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马晓明

长城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1070518090003...>>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5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12-29 19.71 18.00 328.57% 21.57 9.44%
21.57 9.44%
详细
事件:2021年 12月 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音被纳入监管,看好轨交减振降噪产品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章中,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修改国土空间规划和交通运输等相关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公路、城市道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水路、港口和民用机场及其起降航线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并且法案第 55条中明确指出,因公路、城市道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排放噪声造成严重污染的,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对噪声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和责任认定,制定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噪声污染责任单位应当按照噪声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采取管理或者工程措施,减轻噪声污染。我们认为,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及都市圈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并且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被纳入监管,未来对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的需求将愈发强烈,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轨道减振降噪的龙头企业,未来将受益明显。 公司以全球震/振动控制行业的领导者为目标,产品结构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拉动减振降噪需求,需求升级有望带来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公司定增审批通过,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达 3.5万公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各地方政府新的规划出台,城市轨道交通远期里程将进一步提升。在我国不断强调交通强国的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都市圈、城市群的不断稳健发展,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行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拥有广阔空间的轨道交通建设有望持续拉动对于减振降噪需求。公司轨道减振产品的订单有望继续增厚。并且公司定增审批获通过,此次募投项目的建设将增强公司钢轨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也为获取该类产品订单提供产能支撑,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有利于丰富公司在轨道结构减振领域的产品类型,完善产品体系,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巩固行业龙头 地位,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锂化工产品的需求空间广阔,公司为未来发展奠定产能基础,盈利能力及业务承接能力将持续增强,有望成长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全资子公司江苏昌吉利长期从事锂化物生产,产品主要有氯代正丁烷、正丁基锂和氯化锂,产品可用于医药中间体、合成橡胶催化剂、合成金属锂、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截至 2021年 H1,公司实现净利润 4276万,有望在未来持续增厚业绩,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2021年 7月 2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庐江高新区龙桥化工园内投资建设年产 50000吨锂盐、3800吨烷基锂系列及其配套产品项目,项目总投资约 1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 50亿元人民币。我们认为此次扩产有望进一步扩展公司在锂化物领域的业务,并有望在未来持续增厚业绩,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增添动力。 项目建成后将在巩固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扩大客户群体,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并且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3亿元、5.30亿元、7.76亿元,EPS 分别为 0.59元、0.92元、1.34元,对应 PE 为 33倍、21倍、15倍。考虑到《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大,公司从中直接受益; 公司的锂电产品项目预计将在未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且由于公司近段时间以来不断斩获新签订单,在手订单不断增厚,建筑减隔震业务以及锂化物业务稳步推进,未来业绩长期成长确定性继续增强,因此给予目标价格为 30.64元-35.75元,对应 2022年 PE 为 34倍-39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铁路建设不及规划预期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投资协议不确定性风险。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12-16 19.99 18.00 328.57% 21.57 7.90%
21.57 7.90%
详细
事件:近日,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昌吉利安徽子公司相关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扩充锂盐产能,产能周期与需求周期共振:昌吉利新能源在庐江高新区龙桥化工园内投资建设年产 50,000吨锂盐、3,800吨烷基锂系列及其配套产品项目目前正在有序进行中。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锂盐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新药品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锂的需求日益增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根据 SQM 的预测数据,到 2025年,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约 1000GWH,基于此计算全球动力电池 2025年锂需求量约 68万吨 LCE;除新能源汽车持续景气增长带动锂消费外,全球储能电池及小型动力电池的消费增长也较为可观,到2025年,预计其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 30%,传统工业领域的锂需求保持 2%的增长,基于此,对未来 5年的锂需求进行测算,到 2025年全球锂需求或将达到 114万吨 LCE,年均复合增长率 25%。我们认为此次扩产有望进一步扩展公司在锂化物领域的业务,并有望在未来持续增厚业绩,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增添动力,有望助力提升公司的估值水平。 项目建成后将在巩固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扩大客户群体,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并且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 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公布,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音首次被纳入监管,未来继续看好轨交减振降噪产品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龙头公司有望进一步受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第六章中,将交通运输噪声污染纳入监管之中,法案中指出因铁路运行排放噪声造成严重污染的,铁路运输企业和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噪声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制定噪声污染治理方案。此次法案的修正更加明确法律规范对象仅限于人为噪声,并且修订草案增加了噪声污染的防治对象,比如在交通运输噪声的定义中,专门增加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并且将适用的地域范围从仅适用于城市市区的规定扩展至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更多的进入人口稠密地区以及居民居住区域,也致使城市轨道交通得噪声扰民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解决部分噪声污染行为在现行法仿宋 律中存在监管空白的问题,草案增加了噪声污染的防治对象,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我们认为,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及都市圈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并且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被纳入监管,未来对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的需求将愈发强烈,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轨道减振降噪的龙头企业,未来将受益明显。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3亿元、5.30亿元、7.76亿元,EPS 分别为 0.59元、0.92元、1.34元,对应 PE 为 34倍、22倍、15倍。考虑到《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大,公司从中直接受益; 公司的锂电产品项目预计将在未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且由于公司近段时间以来不断斩获新签订单,在手订单不断增厚,建筑减隔震业务以及锂化物业务稳步推进,未来业绩长期成长确定性继续增强,因此给予目标价格为 30.64元-35.75元,对应 2022年 PE 为 34倍-39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铁路建设不及规划预期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投资协议不确定性风险。
长高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2-15 11.05 -- -- 11.84 7.15%
11.84 7.15%
详细
事件:1)公司与国电投湖北分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合作推进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初步确定建设规模不低于100MWp;2)公司与华润电力(涟源)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发风电、光伏、储能发电项目。 整县推进加速 携手运营龙头开拓市场:国电投第一批7城开发样板已全部开工,其中5个县域已有部分项目并网,后续第二批、第三批样板房也都陆续开工建设,目标县域已突破100个。公司与国电投湖北分公司签订整县合作框架协议,在湖南省范围内合作开发风电、光伏、储能等发电项目,有望在国电投实施整县推进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高整县推进的竞争力。公司与华润涟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利于推进新能源业务的开展,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对公司新能源产业布局的需求。 EPC 项目逐步放量,新能源项目有望成为公司重要业绩增长点:公司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民营甲级资质的设计院,可在全国各地广泛参与各省级电力公司的投标;同时公司具备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维的经验和能力,也具备新能源项目开发中电气装备供应能力。在双碳目标下,我们认为公司将加速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模式,利用渠道、设计和建设能力的优势,寻找电站运营方共同推进新能源项目的开发。 电力设备布局全面 EPC 有望带动设备收入增长:公司在配网方面已具备真空断路器、高压开关柜、高压环网柜、箱式变电站等产品,在高压领域布局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组合电器等产品。光伏、风电、储能项目中需要采购部分电力设备,我们认为随着公司的EPC 项目逐步的放量过程中,公司有能力凭借在电力设备领域的产品经验和供货能力,通过EPC 带动电网设备的收入增长,提升EPC 项目的整体盈利水平。 布局组合电器产品快速放量,产品迭代升级贡献增长。组合电器(GIS)具备可靠性高、维护少、占地小等优势,正在替代传统敞开式开关。公司已具备110kV 和220kV 的组合电器产品,在2020年已成为公司营收贡献最大的设备类产品。新产品550kVGIS 预计明年完成型式试验并在明年下半年投入市场。公司正在新建GIS 生产厂房,也是公司今年非公开发行的募投项目之一,建成后预计可达到25亿元的产能。 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13亿元、24.9亿元、29.8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79亿元、3.57亿元、4.74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45、0.58、0.77,对应当前股价的PE 倍数为25X、20X、15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价格战、原材料价格上涨、系统性风险。
长高集团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2-03 11.02 -- -- 11.84 7.44%
11.84 7.44%
详细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电网投资高景气:南网规划“十四五”期间,将投资670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较十三五期间同比提升超30%,其中3200亿元将用于配电网投资,国网提出十四五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我们认为投资将呈现结构性增长的特点,重点投入的方向包括特高压、智慧变电站、配网升级、电网节能等方向。公司经过前期持续扎根,不断夯实基础,形成涵盖开关、组合电器、配网设备、EPC 完整的产业链,在电网投资的高景气下将实现快速发展。 公司是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类产品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公司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类产品领域持续扎根了二十余年,产品形成从中压到特高压全电压等级的覆盖,为国内几乎所有特高压工程项目提供了产品和服务,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类产品被工信部认定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新型电力系统下特高压建设持续推进,预计公司在特高压招标中份额稳固。 布局组合电器产品快速放量,产品迭代升级贡献增长。组合电器(GIS)具备可靠性高、维护少、占地小等优势,正在替代传统敞开式开关。公司已具备110kV 和220kV 的组合电器产品,在2020年已成为公司营收贡献最大的设备类产品。新产品550kVGIS 预计明年完成型式试验并在明年下半年投入市场。公司正在新建GIS 生产厂房,也是公司今年非公开发行的募投项目之一,建成后预计可达到25亿元的产能。 EPC 项目逐步放量,新能源项目有望成为公司重要业绩增长点。公司拥有国内为数不多的民营甲级资质的设计院,可在全国各地广泛参与各省级电力公司的投标;同时公司具备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维的经验和能力,也具备新能源项目开发中电气装备供应能力。在双碳目标下,我们认为公司将加速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模式,利用渠道、设计和建设能力的优势,寻找电站运营方共同推进新能源项目的开发。 配网设备布局全面,有望持续收益配网建设。公司在配网方面已具备真空断路器、高压开关柜、高压环网柜、箱式变电站等产品,同时储备了12kV非晶合金变压器、一二次融合柱上真空断路器等新产品。公司除了继续重视两网集招订单外,同时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加大对二三级市场的开发力度,未来随着销售渠道下沉,配网业务有望收获高增长。 盈利预测:十四五期间电网投资高景气,公司提早布局对产品进行技术迭代,预计明年550kVGIS 产品和组合电器产能扩充项目都将落地;同时公司进行渠道改革,2020年新能源EPC 项目和配网设备收入也开始呈现出高增的趋势。我们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0.13亿元、24.9亿元、29.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9亿元、3.57亿元、4.74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45、0.58、0.77,对应当前股价的PE 倍数为23X、18X、14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不及预期、价格战、原材料价格上涨、系统性风险。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11-18 19.25 18.00 328.57% 22.84 18.65%
22.84 18.65%
详细
公司以全球震/振动控制行业的领导者为目标,产品结构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拉动减振降噪需求,需求升级有望带来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公司定增审批通过,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巩固行业龙头地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远期规划达3.5万公里,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各地方政府新的规划出台,城市轨道交通远期里程将进一步提升。在我国不断强调交通强国的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都市圈、城市群的不断稳健发展,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行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拥有广阔空间的轨道交通建设有望持续拉动对于减振降噪需求。公司轨道减振产品的订单有望继续增厚。并且公司定增审批获通过,此次募投项目的建设将增强公司钢轨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多种选择,也为获取该类产品订单提供产能支撑,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有利于丰富公司在轨道结构减振领域的产品类型,完善产品体系,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巩固行业龙头地位,为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锂化工产品的需求空间广阔,公司为未来发展奠定产能基础,盈利能力及业务承接能力将持续增强,有望成长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全资子公司江苏昌吉利长期从事锂化物生产,产品主要有氯代正丁烷、正丁基锂和氯化锂,产品可用于医药中间体、合成橡胶催化剂、合成金属锂、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截至2021年H1,公司实现净利润4276万,有望在未来持续增厚业绩,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2021年7月2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庐江高新区龙桥化工园内投资建设年产50000吨锂盐、3800吨烷基锂系列及其配套产品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人民币。我们认为此次扩产有望进一步扩展公司在锂化物领域的业务,并有望在未来持续增厚业绩,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增添动力。 项目建成后将在巩固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扩大客户群体,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并且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 强制性要求直接推动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容,公司提前布局,且具有客户及技术同源性的优势,未来将直接受益于市场扩容:2021年5月12日国务院第135次常务会议通过《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并且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本次《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扩大了建筑减隔震的应用范围,政策进一步明确,下游应用空间随之进一步扩大;强制性要求政策的覆盖范围从287个上升到1600个左右区县,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数的56%,减隔震市场广阔,需求旺盛。公司在2020年3月19日发行了总规模为3.99亿元可转债,其中9752.65万元用于建筑减隔震产品生产线的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公司的预计产能达到每年7200套,预计每年可以带来收入6013万元,净利润达到1224万元,公司提前布局,且具有客户及技术同源性的优势,未来将直接受益于市场需求扩容。 在手订单情况饱满,不断斩获新签订单,成控股股东完成5.24%股份的协议转让,公司未来成长确定性增强:11月8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美雨、许吉锭协议转让公司股份事宜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完成过户登记手续,2021年3月7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美雨、许吉锭与陈柱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王美雨、许吉锭分别将其持有的天铁股份11,426,627股、6,512,684股无限售流通股份以及衍生的所有权益转让给陈柱,转让价格11.17元/股。 11月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发来的《成交通知书》,该通知确认公司为杭州机场轨道快线工程施工Ⅱ标段项目减振垫物资采购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为3070.90万元。11月10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天北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机场轨道快线工程轨道工程施工I标段项目经理部签署合同,合同金额合计2119.26万元。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饱满,且不断斩获新签订单,定增项目将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未来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将有望进一步提升,巩固其轨交减振降噪龙头企业的地位,长期成长的确定性得到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亿元、5.30亿元、7.76亿元,EPS分别为0.59元、0.92元、1.34元,对应PE为33倍、21倍、14倍。考虑到《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大,公司从中直接受益;公司的锂电产品项目预计将在未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且由于公司近段时间以来不断斩获新签订单,在手订单不断增厚,建筑减隔震业务以及锂化物业务稳步推进,未来业绩长期成长确定性继续增强,因此上调目标价格为30.64元-35.75元,对应2022年PE为34倍-39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铁路建设不及规划预期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投资协议不确定性风险。
福斯特 电力设备行业 2021-11-01 144.00 -- -- 145.90 1.32%
145.90 1.32%
详细
事件:公司披露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30亿元,同比增长63.27%;归母净利润13.36亿元,同比增长53.37%;毛利率为22.91%,同比下降1.66pct;存货为17.85亿元,较年2020年底增长105.47%。 Q3业绩稳定增长,盈利短期承压。202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4亿元,同比增长53.33%,环比增长10.78%;实现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4.23%,环比增长5.89%;2021Q3,销售毛利率18.80%,同比下降10.91pct,环比下降2.78pct;销售净利率13.47%,同比下降6.40pct,环比下降0.65pct。今年以来硅料价格快速上涨,组件企业普遍开工率下调,光伏级EVA 树脂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公司光伏胶膜产能利用率持续维持在高位,业绩实现稳定增长,盈利水平短暂承压。展望Q4,随着光伏行业旺季的到来,组件企业开工率有望回升,公司EVA 树脂存货充沛,业绩有望持续增长,胶膜价格已于9月有所上调,毛利率环比有望改善。 感光干膜业务快速增长,新材料持续进步。公司感光干膜实现销售快速增长,目前已顺利导入深南电路、深联科技、景旺电子、奥士康等内资大型PCB 企业。公司正积极筹建广东江门年产 4.2亿平方米感光干膜项目和年产 2.4万吨碱溶性树脂项目,加速推进感光干膜的进一步国产化替代。 此外,其他铝塑复合膜、FCCL、水处理膜支撑材料等新产品,公司正加快推进量产进度、不断改进产品性能,有望为公司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基本复合预期,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2.47/152.19/194.40亿元,同比增长45.9%/24.3%/27.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70/22.81/28.57亿元,同比增长25.9%/15.8%/25.3%,对应EPS 为2.07/2.40/3.00元,对应PE 为69X、60X、48X。公司光伏胶膜绝对龙头定位稳固叠加感光干膜业务成长性较强,新材料平台化战略持续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政策变化,公司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10-15 21.48 17.65 320.24% 21.95 2.19%
22.84 6.33%
详细
事件:10月13日,公司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7,553.31万元-28,553.31万元,同比增长134.18%-142.68%;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000.00万元-14,000.00万元,同比增长105.86% - 121.69%。 业绩高速增长受益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以及“交通强国”“都市圈、城市群”等战略规划,看好未来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等目标。通知中要求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快规划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支持其他有条件城市群合理规划建设城际轨道交通。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和衔接高效的综合货运枢纽,促进各类交通方式无缝接驳、便捷换乘。各地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增强城市群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形成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系统;健全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机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扎实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研究编制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等跨省区城市群实施方案,有序引导省内城市群发展。健全城市群多层次协调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未来轨道的大量铺设与应用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需求强烈,减震需求升级有望带来产品渗透率的提升。并且本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从源头上加以对轨道交通噪音加以约束,更好应用减振降噪的技术成果,改善扰民问题。我们认为,近年来我国城市群及都市圈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并且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噪声被纳入监管,未来对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产品的需求将愈发强烈,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轨道减振降噪的龙头企业,未来将受益明显。 随着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大,政策确定性加强,公司加速发展建筑减隔震业务,未来将直接受益于市场扩容:本次《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扩大了建筑减隔震的应用范围,政策进一步明确,下游应用空间随之进一步扩大;强制性要求政策的覆盖范围从287个上升到1600个左右区县,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数的56%,减隔震市场广阔,需求旺盛。强制性要求政策的覆盖范围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总数的56%。假设覆盖人口数达到全国总人口的50%。云南省全部国土面积都处于 6度及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7度和8度设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8.6%,假设云南省强制政策覆盖的人口数达到全省的 80%。根据 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的50%为云南强制政策覆盖的人口数的18.7倍。以此估算《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实施后减隔震市场规模为云南目前市场规模的18.7倍,以震安科技2020年云南省省内收入3.8亿元作为参考,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假设公司云南省省内市占率50%,则2020年云南省减隔震市场规模7.6亿元,全国潜在市场规模为云南省的18.7倍,即142亿元。展现市场空间的扩张潜力巨大。 “双碳”目标下,锂化工产品的需求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公司为未来发展奠定产能基础:公司全资子公司昌吉利新能源在庐江的扩产项目中,锂盐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新药品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锂的需求日益增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根据SQM 数据,到2025年,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约 1000GWH,基于此计算全球动力电池2025年锂需求量约68万吨 LCE;除新能源汽车持续景气增长带动锂消费外,全球储能电池及小型动力电池的消费增长也较为可观,到2025年,预计其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 30%,传统工业领域的锂需求保持2%的增长,基于此,对未来5年的锂需求进行测算,到2025年全球锂需求或将达到114万吨LCE,年均复合增长率25%。在无水氯化锂方面,其主要用于生产金属锂,也可以用于铝的焊接、特种水泥生产的添加剂、催化剂等。金属锂主要用于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也可用于生产有机锂催化剂,或用于生产锂铝、锂镁等合金材料。由于技术、质量等原因国内目前形成规模的优质无水氯化锂生产企业为数不多,无水氯化锂市场前景广阔。氢氧化锂方面,作为锂电池原料,随着对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电动汽车续航能力要求的提高,三元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成为趋势,进而带动氢氧化锂的市场需求。2016至2020间,需求量增长两倍多,随着锂电池品质的提升,氢氧化锂的需求量预计将大幅增长。碳酸锂方面,作为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2020年 8月以来,在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坡以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需求景气致磷酸铁锂系电动车率先受益,带动碳酸锂需求高速增长。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锂化物产量未来的需求空间广阔,本次投资增强了公司自身的生产能力,并为未来奠定了产能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3亿元、5.30亿元、7.76亿元,EPS 分别为0.59元、0.92元、1.34元,对应 PE 为35倍、23倍、16倍。考虑到《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的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建筑减隔震市场扩大,叠加公司锂电产品项目预计将在未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给予目标价格30.04元-35.05元,对应2022年PE 为33倍-38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铁路建设不及规划预期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投资协议不确定性风险。
金博股份 2021-10-12 332.00 -- -- 379.89 14.42%
406.00 22.29%
详细
事件:2021年10月11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本次特定对象发行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1亿元,其中拟投资18亿元用于建设年产1500吨高纯大尺寸先进碳基复合材料产能扩建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拟投资约8亿元用于金博研究院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研究院大楼建设、先进研发设备购置和人才引进等,建设周期为3年;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作为大尺寸碳基复合材料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突出,持续加速扩产,规模优势不断扩大,此前公司已规划名义产能达1580吨/年,叠加此次公告的1500吨/年,预计在2022Q1、2023年底公司名义产能将分别达1580吨/年、3080吨/年,公司产能扩张速度显著领先于行业,碳/碳热场50%市占率目标有望提前达成。 定增加码研发投入,新材料技术平台有望加速形成。公司拟投资8亿元,用于建设金博研究院项目,继续加大对碳基材料通用底层技术研发、基础装备开发,持续保持在光伏热场领域的技术优势及成本优势。公司在碳纤维编织技术、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石墨化等多个环节具备丰厚的底层技术积累,制备技术和装备能力出色。公司利用现有核心能力及研发创新能力对多个下游领域拓展,主要包括:1)碳纤维储氢瓶和氢燃料电池相关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应用;2)加大半导体领域的拓展投入,已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且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积累了一定本土客户;3)其它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制备合适密封机用的碳/碳复合材料密封环已成功装备在橡胶加工行业的密炼机上;开发的耐磨、耐腐蚀板材、异性件等正在积极拓展下游客户;开发密度超过1.6g/cm^3的碳陶刹车材料研发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 长协订单充沛,支撑公司业绩持续高增。2020年以来,新进硅片企业、老牌龙头企业纷纷宣布了大规模扩产计划,硅片环节竞争加剧,促使新进企业在产能扩张进度上发力,大尺寸碳/碳热场由于其经济性优势突出,需求量持续放大。行业龙头企业和硅片新进入者与公司签长协验证了大尺寸碳/碳热场供不应求的现状及预期,产品价格有望保持平稳。目前公司已与隆基、晶科、上机、高景、美科签订了长期协议,合计金额约39亿元,其中大部分订单将在2022-2023年释放,为公司业绩高增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成功研发新型碳/碳加热器,有望加速对石墨加热器的取代进程。目前光伏碳基热场四大件中大尺寸坩埚、导流筒、保温筒渗透率已较高,但碳/碳加热器的渗透率仍较低。上半年,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大尺寸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制备技术,延长了加热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加热器转弯位置易被腐蚀而失效的问题,综合性能较石墨加热器具有竞争优势。新型碳/碳加热器在下游客户的验证周期为6个月左右,若进展顺利明年有望实现量的突破,从而加速对石墨加热器的取代进程。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充分受益于大尺寸碳/碳热场高景气,产能扩张速度显著领先行业,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升,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维持公司盈利预测, 预计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25/17.75/22.25亿元,同比增长187.2%/44.9%/25.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9/6.93/8.68亿元,同比增长178.4%/47.7%/25.3%,对应EPS 为5.87/8.66/10.86元,对应PE 为57X、39X、31X。低成本的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制造技术壁垒较高,大尺寸碳/碳热场需求旺盛,公司为国内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龙头,盈利能力突出,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将充分受益于硅片大尺寸化下制造企业持续需求,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不及预期,碳/陶复合产品产业化速度超预期,行业政策变化,碳纤维价格波动等。
金博股份 2021-09-15 377.14 -- -- 398.44 5.65%
406.00 7.65%
详细
事件:2021 年9 月9 日公司发布公告披露共签订碳/碳制品框架协议,合计金额约14 亿元,具体如下:1)自协议签字日至2023 年12 月31 日,青海高景向公司采购埚帮、埚托、导流筒、保温筒、下盖、衬环等拉晶热场碳/碳产品,预估协议金额约10 亿元;2)自协议签字日起至2023 年12月31 日,包头美科及其关联公司向公司采购埚邦、埚托、导流筒、保温筒等拉晶热场碳/碳产品,预估协议金额约4 亿元。 新长协绑定新客户,支撑公司业绩持续高增。今年以来,新进硅片企业、老牌龙头企业纷纷宣布了大规模扩产计划,硅片环节竞争加剧,促使新进企业在产能扩张进度上发力,大尺寸碳/碳热场由于其经济性优势突出,需求量持续放大。行业龙头企业和硅片新进入者与公司签长协验证了大尺寸碳/碳热场供不应求的现状及预期,产品价格有望保持平稳。目前公司已与隆基、晶科、上机、高景、美科签订了长期协议,合计金额约39 亿元,其中大部分订单将在2022-2023 年释放,为公司业绩高增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大尺寸化助公司扩大规模优势,产能扩张加速落地。年内光伏产业链博弈激烈,硅片厂商对降低非硅成本诉求更为强烈,大尺寸碳/碳热场经济性优势凸显,渗透率快速提升。公司作为大尺寸碳/碳热场龙头企业,上半年出货量约达600 吨,进一步拉大了与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在规模上的差距。随着产能扩建项目二期在2021 年二季度末达产,公司已经形成了超980 吨/年名义产能,同时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可转债项目600 吨/年的产能建设进度,预计在2022 年一季度达产,彼时公司名义产能将达1580 吨/年。公司产能扩张速度领先于行业,碳/碳热场50%市占率目标有望提前达成。 成功研发新型碳/碳加热器,有望加速对石墨加热器的取代进程。目前光伏碳基热场四大件中大尺寸坩埚、导流筒、保温筒渗透率已较高,但碳/碳加热器的渗透率仍较低。上半年,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大尺寸碳/碳复合材料加热器制备技术,延长了加热器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加热器转弯位置易被腐蚀而失效的问题,综合性能较石墨加热器具有竞争优势。新型碳/碳加热器在下游客户的验证周期为6 个月左右,若进展顺利明年有望实现量的突破,从而加速对石墨加热器的取代进程。 利用现有核心能力拓展多领域,新材料技术平台化效应初显。公司在碳纤维编织技术、化学气相沉积、碳化、石墨化等多个环节具备丰厚的底层技术积累,制备技术和装备能力出色。公司利用现有核心能力对多个下游领域进行拓展,主要包括:1)设立全资子公司进行碳纤维储氢瓶和氢燃料电池相关材料的技术研发和应用;2)加大半导体领域的拓展投入,已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且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能力,积累了一定本土客户;3)其它多个领域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制备合适密封机用的碳/碳复合材料密封环已成功装备在橡胶加工行业的密炼机上;开发的耐磨、耐腐蚀板材、异性件等正在积极拓展下游客户;开发密度超过1.6g/cm^3 的碳陶刹车材料研发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充分受益于大尺寸碳/碳热场高景气,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产能扩张速度领先行业,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持续优化,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25/17.75/22.25亿元,同比增长187.2%/44.9%/25.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9/6.93/8.68亿元,同比增长178.4%/47.7%/25.3%,对应EPS 为5.87 /8.66 /10.86 元,对应PE 为65X、44X、35X。低成本的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制造技术壁垒较高,大尺寸碳/碳热场需求旺盛,公司为国内先进碳基复合材料龙头,盈利能力突出,将充分受益于硅片大尺寸化下制造企业持续需求,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2021 年光伏新增装机量不及预期,碳/陶复合产品产业化速度超预期,行业政策变化,碳纤维价格波动等。
福能股份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1-08-31 12.60 -- -- 20.25 60.71%
20.25 60.7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 57.83亿元,同比增长 58.05%;实现归母净利润 9.49亿元,同比增长 149.06%。 装机规模及燃气发电机组替代电量增长带动业绩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在建风电项目陆续投产,期末装机规模同比增加 19.3万千瓦。根据公告,上半年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 93.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0%;累计完成上网电量 88.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5.28%;累计完成供热量 461.33万吨,同比增长 95.09%。分电源看,报告期内公司风电、燃气发电、燃煤、热电联产分别实现发电量 14.7、15.6、28.0、34.9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变动+40.8%、+32.2%、+2.7%和+12.0%。 上半年公司燃气发电机组替代电量同比增加 23.29亿千瓦时。公司主要控股子公司晋江气电盈利主要依赖电量替代,2020年由于原获批转让发电权上网电量 24.68亿千瓦时仅实现 9.28亿千瓦时,造成电量替代毛利比预计降低 4.49亿元,晋江气电亏损 1.52亿元。但 2020年剩余的 15.58亿千瓦时转让发电权在 2021年上半年执行,上半年晋江气电实现净利润3.43亿元,同比增长 289.8%。 公司费用管控良好,盈利能力提升,后续投资收益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半年,公司实现毛利率 23.1%,同比增加 5.7pct;实现净利率 19.2%,同比增加 9.7pct,主要原因为毛利率和投资收益的提升以及费用率的下降。费用率方面,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3%、1.8%、0.2%和 3.7%,同比变动-0.4pct、-0.6pct、+0.1pct 和-1.9pct。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现金金额 15.88亿元,同比增长 123.2%,主要系燃气发电机组替代电量及经营现金流入同比增加。 公司上半年实现投资收 3.26亿元,主要原因为:1)宁德核电实现投资收益 1.10亿元(去年同期为-0.10亿元);2)去年年底收购的神华福能 49%股权,本期录得投资收益 1.07亿元;3)海峡发电机组陆续投产,本期录得投资收益 0.64亿元,同比增长 406%。公司共参股了宁德核电、华能霞 浦、中核霞浦、宁德第二核电站和国核福建 5家核电企业,全部投产后有望增加权益装机规模约 350万千瓦,将明显提升投资收益。此外公司持有的海峡发电(35%股权)系三峡能源子公司,随着三峡能源在福建的海风项目陆续投产,公司录得的投资收益将进一步增长。 公司进入海风密集投产期,全年预计将于 89.8万千瓦机组投产 根据公告,公司投资建设的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 F 区项目和莆田石城海上风电场项目于 7月实现并网发电,此外福能海峡风电项目预计也将在年内全部并网投产,三大项目合计为公司增加 89.8万千瓦海风装机。福建海风资源优越,利用小时数高,且常年保持 0弃风率,项目投产后将显著增加公司业绩。 投资建议:海风项目陆续投产带动业绩增长,维持增持评级。“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运营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碳交易市场及绿证制度有望增厚企业利润。公司地处福建,海风资源得天独厚,与三峡的持续合作有望带动权益装机规模和业绩的增长。预计公司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0.98、28.42、31.65亿元,对应 PE 10.3x、7.6x、6.6x。 风险提示:来风不及预期,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风电电价下调,自然灾害,施工意外事故,煤价高于预期,宏观经济下滑。
云海金属 有色金属行业 2021-08-31 17.00 -- -- 29.99 76.41%
29.99 76.41%
详细
上半年经营情况良好,公司业绩稳步提升。2021年 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98亿元,同比增长 42.70%,归母净利润 1.42亿元,同比增长46.6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1亿元,同比增长 25.04%。2021Q2实现营收 18.61亿元,同比增长 31.58%,归母净利润 0.67亿元,同比增长13.37%。公司净利润增速明显主要公司产品销量与镁价增长所致。公司镁合金产品营收 9.05亿元,同比增加 25.14%,镁合金深加工产品 2.92亿元,同比增加 8.11%,分别对应毛利率 15.43%/9.50%,铝合金产品营收 15.83亿元,同比增加 43.99%,铝产品深加工营收 3.80亿元,同比增加 10.56%,分别对应毛利率 6.63%/18.70%。 研发费用持续提高,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长期动力。2021H1公司研发费用 1.37亿元,同比增长 40.13%,报告期内公司新增 33项专利,公司RSM 商标在美国、德国、日本等 18个国家注册马德里商标。公司注重自主研发,近两年进行转型升级,逐步加大铝合金深加工制品的发展,提高铝合金材料的自我转化率,发展新能源汽车铝质车身结构件用挤压型材产品,下游客户涵盖宁德时代、特斯拉等,高端产品的占比逐步提升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内生+外延共同发力,产能扩张支撑业绩增长。2020年底公司、宝钢金属及青阳县建设投资集团共同投资设立安徽宝镁轻合金公司,并以其为主体启动全球最大镁合金项目---青阳县宝镁项目。项目涉及年产 30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15万吨镁合金压铸部件,完成后将每年为公司贡献归母净利润约 5.6亿元。2021年 6月公司出资 0.27亿元收购天津六合镁100%股权,以强化公司在北方轻量化产品供给能力。此外,根据半年报披露,山东云信项目、重庆博奥扩产项目、南京东屏项目、巢湖云海精密的压铸项目等将于 2021年下半年陆续建成投产,随着新产能逐步贡献业绩,未来公司成长可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年 EPS 分别为 0.56元/0.78元/0.95元,对应 PE 分别为 29/21/1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镁价大幅下跌 环保限产放松 汽车轻 量化不及预期
金风科技 电力设备行业 2021-08-26 14.13 17.50 135.53% 19.65 39.07%
20.95 48.2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半年报,2021H1实现营业收入179.04亿元,同比下降7.83个百分比;实现归母净利润18.49亿元,同比增长45.00%;毛利率为27.98%,较2020年上升10.58个百分比。其中,2021Q2实现营业收入110.81亿元,同比下降20.61%,环比增长62.43%;实现归母净利润8.76亿元,同比增长130.69%,环比下降9.88%;毛利率为27.72%,较Q1下降0.67个百分比。 海上需求旺盛,大型风机快速放量,在手订单充沛。受益于海上风电抢装,2021H1公司3S/4S、6S/8S 平台机组销售容量大幅提升,分别同比增316.80%/379.43%,3S/4S、6S/8S 机组销售容量占比分别由2020H1的6.74%/4.04%提升至38.84%/26.80%。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外部订单共超15GW,其中待执行订单近13GW,待执行订单中3S/4S 平台产品订单约为7.2GW,占比超50%。 风电场投资与开发业务高增,智能化提高竞争力。2021H1,公司国内外自营风电场新增权益并网装机容量302MW,转让权益并网容量273MW,全球累计权益并网装机容量5.62GW,国内外权益在建风电场容量2.53GW。上半年,公司国内机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1,392小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80小时。2021H1风电项目实现发电收入27.8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34%。此外,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实现售前方案配置寻优、申报策略寻优、储能控制策略寻优等功能,并通过因地制宜的整体解决方案提高业务竞争力。 风电服务业盈利大幅改善,业务容量显著提升。2021H1公司实现风电服务收入16.45亿元,其中后服务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29.05%,毛利率为6.9%,同比提升15.53个百分比。2021H1公司国内管理风电场资产规模为979.79万千瓦,同比增长70.24%,国内外风电服务业务在运项目容量已达17.17GW,同比增长69.41%。此外,公司签订了首个非金风机组资产管理服务合同,未来后服务有望成为公司重要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01.88/551.07/606.73亿元,同比增长-10.80%/9.80%/10.1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91/47.47/50.20亿元,同比增长41.42%/13.27%/5.76%,对应EPS为0.99/1.12/1.19元,对应PE 为14X、13X、12X。公司作为风机龙头,盈利能力显著修复,有望充分享受行业高景气红利,给予公司2022年16-17倍PE,对应目标价18.0-19.1元,维持覆盖,给与 “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涨价风险,海外疫情持续风险等。
天铁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1-08-05 15.14 9.21 119.29% 22.08 45.84%
23.30 53.90%
详细
事件:公司于 2021年 7月 22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下发的《关于对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关注函》;7月 30日,公司发布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 子公司昌吉利深耕锂化物领域二十余年,技术基础深厚,产能扩大助力公司盈利能力及业务承接能力持续增强:公司于 2018年以 2.82亿元收购昌吉利 60%股权,并于 2021年 7月 15日对剩余 40%股权完成收购,变更为天铁股份全资子公司。昌吉利成立于 1998年,公司设立之初主要从事氯代正丁烷的生产和销售,并在之后陆续进入烷基锂及锂盐领域。公司在氯代烷及锂化物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基础及生产经验,当前的核心产品氯代正丁烷、正丁基锂、无水氯化锂均为国内行业领军产品,并在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及各类专利 30余项,其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此次扩产有望进一步扩展公司在锂化物领域的业务,并有望在未来持续增厚业绩,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增添动力。 锂电业务稳步推进,预计全资子公司昌吉利产能扩大,盈利能力及业务承接能力将持续增强,未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公司此次项目拟在庐江高新区龙桥化工园内投资建设年产 50000吨锂盐、3800吨烷基锂系列及其配套产品项目(具体名称以相关部门核定为准),项目总投资约 10亿元,新建综合办公楼、生产车间以及公辅设施等,形成年产无水氯化锂 30000吨、电池级碳酸锂 10000吨、电池级氢氧化锂 10000吨、氯代正丁烷 10000吨、氯代仲丁烷 2000吨、正丁基锂 2600吨、仲丁基锂 400吨、甲基锂 400吨、硅醚烷基锂 400吨、高效耐热改性树脂 8000吨生产能力。该项目计划于 2021年 11月 30日前开工建设,2023年 5月31日建成投产。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 50亿元人民币。 项目建成后将在巩固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扩大客户群体,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并且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 在“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下,锂化工产品的需求空间广阔,公司为未来发展奠定产能基础:本次投资中,锂盐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仿宋 新药品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对锂的需求日益增加,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根据 SQM 数据,到 2025年,预计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约 1000GWH,基于此计算全球动力电池 2025年锂需求量约68万吨 LCE;除新能源汽车持续景气增长带动锂消费外,全球储能电池及小型动力电池的消费增长也较为可观,到 2025年,预计其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 30%,传统工业领域的锂需求保持 2%的增长,基于此,对未来 5年的锂需求进行测算,到 2025年全球锂需求或将达到 114万吨LCE,年均复合增长率 25%。在无水氯化锂方面,其主要用于生产金属锂,也可以用于铝的焊接、特种水泥生产的添加剂、催化剂等。金属锂主要用于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也可用于生产有机锂催化剂,或用于生产锂铝、锂镁等合金材料。由于技术、质量等原因国内目前形成规模的优质无水氯化锂生产企业为数不多,无水氯化锂市场前景广阔。氢氧化锂方面,作为锂电池原料,随着对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电动汽车续航能力要求的提高,三元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成为趋势,进而带动氢氧化锂的市场需求。 2016至 2020间,需求量增长两倍多,随着锂电池品质的提升,氢氧化锂的需求量预计将大幅增长。碳酸锂方面,作为锂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 2020年 8月以来,在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坡以及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需求景气致磷酸铁锂系电动车率先受益,带动碳酸锂需求高速增长。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锂化物产量未来的需求空间广阔,本次投资增强了公司自身的生产能力,并为未来奠定了产能基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轨交减振降噪领域龙头企业,下游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需求增速高企,公司持续提升产品产能,完善产品体系,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公司开拓建筑减隔震以及锂化物系列产品,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继续给予“买入”评级,预计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1亿元、4.78亿元、7.20亿元,EPS 分别为 0.54元、0.83元、1.24元,对应 PE 为 29倍、19倍、13倍。考虑到公司锂电产品项目预计将在未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给予目标价格 22.78元-26.73元,对应2022年 PE 为 27.6倍-32.4倍。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业务、新市场拓展风险,铁路建设不及规划预期风险,行业环境变化风险,投资协议不确定性风险。
金博股份 2021-07-01 275.50 -- -- 310.68 12.77%
424.00 53.90%
详细
深耕碳基复合材料领域16余载,正迎来业绩爆发期。公司主要产品坩埚、导流筒、保温筒、加热器属于消耗品部件,应用于光伏行业的晶硅拉制热场系统,目前在细分市场领域市占率约30%。随着光伏行业单晶硅片渗透率快速提升及热场系统中碳基复合材料对进口等静压石墨产品的进口替代及升级,公司迎来业绩爆发期。2016-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从0.84亿元增长至4.26亿元,CAGR 达50.07%;归母净利润从0.21亿元增长至1.69亿元,CAGR 达68.43%,2017年以来毛利率始终维持在60%以上。 目前石墨产品在光伏热场中仍大约40%市占率,后续随着碳基复合材料市场渗透率提升及公司产品在碳基复合材料市占率进一步提高,公司业绩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光伏产业空间广阔,“新增+替换+改造”三重需求驱动,热场景气度持续性长。在碳中和及平价上网背景下,全球光伏市场正迎来由技术进步叠加成本下降驱动的高速发展阶段,大尺寸化及N 型技术路线已成为行业主旋律,中国大陆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都具备绝对优势,硅片环节优势最为突出。热场碳基复合材料产品均属于消耗品,下游需求受新增产能、存量替换、存量改造三重驱动,其中替换+改造需求的增长与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呈线性关系,是热场景气度持续性长的最关键因子。2020年以来,单晶硅片拉制企业进入先一轮扩产周期叠加大尺寸硅片渗透率快速提升,新增产能带来的热场系统需求较强劲。此外,N 型技术对晶硅品质要求将进一步提升,拉制所使用的热场产品对纯度要求更高,也将增大对热场系统的新增、改造需求。我们测算得出,光伏碳基复合材料市场空间或从2021年的49.9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12.8亿元,CAGR 达22.60%。 从技术出发打造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优势显著。公司自成立以来组织了覆盖多科学的研发团队,与碳基复合材料研发实力领先的高校机构中南大学深度合作,实现了从碳纤维预制体研发生产到核心设备自主化生产再到晶硅制造热场技术升级及大规模产业化的三步曲。2020年,热场系统产品毛利率是直接竞争对手的近两倍,盈利能力的绝对优势主要源自成本优势:1)自制碳纤维预制体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2)从预制体到碳纤维复合材料采用了单一碳源气体快速化学沉积工艺,工艺步骤简单,有效提高了采购单位材料对应产量及降低了设备折旧;3)公司规模扩大,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制造成本不断下降,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从2017年的22.57%上升到了2020年的44.98%。 热场产能快速扩张,核心客户长协订单锁定大部分产能,积极向下游多领域拓展。2020年5月登录科创板,融资渠道打开,公司利用募集资金迅速扩大产能,产能扩张进度远超此前发布的规划。公司2021年产能将达980吨,2022年产能将达1550吨,是2020年产能481.61吨的3.2倍。 公司已与核心大客户隆基、晶科、上机签署了框架协议,2021-2023年,协议对应的产量分别锁定了总产能的61%、71%、52%,给公司保持高水平产能利用率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利用现有技术优势积极向下游多领域拓展,主要包括密封、耐磨、耐腐蚀、碳陶刹车、半导体等领域。在半导体领域,公司已具备半导体级热场量产能力,积累了一定本土硅片制造客户,目前多项产品已经在多家国内半导体厂家完成了认证,并取得销售收入。公司现阶段半导体行业营收占整体营收比例仍较低,但正逐年增长,后续随着新一批大陆本土半导体硅片企业崛起,公司半导体热场产品放量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综合考虑现阶段及未来光伏碳基复合材料市场空间、公司光伏碳基复合材料产能规划及公司新业务拓展展望,来预测公司未来三年业绩。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94亿元、15.68亿元、19.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3.0%、57.8%、24.2%;实现归母净利润3.73亿元、5.71亿元、7.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1.2%、53.2%、23.7%;对应EPS 分别为4.66、7. 14、8.83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 分别为52X、34X、28X。公司作为碳基复合材料在光伏晶硅应用细分领域龙头,从技术出发,以工艺及设备为轴打造了较高的竞争壁垒,盈利能力突出,考虑到目前碳基复合材料在光伏领域市场渗透率仍在快速提升阶段叠加下游多领域空间广阔,公司成长能力出色,业绩增长仍有较大空间,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毛利率下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光伏装机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碳基复合材料进口替代进展不及预期,预测模型参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等。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1-05-03 106.45 161.00 156.12% 130.68 22.57%
168.22 58.03%
详细
oracle.sql.CLOB@3c463761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5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