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吴吉森

新时代证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280518110002...>>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16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锐科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1-06 75.50 -- -- 91.88 21.70%
105.39 39.59%
详细
公司业绩拐点已至,光纤激光器市场迅速发展。公司盈利能力随着 光纤激光器价格战结束逐渐恢复, 2020年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 27.99%( -3.93pct),净利率 13.45%( -7.23pct),其中 Q3单季度 毛利率 31.92%( -0.24pct),单季度净利率 16.35%( +0.12pct)。 公 司费用把控整体保持稳定,前三季度整体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 6.85%( +0.85pct),拆分来看,销售费用率 5.28%( +0.62pct),管 理费用率 1.64%( +0.24pct),财务费用率-0.07%( +0.01pct)。 公司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 0.92亿元( +25.34%), 研发费用率 6.41%( +1.24pct)。 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 受益于激光在打标、切割、焊接等领域的快速渗透, 2014-2018年中 国激光设备市场从 260亿元增至 605亿元,预计 2020年达到 830亿元,六年复合增长率为 21.34%;在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我 国国产化率已较高,行业景气度回暖将助推企业持续成长,在高功率 市场,海外企业依旧占据主导,以锐科激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正加速 追赶,激光器作为激光设备核心器件,将受益于激光行业快速增长以 及激光产业链国产化提速的大背景快速发展。 产业垂直整合优势显著,把握行业历史发展机遇实现崛起。 公司作 为国内光纤激光器龙头企业,技术实力强大,研发成效显著, 今年上 半年公司实现了“单腔最高万瓦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项目”、“高功率 光纤激光光闸应用”以及“可调光斑技术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应用” 等关键技术突破, 上半年公司 6000W 以上光纤激光器销售数量同比 增长 100.4%,成长迅猛。 2019年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为 24.3%, 计划在 2020年实现国内市占率 30%以上。 此外,公司通过对上游产 业链垂直整合,目前已掌握包括泵浦源、特种光纤、光纤耦合器、传 输光缆、功率合束器、光纤光栅等激光器核心器件及材料的关键技术 和大规模生产能力,推动公司产品品质、成本等优势大幅提升。我们 认为公司在研发、成本、客户方面具备优势,有望把握下游激光设备 行业快速成长及激光产业链国产替代的时代机遇实现崛起。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脉冲光纤激光器、连续光纤 激光器等,客户覆盖国内主流激光设备企业。我们认为,在经历了长 达两年的价格战以及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洗礼后,光纤激光器行业 竞争格局向好,盈利水平将持续改善,公司作为国内光纤激光器龙头 竞争优势明显,将受益于激光行业快速增长以及激光产业链国产化提 速的大背景快速崛起。 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 为 2.73/3.64/5.2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95/1.26/1.80元/股,对 应当前 PE 估值分别为 80/60/4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导 入不及预期风险。
风华高科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1-06 29.95 -- -- 36.53 21.97%
37.47 25.11%
详细
下游景气需求+国产替代, MLCC 进入上行周期。 公司作为国内 MLCC 龙头, 受益于被动元器件库存消化,叠加下游景气需求和国 产替代, 营收实现强劲增长。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 因是计提投资者诉讼索赔 7859.70万元,剔除诉讼计提,公司前三季 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4.25亿元( +20.31%)。 三费方面,前三季度期间 费用率(不含研发) 7.63%( -0.5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1.81% ( -0.37pct),管理费用率为 6.75%( -0.21pct),财务费用率为-0.93% ( 持平)。公司不断加码研发,前三季度累计研发投入 1.33亿元 ( +49.12%),研发费用率 4.57%( +0.82pct)。 2019年全球 MLCC 市 场规模 121亿美元, 同比增长 4.58%, 随着 5G 通信、 消费电子、 汽 车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增长, 包括 MLCC 在内的被动元件需求将持续 增长, 智研咨询预测 MLCC 需求预计将以每年 10%-15%左右的幅度 增长。 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国产替代逻辑的共振有望助公司快速崛起。 研发实力强大, 积极扩产承接市场需求, MLCC 龙头加速成长。 公 司技术实力强大, 研发成果转换高效, 截至 2020年 10月,公司拥有 发明专利 375项,实用新型专利 187项, 此外,公司积极承担国家科 技专项, 在 MLCC 超小型化等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 始终围绕 MLCC 为主业的逻辑发展, 产能是公司当前主要瓶颈, 2019年公司 MLCC 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比约为 2.52%,份额相对较小,公 司积极募投扩产打破限制, 2018年投资 4.53亿用于新增 MLCC 月产 能 56亿只, 截至 2020H1该项目已进入生产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有 望迅速承接日韩企业退出低端市场释放的部分产能; 2020年 3月启 动投资 75亿元用于月产能 450亿只的 MLCC 扩产项目以承接快速 增长的市场需求,项目完成后,公司市场占有率有望快速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是目前国内仅有的能提供 01005-2220及 以上全尺寸的 MLCC 厂商,产品覆盖齐全, 同时在小尺寸高容值、 车规级应用等高端 MLCC 领域持续突破, 公司通过积极扩产突破产 能瓶颈, 在下游行业需求扩张及国产替代全面提速的大背景下,有望实现快速崛起。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 预计 2020-2022年公司实现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7.09/10.03/13.4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75/1.06/1.42元/股,对应当前 PE 估值分别为 36/26/19倍,维持“买 入”评级。 风险提示: MLCC 等被动元件价格波动较大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 期风险;公司扩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澜起科技 2020-11-04 70.36 -- -- 81.91 16.42%
102.78 46.0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68亿元(+6.08%),归母净利润8.78亿元(+18.06%),其中,2020Q3单季度实现收入3.79亿元(-25.00%),归母净利润2.76亿元(-5.62%)。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云计算、云计算、5G和和AI驱动服务器驱动服务器扩张,公司受益市场空间扩张。内存接口芯片应用于服务器内存条,新冠疫情带来的宏观经济下行以及服务器市场去库存,服务器市场Q3销量大幅下滑,导致公司Q3营收下降。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72.89%(-1.34pct),净利率59.78%(+6.07pct)。三费方面,前三季度整体期间费用(不含研发)1.48亿元,期间费用率10.06%(+7.5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61%(+0.13pct),管理费用率为8.91%(+3.58pct),财务费用率为-3.46%(+3.87pct)。随着疫情的逐步可控以及云市场的增长,IDC预测服务器市场有望在在2021年逐步复苏。我们测算2019年全球内存接口芯片市场规模为7.07亿美元,占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0.81%。受下游服务器出货量与服务器配置内存模组数量变动影响,内存接口芯片2025年市场空间预计将达到9.69亿美元,未来五年CAGR达5.4%。2019年公司内存接口芯片全球市占率46%,排名第二。我们认为在5G、云计算等技术的驱动下,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享受市场空间扩张带来的红利。 持续加码研发,切入服务器,切入服务器CPU、DDR5芯片芯片、、PCle接口等新赛道接口等新赛道打开成长新空间。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前三季度公司累计研发投入2.19亿元(+11.15%),研发费用率14.90%(+0.67pct)。持续高研发投入和技术优势构筑公司护城河,公司为DDR3和DDR4全缓冲解决方案被英特尔认可的供应商,并参与DDR4国际标准的制定。 公司延伸产品边界,打开新业务增长极:1)津逮服务器平台)津逮服务器平台。2018年国内服务器CPU市场规模为40亿美元,目前CPU服务器市场被英特尔和AMD占据,国产化率不到1%,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联合清华与英特尔共同开发服务器CPU及平台,目前已被联想、长城等知名服务器厂商采用,加之公司深耕行业多年积攒的终端渠道与客户资源,我们认为公司新产品的推广阻力将大大减轻。津逮服务器平台业务已经开始贡献收入与利润,2019年营业收入为0.16亿元(+80.61%)。在国家对自主可控迫切需求的背景下,公司服务器平台业务未来发展可期。2)DDR5内存接口芯片。内存接口芯片。为了满足处理器对内存带宽提升的需求,内存技术正由DDR4向DDR5转变。公司积极研发DDR5内存接口芯片并参与DDR5JEDEC标准的制定,有助公司保持竞争优势。公司作为DDR4时代全球领导者,有望受益此次更新换代带来的需求增长。3)PCIe4.0Retimer芯片。芯片。全球对该芯片均处于研发阶段,公司较早切入赛道,已完成工程样片的流片,为公司系列化产品奠定基础,进一步打开新的增长极。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全球仅有的三家服务器内存接口芯片供应商之一,全球市占率近五成,同时公司不断延伸产品边界打开新的利润增长点,津逮服务器CPU以及混合安全内存模组已向服务器平台渗透。我们认为在云计算、5G、IOT和AI驱动下,服务器大成长周期已至,叠加DDR4向DDR5转换带来的对内存接口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1.52/15.53/19.9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2/1.37/1.77元/股,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69/51/4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客户导入不及预期风险。
兆易创新 计算机行业 2020-11-03 197.00 -- -- 233.37 18.46%
233.37 18.46%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1.74亿元(+44.02%),归母净利润6.73亿元(+49.65%),其中,2020Q3单季度实现收入15.16亿元(+51.35%),归母净利润3.10亿元(+18.12%)。 投资要点: 下游需求扩张,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受益于新产品与新客户导入顺利,以及下游市场回暖,公司营收快速扩张。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前三季度整体销售毛利率40.67%(+1.58pct),销售净利率21.20%(+0.84pct)。三费来看,前三季度整体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10.25%(+3.4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4.72%(+1.03pct),管理费用率为4.79%(-0.22pct),财务费用率为0.74%(+2.60pct)。随着AMOLED屏幕量产提速、智能手机全面屏的趋势、ADAS系统加速渗透以及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快速增长,NORFLASH产品迎来更多增量需求。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预测,NORFLASH市场规模每年将保持10%左右的增速,至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7.24亿美元;受益于物联网与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ICinsights预测,MCU全球市场规模将于2023年达到213亿美元。公司是全球排名第三的NORFlash供应商,市占率18.3%,在国内Cortex32位MCU市场,公司市占率为9.4%,排名第三。我们认为在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与国产替代的趋势下,公司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将充分受益,快速成长。 各业务线研发齐头并进,公司成长可期。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三大领域加码布局产品线。前三季度公司累计研发投入3.40亿元(+39.63%),研发费用率10.70%(-0.34pct),成效显著:1)MCU:公司定位中高端MCU市场,相关工艺制程向40nm进发,工控、物联网等驱动行业发展,由于疫情与供应链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大客户开始主动寻求公司供货,公司作为国内MCU领先企业,将深度受益于国产替代。2)DRAM:导入长鑫存储,积极研发19nm/17nm制程下的DRAM技术,设计和研发DDR3、LPDDR3、DDR4等系列新品,目前产能和研发进展顺利。3)NORFlash:NORFlash55nm产品正在积极导入客户,预计今年年底整个产品线均有出货;48nm的研现已启动发,24nm正进一步布局更多的产品线。公司GD2565nm产品线全系列已完成车规级认证,目前与国内几乎所有的车厂均有合作,国外部分Tier1的厂商已实现导入。我们认为随着验证持续完成,未来产品逐渐放量,车规级产品将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未来成长可期。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立足存储与MCU业务,积极拓展传感器业务,推进产业整合,现已完成“存储+控制+传感”战略布局。我们认为受益于下游IOT、人工智能、5G、汽车电子等驱动,行业需求不断向好,叠加国产替代,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充分受益,快速发展。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5/13.79/17.6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64/3.70/4.74元/股,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74/53/4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导入不及预期风险。
斯达半导 计算机行业 2020-11-02 181.73 -- -- 247.50 36.19%
304.11 67.3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8亿元(+18.14%),归母净利润1.34亿元(+29.44%),其中,2020Q3单季度实现收入2.52亿元(+26.39%),归母净利润0.53亿元(+36.24%)。 投资要点: 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下游景气周期+国产替代助推行业发展。公司各项业务顺利推进,盈利能力稳步提高。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32.73%(+1.98pct),净利率20.12%(+1.68pct)。公司三费把控能力持续提升,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3.87%(-1.7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49%(-0.26pct),管理费用率为2.59%(-0.11pct),财务费用率为-0.21%(-1.42pct)。IGBT是电控系统中的核心器件,模块集成度高,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较高,目前全球IGBT市场主要被欧洲和日本企业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回暖、变频白电渗透率逐步提高、光伏和风电高速增长等驱动,IGBT行业持续向好。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预测,我国IGBT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522亿元人民币,2018-2025年CAGR达19%。公司深耕IGBT十余载,2018年IGBT模块全球市占率2%,位列第八,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IGBT龙头,受益于下游景气周期,叠加国产替代,公司将充分受益,快速成长。 持续拓展产品组合与新技术,IGBT龙头快速成长可期。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致力于IGBT新技术与高端产品的研发。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研发投入0.52亿元(+45.73%),研发费用率7.84%(+1.48pct),研发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推进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器件布局,与CREE合作开发的1200VSiC模块已经得到宇通客车认可,将被应用在宇通客车高效率电机控制系统中,预计在2021年开始装车;风电和光伏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1700V风电模块及大功率光伏逆变器模块持续推广,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家电领域,公司应用于变频白电的IPM模块得到多家主流厂家认可,实现批量出货。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新产品顺利验证并逐渐起量,公司中长期成长动能充足。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从工业级大功率IGBT起家,逐步向汽车、新能源发电、变频白电等领域拓展,目前产品已在汽车、风电和光伏、白电等领域实现持续突破。我们认为IGBT作为能源变换和传输的核心器件,在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公司作为国内IGBT龙头有望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2.48/3.3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1/1.55/2.09元/股,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166/119/8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导入不及预期风险。
京东方A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1-02 4.93 -- -- 5.53 12.17%
7.49 51.93%
详细
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公司业绩持续向好。 受益于全球大尺寸面板供 需关系改善,三季度以来各尺寸面板价格稳步上涨,驱动公司业绩增 长。 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 16.91%( +1.92pct), 净利率 1.49%( +1.10pct)。 三费方面, 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 (不含研发)8.10%( +0.7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2.43%( +0.10pct), 管理费用率为 4.57%( +0.41pct),财务费用率为 1.89%( +0.28pct)。 研发投入方面, 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 28.01亿元,研发费用 52.51亿元( +15.85%),研发费用率为 5.16%( -0.13pct)。 我们认为随着海 外复工复产顺利进行, 面板下游需求持续向好,新冠疫情对面板产业 冲击已经提前结束。考虑到国内外需求的进一步恢复,以及韩国三星、 LGD 的产能退出,我们预计 2020Q4电视面板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涨态 势。公司作为全球 LCD 龙头, 有望持续优享面板上行周期盈利红利。 收购中电熊猫部分股权,公司全球面板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 中电 熊猫南京 8.5代产线设计产能 6万片/月,同时可切割为手机、笔电 显示器、 TV 面板;成都 8.6代产线设计产能 12万片/月,主要下游 为 TV 面板。我们测算,收购完成后京东方 LCD 面板年产能将提升 1260万平方米/年,按照 90%切割效率和全部切 TV 算,全球 TV-LCD 总产能约为 1.9-2亿平方米/年, 届时 TV 面板份额将提升约 6%, 目 前双方已签署《产权交易合同》。我们认为收购中电熊猫产线将进一 步优化液晶面板行业竞争格局,公司在液晶面板行业的龙头地位进一 步确立, 将深度受益行业上行周期带来的业绩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认为随着面板行业产能整合,市场份额持 续向头部集中,产业格局已定,公司有望受益于韩国厂商产能退出、 行业周期性变弱带来的行业长期盈利红利实现业绩增长。 基于审慎性 考虑,暂不考虑收购对公司业绩及股本的影响,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 变,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3.96/90.55/126.89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16/0.26/0.36元/股,对应当前 PE 估值分别为 31/19/13倍,维持“买入”评级。
北方华创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0-30 160.28 -- -- 208.80 30.27%
237.98 48.4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8.36亿元(+40.16%),归母净利润3.27亿元(+43.18%),其中,2020Q3单季度实现收入16.59亿元(+53.29%),归母净利润1.43亿元(+56.90%)。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公司半导体装备验证持续推进,半导体设备需求持续向好。受益于前三季度半导体装备验证持续推进,公司销售及订单增速较大,驱动公司营收增长。公司三费管控得当,2020年前三季度整体期间费用(不含研发)7.18亿元,期间费用率18.71%(-3.07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5.28%(-0.43pct),管理费用率为13.48%(-0.06pct),财务费用率为-0.05%(-2.58pct)。公司研发投入有所下降,2020前三季度研发投入2.98亿元(-15.58%),费用率7.78%(-5.12Pct)。尽管美国最新制裁禁令给整个半导体供应链带来不确定性,但受益于下游晶圆厂扩产等因素驱动,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保持增长态势,SEMI数据显示,2020年8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创年内新高,出货金额达26.5亿美元(环比+2.71%)。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持续推进半导体装备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后续随着公司半导体设备验证继续推进,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国产替代加速势在必行,下游晶圆厂持续扩产,公司或将充分受益。受中芯国际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清单事件的影响,各大厂商为分散风险有意调整供应链,加速导入国产化设备,国产设备商中标率有所提升。以长江存储为例,长江存储第40、41批招标累计释放319台工艺设备需求,中标的国产设备共计112台,国产化率达35.11%。国产设备商中,北方华创合计中标38台设备,盛美半导体中标6台清洗设备,华海清科中标8台抛光设备。当前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为代表的国内晶圆厂持续扩大产能:合肥长鑫2019年9月总投资1500亿元的自主制造项目宣布投产,一期设计产能12万片/月;长江存储二期2020年6月20日开工建设,规划产能20万片/月。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布局完善、技术领先,获得了客户广泛认可,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在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势在必行的背景下,将充分受益于下游客户扩产实现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国内主流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目前已经形成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新能源锂电装备和精密元器件四大核心事业群,我们认为公司产品体系具有较强竞争力,技术研发、客户卡位等方面优势明显,中芯事件凸显国内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长期来看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加速势在必行,公司有望持续受益,快速发展。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4.97/7.11/9.7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0/1.44/1.98元/股,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163/114/8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TCL科技 家用电器行业 2020-10-30 5.96 -- -- 7.26 21.81%
10.25 71.98%
详细
大尺寸面板推动公司业绩增长,上行周期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受益 于全球大尺寸面板供需关系改善,三季度以来各尺寸面板价格稳步上 涨, 叠加公司新产线产能爬坡顺利,驱动公司业绩增长。 前三季度 TCL 华星实现营收 323.8亿元( +31.9%),其中大尺寸业务实现营收 203.3亿元( +51%),中小尺寸业务实现营收 120.5亿元( +9%),华 星整体实现净利润 7亿元( +151.6%)。 公司费用把控能力稳步提升, 整体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 1.97%( -2.25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1.12%( -3.26Pct),管理费用率为 2.49%( -0.16Pct),财务费用率为 2.98%( +1.48Pct)。研发投入方面, 2020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 28.01亿元,研发费用率为 5.74%( +1.32pct)。 我们认为随着海外复工复产 顺利进行, 面板下游需求持续向好,新冠疫情对面板产业冲击已经提 前结束。考虑到国内外需求的进一步恢复,以及韩国三星、 LGD 的 产能退出,我们预计 2020Q4电视面板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涨态势。 华 星光电作为国内面板领先企业,在 2017年以来的面板下行周期内能 够实现稳定盈利,经营效率全球领先,有望持续优享面板上行周期盈 利红利。 收购三星苏州 8.5代线,定增增持武汉华星股权, 推动行业整合公司 成长可期。 公司发布预案,拟以 10.80亿美元(约 76.22亿元人民币) 收购三星苏州两条产线, 收购完成后, TCL 华星在大尺寸领域将拥 有 3条满产的 8.5代线,每月产能合计 440K 大板, 1条满产 11代线, 目前月产能 90K,另有 1条 11代线在建。我们测算,本次收购完成 后华星光电 LCD 面板年产能将提升 792万平方米/年,按照 90%切割 效率和全部切 TV 算,全球 TV-LCD 总产能约为 1.9-2亿平方米/年, 届时公司 TV 面板份额将提升约 4%。我们认为公司此次收购利于推 动面板行业整合,加深与公司大客户三星的绑定的同时提高华星产能 和市场份额,公司在行业定价能力有望提升。此外, 公司拟向武汉产 投购买其持有的武汉华星 39.95%股权的提案已于 2020年 10月 14日 获批。本次交易完成后, TCL 科技将合计持有武汉华星 85.50%的股份。我们认为本次收购将完善 TCL 华星在显示领域全部主流尺寸的 产品布局,随着 T3技改完成产能扩充,公司在 LTPS-LCD 的市场份 额有望更上一层, 并深度受益行业上行周期带来的业绩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聚焦面板及显示主业,目前面板行业产业 格局已定,随着韩国产能退出以及产业资源整合带来面板行业集中度 提升,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周期性变弱带来的长期 盈利红利。 基于审慎性考虑,暂不考虑增发及收购对公司业绩及股本 的影响,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 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 利润分别为 38.24/55.35/73.70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28/0.41/0.54元/股,对应当前 PE 估值分别为 22/15/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收购及增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韩系厂商产能退出不及预期风险。
圣邦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0-10-29 253.10 -- -- 343.40 35.68%
343.40 35.68%
详细
2020Q3业绩符合预期,全年高增长可期。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63亿元(+61.56%),归母净利润2.07亿元(+72.66%),其中,2020Q3单季度实现收入3.97亿元(+66.70%),归母净利润1.02亿元(+71.92%),业绩符合预期。模拟IC作为电子产品的必需品,下游几乎应用于一切电子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公司作为国内模拟芯片龙头,在下游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迎来景气周期的大背景下,叠加国产替代全面提速逻辑,有望充分受益,快速发展。 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公司成长空间广阔。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大增主要原因为公司积极拓展业务,产品销量增加,相应的的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公司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50.88%(+3.34pct),净利率23.75%(+1.36pct),同时三费把控能力持续增强,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9.95%(-0.7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6.15%(-1.09pct),管理费用率为3.50%(-0.73Pct),财务费用率为0.30%(+1.12pct)。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累计研发投入1.50亿元(+66.91%),研发费用率17.36%(+0.55pct)。2019年全球模拟IC市场规模552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全球占比稳定过半,而国产化率不到1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受益于5G手机换机、5G基站建设和新能源车等下游需求驱动,ICInsight预测,模拟IC至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达748亿美元,2017-2022年CAGR达6.6%。我们认为公司深耕模拟芯片领域十余载,是少数能在模拟芯片领域突破海外技术垄断的公司之一,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和公司产品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下游需求迎来景气周期,公司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快速成长。 研发驱动产品创新,模拟芯片龙头加速腾飞。公司产品覆盖信号链与电源管理两大领域,拥有16大类1400余款在售产品,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沉淀,在高性能模拟芯片领域形成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并具备强大的研发转化能力,2020H1公司共推出百余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综合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下游可广泛用于消费电子、通讯、工控、汽车电子等领域。我们认为模拟芯片具有通用性强、生命周期长等特点,强大的研发和技术实力构筑公司护城河,公司有望借国产替代东风,实现快速崛起。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5/3.86/4.8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84/2.49/3.11元/股,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140/103/8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导致上游晶圆厂代工风险。
韦尔股份 计算机行业 2020-10-29 180.90 -- -- 241.24 33.36%
324.50 79.38%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39.69亿元(+48.51%),归母净利润17.27亿元(+1177.75%),其中,2020Q3单季度实现收入59.26亿元(+60.05%),归母净利润7.36亿元(+1141.43%)。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CIS下游需求持续向好。受益于前三季度销售规模增大,公司收入快速增长。公司费用把控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前三季度整体期间费用(不含研发)10.14亿元,期间费用率7.26%(-2.3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78%(-1.18pct),管理费用率为4.02%(-0.91pct),财务费用率为1.45%(-0.31pct)。公司持续加码研发,在本部设计和图像传感器领域深度布局,前三季度公司累计研发投入12.29亿元(+31.63%),研发费用率8.80%(-1.12pct)。从下游来看,随着手机三摄及以上持续渗透、ADAS推进、以及安防高清化趋势,图像传感器行业持续向好,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全球CIS市场规模将于2021年突破200亿美元,2015-2021年CAGR达12.06%。2019年豪威在CIS领域市占率9.5%,位列全球第三,产品技术优势、客户粘性与供应链优势明显,我们认为随着CIS迎来景气周期,叠加国产替代,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拟发行可转债布局上游封测与汽车安防CIS领域,未来成长可期。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24.4亿元,主要用于晶圆测试及晶圆重构生产线与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升级:晶圆测试与晶圆重构封装项目针对高像素图像显示芯片的12寸晶圆测试及重构封装,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12寸晶圆测试量42万片/年,12寸晶圆重构量36万片/年,预计实现年均销售收入7.4亿元,年均净利润2.1亿元;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升级项目用于汽车及安防领域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升级研发,开发高性能低功耗产品。我们认为此次资金募集有助于公司降低供应链风险,同时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深入布局汽车及安防景气赛道,未来成长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全球前三的CIS厂商,下游手机、汽车、安防领域的图像传感器量价齐升驱动行业快速发展,加之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大背景下,将会充分受益。基于审慎性原则,不考虑可转债发行对公司的影响,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41(+3.76)/35.32(+6.04)/42.47(+6.2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06(+0.44)/4.09(+0.70)/4.92(+0.73)元/股,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59/44/3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可转债发行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立讯精密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0-29 58.19 -- -- 61.68 6.00%
63.26 8.71%
详细
5G 换机周期已至, 公司充分受益。 公司作为 AirPods 全球组装供应 龙头,代工市占率超 60%。 前三季度公司可穿戴产品放量及良率提 升,汽车电子零组件产品线稳步推进, 业绩增长强劲。公司盈利能力 整体保持稳定,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 19.80%( -0.67pct), 净利率 8.11% ( +0.11pct),同时三费把控能力持续提升, 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不 含研发) 3.30%( -0.1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0.75%( -0.10pct), 管理费用率为 2.24%( -0.13pct),财务费用率为 0.31%( -0.13pct)。 公司不断加码研发,前三季度累计研发投入 44.66亿元( +54.82%)。 苹果和极光数据显示, 2018年 iPhone 在全球拥有 9亿活跃用户,目 前全球 iPhone 用户中有 74%的用户仍在使用 2017年以及更早的机 型,潜在换机用户数量较大。我们认为苹果此次推出支持 5G 频段的 iPhone 12系列手机,苹果手机用户的 5G 换机需求有望集中释放, 10月 16日开启预售后各大电商平台首批库存迅速售罄,市场反应热烈。 另外, iPhone 12系列手机取消附赠有线耳机,利好公司声学业务, 公司充分受益,成长路径清晰。 持续拓宽业务边界, 全球化布局公司未来成长可期。 公司和大客户 紧密合作,已获 iWatch 订单切入手表供应链,贡献新的业绩增长点; 今年 7月公司发布公告拟收购江苏纬创和昆山纬新 100%股权以切入 iPhone 组装业务, 完善公司苹果产业链代工布局,深度整合包括耳机、 声学、连接线、马达、天线等在内的零部件垂直产业链以充分协同效 应; 公司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为客户提供汽车线束、电子模块等汽 车电源相关产品,在拓宽业务边界的同时分散大客户集中风险,实现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此次公司增资立讯印度, 旨在提升公司在印度的 运营能力和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有利于公司降低国际贸易形势变化风险,完善全球战略布局,保持公司优异的成长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公司作为综合覆盖声学、马达、连接器、天线 等多元化零组件、模组与配件类产品的精密制造企业, 短期有望受苹 果新产品发布提振,中长期来看,公司通过外延收购拓宽产品边界, 同时随着 5G 建设铺开+新能源车持续导入,通讯和汽车等板块均具 增长潜力,成长动力十足。 基于审慎性考虑,暂不考虑并购对公司业 绩和股本的影响, 我们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 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 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71.91(+2.49)/102.92(+6.02)/128.75(+7.13)亿 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03(+0.04)/1.47(+0.08)/1.84(+0.10)元/股,对应 当前 PE 估值分别为 56/39/3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Airpods 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iPhone 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收购进程不确定性风险。
卓胜微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0-27 387.00 -- -- 579.60 49.77%
685.00 77.00%
详细
2020Q3业绩业绩近指引上限,全年高增长可期。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72亿元(+100.27%),归母净利润7.18亿元(+122.37%),其中2020Q3单季度实现营收9.75亿元(+107.55%),归母净利润3.64亿元(+114.61%),近业绩指引上限。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射频前端龙头,凭借优异的产品和研发实力,在5G和国产替代驱动下具备较强的长期成长确定性。公司顺应产业趋势,产品布局从LNA、射频开关逐步向滤波器以及射频模组拓展,未来成长可期。 下游景气度回升下游景气度回升+5G和国产替代,公司加速成长和国产替代,公司加速成长。受益于下游消费电子产品景气度回升,公司三季度销量快速增长,叠加5G和国产替代,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亮眼。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51.42%(-1.38pct),净利率36.28%(+3.70pct),同时公司费用把控能力大幅提升,整体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1.97%(-2.25pct)。具体拆分来看,销售费用率为0.79%(-2.67pct),管理费用率为1.12%(-1.35pct),财务费用率为0.06%(+1.76pct)。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前三季度公司累计研发投入1.37亿元(+58.98%)。5G手机今年快速放量,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前9个月全国5G手机累计出货1.08亿部,已连续四个月出货量占比超60%。电子发烧友数据显示,5G手机射频前端模块单机价格为4G手机的3-5倍,成本超30美元,公司作为国内射频行业龙头充分受益。 从下游客户来看,公司凭借快速高效的研发能力及优异的产品性能,已成为三星、华为、小米、vivo、OPPO等品牌客户的合格供应商。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射频芯片龙头,强大的研发和技术实力构筑护城河,受益于5G和国产替代加速大趋势,公司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增厚业绩。 产品边界不断扩充,未来成长动能充足。公司于2019年下半年新推出多款射频模组产品,目前部分模组产品已逐步在知名移动智能终端实现量产导入,尚未大规模起量。我们认为随着5G的普及,射频前端模块化和集成化趋势明显,模组产品未来将贡献业绩增量;公司今年6月发布公告,拟定增30亿元,进一步加码射频滤波器及5G基站射频器件产业化项目。目前全球高端射频滤波器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主要被国外厂商垄断,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此次定增抢位高端滤波器国产化赛道,同时射频器件从小功率走向大功率,公司有望借助国产替代东风,开启成长第二极,公司未来成长动能充足。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出于审慎性考虑,不考虑增发对公司业绩和股本的影响,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9/13.37/17.04亿元,对应EPS分别5.27/7.43/9.47元/股,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74/53/4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增发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柏楚电子 2020-10-27 252.90 -- -- 327.67 29.57%
327.67 29.57%
详细
2020Q3业绩亮眼,激光切割控制系统龙头加速崛起。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亿元(+38.57%),实现归母净利润2.76亿元(+44.74%),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59.42%),归母净利润1.37亿元(+87.70%),大超市场预期。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应用于激光切割的随动控制系统、板卡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及其他相关配套产品。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首家完整掌握激光切割控制系统研发所需关键技术领域的企业,产品技术优势显著,是国内激光切割控制系统绝对龙头,已拥有包括大族激光、华工科技等在内的500多家主流客户,将受益于激光切割行业快速增长以及激光产业链国产化提速的大背景实现快速崛起。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激光切割运动控制系统市场空间广阔。受益于前三季度中功率激光加工控制系统业务订单量持续增长以及总线系统订单量增长幅度较大,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增速较大。公司盈利能力稳中有升,彰显高护城河优势:2020年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81.97%(+0.40pct),净利率71.60%(+2.89pct)。由于股权激励管理费用大幅提升,公司整体费用水平有所上升,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为15.70%(+6.78pct),拆分来看,销售费用率2.27%(-0.34pct),管理费用率13.88%(+7.25pct),财务费用率-0.45%(-0.13pct)。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公司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5.72%(-0.91pct),整体费用把控良好。作为典型的技术驱动行业,公司持续加码研发,2020前三季度研发支出为2607.23万元(+27.07%),研发支出占营收比达6.77%。我们认为在中低功率领域,激光切割设备将受益于存量激光切割设备更新换代以及替代传统机床切割继续增长;在高功率领域,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具备较强竞争力,正不断开拓市场逐步实现国产替代,激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上游激光切割控制系统市场持续向好,助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立足激光切割运控系统业务,布局激光智能切割头等新赛道,长期成长动能充足。公司核心技术均系自主研发,技术体系完整性全球领先,涵盖计算机图形学(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数字控制(NC)、传感器和硬件技术五大领域,是国内同行中首家完整掌握激光切割控制系统研发所需五大关键技术领域的企业,2019年在国内中低功率市占率约为60%,其中,中功率市占率超过90%。我们认为公司为国内中低功率激光切割控制系统的绝对龙头,产品技术和客户优势显著,同时利用自身研发优势以及激光产业链国产化加速的契机,不断强化竞争优势,迅速拓展高功率和超快激光切割系统市场,未来成长可期。同时公司不断完善激光设备软件生态圈,大力发展设备健康云及MES系统数据平台项目,承接工业4.0需求大潮,发力软硬件技术结合方向,两款激光智能切割头产品已实现小规模出货。公司传统业务快速增长,新业务多点开花,长期成长动能充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6/4.84/6.3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56/4.84/6.32元/股,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70/52/4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华峰测控 2020-10-27 248.01 -- -- 299.38 20.71%
487.00 96.36%
详细
2020Q3业绩业绩符合预期,全年高增长可期。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 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93亿元(+45.47%),归母净利润1.37元(+68.05%),其中2020Q3单季度实现营收1.09亿元(+9.76%),归母净利润0.47亿元(+9.12%),业绩符合预期。公司聚焦于模拟和混合信号测试机领域,产品线覆盖了从设计、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全部环节,我们认为公司将立足于传统业务,积极布局SoC测试领域,成长空间广阔,在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大背景下,未来成长可期。 公司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半导体测试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81.52%(-0.66pct),保持稳定,同时公司费用把控能力稳中有升,整体期间费用率32.36%(-0.37pct)。具体拆分来看,销售费用率为11.70%(-1.97pct),管理费用率为23.04%(+2.81pct),财务费用率为-2.38%(-1.21pct)。受益于投资净收益的大幅增加,公司前三季度净利率为46.73%(+6.28pct)。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0.39亿元(+62.98%),研发费用率13.16%(+1.42pct)。我们认为随着5G、AI、新能源、电动汽车、IOT等新一轮科技逐渐走向产业化,叠加国产替代,半导体测试机行业持续向好。我们测算2020年我国测试设备市场约为13.4亿美元,对应SoC测试机市场空间约4.85亿美元。公司作为国内模拟测试机龙头,2019年国内市场市占率40.14%,有望充分受益国产替代,快速发展。 基于基于STS8300平台SoC测试机实现装机测试机实现装机,公司未来成长值得期待。 公司研发成果转换高效,基于STS8300平台的SoC测试机已完成了内部验证和客户验证阶段,并正式进入了市场销售阶段,目前已经实现订单和装机。公司在模拟及混合测试机方面竞争优势明显,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IC设计、晶圆制造和封测环节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已切入包括长电科技、华天科技、华润微、矽力杰、圣邦等在内的国内半导体龙头厂商的供应链。我们认为公司重视研发,成效显著,综合竞争优势明显。尽管华为禁令、中芯事件对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发展带来了短期的不确定性,但同时也凸显了半导体设备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国产替代大趋势不会改变,公司有望引领半导体测试设备国产化大潮实现崛起。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6/2.85/3.9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20/4.66/6.52元/股,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78/53/3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捷捷微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0-10-22 40.21 -- -- 61.13 52.03%
61.13 52.03%
详细
2020Q3业绩业绩超预期,全年高增长可期。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1亿元(+48.61%),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亿元(+42.85%),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4亿元(+58.74%),实现归母净利润0.77亿元(+53.1%),业绩略超预期。我们认为在“新基建”和政策发力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的大背景下,功率器件景气度持续向好,同时功率器件受华为、中芯事件影响相对较小,公司以晶闸管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品采用IDM一体化经营模式,部分产品已达国际领先水平,竞争优势明显,同时公司不断拓展业务边界,积极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布局MOSFET和IGBT领域,入局CMP抛光产品和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封测赛道,未来成长可期。基于审慎性原则,暂不考虑可转债发行对公司的影响,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56/3.19/3.9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2/0.65/0.81元/股,当前股价对PE估值分别为79/64/51倍,维持“买入”评级。 国产替代加速国产替代加速+下游下游景气周期,公司业绩快速成长。公司费用把控能力不断增强,持续加码研发,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13.24%(+1.83pct),具体拆分来看,销售费用率为3.94%(-0.35pct),管理费用率为5.74%(-0.45pct),财务费用率-3.49%(+0.70pct),2020Q3研发费用率达7.06%(+1.95pct)。Yole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功率器件市场规模约为174亿美元,其中MOSFET和IGBT分别占41%和30%,是功率器件的主要构成。我国功率半导体市场约占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三分之一,整体呈现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大量依赖进口的态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此外,“新基建”、第三代半导体等政策全力助推,快充充电头、变频家电、光伏/风电装机、新能源充电桩、新能源车、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铁交通对功率器件的需求快速扩张,我国功率器件发展动力长足。2020H1公司在疫情复产中表现优秀,业绩逆势增长,受益于市场回暖和国产替代趋势持续,我们预计公司Q4订单仍将饱满;中长期来看,公司客户优质,产品实力和研发水平领先,同时不断拓宽业务边界,将受益于功率器件国产化大潮快速成长。 拟发行可转债入局“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封测产业,产品边界不断拓宽。公司晶闸管及防护器件等传统业务竞争优势明显,募投项目投产解决了产能瓶颈问题,未来业绩将稳步提升,同时公司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打开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公司通过定增积极布局MOSFET、IGBT领域,新赛道空间广阔;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投13.34亿元开启功率半导体“车规级”封测产业化项目,进入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持续推进我国汽车功率半导体国产化进程;此外,公司设立捷捷新材料,布局CMP抛光液、硅片切割金刚线等半导体材料领域,发掘产业链上游优质赛道。公司股权激励措施于近期出台,公司效率有望持续提升,同时也预示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我们认为公司在研发、下游客户、成本管控等方面具备优势,叠加“新基建”和第三代半导体带来的下游需求支撑,公司将立足晶闸管等传统业务,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入局MOSFET/IGBT、功率半导体“车规级”封测产业及CMP抛光液等半导体材料领域,引领功率器件国产化大潮实现崛起。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9/16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