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14.56%
(第47名)
60日
中线
14.56%
(第29名)

旗下研究员(前十):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未署名
欧晶科技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6-25 28.70 41.16 48.06% 28.83 0.45% -- 28.83 0.45%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及 2024Q1业绩。 2023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9亿元,同比增长 118.2%;实现归母净利润 6.54亿元,同比增长 174.3%。 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04亿元,环比下降7.8%;实现归母净利润 0.65亿元,环比下降 63.8%。 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4亿元, 同比下降 46.6%, 环比下降 57.7%,实现归母净利润 0.22亿元, 同比下降 87.4%, 环比下降 66.9%。 24Q1盈利水平不及预期。 石英坩埚收入持续增长, 一季度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1) 石英坩埚: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21.01亿元,同比增长 177.90%;总销量10.77万 只 , 同 比 下 降 11.13%; 毛 利 率 35.98%, 同 比 下 降6.60pct; 2)光伏配套加工服务: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 9.11亿元,同比增长 49.12%,毛利率 20.5%,同比提升 8.07pct。 24Q1销量大幅下滑主要受下游客户订单需求大幅下降影响, 公司毛利率环比下降 7.76pct 至 14.94%。 截至 23年底,公司存货为 4.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61%, 24Q1增长至 5.45亿元。 截至 23年底, 石英坩埚库存量较期初增加 72.14%,主要系下游客户 N 型电池逐步取代 P 型电池,拉晶技术由 P 型向 N 型转变,坩埚参数须随之调整。 加快坩埚产能布局, 产业链下游合作持续加强。 产能方面, 目前公司共拥有 24条生产线, 公司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规划新增产能 18万只/年, 宁夏石英坩埚一期、二期项目全部扩产后总产能为 32.4万只/年, 募投项目扩产后公司在头部石英坩埚厂商中产能比重为 29.43%。 技术层面, 目前公司已完成 32英寸半导体级石英坩埚的研发工作并具备量产能力, 28英寸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已正式量产并为下游客户供货。 2024年 2月,公司与美国矽比科签订原材料高纯石英砂的采购协议,预估采购金额为 3.5亿美元, 一定程度保证关键原料的中长期稳定供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下游客户订单需求下降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78(-77%)/6.61(-72%) /8.84亿元。 公司作为国内石英坩埚龙头生产商, 具备产品竞争优势, 产能布局与产业链上游合作持续加强, 我们给予公司 2025年 12倍 PE 估值(原为 2023年 7倍 PE) , 目标价由72.10元下调 43%至 41.16元,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未署名
晶澳科技 机械行业 2024-06-20 13.65 19.60 75.00% 13.25 -2.93% -- 13.25 -2.93%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及 2024Q1业绩。 23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15.6亿, 同比增长 11.7%; 实现归母净利润 70.4亿, 同比增长 27.2%。 23Q4,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6亿, 同比下降 8.8%; 实现归母净利润 2.75亿, 同比下降 87.8%。 24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9.7亿,同比下降 22%; 实现归母净利润-4.83亿元, 同比下降 119%。 24Q1业绩低于预期。 组件出货维持高增长, 海外市场盈利能力领先。 23年, 公司组件出货量为 53.1GW, 同比增长 39%, 其中, 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8%。 23年, 组件业务毛利率同比+3.97pct 至 18.28%, 得益于美洲地区毛利率同比+19.75pct 至 36.56%, 营业收入达到 135.72亿元,同比增长 36.5%。 24Q1, 公司组件出货约 16GW, 同比增长 37%,环比持平, 其中, N 型出货占比约 47%。 受组件价格下跌影响, 公司 24Q1盈利水平不及预期, 主要系组件价格大幅下跌, 毛利率同比下降 14.05pct 至 5.06%。 展望 2024年, 我们预计公司全年出货同比增长 35%+, N 型出货占比持续提升。 新建产能顺利投产, 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持续巩固。 截至 23年底,公司组件产能 95GW, 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 90%, 其中N 型电池产能 57GW。 国内方面, 包头 20GW 拉晶及切片、 宁晋10GW 切片、 宁晋 6GW 电池、 扬州 20GW 电池等项目顺利投产。 鄂尔多斯高新区 30GW 拉晶及硅片、 30GW 电池、 10GW 组件等新建项目按计划推进。 海外方面, 越南 2.5GW 拉晶及切片项目顺利投产, 越南 5GW TOPCon 电池片及美国 2GW 组件产能按计划推进, 美国组件产能后续或扩张至 3.5GW+。 公司预计 2024年底硅片、 电池及组件产能均将超 100GW。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组件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公司产能爬坡期间成本较高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2.46(-73%) /46.55(-70%) /67.60亿元。 公司作为领先的 N 型一体化产能领先企业, 随着海内外产能顺利释放, 业务能力将持续增强, 我们给予公司 2024年 20倍 PE(原为 2023年 18倍 PE), 目标价由 51.66元下调 62.1%至 19.60元, 维持 “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投产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未署名
天合光能 能源行业 2024-06-18 19.82 28.45 68.14% 19.74 -0.40% -- 19.74 -0.40% -- 详细
公司发布 2023年及 2024Q1业绩。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3.92亿元,同比增长 33%; 归母净利润 55.31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 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2.72亿元,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 2%; 归母净利润 4.54亿元,同比下降 64%,环比下降 70%。 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2.56亿元,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 43%; 归母净利润 5.16亿元,同比下降 71%,环比增长 14%。 组件出货维持高增,价格下行导致盈利承压。 23年, 公司组件出货 65.2GW, 同比增长 51%,其中外销 54.5GW,同比增长 56%; 毛利率同比+3.7pct 至 15.54%。 24Q1,公司组件出货 14GW+,确收12GW+。 组件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导致公司组件业务盈利承压,24Q1毛利率降至 14.84%。 展望 24年, 公司预计组件出货 80-90GW,同比增长 23%+。 分区域来看, 美国市场表现较好, 23年,公司美国市场收入达 108.34亿元,同比增长 99%,毛利率同比+18.2pct 至 34.24%。 分布式盈利保持稳定, 支架业务贡献新增量。 1) 23年, 分布式出货 9.6GW,同比增长 55%; 24Q1出货 1.7GW,确收 1GW,单瓦盈利约 2毛; 24年预计分布式出货增长 20%+,单瓦盈利保持稳定; 2) 23年, 支架业务出货 9.6GW,同比增长 118.2%; 24Q1出货1.8GW,单瓦盈利保持稳定; 24年预计支架出货增长 50%+; 3) 23年, 储能出货约 2GWh; 24Q1出货约 0.4-0.5GWh,尚未扭亏; 24年预计储能出货约 5GW,同比倍增。 TOPCon 产能持续扩张,美国组件产能投产在即。 截至 23年底,公司硅片/电池/组件产能为 55/75/95GW ,其中, TOPCon 电池产能超过 40GW; 公司预计到 2024年底,产能将达到 60/105/120GW。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23年研发费用达 55.3亿元,同比增长19.7%, N 型 i-TOPCon 组件实验室功率突破 740W,技术持续引领行业。 海外方面, 公司具备东南亚 6.5GW 一体化产能, 以及在美国建成 5GW 组件产能, 公司预计美国产能将于 24年 10月投产。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考虑到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行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2.81(-50%)/58.73(-43%) /70.75亿元。 公司受益于多元化业务结构,持续开发新技术, 给予公司 2024年 15倍 PE(原为 2023年 14倍 PE) , 目标价由 43.82元下调 33%至 29.40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 投产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原材料价格高于预期。
未署名
致远互联 计算机行业 2024-06-18 16.68 24.00 52.57% 17.73 6.29% -- 17.73 6.29% -- 详细
23年业绩承压,24Q1边际改善。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1.18%;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下降153.17%;扣非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下降169.17%。公司的客户拓展了政府和大型央国企客户,受宏观经济环境承压的影响,导致部分项目验收时间推迟;同时,公司整体费用较2022年同期增加较多,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2.98%/8.69%/22.67%,同比增加3.82pct/0.21pct/2.82pct;毛利率68.44%,同比下降3.78pct。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加11.78%,主要系公司强化客户价值营销所致;归母净利润-0.31亿元,亏损同比收窄23.75%,主要系收入增长及降本措施使成本费用下降所致;公司毛利率67.46%,同比提升4.37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2.64%/10.95%/31.40%,同比下降4.34pct/0.63pct/3.60pct。 从OA到COP,持续拓宽协同运营商业边界。2023年公司直销收入中OA(协同办公)收入为1.74亿元,占比18.96%;非OA(协同业务和协同运营)收入为7.43亿元,占比81.04%。直销成交合同中,CAP(低代码平台)关联合同金额6.22亿元,同比增长10.56%;签约金额达百万以上的客户贡献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10.08%;直销行业信创签约合同金额为1.79亿元,同比增长74.77%。公司2023年末在手订单同比增长超20%,2023年全年合同签约金额同比增长超20%,签约数量同比增长约15%。 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400万股,约占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3.47%;授予价格为17.15元/股;考核目标以2023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4-2026年定比业绩基数的营收增长率触发值分别不低于6.00%/12.36%/19.10%,目标值分别不低于10.00%/21.00%/33.10%。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坚持研发投入,不断拓宽协同运营商业边界,产品体系丰富,融合了AI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能力与使用体验。我们预计,受宏观环境影响,公司协同管理软件产品业务收入将缓慢恢复,下调收入预测假设,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协同管理软件产品收入增速分别为9.90%/10.54%/11.05%,技术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15.00%/18.00%/15.00%;公司产品客户定制化和集成三方应用增加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我们预计随着产品成熟度提升有望逐步改善毛利率,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整体毛利率分别为69.60%/70.85%/72.12%。营业收入分别为11.55/12.88/14.37亿元(原2024-25预测为13.29、15.2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9/0.84/1.06亿元(原2024-25预测为1.15亿元、1.46亿元);EPS分别为0.60/0.73/0.92元;参考可比公司,继续给予公司2024年40倍PE不变,对应目标价24.00元(-40%),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未署名
硅宝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4-06-18 13.48 18.40 38.87% 14.60 8.31% -- 14.60 8.31% -- 详细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江苏嘉好100%股权。其中,直接收购江苏嘉好39.0859%股权,通过收购太仓实业100%股权间接收购江苏嘉好60.9141%股权。整体收购价格为人民币4.84亿元(税前)。公司与交易对方签署了《盈利承诺及补偿协议》。补偿义务人同意按照《盈利承诺及补偿协议》约定的条件,在本次交易完成后,太仓实业在盈利承诺期内三年累计实际净利润未达到11745万元时,由补偿义务人根据《盈利承诺及补偿协议》约定的补偿方式向公司进行现金补偿。承诺净利润:《盈利承诺及补偿协议》各方一致确认,补偿义务人承诺:太仓实业2024、2025、2026年的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4200.00、4350.00、4500.00万元,三年累计承诺净利润之和不低于13050万元。本次收购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布局,拓展公司业务领域,丰富公司产品品类,增加公司在热熔压敏胶领域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27.04%。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5亿元,同比-10.59%;实现归母净利润4012.36万元,同比-27.04%;实现扣非净利润3826.65万元,同比-27.35%。24Q1,由于主要原材料价格下滑,同时极端天气致使开工率降低,导致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产品销售重量同比持平,除中空、电力等板块外,装饰装修、硅烷偶联剂均有较高增长,光伏、汽车电子均按计划稳定推进。为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24Q1公司继续加大市场投入,进一步增大公司品牌宣传、市场推广力度,同时因公司24Q1支付股权激励费用,故24Q1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均有所增长,对公司24Q1利润影响较大。 在建项目为公司增长奠定基础。1)新增3万吨/年有机硅密封胶产能,募投项目10万吨/年高端密封胶智能制造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并投产。2)安徽硅宝8500吨/年硅烷偶联剂技改项目按计划推进,全部建成并投产。3)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设备安装,其中1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计划2024年投产3000吨、2025年投产7000吨。4)2023年公司建成1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并顺利投产,产品已实现订单突破,得到客户好评,目前正在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批量供货。 维持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产品价格和销量低于预期,我们下调业绩。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81亿元(-22%)、3.63亿元(-13%)和4.73亿元(新增)。参考同行业公司,我们认为合理估值为2024年PE25.56倍,目标价18.40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未署名
博彦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4-06-18 8.18 10.84 36.18% 8.44 3.18% -- 8.44 3.18% -- 详细
营收整体维持稳健,金融业务保持稳步增长。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01亿元,同比略增1.89%;受经营总成本增加及计提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29.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39.48%;整体毛利率为24.86%,同比略降0.57pcts,基本保持稳定。分业务来看,2023年,公司持续聚焦发展的金融业务保持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7.38亿元,同比增长9.26%;受互联网大客户业务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互联网及高科技行业相关业务增长承压,其中,互联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41亿元,同比略降2.32%,高科技业务实现收入14.83亿元,同比略增3.99%。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0亿元,同比增长3.38%;实现归母净利润1928万元,同比下降70.70%;公司新业务开展在24Q1有较好的开端,合同签订额在3亿元左右,收入预计将在接下来、特别是2024下半年陆续体现。24Q1净利润端下降较多,主要原因为:(1)互联网大客户23Q2以来业务订单价格有所下降,对业务收入和利润有所挤压;(2)新业务孵化和拓展相关投入加大,但收入在Q1体现较少;(3)日元汇率波动较大导致外币汇兑损失评估同比增加,体现在财务费用增加约2300万元;(4)与23Q1相比,24Q1到账的计入收益类的政府补贴减少约1600万元。如果剔除掉上述(3)和(4)的非经营性扰动因素影响,净利润下降幅度约在20%以内。 24年营收预计保持稳步增长,新业务板块或成第二增长曲线。展望2024年发展,数字经济、AI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为IT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经济弱复苏、地缘政治摩擦和客户降本增效等众多因素也为企业带来挑战。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结合2024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形势,公司在2024年将继续坚定推进行业和业务结构优化,聚焦资源加大新业务板块投入,实现该类业务规模突破。整体来看,公司预计整体营收规模会有稳步增长,但考虑新业务投入加大等因素,希望整体利润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分板块来看:现有业务板块中,公司希望金融行业能够保持行业平均以上的增速,同时内部通过业务结构调整保持并提升盈利能力;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公司预计业务规模基本持平,重点是通过业务调整和降本措施适当提升业务利润率和现金流。新业务板块方面,公司将主要聚焦农业、能源及大型央国企客户等领域,以企业管理咨询、国产信创、包括AI大模型应用在内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等综合的数字化服务类型为主,追求业务的高人均单产。该类业务已在2023年完成初步布局和探索,将在2024年实现业务规模突破。从2024Q1新业务合同额来看,已经有了良好的业务开端,公司期望新业务在2024年能够实现至少3亿以上的收入体量,并能在未来几年保持高速增长。如果加上海外正在布局的行业解决方案等新业务,预计到2026年,整个新业务板块在公司整体收入的占比有望达到30%甚至更高,成为支撑公司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公司高度重视AI技术研发,协同微软或享受海外大模型发展红利。在AI大模型技术应用方面,公司紧跟这一技术趋势,积极布局相关业务,确实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公司已经和微软、百度、华为、阿里巴巴和科大讯飞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的AI大模型厂商开展生态及技术合作,布局和落地大模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以微软为例,公司作为微软的生态合作伙伴,获得了比较多的技术协同,2023年公司的相关业务集中在微软海外智能云在中国的落地以及基于ChatGPT技术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尽管ChatGPT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公司已经在有海外业务的国内中大型民营企业中实现了业务落地,并计划2024年进一步深化这些业务。2023年,公司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这不仅加强了公司的研发实力,也为公司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研支持;在金融领域,公司与银行、信托资管等金融机构紧密合作,推进了一系列的联合创新研发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公司不断优化和完善各类应用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在技术层面,公司推出了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提供了从数据样本的标注到模型的部署、训练以及推理服务的全流程支持。它极大地简化了AI开发的复杂性,帮助用户快速地训练和部署模型,实现了AI应用的快速上线。目前,公司的AI大模型应用业务大多落地在客户的内部管理流程上。公司正在积极拓宽应用领域,从内部管理这样的软应用逐步拓展到生产、制造、设计等硬应用领域。在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一般的业务逻辑是公司先从客户管理系统、人力系统、财务系统等内部服务系统开始优化,后续公司再持续挖掘客户需求,通过咨询等业务抓手,从企业全业务链条的维度出发,使公司相关AI应用不仅可以在内部管理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在生产供应链环境中进一步应用,从而构建企业级的AI架构和应用。这样一来,AI大模型可以在企业的各个应用场景中逐步得到应用。这样的全面布局不仅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业务订单,也能显著提升公司的市场口碑。客户对公司的AI解决方案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不断提高,这为公司AI大模型应用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路径。我们认为,公司高度重视AI技术发展,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积累和一些积极的进展,伴随未来大模型的持续发展与迭代,公司也有望享受到较大的行业发展红利。 数据要素与咨询业务逐渐发力,公司天花板持续打开。公司高度重视数据要素业务的发展,并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一系列业务布局。凭借在大数据业务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丰富的服务经验,公司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还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银行等金融领域,公司已经成功实施了较多项目,显著提升了客户的业务效率和决策质量。2023年底,公司和新华财经展开合作,将新华财经数据资源同客户使用场景融合,共同开发新的数据要素项目,同时公司还将在新华财经终端二期开发、数据库渠道销售等业务同新华财经展开合作。此外,公司与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人大金仓、南大通用等主流云服务和数据库厂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了公司提供的数据类解决方案能够与这些平台无缝兼容,并通过了严格的认证程序,这种生态合作不仅增强了公司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为公司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基于这些能力和资源整合,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从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安全到数据分析和应用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全面覆盖了数据的各个环节,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最大化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公司也密切关注数据要素相关的政策动向,积极探索和拓展新的业务机会。通过与政府、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公司能够及时把握政策导向,预见市场趋势,布局新的数据要素相关业务。另一方面,2023年起,公司开始重视咨询相关业务。在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外资企业正逐步退出企业管理咨询等市场,在央国企客户为主的存量市场中这一趋势更为显著。公司注意到了这一市场变化,并于2023年下半年开始关注并构建相关业务能力。鉴于国家层面的大趋势是各行各业都在经历数字化转型,而通过管理咨询、数字化咨询找出企业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步骤,公司认为这一市场具有巨大潜力。 公司不仅持续关注这一领域,而且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积极组建咨询业务团队,构建公司的专业能力,并且已经开始陆续接到业务订单。公司咨询业务团队汇集了众多经验丰富的业务负责人,均来自行业领先的咨询公司,他们在管理咨询、人力咨询、财务以及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有丰富经验。 我们认为,公司在数据要素和咨询两大业务领域已经开始逐步发力,行业天花板持续打开,为公司未来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积极的进展,尤其是作为微软的生态合作伙伴,获得了比较多的技术协同,伴随2024年两者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公司有望享受较多海外大模型发展带来的红利。 同时,公司在数据要素和咨询两大业务领域已经开始逐步发力,行业天花板持续打开,为公司未来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国内外环境变化,公司下游客户需求受到一定影响。基于当前的外部环境,对盈利预测进行一定下调。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6/3.30/4.24亿元(24-25年原预测为4.36/5.72亿元),EPS分别为0.43/0.56/0.72元(24-25年原预测为0.74/0.97元),给予2024年PE25倍,目标价10.84元(原目标价为18.43元,2024年PE25倍不变,-41%),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公司新业务板块发展不及预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未署名
TCL中环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18 9.87 11.68 35.03% 10.08 2.13% -- 10.08 2.13% -- 详细
公司发布2023年及2024Q1业绩。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1.46亿元,同比-11.74%;归母净利润34.16亿元,同比-49.9%。其中,23Q4实现营业收入104.92亿元,同比-38.87%,环比-23.73%;归母净利润-27.72亿元,同比-252.48%,环比-267.84%。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33亿元,同比-43.62%,环比-5.33%;归母净利润-8.80亿元,同比-139.05%,环比-68.26%,主要系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以及资产减值金额较大。 硅片出货高速增长,组件业务不及预期。23年,公司硅片出货114GW,同比+68%,市占率达23.4%。N型及大尺寸(210系列)产品出货75GW,占比达66%,N型市占率36.4%,外销市占率保持第一;组件出货8.6GW,同比+29.8%。24Q1,公司硅片出货34.95GW,同比+40%,N型及大尺寸(210系列)产品出货占比达88%,其中N型210外销市占率90%以上,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公司组件出货1.6GW,同比+6.8%。24Q1公司毛利率环降1.38pct至5.56%,盈利水平持续承压。 资产减值影响公司短期盈利。23年,由于Maxeon股价持续下跌,公司对与Maxeon相关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确认较大金额减值,对23年业绩带来共计16.9亿元的负面影响,包括资产减值损失10.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4亿元、投资亏损3.4亿元以及可转债利息收入1.08亿元。24Q1,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为5亿元。 硅片及电池产能扩张步伐放缓。公司持续提升柔性制造能力,产品向N型高功率高效率发展。截止23年底,光伏单晶产能达183GW,组件产能达18GW。5月23日,公司宣布将定增项目拟募集资金由最初的138亿元缩减至49亿元。其中,35GW硅片项目规模不变,拟投入募集资金降至30亿元;TOPCon电池产能规模减半至12.5GW,拟投入募集资金降至19亿元。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考虑到产业链价格下滑幅度较大叠加资产减值导致公司盈利持续承压,我们预计公司24/25/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54(-73%)/32.62(-72%)/36.52亿元。公司全球硅片龙头地位稳固,制造工艺优势显著,给予公司2024年16倍PE(原为2023年13倍PE),目标价由26.00元下调55%至11.68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价格下滑;行业需求放缓等。
未署名
万集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4-06-18 40.20 40.96 9.58% 47.88 19.10% -- 47.88 19.10% -- 详细
2024年一季度收入取得高速增长,有望充分受益智慧交通建设。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09亿元,同比增长 4.11%;归母净利润-3.86亿元, 去年同期为-0.29亿元。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9亿元,同比增长50.64%;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 12.78%。 公司专用短程通信、智能网联和激光雷达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国外地区实现收入 2013.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37.17%。同时公司在智能网联、激光雷达方面持续加大市场及研发投入,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及对存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 全方位布局车路协同生态。 将车路协同分别从车、路、云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生态构建,车方面针对网联车打造了车载激光雷达、车载 V2X 通信终端等感知和通讯设备,对自动驾驶车辆以及相关算法进行能力建设;路方面打造了以激光雷达为主体、辅助 AI 视频相机、毫米波雷达、边缘计算单元等为一体的路侧智能感知系统,通过路侧 RSU 可以为车提供感知服务;云方面,智能网联云控平台基于高精度地图、三维建模以及多源感知数据融合,实现数字孪生、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功能,主要构建车路协同场景的可视化服务和数据服务,并通过仿真能力验证车路协同场景的可行性,通过云端为车和路提供远程数据和操作服务。公司在外延式扩张并进方面,参股的上海雪湖主要从算力方面给公司提供边缘计算的算力支撑,上海济达依靠自主开发的交通仿真软件在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方面为公司提供仿真能力的建设。 智慧高速领域的领先者,项目经验丰富。 建设全息感知、控制诱导、协同计算与融合通信四类智能数字化设施,满足“全覆盖、全场景、全触达”需求,以 GIS、高精度地图、 BIM 模型、北斗授时构建时空底座,接入道路实时动态数据,构建道路实时动态数字孪生模型,形成智慧高速可视化管控系统,同时利用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实时与非实时分析、挖掘、发现,打造高速公路智慧大脑。 典型的智慧化建设项目包括如下:国内首条全域全路段轨迹连续跟踪智慧高速—重庆渝湘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项目,大流量城市下沉数字隧道实践案例—富春湾大道数字隧道项目,浙江数字孪生隧道建设验证重点试点项目—杭金衢高速浙江新岭隧道,山东省内第一个智慧收费示范站—崮山收费站等。 发布基于 ETC 系统的车路协同安全提升和信息服务方案—“交通守望者”。 公司已提前布局车路协同 OBU 全系列产品,包含可扩展伴侣式 OBU、语音播报单片式 OBU、语音播报双片式 OBU、智能 OBU 一体机等,并通过支付宝、抖音、京东、天猫等互联网线上渠道和高速公路线下渠道在全国销售。公司OBU 产品迭代升级,主动引领 ETC 行业及客户需求的新变化。路侧产品方面,在保持传统 RSU 市占率的同时,公司开发了通信区域更大、定位更精准的 ETC车路协同路侧单元,实现信息精准采集和发布。城市应用拓展方面,公司将 ETC停车硬件、 ETC 管理平台、城市级智慧停车整体解决方案进行更多的市场项目落地。高速公路解决方案方面,标准化收费站系统、智能门架稽核系统、稽核工单机器人系列产品在河南、四川、贵州、安徽等多个省份批量应用。 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密集发布,两部门印发通知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产业节奏正在提速。 2023年 11月 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并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 L4+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推动了车辆、道路与云计算之间的协同进步,对道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为智能网联城市端应用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2024年 1月 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2024年 5月 1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明确实施目标:自 2024年起,通过 3年左右时间,支持 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 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 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和 70%左右的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智慧扩容方面实现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 20%左右;在安全增效方面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 30%左右;在融合创新方面凝练总结一批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车路云、船岸云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推动培育一批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产业化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智能网联生态,产品矩阵完善,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当前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节奏正在提速,公司有望抓住此次机遇充分获益。 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专用短程通信产品和动态称重产品,我们预计在政策有望快速落地,体现在相关项目不断落地和放量,公司产品矩阵齐全,项目经验丰富,将充分受益, 2024年公司对应产品销售有望提速增长, 2025-2026年公司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2024-2026年,给予专用短程通信产品收入增速为 40%、 35%和 32%;动态称重产品收入增速为 40%、 38%和 35%;激光检测产品收入增速为 20%、 19%和18%;智能网联电子产品收入增速为 35%、 36%和 37%。随着产品出货量的增长,各项成本有望下行, 我们假设各个产品毛利率小幅上扬。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2.47/16.72/22.0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5/0.27/2.12亿元, EPS 分别为-0.44/0.12/1.00元, SPS 分别为5.85/7.84/10.34元。 基于车路云等智慧交通未来大规模投入和万集科技业务产品的契合度, 给予 2024年 PS 7倍, 目标价 40.96元,首次覆盖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业务推进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未署名
蓝晓科技 基础化工业 2024-06-13 47.30 65.45 56.73% 47.30 0.00% -- 47.30 0.00% -- 详细
未署名
欧派家居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4-06-07 66.06 89.03 66.22% 66.00 -0.09% -- 66.00 -0.09%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3年报和 24年一季报, 23年实现营业收入 227.8亿元,同比增长 1.3%;归母净利润 30.4亿元,同比增长 12.9%,归母净利率 13.3%,同比增加 1.4pct;扣非归母净利润 27.5亿元,同比增长 5.9%,扣非归母净利率 12.1%,同比增加 0.5pct。 单季度来看, 23Q1- 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7/62.7/67.2/62.2/36.2亿元,同比变化-13.8%/+13.0%/+2.2%/+0.1%/+1.4%;归母净利润 1.5/9.8/11.8/ 7.3/2.2亿元,同比变化-39.8%/ +28.1%/+21.1%/+4.0%/+43.0%。 23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34.2%, 同比增加 2.5pct。期间费用率为 18.4%,同比增长 1.1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8.7%/6.2%/ 4.9%/-1.4%,同比变化+1.2pct/ +0.2pct/-0.1pct/-0.3pct。 24Q1综合毛利率为 30.0%,同增3.3pct。期间费用率为 24.4%,同增 2.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1.6%/8.2%/6.2%/-1.6%,同比变化+1.8pct/-0.5pct/+1.0pct/+0.5pct。 分 产 品 看 , 23年 厨 柜 / 衣 柜 及 配 套 品 / 卫 浴 / 木 门 分 别 实 现 营 收70.3/119.5/11.3/13.8亿元,同比变化-2.0%/-1.6% /+9.0%/+2.4%,营收占比分别为 30.9%/52.5%/5.0%/6.0%;毛利率分别为 34.3%/36.5%/25.9%/ 21.5%,同比变化+0.3pct/+4.7pct/-0.3pct/+5.1pct。 23年衣柜及配套品收入有所下降,主要由于公司对衣柜配套品进行了供应链优化调整,配套品的收入阶段性降低所致。 直营渠道表现靓丽, 零售大家居不断迭代。 分渠道看, 23年经销店/直营店/大宗业务收入分别为 175.7/8.3/35.9亿元,同比变化-0.04%/+17.4%/+2.6%; 毛利率分别为 33.9%/57.7%/25.6%,同比变化+3.2pct/+2.2pct/-2.2pct。 分品牌看, 23年欧派品牌/欧铂丽品牌/欧铂尼品牌/铂尼思品牌分别实现营收186.7/13.8/13.8/8.7亿元,同比变化-0.75%/+2.8% /+2.4%/+76.7%;毛利率分别为 34.2%/37.2%/21.5%/35.3%,同比变化+2.2pct/+2.7pct/+5.1pct/ +2.4pct。
未署名
东华能源 能源行业 2024-06-07 8.79 13.19 60.66% 8.86 0.80% -- 8.86 0.80% -- 详细
事件:公司万吨级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 项目具体分两期建设完成。项目一期新建 2条纺丝线、 2条碳化线,配套 1套两步法工艺用万吨级聚合生产线,并配套建设溶解、回收、制水、制氮、动力等相关生产装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年产能 4800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二期新建 2条纺丝线、 2条碳化线, 1条两步法工艺用 3万吨级聚合线,两期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年产能 8000吨高性能碳纤维, 23840吨聚丙烯腈粉料。项目一期建设投资约 16亿元,总投资约 18亿元;项目整体建设需投资约 29亿元,总投资约 35亿元。项目一期预计 2025年上半年首条千吨线投产运行, 2026年上半年项目一期完成建设并达产 采用先进技术,具备多方面优势。 公司碳纤维项目采用的是水相沉淀聚合、DMSO 溶解、干喷湿纺、两步法制备工艺,可实现产业化生产 T800/T1000碳纤维,该技术先进可靠、装置运行稳定、生产成本低、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 以碳纤维为核心,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 公司聚焦以碳纤维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与山东大学碳纤维研究团队合作共建实验室,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品质、低成本的碳纤维。同时公司积极推动以碳纤维为核心、聚烯烃为基材的下游应用产品的研发,涵盖航空航天及军工、低空飞行、汽车和轨道交通轻量化、新型建材等四大产业。万吨级碳纤维项目是公司实现由丙烷脱氢向下游以碳纤维为核心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转型升级发展关键步骤,未来将以丙烯为基,核电为源,在茂名打造万吨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零碳产业园。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受需求影响, 我们预计东华能源 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81亿元、 5.11亿元和 10.75亿元(24-25年原预测为 10.91亿元和18.09亿元), EPS 分别为 0.18、 0.32、 0.67元(24-25年原预测为 0.69、 1.15元),2024年 BPS 为 6.94元。参照可比公司估值水平,给予其 2023年 1.9倍 PB,对应目标价 13.19元,对应 73倍 PE(原目标价 10.08元, 1.44倍 2023年 PB,相当于 23年 24倍 PE; +31%),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未署名
帝科股份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6-06 48.10 72.80 87.63% 47.76 -0.71% -- 47.76 -0.71% -- 详细
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度业绩。2024Q1公司实现收入36.44亿元,同比+135.38%,环比+3.95%;实现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103.71%,环比+89.01%;实现扣非净利1.94亿元,同比+143.45%,环比+102.39%。 N型银浆出货高速增长,出货占比持续攀升。2024Q1,公司光伏导电银浆出货量为569.94吨,同比+96.9%,环比微降,其中,N型TOPCon银浆出货量为493.17吨,占公司光伏导电银浆产品比例大幅攀升至86.5%。2024Q1,公司毛利率约10.65%,环比微降。 根据Infolink数据,3月N型电池片渗透率已提升至65%。展望2024年,公司预计光伏银浆出货量将达到2500-3000吨,同比增长46%+,且N型银浆出货占比将持续提升,叠加LECO逐步导入,有望带动收入和盈利均实现高增长。 LECO技术逐步导入,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自2023Q4以来,行业下游开始逐步导入LECO技术,目前LECO已基本成为TOPCon电池的标配技术,行业壁垒及技术门槛有所提升,且公司在LECO银浆方面布局较早,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有望率先享受行业红利。2024Q1,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1亿,同比增长201%。在光伏领域产品创新方面,公司在N型HJT电池的低温银浆及银包铜浆料产品性能卓越,并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和交付。此外,新型IBC银浆产品持续供应交付,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积极推进硝酸银项目投建,持续深化产业布局。2023年,公司宣布规划建设年产5000吨硝酸银、1800吨金属粉体等高性能电子材料产能,总投资约4亿元。目前,公司预计硝酸银项目将于2024年底建成投产,该项目的投建将保障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有利于降低原材料成本,有望提振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估值预测和投资建议:公司TOPCon产品迅速放量叠加LECO技术逐步导入,有望带动公司盈利水平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为139.75/157.64/179.7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40(+3%)/7.84(+1%)/9.10(+1%)亿元,继续给予公司2024年16倍PE,目标价由70.84元上调2.8%至72.80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银浆需求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未署名
康希诺 医药生物 2024-06-06 49.00 68.15 65.86% 49.62 1.27% -- 49.62 1.27% -- 详细
2023 年:甩掉“新冠包袱”,常规产品放量明显。 公司 2023 年营收 3.6 亿元,同比下滑 65%,归母净利润亏损 14.8 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 9.1 亿元。公司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1)新冠疫苗相关收入大幅下降,且公司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新冠疫苗产品退回金额合理估计,冲减疫苗收入;(2)新冠疫苗冗余产能对应的固定成本计入营业成本;(3)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项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损失等。 2023 年公司司两款流脑结合疫苗实现销售收入约 5.6 亿元,同比增长约 266%。 2024Q1:常规疫苗持续增长,降本增效初见成果。 公司 2024Q1 营业收入 1.1亿元,同比增长 14%,归母净利润-1.7 亿元,经营现金流净流出 1.1 亿元。(2024Q1 上药康希诺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公司总资产和总负债下降,产生投资损失 7051 万元。)2024Q1 公司销售费用率 41%,较去年同期下降 14pct,管理费用率 32%,较去年同期下降 28pct,研发费用率 85%,较去年同期下降 64pct,财务费用率-20%,较去年同期下降 26pct。 全球创新重组肺炎球菌蛋白疫苗 I 期临床结果积极。 PBPV 与已上市的 PPV23、PCV13 不同,并非血清型特异型疫苗,其主要采用基于肺炎球菌表面蛋白 A(PspA,一种几乎所有肺炎球菌表达的高度保守蛋白)的抗原,具有更高血清覆盖率(至少 98%的肺炎球菌株覆盖率)。 Ia 期及 Ib 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PBPV 在成人及老年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观察到 3 级不良反应和特殊的安全性风险;同时,单剂接种即可诱导显著的结合抗体,以及针对跨家族/亚类肺炎链球菌的功能性杀菌抗体应答,进一步证明了该候选疫苗的广谱性和潜在公共卫生价值。 在研管线丰富。 公司 PCV13i 处于注册申请获受理阶段,婴幼儿用 DTcP 完成III 期入组,青少年及成人用 Tdcp 完成 I 期入组,吸附破伤风疫苗 III 期临床,Hib 疫苗已申请临床并获受理。此外,公司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肌肉注射及吸入给药)正在加拿大开展 I 期临床,重组脊灰疫苗于澳大利亚开展 I 期临床。其他多项管线在临床或临床前阶段。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 2024-26 年公司营收分别 8.4 亿、 11.6 亿、 1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36%、 38%、 70%; 2024-26 年归母净利润-4.0 亿、 -1.2亿、 1.3 亿元。我们假定永续增长率 1.20~1.80%, WACC 值 7.74~8.34%,则公司对应目标价 68.15 元/股,对应市值 168.6 亿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展不达预期,商业化进展不达预期。
未署名
康希诺 医药生物 2024-06-06 49.00 68.15 65.86% 49.62 1.27% -- 49.62 1.27% -- 详细
2023 年:甩掉“新冠包袱”,常规产品放量明显。 公司 2023 年营收 3.6 亿元,同比下滑 65%,归母净利润亏损 14.8 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 9.1 亿元。公司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1)新冠疫苗相关收入大幅下降,且公司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新冠疫苗产品退回金额合理估计,冲减疫苗收入;(2)新冠疫苗冗余产能对应的固定成本计入营业成本;(3)对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项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损失等。 2023 年公司司两款流脑结合疫苗实现销售收入约 5.6 亿元,同比增长约 266%。 2024Q1:常规疫苗持续增长,降本增效初见成果。 公司 2024Q1 营业收入 1.1亿元,同比增长 14%,归母净利润-1.7 亿元,经营现金流净流出 1.1 亿元。(2024Q1 上药康希诺不再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公司总资产和总负债下降,产生投资损失 7051 万元。)2024Q1 公司销售费用率 41%,较去年同期下降 14pct,管理费用率 32%,较去年同期下降 28pct,研发费用率 85%,较去年同期下降 64pct,财务费用率-20%,较去年同期下降 26pct。 全球创新重组肺炎球菌蛋白疫苗 I 期临床结果积极。 PBPV 与已上市的 PPV23、PCV13 不同,并非血清型特异型疫苗,其主要采用基于肺炎球菌表面蛋白 A(PspA,一种几乎所有肺炎球菌表达的高度保守蛋白)的抗原,具有更高血清覆盖率(至少 98%的肺炎球菌株覆盖率)。 Ia 期及 Ib 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PBPV 在成人及老年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未观察到 3 级不良反应和特殊的安全性风险;同时,单剂接种即可诱导显著的结合抗体,以及针对跨家族/亚类肺炎链球菌的功能性杀菌抗体应答,进一步证明了该候选疫苗的广谱性和潜在公共卫生价值。 在研管线丰富。 公司 PCV13i 处于注册申请获受理阶段,婴幼儿用 DTcP 完成III 期入组,青少年及成人用 Tdcp 完成 I 期入组,吸附破伤风疫苗 III 期临床,Hib 疫苗已申请临床并获受理。此外,公司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肌肉注射及吸入给药)正在加拿大开展 I 期临床,重组脊灰疫苗于澳大利亚开展 I 期临床。其他多项管线在临床或临床前阶段。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 2024-26 年公司营收分别 8.4 亿、 11.6 亿、 1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36%、 38%、 70%; 2024-26 年归母净利润-4.0 亿、 -1.2亿、 1.3 亿元。我们假定永续增长率 1.20~1.80%, WACC 值 7.74~8.34%,则公司对应目标价 68.15 元/股,对应市值 168.6 亿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展不达预期,商业化进展不达预期。
未署名
金宏气体 基础化工业 2024-06-06 18.15 28.70 63.81% 19.13 5.40% -- 19.13 5.40% -- 详细
公司是专业从事气体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综合供应商,气体种类齐全。公司主要产品分为三类:(1)特种气体: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高纯氢等气体;(2)大宗气体: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乙炔等;(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燃气。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液晶面板、LED、光纤通信、光伏、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公司自主研发的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已正式供应了中芯国际、海力士、镁光等知名半导体客户。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及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快速增长。2020-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3、17.41、19.67、24.27、5.89亿元,同比增长7.13%、40.05%、12.97%、23.40%、13.74%;实现归母净利润1.97、1.67、2.29、3.15、0.76亿元,同比增长11.43%、-15.34%、37.14%、37.48%、26.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5、1.30、1.91、1.44、2.87、0.50亿元,同比变动-3.41%、-21.11%、46.99%、49.90%、-9.12%。2023年公司特种气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6.5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39.23%提升至46.34%。 电子大宗载气项目顺利推进,持续扩产气体项目增强竞争优势。2023年公司取得无锡华润上华、苏州龙驰、西安卫光科技等三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此外广东芯粤能项目于2023年8月1日正式量产;眉山金宏超纯氨项目于2023年7月试生产,越南金宏超纯氨项目正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公司积极自建空分项目,苏相金宏润空分项目于6月成功封顶,投产后将提高公司液氧、液氮的自给比率;眉山金宏氢气项目已于2023年7月试生产,株洲华龙氢气项目已于2023年6月成功封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4.01亿元、4.85亿元、6.26亿元,EPS为0.82元、0.99元、1.28元。参考同行业公司,我们认为合理估值为2024年PE35倍,目标价28.7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风险;扩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7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