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李阳

民生证券

研究方向: 建材建筑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00521110008。曾就职于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建材建筑行业首席,2021年11月加入民生证券。...>>

20日
短线
24.14%
(第446名)
60日
中线
37.93%
(第41名)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科达制造 机械行业 2024-06-26 8.30 -- -- 8.56 3.13% -- 8.56 3.13% -- 详细
事件:碳酸锂单价6月18日起回落到10万元/吨以内,周产量创新高,高供应高库存情况持续,欧美贸易保护措施升级,锂电产业链表现出现波动。 锂电:价格波动、成本上涨,继续消化行业压力科达制造持股蓝科锂业43.58%,投资收益丰厚,持续贡献现金流,但受锂价回落、生产成本上涨、卤水前系统维护费上涨影响,利润回报减少。2024年以来,锂电产业链承压,一方面叠加美国、欧盟不断升级贸易保护措施,另一方面,碳酸锂高供应高库存情况持续,5月碳酸锂进口量环比上涨15.9%,国内6.17-6.21周产量创新高、达1.48万吨,国内库存升至10.29万吨的新高。价格方面缺乏稳定性,今年碳酸锂价格出现2次较为明显的波动:第一次是2月下旬跌至91000元/吨低点,并回升至5月上旬的109200元/吨,随后回落到单价10万元/吨以内;第二次是6月18日至今的99000元/吨,比6月初下降5.17%,但比年初增长5.32%(数据来源:生意社)。锂电龙头股价跌幅较大,2024年2月至今,天齐锂业在3月1日达区间高点53.8元,6月24日收盘价30.1元,跌幅44%;赣锋锂业在4月9日达区间高点41.45元,6月24日收盘价28.56元,跌幅31%。 陶瓷机械:海外订单占比已超65%海外建材市场吸引力强,科达陶机助力出海。据福建省投资项目平台披露,仅福建企业2023年以来投资超10个海外陶瓷厂项目,主要区域包括沙特、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秘鲁、约旦等。科达24Q1海外陶机订单大幅增长,海外占比已超65%。此外,在能源成本高、俄乌冲突带来供应链不稳定的背景下,欧洲头部陶企设备更新、降本需求同样值得重视。全球陶机龙头萨克米通过多区域、跨行业来应对全球周期波动,2023年实现12%的收入增长。欧洲企业萨克米作为行业龙头,行业发展的规范性、创新性会更为突出,陶机整体竞争氛围较为良性。 萨克米与科达预期在数字化等方向上会持续投入、引领行业升级。 非洲经济增长势头仍领先全球,兼具韧性和潜力据非洲开发银行集团预测,东非将成为非洲内增长最快地区,2023年至2025年实际GDP增长率将由1.5%增至5.7%,西非由3.6%增至4.4%。按照科达布局产线情况,梳理多国经济表现:加纳统计局宣布24Q1加纳GDP增速4.7%,同比提高0.5pct;南美秘鲁国家统计局宣布,24Q1秘鲁实际GDP增长1.4%;世界银行预计肯尼亚2024全年GDP增速5%;坦桑尼亚投资中心披露,坦桑尼亚24Q1投资总额同增17%;科特迪瓦财政与预算部预计,本国国民财富2024全年增速9.5%。非洲汇率有所缓和,单一货币影响有限科达海外建材产线布局东西非7个国家、美洲2个国家,当地汇率波动影响财务表现(主要为美元欧元外债带来的汇兑损失)。2023年非洲多国货币持续贬值,今年有所缓和。我们根据科达布局产线的国家,梳理为3类:①汇率回升型:肯尼亚2024年1月25日先令兑美元汇率创历史新低,为1美元兑163先令,6月24日回升至1美元兑128先令;从年初至6月24日,西非法郎(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8个西非经贸组织成员国货币)、中非法郎(喀麦隆等6个中非经济共同体国家货币)分别由1美元兑589.25法郎、594.27法郎,回升至1美元兑616.9法郎、622.28法郎。②继续贬值型:从年初至6月24日,加纳塞地、坦桑尼亚先令分别由1美元兑11.9塞地、2505先令,贬值至1美元兑15.1塞地、2620先令;③波动型:1美元兑赞比亚货币克瓦查汇率在年内波动,年初为25.67,6月24日为25.45,期间在22.55~27.3内震荡。 投资建议:陶机龙头地位稳固,纵深陶瓷产业链,出海挖掘增长红利,积极布局非洲陶瓷产业,并拓展洁具、玻璃品类;同时锂电池材料、锂电设备有序推进,延伸锂电新能源业务,发展新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2024-26年归母净利为17.3、19.2、22.0亿元,现价对应PE为9、8、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建材竞争加剧的风险;汇率波动较大的风险;国内陶瓷机械需求下降过快的风险;碳酸锂价格波动的风险。
易普力 基础化工业 2024-06-25 11.99 -- -- 12.29 2.50% -- 12.29 2.50% -- 详细
易普力:能建旗下唯一民爆服务平台易普力,是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旗下子公司,2023年分拆重组上市,项目由中国能建A+H股上市公司分拆易普力、重组南岭民爆实现上市和募集配套资金三部分组成。公司是中国能建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和唯一民爆服务平台,大股东协同效应明显,例如能建在水电工程领域施工市占率超30%、大型水电超50%。 爆破服务行业:行业现场混装占比提升,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高度绑定新疆煤炭项目政策引导下,“十三五”以来现场混装炸药占比迅速提升,现场混装炸药多用于大型露天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2018-2023年民爆行业爆破服务收入CAGR为11.2%,增速明显高于民爆行业生产总值(7.1%)。爆破服务下游客户主要为各类矿山业主,下游矿山客户高度集中,因此爆破服务行业集中度天然较高,2023年民爆行业爆破服务CR10达87%,公司爆破服务市占率稳步提升,从2019年的12.62%提升至2023年的16.86%。2023年工程类新签订单同比高增,23Q1-Q4公司工程施工类新签订单分别达65.21、35.92、81.85、136.03亿元,其中23Q1-Q3新签订单增速分别为128%、51%、239%,在手订单充分保障公司矿服业务稳健增长。新签订单结构角度,公司高度绑定新疆煤炭项目,同步关注紫金巨龙铜矿项目执行情况。 炸药行业:供给偏紧,需求端煤炭、矿山带动景气度向上,公司炸药市占率约11%(1)民爆供给端:新增产能存在硬性约束,头部受益行业整合。民爆行业供给端行政审批壁垒高,生产、销售、运输和爆破作业,均须取得相应许可证。政策支持整合,供给侧迈向头部集中。(2)民爆需求端:煤炭、矿山带动景气度向上。工业炸药下游应用领域70%以上来源于矿山开采,其余应用领域主要为基建。2022年以来金属矿山、煤炭开采领域资本开支实现逆势增长,同时铜矿资本开支力度与铜价具有一定相关性,2024年以来采矿业资本开支加速。(3)公司:截至2024年5月,公司目前管理工业炸药产能56.55万吨,市占率约10.98%,其中混装炸药许可产能29.75万吨、产能占比52.61%。 受益“西部大开发”,掘金西藏、新疆市场,同步关注出海步伐“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北、西南区域民爆行业景气度突出。民爆行业供给端偏紧,新增产能存在硬性约束,主要增量来自于将产能闲置的区域调至产能紧缺的区域,我们建议关注西藏、新疆、海外等重点区域市场:(1)西藏:重点关注重点工程+巨龙铜矿进展。西藏区域民爆行业供给格局优,公司藏内建有2.5万吨混装产能;(2)新疆:煤炭产能快速释放,驱动民爆产品及爆破服务需求量上升。相较西藏民爆尚处于起量阶段,新疆市场更为成熟;(3)海外:基建业务出海依托大股东依托中国能建的国际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业务优势,矿服业务跟随国内矿企出海。2023年公司海外收入达4.39亿元,占比为5.21%。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①民爆行业供给偏紧,矿山需求向上,②受益“西部大开发”,掘金西藏、新疆市场,③能建葛洲坝集团旗下子公司,协同效应显著。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4、8.89和10.08亿元,现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19x、16x、14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矿山景气度不及预期;西部区域开发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风险;海外市场开拓风险。
中国核建 建筑和工程 2024-06-21 8.30 -- -- 8.40 1.20% -- 8.40 1.20% -- 详细
国内核电建造龙头,有望充分受益本轮核电资本开支加速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面临较多挑战,核电可作为清洁的基荷电源。核能①是清洁高效的非化石能源,可作为基荷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同时②还可以适当调峰运行,配合可再生能源利用,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起我国核电核准重启,2022-2023年提速。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世界各国对核电站建设态度趋于谨慎。2018年后多台三代机组投入商运,三代机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印证。2019年7月,国家能源局明确表态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准开工,标志着核电审批正式重启,“十四五”以来核电政策转向积极,2022-2023年单年核准的核电机组均达到10台。 核电站工程建设全周期一般需10年时间,其中主体工程建设一般需5年时间。 考虑到2019年起我国核电核准重启,2019-2023年我国核准的核电机组总共达33台,我们预计2024年起核电资本开支加速上行,例如2023年我国核电投资额为949亿元、同比+40%,2024年1-4月投资额同比+25%。中国核建拥有全球领先的核电建造能力,有望充分受益本轮核电资本开支加速,截至2023年末,累计建设88台核电机组,其中62座己投产运营,在建机组26台。控股股东为中国核电业的泰山北斗,协同效应明显。 全球核电发展趋势明确,中国核电掘金“一带一路”市场截至2024年1月,全球在建核电反应堆58座、总净装机容量为59.87GW,其中中国外区域总净装机容量36.14GW,中国外区域总净装机容量占比达60.4%。清洁能源转型加速、同时国际能源市场波动不断的背景下,全球核电发展趋势明确。根据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30年“一带一路”周边沿线国家将新建107台核电机组、新增核电装机合计115GW,新增装机占除中国外世界核电市场的81.4%。核电出海,掘金“一带一路”市场。 中国核建:核电工程建设步入高景气阶段,期待信用减值影响下降核电工程建设步入高景气阶段。公司核电工程从2014年的119.2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39.26亿元,CAGR达8.0%,其中受核电批复影响、2014-2021年核电工程业务未实现增长,2022年核电工程业务收入167.48亿元、同比+40%,2023年核电工程业务收入239.26亿元、同比+43%。 公司前期归母净利受信用减值影响较大,2019-2023年公司信用减值/归母净利比重约在70-90%之间,远高于其它建筑央企,潜在利润弹性大。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①国内核电建造龙头,有望充分受益本轮核电资本开支加速,②前期归母净利受信用减值影响较大,潜在利润弹性大,③全球核电发展趋势明确,中国核电掘金“一带一路”市场。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05、28.19和32.37亿元,现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10x、9x、8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核电核准不及预期;核电出海不及预期;核电项目安全风险;信用减值风险。
力诺特玻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6-03 17.80 -- -- 17.94 0.79% -- 17.94 0.79% -- 详细
力诺特玻:特种玻璃细分市场的领先者。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中硼硅/低硼硅药用玻璃和高硼硅耐热玻璃,全球每两台微波炉就有一台使用力诺生产的耐热托盘。2010年公司与意大利先进设备制造商OCMI公司签署战略协议,开启中硼硅药用玻璃业务,2022年新增中硼硅药用模制瓶生产线和中硼硅药用玻璃管生产线,2022年公司的中硼硅药用玻璃瓶产能已达到17.08亿支。 行业:中硼硅玻璃,药包材升级+“国产替代”。2021年我国中硼硅玻璃渗透率15.4%,远低于国际70%的平均水平。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推动低硼硅玻璃向中硼硅玻璃升级,关联审评审批制度推行加速药用包材行业集中度提升、催化规模效应。目前,中硼硅模制工艺已基本攻克,但在管制工艺方面外资仍有显著优势。近年来国内企业加速进入“拉管”行业,国产替代过程正在提速。 力诺药玻:跨越从0到1,掘金中硼硅模制瓶。管制瓶的先发优势:公司管制瓶基础夯实,近年来不断扩产,提高玻管自给率进一步降本。公司在设立之初就就开始从事管制瓶的生产,截至2023Q1末,公司的低硼硅管制瓶年化产能达到20.7亿支(较2022年产能+2.5亿支),中硼硅管制瓶年化产能达到25.8亿支(较2022年产能+8.7亿支)。2022年10月28日,公司中硼硅药用玻璃管拉管项目窑炉正式点火,投产后预计能年产中硼硅药用玻璃管约5000吨,进一步完善了公司产业链条,降低公司中硼硅药用玻璃产品的成本,有效提升公司在中硼硅药用玻璃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中硼硅模制瓶的后发优势:目前正当中硼硅国产化的关键阶段,公司把握机遇,积极扩大产能布局。公司首期中硼硅模制瓶项目已于22年8月点火,可年产中硼硅模制瓶约5080吨,其他在建项目有望在2024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后公司中硼硅模制瓶产能将达到6.3万吨/年。 2024年4月30日,公司公告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5ml-500ml)已完成转A,表明公司生产的中硼硅玻璃模制注射剂瓶可以正式批量化上市销售。 耐热&电光源玻璃:盈利能力优秀,产销两旺。公司耐热玻璃产品包括耐热器皿、微波炉托盘,与格兰仕、美的、乐扣乐扣等国内外知名家用电器和家居用品企业合作,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电光源玻璃产品包括机制玻壳、管制玻壳和电光源管。近年来公司的耐热玻璃+电光源玻璃产销率均处于高位,原材料价格下降有望进一步修复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力诺特玻①横向延伸入局需求高增且寡头垄断的中硼硅模制瓶市场,贡献业绩弹性;②中硼硅玻管自供优化管制瓶盈利水平;③原材料价格下降对盈利能力的修复,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3.22、16.12、18.42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1.55、2.21、2.62亿元,对应PE分别为26、18、15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成本波动的风险,政策推进低于预期,产能释放进度低于预期,新产品开拓不及预期。
凯盛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5-21 11.10 -- -- 10.92 -1.62%
10.92 -1.62% -- 详细
凯盛科技:凯盛集团显示与应用材料平台2000年成立, 2002年于上交所上市,公司是中国建材集团凯盛集团旗下显示材料与应用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平台。 2023年 12月公司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 2024-2026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考核目标分别为1.89、 2.70、 3.14亿元,考核目标扣非归母净利润高增(对应 2021-2026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 CAGR 达 37.1%),期待公司新业务 UTG 及高纯石英砂贡献利润增量。 显示材料: UTG 一体化龙头, 拥抱“折叠屏时代”2015年 11月公司收购深圳国显科技 75.58%股份,正式进入液晶显示模组领域,并表后深圳国显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液晶显示模组业务期待下游需求回暖。 (1) 折叠屏进入快速渗透期, 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从 2022年的 1310万台增长至 2027年的 1.015亿台, CAGR 达 50.6%,国内品牌推新速度加快、市场增速更高, 期待折叠机新机型密集催化。 (2) UTG 已成为折叠屏盖板主流应用方向, 国内折叠屏智能手机 UTG 使用占比从 2020年的 13%上升至 2023年的接近 70%。 (3) 公司原片一体化优势明显,二期产能逐步释放。 UTG 产业链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原片技术开发,公司自主研发的 30微米 UTG,是国内唯一覆盖“高强玻璃—极薄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 二期 1500万片/年产能部分产线已进入联线调试状态, Q2具备试生产条件,根据已有良率水平、同口径折合 6.9寸产能,预计可以达项目计划一半产能。 应用材料:立足锆系产品,高附加值新材料放量在即公司应用材料板块围绕锆、硅、钛三种元素,立足锆系产品,如电熔氧化锆、硅酸锆、稳定锆等,在此基础上扩大产品系列,如球形石英粉、高纯合成二氧化硅、纳米钛酸钡、稀土抛光粉等产品, 2014-2023年公司应用材料板块收入CAGR 达 15%。 (1)锆系列:收入体量过十亿量级, 期待高附加值纳米复合氧化锆放量。主要产品为电熔氧化锆、硅酸锆,纳米复合氧化锆可用于固态电池电解质、固体燃料电池的掺杂材料。 (2)硅系列:关注光伏坩埚及半导体放量进展。 球形硅微粉产能释放增厚净利润,关注 AI 催化 Low-α球硅、球铝需求,高纯二氧化硅提纯法应用光伏坩埚、合成法应用半导体。 (3)钛系列: MLCC核心制备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凯盛科技是国内第二家掌握水热法制备纳米钛酸钡技术的企业,目前产能 2000吨/年。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①国产 UTG 一体化龙头,二期产能释放拥抱折叠屏时代,②应用材料板块立足锆系产品,高附加值新材料放量在即,③凯盛集团显示与应用材料平台,股票期权激励考核扣非归母净利润高增。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6、 3.08和 3.96亿元,现价对应动态 PE分别为 43x、 32x、 24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UTG 进展不及预期;应用材料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需求下滑风险。
保利发展 房地产业 2024-05-02 9.13 -- -- 11.89 30.23%
11.89 30.23% -- 详细
公司营收同比增长,利润较 2023 年同期仍下行。 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97.48 亿元,同比增长 24.51%,受项目结转毛利率、权益比例下降等影响,净利润 39.83 亿元,同比增长 0.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4 亿元,同比下降 18.28%。 全口径销售金额稳居行业第一,获取新项目聚焦核心 38 城。 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签约金额 629.84 亿元,同比减少 44.81%,根据克而瑞统计,全口径销售金额稳居行业第一位,签约面积 366.87 万平方米,同比减少 41.84%;截至 2024 年 3 月,公司新拓展房地产项目 4 个,新增容积率面积 59 万平方米,总获取成本 50 亿元,全部位于 38 个核心城市;截至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共有在建拟建项目 635 个,在建面积 8150 万平方米,待开发面积 5758 万平方米,土储充足。 销售回笼率超 90%,负债结构良好。 2024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销售回笼576.51 亿元,综合回笼率为 91.53%,资产负债率为 75.88%,较上年度末下降0.66 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央企龙头,在销售端和土地拓展端均具备优势,随着结算优质项目,未来利润或将进一步修复。 我们预测 2024-2026 年营收分别达3614.40 亿元/3857.11 亿元/4125.01 亿元,同比增长 4.2%/6.7%/6.9%; 2024-2026 年 PE 倍数为 9/6/6。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土地拓展不及预期;市场回暖速度不及预期
共创草坪 传播与文化 2024-04-30 21.95 -- -- 24.56 11.89%
24.56 11.89% -- 详细
公司披露 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 2023年实现营收 24.61亿元,同比-0.38%;归母净利 4.31亿元,同比-3.54%;扣非归母净利 4.19亿元,同比-2.38%。其中, 23Q4实现营收 5.45亿元,同比+5.18%,归母净利 0.79亿元,同比-15.15%;扣非归母净利 0.77亿元,同比-10.68%。 2023年公司毛利率 31.58%,同比+2.84pct,净利率 17.52%,同比-0.57pct,其中 23Q4毛利率 30.73%,同比-3.39pct,净利率 14.49%,同比-3.47pct。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6.88亿元,同比+23.14%,归母净利 1.21亿元,同比+29.35%;扣非归母净利 1.17亿元,同比+40.38%。 24Q1公司毛利率30.48%,同比-1.83pct,净利率 17.61%,同比+0.85pct。 海外市场需求修复,销量提升2023年公司人造草坪销量 7,258万平米,同比+12.21%,主因人造草坪渗透率逐年提升、应用场景增加,且海外通胀企稳、供应链情况转好, 公司欧洲市场销量已基本恢复至俄乌冲突前水平。 而营收略降,主因原材料价格下降,平均售价同比下降 11.68%。 (1)产品结构方面, 2023年休闲草收入 16.76亿元、同比+1.16%,收入占比68.1%;运动草收入 5.59亿元,同比-6.58%,收入占比 22.70%;铺装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 2.26亿元,同比+5.00%。其中,运动草毛利率 36.47%,同比+4.55pct,休闲草毛利率 31.36%,同比+1.81pct, 铺装服务毛利率 22.46%,同比+7.74pct,盈利水平显著修复。 (2)销售区域方面, ①2023年境外收入 21.72亿元,同比+0.02%,收入占比88.23%,其中,境外休闲草销量同比+14.99%、收入同比+0.80%,年均价同比下降 11.68%(主因原材料成本明显下降,部分市场价格竞争加剧, 售价较低的欧洲区销售占比提升)。 ②境内收入 2.90亿元,同比-3.29%,收入主要来源为运动草,下降主因地方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延迟。 (3)产量和产能方面, 2023年公司生产人造草坪 7,460万平米,现有年产能1.1亿平米,规划项目包括越南三期 2,000万平米+墨西哥 1,600万平米,全面投产后公司年产能将达 1.46亿平米。 2023年越南共创子公司收入 12.28亿元,同比-4.77%,净利润 2.22亿元,同比-17.79%。 加强营销推广,持续投入研发2023年期间费用率合计 11.5%,同比+2.9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4%/4.2%/3.4%/-1.4%,同比分别+0.8/+0.3/+0.2/+1.6pct。其中,23年销售费用同比+17.2%,主因市场推广费、差旅费提升;财务费用同比增加0.4亿元,主因 23年汇兑收益 2,150万元、同比减少 4,893万元;研发费用同比+4.7%, 从外部引进 1名高分子材料专业博士,研发 200余种新品,提升产品功能性。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①人造草坪全球产销量第一;②海外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 5.0、 5.8、 6.5亿元,现价对应 PE 为 18、 16、 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超预期的风险。
海螺水泥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29 21.59 -- -- 25.95 15.54%
24.95 15.56%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报: 2024Q1实现营收 213.28亿元,同比-32.08%;归母净利 15.02亿元,同比-41.14%;扣非归母净利 13.68亿元,同比-36.56%。2024Q1公司毛利率 17.75%,同比+1.25pct, 环比+5.33pct, 扣非后归母净利率为 6.41%, 上年同期为 6.87%。 一季度水泥行业量价齐跌,符合年初判断,意外因素是雨水天气偏多2024Q1受雨水偏多、 房地产投资偏弱、基建项目开工不足等影响,下游需求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4Q1全国水泥产量 33684万吨, 绝对值同比- 16.28%。 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2024Q1全国水泥均价362元/吨,同比-15.40%,华东地区均价363元/吨,同比-17.73%,华南地区均价378元/吨,同比-17.34%。公司水泥量价压力同步于行业, 带来营收和利润同比下滑。但预计受益煤价同比下行(2024Q1京唐港动力末煤(Q5500)平仓均价 907元/吨, 同比-20.03%),以及骨料与海外业务的结构性支持,毛利率同比实现提升 1.25pct。行业盈利进一步探底, 从已披露的一季报来看, 福建水泥亏损 8500万、冀东水泥亏损 11亿, 万年青微亏约 900万, 上市公司普遍承压,行业情况预估同样承压。 收入下降导致期间费用摊薄减少2024Q1期间费用率 9.35%,同比+2.2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37%、 6.31%、 0.87%、 -1.20%,分别同比+0.87pct、+1.62pct、 +0.06pct、 -0.29pct。 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金额截至一季度末为112.16亿元,同比-13.74%,占营收比重较去年同期+11.14pct 至 52.59%。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1.60亿元, 期末货币 663亿、交易性金融资产19.75亿, 期末短期借款 38.4亿, 较期初 44.8亿有所减少, 长期借款 167亿,期初、上年同期分别为 156、 101亿。 此外, 上年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1.12亿,本年为-2100万;投资净收益也同比减少 0.68亿,两项累计差异约 2亿。 基建环比改善值得期待, 供给端有望面临碳排放趋严2024《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9万亿元(同比增加 1000亿元);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 1万亿元。 4月 17日云南披露“白名单”进展, 首批 60个项目全过审, 已对 29个项目新发放贷款 22.43亿元。 1-4月基建端水泥需求疲软的现状有望逐步得到改善。短期需求端需要政策驱动、内生疲软,我们认为水泥行业重点在供给端,行业过剩背景下, 错峰生产是锦上添花,去产能才是雪中送炭。 2023年水泥行业 CR5为 46%, CR10近 60%,集中度仍然偏低、且区域属性较强。 2023年景气度呈现前高后低, 我们认为今年有望前低后高,主因下半年碳交易的预期渐浓,叠加地产逐渐企稳、行业的需求预期企稳,供需关系有望迎来好转。 投资建议: 当前水泥行业处于相对底部位置,公司龙头地位稳固,竞争优势显著, 2023年分红比例维持在 50%左右的较高水平, 我们预计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2.66、 108.68、 117.42亿元, 现价对应 PE 为 12x、11x、 10x,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基建、地产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北新建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29 30.59 -- -- 36.50 16.24%
35.56 16.25%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4 年一季报: 2024Q1 实现营收 59.44 亿元,同比+24.62%,归母净利 8.22 亿元,同比+38.11%,扣非归母净利 7.91 亿元,同比+40.68%(均为基数调整后对比)。 2024Q1 毛利率为 28.65%,扣非后净利率 13.31%。收入利润增长主因石膏板销量增长、价格提高,以及并购贡献(嘉宝莉已于 2024年 2 月 29 日并表)。 石膏板提价与降本同步,高端占比提升继续推进2024Q1 公司毛利率为 28.65%,同比+1.69pct, 我们判断毛利率同比改善主因①成本价格红利(煤炭价格同比回落); ②产品结构中, 预计盈利能力较强的高端产品占比稳步提升。随着 2023 年 11 月 4 日(根据涨价函),泰山全系列石膏板提价 0.2 元/平,以及 2024 年 2 月 26 日(根据涨价函),泰山全系列石膏板提价 0.3 元/平、非泰山提价 0.2 元/平,预计毛利率受益提价、稳中有升。从费用端来看, 一季度期间费用率为 13.43%,同比+0.24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94%、 4.67%、 3.57%、 0.24%,分别同比+0.57pct、 -0.65pct、 +0.49pct、 -0.17pct;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加 40.87%主因并购以及子公司人工成本增加,研发费用增长 44.65%主因研发投入增长及并购。此外, 其他收益近 4700 万同比大幅增长 226%,主因公司享受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投资收益 3800 万同比大幅增长 95%,主因子公司理财收益增加。 经营性现金流稳健,资产负债率保持良性2024Q1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26 亿元,上年同期为流出 3 亿,主因收入明显增长带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增 6 亿,以及本期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增 43%,流出项同比减少,例如支付的各项税费同减 39%。收现比为 0.68,和季节性与并购影响有关。期末资产负债率 27.9%,略有提高。期末货币资金 14.63 亿,交易性金融资产16.43 亿。因经营特征、应收账款及票据占收入比重 86%,参考过往到年末预计会降为 10%左右。商誉因收并购大幅增加至 24 亿。短期借款 6.37 亿,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 18 亿(长期借款重新分类)。 投资建议: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①“一体两翼”战略稳步推进,涂料资产(嘉宝莉&灯塔)加快融入体系;②石膏板向“消费品”加速转型;③防水资产逐步发挥正贡献;④出海蓬勃。我们预测 2024-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 43.9、62.0、 65.2 亿元,现价对应 PE 为 12、 8、 8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基建项目、地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华电重工 机械行业 2024-04-29 5.69 -- -- 6.10 7.21%
6.10 7.21%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收71.74亿元,同比-12.57%;归母净利9752万元,同比-68.54%;扣非归母净利6466万元,同比-77.66%。其中,23Q4实现营收32.37亿元,同比+18.63%,归母净利1469万元,同比-90.77%;扣非归母净利441万元,同比-97.26%。2023年公司毛利率10.73%,同比-2.13pct,净利率1.38%,同比-2.4pct,其中23Q4毛利率5.68%,同比-9.7pct。受存量项目的减少,以及新签合同受执行周期影响转换率较低影响,2023全年收入增速下滑;海上作业船利用率降低,大额船机的固定成本对全年的业绩表现起到了较大影响。24Q1公司实现营收12.75亿元,同比+41.55%,归母净利亏损9713万元,同比减亏11.53%;扣非归母净利亏损1.01亿元,同比减亏9.20%;毛利率8.10%,同比-1.04pct。 工程业务Q1开工较少且费用支出固定,常出现季节性亏损。主业表现受合同执行周期影响,在手订单充沛。2023年公司高端钢结构业务实现收入24.23亿元,同比-24.92%,主要受传统煤场封闭项目陆续结算影响,光伏等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收入;物料输送工程业务受在手合同减少影响,实现收入15.09亿元,同比-42.22%;海洋与环境工程业务实现收入15.04亿元,同比+31.19%,主要系2022年新签海上风电项目陆续执行确认收入;热能工程业务实现收入12.03亿元,同比+0.26%。从盈利能力来看,高端钢结构、物料输送工程、海洋与环境工程、热能工程业务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13.73%、14.61%、-2.34%、13.68%,分别同比+0.95pct、+0.01pct、-11.65pct、+2.34pct。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92.56亿元,同比+3.55%,已中标暂未签订合同20.64亿元;24Q1新签合同36.06亿元,同比+180.40%,已中标暂未签订合同15.51亿元。2024年公司将积极跟进广东、辽宁、河北、江苏等地总容量约6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等项目,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推进印尼、乌兹别克斯坦、沙特、塞内加尔、刚果等国家的煤炭、钾肥、硫磺、盐、铁矿等散装物料输送项目。氢能业务快速放量,显著贡献业绩提升。公司积极推动内蒙古达茂旗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辽宁铁岭新台子一期25MW离网风电储能制氢一体化、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制氢等多个制氢项目的执行,自主研发的1000Nm3和1200Nm3级别的碱性电解槽成功应用于铁岭新台子一期项目和内蒙古达茂旗项目,并顺利产氢。2023年氢能业务实现收入5.14亿元,同比+109044.77%,营收占比由0.01%提升至7.16%,实现13.06%的毛利率(2022年为-93.5%)。2024年公司将积极配合在新疆、内蒙、辽宁、吉林等地推广新能源制氢及绿色醇氨项目,氢能业务体量有望持续高增。现金流同比改善,期间费用率略有增长。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9.91%,同比+1.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95%、5.46%、3.36%、0.14%,分别同比+0.14pct、+1.06pct、+0.48pct、-0.09pct。2023年末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63亿元,同比+127.91%,主要系支付的税费金额减少所致。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①火电建设龙头,受益火电灵活性改造市场空间扩容,②华电集团有望持续赋能新业务,③氢能业务打造新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为2.83、3.92和4.92亿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24、17、14倍,维持“推荐”评级。风险提示:煤电投资、新能源项目承接不及预期;氢能业务开拓不及预期。
伟星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29 16.23 -- -- 18.18 12.01%
18.18 12.01% -- 详细
公司披露 2024 年一季报: 24Q1 实现营收 9.97 亿元,同比+11.19%,归母净利 1.54 亿元,同比-11.56%, 扣非净利 1.42 亿元,同口径下同比大幅增长37.61%。 毛利率 41.48%,同比+4.30pct、环比-3.40pct,净利率 15.77%,同比-3.95pct。 毛利率提升明显,受益零售强项、 原材料红利24Q1 营收同比+11.19%, 主因浙江可瑞、广州合信并表,以及零售业务持续加码。 综合毛利率实现 41.48%、同增 4.3pct 较为突出,主因原材料红利贡献,例如 2024 年 4 月 19 日, PVC 综合价格指数 5453,同比下降 9.52%。24Q1 期间费用率合计 23.9%,同比+1.2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5.1%/7.0%/3.4%/-1.6%,同比分别+1.2/-0.2/-0.2/+0.3pct。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较多, 24Q1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 21.1%,除并表影响外,公司持续发力营销,低点加速开拓市场,例如今年 4 月官宣刘诗诗成为水生态代言人,助力提高伟星净水、采暖系统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24Q1 投资收益同比减少 95.93%,主因宁波东鹏持有的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 且今年分类隶属非经; 其他收益同比增加 199.76%, 主因收到政府补助增加。 信用减值 181 万、金额较小,我们估计与工程业务有关。 现金流表现优质, 加大分红比例、提升分红频次,进入高股息阵营公司 2023 年分红比例加大至 87.8%(近十年均值超 75%),股息率近 5%(据2024 年 4 月 26 日收盘价计算)。积极提升分红频次,公司于 2024 年 4 月公布了 2024 年中期现金分红规划, 提高投资回报。一季度末应收账款及票据 5.66 亿元,年初 5.52 亿;应收款项融资期末较期初减少 34.29%,主因期末未承兑汇票减少。公司继续保持无长债,短期借款仅 0.01亿元。 Q1 经营现金净额-1.76 亿, 往年净额同样为负(23Q1 为-1.42 亿)。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①高质量发展和高盈利能力,是二手房时代复购率逻辑较强的建材品种;②深耕零售,推进“同心圆”战略,防水净水新业务贡献加速;③推进“大系统”战略,家居客单值、品牌力加速提升。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为 15.0、 16.7、 18.4 亿元,现价对应 PE 为 18、16、 15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中国巨石 建筑和工程 2024-04-29 11.39 -- -- 13.12 12.62%
12.82 12.55% -- 详细
公司披露 2024 年一季报: 24Q1 实现营收 33.82 亿元,同比-7.86%,归母净利 3.50 亿元,同比-61.97%,扣非净利 1.68 亿元,同比-65.95%。毛利率20.13%,同比-9.78pct、环比-5.68pct,净利率 10.78%,同比-15.10pct。 粗纱: 单位净利见底, 销量实现逆势增长(1)单价方面,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 24Q1 全国缠绕直接纱 2400tex 均价为 3060元/吨,同比-24.1%、环比-5.3%。 Q1 玻纤价格环比仍有下降,预计主因系季节性因素影响、 Q1 为全年淡季+厂商去库诉求加大、竞争加剧(3 月中旬前) ; (2)销量方面,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 24Q1 期末行业库存为 79.4 万吨,环比23Q4 末降低 4.86 万吨、降库幅度达 5.8%, 主因系 3 月中下旬起粗纱部分产品发布涨价函,下游处于补库阶段。巨石 24Q1 期末库存 43.53 亿元,环比-4%。考虑到行业、巨石均处于去库阶段,我们预计 24Q1 公司产销率环比回升; (3)盈利方面, 24Q1 扣非归母净利 1.68 亿元,考虑到 24Q1 扣非净利环比23Q4 下降 38.5%。 电子布: Q1 价格承压, 4 月以来复价、主因系供给被动出清单价方面, 24Q1 行业 7628 电子布均价约 3.38 元/米,同比-16.6%、环比-6.7%,价格处于历史低位。 22Q1-Q2 至今,电子布行业长期大面积亏损,需求疲软的前提下, 供给主导供需关系变动, 单位窑炉规模较小、成本较高的企业开始出现停产减产。 2023 年无新增、无停产, 2024 年初已停产至少 2 条(泰玻 5 万吨+川玻 3 万吨),目前边际冷修产能占比约 10.2%。 后续催化剂将来自下游 PCB厂商开工率改善(消费电子出货改善、 AI 拉动算力需求)、其他计划外停产放水。 粗纱第一轮复价充分落地, 后续复价有望逐步落地,行业盈利能力修复3 月下旬玻纤龙头巨石宣布提价,直接纱涨价 200-400 元/吨、合股纱涨价 300- 600 元/吨。截至 4 月 26 日,全国缠绕直接纱 2400tex 均价 3506 元/吨, 较 3月中旬已提涨 14%。 提价前二三线企业大面积处于亏现金流状态,但产能出清节奏慢,因此,头部企业审时调整价格策略。 本轮涨价节奏及落地情况较快, 主因系涨价前下游库存偏低,存在明显补库需求,涨价、去库体现为库存转移过程。当前粗纱价格涨幅实际已超过 3 月下旬涨价函公示涨幅、 且各家真实成交价存在小幅差异,因此后续涨价预计更多由行业内供需决定。 后续潜在预期差包括: ①需求端重点关注海外,例如东南亚、南亚市场需求景气有望超预期(复合材料在中国大规模渗透发生在 2000-2010 年),以及美国地产市场景气带动去库加快、有望在价格端体现弹性;②供给端新增放缓可能性,实际冲击比预期低:近 1 年头部企业普遍采取投产 1 条、冷修 1 条的节奏,新增供给有序。 投资建议: 继续推荐中国巨石①龙头价格竞争策略变化,行业拐点明确, 后续粗纱复价有望逐步落地, ②电子布复价、 中游制造环节稀缺的供给减少品种,③行业需求端关注出口+风电、供给端实际冲击可能比预期低, ④公司零碳基地领先全球,有望构成新一轮成本领先优势。 考虑到粗纱+电子布复价已逐步落地、且后续存继续复价预期, 我们预计 2024-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 28.34、38.9 和 46.36 亿元, 现价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17x、 12x、 10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行业产能投放节奏不及预期;燃料价格大幅波动
伟星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4-10 15.27 -- -- 18.10 13.48%
18.18 19.06% -- 详细
公司披露 2023 年报: 实现收入 63.78 亿, yoy-8.27%,归母净利 14.32 亿, yoy+10.4%;综合毛利率 44.32%,同比提高 4.56pct;扣非后净利率 20%;期末资产负债率 21.15%。摊薄 roe25.61%,提高 1.25pct。 23Q4 实现收入 26.32 亿, yoy-5.67%,扣非净利 4.28 亿。 零售优先,毛利率稳中有升,不靠价格战、落实高质量经营①持续零售优先、支撑整体盈利水平。拳头产品 PPR 收入占比 46.88%,毛利率 58.08%,同比+6.33pct。 ②零售价格体系稳定、充分享受原材料红利。 2023 年产品价格的不利因素包括地产颓势、成本走低、竞争加剧,极易引起价格战,但公司始终坚持零售价格稳定、推陈出新,综合销售毛利率提高 4.56pct,横向对比稀缺性强。 ③长期角度,与品牌定位高端、先发优势有关,不轻易变动价格体系、呵护品牌力。短期角度,同心圆产品体系配合下,综合输出优势明显。 2024 年收入目标 73 亿、增速 14.5%,并购贡献+提振信心; 2023 年收入下降预计主因前期零售去库、 以及主动控制工程风险分产品看,表现最突出是其他产品,实现收入 9.1 亿,收入占比 14%,同比增速 35%,得益于同心圆配套率不断提升, 以及收购的浙江可瑞、合信方园的收入归类到其他产品。PPR 产品收入下滑近 9%,较上半年降幅收窄。 PE 产品收入下滑 14%、降幅大于整体,我们预计与市政工程的风控有关。 PVC 产品收入下滑 18%, 我们预计与产品原材料大幅下降、 PVC 格局偏弱有关。 其他业务下滑 60%主因原材料销售减少。收入占比角度, PPR/PE/PVC 分别占比 47%、 24%、 14%。 分地区看,东北、华北均呈现超过 13%的降幅, 我们预计与北方地区工程业务风控有关;占比最大的华东地区(52%)下滑 6%,小于整体降幅; 境外微增 2.05%,但整体占比较小,仅为 4.4%。 下行期背靠优质报表、加大投入、加速扩大份额, 23 年零售市占率提高 3 个 pct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 19.83%,同比+3.2pct,其中: ①销售费用同比+10.87%,费用率13.03%、同比+2.25pct,主因销售人员/销售公司增加,加大了售后服务投入(销售费用中占比 15%、同比+13%,我们预计与同心圆业务服务加码有关),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品宣费、维持经营场所费用、销售业务费分别同增 15%、 34%、 31%);②管理费用费用yoy+8.8%,费用率 4.75%、同比+0.75pct,主因占比 48%的职工薪酬提高 14%,占比19%的折摊增加 26%,占比 14%的办公差旅增长 26%。③财务费用-7166 万,费用率同比-0.25pct,公司继续保持无长债,短期借款仅 0.01 亿元。④研发费用同比+7%,费用率 3.17%、同比+0.45pct,公司强化布局产品技术升级,同时设备更新降本增效,巩固提升“星制造”。此外,所得税率为 15.63%。 财务报表一如既往健康,进入高股息阵营期末应收账款及票据 5.52 亿元,年初 4.44 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74 亿元, 上年同期 15.31 亿,下降主因收入同比回落。期末货币资金 31.74 亿元,上年同期31.77 亿元。 加大分红比例至 87.8%(近十年均值超 75%), 提高股息率至 5%以上(据2024 年 4 月 8 日收盘价计算)。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①高质量发展和高盈利能力, 是二手房时代复购率逻辑较强的建材品种;②深耕零售,推进“同心圆”战略,防水净水新业务贡献加速;③推进“大系统”战略,家居客单值、品牌力加速提升。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归母净利为 15.0、16.7、 18.4 亿元,现价对应 PE 为 17、 15、 13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中国中铁 建筑和工程 2024-04-02 7.04 -- -- 7.38 4.83%
7.38 4.83% -- 详细
公司披露2023年报:实现营收12634.75亿元,同比+9.45%,归母净利334.83亿元,同比+7.06%,扣非归母净利308.72亿元,同比+8.64%。其中,23Q4营收3789.54亿元,同比+24.53%,归母净利94.71亿元,同比+14.67%,扣非净利82.74亿元,同比+14.02%。全年毛利率10.01%,同比+0.20pct,净利率2.99%,同比-0.05pct,其中,23Q4毛利率12.16%,同比-0.35pct、环比+2.59pct,净利率2.99%。 全年新签订单同比+2%、境外同比+9%,公路、城轨订单增速靓丽分地区看,(1)2023年境内/境外收入分别为12103/623亿元,同比分别+10%/+7%,境外收入占比4.9%。(2)2023年境内/境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0.31%/7.00%,同比分别+0.21/-1.42pct。(3)新签订单角度,2023年境内/境外新签合同分别为29008/1998亿元,同比分别+2%/+9%,境外新签合同占比6.4%。 分业务看,(1)2023年基建/设计/装备/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分别为10875.9/182.6/273.4/509.1亿元,同比分别+11%/-2%/+6%/-5%。(2)2023年基建/设计/装备/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分别为8.86%/28.36%/21.26%/14.51%,同比分别+0.44/+0.06/+0.70/-2.56pct。(3)新签订单角度,2023年全年新签订单31006亿元,同比+2%,工程建造业务新签订单22510亿元,同比+11%,其中房建/铁路/公路/市政/城轨业务订单分别为11478/3185/2210/2614/1645亿元,同比分别+38%/-36%/+29%/-6%/+40%。 矿产资源板块具备明显重估价值公司全年矿产资源板块实现收入83.7亿元,同比+11%,毛利率59.70%,同比+4.06pct。矿产资源收入占比达0.66%,毛利占比达3.90%。2023年公司铜金属产量28.38万吨,钴金属产量0.46万吨,钼金属产量1.52万吨,铅金属产量0.85万吨,锌金属产量2.66万吨,银金属产量44吨。截至2023年末,铜、钴、钼保有储量分别为740.11、56.20、62.16万吨,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2023年分红率15.5%(1)2023年公司分红51.98亿元,分红率15.5%(2020-2022年分别为17.6%、17.6%、15.8%),对应当前股息率为3%。②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4%/2.17%/2.37%/0.39%,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基本持平,财务费用率同比+0.11pct。2023年末资产负债率74.86%,2022年末为73.77%。③除财务费用外,对全年业绩影响较大的因素还有:1)全年资产减值20.6亿元,2022年资产减值34.55亿元;2)全年信用减值61.1亿元,2022年信用减值26.7亿元。④2023年经营性净现金流为384亿元,2022年为436亿元。2023年净现比为1.02,2019-2022年分别为0.87、1.14、0.43、1.25。2023年投资性净现金流为-746亿元,2022年为-844亿元,净流出金额减少,主因系无形资产模式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减少。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①国资委拟全面推开央企市值管理考核,建筑央国企具备重估价值,②矿产资源板块具备明显重估价值,③业绩、新签订单表现优秀,加快境外业务开拓。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分别为375.57、409.11和431.26亿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5、4、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新业务开展不及预期;国际经商环境变化不及预期。
科达制造 机械行业 2024-04-01 10.31 -- -- 10.87 5.43%
10.87 5.43% -- 详细
公司披露 2023年报: 实现营收 96.96亿元、同比-13.1%,归母净利 20.92亿元、同比-50.79%,扣非净利 18.79亿元、同比-55.4%。 其中, 23Q4实现营收 26.68亿元、同比+1.64%,归母净利 0.73亿元、同比-88.82%,扣非净利-0.75亿元、同比-111.43%。全年毛利率 29.24%、同比-0.20pct,净利率 26.90%、同比-19.73pct;其中, 23Q4毛利率 23.8%、同比-7.05pct,净利率-0.95%、同比-33.73pct。公司拟现金分红 6.23亿元, 分红率 29.78%(2022年为30.68%) ,基本稳定。 “大建材”出海蓬勃,深化产能、品类、区域布局公司海外建材业务营收 36.55亿元,同比+11.59%;毛利率 35.70%,同比-7.63pct。 受非洲部分市场货币贬值,以及国际贸易恢复、 中国和印度去库存影响,本土产能受到一定冲击,公司海外建材毛利率有所下滑。 而非洲市场人口规模、城镇化仍在持续发展,公司业务和产能维持增长韧性。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于非洲 5国运营 6个工厂、 17条建筑陶瓷生产线、 1条洁具生产线,年内陶瓷产量超 1.5亿平米、同比+21.96%。 此外, 肯尼亚洁具生产项目 24年 1月投产,喀麦隆和科特迪瓦陶瓷生产项目、坦桑尼亚及南美秘鲁玻璃生产项目等正在建设,美洲洪都拉斯陶瓷生产项目正在筹备。现有在建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能将超 2亿平米陶瓷、 260万件洁具、 40万吨建筑玻璃。 海外建材扩建同步带来外币贷款增加,而外币持续加息, 使得公司 2023年产生利息支出 2.13亿元(22年为 1.08亿元)、汇兑损失 1.08亿元(22年为-0.35亿元),财务费用同比+384%达 2.54亿元,财务费用率同比+2.15pct 为 2.62%。 机械海外布局加快, 扩大产业链优势公司建材机械业务营收 44.77亿元、 同比-20.16%, 毛利率 28.39%、同比+2.38pct, 其中陶机业务海外订单占比超 55%。 虽然国内机械业务受地产及陶瓷市场影响,但公司印度、东南亚、中亚等地区订单增长较好,并在意大利、印度、越南市场实现突破。 公司扩大产业链优势, 2023年参股国瓷康立泰、收购意大利模具企业 FDS,发展配件耗材及欧洲市场。加快海外布局, 建设土耳其BOZUYUK 工厂、印尼子公司、东欧和墨西哥办事处等,强化海外服务网络和配件供应能力。 投资收益波动影响符合预期, 蓝科锂业持续贡献现金流科达占蓝科锂业 43.58%的股份, 利润贡献体现在投资收益。 2023年蓝科锂业对公司归母净利的贡献为 12.94亿元,较上年同期-21.56亿元。 蓝科锂业提质稳产技改工程完成并已投入运行, 锂资源整体回收率提高约 5pct,全年产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 碳酸锂产能达 4万吨/年。而碳酸锂价格从 23年初约 50万元/吨持续下跌至 10万元/吨(12月底), 价格全年持续下行,对科达利润增速的影响市场已有所预期。 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建材、 机械、 锂电三大业务共振,出海蓬勃。陶机龙头地位稳固,纵深陶瓷产业链,出海挖掘增长红利,积极布局非洲陶瓷产业,并拓展洁具、玻璃品类;同时锂电池材料、锂电设备有序推进,延伸锂电新能源业务,发展新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为 17.2、 19.2、 22.0亿元,现价对应 PE 为 12、 11、 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非洲产线新增量过多、竞争加剧的风险;汇率变动过大的风险; 国内建材机械需求快速下降的风险;碳酸锂价格波动剧烈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