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只看历史评测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裕太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6 73.25 -- -- 75.20 2.66%
75.20 2.66% -- 详细
事件: 2023 年 10 月 29 日公司披露 2023 年三季度报告:营业收入方面, 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65 亿元,同比减少 44.96%;归母净利润亏损 1.40 亿元,同比减少 1935.41%;扣非归母净利润 1.74 亿元,同比减少 9650.09%。2023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0.56 亿元,同比减少 47.66%;归母净利润亏损 0.57 亿元,同比减少 640.62%;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 0.74 亿元,同比减少 550.71%。 业绩短期承压,盈利能力环比略有改善。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自 2022 年下半年以来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终端市场整体需求疲软,半导体行业需求出现较大波动,行业整体出现周期性下行,导致公司营业收入较大程度下滑。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42.68%,销售净利率为-84.84%,同比均出现下滑;就 23Q3 单季度来看,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39.33%,环比提升 4.09pct, 销售净利率环比亦有所提升。费用方面, 23Q3 单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均存在较大幅度的增长。由于公司持续投入高速有线芯片的研发,公司 23Q3 研发费用率达 114.62%,研发费用绝对值同比增加 60.61%,短期内对公司净利润造成一定影响。 持续加码研发, 出海带来新的增量。 (1)以太网物理层芯片: 公司百兆、千兆、2.5G 产品技术指标已通过国内知名客户认证并实现大规模出货,在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上基本实现对同类产品的替代。 (2)以太网网卡芯片: 公司千兆网卡芯片产品目前已完成客户端验证工作,即将实现大规模量产出货。 (3)以太网交换芯片: 公司千兆产品技术指标已通过国内知名客户认证并逐步实现量产出货。 (4)车载 PHY 芯片: 公司车载千兆 PHY 芯片的量产流片回片测试反响较好,并将于年底出量产样片;于此同时,公司两口千兆 PHY 芯片、 4+2 口交换芯片和 8 口交换芯片已完成初步研发,将于年底推出量产样片。 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2022 年公司设立新加坡发展中心,并以较快速度完成早期团队建设。预计 2023年能实现海外收入。 投资建议: 考虑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 年实现收入 2.85/4.88/7.2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2/-0.42/0.56 亿元,以 10 月 30 日市值对应 PS 分别为30/18/12 倍。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复苏未达预期风险; 竞争加剧风险;技术创新风险
裕太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19 125.80 -- -- 138.00 9.70%
138.00 9.70% -- 详细
事件:8 月 28 日,裕太微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公告称 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8 亿元,同比减少 43.45%;实现归母净利润-0.83 亿元,同比减少 640.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0 亿元,同比减少 1,135.26%。 下游需求疲软,以太网芯片新产品逐步放量:公司 2023 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 0.55 亿元,同比下降 44.89%;归母净利润-0.56 亿元,同比下降1,315.63%,上半年业绩变化主要系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终端市场整体需求疲软,半导体行业需求出现较大波动,行业整体出现周期性下行,同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受公司规模扩大影响而保持增加所致。分业务看:2023 年 H1 整体芯片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8,938.44 万元,同比降低 50.94%;芯片产品中占比最高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实现销售收入 7,799.90 万元,2022年三款新品中,2023 年 H1 实现 2.5G PHY 产品销售收入 856.00 万元,千兆网卡芯片销售收入 38.10 万元,5 口交换芯片销售收入 1,054.30万元。从利润端来看:公司 2023 年 H1 毛利率为 44.41%,较 2022 年 H1(47.00%)减少 2.59pct,净利率为-76.30%,较 2022 年 H1(7.99%)减少 84.29pct。 从费用端看,2023 年 H1 公司销售费用 0.15 亿元,同比增加 69.05%,主要系销售人员同比增加使得职工薪酬增加所致;管理费用 0.29 亿元,同比增加81.41%,主要系管理人员同比增加及新增房屋租赁使得职工薪酬、办公费用、使用权资产折旧等增加所致;财务费用-0.03 亿元,同比减少 426.64%,主要系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收入增加所致。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新产品逐步放量,未来盈利水平仍有上升潜力,看好公司长期业绩稳健发展。 开启海外业务增长曲线,持续加大新产品线建设力度:公司采用 Fabless 模式,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中国大陆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销售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产品应用范围涵盖信息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众多市场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通过 AEC-Q100 Grade 1 车规认证,并通过德国 C&S实验室的互联互通兼容性测试。分产品来看,1)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公司百兆、千兆、2.5G 产品技术指标已通过国内知名客户认证并实现大规模出货,在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上基本实现对同类产品的替代。公司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在迭代过程中核心技术持续升级完善,各项性能指标稳步提高,公司现已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内领先地位、符合本土化需求的核心技 术能力。2)以太网网卡芯片:公司千兆网卡芯片产品目前已完成客户端验证工作,即将实现大规模量产出货。3)以太网交换芯片:公司千兆产品技术指标已通过国内知名客户认证并逐步实现量产出货。国内业务方面,公司市场推广进展顺利,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已经成为国内众多行业头部客户的重要供应商。海外拓展方面,2022 年公司设立新加坡发展中心,并以较快速度完成早期团队建设。截止至 2023 年中报发布,全球业务已经开启,预计 2023 年能实现海外收入。募投进展方面,车载以太网芯片开发与产业化、网通以太网芯片开发与产业化、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于 2026-2027年建成。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持续加大新产品线建设力度,有望助力公司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持续进行大额研发投入,产品与技术研发实现四项突破:2023 年 H1 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80.59%,研发费用占比 90.56%,同比增加 62.20pct,研发人员占比同比提升 5.59pct,公司持续开发全系列的高速有线通信芯片产品,引进优秀技术人才和加大工程费。上半年,公司在产品与技术研发实现四项突破。1)新品验证突破:公司实现了 2.5G PHY 芯片、以太网千兆网卡芯片和以太网 5 口交换芯片这三款重要里程碑产品的客户端测试;2)高端技术预研突破:公司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 5G 和 10G 产品的测试芯片以及时间敏感网络(TSN)交换芯片的预研工作完成;3)车载千兆 PHY 芯片即将问世:公司车载以太网千兆 PHY 芯片在量产流片回片测试中反响较好,即将于 2023年年底出量产样片;4)PHY、交换领域三款芯片即将问世:公司自主研发的两口千兆以太网 PHY 芯片、4+2 口交换芯片和 8 口交换芯片已经完成初步研发,预计将于 2023 年年度出量产样片。我们认为,公司将战略导向转化为强研发策略,持续改进既有产品由应用端需求衍生的设计方案,有望在终端需求恢复后抢占市场先机,带动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盈 利 预 测 与 投 资 评 级 : 我 们 预 测 公 司 2023-2025 年 营 业 收 入 为3.98/5.78/8.20 亿元,对应 PS 分别为 27/19/13 倍,公司作为中国大陆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不断增强研发力度,产品与技术实现四项突破,目前已成为国内众多行业头部客户重要供应商,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尚未盈利的风险;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新产品开发失败及滞后的风险;关键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裕太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18 126.00 -- -- 138.00 9.52%
138.00 9.52%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亿元,同比-43.5%;实现归母净利润-0.8 亿元,同比-640.2%;其中单 Q2 实现营业收入 0.6 亿元,同比-44.9%;实现归母净利润-0.6 亿元,同比-1315.6%。 投资要点下游持续去库存,业绩承压。受宏观因素和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数通、工业、安防、消费、电信和车载等各个领域的库存水位依然较高,各领域依然处于去库存周期,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08亿元,同比-43.5%;实现归母净利润-0.83 亿元,同比-640.2%;单 Q2实现营业收入 0.55 亿元,同比-44.89%;实现归母净利润-0.56 亿元,同比-1315.6%,业绩承压。从细分产品来看,公司整体芯片产品销售收入 0.9 亿元,其中,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销售收入为 0.8 亿元,2.5GPHY 产品销售收入 856.00 万元,千兆网卡芯片销售收入 38.10 万元,5 口交换芯片销售收入 1,054.30 万元。 加大研发投入,产品技术实现突破。公司持续进行大额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费用达到 1.0 亿元,同比+80.59%;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 90.56%。在高研发投入的背景下,公司的产品与技术研发实现了重大突破,其中包括 2.5G PHY 芯片、以太网千兆网卡芯片和以太网 5 口交换芯片的客户端测试完成;以太网物理层芯片 5G 和 10G产品的测试芯片以及时间敏感网络(TSN)交换芯片的预研工作完成;车载以太网千兆 PHY 芯片在量产流片回片测试中反响较好,即将于2023 年年底出量产样片;自主研发的两口千兆以太网 PHY 芯片、4+2口交换芯片和 8 口交换芯片已经完成初步研发,预计将于 2023 年年度出量产样片。公司今年全年受整个行业周期变动影响较深,长期看好产品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归母净利润-1.0/-0.4/0.4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贸易摩擦及贸易政策变动风险;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裕太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9-01 127.70 -- -- 141.66 10.93%
141.66 10.93% -- 详细
事件:2023年 8月 28日公司披露 2023年半年报:营业收入方面,2023年 H1公司实现营收 1.08亿元,同比-43.45%。毛利率方面,公司 23H1毛利率为 44.41%,同比-2.59PCT。净利润方面,受到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下降影响,叠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受公司规模扩大影响而保持增加,公司 23H1归母净利润为-0.83亿元,同比-640.16%。 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结出累累硕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 0.98亿元,去年同期为 0.54亿元。 研发成果方面,公司在报告期内主要完成了 4项研发突破:1)新品验证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 2.5G PHY 芯片、以太网千兆网卡芯片和以太网 5口交换芯片的客户端测试。收入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 2.5G PHY 芯片收入为 856万元,千兆网卡芯片收入为 38.10万元,5口交换芯片收入为 1054.3万元;2)高端技术预研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 5G 和 10G 产品的测试芯片以及时间敏感网络(TSN)交换芯片的预研工作完成;3)车载千兆 PHY 芯片进展顺利:报告期内,公司车载以太网千兆 PHY 芯片在量产流片回片测试中反响较好,即将于 2023年年底出量产样片;4)三款芯片进展顺利: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两口千兆以太网 PHY 芯片、4+2口交换芯片和 8口交换芯片已经完成初步研发,预计将于 2023年年底出量产样片。 公司交换、网卡芯片产品前景明朗。交换芯片方面,公司交换芯片集成自主产权的物理层 IP,在一颗芯片上集成了以太网物理层与交换的功能,与外购物理层 IP加以集成的方案相比,公司产品在适配性、兼容性、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受益于国产替代以及公司良好的客户基础,公司交换芯片业务有望快速放量。 目前公司千兆产品技术指标已通过国内知名客户认证并逐步实现量产出货。网卡芯片方面,公司产品可应用于各类桌面终端及网络服务器等需求场景,支持多类型 PCIE 标准、网络硬件功能卸载、网络虚拟化等功能,适用于新兴数据中心需求。目前公司千兆网卡芯片产品目前已完成客户端验证工作,即将实现大规模量产出货。 投资建议:考虑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年实现收入 4.03/5.65/8.1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52/0.22/0.73亿元,以 8月 30日市值对应 PS 分别为25.41/18.12/12.56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未达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技术创新风险
裕太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30 111.00 -- -- 141.66 27.62%
141.66 27.62% -- 详细
2023年8月28日公司发布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下滑43.5%;实现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下滑640.2%。单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55亿元,同比下滑44.89%;实现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下滑1315.6%。 行业下行周期导致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短期承压主要归因于行业在短期内面临周期下行压力,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消费市场逐渐低迷,随后汽车、工业领域亦逐渐呈现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需的趋势。受行业下行的影响,公司营收亦同步下滑。以公司主力产品千兆以太网PHY以及新品5口千兆交换芯片为例,在家庭路由端的出货量受到市场需求下降以及客户端库存积压的持续影响,导致老产品营收下滑以及新产品放量延后。 持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期待下半年新品放量。研发费用方面,上半年支出为0.98亿元,同比增加80.6%,在当期营收中的占比为90.6%。在行业下行周期,公司将战略导向转化为重研发策略,持续引进研发人员,加大新产品线建设力度,以及基于下游需求对已有产品进行衍生,持续缩小与海外龙头厂商的料号数量差距。新品方面,在需求萎靡叠加上半年大部分时间处于产品验证阶段的情况下,2.5GPHY芯片、千兆网卡芯片和5口交换芯片三款新品仍实现两千万左右的营收,我们预计随着下游行业出现缓慢复苏,看好下半年三款新品实现放量。此外,公司还完成了5G/10GPHY以及TSN交换芯片预研,车载千兆PHY芯片将在今年底推出量产样片,两口千兆PHY芯片、4+2口交换芯片和8口交换芯片已经完成初步研发,将于今年推出量产样片。 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5年营收预测为4.03/5.26/7.88亿元(下调19.6%/30.4%/23.8%),考虑到公司尚未盈利,给予24年20倍PS,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下游领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股票解禁风险。
裕太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8-11 135.12 -- -- 138.76 2.69%
141.66 4.84%
详细
以太网 PHY 芯片稀缺标的, 持续推动新料号推出: 裕太微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 设计和销售, 公司自主研发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是数据通讯中有线传输的重要基础芯片之一。 以太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覆盖家庭网络以及用户终端、 企业以及园区网、 运营商网络、 大型数据中心和服务提供商等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太网生态系统。 以太网 PHY 芯片是以太网系统的核心关键芯片之一, 全球拥有突出研发实力和规模化运营能力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境外, 美国博通、 美满电子和中国台湾瑞昱三家国际巨头呈现高度集中的市场竞争格局。 裕太微是中国境内极少数实现千兆高端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大规模销售的企业, 凭借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可靠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客户服务,公司产品已成功进入普联、 盛科通信、 新华三、 海康威视、 汇川技术、 诺瓦星云、烽火通信、 大华股份等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打入被国际巨头长期主导的市场。 2022年, 公司在产品和技术研发上完成了四大突破: 1、 实现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量产产品最高传输速率由千兆提升至 2.5G 的突破; 2、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5G 和 10G 产品的测试芯片预研工作基本完成; 3、 公司以太网交换芯片及以太网网卡芯片均实现首款产品小批量出货; 4、 通过自主研发, 新增自研 IP 70个。 AI 技术快速迭代驱动万物智联时代到来, PHY 芯片市场空间加速扩容: 二十一世纪以来, 互联网、 传感器、 各种数字化终端设备大规模普及, 通信、 计算、 应用、存储、 监控等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逐渐融合, 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正在形成。 在算力、 算法、 数据三者拥有了质的飞跃发展后, AI 技术迎来了快速迭代期, AI技术新一轮商业化发展的时代已至, 据 IDC 预测数据, 伴随万物感知、 万物互联以及万物智能时代的开启, 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将超过 400亿台, 产生数据量接近 80ZB。 预估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将以超过 50%的速度增长, 到 2025年整体规模将达到 3300EFlops。 超过一半的数据需要依赖终端或者边缘的计算能力进行处理。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数据传输量不断攀升, 其应用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展, 同时也将推动以太网端口性能的持续提升。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预测数据, 2022年~2025年, 全球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保持 2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2025年全球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00亿元。 以车载市场重点突破为引, 加速交换芯片、 网卡芯片布局, 持续走向平台化: 汽车以太网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轻量化方案, 与非汽车以太网不同, 汽车以太网电缆使用非屏蔽的单绞线以便减轻重量并降低成本, 还使用 PAM3/PAM4调制以实现高数据速率和可靠性。 尽管 CAN、 CAN-FD、 LIN 和其他网络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继续发挥作用, 但汽车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度大约是 CAN 总线的 100倍, 更适合满足未来汽车网络的需求, 在汽车走向智能化、 轻量化的过程中, 车载以太网市场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预测, 2021年-2025年车 载以太网 PHY 芯片出货量将呈 10倍数量级的增长, 2025年中国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搭载量将超过 2.9亿片。 产品端, 公司车载百兆 PHY 已于 2022年实现规模销售, 预计 2023年较 2022年同期会有更大突破。 公司车载千兆 PHY 预计 2023年年底出样片, 25年批量出产。 客户端, 公司车载产品已在广汽、 北汽、 上汽、吉利、 一汽红旗等汽车行业知名客户上车量产。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公司车载市场营收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 另外, 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基础上, 公司将产品线逐步拓展至交换链路等上层芯片领域, 自主研发的以太网交换芯片和网卡芯片已于 2022年年底实现小批量出货。 走向平台化的产品策略, 更是将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3年至 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 5.79亿元、 8.50亿元、 12.03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 43.6%、 46.9%、 41.5%, 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0.13亿元、 0.73亿元、 1.35亿元, 由于目前 A 股尚无以太网芯片上市公司, 且裕太微处于快速发展期, 在市场中处于渗透率提升初期, 一方面研发投入较高以满足产品的快速布局, 另一方面产品放量需要一定的周期导致初期产品平均成本相对较高, 盈利能力初期相对较弱, 因此选用 PS 估值法进行比较。 公司2023-2025年对应的 PS 分别为 18.83倍、 12.82倍、 9.06倍, 考虑到公司所处赛道的市场空间且国产化处于渗透率提升初期、 裕太微作为国产化龙头厂商、 属于稀缺标的、 公司正逐步走向平台化, 且公司股价经过前期较大幅度调整, 目前处于历史低位, 具有较好投资性价比, 结合可比公司估值, 公司的 PS 低于选取的可比公司 PS 的均值, 因此本次将公司评级从增持-B 上调为买入-A。 风险提示: 下游领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新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 股票解禁压力。
裕太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6-21 182.76 236.17 263.34% 195.10 6.75%
195.10 6.75%
详细
国内稀缺自主知识产权以太网PHY芯片供应商,客户资源优秀。1)公司是中国大陆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销售的以太网物理层(PHY)芯片供应商,获得华为哈勃投资;2)产品矩阵逐渐丰富,在以太网PHY芯片基础上,将产品线逐步拓展至交换链路等上层芯片领域,自主研发了交换芯片和网卡芯片,预计2025年两个新产品线的营收占比接近40%。3)随着新料号持续拓展,公司业绩进入收获期,短期内行业景气度下滑导致业绩承压。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4.03亿元,23Q1公司实现营收0.53亿元,同比-42%,实现净利润-0.27亿元,同比-351%。 进口替代空间大且替代进程加速。1)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25年全球以太网PHY市场规模有望达300亿元,目前国内90%以上市场份额由国际厂商占据,国内车载以太网芯片市场超99%由国际厂商占据,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以太网下游重要应用领域如路由器、交换机国内市场基本实现国产化,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厂商进展明显,有望带动芯片国产化。 看好下游新能源车领域高景气度机遇,通讯、工控需求稳定。 1)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为满足数据传输需求,车载以太网部分取代传统CAN主线技术成为主流趋势,未来L3及更高级别智能驾驶将进一步打开车载以太网市场。2)公司产品技术性能可对标海外巨头产品,充分受益国产替代,客户目前涵盖新华三、大华股份、海康威视、烽火通信、汇川技术等,车载百兆产品已经实现小批量出货,车载千兆产品已通过广汽、德赛西威测试。我们预计2023-2025年车规级产品营收分别为0.21亿元、0.45亿元和0.88亿元,分别同比+385%、+119%、94%。 2023年2月,公司发行新股2000万股,发行价92元/股,募集总金额18.4亿,其中13亿元将用于车载以太网芯片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网通以太网芯片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其余为超募资金。 我们预计23-25年收入分别为5.01亿元、7.56亿元和10.3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13亿元、0.91亿元,采用PS估值法,给予24年25倍PS,市值为188.9亿元,对应目标价为236.17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下游领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股票解禁风险。
裕太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6-15 153.30 -- -- 195.10 27.27%
195.10 27.27%
详细
2022年收入快速增长,2023Q1业绩短期承压公司4月25日披露2022年年报与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4.03亿元,同比+58.61%;归母净利润-0.0041亿元,同比-11.7%,毛利率为47.01%,同比+12.91pct,净利率-0.18%,同比+0.08pct。2023年一季度受下游需求不足影响,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53亿元,同比减少41.88%;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351.01%;毛利率53.87%,同比+6.77pcy,净利率-50.43%,同比-62.11pct。 PHY芯片性能提升,车规级芯片前景明朗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推出高端新产品,为未来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公司特别注重研发车载以太网芯片,并已成功实现百兆芯片的大规模生产和千兆芯片的工程流片。在PHY芯片领域,公司已经成功进行了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小批量出货,并正在预研5G/10GPHY产品。就车规级芯片而言,公司已进入广汽、北汽、上汽、吉利、一汽红旗等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并且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广泛应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发展,公司的车规级芯片有望迎来广泛应用。随着产品线逐步扩展,公司将持续提升PHY芯片的性能和通信速率,并将CPU和其他通信IP集成到网络处理器SOC产品中,旨在成为汽车和工业领域通信核心芯片的供应商。总体而言,公司的以太网PHY芯片在传输速率突破和车规级芯片应用方面展现出明确的前景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持续研发上层高端芯片,有望快速提升国内市场份额公司具有自主产权的物理层IP,用于交换芯片集成,相较于外购的物理层IP,具有适配性、兼容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公司还受益于国产替代和良好的客户基础,有望迅速扩大产量。网卡芯片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终端和网络服务器,支持多种PCIE标准和网络硬件功能卸载,满足新兴数据中心的需求。公司已经成功实现小批量量产的五口千兆交换和第一代千兆网卡产品,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上的地位。此外,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援引IDC的数据,预计全球万物互联数据规模将由2019年的13.6ZB快速增长到2025年的79.4ZB。而根据招股书中引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由前五家厂商垄断,占据了高达91%的市场份额。作为国内行业的领军者,叠加行业的明朗前景,公司有望迅速提升自己在国内市场中的份额。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6.06、8.5、11.92亿元,EPS分别为0.29、0.99、1.8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07、148、81倍。尽管公司近期业绩受到来自下游需求侧的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公司的主要产品PHY芯片是国内稀缺的资源,且其性能得到了突破与提升,公司的车规级芯片也深入了国内行业供应链,迎来大规模应用,研发的上层芯片也有望打开市场份额,驱动长期成长,叠加下游需求复苏预期,公司业绩有望改善,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复苏未达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裕太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5-08 156.98 -- -- 175.00 11.48%
195.10 24.28%
详细
事件点评:2023年4月26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3,406,036.31元,同比下降41.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31,457.00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057,416.47元。 国内以太网芯片稀缺标的,业绩短期承压:公司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以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作为市场切入点,不断推出系列芯片产品,是中国大陆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销售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是数据通讯中有线传输的重要基础芯片之一,全球拥有突出研发实力和规模化运营能力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境外,美国博通、美满电子和中国台湾瑞昱三家国际巨头呈现高度集中的市场竞争格局。公司是中国境内极少数实现千兆高端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大规模销售的企业,目前已有百兆、千兆等传输速率以及不同端口数量的产品组合可供销售,可满足不同终端客户各种场合的应用需求。2023年一季度,由于受下游市场需求周期变化影响,市场需求有所下降,一季度出货量较上年同期降低,导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同时,公司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及技术投入,研发人员规模扩大,人力费用增加,流片费等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导致公司一季度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技术持续突破,关注渗透率提升&新品突破:公司产品应用范围涵盖信息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监控设备、工业控制等众多市场领域,目前已有商规级、工规级、车规级等不同性能等级,以及百兆、千兆、2.5G等不同传输速率和不同端口数量的产品组合可供销售,可满足不同终端客户各种场合的应用需求。车载以太网芯片是公司重点研发方向之一,根据公司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自主研发的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通过AEC-Q100Grade1车规认证,并通过德国C&S实验室的互联互通兼容性测试,陆续进入德赛西威等国内知名汽车配套设施供应商进行测试并已实现销售。公司的车载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正在研发过程中。目前公司车载百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进入广汽、北汽、上汽、吉利、一汽红旗等汽车行业知名客户供应链。2.5G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已于2022年年底实现小批量出货,未来,公司一方面将推出更高速率的物理层芯片产品。另一方面,在物理层芯片产品的基础上,公司逐步向上层网络处理产品拓展,布局以太网交换芯片、网卡芯片、网关等产品线,五口千兆以太网交换芯片和第一代千兆网卡芯片已于2022年年底实现小批量出货。2022年,公司在以太网物理层芯片5G和10G产品的测试芯片预研工作也基本完成,未来新品突破势必也将带来公司成长空间的持续打开。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至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5.79亿元、8.50亿元、12.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6%、46.9%、41.5%,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13亿元、0.73亿元、1.35亿元,对应的PS分别为22.2倍、15.1倍、10.7倍。考虑到公司是国内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稀缺核心标的,且各技术布局在持续向前推进,下游渗透率也有望持续提升,首次覆盖,给予增持-B建议。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短期无法盈利
裕太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24 169.99 -- -- 172.11 1.25%
195.10 14.77%
详细
国产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领军者,五年打磨成就行业领先。裕太微电子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营产品为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是中国大陆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多速率、多端口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大规模销售的供应商。根据公司公告,公司2021、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4亿元与4.03亿元,同比增长1681.93%与58.61%。我们预计随着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下游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以及公司自身产品不断迭代,公司业绩将迎来飞速发展。 数据爆发式增长带动万物互联需求,勾勒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成长新曲线。以太网物理层芯片(PHY)是数据通讯中有线传输的重要基础芯片之一,位于OSI网络模型的最底层,能够实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具有复杂的数模混合特性。 根据IDC的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到2025年的175ZB,海量数据将带动万物互联需求快速增长。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作为以太网传输的基础芯片之一,能够广泛应用于信息通讯、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众多市场领域,随着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拥有持续上涨的动能。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预测数据,2025年全球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亿元。 车载以太网蓬勃兴起,ADAS驱动未来成长空间。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浪潮的兴起,以及ADAS和车联网的发展,车内通信架构逐渐向以太网升级。相较于传统的车载网络和传统的以太网芯片,车载以太网均具备性能和成本等诸多优势,也可以很好地满足汽车高可靠性、低电磁辐射、低功耗、带宽分配、低延迟、轻量化等方面的要求。未来随着以太网通信向ADAS等车载系统中逐步渗透,单车以太网端口数将快速提升,车载PHY芯片需求迫切,亟待发展。根据Mouser数据,包含了PHY芯片和交换芯片的国内车载以太网芯片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25年达到293亿元。 公司产品性能比肩国外巨头,逐步向交换/网关芯片开拓。国外公司几乎垄断全球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2020年全球以及中国大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市场CR5分别达到91%与87%。公司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已形成高性能SerDes技术、高性能ADC/DAC设计技术、低抖动锁相环技术等10项应用于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核心技术,成功进入知名厂商供应链。公司产品性能比肩国外巨头,多数产品优于国际竞争对手或与其相当,同时基于自主产品的物理层IP研发交换、网卡芯片产品,具备适配性、兼容性、可靠性等方面优势,未来有望受益于通信技术发展与企业信息化深入,在新的领域迎来快速放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为4.03/7.18/9.91亿元,对应当前PS倍数为25.26/14.18/10.27。考虑到公司是中国境内极少数实现千兆高端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大规模销售的企业,兼具稀缺性与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未达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产品开发风险
裕太微 2023-03-29 218.50 -- -- 240.50 10.07%
240.50 10.07%
详细
立足以太网PHY 芯片,多维布局蓄势待发。裕太微创立于2017 年,是国内以太网芯片龙头。公司以以太网PHY 芯片作为市场切入点,不断推出系列芯片产品,营收飞速成长,由19 年的132.62 万元迅速增长至21 年的2.54 亿元,CAGR 高达1284.15%,2022 年度依旧保持高增,营收4.03 亿元,同比增长58.61%。 公司产品涵盖商规级、工规级、车规级等不同性能等级,下游领域拓展至信息通讯、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监控设备等多元场景,按22 年H1 营收,工规级芯片占比63.36%,商规级芯片占比27.20%,车规级芯片占比0.95%。目前公司全力开拓布局车载芯片、交换芯片等新兴产品,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逐步突围海外巨头所垄断市场。 PHY 芯片应用场景多元,国产替代正当时。随着以太网“万物互联”的持续发展,PHY 芯片在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其中,信息通讯、消费电子市场持续稳健增长,车载以太网未来有望助力PHY 芯片市场快速腾飞。据Mouser 预测,国内车载以太网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0 年的23 亿元增长至2025 年的293 亿元,CAGR 达到66%,具备较强的成长性,有望带领PHY 市场强劲增长。而目前看,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仍主要为海外巨头厂商垄断,2020 年博通、美满电子、德州仪器、高通、微芯和瑞昱几家龙头企业占据全球和中国大陆超过90%的市场份额。随着政策鼓励支持与国内厂商技术突破,国内厂商有望切入原由海外厂商主导话语权的市场,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产品研发步履不停,车载市场引领增量。公司以本土市场需求为导向,多维拓展产品布局。纵向来看,裕太微将产品传输速率向更高层级延伸,攻关2.5G 以上更高速率的PHY 芯片,其中2.5G 物理层产品已量产流片,且5G/10G 更高速率PHY 芯片产品处于预研阶段;横向来看,裕太微始终以市场导向的眼光引领产品布局,不断开发车载以太网芯片,百兆车载以太网芯片已出货,车载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工程流片,车规级芯片收入有望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开发交换芯片、网关芯片等产品领域,产品布局更为多元。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3/6.93/9.85 亿元,对应PS 为42/24/17 倍。考虑公司作为国内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稀缺标的,横向拓展交换芯片、网关芯片等,纵向推进5G 以上更高速率PHY 芯片研发,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未来成长可期。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新股股价波动的风险
裕太微 2023-02-17 225.00 -- -- 233.98 3.99%
240.50 6.89%
详细
公司:中国大陆稀缺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裕太微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是中国大陆极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大规模销售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供应商,已有百兆、千兆等传输速率以及不同端口数量的产品组合,2.5G PHY 产品已通过下游客户测试,实现销售。 华为旗下哈勃科技持股 9.29%,是公司第四大股东。华为通过全资子公子哈勃科技间接持有发行人 9.29%股份。浙江华为是公司的关联方。 行业:PHY 研发难度大,行业壁垒高。PHY 工作于 OSI 网络模型的最底层,是一个复杂的数模混合芯片系统,芯片研发需要深厚的数字、模拟、算法全方位的技术经验以及设计团队高效配合。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积累技术经验、成功导入下游客户,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公司产品已成功进入普联、盛科通信、新华三、海康威视、汇川技术、诺瓦星云、烽火通信、大华股份等公司,打入被国际巨头长期主导的市场。 2025年全球 300亿元规模,自给率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博通、美满电子、瑞昱、德州仪器和高通五家共占据全球超过 90%的市场份额。到 2025年全球市场 300亿元,公司 2021年营收 2.5亿元,增长空间大。车载领域,市场竞争格局更为集中,上述五家国际巨头占据几乎全部的全球市场份额。 核心优势:产品在中国大陆稀缺,公司前瞻性进行布局。公司产品在性能和技术指标上基本实现对博通、美满电子和瑞昱同类产品的替代,打破中国大陆被垄断的市场格局。横向:拓宽产品类别广度。公司将产品线逐步拓展至交换链路等上层芯片领域,已形成 9项应用于网络层产品的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了交换芯片和网卡芯片两个新产品线,两个产品均已于 2022H1量产流片。纵向:延展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品线深度。 公司即将推出更高速率的 2.5G PHY 产品;车载百兆 PHY 已通过车规认证并小规模量产、车载千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工程流片。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 4.35/7.47/9.78亿元,同比增长 71.0%/71.9%/30.9%,净利润分别为-0.17/0.32/0.89亿元。考虑到公司产品在中国大陆的稀缺性,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国产替代市场空间较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开发风险,关键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 转到 页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