济格局的同时持续向下游进行延伸,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当前相关项目顺利开展。 根据公告,公司高纯四氯化硅二期项目(年产 2万吨高纯四氯化硅)已于 2021年 7月产出合格产品,已实现了向下游客户的正常销售并经客户使用合格,公司高纯四氯化硅产能进一步增加至 3万吨/年。 此外,“年产 500吨电子级二氯二氢硅及年产 1000吨电子级三氯氢硅”项目已于2021年 1月实现产品试充装,目前处于持续试生产阶段; 硅烷偶联剂项目一期“年产 15000吨硅烷偶联剂中间体”项目安装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调试工作, 预计会在 2021年下半年投产, 二期“年产 73000吨硅烷偶联剂系列产品”项目也已启动基建工程工作,计划于 2021年年底投产,根据公告,投产后项目有望年均贡献营收 12.6亿元,贡献净利润 1.93亿元。 未来随着相关项目的顺利进行,公司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增强, 从而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动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年-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4.53亿元、 6.07亿元、 6.51亿元, 维持买入-A 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不及预期; 募投项目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环境不及预期
联泓新科 基础化工业 2021-08-12 39.76 44.21 175.80% 65.50 64.74%
78.80 98.1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实现收入38.26亿元(同比+46.64%),实现归母净利润5.41亿元(同比+135.82%)。其中21Q2实现营收20.23亿元(环比+12.18%,同比+40.86%),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元(环比+0.83%,同比+107.53%)。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主要产品全产全销:公司专注新材料领域,21H1公司经营顺利开展,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在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产品实现全产全销。根据公告,报告期公司EVA产品实现营收12.35亿元,同比+94.47%,实现产量6.48万吨,报告期内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全部排产高VA含量的高附加值产品,在光伏胶膜料、线缆料行业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加强;EOD产品实现营收4.10亿元,同比+6.86%,实现产量8.13万吨,其中特种表面活性剂、高性能减水剂等高毛利产品的产销占比持续提升;PP产品实现营收8.74亿元,同比+4.29%,实现产量10.88万吨,产品市占率和市场影响力持续加强;EO产品实现营收2.05亿元,同比+6.23%,实现产量6.53万吨,为公司业绩做出坚实保障。同时公司技术优势继续为业绩提升提供支持,根据公告,DMTO装置通过对催化剂的优化以及OCC项目的投用均对主要原材料甲醇单耗的降低做出贡献,从而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此外公司不断增强自身在技术及研发方面的优势,根据公告,报告期公司提交专利申请14项,截至21H1已累计获得专利131项,此外正在申请专利69项,未来随着公司技术成果的不断获得,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延伸顺利开展:公司通过向上游延伸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2021年5月发布公告,已完成对当前最大供应商联泓化学股权的收购,从而实现了对生产所需原料甲醇总量80%的控制,有效平滑了原料价格波动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公司盈利的稳定性得到充分保障。此外公司积极向生物材料等新领域进行延伸,当前已对生物可降解材料进行布局,根据公告,2021年6月投资科院生物,当前作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42.86%,同时开始对相关产能进行布局,根据公告,计划在2025年前分两期建设“13万吨/年PLA全产业链项目”(一期3万吨/年,二期10万吨/年),目前已启动一期项目建设,未来随着相关产能逐步落地,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此外公司募投项目顺利开展:根据公告,“EVA装置管式尾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将于21H2现场施工,计划于22H1建成投产,投产后装置整体产能将至少增加1.8万吨/年,且光伏胶膜料产量和占比将会大幅提高;“聚丙烯装置二反技术改造项目”拟于21Q4建成投产,投产后公司高端PP专用料产能将增加约8万吨/年,从而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1.27亿元、14.22亿元、16.48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环境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30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