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王可

中泰证券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证书编号:S0740519050004,曾就职于安信证券、国海证券...>>

20日
短线
25%
(第85名)
60日
中线
5%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四方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1-07 78.28 -- -- 87.00 11.14%
87.00 11.1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亿元,同比增长13.76%,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864万元,同比增长2.99%;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13.15%;实现归母净利润2952万元,同比增长1.0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72万元,同比增长1.32%;符合市场预期。 受益新产品快速拓展,2023Q3收入加速增长。 (1)成长性分析:2023单三季度公司营收1.64亿元,同比增长13.15%,环比增长11.15%;主要因为①智慧计量、医疗健康、安全监控、环境检测领域市场收入快速提升;②空气品质领域收入略有下滑。公司智慧计量、医疗健康、安全监控以及环境监测4个业务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业务领域营业收入占比较低,公司空气品质业务占营业收入总额比例较高,对营业收入的增速影响较大。2023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因为①为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8.23%;②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公司营销体系人才队伍壮大,国内外广告、差旅费和展会费有所增加,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9.96%;③公司嘉善园区开业投产,人工、折旧等投入增加,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6.45%;④因公司存放募集资金账户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减少,公司财务费用绝对值同比增长45.49%。 (2)盈利能力分析:2023单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42.90%,同比上升3.35pct,2023单三季度公司销售净利率为18.43%,同比下降1.84pct,由于公司加大了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的投入,对净利润的增速影响较大。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90%、5.39%、-1.90%,分别同比增加0.41pct、0.54pct、2.06pct,财务费用增加主要系存放募集资金账户利息收入及汇兑收益减少所致。 (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随着车载客户收入规模增长,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有所增长,2023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00.65天;公司现金流水平提升,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5485.83万元,同比增长28.09%。 (4)持续研发创新: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3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4836.96万元,同比增长28.23%,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10.70%,同比上升1.21pct;2023年6月底,公司合计获得154项专利,其中包括发明专利44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得湖北省专利金奖1项。 深耕汽车产业链,车载传感器布局进一步完善。 (1)自2017年取得IATF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公司车载传感器产品线进一步延伸,产品应用范围从最初的中高端车型覆盖至更广阔的车型。报公司车载传感器业务主要包括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车内空气改善装置、安全系统传感器及高温气体传感器。 (2)2023H1,公司新增车载传感器项目定点约700万个,公司车载传感器业务从汽车舒适系统传感器拓展到车内空气改善装置,车载传感器在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为后续业绩增长做铺垫。 (3)2023H1,公司汽车舒适系统为主车载传感器业务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动力电池热失控监测传感器已实现批量供货,发动机排放氧气传感器继续实现大批量供应,面向柴油车发动机厂家、尾气排放后处理系统厂家等目标客户,积极推广发动机排放氮氧传感器产品,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汽车三高(高温、高原、高寒)测试接近尾声。公司在汽车产业链上还延伸开发汽车座椅风扇,2023H1,公司汽车座椅风扇产品已进入小批量试点阶段。 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公司于近日公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167名激励对象授予166.2万股限制性股票和41.5万股预留限制性股票(合计约占公告时总股本的2.97%)。本激励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2年营收为基数,2023-2026年营收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5.00%、32.25%、52.09%、74.90%,对应收入6.92/7.96/9.16/10.53亿。实施本激励计划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和留住核心骨干,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到民用空气品质领域下游新需求减缓等因素,我们调整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68、2.21、2.84亿元(前值为2.55、3.51、4.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32%、28%;根据2023年11月3日的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1、25.0、19.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杰瑞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1-06 29.61 -- -- 30.39 2.63%
30.39 2.63%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 年三季报,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87.56 亿元,同比增长 23.10%,实现归母净利 15.64 亿元,同比增长 4.5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 15.29亿元,同比增长 7.42%;2023 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3.36 亿元,同比增长30.67%,实现归母净利润 5.21 亿元,同比增长 1.6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5.12 亿元,同比增长 2.85%;符合市场预期。 2023Q3 营收稳定增长,业绩符合预期。 (1)成长性分析:2023 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 33.36 亿元,同比增长 30.67%,环比增长 6.22%;归母净利润 5.21 亿元,同比增长 1.61%,环比下降 24.72%,净利润下滑主要是因为今年单三季度相对去年单三季度汇兑受益减少,扣除汇兑受益影响的财务费用后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 51.96%。 (2)盈利能力分析:2023 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 29.97%,同比下降 4.07pct,销售净利率为 15.89%,同比下降 4.59pct;三季报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80%、3.61%、-0.90%,同比分别为-0.45pct、-0.33pct、+3.84pct,财务费用增加原因系同期汇兑收益减少所致。 (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179.25天,同比略降 2.65 天,运营效率稳健;公司现金流净额为-7.79 亿元,主要是因为支付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资金增加所致。 (4)研发投入分析。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为 2.86 亿元,同比增长 21.70%,占营业收入比重为 3.27%。截至 2023 年 6 月,公司共新增授权专利 210 件,其中新增授权发明专利 73 件(含美国授权专利 21 件),新增软件著作权 11 件。目前公司拥有并拥有 9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 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 余个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已先后承担国家级地方科研项目 80 余项,23 项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23 年 10 月,公司入选“全国工商联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名单”20 强。 压裂设备需求持续放量,海外业务拓展成效显著。 (1)油气行业景气持续,资本开支维持高位。尽管全球石油市场先后因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经历了三年动荡期,原油价格有所滑落,但据 IEA 预测,由于石化原料和航空出行领域的持续增长,石油消费需求将持续增加,2022-2028 年预测前景趋好,2023年上游投资预计将达到 2015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5280 亿美元,同比增加 11%,利好油气设备与服务行业;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2025 年中国原油年产量将回升稳定于 2 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 2300 亿立方米以上,整体油气开采与生产资本开支将持续高位,压裂设备需求持续放量。 (2)页岩气开采快速崛起,压裂设备市场空间广阔。2022 年,我国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实现跨越式发展,产量达到 240 亿立方米,但据 EIA 统计,我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达 32 万亿立方米,排世界第二,开采潜力较大,压裂设备市场空间广阔。据《页岩气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当实现 2030 年 1000 亿立方米的目标时,增量压裂设备市场空间将达到 910 亿元。 (3)公司产品达全球领先水平,海外业务拓展增益显著。公司以高性能优势,稳居国内电驱压裂设备市场行业龙头地位,市占率超 50%,实现压裂设备国产化; 2018年,公司压裂成套设备作为首套中国压裂成套设备进入中东市场交付;2021 年公司斩获科威特石油公司超 27 亿元的油气工程项目,跻身国际高端油气田地面工程总承 包服务商行列;截至 2023 年 6 月,公司在北美电驱压裂设备市场开拓进展顺利,北美排名靠前的压裂服务公司已开始试用电驱压裂设备。2023 年上半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到 46.43%,同比大幅增长 77.63%,毛利率同比提升 7.63%,海外布局积极深入将为公司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锂电负极材料需求旺盛,新能源领域产研顺利。 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拉动,负极材料市场需求旺盛。据 GGII,2016-2021年市场规模每年同比增速超 13%,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 210 亿元。截至 2023年 6 月,公司新能源板块锂电池负极材料一期项目 6.5 万吨产能基本建设完成并成功点火试生产;环保板块充分发挥高端装备制造技术长板,突破技术壁垒,成功研发锂电池资源化循环利用设备并在国内外均取得订单,业绩增长可期。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全球电驱压裂设备行业龙头,受益于油气需求的稳定增长及海外需求扩张,主营产品压裂设备需求将持续放量,我们看好公司的发展。考虑到订单转换周期等因素,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25.43、30.67、36.40 亿元(前值 2023、2024 年分别为 28.93、36.16 亿元)。据最新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1.9、9.9、8.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天然气价格波动加剧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收入面临部分国家危机、汇率波动风险;低碳能源体系的发展对行业发展的风险;第三方资料更新不及时风险。
江河集团 建筑和工程 2023-10-31 7.20 -- -- 7.35 2.08%
7.35 2.0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15亿元,同比增长14.78%,实现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下降11.2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36.55%;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66亿元,同比增长15.59%,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56.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69.47%。 2023Q3公司在手订单充沛,毛利率稳中有升。 (1)成长性分析: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52.66亿元,同比增长15.59%,环比下降3.01%;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56.35%,环比下降17.52%,主要是原因是上期转让子公司股权产生较大收益所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169.47%,主要是因为营收规模同比增长及经营毛利率同比回升所致。2023前三季度公司建筑装饰板块累计中标金额192.38亿元,其中幕墙系统中标额128.92亿元,内装系统中标额63.46亿元,在手订单充足,保障了后续业绩持续释放。 (2)盈利能力分析: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5.51%,环比上升1.64pct,毛利率表现良好;销售净利率为2.38%,环比下降0.60pct,主要原因是净利润减少所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3%、5.19%、0.87%,同比分别-0.03pct、-0.85pct、-0.23pct。 (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26.26天,同比下降18.86天,运营能力提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2亿元,主要系兑付到期票据同比减少所致。现金流量净额虽为负值,但较去年同期增加8.38亿元。 (4)持续加强研发投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为4.00亿元,同比增长15.30%,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83%。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新增专利77项。在幕墙业务方面,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全国首批5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之一,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建设科技自主创新优势企业和北京市专利示范单位。 司公司BIPV幕墙业务稳步发展,逐步打开亿五千亿BIPV幕墙市场。 (1)依托幕墙龙头效应及“幕墙+光伏”,的经验,持续推进光伏幕墙在建筑中的应用和转型。2023前三季度公司累计承接BIPV项目约12.5亿元,订单远超去年全年(2022年订单8.54亿元)。并且随着住建部强制性新规的正式实施,光伏建筑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BIPV幕墙需求会持续提升。 (2)BIPV幕墙为新蓝海,市场空间超五千亿。由于幕墙面积比屋顶更大,且是仍未被广泛利用的新场景,我们更看好BIPV在幕墙领域的发展前景。据我们测算,2023年我国BIPV幕墙市场规模为258.88亿元,预计2028年达到5745.17亿元,CAGR为85.88%。随着BIPV幕墙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公司BIPV幕墙业务有望快速放量。 卡位优势+转型制造,铸就BIPV幕墙龙头。 (1)持江河集团把持BIPV流量入口:光伏电池厂涉及幕墙BIPV必须与幕墙厂商合作,江河集团作为幕墙龙头具备卡位优势。公司在幕墙设计、制造上经验丰富,能够满足国内外高端幕墙的BIPV建设需求。公司向BIPV幕墙领域发展将有利于公司充分发挥幕墙作为光伏建筑业务的流量入口效应。 (2)工程公司转型组件制造,提升整体毛利:异型组件产线能够针对不同的BIPV工程外观特点,以差异化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公司投建的湖北浠水BIPV光伏组件柔性生产基地已于今年6月投产,300MW产线全部投产后可贡献年产20亿产值。异型组件的加入使得工程端整体收入增厚约30%;同时公司可提供组件外售,毛利提升,弹性更大。 维持“买入”评级。2023前三季度公司在手订单充沛,且积极布局幕墙BIPV新赛道,基于此我们看好公司成长性,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0、9.16、11.91亿元,按照2023年10月30日股价对应PE分别为11.3、8.7、6.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生产线建设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杰克股份 机械行业 2023-10-31 21.18 -- -- 21.93 3.54%
22.08 4.2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1.00亿元,同比下降 6.70%,实现归母净利润 4.12亿元,同比下降 2.7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72亿元,同比下降 3.72%;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09亿元,同比增长 9.87%;实现归母净利润 1.42亿元,同比增长 26.2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27亿元,同比增长 35.16%;大超市场预期。 2023Q3收入反弹,盈利能力持续走强。 (1)成长性分析:2023Q1-Q3,公司营收分别-20.53%、-3.67%、+9.87%,Q3营收增速反弹,主要是因为公司强化爆品打造,提升产品力,持续推动价值营销和服务营销;标杆大客户取得突破,成套方案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23Q3,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6.28%,主要是因为:①制造数字化赋能质量、交期和成本成效明显; ②缩减 SKU 节省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 (2)盈利能力分析:2023Q3,公司盈利能力明显走强;销售毛利率为 28.81%,同比增长 1.95pct;销售净利率为 10.09%,同比增长 1.07pct;主要是因为①制造数字化赋能质量、交期和成本成效明显;②缩减 SKU 节省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5.69%、5.09%、-1.04%,同比分别-0.32%、-1.09%、+1.38%。 (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疫情后全球海运逐步恢复,公司营运能力迅速上升,现金流水平快速恢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继续提升库存周转效率,存货周转天数为 97.41天,同比下降 54.90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8.70亿元,同比增长 299.79%。 (4)研发费用保持高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 2.73亿元,同比下降5.41%,研发费用率为 6.67% ,同比增长 0.09pct;主要是因为公司缩减 SKU,聚焦核心品类;截至 2023年 6月 30日,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 2,657项,其中发明专利1,136项,实用新型专利 1,264项,外观设计专利 257项,累积获得软件著作权 440项。 CISMA2023人气爆棚,公司产品惊艳海内外客户。 (1)单机爆品引领行业发展。快反王,在极薄、极厚、极弹面料连续缝纫,没有出现断针跳线,日缝百款不停机;M9“一线到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模板机面线磨损、勾线不稳定,针梭不同步造成的频繁断线问题;超高速单层裁床 X5的最大裁剪速度可达每秒 1800mm,最大加速度为 1.5G,是传统手工裁剪的 3-10倍。 (2)成套智联绝对优势领先。公司“智能服装工厂”展示了羽绒服、运动裤、圆领衫等 3种服装品类的生产场景,在生产效率、柔性快反上有绝对领先优势;PDM 系统具有款式开发管理、打样生产管理、打样采购与仓储管理等功能,可助力服装厂的客户需求响应速度提升 25%;智能快反吊挂实现 AI 预排与工艺实时结合,实现动态产线排产,生产效率可提升 30%-50%。申洲国际、耐克、阿迪达斯、海外服装协会等知名品牌商和大型服装工厂都在现场了解产品性能,洽谈合作事宜。 维持“增持”评级。受益缝制机械行业复苏,公司作为国内缝制设备龙头有望充分受益,同时公司开启智联成套设备第二成长极,未来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我们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25亿元、8.13亿元、10.21亿元,按照 2023年 10月 30日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6.6、12.8、10.2倍,维持“增持”评级。
创世纪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10-30 6.79 -- -- 7.89 16.20%
7.89 16.2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7.86亿元,同比-28.22%,实现归母1.62亿元,同比-62.89%,实现扣非归母0.87亿元,同比-74.08%。 2023Q3业绩触底,在手订单回升,未来出货展望积极。 (1)成长性: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28.22%,归母同比下降62.89%,业绩下降的主因是消费电子市场终端需求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3C业务收入为10.51亿元,占整体营收比重为37.72%,较上年同期减少9.27亿元,同比下降46.88%,是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我们判断,3C景气度已触底,以华为和苹果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龙头持续推出新品,产业链代工企业开工率有望不断提升,对设备的采购意愿将增加。截至10月底,公司在手订单较三季度末出现回升,四季度出货展望积极。 (2)盈利能力: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2.67%,同比下降3.65pct,净利率为6.26%,同比下降5.03pct。盈利能力下降的主因是毛利率较高的3C业务占比下降,而通用业务现阶段属于市场拓展期,以快速提升市占率为主要目标,因而毛利率不及已在行业内形成明显优势的3C业务毛利率。我们判断,随着3C景气度率先复苏,3C业务占比将有所提升,进而提振公司盈利水平。此外,公司通用板块中高端机床(龙门、卧加、五轴等)正在快速拓展(2022年龙门取得50%的销售增长),亦将对盈利能力产生正向贡献。 持续推动钻攻中心非的非3C应用,通用机床持续高端化。 钻攻机:公司钻攻机产品主要分为3C应用和非3C应用两类。公司3C钻攻机主要应用于手机、平板、PC等产品,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国内出货量领先,2022年公司“3C高速钻攻中心”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同时,公司面对新能源汽车、AR/VR、高端医疗等新兴市场的需求,推出“S系列、SE系列类通用型”钻攻机。通用款钻攻机销量位居国内单项产品行业第一,2022年实现销量超5000台,同比增长40%,占比约70%。公司非3C化推广效果显著。 通用机床:立加是公司现阶段的核心产品,2021年出货量超过10000台,市场占有率约10%,排名行业第一。同时公司不断向高端机领域拓展,龙门由公司自主研发生产,是现阶段大力拓展的产品之一,2022年取得50%的销售增长,预计未来仍将保持高增速。五轴加工中心是公司种子产品,2022年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广州市霏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主营五轴机床,已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高端产品。五轴加工中心有望提高公司产品附加值,实现国产替代,加速公司转型升级。 维持“增持”评级。基于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和我们对行业需求复苏进度的预期,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23/4.21/5.26亿元(前值为4.04/5.47/6.91亿元),同比分别-15%、+15%、+13%,对应的PE分别为36/28/22倍。风险提示:3C复苏进度不及预期、公司接单不及预期、通用机床高端化进度不及预期。
绿能慧充 电力、煤气及水等公用事业 2022-11-15 8.83 -- -- 9.43 6.80%
10.64 20.50%
详细
国内充电设施行业领先者,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 收购绿能慧充,切入新能源赛道。2021年11月,公司以现金8300万收购绿能慧充100%的股权,切入新能源行业,实施业务转型。绿能慧充以充电桩起家,横向拓展储能、微网、数字能源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光储充一体化,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 剥离传统低效业务,定增助力拓展新能源业务。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亏损同比减少,主要为公司热电业务因停产出售不再产生利润及铁路业务、充电桩业务经营亏损所致。公司将聚焦于充电桩及储能业务,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2021年11月22日,公司定增不超过4.53亿元的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及投入新能源充电和储能业务的发展,主营业务多元化发展,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能源+光储充”前景广阔,公司业务转型迎来发展机遇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拉动充电桩需求增加。2022年期间,政府多次下发各类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649.5万,市场渗透率为8.3%,高于2020年4.1%。充电桩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位置,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带动充电桩需求增长。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2017-2021年全国新能源充电桩市场规模由72亿元增长至419.7亿元,CAGR为42.2%,至2023年底全国充电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2026年底有望达到2870.2亿元,实现快速增长。 “光储充”一体化迎来发展机遇,市场空间广阔。在新基建和碳中和的双重因素驱动下,单一充电桩设施正演变为集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充放电为一体的基站建设。电化学储能正在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约90%的比例,已有百兆瓦级项目并网运行。同时由于分布式光伏储能优势明显,预计“光储充”有望快速发展。 竞争优势明显,坚定向新能源领域转型。 公司具有技术、产品、服务、客户四大核心优势。公司深耕充电桩业务,目前充电设备品类齐全,覆盖场景广泛。同时公司经多年研发积累掌握了星环功率分配技术,可更好应用于直流快充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已得到下游客户如国家电网、小桔充电、BP(英国石油)、壳牌等客户验证,公司60kW欧标充电机亦获得TüV南德产品认证,未来有望获取更多海外市场份额。 对标同行,公司核心优势在于“光储充”一体化发展。公司能够同时兼顾充电与储能领域布局,促进充电产品与储能产品进行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在未来,公司有望在充电、储能、微网三大领域不断实现突破,进行长期战略协同布,巩固核心竞争力。 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0.82、1.44亿元,对应PE分别为455、57、32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执行进度不及预期;融资不及时导致财务风险;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海天精工 机械行业 2022-10-18 19.58 -- -- 32.59 66.45%
32.59 66.45%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 23.67亿元,同比+17.81%,实现归母净利润 3.90亿元,同比+48.29%;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44亿元,同比+43.02%,超市场预期。 2022Q3业绩超预期, 规模化效应持续凸显。 (1)成长性: 2022Q3,公司实现营收 8.51亿元,同比增长 14.96%,归母净利润 1.34亿元,同比增长 28.90%,营收规模创历史新高,超市场预期。复盘公司历史业绩, 2020Q2以来, 公司逐季的收入和利润均呈现高增态势, 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是工业母机板块表现较为稳健的头部公司, 充分证明了机床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及公司作为国内通用机床龙头的高成长性和高盈利能力。 此外,截至 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和其他流动负债(2020年公司执行新的会计准则,预收款计入合同负债科目项下)余额为 11.37亿元,同比增长超 35%, 表明公司订单增长情况良好,在手订单充足,为后续业绩的持续高增提供有力支撑。 (2)盈利能力: 2022Q3,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25.95%,整体净利率为 15.75%,同比增加 1.70pct,且自 2020Q2以来,公司盈利水平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净利率提升超过 5个 pct。我们认为, 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①规模化效应持续凸显(例如:在没有新建产能的情况下, 2020年以来,公司收入规模快速增长,进而带来平均成本持续下降); ②费用率不断下降, 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4.56%/1.14%/3.67%/-1.61%,同比分别减少 0.30/0.13/-0.08/1.33pct,可见公司成本管控能力不断提升。 通用设备需求呈复苏趋势,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宏观层面, 2022年 9月, 国内 PMI指数为 50.1%, 较上月增加 0.7%, 重回荣枯线之上;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新增1.35万亿元,同比增加 6540亿元(+94.1%), 在稳增长政策的大背景下,我们预计未来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望继续改善。 制造业和基建等领域是贷款需求的主力, 在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下,通用设备板块需求复苏的确定性增强。 此外, 9月份,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的公告》,明确四季度高新技术企业新购置的设备、器具,允许当年一次性全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并允许在税前实行 100%加计扣除。 该政策有望进一步刺激制造业采购设备的意愿。基于以上两大因素, 我们判断,自 2021年二季度见顶后开始下行的通用设备板块有望迎来拐点性复苏, 数控机床作为通用设备的代表, 其需求亦将随之复苏,海天精工作为国内数控机床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公司 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超预期, 同时预计机床行业需求 4季度开始触底反弹, 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5.10/6.22/7.47亿元(前值为 4.70、 5.89、 7.19亿), 对应的 PE 分别为 22、 18、 15倍。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通用设备行业复苏不及预期、公司接单水平不及预期。
陕鼓动力 机械行业 2022-08-16 12.98 -- -- 14.21 9.48%
14.30 10.17%
详细
前言:陕鼓动力正逐渐成为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在本篇报告中,我们聚焦储能侧,探讨在储能行业发展大趋势下,公司作为国内轴流压缩机先锋,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成长性。 国内透平机械龙头,立足设备向系统服务商转型。 积极转型,空气储能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极。公司作为我国透平机械龙头,2016年以来持续推进二次战略转型,致力于成为分布式能源领域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系统服务商。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公司天然具备做压缩机的优势,核心产品轴流压缩机已成为全球龙头,自主研发世界最大轴流压缩机AV140,该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根据我们统计,年初以来,各地(湖北应城、山东泰安等)已公布多个百MW以上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公司压缩机产品有望充分受益。 对赌机制+股权激励,充分激发国企活力。2021年,公司高管持股数量合计占总股本0.91%,国企改革先行典范。2018年,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2019年3月5日授予532名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合计3825万股、预留160万股限制性股票,共占公司总股本的2.43%,充分激发国企活力。 “技术、人才、资金”三大优势构建深厚公司底蕴。2021年公司持续推进轴流压缩机、高炉能量回收透平、离心压缩机三大产品及技术的研究,多项设备和技术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间,公司被授权97件专利,包括发明专利8件。截止2021年底,公司3430名员工中,含865名技术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523名,占比高达15.2%,显著高于空分设备领域竞争对手。2020-2022Q1公司占用上下游资金达到1.1、12.53、12.93亿元,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强,产业地位高。 双碳背景下,储能行业迎来高速成长期。 空气储能有望跻身储能市场中的主流储能模式。空气储能具有储能容量大、周期长、系统效率高、运行寿命长等优点,是非常适用于长时储能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之一。从装机规模来看,2000~2021年空气储能累计装机在全球位居第四位,在国内位居第五位,国内占比(0.40%)高于全球占比(0.28%),相比于2020年(全球占比0.20%、国内占比0.03%)增长较快。 空气储能正在成为储能政策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应达到30GW以上。新型储能中的空气储能受到重视,2022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将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作为“十四五”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方向之一。 空气储能:大规模商用在即,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空气储能商业化加速,发展潜力巨大。2022年,空气储能已经跨过试验示范阶段(即:KW级),逐步突破1-100MW级系统关键技术,商业化项目(百MW级以上)正在大规模上马。截至2022年6月底,主要大型空气压缩储能项目包括湖北应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山东泰安600MW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工程、江西瑞昌1GW/6GWh的压缩空气项目。 空气储能市场空间广阔,长期有望达到千亿量级。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整体上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2021年系统效率可超过70%,系统规模每提高一个数量级,单位成本下降约为30%,不断推动空气储能商业化进程。经过测算,空气压缩储能投资回收期约为12年左右,到2025年空气储能设备市场空间或达360亿元。目前公司设备(仅指压缩机)投资强度约为9亿元/GW,长期市场空间约为千亿量级。 公司有望充分受益空气储能大规模商用进程。目前,公司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技术和系统方案优势显著,拥有储能领域必备机组压缩机组技术、膨胀发电机组技术及储换热三大核心技术。我们认为,压缩空气储能的商用化阶段已经到来,公司作为空气储能系统中最核心设备压缩机的供应商,将充分受益。 给予“增持”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0、12.35、18.71亿元,对应PE分别为22、18、12倍。我们选取布局空分设备、节能设备、储能设备领域的杭氧股份、固德威、斯莱克、合康新能、英维克作为公司的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2~2024年平均PE估值为65、41、28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执行进度不及预期;融资不及时导致财务风险;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2-08-16 145.50 -- -- 166.60 14.50%
166.60 14.5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年半年报, 2022H1实现营收 26.79亿元,同比+2.13%,实现归母净利 5.08亿元,同比+10.91%。 2022H1:经营业绩符合预期, 盈利能力稳定发展。 (1)成长性分析: 2022H1公司实现营收 26.79亿元,同比+2.13%,实现归母净利5.08亿元,同比+10.91%, 主要系 2022H1设备验收确认收入增加所致。 2022H1公司合同负债为 37.3亿元,环比+11.3%,显示公司在手订单情况较好,有望为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2)盈利能力分析: 2022H1公司毛利率为 25.5%,同比-0.5pct,净利率 18.9%,同比+1.6pct。 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09%、7.02%、 -4.19%、 5.31%,同比+0.95pct、 +0.18pct、 -4.15pct、 +0.16pct。 2022H1期间费用中,销售费用为 0.56亿元,同比+86.89%,主要系销售规模增加,销售及售后人员的销售费用上升,以及计提销售佣金及销售人员绩效所致。 (3)营运能力及经营现金流分析: 2022H1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90.01天,同比增长 6.36天。 2022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 8.95亿元,同比增长 63.76%, 主要原因系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主要以票据支付结算,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 (4) 不断进行技术与产品创新: 2022H1公司研发费用为 1.42亿元,同比+5.34%,环比+125.40%。 同时, 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已取得专利 487项,其中发明专利 46项。 股东减持影响有限,有望继续中标 PE-Poly 设备订单。 减持情况及分析: 2022年 8月 10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蒋婉同、恒兴伟业、弘兴远业、鼎兴伟业合计拟减持不超过总股本 4.56%。 实控人蒋婉同以及恒兴伟业、 弘兴远业、鼎兴伟业由于股东自身需求原因减持股份, 此次减持符合预期。 我们预计此次减持影响有限。 有望持续中标 PE-Poly 设备订单。 目前公司的 PE-Poly 设备相继中标头部客户订单,包括润阳、 晶澳等, 标志着公司产品与服务获得了充分认可, 后续公司有望继续中标光伏头部客户的订单,不断巩固 TOPCo 设备龙头地位。 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认为公司中报业绩符合预期, 股东减持影响有限。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9.29亿元、 12.00亿元、 14.60亿元,对应的 PE 分别为 53/41/34倍。基于公司对 TOPCo 布局以及在 PE-Poly 设备上具有的领先优势,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TOPCo 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政策变动风险、扩产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风险。
江河集团 建筑和工程 2022-08-01 7.95 -- -- 10.55 32.70%
10.55 32.70%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公司实现营收77.42亿元,同比下降10.97%,实现净利润2.29亿元,归母净利润2.0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下降11.87%。 2022H1公司在手订单充沛,经营韧性较强。 (1)成长性分析:2022H1公司实现营收77.42亿元,同比下降10.97%,实现净利润2.29亿元,归母净利润2.0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下降11.87%。净利润较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受疫情影响,建筑装饰业务产能未能得到有效释放。2022H1公司建筑装饰业务新增订单约121.43亿元,其中幕墙新增订单约为69.84亿元,内装新增订单约51.59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为344亿元,在手订单充足,保障了后续业绩持续释放,同时也彰显了公司较强经营韧性。 (2)盈利能力与经营现金流分析:2022H1公司毛利率为15.77%,同比下降1.03pct;销售净利率为2.96%,同比下降1.78pct,主要系公司净利润下降所致。2022H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20.09亿元,同比减少-15.05%,主要系公司购买商品、给职工支付现金所致。 (3)持续进行研发创新,光伏建筑领域竞争力强。2022H1,公司新增专利65项,研发费用2.12亿元,相较于2022Q1增加123.18%,研发费用率2.74%,同比增长0.21pct。在光伏建筑方面,公司拥有太阳跟踪式光伏电源系统的发明专利以及多项基于光伏框架及单元幕墙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自主研发了R35屋面光伏建筑集成系统,在光伏建筑幕墙上具有工程经验、技术储备、人才与资质,竞争实力强。 依托幕墙行业领先优势,加快向BIPV领域发展。2022H1公司依托在幕墙行业上的龙头效应以及技术实力,加速推进光伏幕墙在建筑中的应用和转型,开拓增量市场业务。2022H1公司已中标多个BIPV项目,中标金额达6.13亿元,已确认收入0.54亿元,贡献毛利0.13亿元。随着《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于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光伏建筑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有利于公司充分发挥幕墙作为光伏建筑业务的流量入口效应,加速向BIPV发展。 投建300MW BIPV异型光伏组件生产基地,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2022H1公司在湖北浠水投建300MW BIPV异型光伏组件柔性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武汉浠水作为该项目的生产基地,可与公司在武汉已有的幕墙生产基地在产生业务协同,从而提高公司对异型光伏组件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公司将光伏建筑业务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并选择走异型光伏组件的差异化产品路线,有助于满足光伏建筑个性化设计需求,可据此承接更多光伏建筑项目,同时也可以对外销售光伏组件,从而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维持“买入”评级。2022H1公司在手订单充沛,且积极布局BIPV蓝海市场,基于此我们看好公司成长性,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0亿元、9.82亿元、14.29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9、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生产线建设进度不达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捷佳伟创 机械行业 2022-07-26 123.40 -- -- 166.60 35.01%
166.60 35.01%
详细
事件:公司中标全球太阳能头部客户的PE-Poly路线的TOPCon电池项目,中标设备包括湿法、PE-Poly、硼扩散、PECVD正背膜等,公司设备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头部客户的充分肯定。 公司的PE-Poly设备优势明显,加快TOPCon电池产业化。公司在TOPCon路线上独创推出了PE-Poly设备及路线,实现了隧穿层、Poly层、原位掺杂层的“三合一”,相较于传统TOPCon技术路线具有设备投资成本低、掺杂工艺时间短、效率高、解决绕镀问题等明显优势,有望进一步加快TOPCon电池的大规模产业化。 再次中标头部客户PE-Poly设备订单,不断巩固龙头地位。前期公司的PE-Poly设备已取得润阳、晶澳等客户的订单,7月21日公司公布再次中标头部客户TOPCon电池项目订单,中标的设备包括湿法、PE-Poly、硼扩散、PECVD正背膜等,标志着公司PE-Poly设备进一步取得了头部客户的充分肯定,巩固了公司在TOPCon电池的PE-Poly设备及技术领域的龙头地位。 2022年为TOPCon放量元年,公司有望受益于下游厂商扩产。根据PV InfoLink统计,截至2021年底,各家厂商宣布布局N型TOPCon电池的产能已超130GW。根据统计,截至2022年7月1日,主要厂商的TOPCon电池已有产能约30GW、在建产能约80GW,规划产能约40GW,我们预计2022年TOPCon的扩产进程将加速,有望达到60GW。公司作为光伏设备龙头企业,目前其TOPCon电池设备已中标订单约为30GW,2022年有望持续受益于TOPCon电池扩产,实现订单快速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看好公司的成长性,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9.29亿元、12.00亿元、14.60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46/36/29倍。基于公司对TOPCon布局以及在PE-Poly设备上具有的领先优势,公司有望充分受益TOPCon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政策变动风险、扩产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风险。
江河集团 建筑和工程 2022-06-24 7.63 -- -- 9.25 21.23%
10.55 38.27%
详细
全球幕墙工程龙头,积极向光伏建筑转型。 幕墙行业领军品牌,积极向光伏建筑转型。 公司成立于 2011年,建筑装饰业务是公司立业之本。公司旗下拥有江河幕墙、承达、港源装饰、港源幕墙以及梁志天设计等五大知名品牌。江河幕墙定位高端幕墙领域,港源幕墙定位于中高端幕墙领域,形成双品牌错位发展。 2022年,公司依托在幕墙领域的优势,开始向 BIPV 转型。 净利润扭亏为盈,在手订单充沛。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32.88亿元,同比+6.06%,扣非归母净利润 1.30亿元,净利润扭亏为盈。 2022Q1公司建筑装饰板块累计中标金额 60.44亿元,同比+5.29%,其中光伏建筑项目占总额的 10.15%。截止 2021年底,公司在手订单为 317亿元,在手订单充足,保障后续业绩持续释放。随着 BIPV 幕墙业务的放量,加之稳增长政策刺激房地产回暖,未来业绩增长有较强保障。 行业层面:政策驱动+分布式光伏推广, BIPV 市场空间广阔。 政策驱动+分布式光伏推广, BIPV 幕墙有望加速放量。 多项政策体现 BIPV 趋势愈加明确。 2022年 4月住建部规定新建建筑应该安装光伏系统,《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强调到 2025年,新建公共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光伏持续增长, 2021年达到 29.3GW,同比增长 88.7%。目前 BIPV渗透率不足 2%,随着政策利好、分布式光伏推广,我们认为 BIPV 有望快速提升渗透率,市场空间广阔。 BIPV 投资回收期约 5~10年,潜在空间有望超千亿元。 BIPV 具有寿命长、受力可靠、防水可靠、利于维护等优点,我们估计 BIPV 投资回收期约 5~10年,比 BAPV 更有优势。综合测算, BIPV 屋顶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并且由于幕墙面积比屋顶更大,我们看好 BIPV 在幕墙领域的发展前景。 公司层面: 竞争优势显著,坚定向光伏建筑转型。 BIPV 进一步提升行业门槛,头部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随着客户对企业实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端幕墙市场大部分将由大企业承揽,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深耕幕墙领域,竞争实力强,积极储备 BIPV 幕墙技术,成立子公司加速转型, BIPV 将进一步提升幕墙行业准入门槛,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率先受益。 持续中标 BIPV 工程,布局异型组件切入制造环节。 2022Q1公司连续中标光伏建筑项目 3个,订单金额合计约 6.13亿元,保障未来业绩增长。同时公司通过投建 300MWBIPV 异型光伏组件柔性生产项目切入组件制造环节,有望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向光伏组件制造企业转型。 对标森特股份,公司具有比较优势。 森特股份主要布局屋顶 BIPV,选用晶硅技术路线,2021年隆基联手发展 BIPV, 2022Q1中标 BIPV 屋面项目 7.99亿元。江河集团主要布局幕墙 BIPV, 2022Q1中标 BIPV 项目金额总计 6.13亿元,其中有 2.56亿元的订单来自台泥杭州环保科技总部,将使用世界先进的碲化镉薄膜电池发电技术。江河集团的竞争优势在于:①布局发展前景更大的幕墙市场;②布局柔性组件,建立 BIPV 定制化生产模式,长远来看比森特与其他厂商合作制造 BIPV 的模式更有优势。 给予“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0亿元、 9.82亿元、 14.29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13、 9、 6倍。我们选取以建筑业务为主,同时积极布局 BIPV 领域的森特股份、东南网架、精工钢构作为江河集团的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022~2024年平均 PE 估值为 17、 14、 12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生产线建设进度及产品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奥特维 2022-06-09 258.73 -- -- 299.90 15.91%
427.88 65.38%
详细
光伏串焊机龙头企业,业绩表现亮眼。 光伏组件串焊机绝对龙头,全球市占率约 70%。 公司成立于 2010年,主要产品包括晶体硅光伏设备、锂动力电池设备、半导体设备。 2021年公司在光伏串焊机领域全球市占率约 70%,处于绝对龙头地位;同年,公司获得无锡德力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首批铝线键合机订单,半导体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2年 4月,获得通富微电批量订单,键合机国产替代正迎来加速实现。公司单晶炉性能优良,目前在手订单超 4.4亿元,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极。 业绩持续高速增长,盈利水平不断提升。 2017-2021年,公司营收 CAGR 为 37.92%,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90.79%,业绩快速增长,同时盈利水平持续提升。主要原因是公司占比超过 80%的光伏设备业务增长较快(2017-2021年收入 CAGR 为 35.28%)。 展望未来,在光伏和锂电业务稳健增长的基础上,半导体业务有望贡献较大弹性,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可期。 光伏设备行业:国产设备高速增长,技术迭代拉动串焊机设备需求。 光伏产业链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技术迭代拉动串焊机设备需求。 我国形成了从硅料、硅片、组件到系统集成和应用的光伏产业体系,基本已实现国产化替代。同时,伴随着多主栅、硅片尺寸、 N 型电池技术迭代,组件端的串焊机设备需求有望提升。 2022年奥特维多主栅串焊机订单收入增量可达 16亿。 根据 PV Ifolik 的数据, 2022年全球组件产能有望达到 580GW,新增产能约为 120GW,单 GW 的串焊机改造成本为 1900~2000万元,奥特维串焊机市占率有望达到 70%左右,我们预计 2022年公司多主栅串焊机订单收入增量可达 16亿元。 半导体设备行业:行业景气度高, 键合机设备国产化需求有望释放。 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 封测设备亟待国产化。 2013年至 2020年,我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逐年增加, 2020年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到 187亿美元,同比增长 39.0%,景气度持续向好。目前封测设备由国外厂商主导, 国内厂商正在积极布局。 键合机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 19亿元。 2021年我国键合机进口额为 15.86亿美元,我们估计 2022年键合机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 19亿元,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奥特维受益于“政策+资金” 支持,而且其键合机设备与国外设备相比在价格、性能、交货期和服务方面具有竞争优势,有望充分实现进口替代。 公司层面:平台化布局发展,加快向半导体测封领域渗透。 平台化布局+客户优势,有助于产品衍生与推广。 目前公司在光伏、锂电、半导体领域均有产业化布局,正在向平台型企业发展。并且公司与隆基、晶科、晶澳等众多优质厂商建立了合作,体现了公司较高的知名度与可信度。公司有望充分发挥其平台、客户优势衍生新产品,同时对光伏多主栅串焊机、单晶炉、硅片分选机、铝线键合机等核心产品进行推广。 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上调,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 公司于 2022年公布股权激励计划,拟向 848名激励对象授予 85万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为以 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基数, 2022/2023/2024年扣非净利润增长不低于 50%/100%/150%。股权激励将核心员工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保障公司业绩增长。并且相比于 2021年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此次激励计划将 2022-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目标上调至 4.8/6.4/8.0亿元,彰显公司未来发展信心。 定增+研发投入,不断巩固科技创新优势。 2021年公司定增 5.5亿元用于投资高端智能装备的制造,布局研发满足 230mm 硅片尺寸、薄片化以及 TOPCo/HJT 电池片的串焊机、硅片分选机系列产品等。同时。公司围绕核心主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Q1研发投入 0.46亿元,同比增长 46.47%),成果丰硕,竞争优势不断得到巩固。 键合机自主研发程度高,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公司加快向半导体测封领域渗透,铝线键合机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具备高稳定性、高精度、高效率的特性,市场竞争力强。 2022年,公司获得封测领域龙头企业通富微电的验证背书,键合机技术实力被充分认可,同时首次实现批量订单落地,未来有望进一步开拓更多潜在客户,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给予“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50亿元、 8.52亿元、 11.85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45、 29、 21倍。我们选取晶科能源、迈为股份、先导智能、晶盛机电这四家公司作为奥特维的可比标的,可比公司 2022~2024年平均PE 估值为 46、 31、 23倍。我们看好公司成长性,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不及预期;多主栅串焊机订单增量测算不及预期风险; 半导体设备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规模测算偏差风险。
高测股份 2022-04-29 41.34 -- -- 89.58 54.47%
92.88 124.67%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报及2022一季报,其中,2021年实现营收15.67亿元,同比+109.97%,实现归母净利1.73亿元,同比+193.38%;2022一季度实现营收5.56亿元,同比+103.06%,实现归母净利0.97亿元,同比+173.28%。 经营业绩增长超预期,盈利能力开始复苏。 (1)成长性分析:2021年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设备订单大幅增加、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创新业务领域切割设备及以及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业务产能逐步释放。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以及切片加工服务业务产能逐步释放。2021年公司合同负债2.96亿元,同比增长144.30%,显示公司在手订单情况较好,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2)盈利能力分析: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33.75%,同比下降1.60pct,主要系占比最大的光伏切割设备毛利率减少所致。公司2022年一季度盈利能力开始复苏,其中毛利率为37.66%,环比提升3.91pct,同比提升4.39pct,销售净利率为17.41%,环比提升6.39pct,盈利能力开始复苏。 (3)经营现金流分析:20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0.76亿元,同比增长1903.12 %,主要是因为销售回款力度加大;2022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44亿元,主要是因为一季度订单增加,原材料采购增加并且薪酬支付增加。 (4)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1.17亿元,同比增加36.32%,2022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0.32亿元,同比增加51.97%,主要原因是公司坚持以持续提升产品的客户价值为研发导向,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以保持产品市场竞争力。 2021年公司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保障未来业绩稳健释放。 (1)光伏切割设备方面:公司GC700X切片机迎合大尺寸和薄片化切割趋势,全球首创可变轴距设计,具备领先市场竞争优势。截至2021年年末,公GC700X切片机已销售签单943台,完成发货634台,客户遍及晶澳、晶科、高景等光伏大型企业,市占率快速提升。 (2)光伏切割耗材方面:公司已经实现40μm及38μm线型金刚线批量销售,并积极开展35μm及以下线型的研发测试,推动行业切割工艺持续进步。公司在行业内首次推出“单机十二线”的技改活动,在增加生产线单机线体的同时,叠加生产线速的不断提高,实现金刚线产能大幅提升、效率提升及产品品质改善。2021年公司金刚线全年产量约1,000万千米,同比增加115.29%,全年销量超800万千米,同比增加80.54%,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3)在创新业务方面:2021年公司8英寸半导体切片机已进入麦斯克生产体系,半导体研磨机、碳化硅切片机及碳化硅专用金刚线已在客户端试用;公司在行业内首次推出的蓝宝石切片机、磁材多线切割机实现了批量销售,同时带动蓝宝石及磁材金刚线销量大幅增加。公司已与蓝思科技、兆驰半导体、金瑞泓等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销售渠道不断拓宽。2021年创新业务实现营收1.05亿元,同比增长323.05%。截至2021年底,创新业务设备类产品在手订单4314.40万元,同比增长284.79%。 光伏切片产能建设有序推进,业绩贡献有望持续超预期。 公司切片代工业务的盈利来源包括切片费及结余片出售,我们认为公司2022年一季度业绩的高速增长印证了结余片销售的逻辑。目前公司在手切片代工项目产能达到42GW,项目包括“乐山20GW光伏大硅片及配套项目(一期6GW)”、“建湖(一期)10GW光伏大硅片项目”及“建湖(二期)12GW 光伏大硅片项目”,预计2022年将达产21GW,有望持续对公司业绩产生超预期贡献。 盈利预测:考虑到公司在手订单情况良好、产能建设持续推进以及切片代工业务有望贡献增量业绩,我们上调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20亿元、7.83亿元、11.36亿元(前值为: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3.40亿元、5.40亿元),对应的PE分别为19/13/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切割设备订单不及预期;公司切片代工业务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公司新产品业务布局不及预期。
大族激光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1-12-29 53.11 -- -- 54.76 3.11%
54.76 3.11%
详细
激光设备行业绝对龙头,“激光+X”战略稳定推进。公司业务范围从产业链下游的设备集成商拓展到上游设备核心器件领域。在国内市场,大族激光已成为激光行业的代名词,也是激光设备领域公司发展的标杆楷模;在国际市场,公司规模稳居前列,亦是当仁不让的全领域龙头。围绕“激光+X”的战略,公司目前已完成激光标记、激光焊接、激光切割等工业激光应用领域的产品布局,不断推出有技术优势的行业专用设备和新场景应用设备,各项业务全面向好。 体制改革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股权激励完善。公司于2021年在内部推行大刀阔斧的体制改革,撤销事业部制,将以业务中心为单元开展工作,并结合各业务中心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实行差异化考核与激励方式,有利于公司内部降本增效。同时为健全公司内部长效激励机制,公司于2019年向公司高管及核心人员授予不超过4,996.61万份股票期权,分三期行权,激励对象总人数为1333人,行权价格为30.57元/股。 今年以来公司业绩持续兑现,全年业绩有望达成考核目标。 受益3C、PCB、新能源等行业景气度上升,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向好(11)C3C设备行业景气度回暖,有望带动新一轮C3C设备资本开支复苏。2021年受疫情反复、缺芯及手机功能迭代速度降低等因素影响,智能手机销量数据出现下滑。根据IDC数据,2021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下滑9.35%。但第三季度以来智能手机销量有所回暖,同时根据MIC数据,预计5G手机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1.3%提升至2021年的接近40%水平,我们认为2022年5G手机将回归正常需求趋势,同时伴随AR/VR设备持续推出,有望带动新一轮3C设备资本开支复苏。 (22)受益BPCB产品结构升级,BPCB设备需求激增。5G技术对通讯用PCB板的速度、密度、频率、导电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智能手机不断发展,对高多层板、HDI板、软板等高端产品需求亦将持续快速提升。此外,汽车电动化及智能化趋势对高端PCB板的需求量亦保持持续上升趋势,进而带动公司PCB设备需求增长。公司PCB业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子公司大族数控IPO已于2021年9月成功过会,在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同时,也有望成为公司本轮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硕果。 (3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新能源业务持续增长。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提升,根据EVSales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自2012年0.1%提升至2020年的4.2%,而至2021年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上升至17%水平。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迎来更快速的增长窗口期,进而带动电池厂商的扩产浪潮。同时为应对本轮扩产,公司亦积极扩充产能、拓展现有产品线,新能源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作为激光设备行业绝对龙头,围绕“激光+X”战略持续推进业务。伴随3C、PCB、新能源等行业景气度上升,公司各项业务有望充分受益。我们维持此前的业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55.39亿元、192.16亿元、233.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2亿元、24.26亿元、29.94亿元,对应PE分别为30、24、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质押股份占比较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PCB行业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7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