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倪正洋

华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570522100004。曾就职于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22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柏楚电子 2022-08-11 245.00 -- -- 245.90 0.37%
254.99 4.08%
详细
事件:柏楚电子发布 2022年中报。2022H1,公司实现总营收 4.09亿元,同比-12%,扣非归母净利润 2.39亿元,同比-13%。2022Q2单季,实现营收 2.18亿元,同比-22%,扣非归母净利润 1.36亿元,同比-15%。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切割系统收入阶段性承压,智能切割头业务实现快速突破。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制造业景气度低位运行,叠加柏楚总部位于上海受物流收发影响较大,公司上半年总营收小幅下滑。分板块,2022H1,公司随动、板卡、总线系统、智能切割头、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 1.04、1.09、0.77、0.70、0.50亿元,同比分别-36%、-32%、+17%、+1 14、+3%,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5%(同比-9pp)、27%(-7pp)、19%(+5pp)、17%(+10pp)、12%,智能切割头与公司传统优势主业具有“无缝衔接”的优势,实现快速突破,而且总线、切割头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已经超过 35%,为公司整体收入恢复较快增长奠定基础。毛利率方面,2022H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79.0%,同比-1.8pp 小幅下滑,其中,随动、板卡、总线系统毛利率分别为 85.5%、79.9%、76.8%,同比分别-0.9pp、-0.4pp、+2.1pp,总线系统预计受益规模效应毛利率提升。此外,公司指出,激光切割战略之一为“打通激光切割上下游工序”“帮助最终用户实现智能化工厂部署”,有望依托公司在激光切割行业的口碑、技术等优势进一步拓宽空间。 期待公司智能焊接等新业务放量。2022H1,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0.2pp 为13.67%,其中,销售、管理(不含研发)、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3.5%、5.7%、10.6%,同比分别+0.9pp、+1.1pp、+2.1pp,主要系职工薪酬同比增速超过公司收入增速,财务费用率同比-3.9pp 为-6.2%,主要系利息收入大幅提升。除总线系统、智能切割头,公司还大力投入布局智能焊接、精密加工等新方向,今年上半年完成多项技术、工艺的开发及优化,后续新业务放量除拉动收入较快增长,也有望带来期间费用率下降,公司收入、盈利端均有望向好发展。 投资建议。考虑疫情影响,我们下修盈利预测且暂不考虑公司焊接系统大规模起量,保守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9、8.0、10.4亿元,对应 PE66、48、37倍,中长期看好公司高功率、切割头、智能焊接系统等新业务发展,以及由技术带来的强延展性和广阔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
穗恒运A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7-22 7.81 -- -- 9.46 21.13%
9.46 21.13%
详细
背靠国企平台积极转型新能源,长期发展动力足。穗恒运A是广州市国资旗下的重点电力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电力、热力生产及销售,经过系列布局延伸,在光伏、储能、氢能等多领域进行布局,加速构建绿色能源生态圈。公司背靠广州高新区现代能源集团,在项目获取、融资、投资运营等方面具备较大竞争优势。 煤电价格传导机制改善,火电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向好。我国长期实行的“市场煤+计划电”机制,导致火电盈利随煤价波动大幅变化。2021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火电亏损严重。2021年10月,国常会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有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2022年6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煤炭先进产能核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履行电煤保供稳价责任。核增产能煤矿要积极承担电煤增产保供责任”。随着煤电价格传导机制逐步完善以及煤炭价格的逐步企稳,预计火电企业预计公司利润端将得到较大改善。 政策和产业驱动公司转型,预计2024年绿电装机容量可实现十倍增长。政策端,2022年4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光伏装机量2000万千瓦,大力提升光伏发电规模,光伏产业发展有望迎来催化。产业端,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度电成本持续下降,SolarPowerEurope数据显示,2019年太阳能发电度电成本已降至40美元/兆瓦时,较2009年已下降89%,随着未来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预计光伏总装机占比将保持快速提升。公司背靠广州高新区现代能源集团,在光伏项目资源获取、投融资等方面均具优势。2021年底,公司首个台山200MW光伏项目投产,实现光伏项目“零突破”,预计2024年公司光伏装机量将达到2000MW,较2021年实现10倍增长,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利用平台和资金优势,积极布局储能、氢能产业链。公司利用自身在发展燃气发电和分布式光伏能源方面的优势,增设智能电力储备技术支撑板块,并于2021年12月出资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恒运储能,拟投资建设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电站项目,并参与能量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等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设备制造,未来将通过储能电站出租、储能系统销售和用户侧售电价差收入等方式创收。此外,公司依托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广州市中德氢能源研究院、氢能产业基金等平台,集聚优质资源,加大氢能产业链布局力度。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积极推动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随着煤炭保供及限价政策的发展,火电业务盈利有望修复,实现困境反转。此外,十四五期间,公司光伏项目有望大规模投产并带动绿电业绩快速释放,带来广阔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6.14亿元、43.60亿元、50.77亿元,增速分别为17.4%、-5.5%、16.4%,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1.72亿元、2.55亿元,增速分别为-7.1%、15.1%、48.4%,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煤价上行的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高测股份 2022-07-21 81.66 -- -- 106.33 30.21%
106.33 30.21%
详细
事件:公司拟与壶关县人民政府签署的《壶关年产 12000万千米金刚线项目投资协议书》,项目一期计划建设年产 4,000万千米金刚线产能,预计一期总投资额约6.66亿元;后续年产 8,000万千米金刚线项目尚未具体约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顺应下游需求扩张,金刚线产能快速扩产,保证公司内供+外销。光伏金刚线需求22年提升源于两方面:1)2022年光伏产业链景气度高涨,1-5月光伏装机同比+24.4%,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开工率提升,硅片前期扩产产能逐步落地,金刚线需求释放;2)由于多晶硅料价格持续维持高位,细线化、薄片化趋势加速,其中细线化要求金刚线线径由 40线、38线向 36线、35线进步,带动单 GW 切割线耗不断提升。目前 36线单 GW 切割线耗约 50万公里,较 38线提升约 30%。公司于 2021年对金刚线进行“1机 12线”技改,技改完成后,公司 22年 1季度产能712万公里,年化产能超 2500万公里。公司目前切片代工产能约 47GW,对应远期金刚线产能超 2300万公里。本次扩产再一次扩充公司金刚线产能,强化金刚线产能内供+外销布局。 依托壶关低成本电价提升金刚线盈利能力,顺应硅料节约持续推动细线化布局。 公司在山西长治金刚线生产厂区采购电力的平均单价较青岛金刚线生产厂区采购电力的平均单价低,2020年度公司陆续将青岛的金刚线生产线搬迁到山西长治壶关厂区,随着山西长治金刚线生产厂区金刚线产量增加,公司采购电力的平均单价呈下降趋势。目前公司电力采购单价从 2019年 0.8元/kwh 降低到 2022年 Q1的 0.39元/kwh,壶关后续拓展有望进一步降低公司金刚线电价成本。金刚线线径越细,锯缝越小,切割时产生的锯缝硅料损失越少,同样一根硅棒可切割加工出的硅片数量越多,制造硅片所需的硅材料越少。相同切割工艺下,金刚线越细,固结在钢线基体上的金刚石微粉颗粒越小,切割加工时对硅片的表面损伤越小,硅片表面质量越好,硅片 TTV 等质量指标表现也就越好。金刚线母线直径已由 2016年的 80um 降至 2022年上半年的 36、38、40um,此外高线速、柔性化和智能化等均是金刚线及切片技术进步方向,公司在薄片、细线化、高线速、柔性智能化方面均有领先布局,推动切割工艺持续进步。 切割工艺的持续进步领先,是保障公司利润释放的核心壁垒。公司光伏硅片切割三元布局包括硅片切割及机加工设备、硅片切割耗材(金刚线)以及切割代工业务。公司 2021年依托前期设备+耗材布局切割代工业务,目前已公布 47GW 产能(乐山 5GW 示范基地、乐山 20GW 大硅片及配套项目、建湖一期 10GW 项目,建湖二期 12GW 项目),客户包括通威、京运通、美科及建湖周边电池企业。22年底公司有望实现超 20GW 切割代工产能,且当前终端客户主要为下游电池企业。 客户选择切割代工模式的核心在于凭借高测的专业化服务实现快速上产,同时可获得较自建硅片切割产能或购买硅片更多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的核心在于高测股份的切割代工技术领先,可实现更多的硅片切割红利,并与客户共享。未来随着金刚线扩产和切割技术进步,公司光伏硅片切割代工利润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 4.7、7.2、9.3亿元,对应 PE 30、20、1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硅片扩产不及预期,公司代工业务利润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华锐精密 2022-07-20 131.18 -- -- 146.00 11.30%
146.00 11.30%
详细
国内先进的数控刀具制造商,近5年利润复合增速超50%。2007年公司在硬质合金发源地湖南株洲成立,一直专注硬质合金数控刀具业务。早年公司凭借模具铣削刀具业务起家,同时为太原重工、东方电气等提供定制化刀具产品。2012年公司顺应市场需求,向标准化切削刀具业务方向延伸。近年来公司数控刀具产量稳居国内企业前三,2021年数控刀片销量达8233万片。2017-2021年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38%和51%,上市后公司实力获得增强,增长较此前进一步提速,目前正处于产能快速扩张期;硬质合金数控刀具是百亿市场的顺周期耗材,国产替代空间大。机床刀具是2021年市场规模达477亿的顺周期工业消费品,硬质合金是刀具的主要材料,约占到全部刀具的60%。2021年国内硬质合金数控刀具市场约在120亿规模,行业增长受益机床数控化率的提升。刀具市场细分品类众多,存在一定的定制化需求,在部分品类上国产品牌已具备高性价比,未来持续进口替代的关键在于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提升以及品类的扩充。刀具产品性能取决于基材、涂层和精密成型技术的综合效果,技术转换相对较少。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国内中端市场中国产替代日韩的趋势已开始出现,而远期潜在的海外出口市场是国内的5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新品扩产计划明确,规模效应有望持续提升。1)技术方面: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力度,研发费用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随着新厂房中高精度磨床和视觉检测设备的陆续投运,公司生产过程控制能力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持续向日韩品牌靠拢;2)产能方面:公司持续推动IPO及可转债项目建设,公司预测新产能中数控刀片的目标价在9~10元,显著高于公司21年5.9元的单价,同时产品矩阵进一步扩充至刀体、整体刀具等业务,整体刀具业务有望于年内开始贡献业绩增量;3)成本方面:公司通过涨价转移2021年上游原材料的上涨压力,随着新产能的投运未来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体现;4)渠道方面:公司在国内市场已建立覆盖二十余省市的全国性销售网络,通过专卖店和专柜的模式打造顽石和哈德斯通双品牌,同时持续加大航空航天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直销客户拓展力度,为中长期行业竞争维度奠定坚实基础。海外市场方面公司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的逐步提升,目前已能销往韩国等数控刀具强国,未来出口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看好未来3年数控刀具国产替代的持续推进,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2.1、2.9和3.9亿,同比增速31%、36%和36%,对应当前61亿市值下的PE分别为29、21和16倍,公司22年市盈率处于历史底部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格局超预期恶化;2、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3、疫情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和顺科技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07-20 44.50 -- -- 49.10 10.34%
49.10 10.34%
详细
国内有色光电基膜龙头,产品体系完善齐全。公司是国内有色光电基膜领域的龙头企业,有色光电基膜系列产品有8个色系大类,38个细分色彩种类,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市场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产品的规格、型号、颜色及特性等,是公司的主要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除此之外,公司生产的透明膜和阻燃膜、太阳能背板膜等功能膜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建筑、光伏领域。近年来由于业务产线不断完善健全,公司与多个知名客户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2019年,公司是世华科技的第一大供应商和斯迪克主要供应商之一,世华科技和斯迪克是苹果、华为、三星等知名企业的稳定合作伙伴。现有产能释放带动业绩高增,在建产能投产后公司产能再增近两倍。公司产量由2018年的1.01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3.12万吨,增幅达,且2020年公司拥有的全部五条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了98.39%、103.85%、109.81%、115.03%、118.08%。此外,公司第四、五号生产线均为德国布鲁克纳生产线,具有产量大、生产效率高及原材料单耗低等优点,可为制造高品质的产品提供有力保障。 在持续的产能扩张加持下,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同比增速分别为69.66%、66.76%。截至2021年,公司已有产能4.2万吨,在建产能7.3万吨,预计2023年建成逐步投产,我们认为届时随着公司产能受限情况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业绩有望进一步释放。积极布局光学级基膜业务,打造高竞争壁垒。公司拟用募投资金建设年产2万吨光学膜基膜产线及研发中心,正式进入光学基膜生产领域,计划未来生产包括光学级偏光片用离型基膜、背光模组用增亮基膜等在内的光学膜基膜产品。目前全球LCD产业链向中国大陆转移,但LCD产业链上游多个细分领域原料国产化率依然较低。光学膜基膜是LCD、太阳能电池背板等领域的高技术壁垒产品,对聚酯薄膜的雾度和透光率都有较高要求,是目前聚酯薄膜细分领域技术门槛最高的产品之一。公司目前已经具备制备高品质光学膜基膜的能力,我们认为待光学基膜产线投产后,公司在聚酯薄膜领域的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巩固。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作为国内有色光电基膜行业龙头,近年来产能快速增长,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在建产能在未来三年逐渐放量,公司业绩有望得到快速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为6.65亿元、9.00亿元、11.97亿元,增速分别为3.98%、35.28%、32.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亿元、1.97亿元、2.61亿元,增速分别为10.6%、44.09%、32.18%。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新增产能消化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反复风险。
柏楚电子 2022-07-18 200.00 -- -- 275.00 37.50%
275.00 37.50%
详细
事件:2022年7月14日,柏楚电子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公司在自动化焊接控制技术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并可为钢结构行业提供包括排样、高功率激光下料、自动化焊接、智联工厂MES等产品的整套自动化与信息化解决方案。 柏楚技术及产品覆盖钢构加工的各大关键流程,预计对行业自动化程度的提升显著。从钢结构加工的关键流程来看,依次主要为:图纸准备、切割下料、焊接、装配、表面处理。在图纸准备环节,柏楚三维与平面套料软件都已支持与钢结构上游图纸深化软件Teka无缝对接,可自动将IFC文件中的非标型钢拆解为平板零件,并支持解析文件拼装关系自动添加零件拼接标识;在切割下料环节,行业此前多用等离子设备,切割效果对后续组装焊接增加了很多难度,柏楚以激光切割的方式,搭配了多头加工、熔池检测、智能收刀、多种坡口类型、高随动喷嘴技术等先进工艺,平面高功率HypCut系统配合柏楚BLT智能切割头,显著提升了20-30mm碳钢的切割效率及切割效果;在焊接环节,据柏楚公众号报导,公司自动化焊接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离线编程软件可以完成自动提取焊缝、生成免碰撞空移路径与焊接路径、优化焊接工艺等步骤,使用柏楚自研的3D相机,只需将工件摆放在机器人工作区域即可识别。同时,柏楚智联工厂MES还可以辅助工厂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客户生产协同效率及交付能力。 从材料、人力等角度为钢构企业降本,随技术迭代空间及壁垒都有望持续提升。 据柏楚测算,“搭配专业套料软件CypNest、TubesT能够让企业的材料利用率平均提升0.9%,以年产量为10万吨的中型钢构厂为例,碳钢均价5000元/吨进行计算,每年材料费用便可节省450万元”,叠加后续可以节约的人力成本,柏楚为钢构企业提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的经济效益还将更加可观。我们认为,公司在钢构加工自动化中不仅融合了此前在激光切割中积累的多项技术,并且新增自动化焊接技术等新维度,技术壁垒高,随着公司与鸿路钢构等重要客户的合作、验证、迭代,加工效果有望持续优化,覆盖产品类型也有望不断拓宽,促进市场空间及壁垒都持续抬升。公司具备持续提升业务天花板的能力和行动力,发展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9.5、11.7亿元,对应PE40、31、25倍,看好公司高功率、切割头、智能焊接系统等新业务的向好发展,以及由技术带来的强延展性和广阔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募投项目拓展不及预期。
九丰能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7-12 21.35 -- -- 24.07 12.74%
31.85 49.1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00亿元到6.50亿元,同比增长51.08%到63.6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16亿元到6.66亿元,同比增长40.19%到51.57%。业绩预告符合我们的预期。 “海气+陆气”双资源池格局优势初显,LNG业务有望再上一层楼。公司具有优异的海气资源,“长约气+现货气”保证海气资源灵活配置。长约气方面,公司主要合作伙伴为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和意大利埃尼集团(ENI),双方通过签署附有照付不议条约的长约采购合同,最大程度保证公司资源池稳定;国际现货气方面,提供商包括卡塔尔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新加坡国有能源企业等优质提供商,与长约气形成灵活互补。2021年以来,面对国际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公司通过积极外延扩张+并购,不断扩大陆地资源池。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远丰森泰100%股权收购项目,远丰森泰是全国领先的LNG全产业链经营平台公司之一,已经实现完整覆盖LNG全产业链,在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已建成投产4家LNG生产加工厂,目前实现年产能近60万吨,市场销售辐射西南、西北等多省份。此外,2022-2024年森泰能源预计再新建60万吨产能,预计待产能落地后,公司能够实现陆上LNG资源扩张一倍。此外,2022年公司已完成华油中蓝28%的股权收购项目,华油中蓝是西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天然气液化工厂,一期在运行LNG液化产能为30万吨,二期新建30万吨产能正在有序推进。远丰森泰和华油中蓝将成为公司国内陆地气源的重要支点,与海气资源形成“海气+陆气”双资源池格局,优化气源成本,增强公司在天然气价格剧烈波动下的业绩稳定性。 充分发挥主业优势,提前布局气体业务。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氦气和氢气两大气体业务。氦气方面,通过收购远丰森泰切入制氦市场,森泰能源目前已具备LNG项目BOG提氦关键技术和运营能力,内蒙古森泰已建成一套BOG提氦装置,能够提取纯度为99.999%高纯氦。2021年实现氦气销售量为8.61万方,销售收入760.20万元,毛利率为68.80%,公司计划将其余液厂均建设提氦项目,积极在氦气制取领域实现进口替代。氢气方面,公司与东莞巨正源达成框架协议,共同推进PDH工业副产提纯氢项目。巨正源是东莞地区重要的聚丙烯生产商,目前年产2.5万吨氢气。二期丙烷脱氢装置项目预计在2022年投产,年产能约为2.5万吨。 此外,公司计划根据川渝地区氢能政策实施情况,利用森泰能源在井口原料气、加气站以及西南地区电解水成本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天然气制氢和电解水制氢,进军氢能源制氢、充装和销售环节,实现业务范围扩张。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在原有海气资源池基础上积极扩大陆气资源,海陆双气源格局初步形成,未来有望进一步完善。此外,公司积极布局气体业务,作为清洁能源先行者,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未来成长性高。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224.26亿元、236.14亿元、264.39亿元,增速分别为21.3%、5.3%、1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1亿元、12.94亿元、15.17亿元,增速分别为77.6%、17.6%、17.3%。对应PE分别为11.78X、10.02X、8.54X。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采购价格波动风险;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风险。
迈为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7-11 505.00 -- -- 505.00 0.00%
554.90 9.88%
详细
事件 1:2022年 7月 6日,公司公布 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增,预计 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 3.3-4.2亿元,同比增长 30.9%到 66.6%,扣非归母净利润 3.25亿元-4.15亿元,同比增长 36.9%到 74.8%。 事件 2:2022年 7月 5日晚,爱康科技公告控股子公司湖州爱康光电于近日与迈为股份签署《设备采购合同》,购买两条 210半片 HJT 电池整线设备,每条产线产能均超 600MW,合计产能超 1.2GW。 2022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3.8%到 82.0%,业绩中枢环比略增,符合预期。 受益于光伏行业的长期景气以及下游客户的持续扩产,公司业绩增长迅速,预计22Q2单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 1.5-2.4亿元,同比增长 13.8%到 82%,22Q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中枢为 1.95亿元,环比+8.5%,业绩符合预期。预计公司 2022年半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为 500万元左右,主要系公司收到政府补助,22Q2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0.9%到 108.0%,扣非归母净利润中枢为 1.98亿元,环比+15.0%。光伏专机设备订单到收入确认周期普遍在12个月左右,由于 2021年公司 HJT 整线大单集中在下半年授出,去年上半年订单以丝网印刷为主,随着订单转化为收入,2022年下半年公司业绩有望加速释放。 看好下半年 HJT 订单加速释放及公司市占率提升。根据金刚玻璃 HJT 产品发布会,HJT 行业 2019-2021年合计招标扩产量分别约为 0.5GW、1.85GW、8.1GW,其中迈为股份市占率分别为 50%、57%、72%,呈现上升趋势。HJT 整线投资额约 4亿元/GW,其中主要设备为清洗制绒、PECVD、PVD、丝网印刷 4道工序,较 PERC、TOPCon 更容易形成整线模式供应。PECVD 及 PVD 占据 HJT 整线投资额绝大部分,因此掌握核心设备的厂家后续市占率有望维持高位。2022年 HJT扩产招标预计将达 20-30GW 量级,目前金刚玻璃 4.8GW、华晟 4.8GW 双面微晶、东方日升等 HJT 项目规划已出,预计行业主要公司的 HJT 招标将在下半年进行。目前公开的 HJT 订单中迈为获得 REC 印度 4.8GW、爱康湖州不低于 1.2GW,叠加下半年其他公司订单释放,看好公司下半年订单加速释放及市占率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 22年下半年 HJT 订单加速释放,公司在传统丝印环节份额维持高位,半导体面板业务拓展顺利,上调公司至“买入”评级。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8.9/14.4/20.4亿元,对应 PE97/60/42x。 风险提示:光伏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奥特维 2022-07-08 291.33 -- -- 328.80 12.86%
422.00 44.85%
详细
事件1: 7月5日,公司中标晶科能源(肥东)1.4亿元(含税)划焊一体机。 事件2: 7月6日,公司近日与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含控股子公司)签订《买卖合同》,销售超高速多主栅串焊机,合同金额约8,000万元(含税)。 事件3: 7月6日,公司控股子公司无锡松瓷机电,近日与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签订《买卖合同》,销售160型单晶炉,合同金额约1.3亿元(含税)。 串焊机、单晶炉订单密集释放,看好22年订单高增预期。公司是光伏组件串焊机龙头,依托创始人团队在自动化、焊接、视觉检测等底层技术的深度积累,业务从组件环节延伸至电池片、硅片环节。2022Q1公司新签订单14.4亿元(含税),同比+85%;截至2022Q1末,公司在手订单48.9亿元(含税),同比+77%。2022年公司公告单晶炉大单约3.9亿元,串焊机等业务虽未公告大额合同,但考虑组件价格维持高位,下游需求持续向好以及大尺寸、SMBB、高效电池等技术对串焊机的迭代和配套需求,预计订单景气度有望持续。公司近期公布的三项订单合计3.5亿元,晶科的划焊一体机强化公司在组件大厂市占率,一道新能源的超高速多主栅串焊机强化自身在TOPCon 环节布局,单晶炉订单再次强化平台业务布局。 看好下半年HJT 订单加速释放及公司市占率提升。公司在光伏领域形成批量订单的业务有:硅片端(单晶炉、硅片分选机、加料机)、电池片(TOPCon 光注入烧结退火炉)、组件(串焊机、划片机),此外公司还拥有电池CVD 技术,丝网印刷技术,清洗制绒技术,EL、PL 检测技术,组件叠焊排版技术等多项光伏技术储备。 锂电领域,公司模组PACK 线已获得蜂巢等客户订单,圆柱外观检测设备进入南京LG,定增布局叠片机。半导体领域,公司铝线键合机已获得通富微电批量订单,装片机及金银铜线键合机研发积极推进。我们认为串焊机在客户端的投资占比低及承接的技术更新快,导致串焊机拥有“高频迭代”耗材属性,且公司串焊机在HJT、TOPCon、XBC 等多种路径优势显著,技术路径风险较低,结合公司多平台布局稳增长,半导体键合机、锂电叠片机弹性释放,看好公司长期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6/8.1/10.9亿元,对应PE51/35/2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组件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公司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拓荆科技 2022-07-04 154.26 -- -- 218.70 41.77%
327.00 111.98%
详细
拓荆聚焦薄膜沉积设备,突破海外垄断。 拓荆科技主要产品包括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原子层沉积(ALD)设备和次常压化学气相沉积(SACVD)设备三个产品系列,已广泛应用于国内晶圆厂 14nm 及以上制程集成电路制造产线。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具有海外设备厂商的丰富工作经验,带领公司PECVD 产品突破海外厂商垄断。 薄膜沉积设备市场空间大,拓荆具有领先优势。 薄膜沉积设备约占前道半导体设备投资额的 25%,是半导体设备中的重要细分品类。 根据 Maximize MarketResearch 统计, 2020年全球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在 172亿美元,并预计 2025年达到 340亿美元,复合增速为 14.6%。 根据 Gartner 数据,在薄膜沉积设备市场中, PECVD 份额占比近三分之一。 2022年 1-5月,我们统计发现拓荆科技在国内薄膜沉积设备中标份额快速上升到 14%,领先于其他国内厂商。 进军先进制程, 公司逐步成长为薄膜沉积平台型公司。 公司 IPO 募集资金将投资于高端半导体设备扩产项目、 先进半导体设备的技术研发与改进项目、 ALD 设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 截至 2021年 9月,公司在国内外和其他地区已授权专利共计169件,核心技术有 8项,其中大部分专利和核心技术可以在 PECVD、 ALD、SACVD 这三种产品上适用。公司募投项目的投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先进制程薄膜沉积设备的实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将在 2022年至 2024年实现收入 12.77/18.30/25.43亿元,对应当前 PS 估值 14.7/10.3/7.4倍;归母净利润 1.33/2.33/3.67亿元,对应当前 PE 估值 140.9/80.5/51.1倍。考虑半导体设备行业高增长、公司产品的稀缺性以及竞争实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客户对公司设备验收周期过长、下游晶圆厂扩产放慢、半导体设备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莱伯泰科 2022-06-23 36.48 -- -- 40.85 11.98%
45.80 25.55%
详细
样品前处理仪器龙头,业务覆盖实验室分析全产业链。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为实验分析仪器、洁净环保型实验室解决方案、消耗件与顾客服务,整体覆盖了药品质量检测、新药开发、新材料研究、核素分离、医疗诊断、疾病控制、生命科学等众多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公司因其主营业务产品线丰富、一站式服务具有成本优势、下游客户结构稳定、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等优势,且随着代理业务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研发产品占比逐年提升,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 90多个国家,共计服务客户近 3万家。 专业团队构筑高技术壁垒,研发投入蓄力长期成长。董事长胡克博士曾任 TJA(赛默飞前身)首席研究员、大中国区总经理,主持和领导美国首台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 设计,专业储备深厚。核心研发团队占公司人数比例超过20%,均来自知名院校及科研院所,研发投入逐年提升。截至 2021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85个,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 29个,累计获得商标 40个,其中,D-MASTER 全自动消解仪凭借其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创新获得了 2021年BCEIA 金奖。 自主研发 ICP-MS 贡献新增量,国产替代空间巨大。2019年公司组建质谱技术团队,自主研发 ICP-MS 质谱仪,产品指标性能具备国际竞争力,已于 2021年 5月 20日正式推出市场,重点针对医疗/医药/半导体检测领域推广。SDI 数据显示,2019年质谱仪市场份额占全球实验分析仪器市场份额的比重约为 8%,作为不可替代的高端设备,未来质谱仪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质谱仪市场规模约 142亿元,按照年均复合增长率 7.70%计算,预测到 2025年质谱仪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亿元,未来市场前景良好。而目前质谱仪仍依赖进口,实验分析仪器市场基本被赛默飞、安捷伦等国际巨头所占据,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将促进全球质谱仪市场稳健增长。国内质谱仪市场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新产业的建立,将为实验分析仪器行业发展高端仪器设备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从而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为我国实验分析仪器赢得更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借鉴赛默飞发展之路,莱伯泰科内生&并购,有望成国产仪器行业黑马。公司先后收购美国老牌仪器品牌 CDS、3M Empore 固相萃取产品线,横向拓展可挥发气体检测样品前处理产品、纵向布局高端耗材产线,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设有销售和售后技术服务中心,并在美国和中国香港设有全资子公司,建立了以国内为主、延伸美国欧洲的广泛销售网络。参考赛默飞的成长路径,莱伯泰科通过加强产品研发生产和本土化服务能力,同时借助资本外延并购,有望在未来成为国产仪器黑马。 投资建议与估值:公司作为样品前处理龙头,业务覆盖实验室分析全产业链,技术壁垒高重视研发,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随着自主研发 ICP-MS 质谱仪贡献新增量,未来公司业绩大有可期。我们预计公司 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 4.4亿元、5.3亿元、6.3亿元,增速分别为 18.7%、20.1%、20%,净利润分别为 0.8亿元、0.95亿元、1.16亿元,增速分别为 15.5%、18.9%、22.2%。首次覆盖, 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和开拓不及预期,跨境经营不及预期,代理业务变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风险。
美亚光电 机械行业 2022-06-20 20.64 -- -- 22.44 8.72%
26.88 30.23%
详细
6月 11日,公司公众号发布《1519+∞,奋斗的动力!下一个十年,美亚医疗和您一起澎湃!》的推文,在十周年感恩嘉年华暨大型团购节中公司 CBCT 团购总数达 1519台; CBCT 销售增长良好,口扫新品亮相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受到疫情影响和团购策略的调整,22年上半年公司仅开展一次团购活动,1519台的订单量和去年上半年华南+北京两次口腔展团购的订单量相比增长 4.3%,加上 22Q1的其它订单,预计公司上半年 CBCT 业务有望维持快速增长。22Q2上海、郑州、长春等地疫情反复,对于口腔诊所扩张有不利影响,而从 21H1疫情修复后公司团购订单的亮眼表现来看,疫情只会使设备需求延后而不会消灭需求。我们测算 22年国内 CBCT的渗透率在 32%左右,未来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本次团购中除 CBCT 外公司还发布了具备“数据融合”独特优势的全新口内扫描仪,能够有效还原更多临床信息,提供“一站式医患沟通解决方案”; 海运紧张有所缓和,预计年内色选机出口业务将有所修复。21年公司海外销售毛利率由 58.03%下降到 53.24%,是整体毛利率略有下滑的主要原因,主要系疫情下公司改变销售策略以及海运成本提升的影响。22年以来国际海运紧张情况有所修复,东南亚集装箱运价指数由去年末的 8000点下降到 5300点,回落约 30%。 随着东南亚地区疫情管控趋于常态化,封国封城情况有所减少,我们预计公司色选机出口业务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投资建议。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4、7.7和 9.0亿,对应当前股价下的 PE 分别为 29、24和 20倍,22年的估值水平位于近 10年较低区间。谨慎原则下盈利预测中暂不考虑公司新业务增量,但远期公司移动 CT、手术导航等新品拓展值得期待,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齿科行业政策监管趋严;2、全球疫情反复;3、行业竞争格局超预期恶化。
浩洋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6-20 82.20 -- -- 93.42 13.65%
122.00 48.42%
详细
国内舞台灯光设备龙头。公司深耕专业舞台灯光、建筑艺术照明及舞台桁架等领域十余年,在演艺灯光设备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产品广泛应用于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等多个国内及国际大型庆典活动,是国内主要演艺灯光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采取“ODM+OBM”模式进行生产销售,通过ODM 模式与多家世界知名舞台灯光设备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通过旗下自主品牌“AYRTON”和“TERBLY”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公司业绩整体稳健增长,财务结构健康,现金流稳健。 行业空间成长广阔。根据PwC 数据,至2025年,全球娱乐媒体业和中国娱乐媒体业市场规模分别有望达2.6万亿和4368亿美元,娱乐与媒体行业的发展有望充分拉动演艺设备和舞台灯光设备市场需求,行业成长空间广阔,根据观研报告网数据,至2024年国内舞台灯光市场规模将超700亿元。 公司产品及客户优势显著,份额有望提升。随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消费结构改善,居民在教育、文化和娱乐上的消费支出有望进一步加大,人们对于艺术表现力的不断追求也有望驱使舞台灯光设备走向创新驱动和技术复杂化,市场份额有望向头部企业集中。公司舞台灯光设备知名度与技术领先、头部客户积累深厚,有望率先受益。 海外需求复苏,公司将充分受益。2022Q1,美英等全球主要国家每日每百万人新增确诊人数迎来拐点,下游演出行业管控松绑,带动舞台灯光设备需求强势反弹。 短期内,公司通过调整优化内部产线、新增租赁场地等方式快速提升产能、匹配市场需求,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7%,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0%。后续随公司募投项目逐步投产(届时公司产能将迎倍数级增长),公司有望更充分地吸收快速恢复的市场需求,实现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至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47/15.03/19.44亿元,归母净利润2.64/3.69/4.85亿元,对应PE 倍数为26.21x/18.79x/14.30x,考虑海外市场复苏较快,公司长期成长逻辑清晰,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影响生产经营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汇率剧烈波动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及核心技术泄密风险等。
九丰能源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06-13 21.89 -- -- 22.87 4.48%
31.85 45.50%
详细
深耕清洁能源30余年, LPG+LNG 双轮驱动打造一流综合能源服务商。公司是专注于燃气产业中游及终端领域的大型清洁能源综合服务提供商,经过 30多年的发展,公司业务布局已涵盖国际采购—远洋运输—码头仓储—加工生产—物流配送—终端服务等全产业链,实现了清洁能源“端到端”(从资源源头端到直接用户需求端)的全方位布局。公司自主运营的位于东莞立沙岛的综合能源基地主要由一座5万吨级综合码头、14.4万立方米LPG 储罐以及16万立方米LNG 储罐组成,其中LPG 是我国第四大LPG 进口商,是华南地区第一大进口商。2021年公司LNG 和LPG 业务分别占总收入比为53.43%,42.22%。 大力发展核心主业LNG,不惧市场波动展现全产业链优势。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由2011年的1308.74亿立方米,增加至2021年的3726亿立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11.03%,进口占比约为45%。其中,LNG 较管道天然气更具灵活性,因此我国进口天然气以LNG 为主,2021年LNG 占比为65.37%。受需求增长、地缘政治、疫情解封等因素影响,2021年以来,国际天然气供需结构性错配推动价格攀升,对公司经营造成较大挑战,但公司具备“长约气+现货气”提供稳定气源和灵活价格双保险、优异的国际能源接收码头与储备库资源、客户结构优质等优势,预计公司盈利有望修复。 外延扩张&并购,产能和业务范围双提升。公司发布公告收购远丰森泰100%股权,远丰森泰在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已投产4家LNG 生产加工厂,年产约60万吨LNG,二期产能逐步释放,2024年满产后总产能将达到120万吨/年,收购完成后,公司LNG 国内供给产能能够扩张一倍。同时,远丰森泰来源为国内“陆气”,而公司 LNG 为进口“海气”, 公司积极构建“海气+陆气”双气源,未来有望优化气源综合成本。此外,公司4月份完成华油中蓝28%股权收购,华油中蓝建有3万立方米LNG 储罐,一期运行产能约为30万吨/年,二期产能 30万吨/年,目前已完成征地、公用辅助工程建设等,有助于公司积极走出华南市场,提升国内销量。 搭乘氢能高速发展快车,提前布局氢能业务。公司与巨正源合作,其子公司巨正源科技于2019年投产了“丙烷脱氢制高性能聚丙烯”一期项目,目前年产60万吨聚丙烯、2.5万吨氢气和LPG;二期丙烷脱氢装置项目预计在2022年投产,年产能约为2.5万吨氢气,业务范围主要涵盖东莞-广州-佛山-深圳等地区。此外,2022年1月,公司与广东国鸿氢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公司未来作为氢能提供方,与国鸿氢能共享其下游信息资源,进一步扩大公司在氢能产业链影响力。广东省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先行区,未来氢能发展潜力巨大,公司具备氢源优势,氢能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新动能。 投资建议与估值: 公司当前传统业务底部探明并积极布局氢能业务,作为清洁能源先行者,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未来成长性高。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224.26亿元、236.14亿元、264.39亿元,增速分别为21.3%、5.3%、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01亿元、12.94亿元、15.17亿元,增速分别为77.6%、17.6%、17.3%。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采购价格波动风险;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风险。
中国船舶 交运设备行业 2022-06-10 18.86 -- -- 21.20 12.29%
28.68 52.07%
详细
穿越行业周期,成就船舶制造全球龙头:中国船舶是中船集团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整合了中船集团旗下大型造修船、动力设备、机电设备及海洋工程等业务。公司旗下控股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中船澄西四大船厂,在民船、军船、修船等细分领域引领行业发展。上市以来,公司二十余年发展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998-2006年,公司前身沪东重机上市,持续加大研发及扩产投入,成为中船集团下实力突出的柴油机制造公司,营收 CAGR 达 15.5%;2006-2012年,公司收购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等核心民品资产,成为中国船舶工集团公司核心民品主业上市平台,营收 CAGR 达 48.4%;2012-2017年,船舶&海工行业周期下行,公司底部积极应对、精简业务,营收 CAGR-7.2%;2017-2021年,船舶行业开始筑底回暖。公司通过债转股注入军民品资产,南北船合并提速,营收 CAGR37.5%。 穿越行业发展周期,已成为全球造船行业龙头。 全球造船行业大周期复苏,领军企业打破海外垄断、深度受益行业复苏:2021年船舶行业全年新接订单量达 1.2亿载重吨,同比+77%,创 2013年以来新高。行业正持续复苏,二十年造船大周期已重新启动。分船型来看,集装箱、散货船、油船新接订单均显著增长。集装箱船新接订单达 4499万载重吨,同比+327%,占比37.5%;散货船新接订单达 3856万载重吨,同比+62%,占比 32.2%;油船新接订单达 2191万载重吨,同比-13%,占比 18.3%。中长期,碳中和将进一步刺激刚性的更新换代需求。中国船企在 18个主要船型中,10个船型取得了市场份额第一的水平。其中在集装箱船、散货船、化学品船、多用途船、海工船、汽车运输船等船型的市场份额均超过 50%。2021年公司承接造船订单总量占全球的 9.72%,深度受益行业复苏。此外在 LNG、邮轮等高附加值船型领域,公司正作为领军企业打破海外垄断,有望持续突破。 受益十四五军船制造批量需求,南北船重组打造船舶行业的“航空母舰”:“十四五”,我国海军处于战略变革期,正加快推进从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航母编队等将成为建设重点的重点装备。整体国防政策,也正从“稳步推进”变成了“备战能力建设”,主战装备从“研制”过度到“批量建设”的放量期。2022年,国防支出预算提升至 1.45万亿元,同比+7%,军船建造需求空间广阔。公司旗下江南造船、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等是历史悠久、最具规模的军船建造龙头,持续受益承接十四五的军船制造需求。此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正逐步推进,南北船正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集团层面,南北船已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未来随着合并重组的协调推进,相关业务有望形成合力,打造船舶行业的“航空母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船舶制造行业复苏叠加海军国防装备需求放量,中国船舶作为全球船舶制造龙头将深度受益。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0.2亿元、20.5亿元、75.1亿元,对应 PE 83、41、11倍。参考可比公司平均估值,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接订单低于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6/22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