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睿

华西证券

研究方向: 医疗器械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120521070002。曾就职于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硕士,2021年7月加入华西证券,主要负责医疗器械行业。...>>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智飞生物 医药生物 2021-04-22 189.71 -- -- 231.19 21.86%
231.19 21.8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51.9亿元,同比增长43.48%;归母净利润33.01亿元,同比增长39.5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39.13%; 经营性现金流34.94亿元,同比增长155.79%。同时公司发布2021年一季报,2021Q1实现营业收入39.27亿元,同比增长49.04%;归母净利润9.38亿元,同比增长81.69%。 代理HPV高速增长,自有产品持续放量:分产品看,代理产品方面,2020年实现收入139.55亿元(+51.88%),其中四价和九价HPV疫苗批签发量分别为721.95万支(+30.23%)、506.64万支(+52.41%),四价和九价HPV疫苗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在疫情后快速反弹,成为拉动业绩的主要驱动力;5价轮状疫苗共批签发399.33万支(-15%)。自主产品方面,2020年实现收入12.01亿元(-9.29%),其中ACYW135多糖流脑疫苗批签发606.24(+703%),Hib结合疫苗批签发370万瓶(+764%),AC结合疫苗批签发440万瓶(+558%),接棒三联苗保持自主产品稳定。2020Q1业绩高速增长超市场预期,利润端增长大幅超收入端主要由于自主产品销售提速,其中代理的四价和九价HPV疫苗批签发量分别为166万支(+47.46%)、120.57万支(+191.02%),5价轮状疫苗批签发16.8万支(-83%),HPV供不应求态势明显,预计全年依旧能保持较快增长;自主的AC结合疫苗批签发184万瓶(+89.53%),ACYW135多糖疫苗批签发216万瓶(+140%),自主产品批签发加速。 研发管线价值不断凸显: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4.8亿元,约占自主产品收入的40.02%,较上年同期增长85.61%。公司EC诊断试剂已于2020年4月获批上市,目前在22个省级单位已中标挂网。微卡疫苗即将获批,预计与EC诊断试剂组合销售,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四价流感疫苗和人二倍体狂犬有望今年报产,预计21-23年获批;15价肺炎疫苗已进入临床III期阶段,其余品种研发进展稳步推进。公司研发实力逐渐为市场认可,重磅自研产品的上市叠加公司首屈一指的销售能力,保证管线产品出来后可以迅速放量。 新冠疫苗获批,商业化价值可期:3月10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在获得紧急使用批准,目前已经在安徽、江苏等各地应急采购。截止4月19日,国内累计接种1.92亿剂,预计未来国内疫苗接种有望显著提速。该疫苗生产采用工程化细胞生产重组蛋白,产能高,成本低,快速放量潜力优势突出,公司新冠疫苗年化设计产能预计原液可达10亿剂次,成苗可达3亿剂次,有望持续扩产,在国内具备快速放量的潜力,新冠疫苗有望贡献较大利润。 投资建议:公司销售能力国内一流,保障了产品上市后可以快速放量,自有产品线带来价值重估。暂不考虑新冠疫苗业绩贡献情况,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6.65、59.9、76.43亿元,增速分别为41%、28%、27%,维持“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行业安全事件;主要疫苗品种竞争加剧导致盈利下降;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金域医学 社会服务业(旅游...) 2021-04-22 139.04 -- -- 148.56 6.60%
160.19 15.21%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报,202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2.44亿元,同比增长56.45%;归母净利润15.10亿元,同比增长275.2%;扣非归母净利润14.57亿元,同比增长357.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23亿元,同比增长130.3%。公司同时公布2021一季报,2021Q1公司实现营收26.79亿元,同比增长128.8%;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1023.1%。 常规业务加速恢复,新冠收入今年仍有支撑。公司Q4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4.16亿元和4.5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9.12%和446%,延续了Q2开始的高速恢复。 受益于2021Q1跨省回家检测政策,公司2021Q1实现收入26.79亿元,对比2019Q1增加130.12%,其中常规业务和新冠业务收入分别为11.71和15.08亿元,双线业务均保持高增长。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大规模筛查检测量预计将减少,但是海关、住院等刚需检测会成为常规检测项目,长期为公司提供稳定收入。 规模效应成本优势叠加高毛利新冠核酸检测,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省级实验室前期已基本布局完毕,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人员效率明显提升,借助新冠疫情的催化提前进入盈利周期。下半年国内疫情基本控制,高毛利特检项目恢复情况良好,加上新冠核酸检测的高需求,公司2020年毛利率提升7.21pct至46.69%;主营业务毛利率提升7.64pct至46.75%。期间费用率方面,依托新冠检测和检测恢复带来的收入快速增长,公司销售费用率下降3.26pct至12.01%,管理费用率下降1.61pct至7.55%,财务和研发费率保持稳定。总的来看,由于毛利率的提升和费用率的控制,公司净利率提升11.21pct至19.09%,盈利能力提升明显。 新冠检测助力公司提升品牌力,积极开拓2C业务。在国内疫情中,公司依托全国最广的实验室服务网,积极参与新冠检测服务中。截止2020年12月底,公司累计开展超过3200万例新冠核酸检测,其中Q4检测超1000万例,领先国内其余ICL公司。公司还联合了钟南山等多个院士团队和科研院所开展新冠病毒的溯源、药物、检测等技术攻关工作。新冠核酸检测的高需求不仅带动业绩的飞速增长,也加强了公司社会评价和品牌力,体现了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在疫情中,国家大力推广第三方实验室加入公共卫生事件,未来有望成为公共卫生体系检测领域的重要一环。此外,新冠疫情培养了客户云端诊疗和检测的习惯,公司积极布局新冠检测2C业务,未来有望向常规2C业务扩展。 跑马圈地基本完成,实验室将开始大规模盈利。目前公司全国布局基本完成,在全国31个省市区覆盖38家中心实验室,覆盖23000余家医疗机构和90%人口的地区。按经验来看,独立实验室盈亏平衡时间为3-5年,公司除5大核心实验室外的32家实验室将开始大规模盈利。由于新冠核酸检测的高需求,实验室盈利步伐加快。随着公司各地区实验室的稳步经营,将有更多实验室开始盈利,成为公司业绩支柱。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9.91、97.57、108.11亿元,同比增长9.1%、8.5%、10.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18、12.97、13.00亿元,同比增长0.6%、-14.6%、0.2%;对应PE分别为46、43、41倍。考虑到公司为国内ICL行业龙头,直接受益于公共卫生体系升级和分级诊断等政策,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特检增速不及预期;新实验室经营不及预期;新冠核酸检测量明显下降。
通策医疗 医药生物 2021-04-14 265.32 -- -- 356.57 34.39%
421.99 59.0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0年报, 202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0.88亿元,同比增长 8.12%; 实现归母净利润 4.93亿元,同比增长 5.69%;实现扣非净利润 4.73亿元,同比增 长 3.77%;经营性现金流 7.08亿元,同比增长 7.52%。公司同时发布一季报, 2021Q1公司实现营收 6.31亿元,同比增长 221.6%;归母净利润 1.64亿元,同比增长 963.0%;业绩高增速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2021Q1营收和净利润同比 2019Q1分别增长 60.12%和 77.03%。 疫情后业绩保持高增速,口腔龙头再起航。 公司临床口腔服务业务受到疫情冲击较 大,在一季度基本停止营业,且正畸、种植等部分高毛利项目在 5月中旬全面恢复。 作为省内口腔服务龙头,疫情后公司体现出业绩弹性,公司 2020年营业面积达到 1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 38.3%;开设牙椅 1986台,同比增加 25.7%;门诊量达 219万人次,同比增加 3.2%。 分季度看, 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公司营业恢复正 轨,公司 Q2-Q4业务均保持高增速,尤其是儿科、正畸和种植三大高附加值核心 业务。 Q2- Q4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20.4%、 24.5%、 34.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 速分别为 44.6%、 30.7%、 52.8%。 分业务看, 2020年公司儿科、正畸、种植、综 合四大业务收入分别为 4.01亿元、 4.11亿元、 3.8亿元、 8.64亿元,同比增长分 别为 18.9%、 7.7%、 7.4%、 6.8%。在不考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 Q1的情况下,公 司 Q2-Q4儿科、正畸、种植、综合业务营收增速分别为 32%、 22%、 26%、 26%; 各业务条线保持高增速。 利润端来看, 公司 2020年毛利率为 45.17%,同比下降 0.91pct;在疫情影响下,公司仍保持高毛利水平,主要因为 1)公司集中采购、持 续深化的供应链管理长期优化成本结构; 2)儿科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费用率 方面,公司依托省内强大品牌力和病人粘性、高经营效率和良好的现金流,销售、 管理、财务费用率合计 12.59,同比减少 0.33pct;研发费用率提升 0.77pct 至 1.92%。 综合来看,公司归母净利率下降 0.71pct 至 26.10%,仍保持高盈利能力。 2021Q1业绩继续改善, 2021全年业绩可期。 分业务看,公司 2021Q1儿科、正 畸、种植、综合四大业务收入分别为 1.26亿元、 0.90亿元、 3.8亿元、 2.67亿元, 同比 2019Q1分别增长 54.8%、 59.9%、 92.4%、 43.1%;儿科业务增速突出。盈 利能力反面, 2021Q1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恢复到 47.52%和 29.65%,对比 2019Q1分别增长 0.85pct 和 2.95pct;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公司今年将重点推广此前因为 疫情暂缓的“种植倍增”计划,在做好高端市场的同时,瞄准 6-8千元低端种植市 场,达成为了 3年每年种植牙数翻倍计划。此外公司将加速推进紫金港和望江中心 医院、三叶儿童医院、蒲公英计划的建设,保证公司未来几年业绩的高增速。 持续加码三叶儿科,看好儿童面部管理业务。 公司积极收购优质儿科资产,在 9月 以 1.51亿元的价格收购海骏科技持有的 10家公司,对应 17.8倍 PE,收购估值较 低。除上海三叶外,其余 9个标的均为三叶儿科医院,合计营业面积 6000余平方 米,拥有牙椅 84张。 2021年公司计划新建设 2家儿科二级医院和 8家三叶诊所; 目标在 2021年合计拥有 5家儿科二级医院和 25家三叶诊所。 此外,三叶将深入 开展儿童面部管理业务(眼科、牙科、睡眠等)目前公司眼科日门诊量在 3000人以上,其中 50%以上为青少年和儿童,结合公司三叶儿科资源,形成联动和资源共 享。面部管理未来发展空间大。 制定长期产能释放方案,全力推进蒲公英计划。 公司长期规划 10年内省内实现 1万张牙椅,其中杭州 3000张,宁波 2000张。公司计划未来到 2022年底公司在杭 州扩张 1000张牙椅,到 2025年实现杭州 3000张牙椅的目标。公司 2021年将加 速已设计产能的释放: 1)蒲公英计划: 2020年公司共开设 15家蒲公英分院,累 计营业 33家;建德、滨江、未来科技城等分院分别处于筹备、建设、验收阶段, 另有 21家已立项且逐渐开始建设。目前蒲公英分院依托公司省内强大品牌力和杭 口蓄水池作用,基本能实现 1年内盈亏平衡,快于此前规划的 1.5-2年。蒲公英计 划的加速布局将为公司带来加速增长的动力。 2)中心医院: 公司增加大体量中心 医院的投资规划;目前在杭州重点推进紫金港和望江分院,分别规划 500和 100张牙椅,和杭州、城西等总院形成互补;另规划金华和台州中心分院。 3)三叶儿 科: 公司为三叶制定了十年规划,目前计划新建 13家三叶儿科诊所。 其他业务为公司提供业绩弹性。 省外口腔方面, 公司发起通策口腔医疗投资基金, 在武汉、重庆、北京等六个一线及重点省会城市定向投资大型口腔医院,逐步完成 从省内到全国的布局。其中武汉存济 2020年收入超 1亿元,开始实现盈利;西安 存济 10月开业,处于业绩放量期。 辅助生殖方面, 昆明生殖受到疫情影响较大, 下半年以恢复为主。 眼科方面, 公司参股 20%浙江广济眼科医院,院区面积 5万 平方米,规划收入规模 15亿,医院拥有浙江省内最为优质的眼科医生资源和设备, 为公司提供高确定性收益。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 27.84、 35.59、 44.84亿元, 同比增加 33.3%、 27.8%、 26.0%;净利润分别为 7.15、 9.35、 12.15亿元,同比 增加 45.1%、 30.9%、 29.8%; EPS 分别为 2.23、 2.92、 3.79元;对应 2020-2022年 PE 估值分别为 123X、 94X、 73X,考虑到公司作为国内口腔领域龙头企业,省 内业务能力突出,业绩确定性高,维持“买入-A”评级。
万孚生物 医药生物 2021-04-05 62.96 -- -- 106.00 28.92%
81.17 28.92%
详细
事件:公司公告2020年年报,实现入营业收入28.11亿元,同比增长35.64%;;归母净润利润6.34亿元,同比增长63.67%;;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59.08%;;流经营性现金流10.62亿元,同比增长242.68%。其中公司计提达成生物和厦门信德商誉值减值7174万元,剔除减值影响,业绩高增更为突出。 新冠检测拉动传染病业务增长,传统业务逐步恢复:公司实现传染病业务收入14.5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51.19%。传染病业务的高速增长主要由新冠检测试剂拉动,公司2020年新冠系列检测试剂实现销售收入约10.45亿元,成功研发出胶体金、免疫荧光、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六款新冠检测产品,并在海内外进行销售,覆盖欧洲、亚洲、拉美、中东超100个国家。常规业务方面,受到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降低,传统优势项目流感监测承压;但新产品乙肝两对半和术前四项快速放量,保持了常规传染病业务的稳定。海外方面,公司启动新冠抗原、梅毒、疟疾等十余个传染病项目的WHOPQ认证,与全球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等基金会组织的项目合作进一步增强。 慢病检测逐步回暖:慢病检测实现收入5.7亿元,同比下滑5.96%。免疫荧光上半年受到疫情门诊量下降影响,下半年随着疫情常态化收入持续回升。公司一方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覆盖,另一方面围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发热门诊、感染科建设等专业化门急诊领域,深耕细作提升覆盖率。国际方面公司针对中小实验室、社区医院、医生办公室等目标客户,提供小型IVD检测设备整体解决方案,逐步实现各重点国家POCT市场的强覆盖。化学发光平台是公司慢病检测新晋平台,血栓六项产品快速打开部分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市场,带动仪器装机量和终端覆盖率快速提升。 毒检业务逆势增长,优生优育国内增长明显:毒品检测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4.63%。一季度海外疫情受影响有限,二季度开始海外疫情严重对毒检产品使用带来较大影响,公司通过战略调整,实现收入同比增长,特别是电商业务高速增长。 优生优育检测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1.94%。国内公司积极与线下连锁和临床生殖中心、妇科专科连锁诊所或医疗机构的合作,同时加强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线上运营;海外收到疫情影响,上半年业务量下滑,下半年已实现快速恢复。 研发持续大比例投入,战略布局发光与分子诊断::2020年公司的研发开支3.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1.32%。公司战略布局发光与分子诊断,化学发光技术平台获得三十余项试剂项目的注册证,通过2020年的市场推广,产品拓展迅速,产品性能也初步获得市场的认可。在一体化分子诊断布局方面,公司与美国iCubate、比利时Biocartis的战略合作顺利推进。万孚倍特的全自动核酸分析系统获证,配套的血流感染试剂盒和呼吸道多重病原体检测试剂盒都已在多中心开展临床实验;万孚卡蒂斯的试剂生产车间已竣工;与百时美施贵宝共同推动MSI(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作为肿瘤的伴随诊断注册正式启动。核酸快检方面,传染病快检仪器已完成产品设计与验证,未来将重点布局呼吸道传染病、胃肠道传染病、STD等领域。精准医疗方面,未来将重点布局肿瘤伴随诊断领域,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强有力的工具。病理业务方面,完成了研产销队伍搭建、产品引进和开发、生产和质量体系搭建、市场测试和试销等工作,未来将成为公司又一个利润增长引擎。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POCT行业龙头企业,产品线丰富,渠道优势突出,长期有较大发展潜力。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收入为35.13亿元、41.01亿元、50.07亿元,同比增长25%、16.7%、22.1%;净利润8.36亿元、10.61亿元、13.93亿元,同比增长31.9%、26.9%、31.2%,维持“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风险,汇率变动风险,新冠疫情变化风险,新产品研发风险
药明康德 医药生物 2021-04-02 116.84 -- -- 163.88 16.64%
160.79 37.62%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报,全年实现营收165.35亿元,同比增长28.46%;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59.62%;经调整Non-IFRS净利润35.65亿元,同比增长48.10%;扣非归母净利润23.85亿元,同比增长24.6%;经营性净现金流39.74亿元,同比增长36.27%。公司全年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6.06亿元和0.52亿元,合计较上年同比增长8.70亿元;剔除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67%。新冠疫情对公司临床和美国区业务影响较大,但国内CDMO和实验室业务恢复情况良好,公司业绩总体符合市场预期。 中国区实验室业务快速恢复,安评和定制服务增速略超预期。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收入61.18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Q4收入24.28亿元,同比增长34.9%。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和创新药的持续高景气,公司小分子药物发现和药物分析服务均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小分子药物发现方面,化学FFS服务收入增长超过35%;其中新建的新冠药物发现平台已服务77家客户;HitS平台赋能全球超过500名客户,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43%。药物安全性评价服务收入同比增速74%;WuxiIND平台签约100个服务项目。里程碑分成方面,2020年助力客户完成33个新药IND申报,获得CTA30个;目前共有193个项目进行中,其中临床前84个,IND31个,临床阶段78个;累计协助客户完成118个IND申报,获得CTA78个,其中I期项目60个,II期9个,III期2个。中国区实验室业务Non-IFRS毛利率下降0.3pct至45.0%,主要受到新冠影响。 CDMO业务厚积薄发,产能释放提供未来业绩支撑。CDMO业务全年收入52.82亿元,同比增长40.8%;其中Q4收入15.72亿元,同比增长52.0%。受益于因疫情海外订单流入和国内CRO高景气的影响,公司CDMO业务业绩略超预期。公司CDMO业务新增分子数超过575个,其中III期阶段45个,商业化阶段28个;合计服务于全球14%的小分子临床研发项目。CDMO板块第一个CMC一体化的商业化项目诺诚健华BTK抑制剂奥布替尼正式获批,对公司有里程碑意义。公司进一步扩大产能,常州新建高活性原料药实验室及车间已投产,活性医药物成分生产能力达到100公斤级。公司位于常州的寡核苷酸公斤级生产车间在2020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寡核苷酸原料药单批合成最大规模上升到1摩尔(mol),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2020年6月,合全常州基地的大型多肽原料药生产车间投产,拥有7条生产线,能够满足合作伙伴从临床前到商业化的需求,目前完成第一个PPQ项目。收购的百时美施贵宝的瑞士库威生产基地有望在2021年Q2完成交易。随着新技术和新产能建设的逐步完成和公司品牌效应的增强,CDMO业务有望再上一个台阶。受益于规模效应和有效的管理,CDMO业务Non-IFRS毛利率增长0.7pct至41.7%。 美国疫情拖累美国区实验室业务。美国区实验室服务收入15.17亿元,同比下降2.96%;其中Q4收入3.63亿元,同比下降14.2%;业绩下降主要因为:1)疫情影响实验室和工厂效率;2)疫情导致客户到访困难;3)MDR生效时间延长一年,影响器械业务;4)部分客户临床失败,影响CTDMO业务。CTDMO业务小幅下滑,但是需求旺盛;公司1月推出腺相关病毒悬浮培养平台,5月推出CAR-T细胞治疗封闭生产平台,有效提升研发和生产能力。2020年服务CTDMO项目36个,其中I期项目24个,II/III期项目12个;预计有2个项目将于2021年向美国FDA递交上市申请,有望在明年带动美国实验室业务复苏。产能扩张方面,公司有望在2021年Q1完成对拥有先进细胞基因制造能力的OXGEN的收购,加快欧洲地区业务扩展。总体来看,随着美国疫苗接种率不断攀升,加上欧洲区业务扩展,2021下半年业绩有望恢复高增速。 临床研究CRO/SMO。服务稳定增长。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业务收入11.69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Q3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10.2%。公司临床业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整体病人招募进度较慢,业绩总体受到一定影响。但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该业务在逐季度恢复。订单方面,临床业务员在手订单保持高增长,其中CDS和SMO订单分别同比增长48%和41%。公司SMO项目在中国保持第一的领先地位,2020年协助17个产品通过审批,累计进行50个项目送检。CDS团队在中国和美国提供130个项目服务,完成6个产品注册试验。 新客户增速喜人,老客户粘性高。公司2020年新增客户超过1300家,活跃客户超过4200家,全球前20大药企收入占比32.8%,大客户保证公司业绩稳定,小客户提供业绩弹性。依托公司扎实的研发实力,十大客户保留率100%,老客户收入占比93.8%,显示出公司客户的高粘性。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84亿元、50.21亿元和67.77亿元,同比增长27.8%、32.7%、35.0%;对应PE分别为93倍、70倍、52倍。基于1)公司在药物发现及临床前CRO领域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和强大的竞争力;2)“工程师红利”使国内CRO企业具备成本领先优势;3)全球的产能转移利好国内CMO/CDMO企业;4)小分子药物CDMO领域的研发实力和规模优势明显,维持公司“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汇率波动风险,投资业务的波动。
华兰生物 医药生物 2021-04-01 40.28 -- -- 46.00 13.27%
45.63 13.2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50.23亿元,同比增长35.76%;归母净利润16.13亿元,同比增长25.6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78亿元,同比增长28.83%;经营性现金流13.25亿元,同比下滑2.75%。 流感疫苗成为公司业绩核心增长点:受益于疫情防控下流感疫苗接种意愿的提升,以及公司产能的释放,公司疫苗业务实现高增长。2020年公司疫苗板块实现营收24.2亿元(+132.07%),根据中检院批签发数据,公司共实现流感疫苗批签发2315.3万剂,占全国流感疫苗批签发量的40.16%,其中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批签发2062.4万剂,占全国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批签发量的61.41%,流感疫苗的生产量和销售量继续保持行业首位。尽管四价流感疫苗竞争者不断增加,但目前市场渗透率仍较低,市场空间广阔。新产品研发方面,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儿童)已完成临床试验并申报药品注册,破伤风疫苗接受了药监局现场核查,新产品研发的不断推进,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疫苗公司分拆上市工作稳步进行,已于2020年11月正式向深交所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并于2020年12月3日获得受理。疫苗公司拆分上市后,在研发管线、产能扩张等方面有望持续提升,为公司业绩持续助力。 血制品受疫情影响承压,预计21年将稳中有升:2020年公司血制品板块实现收入25.91亿元(-1.99%),其中人血白蛋白实现收入9.57亿元(-2.22%),静丙实现收入8.24亿元(-7.49%),其他血制品实现收入8.1亿元(+4.63%)。疫情期间防控措施对于浆站采浆造成影响,因此对血制品生产销售有一定影响。2020年国内总体采浆量预计8300多吨,较2019年下降8%左右,公司通过加大对献浆员的宣传发动,挖掘现有浆站的采浆潜力,2020年公司采浆量为1000余吨,采浆量与2019年基本持平。根据中检院批签发数据,2020年公司白蛋白批签发256.41万瓶(10g计),同比减少13.14%;静丙批签发132.86万瓶(2.5g计),同比减少27%;乙免批签发23.83万瓶(200IU计),同比增长86.25%;狂免批签发125.86万瓶(200IU计),同比减少16%;破免批签发166万瓶(250IU计),同比减少0.2%;PCC批签发60万瓶(200IU计),同比增长40.40%;八因子批签发54万瓶(200IU计),同比减少14.05%。新产品方面公司研发的采用层析分离纯化工艺和纳米膜过滤+低pH孵放双重病毒灭活去除病毒工艺技术研制的三种规格的新一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取得《临床试验通知书》;公司研发的新工艺人纤维蛋白原和层析工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取得《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进一步提高了产品收率和产品质量;重庆公司研发的人凝血因子Ⅷ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已完成临床研究工作并已申报生产。 生物药临床进展顺利:研发的新药重组Exendin-4-Fc融合蛋白注射液(适应症为:II型糖尿病患者,辅助饮食和运动治疗改善血糖控制)取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正按计划开展临床研究。基因公司已有7个单抗品种取得临床试验批件,其中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目前均已进入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德尼单抗、帕尼单抗和伊匹单抗已经进入I期临床研究,正在按计划开始临床试验,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作为血液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具有强大的上游浆源掌控能力、丰富的产品线和高效的生产效率。四价流感疫苗作为重磅品种,将在未来2-3年持续为公司贡献利润。预计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8.98亿元、67.33亿元、79.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68亿元、25.24亿元、32亿元,维持买入-A建议。 风险提示:疫苗公司上市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疫苗产品风险,采浆量低于预期风险
新产业 医药生物 2021-04-01 60.75 -- -- 141.20 21.35%
73.72 21.35%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报,公司全年度实现营收21.95亿元,同比增长30.53%;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21.56%;扣非归母净利润8.57亿元,同比增长19.36%;经营性现金流9.77亿元,同比增长17.42%。公司净利润增速放缓主要因为摊销1.41亿元激励费用,剔除费用影响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9.8%。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设备快速铺设,高端设备占比提升,X3上市目标替代中小设备。铺设量方面,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国内外分别累计铺设全自动化学发光设备8100台和7900台,国内外分别新增设备1363和1868台,海内外装机量均略超预期。铺设结构上,MAGLUMIX8、4000Plus等大型设备占比持续增加,国内中大型设备销售占比达53.26%。其中X8是公司最新旗舰产品,检测速度全球最快(600T/S),单台产出在80-100万左右,检测精度国际一线水平,是流水线的主要配置仪器,目前X8累计铺设量442台,基本符合预期。公司今年实施新销售模式,通过试剂销量和仪器售价挂钩,有望在有高通量检测需求的三级医院中加速铺设,预计2021年铺设量可达600台。高端设备放量可以弥补公司存量小设备比例高并且单机产出低的问题,加强价量齐升的增长逻辑。小型设备方面,公司2021年3月获批上市新型中小型设备X3,测速200T/H,是未来小型机器的主力,2021年装机占比预计可达40%以上。海外方面,因为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在海外的热销,海外设备铺设保持高增速,且中大型设备销售占比达26.23%,未来有望转化成公司常规客户。 全国试剂盒覆盖最完善,特色项目从侧面突围。公司拥有全国最全的152款发光试剂盒产品,基本覆盖免疫检测主流应用范围,对于检测项目齐全的高端医疗机构来说,可以省去安装多台设备带来的空间紧缺问题。在特色项目上,公司拥有Lp-PLA2、超敏肌钙蛋白I、25-OHVD、CA50、CA72-4、Cyfra21-1、SCCA等多个特色项目,在国内外深受大型医疗机构的欢迎。因为特色项目而成功铺设的发光仪器拥有封闭系统的特点,铺设后有望带动其他试剂盒产品的销售。 两条TLA流水线落地,疫情过后开始加速推广。公司去年与赛默飞合作发布的TLA级全自动流水线SATLAS-TCA,采用自主研发的发光设备X8和生化设备BC2200,配套136种发光试剂和59种生化试剂。今年与日立合作推出了TLA级全自动化流水线,采用公司发光设备X8和日立LABOSPECT008AS生化模块,该模块为全球领先水平。今年9月,公司第一条TLA级别流水线落地,配备5台X8,预计年产可达3-400万。估计公司今年可落地5-10条流水线,明年铺设10条以上,每条流水线标配2台以上X8;高通量的流水线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又一支柱 研发管线丰富,保证长期发展。公司持续加强对研发的投入。设备方面,在推出全球最快发光设备X8后,今年公司获批上市X3,目前研发管线中还有小型发光设备X-Mini、中型发光设备X6、1款生化设备和2款核酸提取仪。试剂方面,除了现有的152种发光试剂外,公司持续加强对更多检测项目的完善覆盖,在研发光试剂项目70个(新产品32个,二代产品38个),其中已进入药监局审核阶段项目51个。此外,公司2019年组建的分子诊断研发团队在2020年合计推出3款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并获得CE认证。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9.02、37.88、49.15亿元,增速分别为32.2%、30.6%、29.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2、16.13、21.42亿元,增速分别为17.4%、46.3%、32.8%;EPS为2.67、3.91、5.20元,对应估值分别为43X、30X、22X。基于1)内生成长+进口替代,未来成长空间大;2)设备铺设速度加快,产品结构改善;4)试剂盒设备研发管线丰富;5)全自动流水线开始铺设,将带动X8销售;我们维持公司“增持-A“的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销售不及预期;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带量采购等政策风险。
爱博医疗 2021-04-01 173.84 -- -- 223.80 28.62%
398.86 129.4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39.88%; 归母净利润9656万元,同比增长44.80%;扣非归母净利润8968万元,同比增长41.2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3亿元,同比增长144.3%。业绩总体符合市场预期。 疫情不改强劲业绩动力,双线业务同时发力。2020Q1受到新冠疫情,白内障手术量和配镜人数大幅下降,公司业绩受到严重冲击。在Q2后公司加快业务推广,Q2-Q4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9.9%、72.3%、65.6%,显示出业绩的高弹性。分业务看,人工晶状体业务实现营收2.23亿元,同比增长24.70%;带量采购促进公司加速覆盖终端客户,加快进口替代进程;公司目前已覆盖国内30多个省市的1,000多家医院。此外,在前供应商Contamac被昊海生科收购后,公司加快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的研发和替代,目前是国际上少数具有自主材料开发能力的眼科生产企业,拥有一体化优势。角膜塑形镜业务实现营收4126万元,同比增长479.6%。 公司是全国唯二拥有塑形镜批文的国产企业,普诺瞳产品在2019年推出后持续处于快速放量期,凭借新颖的技术,推广效果良好,全年销售超10万片(含试戴片);公司正式产品销售占比将在未来快速提升,增加客单销售额。下阶段公司将继续依托材料研发能力,进军高端市场。 疫情缓解后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公司2020年毛利率为83.91%,同比下降1.78pct,主要因为1)疫情导致人工晶体单位成本增加;2)角膜塑形镜处于推广初期,主要以低价格的试戴镜销售为主。长期来看,随着公司人工晶体业务恢复和角膜塑形镜的加速推广,毛利率仍有较大上升空间。高毛利水平同时可以减小带量采购导致的降价带来的影响。公司期间费用率保持良好,疫情导致差旅费用降低,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4.86pct;业绩快速放量带来的规模效应导致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1.56pct。通过良好的费用率控制和稳定的高毛利率,公司全年净利率提升1.51pct至35.20%,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研发创新型眼科耗材企业,持续高研发投入。公司2020年研发费用为2999万元,同比增长38.36%,营收占比11.0%,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保证研发管线顺利推进。 公司预装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产品A1UL(A1UL22、A1UL24、A1UL28)在2020年5月获批上市。AQBHL和A1UL分别在泰国和韩国上市。非球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状体产品通过药监局特别审批程序,明年有望开始放量。大景深人工晶状体AE1-UV、AE2-UV、AE1UL、AE2UL、预装式晶状体A1ULP、AQXLP、囊袋张力环CTRL等多个产品取得CE认证,未来有望极快海外销售。公司拥有丰富的研发管线,覆盖人工晶体主流新技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眼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等5款重磅产品有序推进临床试验,未来将支撑公司业绩高增长。 人工晶体市场可保持10%的增速,进口替代空间大。我国白内障人群庞大,预计2020将达到1.32亿人,但手术率低,2018年CSR仅为2662,较发达国家有2-4倍空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政策的推动,白内障手术开始加速普及,2012-2018年复合增长率超20%,将直接带动人工晶体需求。考虑到集采影响,预计未来三年人工晶体市场规模将保持10%左右的增速,到2025年将达34亿元。 目前国内人工晶体市场海外品牌占据80%以上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大;公司产品技术达到一线水平,凭借价格优势,人工晶体产品有望保持平均25%左右的增速,拉动公司业绩成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收分别为4.06、5.56、7.28亿元,同比增长48.7%、37.0%、30.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1.95、2.54亿元,同比增长46.8%、37.8%、30.1%;对应PE分别为131倍、95倍、73倍。公司人工晶状体业务推进顺利且进口替代空间较大;角膜塑形镜业务超预期放量,我们维持"增持-A"的评级。 风险提示:角膜塑形镜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风险;集中采购降价风险。
昭衍新药 计算机行业 2021-03-31 147.44 -- -- 162.32 10.09%
192.57 30.6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0.76亿元,同比增长68.27%;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68.6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78.91%;经营性现金净额4.28亿元,同比增长189.3%。公司业绩保持高增速主要因为并购BIOMERE和业务、订单情况良好。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积极拓宽服务范围,订单情况良好:公司积极参与新冠肺炎药物及疫苗的研发,对包括灭活苗、重组苗、病毒载体苗、mRNA苗等各类新冠疫苗进行安全性评价,同时为加速疫苗研发,建立了模拟病毒评价系统以及 ACE2 模型鼠的构建,实现在P2实验室完成P3级别试验。此外公司和国际眼科药物巨头深度合作建设模型。公司还将非人灵长类生殖毒性评价体系推向商用,为国内非临床CRO中的首家。公司全年订单情况优秀,全年新增非临床客户231个,新签订单超15亿元,同比增长70%。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17 亿元,同比增长 60%,良好的订单情况为公司2021年保持高速发展打好基础。 国内外业务均保持高增速,费用率保持稳定。分业务看,公司临床前研究服务营收10.52亿元,同比增长67.41%;毛利率同比下降1.29pct至51.46%。临床服务营收2098万元,同比增长327.5%,临床业务正在培育期,增速快但体量较小;毛利率同比增长43.34pct至49.79%。海外业务方面,并购的美国BIOMERE在美国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经营,积极开拓美国市场;2020年签订订单1.6亿元,同比增长15%。此外,BIOMERE可利用昭衍加州的产能设施,形成业务联动并缓解产能压力。费用率方面,公司销售、研发、财务奋勇率保持稳定,合计同比下降1.69pct。管理费用率增加4.5pct至19.4%,主要因为BIOMERE并表和股权激励费用。 产能逐渐释放,2021规划新产能扩张。苏州昭衍完成的10800平方动物房新产能在上半年投入使用,新增的3500平实验室通过合理布局,效率提升明显。上半年苏州昭衍提交了GLP 定期检查申请,并于8月通过检查,药物依赖性实验的 GLP 增项通过,进一步拓宽规范服务的范围。苏州昭衍正在建设的药物临床前研究基地项目将在2021年Q1投入使用。苏州昭衍2021年几乎继续装修动物房7400平米、实验室1500平米,动物饲养及配套设施9000平米。此外,2021年公司将启动对广州昭衍和重庆昭衍新药评价中心的建设工作,确保公司有充足产能消化快速增加的订单。 新一轮股权激励公布,体现公司信心。8月31日公司完成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登记工作,拟授予权益合计209万股,占总股份的0.92%;激励对象为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骨干等355人;行权价格为94.77元/股。该股权激励计划解禁要求2020年至2022年净利润对比上年同比增长25%以上。此外,个人绩效考核需要达到良好及以上评分。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可以大大提升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公司凝聚力,也体现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第四家“A+H” CRO企业,深化国际化战略。2021年2月26日,公司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继药明康德、康龙、泰格后第四家“A+H”双平台CRO公司。H股上市有望为公司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方式,并加强公司海外知名度,有利于公司海外业务的拓展。公司在海外已有布局,去年5月投资控股了美国CRO公司BIOMERE,意在开拓美国市场。公司成功登陆H股后,有望和美国子公司达成合作,形成协同作用。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15.02亿元、19.92亿元和25.6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9.6%、32.6%和28.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9亿元、5.25亿元和6.9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5%、34.9%和31.9%;对应EPS分别为1.44元、1.95元和2.57元;对应PE分别为102倍、76倍和57倍。我们看好公司在安评业务的快速成长能力和龙头规模效益,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扩展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景气度下降。
心脉医疗 2021-03-31 270.36 -- -- 364.00 34.32%
456.01 68.6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40.91%;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51.4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57.37%;经营性现金流2.17亿元,同比增长51.84%;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9元(含税)。 主动脉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外周介入产品有望逐步贡献增量:分产品看,公司主动脉支架实现收入3.92亿,同比增长42.08%;术中支架实现收入5594.59万元,同比增长16.13%;外周及其他产品实现收入1634.41万元,同比增长275.88%。其中主动脉支架销售量18592条(+23.77%),术中支架销量9550条(+12%);外周产品销量4392个(+88.98%),高端产品放量带动全年业绩增速提升。公司2017年下半年度上市的Castor胸主动脉支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Minos腹主动脉支架,以及今年4月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等新产品亦在稳步推进招标入院进程,逐步贡献收入增量。 毛利率保持稳定,费用率下降明显:2020年公司毛利率79.1%,保持稳定水平。其中主动脉支架毛利率80.56%,同比减少0.52个百分点;术中支架毛利率79.31%,同比增加0.63个百分点;外周产品毛利率62.46%,同比大增32.95个百分点。费用率方面,受疫情影响,公司更多采用线上方式进行学术推广,营销推广费用和差旅费用支出减少,2020销售费用率为12.66%,同比下降3.9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9.74%,同比增加0.0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63%,同比增加1.11个百分点。 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海外产品布局不断完善:公司继续着力于对二、三、四线城市及部分人口大县的营销渠道布局,加大市场下沉力度,加深公司产品的市场覆盖深度及广度,在疫情期间举办多项线上专题学术和市场推广活动。Castor胸主动脉支架已覆盖累计超过550家终端医院,Minos腹主动脉支架已在超过150家医院完成了临床植入;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招标入院工作在积极按序推进过程中,目前已完成包括上海市、广东省、陕西省、吉林省等在内的17个省级平台的招标挂网工作,并已经实现在130余家终端医院的临床植入。其他省级招标挂网工作也在积极推进过程中。海外业务方面,公司主动脉产品已经在海外13个国家实现销售,公司产品Minos已经实现在波兰、希腊、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9个欧洲主流国家的临床植入,Castor也已经完成在波兰等国的植入,并在阿根廷、巴西完成产品注册工作,Hercules直管型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亦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主流国家实现了临床植入。 研发产品稳步推进,成为中长期发展动力:研发方面,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合计8331.89万元,占营收比重17.72%,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7.29%。其中Hercules直管型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产品于3月获得CE认证证书,ReewarmPTX药物球囊扩张导管于4月获批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于12月获得CE认证证书。公司在研产品中,Fontus分支型术中支架系统已递交注册申请,目前处于审批阶段;Talos直管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已完成注册申请资料的提交;静脉支架系统目前已处于临床实验阶段;腔静脉滤器及静脉取栓系统处于设计验证及型式送检阶段,同时公司也在逐步推进其他新技术与研发项目的储备。各个研发产品稳步推进,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公司预测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1亿元、3.87亿元和5.1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1%、37.5%和33.2%,维持公司“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带来产品降价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海尔生物 2021-03-31 90.83 -- -- 103.62 13.64%
108.70 19.67%
详细
优势产品快速增长,四季度业绩增长提速: 分季度看, 2020年 Q1、 Q2、 Q3、 Q4分别实现营收 2.67亿元、 3.28亿元、 3.87亿元、 4.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2.74%、 36.59%、 34.65%、 47.97%;归母净利润 0.69亿元、 0.86亿元、 1.18亿元、 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41.42%, 56.59%。 135.18%。 122.74%。业绩增长提速明 显。分应用场景看, 样本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7.18亿元(+34.48%), 疫苗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收入 2.48亿元(+81.04%), 药品及试剂安全产品及解 决方案实现收入 3.43亿元(+19.53%),血液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6236.11万元(+50.78%)。公司传统优势低温存储业务稳定增长,疫苗存储业务竞争优势 显著,药品试剂安全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下半年复苏明显, 血液安全克服疫情影响, 并于 2020年 11月完成对重庆三大伟业 90%股权的收购, 实现血液安全领域的应 用场景从医院、血站向采浆站延伸,并有效拓展了公司解决方案中的耗材类业务。 物联网产品加速放量, 转型成果进一步凸显: 公司 2020年物联网业务实现收入 2.8亿元,同比增长 90.61%,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 20.01%,用户广度和深度持续扩 大,物联网升级效果进一步显现。 其中智慧疫苗接种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1.14亿元 (+145.60%) , 触点遍及全国 28个省, 2020年共建成智慧疫苗接种站 3000余 个; 物联网血液安全及信息共享管理方案实现收入 4939.85万元(+120.56%) , 实现了青岛中心血站和 16家医院的互联互通, 并将逐步推广至全国 1300多家三 甲医院; 物联网生物样本库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1.04亿元(+57.25%),生物 安全柜、二氧化碳培养箱、低温转运箱等多类产品均实现高速增长, 生物样本库升 级创新, 迭代出“云眼”生物安全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 已在中国疾控中心、济南 市疾控中心、复旦大学等机构进行应用; 试剂耗材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收入 1334.89万元(+7.67%) ,已应用于上海瑞金医院、青海大学等实验室。 海外市场保持高速增长,经销和项目双轮驱动海外市场发展: 海外市场实现收入 3.83亿元,同比增长 66.10%,占比提升至 27.28%; 其中海外经销业务实现收入 2.6亿元(+72.4%) , 新增海外经销商 118家,海外经销网络已超 400家,覆盖 全球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接连攻克海外高端客户, 海外市场网络布局持续快速深 化。 项目业务实现收入 1.22亿元(+54.09%) ,克服疫情影响,交付多个大型项 目,与国际组织签订了超低温产品的长期采购合同,海外项目业务可持续增长势头 良好。 多因素提振净利率, 有望保持较高水平: 受到公司会计准则调整调整影响, 2020年毛利率同比下滑 3.06个百分点至 50.49%。从费用端来看,收到疫情影响,外部 销售活动部分暂停或转到线上,带来销售费用率下降 2.03个百分点至 11.95%;管 理费用下降4.73个百分点至15.82%,主要由于无上市相关的咨询费及中介费所致; 财务费用率从-2.63%略升到-1.02%。综合来看,公司净利率提升 9.29个百分点至27.4。预计随着规模效应及公司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净利率有望保持较高水平。 股权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公司制定了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拟向 171名员工授予 20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股本总额的约 0.63%, 授予价格为 42.76元/股。 该限制性股票考核以 2020年营业收入作为基数,触发值要求公司 2021年 -2023年收入增长不低于 20%、 44%、 73%; 100%目标值要求增长不低于 30%、 69%、 120%。 预计本次股权激励摊销总费用为 8612万元, 2021年-2024年分别 摊销 4114.62万元、 3301.27万元、 1004.73万元、 191.38万元。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7.54、 6.89、 8.29亿元, 增速分别为 97.8%、 -8.6%、 20.4%,维持“买入-A”的投资评级。
泰格医药 医药生物 2021-03-31 140.63 -- -- 159.00 12.87%
199.89 42.1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收31.92亿元,同比增长13.88%;归母净利润17.50亿元,同比增长107.9%;扣非归母净利润7.82亿元,同比增长26.8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99亿元,同比增长89.30%。净利润增长快主要因为公司处置非流动金融资产获得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1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76亿元;剔除该影响,公司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1.88%。公司业绩总体略超市场预期。 疫情不改高景气,2021年有望高弹性增长。分业务看,公司围绕两大类业务完成了对CRO产业链的逐渐覆盖:1)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实现收入15.19亿元,同比增长12.81%;公司上半年合并雅信诚和谋思,带来一定业绩增长。药物临床研究业务合计覆盖138个国内网点和1200余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超过230个创新药项目同步实施和运行;海外开展20余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MRCT),海外项目90余个。药物注册业务客户增加34%,项目数增加30%,其中IND、NDA、FDAIND、CTA项目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60%、33%、300%、125%。公司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毛利率达50.1%,同比增长6.3pct;毛利率增加因为多个项目今年计入收入且交易价格上调,加上药物注册业务等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小所致。2)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16.57亿元,同比增长14.56%。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业务客户数同比增长20%,项目数同比增长30%。公司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毛利率44.6%,同比降低4.1pct;毛利率下降主要因为受疫情影响,现场管理和临床病人招募难度增加所致。此外,公司在2020年全程参与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全球多中心临床III期研发工作,加强公司全球影响力。总体来看,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海内外可用于临床研究的病人和资源获取难度明显增加,且病人脱落情况增加,导致部分项目推迟。公司有40%收入来自海外,海外疫情蔓延和人民币升值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影响。随着国内外疫情的逐渐平复,和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显著提升,公司2021年收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毛利率稳步增厚,费用率长期稳定:盈利能力方面,虽然受到疫情一定的影响,但受益于订单量的快速增加,公司高附加值订单数量提升,部分订单上调交易价格;公司全年毛利率达47.43%,同比增长0.95pct。费用率方面,公司销售、管理费用率保持稳定水平,合计同比下降0.1pct。受到于人民币升值影响,公司H股募集资金汇兑损失为1.4亿元,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2.42pct至2.76%;汇兑损失为一次性费用,对公司长期财务费用不产生重大影响;募集资金到位后将有效增加公司流动资金。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团队建设,研发团队人数同比增加39.3%,研发费用率上涨0.48pct至4.91%。 H股上市成功,助力公司全球化扩张。公司于2020年8月7日登陆港股,是继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之后第三家“A+H”双地上市的CRO公司。国际化是CRO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而在港股上市可以为CRO企业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融资平台,可以提升公司国际知名度。公司在港股上市后,为公司全球化经营和对外收购提供有力支撑,“A+H”双平台将为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CRO高景气黄金赛道,公司加速进入全球CRO第一梯队。我国医药行业受到政策推动、老龄化、高关注度等利好影响,发展迅速。同时在全球医药行业精细化分工的大背景下,由于近年来新药研发成本升高,研发成本上升等问题,医药研发外包市场成为国内外药企最优选择,行业维持极高景气度。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2013-2017年我国CRO行业规模符合增长率为24.4%,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7.7%,CRO行业渗透率到2022年有望达到40%以上,行业空间极大。公司未来五年将在加强国内市场经营的同时围绕着全球化和创新发展为中心,为全球研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加强在全球医药研发链中的地位。目前公司已参与过数百个国际性多中心临床实验项目,拥有较强的国际临床经验优势。同时公司在美国、东欧、亚太等地区加快构建CRO服务网络,加强国际市场的拓展能力。5月22日,公司韩国子公司DreamCIS在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DreamCIS的上市是公司在亚太布局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公司海外品牌力的建立,公司在国际业务有望在全球脱颖而出。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40.67亿元、51.14亿元和63.4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4%、25.8%和24.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97亿元、22.52亿元和26.2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7%、25.3%和16.3%;对应EPS分别为2.06元、2.58元和3.00元;对应PE分别为70倍、56倍和48倍。我们看好公司在安评业务的快速成长能力和龙头规模效益,维持“买入-B”评级。我们看好CRO行业高景气度和公司临床业务的成长能力,2021年收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维持"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导致订单扩展不及预期;海外订单回流;市场竞争者增加;政策导向变化。
康龙化成 医药生物 2021-03-31 141.48 -- -- 166.00 17.33%
219.95 55.46%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 2020年年报,公司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 51.34亿元,同比增长36.64%;归母净利润 11.72亿元,同比增长 114.25%;扣非净利润 8.01亿元,同比增长 58.51%;经营性现金流 16.49亿元,同比增长 75.65%。非经常损益主要因为参股公司Zentalis公允价值变动和汇兑损失所致。公司业绩总体符合市场预期。 实验室服务业务加速成长,产能扩建加速释放。在全球新药研发高景气和国内研发渗透率持续增加的大背景下,叠加 2020年海外疫情影响,公司通过对全球资源的调配和领先的实验室服务能力,承接了大量海外流入订单。同时依托于研发技术增强和各板块间业务联动加强的优势,公司实验室业务实现收入 32.63亿元,同比增长 37.12%;得益于规模效应,毛利率提升 2.48pct 至 42.74%。团队建设方面,截止 2020年 12月底,公司实验室服务科研人员达 5685,同比增长 32.2%;其中生命科学服务板块 1600多人,服务能力初具规模,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能扩张方面,公司 2020年完成北京地区 22,500平方米实验室服务设施的扩张并投入使用。杭州湾生命科技产业园二期的第一部分 120,000平方米实验室基本建成,预计于 2021年 Q1开始陆续投入使用。第二部分 42,000平方米的建设预计在 2021年年内完成。 CMC 服务稳健增长,2021年产能大量增加。国内 CMC 产能在 Q1受到一定影响,Q2随着国内疫情缓解,该业务开始高弹性恢复。受益于大量优质药物发现项目进入开发期和产能的扩张,公司 2020年 CMC 服务实现营收 12.22亿元,同比增长35.54%;毛利率提升 4.96pct 至 32.73%。公司不断提升 CMC 服务能力,加强中英团队合作,2020年进行化学工艺开发及生产服务的药物分子达 739个,其中临床前项目 487个,临床 I-II 期 202个,临床 III 期 47个,商业化阶段 3个。药物制剂开发团队完成 GMP 项目 26个。为解决受到疫情影响而无法现场审计的问题,公司及时推出远程线上审计等灵活服务,并通过了全球前 20药企的 55次 QA 审计。 团队建设方面,公司 CMC 服务员工 1,934人,同比增长 25.3%,积极扩充团队,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产能扩张方面,天津工厂三期的 40,000平米工程建设工作在 2020年底基本完成,预计于 2021年 Q1投入,将大大增加公司在 CMC(小分子 CDMO)的工艺开发能力。此外,绍兴工厂 81,000平方米项目完成后,将增加化学反应釜容量 600立方米,其中 200立方米预计在 2021年下半年交付使用,余下 400立方米将于 2022年完成。 临床服务业务受疫情影响,2021年有望恢复高增速和盈利能力。二季度海外临床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美国临床 I 期中心,但公司凭借独特的“放射性同位素化合物合成-临床-分析”一体化服务平台,公司海外临床服务业绩总体好于预期。 国内临床业务在 Q1受到影响,Q2开始逐步恢复。2020年公司临床业务实现营收6.29亿元,同比增长 37.94%,毛利率下降至 18.78%。随着 2021年海外疫情开始平复,临床服务业务有望恢复疫情前的高增速和利润水平。 CRO 行业维持高景气,公司三大业务享受红利。受到政策推动、老龄化、市场高关注度等影响,我国医药市场维持高速发展,尤其是创新药行业。同时由于近年来新药研发成本升高,研发成本上升等问题,医药研发外包市场成为最优选择,行业维持极高景气度。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2013-2017年我国 CRO 行业规模符合增长率为 24.4%,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可达 27.7%, CRO 行业渗透率到 2022年有望达到 40%以上,行业空间极大。公司为国内 CRO 行业龙头之一,从实验室化学出发,逐渐深入覆盖 CRO 服务,提供从小分子药物研发、CMC 到药物安评、临床研究的全程一体化服务。实验室化学为公司业务的基石,让公司在化合物设计和合成、靶点选择、成药性研究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培养了强大实力的核心团队。同时为公司下游产业延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公司客户基础、科研技术的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公司实验室服务业务将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增速将维持在30%左右。作为公司在 CRO 产业链上的延伸,CMC 业务和临床研究业务为近年公司主要培养的对象。目前公司 CMC 服务已可满足临床三期药物的工艺研发及生产需求。随着药品上市持有人制度的推广和新药研发市场持续增加的景气度,同时借助公司化学实验室带来的协同效应,公司 CMC 业务有望保持接近 35%的增速。临床研究业务稍处于偏早期阶段,且受到疫情影响较大,随着疫苗接种范围扩大,业绩增速有望恢复到 30%左右。公司三大业务将为公司在国内 CRO 黄金赛道上持续发展提供稳定动力。 持续优质投资,扩大全产业链版图。在做好三大业务发展的同时,公司加速对产业链上新业务的延伸。2020年 11月公司收购 Absorption Systems LLC 及其全资子公司,其擅长在转运体、人体药代动力学预测和转化药剂学领域的研发服务,并在细胞和基因疗法评估能力和眼科、医疗器械方面实验室服务方面拥有一流实力。通过结合 Absorption Systems 在 DMPK/ADME 方面的优势积累,完善公司的全球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公司 DMPK 一体化服务平台的领先地位。2021年 2月与艾伯维公司签订协议收购其子公司 Allergan Biologics Limited,完善细胞和基因产品的CDMO 服务能力。通过对优质资产的收购,公司开始对细胞和基因疗法等大分子业务的建设,有望与公司现有业务形成联动。 投资建议:我们公司预测 2021年至 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67.4亿元、87.3亿元和 112.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31.2%、29.7%和 28.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33亿元、18.29亿元和 24.3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22.2%、27.6%和 32.9%;对应 EPS分别为 1.80元、2.30元和 3.06元;对应 PE 分别为 78倍、61倍和 46倍。公司受益于全球性 CRO 转移和国内新药高景气,我们看好公司实验室化学和 CMC 业务的高成长能力,维持“增持-A”评级。
药石科技 医药生物 2021-03-29 107.64 -- -- 199.00 42.14%
168.50 56.54%
详细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年报,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0.22亿元,同比增长54.36%;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21.13%;扣非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26.77%;经营性现金流2.72亿元,同比增长113.71%。公司业绩略不及市场预期。 CDMO业务超预期增长,费用率稳定。从细分产品看,公斤级以上产品维持高增速,收入同比增长67.33%,主要因为晖石2019年通过美国FDA认证后,2020年CDMO业务增加明显,收入增长超过56%,完成476个项目。公斤级以下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7.23%,维持稳定增长。技术服务收入2366万元,同比增长48.13%。从费用端看,公司管理费用增加0.6pct,主要因为公司2020年计提股权激励费用4859万元。加回后实现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53.09%。;财务费用增加2.1pct,主要因为美元汇兑损失;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稳定。 。产业链延伸可期,公司项目逐渐商业化。公司依托绝对领先的分子砌块技术研发能力,将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前端向药物发现延伸:公司通过建设FBDD、DEL-T等特色技术平台,获得全新化学结构的小分子苗头化合物,并加强合作模式。后端向CDMO延伸:公司大客户中,LOXO和Agios的项目已进入商业化阶段。此外,公司2020年承接项目中有430个临床II期项目和35个临床III期至商业化项目。 未来几年,预计公司将有更多项目进入临床II、III期和商业化阶段,充分享受CDMO高增长红利,维持公司未来收入高增速。 控股浙江晖石,加速破打破CDMO产能瓶颈。公司发布公告,拟以现金方式分别向美诺华和博腾股份收购浙江晖石13.5%和3%的股份,交易金额为1.65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晖石53.93%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拥有晖石控股权后,预计将大大增加药石订单生产量,打破目前CDMO的产能瓶颈。公司将通过晖石和山东药石,完成对关键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中试和规模生产的拓展,实现从药物发现到规模生产的CDMO一站式服务平台。 定增完成,逐渐实现全产业链延伸,打好未来发展基石。公司2020年12月完成定增,募集资金9.35亿元,主要用于:1)南京研发中心升级;公司根据独具特色的分子砌块研发优势,并结合安纳康,完善碎片分子片段的药物发现(FBDD)技术、DNA编码化合物库(DEL)技术、超大容量特色虚拟化合物库筛选技术等多个关键性前沿技术平台,实现向创新药研发服务领域的延伸,促进分子砌块的销售和研发。2)符合GMP标准的制剂生产基地建设;帮助公司完善从砌块,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的产业,根据砌块技术研发优势,加强从早期到规模化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积极打造一站式CDMO平台,享受CDMO行业高景气红利。3)补充流动资金。 。牢握砌块领先位置,持续加强研发能力。创新的分子砌块在小分子药物发现和早期研发阶段有突出作用。公司2020年合计设计1.1万个分子砌块,及包含8000个多样化的碎片分子片段库;其中有2500余个特色分子砌块,完成100多项目的方法创新。公司及子公司共申请中国专利47项,PCT专利申请4项,并获得35项专利授权。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3、4.05和5.57亿元,同比增长53.8%、42.9%和37.5%,每股收益分别为1.84、2.63和3.62元,对应2021至2023年PE分别为70.4X、49.3X和35.8X。基于(1)分子砌块下游需求强烈、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募资向药物研发扩张(3)CDMO产能扩张良好(4)分子砌块行业标的的稀缺性,龙头优势明显;维持公司“增持-A”评级。 风险提示:美元汇率波动风险;CDMO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核心人员流失风险。
长春高新 医药生物 2021-03-15 429.28 -- -- 471.95 9.76%
522.17 21.64%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年报,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5.77亿元,同比增长16.31%;归母净利润30.47亿元,同比增长71.6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9.52亿元,同比增长66.2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11亿元,同比下降42.57%;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含税)。 业绩符合预期,21年预计新患入组和纯销端均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分季度看,公司Q4实现营收21.8亿元,同比提升12.95%;归母净利润7.87亿元,同比提升46.25%。分业务看,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58.03亿元,同比增长20.34%;实现净利润27.60亿元,同比增长39.66%。其中Q4金赛实现收入15.54%,实现净利润7.71亿元。去年疫情影响公司生长激素新患入组和纯销收入增速,但随着疫情逐渐缓解,叠加公司加大对于下沉市场的销售推广策略,2021生长激素新患入组有望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纯销收入增速也有望快速恢复保持强劲。此外公司产品梯队中的长效亮丙瑞林及长效重组人促卵泡素等均有较好的竞争格局,未来也将成为业绩新的贡献点。 水痘疫苗高速增长,鼻喷流感疫苗今年有望贡献业绩弹性:子公司百克生物实现收入14.33亿元,同比增长43.30%;实现净利润4.09亿元,同比增长133.88%。公司2020年水痘疫苗批签发883万支,占全国痘苗三分之一以上,未来领先地位仍突出。公司鼻喷流感疫苗去年8月上市后,2020年批签发157万支,21年预计将为公司带来显著业绩弹性。此外公司疫苗在研品种不断丰富,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冻干剂型产品Ⅲ期临床试验已基本完成,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产品Ⅲ期临床试验已进入尾声,吸附无细胞百白破(三组分)进入临床。2月公司公告百克生物在科创板上市申请通过,有望带来业务发展和估值的双提升。 华康和房地产业务受疫情影响表现不佳,21年有望保持稳健:子公司华康药业实现收入5.83亿元,同比增长0.45%;实现净利润0.42亿元,同比降低1.48%。受疫情影响,华康20年收入端微增,利润端有小幅下滑,预计21年将保持稳健态势。子公司高新地产实现收入7.25亿元,同比下降23.00%;实现净利润1.37亿元,同比降低41.62%。君园项目一期顺利交付入住、按计划完成二期、三期项目相关建设工作,旧改项目海容广场写字楼工程如期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5.24亿元、146.41亿元、180.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85亿元、49.94亿元、61.89亿元,维持增持-A建议。 风险提示:生长激素放量不及预期,鼻喷疫苗销售不及预期,新患入组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