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高电气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7-31
|
19.72
|
--
|
--
|
20.62
|
3.77% |
|
22.73
|
15.26% |
|
详细
24H1预计业绩实现高增,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据公司发布的24H1业绩预增公告,由于电网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公司重点项目陆续履约交付,收入发生结构性变化;同时,公司精益管理理念持续强化,提质增效持续开展,效率效益持续提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较大;24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2-5.4亿元,同比增长55.9%-61.9%。 龙头地位稳固,受益国内特高压&主网建设加速公司深耕高压开关领域多年,电网市场龙头地位持续巩固,2023年新签合同同比增长44.20%;特高压专项招标、国网集招所投标段市场占有率领先。随着前期中标订单陆续交付,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释放。同时,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公司作为GIS龙头,预计将充分受益于特高压&主网建设加速。 配网&海外业务景气提升,有望贡献业绩增量配网方面,公司布局配网领域多年,2023年公司在配网协议库存14个省份所投标段占有率保持领先,17个省份中标额同比实现增长。同时,公司持续开展提质增效,配网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2023年达16.7%,同比增长5.3pct。随着配网投资规模提升,公司配网业务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海外方面,在全球电网投资景气的背景下,公司国际业务稳步拓展&23年迎来盈利拐点,预计未来成长空间可期。 投资建议随着国内新能源大规模建设,配套电网投资需求提升,公司作为高压GIS领域优势企业将充分受益。同时,公司积极布局配网、国际业务,有望为公司贡献新业绩增量。 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9.94、153.24、178.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3%、17.9%、1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20、14.72、17.7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9.6%、20.6%、20.4%;EPS分别为0.90、1.08、1.31元,对应PE分别为22X、18X、15X(以2024年7月26日收盘价19.73元计算)。综上,考虑后续公司的发展前景,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招中标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路线变化;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风险。
|
|
|
伊戈尔
|
机械行业
|
2024-07-09
|
18.60
|
--
|
--
|
19.66
|
5.70% |
|
24.01
|
29.09% |
|
详细
持续进行股权激励,业绩目标彰显发展信心2022-2024年公司连续三年发布股权激励计划,业绩目标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在公司发布的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中,针对三个行权期,业绩考核目标需满足之一:①以公司2023年营收为基数,2024-2028年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5%、50%、80%;②以公司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基数,2024-2028年增长率不低于30%、60%、90%。其中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长率目标较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考核目标有所提升。 能源产品为业绩增长重要引擎,变压器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能源产品营收占比达72.4%,毛利率同比提升3.31pct,达21.05%,为业绩增长重要引擎。能源产品中,变压器品类持续扩张,涵盖光伏升压变、配变以及箱变等,产能布局&市场发展势头强劲:①光伏升压变较早打入美国、日本、欧盟等市场,2023年在江西吉安的产值大约10-12亿元,安徽、墨西哥项目将陆续投产;②配变主要销往中南美洲、东南亚等国家,2023年有少部分产品进入北美市场,目前已在江西吉安扩产,新建美国产线预计24Q4试产;③箱变去年开始逐步有批量出货。 海外基因浓厚,积极布局扩张有望受益于全球高景气需求公司海外开拓经验积累深厚&海外产能积极布局&产品通过美国UL认证,有望受益于海外变压器高景气需求。公司从2007年开始在德国、美国、日本多地建立子公司,2019年收购马来西亚照明公司DEG70%的股权,具备丰富的海外市场开拓经验。 2020年公司成功开发了35kV北美升压变,并一次性通过UL认证。目前公司正布局建设墨西哥工厂、美国产线。我们认为,全球变压器需求旺盛,海外在建生产基地投产后有望助力公司海外市场开拓并预计带来可观的海外业务贡献。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海外变压器市场预计需求景气向上,公司凭借多年的海外市场开拓经验以及海外产能的积极扩张,具备获得出海α收益的优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5.04、56.44、70.7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10%、25.30%、25.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8、4.61、5.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1.3%、28.6%、27.0%;EPS分别为0.91、1.18、1.49元,对应PE分别为19X、15X、12X(以2024年7月4日收盘价17.47元计算)。综上,考虑后续公司的发展前景,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贸易政策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变化风险、行业需求变动风险等。
|
|
|
海力风电
|
机械行业
|
2024-01-08
|
55.31
|
--
|
--
|
54.60
|
-1.28% |
|
60.00
|
8.48% |
|
详细
持续深耕海风塔筒及基础,近年业绩受行业影响呈现波动公司深耕风电领域多年,2011年研发生产出了第一套潮间带海上风电塔筒、2012年研发生产出第一套近海潮间带导管架、2019年为上海电气配套国内首台最大 8MW 海上风电塔筒、2022年为华能苍南海上风电项目研发生产了 2200吨以上的单桩,是海风塔筒桩基专业制造商。 公司业绩受行业需求变化影响呈现波动。2018-2021年,受益于海上风电政策激励行业规模增长,公司营收及利润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2年,海风装机规模“抢装”后阶段性回落叠加海上施工周期性等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受计提坏账准备、新增风电场建设放缓影响发货、风电场投资收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单三季度业绩同环比下滑。 聚焦海风设备制造,延伸产业链纵向布局公司是专业的海风塔筒、管桩、导管架设备生产供应商,积极布局漂浮式基础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生产。除风电设备制造外,公司布局下游风电场运营、与中天科技合资打造海工船,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助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积极规划新增产能,区位优化助力中长期发展公司已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规划新增基地包括南通小洋口基地、启东吕四港基地、盐城滨海基地、山东东营基地、山东乳山基地、海南基地等。2023年12月 8日,公司公告计划建设“湛江海工重型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基地”,包含一二期建设 3个万吨级泊位,投产后预计增加重型单桩、导管架、升压站、漂浮式基础等产能。我们认为,公司的产能区位布局利于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和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海风管桩、塔筒、导管架等海风设备专业制造商,有望受益海风行业装机增长带来的设备需求提升。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21.2/63.3/92.7亿元,归母净利 润 分 别 为 1.2/7.2/10.4亿 元 , 相 应 EPS 分 别 为0.56/3.29/4.76元,以 24年 1月 3日收盘价 56.40元计算,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01/17/12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
|
|
通威股份
|
食品饮料行业
|
2023-11-21
|
27.29
|
--
|
--
|
27.44
|
0.55% |
|
27.44
|
0.55% |
|
详细
成本优化+产能扩大,高纯晶硅业务优势显著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高纯晶硅销量28万吨,同比增长53%。公司精细化管理推动硅料成本持续优化,根据2023年半年报,公司多晶硅生产成本已经下降至4万元/吨以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硅料产能持续扩张,巩固公司龙头优势,其中永祥能源科技一期12万吨项目已经于2023年投产,云南通威20万吨及包头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已开工并预计2024年年内投产,永祥新能源三期12万吨高纯晶硅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开工。 N型产能持续扩充,电池技术多重布局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电池片销量58GW,同比+78%。为顺应市场日益增长的N型电池片需求,公司积极扩充N型产能,根据23年10月10日上证e互动披露,双流25GWTNC项目和眉山16GWTNC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届时公司TNC电池产能规模将达到66GW。同时公司多种电池技术路线同步推进,TOPCon电池已经完成激光SE的导入,量产平均转化效率超过26%,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方面均积极布局并取得进展成果。 一体化布局日益完善,进一步巩固市场竞争力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组件销量19GW,同比+645%;为顺应行业一体化发展趋势,公司全面布局组件业务,根据2023年半年报披露,公司组件总产能已经达到55GW。 投资建议硅料成本优势强化公司竞争力,叠加新技术布局和组件一体化贯穿增强市场竞争力,电池及组件将不断放量,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1488/1551/2012亿元,同比增长4.5%/4.3%/29.7%;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73/137/177亿元,同比增长-32.6%/-21.2%/29.6%,相应EPS分别为3.85/3.03/3.93元,以23年11月20日收盘价27.2元计算,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9/7倍,参考国内可比公司大全能源和隆基绿能,考虑到公司在硅料环节的成本优势,以及一体化战略推进,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
|
|
伟创电气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9-20
|
34.86
|
--
|
--
|
37.71
|
8.18% |
|
45.00
|
29.09% |
|
详细
专注电气传动与工控,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公司专注于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主营业务为变频器、伺服及控制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中公司伺服系统及控制系统业务营收/毛利占比近年来持续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25亿元,同比增长41.81%,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35.59%;盈利能力方面实现毛利率38.39%,同比提升4.31pct,实现净利率16.81%,同比下降1.09pct。此外,公司坚持全球化战略布局,2022年实现国外业务收入超2亿元,同比高增184%。公司于海外成立印度子公司,并为开拓欧美市场同步进行产品认证工作,部分产品已完成CE和UL认证。 产品线覆盖逐步完善,细分产品市占率呈提升态势公司是国内工控行业重要的供应商之一,产品覆盖领域完备。 1)变频器方面,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数据,公司2022年在不含风电的低压变频器市场份额为2.0%,排名第十一。分类别看,2023年上半年,通用变频器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变频器行业专机有所恢复;2)伺服系统方面,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2年度中国伺服系统整体市场规模为206亿元,公司对应市场占有率约为0.93%,近年来市场份额持续提升。3)控制系统方面,公司VC1S\VC1\VC3\VC5系列通用型PLC已经批量销售,PLC的推出代表公司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的产品系列已经齐全,未来形成的系统解决方案有望加强公司竞争力。 布局新能源与机器人领域,有望开拓新利润增长点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6469万元,同比增长55%,近两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新能源领域,公司在光伏逆变器、锂电池化成分容设备、制氢电源、氢气压缩机驱动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等方面积极研发或布局。在机器人领域,公司于2022年成立机器人行业部,切入机器人产业链,目前主要是以机器人大配套为主。 投资建议公司专注于电气传动和工业控制领域,产品线覆盖逐步完善。 此外,公司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机器人驱动部件着力布局。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收为12.92/17.46/22.82亿元,同比+42.6%/+35.2%/+30.7%;归母净利润为2.04/2.83/3.77亿元,同比+46.1%/+38.4%/+33.4%,相应EPS为1.13/1.56/2.09元,以2023年9月15日收盘价34.32元/股计算,当前股价对应PE为30/22/16倍,参考可比公司步科股份和英威腾,考虑公司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以及在机器人驱动等领域的持续布局,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增速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及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原材料波动风险;行业技术替代的风险;海外市场风险等。
|
|
|
阳光电源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3-09-01
|
100.90
|
--
|
--
|
101.21
|
0.31% |
|
101.21
|
0.31% |
|
详细
事件概述近期,公司发布 2023年半年度业绩。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286.22亿元,同比+133.06%;实现归母净利润 43.54亿元,同比+383.55%。分季度来看,单二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60.42亿元,同比+107.97%,环比+27.52%;实现归母净利润28.46亿元,同比+481.46%,环比+88.80%。其中 2023H1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以及储能系统收入分别为 116.25、85.23亿元,分别占总营业收入比 40.61%、29.78%,受益于全球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公司加大研发创新,推动市场、产品全覆盖,进一步夯实市场领先地位,带动营收利润高速增长。 分析判断: 多因素助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攀升2023H1,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29.42%,同比+3.88pct;销售净利率 15.41%,同比+7.74pct。分季度看,二季度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Q2公司实现销售毛利率 30.53%,同比+7.33pct,环比 +2.53pct; 销售净 利率 17.97%,同 比 +11.24pct ,环比+5.81pct。品牌溢价+产品创新+规模效应多方面助推毛利率提升,同时运费下降+汇兑收益短期内也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从费用率方面来看,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逐步体现,2023H1公司期 间 费 用率 从 2022H1的 22.16% 下 降至 14.32% ,同 比 -7.84pct,其中销售费用率 6.81%,同比-2.29pct,管理费用率4.93%,同比-3.41pct,研发费用率 3.67%,同比-2.22pct。 开创新品类+全球化品牌战略,公司光伏逆变器龙头地位稳固2023H1公司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实现营业收入 116.25亿元,同比+83.54%,实现毛利率 39.50%,同比+8.14pct。公司推出的大功率组串逆变器 SG320HX、1+X 模块化逆变器销售应用不断拓展,其中 1+X 模块化逆变器累计在全球签单量已经超过16GW;同时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创新,大力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深耕重点细分市场,充分发挥全球营销、服务及供应链优势,全球竞争力及影响力持续提升,截至 2023年 6月,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突破 405GW。我们认为,伴随着组件价格持续下降,地面电站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力、产品力推动光伏逆变器业务持续增长。 储能业务高速增长,持续斩获海内外储能订单2023H1公司储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85.23亿元,同比+257.26%,实现毛利率 30.66%,同比+12.29pct。根据半年报披露,公司面向海外大型地面应用场景,推出“三电融合”的 PowerTitan 2.0全液能储能系统,采用 314Ah 大容量电芯,配置嵌入式 PCS,实现交直流一体化,标准 20尺集装箱容量达 2.5MW/5MWh,同时搭载干细胞电网技术,实现系统更高效、更友好、更安全。同时公 司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竞争优势凸显,持续斩获多个海内外储能项目:①公司通过澳洲 GPS 并网许可,签约南澳最大独立储能订单 138MW/330MWh;②签订英国 825MWh 储能大单;③助力中国南网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广西崇左市板崇200MW/400MWh 储能项目”一期成功并网投产。 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持续扩张,光储项目实现欧洲突破2023H1公司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5.60亿元,同比+162.79%,实现毛利率 11.53%,同比-4.21pct。①国内市场方面,公司集中式&分布式电站开发齐头并进。一方面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全面对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整县推进光伏/风电开发等国家重大能源战略,持续加强项目储备与资源转化,在国内市场建成安徽最大电网侧储能应用项目等代表性项目,新增获取滁州定远 145MW 风电项目、荆州公安 200MW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地面项目;另一方面,公司在分布式光伏领域快速突破 , 工商 业光 伏方 面, 2023年 上半 年公 司建 成全 国最 大12MW“隔墙售电”工商业光伏项目,与立白科技、安利股份、古井贡酒、湖北宝乾、上峰水泥等知名品牌形成项目落地,与近千家工商企业达成合作,累计开发工商业光伏电站超 4GW,在家庭光市场,公司持续放大产品及技术优势,稳居家庭光伏第一阵营。②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已经在欧洲实现里程碑突破。公司加快海外市场拓展, 获取西班牙 Coria 135MW ac 光伏+储能项目并网许可。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和行业增长带来的空间,同时考虑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有望持续巩固其高盈利水平,我们将公司 2023-2025年营业总收入由 717.03、991.08、1259.77亿元分别上调至 723.57/999.73/1265.57亿元,同比增长79.7%/38.2%/26.6%;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由 68.24、86.68、110.59亿元分别上调至至 86. 12、110.45、131.68亿元,同比增长 139.7%/28.3%/19.2%,相应 EPS 分别为5.80/7.44/8.87元,以 23年 8月 25日收盘价 98.18元/股计算,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7/13/1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市场政策的风险、海外渠道拓展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风险等。
|
|
|
四方股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3-08-09
|
15.30
|
--
|
--
|
15.40
|
0.65% |
|
15.77
|
3.07% |
|
详细
深耕电力能 源领域,领军行业发展公司是电力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业务涵盖发、输、配、用电等领域,产品遍及全国,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列。公司抓住行业发展周期,重点开拓新能源市场。公司继电保护和变电站自动化产品处在行业前列,根据Data 电力公众号,2022 年,国网完成六次国网输变电设备招标,其中继电保护和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标段中标总金额为38.51 亿元,标包数达到302 个;其中,公司以7.27 亿元的总金额排名中标第二位,占比达18.9%。 业绩稳定增长,股息率较高公司抓住发展的机遇期,业绩不断增长。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2022 年、2023 年1-3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2.98、50.78、11.77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26%、18.15%、10.1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2、5.43、1.4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38%、20.21%、10.13%; 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6.0%、32.2%、37.2%,保持较高水平;净利率分别为10.5%、10.7%、12.1%,呈现逐年提升态势。公司于2010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自上市以来保持每年现金分红,股利支付率均在29%以上,2020-2022 年股利支付率均在约90%以上;2020-2022 年股息率分别为14.1%、2.4%、4.2%,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传统电力设备业务为基石,新能源业务贡献增量公司以传统电力设备业务为主,新能源业务处于收入占比较低阶段,但提升较为明显。根据公司公告,2021-2022 年,新能源行业营收占比为17.42%、26.77%,2022 年占比同比提升9.35pct;其他行业营收占比为82.58%、73.23%,仍为业绩贡献主力。根据公司公告,2021-2022 年,公司新能源行业收入分别为7.49、13.6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73%、81.59%。后续随着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不断放量,业绩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储能方面,公司是国内最早进行储能系统研究与应用的厂家之一,专注于储能核心装备的研发与系统整体集成供货,促进新能源消纳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在电力领域具备深厚基础,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构建的大背景下,预计电网投资将持续增长,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需求将不断释放,加之风光储等新能源领域的发力,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发展。我们预计,2023-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1.04、74.88、92.74 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0.20%、22.67%、23.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6.61、8.00、9.6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65%、21.04%、20.16%;EPS 分别为0.81、0.98、1.18 元,对应PE 分别为19X、15X、13X(以2023 年8 月4 日收盘价15.22 元计算)。综上,考虑后续公司的发展前景,参考可比公司国电南瑞、许继电气、思源电气的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新能源装机不及预期;新产品开拓市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
|
|
|
上能电气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3-08-01
|
35.37
|
--
|
--
|
36.95
|
4.47% |
|
36.95
|
4.47% |
|
详细
营收利润高速增长,盈利能力触底回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3.39亿元,同比+114.08%;实现归母净利润8156.49万元,同比+38.46%。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0亿元,同比+184.39%;实现归母净利润3651.66万元,同比+126.59%。2023上半年公司业绩延续高增态势,2023H1实现营业总收入21.8亿元,同比+416.58%;实现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488.54%。 地面电站需求释放,国内海外共同开拓2023H1公司光伏逆变器实现收入13.03亿元,同比增长275.55%。我们预计,受益于地面电站和大储需求放量以及新市场的开拓,公司光伏逆变器业务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海内外大储需求共振,行业步入高景气度2023H1公司储能双向变流器及系统集成产品实现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2048.15%。公司立足储能PCS产品,横向拓展储能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储能电站整体解决方案,应用项目从国内延伸至海外,考虑到政策鼓励+商业模式逐步清晰,海内外储能需求高速增长,公司储能业务进入发展快车道。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9.03/89.00/125.67亿元,同比增长152.4%/50.8%/41.2%;实现归母净利润4.07/6.52/9.24亿元,同比增长398.5%/60.5%/41.6%,相应EPS分别为1.14/1.83/2.59元,以23年7月27日收盘价34.97元/股计算,当前股价对应PE为31/19/13倍,参考国内可比公司阳光电源、固德威、科士达以及锦浪科技,考虑公司在大型地面电站/储能行业中的头部地位、行业增长以及市场开拓带来的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市场政策的风险、海外渠道拓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及供应风险、市场需求或出货不及预期风险等。
|
|
|
宁德时代
|
机械行业
|
2023-07-27
|
225.12
|
--
|
--
|
251.33
|
11.64% |
|
251.33
|
11.64% |
|
详细
事件概述根据公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892.46亿元,同比增长67.52%;归母净利润207.17亿元,同比增长153.64%;扣非归母净利润175.53亿元,同比增长148.93%。 业绩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环比提升根据SNEResearch统计,2023年1-5月,公司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86.2GWh,同比增长59.6%,装机量同比提升。据公司公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892.46亿元,同比增长67.52%;归母净利润207.17亿元,同比增长153.64%;扣非归母净利润175.53亿元,同比增长148.93%。其中,2023年Q2公司实现营收1002.08亿元,同比增长55.86%,环比增长12.54%;归母净利润108.95亿元,同比增长63.22%,环比增长10.92%;扣非归母净利润97.53亿元,同比增长60.56%,环比增长25.04%。 据公司公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21.63%,同比提升2.95pct;净利率达11.35%,同比提升2.79pct。其中,2023年Q2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21.96%、11.37%,同比分别提升0.11pct、微降0.60pct,环比分别提升0.69pct、0.05pct。动力电池系统方面,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394.18亿元,同比增长76.16%;实现毛利率20.35%,同比提升5.31pct。储能电池系统方面,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长119.73%;实现毛利率21.32%,同比提升14.89pct。 存货方面,公司2023年上半年末存货为489.10亿元,相比2022年末减少277.59亿元,呈现明显下降,主要由于公司持续加强存货周转、优化库存管理以及上游部分原材料价格下降所致。 全球龙头地位稳固,海外市占率持续提升根据SNEResearch数据,1)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2017至2022年连续6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2023年1-5月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36.3%,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持续占据全球第一位置;据公司公告,2023年1-5月公司海外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达27.3%,同比提升6.9个百分点;2)在储能领域,公司2021、2022年连续2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此外,根据SMM数据,公司2023年1-6月的储能电芯产量排名全球第一。公司在动力和储能方面的综合优势明显,与海外主流车企和储能客户合作的持续深化,全球锂电龙头地位持续巩固。 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拓展,上游资源布局不断完善下游应用方面,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产品可应用于乘用车以及商用车中的多种细分领域。据公司2023年5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表,公司4月发布了凝聚态电池,凝聚态电池正在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此外,公司积极推进电动船舶、电动飞机新动力领域应用,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上游布局方面,据公司公告以及2023年5月于深交所互动易的回复,在锂资源方面,公司在江西宜春含锂瓷土矿项目、四川斯诺威硬岩锂矿项目、玻利维亚盐湖运营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取得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在镍资源方面,公司在印尼与合作方共同投资建设的从红土镍矿开采、冶炼、三元材料到电池的全产业链项目正有序推进;在磷资源方面,公司已取得贵州大坪磷矿项目的采矿许可证。公司积极布局锂、镍、磷等资源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供应链韧性以及成本控制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巩固产品技术领先优势据公司公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达98.50亿元,同比增长70.77%。动力电池方面,公司无热扩散技术电池产品实现批量应用;麒麟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助力CLTC综合工况续航1000km以上车型的上市;此外,公司发布全新的凝聚态电池,宣布4C麒麟电池首发平台;据公司2023年5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表,公司钠离子电池也已宣布首发奇瑞车型;M3P产业化持续推进。储能电池方面,公司EnerOne、EnerC产品持续大批量出货,升级产品EnerOnePlus较上一代产品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效率持续提升;此外,公司推出零辅源光储直流耦合解决方案,推进集长寿命、高安全、高效率多种优势的储能产品应用。公司在前瞻技术方面始终引领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领先优势有望不断夯实。 投资建议公司为锂电池龙头,具备全球竞争优势,业绩持续增长。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401.83亿元、5968.41亿元、7361.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5.17亿元、623.85亿元、801.36亿元,EPS分别为10.35元、14.19元、18.23元,对应PE为22X、16X、12X(以2023年7月25日收盘价226.35元计算),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低于预期;海外市场开拓低于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巨大;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新技术应用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等。
|
|
|
TCL中环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3-07-06
|
31.68
|
--
|
--
|
32.10
|
1.33% |
|
32.10
|
1.33% |
|
详细
多方位战略布局领先,营收及盈利稳步增长公司深耕单晶硅制造数十载,目前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光伏硅片龙头企业,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电池、组件业务及光伏发电业务。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670.10亿元,同比增长 63.02%;实现归母净利润 68.19亿元,同比增长 69.21%;2023Q1实现营业总收入 176.19亿元,同比增长 31.80%;实现归母净利润 22.53亿元,同比增长71.90%。 深耕行业多年,硅片龙头持续领跑公司作为全球光伏硅片龙头从多方面进行战略布局领跑同行:1)产能方面,根据 2022年年报披露,随着银川项目投放,预计 2023年末硅片产能将达到 180GW;2)技术方面,公司不仅引领了大尺寸、薄片化、N 型硅片等新技术趋势,并且实现 G12技术平台与工业 4.0生产线深度融合,提升公司生产制造效率、工艺技术水平和满足客户柔性化需求的能力;3)产业链&客户方面,一方面公司提前进行全球化供应链布局,获取更多供应链资源和稳定的保障,另一方面,公司积极进行差异化市场布局。 产业化纵向延伸,强化核心竞争力公司积极纵向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1)电池方面,公司积极布局 N 型电池片项目;2)组件方面,公司在叠瓦 3.0产品全面迭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叠瓦 3.5”、“叠瓦 4.0”技术平台,推动终端 BOS 成本进一步降低,根据公司 2023年一季报披露,预计 2023年底公司组件产能将达到 30GW。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 838/1001/1139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25.0%/20.0%/13.3% ;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103/123/144亿元,同比增长 50.4%/19.5%/17.4%,相应 EPS 分别为 2.54/3.03/3.56元,以 23年 7月 3日收盘价 32.33元计算,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3/11/9倍,参考国内硅片领域可比公司隆基绿能、双良节能,考虑公司先进产能布局+领先制造能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石英砂价格持续上涨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海外政策变动风险。
|
|
|
天赐材料
|
基础化工业
|
2023-06-09
|
40.45
|
--
|
--
|
42.68
|
5.51% |
|
42.68
|
5.51% |
|
详细
深耕精细化工行业,锂电池材料业务快速发展深耕精细化工行业,锂电池材料为主要产品。公司成立于 2000年,目前主营业务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两大板块。2022年,公司锂离子电池材料(主要为电解液和磷酸铁锂)产品营收/毛利占比分别达 93%/95%,为公司主要产品。 22年业绩快速增长,23Q1业绩承压。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223.17亿元,同比增长 101.22%;归母净利润 57.14亿元,同比增长 158.77%。2023年 Q1,公司业绩短暂承压,实现营收 43.14亿元,同比下降 16.22% ;归母净利润 6.95亿元,同比下降53.62%。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公司毛利率达 37.97%,同比提升 2.99pct;净利率达 26.19%,同比提升 5.39pct。2023年 Q1,公 司 盈 利 能 力 有 所 下 滑 , 毛利 率 和 净 利 率 分 别达 30.53% 、16.22%,较 22Q4环比分别下降 0.36pct、7.38pct。 “内生+外延”一体化布局,产能扩张稳固龙头地位产能多点布局,国内电解液龙头地位稳固。截至 2022年年报,公司拥有广州、九江等多个建成或在建基地以及欧洲、美国等正在筹建的基地,将为未来需求释放提供有力支撑。据 EVTank 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显示,2022年,在中国主要电解液企业中,公司以 32万吨的出货量排名第一;此外,公司市场份额由2021年的 28.8%提升到 2022年的 35.9%,近年来保持上升态势。 原材料布局持续推进,六氟磷酸锂自供比例高。公司自产电解质、添加剂、正极材料前驱体等关键原材料,有望助力公司获取成本竞争优势。据 2023年 4月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截至 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六氟磷酸锂自供率达 95%以上,LIFSI自供率在 90%左右,其他核心添加剂自供率基本在 30%以上。 切入正极与辅材领域,外延发展助力业务横向协同。正极材料方面,随着磷酸铁产品放量和销售规模扩大,有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公司于 2022年 6月发布锂离子电池粘结剂和 PACK/模组用胶粘剂,并于 2022年 11月公告披露收购东莞腾威 85%股权,进一步实现锂离子电池用胶领域产品线的搭建。产品横向布局未来有望形成组合产品推广的优势,发挥协同效应。 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前瞻技术储备丰富传统电解质方面,公司的液体六氟磷酸锂工艺技术在单位产能投资成本及生产成本方面于行业中具备优势。新型锂盐方面,公司对 LiFSI 等布局持续推进,并计划于 2023年着重推广 LiFSI 在铁锂高能量密度体系和长循环储能体系的应用。新技术方面,根据公司 2022年年报,公司已储备六氟磷酸钠浓缩液和固体的合成工艺,并在 46系列大圆柱项目、磷酸锰铁锂电解液、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等方面进行布局,未来有望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营收为 230.53/318.51/397.22亿元 , 同 比 +3.3%/+38.2%/+24.7% ; 归 母 净 利 润 为43.18/60.04/74.94亿元,同比-24.4%/+39.1%/+24.8%,相应EPS 为 2.24/3.12/3.89元,以 2023年 6月 6日收盘价 41.33元/股计算,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18/13/11倍,参考可比公司新宙邦和华盛锂电,考虑公司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和行业增长带来的公司业绩增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增速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和行业格局变动风险;产品价格及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原材料波动风险;电解液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替代的风险等。
|
|
|
大金重工
|
建筑和工程
|
2023-05-16
|
34.82
|
--
|
--
|
37.06
|
6.34% |
|
37.02
|
6.32% |
|
详细
5月10日,公司发布《关于签署日常经营合同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与某欧洲能源开发企业签署了某海风项目供货合同;蓬莱大金将作为承包商为业主提供单桩产品。 5月8日,公司发布《关于签署日常经营合同的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与某欧洲能源开发企业签署了《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优选供应商协议》;按照合同约定,蓬莱大金将作为优选供应商向某海上风电集群项目提供单桩。 海外单桩优选供应商,管桩龙头领衔出海根据公司公告披露:ü蓬莱大金与某欧洲能源开发企业签署的某海风项目供货合同,交易价格约1.96亿欧元。其合同对方作为业主方综合统筹项目开展,蓬莱大金作为承包商为业主提供单桩产品。 ü蓬莱大金与某欧洲能源开发企业签署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优选供应商协议》,合同总金额约5.47亿欧元,约占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80%。其合同对方作为业主方综合统筹项目开展,蓬莱大金作为承包商为业主提供单桩产品。该项目是公司截至当前获取的体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订单。 我们认为,获得欧洲海风单桩订单,充分体现公司技术能力强、海外客户认可度高、产品质量优异、战略布局领先、客户资源丰富等竞争优势。公司不断提升海外海上供应生产能力,“两海战略”重要实施主体山东蓬莱基地2022年已完成七期技改。蓬莱基地作为当前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风电海工基地兼风电母港,年产能达70万吨,拥有2个10万吨级泊位、1个3.5万吨级风电安装专用凹槽泊位,码头区域自然水深10-16米并配有起重能力1000吨的龙门吊,为满足海上/海外需求和实现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提供支撑。 产能基地持续布局,“两海战略”不断加强海风基地方面,公司战略布局国内五大海工基地,包括山东蓬莱、辽宁盘锦、河北唐山、广东汕头及广东阳江基地;同时积极布局欧洲、东南亚、美洲等海外基地,不断拓展海风及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供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陆风基地方面,公司辽宁阜新、内蒙古兴安盟、河北张家口三大陆塔基地持续运作,有力支撑陆上订单交付。 欧洲单桩本土供应有限,国内企业迎出海良机欧洲海上风电发展相对成熟,装机规划目标持续扩大。在主机大型化、离岸深远海化趋势下,对单桩的直径、高度、重量以及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本土产能切换及产能爬坡周期等因素,预计近年欧洲单桩本土供应能力有限,将出现产能缺口。具备生产成本优势,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能力等满足国际供应要求的国内优质供应商,有望迎来出海良机。 客户资源优质,海外市场有望持续突破公司具有优质的客户资源,是全球风电巨头Vestas、SGRE、GE、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明阳智能等知名主机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广核、华能集团、华润集团、三峡新能源、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电建集团、中国能建集团、莱茵能源、苏格兰电力有限公司、欧洲海洋风电有限公司、北陆风电、法国Eoliennes、荷兰Boskalis等国内国际大型电力投资公司和下游需方客户建立并保持着长远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持续拓展和认证新的行业客户,目前公司欧洲订单量在欧洲本土市占率中位于前列,预计未来伴随公司加强拓展及供应能力扩张,海外订单有望持续突破。 投资建议公司为全球塔筒管桩龙头,产能基地布局及订单获取能力凸显其市场竞争优势地位。我们将公司2023年的营业收入从78.48亿元调整至81.61亿元,新增2024-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5.91、159.57亿元,同比增长59.8%、42.0%、37.7%;2023年归母净利润从10.45亿元调整至10.3亿元,新增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20.5亿元,同比增长128.7%、42.7%、39.7%;2023年EPS从1.88元调整至1.61元,新增2024-2025年EPS分别为2.30、3.22元,对应PE分别为21、15、11倍(以2023年5月12日34.48元的收盘价计算),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装机不及预期、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合同履行不及预期风险、反倾销政策及海外市场政策风险等。
|
|
|
泰胜风能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3-05-09
|
9.17
|
--
|
--
|
12.36
|
34.06% |
|
12.30
|
34.13% |
|
详细
23Q1收入盈利同比提升,业务毛利率创单季度新高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05亿元,同比 +44.4%,环比 -19.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0.74亿元,同比+38.66%,环比+273.61%。23Q1整体实现销售毛利率 22.13%,同比+7.1pct,创 21年以来单季度新高。 风机塔架领先企业,产能持续布局有力支撑产品交付公司深耕风电行业多年,是风机塔架行业领先企业。公司产能布局包括:1)东部沿海:上海,江苏东台,江苏启东,江苏扬州预计今年年中投产;2)“三北”地区:黑龙江大庆,内蒙古包头,新疆哈密、木垒、吉木乃,新疆若羌预计今年年中投产; 3)华南地区:广西钦州;4)南方生产基地:正全力开展基地选址工作。主营业务方面,22年塔架销售约 37万吨,23年伴随行业景气度提升及产能扩张,产量目标同比有较大增加。其他业务方面,公司布局风电场,有利于制造与运营业务协同发展。 在手订单充沛,客户资源优质截至 23Q1末,公司在执行及待执行订单共计 35.88亿元,充沛在手订单及优质客户资源为公司后续产品交付奠定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风机塔架领域领先企业,充分抓住风电行业景气周期,积极增扩塔筒、管桩、导管架、升压站平台等海上和陆上风电塔架产能,同时布局风电场业务,持续扩张制造及运营领域版图。 我们预计 23-25年公司收入为 55.13/73.95/92.76亿元,同比+76%/+34%/+25%。预计 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 5.28/7.28/9.38亿元,同比+92%/+38%/+29%,相应 EPS 分别为 0.56/0.78/1.00元,以 23年 5月 5日收盘价 9.29元计算,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6/12/9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行业下游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塔筒加工费下降超预期;产能扩张进程不及预期;产品出口不及预期以及海外政策风险等。
|
|
|
德业股份
|
机械行业
|
2023-05-01
|
150.40
|
--
|
--
|
155.48
|
3.38% |
|
165.90
|
10.31% |
|
详细
22年实现营收高速增长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9.56亿元,同比增长42.89%;实现归母净利润15.17亿元,同比增长162.28%;扣非归母净利润15.35亿元,同比增长187.84%。 逆变器业务持续扩张,微逆+储能逆变器增速亮眼2022年逆变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9.57亿元,同比增长230.41%,占营总收占比66.44%,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分产品看,微逆板块实现销售收入8.07亿元,同比增长657.95%;储能逆变器板块实现销售收入24.18亿元,同比增长354.19%;组串式逆变器实现销售收入7.04亿元,同比增长30.65%。公司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开拓海外销售渠道,助力逆变器业务规模持续扩张。 除湿机和热交换器业务保持相对稳定2022年公司除湿机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79亿元,同比增长3.02%,除湿机国内销售稳中有增;热交换器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37亿元,同比下降46.86%,受到铜管、铝箔价格回落,热交换器单价下调,叠加下游需求影响,热交换器收入和利润空间有所压缩。 横向拓展电池新产品,储能业务构筑新增长点2022年公司推出锂电池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产品覆盖低压户用储能、高压户用储能、高压工商业储能、光储充等,储能业务与公司储能逆变器产品互相协同,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18.58/173.81/257.48亿元,同比增长99.1%/46.6%/48.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75/40.42/57.35亿元,同比增长82.9%/45.7%/41.9%,相应EPS分别为11.61/16.92/24.00元,以23年4月25日收盘价240.98元计算,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4/10倍,参考国内逆变器领域可比公司昱能科技、禾迈股份,考虑微逆以及储能逆变器市场快速增长,叠加公司逆变器业务快速放量,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市场政策风险、海外渠道拓展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等。
|
|
|
福斯特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3-04-27
|
33.45
|
--
|
--
|
35.97
|
7.53% |
|
39.83
|
19.07% |
|
详细
2023Q1盈利能力环比修复2023Q1,公司实现营收49.13亿元,同比+26.48%;实现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7.46%,环比+706.44%。2023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2.29%,环比提升6.39百分点。 胶膜行业盈利逐步修复,产能扩张稳固领先地位随着产业链价格的回落,项目收益率回升将带动光伏装机需求增加,进而驱动胶膜需求增长;高价库存消化+需求回升,胶膜有望迎来量利双升。产能方面,公司积极布局海内外产能,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2023年将实现胶膜年产能25亿平,市占率有望得到巩固。 新材料业务多点开花立足光伏胶膜业务,横向扩展其他新材料业务。自2003年成立起,公司进入光伏胶膜市场,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胶膜供应商,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超过50%。在做好光伏胶膜主业之外,公司积极推进其他新材料业务。在光伏领域,公司扩展了光伏背板业务,是涂覆型光伏背板的代表企业之一。在电子材料领域,公司具备感光干膜等PCB制造相关的新产品;在功能膜领域,公司扩展了铝塑复合膜。 投资建议预计23-25年公司营收为260.3/322.2/381.6亿元,同比+37.9%/+23.8%/+18.4%;归母净利润为28.4/37.0/44.6亿元,同比+80.1%/+30.1%/+20.6%,相应EPS为2.13/2.78/3.35元,以23年4月25日收盘价47.3元/股计算,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17/14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EVA粒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产能扩张进程不及预期;胶膜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