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孟鹏飞

开源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790522060001。曾就职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日
短线
6.25%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芯碁微装 通信及通信设备 2023-10-25 70.70 -- -- 74.47 5.33%
74.47 5.33% -- 详细
三季度经营改善显著, 公司业绩拐点显现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24亿元,同比+27.30%,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34.91%,其中 2023Q3实现营业收入 2.05亿元,同比+31.23%,实现归母净利润 4576万元,同比+47.90%,增速较二季度显著上升。 公司三季度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持续开拓市场、全力保障生产等措施收效显著,营业收入与利润表现均较二季度有所改善。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2.00/2.85/3.99亿元, EPS 为 1.52/2.17/3.04元,当前股价对应 PE为 46.0/32.3/23.0,公司经营业绩改善趋势已现,维持“增持”评级。 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42.83%,同比-0.27pct,销售净利率为 22.61%,同比+1.28pct,其中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为 37.83%,同比-5.08pct,净利率为 22.30%,同比+2.52pct。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7.25%、 4.26%、 -1.58%、 11.79%,分别同比+1.79pct、 -0.05pct、-0.19pct、 -3.60pct, 公司销售费用上升主要系加大产品和客户开发力度、增加市场开拓力度所致;研发费用率下降主要因研发项目阶段化导致研发投入减少。 泛半导体与海外业务发展超预期, 三季度订单情况转好公司泛半导体与海外业务业务发展良好,订单表现转好。 (1)泛半导体业务: 激光制版方面, 满足量产 90nm 制程设备即将出货; IC 载板方面, 4微米 IC 载板设备即将进行生产线量产测试;先进封装方面, 再布线方面测试情况表现良好; 平板显示方面, 部分设备已在研发储备之中,高世代线、 mini-ed、 macro-ed 等方面技术节点有所突破。 (2)海外业务: 日本、韩国、泰国、越南以及中国台湾等市场的增长速度较快,公司已提前加大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建设, 预计 2024年海外收入比例将迅速提升。 (3) 公司三季度订单表现回暖明显, 光伏量产机型已有出货订单, 公司未来业绩具备持续改善动力。 风险提示: PCB 行业复苏不及预期;新产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日联科技 机械行业 2023-10-24 87.49 -- -- 88.88 1.59%
88.88 1.59% -- 详细
工业 X 射线智能检测设备龙头,打破微焦点 X 射线源海外垄断公司深耕工业 X 射线检测领域,可提供覆盖 X 射线检测设备与 X 射线源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X 射线检测设备方面,公司是国内工业 X 射线检测设备龙头,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食品异物检测等四大高景气下游均有业务布局。 X 射线源方面,公司自研国内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 射线源打破海外垄断,并已实现 90/110/120/130kV 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射线源的量产。在下游需求持续高增和行业国产替代加速的驱动下,公司 X 射线检测设备业务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X 射线源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我们维持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52/2.79/4.53亿元,对应 EPS 为 1.91/3.52/5.71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58.4/31.7/19.5倍, 维持 “买入”评级。 X 射线检测设备:在多个高景气下游取得国内领先,有望实现量价齐升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方面, 公司以约 6%的市场份额实现国内领先, 2D 检测设备已交付至宏微科技、斯达半导体、立讯精密等客户, VISION 系列 3D/CT 智能检测装备也已成功交付至国内高端消费电子领域领先企业。新能源电池方面,公司以约 1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主要产品已覆盖欣旺达、比亚迪锂电池、宁德时代等知名新能源电池客户。铸件焊件及材料领域,公司以约 5%的市占率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一体化压铸车架 X 射线检测设备已成功交付特斯拉。未来 X 射线检测设备业务将在下游需求增长、公司市占率提升、海外市场拓展、高端设备突破的驱动下实现量价齐升,并通过提高 X 射线源的自供比例实现盈利能力提升。 X 射线源: 自研微焦点 X 射线源打破海外垄断,有望成为新增长点公司已完成 90/110/120/130kV 系列化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射线源的量产,在 X射线源的材料、工艺、设备、团队等方面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产品性能参数与海外竞品相当,成功打破了国外厂商的长期垄断。 未来单独外售 X 射线源业务有望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客户验证的逐渐通过成为公司的新增长点。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射线源产能释放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华中数控 机械行业 2023-03-09 27.10 -- -- 37.55 38.56%
47.80 76.38%
详细
公司是国产通用数控系统领军者,有望在中高端数控系统领域打破外资垄断 公司由华中科技大学数控研究所成立,是国内唯一有望在高端通用数控系统市场抢占海外巨头份额的厂商。公司以培养下一代用户粘性为目标,从高校数控系统实训基地切入市场,以国家重大专项为契机,持续与下游机床厂合作,广泛服务于3C、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及半导体领域的优质厂商,产业生态初步具备。下游机床行业复苏、高端升级,自主可控推动国产数控系统向中高端快速渗透。公司作为极具战略、市场价值的通用型中高端数控系统龙头,市占率将提升、营运能力将改善,同时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带来利润率提高。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收为13.9/18.67/24.97亿元,归母净利润-0.8/0.8/2.1亿元,EPS为-0.41/0.42/1.0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70.3/68.2/26.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数控系统是工业母机的灵魂,下游复苏、政策加持,助力国产中高端渗透 2022年底国内机床行业重点企业在手订单恢复正增长,标志行业景气复苏。自主可控推动中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提升。高端数控系统是高性能机床最核心的部件,技术壁垒极高、用户粘性强、毛利率高,2022年国产化率低于10%。国家政策对数控系统国产化重点支持,特别是能适配不同种类的工业母机、战略意义与市场价值更高的通用型数控系统。此外从产品升级角度看,数控系统需配合机床工艺优化,新能源等领域的中国优势使得国产数控系统可以落地在先进应用场景,加快产品高端升级。国产数控系统迎来向中高端加速渗透的重要时期。 对标发那科,从底层技术打造生态、长期看好在高端数控系统市场份额提升 数控系统技术是运动控制核心零部件与设备的底层核心技术。对标日本发那科,公司以数控系统技术为基,拓展伺服电机、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工业机器人可为数控系统提供数据反馈平台助力升级优化、带来新能源等领域的优质客户资源,并提高工厂人效,以产业链优势助力公司在高端数控系统市场加速突围。 风险提示:高端数控系统研发及市场化推广不及预期、高性能零部件出口管制。
中大力德 机械行业 2022-12-20 23.88 -- -- 26.84 12.40%
29.77 24.66%
详细
聚焦机器人运动执行零部件,迎“国产替代需求加速+新应用扩容市场”成长 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提供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永磁直流电机和交流减速电机的机械传动控制核心部件制造商。2018-2021年营收CAGR=16.7%,归母净利润CAGR=3.7%。减速电机增长稳健,2018-2021年营收复合增速7.17%;减速器业务突破量产、客户结构升级,2018-2021年营收CAGR=19.12%,有望受益于核心部件国产化以及人形机器人量产后对核心部件市场的扩容,提升市场份额。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4/12.6/1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2/1.09/1.77亿元,YoY为-10.9%/50.0%/62.6%,EPS为0.48/ 0.72/1.1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49.4/ 32.9/ 20.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零部件国产替代加速+人形机器人落地扩容市场,内资零部件厂迎来发展契机 外资机器人巨头在华扩大本体产能以辐射亚太市场,供应安全以及成本管控催化零部件本土化需求增强。国产重负载六轴机器人因锂电池制造等下游需求增长以及外资交付能力受限迎来进口替代的重要窗口期,带动以RV减速器为主的国产机器人零部件需求上扬。特斯拉机器人落地后,2026年或将带来千亿级伺服系统增量以及千万台级谐波减速器供给缺口。日系重要供应商的温和扩产节奏,内资减速器厂商将成为缺口填补主力,内资伺服厂有望凭高性价比导入供应链。 设备充足保障快速扩产、产品布局全面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成长空间广阔 本体厂商需要零部件厂具备多品类产品的大规模量产实力。公司具备近百万台核心部件批量出货的能力,产品图谱涵盖除控制器外的所有机器人核心部件,契合本体厂商需求。目前行业其他厂商多囿于海外设备长达1年的交期而无法及时开出产能,公司因长期稳定的固投而拥有充足储备、大部分设备也已摊销完毕,新建厂房解决了设备利用率低对产能的掣肘,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多品类零部件快速扩产的能力率先受益于国产核心部件增量需求,扩大规模效应,提升利润水平。 风险提示:通用自动化复苏不及预期、公司产能爬坡不及预期、特斯拉机器人量产进程不及预期、公司减速器导入重要本体客户供应链进度不及预期。
伊之密 机械行业 2022-09-28 20.09 -- -- 22.96 14.29%
22.96 14.29%
详细
长源朗弘与伊之密签署压铸机批量采购协议,压铸机业绩有望创新高襄阳长源朗弘与伊之密于2022年9月19日正式签约压铸机批量采购协议,订购8台伊之密DM3500HII压铸机、2台伊之密LEAP7000T超大型压铸机,用于生产新能源混动车缸体及压铸一体化生产。该合作是继伊之密LEAP系列压铸机与一汽铸造、中国长安、云海金属合作后,再一次与行业领军企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我们认为随着公司LEAP系列机型逐步导入市场,新客户拓展已见成效,大客户渗透率不断加大,压铸机业务营收有望迎来新高,维持盈利预测,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为5.46/6.93/8.3亿元,EPS分别为1.16/1.48/1.7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17.4/13.8/11.5倍,维持“买入”评级。l伊之密助力长源朗弘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LEAP系列压铸机构建较高壁垒长源朗弘是长源东谷(603905.SH)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柴油发动机缸体、缸盖等核心零部件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 多年以来,长源朗弘密切关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积极寻找新能源领域的业务突破口,实现柴油机与新能源并驾齐驱。在“年产60万台(套)新能源混动车缸体压铸及缸体缸盖精加工”中,长源朗弘向伊之密订购8台DM3500HII冷室压铸机以及2台LEAP7000T超大型压铸机,为实现新能源业务切入做好提前布局。该项目采购共分为两期,其中:一期包含4台3500T压铸机,可实现100万台新能源缸体的压铸;二期包含4台3500T压铸机和2台7000T压铸机,相当于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再新增新能源缸体压铸100万台和30万台一体化压铸的生产能力,该体量的生产能力能够充分满足长源朗弘对于大型精密压铸件产品的迫切需求以及一体化压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 伊之密LEAP系列压铸机与中欧研发团队的紧密合作,可对标国外压铸机产品,在压射系统、用户控制界面、锁模单元等关节环节中具备性能优势,形成较高技术护城河,为后续伊之密进入高端市场服务高端客户,做好充足准备。l风险提示:压铸机新客户拓展进程放缓,压铸机大客户渗透率不及预期,压铸机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
同飞股份 机械行业 2022-06-30 62.00 -- -- 108.57 75.11%
122.30 97.26%
详细
工业温控行业龙头,乘储能温控东风蓄势待发公司是国内工业温控行业龙头,覆盖数控装备/电力电子/储能三大下游。在储能市场发展及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背景下,公司依托工业温控深厚的技术积累,积极推进储能温控业务,有望成为国内储能温控行业领军者,充分受益。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7/2.83/4.39亿元,2022-2024年CAGR=62%,EPS为1.78/3.03/4.69元,当前股价对应PE28.2/16.6/10.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数控温控装备龙头,受益行业向高端化结构渗透数控装备整体结构向中高端化迈进,具备量价齐升逻辑,我们测算其2021-2025年温控市场空间合计有望达126亿元,“十四五”期内CAGR=32%。公司已成功进入德国埃马克、日本马扎克、德国通快、北京精雕、锐科激光等内外资巨头供应商体系,并进军高端装备大本营德国成立子公司。国内疫情趋缓及稳增长政策支持,叠加日元持续低位,原材料降价等多重利好,外系和国产中高端数控装备有望率先反弹。域公司扎根工业温控领域20年,技术水平全球领先,定位中高端战略不动摇,契合数控装备产业发展趋势,能够在中高端市场构筑长期护城河并持续提升龙头市占率。 电力电子和储能高景气,工业温控龙头充分受益碳中和政策下,风电、储能市场持续高景气。其中风电温控具备装机量+液冷占比提升逻辑,2025年市场空间有望达68.7亿元,2021-2025年CAGR=27%;储能受益于成本下降、配套政策逐步完善、发展模式日益清晰等利好迎来快速增长,叠加温控对储能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液冷占比提升效应,2025年储能温控市场有望达73亿元,2021-2025年CAGR=95%。公司液冷温控技术行业领先,通过绑定大客户切入市场并持续获得头部客户认可,风电与储能募投项目加速推进。依托托20年工业温控技术底蕴,公司有望成为储能温控行业领军者,厚积薄发。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储能订单落地
福达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8-25 8.85 -- -- 10.19 15.14%
10.40 17.51%
详细
2021H1营收10.48亿元(+30.58%),归母净利1.18亿元(+34.6%)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0.48亿元,同比增长30.58%;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34.6%;稀释每股收益0.2元,同比增长33.33%。 上半年产销两旺,新能源汽车成为曲轴业务增长新亮点2021年上半年,重卡和豪华乘用车行业维持高景气,新能源汽车成为曲轴业务增长新亮点,公司产销订单延续旺盛态势。目前宝马B48曲轴完成试验件交付,福田康明斯13升曲轴完成首批样件,比亚迪混合动力车型配套472、476曲轴进入量产,且伴随比亚迪秦PLUS DM-i 等车型热销,公司曲轴订单大增,目前产能已达到3万件/月,成为曲轴业务增长的新亮点。 定增募资2.91亿元,打造船舶、核电等领域新效益增长点7月13日,公司非公开发行A 股普通股股票5418.99万股,每股发行价格5.37元,募集资金总额约2.91亿元,用于实施“大型曲轴精密锻造生产线项目”。 实施完成后将大幅提升公司对船舶、核电及工程机械等领域所需大型曲轴锻件配套能力,有效延伸福达锻造产业链,打造公司新效益增长点,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主业逐步做大做强。随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及“核电强国”的深入推进,下游船舶、核电及工程机械等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大型曲轴市场需求或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潜力巨大7月19日,工信部公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该政策旨在鼓励中小成长性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转型升级路线,解决制造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公司位列其中,横纵双向持续拓宽曲轴下游应用领域与新客户、新产品开发,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成长潜力巨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3.34/4.47亿元,增速分别为25.7%/32.4%/34.0%;增发后EPS 分别为0.39/0.52/0.69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2/17/12倍。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份额提升可期,拓展豪华乘用车及“卡脖子”的大型曲轴业务打开更大成长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商用车市场波动、乘用车客户开发、大型曲轴业务不达预期
福达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4-26 6.79 -- -- 6.89 1.47%
9.18 35.20%
详细
2021Q1营收5.38亿元(+75.37%),净利6217.84万元(+110.68%)2021年一季度,公司营收5.38亿元,同比增长75.37%,相比2019Q1增长40.32%;归母净利润6217.84万元,同比增长110.68%,相比2019Q1增长34.51%;稀释每股收益0.105元,同比增长110%。 一季度产销两旺,客户国际化、产品高端化持续推进2021年一季度,重卡和豪华乘用车行业维持高景气,公司经营延续良好复苏态势,产销订单旺盛。公司持续推进客户国际化、产品高端化,目前已完成的宝马B48曲轴、日野J08E 曲轴及福田康明斯13升曲轴智能化生产线方案设计并获得客户认可,为比亚迪混合动力车型开发的472、476曲轴已进入量产,预计未来将给公司带来可观的业绩增量。以宝马B48曲轴为例,国内市场容量约在80万根/年,假设公司量产供应50%,可带来超3亿元增量收入。 与德国阿尔芬合资进军大型曲轴,市场开发成绩优异在新市场和新产品开发方面,MTU 和瓦锡兰新产品样件已验证通过;玉柴船电产品已实现了3个量产和2个开发;已获得大连中车的产品开发许可;已完成重庆康明斯、潍柴、中船重工等多家知名发动机厂商的技术交流和报价。工艺改进、质量提升和效率提升方面,已实现进口设备刀具的国产化替代,兰迪斯设备程序设计和产品调试自主化,在中频淬火、回火方面取得很大突破,曲轴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大节约了能耗,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商用车稳增,豪华车、非道路是未来增长亮点竞争优势方面,基于业务/人才/技术三位一体的国际化战略,工艺技术及装备领先优势,公司拓展精密锻件降本增收,不断优化客户结构、进军高端市场。未来成长方面,预计公司在商用车领域稳定增长,在豪华乘用车曲轴领域潜力巨大,在大型曲轴领域量价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3.21/4.37亿元,增速分别为22.1%/31.0%/36.3%;EPS分别为0.41/0.54/0.74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7/13/10倍。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份额提升可期,拓展豪华乘用车及“卡脖子”的大型曲轴业务打开更大成长空间,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商用车市场波动、乘用车客户开发、大型曲轴业务不达预期
福达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4-05 6.24 -- -- 7.10 10.42%
7.28 16.67%
详细
2020年营收 17.70亿元(+16.87%),净利 2.01亿元(+50.47%)2020年营收 17.70亿元,同比增长 16.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 50.47%;稀释每股收益 0.34元,同比增长 54.55%。 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客户结构持续优化新市场开拓: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除原有配套城市公交离合器减震器外,公司为比亚迪混动车型开发的 472、476曲轴已进入量产,上汽通用定点开发的曲轴毛坯锻件也将应用在其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上;新产品开拓:上汽通用、奔驰、康明斯、戴姆勒、沃尔沃、卡特彼勒等重点客户新品开发进展良好。 随着公司市场渠道的不断拓宽,产品业务的升级转型,客户结构的合理优化,公司的发展空间也进一步得到拓展。目前公司非道路机械配套产品收入占比和国际客户收入占比均已达到 30%。 与德国阿尔芬合资进军大型曲轴,市场开发成绩优异在新市场和新产品开发方面,MTU 和瓦锡兰新产品样件验证通过;玉柴船电产品实现了 3个量产和 2个开发;获得大连中车的产品开发许可;完成重庆康明斯、潍柴、中船重工等多家知名发动机厂商的技术交流和报价。工艺改进、质量提升和效率提升方面,实现进口设备刀具的国产化替代,兰迪斯设备程序设计和产品调试自主化,在中频淬火、回火方面取得很大突破,曲轴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大节约了能耗,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商用车稳增,豪华车、非道路是未来增长亮点竞争优势方面,基于业务/人才/技术三位一体的国际化战略,工艺技术及装备领先优势,公司拓展精密锻件降本增收,不断优化客户结构、进军高端市场。未来成长方面,预计公司在商用车领域稳定增长,在豪华乘用车曲轴领域潜力巨大,在大型曲轴领域量价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5/3.21/4.37亿元,增速分别为22.1%/31.0%/36.3%;EPS 分别为 0.41/0.54/0.74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5.4/11.7/8.6倍。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份额提升可期,拓展豪华乘用车及“卡脖子”的大型曲轴业务打开更大成长空间,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昊志机电 机械行业 2021-03-25 12.47 -- -- 12.45 -0.56%
13.30 6.66%
详细
2021Q1归母净利预增113.59%-156.31%,主轴业务是增长主因 3月23日,公司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21Q1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3000-3600万元,预计同比增长113.59%-156.31%。业绩增长原因:1)2021Q1订单需求旺盛,主轴产品销量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大幅增加;2)高毛利口罩机零部件业务本期营收占比非常小,主轴等其他业务的毛利率变动不大;3)存货周转提升,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大幅下降;4)非经常性损益对归母净利润影响约为400万元至700万元,上年同期为548.89万元。 电主轴国产稀缺龙头,困境反转、重新起航 电主轴是机床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公司是电主轴国产龙头,属于工控自动化领域的核心资产。2019-2020年公司累计计提近2亿元资产减值损失,2020年下半年开始下游需求持续复苏,公司甩掉包袱、重新起航。 通用自动化持续景气,平台转型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基于“3-4年产品更新驱动设备更新小周期”、“10年设备投资朱格拉中周期”、“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大趋势”三层逻辑,通用自动化持续景气。公司主轴继续高增长,直线电机/转台销售放量+机器人核心部件减速器取得突破+并购瑞士Infranor拓展伺服和控制系统,转型为精密制造平台,将持续受益自动化景气,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技术+规模优势,电主轴国产龙头地位稳固 瑞士、德国、日本、台湾电主轴领先,但以昊志机电为龙头的国产厂商持续追赶,在PCB、钻攻机等细分领域依靠性价比优势、服务优势持续替代进口。公司目前是行业唯一上市公司,出货量国产第一。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020-20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3/1.42/2.03亿元,增速分别为-/71.2%/43.7%;EPS分别为0.29/0.50/0.72元,对应2020-2022年市盈率分别为44/26/18倍。基于公司资产稀缺、困境反转、周期拐点、平台转型的核心逻辑,参考同属工业自动化“核心资产”可比公司2021年平均50倍的PE,以及公司历史平均74倍的PE,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复苏持续性、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并购整合风险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1-03-15 25.19 -- -- 28.45 12.94%
34.32 36.24%
详细
2020年年利预计盈利1.22-1.55亿元,同比长增长96%-149%内生:通用自动化需求持续旺盛,公司依靠自主技术、成本和定制优势抢占“通用+细分”多个市场,工业机器人及运控解决方案业务在2020年三、四季度大幅增长;外延::公司协同德国Coos在焊接领域收入、订单快速增长,业绩并表增厚公司收入利润。另外政策加大扶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预计21年增厚公司在净利润在1000万元左右,比占比2020年利润9%。 国产机器人龙头,有望成长为中国“发那科”公司自研+并购掌握机器人核心运控、伺服、机器视觉等技术,向下拓展本体和集成,打造全产业链技术服务优势,是国内机器人龙头,有望成为中国“发那科”。公司正复制发那科当年市占率提升之路,同时抢占国内+外资份额,运控解决方案+机器人+CLOOS三大业务持续高增长。 通用自动化持续高景气,公司市占率加速提升市场端::“3-4年产品更新驱动设备更新周期”、“10年设备投资朱格拉周期”、“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升级趋势”三重逻辑共振,通用自动化持续景气,3C电子、光伏、锂电、食饮等下游机器人需求持续旺盛;供给端:日本工业机器人巨头产能已到瓶颈,未来将在中国扩产并加大国产零部件采购(但产能爬坡需要时间)。因此未来2-3年,国产机器人和国产零部件份额均会提升,埃斯顿作为国产机器人龙头兼具核心零部件业务最为受益。 吴侃先生履任副董事长、总经理,公司经营活力进一步迸发2020年12月31日,年富力强的吴侃先生履任公司副董事长及总经理(与董事长吴波先生为父子关系)。吴侃在公司工作近8年,在多个核心岗位积累了丰富扎实的工作经验,对公司各板块业务发展具有清晰的战略思考和规划,履任总经理后公司本部业务及CLOOS业务(与三一重工签订超1亿元大单)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在吴侃总的带领下,公司经营活力将进一步迸发。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2.16/3.30亿元,增速分别为119.7%/49.4%/53.0%;EPS分别为0.17/0.26/0.39元,对应市盈率139、93、61倍。考虑公司国产机器人龙头的稀缺资产属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复苏持续性、
昊志机电 机械行业 2021-03-05 14.35 -- -- 15.78 9.97%
15.78 9.97%
详细
2020年营收8.76亿元(+149.16%),净利8275.78万元(扭亏为盈) 2020年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9.16%;营业利润10074.90万元,同比增长155.85%;归母净利润为8275.78万元,扭亏为盈;基本每股收益0.29元,同比增长152.7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89%。 机床核心部件主轴业务顺周期复苏,收入高速增长 2020年瑞士Infranor集团并表收入2.6亿元,我们根据机床及口罩机行业情况估算公司主轴及配件维修收入增速在35%左右(对应4.6亿元收入)、估算公司超声波焊接系统等口罩机核心部件收入在1.6亿元左右。公司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原因:1)机床行业顺周期复苏,公司作为核心部件主轴的国内龙头受益需求旺盛,2020年主轴、转台等业务同比实现较大增长2)超声波焊接系统等口罩机核心部件贡献较大业务增量;3)子公司瑞士Infranor集团并表收入25,851.76万元,但因需摊销合并日评估增值的存货等资产价值,瑞士Infranor对公司净利润贡献较少,约为286.44万元。 并表瑞士Infranor增加费用+计提减值准备,拖累净利润 1)瑞士Infranor并表导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77.52%、68.32%和22.65%。另外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63.79%;2)公司进一步拟计提应收等资产减值准备2,253.47万元,摆脱历史包袱。 通用自动化持续景气,公司平台转型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基于“3-4年产品更新驱动设备更新小周期”、“10年设备投资朱格拉中周期”、“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大趋势”三层逻辑,通用自动化持续景气。公司主轴继续高增长,直线电机/转台销售放量+机器人核心部件减速器取得突破+并购瑞士Infranor拓展伺服和控制系统,转型为精密制造平台,将持续受益自动化景气,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020-20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3/1.42/2.03亿元,增速分别为-/71.2%/43.7%;EPS分别为0.29/0.50/0.72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9.4/28.9/20.1倍。基于公司资产稀缺、困境反转、周期拐点、平台转型的核心逻辑,参考同属工业自动化“核心资产”可比公司2021年平均50倍的PE,以及公司历史平均74倍的PE,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复苏持续性、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并购整合风险
福达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1-02-02 5.70 -- -- 6.95 21.93%
7.10 24.56%
详细
公司是国内曲轴领导者,正处于景气周期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发动机曲轴领导企业,产品包括曲轴、离合器、齿轮、锻件等核心重要部件,下游以汽车为主,并拓展到工程机械、船舶等更多领域。 客户结构优异,包括奔驰、宝马、沃尔沃、康明斯、玉柴、三一、日野、洋马等国内外巨头。过往业绩随下游有所波动,2020前三季度公司收入12.59亿元(同比增长17.54%),进入新景气周期。 曲轴行业壁垒高,市场规模300亿元/年曲轴是内燃机核心零部件,基于高技术要求、低风险容忍、长生命周期特性,行业壁垒较高。2020年曲轴市场规模在300亿元左右,其中商用车和乘用车曲轴市场均在百亿级别,此外重卡和工程机械景气度高,增长迅速。 公司位列行业前三,具有国际化、工艺装备领先等优势国内曲轴行业“三足鼎立”:天润工业、福达股份、辽宁518,三个企业各有特色,公司在价值量高的大型船舶曲轴和乘用车曲轴有领先优势。基于业务/人才/技术三位一体的国际化战略,工艺技术及装备领先优势,拓展精密锻件降本增收,不断优化客户结构、进军高端市场,公司份额有望持续提高。 成长逻辑:商用车稳增,豪华车、非道路是新增长亮点1))更新周期持续,重卡市场稳增。淘汰更新、基建加码,2020-2022年重卡持续景气,曲轴需求稳健增长;2))豪华乘用车曲轴配套外移潜力巨大。乘用车曲轴百亿市场,豪华车逆势增长、主机厂曲轴配套走向外包。公司竞争优势明显,拿下宝马(曲轴)、奔驰(毛坯)等供应资质,持续拓展产品、客户,增长可期。3)合资进军大型曲轴,量价齐升。公司和全球曲轴巨头德国阿尔芬合资进军高价值的大型曲轴业务(用于船舶、核电、工程机械等),在客户、技术、产品等方面均有协同增益。未来量价齐升,增长可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2.43/3.21亿元,增速分别为53.1%/18.9%/32.2%;EPS分别为0.34/0.41/0.54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7.1/14.4/10.9倍。公司竞争优势明显、份额提升可期,拓展豪华乘用车及“卡脖子”的大型曲轴业务打开1倍成长空间。考虑可比板块及公司估值情况,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商用车市场波动、乘用车客户开发、大型曲轴
昊志机电 机械行业 2020-09-16 19.00 -- -- 19.84 4.42%
21.19 11.53%
详细
电主轴国产稀缺龙头,困境反转、重新起航 电主轴是机床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公司是电主轴国产龙头,属于工控自动化领域的核心资产。2017-2019年机床下游低迷,2019年计提1.62亿元资产减值损失,经历至暗时刻。2020年下游需求复苏,公司甩掉包袱、重新起航。 机床十年周期拐点已至,电主轴需求旺盛 周期拐点:中国机床2000-2004年、2010年是两个高峰,2020年是机床需求新景气周期的开端;下游复苏:电子(5G及苹果产业链)、航天军工、工程机械等行业需求旺盛;国退民进:沈阳、大连机床等国企衰落,民企机床格局优化后国产替代提速;订单旺盛:头部机床企业2020年4-8月订单均十分旺盛;百亿空间:2019年我国主轴市场200亿元,其中电主轴市场50亿元。电主轴相比机械主轴替代优势巨大,市场潜力在百亿空间。 技术+规模优势,电主轴国产龙头地位稳固 外资及台系领先,大陆持续替代。瑞士、德国、日本、台湾电主轴领先,但以昊志机电为龙头的国产厂商持续追赶,在PCB、钻攻机等细分领域依靠性价比优势、服务优势持续替代进口。 技术及规模优势明显,昊志机电是国产绝对龙头。公司目前是行业唯一上市公司,出货量国产第一。目前拥有发明专利150件、技术人员247人。另外公司固定资产4.8亿元,拥有先进加工设备数百台,技术及规模优势明显。 收购后转型运控平台,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瑞诺集团核心产品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与公司在品牌、技术、产品、客户上均有较强的协同效应。收购后公司初步形成从硬件到软件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向运控平台企业进发,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020-20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1.58/2.15亿元,增速分别为-177.4%/31.4%/36.2%;EPS分别为0.42/0.56/0.76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42.6/32.4/23.8倍。基于公司资产稀缺、困境反转、周期拐点、平台转型的核心逻辑,参考同属工业自动化“核心资产”可比公司2021年平均50倍的PE,以及公司历史平均74倍的PE,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复苏持续性、并购整合风险、应收及现金流风险
埃斯顿 机械行业 2020-08-11 18.25 -- -- 19.84 8.71%
25.90 41.92%
详细
最像日本发那科,国产机器人“真龙头”,模式极具稀缺性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持续10%以上研发投入)及并购,掌握机器人核心运动控制软硬件技术,以此为基础拓展本体及集成业务,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最像全球机器人龙头日本发那科。 并购落地+重磅定增,协同发展可期公司并购全球顶尖的焊接机器人德国CLOOS落地,技术、品牌、渠道、市场等多方面协同可期。另外近期发布10亿元定增预案,拟引入中国通用技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小米产业基金三大重磅战略投资者,将为公司发展提供资金和产业两方面支持和协同。 运控解决方案持续增长可期,本体市占率不断提升零部件:收购TRIO控制器+公司伺服系统打造运控完整解决方案是零部件业务增长新亮点,整体市场超100亿元,依靠技术优势及研发转化效率提升优势,持续增长可期;本体:疫情不改机器人市场复苏趋势,长期来看投资回收期缩短、机器换人提速。公司有望复制发那科当年市占率提升之路,抢占国产(超5%中低端产能出清)及外资份额(库卡和安川份额收到冲击),预计2024年机器人收入空间可达25亿元。 扩张期盈利不佳,并购整合后财务报表迎来修复2017-2019年公司并购及研发扩张造成费用率远超行业,大大拖累利润。对比发那科快速扩张期,盈利、存货及应收周转基本一致,反映机器人企业快速扩张期正常财务表现。未来随着1)技术整合吸收之后,研发中心及人员的高效精简;2)技术整合转化效率提高,单位研发费用支撑更大收入,预计费用率将不断降低,财务报表修复。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07/28.14/32.99亿元,增速分别为76.3%/12.3%/17.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1.71/2.15亿元,增速分别为130.9%、12.5%/16.1%;EPS分别为0.18/0.20/0.26元,对应市盈率106、94、75倍,当前股价对应2020-2022年市盈率106、94、75倍。埃斯顿目前对应发那科第二估值阶段50倍PE,考虑A股估值平均是日股估值3倍,目前埃斯顿估值上限在150倍PE,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复苏持续性、并购整合风险、市占率提升不达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