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冯孟乾

东方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860523070003,曾就职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8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复神鹰 2022-07-14 37.69 -- -- 47.39 25.74%
51.31 36.14%
详细
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中复神鹰是我国碳纤维领域龙头企业,其实控人为中国建材集团。2018-2021年,公司经营业绩向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主要受益于碳纤维行业供需关系趋紧使得公司产品单价持续提升以及公司新增产能逐渐投放。 国产替代加速:2015-2021年,我国碳纤维运行产能占全世界比重明显提升,至2021年该比重为31%,位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期间,随着下游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需求快速增长,以及国内碳纤维厂商产能逐步投放,预计国产替代趋势将进一步演化。 风电领域助推行业高增长:碳纤维下游需求结构中,风电叶片需求占比最高,2021年占我国/全球碳纤维需求量比重分别为36%/28%。风电叶片领域碳纤维需求增长源自两方面:其一,“双碳”背景下,“十四五”期间风电装机将快速增长;其二,风机大型化趋势下,风电叶片对增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要求提升,碳纤维出色的性能将助力其在风电叶片领域单位用量上升。根据我们测算,2026年,全球风电领域碳纤维需求总量将达到13.3万吨,对应市场规模约167亿元。 龙头产能持续扩张:随着公司西宁基地碳纤维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公司产能将持续增长,预计22/23年底,公司年产能将达到1.35/2.75万吨。产能持续扩张对公司影响包括三方面:1)带动公司产销量持续增长,进而带动收入业绩增长;2)规模效应下,公司产品单位成本有望下降,成本优势得以强化,同时提升公司盈利能力;3)国产替代浪潮下,产能增长有利于公司抓住机遇扩大市占率。 技术实力国内领先:2013年,公司在国内率先突破千吨级碳纤维原丝干喷湿纺工业化制造技术,目前世界上仅少量企业掌握该技术并形成成熟的碳纤维产品。 公司碳纤维产品线已基本实现对行业龙头日本东丽的主要碳纤维产品型号的对标,实现了对高强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等碳纤维品种的覆盖,使公司在国产替代进程中占据优势。技术壁垒将成为公司在未来竞争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复神鹰是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国家队”,在该领域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新增产能持续投放将助力公司强化自身规模优势及成本优势,同时将推动公司收入业绩持续高增长;并且,公司技术工艺壁垒将助力公司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加速扩大市场份额。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8亿元、7.96亿元、10.89亿元,现价对应2022年动态市盈率为64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公司新增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次新股股价波动风险。
中材国际 建筑和工程 2022-07-12 9.92 -- -- 10.25 3.33%
10.85 9.38%
详细
向水泥工程服务全产业链迈进: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水泥技术装备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在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市场占有率已连续 14年保持世界第一。2021年 9月,公司购买北京凯盛 100%股权、南京凯盛 98%股权以及中材矿山 100%股权。 中材矿山是国内矿山生产运维龙头,在矿山资源集中度提升、矿山绿色运维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中材矿山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高。收购中材矿山后,2021年公司生产运维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616.06%,营收占比由 2020年的 3.99%增至 17.74%,自此公司向水泥工程服务全产业链发展迈出一大步。 工程建设业务受益于产能置换下产线新建:“双碳”背景下,建筑产业链节能减排至关重要,水泥作为传统能耗大户,节能减排当仁不让,行业产能置换持续推进。公司承建的槐坎项目是我国水泥产线智能化标杆,单线投资达 8.6亿元。伴随水泥行业不断拆小建大,带来较大新建产线市场空间,公司作为国内水泥工程龙头且依托中建材集团,有望从中充分受益,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公司境内水泥工程营收可达百亿元以上。 海外布局先行者,依托母集团大有可为:中建材集团是全国产能占比最高水泥熟料生产者,亦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集团,作为中建材集团旗下工程服务板块核心干将,公司有望包揽集团水泥产线新建及改造业务,并从中建材集团获取更多运维业务。公司深耕海外属地,拥有 36个境外属地化公司,约 1800名外籍雇员,本土化用工比例超过 60%,2021年公司新签境外属地多元化工程合同额40.04亿元,同比增长 43%;实现营业收入 29.99亿元,同比增长 98.04%,其中泰国石膏板、巴西风电叶片项目与集团内兄弟公司合作投资且即将落地,未来公司亦有望持续受益于集团内兄弟公司出海战略。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2-24年净利润分别为 23.06亿元(yoy+27.39%)、27.17亿元(yoy+17.81%)、30.10亿元(yoy+10.78%),分别上调 7.41%、10.40%、3.24%,对应 EPS 分别为 1.02元、1.20元、1.33元,我们看好公司受益于“双碳”绿色产线智能化建设及改造、装备制造业务改善、矿山运维进一步发展,当前公司估值与可比公司基本持平,且运维业务未来具备较强成长性,综合考虑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国内水泥产线建设不及预期,国外汇率影响波动超预期,运维业务开拓不及预期。
鸿路钢构 钢铁行业 2022-07-07 35.50 -- -- 35.15 -0.99%
35.15 -0.99%
详细
事件:鸿路钢构公告 2022Q2经营情况简报。22Q2,公司新签销售合同额约 68亿元,同比+28%,环比+13%;钢结构产品产量约 88万吨,同比+3%。 点评: 22Q2钢结构产量同比+3%,主要受需求偏弱影响。公司 22Q2钢结构产量 88万吨,同增 3%;结合公司前期公告,22年 4月公司实现产量 28万吨,可推算出 22年 5-6月平均月产量约 30万吨。由此可以验证:1)需求偏弱或主要来自于下游景气度低迷,疫情仅为次要因素。22年 6月疫情因素逐步弱化后,月产量并未出现较快的增长。2)公司产量增长较为缓慢主要来自于下游需求端影响,而非供给端。公司 22年 5-6月月度产量与 20年 12月基本一致(公司公告 20年 12月月产 30万吨),然而公司当前产能较 20年 12月已增长约 30%(根据22Q1及 20Q4固定资产数据测算),由此判断供给端并非限制产量增长的原因。 未来随着下游需求回暖,公司产能利用率有望快速提升,产量具备较大的弹性。 22Q2订单环比改善,需求复苏力度偏弱。公司 22Q2新签订单环比+13%,边际小幅改善(22Q1新签订单环比+9%)。22Q2,疫情扰动下,4月公司下游需求受到物流运输及工地停工等因素的冲击;6月疫情因素逐步消退后,下游需求复苏力度仍然偏弱,主要由于下游业主资金紧张,可用于推动项目进度的资金有限:1)土地成交下滑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受到一定程度冲击;2)疫情扰动下,防疫支出增加。 扩产目标 500万吨,行业低谷期强化龙头竞争优势。公司扩产目标为 22年底达到 500万吨年产能,此目标未曾改变。根据公司已公告信息,22H1公司已与安徽涡阳及湖北团风县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现有已签订协议全部投产后公司总产能将超过 600万吨。当前行业需求低谷期,小企业生存状态更加艰难,或将加速中小钢构企业产能出清,未来需求或进一步向大中型企业集中,行业竞争格局有望优化。在此背景下,公司保持扩产节奏将有助于在未来实现更高的市占率,进而强化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龙头地位。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下游需求偏弱背景下,鸿路钢构仍然实现新签订单同环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再次验证公司出色的竞争优势。我们看好公司在行业低谷期的逆势扩张,助力公司在未来获得更高的市占率及更稳固的竞争优势。维持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3.2亿元、17.5亿元、21.0亿元。现价对应2022年动态市盈率为 1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钢价大幅波动影响公司盈利能力、产能扩张及利用率爬坡不及预期。
旗滨集团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7-04 12.40 -- -- 12.65 2.02%
13.03 5.0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预计2022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为9.6亿元-11.8亿元,同减46.33%-56.3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1亿元-11.2亿元,同减47.96%-57.71%。单Q2归母净利润为4.4-6.6亿元,同减50%-67%。 点评:需求拐点尚未显现,业绩表现符合预期。由于下游地产建设项目推进依然缓慢,叠加疫情管控影响,22Q2需求延续2022Q1的疲软态势,导致玻璃价格进一步下滑。截至2022.6.29,全国玻璃均价为1755元/吨,较年初下降16%,同比下降39%。同时原燃材料成本上涨明显,进一步加大了玻璃企业的经营压力。 2022H1玻璃主要原材料重质纯碱全国均价为2651元/吨,同比增长51%;主要燃料石油焦全国均价为4429元/吨,同比增长123%。 Q2公司表现再次验证其在行业底部,仍能录得超额收益。2022H1,公司归母净利润同减50%左右。而根据隆众资讯数据,2022.1.7,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玻璃利润为268元/吨,同比减少70%;至2022.6.24,利润为-234元/吨,上年同期为盈利1224元/吨。 看好竣工需求释放,玻璃价格有望重回高位。随着地产政策效力的传导以及疫情影响消退,在21H2低基数背景下,我们认为22H2有望看到地产周期触底。同时在“保交付”政策要求下,竣工修复逻辑将会继续演绎,此前相关停滞需求叠加释放。玻璃是与地产竣工端绑定最深的建材品种,从基本面角度而言,玻璃需求释放弹性和确定性均较高。当前行业已处周期底部,近期供给端亦有加速收缩迹象,后续在需求带动下有望重回高景气。 新兴玻璃业务持续推进,未来成长可期。光伏玻璃:目前公司在郴州分别在产1条浮法产线(1000t/d)1条压延产线(1200t/d),根据公司公告,若在建和筹建产线全部投产后,光伏玻璃产能将达到15400t/d。电子玻璃:醴陵一期项目(65t/d)2021年良品率已达到60%以上,且22Q1已实现盈利;醴陵二期项目(65t/d)预计2022年10月投入商业运营;拟于浙江绍兴新建2条高性能电子玻璃产线。药用玻璃:湖南药玻一期项目(25t/d)于2021年10月投入商业运营,包装良品率在50-60%。湖南药玻二期项目(40t/d)预计于2023年6月投入商业运营;公司已规划在浙江绍兴继续投建2条产能25t/d药玻产线。 盈利预测与估值评级:对于公司,我们中短期看好玻璃价格弹性带来投资机会,长期看好其在光伏、节能、电子、药玻等成长性赛道中实现持续价值增长。由于22H1玻璃需求释放缓慢,我们下调公司22-23年EPS分别为1.19、1.52元(下调幅度为25.63%和6.17%),光伏玻璃产能扩张迅速,上调24年EPS为1.83元(上调幅度为3.9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浮法玻璃价格回升不及预期,原燃材料成本压力提升,新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洛阳玻璃 基础化工业 2022-06-28 28.17 -- -- 27.70 -1.67%
28.47 1.06%
详细
我国浮法玻璃行业开拓者,积极转型新能源:洛阳玻璃在 1971年建成我国第一条浮法玻璃产线,2015年通过资产重组,进入信息显示玻璃领域,并在 2018年再次重组进军光伏玻璃业务。公司被定位为凯盛集团“3+1”战略中的新能源材料平台,目前已置出其他无关业务;洛玻在积极推动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同时,还受托管理凯盛集团持有的碲化镉及铜铟镓硒薄膜电池资产。 光伏玻璃需求有望长期向好,22年价格或以稳为主:伴随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光伏玻璃需求将依托光伏产业发展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同时双玻组件的渗透率提升进一步促进了光伏玻璃的需求增长。我们测算2022-2025年,光伏玻璃需求有望维持年均 20%左右增长。随着产能政策松绑,在未来广阔需求空间的吸引下,行业供给快速释放,2021底在产产能 4.1万 t/d,同增 37%;2022年 5月底在产产能升至 5.6万 t/d,较年初增 37%。综合供需情况,我们判断光伏玻璃价格整体将在一定区间内震荡运行。 薄膜电池有望借 BIPV 东风逐步放量:薄膜电池主流方向包括碲化镉和铜铟镓硒电池,与晶硅太阳能组件相比,理论转化效率更高,不过量产转化效率稍逊一筹。 在目前主流的应用场景下,尚不具备竞争优势。但是凭借其自身独有的优势,或可实现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突围,我们认为 BIPV 将会为薄膜电池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未来薄膜电池的“主战场”将主要在公共设施和商业建筑领域的外立面。 我们测算到 2030年全国薄膜电池累计装机空间在 38GW 左右。 产能加速扩张,薄膜、光热打开成长空间:公司光伏玻璃产能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基数较低,盈利弹性或更大。2021年底公司产能 1900t/d,预计 2022年底为 4400t/d、2023年底为 10400t/d。我们认为头部企业的成本优势来自两个方面:1、原燃材料集采和资源获取优势;2、窑炉大型化以及单个生产基地扩张带来的生产规模优势。依托凯盛集团,公司原燃材料采购本就具备优势。随着公司大窑炉产能的持续投放和单个生产基地扩张,有望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公司主攻薄型玻璃,亦符合“双玻”趋势。光热玻璃的突破以及托管集团薄膜电池资产,打开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测 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3.28/5.59/ 8.5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A/H 股的 2022年动态 PE 分别为 44X 和 20X。公司产能处在加快投放阶段,由于基数较低,盈利弹性或更大,估值溢价有其合理性。且随着产能释放,规模效应或将进一步显现,从而打开降本空间。公司已托管集团薄膜电池资产,在资本市场具有稀缺性,首次覆盖,给予 A/H 股“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玻璃供给超预期;原燃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公司光伏玻璃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2-06-21 5.19 -- -- 5.75 10.79%
5.75 10.79%
详细
事件:中国建筑22年1-5月实现新签合同总额14073亿元,同比+9%;其中房建/基建/房地产新签订单9382/3377/1262亿元,同比+8%/+35%/-23%。22年5月,公司新签订单同比+4%,房建/基建/地产单月订单同比-13%/+54%/+11%。 点评:基建订单增长强劲,新开工环比改善::22年5月,公司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361亿元,同比+3%,环比+12%。分业务,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1503亿元,同比-13%;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849亿元,同比+544%,环比+78%。基建业务订单同环比均保持高增长,或受益于5月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叠加“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带动行业高景气度。房建端承压,或由于前期土地市场成交持续负增长,房企新开工需求弱化;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宽松政策逐步落地,22年5月统计局新开工数据已出现拐点,后续公司房建订单增长或亦将逐步修复。22年5月,公司房屋新开工/竣工面积分别同比+23%/+12%;新开工增速环比转正。 55月拿地规模略降,期待公司逆势扩张:2022年1-5月,公司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1262亿元,同比-23%,其中单5月同比+11%,较4月环比+45pcts,主要受益于销售均价提升(5月销售面积同比-43%,环比+0%),或由于高能级城市销售成交正在恢复,房地产行业宽松政策逐步见效。22年5月,公司新购置土地储备面积111万平方米,同环比小幅负增长,或受集中供地节奏影响。 21H2以来,公司逆势加大拿地力度,截至22年5月末,公司拥有土地储备10117万平米,对应21年销售面积静态去化周期约为5年,在手土储充沛。 房地产行业产能出清背景下(高杠杆企业被动退出),竞争格局或将持续优化,叠加集中供地政策影响,土地资源或进一步向资金实力优秀的优质头部房企集中。后续公司有望凭借其健康的财务状况、顶级央企的信用渠道、低于同业的融资成本在行业景气度底部实现逆势扩张。同时,土拍市场竞争烈度下降(对应土地溢价率回落至低位),未来公司房地产业务盈利能力或将迎来改善。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建筑在建筑业、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力无可撼动,5月公司基建订单增长持续强劲,或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带动行业高景气度以及公司作为龙头企业获取订单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地产业务方面,行业下行期公司拿地力度加大,或将在行业底部实现逆势扩张。维持公司22-24年EPS预测1.45元、1.70元、2.01元。现价对应公司22年动态市盈率3.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屋建设需求下滑风险,基建投资增速下滑风险,房地产业务拿地价格过高风险。
凯盛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6-17 10.44 -- -- 11.64 11.49%
12.65 21.17%
详细
事件: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一致通过以下决议:1、全资子公司 蚌埠中恒拟投资 9000万元建设 4条 1500吨/年球形粉体材料生产线;2、控股子公司深圳国显拟投资 271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3、公司下属蚌埠国显拟投资 296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 点评: 球形石英粉再扩产,或已彰显产品竞争力。公司球形石英粉产品可用于环氧塑封料(EMC)、集成电路覆铜板(CCL)、陶瓷复合材料等方面。2021年,公司球形石英粉产销量大幅提升,生产规模达到国内前三。本次投资项目完成后,球形石英粉和球形氧化铝粉年产能将超过 14000吨。蚌埠中恒与日本高化学株式会社等企业在球形材料产品拥有良好合作,或在国外已有相关产品推广。本次扩产也显示出产品下游接受度的提升和公司对其长期发展信心。 新型显示业务持续优化,稳中向好。新型显示业务是公司营收基本盘,未来仍在持续扩大显示模组产能,并向大尺寸领域进军,有望带动公司业务规模稳步提升。 此前公司已收购控股股东三家超薄电子玻璃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增强自身话语权。本次对显示材料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可有效提升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材料将为公司成长提供长期推动力。除对球形石英粉进一步扩产外,公司纯度更高的石英材料——年产 5000t 高纯合成二氧化硅项目有望于 23H2投产,其纯度可达 6N-7N,瞄准国产化替代,或可应用于石英坩埚或半导体等领域。当前受益下游光伏装机高景气,天然高纯二氧化硅供给短缺,价格持续超预期。公司合成产品未来若被证实可顺利应用,或可摆脱国内对国外天然石英矿的依赖。此外,公司纳米钛酸钡通过国内头部企业认证,实现批量供货;纳米复合氧化锆中试产品通过客户认证。公司依托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原蚌埠院)强大的科研实力,新材料产品持续孵化,瞄准半导体、光伏及生物医学等新兴方向,未来均具有较大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新材料业务发展潜力十足,极具看点。折叠屏手机正处加快推广阶段,我们亦长期看好折叠屏手机发展趋势和公司在国内 UTG 领域的领先地位。因此维持公司 22-24年 EPS 为 0.30/0.45/0.63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UTG 业务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新材料项目研发和建设不及预期,疫情反弹和贸易摩擦风险,资产和信用减值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收购事项失败。
海螺水泥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6-09 33.24 -- -- 36.35 9.36%
36.35 9.36%
详细
事件:公司拟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海螺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择机在二级市场继续增持中国海螺环保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环保”)股份。海螺环保股权分散、无实际控制人,公司目前直接及间接持股13.83%,是其第一大股东。本次增持,公司以巩固作为海螺环保第一大股东之基础,并最终通过委任海螺环保董事会大部分董事,从而实现对海螺环保的控制和并表。海螺环保主营水泥窑协同处置,属“水泥+”范畴:海螺环保主营业务涉及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废及危废、飞灰水洗、油泥处置等。水泥窑协同处置是指将满足或经过预处理后满足入窑要求的固体废物投入水泥窑,在进行水泥熟料生产的同时,实现对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过程。因此海螺环保主营业务是与公司水泥主业具有高度协同效应的新兴产业。 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业绩增长极:海螺环保是我国最大的水泥窑废物处置服务供应商,2021年业务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年处理固废、危废规模约105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6.98亿元、净利润6.47亿元。若公司最终实现对海螺环保的并表,则将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及产业融合,打造出新的产业增长极和利润增长点。此外,水泥窑协同处置业务契合国家“双碳”政策目标,还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2022H2不必过度悲观,水泥仍存估值反弹预期:进入2022年,水泥需求持续疲软,1-4月全国水泥产量5.8亿吨,同比减少14.8%。近期随着水泥行业逐步进入淡季,供给端竞争有加剧迹象,引发市场对未来水泥市场持续走弱的担忧。我们认为2022H2水泥市场不必过度悲观,一方面,在稳增长背景下,基建投资确定性发力,同时地产下行周期有望触底,存量及新建项目的推动有望对水泥需求形成较强支撑;另一方面,疫情后的复工复产有望带来前期积压需求的进一步释放。 总而言之,水泥需求将继续彰显较强韧性,同时也将为供给端秩序的维系夯实基础,从而带来短期估值弹性。盈利预测与估值评级:我们认为2022年下半年水泥需求有望回暖,量价均具备较强支撑,由于本次控股收购事件尚未落地,因此维持公司22-24年EPS分别为6.43、6.56、6.85元,对公司A股和H股均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供给格局恶化的风险,原燃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风险,海外投资不确定性和汇兑损益风险,本次控股收购事项失败等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2-06-01 5.26 8.73 61.37% 5.63 2.18%
5.75 9.32%
详细
引言:中国建筑是我国地产及建筑业龙头,历经多轮行业周期,依旧保持不俗的收入利润增速及盈利稳定性。18年至今,公司先后面临基建地产总需求增长放缓、去杠杆、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地产行业下行、疫情冲击等诸多负面因素冲击,可谓暴雪压顶,但中建依旧“挺且直”:经营质量、竞争优势与日俱增。 地产迎行业整合良机:地产本轮下行周期的主导因素是地产商被动去杠杆所导致的供给侧问题,需求侧则是次要问题(判断依据:住宅库存去化周期现阶段仍偏低、居民较高的房贷利率压制了需求)。现阶段三大因素压制供给:1)房企信贷资源受“三道红线”政策限制;2)集中供地政策抬高了房企拿地资金门槛; 3)预售资金管理趋严使得房企资金周转放缓。上述因素共同导致土拍市场量价(溢价率)齐跌,不过对于头部优质地产商而言,现阶段恰逢逆势扩张良机。 中建系地产待时而动:中建系管理团队坚守地产经营本质:16-20年,中海地产管理团队并未被“高杠杆、高周转、下沉三四线”的行业浪潮所裹挟,坚持布局一二线城市土储资源(保持在 90%左右),实现规模增长同时报表质量依旧保持优质水平。正因如此,中建系在现阶段能够从容不迫布局优质资产;21年以来,中建系三家地产公司合计拿地增速高于行业整体土地成交增速 3.1pcts。质优价廉的资产将助力中建系地产业务中长期经营业绩提升。 建筑业积极信号显现:央企综合实力强,建筑业订单自 2018年开始显著向头部集中。房建是红海市场,但随着下游高周转房企陷入信用危机,其配套供应商亦将退出市场;长期来看,随着客户质量的提升,房建项目现金流及盈利能力或将改善。此外,房建提标增质大势所趋,优质产品亦将获得更高的溢价。 中建建筑业务一骑绝尘:中建的建筑业务持续领先同业,其房建业务市占率为行业第一。上市以来,其规模以较快增速保持稳定增长,建筑业务结构逐步多元化。 公司持续加大人才储备、技术储备,并利用其庞大的内部市场以开发集采平台、研发 BIM 系统等。人才及技术储备奠定其成长基础,集采平台、BIM 系统、装配式建筑等助力其盈利改善、产品提质。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中建作为地产及建筑业务双料龙头,其经营质量在多重考验下依旧呈现较强韧性,地产及建筑业务短期虽承压,但中长期均展露出竞争格局优化、盈利改善迹象。近期地产政策转暖(因城施策、下调房贷利率等),基建投资上升至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同时已观察到公司建筑业订单及地产拿地改善。上调公司 2022-2024年 EPS 预测至 1.45元(+6%)、1.70元(+11%)、2.01元(+17%)。基于分部估值,给予目标价 9.54元,对应 22年动态市盈率为 6.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建筑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房地产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房地产业务拿地价格过高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
凯盛科技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2-06-01 11.50 -- -- 12.35 7.39%
12.65 10.00%
详细
事件:公司拟以5.4亿元收购控股股东凯盛集团持有的龙海玻璃、龙门玻璃和蚌埠中显三家信息显示玻璃生产企业的100%股权。标的资产净资产评估值合计为人民币6.0亿元,交易双方已于2022年5月31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点评:三家公司致力于信息显示玻璃生产,核心技术突出。龙海玻璃:目前已发展至第三代超薄电子玻璃,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龙门玻璃:2001年建设国内第一条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未来将和龙海玻璃吸收合并,在建一条250t/d信息显示超薄基板生产线。蚌埠中显:2018年4月成功量产0.12mm超薄电子触控玻璃,创造浮法技术工业化生产的世界最薄玻璃记录,其整套技术及装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产业链向上延伸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家超薄电子玻璃企业是公司新型显示业务的上游厂家,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从玻璃下游加工切入至电子玻璃基材产业。公司未来或将通过业务整合和技术进步,拥有钠钙玻璃、中铝玻璃、高铝玻璃等系列显示基材的能力,可更好地与公司消费类、车载类显示业务开展产业链协同,有助于公司提高在显示材料领域话语权,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2022年4月14日,公司即与控股股东凯盛集团签订《股权托管协议》,受托管理上述三家超薄玻璃生产公司的100%股权。此次收购,符合凯盛集团对公司“显示材料和应用材料”平台的定位,围绕相关业务开展科技创新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收购标的整体盈利能力优于公司,有望增厚公司业绩。龙海玻璃、龙门玻璃和蚌埠中显在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2.5亿、0.2亿、1.4亿元,合计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亿、73万元、745万元,合计0.6亿元。2021年,三家企业合计营收占到公司的6%;合计净利润达到23%。公司收购完成后有望进一步增厚自身经营业绩。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高纯合成二氧化硅项目或于23H2投产,相关产品纯度较高,或可应用于石英坩埚或半导体等领域。其他新材料业务也在持续孵化,瞄准半导体、光伏及生物医学等新兴方向,未来具有广阔发展潜力。 折叠屏手机正处加快推广阶段,我们长期看好折叠屏手机发展趋势和公司在国内UTG领域的领先地位。由于上述收购事项尚未落地,我们维持公司22-24年EPS为0.30/0.45/0.63元,维持“增持”评级。风险提示:UTG业务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新材料项目研发和建设不及预期,疫情反弹和贸易摩擦风险,资产和信用减值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收购事项失败。
中国电建 建筑和工程 2022-05-23 7.50 -- -- 8.45 11.18%
8.34 11.20%
详细
事件:中国电建公告,2022 年1-4 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3338 亿元,同比+23%; 其中,国内/国外新签合同额约2824/514 亿元,同比+31%/-5%。 点评: 单月订单增长显著提速,主要来自能源电力业务贡献:22 年4 月,公司新签合同额约863 亿元,同比+121%;从区域来看,主要由国内增长带动:国内/国外新签合同额约为831/32 亿元,同比+146%/-39%。分业务来看,22 年4 月,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金额分别为634/37/282/-90 亿元(其他业务1-4 月新签合同额较1-3 月减少了90 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比例分别为73%/4%/33%/-10%。22 年4 月,公司新签合同额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能源电力业务新签合同额快速放量;4 月,能源电力业务新签合同额:1) 占新签合同总额比重较上月提升50pcts(3 月该比例为23%);2)金额环比+119%;3)新签项目数量环比+482%(4 月新签项目867 个)。 能源电力项目需求旺盛,或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22 年4 月,公司能源电力业务新签合同额单个项目金额约0.73 亿元,22 年1/2/3 月分别为0.45/0.58/1.94 亿元,由此判断4 月公司能源电力领域新签合同额增长提速并非来自于个别大订单,而是由多个小订单需求释放所致。能源电力领域需求旺盛或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22 年3-4 月,国内疫情频发的背景下,“稳增长” 必要性上升;4 月底,中央定调将基建投资重要性提升至国家安全等战略层面, 并指出本轮基建投资主要方向为水网、路网、能源网络的搭建。结合中国建筑、中国化学等央企22 年4 月单月订单增长均呈现出逆势提升态势,以及22 年4 月统计局口径基建领域各细分行业投资增速均保持较强韧性(单月均为正增长), 判断“稳增长”政策发力已传导至企业层面,基建产业链景气度正在逆势升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电建22 年4 月新签订单增长明显加速,尤其能源电力领域需求呈现集中释放态势,判断“稳增长”政策发力已传导至企业层面, 基建投资景气度正在逆势升温。公司在能源电力工程领域有深厚的积累,将受益于“稳增长”背景下国家对能源网络的建设,同时我们也看好公司“十四五”期间对新能源发电运营领域的业务开拓。维持公司2022-2024 年EPS 预测0.65 元、0.72、0.82 元。现价对应公司22 年动态市盈率为1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建设需求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项目回款不及预期、地产业务盈利水平超预期下滑、疫情扰动影响经营活动。
中国中铁 建筑和工程 2022-05-17 6.79 -- -- 7.09 1.00%
6.86 1.03%
详细
事件: 中国中铁发布收购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股权的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开投)于2022年5月12日与云南省国资委、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云南省信用增进有限公司(云南信增)、云南省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投及标的公司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 根据此协议,中国中铁拟以110亿元收购云南信增持有的滇中引水公司33.54%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国中铁及全资子公司将合计持有滇中引水公司53.37% 股权,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点评: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水利水电工程,也是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中国中铁此次收购:1)有利于公司及所属成员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水利水电工程业务, 有助于公司继续深入参与云南省境内乃至全国各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2)通过与云南省相关公司在标的公司开展股权合作,公司可借助自身产业优势、先进管理经验和资金实力,促进滇中引水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 疫情反复背景下经济增长压力较大,基建稳增长持续加码确定性强: 2022年开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国多地反复,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扰动。在此背景下,4月底的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及政治局会议,均强调了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央财经委首次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升到了保障国家安全层面, 强调要加强多轮驱动调动全社会力量,适度超前开展新老基建建设,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认为,2022年基建稳增长力度不断加码,基建建设景气度有望维持较长时间。 水利工程作为基建稳增长的重要一环,市场空间较为广阔: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多处提及加强水利相关建设,其中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节中强调,要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加强跨行政区河流水系治理保护和骨干工程建设,强化大中小微水利设施协调配套,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国家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2022年1月6日举行的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表示,2021年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7576亿元。新华社记者5月12日从水利部了解到,2022年前4个月,我国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58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45.5%;今年水利部设定全年目标是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30项, 完成水利建设投资8000亿元。我们认为,水利工程作为基建稳增长的重要一环, 市场空间较为广阔。 此次收购有利于加快培育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水利水电工程业务: 公司作为我国传统基建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在铁路、市政、轨交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其将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十四五”期间开启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大力培育的新兴业务之一。此次收购有利于公司及所属成员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水利水电业务板块,是公司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以增量市场助推产业转型、做大新兴业务的重要举措。 维持公司A股、H股“买入”评级:中国中铁拟以110亿元收购云南信增持有的滇中引水公司33.54%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将合计持有滇中引水公司53.37%股权,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此次收购:1)有利于公司及所属成员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水利水电工程业务,有助于公司继续深入参与云南省境内乃至全国各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2)通过与云南省相关公司在标的公司开展股权合作,公司可借助自身产业优势、先进管理经验和资金实力,促进滇中引水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22年Q1公司在高基数下实现业绩高增;新签订单亦有84%增长。近日高层再次明确基建稳增长的重要地位,预计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持续受益。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的EPS分别为1.25/1.39/1.57元,现价对应A/H股2022年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6x/3.8x,维持公司A股、H股“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新签订单增速放缓,地产业务超预期下降,滇中引水工程进度低于预期。
中国化学 建筑和工程 2022-05-16 8.96 -- -- 10.28 14.73%
11.19 24.8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1-4月经营情况简报。2022年1-4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65.5亿元,同比增长38.5%;累计新签合同额1240.6亿元,同比增长76.5%。点评:1-4月累计营收及新签订单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化学工程新签订单边际增长较多:2022年1-4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65.5亿元,同比增长38.5%;累计新签合同额1240.6亿元,同比增长76.5%。其中,建筑工程承包业务/勘察设计监理咨询业务/实业及新材料销售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170.4/24.0/28.2/15.2/2.8亿元。建筑工程承包业务受益于基建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新签订单在较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建筑工程承包板块中:化学工程业务新签合同规模大、占比高、边际增长较多,其新签合同额达856亿元,占公司新签合同总额69%,较1-3月累计新签合同额边际增加了162亿元;基础设施业务新签合同额达285.9亿元,占公司新签合同总额23%;环境治理业务新签合同额达28.5亿元,占公司新签合同总额2.3%。按地区分布统计,公司实现境内新签合同额1092.9亿元,同比大增67.8%,主要受益于今年以来基建投资力度的持续加码;境外新签合同额147.6亿元,同比大增187.5%,或系国外疫情管控放松、经济逐步回暖所致。 实业项目稳步推进,“十四五”期间有超2倍的增长空间:公司己二腈一期20万吨/年项目已于2022年3月开车成功,产出首批合格己二胺产品;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一期年产5万立方米)已于2022年2月底开车成功,产出首批合格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PBAT项目一期(年产10万吨)已顺利机械竣工,整体进入了开车、试生产阶段。公司“十四五”规划目标中,实业业务占比由2021年的5%提升至“十四五”末的15%,考虑到公司总营收及实业业务均保持较高增速,因此预计“十四五”期间公司实业业务有超2倍的增长空间。维持公司“买入”评级:中国化学1-4月累计营收和新签订单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化学工程新签订单边际增长较多;公司实业项目稳步推进,“十四五”期间有超2倍的增长空间。 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56亿元、69.06亿元和73.93亿元,对应公司EPS分别为0.91元、1.13元和1.21元,现价对应公司22年动态市盈率为9.9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下游化工行业景气度下滑,公司实业业务推进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汇率大幅波动。
中国建筑 建筑和工程 2022-05-16 5.68 -- -- 6.01 1.01%
5.75 1.23%
详细
事件:中国建筑2022年1-4月实现新签合同总额11318亿元,同比+10%;其中房建/基建/房地产新签合同额7879/2528/867亿元,同比+13%/+29%/-33%。22年4月,公司新签合同总额同比+22%,房建/基建/地产业务单月订单同比+30%/+58%/-34%。点评:建筑业订单持续强劲,竣工增速显著回升:22年4月,公司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101亿元,同比+35%,环比+15pcts。分业务,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1613亿元,同比+30%;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476亿元,同比+58%。国内疫情反复环境下,公司建筑业务新签订单保持强劲增长,未受到疫情明显影响,或来自于国家“稳增长”政策发力带动建筑业景气度提升,以及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经营区域相对分散,因此较中小企业以及区域性企业有更强的风险分散能力。 2022年4月,公司房屋新开工/竣工面积分别同比-39%/+204%;竣工面积同比高增或验证房地产行业竣工高峰期正在加速到来。4月拿地力度加大,期待公司逆势扩张:2022年1-4月,公司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867亿元,同比-33%,或主要受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行叠加疫情因素共同影响。2022年4月,公司新购置土地储备面积125万平方米,同环比增速均超100%,拿地力度明显加大。公司在手土储充沛,截至4月末,公司拥有土地储备10083万平米,对应21年销售面积(2143万平米)静态去化周期约为5年。21H2,公司逆势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地产存货约70%集中在一线和省会城市。集中供地政策下,土地资源或进一步向资金实力优秀的优质头部房企集中,公司有望凭借健康的财务状况、顶级央企的信用渠道、低于同业的融资成本在行业景气度底部实现逆势扩张。同时,行业出清背景下(高杠杆企业被动退出),土拍市场竞争烈度下降(对应土地溢价率回落至低位),公司未来房地产业务盈利能力或将迎来改善。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中国建筑在房建、房地产等领域的竞争力无可撼动;公司建筑业新签订单持续强劲,疫情环境下仍实现较强的经营韧性,或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以及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具有更强的风险分散能力;地产业务,行业下行期公司拿地力度加大,或将在行业底部实现逆势扩张。维持公司22-24年EPS预测1.37元、1.53元、1.72元。现价对应公司22年动态市盈率4.3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房屋建设需求下滑风险,基建投资增速下滑风险,房地产业务拿地价格过高风险。
长海股份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5-06 16.55 -- -- 19.04 15.05%
20.00 20.85%
详细
事件:长海股份发布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25.1/5.7/4.9亿元,同比+23%/+111%/+93%;22Q1,分别为7.5/2.3/1.8亿元,同比+36%/+115%/+80%。 点评:玻纤行业高景气度助力收入增长,222年盈利或再创新高。21年,公司玻纤及制品业务实现收入17亿元,同比+29%,主要由于玻纤行业高景气度下产品均价提升所致(均价0.84万元/吨,同比+24%);销量20.4万吨,同比+4%。22Q1,公司收入同比+36%,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持续。21年,公司募投项目年产10万吨玻纤粗纱产线已于21Q3末投产,将在22年贡献产量(同比+50%左右);判断22年玻纤价格或仍保持韧性,综合来看,22年公司盈利水平或将再创新高。 121年化工产品收入增长,新投产线助力产能翻倍增长:21年,公司化工制品业务实现收入6.8亿元,同比+12%,主要来自产品均价上涨贡献(同比+25%);销量同比-11%。21年,公司对原年产2.5万吨树脂生产线技改扩建已完成,目前正处于调试阶段;该产线年产能提升至10万吨,公司树脂总产能已达17万吨(较改造前+79%)。新增树脂产能或将进一步降低化工制品的吨成本、扩大产销量,并将为公司规模日益增长的玻纤及制品业务提供原材料,降低成本。 扩规模++降成本,“十四五”期间公司竞争力将持续提升:公司公告,拟将一条年产3万吨玻纤产线升级改造为年产8万吨高端高性能玻纤及特种织物生产线,产品定位于风电、新能源车等高端领域;此外,公司计划在未来5-6年时间里投建年产60万吨共4条玻纤粗纱生产线(目前仍处于前期项目审批阶段)。全部建成后,公司玻纤总产能将由当前的30万吨提升至95万吨,市场占有率将明显提升;同时,单线产能规模将从21年末的7.5万吨提升至11.9万吨(静态假设,不考虑期间的冷修技改扩产)。随着新线逐步建成投产及老线完成冷修技改,公司玻纤产品吨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产品种类更为丰富,产品竞争力将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看好长海股份“十四五”期间产能持续扩张和成本下降所带来的盈利水平提升、行业竞争力提升,公司或将成为玻纤行业下一轮周期中盈利弹性最大的企业。考虑到玻纤行业景气度韧性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3年EPS预测至1.77元(+16%)、2.07元(+21%),新增公司2024年EPS预测2.57元。现价对应公司22年动态市盈率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玻纤及制品下游需求下滑风险;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海运费价格上升风险;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损失风险;国内新增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4/8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