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事业部 搜狐证券 |独家推出
郑倩怡

东亚前海

研究方向: 轻工行业

联系方式:

工作经历: 登记编号:S1710521010002。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轻工组组长。华威大学金融数学硕士。2019年加入东亚前海证券。...>>

20日
短线
60日
中线
买入研报查询: 按股票 按研究员 按机构 高级查询 意见反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最新买入评级

研究员 推荐股票 所属行业 起评日* 起评价* 目标价 目标空间
(相对现价)
20日短线评测 60日中线评测 推荐
理由
发布机构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最高价* 最高涨幅 结果
爱美客 机械行业 2023-04-13 564.68 -- -- 568.03 0.04%
564.89 0.04%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 2022年业绩在疫情背景下韧性凸显。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39亿元,同比增长 33.91%;实现归母净利润 12.64亿元,同比增长 31.90%。分季度来看,除 2022Q4疫情爆发及解封期收入端受损严重外,公司业绩呈逐季提升趋势。同时,公司成本端表现持续优秀,高端新品助力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 94.85%(+1.15PCT),费用端在疫情下控制较好,销售费用适时收紧,2022年净利率达 65.38%。 公司产品接力顺畅,大单品、高端化两大逻辑持续兑现:1)大单品嗨体系列,增长主力切换至熊猫针与两款水光产品。熊猫针主要针对眼周市场,主打填充组织、除皱和补水功效,兼具高认知、稀缺性和高性价比。强产品力叠加对应细分领域高天花板,熊猫针现已顺利接棒颈纹针并加速渠道渗透;同时水光针合规替代持续有望提速,泡泡针、嗨体 2.5或将受益于水光针规范化,另有水光新品已推进至临床试验阶段。2)高端品类方面,公司 2022年跑通了高端品类从定位开发、渠道建立、医师培训、市场教育等的全链路,推进节奏稳健。作为当前国内唯三之一的Ⅲ类注册再生材料针剂,濡白天使红利期表现亮眼,依托其在机构端盈利空间大、在终端安全性高、性价比强属性迅速起量,同时,公司高端产品线打法日趋体系化背景下,老品宝尼达开启第二增长曲线,产品生命周期有效延长。 研发布局内生+外延双管齐下,前瞻性产品定位能力加持下有望构筑多重增长曲线。内部研发方面,公司后备产品矩阵增厚与拓宽并举,A 型肉毒毒素、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有望于2023-2024年注册上市,另 7款具 NMPA III 类证书的存量品类亦有较强潜力顺应市场需求推出子类新品。外延布局方面,2022年公司收购控股哈尔滨沛奇隆,入局胶原蛋白领域探索新增量。沛奇隆主要从事猪皮(或跟腱)胶原蛋白产品的提取和应用,旗下共有创必复和沛妍两大胶原蛋白系列品牌,现有产品矩阵覆盖Ⅲ类医疗器械胶原蛋白海绵、Ⅱ类医疗器械猪胶原蛋白止血愈合敷料、冻干粉和喷雾及Ⅰ类医疗器械冷敷贴。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市场兼具高成长性与高毛利,本次收购帮助爱美客迅速获得相关注册产品和技术,我们认为公司渠道、研发及市场优势将赋能胶原蛋白产业化,胶原蛋白医用敷料和注射针剂有望成为爱美客又一增长动力。 股权激励深度绑定核心骨干,业绩目标可望且远期目标兼具一定挑战性。公司公告 2023年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为,以 2022年为基数,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分别不小 于 45%/103%/174% , 或 归 母 扣 非 净 利 润 增 长 目 标 不 小 于40%/89%/146%;对应 2023-2025年营收同比增长目标 45%/40%/35%,2023-2025年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目标 40%/35/%/30%。股权激励授予总量的 62%用于 135名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人员,覆盖公司总人数 713人的 19%,有望深层次激发团队动力,提升整体经营效率。 投资建议公司医美国货针剂头部地位突出,有望优先受益于行业合规化推进。基于公司存量产品线,我们部分上调公司 2023-2024年盈利预测,并 新 增 2025年 盈 利 预 测 : 预 计 2023-2025年 营 业 收 入 分 别 为29.87/40.39/50.78亿元,同比提升 54.04%/35.24%/25.71%;预计 2023- 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9.22/26.49/33.21亿元,同比分别提升52.10%/37.84%/25.37%。公司优质基本面优质且后备产品梯队充足,我们看好业绩的持续兑现,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行业政策不利变化;新品研发、注册和上市进度不及预期等。
沃特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3-02 19.18 -- -- 22.97 19.70%
22.96 19.71%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特种高分子材料企业, 产能即将释放。 公司以改性和通用塑料起家, 近年来正加快向特种高分子材料企业转型。 公司拥有华东、 华南、 重庆三大基地, 即将迎来产能释放期。 预计到 2025年,公司将有 1.3万吨含氟聚合物、 2.5万吨 LCP、 1万吨 PPA、 1万吨 PSF、 2千吨 PAEK 聚合及 2万吨 PPS 改性产能, 前五者产能增幅较目前的实际产能分别为 333%、 400%、 100%、 400%和 100%。 2018-2021年公司营收持续增长, 2022年上半年因受疫情扰动、 原油价格高企、 特种高分子材料核心原料供给不足等原因, 公司业绩承压, 公司现已具备多渠道 LCP 原材料供应保障能力, 可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 有望迎来业绩反转。 特种高分子材料迎国产替代大潮, 公司产能有望跃居世界前列。 5G 及新能源大发展下, 特种工程塑料市场空间持续扩大,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明确指出, 力争 2025年工程塑料及特种工程塑料的自给率提升到 85%,国产替代大势下,我国特种高分子材料企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供给端, 发达国家在 LCP、 PPA、 PSF、 PAEK 等产品上均有高度话语权。 待公司在建产能投产后, 公司有望成为全球第二的 LCP 生产商, 产能规模仅次于塞拉尼斯, PPA、 PSF 产能居于国内前列, 且公司产品品质优秀, PPA产品在智能穿戴和 VR 设备领域均已取得头部客户一级供应商的指定认证,还与多家客户就 PPA 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和三电方面开展合作。PAEK、 PPS等产品同样需求高增, 公司加快技术突破, 未来有望持续受益。 高目标股权激励计划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携手中科院, 期待后续发力合成生物学领域。2021年公司推出 2022-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以 2021年为基准, 未来四年营收和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不低于 50%和 60%,高股权激励目标的设定以公司产能释放和研发实力为基础, 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 2022年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签订成立合成生物化学应用联合创新中心, 该联合创新中心是深圳先进院对外合作设立的唯一名称为“合成生物化学应用”的联合创新中心, 双方将主要围绕生物基高分子材料、 动植物应用等方面展开合作, 后期成果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国内特种高分子材料迎发展良机, 公司原料问题缓解叠加产能投放,业绩有望迎来反转。 我们预计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1/1.00/3.36亿元, 对应的 EPS 分别为 0.09/0.44/1.48元/股。 以 2023年 2月 27日收盘价 18.94元为基准, 对应 PE 分别为 209.53/43.41/12.86倍。 结合行业景气度, 我们看好公司发展。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建设及投产不及预期; 原材料供应稳定性及价格大幅波动;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盈利预测
东方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2-22 10.43 -- -- 10.61 1.73%
12.12 16.20%
详细
事件东方证券发布 2022年业绩快报。2022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7.29亿元,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11亿元, 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 23.15%和 43.95%。 点评业绩符合预期, 自营、 减值拖累整体表现。 2022年全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87.29亿元, 同比-23.15%;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11亿元, 同比-43.95%。 受市场低迷、 自营投资波动及公司上半年大幅风险计提影响, 公司 2022年业绩有所承压。 2022Q4, 公司实现单季度营业收入 67.02亿元, 季度环比+41.68%, 同比+21%; 公司实现单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08亿元, 季度环比-25.6%, 同比-4%。 泛财富管理业务优势显著, 有望充分受益于市场回暖。 资管业务: 东证资管+汇添富为公司提供稳定的业绩支撑。 截至 2022年底, 市场非货基管理规模同比-4%。 汇添富基金非货基管理规模达 5152亿元, 较年初-15.7%; 东证资管非货基管理规模达 1911亿元, 较年初-25.6%。 随着资本市场回暖, 新发主动偏股类基金数量升温, 公司资管及公募管理规模有望提升。 财富管理: 公司代销业务稳步发展, 截至 2022Q4, 公司非货基保有量达 409亿元, 偏股类基金保有量 397亿元, 位居行业前列。 截至 2022年 11月, 公司基金投顾管理规模超 140亿元,建立起一定的品牌效应。 2023年, 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有望在市场产生“赚钱效应” 后迎来较好发展。 投行业务势头良好, 全面注册制落地带来更多业务空间。根据 Wind统计, 公司 2022年债券总承销金额 3361亿元, 行业排名第八。 以上市日口径, 公司 2022年股权主承销规模达 279亿元, 行业排名第 11。 公司股权业务将在强化半导体、 生物医药等优势行业的同时, 依托大股东申能集团在能源行业的资源, 开拓新能源、 新材料等行业机会。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正式实施, 公司投行项目储备数量有望持续提升, 迎来收入高增。 配股完成, 减值计提较为充分, 未来业绩或将进一步释放。 公司于2022年完成配股, 各项风险指标远高于监管预警, 短期内再融资压力较小。 截至 2022Q3, 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共 8.8亿元, 同比+244.7%, 减值计提较为充分, 信用风险或已基本出清。 随着市场的回暖, 公司业绩有望在低基数的背景下展现较大的弹性。 投资建议受上半年计提减值及权益市场发展波动影响,公司 2022年业绩有所承压。 我们认为, 公司在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居民资产配置转移的大趋势下, 仍具有鲜明的长期业绩增长逻辑。 在市场回暖及低基数的背景下, 公司有望展现出较强的盈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87.28亿元/207.67亿元/231.08亿元, 同比-23.15%/+10.89%/+11.27%;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81亿元/46.95亿元/58.21亿元, 同比-42.79%/+52.52%/+24.04%。 以2023年 2月 17日收盘价为基准, 维持“强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股基交易活跃度下降, 公募基金市场低迷, 疫情反复, 经济下滑超预期。
锡业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2-14 14.72 -- -- 16.49 12.02%
17.96 22.01%
详细
公司为国内锡铟行业双龙头,拥有我国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和铟生产基地。公司锡、铟储量均居世界首位。主营业务方面,包括锡、锌、铜、铟等金属的勘探、采选、冶炼以及锡的深加工。产能方面,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锡冶炼、锡材、锡化工、阴极铜、锌冶炼、铟冶炼年产能分别为8 万吨、4.1 万吨、2.4 万吨、12.5 万吨、10 万吨、60 吨。产销方面,公司锡的产销量连续16 年位列全球第一。 供给承压叠加电子、地产、光伏引领需求向好,供需紧平衡下锡行业景气度提升。供给方面,2022 年1-10 月我国锡精矿表观消费量中进口量占比达72%,我国锡精矿较依赖进口,缅甸为主要进口国,占我国进口总量约80%。截至2022 年6 月,缅甸佤邦政府的锡库存不足原有的25%,缅甸抛储难以持续,我国锡精矿供应端或受限。我国从印尼进口的锡锭量占比近80%,2022 年印尼多次重申锡出口禁令,或将导致国内锡锭供给承压。需求方面,锡锭的下游消费结构中,锡焊料占比达65%,锡焊料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的连接。稳经济、扩内需政策支持下电子行业需求企稳。此外,我国政府发布债券、信贷、股权“三支箭”托底地产。能源转型背景下,光伏打开焊锡新的需求增长空间。预计至2025年,全球光伏行业用锡量CAGR 范围为25%-40%。 锡行业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明显,发力铟业务拓宽成长空间。产业链方面,公司实行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上游通过勘探和采选得到锡、铜、锌精矿以及伴生的铟,中游通过冶炼得到锡锭、阴极铜、锌锭、铟锭等,下游进行锡材和锡化工的精深加工。铟业务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华联锌铟的铟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且资源禀赋较好。截至2022 年上半年,公司的铟冶炼产能达60 吨/年。ITO 靶材为铟的主要消费领域。光伏异质结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将拉动ITO 靶材用铟需求增长,对铟价上涨形成支撑,公司业绩有望受益。 投资建议伴随产品量价齐升, 公司未来业绩将持续向好。我们预期2022/2023/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0/30.27/31.11 亿元,对应的EPS 分别为0.84/1.84/1.89 元。以2023 年2 月9 日收盘价15.15 元为基准,对应PE 分别17.94/8.24/8.02 倍。结合行业景气度,看好公司发展。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收紧、锡精矿供给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万丰奥威 交运设备行业 2023-02-03 6.94 -- -- 7.03 1.30%
7.03 1.30%
详细
2023 年1 月31 日公司发布2022 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 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80-8.80 亿元,同比增长133.98%-163.9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05-8.05 亿元,同比增长259.19%-310.14%。 核心观点2022 年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86-2.86 亿元, 同比增长90.30%-192.52%。根据公司业绩预告,四季度公司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86-2.86 亿元,同比增长90.30%-192.5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59-2.59 亿元,同比增长142.39%-294.54%。公司四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快速上涨受益于产销量增长,叠加价格结算联动机制优化、降本提效带动的盈利能力提升。 计提商誉减值约3800 万元,剔除后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38%- 175.38%。本报告期末,公司计提上海达克罗涂复工业有限公司商誉减值约3800 万元。若剔除上述商誉减值因素,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18-9.18 亿元,同比增长145.38%-175.38%。 各业务板块经营稳健,盈利能力持续攀升。公司现已形成汽车金属轻量化和通航飞机制造“双引擎”发展格局,凭借领先的技术和客户资源,不断取得业绩突破,2022 年度公司整体业务产销量和盈利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营收增长方面,公司汽车金属部件轻量化业务充分发挥镁、铝合金轻量化技术应用优势,提升客户配套量尤其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配套供应;通航飞机制造业务订单良好,经营稳健。盈利能力提升方面,公司不断强化产品价格管控,优化价格结算联动机制;同时推进大宗物资采购管控,通过工艺改进、技术创新以降本提效,提升整体业务盈利能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1.78/179.53/213.66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5/10.58/13.37 亿元,对应2022-2024 年的EPS分别为0.39/0.49/0.62 元/股。基于2023 年1 月30 日收盘价6.77 元,对应的PE 分别为17.16/13.71/10.85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贸易及汇率波动;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东方财富 计算机行业 2023-02-03 19.50 -- -- 22.85 -2.68%
19.80 1.54%
详细
东方财富发布2022 年业绩快报。2022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0-90 亿元,同比-6.5%至+5.2%;公司实现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77-87 亿元,同比-8.8%至+3.1%。 点评公司业绩符合预期,表现优于同业。在2022 年权益市场震荡的大背景下,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告区间中值为85 亿元,同比-0.6%。公司2022Q4 实现归母净利润 14.06-24.06 亿元,同比-39.4%至+3.8%。公司业绩表现相对稳健,预计将优于同业,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 经纪业务市占率有望持续增加,阿尔法属性凸显。据Wind 数据显示,2022 年A 股交易金额223.9 万亿元,日均成交额9252 亿元,同比-13%。按照万分之二点五佣金率计算,公司2022Q3 经纪业务市占率为4.81%,较2021 年年底提升0.63pct。我们认为,凭借强大的客户流量、大量潜在客户尚未被转化、客均资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等独特的阿尔法属性,公司经纪业务或具备较强韧性,2022 年公司经纪业务市场份额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基金代销有所承压,龙头地位不变。2022 全年,我国股票+混合公募基金净值为7.03 万亿元,同比-18%。2022 年,我国新发非货基规模同比-51%,其中Q4 单季度新发非货基规模同比-44%。受2022 年基金市场低迷影响,公司代销业务短期承压,但表现好于市场整体。2022Q3 东方财富证券+天天基金股混基保有规模合计为 4827 亿元(同比-1%),非货基保有合计 6649 亿元(同比+13%)。公司在客户粘性、产品生态等方面仍保持行业领先的竞争优势。在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类资产转移的长期背景下,公司基金代销业务有望持续维持龙头地位。 GDR 发行有望深化国际业务布局,提升公司竞争力。2022 年10 月31 日,公司通过《关于公司发行GDR 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及转为境外募集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拟申请GDR 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本次发行资金主要用于扩展和延伸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子公司增资及海外分支机构建设。GDR 的发行有望进一步加快公司旗下哈富证券出海进程,扩展财富管理业务布局,强化公司竞争水平。 投资建议受2022 年市场低迷影响,公司整体业绩增速放缓。我们认为,公司作为第三方基金代销及互联网券商龙头,经纪及信用业务表现相对具有韧性,各项业务市占率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2023 年经济预期转好及风险偏好的改善,权益市场有望回暖,从而推动交易量增长,带动公司盈利与估值实现修复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总营业收入分别为134.2 亿元/163.85 亿元/197.42 亿元,同比增长2.5%/22%/20.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3 亿元/114.7 亿元/139.6 亿元, 同比-0.2%/+34.4%/+21.7%。以 2023 年1 月30 日收盘价为基准,预计对应的2023 年PE 为26.76 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股基交易活跃度下降,基金市场申购量、保有量超预期下滑,疫情反复,经济下滑超预期。
海德股份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2-02 17.72 -- -- 19.02 7.34%
19.02 7.34%
详细
事件海德股份发布 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6.8-7.8亿元,同比+77.4%至+103.5%;公司实现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 6.54亿元-7.54亿元,同比+70.1%至+96.1%。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 0.73元/股-0.84元/股。 点评不良资管业务稳步推进,带动公司业绩高增。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告区间中值为 7.3亿元,同比+90.4%。公司困境资管业务表现强势,截至 2022Q3,公司存量管理规模达 69.36亿元,较 2022年初增长15.84%。1)从 TO B 端来看,公司持续发力困境资产收购重组类业务,聚焦地产、能源等长周期大体量赛道,获得优质现金流回报;同时,公司于 2022年 11月两次竞得上市公司海伦哲共计 11.96%的股权,协助其进行内部治理,化解债务违约风险,公司 B 端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2)从 TO C 端来看,公司较早布局切入个贷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并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赋能个贷不良资产收购、管理、经营与处置的全流程,具备一定先发优势,有望迎来业绩的快速增长。 储能领域布局不断深化,实现资管+产业双轮驱动。公司与永泰能源共同投资设立北京德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 12月,德泰储能与长沙理工大学贾传坤教授共同投资设立储能装备公司暨储能技术研究院并取得储能专利技术,有利于深化德泰储能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的投资布局。目前,德泰储能已拥有敦煌、张家港等项目储备,有望在一年内取得实质性业务突破,有助于强化公司资管与产业协同,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股东及高管增持公告出台,助力公司长期发展。2023年 1月 30日,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员工和控股股东及所属企业核心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计划的公告。根据公告显示,本次增持主体合计共 275人,计划增持股份金额中人民币不低于 5524万元,港币不低于128万元。董监高和控股股东拟增持股票体现出管理层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有助于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提升公司凝聚力。 投资建议公司目前已初步确立 TO B 困境资产重组+TO C 个贷不良+储能产业资管三大业务版图。随着公司 TO B 业务的稳步扩张及 TO C 业务的快速发力,结合公司较低的杠杆水平和持续优化的管理能力,公司未来三年业绩增长可期。因此,我们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预计 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64亿元、10.47亿元、13.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99.3%、37.0%、32.8%。以 2023年 1月 30日收盘价为基准,对应 2023年 PE 为 15.6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
拓斯达 机械行业 2023-02-02 16.32 -- -- 17.27 5.82%
17.27 5.82%
详细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2022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48亿元,同比增长约45%。预计归母净利润15000万元–18000万元,同比增长129.37%-175.25%,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12800万元–15800万元,同比增长344.62%-448.83%。 点评公司各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加之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明显,公司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公司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与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拓展较好,预计2022年度营业收入约48亿元,同比增长约45%。 公司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产品业务均实现较快发展,注塑机持续打磨优化,毛利率实现提升,同时降本增效效果显现,预计净利润中包括非经常性损益2000万元—3000万元,其主要为政府补助及理财收益。 公司项目类业务客户快速拓展。1)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方面,公司绿能业务自2017年布局以来实现快速发展,为公司持续稳定贡献利润,公司针对3C、锂电、光伏行业拓展头部客户。2021/2022H1,公司绿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11/11.79亿元,同比增长196.00%/85.44%。2)系统集成方面,公司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在多领域、多环节充分布局,2022年内公司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大客户的拓展进度同样较快。 公司产品类业务成长逻辑得以验证。1)公司多关节机器人推新进展较快,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2022年公司四轴、六轴机器人等产品均有新品上市,且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的客户认可度提升明显。公司机器人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日益进步,视觉系统技术持续迭代。2)数控机床产品业务高速发展。公司五轴数控机床产品型号不断丰富,核心功能部件转向自主研发。2022H1公司五轴数控机床签单量67台,出货量47台,另共有超1.5亿元的在手订单。3)注塑机持续打磨优化,毛利率有所提升。注塑机方面,TMII系列为公司2022年年初推出,其在整机效率、稳定性、精准性上均大幅提升;TE系列全电动注塑机为公司研发重点,2022年年内完成多款样机生产。注塑机主机自切入以后毛利率不断提升,2022H1,公司注塑机主机业务毛利率17.52%,同比增长3.44pct。 投资建议制造业生产需求回暖、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趋势愈发凸显,公司多业务板块新品研发进程不断提速,且各板块业务布局不断完善,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多极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8.06/59.36/70.66亿元,归母净利润1.66/2.43/3.17亿元,基于1月31日收盘价16.35元,对应2022/2023/2024年PE分别为41.92X/28.67X/21.95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疫情恢复进度不及预期等。
鹿山新材 基础化工业 2023-01-20 69.33 -- -- 73.87 6.55%
73.87 6.55%
详细
聚焦热熔粘接材料,业绩创历史新高。公司深耕热熔粘接材料二十余年,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热熔粘接材料企业。公司主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复合建材、能源管道、高阻隔包装、光伏新能源、平板显示等多个领域。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功能性聚烯烃热熔胶粒、热熔胶膜产量分别为5.67万吨、9090.92万平方米,分别同比增长18.77%、132.24%。受下游需求及公司产能扩张推动,2021年以来公司业绩大幅提升,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9.83亿元,同比增长69.27%。 光伏行业景气上行,带动公司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销量大幅增长。 2022年1-11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65.71GW,同比增长88.66%。 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持续提升带动光伏组件产量稳步增长。2017-2021年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从75GW增长至182GW,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81%。 光伏封装胶膜为光伏组件的核心组成材料之一,2017-2021年我国光伏胶膜需求量从7.5亿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18.20亿平方米。随着公司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产能的扩张,2021年公司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销量为5583.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65%;2022年前三季度销量为8549.3万平方米,较2021年全年上涨53.13%。 公司积极扩产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紧抓行业机遇。一方面,公司加快推进新增光伏组件封装用胶膜生产线建设进度,预计2023年3月达产。项目达产后公司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总产能可达约3亿平方米/年。 另一方面,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1.8亿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扩产项目,包括9000万平方米/年POE胶膜和9000万平方米/年白色EVA胶膜。光伏电池片技术升级迭代对光伏封装胶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OE胶膜具备高阻水和高抗PID性能,更适配高效光伏组件。公司紧抓行业机遇,积极扩产POE胶膜项目,未来有望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公司积极推进功能性聚烯烃热熔胶扩产项目建设,打开业绩增长空间。2020-2021年公司功能性聚烯烃热熔胶产能利用率均位于90%及以上,对产能增长有着较高的需求。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4万吨的功能性聚烯烃热熔胶扩产项目,预计2023年12月建设完工。同时公司实施年产3万吨功能性聚烯烃热熔胶技改项目,实现相关产品生产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并实施进口替代,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业绩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在热熔胶膜和功能性聚烯烃热熔胶粒领域的布局,未来公司有望打开业绩增长空间。我们预期2022/2023/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3.79/29.88/38.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2.56/3.5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69/2.74/3.75元/股,以2023年1月17日收盘价69.34元为基准,对应的PE分别为41.09/25.30/18.50倍。结合光伏封装胶膜行业高景气,看好公司未来发展。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研发及技术升级迭代风险等。
国元证券 银行和金融服务 2023-01-18 6.91 -- -- 7.44 7.67%
7.44 7.67%
详细
事件:国元证券发布 2022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58亿元,同比-12.31%;实现归母净利润 17.18亿元,同比-1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5.29%,同比下降 0.74pct。 事件点评自营承压拖累业绩,四季度业绩环比改善明显。在 2022年权益市场波动的大背景下,公司自营业务表现承压,对公司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3.58亿元,同比-12.31%;实现归母净利润17.18亿元,同比-10%。公司持续深化战略布局,国元创新和国元期货等子公司经营业绩有所提升,四季度业绩整体环比提升。Q4单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 14.93亿元,较 Q3环比+5.3%,同比-38%;Q4归母净利润为 5.59亿元,较 Q3环比+35.72%,同比-4%。 投行业务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有望受益于全面注册制推进。公司投行业务稳步发展,在赛道选择、区位特色及集团协同方面已形成一定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持续受益于近年来安徽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及全面注册制的推进,业务空间广阔。截至 2022年 12月 31日,以发行日口径,公司共完成 18个股权主承销项目,合计募集资金 193.35亿元,行业排名第 16名。 投资建议公司区域特色鲜明,在投行业务上具备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及“中部崛起”战略,业务机会广阔。投资业务拖累公司整体业绩表现,但随着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持续深化战略布局,四季度公司业绩环比修复明显。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总营业收入分别为 53.58亿元/64.63亿元/72.51亿元,同比增长-12.32/+20.6%/+1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18亿元/20.42亿元/23.57亿元,同比-10%/+18.8%/+15.4%。以 2023年 1月 13日收盘价为基准,预计对应的 2022PE 为 17.2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股基交易活跃度下降,投行业务开展不及预期,疫情反复,经济下滑超预期。
鑫铂股份 有色金属行业 2023-01-13 51.17 -- -- 52.58 2.76%
52.58 2.76%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深耕铝型材领域, 2021年业绩大幅增长。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全流程生产制造铝材产品能力的企业之一, 产品主要包括工业铝型材、工业铝部件和建筑铝型材。 2021年公司新能源光伏铝型材和铝部件的产销量均大幅提升, 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21亿元, 同比增长 33.01%。 受益于光伏行业高速发展和汽车轻量化等, 铝材需求将持续提升。 我国铝型材行业集中度低, 低端产品相对饱和, 但中高端铝材需求旺盛,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光伏领域, 铝型材可用于电池组件固定框架和支架等, 2021年全球和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分别为 183GW、 54.88GW, 分别同比增长 27.08%、 13.86%, 处于快速发展期。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 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将达 270GW, 2022-2025年我国光伏发电年均新增装机量将达 83-99GW, 光伏用铝材需求空间广阔。 汽车轻量化方面, 铝是理想的汽车轻量化材料,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 1.0》设定目标, 2025年、 2030年我国单车用铝量将分别达 250kg、350kg, 根据 2020年发布的技术路线图 2.0版, 预计到 2025年我国汽车年产销规模将达到 3,200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规模为 640万辆,由此测算, 到 2025年我国汽车用铝需求量约 800万吨, 其中新能源汽车用铝需求量约 160万吨。 扩产光伏用铝材及铝部件进一步打开盈利空间, 布局再生铝延伸产业链。 2021年 2月公司上市, 拟将 IPO 募集的约 3.74亿元用于建设年产 7万吨新型轨道交通及光伏新能源铝型材项目, 2022年起产能将逐步释放。 2021年 12月, 公司进行增发募资, 拟用于投资建设年产 10万吨光伏铝部件项目等, 预计 2022年底或 2023年初建成投产。 2023年 1月,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 A 股股票预案, 拟定增募资用于“年产 60万吨再生铝项目” 等, 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投资建议光伏等下游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公司扩产项目逐步释放产能, 预计公司未来业绩将持续增长。 我们预期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3/3.62/4.87亿元,对应的 EPS 分别为 1.51/2.45/3.30元。以 2023年 1月 9日收盘价 51.8元为基准, 对应 PE 分别 34.29/21.11/15.70倍。 结合行业景气度, 看好公司发展。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环保政策调整风险、 下游光伏等领域需求不及预期、 扩产项目建设和产能释放进度以及收益不及预期。
百川畅银 电力设备行业 2023-01-13 26.83 -- -- 30.98 15.47%
30.98 15.47%
详细
核心观点垃圾填埋气发电龙头,市场领先地位持续巩固。公司为国内垃圾填埋气治理领先服务商,专注于沼气综合利用和碳减排事业十余年,形成以沼气发电为主、碳减排交易、移动储能、固废处置、多元化发展的环保能源产业链。现拥有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市及海外在内沼气综合利用项目 100余个,拥有专利 40余项,投产运营项目数量位于行业前列。 2017-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 CAGR 为 21.63%;归母净利润 CAGR 为17.08%,业绩实现较快增长。 沼气发电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市占率领先。“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提出的甲烷排放控制,中国加快部署甲烷减排工作。 中美气候谈判和合作持续推进,中美两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领域包括甲烷减排,将进一步打开甲烷治理的需求空间。2020年我国沼气发电并网装机容量 903兆瓦,仅相当于欧洲装机规模的 7%,美国装机规模的39%,装机量上与欧美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沼气发电的未来增长潜力较大。公司为填埋气发电行业龙头,公司装机容量在行业内优势显著。截至 2022H1,公司在运的填埋气利用项目总数 107个,项目总装机容量 192.48MW,另有 34个项目在建。公司装机规模国内领先,2020年公司并网装机容量占全国容量的 19.25%。 CCER 重启在即,碳交易有望成公司第二增长曲线。2022年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表示我国 CCER 的重启工作将从顶层制度设计等方面逐步推进。我们认为当前 CCER 市场顶层设计的修订工作已在落实当中,CCER 市场有望加速回归。甲烷利用项目作为 CCER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 CCER 上线交易,可以抵消碳排放配额的清缴,获得减排效益,以百川为代表的填埋气回收、沼气利用等相关行业内公司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截至 2020年底,公司已有 14个 CCER 备案注册项目,可以在国内碳排放权相关市场参与交易,CCER 项目数量领跑同行,若开放重启碳交易,公司潜在 CCER 项目装机容量有望为公司贡献较强的营收和净利润弹性。 储能项目稳步推进中,有望贡献高弹性业绩增量。2022年公司发行可转债 4.2亿元,其中 1.1亿元资金拟用于购置移动储能车项目,项目运营期为 10年,计划分 3年购置移动储能车,预期此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18.66%,税后投资回收期为 3.82年。移动储能车是热能公路运输中的核心设备,降低用热成本和减少碳排放量,提高企业热能利用率。 我国居民及工业企业供热需求量旺盛,未来市场需求广阔。公司储能供热业务收入近年来业绩增量贡献突出,且现有客户或意向客户较多,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在未来有望逐步实现产业规模效应,为公司贡献业绩新增量。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垃圾填埋气治理服务商,有望充分受益于双碳目标下甲烷减排需求以及 CCER 重启在即背景下的碳交易市场空间,同时储能业项目稳步推进,有望贡献高弹性业绩增量,看好在高景气赛道下公司作为行业龙头的长期价值空间。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5.10/6.16/9.71亿元,归母净利润 0.61/1.09/1.48亿元。 基于 1月 10收盘价 27.36元,对应 2022/2023/2024年 PE 分别为 71.58X/40.26X/29.70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争光股份 基础化工业 2023-01-04 27.21 -- -- 30.58 12.39%
32.34 18.85%
详细
核心观点深耕离子交换和吸附树脂领域, 产品获下游广泛认证。 深耕离子交换和吸附树脂行业多年,公司拥有 400多个离子交换树脂品种和 10个大孔吸附剂品种, 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规模化生产企业之一。 2021年末公司主要产品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设计产能为 19750吨。 公司是国内同行业中首个获得国内核电领域准入资格的企业, 产品被列入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名录。 此外, 公司也获得中粮集团、 中国石化、 中广核集团等国内大型企业认证。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1.52亿元, 同比增长 115.20%。 下游需求稳步增长, 行业景气有望上行。 离子交换和吸附树脂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水、 食品及饮用水、 核工业、 生物医药、 电子、 环保、 湿法冶金等领域。 近年来, 下游需求稳步扩张, 带动离子交换和吸附树脂需求上行。 2010-2020年我国工业用水总量保持在 1000亿立方米以上; 2010-2021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6.8%; 2019-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7.6%; 2015-2020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5.27%、15.69%。 此外, 以钨矿为例, 我国白钨矿占比 69%, 品位较低, 有望带动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需求上行。 积极布局高端产品领域, 进口替代空间大。 我国离子交换树脂产能以低端为主, 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2021年我国离子交换树脂进口单价为 16228.57美元/吨, 出口单价为 2351.12美元/吨, 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目前公司已在高端工业水处理、 食品、 核工业等领域实现部分进口替代。 此外, 公司研发应用于盐湖提锂树脂合成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 小试样品已达到国内同类产品技术标准要求, 积极进军新能源领域。 稳步推进在建拟建项目, 有望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目前公司在建拟建项目丰富, 包括年处理 15000吨食品级树脂生产线项目、 年产 2300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改造项目和年产 54880吨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项目。 此外, 公司正在逐步推进研发中心以及研究院建设, 进一步提高公司研发实力, 从而为公司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未来, 随着上述在建拟建项目的陆续投产, 有望打开公司业绩增长新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在建项目稳步推进, 结合行业周期景气上行, 我们预期2022/2023/2024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5/1.54/1.96亿元, 对应EPS 分别为 1.32/1.16/1.47元。以 2022年 12月 29日收盘价 27.33元为基准, 对应 PE 分别为 20.77/23.66/18.60倍。 剔除 2022年公司因塘栖厂房拆迁收益及政府补助等获得的非经常性损益, 对应的 2022/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1/1.54/1.96亿元。 结合行业景气度, 看好公司的发展。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 国内疫情反复等。
超达装备 机械行业 2023-01-04 27.14 -- -- 31.99 17.87%
36.66 35.08%
详细
核心观点公司主营业务以模具为核心,以汽车检具、自动化工装设备及零部件为延伸,客户基本覆盖各大国际知名汽车内外饰企业,产品主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稳定的技术队伍,四位核心技术人员均在公司任职 15年以上,截至 2022年 9月末公司拥有技术人员210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 16.85%。 汽车模检具属于定制化产品,主要用户为整车厂以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下游整车市场的供求状态一般不会直接影响汽车模具的供需情况,但下游汽车工业的旺盛需求将为上游汽车模具行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近些年国内新车型或是改版车型上市数量逐年增加,车型数量的上升有效拉动了整个模具行业的收入规模。“内外饰”零件一般属于迎合消费者的定制类产品,使用平台化共用件相对较少。自主品牌份额的提升也离不开车主对其内饰、外观升级的认可,有助推动内外饰件整体向高端方向发展。通过公司现状:数控加工设备利用率的提升、存货余额的提升、合同负债大幅上涨以及扩建产能即将投产等因素,我们认为公司的模检具收入将在未来 1-2年会有一定程度反弹,成本方面客观环境得到优化,因此该板块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超达于 2019年开始生产、销售新能源电池箱体,已与国轩高科、重庆金康动力、芜湖奇达动力、幂能(合肥)动力、多氟多新能源和安徽江淮华霆电池等客户达成合作,2022年 1-9月已形成收入 4862万元。 公司计划发行可转债,募集 4.69亿元,扩产 20万台份,若达产,预计年收入可增加 6.3亿元。扩增产能预计 2025年开始投产。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4.93/6.20/7.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1/0.70/0.85亿元,对应 2022-2024年的 EPS 分别为0.84/0.96/1.17元。基于 2022年 12月 29日收盘价 26.49元,对应的 PE分别为 31.63/27.57/22.69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可转债发行不及预期;国际贸易及汇率波动;新项目推进不及预期。
祥源新材 非金属类建材业 2022-12-29 17.83 -- -- 20.26 13.63%
23.90 34.04%
详细
核心观点专注聚烯烃发泡材料, 业绩稳步增长。 公司深耕环保交联聚烯烃泡棉十余年, 是国内聚烯烃发泡材料生产企业领跑者。 公司上游主要为大型石化企业或石化产品贸易商, 下游为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 例如OPPO、 VIVO、 福特、 长城、 美的、 格力等。 公司主营产品 IXPE、 IXPP具有性能优异、 绿色环保的特性, 2021年 IXPE 和 IXPP 产品设计产能为 12887万平方米。 同时, 公司可生产 0.06mm 超薄的 IXPE, 打破了低于 0.2mm 厚度 IXPE 由国外企业垄断的格局; 可批量化生产 IXPP, 打破了 IXPP 全部由国外企业供应的格局, 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2017-2021年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6.8%。 聚烯烃发泡材料下游需求旺盛, 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泡沫塑料制造行业基数较大, 2021年我国泡沫塑料产量为 231.50万吨。 聚烯烃发泡材料下游主要应用于建筑装饰材料、 消费电子产品、 汽车内饰材料、 家用电器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建筑装饰方面, 塑料地板需求持续向好,2010-2021年,我国塑料地板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0.24%;其中 PVC地板的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0.86%。 消费电子方面, 2021年我国5G 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63.2%; 2015-2021年, 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7.58%; 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73%。 汽车内饰方面, 2021年全球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 2.05%; 中国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 7.07%。 此外,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157.48%; 2022年 1-8月同比增长 114.54%。 塑料地板、 5G 手机、 可穿戴设备、 新能源的汽车发展有望带动聚烯烃发泡材料需求持续增长。 稳步推进在建项目, 切入动力电池领域。 截至 2022年 6月 30日,公司年产 1.1亿平方米聚烯烃发泡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的进展为26.31%。 为有效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果与募投项目实施质量, 公司新增越南祥源和泰国祥源为该项目的实施主体, 同时新增越南北宁省、 泰国春武里府是拉差县为项目的实施地点。 此外, 公司拟投资 37424.42万元建设新能源车用材料生产基地, 建设产品包括聚氨酯发泡材料和有机硅橡胶。 聚氨酯发泡材料、 有机硅发泡材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池领域。 公司深耕电子消费领域多年, 为其切入新能源电池领域奠定基础。 随着公司在建项目的稳步推进, 业绩有望迎来第二增长极。 投资建议公司在建项目稳步推进, 结合公司切入新能源车电池领域, 未来有望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 我们预期 2022/2023/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4.27/6.52/11.27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7/1.29/2.56亿元。 归母净利润对应 EPS 分别为 0.62/1.19/2.37元。 以 2022年 12月 26日收盘价 17.99元为基准, 对应 PE 分别为 28.95/15.11/7.61倍。 结合公司业务布局, 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首次覆盖, 给予“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失败风险、 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 安全生产风险。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1/3 转到  
*说明:

1、“起评日”指研报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评价”指研报发布当日的开盘价;“最高价”指从起评日开始,评测期内的最高价。
2、以“起评价”为基准,2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10%,为短线评测成功;60日内最高价涨幅超过20%,为中线评测成功。详细规则>>
3、 1短线成功数排名 1中线成功数排名 1短线成功率排名 1中线成功率排名