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吴砚靖

中国银河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130519070001,曾就职于中银国际证券...>>

20日
短线
16.67%
(--)
60日
中线
16.67%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望软件 计算机行业 2024-04-29 82.49 -- -- 85.50 3.04%
85.00 3.0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与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37.71%;实现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922.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5.32%。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3.84%;实现归母净利润-0.2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44.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3.32%。 年报:海外收入表现亮眼,收购博超后毛利率有所下滑。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37.71%;其中,商业市场实现收入5.00亿元,同比增长43.66%,教育市场实现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4.87%,境外收入为1.57亿元,同比增长71.14%,表现亮眼;实现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922.8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5.32%;公司毛利率为93.67%,较去年同期下降4.82个百分点。公司营业成本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增加了4,261.84万元,增幅为437.94%。主要原因是收购北京博超并表纳入其成本3,469.00万元。北京博超在报告期间承接了较多的委托开发及技术服务项目,定制化发服务导致毛利率较低。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较上期增加9,064.34万元,同比上升26.34%。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3,195.95万元,同比上升51.10%方面,增幅较大的原因为管理人员的增多与收购相关中介费增长。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1.01亿元,同比上升35.07%,主要原因为公司研发人员的大幅增长导致的薪酬福利费用的提升。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2.54%/11.42%/47.09%,销售费用率与研发费用相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管理费用率微增。 一季报:业绩承压,毛利率企稳回升。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同比增长3.84%;实现归母净利润-0.2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44.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3.32%;毛利率为95.12%,较年报环比回升。销售费用率为69.41%,同比增长2.38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27.32%,同比增长12.34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84.21%,同比增长16.5个百分点。 收购提升产品力,国产设计软件龙头未来可期。公司通过收购英国CHAM公司与北京博超完善与增强其产品版图。CHAM公司是一家老牌商业流体仿真软件开发商,此次收购使中望软件正式进入商业流体仿真领域。CHAM公司在CAE领域的技术积累深厚,创始人DudeyBrianSpading是计算流体力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这次收购补齐了中望多物理场仿真三大学科的最后一块拼图,强化了公司在CAE产品上的竞争力。而对博超的收购是中望软件面向工程建设行业通过国产CAX技术底座来支撑行业三维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重大举措之一。此外,中望软件还计划在2024-2026年间分批次收购北京博超剩余35%的股权,使目标公司最终成为中望软件的全资子公司。这表明中望软件致力于深度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9.79/12.05/15.13亿元,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为0.53/0.60/0.69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57.03X/140.44X/121.96X,公司作为CAX领域龙头公司,随着国产化与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空间有望打开,看好长期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收购后管理协同的风险;毛利率下滑的风险;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空间受限的风险。
深信服 计算机行业 2024-04-29 54.35 -- -- 57.71 6.18%
57.71 6.1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0.35亿元, 同比减少 14.66%; 归母净利润亏损 4.89亿元, 亏损扩大 18.64%;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 5.1亿元, 亏损扩大 19.65%。 业绩承压, 费用管控严格。 公司发 布 2024年一季度报 告, 报告期 内实现营业收入 10.35亿元, 同比减少 14.66%; 归母净利润亏损 4.89亿元, 亏损扩大18.64%; 扣非 归母净利润亏损 5.1亿元, 亏损扩 大 19.65%, 业绩承 压; 毛利率为 58.18%, 较去年同期减少 3.93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为 6.36亿元, 同比减少 4.84%, 管理费用为 0.9亿元, 同比减少 2.74%, 研发费用为 5.32亿元, 同比 减 少 8.17% 。 费 用 率 方 面 , 销 售 / 管 理 / 研 发 费 用 率 分 别 为61.48%/8.74%/51.373%, 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AI First” 战略得到强化, 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报告期内, 公司发布安全 GPT 3.0升级版本、 自研 AI 算力平台、 安全建设新范式 2.0、 EDS 存储全新版本与容器引擎 SKE。 这些产品的发布, 体现了深信服在 AI 和云化赋能创新方面的 加码投入 , 旨在通过 技术升级 和新产品推 出, 为用 户提供更简 单、 更安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安全 GPT 3.0升级版本在对抗定向钓鱼攻击检出率上取得了显著提升, 达到了 91.4%, 远超传统方案。 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深信服在 AI 技术应用上的进步, 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安全的网络环境。 此外,公司还首发了自研 AI 算力平台, 这标志着公司在自主研发能力上的进一步加强, 有助于推动公司在 AI 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 同时, 安全建设新范式 2.0的推出, 以及 EDS 存储全新版本与容器引擎 SKE 的发布, 都是围绕提升用户 体验和满 足市场需求 进行的产 品更新和优 化。 这些 产品的发布 对深信服而言, 不仅是其“AI First” 战略实施的具体体现, 也有助于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丰富和先进的产品选择,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公司 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 81.84/90.83/103.62亿元,公 司 2024-2026年 EPS 为 0.58/0.75/1.02元 , 对 应 市 盈 率 分 别 为95.11X/73.69X/53.91X, 公司 作为网安 与云 计算 龙头 公司, 随 着 下游 景气 度回暖, 业绩增速逐步恢复, 给予“谨慎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企业端景气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市场空间受限的风险。
海康威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4-04-25 31.67 -- -- 33.43 5.56%
33.70 6.41%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年度报告及 2024 年第一季度报告 。 2023 全年实现营收 893.40 亿元( YoY+7.4%);实现归母净利润 141.08 亿元( YoY+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36.66 亿元( YoY+10.8%)。 2024 年一季度实现营收 178.18 亿元( YoY+10.0%);实现归母净利润 19.16 亿元( YoY+5.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7.60 亿元( YoY+13.3%)。 2023 年业绩逐季走强,创新业务增速亮眼: 2023 年公司加大创新业务投入,培育其成为新的增长曲线,实现总营收 185.5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YoY+23.11%); PBG 持续承压,实现营收 153.54 亿元( YoY-4.84%),主 要 受 宏 观 经 济 波 动 影 响 , 降 幅 收 窄 ; SMBG 实 现 营 收 126.79 亿 元( YoY+1.46%); EBG 企业端为三大传统主业增长主力, 实现营收 178.45亿元( YoY+8.12%),主要受工商企业、教育教学及产业园业务的增长拉动。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 63.55%,得益于销售回款增加。 2023 年公司毛利率提升 2.15 个百分点至 44.44%, 产品及服务毛利率为 46.34%( YoY+2.60pct), 创新业务毛利率为 39.63%( YoY+1.08pct)。公司保持较大规模持续投入,三费水平平稳。 2023 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 97.73/26.42/98.14 亿元,分别同比+3.27%/-2.41%/+8.06%,费用率分别为 12.14%/3.10%/12.75%。 2024 年一季报营收超预期,毛利率水平持续提升: 2024 年一季度营收超预期, 毛利率水平持续提升至 45.76%。 费用方面,同比增速较高主要系公积金、社保及差旅等人力费用的增加 。 细分业务方面,个别创新业务及存储业务盈利能力亮眼。 六大数字化产品线并进,打造以 OT 为核心的智能物联解决方案: 公司致力于推动 OT 与 IT、 DT 融合,形成“控制执行 ”、“检测计量 ”、“生产运行 ”、“设备状态 ”、“安全生产 ”与“安消一体 ”等六大数字化产品系列, 打造企业级 IT 应用。 通过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助力企业解决运营方面问题。 作为 AloT 战略业务中除安防业务的另一大业务方向, 公司主攻企业场景数字化, 结合不同感知技术进行产品研发, 构建各行各业数据分析与应用基础;应用场景从辅助管理的数字化至核心业务环节的数字化, 现有数字化产品覆盖众多应用场景, 赋能政府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技术深化数据价值释放,观澜大模型能力不断泛化: 公司积极响应“十四五 ”号召的“数字中国”国家重要战略, 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方面技术领域, 推出“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能力架构, 以及软件技术体系支持组件化开发模式。 目前,公司组件仓库中已积累各类组件 4,200 余个,相较 2018 年增长超 14 倍。 此外, 公司推出观澜大模型, 涵盖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任务模型三级架构,具备模态数据丰富、行业能力专业、部署性价比高、应用灵活高效四大核心优势, 持续促进人工智能更广泛的价值落地。 基础大模型拥有海量数据知识,具参数量大、高可泛化、性能优异等优势; 行业大模型可利 用行业数据进一步预训练和微调, 在针对性行业领域具备专家级别能力;任务模型深耕具体场景或业务;三级架构层层递进,大幅泛化大模型能力。 观澜大模型目前已覆盖 10 余个主行业、近 90 个子行业的 500 多个细分场景, 以满足下游客户个性化、 定制化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大模型算法优化,赋能智能应用创新,提振项目交付效率: 公司优化模型技术, 将端侧小模型分析结果经中心侧大模型做二次过滤,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并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 化工园区场景中,抽烟打电话检测误报已降低 80%以上。 另外, 通过 CV 大模型图像理解能力, 可提升原有视频结构化水平,包括解析图像全信息,实现智能视图搜索等。 借助大模型泛化能力及目标检测能力, 公司进一步提升算法开发和应用的效率, 可快速孵化新算法,实现新场景算法从零到一的快速验证,提振项目交付效率,以节约时间成本,进而实现降本增效。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实现营收 998.14/1129.92/1253.61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11.7%/13.2%/11.0% ;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169.98/196.61/226.89 亿元,同比增长 20.5%/15.7%/15.4%;对应 EPS 分别为 1.82/2.11/2.43 元,对应市盈率为 18/15/13 倍。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上游行业供给未及预期的风险。
深桑达A 批发和零售贸易 2024-04-22 16.23 -- -- 17.86 9.24%
17.73 9.24%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62.84亿元,同比增长10.25%;实现归母净利润3.30亿元,同比扭亏;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扭亏。 净利润扭亏为盈,四季度项目回款顺利: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营业务高科技产业工程服务实现营收517.57亿元,同比增长13.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转正且增幅达365.36%,得益于高科技产业服务板块加大项目回款催收力度,项目回款增幅提升所致。四季度营收环比显著改善,主要系公司核心客户为央国企及规模企业,通常于下半年完成交付实施、验收等工作,因此公司收入及利润受经营季节性波动影响。公司毛利率为11.29%,水平较稳定。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自研产品,研发费用率同比大幅增长。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9.65/17.36/18.36亿元,分别同比+5.40%/-4.59%/+20.19%,费用率分别为1.71%/3.08%/3.26%。 数据资产登记入表提前布局,数据创新业务增长潜力凸显:公司以“云数融合”为理念,提前入局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建设、数据资产登记入表、数据资产登记交易等业务布局,自研若干数据管理平台产品,并着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产品及服务涵盖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及数据运营两端。数据资产登记方面,公司孵化数据资产登记平台、整合数据资产入表平台;数据资源平台方面,公司推出一体化公共大数据平台产品,并迭代推出数据中台V4.0,可解决数字化、数据资产治理及混合数仓建设等多方面需求;数据运营平台方面,公司自主研发数据运营服务平台V1.0,已通过信通院专项测试。目前,公司公共数据资源中心已累计梳理目录超100万、数据超4000亿条,服务地方政府企业超1000万、个人主体超1亿。公司数据创新业务市场份额位列前茅,预计未来增长潜力可观。 “中国电子云”于国家政策核心受益,自研产品稳步迭代:2023年,国家相继出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政策,公司“中国电子云”受益于政策及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趋势,核心自研三大产品专属云平台软件CECSTACK、分布式存储软件CeaStor及服务器虚拟化软件CeaSphere稳步迭代。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专属云CECSTACKV5一体化算力平台,主要面向智算中心和超算中心,单集群规模已可至2万台,并已兼容适配6款以上国产GPU芯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建成或投入建设的运营云项目共24个。存储产品方面,公司发布了分布式通用存储产品CeaStor3.1.0版本及分布式文件存储产品CeaStor5.0.0版本。另外,服务器虚拟化软件CeaSphere对标业内领先厂商,可实现国产替代。积极推进“1+N+M”可信智算战略,星智2.0垂直应用落地已具成效: 公司的“1+N+M”的可信智算战略旨在开发一套可信智算平台产品,建设N个可信智算中心,并基于行业场景开发M个行业模型。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城市级大模型行业智能平台——星智2.0,星智系列大模型的多模态融合处理能力已在垂直应用落地中具阶段性成效。此外,公司构建的智算生态联盟积极推进AI场景应用创新,联盟成员已超150家。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631.00/705.67/784.11亿元,同比增长12.1%/11.8%/11.1%;实现归母净利润3.81/4.46/6.26亿元,同比增长15.7%/17.0%/40.3%;对应EPS分别为0.34/0.39/0.55元,对应市盈率为49/42/3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云数智”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
中科曙光 计算机行业 2024-04-22 46.15 -- -- 48.66 4.98%
48.45 4.98%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3.53亿元,同比增长10.34%;归母净利润18.36亿元,同比增长18.88%,扣非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增长10.98%。 业绩持续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翻倍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专注于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品质,深化营销服务,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10亿元,同比增长212.02%,主要由于供应链趋于稳定,降低原材料囤货规模,消耗前期库存,购买商品支付的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减少,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经营状态稳健。 研发投入加码核心技术,打造多维护城河。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公司积极向计算生态业务延伸布局,推出存储、网络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完成“芯-端-云-算”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投资了海光信息、中科星图、曙光云计算、中科三清、中科天玑、曙光数创等多项优质资产。截止目前,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3大智能制造生产基地、5大研发中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13.16亿元,同比增长19.07%,核心技术竞争优势显著,产品影响力逐渐提升。 算力“国家队”优势显著,赋能筑基国产算力底座。公司背靠中科院,具有央企背景,公司参与各地数据中心建设,基于浸没液冷、高密度设计、高效电源管理、大规模算力调度平台、自动化运维、清洁能源等诸多先进技术,为用户提供整体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支撑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在算力需求持续爆发以及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考核双驱动下,公司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信创国产化进程再提速,业绩有望持续增长。3月11日,中央政府采购网发布《关于更新中央国家机关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批量集中采购配置标准的通知》,创产业再迎下沉扩容政策激励。我们认为,批量集中采购配置标准开启信创统招采购,信创产业未来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2024年预计信创国产化进程加速,市场有望迎来回暖,公司作为国产信创技术领军者,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产核心技术基础设施龙头企业,背靠算力国家队优势,叠加信创、算力国产化进程加速,业绩有望持续稳定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7/26.73/32.32亿元,同比增长20.75%/20.59%/20.88%,EPS分别1.51/1.83/2.21元,对应PE分别为31.68、26.27、21.7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供应链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消费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中控技术 机械行业 2024-04-22 45.75 -- -- 49.67 6.77%
48.84 6.75%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7.38亿元, 同比增长 20.25%; 实现归母净利润 1.45亿元, 同比增长 57.3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9亿元, 同比增长 76.05%。 收入稳健增长, 业绩高增长, 费用管控合理。 公司发布 2024年一季度报告,报告 期内实现 营业收 入 17.38亿元 , 同比增 长 20.25%, 稳健 增长 ; 实 现归母净利润 1.45亿元, 同比增长 57.3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19亿元, 同比增长 76.05%; 其中, 利息收入 3514.27万元, 相较去年同期的 214.72万元大幅增加, 剔除利息影响 后公司归母净 利润增速约 20%, 符合 预期。 毛利率 略有下 滑, 费 用 管控 合 理。 报 告期 内 , 公司 毛 利率 为 31.03%, 较去 年 同 期下 降6.9%; 销售费用为 1.65亿元, 同比增长 11.57%, 管理费用为 0.97亿元, 同比减少 4.5%, 研发费用为 2.06亿元, 同比增长 10.53%, 研发投入增速有所放缓。 费用率方面,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9.50%/5.58%/11.83%, 均较去年同期略微下降, 费用管控合理。 加速布局 AI 与机器人领域, 促进流程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公司推出业内首个面向流程工业运行优化与设计的 AI 大模型, 运用生产运行、 工艺、 设备及质量 数据, 建 立流程工业 高泛化、 高可靠的大 模型, 或 有望在流程 工业的效率上实现革命性的突破。 此外, 公司发布的首台人形机器人整机“领航者 1号” 完全为国内自主研发。 该机器人身高 1.5米, 体重 50千克, 硬件端包括新型行星减速器、 轻量化仿人机械臂和多自由度灵巧手, 依托 AI 大模型、 算力、 传 感器、 控 制系统等多 重技术综 合支撑, 实 现了硬件 端和算法端 的多方面技术突破。 我们认为, 公司在 AI 与机器人领域的探索与技术突破, 将助力流程工业智能制造与新质生产力更上一层楼。 大项目持续突破, 海外持续推进中。 报告期内, 公司中标中国石油数字化转型亿元级 项目, 中标吉 林石化的 I/O 点数超 17万, 中标 广西石化的 I/O 点数超 10万, 公司 在大客 户与 行业认 可度 高, 体 现公 司竞争 力。 公司 2023年海外订单翻倍增长, 新签海外合同近 10亿元。 我们认为, 公司在海外以点带面逐步突 破, 公司有望凭借强 劲的产品 力打开在海 外市场的 知名度与影 响力 ,海外收入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公司 2024-2026年 EPS 为 1.76/2.28/3.12元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 25.18X/19.44X/14.26X, 公司作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龙头, 随着工业软件与海外业务进展, AI 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突破, 空间将不断打开, 看好长期发展,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空间受限的风险。
萤石网络 计算机行业 2024-04-16 33.26 -- -- 57.86 23.11%
41.89 25.95%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全年实现营收48.40亿元(YoY+12.4%);实现归母净利润5.63亿元(YoY+68.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53亿元(YoY+86.9%)。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2.37亿元(YoY+14.6%);实现归母净利润1.25亿元(YoY+3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2亿元(YoY+34.9%)。 营收净利双增长,毛利率显著提升:2023年公司开拓并优化渠道建设,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扣非净利高增。主营业务智能家居产品/物联网云平台分别实现营收39.60/8.56亿元,同比增长10.1%/27.8%。智能家居产品增收主要系:1)公司持续拓展海外业务、实行多渠道覆盖、并丰富产品矩阵;2)积极推进智能入户业务,以持续提高市场渗透率及品牌影响力。物联网云平台增收系公司的设备接入数和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优化平台能力及云服务产品。2023年公司毛利率显著提升6.44个百分点,智能家居产品毛利率为35.86%(YoY+6.02pct),得益于公司精益化的供应链管理、原材料成本下降、境外业务占比提升、渠道结构及产品结构优化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物联网云平台毛利率为76.09%(YoY+3.66pct)。公司夯实技术研发,三费水平稳中有增。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6.97/1.61/7.31亿元,分别同增28.4%/9.4%/21.2%,费用率分别为14.4%/3.3%/15.1%。 “智能家居+物联网云平台服务”双主业布局,C端+B端齐头并进:公司构建的“智能家居+物联网云平台服务”格局,具备从硬件设计、研发、制造到物联网云平台软硬件一体化AIoT服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C端及B端业务齐头并进。C端以AI交互为主的智能家居产品为基础,提供基于智能硬件+云服务的多元化增值服务和开放式AI算法服务。针对智能入户产品线,公司发布多个系列的人脸视频智能锁,引领行业进入“双摄+人脸”时代;产品搭载的自研人脸模组,已获国家金融权威机构BCTC银行卡检测中心的增强级安全标准认证,可保证产品便捷性及安全性需求。B端萤石云提供全栈开放的PaaS云平台服务,通过开放云平台助力客户完成硬件产品的智能化转型,或提供面向复杂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公司针对业务场景推出萤石AI数字人组件以提振ERTC能力;并通过云利旧服务实现开放平台横向开放化。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为超过31万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优化渠道建设,夯实终端触达:线上方面,2023年公司电商业务收入增速加快,主要系线上的内容种草和直播销售。线下方面,公司重视线下渠道的终端化体验、服务、系统交付、售后等能力,搭建“萤石智能家居商学院”对客户进行周期性的培训,以加强萤石智能家居业务的经营能力。海外方面,业务向多品类拓展,数字营销与终端陈列并重构建品牌营销。公司通过线上电商、直播间和社媒平台流量赋能,线下多层次、多元化的实体终端,构筑稳健发展的基石。公司已在智能家居产品及全屋智能系统业务消费者的终端触达取得成效,于报告期的营收增长上体现。安全体系趋完善,有效弱化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2023年公司基于ISO38505数据安全治理体系要求,完善元数据、数据风险及数据分析模型的管理能力;另外,公司深化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制度和流程,构建从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共享到数据销毁的全链路管理机制,有效提振用户数据的安全。2023年内,公司新通过ISO/IEC38505数据治理管理体系、数据安全管理能力认证等6项安全认证,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大幅弱化。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60.46/72.88/86.95亿元,同比增长24.9%/20.6%/19.3%;实现归母净利润7.59/9.36/11.45亿元,同比增长34.9%/23.3%/22.2%;对应EPS分别为1.35/1.66/2.03元,对应市盈率为34/28/2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上游行业供给未及预期的风险。
上海钢联 计算机行业 2024-04-12 20.68 -- -- 21.36 2.84%
21.27 2.85% --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863.14亿元,同比增长12.73%;实现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18.30%;销售毛利率为1.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2.57%。 公司重视研发增效,大宗商品行业大模型“小钢”数字智能助手问世:公司产业数据服务实现营收8.02亿元,同比增长15.99%;钢材交易服务实现营收854.32亿元,同比增长12.71%。三费水平较稳定,销售/管理/研发费用为4.51/1.49/1.27亿元,分别同比+3.33%/-0.08%/+5.79%,费用率分别为0.52%/0.17%/0.15%。报告期内,公司完成研发大宗商品行业垂直大语言模型“钢联宗师”1.0版本;并针对大宗商品行业中的贸易、分析咨询、以及内容生成三大应用场景,完成大宗商品行业首个垂直大语言模型应用“小钢”数字智能助手的开发。另外,公司推出的上海钢联EBC平台依托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在策略制定、风险管理、经营优化等方面的需求。 钢银电商平台推动构建钢铁流通领域的生态服务体系,实现O2O高效联动,为产业链用户搭建可视化、线上化集成管理云平台,推动钢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大背景下,政策打开数据要素成长空间,产业数字化引领行业新机遇:公司得益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的支持,推动数据服务业务的深度发展与应用。公司积极参与和主导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优化,通过标准应用提升钢铁电商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构建良好的钢铁产业流通秩序和环境。政策引导和标准化努力共同推动公司及整个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提高行业整体效率与服务水平。2023年,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数据要素应用未来三年广度及深度有望大幅拓展。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数字经济的新趋势,推动大宗商品产业从传统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企业可通过数据的智能化融合、分析和价值提取,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精准度,以实现降本增效。未来,数据驱动将成为大宗商品市场的常态,也将为公司带来行业新机遇及业务增长点。 线上线下服务稳步推进,赋能Mystee品牌影响力:公司持续加强SEO、SEM和内容引流等,通过SEO聚合页、APP裂变活动、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等方式开展引流和传播。报告期内,公司网页端注册用户数较上年增长16.68%、移动端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14.77%、数据终端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42.17%。公司旗下“我的钢铁网”、“隆众石化网”和“中国联合钢铁网”等网站页面浏览量达3.06亿次;独立访问数5,008.88万次。另外,Mystee价格指数的海外应用不断深化,Mystee价格融入至全球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价格体系中,显著提升“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984.23/1102.92/1225.38亿元,同比增长14.0%/12.1%/11.1%;实现归母净利润2.89/3.41/4.03亿元,同比增长20.2%/18.0%/18.2%;对应EPS分别为0.90/1.06/1.25元,对应市盈率为24/20/1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研发未及预期的风险;钢材行业面临能源转型压力的风险。
拓尔思 计算机行业 2024-04-12 13.75 -- -- 16.48 19.59%
16.78 22.04% --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 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 7.82 亿元,同比下降 13.84%;实现归母净利润 3646.60 万元,同比下降 71.45%;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42.86 万元,同比下降 96.97%。 业绩短期受外部挤压,费用投入彰显持续经营能力: 报告期内, 公司主营业务增长不利, 大数据软件/人工智能软件/安全产品/系统集成及其他收入分别为 3.13/2.37/1.18/1.13 亿元,分别同比-17.4%/+11.8%/-19.1%/-33.5%。 增速下滑主要系宏观环境变化及行业用户投入减少等因素影响,公司在政务、媒体、公共安全等行业的营收水平和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大数据软件产品及服务市场的下游政府相关行业用户原有项目进度推迟、 新增项目采购延缓。 三费水平相较上年均上升, 彰显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市场适应能力及战略调整效果;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 1.56/2.03/1.47 亿元,分别同增 10.6%/31.0%/15.4%,费用率分别为19.9%/25.9%/18.8%。 四季度新发舆情等行业大模型,加速布局垂直行业应用: 2023 年 6 月,公司正式发布“拓天大模型 ”,并基于自有行业主题数据库打造了金融、媒体、政务行业大模型,满足市场专业化创新需求。 2023 年第四季度,公司陆续发布了舆情等行业大模型,加速布局垂直行业应用。 其中, 金融大模型专业训练数据囊括 110 亿+金融主题数据、百亿级产业指标数据、 30 亿+产业要素明细数据、 2 亿+产业动态本体、 500+以上标引维度、10000+知识标引规则、 10 万+产业标签,可串联形成 Muti-Agent 解决复杂问题。 金融行业大模型已经开始在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进行深入的试验阶段; 赋能用户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平安银行、中国银行浙江分行等。 数据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天目开源情报平台”已发布: 公司数据资产平台拥有 2000 亿条高质量数据资源,并以日均 5 亿条的速度继续更新。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完善数据基础设施 。 公司的三大数据资产平台“ 数星产业大脑”、“ 数家资讯平台”、“ 网察大数据平台” 均是基于拓天大模型和 AI Agent 进行功能迭代, 并推出新应用模块,同时发布了第四个数据资产平台——“ 天目开源情报平台”,可对各类开源数据追踪挖掘。 在数据基础设施上,公司通过补充数据源、优化资源目录等手段,持续更新数据中台(一中心五中台)。 公司进行子产品的新版本迭代, 旨在开发新一代社交媒体数据采集系统,完成了 TRS 海贝搜索数据库 V10 标准版开发。同时, 公司加大海贝向量数据库的研发, 可利用内存+磁盘解决方案替代纯内存方案,突破“容量天花板”。 信创+网络安全两抓手,长线布局增长点: 公司技术创新和市场布局优化,积极应对信创和网络安全相关领域的快速变化。公司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和信创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到国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的政策实施中,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 数据安全方面,公司完成了天行隐私计算平台 V1.1 的研发;新一代 FPGA 隔离板卡研发基本完成,进入量产装机阶段。 信创方面,公司智拓 AI 平台已完成与华为、飞腾、 海光等国产化架构的适配与总结工作;并完成 TRS发行版开发,可完全兼容 ElasticSearch 的国产替换。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年实现营收 9.95/12.08/13.85 亿元,同比增长 27.3%/21.4%/14.6%;实现归母净利润 2.33/2.86/3.20 亿元,同比增长 539.7%/22.6%/11.9%;对应 EPS 分别为 0.29/0.36/0.40 元,对应市盈率为 49/40/36 倍。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成熟度未及预期的风险; 人才流失的风险。
同花顺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4-03-04 134.28 -- -- 154.09 12.88%
151.58 12.8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5.64亿元,同比增长0.14%;实现归母净利润14.02亿元,同比下降17.07%;销售毛利率为89.09%;扣非归母净利润13.69亿元,同比下降15.27%。 受市场交易活跃度影响,223023年营收持平,净利润同比下滑:作为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持续巩固技术优势、拓展服务深度。报告期内,公司增值电信业务板块营收为15.29亿元,同比下滑0.61%;广告及互联网业务推广服务板块营收为13.59亿元,同比下滑10.97%;软件销售及维护板块营收为4.38亿元,同比增长53.53%;基金代销及其他交易板块营收为2.39亿元,同比增长14.04%。主营增值电信业务受证券市场交易活跃度影响,业务疲软归因于2023年A股日均成交额同比下滑5.79%至9011.48亿元,A股年成交量同比下滑8.05%至169,727亿股。2023年,公司积极参与金融信创工作,并强化AI技术以提升软件产品竞争力,软件销售及维护投入同比增加30.34%;广告及互联网业务推广服务收入同比下滑主要系证券市场活跃度低迷,引发的客户需求减少。 三费水平上升,合同负债增长预示42024年业绩向好:报告期内,公司增收不增利,毛利率水平稳定;三费均增长,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为4.97/2.04/11.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15%/27.19%/10.51%,费用率分别为13.95%/5.74%/33.09%。其中,公司持续开展大模型训练及研发,旨在面向客户提供定制化大模型,为行业客户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支持;同时,加强AI产品与大模型协同,投入在大模型+金融投顾、大模型+智能客服、大模型+智能投研等多领域的应用。研发费用同比增长挤压盈利空间,致使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合同负债方面,2023年公司合同负债升至11.02亿元,同比增长12.22%,预示2024年业绩将具改善趋势。 自研金融行业大模型问财HithinkGPT,长线布局AAII领域:公司自研金融行业大模型问财HithinkGPT,预训练金融语料已达万亿级tokens,具全面实时金融数据,可生成专业投顾建议;结合公司在行业数据、技术、业务场景及客户理解等方面的积累,HithinkGPT在金融领域的垂类大模型中具显著优势。 目前,智能语音问答系统i问财产品具备多轮对话能力,日活量约百万级,可提供智能选股、选基诊基、资产配置等服务。未来随HithinkGPT大模型接入i问财产品,将有望提振C端产品渗透率。大模型接入问财将利好五大产品性能:语义理解精确化、投顾建议专业化、实时金融数据全面化、表达形式生动化、以及内容生成的可控性;C端市场空间广阔,AI研发推动产品性能,将进一步提振用户付费意愿,以实现投入价值的变现。 着力发展基金销售业务,优化“爱基金”产品功能: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爱基金”智能化理财平台升级项目,可结合投资者风险偏好及投资目标,提供个性化基金产品推荐,并提供风险控制建议及预警。截至2023年底,“爱基金”平台已接入证券及基金公司共216家,代销基金及资管产品共20,040支。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39.92/46.10/52.80亿元,同比增长12.0%/15.5%/14.5%;实现归母净利润16.91/19.50/21.88亿元,同比增长20.6%/15.3%/12.2%;对应EPS分别为3.15/3.63/4.07元,对应市盈率为41/36/3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金融科技投入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研发未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柏楚电子 计算机行业 2024-02-02 252.50 -- -- 306.66 21.45%
340.94 35.0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202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2亿左右,同比增长约50.1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6亿左右,同比增长约41.62%。 业绩超预期,高功率系统及智能切割头订单量大幅增长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9亿,同比增长51.91%;归母净利润5.7亿,同比增长47.99%。经测算,公司Q4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左右,同比增长约59.3%,保持高速增长。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公司业绩超预期,原因一方面受益于国内高功率厚板切割需求的持续增长,激光器向高功率发展带动高功率控制系统的需求,而公司的高功率系统+智能切割头的王牌组合通过协同效应将高功率场景下的技术优势持续放大,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提升,公司高功率系统及智能切割头订单量均取得了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公司中低功率系统国内市占率仍稳居第一。 与鸿路钢构达成战略合作,智能焊接机器人有望打开成长空间2023年11月28日,公司与鸿路钢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智能焊接机器人领域达成合作。鸿路钢构是国内最大的钢结构制造商,并且在智能化方面深耕多年,积累扎实,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具有前瞻性,无论是场景数据积累还是智能化工艺积淀都极其丰富。双方将针对特定应用市场进行深度开发,并互相提供资源支持。钢结构焊工短缺且用人成本高,使用智能焊接能缓解用工难+降本增效,市场需求很大。公司的智能焊接机器人为免示教,无需人工干预,技术行业领先。此次合作体现了公司在智能焊接领域市场应用方面已具备较强竞争力,同时也将加速公司智能焊接机器人的升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15.7/20.1/24.2亿,同比增长75.0%/28.0%/20.4%;实现归母净利润7.2/8.9/10.7亿,同比增长50.2%/23.3%/20.2%;对应EPS分别为4.92/6.07/7.29,对应动态PE为49.4/40.0/33.3。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业务进展低于预期的风险。
金山办公 计算机行业 2024-01-15 257.58 -- -- 257.00 -0.23%
368.00 42.87%
详细
AIGC:AIGC 赋能下,公司付费率与客单价有望双升。2023年 4月 18日,金山办公宣布推出 WPS AI,将应用于新一代在线内容协作轻文档,能力包括:从 0到 1生成内容、多轮对话以修改内容、以及处理(编辑/改写/扩充)已有文档等功能,并将陆续嵌入全线产品。11月 16日,WPS 面向大众开启公测,预计在 2024年全面落地。我们认为,AIGC 对办公产品的赋能将提升用户的使用意愿与付费意愿。AI 功能主要在云端进行推理任务,用户往往通过订阅付费方式进行获取,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付费率。目前公司付费率依然较低,相较于微软的付费率仍有较大空间。此外,随着 AI 功能的上线,未来产品单价将进行提升,ARPU 值将得到提升。此外,对比竞争对手微软来说,金山的价格优势有望进一步放大。长期测算来看,当付费率为 24%,AI 渗透率为 15%时,每年收入增量为 5.59亿元。单 2024年测算来看,当付费率为12%,AI 渗透率为 10%时,2024年收入增量中枢为 1.86亿元。 C 端:月活与付费率持续提升,保障 C 端订阅收入稳健增长。公司基础办公功能与主要竞争对手平分秋色但其增值服务迎合国内用户需求痛点,且其低价(基础办公产品价格为微软的 20%左右,整体为 20%-40%区间)、多层次订阅式收费使产品具备性价比优势。基于产品的高性价比,公司 C 端个人订阅指标(月活用户数、付费率、ARPU 值)稳步提升。此外,国内互联网用户对订阅制付费接受程度不断提升,WPS 定价符合国内客户消费意愿。对标国内同类型软件及微软 Office365付费率,公司付费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B 端授权:信创赋能授权增长。信创与正版化势在必行,目前党政信创深切区县下沉市场,行业信创规模放量将带来渗透率扬升。公司作为办公软件领域国产替代绝对龙头,B 端用户渗透率将持续提升。公司产品已与主流信创体系产品形成适配,同时,公司产品体系整体覆盖度极高,政府与央国企覆盖率在 90%以上。我们测算未来三到五年以 70%渗透率为假设,至少有 60亿空间。 B 端订阅:云与协作办公赋能未来。云端办公协作是趋势所在,艾瑞咨询预测 2023年将达到 806亿元的市场规模,年增速预计将超过 20%。目前,国内市场格局未定,大有可为。我们认为,基于海外协作办公市场经验,协同办公平台是否功能齐全、是否具备杰出的云文档协作能力是市场制胜关键。金山办公具备双重优势,在国内协作办公市场格局未定、高速发展的现阶段,拥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 EPS 为 2.82/3.51/4.72元,对应 PE 分别为 88.99X/71.59X/53.25X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AIGC 产品技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 SaaS 化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信创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万兴科技 计算机行业 2023-11-03 77.90 -- -- 99.50 27.73%
112.55 44.4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0.96亿元, 同比增长 30.69%; 实现归母净利润 0.65亿元, 同比增长 166.9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52亿元, 同比增长 2728.14%。 业绩维持高增, 销售与研发维持高投入: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0.96亿元, 同比增长 30.69%; 实现归母净利润 0.65亿元, 同比增长 166.91%;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52亿元, 同比增长 2728.14%。 单 Q3来看, 公司实现收入 3.78亿元, 同比增长 26.67%; 实现归母净利润 0.21亿元,同比增长 67.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17亿元,同比增长 18,790.18%,业 绩 维 持 高 增 。 报 告 期 内 , 公 司 经 营 性 现 金 流 净 额 为 1.25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52.66%; 毛利率为 95.19%, 维持较高水平; 费用端, 销售、 管理、 研发费用分别为 5.46亿元、 1.27亿元、 3.01亿元, 同比增长 32.68%、 27.53%、 19.80%,占收入比例为 49.87%、 11.56%、 27.45%; 销售与研发费用保持高增主要系公司 在 AIGC 浪 潮 下 持 续 加 大 推 广 与 研 发 力 度 , 流 量 成 本 上 升 及 新 产 品 投 放 所致。 全面拥抱 AIGC, 产品与应用不断落地, 支撑公司收入与用户使用量提升: 公司于近期上线 AI 视频创作软件 Wondershare Fimora 13, 新版本内置 Copiot助手, 通过该助 手用户可通 过对话辅 助创作, 可 提供一键 助力剪辑功 能。 此外, 该软件具备 AI 文本成片/AI 音乐生成器等 AI 生成功能。 报告期内, 公司多个新品上线更新, 万兴 PDF/PDFeement V10.0版本上线, 打造全新 AI 工具集、 优化智能助手 Lumi 交互体验, 智慧文档服务能力再上台阶; 上线智能文字快剪工具 Kwicut、 AI 商品图生成工具 Virtuook、 智能演示内容制作工具万兴 智 演 /Presentory 等 创 意 新 品 。 网 页 端 多 媒 体 AI 工 具 集 Media.io 产 品 的 AIPortrait Generator(AI 照相馆) 等新功能使用量与销售额逐月快速攀升; 移动端 AI 虚拟陪伴应用新品 TrueMate 推动移动端产品收入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 预计 , 公 司 2023-2025年营 收为 15.35/19.66/24.82亿元 , 归母净利润为 1.00/1.49/2.03亿元, 对应 EPS 为 0.73/1.08/1.48元,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 112.22X/74.95X/55.09X, 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 AIGC 技术与应用不及预期的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宏观环境与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外中美冲突的风险。
赛意信息 综合类 2023-11-01 24.66 -- -- 27.63 12.04%
27.63 12.04%
详细
事件: 赛意信息发布 2023年三季报,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6.82亿元,同比增长 0.99%; 实现归母净利润 1.28亿元, 同比下降 15.86%;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9亿元, 同比下降 21.51%。 业绩承压, 毛利率微升, 研发与销售费用维持高投入: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6.82亿元, 同比增长 0.99%; 实现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 15.8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9亿元,同比下降 21.51%。 公司业 绩短期承 压, 主要系 收入增速 受宏观环境 与下游景 气度影响承 压, 但研发与销售维持高投入。 毛利率端, 公司 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 33.09%,较去年同期提升 0.50pct; 费用端, 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 1.13亿元, 同比增长 7.90%, 管理费用为 1.07亿元, 同比下降 11.22%, 研发费用为 2.30亿元 , 同 比增 长 27.21%。 Q3单 季度 , 公 司 实现 营业 收 入 6.25亿 元, 同比 下降2.32%; 实现 归母净利润 1.06亿元, 同比增长 25.12%; 实现 扣非归母净 利润0.97亿元, 同比增长 19.07%。 赛意信息与华为共同推动制造行业智能化发展。 9月 20日-22日, 华为全联接大会 2023在上海隆重举办, 赛意信息在大会上重点展出赛意制造运营管理系统(新一代 MOM), 是赛意信息以智能工厂为框架蓝图而自主研发设计的一套 工业软件 产品群 。 作为 华为优选 级 ISV 伙伴 , 赛意信 息与华 为在智 能工厂、 ERP、 智能制造等场景展开广泛的合作。 未来基于华为盘古大模型, 赛意信息和 华为将在 智能化生成 、 智能化 质检、 智能 化供应链 管理等方面 进行不断探索, 共同推动制造行业智能化发展。 上海赛意收购北京思诺博, 完善公司在北方及央企大客户市场布局: 9月25日, 赛意信息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上海赛意与北京思诺博现有股东签订收购协议, 上海赛意以自有或自筹资金 2.11亿元收购标的公司思诺博 100%股权, 思诺博核心团队或其指定代理人将用不低于 1.1亿元的税后股权转让款分两次在公开市场购买赛意信息股票并承诺 12个月不减持。 北京思诺博主要面向大型 央企及集 团化企业, 提供数字 化供应链领 域的软件 产品解决方 案及相关的数 字化咨询 、 研发、 实 施以及运 维支撑服务 , 主要客 户包括中国 移动通信集团 及相关子 公司、 中国 卫星网络 集团等。 本 次收购将 有利于进一 步完善公司在 全国, 尤 其是北方区 域的业务 布局; 进一 步提升公 司在发展潜 力大、动能强 的央企及 集团化企业 数字化建 设领域的市 场份额; 进一步加快 公司在泛 ERP 企业信息化、 工业数字化自研产品领域的业务开拓速度。 投资建议: 我们 预计 , 公 司 2023-2025年营 收为 23.92/28.24/34.44亿元 , 归母净利润为 2.59/3.11/3.90亿元, 对应 EPS 为 0.64/0.77/0.96元,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 35.28X/29.29X/23.39X, 维持“推荐” 评级。
中控技术 机械行业 2023-10-30 41.10 -- -- 45.00 9.49%
48.44 17.86%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56.79亿元,同比增长 34.36%;实现归母净利润 6.93亿元,同比增长 46.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69亿元,同比增长 55.56%。 毛利率有所回升,现金流改善显著: 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56.79亿元,同比增长 34.36%;实现归母净利润 6.93亿元,同比增长 46.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69亿元,同比增长 55.56%。研发投入为 6.27亿元,同比增长 41.01%,占营收比例为 11.03%,同比增长 0.52个百分点。单 Q3来看,公司实现营收 20.38亿元,同比增长 30.64%;实现归母净利润 1.83亿元,同比增长 13.5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45亿元,同增14.11%; Q3单季度受 GDR 资金汇兑损失影响金额为 2,859.42万元(扣除所得税,下同),若剔除 GDR 资金汇兑损益影响,归母净利润为 2.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1.3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6.5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2.36亿元,同比增长 234.12%,实现较大改善,主要系公司加 大 应 收 账 款 催 款力 度 , 本期 销 售 回 款 大 幅 增长 所 致 。报 告 期 内 毛 利 率 为32.75%,较中报上升 0.27个百分点,略微改善。 海外持续推进中,未来可期: 公司海外首家 5S 店——沙特 A Khobar 5S 店(A Khobar 5S Store S.A. 001)落成开业,标志着公司在全球化布局上再次实现重要突破。此外,报告期内,公司 DCS 成功中标全球造纸巨头金光纸业印尼 IKPP 工厂 RCLK8项目,打破欧美控制系统在 IKPP 工厂的垄断。我们认为,公司在海外以点带面逐步突破,政策背景下,石化和化工行业中国企业出海,与海外企业投资中国双管齐下,有助于公司凭借强劲的产品力打开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中控在海外的项目往往通过单点项目打入, 做成标杆项目后逐步渗透的方式。目前,公司已经进入多家海外大型客户的 A 级供应商名录,产品与服务实力得到验证,未来将在更多项目得到渗透,毛利率与净利率也将逐步提升。目前海外收入占公司收入比例仅 4%, 2022年新签合同额为 5.18亿元,收入为 2.5亿元, 2023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为 3.04亿元,同比增长 109.6%,在手订单充足,海外收入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年 EPS 为 1.32/1.74/2.91元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 31.10X/23.60X/14.11X, 公司作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龙头,随着工业软件与海外业务进展,空间将不断打开,看好长期发展, 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空间受限的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1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