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亚德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8-08
|
4.20
|
5.75
|
3.98%
|
5.04
|
20.00% |
|
6.25
|
48.81% |
|
详细
持续推进 Micro LED 产品,产能积极扩张。 2024年,公司持续推进 Micro LED 产品的研发和量产进展, MIP 方面, 在结构和成本上不断优化,下半年公司将推出 50μm 以下无衬底芯片的高阶 MIP 产品,将间距向下扩展到 0.3mm,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 COB 方面,今年公司加大了 COB 的规模和产品种类,上市后的销量稳步向上。 Micro LED 产能计划年底前实现从 1600KK/月到 4000KK/月的扩张。 探索新销售模式,正式提出直销渠道融合发展策略。 针对市场变化, 公司从今年正式提出了直销渠道融合发展策略。 直渠融合从 4月份开始执行, 实行区域“省长制”,统一调度和协调省内集团各种业务和资源,加大授权、培训和独立核算,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深耕区域业务。 海外布局逐步完善,双品牌实现高中低端市场全覆盖。 欧美市场方面, 考虑到中低端需求, 2024年公司增加了 Leyard 品牌来扩大欧美中端和下沉市场,实现市场全覆盖。亚非拉市场方面, 从 2021年小间距电视性价比达到最优后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拓展,覆盖高中低端客户的同时挖掘大客户资源,今年以来亚非拉地区订单增长符合预期,在大客户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重视费用管控。 公司重视费用管控,预计在 24年通过精减合并机构,优化人员,全面压缩控制成本(包括各类采购成本、各种费用开支、结构化工资改革等),实现各类费用(特别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的总额及营收占比下降,完成全年的盈利目标。 我们预测公司 2024-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25、 0.31、 0.39元(原预测 2024-2025年为 0.40、 0.52元,主要下调了营业收入和毛利率预测,上调了费用率预测), 根据可比公司估值,我们认为目前公司的合理估值水平为 2024年的 23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 5.75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Micro LED 技术研发不及预期、显示产品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资产减值损失超预期。
|
|
|
歌尔股份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7-23
|
22.84
|
28.43
|
23.55%
|
22.89
|
-0.04% |
|
24.94
|
9.19% |
|
详细
二季度业绩超预期,经营持续向好。 公司发布 24H1业绩预告: 1)24H1:预计实现归母 11.81~12.65亿元,同比增长 180%–200%;扣非归母11.47~12.35亿元,同比增长 160%–180%。 2)24Q2:预计实现归母 8.01~8.86亿元,同比增长 154%-181%;扣非归母8.71~9.59亿元,同比增长 105%-125%。 业绩超预期主要得益于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具体来看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 1)TWS 耳机大客户及 VR 头部客户组装稼动率提升,毛利率偏低的游戏机业务占比下降,单品稼动率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带动盈利能力改善; 2)高毛利率的精密零组件业务受益于下游北美大客户备货周期开启。展望下半年,手机及 VR 大客户开启新品备货周期, 公司盈利能力向上趋势有望延续。 股权激励计划彰显利润信心: 公司近期发布公告拟调整 23年股权激励计划的业绩考核指标,在原营收指标(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不低于 1064/1298/1549亿元)基础上新增或有归母净利润目标,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较 2023年增长分别不低于100%/140%/180%,对应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不低于 21.8/26.1/30.5亿元,彰显公司对后续盈利能力持续修复,利润持续增长的重视与信心。 平台型声光电及整机龙头长期受益 AI 硬件趋势: 一方面 AI 手机等智能硬件将带动公司声学产品进一步升级,有望带动单机价值量提升;另一方面,终端加速推进 AR产品布局, 24H2公司主要客户有望迎来 VR/AR 新产品催化, 公司深耕 VR/AR 领域,在全球 VR 龙头客户中享有主导地位,且公司具备较强的精密声学、精密光学及整机能力,平台型能力有望赋能公司在 AR 领域带动远期估值和业绩双重空间。 我们预测公司 24-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73/1.14/1.48元(原 24-25年预测分别为0.74/1.12元,调整营收、毛利率及费用率),根据可比公司 25年 25倍 PE 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为 28.50元,维持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VR/AR 产业发展不达预期,其他产品销量不达预期。
|
|
|
韦尔股份
|
计算机行业
|
2024-07-09
|
103.84
|
131.96
|
18.18%
|
111.95
|
7.64% |
|
123.08
|
18.53% |
|
详细
公司发布 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24H1, 公司预计实现营收 119-122亿元,同比增长约 34%-38%;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3.1-14.1亿元,同比增长约 8倍; 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3.2-14.2亿元,同比增长约 18-19倍。 公司积极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及供应链结构优化,公司的产品毛利率逐步恢复,整体业绩显著提升。 手机市场需求持续复苏,公司持续突破高端主摄。据 IDC 此前报告, 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8% 至 约 2.89亿部,连续三个季度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 2024年 5月,国内手机出货量达到 3033万部,同比增长约 17%,实现连续 3个月环比增长。 公司高端手机 CIS 产品持续导入,在大量高端机型主摄上取得份额,在低功耗、 DCG 等技术上的表现走在了行业领先位置。 汽车产品进展良好。 伴随着自动驾驶的快速渗透,公司汽车 CIS 的出货量也相应得到较大提升。 公司的 2.1微米 OX08D10图像传感器是首款采用 TheiaCel?技术的800万像素产品,具有领先的低光性能和低功耗,尺寸比其他同类车外传感器小50%, 能够实现 200米之外 HDR 图像捕捉。 OX08D10可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的车外摄像头, 兼容用于自动驾驶开发的 NVIDIA Omniverse?平台,与高通 Snapdragon Ride?平台、 Snapdragon Ride? Flex 系统芯片(SoC)和Snapdragon Cockpit 平台预集成。公司凭借先进紧凑的汽车 CIS 解决方案覆盖了广泛的汽车应用,包括 ADAS、驾驶室内部监控、电子后视镜、仪表盘摄像头、后视和全景影像等。 除 CIS 外,公司在汽车市场也大规模投入了其他产品,包括 MCU、SBC, PMIC、 SerDes、 TDDI 等,今年很多产品处在推出产品、 design -win 过程中, 将逐步体现营收。 我们预测公司 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7、 38.7、 49.7亿元(原 24-26年预测为 25.4、 35.1、 45.5亿元,主要调整了营收和毛利率), 根据可比公司 24年平均 56倍 PE 估值,给予 132.16元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复苏不及预期;高端 CIS 出货不及预期;汽车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
|
|
澜起科技
|
计算机行业
|
2024-07-08
|
60.50
|
72.24
|
2.28%
|
66.88
|
10.55% |
|
80.26
|
32.66% |
|
详细
公司发布 24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24H1, 公司预计实现营收 16.7亿元,同比增长约 79%;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5.83-6.23亿元,同比增长约 6-7倍; 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35-5.65亿元,同比增长约 139-147倍。 其中, 24年第二季度, 公司预计实现营收 9.28亿元,同比增长约 83%; 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3.6-4.0亿元,同比增长约 5倍; 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15-3.45亿元,同比增长约 89-97倍, 预计创公司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新高。 DDR5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销售收入环比稳健增长。 DDR5下游渗透率提升且 DDR5子代迭代持续推进, 2024年上半年公司 DDR5第二子代 RCD 芯片出货量已超过第一子代 RCD 芯片, 公司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需求实现恢复性增长。 津逮服务器平台产品线销售收入约 1.30亿元。 PCIe Retimer 芯片出货量快速增长。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 PCIe 5.0Retimer 芯片供应商之一, 受益于全球 AI 服务器需求旺盛以及公司市场份额提升,公司的 PCIeRetimer 芯片出货量快速增长,继 2024年第一季度出货约 15万颗之后,第二季度出货约 30万颗。 MRCD/MDB 芯片受益于内存带宽提升需求, 单季销售额首次突破两千万元。 受益于 AI 及高性能计算对更高带宽内存模组需求的推动, 搭配澜起 MRCD/MDB 芯片的服务器高带宽内存模组开始在境内外主流云计算/互联网厂商规模试用,公司的MRCD/MDB 芯片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第二季度销售收入超过 5,000万元人民币。 CKD 芯片于二季度开始规模出货。 公司 CKD 芯片于 24年 4月业界率先试产,受益于 AI PC 产业趋势的推动,及客户端新 CPU 平台(支持内存速率为 6400MT/S)发布时间临近,相关内存模组厂商开始批量采购 CKD 芯片用于备货, 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的 CKD 芯片开始规模出货,单季度销售收入首超一千万人民币。 我们预测公司 24-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1.29/1.85/2.52元(原预测 24-26年分别为1.23/1.71/2.28元,主要调整了主营业务收入),根据可比公司 24年平均 56倍 PE,对应目标价为 72.2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DDR5市场份额提升不及预期;新产品进展不及预期。
|
|
|
TCL科技
|
家用电器行业
|
2024-07-03
|
4.34
|
5.42
|
3.44%
|
4.40
|
1.38% |
|
4.40
|
1.38% |
|
详细
公司聚焦半导体显示和新能源光伏的核心主业。 公司前身为 TCL 集团有限公司,4Q20公司股权收购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 5月向关联方出售TCL 金服控股(广州)集团有限公司 100%股权,公司形成以半导体显示和新能源光伏业务为核心主业的业务架构。 显示业务行业周期上行和份额提升双向共振。 公司显示业务总体进入价格上行周期。 大尺寸 LCD 方面: 高世代线在大尺寸切割有显著优势,与国内高世代线的投建态势不同,三星于 2022年 6月宣布退出 LCD 业务,从 2019年到现在韩国和台湾已经没有再新增 LCD 新产能, 大尺寸 LCD 格局从地域之间的份额争夺态势逐步趋于稳定,大陆优势已经奠定。有望受益于赛事、下游电视大尺寸化趋势提升收入水平。 中小尺寸 LCD 方面: 行业逐渐呈现由技术和切割效率更优的 8代线替代 6代以下老旧产线的趋势, TCL 科技有望发挥先进产能优势, t9产线按计划爬坡, 有望跟随国内终端品牌发力,提升中、小尺寸面板市占率水平。 OLED 方面: 2023年以来与众多国内外头部品牌合作, 推出多款折叠屏、全面屏、曲面屏等高端旗舰产品,产品高端化成效显著, 1Q24公司柔性 OLED 手机面板出货量提升至全球第 3。 新能源业务产能持续释放, 产业链价格承压。 TCL 中环在光伏材料领域具有先进产能规模优势, 2023年 TCL 中环光伏产品的产销量保持增长。目前 TCL 中环是国内唯一拥有太阳能级和电子级硅材料双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光伏硅片整体市占率23.4%, G12硅片市场占有率全球行业领先, N 型硅片外销市占率全球第一。 公司晶体单位产品硅料消耗率、单炉月产以及晶片每公斤出片数等指标均大幅领先行业水平,成本领先优势增强; 随着能效需求提升,光伏产品加速向 N 型技术迭代。 我们预测公司 2024-2026年每股净资产分别为 3.15、 3.55、 4.08元,我们选择面板及硅片产业链公司京东方 A、骏成科技、深天马 A、隆基绿能、立昂微、沪硅产业作为可比公司,根据可比公司 24年平均 1.72倍 PB 估值水平,对应 5.42元人民币目标价,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面板价格回升不及预期,终端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竞争对手退出不及预期的风险,产能爬坡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 海外市场发展不及预期,跌价导致减值损失。
|
|
|
三安光电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6-14
|
12.53
|
14.40
|
1.41%
|
12.76
|
1.84% |
|
12.76
|
1.84% |
|
详细
LED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产品结构改善。公司LED外延芯片产品营收2023年增长6%,其中传统LED外延芯片产品营收同比增长4%,高端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4%,实现产品结构的初步调整。23年下半年LED市场需求逐步恢复,设备稼动率逐步回升。公司MiniLED销售量持续增长,MicroLED与国内外大厂展开合作,MIP已具备量产条件,车用LED多产品进入量产批量交货阶段,植物照明产品、激光器、高阶手机闪光灯等产品进展良好。后续随高端产品占比和设备稼动率提升,LED业务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氮化镓射频业务稳步发展。公司砷化镓射频业务终端客户涵盖国内外主流手机品牌客户以及国内三大ODM客户。第二代大功率基站产品于2023年10月顺利量产,面向5G-A市场的第三代产品研发正在推进。2023年下半年,受益于消费需求的回暖和供应链切换,公司出货快速提升,产能稼动率逐月提高;公司自产外延已导入客户验证并通过,外延自给率提升快速,砷化镓射频业务的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碳化硅业务顺利推进。湖南三安已拥有碳化硅配套月产能1.6万片,硅基氮化镓月产能2,000片,合作意向及客户超800家,6吋碳化硅衬底已实现国际客户的批量出货,8吋衬底外延工艺调试完成并向重点海外客户送样验证。车规级1200V/16mΩ碳化硅MOSFET通过AEC-Q101标准,已在重点新能源汽车客户模块验证中。 湖南三安与全球电源巨头维谛技术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望用于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等领域。湖南三安与理想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苏州斯科半导体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2024年8月正式量产。湖南三安与意法半导体在重庆设立的合资公司安意法预计2024年配备月产能8吋8,000-10,000片,将于2024年底通线,2025年逐步释放产能,规划2028年达产后的产能为1万片/周。 我们预测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17.9/26.6亿元(原24-25年预测分别为25.2/31.5亿元,主要根据市场状况下调收入和毛利率预测),根据可比公司25年4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14.4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LED需求不及预期;MiniLED和化合物半导体进展不及预期。
|
|
|
麦捷科技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6-06
|
7.71
|
8.87
|
--
|
9.92
|
28.66% |
|
11.59
|
50.32% |
|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问答中提及NFC电感已经向品牌客户供货,10bands-DiFEM目前样品已在客户端验证,8bands-DiFEM仍处样品流片测试阶段,预计下半年进行送样验证。公司L-FEM模组已实现量产供货,DiFEM模组也将于短期实现量产。 受益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公司业绩同比改善。公司2024Q1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同比+1%,环比-12%;实现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32%,环比-28%。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为:1)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公司本部订单及整体毛利率均同比增长;2)子公司业务回归传统淡季,新订单量价下滑导致子公司业绩同比下降。 持续发力汽车电子、新能源市场,电子元器件业务修复。2023年,本部及子公司金之川电子元器件业务实现营收15.6亿元,同比+8%;实现毛利率约24%,同比-0.5pct。2024年,公司继续围绕汽车电子与新能源两大市场布局:1)磁性器件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完善磁性器件业务布局,持续加快定制化磁性器件产线及汽车电子大楼的建设速度,相关产品已进入比亚迪、安波福等客户的导入阶段,预计将于2024年为公司贡献稳定营收。2)射频业务方面,公司将围绕SAW滤波器和LTCC滤波器进行技术布局,优化前道晶圆工艺和规格,投资建设晶圆试验线,着力打造集射频材料、滤波器及其他射频器件一体的产业链。 子公司星源电子业绩短期承压,显示模组应用持续拓展。2023年,LCM液晶显示模组业务实现营收14.5亿元,同比-14%;实现毛利率约14%,同比+0.4pct。在业绩短期承压背景下,星源电子持续拓宽产品应用及客户资源,在消费电子、智能工控、汽车电子等多领域与亚马逊、三星、TCL等海内外客户展开合作。此外,星源电子也将持续跟进AMOLED、Micro-LED等前沿领域,进一步拓展产品布局。 我们预测公司24-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9/0.47/0.51元(原24-25年预测分别为0.48/0.55元,主要根据市场情况下调了收入和毛利率预测),根据可比公司24年23倍PE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为8.9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资产减值风险。
|
|
|
通富微电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5-24
|
21.08
|
29.75
|
--
|
25.01
|
18.59% |
|
25.00
|
18.60% |
|
详细
封测龙头企业,多领域深度布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七大封测基地,收购AMD苏州及AMD槟城各85%股权进行全球化布局。公司九大品种封装成熟,布局于Chiplet等领域,并募集资金进行项目研发及建设,拓展业务范围。23年半导体市场需求波动,公司把握手机、ChatGPT等生成式AI应用等发展带来的市场机遇,实现营收约223亿元,同比增长4%。受行业景气程度以及汇率变动等因素影响,公司利润率短期承压;随行业回暖及公司战略调整,23Q3-Q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2.33亿元,扭亏为盈,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约1.69亿元。 核心客户稳定,受益PC市场复苏。公司与AMD建立了“合资+合作”关系,逐步成为AMD最大封测测试供应商,通富超威苏州、通富超威槟城成为公司主要营收来源。随着AIPC上市及换机潮来临,PC市场迎来复苏,新的AI应用场景对于算力的要求提升,AIPC需要更强大的专属AI芯片支持,将推动AMD等芯片厂商业务量上升,从而带动封测业务发展。公司在2.5D/3D等先进封装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且产品涵盖PC端,预计业务规模也将呈现高速增长。 AI芯片潮起,CoWoS封装带来新增量。先进封装具有广阔发展前景,Chiplet技术迅速发展,带来良率、灵活性、算力、成本等多方面改善,其中台积电CoWoS封装技术市场需求激增,受限于台积电产能问题,其他封测厂也将参与代工。公司已经具备规模生产Chiplet能力,7nm产品已实现量产,5nm也已创收,在行业中形成差别化竞争优势。AMD推出的MI300系列加速器在AI算力、内存方面更具优势且产能更有保障,未来随高性能运算和AI需求的释放,业务或将放量,带来Chiplet封装需求,为公司业务贡献持续增量。 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2、0.79、0.94元,根据可比公司24年平均48倍PE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为29.76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与市场波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无法如期产业化;主要原材料供应及价格变动;汇率波动风险;国际贸易风险。
|
|
|
纳思达
|
电力设备行业
|
2024-05-08
|
25.26
|
30.10
|
--
|
30.00
|
18.76% |
|
30.00
|
18.76% |
|
详细
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3%至62.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至2.78亿元。公司此前公告23年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93.8亿元,减少23年归母净利润60.9亿元,造成23年归母净亏损61.9亿元。 奔图的净利润、耗材出货量等同比增长:奔图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0%至10.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2%至1.93亿元,虽然打印机销量同比下滑34%,但出货产品结构改善明显,A3打印机出货量同比增长约40%,原装耗材出货量同比增长13%。奔图毛利率同比增长约9%,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4%至1.16亿元。奔图A4彩色激光打印机、A3激光打印机等中高端机型销量在23年实现增长。公司在海外积极拓展“上合组织”“东盟”“一带一路”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公司在国内搭建了云服务平台,并主动融合互联网教育资源等生态,重视用户体验,并通过引进外部资源来加强大众品牌建设。奔图在23年凭借全面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及产品竞争力,成功中标多家金融机构的采购项目,在金融行业信创打印机采购中占据绝对份额。 利盟(Lexmark)打印机出货快速增长:利盟一季度营收5.39亿美元,同比增长2%,打印机销量同比增长22%,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下降45%。 极海微出货量和研发费用增长:一季度营收3.16亿元,同比下滑26%,净利润0.39亿元,同比下滑79%,环比增长122%;总体芯片出货量达1.14亿颗,同比增长15%。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9%至1.21亿元。极海微在23年针对中高端工业应用推出了多款电机控制专用MCU,针对汽车电子应用推出全新通用MCU、国内首颗超声波传感和信号处理器,并成功导入标杆客户。 通用耗材业务稳定:营收14.98亿元,同比下滑1%,净利润0.37亿元,同比增长6%,出货量同比增长12%。 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6、1.29、1.62元(原24-25年预测为2.48、3.20元,主要调整了收入、毛利率和费用率),根据可比公司24年35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30.1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进展不及预期;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减值风险。
|
|
|
东山精密
|
计算机行业
|
2024-05-06
|
15.41
|
24.11
|
--
|
16.53
|
7.27% |
|
28.98
|
88.06% |
|
详细
23年公司实现营收约337亿元,同比增长约7%;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降低17%。24Q1公司实现营收77.4亿元,同比增长约19%;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下降39%。 PCB业务全球领先,行业需求提升推动成长。23年公司PCB业务实现营收约233亿元,同比增长约7%;毛利率约21%,维持较高水平。据Prismark数据,23年公司FPC营收规模排名全球第二,PCB排名全球第三。PCB产品逐步向高密度、小孔径、大容量、轻薄化的方向发展。智能手机功能创新包括折叠屏的手机逆势增长,驱动单机FPC用量快速增加;生成式AI进入手机和电脑的应用,2024年有望成为AI手机和AIPC的元年;元宇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亦将推动PCB行业发展,公司有望深度收益。 持续聚焦双轮驱动战略,新能源业务发展势头迅猛。为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机遇,公司坚持双轮驱动战略。23年公司新能源车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实现营收63.6亿元左右,同比提升超168%;24Q1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约18.3亿元,同比增长约56%。公司围绕核心客户布局,客户包括国际客户和国内造车新势力,并支持传统汽车厂商转型新能源,为客户提供PCB、车载显示屏、功能性结构件等多种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技术和产线得到高度认同,产线达成定点情况理想。 全球产能扩充,收购境外子公司、投资建设海外基地。23年公司完成对苏州晶端以及Aranda的收购,持续拓展产品线,加强服务北美新能源客户能力。同年,公司加快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墨西哥基地顺利投产、泰国基地开工建设,助力公司产能持续扩充;其中,泰国工厂主要围绕客户需求开展,将是公司海外投资最大的基地,预计25年开始量产。 我们预测公司24-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9、1.69、2.09元(原24-25年预测分别为2.28、2.75元,主要下调了收入和毛利率预测),根据可比公司24年19倍PE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24.5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PCB板毛利率波动风险;产能爬坡和技术升级不及预期;减值风险。
|
|
|
韦尔股份
|
计算机行业
|
2024-05-03
|
103.00
|
116.86
|
4.66%
|
106.11
|
3.02% |
|
111.95
|
8.69% |
|
详细
公司 23 年实现营业收入 210 亿元,同比增长约 5%; 归母净利润 5.56 亿元,同比下降 44%;扣非归母净利润 1.38 亿元,同比增长约 44%。 24Q1 实现营收 56.4 亿元,同比增长 30%;归母净利润 5.58 亿元,同比增长约 181%;扣非归母净利润 5.66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477%。 市场复苏、新产品量产交付,带动手机 CIS 营收增长。 受益于智能手机市场下游去库存顺利推进,公司 23 年手机 CIS 收入约 77.8 亿元,同比增加 44%, 呈明显改善趋势。据 TechInsights 报告,智能手机市场对大像素尺寸和更大光学格式 CIS 产品需求日增,公司 CIS 新品 OV50H 于 23Q3 量产交付,采用 PureCel Plus-S 晶片堆叠技术,可更好适配客户需求; 23 年 5000 万像素及以上产品营收占比突破 60%。 汽车 CIS 前景广阔、安防、笔电 CIS 业务期待恢复。 受益于公司在汽车市场自动驾驶应用的持续渗透,公司 23 年来源于汽车市场的收入提升至 45.5 亿元,同比增长25%,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23 年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公司源于安防、笔电市场的收入分别降至约 17.2/5.34 亿元。随安防监控市场复苏、新推出的机器视觉类产品量产,笔电市场下游库存水位回归以及 AI-PC 的推出,公司业绩有望改善。 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市场份额提升, 模拟解决方案持续开拓。 公司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涵盖 LCD-TDDI、 OLED Driver IC、 TED 等多款产品, 23 年触控与显示芯片出货量达到 1.33 亿颗,同比增加 65%,市场份额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公司模拟解决方案市场持续开拓,从消费及工业市场扩充至汽车市场。 23 年公司完成对芯力特的收购并扩大车用模拟芯片研发团队,若剔除 22 年已剥离产品线的影响, 23 年模拟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 13%。公司将继续推进车用模拟芯片的产品布局,推进CAN/LIN、 SerDes、 PMIC、 SBC 等产品验证导入。 我们预测公司 24-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4、 35.1、 45.5 亿元(原 24-25 年预测为 24.2、 30.8 亿元,主要调整了营收和费用率) , 根据可比公司 24 年平均 56 倍 PE估值,给予 117.04 元目标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复苏不及预期; 高端 CIS 出货不及预期; 汽车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
|
|
永新光学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5-02
|
74.20
|
91.77
|
--
|
79.79
|
6.03% |
|
78.68
|
6.04% |
|
详细
一季度扣非快速增长, 需求修复与新业务放量并行。 公司 23年取得营收 8.5亿元,同比微增 3%, 创公司历史新高,在条码业务受到海外去库影响之下,车载激光雷达、医疗光学、显微镜等业务接力成长驱动营收稳健增长。 23年归母净利润 2.4亿元,同比下滑 16%。毛利率同比下滑 3.7pct 至 38.4%,主要由于高毛利的条码业务短期承压。 24Q1公司取得营收 2.2亿元,同比增长 15%,归母净利润同比 0.46亿元,同比微降 4%,扣非归母净利润 0.4亿元,同比增长 27%,业绩拐点显现。公司条码业务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持续修复,带动营收及盈利能力修复,并开始拓展高性能、高复杂度的模组产品,有望在 24H2贡献增量。同时公司在科学仪器、激光雷达、医疗光学等领域均属于细分赛道国内龙头,进而带来长期增长引擎。 高端显微镜国产替代进行时,自有品牌快速放量。 在科学仪器方面,公司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公司高端显微镜高速发展, 23年显微镜业务取得营收4.1亿元,同比增长 16%,其中自有品牌的高端显微镜 NEXCOPE 系列产品营收已由2018年的 400万元增长至近 1.4亿元,已实现超过 4%的国产化替代,打破中国高端光学显微镜市场长期被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 随着高端显微镜占比不断提升,未来显微镜整体毛利率有望持续提高。据 Grand View Research 数据, 26年全球光学显微镜市场空间将达到 61亿美金,公司光学显微镜业务将持续受益于高端市场国产替代的巨大空间。 差异化进击高精尖医疗光学, 受益激光雷达产业趋势崛起。 23年公司医疗光学营收6,300万元,完成股权激励考核目标并连续 2年实现 50%以上增长,公司内窥镜镜头及光学元组件已与国内数家医疗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及欧洲、日本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并实现批量出货。 同时,公司加速切入手术显微镜市场,应用于手术显微镜的核心光学部组件产品快速增长。 激光雷达领域,公司车载及激光雷达业务实现销售收入超 9,000万,同比增长超 50%,激光雷达由小批量出货正式迈入规模化生产。 24Q1公司新获得禾赛标配型激光雷达定点及图达通 905纳米的激光雷达部件定点,24年车载业务有望持续高增长态势。 我们预测公司 24-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2.82/3.61/4.61元(原 24/25年预测分别为3.43/4.30元,主要下调营收及毛利率预测), 根据可比公司 24年 33倍 PE 估值水平, 对应目标价为 93.06元,维持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扩产进度、产品销售不及预期;产品单价、毛利率提升不及预期
|
|
|
中石科技
|
基础化工业
|
2024-04-30
|
15.00
|
18.22
|
--
|
20.28
|
35.20% |
|
21.56
|
43.73% |
|
详细
23年业绩短期承压。 23年公司取得营收 12.6亿元,同比下滑 21%。营收下滑主要由于公司产品多面向智能手机及消费电子行业,尤其在北美大客户端, 23年大客户新机型单机散热材料需求较上一代机型用量下降,且竞争加剧,导致公司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阶段性承压。 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0.74亿元,同比下滑 62%,下滑幅度较大主要由于毛利率受到单价下滑影响, 23年公司毛利率 25.1%,同比下滑3.1pct,其中导热材料毛利率 23.7%,同比下滑 3.8pct。此外,公司增加国际化团队及生产基地致使费用端有所增加。 一季度利润端改善显著,盈利能力修复明显。 24Q1公司取得营收近 3亿元,同比小幅下滑 4.5%, 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北美大客户一季度淡季出货量相对平缓叠加老机型单价价值量较以往有所下滑。公司利润端改善显著, Q1归母净利润 0.3亿元,同比增长 42%。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 6.8pct、环比提升 3.2pct 至 30.5%,创 21年下半年以来的单季新高, 我们认为主要受益于公司内部成本及产品结构优化。公司海外泰国工厂已顺利投入生产运营,陆续成功完成北美大客户、韩国三星、诺基亚等主要头部客户的泰国审厂认证工作,并顺利量产韩国大客户石墨项目,石墨类产品收入有望进一步增长。其他导热材料方面,公司高效散热模组及核心 零部件热管、 VC23年同比实现增长, 24年有望进一步放量。 定位综合解决方案商,产品矩阵&应用领域双维成长可期。 除主要石墨产品外,公司具备电磁屏蔽材料、热界面材料、散热模组、胶粘剂等多种产品能力,系国内少数具备整体可靠性解决方案能力的厂商。一方面,公司有望在大客户中丰富产品品类,例如公司作为重要客户导热界面材料优选战略研发伙伴,持续与客户共同定义下一代产品路线图。另一方面,公司在数据中心、自动驾驶、光模块等高成长赛道也有望以现有导热材料叠加热综合解决方案切入,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及单机价值量。整体来看,我国相关高端电子功能性材料主要仍由欧美、日本及台系厂商主导,国产化率低,公司有望受益国产替代趋势,长期成长动能充沛。 我们预测公司 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19/1.97/2.72亿元(原 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38/4.46亿元,主要根据 23年情况下调营收及毛利率预测,上调费用率预测),根据可比公司 25年 28倍 PE 估值,对应目标价为 18.4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智能手机销量不达预期;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
|
|
|
恒玄科技
|
通信及通信设备
|
2024-04-26
|
122.62
|
138.31
|
--
|
137.41
|
12.06% |
|
179.65
|
46.51% |
|
详细
公司发布 23年年报和 24年一季报。 23年实现营收约 21.8亿元, 同比增长约47%,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 1.24亿元, 同比增长 1%。随营收规模增长、去库存持续推进,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 4.70亿元,实现由负转正。 24年一季度, 实现营收 6.53亿元,同比增加 70%;实现归母净利润 0.28亿元,同比扭亏。 耳机市场有所恢复,智能蓝牙芯片销量翻倍。 传统 TWS 耳机市场有所恢复。 据Canalys 数据, 2023年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2%至 2.94亿台;据 IDC 数据, 2023年国内 TWS 耳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5%至 0.61亿台。此外, OWS、骨传导耳机等细分市场有很好成长。公司 23年普通蓝牙芯片销售量同比增长 11%至8869万颗,智能蓝牙芯片销售量同比增长 99%至 7181万颗。 可穿戴领域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拓展新客户和手环市场。 23年基于 12nm FinFET工艺的 BES2700系列快速上量, 拓宽下游应用领域, 市场份额提升很快, TWS 耳机和运动手表/手环外延伸至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 24Q1智能手表及手环类芯片持续快速上量,销售占比快速增加。 Wi-Fi 6芯片量产,智能家居拓展全屋智能和智能家电新场景。 公司 Wi-Fi 6芯片实现了量产,增加了很多家电领域新客户。 在智能音箱市场, 结合 Wi-Fi 技术与 TWS技术研发了低延时多箱技术,可实现高品质音频传输和音源的极低延时同步。 持续投入研发,新一代 6nm 可穿戴芯片成功流片。 23年公司研发费用 5.5亿元,较上年增长 25%。 新一代 6nm 智能可穿戴芯片 BES2800成功流片,预计 2024年实现量产; BES2800较前代芯片 CPU 算力提升 1倍, NPU 算力提升 4倍, 显著提升了音频、心率、血氧等算法的运行速度,并降低功耗。同时,先进工艺可让芯片在相同尺寸上可集成更大内存,以支持更大模型的 AI 语音算法和传感器检测。 我们预测公司 24-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2.27/3.38/4.83元(原 24-25年预测分别为3.23/4.42元,主要调整了毛利率和费用率预测), 根据可比公司 24年 61倍 PE 估值,对应目标价 138.4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品牌 TWS 耳机销量不及预期、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销量不及预期、 6nm 新产品不及预期。
|
|
|
海康威视
|
电子元器件行业
|
2024-04-25
|
31.67
|
35.77
|
13.20%
|
33.43
|
5.56% |
|
33.70
|
6.41% |
|
详细
海康威视发布 23年年报和 24年一季报。公司 23年营收增长 7%至 89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0%至 141亿元; 1Q24公司实现营收 178亿元,同比增长 10%,归母净利润 19.2亿元,同比增长 6%。 公司长期维护行业生态,坚定做有效益的增长, 2023年整体毛利率为 44.4%, 1Q24毛利率为 45.8%, 2024年公司会继续重视降本工作,持续保持毛利率稳定。 第一大境内主业 EBG 持续增长.境内主业方面, 2023年公共服务事业群 PBG 实现营收 154亿元,同比下降 5%; 中小企业事业群 SMBG 逐步企稳,营收同比增长1%至 127亿元。 企事业事业群 EBG 实现营收 178亿元,同比增长 8%,其中工商企业、能源冶金、教育教学、金融服务等行业均实现了较好的增长。 海外主业彰显韧性,新兴市场加速拓展。 2023年,公司海外主业营收 240亿元,同比增长 9%。 公司 2023年完成海外四个大区调整合并,着力在一国一策的基础上,在部分区域拉通资源和策略,形成更好的协同效应。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加速拓展,海外渠道销售与项目市场同步开拓,非视频业务新增长曲线正在形成。 创新业务保持高增速。 2023年,公司创新业务整体收入 186亿元,同比增长23%,创新业务在各个场景中的竞争格局已经逐步形成。海康威视与创新业务子公司在智能物联的战略牵引下,技术、产品、应用等方面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公司赋能数字化转型的业务布局形成一定的规模。 观澜大模型能力快速发展, AI 开放平台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观澜大模型在中国信通院组织的大模型权威评测中取得了模型开发模块卓越级、模型能力模块优秀级等业内领先成绩; AI 开放平台应用保持高速增长,面向安防、交通、电力、钢铁、煤炭、安检等多个垂直行业,打造行业模型和应用。 开放平台上已累计注册用户 2.4万家,面向用户生成超过 10万个模型,并在 100多个行业 2.2万多项目中落地。 我们预测公司 24-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1.75、 1.99、 2.24元(原 24-25年预测为1.71、 1.94元,主要调整了收入、毛利率和费用率), 根据可比公司 24年 21倍 PE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为 36.7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发展不及预期,海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创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