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朱洁羽

东吴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600520090004...>>

20日
短线
7.69%
(--)
60日
中线
7.69%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国联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2-19 12.99 -- -- 12.38 -4.70%
12.38 -4.70%
详细
事件:2023年年12月月15日,证监会核准国联集团成为民生证券主要股东,券国联集团依法受让民生证券34.71亿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30.30%)。双在方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股权的变更手续。 国联证券整合民生证券进入实质阶段::2023年03月15日,国联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国联集团成功竞得民生证券30.3%股权,成交价91.05亿元。04月10日,民生证券变更主要股东或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材料被证监会接收。09月15日,民生证券上述申请获得了证监会受理。至12月15日证监会核准申请,本次股权变更最终尘埃落定。 在本次核准批复中,证监会表示,民生证券应当会同国联证券、国联集团按照报送证监会的初步整合方案确定的方向、时间表,稳妥有序推进公司与国联证券的整合工作。 国联证券弯道超车可期,投行业务预计快速增长::1))国联证券体量预计快速扩张。民生证券与国联证券同属中型券商,2023H1营收分别为23.21/18.07亿元,分列行业第29/38位;2023H1净利润分别为6.63/6.01亿元,分列行业第32/34位。参考2023H1情况,二者合并营收/净利润分别为41.28/12.64亿元,可排名当期行业第20/22位。2))国联证券投行业务竞争力预计大幅提升。民生证券投行业务属行业第一梯队,2023H1投行业务收入10.72亿元,排名行业第7位,远超国联证券(2023H1投行业务收入2.81亿元,排名行业第24位)。待整合完成后,国联证券投行业务规模将实现快速提升。参考2023H1情况,二者合并投行业务收入13.53亿元,可排名当期行业第7位。 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券业并购潮预计加速推进:为实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所提及的“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目标,证监会11月表态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自证监会定调后,券商收购合并案例加速涌现。12月08日,浙商证券公告称拟合计受让国都证券19.16%的股权,系证监会表态后的首单券业并购案。当前阶段证券行业并购政策环境良好,行业整合趋势预计仍将延续。 盈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本次证监会核准民生证券主要股东变更标志着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整合进入实质阶段。待整合正式落地,国联证券将实现整体体量及投行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充。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国联证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51/12.21/15.15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23.89%/28.45%/24.07%,对应EPS分别为0.27/0.35/0.43元,当前市值对应PB分别为1.78/1.71/1.6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并购整合效果弱于预期;2)市场交投情绪波动。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2-13 23.12 -- -- 24.58 6.31%
27.40 18.5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董事会决议,同意选举傅帆先生为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同意聘任赵永刚先生为公司总裁,并审议通过了第十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等议案。 孔庆伟董事长到龄退休,傅帆总和赵永刚总作为执行董事候选人,将组成新一代管理核心开启公司新征程。傅帆总担任中国太保集团总裁的四年时间里,对于保险主业、资产管理、大区域战略、ESG战略等工作逐步实现全面管理。傅总于1964年10月出生,现任集团执行董事、总裁,太保资产董事。傅总曾任上投实业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上海国际信托总经理、副董事长,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等。赵永刚总于1972年出生,23岁便加入了太保寿险重庆分公司沙坪坝支公司工作,此后先后在太保寿险和太保集团任职。主要任职经历包括:2011年7月至2018年2月历任太保寿险战略转型办公室主任、总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等职务;2016年8月至2021年5月历任太保集团工会主席、党委组织部部长、党委委员、副总裁等职务;2021年5月起调任海通证券党委副书记。新一届董事会延续了专业化和多元化特点,新增非执行董事候选人李争浩先生(代表股东方申能集团)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候选人金弘毅先生。董事会结构多元,年龄段覆盖50后至80后,男女比例均衡,各董事代表多方股东,既有来自外籍股东的海外经验,也有国内知名学者教授的本土视角。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太保2023-2025年高质量发展规划》,继续践行高质量发展战略。2017年以来在孔庆伟董事长的带领下,公司持续推进转型与战略升级。 未来三年,公司将继续以成为“客户体验最佳、业务质量最优、风控能力最强”的“行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者”为目标愿景,专注保险主业,聚焦“大健康、大区域、大数据”三大重点领域,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和治理现代,着力增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动能,发挥“头雁”作用,切实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和民生保障的质效,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4.4%,但营运利润总体保持平稳,公司强调分红方面,将继续秉持给予股东长期、稳定回报的理念。公司参考营运利润,综合考虑盈利情况、战略布局、业务发展需要、偿付能力水平等因素,适当确定现金分红水平。2Q23以来公司在高基数下NBV增速逆势提高,公司将“长航”转型向纵深推进,强调季度间均衡,受监管叫停“开门红”大幅提前预售影响较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董事会平稳交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初心不变。两位熟悉保险行业和太保经营、太保文化的干将联手,将有助于公司战略稳定持续。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0.6、340.32和379.53亿元,同比增速为18%、17%和12%,NBV同比增速分别为17%、11%和1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芯”基本法实施成效不持续;2)长端利率及权益市场下行
湘财股份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2-08 7.81 -- -- 7.95 1.79%
8.25 5.63%
详细
湘财证券简介:紧握金融科技抓手,积极寻求转型突围。 湘财证券为湖南省老牌券商, 2020 年 6 月成功装入哈高科,后者于 2020 年 9 月更名为湘财股份。目前湘财证券为湘财股份的重要利润来源。 1)股权结构及管理团队: 决策机制灵活,新帅上任打开创新新机制: 在股权结构方面, 当前新湖系及国资股东国家电网合计持有湘财股份 70.70%股权, 决策机制相对灵活, 湘财证券为湘财股份全资子公司。在管理团队方面,湘财证券新总裁周乐峰对于券商互联网运营模式具备丰富经验, 此次换帅足见湘财证券以科技赋能金融的决心。 2) 发展历程:风雨三十载,老牌券商焕发新生机: 湘财证券自 1992 年成立以来行而不辍, 于 2020 年借由哈高科的重大资产重组登陆 A 股市场,同年哈高科更名为“湘财股份”,全资控股湘财证券。 3)财务分析: 2022 年业绩承压, 2023 年触底反弹: 2022 年受市场拖累,湘财证券自营业务表现不佳,致其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47%/-94%至10.76/0.39 亿元。 2023H1,受益于一季度结构性行情, 湘财证券自营业务大幅改善, 带动当期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53%/+386%至 7.99/1.75 亿元。 湘财证券发展亮点:金融科技+精品投顾,财富管理转型出奇制胜。 1)深耕金融科技多年,互联网基因由来已久: 2014-2017 年, 湘财证券先后与大智慧、益盟股份、万得合作成立互联网证券营业部,为其转型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20-2022 年,湘财股份先后收购大智慧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与益盟股份实现 10 年战略合作,全方位增强金融科技实力。 2)金融科技赋能投顾发展,牵手益盟拓展增长空间: 益盟股份在金融科技领域深耕 20 余年,与湘财证券共同推出湘财智盈产品,两方战略合作有望实现双赢。 3)经纪业务成发展核心, 投资咨询业务稳中有进: 2023H1 受交投情绪影响, 湘财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14.15%至 2.37 亿元,仍待提振。 考虑到湘财证券营业部布局合理,经营能力可圈可点,财富管理业务整体呈上升趋势,预计经纪业务有望横制颓波。投资咨询业务方面, 湘财证券充分发挥投顾方面优势,业务收入稳中有进, 2022 年同比+12%至 0.40 亿元。 2023H1 湘财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收入同比-10%至 0.18 亿元,预计系散户交投意愿仍较低迷。 湘财证券其他业务:紧跟行业趋势,坚持稳健经营。 1)自营业务: 资产配置多元化, 23H1 显著回暖: 2022 年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 湘财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110%至-0.67 亿元。 2023H1,受益于一季度行情回暖,湘财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大幅扭正至 1.94 亿元。 2)信用业务: 整体发展稳健,严控股票质押信用风险: 湘财证券信用业务发展稳健,整体担保比例维持在较高水平。 2022 年, 湘财证券信用业务收入同比-16%至 5.01 亿元,两融规模有所收缩,股票质押规模持续压降。 3)投行及资管业务:固收表现相对突出,资管规模持续压降: 湘财证券秉持“精品+深耕”战略,步履不怠发展投行业务, 23H1 投行业务收入逆势高增(同比+93%至 0.66 亿元)。另外, 其固收业务成绩斐然,其优质项目结构比肩头部券商。资管业务方面,湘财证券主动管理转型初见成效, 未来有望带动资管业务收入企稳回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湘财股份 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3.02/3.53 亿元, 2023 年实现扭亏为盈。 2024/2025 年归母净利润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 62%/17%。预计 2023-2025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07/0.11/0.12亿元,对应 PE 为 123/76/65 倍,对应 PB 为 1.90/1.87/1.85 倍。 我们看好湘财证券通过与益盟的战略合作兑现在金融科技方向的发展潜力, 给予湘财股份 2023 年 2.38 倍 PB 估值,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重大诉讼事项风险; 2)与益盟股份战略合作推进不及预期;3)权益市场大幅震荡。
广发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1-01 14.73 -- -- 15.20 3.19%
15.20 3.1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三季度报, 2023Q1~3实现营业收入 180亿元,同比+3%;归母净利润 58亿元,同比+11%; 归母净资产 1,344亿元, 较年初+12%。 投资要点 受益于指数上行, 重资本业务相对稳健: 1)市场逐步回暖,自营业务表现向好发展。 截至 2023三季度末,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沪深 300涨跌幅分别为+0.69%/-15%/-5%(2022年同期分别为-17%/-31%/-23%),公司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均增加,2023前三季度投资交易收入由去年同期-0.5亿增长至 28亿(营收占比 16%)。 2) 资本中介业务收入下滑。 截至 2023年 9月末,市场两融余额同比+3%至 1.6万亿元; 公司融出资金同比+3%至 855亿元, 公司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20%至 25亿元(营收占比 14%) 主要系公司 23Q3单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30%至 7.5亿元。 泛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下滑: 1) 市场交易量萎缩, 影响经纪业务收入下滑。 2023年前三季度市场 A 股日均股基交易额同比-6.5%至 8919亿元,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10%至 45亿元(营收占比 25%)。 2) 受市场赎回情绪影响, 资管业务表现不佳。 2023Q1~3基金市场整体赎回情绪较强,新发基金份额同比-60%至 434亿份,公司资管及基金管理业务收入同比-10%至 60亿元(营收占比 33%),我们预计资管业务收入下滑,主要系公司资管业务规模下降、业绩报酬降低。 3)投行业务短期承压。 据 Wind, 2023Q1~3市场 IPO/再融资/债承规模分别同比-34%/-1%/+31%至 3,324/5,978/85,831亿元。 公司的 IPO/再融资/债承规模同比-4%/+9%/+65%至 20/134/1,861亿元,市占率分别为 0.6%/2.1%/1.9%。 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同比-10%至 4亿元(营收占比 2%)。 公司软件开发交付能力提高: 广发证券的 DevOps 相关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23/7/8,广发证券“财富管理平台项目”和“场外衍生品投资管理平台交易系统” 顺利通过信通院《研发运营一体化( 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持续交付 3级评估,代表广发证券的 DevOps 相关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通过采用 DevOps 的最佳实践和工具, 公司能够实现更高效的软件开发和交付流程。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整体业绩复苏, 资本市场改革持续优化, 政策利好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 广发证券有望抓住机遇突破发展,但当前经济环境仍在恢复,交投不活跃可能影响公司资管及证券业务, 因此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85/100/11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3-2025年 PB 为 0.94/0.90/0.8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监管趋严抑制行业创新、行业竞争加剧、经营管理风险。
中信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1-01 21.58 -- -- 23.04 6.77%
23.04 6.77%
详细
自营业务表现亮眼, 投行业务短期波动: 1) 市场逐步回暖,自营业务表现亮眼。 截至 2023三季度末,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沪深 300涨跌幅分别为+0.69%/-15%/-5%(2022年同期分别为-17%/-31%/-23%),公司2023前三季度自营业务收入同比+27%至 158亿元(表现优于行业,占比营收 34%), 主要系公司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23Q1~3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同比+143%至 47亿元)。 2)投行业务仍然领先。 据 Wind,2023Q1~3市场 IPO/再融资/债承规模分别同比-34%/-1%/+31%至3,324/5,978/85,831亿元; 公司 IPO/再融资/债承规模分别同比-54%/+22%/+16%至 523/1,381/13,905亿元,市占率为 16%/26%/14%(三项仍位列市场第一位)。 受到政策“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 等影响,公司 IPO 规模大幅下降, Q3单季度投行业务收入同比-49%至 14亿元(占比营收 10%),影响 Q1~3投行业务同比-16%至 53亿元。 资管业务相对低迷,证券业务表现不佳: 1) 资管规模缩减影响资管收入。 受 2022年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降低,资金短期化趋势也愈加明显。 23Q1~3/Q3单季度资管业务净收入分别同比-8%/-8%至 74/24亿元(占比营收 16%/17%),子公司华夏基金(参股比例 62.2%)Q3净利润同比-14%至 4.8亿元; 我们预计资管业务收入下滑主要原因为业务规模下降、业绩报酬降低。 2)市场成交量恢复较慢,经纪及两融业务表现不佳。①2023年前三季度市场 A 股日均股基交易额同比-7%至 8,919亿元,公司 Q1~3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11%至 78亿元(占比营收 17%)。 ②受代理买卖证券款、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利息支出增加影响,且两融利息收入下滑,公司利息净收入同比-21%至 33亿元(占比营收 7%)。 行业利好政策频出, 头部机构优先受益: 1)证券业“定向降准”, 放松券商资金限制。 2023/8/3, 中国结算公告进一步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政策有助于充分发挥券商配置能力,合理调配公司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经纪业务排名靠前的中信证券优先受益。 2)证券交易经手费及印花税调降,助力提振市场交易活跃度。 财政部公告自2023/8/28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中信证券率先响应,宣布自 2023/8/28起,在原有基础上对存量投资者交易佣金(含规费)统一下调,将政策效果传导至投资者,助力活跃市场,远期来看有望驱动公司成交额提升、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资本市场改革持续优化,宏观经济逐渐复苏,头部券商控制风险能力更强,能更大程度的享受政策红利;但当前经济环境仍在恢复,交投不活跃可能影响公司资管及证券业务,所以我们下调对该公司的盈利预测, 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 218/256/293亿元(前值为 234/273/322亿元),对应 2023-2025年 PB 为 1.29/1.23/1.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证券市场恢复不及预期风险。
华泰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1-01 15.80 -- -- 16.96 7.34%
16.96 7.34%
详细
事件:华泰证券发布 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2023Q1~3公司营收同比+15.29%至 272.2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22.55%至 96.86亿元,业绩符合预期。 重资产业务:自营投资支撑业绩增长,两融市占率维持稳定: 1)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2023Q1~3华泰证券积极把握市场投资机会,自营业务规模持续提升(截至 23Q3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年末+8.91%至 3,828亿元), 叠加公司自营收益率回升(23Q1~3年华自营收益率2.79%,较上年同期+1.18pct), 推动公司 23Q1~3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72.95%至 76.75亿元。 2)两融市场份额维持高位,利息净收入下滑系利息支出大幅增长。 截至 2023Q3末,全市场两融余额同比+3.42%至1.59万亿元,公司融出资金同比+4.33%至 1,052亿,两融市占率 6.61%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司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 58.83%至 8.56亿元,主要由利息支出大幅增长导致(同比增长 24.50%至 101.43亿元)。 轻资产业务: 资管业务表现亮眼, 经纪、投行业务有待提振: 1)资管业务强化主动管理能力, 保持高基数下高增长: 2023Q1~3,公司资管业务继续向主动管理方向转型, 在 22年同期高基数下继续实现高增长,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21.25%至 31.49亿元。 2)成交额下滑影响经纪业务收入: 2023Q1~3,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同比-4%至 10,060亿元,其中23Q3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 9,157亿元,同/环比分别-9%/-18%。 受此影响, 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同比-13.24%至 46.25亿元。 3) IPO 规模下滑拖累投行业务收入: 2023Q1~3A 股首发融资额合计 3,236亿元,同比下滑 33.36%。 2023年 8月证监会阶段性收紧 IPO 及再融资节奏, 2023Q3全市场 IPO 募资额同比-34%至 1,140亿元。 公司今年前三季度 IPO 承销金额同比-52.55%至 132.02亿元, 降幅大于行业,致使 2023Q1~3公司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21.13%至 22.91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综合考虑前三季度市场情绪以及监管阶段性收紧IPO 节奏的影响,我们预计华泰证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22/152.05/165.98亿元,对应 2023-2025年 EPS 分别为 1.42/1.68/1.83元,当前市值对应 2023-2025年 PB 分别为 0.80/0.75/0.70倍。看好公司依托科技核心竞争力延续增长趋势,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市场交投活跃度下滑; 2)行业竞争加剧。
中国太保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0-31 27.13 -- -- 28.00 3.21%
28.00 3.21%
详细
事件:中国太保披露 2023 年三季报,新准则下实现归母净利润 231.49 亿元,同比增速-24.4%, 3Q23 单季同比增速为-54.3%,利润下降主要受三季度权益市场低迷所致,相比同比降幅相对较小,业绩表现符合预期。 新准则专项分析。公司实施新金融工具和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 9M22 归母净利润由 202.72 亿元追溯调增至 306.17 亿元, 3Q22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由 69.79 亿元追溯调增至 105.43 亿元。 新准则实施追溯调高同期基数主要系新旧准则对折现率使用变化以及新增具有直接参与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计量方法降低对净利润的波动。 9M23 公司累计实现保险服务收入 2,047.75 亿元,同比增长 7.4%。其中:太保寿险同比下降 5.2%;太保产险同比增长 13.9%。 高基数下 NBV 增速逆势提高,公司将“长航”转型向纵深推进,强调季度间均衡,受监管叫停“开门红”大幅提前预售影响较小。 9M23 公司累计实现 NBV同比增长 36.8%, 1Q23 至 3Q23 单季同比增速分别为 16.7%、 54.7%和 51.9%,增速逐季领跑上市同业,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同期基数不断提升, NBV 已连续 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一枝独秀彰显“长航行动”改革成效。归因来看: 1.新单 9M23 累计增速达 13.1%, NBV Margin 同比小幅提升至 13.9%,量价齐升;2.从渠道来看,个险和银保规模新保同比增速分别为 20.2%和 24.6%(其中核心期缴同比增速分别为 37.9%和 289.5%),对应 3Q23 单季同比增速分别为 32.2%和 141.1%。其中个险队伍基盘企稳,月均核心人力占比、绩优组织占比同比提升,同时公司深入打造价值银保,聚焦价值网点、价值产品和高质量队伍。近期监管倡导的“科学制定年度预算”的与公司提出的“队伍连续绩优”理念比较契合,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高质量发展。 财险保费增速继续领跑老三家。 9M23 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 1,484.55亿元,同比增长 11.8%(同期人保和平安累计增速分别为 7%和 1.8%),其中车险和非车业务同比增速分别为 5.5%和 19.3%。 9M23 太保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 1,395.33 亿元,同比增长 13.9%。承保综合成本率为 98.7%,同比上升 1.0个百分点,主要受上年同期低基数及今年大灾等因素影响。 权益投资拖累利润释放。 3Q23 期末集团投资资产 21,726.60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1.1%。 9M23 累计净投资收益率为 3.0%,同比下降 0.2 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为 2.4%,同比下降 0.8 个百分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高基数下价值持续高增,标杆引领更进一步。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 20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90.6、 340.32 和 379.53 亿元,同比增速为 18%、 17%和 12%, NBV 同比增速分别为 17%、 11%和 1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芯基本法实施成效不持续; 2)长端利率及权益市场下行
中国平安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0-30 45.19 -- -- 46.17 2.17%
46.17 2.17%
详细
事件:中国平安披露 2023年三季报: 9M23实现归母营运利润(OPAT)1,124.82亿元,同比下降 9.8%(3Q23同比降幅 22.4%);实现归母净利润 875.75亿元,同比下降 5.6%(3Q23同比降幅 19.6%)。具体来看 9M23寿险及健康险、财产保险、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科技业务分部 OPAT 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3%、-8.0%、 +8.1%、转亏和-60%(3Q23单季同比增速分别为 0.0%、 -70.9%、 -2.2%、转亏和-29.3%)。集团三大核心业务 OPAT1,178亿元,累计同比微降 0.2%,保持平稳,业绩符合预期。 我们搭建了新准则下利源分析框架,投资利差亏损收窄是当期净利润提升的核心。 9M23新准则下产寿险净利润合计增长 6%,其中寿险净利润同比增长 8%,得益于“利差”亏损收窄,寿险承保利润贡献同比下降 6%,预计受当期摊销的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减少所致;财险净利润同比下降 8%,虽然承保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67%,但得益于财险“利差”同比大幅增长 44%, 缓解承保利润压力。 寿险:NBV 可比同比增长 40.9%, OPAT 保持稳健。 9M23公司累计实现新业务价值(NBV)达 335.74亿元,同比增长 29.9%,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 40.9%(对应 3Q23单季同比增速为 28.6%),增速显著优于同业,归因来看: 1) NBV 新单同比增长 44.8%, Margi 微幅下降至 23.20%,底部基本探明; 2)从人均产能来看,人均 NBV 同比增长 94.4%,抵消了代理人数量环比 6月末下降 3.7%至 36.0万的规模影响。公司多元渠道协同发展,非个险渠道贡献 NBV 的 15.8%: 1)银保渠道与平安银行加强协同融合, 并持续拓展外部合作银行渠道; 2)持续推广小区网格化经营模式,期末已组建超 1.1万人的高素质专员队伍。公司本份季报中已不再提及“寿险改革”,而是提出基数利源角度的保险领域 3+2改革:寿险 NBV、投资收益、存量保单继续率+费用结构优化、赔付成本优化。 财险保险服务收入稳健增长,车险业务质量保持良好,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7.4%。 9M23公司累计实现财险保险服务收入 2,355.38亿元,同比增长 6.8%。 整体 COR 上升 1.6pps 至 99.3%,其中台风暴雨影响 1.1pps;车险 COR 为 97.4%,品质保持良好, 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地产敞口稳中略降。 险资组合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 3.7%,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0%。期末险资组合规模近 4.6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7.1%。期末不动产投资余额为 2,094.82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 4.5%(物权、债权和股权占比分别为 76.1%、 18.9%和 5.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在同业普遍面临净利润压力的背景下,公司营运利润表现彰显韧性。 因权益市场震荡下行,我们下调盈利预测,我们预计 2023-25年归母营运利润为 1442、 1589、 1677亿元(原预测为 1569、 1685和 178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 10.2%和 5.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长端利率持续下行,保障型产品需求复苏放缓。
国联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0-30 10.95 -- -- 13.15 20.09%
13.38 22.1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三季报, 2023Q1~3实现营业收入 25.07亿元,同比增长 22.02%;归母净利润 7.27亿元,同比增长 12.94%;期末归母净资产 178.84亿元,较年初提升 6.70%。 资管业务表现亮眼,两融业务高速增长。 1)资管规模持续扩大,业务手续费增长强劲。 截至 2023H1,证券业资管规模同比-19%至 6.25万亿元,公司受托资金规模同比+7%至 0.11万亿元。我们预计三季度公司资管规模持续扩大,带动资管业务收入延续逆势强劲增长态势, 2023Q1-3同比+121%至 2.93亿元, Q3单季度同比+262%至 2.1亿元。 2)两融市占率稳步提升,利息净收入高速增长。 截至 2023Q3末,全市场两融余额同比+3.42%至 1.59万亿元,公司融出资金同比+14.23%至 101亿元,两融市占率同比+0.07pct 至 0.63%, 带动利息净收入实现高速增长,2023Q1-3同比+56%至 1.39亿元, Q3单季度同比+170%至 0.51亿元。 交投情绪尚待提振以及 IPO 阶段性收紧,经纪、自营和投行业务短期承压。 1)市场交投情绪低迷,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滑。 2023Q3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同比-9%至 9157亿元,拖累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同比-14%至 1.29亿元。 2)市场行情震荡背景下,自营业务收入表现不佳。 2023Q3市场表现持续震荡,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沪深 300涨跌幅分别为-4.12%/-10.07%/-5.22%,公司自营业务收入 2023Q3单季度同比-97%至0.14亿元。 3)市场 IPO 节奏阶段性收紧,公司投行业务承压。 2023Q1-3公司合计完成 IPO 项目 4单,承销金额 23.68亿元。 2023年 8月,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 IPO 节奏, 2023Q3全市场 IPO 募资额同比-34%至1140亿元,公司投行业务收入 2023Q3单季度同比-19%至 1.44亿元。 拟设立有限合伙基金,发力境外资管与战略性新兴领域。 1)设立有限合伙基金: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国联国际拟出资 2000万美元,与关联方锡洲国际、非关联方招证投资等共同设立“国联招证科创基金”,基金规模 1亿美元。 2)发力境外资管业务: 新设基金将主要投资于硬科技、 ESG、 主题投资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有望进一步扩大公司境外资管业务规模,增强公司境外证券业务实力,助力公司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市场交投情绪低迷以及监管阶段性收紧IPO 节奏将使公司业绩短期承压,我们下调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9.51/12.21/15.15亿元(前值为 10.99/13.36/15.24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 23.89%/28.45%/24.07%,对应 EPS 分别为 0.27/0.35/0.43元,当前市值对应 PB 分别为 1.61/1.55/1.49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市场交投活跃度下滑; 2) 行业监管政策趋紧。
国网英大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10-30 4.83 -- -- 4.99 3.31%
4.99 3.31%
详细
事件:布国网英大发布2023年年三季报。2023Q1~3公司营收同比+1.85%至至73.5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39.78%至至11.50亿元,业绩符合预期。 整体业绩符合预期,成本率不断改善::2023Q1~3,国网英大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2%/+40%至74/12亿元,其中Q3单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17%/+96%至23/4亿元。2023Q3营业总成本同比-22%至17亿元,其中营业成本-29%%至12亿元,营业成本率下降至73%(2022Q3为77%),主营业务边际成本逐渐走低,规模化效应显现。 金融业务表现相对稳健::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相对稳定。 2023Q1~3国网英大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分别同比+4%/-3%至23/6亿元。公司“产业+金融”双轮驱动,对于金融业务的稳健性可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2))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公司投资业务表现。 2023Q1~3,市场呈现先涨后跌走势,二季度后表现渐趋低迷(2023Q1~3万得全A/沪深300/创业板指区间涨跌幅分别为-1.41%/-4.70%/-14.61%)。受此影响,公司信托及证券持有的金融资产市场价值出现较大波动,公司23Q1~3投资收益同比-27.15%至0.90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1.26亿元,录得负值。 践行“双碳”目标,积极推动科技创新::1)国网英大锚定“双碳”战略目标,高质效拓展绿色金融,积极探索碳管理服务和碳金融创新,助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英大碳资产发挥在碳业务领域的先发优势和专业优势,创新绿色交碳保、碳e融等产品,碳资产管理行业的第一方阵地位持续巩固提升。2)置信电气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持续加强技术研发,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实践,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自主研发的“非晶合金闭口立体卷铁心变压器”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能效之星”装备产品目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国网英大金融业务呈现稳健发展态势,碳资产与电力装备制造业务潜能有待释放,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空间。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4.92/17.68/18.85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39.55%/18.52%/6.59%,对应2023-2025年EPS分别为0.26/0.31/0.33元,当前市值对应2023-2025年PE估值分别为18.48x/15.59x/14.6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信托行业监管趋严;2)碳资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东方财富 计算机行业 2023-10-30 14.72 -- -- 15.93 8.22%
15.93 8.22%
详细
事件: 东方财富发布 2023年三季报,公司 2023Q1~3实现营业总收入 84.88亿元,同比-11.22%,实现归母净利润 62.09亿元,同比-5.84%;其中 Q3单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6.87%至 27.3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7.73%至19.84亿元,业绩符合预期。 市场交投情绪不振, 证券业务相对承压: 1) 市场成交额萎缩, 经纪业务收入下滑。 2023Q1~3,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同比-4%至 10,060亿元,其中 23Q3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 9,157亿元,同/环比分别-9%/-18%。 预计当前市场交易结构中机构占比较高,散户交投意愿仍较低迷,而公司客户结构中散户居多,导致公司 23Q1~3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主要由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构成)同比-10%至 38亿元。 2)两融市占率小幅提升,利息净收入出现下降。 截至 2023Q3,全市场两融余额 15,909亿元,较上年末+0.15%; 公司融出资金 433亿元,较上年末+18%, 带动公司两融市占率较上年末提升 0.35pct 至 2.72%。 公司 23Q1~3利息净收入同比-10%至 17亿元,预计系利息支出增长所致。 3)自营业务表现稳健。 截至 2023Q3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年末+12%至 707亿元,自营业务年化收益率较上年同期+0.17pct 至 3.19%,带动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62%至 16亿元。 赎回情绪较强叠加公募费改影响, 基金业务持续收缩: 2023Q3全市场新发基金份额 2,042亿份,同/环比分别-50%/-24%,创 2019年以来单季度新低。 2023Q1~3/2023Q3基金日均预估申赎比分别为 0.95/0.89, 赎回情绪高于申购,叠加三季度公募费率改革措施渐次落地影响,公司23Q1~3营业收入(主要由基金业务收入构成)同比-13%至 31亿元,其中 23Q3单季度营业收入同/环比分别-22%/-13%至 9亿元。 回购彰显公司发展信心,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前景: 2023年 8月 24日,东方财富发布公告称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 本次回购总金额为 5-10亿元,回购价格 22元/股,高出公告当日收盘价 41%,彰显管理层对于公司价值的认可以及对于公司长期发展的信心。 且本次回购的股份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健全长效的激励机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综合考虑公募降费以及尾佣比例下调的预期, 结合三季度市场交投情绪, 我们下调此前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5.86/111.35/132.99亿元(前值分别为 93.18/114.82/135.00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0.90%/29.68%/19.44%,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7.81/21.45/17.96倍。看好公司在财富管理赛道向好趋势中持续提升市占率,不断巩固零售券商龙头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行业监管趋严; 2)市场交投活跃度下滑
国网英大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2-10 5.09 -- -- 5.39 5.89%
5.85 14.93%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2年一季报,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42.8%至20.1亿元,略超预期,归母净利润同比-31.2%至1.6亿元,低于预期。 2022Q1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影响公司自营投资收益,拖累整体归母净利润不及预期:1)金融业务中的投资拖累整体业绩:公司归母净利润主要贡献业务为信托业务及证券业务,由于市场大幅下挫(2022Q1上证指数下跌10.65%,创业板指下跌19.96%),使公司信托及证券持有的金融资产市场价值波动,导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3.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0.9亿元,投资收益-8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0.3%。2)除投资业务外的金融业务整体保持稳健: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13.5%至7.4亿元,利息收入同比+3.4%至1.9亿元,公司股东为国家电网,旗下英大信托、英大证券、英大期货与控股股东英大集团所属金融单位共同致力为电力能源产业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产业+金融”双轮驱动保证了金融业务的稳健性,全年预计保持相对平稳。 产业逆势上扬,变压器业务收入预计对全年造成积极影响:1)电力设备逆势上扬,全年预计正贡献: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89%至10.9亿元,主要系电力装备业务增加所致。从历史报表看,营业收入中80%以上均为制造类板块置信电气贡献,据2021年12月15日公司公告,预披露中标配电变压器产品金额约14.7亿元,预计对国网英大2022年级以后年度产生积极影响。2)服务双碳取得实效:公司推动金融、制造双向发力,依托旗下英大碳资产打造一站式碳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服务双碳目标,实现自身2020 年度和2021 年度碳中和。强化碳服务支撑能力,制定电工装备制造企业绿色评价标准,通过“电碳生态地图”全景动态反映区域、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水平和趋势,试点电力企业碳贡献力认定服务,2021年已实现营业收入2,578万元,同比增长18.41 倍,净利润达218 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受市场波动影响,公司金融板块净利润拖累整体业绩;产业快速扩张,碳资产与绿色金融业务潜能有待释放,看好公司长期成长空间。基于市场大幅调整,我们下调202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12.27(13.60)/13.86(15.77)/16.10(18.37)亿元,对应2021~2023EPS 0.21/0.24/0.28元,对应当前市值(按2021年10月27日收盘价计)分别为35.27x、31.22x、26.89xPE,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2)电力装备业务盈利能力;3)信托业务监管趋严,资产质量低于预期;4)碳资产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国联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2-08 11.60 -- -- 11.83 1.98%
11.83 1.98%
详细
投资要点 事件:国联证券发布公告,拟通过摘牌方式收购中融信托所持有中融基金51%股权,底价15.04亿元,最终成交价格由竞价结果确定。在取得上述51%股权的前提下,国联证券将进一步通过协议受让方式收购上海融晟所持有中融基金剩余49%股权,以取得对于中融基金的控股权。 中融基金规模位居行业中游,债券投资能力突出:中融基金成立于2013年,经过多年发展已构建了成熟的投研体系以及销售渠道,目前体量处于行业中游(截至2022年末,中融基金管理规模1107.54亿元,排名全行业第46位)。中融基金主要业务优势在债券型基金方面,截至2022年,公司债基规模占比高达64.46%。 对标往年同业交易,国联证券收购中融基金估值溢价较高。按照挂牌底价计算,中融基金估值约为29.49亿元,对应2021年P/E估值为38.52倍。对比同业,国联证券此次收购中融基金估值溢价较高(2021年10月国泰君安收购华安基金15%股权对价对应P/E为16.99倍;2022年5月山东金资收购富国基金16.68%股权对价对应P/E为9.45倍)。考虑到国联证券在交易中额外收获了控股权,并进一步填补了财富管理业务版图,此次交易所产生的收益依然值得期待。 国联证券有望通过外延并购进一步强化财富管理能力。1)国联证券自身财富管理特色相对鲜明。国联证券以基金投顾为抓手推动泛财富管理转型,是首批7家基金投顾试点券商中唯一的中小型券商。截至2022H1,国联证券基金投顾业务签约户数20.17万户,签约资产规模74.13亿元,两项指标分列第2/5位,先发优势逐渐凸显。2)收购中融基金有助于国联证券快速切入公募赛道。公司收购中融基金能够快速获取公募牌照,有利于公司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将现有业务与公募业务进行整合,从而进一步丰富客户服务手段,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在国内券商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国联证券以基金投顾业务为抓手,走出了独特的财富管理转型道路。此次收购中融基金将强化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我们基本维持对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10.28/14.02/17.48亿元(前值为10.32/13.16/16.11亿元);对应2022-2024年EPS为0.36/0.50/0.62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B为1.91/1.30/1.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市场交投情绪波动;2)疫后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中国人寿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2-11-29 35.32 -- -- 38.50 9.00%
38.50 9.00%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2年三季报,实现归母净利润311.17亿元,同比下降35.8%(对应3Q22降幅24.2%);归母综合收益-65.32亿元,同比由盈转亏;一年新业务价值(NBV)同比下滑15.4%。利润同比明显下滑系基数较高,权益市场大幅波动拖累利润释放,同时公司调整准备金假设侵蚀税前利润226.54亿元(税前利润占比高达81.0%),业绩表现符合预期。 新单表现显著优于同业,疫情各地散发拖累价值复苏进程。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541.05亿元,同比增长0.1%,累计新单(短期险+长险首年保费)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3%(对应3Q22单季增速保持17%两位数增长,上市同业均有两位数下滑压力),主要系:趸交在银邮渠道回暖下大幅增长逾6倍,期交同比基本持平(对应3Q22单季同比增长6.4%),其中十年期及以上期交累计占比达42.3%,累计同比增长为4.9%,对应3Q22单季同比增速为6.4%。前三季度累计NBV同比下降15.3%(对应3Q22单季同比下降24.1%),显著优于同业,主要系较好把握年初开门红率先启动节奏和二季度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布局,新单增速率先同业转正。疫情对队伍线下活动和保险消费需求释放造成冲击,关注2023年开门红预售节奏表现。 队伍降幅逐季收窄,人均产能和收入均有改善。期末总销售人力78.3万人(同比大幅下滑25.6%,但环比仅小幅下降3.3%),其中个险销售人力72万人(1Q22至3Q22季度环比降幅分别为4.9%、4.4%和3.5%,人力现企稳迹象)。公司坚持“稳中固量,稳中求效”队伍发展策略,坚定推进队伍转型升级,持续改善队伍质态,基础整体稳固。我们测算的公司人均产能累计同比增长35%,累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同比下降16.0%(1Q22至3Q22单季降幅分别为18.0%、12.7%和15.2%),队伍人均收入预计同比提升。公司队伍量质改善优于同业收获鼎新工程转型成效,关注有效人力企稳趋势。 权益市场大幅下跌拖累投资业绩,归母净资产较年初下滑5.3%,较1H22中期下降5.5%。前三季度沪深300下跌23.0%,公司累计实现净/总投资收益同比增速为4.7%/-14.0%,净/总投资收益率为4.03%/4.12%,同比-0.37/-1.13个pct.。值得注意的是,期末公司归母净资产从年初的4,786亿元下降至4,534亿元,主要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由同期54.37亿元大幅转亏为-455.38亿元,主要系权益仓位略有提升,是当期经营业绩的主要拖累。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得益于国债抵税规模增长,公司实际税率明显下降,前三季度实际税率为负(-15.4%,对利润有正向贡献)。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权益市场大幅波动拖累,我们下调盈利预测。三季末中国人寿改革发展研讨会召开,董事长白涛作《创新驱动发展变革赢得未来》总结发言,看好公司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继续领先同业。开门红节奏仍是当前股价核心催化因素。我们预计公司2022-24年净利润分别为376、555和606亿元,同比增速-26.1%、47.5%和9.2%,(原预测为398/555/606亿元)截止10月27日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V仅为0.61、0.56和0.52倍,严重低于内含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开门红实际表现低于预期、疫情和地产风险持续压制公司估值。
四川双马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10-31 20.12 -- -- 24.80 23.26%
26.92 33.8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三季报, 2022前三季度/单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91/2.70亿元,同比+5.29%/-11.32%; 实现归母净利润 7.65/2.43亿元,同比+17.79%/+27.4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7.47/2.37亿元, 同比+17.04%/+26.42%。 投资要点 营业收入表现基本符合预期: 2022年 9月, 公司出售其全资子公司遵义砺锋(水泥公司);截至 2022年 6月, 公司私募股权业务分部收入占比已达 93%, 我们预计随着建材业务的进一步剥离,公司私募股权业务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 未来营收增长主要受到管理费及业绩报酬(carry) 的影响。 2022Q1-3公司私募股权业务收入表现稳定(营收同比+5.3%至 8.91亿元), Q3单季度营收同比下滑主要系投资项目(第一期基金)已进入退出期, 管理费收入受到影响, 且 carry 尚未兑现; 我们预计未来基金规模扩张将有望抬升管理费收入中枢。 归母净利润稳定增长: 1)联营基金盈利, 投资收益持续正反馈: 2022Q1-3公司投资收益同比+305.3%至 9.36亿元, 投资收益增长主要系联营基金盈利增加+子公司持有股权变动: ①联营基金盈利增加: 2022Q1-3公司对联营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194.6%至 6.70亿元; ②子公司持有部分股权核算方式变更导致投资收益变动。 2) 市场环境疲弱, 直投项目净值波动导致公允价值亏损: 2022前三季度 A 股及港股市场均有所震荡, 公司持有已上市项目标的股价波动, 导致私募股权基金净值受到影响(截至 2022年 9月末,公司持有的小鹏汽车 H 股收盘价较年初已下滑 75.3%);直投项目净值波动导致公司 2022Q1-3公允价值亏损3.14亿元,较 2021Q1-3(收益 1.97亿元)减少 5.11亿元, 我们预计公司将于 2023年逐步减持相关标的, 该项数据表现将出现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四川双马的直投及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迎来超预期发展;但考虑到当前宏观环境疲弱,经济波动复苏, 我们下调对公司 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92/15.48/20.65亿元(前值为 14.41/19.96/22.89亿元),分别对应13.18/9.30/6.97倍 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私募股权相关监管政策收紧; 2)疫情反复致公司经营受到影响; 3)宏观经济不景气,私募股权管理业务募集不及预期; 4)资本市场景气度下降,项目退出不及预期; 5)水泥业务拖累公司业务。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