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曲小溪

首创证券

研究方向: 机械及高端装备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0110521080001。曾就职于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创证券研究发展部机械及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曾先后从事机械及高端装备行业的研究相关工作,曾获得第九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第二名;第九、第十、第十一届水晶球最佳分析师机械行业分别获得第四、第三、第四名。...>>

20日
短线
0%
(--)
60日
中线
0%
(--)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中航沈飞 航空运输行业 2023-04-24 39.44 -- -- 61.65 10.90%
46.80 18.66%
详细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15.98 亿元,同比+19.93%,实现归母净利润23.05 亿元,同比+34.55%。 交付趋于均衡,毛利率略有提升。2022Q1-Q4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8.40/119.72/104.67/113.19 亿元,季度交付趋于均衡。2022Q1-Q4 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11/6.08/6.22/5.65 亿元。2022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9.95%,同比+0.03pct。 期间费用管控良好,净利率不断提升。2022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3.28%,同比-0.57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03pct/-0.34pct/-0.19pct/-0.01pct。销售费用同比-30.89%,主要和展览费减少有关。财务费用同比-0.51 亿元,主要和汇兑净收益增加有关。公司净利率5.56%,同比+0.60pct,为上市以来高点。 存货同比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减少。公司期末存货121.72 亿元,同比+30.95%。公司积极备货备产,预示下游需求旺盛。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26.78 亿元,同比-73.60%,主要和2022 年度部分货款延迟到2023年1 月收到有关。 收购吉航公司60%股权,产业链不断完善。报告期内,本公司以 1.57亿元现金收购企管公司持有的吉航公司 60%股权,同时以现金方式向吉航公司增资2 亿元。公司当前持有吉航公司 77.35%股权,并将吉航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吉航公司主营航空防务装备维修,公司有望通过本次收购增强航空维修业务能力。 发布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彰显长远发展信心。公司发布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解锁条件为:(1)2023-2025 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不低于14.2%/14.5%/14.8%,且不低于对标企业75%分位水平。(2)以2021 年为基准,2023-2025 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不低于15%,且不低于对标企业75%分位水平。(3)2023-2024 年EVA 指标达到集团公司考核目标,且△EVA 大于0。 投资建议:公司为我国歼击机龙头,我国要构建“四代装备为骨干、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空军装备体系,十四五期间航空装备需求放量,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我们预测公司2023 年-2025 年净利润分别29.12/36.20/44.84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7.6/30.2/24.4,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装备交付节奏放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谱尼测试 计算机行业 2023-04-20 19.79 -- -- 39.99 4.41%
20.67 4.45%
详细
事件:在近期召开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清洁发展机制会议上,谱尼测试获得CDM(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指定经营实体资质,并授权可在15个行业领域开展国际CDM项目的审定和核查工作。 公司是国内检测行业龙头,规模优势显著。2021年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仅次于华测检测(1.06%)、中国汽研(0.58%)、国检集团(0.54%)和广电计量(0.53%),属于行业第一梯队。2018-2021年公司国内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0.44%/0.40%/0.40%/0.50%,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公司遍布全国的分支网络充分彰显规模优势。公司目前拥有7700余名员工,30多个实验基地、150多个专业实验室,已投产实验室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每年检测量达2700余万次。北京环保科技园实验基地约为37000平米(自有20000平方米),涵盖军工、医学、计量、建材等多个业务板块。上海实验基地约为70000平方米,其中32000平方米应用于生物医药板块。 公司“巩固传统领域+拓展新赛道”两方面并行,积极开拓业务范围。 基于传统食品和环境检测领域的先发优势,公司积极布局电子、新能源汽车、军工、医学、医疗器械等领域。自新冠疫情以来公司迅速取得执业许可证进入核酸检测业务,开拓生物医药板块。除此之外公司在医疗机械检测方面也有所布局。公司还具备稀缺的军工二级和三级保密资质,并以此进入军品检测领域。 国际CDM项目审核资质的获得对公司海外市场的开拓具有深远意义。 CDM项目的审核主要聚焦于能源安全以及碳排放等方面。环境安全检测是公司检测业务的重要组成之一。公司作为中国节能协会碳交易产业联盟的理事单位,目前已完成多个省市重点企业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核查和复查工作,核查企业数量超500家。此次获得该项国际审定和核查资质,标志着公司在绿色低碳审核技术能力方面再次迈上新的里程碑。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6.37/29.09/34.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0/3.77/4.8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1/1.31/1.70元,对应PE分别为34.28/29.10/22.47。公司是国内少有的综合性第三方检测龙头,竞争优势显著,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实验室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并购重组不及预期等。
晶盛机电 机械行业 2023-04-14 70.24 -- -- 74.52 6.09%
74.68 6.32%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在手订单充足。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 106.38亿元,同比+78.45%,归母净利润 29.24亿元,同比+70.80%,扣非归母净利润27.40亿元,同比+67.89%。分业务看,设备及服务实现营收 84.68亿元,同比+70.16%,材料业务实现营收 14.55亿元,同比+273.61%,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截至 2022年底,公司在手订单合计 254.23亿元(含税金额),其中半导体设备订单 33.92亿元(含税),从前瞻指标看,合同负债 94.65亿元,同比+90.69%,存货规模 123.91亿元,同比+104.78%,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未来业绩将延续高增长。 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公司综合毛利率 39.65%,同比-0.08pct,净利率 28.93%,同比-0.06pct,基本保持稳定。期间费用方面,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0.42%、2.69%、7.49%、-0.18%,同比分别-0.09pct、-0.66pct、+1.56pct、+0.05pct,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带动 2022年期间费用率上行,研发投入 7.96亿元,同比+ 125.22%,占营收比重达到 7.49%,在研发投入驱动下,公司新产品开发不断取得突破,持续强化公司设备竞争力。 光伏板块:布局电池和组件端设备,耗材需求持续增加。 (1)单晶炉: 第五代单晶炉即将于 2023年上市。 (2)电池和组件设备:推进管式电池设备研发进度,此外加强了叠瓦组件整线设备供应能力。 (3)石英坩埚:高品质大尺寸石英坩埚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产能将逐步释放; (4)金刚线:实现差异化竞争,且浙江的一期项目顺利投产。 半导体设备:碳化硅业务研发进展顺利,长期受益于国产替代。 (1)大硅片设备:在“长晶、切片、抛光、CVD”四大核心环节设备环节,逐步实现 8-12英寸设备的国产化突破; (2)碳化硅业务:公司通过自有籽晶经过多轮扩径,成功生长出 8英寸 N 型碳化硅晶体;设备端,单片式 6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实现批量销售,还成功研发 6英寸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 经营计划彰显公司信心,平台化布局逐步完善。公司在年报中披露 2023年经营计划,整体营收同比增长 60%以上,新签电池设备及组件设备订单超 30亿元(含税),材料业务销售超 50亿元(含税),该经营计划彰显了公司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2022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2023年整体营收有望突破 160亿,平台化布局提升公司成长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9、56.39、68.6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1、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下游扩产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苏试试验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12 21.00 -- -- 30.36 10.64%
23.23 10.62%
详细
业绩符合预期,试验服务板块占比提升。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 18.05亿元,同比+20.21%,归母净利润 2.70亿元,同比+41.84%,扣非归母净利润 2.39亿元,同比+41.69%。2022年 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5.45亿元,同比+22.59%,归母净利润 0.91亿元,同比+55.02%。分产品看,公司试验设备/环境可靠性试验服务/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分别实现收入 6. 12、8.40、2.51亿元,分别同比+15.11%、+27.93%、14.67%,其中试验服务占比提升至 46.52%。我们认为,未来试验服务板块下游将持续拓展,同时规模以上实验室产能将持续释放,试验服务板块将持续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期间费用管控良好。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8.26%,同比下降 1.3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35%、12.59%、7.45%、1.87%,分别同比-0.07pct、+0.22pct、-0.33pct、-1.17pct,规模效应下,期间费用率整体保持下降趋势,费用管控能力良好。2022年公司销售毛利率达到 46.66%,同比+0.6pct,净利率达到17.26%,同比+2.55pct,净利率提升显著,其中环境可靠性试验服务和集成电路验证与分析服务毛利率分别为 56.94%、57.07%,高毛利的服务板块占比持续提升,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增强。 拓展试验服务版图,新业务开拓步伐加快。公司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未来将丰富实验室专业测试能力,如 EMC、无线通讯测试、金属材料防腐、金属材料探伤及理化、新能源能效测试等专业拓展,不断完善试验服务业务版图。未来随着高景气下游需求高增,试验服务板块业绩有望超预期。 上海宜特增资后实力增强,产能释放后业绩将大幅提升。2022年 12月,公司发布公告,上海宜特将引入多位外部投资者,和公司持股平台及实控人共同增资 3.8亿元,主要用于上海、深圳和苏州三地集成电路测试验证能力的扩建,随着扩充产能逐步释放,公司集成电路检测服务将加速成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93、5.01和 6.51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7、22和 1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航发动力 航空运输行业 2023-04-07 42.73 -- -- 44.99 4.92%
44.83 4.91%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70.97 亿元,同比+8.78%,实现归母净利润12.68 亿元,同比+6.75%。 三、四季度收入同比略有下降,外贸业务增速较快。分季度看:2022 年Q1-Q4 分别实现营收54.00/94.06/76.06/146.85 亿元, 同比+44.30/+48.32%/-7.91%/-6.82%。公司三、四季度营收同比下滑或和产品交付进度有关。公司航空发动机及衍生品期末库存量16.25 亿元,同比+55.41%。分产品看: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实现营收346.04 亿元,同比+8.53%;毛利率10.16%,同比-1.79pct,主要和产品结构调整,新产品占比增加有关。外贸出口转包业务实现营收16.50 亿元,同比+27.76%,系民航复苏,产品订单增多;毛利率12.93%,同比+5.28pct,和订单增多,固定成本占比下降有关。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3.16 亿元,同比-35.45%,主要受自揽民品收入减少影响;毛利率23.33%,同比-3.67pct,主要受部分高毛利产品销售减少所致。 黎明公司营收、利润增速较快,南方公司净利率明显提升。黎明公司实现营收220.17 亿元,同比+18.15%,实现利润总额7.84 亿元,同比+39.32%。南方公司实现营收78.42 亿元,同比-2.36%,实现利润总额3.95 亿元,同比+24.77%。黎阳动力实现营收33.84 亿元,同比+12.05%,实现利润总额0.77 亿元,同比+36.15%。控股公司净利率均有一定提升,其中黎明/南方/黎阳净利率分别同比+0.54pct/1.10pct/0.41pct。 公司期间费用管控良好,黎明、黎阳研发投入明显增加。2022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6.81%,同比-1.74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19pct/-1.81pct/+0.53pct/-0.26pct。公司研发费用7.11亿元,同比+50.29%。其中公司本部/黎明公司/南方公司/黎阳动力研发费用分别+20.58%/+130.29%/+7.85%/+81.43%。公司2022 年开展多个机种的科研型号研制,以及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研究,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10.82%,同比-1.67pct。公司净利率3.64%,同比+0.03pct。 存货增加明显,2023 年经营计划营收预计+13.93%。公司期末存货257.34 亿元,同比+25.44%。存货提升明显,或预示下游需求景气。公司发布2023 年经营计划,预计实现营收422.65 亿元,同比+13.93%,其中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预计实现营收399.73 亿元,同比+15.51%。 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58 亿元,同比+7.14%。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建立了从毛坯生产到零件加工、总装试车的涵盖航空发动机全制造过程的国内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生产线。我国军机数量、结构都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国防现代化推进下,军用航发需求持续景气。商用领域,国产商发研制进程不断推进,未来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此外,航发维修市场也将随战机列装数量及训练次数增加而 持续增长,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23 年-2025 年净利润分别16.14 亿元、20.45 亿元、25.63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70.8、55.9、44.6。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研制任务进展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明显下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航天彩虹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4-06 23.21 -- -- 23.50 0.95%
23.43 0.95%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38.58 亿元,同比+32.40%,实现归母净利润3.07 亿元,同比增加34.76%。 无人机业务景气度高,毛利率进一步提升。分业务看:无人机及相关产品实现营收24.73 亿元,同比+121.27%,毛利率23.62%,同比+5.77pct。 公司多款无人机产品批量装备国内,同时外贸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拉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背材基膜及绝缘材料实现营收7.41 亿元,同比-7.29%,毛利率10.00%,同比-14.84pct。光学膜实现营收4.59 亿元,同比+3.39%,毛利率17.09%,同比-6.46pct。技术服务实现营收1.37亿元,同比-59.06%,毛利率39.20%,同比-11.67pct。从销售地区来看,公司国内销售收入27.65 亿元,同比+16.85%,国外销售收入10.93 亿元,同比+99.58%。 公司期间费用管控良好,受电子元器件业务拖累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2022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0.92%,同比-5.32pct。其中销售/管理/ 研发/ 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38pct/-1.04pct/-2.11pct/-1.80pct。公司整体毛利率20.97%,同比-3.27pct。公司以背材膜及绝缘材料、光学膜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制品毛利率下滑9.99pct,拖累公司整体毛利率。公司净利率8.11%,同比-0.17pct。 发布2023 年经营计划,彰显发展信心。公司2023 年度财务预算报告披露:预计2023 年实现营业收入较2022 年增长15%-30%,净利润较2022年增长30%-60%。公司无人机业务国内、国际双轮驱动,国防现代化潮流以及国际局势冲突影响下,公司无人机业务未来需求保持高景气。公司2023 年经营计划设定较高盈利增速,彰显向好发展信心。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大中型无人机领域的领军企业,也是我国拥有无人机出口用户数量最多的单位。国内市场方面:公司产品进入国内装备序列,彩虹已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中大型无人机型号;民用领域,公司在中大型无人机航空探索、应急测绘等领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具有领先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国际业务方面:受国际地缘冲突影响,无人机外贸需求旺盛。公司彩虹无人机具备十余年海外实战经验,产品性能优势突出,未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 年-2025 年净利润分别4.53/6.52/8.74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51.0/35.4/26.4。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外贸业务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滑,民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西部超导 2023-04-05 56.30 -- -- 84.36 5.60%
66.09 17.39%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 42.27亿元,同比增加 44.41%,实现归母净利润 10.80亿元,同比增加 45.65%。 超导产品营收大幅增长,毛利率提升明显。分产品看:高端钛合金材料实现营收 32.09亿元,同比 +30.56%,毛利率 43.29%,同比 -2.02pct。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实现营收 1.81亿元,同比增长78.38%,毛利率 3.29%,同比-0.72pct。高端钛合金和高温合金中原材料成本分别同比增长 41.07%、88.08%,原材料成本增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产品毛利率。超导产品实现营收 6.23亿元,同比+160.85%,毛利率 30.44%,同比+14.11pct。超导产品毛利率大幅提升和公司产能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有关。 公司期间费用管控良好,净利率创历史新高。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1.70%,同比-1.51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70pct/-0.39pct/-0.34pct/-0.08pct。公司整体毛利率 39.45%,同比-1.37pct,主要受高端钛合金材料毛利率下滑拖累所致。公司净利率 25.91%,同比+0.46ct,为历史最高。 存货明显提升,或预示下游需求旺盛。公司 2022年末存货 23.80亿元,同比+48.88%。或预示下游需求旺盛,公司积极备货备产。公司募集资金部分用于航空航天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和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钛合金、高温合金、MRI 产能分别为 5050吨、1500吨、2000吨。后续随产能释放,公司业绩有望迈向新台阶。 投资建议: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钛合金材料、超导产品和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在高端钛合金领域,公司瞄准我国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等高端领域市场,未来随我国新型战机、运输机量产将实现稳定增长。在超导领域,公司是国内研发生产低温和高温超导磁体的主要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同时兼具价格优势,具有较高的成长性。高性能高温合金领域,公司产品认证顺利,新增资质不断增加,公司多个牌号的高温合金产品已进入对多个型号发动机、燃机、商发长江系列发动机的批量供货阶段。公司三大业务领域具有较高景气度,未来产能爬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我们预计公司 2023年-2025年净利润分别 13.73亿元、17.78亿元、22.32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7.0、20.9、16.6。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研制任务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鸿远电子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31 76.73 -- -- 82.20 6.53%
81.74 6.53%
详细
事件:鸿远电 子发布 2022 年报,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25.02 亿元、同比+4.12%;归母净利润8.05 亿元、同比-2.68%;扣非归母净利润7.84亿元、同比-3.45%;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3.57 亿元、同比-32.91%。 自产业务稳中有升,其他电子元器件收入大幅提升。自产业务实现收入13.73 亿元,同比+1.89%,毛利率80.91%,同比提升0.08pct。其中瓷介电容器实现收入12.93 亿元,同比-1.57%,占自产业务的比重为94.2%,收入同比下滑主要系下游需求萎靡;滤波器实现收入0.22 亿元,同比+8.9%,占自产业务的比重为1.57%;其他电子元器件实现收入0.58 亿元,同比+324.86%,占自产业务的比重为4.23%。代理业务实现收入11.04亿元,同比+5.80%,毛利率10.78%,同比下降2.36pct,毛利率下滑系公司为巩固核心客户的市占率而下调售价所致。自产业务收入在高基数背景下稳中有升,主要源于公司扩充的新产品收入大幅增长;代理业务同比小幅提升主要源于新能源客户的需求较为旺盛。公司业务整体毛利率为50.15%,同比下滑1.36pct,主要源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代理业务占收入的比重提升所致。 公司围绕瓷介电容器等产品持续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投入持续高增。公司2022 年期间费用总额为2.82 亿元,同比+9.22%,期间费用率达11.28%(同比+0.53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0.76/1.02/0.99 亿元,同比增长9.03%/3.32%/22.39%;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04%/4.09%/3.94%,同比+0.14/-0.03/+0.59pct。公司研发费用持续高增,2020/2021/2022 年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0.82%/78.68%/22.39%。 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完善技术研发体系。22 年公司在合肥布局了新的产业基地,主要围绕陶瓷线路板等产品进行研制开发及产业化实施。除此之外,公司完成了电磁兼容实验室的建设,检测能力可覆盖装备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试涉及的大部分试验项目,提高了一站式电磁兼容解决方案的能力。随着23 年鸿远创新研究院的落地,自主可控及产品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5/10.13/10.92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1.69/19.39/17.98 倍。公司是军工MLCC 核心供应商,产能扩充保障重点领域配套能力,同时拓展高端民用领域。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民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等。
光威复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3-30 33.41 -- -- 55.11 1.68%
33.97 1.68%
详细
事件:光威复材发布2022 年报及2023 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25.1 亿元、同比-3.69%;实现归母净利润9.3 亿元、同比+23.2%;扣非归母净利润8.7 亿元、同比+22.7%,2022 年各项业绩指标均稳健增长。23 年Q1 预计实现收入5.4 亿元,同比-9%,实现归母净利润1.6-1.7 亿元,同比下降18%-23%。 碳纤维、碳梁、预浸料三大业务贡献比例占 93.48%,与上年基本持平。 1)碳纤维及织物。实现营收13.9 亿元,同比+8.7%,营收占比55%,毛利率66.3%,同比-3.7pct。产能方面,碳纤维设计产能3655 吨,产能利用率70.06%。在建产能4030 吨,内蒙古光威低成本碳纤维规划产能10000 吨,一期在建产能4000 吨,当前厂房建设已完成,正进行设备安装;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在建 M55J 级纤维产能30 吨,预计23 年试生产;2)碳梁。实现营收6.6 亿元,同比-18.1%,收入占比26%,毛利率24.8%,同比+9.7pct。收入受到四季度海外客户订单调整的影响,带来1 亿元+的减少。3)预浸料。实现营收3.0 亿元,同比-16.6%,毛利率36.4%,同比+8.2pct。 业务综合毛利率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2022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9.1%、较2021 年上升4.71pct,主要受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的影响。2022 年非定型碳纤维营收占比22.5%,较去年上升8.23pct,带动整体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177.2%,主要系美元升值汇兑收益增加所致。 非定型碳纤维产品贡献能力持续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受传统定型碳纤维持续降价的影响,22 年收入减少4.46 亿元。定型碳纤维贡献经营利润比重由21 年的64.49%下降至51.13%。非定型产品收入贡献能力持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定型产品的降价影响。22 年非定型纤维实现收入5.65 亿元(同比+51.88%),主要包括T700 级(2.24 亿;同比+36.99%)、T800 级(1.9 亿;同比+81.51%)和MJ 系列(1.34 亿;同比+39.23%)高强高模纤维。除此之外新一代航空用T800H 级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等同性验证工作有序推进,军品业务有望维持高增。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0/12.61/14.8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27.42/23.26/19.75 倍。公司是我国最早实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民营企业,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的主力供应商。未来随着高端碳纤维产品的进一步验证与批产,公司将持续高质量发展。维持 “增持”评级。
中航光电 电子元器件行业 2023-03-24 40.76 -- -- 58.00 8.37%
44.42 8.98%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58.38亿元,同比增长23.09%,归母净利润27.17亿元,同比增长36.47%。 电连接器及集成组件是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的压舱石,流体连接器及组件、齿科及其他产品增速较快。分产品看:电连接器及集成互联组件实现收入121.89亿元,同比增长26.98%;光连接器及其他光器件及光电设备实现收入24.73亿元,同比增长2.01%;流体连接器及组件、齿科及其他产品实现营收11.76亿元,同比增长39.40%。分地区看:公司国内销售收入达147.47亿元,同比增长23.78%,毛利率为37.33%,同比减少0.76pct。国外销售收入10.92亿元,同比增长14.45%,毛利率为25.94%,同比增加2.55pct。 期间费用管控良好,净利率不断提升。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7.08%,同比减少2.79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减少0.20pct/0.72pct/0.07pct/1.81pct。公司研发费用高达15.97亿元,同比增长22.28%,重点投入民机机载互连系统、板载模块用高密度光互连组件、新能源车载动力系统平台化大电流连接器及组件、纽扣式流体连接器等项目。公司持续吸纳研发人才,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达4602人,同比增长12.88%。公司整体毛利率36.54%,同比减少0.46pct。 公司净利率18.32%,同比提升1.80pct。 存货较年初有所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有所下降。公司存货54.16亿元,较三季度末增加0.42%,较年初增加14.51%。公司合同负债8.94亿元,较三季度末增加9.04%,较年初减少13.2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18亿元,较年初增加2.7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66亿元,同比减少37.60%,主要系2022年公司支付洛阳基础器件产业园基建款、华南产业基地基建款、中航富士达定昆池项目基建款以及购置设备款所致。 募投项目逐渐落地,产能释放助力业绩再攀高峰。华南产业基地项目预计在2024年底达产,基础器件产业园项目(一期)预计在2024年一季度达产。随着产能逐年释放,公司业绩有望再攀高峰。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领先的连接器生产企业,产品涉及光、电、流体等多种应用场合。公司研发的各类产品达300多个系列,25万多个品种,广泛用于防务、商业航空航天、通信、数据中心、新能源车等领域。 十四五期间军工装备信息化持续推进带来防务领域市场稳定向好叠加民用领域市场不断拓宽,公司未来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我们预测公司2023年-2025年净利润分别34.54亿元、43.39亿元、54.14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7、19.7、15.8。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交付节奏放缓,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北摩高科 公路港口航运行业 2023-03-23 48.25 -- -- 47.81 -0.91%
47.81 -0.91%
详细
事件:2023年3月3日北摩高科与索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碳碳、碳/陶复合材料在锂电池负极材料和电解铝行业的应用。合作的形式是成立合资公司,其中公司股权占比60%。业务分工方面,公司主要负责C/C、C/Si复合材料大型构件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索通发展基于在预焙阳极生产以及服务电解铝客户的丰富经验主要负责产品的销售。 公司作为航空刹车龙头供应商,在复合材料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制造经验。公司自2003年起率先国内开展复合材料刹车盘的研制,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以C/C、C/C/SiC复合材料为主要原材料的刹车盘在军机市场具备领先地位,同时在技术方面公司也成为国内首家掌握C/C复合材料从预制体编织技术到快速沉积工艺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民用航空领域,公司凭借产品的高可靠性开创了C/C复合材料刹车盘的国产替代先河。22年1月公司通过与海航签署航材供货协议进入民航飞机航材替换供应链体系,体现了公司相对海外龙头在碳碳复合材料刹车盘领域的竞争力。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第二增长曲线可期。北摩高科原有碳/碳、碳/陶材料技术与负极材料领域具有高度融合性,在锂电石墨化环节能够提供质量稳定、一致性好的碳/碳、碳/陶复合材料构件。索通发展作为预焙阳极龙头企业,在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优势明显。21年之前公司收入规模主要依赖于下游军机的存量替换+新机列装,2015-2020年营收复合增速达29.27%。随着公司21年初完成对陕西蓝太的收购后切入民航飞机赛道,民品刹车起落架开始起量。随着公司切入锂电材料领域,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带动非军品业务收入占比提升。 硅基复合材料凭借在比热容等方面的相对优势,远期来看有对传统石墨碳材料形成逐步替代的趋势。负极材料分为碳和非碳两类,以人造/天然石墨为主的碳材料凭借高安全性和低成本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根据GGII数据,21年我国石墨材料占负极整体出货量比重达98%。出于石墨材料克容量已应用至理论极限,因此预计以硅基负极为主的高容量新型负极材料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主流硅基负极技术路线包括SiO/C和Si/C复合材料。根据SPIR数据,22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为948.1GWh,预计25年将达到2344GWh,CAGR达35.22%。假设负极材料单位用量约1.2kg/KWh,25年复合材料渗透率达4%,测算得到25年全球复合材料负极需求达112.51万吨,市场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复合材料在负极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较低。公司作为航空刹车龙头,在复合材料研发制造方面具有多年的经验积累。 通过与预焙阳极龙头索通强强联合,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2.23/15.78/19.6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2/5.88/7.3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71/2.13/2.67元,对应PE分别为27.05/21.74/17.37,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军费支出增速不及预期;复合负极材料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等。
洪都航空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23 26.46 -- -- 26.90 1.66%
26.90 1.66%
详细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72.51 亿元,同比减少0.50%;实现归母净利润1.41 亿元,同比减少6.96%。 教练机下半年加速交付,整体毛利率略有下降。2022H1 公司教练机业务收入为4.78 亿元,同比减少60.60%。下半年教练机产品加速交付,全年实现营收25.17 亿元,同比增长5.89%,毛利率为1.73%,同比减少0.70pct。其他航空产品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6.87 亿元,同比减少0.03%,毛利率2.91%,同比提升0.36pct。公司整体毛利率2.69%,同比减少0.04pct,主要受教练机毛利率下降拖累。 研发费用投入加大,存货较期初增加。2022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31%,同比减少0.17pct。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23%/0.84%/1.35%/-0.11% , 分别同比+0.02pct/-0.03pct/+0.18pct/+0.01pct。公司存货34.56 亿元,较期初增加15.09%。合同负债55.21 亿元,较期初减少19.38%。 教练机型号研制工作稳步推进,外贸业务收获多个订单。初教 6 已经取得 TC/PC 证,按照市场需求,公司正在对其进行改型改良,增强其适应民用市场能力和竞争力。新基教研制工作正在进行,借以抢占筛选和基础教练机市场。目前,公司教练机多个产品研制开发取得突破,为公司后续发展注入新动能。L15 高教机突出重围获得海外新订单,初教六民机型号获首单签约,公司在2022 年形成初、中、高级教练机共同出口的外贸销售新格局。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主要的教练机研发生产基地,当前主要产品为CJ6 初级教练机、K8 基础教练机、L15 高级教练机,以及防务产品。 我国要“构建以四代装备为骨干、三代装备为主体的武器装备体系”,随着三、四代机的加速列装,相关飞行训练任务会有明显提升,公司教练机业务有望实现稳步增长。另外,公司防务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未来有望恢复增长。公司2023 年预计向关联人销售产品金额为78.53 亿元,较2022 年实际发生金额增长10.88%,或预示2023 年公司产品订单恢复增长。我们预测公司2023 年-2025 年净利润分别1.74/2.15/2.65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109.8/88.7/72.0。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装备交付节奏放缓,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中直股份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22 45.34 -- -- 46.88 3.40%
46.88 3.40%
详细
事件: 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94.73 亿元,同比减少10.63%,实现归母净利润3.87 亿元,同比减少57.61%。 22Q4 业绩改善明显,全年经营情况好于预期。2022 年,受产品结构调整及部分产品订单减少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公司2021 年度股东大会预计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166.21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3.29 亿元,实际经营情况要好于预期。22Q4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60 亿元,同比增长16.64%,环比增长129.43%,单季度业绩明显改善。 期间费用率略有提升,存货和合同负债减少。2022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8.22%,同比提升0.56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17pct/+0.40pct/-0.01pct/0。公司整体毛利率10.30%,同比减少2.14pct。公司净利率4.19%,同比减少2.20pct。2022 年末存货126.57亿元,较三季度末减少17.40%,和四季度产品交付量大幅增加有关;2022 年末合同负债11.53 亿元,较三季度末减少44.16%,或和订单传导进程有关。 2023 年预计关联交易额同比大增,或预示公司产品将加速交付。公司预计2023 年出售商品/提供劳务关联金额为321.23 亿元,较2022 年实际发生金额增长77.04%,较2022 年预计金额增长33.83%;预计采购商品/接受劳务关联金额为380.52 亿元,较2022 年实际发生金额增长301.98%,较2022 年预计金额增长136.47%。公司2023 年预计关联销售/采购金额均大幅提升,或预示公司订单恢复,产品将加速交付。 收购昌飞、哈飞集团,产业链协同作用将加强。公司公告将向中航科工和航空工业集团发行股份购买昌飞、哈飞集团100%股权。中直股份主要负责军、民直升机零部件研产及AC 系列民用直升机总装业务,军机总装在上市公司体外的哈飞、昌飞集团完成。本次重组将使上市公司军、民机业务谱系更为完整,未来收入更为多样,产业链协同作用增强。 各项研制任务进展顺利,产品谱系不断完善。公司大型多用途直升机AC313A 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成功首飞,产品由试制阶段转入试飞阶段。中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 Z15 (AC352)型“吉祥鸟”直升机型号取得合格证,具备了进入国内民用市场的条件,填补了我国民用直升机谱系空白。运12E+飞机通过详细设计评审,进入工程制造阶段。公司多项研制任务推进顺利,未来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拓宽。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产值最高、产品系列最全的直升机制造产业基地,业务涵盖直升机零部件制造,民用直升机整机、航空转包生产及客户化服务,是国内领先的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系统集成和整机产品供应商。公司短期因产品结构调整业绩承压。从长远看,我国航空装备需求放量逻辑不变,公司作为我国军用直升机核心供应商,未来有望充分获益。我们预测公司2023 年-2025 年净利润分别为7.79/10.00/12.40 亿元,对应PE 分别为33.9/26.4/21.3,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交付节奏放缓,型号研制进展进度不及预期。
中航重机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3-20 25.31 -- -- 26.09 2.47%
27.78 9.76%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 2022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05.70亿元,同比增长 20.25%,实现归母净利润 12.02亿元,同比增长 34.93%。 航空锻造产品保持高增速,液压产品受报表合并范围影响收入有所下降。分产品看:航空锻造实现营收 84.34亿元,同比增长 28.75%,毛利率 28.31%,同比下降 0.74pct;散热器实现营收 13.31亿元,同比增长16.45%,毛利率 29.11%,同比提升 3.79pct;液压产品实现营收 5.89亿元,同比减少 34.86%,和报表合并范围有关,毛利率 40.12%,同比提升 15.27pct;锻造材料销售实现营收 0.41亿元,同比增加 19.05%;毛利率 3.92%,同比减少 0.78pct。 期间费用管控良好,毛利率、净利率双升。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1.78%,同比下降 1.3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10pct/-0.32pct/+0.17pct/-1.13pct。公司加大研发支出,2022年研发费用为 4.34亿元,同比增加 25.31%。公司财务费用大幅减少,2022年财务费用-0.22亿元,同比减少 127.15%,系利息收入、汇兑净收益增加,利息支出减少。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29.24%,同比+0.92pct,主要由散热器和及液压产品毛利率提升拉动。公司净利率 12.59%,同比提升 1.59pct,和公司加强费用管控及毛利率提升有关。 参考往年经营计划完成度,2023年营收、利润目标或偏保守。 公司披露 2023年经营计划,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110亿元,较上年度增长4.07%,预计实现利润总额 1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 4.27%。公司 2021年年报预计 2022年实现营收、利润分别为 100亿元和 12亿元,实际完成度分别为 105.70%和 127.87%。参考 2022年目标完成度,公司 2023年实际营收、利润或超出公司经营计划值。 两次定增扩产,产能将在未来两年快速释放。2018年公司发布定增方案,募集资金投入“西安新区先进锻造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民用航空环形锻件生产线建设项目”、“国家重点装备关键液压基础件配套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军民两用航空高效热交换器及集成生产能力建设项目”,预计达产后分别为公司贡献年净利润 1.48亿元、0.45亿元、0.43亿元、0.74亿元。“西安新区先进锻造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预计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为 2023年 12月,其余三个个项目建安工程目前基本完成,大部分设备已开始投入使用。2021中航重机再次发布定增方案,募集资金投入“航空精密模锻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特种材料等温锻造生产线建设项目”,布局精密锻造和等温锻造,两个项目预计在 2024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收购南山铝业锻造资产,提升公司大锻生产能力。2023年 1月,公司与南山铝业签订《合作框架意向协议》,协议约定:南山铝业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将南山铝业锻造分公司的相关资产转入其中,后续由公司收购锻造子公司 80%股权。本次合作有助于公司提升航空大锻件生产能力,公司锻造业务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航空锻件的龙头企业,产品涉及机身模锻件和发动机环锻件,军、民机皆覆盖。国防现代化持续推进,军机补缺口背景下,军用航空锻件需求旺盛。民机领域,国外业务稳定增长,国内 C919逐步量产,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液压环控业务领域,公司剥离亏损的力源苏州,轻装上阵,该业务的盈利能力逐渐提升。我们预测公司 2023年-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 16.19/20.59/25.85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23.4/18.4/14.7。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航空装备交付节奏放缓,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高测股份 2023-03-17 50.44 -- -- 73.72 3.83%
55.00 9.04%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 年业绩快报,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71 亿元(同比+127.92%),实现归母净利润7.89亿元(同比+356.66%),全年实现归母净利率22.09%。 设备订单大幅增加,23 年营收增速可期。截至22 年Q3 高脆硬材料切割设备类在手订单约16.14 亿,较21 年底8.90 亿的在手订单增加约7.24亿。考虑到22 年Q4 与高景签订了约3.6 亿的设备订单,公司全年新签设备订单有望近20 亿元。 金刚线产能提升带动规模效应,毛利率显著改善。公司通过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现有金刚线产线在22 年Q4 已实现单季度出货1000+万公里,壶关一期年产4000 万公里项目预计23 年达产,预计23 年底总产能可达8000+万公里。毛利率方面,受到22 年母线、微粉等原材料涨价不利因素的影响,公司通过技术降本及成本管控,前三季度毛利率达到43.44%,相比21 年全年毛利率36.52%显著提升。 硅片代工业务加速布局,高纯石英砂紧缺或放大公司切片技术优势。截至22 年12 月初公司已公布的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产能规模共计52GW,已建成投产的规模为21GW。公司切片技术工艺领先,目前已实现38μm、36μm 线型切割120μm 片厚薄片、半片的批量应用,带来出片率增加近24%,成本减低近2.4 元/片。我们认为23 年石英坩埚紧缺将倒逼下游增加对薄片的需求,公司领先的切片技术优势或得到进一步放大。 碳化硅金刚线切割设备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有望构成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碳化硅切割行业面临着从砂浆切割向金刚线切割替换的进程以及国产替代的过程。22 年金刚线设备国内渗透率达20%-30%,预计明年提升至50%左右,24 年达到80%左右。公司于去年推出国内首套金刚线切割设备,对比砂浆切割可提升4 倍以上产能,具备先发优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35.71/59. 57/74.6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9/10.96/13.24 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3.46/4.81/5.81 元,对应PE 分别为20.85/15.00/12.42,公司切割设备+切割耗材+切割工艺三位一体,竞争优势显著,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新增装机不及预期,切片代工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等。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2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