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汤秀洁

浙商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230522070001...>>

20日
短线
12.5%
(--)
60日
中线
18.7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马莉 5 4
王华君 1 10
力量钻石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3-03-21 113.59 -- -- 97.95 -13.77% -- 97.95 -13.77% -- 详细
业绩概览:收入/利润同比+82%/92%,贴近预告中值符合预期22年年收入+82%,利润+92%。全年实现收入9.1亿元(+82%),归母净利4.6亿元(+92%),扣非归母4.4亿(+91%),其中利润贴近预告中值,符合预期。 22Q4:收入2.3亿(+50%):归母净利1.1亿(+41%);扣非归母1.0亿(+33%)。 盈利能力:毛利率净利率小幅波动,费用开支控制良好22年:毛利率63.3%(-0.8pp),净利率50.8%(+2.7pp),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7%(-0.5pp)/1.8%(-1.2pp)/4.9%(-0.5pp);22Q4:毛利率58.3%(-8.0pp),净利率47.6%(-3.3pp),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4%(-0.3pp)/2.4%(-1.9pp)/5.6%(-0.8pp)。 受原材料价格及产品售价变化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出现一定波动,此外公司近年来业绩增速较快,规模优势下各项费率被明显摊薄。 收入拆分:金刚石&培育钻并举,超硬材料最纯粹标的1)金刚石单晶收入1.7亿(+27%),占比19%;2)金刚石微粉收入3.2亿(+103%),占比35%;3)培育钻石收入3.9亿(+97%),占比43%。六面顶压机为超硬材料通用设备,公司产线柔性较强,可在金刚石单晶和培育钻石之间切换,进而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动。 持续看好:需求回暖+产能释放,培育钻石龙头业绩确定性强需求:据GJEPC数据,受中下游去库存节奏影响,22年7月以来印度培育钻毛坯进口数据出现环比下滑,12月恢复环比正增,23年1月进一步环比+19%至1.32亿美元,进口渗透率达13.9%,创历史新高,市场或有望迎来边际回暖。此外力量钻石合作潮宏基布局零售端,中国黄金进军培育钻石,国内巨头频频落子,市场教育持续推进,驱动需求确定性扩容。 供给:公司近年来研发投入较大,截至22年底研发人员由49人大幅提升至80人,目前可批量化生产15克拉以下大颗粒高品级培育钻,处于实验室阶段的大颗粒培育钻已突破30克拉。公司全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产量约20亿克拉,产销率达96%,年中39亿定增计划落地,预计5-10年内培育钻/金刚石单晶总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至现有产能的5.3/2.5倍,伴随产能逐步爬坡,业绩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为超硬材料最纯粹标的,受益于培育钻石业务承接产能释放+工业金刚石需求提升双重红利,考虑到培育钻下游库存周转节奏,其终端销售价格有所下降,我们调整23-25年归母净利预测至6.9/9.3/11.6亿元,同比增长51%/35%/24%,当前市值下对应23-25年PE为24/18/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宏观经济和市场需求波动风险、研发风险等。
马莉 5 4
爱美客 机械行业 2023-03-13 548.27 -- -- 551.97 0.67% -- 551.97 0.67% -- 详细
业绩概览:营收/利润同比+34%/32%,整体符合市场预期 22年收入+34%,利润+32%。公司全年实现收入19.4亿元(同比+34%),归母净利12.6亿元(同比+32%),扣非归母12.0亿元(同比+31%)。其中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包括政府补助1400万、投资收益2941万、委托投资管理收益2639万。 Q4疫情影响仍实现正增,凸显经营韧性。22Q4收入4.5亿(同比+6%),归母净利2.7亿(同比+9%),扣非归母2.3亿(同比-5%)。四季度全国多地疫情过峰,增速收窄符合预期。 盈利能力:濡白放量毛利率再创新高,疫情影响+港股上市致费用率短期波动 22年:毛利率/净利率为94.8%/65.4%,同比+1.2pp/-0.7pp。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4%/6.5%/8.9%,同比-2.4pp/+2.0pp/+1.9pp。 22Q4:毛利率/净利率为95.6%/61.3%,同比+1.6pp/+2.7pp。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5%/14.1%/12.9%,同比-6.8pp/+8.7pp/+3.3pp。 其中毛利率创历史新高,主要系濡白天使等高毛利产品放量,销售结构优化驱动整体盈利能力上行。此外疫情影响线下活动,销售费用率有所下降;港股上市开支致使管理费用率短期提升。 结构优化:嗨体基本盘稳固,再生类产品增量明显 1)溶液类(嗨体系列+逸美,主要为嗨体):收入12.9亿元,同增24%,占比67%。 2)凝胶类(濡白天使、宝尼达、逸美一加一、爱芙莱和爱美飞):收入6.4亿元,同增66%,占比33%,大幅提升6.3pp。其中,濡白天使和宝尼达踩位再生赛道热点,预计贡献重要增量。 3)面部埋植线:收入538万元,同增1.5%,占比0.3%。 4)化妆品收入:收入257万元,同比减少77%,占比0.1%。 渠道拓展:濡白带动直销占比提升,疫情扰动消退新品渗透有望提速 22年直销/经销收入12.5/6.9亿,直销占比提升3.4pp至64.4%,主要系濡白系列为纯直营,截至22年濡白天使已覆盖600家医美机构,授权700余名医生。 公司当前销售团队由236人扩张至300余人,已覆盖约5000家医美机构,其中渠道开拓速度稍慢主要系疫情影响,预计伴随23年整体经营环境趋稳,终端需求回暖,渠道拓展有望顺利推进,驱动熊猫针、濡白等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 持续看好:激励落地彰显发展信心,管线丰富成长动能充沛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员工,收入/利润增速下限40%/35%较为稳健:23-25年分3个归属期,仅需完成收入or利润目标的任意一项。据股权激励目标,23-25年收入/利润CAGR分别为40%/35%,其中23年收入/利润增速分别为45%/40%。具体来看,预计(以达成下限计算)23-25年收入28.1/39.4/53.1亿,同增45%/40%/35%;经调扣非归母(剔除股权激励摊销影响)16.8/22.6/29.5亿,同增40%/35%/40%。 布局胶原+减肥热门赛道,后续产品看点颇多:1)胶原蛋白:22年公司通过控股的北京原之美科技收购了胶原蛋白公司沛奇隆(投资3.5亿),布局生物蛋白海绵、止血愈合敷料产品。2)减脂塑形:公司当前储备有减肥产品利拉鲁肽(完成I期临床)、司美格鲁肽(与北京质肽生物医药科技签订独家合作协议,临床前在研)、去氧胆酸注射液(临床前在研)。3)其他待上市(括号内为我们预计的上市时间):第二代埋线(2023E)、A型肉毒素(23年年底-24年)、利多卡因丁卡因乳膏(2024E)、逸美1+1颞部新适应症/宝尼达颏适应症(2024-2025E)等。 盈利预测及估值 公司处于高速增长的医美行业中最具备议价能力的环节,爱美客作为产品稀缺性+矩阵完整性均突出的行业龙头,潜力大空间广。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27.7/38.4亿元,增速分别为52% / 44%/ 39%,当前市值PE对应PE仅64/44/32倍。我们认为,随着3月以来疫后修复兑现+22Q2低基数,估值体系有望逐渐转至乐观,并从PE估值转回PEG估值,爱美客等目前不到1.5X PEG,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优质消费龙头可达2X PEG),上调为“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等。
马莉 5 4
贝泰妮 基础化工业 2023-03-08 135.03 -- -- 129.96 -3.75% -- 129.96 -3.75% -- 详细
事件:董俊姿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经理等职务,董总曾任副总经理+电商负责人+联合创始人,前公司电商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梅将接替电商负责人职位。 1)董俊姿在职十余年,因个人原因离职。董俊姿作为贝泰妮集团联合创始人于12年入职,19年起担任贝泰妮董事、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薇诺娜品牌市场化运作,重点发展其线上业务。此前董总曾于 05-11年任滇虹药业人事主管、人力资源部经理、人力资源总监、总裁办主任。 2)电商换帅,倾向于内部选拔减少磨合期。张梅曾任贝泰妮商务经理、电商分销总监(12年 7月-17年 3月)、电商事业部副总经理(17年 3月-19年 11月)、美容仪器项目总经理(21年 12月-22年 11月)、总裁营销助理(22年 12至今)。 我们认为,电商负责人更替短期或需经历一定的磨合期。但中长期来看,张梅总在公司工作多年,熟悉公司电商发展路径,具备丰富的电商运营管理、品牌营销经验,有望提升营销灵活性,打开公司发展新局面。 董俊姿目前通过厦门臻丽、重楼间接持股贝泰妮约 4.5%的股份;公司解禁以来厦门臻丽、重楼已减持 1.97%,目前臻丽 2.72%仍处减持计划期内。 厦门臻丽持股 7.75%为贝泰妮第三大股东,董总持有臻丽 38.7%股份;厦门重楼持股 4.75%(截至 22Q3)为贝泰妮第四大股东,董总持有重楼 32.5%股份。据此我们推算董总间接持股贝泰妮约 4.54%(7.75%*38.7%+4.75%*32.5%)。 38大促已至,线上线下均有望持续改善。产品端,公司今年在巩固敏肌单品的同时,积极尝试向抗衰、美白、祛痘等热门功效性护肤赛道破圈。此次 38大促李佳琦直播间合作产品仍为公司经典单品,包括特护霜、冻干面膜、舒缓特护精华、清透防晒乳和舒缓丝滑面膜;天猫官旗首页已上新品奕采精华眼霜(抗衰、褪黑眼圈),敏肌早 C 晚 A 组合等。 盈利预测:预计 22-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 49.3、65.1、82.3亿元, 同比增长22.5%、32.2%、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5、13.5、17.4亿元,同比增长22%、29%、29%;当前市值对应 PE 56/43/ 3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子品牌孵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马莉 5 4
科思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2-22 60.64 -- -- 59.89 -1.24%
59.89 -1.24% -- 详细
业绩向上驱动力:原油价格回落、产品矩阵优化、行业市占率向上等22Q1-22Q4连 续 四 个 季 度 业 绩 强 兑 现 。22Q1-Q3, 公 司 毛 利 率 分 别 为26%/34%/39%、净利率分别为 14%/22%/25%;22Q1-Q4预计归母净利同比+21%/131%/325%/496%(Q4增速以 22年业绩预告中值推算)。 我们认为 22年业绩超预期兑现源于以下几点:1)价:21Q4至今涨价逐步落地;2)量:下游需求持续恢复;3)结构:高毛利新品产能释放+整体产能利用率爬坡;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22Q1-Q3汇兑收益达 2982万元;5)欧洲能源危机致竞争对手巴斯夫产能趋紧,利于科思市占率提升。 对比 23Q1和 22年,上述利好因素如产品结构改善、市占率提升等均可持续,即使利好因素发生变化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贬值变为升值,预计对业绩影响也可控。 1)22年涨价订单落地叠加近期原油价格回落,预计 23Q1净利率同比提升。 精细化工原材料多来自于石油化工产品,如甲苯、异丁烯、苯酚等,其价格与国际油价关联度较高,即公司成本与原油价格基本正相关。复盘历史,公司 18-20年均经历成本上涨周期,但作为壁垒深厚的行业龙头,科思通过提价将成本转嫁到下游(18/19/20年化妆品活性成分平均单价上涨 18%/8%/12%),实现盈利能力的恢复甚至提升(对应 18/19/20年毛利率为 25%/31%/33%)。 提价传导成本压力,21Q4以来盈利能力开启 V 字反弹。21年原油、海运价格涨幅超预期,而公司订单价尚未调整,致 21H2达业绩低点。21Q3公司开始与客户重新商讨价格,21Q4以来随着涨价逐步落地,盈利能力开始步入上行通道。 多轮提价+成本回落+短期订单价格刚性,预计 22Q4-23Q1持续受益价差效应。 一方面,22年公司涨价订单陆续落地,盈利修复;另一方面,22H2至今原料和运费成本回落(e.g.22年 6月至今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降超 4成),叠加前期涨价订单已经落地,形成价格剪刀差,盈利能力有望维持高位。 2)疫后需求恢复叠加巴斯夫等供给收紧,恰逢公司产能释放,市占率向上。 需求端:海外需求景气度持续+国内疫后修复,公司持续拓展新客户/巩固已有客户,如加大和北美知名防晒品牌如 Formulated Solutions 的合作;与欧莱雅合作规模扩大。 供给端:化工巨头巴斯夫等产能恢复仍需时间, 部分订单可能流向科思,预计未来市占率向上弹性依旧可观,公司已抓住黄金窗口期积极扩产+拓客户。 3)产品矩阵优化:高毛利新型防晒剂占比提升+产能爬坡期,量价双增。 21年至今,公司新增投产项目包括 2000吨阿伏苯宗、1000吨 P-S、500吨 P-A、水杨酸苄酯等原料 6000吨、1000吨 EHT。其中,P-S、P-A、EHT 等新型防晒的单价及盈利能力均远超传统防晒(e.g. P-S 售价为阿伏苯宗的 4-5倍)。 估值向上驱动力:单一传统化学防晒剂走向原料平台型企业,横纵向均深化1) 传统防晒→高毛利新型防晒剂,进一步绑定国际优质大客户。公司近年持续拓展高毛利新型防晒,进度如下: P-S:深度绑定帝斯曼,21-22年均实现满产满销,原产能 500吨,22Q4第一批扩产的 500吨产能已开始陆续释放,第二批扩产的 1000吨产能仍在建设中,达产后总产能可达 2000吨。 P-A:22Q2投产,22Q3送样欧莱雅,处产品检测认证环节。 EHT:21Q2投产,22年表现优异,驱动公司对帝斯曼、欧莱雅、拜尔斯道夫的销售额增长。 2)化学防晒→物理防晒剂,覆盖防晒剂全领域公司此前业务仅涉及化学防晒,22年已布局物理防晒剂二氧化钛。 3)防晒剂→个护原料平台型企业,看好多维增长空间预计 23年公司有望再投产 3000吨去屑剂 PO(可用于洗护产品)、 200吨 VC 乙基醚(可用于化妆品美白祛斑)。此外,1.28万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2000吨增稠剂卡波姆(用于高端个护,预计毛利率可达 70%+)也有望陆续上市,当前欧莱雅、宝洁、珀莱雅、逸仙电商(新客户)、水羊股份(新客户)均展现初步合作意向。 盈利预测与估值多重利好催化下,我们略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2-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4/22.3/27.1亿元,同比增长 60%/28%/21%;实现归母净利润 3.86/4.74/5.58亿元,同比增长 190%/23%/18%。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7/22/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和海运价格波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全球竞争格局变化等风险
马莉 5 4
珀莱雅 休闲品和奢侈品 2023-02-21 191.44 -- -- 190.34 -0.57%
190.34 -0.57% -- 详细
行业:复盘2022-2023Q1 行业趋势,我们初步得到三个结论: 1)化妆品增速特别是电商增速略放缓,竞争加剧是行业从业者最直观的感受。 2021 年及之前化妆品社零增速明显超过社零整体;2022 年化妆品持续跑输社零增速,22 年限额以上社零总额/化妆品同比+1.4%/-4.5% 。行业红利走弱+营销成本高企,精细化运营是保持势头的基础。 2)行业短板效应显现已迎来格局优化,实力和运气不可或缺,新品牌孵化难度空前。国货全能型龙头崛起+国际大牌中规中矩+中小品牌淘汰率高,要求愈发严苛,营销/产品力/架构/供应链缺一不可。从结果看,前期主要依赖行业景气度上行加持品牌或走下坡路,行业增速放缓+缺少显著流量洼地+综合实力要求高背景下,新品牌孵化难度较前几年倍增,化妆品格局有望趋于优化稳定。 3)推新品+子品牌是成长决定性因素,前瞻方向判断准确性愈发重要,其背后底层基础是“扁平化 高效化 数据化 网格化 组织架构”。1)推新品在精不在多,精准结合消费趋势+品牌势能是核心,行业已基本告别以新品数量取胜阶段,更适合聚焦性单品策略;2)主品牌增速放缓不可避免,子品牌孵化时不我待。 公司:总结珀莱雅发展脚步,我们从四个角度剖析公司成长性来源: 产品:单品战略以点带面,系列矩阵逐步构建。2019 年爆品策略(泡泡面膜)2020-2021 年大单品策略(红宝石精华、双抗精华)2022 年大单品拓展至明星系列(围绕“早C 晚A”大单品,拓展同系列面霜、眼霜和面膜等)。生命周期拉长且客单价由百元突破至200 元+,带动盈利能力上行明显。23 年1 月天猫官旗红宝石面霜2.0 销售放量明显,2023 年面霜系列是继精华后的重要补充。 客群:功效赛道协同布局,高端进程稳步推进。立足抗衰通过推新品向修护(源力修护)及美白(双白瓶)拓展,基于客群协同+强功效优势迁移,我们看好拓客群前景。此外于抗衰赛道内部公司亦进行精细切分,新推高端精华油,定价对标大牌,客群由从“抗初老”(20-30 岁)向“熟龄肌”(25-35 岁)拓展。 渠道:精准把握变革红利,渠道转型成果斐然。笼统来看,把握住化妆品电商渗透率提升的红利,电商占比提升至90%;细分来看,2017 年把握两微一抖小红书的社媒红利,优势在于杭州电商环境好+较早搭建成熟电商团队;2020-2021年把握超头直播红利,重视但合理控制占比;2021-2022 年切入抖音早期流量洼地,自播达播齐头并进,四大自播账号差异化定位,月GMV 稳定美妆榜前五。 品牌:多元布局持续打造,美妆集团加速跑出。美妆客群细分,价格带功效等诉求不一,单品牌天花板有限。头部品牌欧莱雅等中国市占率仅5%+,外资普遍采用多品牌战略。公司已形成中端护肤(珀莱雅200-400 元)+大众护肤(悦芙媞50-100 元)+彩妆(彩棠150-200 元)+洗护(OR 150-200 元)的多元矩阵。 借助主品牌势能及差异化定位,彩棠22 年有望翻倍至5 亿营收并扭亏为盈,悦芙媞、OR 亦已盈利,第二增长曲线已然勾勒。 1 月跟踪:春节错月快递停运影响下,天猫+抖音整体正增长,淡季彰显韧性。 我们认为,除大促业绩表现亮眼外,日常甚至是淡季经营珀莱雅也已呈现相当韧性,凸显市场地位稳固,消费者粘性较强,其在多个维度的布局经营值得借鉴。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10.0/12.6 亿元, 同比增长38%/26%/26%,当前市值对应PE68/54/43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及疫情影响下,化妆品行业增速承压;下游品牌竞争激烈,公司竞争压力加大;新产品、新品牌表现不及预期。
马莉 5 4
孙建 8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3-02-15 50.63 -- -- 50.37 -0.51%
50.37 -0.51% -- 详细
动能切换,新增长时代开启站在 2023年的发展节点,我们预计华东药业 2021-2024年总收入 CAGR 有望达到 11.1%、归母净利润 CAGR 有望达到 16.4%,增长结构明显变化:存量仿制药增长拐点,降糖类及抗肿瘤类用药有望企稳回升;创新药(迈华替尼、ELAHERE?等)及生物类似物(利拉鲁肽注射液等)有望陆续 NDA 或上市销售,2024年有望贡献 6-7亿销售额增量(未调整风险概率、已考虑权益分成); 医美业务中 Ellansé 持续放量、能量源设备(EBD)产品矩阵成型,2024年有望贡献 6-7亿经营利润;工业微生物板块子公司整合、ADC 及核苷酸原料领域深耕,构成额外增长弹性。我们通过分部估值法(DCF+可比公司估值)估算公司2023年市值在 1000-1100亿元。从公司创新药 BD 的全球合作网络和国际化医美销售平台角度看,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 2023-2025年朝着国际化品牌药企方向迈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创新药&生物类似物:全球视野、差异化 BD我们认为,展望 2023-2025年,公司自研或合作的生物类似物&创新产品有望陆续 NDA 并贡献收入,2023年 DCF 估值下在国内销售的、中晚期管线(含利拉鲁肽降糖及减重适应症)有望给予 160-170亿市值,具体看: ADC 平台:差异化靶点、全流程布局,体现在①第一款较成熟的 ADC 产品ELAHERE?(华东负责国内商业化销售)成功于 2022年 11月在美国上市,2022年底国内临床三期基本入组完成,我们预计该产品国内未调整的销售额峰值 13+亿元;②参股诺灵生物(约 4.3%股权,2021年 4月)以加速公司在 ADC新型偶联技术的积累;③参股 Heidelberg Pharma(约 35%股权,2022年 2月)并针对多个早期 ADC 产品合作;④通过珲达生物(中美华东持股 51%)搭建Linker、Payload 库。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 ADC 领域深耕,预计 2025年起公司第一款合作的 ADC 产品有望开始贡献收入。 其他产品:2023年起进入 NDA 收获期。我们预计迈华替尼未调整的销售额峰值5+亿元(2024年起销售)、雷珠单抗注射液未调整的销售额峰值 8+亿元(2025年起销售)、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未调整的销售额峰值 7+亿元(2025年起销售),同时通过与 Biotech(荃信生物、Exscientia、Provention Bio、诺灵生物、道尔生物、Ashvattha、AKSO、Kiniksa、Heidelberg Pharma、科济药业等)技术平台合作加速创新产品迭代。 降糖及减重:系统布局,利拉鲁肽开启增长篇章。我们预计 2023年公司利拉鲁肽注射液降糖和减重适应症有望获批,降糖适应症未调整的销售额峰值(当年值,不乘以临床阶段成功概率)8+亿元,折现且风险调整后(2023年现值,已考虑临床 3期项目成功概率和分成比例)销售额峰值约 6+亿元;减重适应症未调整的销售额峰值(当年值,不乘以临床阶段成功概率)9+亿元,折现且风险调整后(2023年现值,已考虑临床 3期项目成功概率和分成比例)销售额峰值约6+亿元。 估值:暂不考虑司美格鲁肽、ARCALYST?等产品及合作产品亚太区的销售潜力,估算 2023-2030年间公司主要品种风险调整、折现、调整分成比例后的总收入峰值约 29.8亿元。从估值上看,我们采用 DCF 法估算上述的管线的市值空间约 160-170亿元。此外我们估算 ARCALYST?的复发性心包炎在中国的理论销售峰值相对较高(30-35亿元,未调整分成、成功概率且未折现),估算该产品DCF 价值约在 80-90亿元,我们持续看好该产品在国内临床推进和商业化潜力。宋体 医美:中国红利、国际一流我们认为,从医美产品矩阵、国际化运营网络、创新技术平台等角度看,华东医药医美团队是国内领先、全球一流的综合医美平台,在 2022年一系列国际化收购下,初步搭建了集合面部填充、埋线、皮肤管理、身体塑形、脱毛、私密修复等医美领域的产品组合。我们预计随着核心产品(Ellansé)放量、新上市产品推广(酷雪、Préime DermaFacial 等设备)、潜力单品(MaiLi、玻尿酸、聚左旋乳酸胶原蛋白刺激剂 Lanluma?、冷冻溶脂器械等产品)陆续上市,2025年公司医美收入有望达到 50+亿元,2021-2024年收入 CAGR 约为 45.7%,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美平台。 注射类产品:重磅单品支撑,潜力产品布局。 ①Ellansé:重磅单品,再生效果、持久度及安全性已被丰富的临床数据验证,我们预计该产品有望在 2025年达到 17+亿元销售额。② MaiLi?系列:高端定位,2025年有望贡献 5+亿元收入。③Silhouette Instalift 埋线:独特结构、差异化竞争,我们预计 2025年该产品销售有望达到 3000-5000万元。 能量源设备:全球版图加速扩张,看好 EBD 产品整合。2023年医美器械销售的边际变化: Préime DermaFacial 等有望在国内上市销售、酷雪推广发力,贡献增量。我们认为冷冻减脂作为新型非侵入式塑形的方法,在最终减脂效果和所需时间上看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预计 2023-2024年酷雪销售有望持续快速增长;随着 Préime DermaFacial 等产品陆续上市、Viora 的 Reaction?持续推广,我们预计公司能量源设备医美品牌效应有望增强。 总结:我们预计 2025年公司医美业务收入有望达到 50+亿元,其中国内医美业务销售额有望达到 28+亿元(暂不考虑销售分成),增长主要来自于 Ellansé 渗透率提升、注射类医美新产品陆续上市、能量源设备市占率持续提升。 工业微生物:新增长曲线潜力初现子公司收购、创新产品原料立项加速,看好工业微生物团队整合、研发支撑下的增长潜力。从发展阶段看,公司 2020年后在子公司收购、产品立项明显提速,更多聚焦于特色高活性原料药(ADC payload 及 linker)、核苷中间体等,战略定位从协同医药制造业务增长(成本中心),转变为形成新业务增长曲线(利润中心)。子公司布局看, 我们认为珲达生物定位为创新研发平台(创新产品原料立项)、美琪健康作为大健康产业平台(横向拓展应用场景)、美华高科作为商业生产平台(偏规模制造)、华仁科技整合核苷板块客户及产品资源(强化核酸领域竞争力),我们看好公司各子公司协力推进工业微生物板块业务拓展。 仿制药&医药商业:增长拐点、动能切换增长展望:降糖类及抗肿瘤产品持续丰富,预计 2021-2024年仿制药收入 CAGR约 11%,建议关注免疫机制调节药的过评和集采节奏。①集采影响:从过评情况看,存量的大产品中他克莫司胶囊、吲哚布芬片等产品处于陆续过评的阶段,建议关注相关产品后续参与国家集采或地方集采的节奏。②增长驱动:我们预计公司的仿制药业务增长来自于 (1)已集采品种收入基数下降(阿卡波糖片、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等)、 (2)中短期较难集采的品种(百令胶囊等)终端用药增长和渠道下沉、 (3)新增品种(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Ⅰ)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奥拉帕利片等)。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 EPS 分别为 1.46、1.72和 2.07元/股,分部估值下,给予 2023年 1000-1100亿市值,工业微生物等新业务拓展有超预期空间,有望带来额外的市值提升。我们认为,2022年有望成为公司存量仿制药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的拐点,随着生物类似物及创新药陆续上市销售、医美重磅产品渗透率提升,我们预计公司利润增长有望逐渐进入加速轨道,在 ADC、核苷酸等领域,工业微生物业务有较大市场开拓空间;从公司创新药 BD 的全球合作网络和 国际化医美销售平台角度看,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 2023-2025年朝着国际化品牌药企方向迈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重要品种临床进度不及预期风险、重要品种集采流标风险、医美监管政策变化风险、国际经贸摩擦升级或政治摩擦风险。
马莉 5 4
鲁商发展 房地产业 2023-02-02 11.25 -- -- 12.45 10.67%
12.45 10.67% -- 详细
业绩预告:Q4单季度亏损同比收窄,地产尚未出表拖累表观净利润全年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大,22Q4地产开发业务尚未出表,因计提减值损失等致Q4单季度亏损。1)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810-5429万元,同比下降 85%-95%;实现扣非归母 3601-7201万元,同比下降 80%-90%。2)22Q4:归母净利润亏损 0.99-1.36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 4%-30%;扣非归母亏损 0.89-1.25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 15%-40%。 地产开发业务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1)受结算区域及产品结构影响,地产结算毛利下降;2)部分参股地产进入尾盘阶段,经营利润减少致投资收益下降;3)疫情反复及地产下行背景,公司采取降价策略以加快资金回笼。 估算剥离地产开发后剩余板块保持合理盈利水平。此前公司披露,如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22年 1-10月净利润约 2.1亿元。 展望:拟 59.1亿对价剥离地产开发,聚焦大健康业务坚定转型据公司此前披露的《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报告书》,公司当前正实施重大资产出售,拟 59.1亿对价剥离地产开发业务,其中地产公司股权估值 16亿元,债权资产估值 43.1亿元。2021年公司房地产销售毛利率仅 17%,盈利能力远低于化妆品(毛利率 64%,下同)、医药(58%)、原料及添加剂(37%)等,未来公司将聚焦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医药健康板块,预计盈利能力将迎来修复。此外受地产业务折价影响,公司估值中枢 20-30X 区间震荡,横向对标国产美妆龙头提升空间较大,地产出表后公司价值有望重估。 美妆动态:底层技术深度赋能,美妆新锐向全能品牌迈进公司依托内部皮肤科博士+山东药科院科研实力,实现核心原料研发→产品生产全链条布局,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1)据福瑞达生物官微,22年公司申请专利67件,覆盖皮肤微生态、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多个方向,见刊论文创历史新高,技术创新转化率达 90%以上。2)双 11期间颐莲全网 GMV 超 1亿元,抖音同比+135%;瑷尔博士全渠道同比+77%,已实现十亿品牌战略目标。3)12月瑷尔博士亮相中国(澳门)高品质消费博览会,向数十个国家及地区商家推介微生态护肤科技,23年公司也将积极探索品牌国际化路径,贡献新增量。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卡位高成长高景气的玻尿酸赛道,拟出置地产业务,积极转型大健康产业,化妆品业务扬帆起航,有望迎来估值体系重塑。假设 23年房地产业务顺利剥离,预计 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4/4.0/5.2亿元,同比-90%/+1020%/+30%,对应 PE 为 316/28/22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盈利能力波动风险;资产出售不确定性等。
马莉 5 4
科思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1-16 49.74 -- -- 61.90 24.45%
63.00 26.66% -- 详细
业绩预告:Q4 延续亮眼表现,低基数下同比高增1)22 年:归母净利3.6-4.0 亿元,同比+171%~201%;扣非归母3.5-3.9 亿元,同比+205%~239%;全年非经常性损益约1000 万元,系政府补助和理财收益。 2)22Q4:归母净利1.1-1.5 亿元,同比+401%~591%;扣非归母1.0-1.4 亿元,同比+506%~738%。 解读:下限符合预期+上限略超预期,量价齐升高景气兑现22 年净利润市场原预期聚焦3.5-3.8 亿元,实际3.6-4 亿元,业绩预告下限符合预期,上限略超市场预期。主要系:1)量:海外放开需求持续恢复;2)价:21Q4 至今涨价逐步落地;3)结构:高毛利新品产能释放+整体产能利用率爬坡;4)欧洲能源危机致巴斯夫产能趋紧,利于科思市占率提升;5)油价回落,成本压力逐步缓解。 需求向上+供给释放+成本优化,看好优质制造长期成长1)需求:欧睿数据预测2021-25 年全球防晒产品市场规模cagr 7%,当前科思全球防晒剂市占率已超20%,仍呈提升趋势。据匈牙利智库萨佐德韦格调查,26%欧洲受访者无法为家庭提供适当供暖,欧洲能源危机短期或难见拐点,化工巨头巴斯夫等减产背景下恰逢公司新产能逐步释放,市占率向上弹性依旧可观。 2)供给:拟可转债募资不超过7.25 亿元建新产能,达产后年产高端个护原料14800 吨、 P-S 防晒剂1000 吨。据欧睿数据,2019-21 年P-S 防晒剂cagr 10%且位居防晒品前三,当前公司500 吨P-S 产线已满产满销,4 月已新增500 吨产线建设,扩产后P-S 产能可增至2000 吨;未来个护原料产线落地,有望切入更多供应体系,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3)盈利能力:精细化工行业的原材料多来自于石油化工产品,如甲苯、异丁烯、苯酚等,其价格与国际油价关联度较高。此前原油及海运等日化制造企业相关成本在18-20 年均经历上涨周期,但壁垒深厚的龙头公司可通过提价将成本转嫁到下游(如科思股份18/19/20 年化妆品活性成分平均单价上涨18%/8%/12%),进而实现盈利能力的恢复甚至增长( 对应18/19/20 年科思股份毛利率为25%/31%/33%)。近期油价明显回落,科思成本端有望下降,叠加21Q4 至今涨价逐步落地,有望驱动公司盈利改善。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全球最主要的化学防晒剂制造商之一,凭借完整工艺流程线和严格的品质管理,深度绑定国际大客户,持续受益于防晒品行业高景气红利。短期产能释放利好,长期产品矩阵扩张赋能。预计22-24 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3.7/4.3/5.1 亿元,同比+179%/15%/20%,当前市值对应PE 为24/21/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海运价格及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产品及客户开拓风险。
马莉 5 4
鲁商发展 房地产业 2023-01-06 12.29 -- -- 12.22 -0.57%
12.45 1.30% -- 详细
公司拟以59.1 亿元向关联方山东城发出售房地产开发业务,交易对价略有溢价,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交易对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山东商业集团下属全资企业山东城发集团。 交易标的:上市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持有的鲁商置业、新城镇、创新发展、菏泽置业、临沂地产100%股权、临沂置业51%股权、临沂金置业44.1%股权、临沂发展32%股权,以及上市公司对标的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全部债权。 交易对价:标的资产估值合计59.1 亿元(对应账面净资产产值58 亿元),其中地产公司股权估值16 亿元,债权标的资产估值43.1 亿元。 支付方式:为现金支付,其中第一批交割鲁商置业、新城镇、创新发展、临沂金置业、临沂发展、临沂地产股权债权,山东城发于协议书生效5 日内支付不低于对价的50%,12 个月内支付剩余。第二批交割菏泽置业和临沂置业股权债权,山东城发于23 年10 月31 日前支付不低于对价的50%,12 个月内支付剩余。 ? 交易影响:剥离地产开发业务后资产负债率明显优化,表观净利润将明显改善优化资产结构:本次交易后,鲁商发展资产负债率将由90.84%下降至61.27%,流动比率将由1.11 上升至1.93,速动比率将由0.21 上升至1.78。 提升盈利能力: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9%,其中房地产销售同比-19%;房地产销售全年毛利率仅17%,盈利能力远低于化妆品(64%)、医药(58%)、原料及添加剂(37%)等业务,拖累公司表观业绩。此次置出房地产业务,公司将聚焦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医药健康板块,整体盈利水平有望修复。 交易后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括号内为交易前):2022 年1-10 月:营业收入27.5 亿元(104.2 亿元),归母净利润2.1 亿元(-9038 万元);2021 年:营业收入31.3 亿元(123.6 亿元),归母净利润1.9 亿元(3.6 亿元)? 未来展望:剥离房地产开发轻装上阵,加码玻尿酸产业链,重点聚焦美妆业务复盘:公司由传统房地产公司转型,但2021 年起因房地产业绩持续承压,表观业绩波动较大,产生估值折价,后续将迎来估值重塑。鲁商发展原为传统房地产公司,于 2008 年借壳 ST 万杰上市,2015 年初设养老产业,2018 年通过收购鲁商集团旗下山东福瑞达医药 100%股权开始由房地产为主向健康产业转型,布局生物医药和化妆品产业;2020 年收购山东焦点生物60%股权,补充化妆品和食品级玻尿酸原料环节;2023 年起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聚焦大健康。 展望:未来将聚焦福瑞达系列业务,以医药和化妆品为核心业务,前景可期。福瑞达医药集团是鲁商全资子公司,涉及原料药、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是玻尿酸行业领军者。 1)化妆品业务:主品牌为瑷尔博士和颐莲。21 年化妆品收入14.9 亿(+117%),其中颐莲6.5 亿(+73%),瑷尔博士7.4 亿(+272%),核心公司福瑞达生物净利润1.7 亿元,对应净利率10%-12%。22 年Q1-Q3 化妆品收入14.3 亿(+44%),其中颐莲5.4 亿(+26%),瑷尔博士7.5 亿(+53%),,其中受济南新工厂产能爬坡等因素影响,单Q3 净利率低于10%略有波动,后续有望企稳回升。 2)原料板块:主要为焦点生物(全球第二大玻尿酸原料龙头、控股60%)和福瑞达生物科技(聚谷氨酸、依克多因等化妆品食品原料)。21 年收入2.4 亿(+22%),毛利率37.1%;22 年1-9 月收入2.3 亿(+32%)。 3)医药板块:主要为博士伦福瑞达(持股30%,眼骨科玻尿酸产品如润洁)+明仁福瑞达(持股60.71%,中成药等)。21 年持股30%的博士伦福瑞达净利润2.4亿元,贡献投资收益6930 万元;持股60.71%的明仁福瑞达,净利润2194 万元,并表净利润1332 万。2021 年底选举原福瑞达医药集团总经理贾庆文先生为新董事长,符合公司转型大健康产业的战略。贾庆文先生为山东大学制药工程硕士,主任药师。2014 年1月至2019 年1 月任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副院长兼新药评价中心主任;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任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总经理;2019 年3 月至今任鲁商健康产业发展董事;2021 年1 月至今任福瑞达医药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2021 年3 月至今任鲁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美妆动态:渠道+产品+品牌多维发力,有望维持高增且净利率有望进一步改善1)渠道:Q3 受分销影响美妆毛利率短暂承压,预计未来将控制线上分销占比,进一步聚焦直营。2)产品:预计瑷尔博士将围绕褐藻系列提升中高端产品占比,推动客单价及盈利能力上行;颐莲在保持喷雾大单品地位同时,将发力第二梯队产品打造,如10 月上新嘭嘭霜反馈良好,23 年有望继续延展面霜品类布局。3)品牌:4+N 体系战略明确,新锐品牌诠润定位弱敏肌增速较快,未来预计可贡献明显增量。 ?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卡位高成长高景气的玻尿酸赛道,拟出置地产业务,积极转型大健康产业,化妆品业务扬帆起航,有望迎来估值体系重塑。假设房地产业务顺利剥离,我们调整22-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7/4.0/5.1 亿元,同比-52%/+133%/+26%,对应PE 为68/29/23 倍,维持增持评级。 ?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盈利能力波动风险、资产出售不确定性等。
马莉 5 4
华东医药 医药生物 2022-12-28 46.45 -- -- 50.33 8.35%
51.91 11.75% -- 详细
事件:再生针剂产品落地海南医美先行区,具备长效填充效果全资子公司 Sinclair 旗下聚左旋乳酸胶原蛋白刺激剂 Lanluma V 型及 X 型落地海南博鳌乐城的华韩美容医院,可用于增加面部和身体凹陷区域体积。 1)成分主要为聚左旋乳酸(PLLA)。PLLA 也是爱美客濡白天使、长春圣博玛艾薇岚的主要成分,上述产品原理均类似:通过 PLLA 刺激自身胶原蛋白再生,达到凹陷部位填充目的。 2)两款型号,可用于面部、臀部等填充。其中,V 型用于面部、上臂、颈部和颈肩胸三角区填充,X 型用于臀部等填充,该产品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用于臀部和大腿填充的再生产品,效果可维持 18-24个月。 3)据官网信息,该产品操作流程如下:1小时内完成注射,注射后几小时内可能略有发红肿胀,但求美者当天即可正常活动。注射后 24小时内应冰敷 30分钟并避免涂护肤品,5-7天内避免剧烈运动,10天内避免强紫外线;此外需维持约两周的按摩护理,每天 2次/每次 10分钟,使得产品均匀分布以避免肿块等。此外该产品为渐进式起效,一般需要 1-3个疗程,效果会在 2-3个月内逐渐显现。 展望:率先落地海南乘政策东风,后续国内上市仍需走报批流程1)海外:该产品 2020年获欧盟 CE 认证,已在 32个国家和地区上市。 2)国内:海南乐城实行“先行先试”政策,准许在国外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作为临床急需进口器械特需使用,据官网披露,截至 11月底先行区已引进未在国内上市的创新药械超 270种,其中已有 9款产品使用乐城真实数据辅助临床评价获药监局上市批准。 长期看好:医美后续看点充足,减肥市场蓄势待发公司当前拥有 22款海内外已上市医美产品,在研 14款。国内欣可丽(主要是少女针)业绩亮眼,Q1/Q2/Q3分别贡献收入 1.57/1.14/1.69亿元,少女针全年收入预期 6-7亿元。后续来看,1)利拉鲁肽注射液:预计糖尿病适应症 22年底-23年初获批;减肥适应症预计 23Q3获批;2)高端玻尿酸 MaiLi:24E有望获批;3)冷冻溶脂:24E 有望获批;4)伊妍仕 M 型:22年 8月完成国内注册检测,临床试验中;5)能量源设备(身体及面部塑形):预计 23Q1重新登陆中国市场;6)多功能面部皮肤管理平台:9月在欧美商业化,计划 23年中国上市;7)lanluma:2025年前后有望获批。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积极布局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和医美三大板块,随着少女针放量和其他医美 产 品 陆 续 获 批 , 医 美 将 贡 献 重 要 业 绩 增 量 。 预 计 22-24年 归 母 净 利26.5/32.5/39.7亿元,同增 15%/23%/22%,对应 PE 29/23/1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注册批件无法获批的风险、新药研发风险等。
马莉 5 4
鲁商发展 房地产业 2022-11-18 9.57 -- -- 12.30 28.53%
12.70 32.71%
详细
拟剥离地产业务,轻装上阵聚焦大健康产业。11 月15 日公司公告,拟将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山东省 商业集团或其所属公司。本次交易不涉及发行股份,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变更,预计6 个月内披露预案或报告书。去年开始公司即计划转型为以化妆品为主的大健康企业,地产业绩收缩+化妆品高增成为今年主旋律。但考虑到房地产去化速度慢,公司拟通过重大资产出售尽快剥离地产。此前地产利息费用化+结算毛利低致Q3 亏损,本次出售将改善公司资产质量,聚焦大健康业务发展。 依托底层技术能力,原料+医药+化妆品三轮驱动。公司剩余其他业务 21 年收入合计约 31 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约 2.5 亿元;22 年 1-9 月收入合计约 25 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约 2 亿元。其中:化妆品业务:主品牌为瑷尔博士和颐莲。21 年化妆品收入14.9 亿(+117%),其中颐莲6.5 亿(+73%),瑷尔博士7.4 亿(+272%),核心公司福瑞达生物净利润1.7 亿元,对应净利率10%-12%。22 年Q1-Q3 化妆品收入14.3 亿(+44%),其中颐莲5.4 亿(+26%),瑷尔博士7.5 亿(+53%),其中受济南新工厂产能爬坡等因素影响,单Q3 净利率低于10%略有波动,后续有望企稳回升。 原料板块:主要为焦点生物(全球第二大玻尿酸原料龙头、控股60%)和福瑞达生物科技(聚谷氨酸、依克多因等化妆品食品原料)。21 年收入2.4 亿(+22%),毛利率37.1%;22 年1-9 月收入2.3 亿(+32%)。 医药板块:主要为博士伦福瑞达(持股30%,眼骨科玻尿酸产品如润洁)+明仁福瑞达(持股60.71%,中成药等)。21 年持股30%的博士伦福瑞达净利润2.4 亿元,贡献投资收益6930 万元;持股60.71%的明仁福瑞达,净利润2194 万元,并表净利润1332 万。 未来展望:全产业链布局+精细化营销,美妆新锐冉冉升起公司依托内部皮肤科博士+山东药学科学院科研实力,实现各项核心原料研发→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内功扎实,爆品打造能力持续验证。B 端业务原料龙头地位稳固,推出高端原料品牌“百阜”,已与御泥坊、完达山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C 端化妆品业务未对单一主播或渠道过度依赖,合理分配资源至众多中腰部主播,并通过入驻屈臣氏、银泰等线下品牌店,开设瑷尔博士门店等方式实现广泛触达,业绩增长+势能提升+流量强化三者共振向上,后续发展动能充沛。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卡位高成长高景气的玻尿酸赛道,拟剥离地产业务,积极转型大健康产业,化妆品业务扬帆起航,有望迎来估值体系重塑。预计22-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0/4.8 亿元,同比-53%/76%/61%,对应PE 为47/27/17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盈利能力波动风险、资产出售不确定性等
马莉 5 4
珀莱雅 休闲品和奢侈品 2022-10-31 163.00 -- -- 179.96 10.40%
190.00 16.56%
详细
业绩概览: Q3单季度收入同比+22%, 归母净利润同比+36% ,紧贴预告上限紧贴此前业绩预告的上限,符合预期。 1) 22Q1-Q3: 实现营收 39.6亿元(同比+32%,下同), 归母净利润 4.95亿元(+36%),扣非归母净利润 4.77亿元(+34%); 2) 22Q3单季度: 实现营收 13.4亿元(+22%), 归母净利润 1.98亿元(+44%),扣非归母净利润 1.96亿元(+44%)。 盈利水平:高毛利大单品+渠道优化+子品牌扭亏, Q3毛利率及净利率均创新高毛利率提升带动盈利水平持续优化。 22Q1-Q3毛利率 69.4%(同比+4.8pp,下调 ), 净 利 率 12.7%(+1.2pp); 销 售/管 理/研 发/财 务 费 用 率 分 别 为42.9%/5.9%/2.4%/-0.8%,同比+1.0pp/0.5pp/0.7pp/-0.7pp。 22Q3单季度毛利率 72%(环比+3.4pp,同比+5.9pp)、净利率 14.6%(环比+4.5pp,同比+2.0pp)。 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3.7%/8.1%/2.6%/-1.3%,同比+2.1pp/3.6pp/0.6pp/-1.2pp。 盈利能力创历史新高, 大单品、渠道和品牌三重驱动。 1) 大单品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上行:以红宝石、双抗和源力为代表的三大高毛利系列持续放量,今年以来毛利率逐季提升并突破 70%大关。 2)预计高毛利线上直营渠道增速>线上经销增速; 3) 彩棠、悦芙媞等子品牌高速增长,规模效应下预计已扭亏为盈。 展望 Q4:双 11为美妆行业重头戏,珀莱雅预售开局表现优异奠定 Q4高增基调通常双 11业绩占 Q4的 60%-70%,占全年的 25%-35%。 复盘美妆护肤公司,Q4为行业重头戏。 据天猫官方,今年双 11进程为: 10.24预售开启→10.24至10.31付定金、预售→11.1-11.11现货销售。 双 11李佳琦首播中,珀莱雅上线 8款单品并全部售罄, 对应 GMV 已突破 4亿元; 截至目前,估算珀莱雅预售额已超过去年双十一整体预售额。 1)李佳琦直播间预售表现: 珀莱雅上线 8款单品全部售罄, 各单品 GMV 分别为早 C 晚 A 套装 9000万元+、双抗面膜 8000万元+、双抗精华 6400万元+、红宝石面霜 5600万元+等。 2) 合理控制佳琦直播间投放产品数量: 主要系考虑到超头费用率较高,公司合理规划超头投放力度以维持合理利润率,预计后续将借助自播等渠道创造更高增量。 主品牌天花板较高,叠加新赛道+新品牌孵化,看好未来客群拓展带来新增量子品牌: 定位国货抗衰龙头,明星精华单品市场持续火爆, 客群拓展仍有较大潜力。 公司已进军“敏感+美白” 新赛道, 推出源力修护精华及双白瓶美白精华,有望与初抗老早 C晚 A 系列较强协同, 积极扩展潜在消费客群。其中源力修护精华在 10.24日李佳琦首播中实现 GMV 超 3200万元。 新品牌彩棠、 悦芙媞和 OR 孵化顺利, 向多品牌国货美妆集团迈进。 彩妆品牌彩棠(均价 150-200元)立足底妆加轮廓修容,消费黏性较眼影等更强, 预计今年收入有望突破 5亿元并实现翻倍以上增长,且利润端扭亏为盈; 大众护肤悦芙媞(均价 50-100元) 上量明显; 高端洗护品牌 OR(均价 150-200元) 专注头皮养护, 把握细分赛道红利。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持续推进大单品策略且效果显著,叠加电商渠道拓展,丰富强势主品牌和孵化自有品牌,拓展品牌矩阵,有望推动业绩持续增长。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7/9.7/11.9亿元,同比增长 34%/26%/24%, 当前市值对应 PE61/49/40倍,维持“增持” 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化妆品行业增速不达预期;下游品牌竞争激烈、公司竞争压力加大、新品表现不及预期等。
马莉 5 4
鲁商发展 房地产业 2022-10-31 7.25 -- -- 12.30 69.66%
12.70 75.17%
详细
业绩概览:22Q3单季度亏损3543万元,主要系个别地产项目利息费用化地产业务短期承压,单季度出现亏损,期待后续环比改善。1)22Q3单季度:收入36.9亿元,同增62%,归母净利润-3543万元,同比下降118%,扣非归母净利润-2842万元,同比下降114%;房地产签约金额56.1亿元,同比下降52%。2)22Q1-Q3:收入85.3亿元,同增34%,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下降69%,扣非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下降68%。 盈利能力:健康地产本期结算项目毛利率较低,叠加利息费用化,盈利承压1)22Q3盈利能力:毛利率19.8%,同比降低14.0pp;净利率-0.5%,同比降低8.5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2%/2.3%/0.7%/2.19%,同比-5.5pp/-0.9pp/-0.6pp/+2.1pp。 2)22Q1-Q3盈利能力:毛利率26.1%,同比降低6.0pp;净利率2.2%,同比降低5.6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4%/2.6%/0.9%/2.5%,同比-1.3pp/-1.3pp/-0.4pp/+2.49pp。 毛利率走低主要系:健康地产本期结算项目毛利较低。财务费用大幅提高系:个别房地产地块规划调整致项目暂时停工,停工期间按照财务要求将利息进行费用化,致Q1-Q3利息费用高达2.5亿元,同比增加2.3亿元。其中单Q3利息费用1.1亿元,同比增加1亿元。随着后续项目规划完成并开工后,预计财务费用会出现明显改善生物医药板块:疫情影响、持股变化和净利率波动致福瑞达医药贡献盈利下降福瑞达医药(医药、化妆品板块主体)净利率同比有所下滑。22Q1-Q3福瑞达医药营收18.6亿元(同增26%),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降6%);Q3单季度营收5.8亿元(同增9%),归母净利润2000万元(同比下降48%)。 福瑞达医药贡献盈利下降主要系:1)化妆品持股比例变化:21年12月化妆品业务子公司福瑞达生物引入腾讯、网创作为战投,该公司持股比例变为控股82.42%;2)盈利水平波动:化妆品电商流量成本较高,销售费用投入较高;2)因疫情影响,医药业务短期也略承压。 分板块:Q3淡季化妆品增速平稳,医药受疫情影响暂时承压化妆品板块:Q3淡季收入同增12%。化妆品毛利率53.4%(同比下降10.7pp)。 Q1-Q3毛利率58.6%(同比下降4.7pp)。毛利率下滑主要系成本上行,如济南新工厂投产后利用率仍处于爬坡期,预计未来会有所回升。 化妆品分品牌来看,瑷尔博士引领收入增长:1)22Q1-Q3:瑷尔博士营收7.5亿元(同增53%),颐莲营收5.4亿元(同增26%),合计14.3亿元(同增44%)。 2)22Q3:瑷尔博士营收2.2亿元(同增18%),颐莲1.5亿(-3%),合计营收4.2亿元(同增12%)。 医药板块:疫情影响暂时承压,Q3环比有所改善。22Q1-Q3营收3.4亿元(同比下降15%);22Q3单季度营收1.3亿元(同比下降0.1%)。营收下滑主要系疫情影响,Q3环比有所改善。 原料板块:收入端快速增长。22Q1-Q3营收2.3亿元,同增32%,Q3单季度营收7282万元,同增32%。 盈利能力:公司积极转型大健康产业,化妆品业务多品牌持续推进。考虑到地产转型和疫情影响,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25.3、129.3、130.3亿元,增速分别为1.4%、3.1%、0.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0、4.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3%、76%、61%,对应PE为39、22、1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化妆品行业竞争加剧、新品牌/产品推进不及预期、地产政策调整等
马莉 5 4
科思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2-10-28 65.75 -- -- 65.99 0.37%
65.99 0.37%
详细
业绩概览:多因素共振业绩高增,22Q1-Q3收入/归母同比+68%/127%业绩逐季提速,22Q3收入同比+83%,归母净利润同比325%,业绩符合预期。 1)22Q1-Q3:收入12.49亿(同比+68%,下同),归母净利润2.54亿(+127%);扣非归母2.46亿(+152%)。2)22Q3:收入4.29亿(+83%),归母净利1.07亿(+325%),扣非归母1.06亿(+419%)。 量价齐升,多重催化看点足。1)价:21Q4至今涨价逐步落地;2)量:下游需求持续恢复;3)结构:高毛利新品产能释放+整体产能利用率爬坡;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5)欧洲能源危机致巴斯夫产能趋紧,利于科思市占率提升。 盈利能力:触底后逐季修复,净利率再创历史新高22Q3单季度净利率25%创新高。单季度毛利率39.2%(同比+15.4pp,下同),净利率25.0%(+14.3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率分别为1.0%(-0.3pp)/6.2%(-1.0pp)/4.4%(+0.4pp)/-4.6%(-4.7pp)。伴随提价落地+人民币贬值等多因素共振,公司盈利能力21Q4触底后逐季修复,22Q3净利率再次环比+3.2%,盈利能力创单季新高。 内生发展提速+外部格局优化,确定性与成长性兼具供给端:9月9日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8.28亿元。其中6.01亿元用于安庆高端个护及合成香料项目(一期)(投资6.45亿元),达产后可年产氨基酸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增稠剂等高端个护原料14800吨;2.27亿元用于安庆科思化学年产2600吨的个人护理项目(投资2.57亿元),达产后可年产1000吨P-S新型防晒剂和1600吨P-S中间体。据欧睿,19-21年P-S防晒剂消耗量年复合增速10%且位居防晒剂品类前三,当前公司年产500吨P-S产线已达满产满销状态,4月已新增500吨产能建设,预计12月竣工。本次新项目落地后,公司P-S产能可扩大至2000吨/年,防晒剂领域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夯实。 需求端:10月26日巴斯夫CEO公开表示:受欧洲天然气危机及更加严格的欧盟行业法规影响,公司将不得不“尽快且永久地”在欧洲削减成本。国际化工巨头供给收紧,恰逢公司新产能逐步释放,部分防晒剂订单可能流向科思。此外全球供应收紧可能催生部分客户囤货诉求,预计未来市占率向上突破弹性依旧可观。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是全球最主要的化学防晒剂制造商之一,凭借完整工艺流程线和严格的品质管理,深度绑定国际大客户,持续受益于防晒品行业高景气红利。短期有望快速实现盈利修复,中期叠加产能释放利好,长期横向产品矩阵扩张赋能。预计20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3.7/4.3/5.1亿元,同比+179%/15%/20%,当前市值对应PE为29/25/2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度高、原料价格波动、投产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疫情反复等风险。
马莉 5 4
上海家化 基础化工业 2022-10-27 27.98 -- -- 30.40 8.65%
33.10 18.30%
详细
业绩概览:利润端大幅扭亏为盈,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 22Q1-Q3,收入同比-8.2%,净利润同比-25.5%。公司前三季度收入53.5亿(-8.2%),归母净利3.1亿(-25.5%),扣非归母3.7亿(-22.3%); 其中22Q3业绩改善明显,疫情影响逐步消化。单三季度收入16.4亿(+1.2%),归母净利1.6亿(+15.5%),扣非归母1.7亿(+17.9%)。 Q2单季度归母亏损4169万元,Q3单季度收入端环比提升3%(若剔除汇率影响,预计实际增速更高),利润端大幅扭亏为盈,此前疫情冲击基本出清,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 盈利能力:降本增效顺利推进,净利率显著修复 22Q3:毛利率/净利率54.3%/9.5%,同比-4.7pp/+1.2pp,净利率二季度触底后迎来恢复性提升(环比+12.1pp,较Q1+0.1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1.5%/11.6%/2.4%/-0.5%,同比-6.3pp/-2.0pp/+0.7pp/-0.6pp。其中销售费用率变化较大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公司将为履行销售合同而发生的运输成本自销售费用全部重分类至营业成本。 未来看点:产品力渠道力共振,百年龙头焕发新颜 品类焕新:公司近年来聚焦爆品、清除长尾SKU。玉泽持续夯实 “医研共创”、“皮肤屏障自修护”的差异化定位,保湿霜等明星产品市场表现火爆,防晒新品“大分子白金盾”天猫小黑盒上市当日即位列品类第1。佰草集近期新推出双石斛高保湿系列产品,直击护肤干绷红痛点,秋冬推广季节性优势明显;六神上新净透祛痘沐浴露,强化品类布局;启初合作北京儿童医院知名医生马琳教授打造婴儿多维舒缓常护霜+特护霜,老爸测评、年糕妈妈等知名KOL背书推荐,并于近日联手妈妈网、京东母婴发布《干痒红宝护白皮书》,塑造品牌专业形象,抢占母婴赛道用户心智。 渠道进阶:线下精简百货专柜、线上积极推进全渠道整合。其中22H1兴趣电商同比高三位数增长,实现100位以上达人上坑,50%为头部达人;京东渠道自营+POP模式并举,9月获"2022年度卓越品牌"大奖;拼多多渠道依托超星计划流量支持,发力下沉市场。 盈利预测及估值 百年国货龙头上海家化,深耕美妆日化行业,国货形象历久弥新。董事长潘秋生上任后,公司坚持 123 方针,降本增效成果显著。预计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5.5/7.9/8.9 亿元,同比-15%/+43%/ +12%;对应 PE 为35/25/22 X,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消费环境及供应链;明星单品未达预期;渠道转型风险,线下增速放缓、线上流量及营销方式迭代过快;市场竞争加剧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